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7:43:30

仔猪范文篇1

关键词:仔猪成活率培育关键技术

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不仅要注意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更要注意对仔猪的养育,尽可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将仔猪死亡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以促进仔猪养殖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后20d左右(10~30d)是第1个关键时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如果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易流产死亡。在营养上,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间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在这个时期生长,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的需要[1]。只有加强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为仔猪培育奠定基础。

二、完善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

仔猪出生后第1周要力争全活全壮。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的仔猪死亡发生在前30d,1周内死亡的占60%,以前3d死亡最多。所以,做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特别是第1周,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或压死。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W的灯泡取暖。仔猪生长适宜温度1~7日龄为28~32℃,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若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为此,还要做到“四注意”:一要注意仔猪出生时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时放入保育箱(木箱);二要注意产房内(圈内)温度在10℃以上;三要注意圈内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潮湿;四要注意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伤母猪乳头及咬尾病的发生。

三、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抗体、镁盐,具有较高的酸度、浓稠度等,应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一般在2h内完成,这是仔猪成活的关键。仔猪出生后几天就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定,直到断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用人工固定法:将小的、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大的、体质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上;中等的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2]。

四、及时补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而母猪20~30d泌乳达到高峰后,产奶量下降,所以仔猪只靠母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只有及早补料才能弥补母乳的不足。一般在5~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可将仔猪料放到仔猪补料栏内,让仔猪自由采食,这样20d左右仔猪就能学会自己采食饲料。一般1kg饲料中消化能不低于13。39MJ、粗蛋白19%~22%、糠麸类不得超过10%、动物性饲料5%~8%,外加2%的贝壳粉、0。3%的食盐。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加入各种消化酶、调味剂、乳清粉、油脂、有机酸等,使仔猪料更完善,补料效果更好。补料应注意同时补水,水质要新鲜;注意补料卫生,防止仔猪生病。另外,40~60日龄为仔猪大量采食时期,要加大喂量,饲喂次数为4~6次/d,夜间加喂1次效果更好。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加饼类饲料20%~25%,如加入3%~5%的鱼粉、肉松粉,效果更好。

五、注意仔猪铁、铜、硒的补充

铁的补充是一个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如出生后7d不补铁仔猪就会贫血,出现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以及发生白痢、肺炎等现象。补铁药物可到当地兽医站购买补铁王、牲血素等。而用深层的红粘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也可达到补铁的目的。

缺乏铜会导致贫血,同时铜有促生长的作用,据试验,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250mg铜可使仔猪生长提高18%~22%,饲料利用率提高8%~10%。

缺硒会引起多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白肌病。过多则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猪出生后3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mL,30d再注射1次,或母猪在分娩前20~2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次,剂量为0。1mL/kg体重。

六、防止仔猪下痢

下痢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对仔猪危害较大,主要有黄痢、白痢、红痢等,应进行综合防治[3]。除按常规的卫生管理外,可通过对母猪注射菌苗进行免疫,使仔猪获得保护,一般于母猪分娩前4~6周进行免疫。另外,还可口服病原菌进行防治,用该场分离的病原菌给产前15d的母猪口服,使仔猪获得保护。也可以使用中西药物预防,如饲料中加入杆菌肽锌、大蒜素等。而对已发生的病例应及早治疗,如使用抗菌素后海穴进行注射效果较好。

七、搞好仔猪免疫注射

在不同地区和猪群,可能涉及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等病。对猪瘟的免疫: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肌肉注射,2h后再哺喂初乳;或在20~55日龄时各免疫1次,或20、70日龄时免疫1次。对仔猪副伤寒的免疫:可在仔猪断奶后30~35日龄口服或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对猪气喘病的免疫:可在仔猪7~15日龄免疫接种1次或1月龄免疫1次。

八、掌握科学的断奶方法

断奶时间一般在28~35日龄,最早在21日龄。断奶后必须留在原圈饲养,即“赶母留仔”[4]。断奶可根据情况使用以下方法:一是一次性断奶法。即到了断奶日龄时,一次性将母子分开;二是分批断奶法。将体重大、发育好的仔猪优先断奶,而让弱小仔猪继续吃乳,到一定时间对弱小仔猪再进行断奶;三是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每天逐渐减少仔猪的哺乳次数,直到完全断奶为止。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科学选择应用。另外,断奶期间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赶母留仔,原圈培育;二是断奶后2~3周不换料;三是饲喂次数逐渐向3~4次过渡;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发生(断奶后腹泻、水肿、内毒素休克);五是保持圈舍清洁,保证清洁的饮水。

九、让母猪有充足的奶水

首先满足母猪营养需要,一般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不低于14%,而且质量要好;其次应满足钙、磷、铁、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绿多汁饲料,以满足产奶的需要。对乳量不足的一定要进行催乳,如可用催产素400000IU,1次肌肉注射,日注1次,连用2~3d;或用小鱼小虾150~200g、藕节100g,捣烂拌食喂猪,连喂3~5d。

参考文献:

[1]曾婷.仔猪的夏季饲养管理[J].农家之友,2005(5):22。

[2]敖卓贵.南方规模化猪场夏季哺乳母猪及仔猪饲养管理要点[J].畜禽业,2006(11):30-32。

仔猪范文篇2

1适时断奶

一般认为断奶越早越好,但在实际生产中,断奶越早仔猪往往越容易发生腹泻,4~5周龄是消化器官发育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仔猪在35日龄断奶较好,避免提前断奶,以免对仔猪生长发育不利。

2早期补料

仔猪从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于仔猪增重,也可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饲料中某些成分对仔猪消化道的刺激。早期补料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饲料的适口性;二是饲料营养全面且易消化。

3合理配制断奶仔猪饲料

3.1适当控制蛋白质水平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组成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势必影响增重。采取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的做法,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3.2合理使用添加剂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其实质是缺少有机酸和消化酶。可以在仔猪饲料中适量添加有机酸化剂、复合酶制剂、益生素、锌以及抗生素等,以提高仔猪消化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3.2.1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无法产生足够的胃酸。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的乳酸维持。断奶后的仔猪胃酸分泌量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因此,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使胃内环境保持一定的酸度,既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又可以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繁殖。

3.2.2添加酶制剂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仔猪断奶后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及其活性降低,既能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又能维持仔猪胃肠环境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3.2.3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在肠道内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所以,在仔猪断奶后,饲料中适当添加益生素,既能增强仔猪抗病能力,减少腹泻,又能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目前益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乳酸杆菌属如嗜乳酸杆菌,链球菌属如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属如枯草杆菌。

3.2.4添加高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高锌可以提高仔猪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并能有效防止其腹泻发生。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3000mg为宜,饲喂高锌料时间不宜过长,以2周为宜。

3.2.5添加抗生素在仔猪开食料及补充料中添加抗生素,一方面可以降低仔猪肠壁厚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仔猪肠道内微生物产生毒素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减少毒物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减轻肠道损伤,防止腹泻发生。

4搞好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4.1合理饲喂

仔猪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仍应饲喂断奶前的饲料,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以免仔猪肠胃不适,诱发其他疾病。另外,此时仔猪消化能力差、胃容积较小,断奶后3~5d最好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每天喂8成饱,5d以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4.2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仔猪刚断奶时对低温非常敏感。一般仔猪体重越小,断奶要求的环境温度越高。在提高舍温的同时,也要保持温度的稳定。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为3.6~5.5kg时,舍温为28℃;体重为5.5~7.7kg时,舍温为27℃;体重为7.7~12.3kg时,舍温为25℃;体重为12.3~18.2kg时,舍温为21℃。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仔猪舍内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

4.3改善饲养环境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注意通风换气。做好免疫、消毒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保持猪舍环境相对安静,减少应激。对患病猪要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并对猪舍周围环境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仔猪范文篇3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病因,预防,治疗

一、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1.1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一些科学家们指出:轮状病毒和特定的大肠杆菌菌群的联合感染才是腹泻最主要的病因。

1.1.1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于仔猪的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1.1.2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性腹泻,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气温突降是诱因。

1.1.3痢疾密螺旋体腹泻

痢疾密螺旋体主要侵害大肠。其侵入大肠上皮细胞,尤其是杯状细胞,可造成糜烂,加快细胞更新,使大肠粘膜发生出血性炎症。在生理功能上,该螺旋体干扰液体和电解质的吸收,并造成黏液分泌亢进,吸收机能丧失而引发腹泻。

1.2生理性因素

1.2.1胃酸分泌不足

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只有胃内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能使大量病菌灭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被胃中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成为哺乳仔猪胃酸的主要来源。所以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能力很弱,仍消化良好。而仔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猪胃内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影响饲料特别是蛋白质消化,消化不良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肠内渗透性紊乱而发生腹泻。

1.2.2胃肠消化酶少

仔猪刚出生时,除乳糖酶、凝乳酶含量较高外,其它各种酶含量都较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乳糖酶逐渐减少,胃蛋白酶、胰淀粉酶则逐渐增加。到4~5周龄时,乳糖酶降到最低限度,而其消化系统仍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仔猪断奶,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会使消化酶分泌环节受到影响,使消化酶含量减少、活性降低。断奶仔猪从吃母乳为主转到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两种营养源截然不同,所需消化酶差异很大,加上又给以高能高蛋白饲料,终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2.3免疫能力较弱

母猪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高达7%,占干物质34%,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好,能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而常乳中球蛋白含量仅0.5%左右,此时仔猪很难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只能依靠主动免疫。kelley等(1980)的研究表明,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引起仔猪抗病力差,导致拉稀、生病等。由于断奶前抗体数量很少,断奶后仔猪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较差,这也是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

1.3饲料性因素

1.3.1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

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所以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易过高,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但可利用高消化性的动物性蛋白质。

1.3.2脂肪过高

脂肪的消化水解速度缓慢,加之在仔猪时期,胰脂肪水解酶的分泌远远不足,对脂肪水解的能力很低。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过高,很容易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1.3.3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亦会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如植物凝集素、抗胰蛋白酶营养因子会降低仔猪对大豆产品的利用率。未经过恰当处理的大豆蛋白含有某些具有抗原性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可引起早期断奶仔猪过敏。当仔猪肠道发生过敏性反应时,其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损伤性死亡,出现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而出现营养性腹泻。

1.3.4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因子

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维生素B12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而腹泻。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硒、铁、锌)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缺铁或缺铜会引起仔猪贫血,结果使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进而引起并发性腹泻。

1.3.5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平衡,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但仔猪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较差,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率,且会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而引发腹泻。目前关于断奶仔猪日粮中纤维素的作用已引起了动物营养学家的重视。纤维素如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发挥积极作用,关键是如何确定日粮中纤维素的添加量以及纤维素的品质问题。

1.4应激因素

引起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有很多,Funderburke(1985)把仔猪的断奶应激分为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并证明营养应激(断奶后突然改为干饲料)常常造成仔猪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肝糖原降低、胃PH值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表现为生长缓慢、采食量少、胃酸不足、肝糖原和体脂动用以维持生存等。Lindemann等(1986)、Cera等(1990)报道,早期断奶对消化酶活性增长趋势有倒退影响。Owsley等(1986)、Lindemann等(1986)等的试验表明,在仔猪断奶前随周龄的增长,仔猪胃、肠、胰中消化酶活性几乎成倍增长,但断奶后1周内的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经两周恢复后胰脂肪酶仍无增长或增长很少,基本保持刚断奶时的水平。Owsley等(1986)还发现早期断奶不仅引起胃肠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实际上胰腺内消化酶活性也降低,胰腺的发育趋缓慢。

1.5环境因素

当舍内温度昼夜温差超过100C时,可导致腹泻率上升25%~30%,湿度过大也可使腹泻发生率升高。据试验证明,舍内温度在26~280C,相对湿度65%~75%是最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坏境,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病率。另外,卫生条件状况也是影响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二、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2.1预防

2.1.1疫苗接种

为了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在怀孕母猪产前30d及15d各接种一次;母猪产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mL/头[2]。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还要根据仔猪体内实际抗体水平,在仔猪18~20日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3mL/头;仔猪出生后25日龄口服副伤寒菌苗。另外,各场根据实际情况,可制备自家苗,调整免疫计划。

2.1.2补酸化剂

因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胃的PH值上升,直接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即影响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又使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发生。因此,应用酸化剂,保持胃内的一定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这对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2.1.3补酶制剂

因断奶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使用酶制剂可弥补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的不足,提高消化率,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并减少营养性腹泻,典型的酶制剂有植酸酶。拌料投喂益生菌类药物或中草药粉剂,也可以增强消化功能,防止发生腹泻,常用的有乳康生、乳酸菌、双歧杆菌制剂等。

2.1.4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近年来,不少研究报道,维生素E在保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报道,高出NRC规定需要量6~20倍水平的维生素E可提高猪免疫力、消化酶活力。cerone(1995)指出添加高剂量铜(250mg/kg),可增强仔猪免疫机能,即加强吞噬细胞和抗体等防御能力的作用。据Dogregoric(1992)综述指出,采用牛初乳及其中的免疫球蛋白饲养仔猪,可提高免疫力和成活率。

2.1.5补铁

根据仔猪在3~4周龄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生理特点,提前给初生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元素可有效防止仔猪贫血性腹泻的发生。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d内就应补铁,每头注射铁剂180mg。在补铁同时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1ml,既可解除动物对铁的敏感,又可发挥硒在机体中的有益作用。

2.1.6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断奶仔猪越易发生营养性腹泻。但是单纯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国外采用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的做法,既可减轻断奶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断奶仔猪的腹泻。

2.1.7合理加工处理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需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才能饲喂断奶仔猪。如膨化,它不但可去除植物性蛋白的抗原性,而且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对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十分有益。

2.1.8添加高水平氧化锌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水平氧化锌对预防仔猪腹泻有显著效果,而且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主要是由于锌具有促进舌粘膜味蕾细胞迅速再生,调节食欲,抑制肠道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和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从而促进仔猪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消化率,抑制腹泻的发生。国内韩春梅(1997)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0mg/kg锌(饲料级七水硫酸锌)能有效防止下痢发生,并指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锌是减少仔猪下痢的有效途径。

2.1.9减少应激

首先要做到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促使相关酶的分泌,可使仔猪断奶后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其次断奶应逐渐过渡,移母留仔。在断奶前1~5d,逐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以减少心理应激影响。断奶最后2d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仔猪留在原舍饲喂3~5d,待适应后再进行并栏,以减少环境应激影响;断奶后还应适当控制饲喂量,少喂勤添,逐步换料。断奶后1~3d应限食。第1d为正常采食量的1/3,第2d为2/3,第3d为3/4,少喂勤添,3d后自由采食。仔猪断奶后第1周仍喂乳猪料,第2周喂2/3乳猪料、1/3仔猪料,第3周喂1/3的乳猪料,2/3断奶仔猪料,最后全喂断奶仔猪料。

2.1.10加强环境控制

保持舍内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夏季要注意防暑,舍温不超过300C,冬季要注意保温,舍温不低于200C,湿度保持在60%~80%。断奶前后提供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防止腹泻的发生。梁显锡(1995)报道,断奶仔猪舍温升高20C~30C,腹泻率下降4.92%。平时应保持猪舍内的干燥、温暖。湿度越大,就越易引起断奶仔猪下痢。因此在潮湿寒冷的季节,除消毒外,不要随意冲洗,以清扫为主。

定期消毒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重要手段。仔猪刚断奶,免疫系统低下且未完善,易受病原微生物侵害,如果猪舍未严格消毒,卫生状况差,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这就为腹泻埋下了祸根。仔猪舍在进猪前5~7d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包括饲槽,用具及饮水器等。猪舍在饲养仔猪期间,每周带猪消毒一次,使用无毒、广谱、无刺激的消毒药。

2.2治疗

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原则:一抗病原消炎,二补液,三整肠健胃,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2.1抗病原消炎

抗病原药种类很多,具较广谱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注射液,亦称三氮唑核苷(甙)是强的单磷酸次嘌呤核苷脱氢酶的抑制剂。抗菌药选用高敏广谱抗生素,主要采用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氟哌酸、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土霉素、丁胺卡那等。另外磺胺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治疗时应交替用药、穿梭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同窝中有1头猪发病必须全群、全窝给药防治,治疗时最好能联合用药,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2.2补液

腹泻造成仔猪的死亡,一般是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所致,补液是减少死亡率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常规的静脉输液疗法,麻烦费力又无法大面积应用,因此可选用畜禽口服补液盐(水1000ml、葡萄糖20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氯化钾1.5g),让仔猪自由饮服,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和供给营养的作用。同时加入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提高疗效,加入氟哌酸等抗菌药物,供仔猪自由饮用效果更好。

2.2.3理肠健胃

提高断奶仔猪腹泻病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先用清瘟止痢的中草药配合敏感抗生素清理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及其毒素,再添加益生素等,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内环境。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它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强烈痉挛,从而减少下痢次数,延长常规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而提高其治疗作用。因此,用阿托品配合抗菌素治疗仔猪腹泻,并同时采取肠道收敛保护措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期使用的健胃药有人工盐、硫酸钠、硫酸镁、大黄苏打片等,按量灌服或投于水或料中,日服2次,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公务员之家:

2.2.4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于各种药物及不同的应激模式下的免疫功能降低,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多糖为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它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断奶仔猪的生理性因素、病原性因素、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断奶仔猪的腹泻,所以在防治时不能单纯的考虑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虽然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最初都与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的诸多措施中,全面提高并规范断奶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规程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管理中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提供更科学、合理、完善的营养,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闵长莉.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及其综合防治[J].皖西学院学报,2003,19(5):131-133.

[2]段佐华.浅谈断奶仔猪腹泻综合症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5,24(6):60-61.

[3]张勇.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0(2):22.

[4]杨向东.仔猪断奶后腹泻原因及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1999(4):26-28.

[5]郭芳彬.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研究概述[J].当代畜牧,1996(1):68.

[6]徐世文,王伟,李守君.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和综合防治措施[J].饲料博览,1999(6)11:29-31.

[7]许国华,林祥洪.断奶后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1):48.

[8]王勇,储汝红,何萍等.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锌抑制腹泻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2(1):32.

[9]韩春梅,高庆华.高锌对断奶仔猪效果试验[J].养猪杂志,1997(3):8-9.

[10]周帮会,姜国均,王纯德.断奶仔猪腹泻的防制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3(5):36-37.

[11]常德新,李凤玲.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J].饲料广角,2004(13):37-39.

仔猪范文篇4

一、生猪市场价格调查情况

自20*年1--4月,生猪价格在4.6元/斤左右变化不大,但受前几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饲养成本不断上升及部分地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补栏的积极性不高,致使生猪饲养量下降,出栏量减少,使生猪相对供应不足。5月以后生猪价格开始稳步上升,到5月底价格上涨到6.3元/斤左右,并一直处在高位运行。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强了人们的补栏积极性,但生猪饲养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和得到较大的增长。今年年初,生猪价格延续了去年价格大涨的走势,1-2月部分县区(蠡县、雄县)生猪价格为9元/斤左右,到3月达到8.7元/斤。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价格逐渐下降,稳定在8元/斤左右。

尽管今年以来我市及部分县区生猪价格逐月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还是很大。去年同期价格为每500克生猪5.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44%。

二、仔猪市场价格调查情况

与生猪价格波动相比,仔猪价格则相对较平稳,20*年以来,由于受近几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加上饲养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一些地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仔猪供应量相对较少,加之人们补栏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县区(定兴、安新)20斤以下的仔猪价格在18元/斤左右变化幅度不大。比去年同期10元/斤上涨了44%。

三、分析价格波动原因

一是生猪生产和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的作用。生猪价格变动的周期一般为2-2.5年,按照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规律,去年生猪价格应处于价格高峰区,生猪价格应有一定的合理上涨。二是成本因素的影响。受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去年以来,以玉米为主的饮料价格强劲上涨,同时受06年猪价偏低和疫情的影响,仔猪供不应求价格高涨,生猪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三是蓝耳疫情对供求矛盾的推动和加剧。去年上半年突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造成大量生猪病死,母猪流产,导致母猪饲养量和仔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生猪出栏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加速和加剧了生猪价格上涨。

四、后期价格走势分析

20*年以来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政府一些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养殖户经济效益逐步增加,补栏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仔猪价位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有逐步下降。进入二季度,新鲜蔬菜、瓜果上市,居民饮食结构向清淡转变,猪肉需求量到了淡季,市场需求量的减少,猪肉价格将会稳中有降。

仔猪范文篇5

关键词:畜牧;哺乳仔猪;成活率;对策

前言

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绕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哺乳期仔猪自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报道,目前我国国内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比较高,可达40%左右,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左右。为探讨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笔者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试探讨相应对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是湘西自治州生猪养殖规模最大,也是州内唯一一家集约化、公司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成立于2002年,由原来一个30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发展到今天年饲养量达4万余头的集约化养殖企业,拥有职工57人。猪场内设有公猪舍、母猪舍、保胎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六类栏舍,全程实行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方式。

1、调查范围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情况以及哺乳仔猪的保健情况。

1.2调查方法

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活产仔数,腹泻死亡数(包括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弱胎死亡数,母乳不足死亡数,管理不当(冻、压、踩、压)死亡数,其他传染病死亡数,并按死亡原因分别计算仔猪死亡率。

2、调查结果与死亡分析

2.1调查结果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共有三个集约化养猪场2005年共存栏母猪1748头,年产仔猪43650头,全年哺乳期仔猪共死亡9298头,死亡率平均为21.3%。死亡统计见下表: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2005年度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统计表

死亡原因死亡数(头)死亡(%)占死亡总数(%)

腹泻33677.7136.21

管理不当25205.7727.1

母乳不足13673.1314.7

弱胎11612.6712.49

其他传染病8832.029.5

2.2死亡原因分析

2.2.1腹泻

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集约化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容易根除;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2.2.2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死亡情况,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因此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在寒冷季节则容易被冻死。初产母猪、母猪体形较大、产后母猪体质较弱、产仔舍未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垫草太长、冬季产仔舍保温不好等,则可增加仔猪被压、踩、冻死的比率;另外,个别母猪有咬食仔猪的恶癖,或患乳房炎时,时有咬死仔猪的情况发生。

2.2.3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由于母猪病理或生理机理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2.2.4弱胎

发生弱胎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基本上因饥饿而死亡。

2.2.5其他传染性疾病

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传染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

3、讨论

3.1、疾病的科学防治

疾病是引起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仔猪腹泻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腹泻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最高,为36.21%;其他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9.5%。为减少哺乳仔猪疾病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包括:控制母猪体况,实行产前减料,避免母猪产后乳汁过浓;搞好产房卫生,保持母猪乳房清洁;仔猪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出生2-3天内注射牲血素;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仔猪饮用粪尿污水;②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做好兽医卫生消毒,严防传染性疾病的侵入;产前给母猪注射疫苗,主要有:链球菌疫苗(分娩前35天),伪狂犬灭活疫苗(分娩前28天),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三联苗(分娩前22天),仔猪黄白痢三联苗(分娩前14天);仔猪出生后及时注射猪瘟(即超前免疫)、巴氏杆菌、仔猪副伤寒疫苗;另外,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和仔猪疾病。

3.2、管理不当的对策与方法

管理不当引起的仔猪被压、冻、踩、咬死是哺乳期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该项仔猪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为27.1%。为避免仔猪因管理不当而发生被压、冻、踩、咬死亡,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加强营养、改善母猪体质,及时淘汰年龄偏大和有咬食仔猪恶癖的母猪;②在产仔舍设立护仔栏或护仔间,冬季加强产仔舍保温,即采取保温箱技术;③做好接产及初生仔猪护理,尤其是要加强对初产母猪、体型过大母猪的看护,在仔猪出生后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根据仔猪体质适当调整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3.3、母猪的合理饲养

母乳不足及弱胎也是哺乳期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母乳不足和弱胎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4.7、12.49%。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对妊娠母猪实行科学的饲养,给予营养合理、全价的日粮,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②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③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疾病;④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

4、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按死亡率高低依次为腹泻、管理不当、母乳不足、弱胎和其他传染病所致死亡。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包括:①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②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保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③改善产仔舍的条件设施,在设立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设施的基础上,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④做好接产和仔猪保育,包括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补铁。另一方面是做好疾病防制工作,包括:①加强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严防外来传染病侵入,减少疾病发生;②产前对母猪进行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注射;③用药物对母猪和仔猪进行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贺长青,王建文,李卫东,等.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提高其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1~52.

[2]孙有良,齐会贤,刘炜,等.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3,(24)5:20~21.

[3]陈润生.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李菊芬.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4,(2):17~18.

[5]欧爱明,缪智刚,何瑜,等.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6,(1):37~39.

[6]郑飞燕,陈善华,等.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猪群兽医保健规程[J].湖南畜牧兽医,2005,(4):30.

[7]曹进过.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4,(24)5:32~33.

[8]梁日勤,陈之杰,等.规模猪场发生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其综合防制[J].湖南畜牧兽医,2005,(4):13~14.

[9]聂立欣,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12~14.

仔猪范文篇6

关键词:早期断奶仔猪;胃肠炎;预防措施

仔猪养殖相较于成年猪的养殖有更高的难度,由于仔猪免疫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常受到养殖环境、饲料、微生物病原菌等的影响,造成仔猪胃肠炎,影响仔猪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在早期断奶仔猪中,出现胃肠炎情况多伴随严重脱水,仔猪各项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全,难以有效抵抗疾病,更加大了断奶仔猪的死亡率。因此在早期断奶仔猪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高质量预防断奶仔猪胃肠炎发生,保障仔猪养殖效益,促进仔猪健康成长。

1流行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猪群非常容易感染胃肠疾病,其它畜禽类未能体现易感染性,各个期段和猪个体都极易被这种病菌侵袭,出生一周左右的仔猪受传染风险最高,致命性也最大,而断奶猪和成年猪在被胃肠病菌侵袭后,往往都会体现出较轻的反应,在猪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受传染风险性和致命性也会逐步降低。企业内部被传染猪和携有病菌猪个体属于直接病菌源,通常而言,病菌都会寄生于猪个体分泌出的乳汁、粪便等分泌物中,进而对饲料、水源、器具、设施等造成污染,病菌经气道、肠道攻击正常猪。这种病菌如果在猪群中存在,必然会高速扩散,4~5d后会扩散至全群。胃肠病菌的传染会有季节性的高峰峰、低谷期,高峰期往往都会体现在当年的第四季度和次年的第一季度,初被病菌侵袭的地区会体现流行性发展态势,以往被污染过地区会呈现分散性态势。

2临床症状

各个期段猪个体被传染到胃肠炎病菌后,所导致的显性症状都明显不同,其中处于保育期仔猪受伤害程度最明显,其显性症状会有困乏、泻肚、体重下降、脱水严重、体毛颜色暗淡。猪个体粪便体现出乳黄或浅绿色,其中会有没能完全消化的乳块,气味强烈,出现这样的病症若不及时进行防控,发展到后期就会表现出个体体重明显减轻、贫血现象显现,体温升高等症状,发病时间大约为7d;处于断奶期段的仔猪若被胃肠炎病菌传染,会表现出腹泻、纳食少、粪便色灰黄等症状,并掺杂未能完全消化的食块。发病时间大约为7d,腹泻症状消除后疾病会有好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然而可能会明显妨碍猪个体稳定成长,继而发展到僵猪状态,导致猪群死淘率明显增加;成年猪个体和哺乳期猪个体在被传染胃肠炎病菌后,具体病症多呈隐性,尤其是孕期母猪更是不见任何征兆;哺乳期猪个体被感染病菌后免疫力急剧下降、体温升至40℃以上,泌乳量也不断降低,进食少并伴有腹泻,经过4~7d的治疗,症状会见好转或消除。

3早期断奶仔猪胃肠炎原因分析

仔猪胃肠炎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仔猪免疫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不全有关。而在仔猪胃肠炎的案例中,早期断奶仔猪的胃肠炎发生率更高,直接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与发育,可能导致仔猪死亡,造成养殖经济效益的损失。为能够预防早期断奶仔猪胃肠炎,还需要明确胃肠炎发生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仔猪自身消化系统功能不全

由于早期断奶仔猪年龄较小,其消化道与消化酶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所以仔猪在消化道蛋白酶的分泌上存在不足,对于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能力较差。当仔猪养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仔猪摄入的蛋白质大多无法消化分解,会直接进入肠道系统,蛋白质在肠道系统中的堆积易发生变质,而后损伤仔猪结肠。结肠损伤情况下,又会造成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功能减弱,从而造成仔猪肠道内水分增多,刺激肠道蠕动,引发胃肠炎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仔猪胃肠炎脱水,以致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升高。

3.2仔猪断奶应激反应影响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后食源的变化,而仔猪在自身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发育上还不完善,在饲料喂养中会造成仔猪的营养应激,直接刺激仔猪小肠的吸收功能,造成小肠吸收能力降低,肠道活力减弱、消化酶分泌能力下降,这就直接影响仔猪对于饲料的消化与吸收,饲料进入肠道后无法被有效吸收,造成仔猪胃肠道的不适反应,也降低仔猪营养摄入水平,减弱免疫能力,所以提高了胃肠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概率。

3.3饲料不适宜造成胃肠炎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后需要喂养饲料,因此具有一定的应激反应,而此时如提供给仔猪的饲料不适宜,将严重影响仔猪的消化与吸收,则更易造成仔猪饲养中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早期断奶仔猪的胃底腺发育不完善,因此在胃酸的分泌能力上不强,且缺乏乳酸的产生机制,所以造成仔猪胃内的pH较高,引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断奶早期仔猪如饲养过程中饲料未经严格筛选,饲料中大肠杆菌、霉菌等经喂养进入仔猪胃肠道系统,则更容易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性,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引发严重的胃肠炎症状。

3.4仔猪免疫力较低

刚出生的仔猪在免疫系统功能上还不完善,未断奶前通过母乳获得相应的抗体,能够达到抵御疾病的效果,但由于母乳中获得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并不能够长期维持,在断奶后免疫力则逐渐下降。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能力较低,特别是30日龄的仔猪,断奶后抗体降至最低水平,基于该阶段仔猪还未建立自身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抗病能力较弱,如出现饮食不当、消化吸收不全、细菌感染等情况,易引起胃肠炎等症状,影响仔猪健康水平。

3.5微生物感染引起胃肠炎

早期断奶仔猪在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上较差,易受到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与影响,从而造成各类疾病。其中,常见造成仔猪胃肠炎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猪孢球虫等。在断奶仔猪的养殖中,多种情况皆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例如在断奶仔猪的饲养环境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可能造成外源性感染,而在饲料、水源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则会进入胃肠道系统并大量繁殖,造成胃肠道内肠道菌群紊乱,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形成仔猪胃肠炎等症状。

4早期断奶仔猪胃肠炎预防措施分析

早期断奶仔猪在疾病抵抗能力上较差,自身免疫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发育也不完善,所以在胃肠炎症状的预防措施中,还需要在饲养过程中施加干预,更好地提高仔猪的免疫功能、肠胃机能,从而避免仔猪胃肠炎发生。

4.1调整仔猪胃肠道机能

考虑到仔猪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健全,在断奶后免疫能力也随之降低,还可能产生营养应激,所以需要为断奶仔猪进行早期营养干预,调整仔猪胃肠道机能,从而促进断奶仔猪更好地适应断奶后的饲养模式。仔猪断奶后,可以从喂养的仔猪饲料中入手,通过饲料营养元素的搭配,均衡配比各类营养元素,使得饲料更好地满足仔猪的消化吸收需求,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达到提高仔猪食欲的效果。通过早期进行营养干预的方式,能够促进仔猪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提高营养元素的吸收水平,进而减少胃肠炎等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4.2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反应

由于仔猪在断奶后多产生营养应激,造成仔猪营养吸收不均衡且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确定需进行断奶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仔猪断奶应激。一方面,在仔猪生产后1周左右,可以通过开食诱导的方式,选择味道较好、质量较高的颗粒料吸引仔猪,诱导仔猪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吃食,为仔猪断奶后适应饲料喂养提供支持,减少断奶后营养应激;另一方面,在仔猪断奶的方式上,可以采取逐步断奶的方式执行,通过每日减少仔猪哺乳次数、增加饲喂次数的方式,减轻断奶后营养应激。在这种方式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仔猪喂养的饲料,并在仔猪断奶施行3~4d后更换饲喂环境,减轻环境应激影响。

4.3加强饲料管理

仔猪范文篇7

论文摘要就仔猪断奶日龄的选择、断奶方法、如何降低仔猪应激、断奶后饲料的要求、如何搞好环境卫生、疾病防疫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阐述,以指导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

1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

由于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若断奶日龄过小,应激反应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消瘦、抗病力下降、死亡率高;但也不是断奶日龄越大越好,日龄过大不但会降低母猪的利用率,延迟母猪发情,而且还会抑制仔猪的迅速生长。仔猪到了一定的日龄,其采食量日益加大,光靠母乳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日龄断乳,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充分满足其食量大增的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报酬率,而且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临床经验表明,选择28~35d断奶较合适,此时,仔猪的消化器官更完善、免疫力稍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2断奶方法

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地全窝断奶、分批断奶或逐渐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差异不大,体重相差不大,则可以采取全窝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则可考虑分批断奶;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

3降低仔猪应激

3.1降低环境应激

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断奶时可将母猪赶出栏,仔猪不离栏、不并栏,仍留在原圈饲养。在调圈分群前3~5d,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彼此熟悉。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该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在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科学试验表明,断奶当天转栏的仔猪1周平均增重仅0.02g,而留在原圈饲养1周的仔猪平均增重0.08~0.20g,而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当天转栏的仔猪。

3.2降低精神应激

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常表现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降低精神应激,可以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多采食、少吃奶,慢慢过渡到完全断奶,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立生活。

3.3降低饲料应激

断奶后仔猪由吃母乳改变为独立吃料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所以断奶后的2周要精心饲养。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应激,断奶2周内,最好维持原哺乳期饲料饲养,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而且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应一次更换,逐渐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添加酸化剂可降低胃肠pH值,仔猪胃肠在酸性环境下,消化酶活力更强,可促进饲料的消化。

此外,饲养制度的变换也易导致仔猪应激。因此,要做好饲养制度的过渡。哺乳期是定时饲喂的,断奶后1~2周内每日饲喂次数和时间应保持与哺乳期相同,以后逐渐减少。若断奶仔猪实行的是自由采食,则断奶后1周内最好限量饲喂,以防采食过量引起腹泻,1周后实行自由采食。仔猪断奶后2周内,每天饲喂的次数应比哺乳期多1~2次,主要是加喂夜食,免得仔猪因饥饿不安。每次的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饱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4饲料要求

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的阶段,要喂给高蛋白质、高能量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饲粮。应控制含粗纤维素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降低日粮抗原物质。蛋白质是日粮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质水平可减轻肠道免疫反应,减少断奶后腹泻。一般仔猪配合饲料含18%的粗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有利于增进仔猪的食欲。炒熟的黄豆、黑豆、豌豆等具有浓郁的香味,可以将其粉碎后作配料改善饲料的口味;碎米、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经过煮熟和浸烫,可改善适口性;还可利用糖精、甜叶菊等甜味剂改善饲料的口味。此外,采取熟料生料结合饲喂的方式,也能增进仔猪的食欲。

5增加仔猪采食量

仔猪断奶后,采食量逐日增加,日增重也快,饲料报酬高,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乳猪配合饲料,促进仔猪多采食,是提高仔猪个体体重,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在饲喂上,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喂次数上,实行日喂5~6次,在夜间9~10时增喂1次,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

6搞好环境卫生

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将产房和保育舍进行空栏消毒,空栏时间要有10~15d。空栏时先把其彻底洗刷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空栏5~7d后再换1种消毒液消毒1次,再空栏2~3d后用净水冲刷干净备用。日常工作中还要实行带猪消毒制度,带猪消毒时应注意圈舍死角及网床下面的彻底消毒。此外,圈舍内要保暖、通风、干燥、卫生,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

7抓好疾病防疫及治疗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断奶后即保育期,最易患应激综合征病及腹泻病,因此抓好这2种疾病的防疫及治疗非常重要。

7.1应激综合征的防疫及治疗

目前保育仔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如可添加抗病毒1号粉和水溶性阿莫西林,提高仔猪育成率。在保育猪阶段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生长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7.2腹泻病的防疫及治疗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还有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有舍内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栏舍消毒不严、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腹泻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如做好保暖措施、消毒工作来解决。母猪产前20~30d注射疫苗,使母乳中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仔猪吃奶后对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寄生虫感染大多是由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的,可在母猪产前3周进行驱虫,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虫药,如虫蝇净2kg/t或肯维灭700g/t;也可肌注血虫净、通灭等药。

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对症治疗。一般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痢菌净、阿莫西林、磺胺类药、卡那霉素、氟哌酸等药。对腹泻严重的病猪用腹泻药治疗的同时用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等进行辅助治疗,以增强体质;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饲喂补液盐,可降低其脱水程度,从而降低死亡率。

8参考文献

[1]胡军,曹翔,叶春美.加强仔猪早期断奶的保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46.

仔猪范文篇8

论文摘要就仔猪断奶日龄的选择、断奶方法、如何降低仔猪应激、断奶后饲料的要求、如何搞好环境卫生、疾病防疫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阐述,以指导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

1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

由于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若断奶日龄过小,应激反应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消瘦、抗病力下降、死亡率高;但也不是断奶日龄越大越好,日龄过大不但会降低母猪的利用率,延迟母猪发情,而且还会抑制仔猪的迅速生长。仔猪到了一定的日龄,其采食量日益加大,光靠母乳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日龄断乳,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充分满足其食量大增的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报酬率,而且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临床经验表明,选择28~35d断奶较合适,此时,仔猪的消化器官更完善、免疫力稍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2断奶方法

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地全窝断奶、分批断奶或逐渐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差异不大,体重相差不大,则可以采取全窝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则可考虑分批断奶;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

3降低仔猪应激

3.1降低环境应激

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断奶时可将母猪赶出栏,仔猪不离栏、不并栏,仍留在原圈饲养。在调圈分群前3~5d,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彼此熟悉。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该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在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科学试验表明,断奶当天转栏的仔猪1周平均增重仅0.02g,而留在原圈饲养1周的仔猪平均增重0.08~0.20g,而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当天转栏的仔猪。

3.2降低精神应激

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常表现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降低精神应激,可以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多采食、少吃奶,慢慢过渡到完全断奶,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立生活。

3.3降低饲料应激

断奶后仔猪由吃母乳改变为独立吃料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所以断奶后的2周要精心饲养。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应激,断奶2周内,最好维持原哺乳期饲料饲养,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而且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应一次更换,逐渐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添加酸化剂可降低胃肠pH值,仔猪胃肠在酸性环境下,消化酶活力更强,可促进饲料的消化。

此外,饲养制度的变换也易导致仔猪应激。因此,要做好饲养制度的过渡。哺乳期是定时饲喂的,断奶后1~2周内每日饲喂次数和时间应保持与哺乳期相同,以后逐渐减少。若断奶仔猪实行的是自由采食,则断奶后1周内最好限量饲喂,以防采食过量引起腹泻,1周后实行自由采食。仔猪断奶后2周内,每天饲喂的次数应比哺乳期多1~2次,主要是加喂夜食,免得仔猪因饥饿不安。每次的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饱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4饲料要求

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的阶段,要喂给高蛋白质、高能量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饲粮。应控制含粗纤维素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降低日粮抗原物质。蛋白质是日粮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质水平可减轻肠道免疫反应,减少断奶后腹泻。一般仔猪配合饲料含18%的粗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有利于增进仔猪的食欲。炒熟的黄豆、黑豆、豌豆等具有浓郁的香味,可以将其粉碎后作配料改善饲料的口味;碎米、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经过煮熟和浸烫,可改善适口性;还可利用糖精、甜叶菊等甜味剂改善饲料的口味。此外,采取熟料生料结合饲喂的方式,也能增进仔猪的食欲。

5增加仔猪采食量

仔猪断奶后,采食量逐日增加,日增重也快,饲料报酬高,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乳猪配合饲料,促进仔猪多采食,是提高仔猪个体体重,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在饲喂上,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喂次数上,实行日喂5~6次,在夜间9~10时增喂1次,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

6搞好环境卫生

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将产房和保育舍进行空栏消毒,空栏时间要有10~15d。空栏时先把其彻底洗刷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空栏5~7d后再换1种消毒液消毒1次,再空栏2~3d后用净水冲刷干净备用。日常工作中还要实行带猪消毒制度,带猪消毒时应注意圈舍死角及网床下面的彻底消毒。此外,圈舍内要保暖、通风、干燥、卫生,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7抓好疾病防疫及治疗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断奶后即保育期,最易患应激综合征病及腹泻病,因此抓好这2种疾病的防疫及治疗非常重要。

7.1应激综合征的防疫及治疗

目前保育仔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如可添加抗病毒1号粉和水溶性阿莫西林,提高仔猪育成率。在保育猪阶段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生长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7.2腹泻病的防疫及治疗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还有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有舍内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栏舍消毒不严、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腹泻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如做好保暖措施、消毒工作来解决。母猪产前20~30d注射疫苗,使母乳中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仔猪吃奶后对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寄生虫感染大多是由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的,可在母猪产前3周进行驱虫,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虫药,如虫蝇净2kg/t或肯维灭700g/t;也可肌注血虫净、通灭等药。

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对症治疗。一般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痢菌净、阿莫西林、磺胺类药、卡那霉素、氟哌酸等药。对腹泻严重的病猪用腹泻药治疗的同时用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等进行辅助治疗,以增强体质;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饲喂补液盐,可降低其脱水程度,从而降低死亡率。

8参考文献

[1]胡军,曹翔,叶春美.加强仔猪早期断奶的保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46.

仔猪范文篇9

论文摘要就仔猪断奶日龄的选择、断奶方法、如何降低仔猪应激、断奶后饲料的要求、如何搞好环境卫生、疾病防疫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阐述,以指导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

1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

由于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若断奶日龄过小,应激反应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消瘦、抗病力下降、死亡率高;但也不是断奶日龄越大越好,日龄过大不但会降低母猪的利用率,延迟母猪发情,而且还会抑制仔猪的迅速生长。仔猪到了一定的日龄,其采食量日益加大,光靠母乳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日龄断乳,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充分满足其食量大增的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报酬率,而且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临床经验表明,选择28~35d断奶较合适,此时,仔猪的消化器官更完善、免疫力稍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2断奶方法

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地全窝断奶、分批断奶或逐渐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差异不大,体重相差不大,则可以采取全窝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则可考虑分批断奶;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

3降低仔猪应激

3.1降低环境应激

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断奶时可将母猪赶出栏,仔猪不离栏、不并栏,仍留在原圈饲养。在调圈分群前3~5d,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彼此熟悉。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该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在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科学试验表明,断奶当天转栏的仔猪1周平均增重仅0.02g,而留在原圈饲养1周的仔猪平均增重0.08~0.20g,而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当天转栏的仔猪。

3.2降低精神应激

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常表现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降低精神应激,可以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多采食、少吃奶,慢慢过渡到完全断奶,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立生活。

3.3降低饲料应激

断奶后仔猪由吃母乳改变为独立吃料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所以断奶后的2周要精心饲养。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应激,断奶2周内,最好维持原哺乳期饲料饲养,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而且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应一次更换,逐渐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添加酸化剂可降低胃肠pH值,仔猪胃肠在酸性环境下,消化酶活力更强,可促进饲料的消化。

此外,饲养制度的变换也易导致仔猪应激。因此,要做好饲养制度的过渡。哺乳期是定时饲喂的,断奶后1~2周内每日饲喂次数和时间应保持与哺乳期相同,以后逐渐减少。若断奶仔猪实行的是自由采食,则断奶后1周内最好限量饲喂,以防采食过量引起腹泻,1周后实行自由采食。仔猪断奶后2周内,每天饲喂的次数应比哺乳期多1~2次,主要是加喂夜食,免得仔猪因饥饿不安。每次的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饱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4饲料要求

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的阶段,要喂给高蛋白质、高能量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饲粮。应控制含粗纤维素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降低日粮抗原物质。蛋白质是日粮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质水平可减轻肠道免疫反应,减少断奶后腹泻。一般仔猪配合饲料含18%的粗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有利于增进仔猪的食欲。炒熟的黄豆、黑豆、豌豆等具有浓郁的香味,可以将其粉碎后作配料改善饲料的口味;碎米、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经过煮熟和浸烫,可改善适口性;还可利用糖精、甜叶菊等甜味剂改善饲料的口味。此外,采取熟料生料结合饲喂的方式,也能增进仔猪的食欲。

5增加仔猪采食量

仔猪断奶后,采食量逐日增加,日增重也快,饲料报酬高,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乳猪配合饲料,促进仔猪多采食,是提高仔猪个体体重,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在饲喂上,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喂次数上,实行日喂5~6次,在夜间9~10时增喂1次,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

6搞好环境卫生

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将产房和保育舍进行空栏消毒,空栏时间要有10~15d。空栏时先把其彻底洗刷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空栏5~7d后再换1种消毒液消毒1次,再空栏2~3d后用净水冲刷干净备用。日常工作中还要实行带猪消毒制度,带猪消毒时应注意圈舍死角及网床下面的彻底消毒。此外,圈舍内要保暖、通风、干燥、卫生,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

7抓好疾病防疫及治疗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断奶后即保育期,最易患应激综合征病及腹泻病,因此抓好这2种疾病的防疫及治疗非常重要。

7.1应激综合征的防疫及治疗

目前保育仔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如可添加抗病毒1号粉和水溶性阿莫西林,提高仔猪育成率。在保育猪阶段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生长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7.2腹泻病的防疫及治疗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还有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有舍内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栏舍消毒不严、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腹泻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如做好保暖措施、消毒工作来解决。母猪产前20~30d注射疫苗,使母乳中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仔猪吃奶后对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寄生虫感染大多是由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的,可在母猪产前3周进行驱虫,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虫药,如虫蝇净2kg/t或肯维灭700g/t;也可肌注血虫净、通灭等药。

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对症治疗。一般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痢菌净、阿莫西林、磺胺类药、卡那霉素、氟哌酸等药。对腹泻严重的病猪用腹泻药治疗的同时用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等进行辅助治疗,以增强体质;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饲喂补液盐,可降低其脱水程度,从而降低死亡率。

8参考文献

[1]胡军,曹翔,叶春美.加强仔猪早期断奶的保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46.

仔猪范文篇10

仔猪在产后四周内消化能力偏低,但对母猪中的脂肪(4.5%)消化率高.因为乳脂是乳化脂肪,母猪的产奶量不足以满足仔猪达到增重潜力所需要的能量.但只要饲料(合成乳或干饲料)中的代谢能高达3500kal/kg,仔猪在四周龄内的日粮可不加油脂而达到400-500克日增重,但少量添加油脂(2-3%)可带来适口性改善,饲料车间加工效率提升,及降低粉尘等好处.在四周龄至25公斤,日粮中油脂添加(不论种类)可在4%,而生长效益改进(日增重及料肉比)应在4%左右(与油脂添加量的关系为1:1).日粮中的赖氨酸含量应保持3.5-3.8克/Mcal代谢能的比例.不同油脂的饲用价值主要决定于消化率,而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子是二脂酸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量应为饱和脂肪酸的2倍),铜的添加(250pmm)及油脂的氢化程度,而次要因子为:酸价,过氧化值,乳化剂.油脂的消化能可依脂酸饱和程度及酸价来推算,与牛油相比,鱼油与玉米油的消化能,代谢能及净能较牛油高9%,而猪油则较牛油高3.6%.少数特种脂肪酸(如CLA)及油脂(鱼油)理论上有助于仔猪免疫力的提升.油脂添加可增进饲料适口性及仔猪阶段的增重,因而缩短全程出栏天数.

前言

养猪业的竞争力主要因子为增重率及饲料利用率.生猪全程增重率主要受限于遗传潜力,仔猪阶段的生长率及饲料摄食量或适口性.饲料利用率则取决于净能浓度及营养成分平衡,油脂是所有原料中含净能最高的原料.在生长及肥育期间添加油脂可得到1:2:2(1%油脂添加=2%增重改进+2%饲料利用率改进).在仔猪阶段添加油脂,应有可能得到相似效益.油脂使用也可改善饲料车间的加工效率,降低设备的磨损及饲料厂及猪场内的粉尘.欧盟已禁止在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生长作用),营养性添加剂具有增进仔猪免疫力应可取代抗生素,而某些特种脂酸如(CLA)经证明具有此功能.

仔猪早期增重是否受限于母奶质量?

一般认为母猪奶是饲喂仔猪的最理想食物,但今日繁殖力强的母猪因每胎产仔数大且出生重较高,而母猪的摄能力并未提高,因而导致奶质量在二周后就不能满足具有良好增重潜力的仔猪能量需求,早在1970及1993,美国学者就已证明仔猪的合成奶或牛奶来饲喂仔猪(产后21日,任食)所测得的日增重较由母猪所饲喂的高出50%.(表一)因而证明了母猪产奶量的不足.美国北卡学者更甚测试母猪奶所含脂量(4.8%)是否太低(表二).但饲养试验(10日龄断奶)显示油脂添加高达25%的合成奶在仔猪增重效果未能超过2%油脂的合成奶.但前者的料肉比有显著改善.本试验指出仔猪日粮的代谢能应在3500千卡/公斤.但不需使用高量油脂.

断奶仔猪(21日龄)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效果

1.断奶后第一周:

仔猪对油脂的消化能力(胰脂肪酶及胆盐的分泌量)在21日龄后开始增加.牛油,猪油及玉米油的脂肪消化率都偏低(65-79%).增重试验也间接显示了油脂消化率与日龄的关系.饲料中添加4%混合油未能增进增重,但对料肉比仍有改进(13%).因此在断奶后的头7-10天,饲料中添加油脂(2-4%)不能产生增重效益,但仍可改善饲料生产效率及外观.

2.断奶后第二周至25公斤:

美国联合饲料公司的三个生长试验显示,在饲料中添加4%油脂(混合油或猪油),可改善增重4%,及料肉比4%,尤其是小母猪,油脂回报率为1:1:1(1%油脂添加可带来1%增重及1%料肉比的效益).这个比例较生长及肥育期(25-100公斤)的1:2:2较低,但可为养猪业带来出栏天数缩短的好处.

油脂添加与赖氨酸比例的维持

中大猪的油脂使用试验都已指出当饲料能量增加时(由于油脂添加),饲料粗蛋白及必须氨基酸应于能量(主要是代谢能)维持固定比例.仔猪试验也同样显示赖氨酸的含量应与代谢能维持在3.5-3.8克/Mcal的比例.赖氨酸的含量应为1.12-1.2%(不加油脂)及1.16-1.24%(加3%油脂).

影响油脂消化率的因子

1.不饱和脂酸与饱和脂酸的比例(U:S):英国学者的报告,U:S的比例与消化率成正比,但是一种抛物曲线关系(由1至7倍比例).饲料工业应以U:S=2:1为选择油脂基础.但在实际以玉米为主要谷物的全价料的脂酸来计算,玉米油(U:S=6.5:1)可稀释添加油脂的U:S影响,而使得油脂种类在以玉米为主的配方中不会显示特殊效果,(U:S比例多在2:1以上).但在以小麦为主的配方中,不同油脂的添加会带来明显的脂肪消化率差异,每一个U:S的倍数可影响油脂代谢能大约437大卡.

2.酸价(或游离脂肪酸×2):酸价对脂肪消化率略有影响.英国学者认为每单位的酸价上升会减低36千卡代谢能.但生长实验未能由增重或料肉比来显示酸价在50左右对代谢能降低的负面影响.如果酸价过高,而游离脂肪酸属饱和脂酸,而配方主要谷物不是玉米的情形下,仔猪的生长表现应会受到显著的下降,如果油脂的酸价与酸败(氧化)同时发生,油脂的饲用价值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3.酸败(氧化或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发生于含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豆油,玉米油).过氧化值与氧化物及其衔生物会对仔猪的细胞壁完整性及免疫力造成损坏,因此添加酸败油脂不仅造成脂肪消化率下降,同时也带来适口性下降,肠道及免疫力(健康状况)受损.饲料工业应选用过氧化值不超过15毫克当量/每公斤油脂的油脂.如果油脂有可能存放30天以上,应添加抗氧化剂及测试油脂的耐效性(20小时内大氧加高热情形下,过氧化值不超过20毫克当量/公斤油脂.)

4.铜的添加(250ppm)饲料工业一般都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曾证明是有效的促生长添加剂当铜的添加量为250PPm时,油脂的消化率及仔猪的增重都有改进(18%)。这与胰脂肪及磷酸脂酶A的活力增加有关。

5.乳化剂(卵磷脂)的添加:就油脂消化理论而言,乳化剂应对含高量饱和脂酸(如C16:0,C18:0)的油脂(如牛油)的消化率有帮助,但可能由于乳化剂与脂酸只有在特殊针对性吻合时才发生效果。一般消化或增重试验未能达到致性的效果。因此在一般情形下,在仔猪料中添加质量过关的油脂时,是否要添加乳化剂可能要计算经济效益后再作决定。

6.脂酸与甘油三脂连接的位置:在油脂消化过程中,胰脂肪酶首先分离在与甘油连接的第一及第三脂酸而留下第二脂酸与甘油成为甘油一脂。而甘油一脂与胆盐及游离脂肪酸的亲和力高,容易形成吸收率高的油脂小球,如果第二脂酸是饱和脂酸,那么其消化率与不饱和脂酸几近相同而与脂酸消化吸收的一般过程不致,猪油就是一个含饱和脂酸(C16:0),但仍有较高的消化率的特例。

7.油脂的加工工艺:不饱和油脂在经过高度氢化后(依食品工业的需要),其脂酸消化率几乎降低至零,但采用喷雾干燥及蛋白膜包壁的猪油,未能增进仔猪的增重。

不同种类油脂在仔猪料中使用的效果

就油脂的消化理论而言,油脂含较高量的中链脂酸(如椰子油)及不饱和脂酸(如玉米油,大豆油)应在仔猪生长试验中显示较好的增重或料肉比(与饱和油脂相比),但文献报告结果与理论不一致。但大部分的生长结果显示在仔猪饲料中添加油脂可显著改进料肉比,但对增重的改进较不一致。饲料工业在为仔猪料选择油脂时应以质量及成本为主而种类(植物或动物)为次要。

油脂的能量计算

当油脂的选择比较是以成本为准时,不同油脂的代谢能含量将是计算能量价值的共同基数。代谢能基本上是由消化能计算而来(消化能×0.09),而消化能是可依公式计算。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牛油的消化能较猪油低9%。饲料工业如果测定了酸价及不饱和脂酸与饱和脂酸倍数,就可依公式推算出市场可采用的油脂。油脂的相对持平价格也可依照它们的代谢能相比系数而算出,例如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如果猪油的价格是3元/公斤,那么牛油的持平价是2.892元/公斤,而豆油或玉米油的持平价是3.152元/公斤。

总结

仔猪需要高能量饲料,但在断奶后一周对油脂的消化利用率不高,在第二周至25公斤,油脂添加可增进饲料适口性及饲料车间的生产效率。不同油脂的能量价值主要决定于消化率。但在以玉米为主要谷物的仔猪料配方中,不同油脂的消化率受到了玉米油的影响,而导致全价料脂肪消化率的差异度降低。不同油脂在仔猪料中的选用,仍应以可计算的消化能为准,油脂质量重要但种类是次要的,特种脂酸在将来有可能取代部分抗生素。

仔猪的增重潜力

日龄日增重(克)净重(公斤)饲料

1970(美国)3060015牛奶

5070032

1993(美国)219.8

6.4

2005(英国)20-706158.5-40颗粒料

合成奶对10日龄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

脂肪含量

高(25%)低(2%)

代谢能(kal/kg)46393481

9日生长

日增重(g)340332

日采食量(克干物质/栏)23762777

料(干物质)/肉比0.690.86

21日龄断奶仔猪对不同油脂的消化率

玉米油猪油牛油

断奶后周数脂肪消化率(%)

1796865

2807272

3898482

4898582

饲用混合油添加对仔猪(8.5-12.5公斤)生长的影响

添加量(%)

024

10天生长表现

采食量(克/日)667676653

增重(克/日)440445445

料肉比1.531.511.49

饲料费(元/头)22.12.1

毛猪收入(元/头)4.44.454.45

毛利(元/头)2.42.352.35

饲用混合油添加对仔猪(12.5-24公斤)生长的影响

添加量(%)

024

20天生长表现

采食量(克/日)925907907

增重(克/日)544a553ab572b

料肉比1.71b1.64b1.6c

饲料费(元/头)2.782.812.9

毛猪收入(元/头)5.445.535.72

毛利(元/头)2.662.72

(+2.3%)2.82

(+6%)

饲用混合油添加对仔猪(12.5-24公斤)生长的影响

添加量(%)

024

10天生长表现

采食量(克/日)989ab1016ab966b

增重(克/日)617644635

料肉比1.6a1.57ab1.52b

饲料费(元/头)2.783.153.09

毛猪收入(元/头)5.446.446.35

毛利(元/头)2.663.29

(+3%)3.26

(+2%)

仔猪饲料中油脂(能量)与赖氨酸含量对生长的影响

处理

123456

加油量%000333

赖氨酸含量%1.31.21.11.31.21.1

仔猪料中油脂(能量)与赖氨酸含量对生长的影响

生长表现(公斤)

初重末重日增重日摄食量料肉比

加油效果

0%油脂13.426.90.641.241.92

3%油脂13.227.20.671.221.82

赖氨酸效果

1.3%赖氨酸12.927.00.671.221.82

1.2%赖氨酸13.127.00.661.211.82

1.1%赖氨酸13.827.30.641.261.96

仔猪料中油脂(能量)与赖氨酸含量对生长的影响

料肉比

加油量%赖氨酸含量%平均油脂效果

1.31.21.1

01.881.872.011.92

31.761.781.911.82

平均赖氨酸效果1.821.831.96

仔猪料中油脂(能量)与赖氨酸含量对生长的影响

增重成本(10-20公斤)

赖氨酸含量%

加油量%赖氨酸含量%平均油脂效果

1.31.21.1

040.239.742.340.7

339.7404240.6

平均赖氨酸效果404042.2

饲用猪油添加(6%)对21日龄断奶仔猪(6.2公斤)生长的影响

33天生长表现对照组

(不加油)6%饲用猪油(酸价)

3.63771107

采食量(克/日)737687712718716

增重(克/日)473489487475494

料肉比1.561.41.461.511.45

饲料费(元/头)2.22.27

毛猪收入(元/头)4.734.89

毛利(元/头)2.532.62

(+3.6)

氧化猪油对21日龄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

35日生长对照组6%猪油(过氧化值meq/kg)

0.840105>105>105

氧化天数-057910

采食量(克/日)747749735690682680

增重(克/日)506525526501508478

料肉比1.481.431.41.381.341.42

铜与脂肪水平对断奶仔猪小肠中酶活性影响

15mg/kg铜250mg/kg铜

0%脂肪5%脂肪0%脂肪5%脂肪

脂肪酶39.142.948.251.9

磷酸酯酶A12.713.317.116.4

铜及油脂添加对断奶仔猪(26日龄)生长的影响

铜添加量(ppm)

5250

油脂添加量(%)02.5502.55

28日生长

日增重(克)338330339357387401

日采食量(克)540510509580595600

料肉比1.61.551.51.621.541.5

卵磷脂(2%)对豆油(6%)在仔猪(22日龄,6.4公斤)料中使用是否有好处?

对照组+豆油(%)+豆油(%)+卵磷脂

日增重(克)0-14日龄175166170

14-35日龄521530538

日采食量(克)0-14日龄228235223

14-35日龄856835815

料肉比0-14日龄1.31.421.31

14-35日龄1.641.581.51

卵磷脂(1.5%)对牛油(8%)在仔猪(3周,6.5公斤)料中使用是否有好处?

回肠表观消化率%牛油+卵磷脂

01.5

粗脂肪82.782.5

总脂肪81.683.7

C18:283.289.1

C18:385.491.5

不同油脂添加(10%)对21日龄断奶仔猪(5.8公斤)生长的影响

椰子油玉米油豆油牛油牛油9%+卵磷脂1%

日增重(克)1-7日247239234215230

8-14日411399412380397

15-21日497499500479499

料肉比1-7日1.091.11.111.141.13

8-14日1.151.161.151.21.17

15-21日1.411.41.391.421.4

猪油及卵磷脂添加对仔猪生长的影响(6公斤,21日龄)

加油量(%)0

加卵磷脂量%0

35日表现

日增重(克)444379437448

日采食量(克)864746774782

料肉比1.921.921.751.75

消化率(28日)

脂肪36787874

总能82868381

蛋白质72817875

乳化剂对高度饱和脂肪消化率的影响

总价30总价50

对照+0.1%乳化剂对照+0.15%乳化剂

脂肪消化率69.568.779.079.3

猪油添加对仔猪(6公斤,21日龄)生长的影响

对照组猪油包壁猪油

35日龄表现

日增重(克)472455457

日采食量(克)611573563

料肉比1.291.261.22

牛油添加(8%)对28日龄断奶仔猪(7公斤)生长的影响

对照组+8%牛油

断奶后7天日增重(克)6768

料肉比33

断奶至20公斤日增重(克)374404(+8%)

料肉比1.541.37(-11)

不同油脂添加对19日龄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

油脂种类

对照组饲用猪油椰子油豆油牛油

添加量1-210%

3-55%

日增重(克)1-2周209232232231232

3-5周399499(+25%)454(+14%)440(+10%)431(+8%)

料肉比1-2周1.561.051.0511.1

3-5周1.691.481.491.61.49

不同油脂添加对26日龄仔猪(7.5公斤)生长表现的影响

对照组玉米油豆油牛油

日增重(克)0-14天299268281295

14-21天617608640640

21-28天454485476494

日采食量(克)0-14天404318318354

14-21天807717730758

21-28天1075912984998

料肉比0-14天1.351.21.131.18

14-21天1.81.481.531.54

21-28天1.741.481.541.57

不同油脂添加(6%)对21日龄断奶仔猪(7.5公斤)生长的影响

100%豆油75%豆油+25牛油50%豆油+50%牛油75%玉米油+25牛油50%玉米油+50%牛油

28天生长表现

采食量(克/日)667656695647698

增重(克/日)450b471ab499a457ab475ab

料肉比1.481.41.391.421.47

饲料费(元/头)2.322.262.362.222.37

毛猪收入(元/头)4.54.714.994.574.75

毛利(元/头)2.182.45(+12%)2.63(+21%)2.35(+8%)2.38(+9%)

油脂能量的计算(仔猪,10-20公斤)

消化能=(36.898-(0.005*FFA)-(7.33*e-0.906*u:s))/4.184

消化能转换为代谢能=99%(法国)

代谢能转换为净能=89.8%(法国)

NRC+法国

DEMENE

豆油,玉米油875086627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