离别的礼物十篇

时间:2023-03-29 05:07:27

离别的礼物

离别的礼物篇1

我没有哭

我摘下花开的声音

送你作离别的礼物

你告诉我

你听见了花儿的祝福

我摘取星星的光芒

送你作离别的礼物

你告诉我

你明白了星星的幸福

我用一盏清冷的孤灯

作离别的礼物

你告诉我

孤灯会时时牵引你的心

我用一把天空大小的伞

作离别的礼物

照亮你无眠的梦

遮挡你所有的风

只是

离别的礼物篇2

如果你看过红楼梦,或其它明清小说,一定对里面繁复的用餐礼仪记忆尤深,小小一桌席,可以说凝结了中华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现代用餐虽然用不着这些繁文缛节,但必要的礼仪还是少不了的。相信,只要我们多一些尊重和细心,中餐的礼仪文化一定能流传千古,而我们的用餐心情也会更加愉快和谐。

中国自主就很讲究吃,餐桌礼仪要求大家要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守礼仪首先要知道、懂得礼仪,中国餐桌礼仪有哪些具体要求和需要禁忌的事项,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而这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中式餐饮,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中国餐桌礼仪习俗禁忌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用筷禁忌:

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

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 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这些禁忌大都是与卫生、谦让、礼貌有关。

中国餐桌礼仪个人习惯禁忌:

打嗝:在席间打嗝是非常不礼貌的,若真是无法控制,则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症状减轻,若仍无效,则最好去洗手间打个够,等废气消了之后再返回坐位。

打喷嚏:若只是暂时性之喷嚏当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将污染减至最低。若是喷嚏不断则最好离席至它处处理,若真的无法处理则不妨先行离席,没有任何人会介意的。

补妆:国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项礼仪,补妆应该在洗手间或是人较少之处为之。公开场合补妆就好比是在梳头发,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吸烟:几乎所有的餐厅均以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为了避免其它人吸二手烟,瘾君子最好尽力克制烟瘾,如果真的烟瘾太大则可利用正餐用完,在场人士已开始用甜点、咖啡时再离席前往室外吞云吐雾,如此既不算失礼亦不会妨害别人健康。

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当恶心,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状似流氓无赖状,非常难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刀叉掉落:进餐时若刀叉不小心掉落地面,此时只需要告之服务人员换一干净的即可,不自行清理掉到的刀叉,更不可以用餐巾擦拭过再继续使用。

中国餐桌礼仪用餐形象禁忌

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可以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时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动碗筷。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尽可能主动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

吃饭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如果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如果需要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住“ 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礼仪规则。

中国餐桌礼仪点餐禁忌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二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大致可分为:邀约与赴宴前的准备、入座与介绍礼仪、订餐与点菜礼仪、席间交谈礼仪、结账与离席礼仪。

一、邀约与赴宴前的准备。

㈠邀约:首先,要做到对请客吃饭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以不让对方感到为难作基准。其次,在邀请时需要特别注重语言的斟酌,要千锤百炼,精于口才,以获赢得主动。此外,要使用得体的语言,提出约请要讲究礼貌礼仪。

如果遇到拒绝的情况,首先,需要我们注意把握好请柬上措词的使用是否得当,以及上面所提到的事件安排是否合适等等一系列因素。只有把这些因素把握好了,才有更大的可能不会让受邀者找到拒绝的机会或理由。

㈡赴宴选择服饰的“TPO”原则:

1.“T(Time)”原则即时间原则,主要是指穿戴服饰时应考虑时代特点、四季更替、早晚差异等。

2.“P(Place)”原则即地点原则,主要是指对赴宴者将要参加的宴会地点的选择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赴宴者对即将到达的场所有一个了解和估计,然后再选择自己应穿的服装和应戴的饰品,尽量做到在种类、质地、款式、花色等方面与所要赴宴的地点相协调。

3.“O(Occasion)”原则即场合原则,主要是指服饰打扮应顾及宴会性质、场所的气氛、规格等。

二、入座与介绍礼仪。

㈠入席礼仪:在现代社会宴请中,桌次与座位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恰当的桌次和座位的安排能够显示出赴宴者的地位,表达对赴宴者的尊敬,将会为赴宴者的赴会好宴请增添礼仪之邦的风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在餐桌礼仪中,如何就坐非常重要,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是主座,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可以暗示出主人对客人的重要程度。

㈡介绍礼仪:介绍时要把握分寸,不要过分地颂扬一个人,要掌握分寸把握适度的原则。1.他人介绍: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应说明理由。介绍者和被介绍者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原则,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姿势。2.自我介绍: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还要注意简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

三、订餐与点菜礼仪。

㈠订餐礼仪:饭店要提前预约,预约时要说清人数、时间、宴会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另外菜式的准备要查明主客所喜欢的口味,再决定准备什么菜肴。如果得知并可深红多有喜欢某种香烟或酒,即应多备此种香烟或酒。

㈡点菜技巧:1.确定请客对象。2.选择宴请酒店。3.把握消费标准。4.注意价格浮动。5.体谅付钱的人。6.菜的搭配要合理。7.点菜时,主人要征求客人的点菜意见。

四、席间交谈礼仪。

㈠交谈:

第一,在语言方面要求文明、礼貌、准确。在与人交谈中千万不要使用粗话、脏话、黑话、气话等等,要说文明语言。要注意“四有”和“四避”。“四有”,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时,“四避”,即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第二,交谈不言深。交谈中选择的主题适合于双方,可以选一些内容文明、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与人谈话要要自然随意,不要心不在焉,爱理不理的,也不要哗众取宠。如果谈话中出现矛盾或分歧,不必太当真,可以转移话题,闲谈要把握尺寸,适可而止。

第三,交谈时要神态专注,用词要委婉,礼让对方。㈡席间应注意的行为:1.打嗝。2.大喷嚏。3.补妆。4.吸烟。5.剔牙。6.刀叉掉落。

三不可忽视的餐桌礼仪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四 其他比较常见的应有礼仪

敬酒:敬酒自然先从最长的长辈敬起,敬酒不能隔着他人,应该离开的席位,到他的席位上和他应该离开的席位,到他的席位上敬酒。人和人之间是不能代酒的。不能喝,嘴唇碰碰酒杯,就说明礼节已经到了。不要同时敬几个人,敬酒的时候杯沿要比别人的低。

离别的礼物篇3

1.学生仪容、仪表、仪态的礼仪

衣着得体:中小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

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立直。坐正: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

行走稳健:行走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2.学生体态语言礼仪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

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间可握得深些、久些或边问候边紧握双手。

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在公共场合远距离看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3.学生与人交往、谈吐基本礼仪

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4.升国旗、唱国歌礼仪

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少先队队礼: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眼睛注视受礼者,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5.学生校内礼仪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好:“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

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6.学生迎宾礼仪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7.学生家中礼仪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别的礼物篇4

关键词: 周代 男女防嫌 《礼记・内则》

男女有别,不仅仅是指男女在生理、心理的差别,更是男女在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一种道德伦理。《礼记・郊特牲》曰:“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成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①《礼记・昏义》亦曰:“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②男女有别是整个礼仪制度产生的基础。正是因为男女有别,才有了父子亲、义生、礼作、物安,才使人有别于禽兽;也正是因为男女之别,才影响到了夫妇之义、父子之亲、君臣之正。司马光《家范》云:“夫治家莫如礼。男女之别,礼之大节也,故治家者必以为先。”③男女之别直接影响着家庭关系、君臣联系、伦理道德,被列于治家之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男女有别在被赋予各种形式的伦理社会意义后,人们便尤其应该注意避嫌,因此男女防嫌之礼便成为了构筑礼教、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男女有别自古有之,流传至今,且男女防嫌之礼仪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内则》是《礼记》第十二篇,该篇有关于我国古代男女防嫌礼仪较为系统的记载。据研究,《内则》成篇于战国中期,④该篇所载的男女防嫌礼便是周代礼仪。

自出生那刻起,男女便有着不同的礼遇。《礼记・内则》(以下简称《内则》)曰:“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虽说出生时,男女就区别对待,但男女要严格遵守防嫌之礼,却并非从出生开始。《内则》曰:“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⑤也就是说,七岁以前,因为年龄较小,男女可能会有同席、共食的情况。而自七岁始,男女之间便要注意避男女之嫌了。

古代的男女防嫌礼仪,规定了男女之大防,规范了男女的行为,避免男女发生僭越礼仪的行为。周代男女防嫌有严格的规定,《内则》主要从居处、职责、用物、亲授、行路几个方面对周代男女行为进行了规定。

1.别居处。“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⑥周代建造宫室,分别内外,男子居于外,女子居于内,内外相距较远,所以谓之“深宫”。男子不得随便入内,女子亦不能随便外出。且有阍寺看守,出入限制颇为严格。

2.别职责。“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⑦男主外,女主内,男子不谈论家务,女子不谈论公务,互不干涉,各司其职。为别内外职责,《礼记・曲礼上》亦曰:“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⑧

3.别用物。“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⑨男女不共用井、浴室,不互用卧席,不互相求借东西,不混穿衣服,不将衣服搭在同一竹竿或衣架上。《礼记・曲礼上》亦规定:“男女不杂坐,不同嗉,不同巾栉。”⑩

4.不亲授。“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11}男女一般不互相传递东西,除非举行祭祀或丧礼。若需传递东西,女子要用竹筐接受。若没有竹筐,那么男女都跪坐,把东西放在地上,而后由对方拿取。《礼记・曲礼上》亦曰:“不亲授。”{12}《孟子・离娄上》也提道:“男女授受不亲,礼也。”{13}

5.别行路。“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14}行路时,男走右,女走左。有特殊事情时,男子入内、女子外出也要有所注意。男子入内不能吹口哨,不能用手指划;女子出门必须遮掩面部。夜晚行走都要拿着火把,没有火把不能随便走动。

《礼记・内则》曰:“礼始于谨夫妇。”{15}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才有君臣、上下,所以礼源自夫妻。夫妻关系如此重要,《内则》除了在宽泛的男女之别上作了规定外,对夫妻这一特殊男女关系亦作了防嫌规定。

周代,夫妻之间依然要强调避嫌。《内则》突出强调的是夫妻要别用物:“男女不同嗉,不敢悬于夫之,不敢藏于夫之箧笥,不敢共浴。”妻子与丈夫不能共用一些物品,如挂衣服的木橛或衣架、放衣服的竹箱与洗澡的浴室。同时,妻子还要对丈夫所用物品怀有恭敬之心。前文所言三个“不敢”,即不敢与丈夫共用唷⒉桓矣胝煞蚬灿皿骟印⒉桓矣胝煞蚬灿迷∈,已经将妻子的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展现出来。

《内则》又曰:“夫不在,敛枕箧簟席,e器而藏之。”丈夫不在时,妻子要把丈夫的枕头放入竹箱,器具装入布套,连同簟席等收藏起来。枕头、簟席皆是丈夫贴身用物,故而妻子非常谨慎而恭敬,“不敢亵也”{16}。孙希旦曰:“夫妇无取乎远嫌,然其谨之如此者,所以厚男女之别也。”{17}夫妻不共用一些物品、妻子对丈夫用物恭敬谨慎,正是源于男女有别、应当避嫌的思想。七十岁时,夫妻之间的男女防嫌之礼方才有所变化。“夫妇之礼,唯及七十,同藏无间”。七十岁时,夫妇衣物才可收藏在一起。郑玄曰:“衰老无嫌。”{18}意即七十岁时,都已年老人衰,没有避忌,因此夫妇的衣服器物可收藏在一起。

男女防嫌之礼,强调男女之别,意在防男女之情。《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19}男女之情,乃人之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在用物、行路、授物等方面,若是不注意男女之别,则有可能会产生男女之情。这其中可能会产生相互爱慕之情,也可能产生歪心邪念,之后便很容易僭越当时的礼仪,发生出格的事情。男女防嫌之礼,分别男女异同、明辨是非曲直,让人们远离嫌疑与失误。男女有别,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人生邪心,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防嫌之礼,为男女划分了界限,远离了嫌疑,避免了人们的是非议论,使男女自清。男女若是一方有图谋不轨的歪心邪念,对于另一方而言,防嫌礼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

谈及夫妻防嫌,古代圣人一是应了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男为阳,女为阴,妻为夫的附属品,因此妻要毕恭毕敬地侍奉夫君。同时,防嫌之意还是防男女之情,更为准确地说是节制男女之情。男女在结婚之后,若没有防嫌之礼,婚前所防的男女之情则可能会没有节制。若是夫妻混用物品,甚至是共用浴室,则可能会见物思人而常念夫妻间的男女之情。一个年轻的男子不仅要成家,而且要立业,若是一味沉浸于男女之情,便没有精力与斗志来实现立业的目标,更不会实现儒家所倡导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理想。夫妻若沉迷于男女之情,轻者会影响到男子的发展,或者家庭的兴衰,若男子为君王,则有可能会影响到社稷的兴旺、国家的富强、黎民的幸福。家庭若败了,男子成了“败家子”,女子成了“丧门星”;国家若亡了,男子成了“暴君”,女子便是那“红颜祸水”。为防范这些恶果的发生,古代圣贤才制定了这些男女防嫌礼。

《内则》虽只是规定了部分男女防嫌礼仪,但我们仍能管中窥豹,了解到周代男女防嫌的礼仪梗概。这种礼仪有利于维护人伦道德,有利于生活的有理有序,有利于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的安定。在今天看来,这些防嫌礼仪或许让人感觉有繁琐、迂腐,甚至不近人情之处,但男女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却依然应为我们借鉴。

注释:

①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上册:440.

②《礼记译注》下册:1055.

③司马光.家范(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96册:660.

④王锷.《礼记》成书考.北京:中华书局,2007.3:194-198.

⑤礼记译注(上册):488.

⑥{15}同上:479.

⑦⑨{11}{14}同上:458.

⑧⑩{12}同上:18.

{13}杨伯峻.孟子译注(简体字本).北京:中华书局,2008.12:134.

{16}[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斡讶收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中册:1154.

{17}[清]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5:759.

{18}礼记正义(中册):1154.

{19}孟子译注:197.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宋]司马光.家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锷.礼记成书考.中华书局,2007.

[4]杨伯峻.孟子译注(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8.

[5][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吕友仁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离别的礼物篇5

好玩又有趣是重点!对于一个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来说,毕业只是表示要转换一个战场,所以你可以送他好玩的玩具,或是有可爱图案的用品,有趣就好!

金牛座:

要里外皆实用的才行!实用和美感都讲究的金牛座,他不在意价钱的高低,但起码要看起来美美的。当然,如果你能连包装也用点儿心,他一定会被你感动得痛哭流涕!

双子座:

变化性的新产品!他们可以把什么事都当成是好玩的,毕业后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越是未知越能吸引他,所以送他一些新鲜玩意儿一定会让他欣喜若狂。

巨蟹座:

可以回忆和有纪念价值的!十分恋旧,动不动就靠回忆在过日子的巨蟹座,他们泪腺发达、感情丰富,所以你送他的礼物只要是和回忆有关的,譬如相本、纪念册或相框都行!

狮子座:

看起来要有分量!谁不知道狮子座是最爱面子的,所以你送他的毕业礼物,最好要能兼具让他可以炫耀的功能,虽然不一定要价值连城,但是“看”起来一定要造型夸张或是能有金光闪闪效果的最好!

处女座:

能让他有安全感的东西!处女座每天总是神经兮兮的,所以你送他的毕业礼物,最好是可以给他有安全感的。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像样的文具,就送他好写好看的笔,依此类推!

天秤座:

强调品位和高水准的礼物!爱美出了名的天秤座,绝对坚守外表与价值同等重要的论调,所以即使是像毕业这种应该是感受重于一切的日子里,他还是认为礼物的品位和水准是很重要的。

天蝎座:

神秘玄学类书籍!不一定每一位天蝎都是外表神秘沉静,但是他的内心有一股别人无法了解的诡异气息,特别适合研究神秘的玄学类书籍。另外,当下最火的畅销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射手座:

运动或旅游是最爱!他听不懂什么离别伤感的外星话,更受不了泪流成河的场面。如果你能送他运动器材或是旅游书籍,他会很高兴,而且说不定还会多说几个笑话回馈你呢!

摩羯座:

越实用的礼物越有诚意!对于务实主义的终身会员,当然要送他超级实用的礼物,否则你原本的美意。可能会变成他极大的困扰。实用的工具书、文具都是很好的选择。

水瓶座:

只要搞怪,一切都好谈!你常常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对不对?所以喽,反正也很难搞清楚,干脆就送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怪礼,不管贵的、廉价的、美的、丑的,只要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就是好礼!

离别的礼物篇6

教师职场礼仪

(一)称呼与问候

家长来访时,不论其身份地位高低,都希望得到尊重。老师应主动起身,点头或握手并问好致意。在与家长交谈时,应使用您等礼貌用语。

(二)让座与敬水

接待来访客人用的物品茶杯、茶盘等,要擦试干净。家长来了,不论是熟人还是第一次来的生客,都应该热情相迎。如果是按约定时间到来,应主动出门迎接,并互致问候,进门后应立即请客人落座。端茶时应用双手端,续茶时把茶杯拿离茶桌,以免倒在桌上弄脏客人衣服。

(三)平等交流

1.与人保持适当距离

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也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这样在说话时必须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也并非完全出于考虑对方能否听清自己的说话,另外还存在一个怎样才更合乎礼貌的问题。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2.善于言辞谈吐

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3.介绍学生情况要公正

教师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讲学生缺点要客观公正,以利于和家长共同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进步。切忌训斥家长。

总之,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要发自内心,礼仪常记于心!

办公室里的五大语言礼仪

1) 早晨进办公室时互相问早,下班回家时互相道别

2) 转接电话时文明用语

3) 请求帮助时表达谢意,无论是上下级

4) 需要打扰别人先说对不起

5) 不议论任何人的隐私

办公室里的六大身体礼仪

1) 进出电梯时为需要帮助的人按住电梯门

2) 在同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3) 在开会或同事聚集的场合,不对任何不同意见做出轻蔑的举止

4) 与来访者握手时做到大方得体,不卑不亢

5) 与他人交换名片,双手送出以示恭敬

6) 不在办公室里脱鞋或者将脚伸到桌上

办公室里的十大细节礼仪

1) 将手机的声音调低或振动,以免影响他人

2) 打电话时尽量放低声音,如果是私人电话,尽量减少通话时间

3) 不翻动其他同事桌上的文件资料,甚至电脑、传真机上与自己无关的任何资料

4) 有任何资料需要移交给他人,一定要贴上小Sticker,写清时间、内容、签名并且不忘谢谢

5) 将自己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不可将废纸乱丢一地

6) 男士尽量不在办公室抽烟,以免污染环境

7) 女士尽量不在办公室里化妆、涂指甲,也不穿过分性感的衣服

8) 在办公室里见到同事或是来访者不忘微笑

离别的礼物篇7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初中部学生会为提升全体初中部学生的文明水平,营造良好的文明有礼的育人环境,初中部决定新学期开展以“当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树文明班风”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学校已有的《学生文明礼貌十条》为基础,由文明督察队对学生文明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并认真进行登记和考核,检查情况与当月班级考核挂钩。为开展好本次的活动,德育处也按照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制订了具体的《初中部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请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初中部学生文明礼仪规范1、称谓礼仪(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2、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Goodmorning,Dad/Mum.)(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Goodnight,Dad/Mum.)(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Hello,Dad/Mum.)(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Happybirthdaytoyou!)(Wishyougoodhealth!)(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HappyNewYear!)(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Wishyouagoodjourney!)(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Welcomehome!)(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Don’tworry!Icantakecareofmyself.)3、餐桌礼仪A、在家时:(1)请长辈先入座。(Sitdown/Haveaseat/Takeaseat,please.)(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Thankyou.)(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EnjoyyourBreakfast/lunch/supper!)B、在学校:(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3)要安静、文明进餐。(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4、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5、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Excuseme,mayI…?)(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Thankyouverymuch.I/Wereallyhadagoodtime.)(I’ll/We’llbeexpectingyourvisit.)6、穿着礼仪(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7、行走礼仪(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Excuseme,couldyoutellmehowtogetto…?)(Sorry,Idon’tknow.Pleaseasksomebodyelse.)8、尊师礼仪(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Goodbye,teacher!)(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MayIcomein?)(Excuseme,…?)(Thanks.Goodbye.)(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Teacher,I’mafraidyoumadeamistake.)(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

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Hello,teachers.)(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Haveaseat,please,teacher.)(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9、同学礼仪(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Goodmorning,Tom.)(Hello,Jane.)(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Excuseme,…)(MayIdisturbyouforamoment?)(MayIaskyouaquestion?)(It’sOK.It’sdifficulttoanswerthisquestion.Ireallyappreciateyourtime/help.)(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Excuseme,mayIuseyour…/MayIborrowyour…/Couldyoulendmeyour…?)(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10、升旗礼仪(1)立正站立。(2)行注目礼。(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11、集会礼仪(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发言结束后道谢。(That,sall.Thankyou.)(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12、购物礼仪(1)进超市购物,要按规定存包。(2)购物时,若对已选购的商品感到不满意,应主动将其放回原货架区,不能随意放置。贵重商品应轻拿轻放。(3)超市内的商品不能随意品尝、试用。(4)付账时要自觉排队。(5)对售货员的热情服务要表示感谢。(6)所有商品都要付账,不“顺手牵羊”,占小便宜。13、赛场礼仪(1)文明观看。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2)文明参赛。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14、网络礼仪(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15、假日旅游礼仪(1)文明行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民警和交通信号指挥。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2)文明乘坐。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3)文明观光。在旅游景区,要讲究社会公德,不乱丢垃圾,要举止文明,要使用礼貌语言,要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4)文明住宿。住旅馆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室内物品,晚上按时就寝,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初中部学生文明用语一、学生对老师的文明用语1、师生相遇老师好!老师再见!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谢谢老师。3、到办公室找老师(敲门)报告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再见。4、到老师家看望老师(敲门)这是王老师的家吗?我们是您的学生。老师好,祝老师新年快乐,全家幸福。老师,我们该走了,您休息吧。5、受到批评、得到表扬,受到冤枉(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扬)谢谢老师(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以后我会注意的。6、教师家访或在校外遇见老师老师,您请进。谢谢老师,我的感冒快好了,明天就能上学了,老师,您请坐,请喝茶。张老师,您好!您也来买东西?妈妈,这是我们的张老师。张老师,这是我妈妈。7、在教室、校园里遇到领导或客人、老师来听课或参观客人好!校长好!老师好!老师再见!客人再见!8、班干部向老师汇报工作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二、孩子对家长的文明用语1、上学出门或放学回家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爸爸(妈妈),我放学回来了。2、在家需要父母帮助时妈妈,请您帮助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吗?妈妈,请您快一点好吗?不然,赶不上校车了。谢谢妈妈。3、家中来了客人张叔叔,您来了,快请进。爸爸、妈妈,张叔叔来了。张叔叔,您请坐,我去沏茶。张叔叔您慢走,再见!4、请自己的同学来自己的家时妈妈,这个周末我想请×××到咱们家和我一块写作业,再玩一会儿,您看行吗?5、随家长外出做客时王伯伯好!刘阿姨好!王伯伯,刘阿姨再见,请您留步。6、去爷爷奶奶家时爷爷、奶奶好!您俩最近身体好吗?我可想您俩了!爷爷、奶奶,我回去了,您俩要多保重身体,下周我再来看望爷爷、奶奶。7、老师请家长妈妈,我们老师请您明天抽时间到学校去一趟,您别着急,没有什么大事,是我的错,我一定改。三、同学们之间的文明用语1、上学路上,同学相遇张×,你好!2、课间,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哎呀!对不起没关系。3、在教室,踩着同学的脚了对不起,看着伤着没有?(对方)没关系。4、到同学家(敲门,根据回答的声音判断如果是同学)你好,李×,我是张×。(敲门,根据回答的声音判断如果是同学家长)阿姨(叔叔)好!我是李×的同学。(开门后)我叫张×,我来通知李×(如果李不在)请您转告李×,……,叔叔(阿姨)再见。5、打电话(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打电话)您好!请找一下张×。初中部文明学生检查评比表检查人:检查日期:班级请讲普通话40分主动与客人和老师大招呼60分总分名次扣分说明扣分标准一(1)1、每班基本分100分,每天不定时检查2-3次。2、督察队伍:学生会辅导员和学生会干部。3、检查标准:(1)讲白话等方言,扣5分/人次。(2)上课讨论用白话等方言扣10分/人次。(3)遇到客人和老师不主动打招呼扣10分/人次。4、说明:目前我们只检查这两项,以后我们再逐步推进。

离别的礼物篇8

摘要: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语言上,它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点。在语用功能方面,它除了能表示交际双方彼此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礼貌、情感和策略;在实际使用中,它既具有规约性,又具有灵活性。因此,要恰当使用和正确理解英语的称呼语,必须对交际双方的关系,称呼人对称呼对象的态度,称呼时的语境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作为语言最重要的层面之一,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层面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语以及称呼系统,正确的使用称呼语就成为了et常交往以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际技能。

一、语用距离理论

交际双方不同称呼语的使用,是他们彼此间的语用距离进行推测,商洽,确认之后进行称呼选择的结果。

所谓语用距离(pragmaticdistance),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下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密切程度。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pragmatic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pragmaticdistance)。”(王建华,2001:25—31)

初始语用距离是交际行为发出之前,交际双方所推测的语用距离。交际语用距离是指在推定了彼此间的初始语用距离 的基础上,在交际过程中确认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包括交际双方由于地位权势差别而产生的纵向语用距离,即“纵向的权势差别”,也包括由他们问交际亲密程度而产生的横向语用距离,即“横向的亲密程度”。语用距离的度量是与二者密切相关的。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与他们间的地位权势差别成正比,与双方的亲疏程度成反比,对双方语用距离的确认直接影响到称呼语及交际形式的使用。

二、礼貌原则理论

1.策略原则(tactmaxim),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在向别人发出动作时。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首先,通过祈使句来看,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礼貌一些。其次,在表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要礼貌一些。

2.慷慨原则(generositymaxim),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一原则较为适用于当我们自己要发出动作时。当发出提供性的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praise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批评,尽量增加对听者的赞扬。这一原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尔说好话,另外是夸大式称赞,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4.谦虚原则(modestymaxim),即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增大对自己的贬低。同称赞原则一样,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

5.同意原则(agreementmaxim),即尽量减小对听者的不同意,尽力增加对听者的赞同。

6.同情原则(sympathymaxim),即尽量多地表示积极的感情,尽量少地表示消极的感情。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leech,g.1983)。

顾日国结合leech的理论,根据汉语的文化源与流提hj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要“贬”,要“谦”;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于礼貌,在称呼上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有教养”。(4)求同准则:就是注意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说话双方要力求和谐一致。(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其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如在指代自己时。中国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时。则常用“您”、“贤弟”、“贵公子”等。称呼方式与礼貌有关,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折射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思想感情。如亲呢、喜爱、威胁、警告、讽刺、戏谑等。汉语的称呼一般需要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要体现出职务、头衔。

三、违反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称呼语的分析

称呼语是英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当而礼貌的称呼是成功交际的钥匙。有时由于说话人违反了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从而导致称呼语的运用出现失误。

通常,一路人匆匆拦下一辆的士,只会简短的说,“airpot,please.”如果说“mr.,wouldyouliketotakemetotheairpot,d1ease?”司机就会感到费解甚至怀疑说话者的动机,这么客气,是不是没带钱。

example 1:

(asenseonarestroom incontemporaryus)

a:linda,thiscoatisvery beautiful,isn’tit?

b:yes,iagreewithyou.

a:w hataboutthatone iboughtlastmonth in the shop—

pingmall?

b:ibegyourpardon?

在密友之间的谈话中,ibegyourpardon?会显得很不相宜,因为它太礼貌。像what这样简短随意的话语反而会更好些。

然而,有时对语用距离和礼貌原则的冲突是因为交际主体刻意所为,其传递的信息故意偏离受话人的希冀,从而导致洽商失败。

example2:

(asenseonapublicstreetincontemporary us)

police:w hat’syourname?

poussaint:dr.poussaint.i’m aphysician.

police:w hat’syourifrstname.boy?

poussaint:avin.

在美国,医生的地位相当高,对他们应该使用相应尊重的称呼语,这也是黑人医生poussaint对他与警察间初始距离的确认和交际语用距离的希冀。所以,在被对方无礼盘问姓名时,他回答,“dr.poussaint.i’maphysician.”通过提供头衔和姓,并强调自己是医生的方式以提醒对方修正自己的不当语用距离。然而,警察由于心存顽固的种族歧视思拒绝医生的语用距离洽商要求,继续我行我素,再次使呼小孩子,小青年和奴仆的“boy”一词来盘查他的名字,刻意不与交际双方进行语用距离洽商的言语行为,一般产生负面效应,在这里,达到了侮辱医生的目的。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习英语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不断改革,新教从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语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的语逐渐成为地地道道的英语,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充挥教材的优势,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能力。第二,加强文化导入,加大语用教学的分量。老师要依靠教材,还应该多参考其他的语言学系列的教材,反复在课堂上强调英汉之间的差异,加强语言文化教学最地道的英语传授给学生,把最生动有趣的课堂展示们。第三,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感情。学生只有语文化产生浓厚的感情才会积极的学习英语,进而产生效果。老师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声讲英语英语。第四,广泛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原语。引导学生听录音和阅读文学作品、杂志等。电影是了解国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视,广播也给现代外语教学提供了手段。

离别的礼物篇9

关键词: 哭嫁 女子 韦应物 杨氏女

一、哭嫁习俗的由来

“‘哭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汉族地区哭嫁习俗的大致情况是‘花轿待起程时,女方父母、兄嫂、姐妹要以哭相送,边哭边诉说一些祝愿的吉利语,认为哭的越凶,女儿越会发子发孙。新娘听到母亲哭声后,方能应和着哭,表示生离惜别’。”《易经》中就有对远古时代婚礼的描写,如《屯封》:“屯如■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譹?訛为什么一伙人乘马逡巡犹豫不进呢?这不是抢劫,而是为婚姻而来的,女子悲恐哭泣。李镜池先生在《周易正义》一书中对此诗解释为:“《周易》所记,是奴隶社会情况,在较早阶段,当有野蛮期婚俗的遗留。但在《周易》编著时,这种婚俗早就过去了,文献上很少见,这是从早期筮辞中选录的。对偶婚是一种族外婚。族外婚在当时相当困难,故人《屯》卦。”?譺?訛男子抢婚通过武力手段,由此可见,后世新娘哭嫁,也许是远古抢婚的遗俗。邱国珍教授在《哭嫁面面观》一文中通过对各地哭嫁歌的分析,认为哭嫁起源于掠夺婚。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掠夺婚已渐渐消亡,而改为迎亲的仪式,但哭嫁这一仪式却依然流传了下来。

二、诗歌中的哭嫁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亦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送杨氏女》

杨氏女,韦应物长女。此诗作于建中四年秋。韦应物长女于归杨姓,溯江远行,韦应物送之。“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杨氏女自幼丧母,所谓无恃,《诗·小雅·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譻?訛后因之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古时女子出嫁哭嫁的不只有新娘本人,女方父母、兄弟姐妹也要以哭相送,杨氏女只有父亲与由她养育长大的小妹相送,凄苦之情更是可想而知。

首先是父母哭嫁。文献中最早记载有关哭嫁的是《战国策·赵太后新用事》一文:“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譼?訛《说苑·权谋篇》云:“齐景公以其子妻阖庐,送诸郊,泣曰:‘余死不汝见矣。’”?譽?訛齐景公迫于无奈将女儿嫁于吴王阖庐,这应是父亲送女儿出嫁的滥觞之作。韦诗中“居闲使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即是韦应物在送女儿出嫁时的真实情状。妻子早逝,父女三人相依为命多年,临别在即,忽感不舍,涕泪横流,难以自已。回看由长女一手照顾的小女儿,眼泪更是难以抑制地流下来。可知韦应物内心的痛苦纠结。“尔辈苦无恃,抚念亦慈柔”,因为怀念亡妻,对女儿也就疼爱有加,一个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内训即封建时代对女子的教育。《后汉书·曹世叔妻传》:“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训诫儿女一般是母亲的职责,《礼记·内则》曰:“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组?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俎醢,礼相助奠。”?譾?訛而杨氏女因丧母自小缺乏母亲的教导,侍奉姑婆的事情让韦应物很是替女儿担心;“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纵使担心,不舍,还是为女儿找托身于一个贤惠人家而感到欣慰。《礼记·曾子问第七》曰:“嫁女之家,三月不熄烛,思相离也。”?譿?訛其间不单是哭嫁,同时还有对女子的训诫教导:教女子循规蹈矩,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与媳妇。《诗经·桃夭》是一首描写姑娘出嫁的赞歌,诗中反复咏叹“宜其室家”,女子不仅要有“灼灼其华”的美貌,更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修养,秀外慧中。韦诗中“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即是韦应物临别时对女儿的万般叮咛,嘱咐她到了婆家要勤俭持家、诚信待人、遵守礼仪孝道、恪守妇德规范。句句肺腑,至情至性。《诗经·豳风·东山》云:“之子于归,

驳其马,亲结其编,九十其仪。”?讀?訛描写一位随周公东征的战士,在回家的路上回忆迎婚的场景:他乘马迎亲,新娘亲人为新娘施衿结■,反复叮咛。

其次是新娘哭嫁。作为婚礼的当事人之一,新娘哭嫁的原因相对来说就要复杂一些。

第一,告别亲朋好友。女儿出嫁就意味着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离开亲朋好友和疼爱自己的父母。哭嫁即是对离别的不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不能尽孝的两难处境都在哭泣中得到了宣泄。诗中“两别泣不休”即是作为长姊的杨氏女与小妹依依不舍,感伤涕泣。诗中虽没写到父亲与女儿的相泣,但我们推而论之,韦应物于大历十二年左右丧妻,杨氏女此时的哭别自然也暗含着对父亲的不舍及担忧。古代女子嫁人后没有娘家人的回接是不能主动回家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被婆家赶回娘家,母亲曰:“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讁?訛即使贵为皇后,回娘家也有诸多礼法的约束,何休注《公羊传》称:“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唯士大夫妻,虽无事岁一归宁。”此文当必有所受。因此,一旦结婚就意味着与娘家的永别。《邶风·泉水》也是一首写卫女思归的诗歌,通过虚无缥缈的想象描写来呈现出女主人公深沉的思乡之情感。陈雷《读诗识小录》评曰:“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

第二,告别少女时代。女子嫁人即是新生活的开始,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更像是一个成人礼,她们的哭既表达内心对告别少女时期自由生活的愤懑痛苦,也含有一定的抗争意味。正如博克所说:“过渡性礼仪在任何群体的社会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为应付任何社会都会发生的生活危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并且向个人和群体演示一个人的社会行程。这一礼仪具有重要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功能。”?輥?輮?訛“这些过渡性礼仪还包括怀孕与分娩,订婚与结婚、死与葬以及与旅行有关的形式。”?輥?輯?訛在传统礼教的强大影响下,女性在婚嫁问题上的个人意愿被制度性地全面忽略,必须被动接受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的婚姻,苦楚悲戚之情自是难以言表。《孟子·滕文公》有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不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輥?輰?訛“男不自专娶,妇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用媒妁”《(白虎通·嫁娶》)。“媒”这一存在给青年男女带来交往便利与合法性的同时也是一种阻碍与困扰。在古代,女子与男子的婚礼就是一个类似成人礼的过渡性礼仪。关于这一点,诗歌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心理从自身情感角度来描述,因此关于杨氏女的内心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个待嫁女子的惆怅感伤之心理古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这种心理应该是共通的、普遍的、永恒的,正如父母对儿女的疼爱。

第三,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在古代,女儿一旦嫁出去了,不仅见不到父母,连姓氏也随了夫家。女子要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侍奉姑舅和丈夫;进入一个妻子和媳妇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义务。面对未知的生活,前路渺茫,内心无疑充满了恐惧疑虑,哭泣大概是其可以尽情宣泄情感而不被别人讥讽的合情合理的唯一渠道。文学作品中女子嫁入夫家命运凄凉者数不胜数,无非是因为这样的现实在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具有普遍性。如《诗经·氓》中也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輥?輱?訛的现实描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被婆家赶回娘家,就是因为犯了婆婆所谓的“七出”之一,即不顺父母。宋代诗人陆游与爱妻唐婉离异的缘由则是“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后村大全集》)可见古时女子的幸福并不由自己做主,随时可能被剥夺。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描写了一个新婚女子在夫家初入厨的惴惴不安之情:“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輥?輲?訛因为不熟阿婆的食性,或咸或淡,所以先使小姑尝过,才敢奉上。沈德潜评论云:“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唐诗别裁集》)白居易诗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輥?輳?訛虽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忠也,但也从侧面揭示了妇人命运被他人摆布的悲哀现实。

三、结语

哭嫁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历史性的现实存在。从个体来看,则又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形。只要有

婚姻,就一定会有女子离家,父母送亲哭嫁的情况发生。无论别离如何使人黯然神伤,男女结合总归是值得庆贺的喜事。窥一而可见全貌,暂且不论女子嫁人后生活之艰辛与否,仅从别离这一角度来说哭嫁无疑具有一种人情美。首先是男女新婚,喜结连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礼记·婚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輥?輴?訛婚姻无疑是一桩顺遂人情的喜事;中国古人早已将“洞房花烛夜”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其次是血缘亲情的不舍。哭嫁最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莫过于父母与女儿的分别。即使像韦应物这样的一地之长官在人伦亲情面前也是舐犊情深,与常人无二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輥?輵?訛

在古代宗法制社会里,人们对土地的依附与眷恋远超我们想象,与家人共存是其基本的情感需要,亲人别离无疑是对此种需求的一种隔绝,骨肉情深在离别之际也就越发显出它的动人。■

?譹?訛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0页。

?譺?訛 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页。

?譻?訛?讀?訛?輥?輱?訛 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4页,第207页,为77页。

?譼?訛 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70页。

?譽?訛?譿?訛?輥?輴?訛 卢元骏注译:《说苑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453页,为521页,第416页。

?譾?訛 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72页。

?讁?訛?輥?輯?訛 徐陵编,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页,第37页。

?輥?輮?訛 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輥?輰?訛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0页。

?輥?輲?訛 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76页。

?輥?輳?訛 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页。

?輥?輵?訛 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92页。

离别的礼物篇10

【关键词】 送礼行为;文化;送礼者;受礼者

一、礼品的界定

礼品,顾名思义:就是送礼的物品。《韦氏20世纪大词典》把礼品定义为:不图补偿,自愿捐赠给别人的任何东西。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送礼者,送礼的风俗、习惯、爱好不同,礼品也没有特定的范围。我们这里的礼品,衣食住行可以说无所不包,从高档的物质型的珠宝首饰、化妆服饰品,到平时中国人最常送的烟酒糖果保健品,以及基于文化精神内涵的书籍、音像、电子制品、工艺品,都是礼品,简而言之,只要是送礼的物品就是礼品。

二、中国人的送礼与西方送礼的差异

1.购礼的方式不同。国人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因为异地礼物具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礼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

2.送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中国人不太注重礼品的包装美,觉得价格相当就对得起客人。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

3.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

4.不宜送礼的场合(对象)不同。中国人忌讳别人在刚办完喜事或丧事之后补送礼品,否则会视为不祥。英美人对朋友不送内衣或首饰等,以免引起误会,他们送礼还会避开“13”这个数。

5.受礼方式不同。中国人接受礼物时,多会埋怨客人不该破费。有时竟让客人把礼品拿回去,有的是先客气一番,然后将礼物搁置一旁,转入其他话题。待客人走后,才打开礼物。英美人接受礼物时,会立即说“It’s very nice.”“I really like it.” “That’s what I just wanted.”之类的赞美话,以不辜负送礼人的一片心意。

三、从文化方面分析中国式送礼(送礼)行为

1.人际关系文化的影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礼品消费行为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通过礼品可以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也可以扩大个体的影晌。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别值得注意的是,礼品反映出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并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往往超能力送礼)。

2.面子文化的影响。构成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面子”,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极强, “面子”具体地调整着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方向和程度,是中国人内在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社会的集体因素强,中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的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中国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不论是富是穷,不论是身份贵贱,不论在城市在农村,都追求要脸要面,将送礼、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视为基本需要,将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列为基本行为规范,形成中国人社会中恒久而普遍的礼品消费行为。正是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的送礼行为受到了面子文化的影响。

3.儒家中庸文化的影响,易形成跟风的潮流。中庸文化(儒家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一,它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是一种不偏不倚。孔子“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准则的典范。中庸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无过无不及是处世的最高准则。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总是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是正确的。礼品消费也同样容易形成跟风的潮流,中国消费者购买动机中群体因素影响强烈。礼品消费从而也随着时代变迁,经济条件的变化,打上了其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