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5 05:55:36

求职计划

求职计划篇1

2、求职计划

一、目前求职计划(针对上述就业信息)

(1)通过xx网先向xxx公司发送自己的个人简历及求职自荐书。

(2) 注明自己应聘的职位电气设计工程师,及自己的意愿。薪酬要求(实习期间800元人民币左右,正式上班1500元人民币左右。工作环境要求适合自己所学知识。

(3) 通过xxx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x咨询自己是否会被录用,以及公司用人条件的具体情况。

(4) 加大锻炼自己的求职技巧,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相信黄天不负有心人,什么困难我都会解决。

二、近期求职计划(1-2年)

(1) 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 学校、报纸、网络、招聘现场等。把自己的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多动大脑思考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家人。

(2) 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端正自己对就业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来看,做到不骄,但也不要太过悲哀,相信自己会对自己认真负责。

(3) 通过学校举行的双选会,结合自己所学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寻找一份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求和自己求发展,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长期求职计划(2年以后)

(1) 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加强体育锻炼,身体是本钱。

(2) 知识就是力量,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尽量多学一些除电力以为的知识以便扩大自己的就业途径,不要让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

求职计划篇2

模拟求职竞赛

二.活动时间:

XX年x月中旬

三.活动地点:

二教演讲厅

四.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五.活动类型:

比赛,互动,文娱演出

六.活动口号:

通过参加模拟招聘会,提前感受应聘面试的氛围,从而找出自身差距,可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弥补.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增加自信的平台

打开求职大门成就美好人生

七.活动背景:

1)“就业”永远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2)“求职”历来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让刚刚走出“象牙塔”大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敲开求职的大门,掌握面试的相关技巧和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3)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如何让大学生们在众多毕业生中占得先机,如何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显得至关重要。

八.活动目的:

1)拉近社会与学生的距离,使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深切的了解到进入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帮助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明确目标和方向。

2)使面临毕业的高年级的同学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剖析自身的竞争力,使其完善求职能力,增强求职观念。

九.活动负责人

礼仪组——负责整场活动中的礼仪

舞台组——负责活动的现场布置

后勤组——负责活动的物资购买

联络组——负责活动中与系部人员的联系和发放请柬的工作

宣传组——负责活动中的宣传工作

安全组——负责活动的现场秩序

十.活动安排

1)活动宣传(详见附录)

2)出席人数:400人

3)会场布置:活动开始前三个小时,学生会干事布置会场;活动完成后由学生会干事负责打扫会场的卫生,归还租借的道具。

十一.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由各系学生分会组织初赛,由同学们应征报名,进行自我展示,回答考官问题,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最后的决赛。每个系(共9个系)选拔1名选手以及院学生会选拔1名选手共10人参加最终的总决赛。

2)活动现场:

一.主持人开场白

二.一个关于求职的视频拉开帷幕(视频内容:通过采访学院领导对大学生求职现状的描述,学院同学对求职的看法,校外企业对于招收职员的要求以及胜任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1)由主持人介绍各位参赛选手

2)第一环节:自信宣言

选手递交简历(通过幻灯片展示自己想要竞争的职位)并进行自述,时间2分钟,由考官进行评分,满分10分。

3)评委点评(期间统计员统计每位选手的分数,选出6名选手参加下一环节)。

4)第二环节:压力测试

由进入第二轮的选手随机抽取大屏幕上的4道题进行作答(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竞争的职位,4道题的内容都是和选手所竞争的职位相关),时长2分钟,由考官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

5)评委点评(期间统计员统计每位选手的分数,选出3名选手参加下一环节)。

6)第三环节:对话企业

进入决赛的每名选手将面对2名模拟考官,模拟考官在选手自我介绍后对选手进行提问,选手需要回答考官的3个提问,考官也可以对选手的回答进行追问。

7)现场观众对三位选手的表现进行投票

8)由主持人现场唱票,宣布冠军获得者,有请嘉宾颁奖

奖项设立冠军奖:1名

季军奖:1名

季军奖:1名

优秀奖:3名

风采奖:3名)

9)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录:

求职计划篇3

Abstract: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solution of severe job hunting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It suggests that the solution lies in the source――profession design. Three point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a successful profession design: 1. What problems should be focused on? 2. What are the key points? 3. What it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Key words: job hunt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profess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03-02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高校领导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关键是看大学生的职业化水平。目前,社会上一边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边是社会上急需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要解决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就必须使大学生自身素质符合现代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就是说,必须找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方与社会岗位作为人才的“需”方在人才素质上“供需结合点”。要实现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就必须明确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必备素质的要求。如何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源头抓起,也就是―――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1.1 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求职时需注意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

1.2 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1.3 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出成就。但兴趣爱好也并不总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是一种耗散力。比如,有的大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我特色,有的大学生兴趣面太窄,不能形成优势,有的大学生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等,这就给职业生涯设计的大学生带来困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对自己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应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点是什么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最初的职业选择最为关键。

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有针对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那么你的职业将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途,其职业生涯将更精彩。对个人而言,既符合自己的能力特点、为自己兴趣所在,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弄清楚下列两个问题。

2.1 想干什么?要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

2.2 社会需求什么?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专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分析处理好专业冷与热、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大与小等矛盾,力争做到在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人找到工作,而且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个人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用和科学,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关键点:

3.1 量体裁衣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当始终遵循的关键点,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内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项完全个性化的任务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前不仅要对个人的内在素质,比如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性别格征、职业喜好等进行全面的测评,而且要对个人外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系统地评估。既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动机,又考察其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个人设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

3.2 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所谓目标的现实性是指个人目标的设定应该建立在个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是对个人现实资源的真实评估和科学预期,是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能是好高鹜远的空想。所谓计划的可行性,就是指为个人制定的计划是非常具体的是依据他们现有能力可以完成的行动计划。所谓效果的可检查性就是说目标的现实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客观事物为标准,是可以度量和检查的。

3.3 分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设计也应该结合个人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最终目标之间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就像从山脚到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一步都能够感到自己在朝终极目标前进,奋斗的过程就变得不那么缥缈,而是更具体、真实。

当然在个人自身条件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设计的理想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需要相应地改变。因此,这就要求所设计的目标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即使是最终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不断进行修正。

3.4 发展性发展性关键点是指为个人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当前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因此职业生涯设计应该基于影响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本质因素,而不是表面现象进行。比如,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水平可以长期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个人的外部形象和面试技巧仅仅能够说明个人短期的职业状况。因此职业生涯设计要评量更核心和本质的因素从个人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需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征,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同时兼顾近期目标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我们的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将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人生目标。

求职计划篇4

一、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则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全面素质,主动增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施受过程。

但是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职业规划教育却被忽视了。近几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院系在各大学快速增长,在招生方面大规模扩招,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大院校新闻类专业点数量总计661个,比2004年增加200个,是2003年的2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人数在130,000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000人。那么,这些新闻学子毕业后将要就职的传媒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我国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新闻媒体总量约13000多家,而且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基本未审批创办新的媒体。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传统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从媒体来说,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多数传媒已经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对记者、编辑工作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且媒体的报道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提高报道质量,在招聘人才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多元化,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媒体招聘的主要方向。

另外,目前新闻院校背离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使得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媒体不需要,而媒体需要的毕业生新闻院校又培养不了。当今的新闻媒体对于相对单一的采、编、播为主的人才逐渐失去兴趣,而越来越倾向于兼备节目策划经营、宣传销售、制片管理、市场运作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所欠缺的,这无疑加大了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

一个完备的、科学的、富于发展眼光的新闻教育体系应当有义务向学生告知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帮助其了解新闻传媒具体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相契合的新闻规划教育。

1.高校要提高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另外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2.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高校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个人学习、个人发展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把学生的志向、兴趣、自我概念与传媒事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新闻传播专业学习与传媒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就新闻人才成长而言,职业规划就是通过人才自身的自我变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

第一,教育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认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新闻工作者是时代风气、时代精神的传递者与塑造者,同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守望者与监督者,还是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沟通者与服务者。新闻职业规划教育,要分析与摒弃社会上对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的错误性认识,避免对新闻职业进行所谓“无冕之王”的夸大其词的宣传,通过学习我国新闻史上如王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老一代著名新闻人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新闻职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通过新闻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新闻职业背后所肩负的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付出、风险甚至牺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准确判断新闻职业,抱定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

求职计划篇5

关键词:高职城镇规划;课程开发;职业教育

1 高职城镇规划专业职业能力对接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核心课程是否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讨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相关内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进而合理地进行精品课群的建设。

1.1 对城镇规划企业的调研 通过先后走访多家城市规划设计院与企业,与行业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与座谈,并向其发放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0.0%,其中有效问卷合格率为86.7%。在问卷的内容安排上,涉及对调研企业基本信息、城市规划行业调查、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等问题,题型全部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通过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对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的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从而确定精品课建设方向。调研基本内容如下。

1.1.1 确定城镇规划设计主要项目类型 通过行业调研,我们从辽宁省内各规划、设计单位了解到,城镇规划常见设计项目包括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商业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类型。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另外,场地设计与景观园林设计等方面也比较常见。

1.1.2 确定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从而确定城镇规划设计类核心课程为《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1.1.3 企业对核心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定位应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技术人才,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的配套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思维敏锐,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1.2 对于设计类核心课程改革方面的建议 调研企业指出城镇规划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社会性、政策性强。应加大社会实践课程内容部分,包括到外地进行实际规划实践,到校外居住区进行居民调查,实践与参观阶段能开阔眼界,增加社会阅历,毕业后工作能较快上手。企业在课程改革方面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建议让学生来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结构、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初步了解项目工作流程。第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 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 建议多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及提高其综合素责、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1.2.2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1.2.3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2 基于企业调研精品课程开发研究

2.1 核心课程建设要与企业需求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接收者、受益者都是企业,因此需要实施产教结合,将职业教育办成符合企业需要,赢得企业认可的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在企业,即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2 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课程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这就需要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2.3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2.4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其目标是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课程应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另外,精品课程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小丽,于国英,魏志强.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

[2]张小丽,宋明伟,韩伟,王建军.高职精品课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6).

[3]张艳军.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学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3).

求职计划篇6

论文摘要:计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落实计划生育放本俱、策过程中展行的行为规范。大体包括以下几项:1、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2、作风严谨,事卉务奔礴、勤奋学习、勇于开拓。4、康洁奉公,依法行政。5、羊重群众,热心服务。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指出:要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重视职业道德的作用.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这对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道德指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要求。计生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履行的行为规范。计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对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生职业道德的内容是由计生工作的属性所决定的,它必须反映计生工作的特殊性,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搞漱划:生育工作是计生工作人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具体形式。因此,没有“敬业乐业”忠于职裔卜垂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干不好的。实行计划生育是婚姻、家庭、生育领域里移风易俗的禺担革命,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实行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有计划、有指标地达到晚婚、晚育。对一个计生干部来说,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将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个人,家喻户晓。这就要求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甘愿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作风严谨,求真务实。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具有十分填密、严肃的特点,例如生育计划帅编制下达,人口出生与婚育情况的统计,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及管理、婚育情况的统计以及技本服务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自身的业务工作一丝不苟、务实求真捆此,要求月报、季报、年报、临时性统计数字,了定要及时、准确、无差错,不允许虚报、漏报、肺报。这也是反映工作人员能否客观如实地汇报自身劳动成果,、能否正确对待荣誉及人个利益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树立严谨的土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应该成为计生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3、勤奋学习,勇于开拓。计生工作人员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任务。事实证明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制约。可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劳动态度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道德上的意义。

4、廉洁奉公,依法行政。计生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计生工作人员在以政策法规规范群众婚育行为的伺时,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依法行政,既要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叉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不拘私情、在政策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维护计生政策法规的严肃性,才能防止行业不正之风的发生,才能使工作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因此秉公办事也是计生职业道德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

求职计划篇7

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冗余;

人员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浪费;

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发展动力。

人事经理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投诉以及领导不信任的可怕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事经理朋友们最后被迫早作打算。

这种困惑的表面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招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薪酬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较为随意,和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脱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无目标的管理活动等于没有管理。因此,如果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难题,那么其它问题的解决将步入正轨。

规划前先明确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事经理们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如果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这里建议人事经理们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问题。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人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人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

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人员,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内容。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公司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3、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4、确定员工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退休、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公司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管理政策等。

7、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用的预算。

8、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员工需求预测:

公司员工的需求预测是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所需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人员补充的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培训方案,可以采用表1的格式。

员工需求预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条件。预测的基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公司年度预算。对员工需求预测要持动态的观点,考虑到预测期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等变化因素。

员工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两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员工需求加以预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门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向意:“自上而下”的预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最好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由公司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再由各部门按公司指导性建议的要求,会同人事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职丁培训部门确定具体用人需求;同时,由人事部门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后将形成的员工需求预测交由公司经理审批。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适于中小型企事业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事经理操作。

2、统计预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目前和预测期的经济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计算,得出员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间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另一个重要预测是对人才供给的预测。公司员工的供给预测就是为满足公司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员工供给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如公司员工的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员工的现状。

(2)分析目前公司员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员工流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3)掌握公司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4)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

(5)掌握公司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员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如富余员工的安排,员工潜力的发挥等),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

对公司员工供给进行预测,还必须把握影响员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员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人力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员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素质、类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求职计划篇8

1.1形态方面的问题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在形态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形式大于功能。受传统观念影响,在平面构图中更多地追求轴线与构图的绝对对称和场面的宏大,而对校园环境满足人性化需求的使用功能关注不够。另一个方面是缺乏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空间体现。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就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对比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建设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紧密,故在校园形态的规划设计上应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变性。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要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既要体现“高教性”,又要体现“职业性”。

1.2人文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建设普遍存在新校区位于市郊的高教园区,校园历史传承缺乏,师生及校友对新校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低。就内部而言,新校区历史延续性不足,人文气息不够。从外部环境来看,新校区花草树木仍然幼小,自然环境缺乏浓郁的绿色,而且缺乏师生口口相传、有故事的建筑和景观等人文历史元素。另一方面,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规划建设普遍存在着论证、设计时间短,建设、施工速度快,传统特色、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从深层次的角度看,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建筑风格趋同,崇尚流行的设计手法,缺乏对学校人文历史元素的有效延续,更无法达到追求空间精神价值的哲学高度。相比之下,百年老校那饱含沧桑感的古建筑,满身垂须的参天巨木,都给人以震撼人心、充满归属感和催人向学的空间魅力。

2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意义

从理论上看,随着大规模建设高教园区、建设大学校园时期的过去,学界出现了大量的对于普适性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的研究,但缺乏对细分类型尤其是对高等职业类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研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普遍遵循的是与本科院校同样的规划设计要求、原则与方法,遵循以教育层次结构来代替教育类型结构和人才结构的指导思想,用高等教育的一般模式代替了“职业类”办学层次模式。从实践而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有着“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发展模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上,要以“高教性”和“职业性”为立足点来进行规划设计,合理地布局教学、实训、活动空间,满足职业教育的相关诉求,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上应以实验实训区域为核心进行规划设计布局。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是工学结合,带来企业与教学的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工厂流线与教学流线之间的关系。

3协同发展视角下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对策

3.1功能系统布局规划功能分区是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决定着整个高职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成败。时至今日,高校校园功能分区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变化:一是校园功能分区的复合化,即各个校园功能分区之间复合存在混合使用。二是新兴的功能分区开始出现。因此,就高职院校而言应该系统地对功能分区进行整体的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高职院有着普通高校所没有的面积庞大的实训区,实训区与教学区相比同等甚至更加重要,它是衡量一所高职院办学实力的最重要区域,也是投资最大的功能区。故在设计当中应以围绕实训区、打造功能复合、预留发展空间为原则,以实训区域为中心组织校园空间,成品字形格局整合教学、生活、活动三个区域,使得实训区与其他区域形成高效的联系,各个功能分区具备多功能多相性。此外,在环境规划当中,还应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系统完整地规划设计校园道路网络的基础上,在各区均预留发展用地,为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与余地。

3.2交通系统布局校园交通网络,是师生校园生活出行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院校校园交通系统一般可以分为道路(主路、次路、小径)、广场、室外机动车停车场三大分系统。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办学主体不同和办学层次差异,因此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规模比普通高校要小,校园步行交通圈仍然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校园生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在规划设计当中要强化步行组织,营造交往环境。即从使用功能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交通便捷,又从人文环境诉求方面考量,创造人性空间特征与宜人尺度,使校园道路从机动车的控制中回归到公共、开敞的开放空间,在校园交通系统中营造良好步行环境更重要。在规划道路系统时,还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训区域上。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联系也更加紧密。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地也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这种深度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浙江省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因此实训区的人车分流、道路宽度、转弯曲率和校门的宽度等方面还应加以区别。此外,针对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交通流线的规划布置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必须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来规划道路交通体系。

3.3景观系统布局一方面是绿脉与文脉的有机融合。绿色植物能够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遮阴蔽日,并为校园建筑提供丰富的背景色彩,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绿脉组成部分的水体也是校园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校园环境的水体规划设计中要做到有聚有散、有动有静,聚水如辽阔湖面,海纳百川;散水似山边小溪,曲折萦绕;动水如泉如瀑,激流奔涌;静水似湖似潭,波光涟漪。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既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又要表达高职院校育人的场所精神,使得两者交融相契。另一方面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相契。在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从建筑形态和环境景观两个维度上,注重体现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与校园文化特点。通过小桥流水、雕塑长廊、地域特色景观等元素,营造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文脉的融合。通过特定地域文化在校园环境中的设计营造,能使身处校园环境的师生产生特有的地域情结,思考校园与城市的关系,进而发挥校园环境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起的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4结语

求职计划篇9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1.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讲求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年级为试探(扩展)期,主要任务是端正专业思想、安心学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为定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设计人生方向;三年级为冲刺(浓缩)期,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优秀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四年级为分化(抉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的系列专业教材。面向社会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

2.将职业规划辅导列为政治辅导员等有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复旦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深入探求全程式职业发展辅导的路子。2003年4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职业规划的特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到职业选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必须主要依靠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系统的工作来实现,特别是对大学生当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应给予更多关注。

3.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机构。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成立专门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启动校内专题研究项目,鼓励相关和相近学科科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整合研究力量,组织相关的大型主题研究项目。

4.组建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借鉴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在大学校园内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或相近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5.开展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各高校每学年应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此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锻炼。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造积极条件以促成创业计划的实现,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6.以生涯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组织系列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举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围绕“大学生涯战略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系列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即4~7月举行“就业前线”大型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等等。

7.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由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校外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参与,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和培养校内职业咨询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指导部门“二传手”角色,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与健康培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的测评技术软件,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放就业书屋等。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开展,并不在于孤立地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取得实效,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抓好工作队伍的培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

2.健全工作机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活动贯穿大学四年,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体现全方位工作的要求。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求职计划篇10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我委领导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开展的领导,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一名副职具体分管,设立了妇委会,安排了一位妇女主任为专职计生工作联络员,配备了两名计生专干,具体负责开展计生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工信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计生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规划和目标管理考评范畴,定期研究布署。今年已召开了四次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本系统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解决。为配合全县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还成立了工信委推进人口和计生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学习计生法律、法规。

我委每个季度都组织干职工学习一次计生政策法律、法规,采取座谈会、集中讲解、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学习,及时将省、市、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今年重点学习《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全县《关于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计生法律、法规,使干部职工对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到100%,订阅了《中国人口报》等计生杂志,普及计生知识。

三、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年初,我委按照2013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逐条进行了研究。下发了贯彻落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必须落实“一票否决”,在制定评先评优标准或规定时,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年终考评、授予荣誉称号,干部提拨和提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时,严格审查有关人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严格执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干职工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

目前,我委机关共有在职人员25人,其中男职工21人,育龄男职工7人,女职工4人,育龄女职工4人。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单位干职工计划生育管理个案信息,及时调整更新干职工信息,使育龄妇女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依法管理中的事先管理和违法预防,减少违法生育。对本单位的育龄女职工,每季度由妇女主任带队查环查孕,对纳入本委管理的男干职工家属,每季度由妇女主任及时通知查环查孕,并查看查环查孕证明。二是密切配合人口计生部门查处本单位违法生育的人和事,积极对涉嫌人员进行调查,查清事实,即保护干职工又绝不姑息包庇违反计划生育人员,对真正违反人员,严格按照《县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意见》的规定处理。三是落实独生子女奖励优先优惠政策。每年按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干职工发放独生子女费,在评先评优、公务员年终考核、推荐时,先决条件是个人计划生育情况。切实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单位女职工生育费用纳入医保范围,有效地保障了单位女职工生育期间的生活和基本医疗保健需要。2011年,单位缴纳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3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