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我们走十篇

时间:2023-03-30 09:36:58

黄鳝我们走篇1

刘椿山

小时候,老家的水田里有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那时,夏天的夜晚,去田坝里抓黄鳝和泥鳅,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黄鳝和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徒手可是没办法从水田里抓起来。所以,要想抓黄鳝和泥鳅就得想办法。舅舅家的三表哥很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抓黄鳝和泥鳅的好办法,那就是用针扎。白天的时候,三表哥从商店买来纳鞋底儿的针,然后找来一块二指宽、一尺长的楠竹,将针排成两排,一排大概有八九根,再整整齐齐地固定在楠竹的一端,这样一个扎黄鳝和泥鳅的工具就制作成了。

农村的夏夜凉风习习,大人们坐在院坝边上乘凉的时候,三表哥就带着我和表弟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他一手拿针扎,一手拿手电筒,走在前面,我和表弟一人背一只竹篓跟在后面。

水田里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都伏在秧苗的根部,一动不动。一旦发现水中有黄鳝或泥鳅,三表哥便回过头来,示意我和表弟别动,以免惊跑了黄鳝和泥鳅。三表哥将电筒光照在黄鳝或泥鳅身上,迅速地将手中的针扎子,扎向水中。当扎子从水中收回来的时候,一条黄鳝或泥鳅就会被扎上。

见扎中了黄鳝或泥鳅,我和表弟高兴得不得了,争着吵着要三表哥把扎到的黄鳝或泥鳅放进自己的竹篓里。为了公平起见,三表哥一人一条地轮流往我们的竹篓里放。那个时候,人们很少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特别多。黄鳝长得又粗又长,泥鳅长得又肥又壮,走不了几块田坎,我们身上的竹篓便装满了活蹦乱跳的泥鳅,或在泥鳅中间钻来钻去的黄鳝。

那个时候,我们对黄鳝和泥鳅的个头很挑剔,黄鳝没有筷子长、泥鳅没有大拇指粗的一律不要,凡是被扎上的都是大个头的。

看到水中的黄鳝和泥鳅,我和表弟心里痒痒,三表哥偶尔也让我们过过瘾,只是电筒光照在水中有折射,我和表弟估计不准,一针扎子扎下去,上面什么也没有。偶尔也有被我们扎起来的黄鳝或泥鳅,每当这个时候,我和表弟激动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儿便掉进了水田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但心里却很高兴。

黄鳝我们走篇2

“阿黄,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做我的新娘,因为我喜欢你。”一天,阿黑很认真地对阿黄说。

“你傻呀!黄鳝和蛇又怎么能结婚呢?只有蛇才可以当你的新娘。”阿黄羞红了脸。

“我不管,反正我一定要你做我的新娘。”阿黑好固执。

可是,阿黑一家要搬到大江里去生活了,阿黑说:“等我哦!一定要等我,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娶你的。”阿黑临走时千叮万嘱,依依不舍。

很快阿黑长成一个帅小伙了,他回到小池塘找阿黄。

“阿黄,我回来了。”阿黑找到了阿黄的家。可是他眼里纤细娇小的阿黄不见了,在他面前的是长得粗大壮实的黄鳝男士。

“你……你是谁?你怎么在阿黄的家?”阿黑很惊奇,也很不安:“莫非阿黄已结婚了,这位男士就是她的丈夫?”

“是的,我就是阿黄,不过我现在和你一样,也是一位男士了。”阿黄笑了笑。

“什么?你做变性手术了?为什么呀?”阿黑要哭了。

“我没有做变性手术,这是我们黄鳝家族的特性。黄鳝从胚胎到性成熟期都是雌性,雌性性成熟产卵后,卵细胞败育,卵巢逐渐退化,同时,分布于生殖褶上的原始精原细胞开始生长发育,形成精小囊。此时残留的雌性生殖细胞与发育的雄性生殖细胞共同存在于生殖囊腔内,为雌雄间性发育阶段,然后向雄性过渡,这一发育过程是单向的,也就是发生性变化后不再由雄性个体逆反为雌性个体。”阿黄解释。

“我听不懂!”阿黑被阿黄弄糊涂了。

“简单地说,黄鳝刚出生时,都是清一色的女士,但是一旦性成熟产卵后,我们的生殖系统会突然产生变化,变成了男士。因此,苗条瘦小的黄鳝个个都是女士,而个头壮大的黄鳝就都是男士,如此,粗壮的男士和弱小的女士结合,又生下一群女士,之后又变成男士,如此循环下去……”

“我懂了,既然我们做不了夫妻,那我们做最好的兄弟吧!”阿黑大方地拥抱了阿黄。

知识链接

黄鳝我们走篇3

三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江维表哥提着煤油灯带着我和哥哥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我边走边向四处张望。四周黑漆漆的,就像被罩上了一块大黑布,我又害怕又高兴,害怕的是在这么黑的晚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行走;高兴的是表哥带我们去抓鳝鱼。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

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

黄鳝我们走篇4

一、喜见白蚁满天飞

在教室辅导晚自习,安静的课堂突然有些骚动。原来窗口陆续飞进来一些小虫子,前前后后有几十只。有的直往灯管上扑,有的满教室瞎撞,一会儿撞墙,一会儿落在学生的头上、脖子里、白衣服上……一时间,女生的惊叫声,男生的起哄声,此起彼伏。有一只落在了讲桌上,仔细一看,这罪魁祸首竟是飞蚂蚁!

晚上一想,也难怪,淅淅沥沥下了半天的雨,想着还下不透,哪知连飞蚂蚁都出来了。好啊,连旱几年,总算有一场透雨了。

飞蚂蚁本名白蚁,是蚁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分化出来的有翅成虫。透雨过后,从蚁巢的分群孔里钻出来寻找伴侣,飞不了多久就翅膀脱落,成对。印象中,只有连天下雨,土地湿透,白蚁才会出巢。

记忆中,飞蚂蚁出窝时,可就是孩子们的最开心的时候了。岁数大一点儿的,拿上一把火扇,或者棕叶扫帚,冒着小雨扑打空中乱飞的飞蚂蚁,岁数小的只管拿着袋子或瓶子满地捡。地上的飞蚂蚁大多已翅膀脱落,或是落在地上沾湿了翅膀,而且常常成双成对连在一起,一抓就几个,于是不一会儿就是一大瓶。高高兴兴带回家,下锅干焙,除掉翅膀,香油一炸,满嘴喷香,爽啊!这时也是鸡们、狗们最欢快的时候,满地的飞蚂蚁正好是免费的美食。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和雨中,开心的孩子、鸡狗,大人们也喜上眉梢,不过,他们高兴的是,昨天刚点下的包谷种子,不用担心在地里干着,被田鼠或麻雀翻吃了。

记得最后一次吃飞蚂蚁,是在乡村学校工作时候了。也是黄昏时分,雨停后,看到有的学生满校园地抓飞蚂蚁,于是几个年轻教师号召一大群学生一起抓。在单身宿舍用电炉、小锅炸了两大碗,师生同吃,其乐融融。不料,一名同事晚上浑身起了大大小小的红疹,几个人急忙连夜把他送到卫生院,经诊断为高蛋白过敏。唉,原来是这免费的美味惹的祸。

飞蚂蚁出窝,大致在端午前后,一般也就是雨季到来的标志。山坡、林地积满了水分,愈加翠绿了,山谷沟壑到处是潺潺的泉水。于是,一连串的好事接踵而至。

“五月端午,鸡枞拱土。”家乡的鸡枞名满海内,下透了雨的红土高原,满山的鸡枞及其它菌子陆续探出了头。山野,布满了孩子们的足印。

“五月端午,黄鳝咬手。”大河涨水小河满,稻田里,沟渠边,捉黄鳝泥鳅的孩子多起来了。顺着黄鳝吐沫(产卵)的踪迹,找到洞口,一抓一大条,青黄青黄的,真正的精品。或者晚上带上用剪刀改制的黄鳝夹,拿着手电筒,顺着田埂、沟边去照。夏夜太闷热,黄鳝们都到洞外乘凉呢,一夹一个准,收获自然不会小。

刚看见一条新闻:“新浪微博多名网友发博称城里多地出现成千上万的小飞虫,很是恐怖。市民猜测,干旱的时间长,飞蚂蚁大量飞出,预示着可能还会下大雨。”飞蚂蚁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雨季,应该高兴才是,何必恐惧呢?

二、端午・黄鳝

前几天,一个外地朋友来访,想吃点特色菜,我首先推荐了鳝鱼。果然,朋友吃后赞不绝口,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来品尝。我告诉他,想吃就在一个月之内来,以后则没有此般美味了。

的确,家乡有句老话:“五月端午,黄鳝咬手。”端午前后,正是黄鳝大量上市的时节,家乡的野生黄鳝近些年虽已不多,但这一季在市场上、餐馆里倒也还随处可见。

野生黄鳝,营养丰富,鲜味十足,江南一带甚至有“秋冬一根参,春夏一盘鳝”的说法。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所以江浙有习俗:端午节要吃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俗称“五黄”。吃五黄能驱寒湿,祛五毒,强身体。

家乡的小坝子土肥水美,历来以优质大米出名。插秧到端午前后,蛰伏半年多的黄鳝纷纷钻出了深土,寄居于池塘边、稻田埂、沟渠畔。春来稻田一片青绿,田间多的是虫子,正是黄鳝捕食的大好时节。端午前后,饱餐进补以后的黄鳝一条条发育成熟,滚圆滚圆,肚皮黄爽爽的,于是开始产卵(家乡称“吐沫”),产卵过后,据说都变为公的,异常矫健,甚至凶猛,拿黄鳝时常会被咬到手指。

当然,要想吃到美味,我们当然不怕咬。要想不被咬,自然也有办法。最简单的办法是钓。用细铁丝(有时也用伞骨,但太硬,在洞里不易弯曲)做一个钓钩,穿上蚯蚓,轻轻伸进黄鳝洞里,待黄鳝咬上,一拉就出来,赶快掐住。当然,也有脱钩或出洞以后还失手放跑了的。再加上要有合适的地形才好钓,所以,我钓黄鳝收获不太多,还是喜欢用“黄鳝夹”去夹。

夹黄鳝的装备相对复杂一些。找一把破剪刀,刀口部分放在火里烧红,加工成锯齿口,尖端稍稍掰弯曲。剪刀柄掰直,插上或绑上两根木柄,“黄鳝夹”制作成功。天黑以后,约上同伴,带上竹篓、手电筒出发。来到黄鳝最多的稻田边,顺着一条条田埂,借手电筒的光亮在稻田边搜寻黄鳝。春夏之交,稻苗刚刚转绿,田里水草还未滋长,能见度很好。隔不了几步,就有一条黄鳝在秧苗间“乘凉”,慢慢把夹子伸过去,看准了,一夹就中。连着夹子把拼力挣扎、头尾扭曲甚至缠绞在夹子上的黄鳝放入竹篓,于是继续搜寻。夹黄鳝的成功率高,找准地点的话,三四个小时可以夹到两三公斤。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记得我读初一时,家里穷困,电池用废了就买不起,常常只好眼巴巴看着同伴去,有时还跟着去打打下手。一段时间下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妈妈找其他同学一打听,说我常常在课堂上睡觉,于是一顿好打,再也不允许去夹黄鳝了。因为天气炎热,大多数黄鳝往往要等十点多以后稻田里水温降下才出洞来乘凉,所以每天晚上夹黄鳝回来基本都是十二点以后,睡眠自然不够了。于是,大多数时候,我只有在放学路上钓黄鳝,或直接刨田埂捉黄鳝,对“黄鳝咬手”的体验更深刻了。

最后一次捉黄鳝是大学即将毕业时,因“六・潮”,学校停课,当一些“精英”还在东风广场激情演讲时,我带着一位同学回我家,每天就在坝塘边玩,游泳游够了,就到上边稻田里捉黄鳝。有时用钓钩,有时扒洞硬捉。两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一身泥水地提着一串黄鳝从田埂上走过,惹得乡邻们阵阵的议论。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家乡葡萄、蔬菜等果蔬种植的大量推广,稻田越来越少了。农药的大量普及更要了泥鳅、黄鳝们的小命,家乡的野生黄鳝已不再像以前一样多了。连自己嘴馋想吃都要找熟人买,或到熟悉的餐馆才敢吃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多么怀念那黄鳝咬手的美好时光啊!

三、白薯・红薯・紫薯

2012年3月9日,昆明街头,阳光明媚。正是春城百花盛开的时节,我却和妻子愁眉苦脸地在肿瘤医院门口徘徊。

头天女职工体检,医生说妻子貌似有一个囊肿,建议到专业医院检查,于是一大早就陪着她赶到了医院。正满脸阴云地在门口等检查结果,突然远远传来叫卖声:“卖红薯喽,新鲜的烤红薯!”只见一辆三轮车缓缓驶来,一位老者边骑车边叫卖:“烤红薯,新鲜的烤红薯。孩子吃了聪明,女子吃了健美,男子吃了减肥,老人吃了防癌!”我正不知如何开导忧心忡忡、一言不发的妻子呢,正好出门太早没吃早点,于是买了两大个烤红薯:“来,吃个红薯当早点吧!听到没,还可以防癌抗癌呢?难说待会儿检查结果出来还真是虚惊一场呢!”吃着香甜的红薯,妻子的紧张情绪渐渐舒缓了,后来的检查结果也证明是妇幼保健院的误诊。

一年来,妻子还常常回忆说,那天的烤红薯真甜。作为农村长大的我,当然知道红薯的甜,而且那种甜是刻骨铭心的,只不过我们那时叫白薯,不管他是白心还是黄心。

记得八九岁时,还是后期,农村生活极端清贫,填饱肚子都还成问题,更别说有什么零食、水果吃了。我每天下午放学,都要到村后打猪草。秋冬季节,生产队的豆田里马豆草很茂盛,但不敢去偷,只有到山间自留地、田埂边去找各种野草。天干物燥,自留地大多抛荒,尤其是收挖过的白薯地,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空着。远看像给小山们缝补的一块块土红补丁,但嘴馋的我们最清楚,到地里偶尔会看到刚发出的白薯芽,下面自然会藏着白薯,那就是我们的美味了。找到嫩芽,用打猪草的镰刀挖或直接用手刨,很容易刨到或大或小的白薯。当然,说是大,也不过手指长短――吃食金贵,白薯也要上饭桌,家家挖白薯都很认真呢。小的就只有小手指大,有些甚至是挖断的半截。有时收获太少不解馋,不甘心,又没带锄头,就直接躺在红土地上,用双脚蹬。干燥、疏松的红土一会儿就蹬开一大片,埋在下面的红薯时不时就露出来了。裤脚边或干草上随便抹抹泥土,连皮吃下肚,又甜又脆,那叫一个爽啊。

包产到户以后,家家户户粮食多了,白薯慢慢种得少了,而且大多是用来喂猪,想吃白薯只有在集市上偶尔可以买到。记得有一年,有个学生给了我女儿一只小狗,养了几天,发现那小狗不吃肉,不吃饭,只吃黄心白薯,也许是在老家吃惯了。想想没办法侍弄,不养了,可女儿舍不得把它送人。于是只有每次赶集都去买白薯。碰到一次就买二三十公斤。到了冬天,白薯少了,每个赶集日都去,却难以碰到。我只有骑着自行车,半夜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农贸集散市场去买。顶着寒风,往返三十公里,每次载回二三十公斤,总算让小狗熬过了一个冬天。

多年来,我每年秋天都要买一些白心白薯,或削皮生吃,或煮吃烤吃。渐渐地,妻子女儿也爱上了白薯,一家人品味着鲜甜、香醇的白薯,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呢?

近几年,就像其他奇形怪状的瓜果蔬菜问世一样,市场上突然出现了紫色的红薯,而且还时常上得了酒店的餐桌。据说常吃紫薯可以防癌,不过相比土生品种,价格可不菲哦。

四、真传

周末照例回老家看望父母。午饭时,女儿打电话回来,问起我们正在老家吃饭,羡慕地说:“你们又可以吃我奶奶做的臭豆腐了。别说了,再说一阵我口水都快流到电话上了。”

的确,女儿最爱吃蒸臭豆腐,尤其爱吃奶奶做的,这缘于我。

母亲家是世代的豆腐之家,记忆中,外婆做的豆腐就是村里、乡间最好吃的。舅妈继承了外婆的衣钵,三十年来,舅舅挑一副竹篾豆腐框走村串巷,把元山豆腐的名声传遍了富民坝子,直到今年才因年老体衰放下了担子。

母亲不会制作豆腐,不过经她蒸煮炖炒后的豆腐却是令吃过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尤其是蒸臭豆腐,是我青少年时期印象最深的美食。正源于这份情缘,成家后,我自己做饭时也特别爱做蒸臭豆腐这道菜。煮南瓜、萝卜等耗时的蔬菜时,顺便在上层蒸锅里蒸臭豆腐。买焐到九成熟的豆腐,一大块掰成三四小块,分散放入盘子,每块上面抹上点儿猪油,撒点儿盐,再放第二层、第三层,每层均放油盐,最上面撒上小葱、芫荽、鲜姜末,于是入锅蒸。豆腐外观稍膨胀时端出,撒上糊辣椒粉、花椒粉,及时将炒锅中已炼好的菜油均匀浇在上面。随着“嗤啦”一声脆响,满屋顿时飘满了浓香。

女儿从小就吃着我做的蒸臭豆腐长大,也爱上了臭豆腐。每当我蒸臭豆腐时,她常常等在灶台边馋涎欲滴,同时也将我的加工过程看在眼里。但是吃过几次母亲做的豆腐后,她却说:“老爸,你做的臭豆腐没有奶奶做的好吃。”我说:“你小时候不是最爱吃的嘛。说说奶奶做的为什么好吃。”她说:“奶奶的臭豆腐是放在米饭下面蒸的,有稻谷的香味。”我说:“你的确观察的认真,但你还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豆腐的质量。我们在奶奶家吃的臭豆腐,都是你奶奶的娘家祖传手艺制作的,你的舅奶用的是元山独有的洞子河泉水。这是其他地方的臭豆腐无法可比的。当然,我也没得到你奶奶的真传,也是小时候像你一样在灶台边偷学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家吃过蒸臭豆腐的人还没有谁说过不好吃呢,我在各种各样的餐馆里吃到的蒸臭豆腐,也都觉得没有我做的好吃。不过也觉得你奶奶做的最好吃,因为那是祖传的,是家的味道,是纯正的家乡味。”

黄鳝我们走篇5

永平黄焖鸡自然不在话下,那些鲜、香、亮丽的鸡块总是让人垂涎不止。其实,永平黄焖鸡早已名声在外,甚至成为滇西美食的一张响亮名片。在永平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永平黄焖鸡的各色招牌,这些招牌有大有小,颜色各异、风格多样,成为永平县城独特的风景。

但我今天并不想说永平的黄焖鸡,因为永平还有更多的别样美食让我流连忘返。

永平泡辣椒、大蒜

在永平,几乎每一餐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盘店家泡制的辣椒和大蒜,在吃过各种大鱼大肉之后,我总是会寻觅这些家常的小菜用以下饭。而永平的泡辣椒我不得不先说一下,因为在永平,泡辣椒显得特色鲜明。

首先是个头大。几乎每个辣椒的长度都在十厘米以上,宽度也在两厘米以上,这样大个头的辣椒确实是很吸引人的目光。我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泡辣椒一般个头都不会有永平的泡椒那么大,因为很多地方一般都是用较次的或是比较小的辣椒来泡制。但是在永平,人们的想法似乎很不一样,永平人是把最好、最大的辣椒都用以泡制,看得出永平人是十分在乎这个泡制的辣椒的。

其次是颜色亮丽。永平的泡椒真是个个颜色鲜红亮丽,一看就让人胃口大开,明亮的红色似乎都快溢出盘子一样,惹得你爱怜不已。而且这些辣椒还红得那么明亮,就像是透出明亮的光一样,一种透明的清澈感呼之欲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永平的泡椒肉质嫩,味道美。咬一口这些泡好的辣椒,马上就感觉汁水流动在口腔里,一种伴着微辣,酸咸恰到好处的感觉马上充满全身,使你食欲大增,马上想就着白米饭来上几口。永平的泡椒和其它地方的泡椒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汁水丰富,肉质嫩,肉质厚,不似我在其它地方吃的泡椒总是皮厚且硬,里层的肉质几乎淹没在僵硬的外壳之下,使你仿佛在嚼着一只干货一样。并且我在其它地方吃的泡辣椒总是或酸、或咸,我总是认为不够味。四川泡椒虽然声名远播,我总是认为过于咸了;大理地区的口味偏酸,所以大理的泡椒总感觉过于酸了。但是永平的泡椒却将酸、咸二者相互调和,既不过于咸也不会没有酸味在其中。所以,在永平,我总是一餐饭可以吃上三个以上的泡椒,它打开了我的食欲,使我充分享受到美食的魅力。

泡大蒜也值得提一下,因为在装泡辣椒的盘子里一定也会有泡大蒜。一边鲜艳的红,一边淡雅的白,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在颜色上就能吸引住食客的目光。

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吃大蒜,但是看着这些晶莹透亮的泡大蒜,我就特别喜爱,不同于我家泡的大蒜,光在颜色上就让我对永平的大蒜喜爱无比。我家的大蒜是用酱油泡制出来的,所以颜色是黑褐色,但是永平的大蒜却像是用水泡制出来的一样,颜色透亮,晶莹无比,像闪闪发亮的钻石,吸引着我的食欲,因而我总是抑制不住地直往嘴里送。

咬上一口大蒜,马上就觉得幸福无比,因为我发现永平的大蒜是带着甜味的,和我家那些用酱油泡制的大蒜的过于咸相比,永平的泡大蒜是微咸带甜的,大蒜本身的味道似乎被掩盖在这种调和的咸甜之中,让你浑然有种不是在吃大蒜的感受,但是它又带着一种美丽的诱惑使你无法将其放下,因食物的美味而带来的幸福感使你不忍放下这些晶莹的“钻石”。

黄鳝大宴

说起这餐黄鳝大宴,它让我印象深刻。一桌子的菜几乎都是用黄鳝作为主要食材,油炸黄鳝的骨头、爆炒黄鳝肉、去骨清汤大黄鳝、酸辣整条小黄鳝。这四道大菜一上来就使得各位食客躁动不已,因为这些都是绿色的、天然的美食,是在其它地方很难吃到的别样美味。

虽然这餐黄鳝大宴十分美味,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永平人吃黄鳝的讲究,他们还有专门的顺口溜来描述吃黄鳝的过程。主人大声叫道:“吃这个酸辣小黄鳝是有讲究的,因为它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一条的煮食的,所以在吃的时候要请各位动一动手,清理一下再吃,这样会更加美味。现在请看我的示范:首先,掐住脖子,大家要刚好掐在黄鳝头部以下的脖子位置。其次,撕开肚子,顺着掐住的位置,用手撕开黄鳝的肚子。最后,顺着手撕开的位置,把肠子拉出来。肠子可以扔掉,但是黑色的条状物是黄鳝的血,是最补的哦。”各位食客被这种新奇的吃法吸引住了,开始跃跃欲试,大家一边照着主人示范的方法拿起黄鳝准备剥食,一边嘴里还振振有词:“掐住脖子,撕开肚子,拉出肠子。”每位食客都从手里拿着的卷曲的黄鳝身上拉出一条东西来,其中有颜色浅一点的是肠子,颜色深黑的是黄鳝的血。大家纷纷迫不及待地把肠子扔掉,然后把血和黄鳝肉往嘴里送,不一会,美味的赞叹声就此起彼伏。

不过就这个吃黄鳝的顺口溜来说,它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吃黄鳝本身,因为食客们纷纷对此顺口溜颇有兴趣,有还几位食客将它记在的本子上,还有一位兴致高扬的食客在最后加一句“吃进肚子”,为此,大家都觉得不错,所以关于顺口溜的接续问题成为黄鳝大宴的最高潮。

杉阳美食

杉阳的美食包括凉粉、凉拌大烧、酸笋煮鱼、粉蒸肉、腌肉凉片、豆干、腌菜……虽然都是些家常小菜,但往往最是平常的东西反而能焕发出新意,这些小菜虽不起眼但却盘盘好吃。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爽口的凉拌菜,因为酸辣味是我最爱的口味。而且杉阳是永平最热的地方,我们到达杉阳的那天刚好是晴空万里,太阳高照,食客们个个热得满头大汗,所以在这样的天气里爽口的凉拌菜成为各位食客的心头爱。

黄鳝我们走篇6

第一次到上海,在我有两件人生的第一次生活命题被突破。

我的第一双皮鞋就是这次在上海的城隍庙里购买的。说到皮鞋,我有过两次经历,都不大美好,曾经暗生过今生再不穿皮鞋的想法。大约是西安解放前夕,城里纷传要攻城,自然免不了有关战争的恐慌。我的一位表姐领着两个孩子躲到乡下我家,姐夫安排好她们母子就匆匆赶回城里去了,据说姐夫有一个皮货铺子,自然放心不下。表姐给我们兄姊三人各带来一双皮鞋。父亲和母亲让我试穿一下。我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就脱下来,夹脚夹得生疼,皮子又很硬,磨蹭脚后跟,走路都迈不开脚了。大约就试穿了这一次,便永远收藏在母亲那个装衣服的大板柜的底层。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已经在家乡的公社里工作,仍然穿着农民夫人手工做的布鞋。我家乡的这个公社辖区,一半是灞河南岸的川道,另一半即是地理上的白鹿原的北坡。干部下乡或责任分管,年龄大的干部多被分到川道里的村子,我当时属年轻干部,十有八九都奔跑在原坡上某个坪某个沟某个湾的村子里,费劲吃苦倒不在乎,关键是骑不成自行车,全凭脚腿功夫,自然就费脚上的布鞋了。一双扎得密密实实的布鞋底子,不过一月就磨透了,后来就咬牙花四毛钱钉一只用废弃轮胎做的后掌,鞋面破了妻子可以再补。在这种穿鞋比穿衣还麻烦的情境下,妻弟把工厂发的一双劳保皮鞋送给我了。那是一双翻毛皮鞋。我冬夏春秋四季都穿在脚上,上坡下川,翻沟趟滩,都穿着它。既不用擦油,也不必打光,乡村人那时候完全顾不得对别人衣饰的审美,男女老少的最大兴奋点都敏感在粮食上,尤其是春天的救济粮发放份额的多少。这双翻毛皮鞋穿了好几年,鞋后掌换过一回或两回,鞋面开裂修补过不知多少回,仍舍不得丢掉,几年里省下多少做布鞋的鞋面布和缒鞋底的麻绳儿和鞋底布,做鞋花费的工夫且不论了。到我的家庭经济可以不再斤斤计较一双布鞋的原料价值的时候,我却下决心再不穿皮鞋尤其是翻毛皮鞋了。体验刻骨铭心,双脚的脚掌和十个脚趾,多次被磨出血泡,血泡干了变成厚茧,最糟糕的还有鸡眼。

这回到上海买皮鞋,原是动身之前就与妻子议定了的重大家事。首先当然是家庭经济改善了,有额外的稿酬收入,也有额内工资的提升;再是亲戚朋友的善言好心,说我总算熬出来,有点名气的作家了,走南闯北去开会,再穿着家做的灯芯绒布鞋就有失面子了。我因为对两次穿皮鞋的切肤记忆太痛苦,倒想着面子确实也得顾及,不过还是不用皮鞋而选择其他式样的鞋,起码穿着舒服,不能光顾了面子而让双脚暗里受折磨。这样,我就多年也未动过买皮鞋的念头。“买双皮鞋。”临行前妻子说,“好皮鞋不磨脚。上海货好。”于是就决定买皮鞋了。“上海货好。”上海什么货都好,包括皮鞋。这是北方人的总体印象,连我的农民妻子都形成并且固定着这个印象。那天是一位青年作家领我逛城隍庙的。在他的热情而又内行的指导下,我买了一双当时比较价高的皮鞋,宽大而显得气派,圆形的鞋头,明光锃亮的皮子细腻柔软,断定不会让脚趾受罪,就买下来了。买下这双皮鞋的那一刻,心里就有一种感觉,我进入穿皮鞋的阶层了,类似进了城的陈奂生的感受。

回到西安东郊的乡村,妻子也很满意,感叹着以后出门再不会为穿什么鞋子发愁犯难了。这双皮鞋,只有我到西安或别的城市开会办事才穿,回到乡下就换上平时习惯穿的布鞋。这样,这双皮鞋似乎是为了给城里的体面人看而穿的,自然也为了我的面子。另外,乡村里黄土飞扬,穿这皮鞋需得天天擦油打磨,太费事了;在整个乡村还都顾不上讲究穿戴的农民中间,穿一双油光闪亮的皮鞋东游西逛,未免太扎眼……这双皮鞋就穿得很省,有七八年寿命,直到90年代初才换了一双新式样。此时,我居住的乡村的男女青年的脚上,各色皮鞋开始普及。

我第一次吃鳝鱼,也是这次上海之行时突破的。关中人尤其是乡下人,基本不吃鱼,成为外省人尤其是南方人惊诧乃至讥笑的蠢事。这是事实。这样的事实居然传到耳朵里,他到陕西视察时在一次会议上讲过:“我听说陕西人不吃鱼?”其实秦岭南边的陕南人是有吃鱼传统的,确凿不吃鱼的只是关中人和陕北人。我家门前的灞河里有几种野生鱼,有两条长须不长鳞甲的黏鱼,还有鲫鱼、甲鱼,稻田里的黄鳝不被当地人看作鱼类,而视为蛇的变种。灞河发洪水的时候,我看到过成堆成堆的鱼被冲上河岸,晒死在包谷地里,发臭变腐,没有谁捡拾回去尝鲜。直到50年代中期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西安涌来了许多东北和上海老工业区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这些人因为买不到鱼而生怨气,就自制钓竿到西安周围的河里去钓鱼。我和伙伴们常常围着那些操着陌生口音的钓鱼者看稀罕。当地乡民却讥讽这些吃鱼的外省人,南蛮子是脏熊,连腥气哄哄的鱼都吃!我后来尽管也吃鱼,却几乎没有想过要吃黄鳝。在稻田里我曾像避毒蛇一样避黄鳝,那黑鳅鳅的皮色,不敢想象入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天在上海郊区参观之后,晚饭就在当地一家餐馆。点菜时,《小说界》编辑魏心宏突然兴奋地叫起来:啊呀这儿有红烧鳝丝!来一盘来一盘鳝丝。还歪过头问我,你吃不吃鳝丝,就是鳝鱼。我只说我没吃过。当这盘红烧鳝丝端上餐桌时,我看见一堆紫黑色的肉丝,就浮出在稻田里踩着滑溜的黄鳝时的那种恐惧。魏心宏动了筷子,连连赞叹味道真好做得真好。随之就煽动我,忠实你尝一下嘛,可好吃啦,在上海市内也很少能吃到这么好的鳝丝。我就用筷子挟了一撮鳝丝,放入口里,倒也没有多少冒险的惊恐,无非是耿耿于黄鳝丑陋生态的印象罢了。吃了一口,味道挺好,接着又吃了,都在加深着从未品尝过的绝然不同于猪、牛、羊、鸡肉的新鲜感觉。盛着鳝丝的盘子几乎是一扫而光,是餐桌上第一盘被吃光掠尽的菜。似乎魏心宏的筷子出手最频繁。多年以后,西安稍有规格的餐馆也都有鳝丝鳝段供食客选择了,我常常偏重点一盘鳝丝。每当此时,朋友往往会侧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的诧异和好奇是不言自喻的。

还有两把小勺子,也是此行在上海城隍庙买的,不锈钢做的,把儿是扁的。从造型到拿在手里的感觉,都特别之好。不知在什么时候一把丢了,现在仅剩一把,依然光亮如初,更不要说锈痕了。有时出远门图得自便,我就带着这把勺子,至今竟然整整20多年了。

还有一个细节,颇有点刻骨铭心的意味。

还是那位年轻作家陪我逛街。我们随意走着,我已记不得那是条什么街什么“弄”了,只记得街道两边多是小店铺。陪我的青年作家随意介绍着传统风情和市井传闻,我也很难一遍成记,尽管听得颇有趣味。突然看见一个十分拥挤的场面,便停住脚步。一家小店仅一间窄小的门面,塞满了顾客,往里硬挤的人在门外聚成偌大的一堆;从里头往外挤的人,几乎是从对着脸拥挤的人的肩膀上爬出来;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年,亦有少数女性夹在其中,肌肤之紧密接触也不忌讳了;往出挤着的人,手里高扬着一种白底碎花的衬衫。不用解释,正是抢购这种白底上点缀着蓝的红的黄的橙的颜色的小花点的衬衫。

1984年春末夏初,上海青年男女最时髦最新潮的审美兴奋点,是白底花点的衬衫。

十余年后,我接连两三次到上海。朋友们领我先登东方明珠,再逛浦东新区,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新的景观和创造新景观的奇迹般的故事,从眼睛和耳朵里都溢出来了。我在宝钢的轧钢车间走了一个全过程,入口处看见的橙红色的钢板大约有两块砖头那么厚,到出口处钢材已经自动卷成等量的整捆,薄厚类近厚一点的白纸,最常见的用途是做易拉罐。车间里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我也初识了什么叫全自动化操作。技术性的术语我统统忘记了,只记住讲解员所讲的一个事实,这个钢厂首创了中国钢铁业不能生产精钢的记录,改变了精钢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尽管是外行,这样的事实我不仅能听懂,而且很敏感,似乎属于本能性地特别留意,在于百年以来留下的心理亏虚太多了。

黄鳝我们走篇7

走在青青的草坪上,一低头,惊诧地发现一朵粉红色的小野花,朴素而渺小,摘下它放在手心,不禁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月醒了,我一抬头,看到绿纱似的幻境,这月色,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的传来虫鸣的“啁啁”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吠声,像个粗鲁的猛汉,打破了夜的沉寂……

乡村人有时走出来散步,借着稀稀朦胧的月色,寻找着白天丢失的一顶帽子,一双手套,在他们农村人纯洁的眸子里,月亮便成了忠实的伴侣和照路灯。

农村孩子们往往喜欢躺在草坪上,嘴里叼着一根稻草,仰望夜空,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长亭外,古道边……”不必想任何烦恼,在悠闲中消磨时光。

也有背着竹蒌抓黄鳝的,提着灯笼,在腥湿的泥土里,看到一个叫“天眼”的地方(黄鳝出气孔),对准天眼,一掐就抓起黄鳝扔到竹篓里,或是用小铲轻轻一铲,连泥带鳝地铲到竹篓里去了。

黄鳝我们走篇8

5月9日,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节日——国际母亲节!当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前,我们的母亲您就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却怀着满心的欢喜,把我带到这个世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母亲,人类就不会繁衍,更谈不上进步和文明。

当我们呀呀学语时,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引语,重复着同一句话;当我们开始歪歪斜斜地走路时,是您搀扶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过来……

当我们渐渐长大,对事物一知半解时,您会重复地引导我们,那时候的我总会觉得您是一个啰嗦的人。

当我们犯错时,最痛苦的是母亲您,而最“偏袒”我们、爱护我们的,还是母亲……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厨师在烹制一道菜,当他把一条黄鳝放入油锅中炸时,那条黄鳝拼命用头部和尾部把腹部撑出油面上,尽管鳝的头部已被油炸熟,厨师甚感奇怪,剖开鳝腹一看,发现这条鳝腹中有一条幼鳝。物尤如此,何况人?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位母亲都用她独有的方式去保护子女,甚至愿意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说:母爱是最自私的,母爱也是最伟大的!

当我们渐渐长成大人,成家立业,对母亲昔日的依恋也渐淡,相反的是,无论我们长得多大,甚至多老,我们却是母亲唯一的牵挂、永远的牵挂,当我们忙于工作时,母亲则永远做我们的后盾,母亲的家门永远为他们的子孙敞开,母亲那双布满老年斑和皱褶的手,还能为她的孙子们烹调出各种美味的菜肴……

母亲,要说出您所有的事,我用一辈子也说不完!

黄鳝我们走篇9

夜沉睡了,深深地睡了。柔美的月光轻轻地抚摸着树丫子,落下细碎的菊芯般的黑影,给人一种温馨之感。

走在青青的草坪上,一低头,惊诧地发现一朵粉红色的小野花,朴素而渺小,摘下它放在手心,不禁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月醒了,我一抬头,看到绿纱似的幻境,这月色,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的传来虫鸣的“啁啁”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吠声,像个粗鲁的猛汉,打破了夜的沉寂……

乡村人有时走出来散步,借着稀稀朦胧的月色,寻找着白天丢失的一顶帽子,一双手套,在他们农村人纯洁的眸子里,月亮便成了忠实的伴侣和照路灯。

农村孩子们往往喜欢躺在草坪上,嘴里叼着一根稻草,仰望夜空,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长亭外,古道边……”不必想任何烦恼,在悠闲中消磨时光。

也有背着竹蒌抓黄鳝的,提着灯笼,在腥湿的泥土里,看到一个叫“天眼”的地方(黄鳝出气孔),对准天眼,一掐就抓起黄鳝扔到竹篓里,或是用小铲轻轻一铲,连泥带鳝地铲到竹篓里去了。

黄鳝我们走篇10

一、基本情况

1.渔业养殖规模稳定。全市上半年渔业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渔业产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养殖面积稳定在92万亩;养殖产量微涨3%,为15.27万吨;渔业产值微涨2%,为22亿元。四大家鱼养殖规模有所缩小,由53万亩降为50万亩;河蟹养殖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10万亩;黄颡鱼专养由4000亩增加到9000亩;小龙虾专养面积新增19000亩,鱼虾混养、蟹虾养殖、虾稻连作养殖面积合计10.5万多亩,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2.5万亩。

2.苗种投放有所延后。全市投放鱼种5.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0.6万吨,降幅10.34%,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商品鱼销售价格不理想,商品鱼滞压在池塘中,致使养殖户补苗时间滞后。往年6月中下旬为黄鳝投苗高峰期,6月底全市基本完成投苗,但是今年截止6月底,全市需投放的1.25万吨黄鳝苗种,仅仅投放了500吨左右,成活率也非常不理想,预计今年黄鳝投苗高峰期要延后到7月中旬。四大家鱼等主要品种的苗种生产受气候影响同比延后一周左右。同时受水质影响,繁育量由45亿尾下降到31亿尾,降幅达到32%。

3.市场销售价格下滑。四大家鱼同比价格下滑1.0-1.5元/斤;草鱼≥2500克,均价4.5元/斤,降幅达29%;花鲢2000克≤条重<2500克,均价5.7元/斤,降幅达16%;鳊鱼≥500克,均价3.2元/斤,增幅达55%;黄颡鱼条重≥150克,均价12元/斤;青鱼4000克<条重≤5000克,均价7元/斤。黄鳝混装,均价25-27元/斤,降幅17%。

二、上半年主要特点

1.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我市水产养殖比例最大的还是“四大家鱼”,但是老百姓也根据市场情况自发进行结构调整。受市场行情带动,今年我市许多渔民自发转向河蟹、黄颡鱼、小龙虾等名特品种养殖。以胡郭公路沿线为重点,河蟹养殖面积大幅度增长,对比去年增加2万亩,全市达到10万亩。黄颡鱼以往在五湖渔场有一定面积的专养和套养。今年通过全市水产工作会议的大力宣传,全市黄颡鱼专养面积也呈增长趋势,对比去年增加5000亩,全市达到9000亩。小龙虾餐饮业火爆,带动了小龙虾价格不断上升,小龙虾专养面积增加较快。今年,小龙虾专养以杨林尾镇壕口村为核心,专养面积达到19000亩;鱼虾套养主要为鱼种池套养,面积2万余亩;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排湖河蟹养殖区域,面积7万余亩;虾稻面积1.5万亩。熊书宝,投资1500多万元,于2013年在杨林尾壕口村外滩承包6000亩水面专养小龙虾,套养鳜鱼、黄颡等品种,目前每天可销售500公斤左右的小龙虾,并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垂钓、观光于一体的休闲产业园。陈场镇芮湾村养殖户徐克成养殖面积11亩,由于养殖四大家鱼泛塘后,于2013年转产进行小龙虾专养,套养鳜鱼,总共投入6000元,年底销售收入24000元,投入产出比1:4,养殖效益良好。

2.种苗瓶颈突破取得新进展。黄鳝、“四大家鱼”、鳜鱼、黄颡鱼等我市市民喜欢的品种的苗种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我市采取水产苗种整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解决苗种质量问题和苗种短缺问题。去年张沟镇凤凰村黄鳝繁育基地取得实验性成功后,示范效应明显,养殖户热情高涨,今年已形成了张沟镇凤凰基地、先锋基地、联潭基地、宋场基地、郭河镇强农基地、杨洲基地、西流河易卫祥基地等7个较大的黄鳝苗种人工繁育基地。在技术方法上实行“两条腿走路”,即根据渔民鱼池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仿生态有土繁育技术和无土繁育技术。在推广模式上实行规模化生产与千家万户自繁自育同步并进。目前,全市开展黄鳝繁育的渔民有49户,建繁育池690亩,繁育网箱23400口。预计今年繁育黄鳝苗种1000万尾,目前已繁育219.5万尾,其中张沟凤凰村38.5万尾、联潭基地3.5万尾、宋场基地11万尾,郭河镇杨洲基地26万尾、强农基地1万尾,西流河卫祥基地120万尾,其他养殖户约19.5万尾。

3.水产高效模式有了新提升。目前,河蟹“3+5”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被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列为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市排湖渔场近3年积极推广河蟹“3+5”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水平逐步提高,鱼池生态环境良好,河蟹规格达0.3斤以上,亩产可达350斤,养殖效益可观。目前,此生产模式正在我市河蟹板块大面推广运用。市五湖渔场推广黄颡鱼“全雄1号”养殖,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黄颡鱼“全雄1号”单养、“两黄”共养、苗种成鱼连养、四大家鱼套养、河蟹塘套养等养殖模式都取得较好效果。

4.水产市场流通打开新渠道。随着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开通营业,不仅本地水产品销售渠道打开了,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水产品销售,这为搞活水产品流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市渔民增收加强了保障。目前,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水产品日销售量达到500多吨,水产品市场生意良好。

5.设施渔业推广力度加大。为了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由过去老百姓靠经验养鱼转向靠科技养鱼,今年我们加大了设施渔业的推广力度。一是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水产项目,在示范基地建立水产养殖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实现自动增氧、自动投饵,提高科技渔业含量。这样不仅可以将老百姓从过去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省时省力,且能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二是利用渔业科技产品“鱼博士”,实现自动报警、自动增氧,特别是防止阴雨天气时鱼池“泛塘”。目前,五湖渔场已大面积推广此科技渔业设施,反响很好。

6.渔政执法力度加大。上半年,渔政执法重点围绕2014年汉江段春季禁渔工作加强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一是加大宣传。禁渔期间,印发禁渔宣传资料5000余份、禁渔告知书4000多份,渔政工作人员住渔船、码头,深入市场、餐馆、酒楼,逐户逐人的进行宣传,在宣传的同时,与对象签定了禁渔期间的责任书451份;出动宣传车33台次,录制宣传录像,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共计11次大力宣传禁渔期的有关做法。二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全市组织了大型检查行动3次,参加人员150次,出动车辆20台次、水上渔政巡逻艇3台次;接受举报案件2起,查实1起,查获违禁捕捞1艘,取缔违禁渔具20米,查处电捕鱼器3台,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20公斤,行政处罚1人,罚款3000元。三是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重点是东荆河泛滩天然产卵场保护,内陆水域种质资源保护,同时开展增殖放流,4月1日,在汉江禁渔启动仪式上,市渔政局向汉江投放各类鱼苗230万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繁殖鱼苗减少。我市现有登记发证的苗种繁育场23家,比2010年减少12家。今年,由于春季长时间的低温和降雨量小、水源污染、亲本超龄生产、种质退化等因素,亲本产卵率、鱼苗出苗率、存活率存在“三低”现象,全市苗种生产量只有31亿尾,比去年减少31.1%。彭场渔业良种场的繁殖场位于彭杨公路沿线,今年开始繁殖鲫鱼时,由于水质不好,鲫鱼出苗就死亡,基本没鲫鱼鱼苗出售。

2.养殖水域环境恶化。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氨氮、亚硝酸氮超标,水质呈劣五类,抽水就容易中毒死鱼;沟渠的水位未雨先排,遇雨急排,水位常年较低,甚至由于工程施工拦河筑坝,致使河流、沟渠断流严重,无水可取,对春季水产养殖造成极大影响。胡场伍国权鱼苗繁殖场位于胡郭公路沿线,也是在繁殖鲫鱼时抽水,造成1300多斤鲫鱼亲本死亡。

3.鱼价较往年偏低。一是由于各种成本的增加,特别是饲料上涨了300-400元/吨,导致养殖鱼的成本每斤增加0.5元左右。二是由于市场疲软,导致价格下滑。“四大家鱼”的同比价格下降1.0-1.5元/斤,特别是黄鳝,今年均价25-27元/斤,同比下降17%。

4.气候异常影响渔业生产。今年3月份气温较高,4-6月份却是间隔阴雨天较多,没晴两三日就有阴雨,导致水温一直难以升起来,较大的影响了渔业的生产。四、五、六月份成鱼养殖不能正常投饲,缩短了成鱼养殖周期,这直接影响了水产品总产量。黄鳝网箱养殖投苗和黄鳝繁殖推迟一个月左右,而按照往年6月中下旬投黄鳝苗种的,成活率非常不理想,死亡率较高,死亡率达到83%以上。剅河吕涛等4名养殖户于6月21日购买黄鳝苗种2.2万斤,已全部死亡。

5.消费低迷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受社会整个购买力下降和餐饮业的影响,水产品价格降低。去冬今春,成鱼销售严重压塘,虽然现在已销售完了,但比往年迟了两个月(往年一般在五月一日左右销售完毕),导致养殖户补塘积极性不高,有部分养殖户改种莲藕,面积达到0.97万亩,主要分布在彭场、郭河、通海口、陈场、剅河等镇。

6.下半年存在旱情隐患。上半年虽然阴雨天较多,但降雨总量却较少,梅雨季节即将结束,可能遭遇到伏旱和秋旱。在水质较差、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渔业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下段工作重点

1.持续推进苗种繁育。要做好黄鳝秋苗繁育工作。由于春季气温持续较低,黄鳝早苗生产季节推迟,产量不高,因此,要及时指导各黄鳝繁育基地养殖户精心管理,抓住7-8月秋苗繁育关键时期,提高产卵率、出苗率、成活率,保障今年黄鳝苗种繁育取得一定成效,为明年全面推广树立信心,积累经验。重点加强对张沟镇先锋基地、联潭基地的生产。开展“四大家鱼”苗种培育工作,提高苗种质量,为明年生产打好基础。

2.及时指导渔业生产。要做好病害的防治。7-9月是水产生产的黄金时期,也是病虫害易发、高发季节,水产部门将及时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养殖户科学管理、科学用药,减少生产失误。同时,做好高温干旱时期的抗旱工作,指导渔民合理调节池塘水位,保障生产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