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十篇

时间:2023-03-27 20:3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1

学习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学习代表未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成就人生,学习改变命运。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答案一、1、jù;pì;nuò;fèn;ju;lüè;gū;kǎn;yān;huì;yǐ;yāo

2、略

3、C

4、即;贯;经;哑;若;悦;弛;哕;淳

5、(1)生面别开

(2)哑口无言

(3)若无其事

(4)贯穿古今

6、略

二(一)

7、“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等。

这些景物描写,衬托出路上歌声的优美动听,烘托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

8、歌会无处不在,参与的人非常广泛。

表达了作者对云南歌会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9、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息。

10、略

(二)

11、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12、不偏题。

作者之所以略写竞赛场面,而详细地写竞赛者如何组织以达到“合作努力”,是因为这样有助于突出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这一主题。

13、答案举例:“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三个“莫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14、“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侧面烘托龙舟赛的盛况;语言简练明快,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

15、联想合理即可。

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答案一、1、缠;粽;橱;腌;槛;籍;凑;毒;蜍

2、A

3、(1)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2)因而也感到荣幸。

(3)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指读书刻苦。

(4)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4、汪曾祺;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5、C

6、凿壁偷光,程门立雪

二(一)

7、作者先写端午节的种种风俗正是为写“端午的鸭蛋”烘托出浓烈的气氛,设置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从各地均有的习俗写到家乡的风俗,再写到“咸鸭蛋”,最后写到“端午的鸭蛋”,水到渠成。

8、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衬托相结合。

9、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

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如写到平时吃咸鸭蛋的情节,“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10、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11、(1)浓厚的口语色彩。

(2)淡淡的幽默。

(3)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二)

12、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13、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4、旧时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都很粗糙;

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5、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

16、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变化的乐趣。

第四单元《吆喝》答案一、1、lái;fàn;hé;tún;bō;lǔ;jiē;zu

2、压一押合一阂虚一嘘厉一俐

3、略

4、(1)《北京城杂忆》;萧乾;作家;记者;翻译

5、(1)位

(2)种

(3)样;副

(4)串

(5)通

(6)通

(7)声;气

(8)挂

二(一)

6、作为文章的引子,引出作者对北京街头的吆喝声的描写,同时把自己对吆喝声的理解与洋人的理解进行对比,突出吆唱声给作者带来的趣味和怀念。

7、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节奏、吆喝的广告含义等。

将介绍的食物分类;按内在联系安排好顺序;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或过渡句。

8、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感到惋惜。

9、略

10、略

(二)

11、浸润

12、摆谱,摆架子。

13、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14、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

15、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

16、如昆剧、黄梅戏、越剧等

第四单元《春酒》答案一、1、氛;糕;舔;榄;倒;碟;罩;乖

2、(1)限止,管束。

(2)自家酿的酒。

(3)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4)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

二(一)

3、勤劳善良。

4、提示:可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角度来谈。

5、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6、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二)

8、答案示例: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9、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

这样,不仅写出了她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她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10、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

理解(要点):

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困而感到哀伤。

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第四单元《俗世奇人》答案一、1、模;裆;撮;贱;秫;撂;擀;袱;疚

2、略

3、D

二、(一)

4、结合后文,一是把像捏得高明进行回击,二是捏出海张可一世的狂气,且只捏头像,还一“戳”。

5、充耳不闻是不作一般见识;

从鞋底抠泥巴是对其鄙视;瞅也不瞅既是手艺高的表现,也是瞧不起对方;捏完后一戳是借对其头像的不尊重,表达叫板的意味。

6、手艺高、修养好、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

7、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8、夸张。

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9、略

(二)

10、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11、能突出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2、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

13、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14、示例:

①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示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2

1.朔方( ) 2.脂粉奁( ) 3.褪尽( ) 4.凛冽( )

5.旸谷( ) 6.皓月( ) 7.姮娥( ) 8.睥睨( )

9.胆怯( ) 10.蜿蜒( ) 11.飞窜( ) 12.咆哮(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nuè( )待 2.鞭tà( ) 3.污huì( )

4.深yuān( )5.罪niè( ) 6.彻夜不mèi( )

7.千山万hè( ) 8.心fēi( )9.kuì( )赠

10.长xū( )短叹 11.执niù( ) 2.盛气líng( )人

三、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青枝绿叶 海誓山萌 鸣锣开道 旋转升腾 蓬勃生机 拖泥带水

蜿蜒游动 璧海丹霞 目光灼灼 一轮浩月 涛词歌吟 辗翅翱翔

错别字

改正

四、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成语(4分)

1.办事情不爽快,不干脆。也比喻说话做文章拖沓含糊,不简洁、不干净。( )

2.①形容声势浩大,规模广阔,多指人流。②比喻辽阔空旷的样子。( )

3.夜深了,人们都安静下来,进人梦乡。 ( )

4.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 )

五、填空题(17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正确的汉字。(2分)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么 使跟他争 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 于事。(即、既、辨、辩)

2.下列句子画横线处的词语填得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在括号内改正。(3分)

(1)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国政府再次郑重申明(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绝不允许任何人制造两个中国。

(2)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28日在日内瓦湖畔威尔逊总统酒店举行了庄重( )的揭牌开馆仪式。

(3)我国自己研制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着陆,标明( )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3.《雪》选自《 》,作者 。江南的雪的特质 是北方的雪的特质是 (2分)

4.《雷电颂》节选自《 》,作者 ,这是一部 。《雷电颂》的体裁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 》。(2分)

5.《短文两篇》是指《 》和《 》,作者 (2分)

6.《海燕》的作者是 ,原题为“ ”。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 ”之意。(2分)

7.《组歌》选自《 》,作者 是诗人、画家。《 》和《 》这 两首散文诗表现了作者 恋情。(2分)

8.整句成段(下面是一首儿童诗,但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在每句话前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2分)

我看见了风

( )我在楼上看见了风 ( )挤得小树摇摇晃晃

( )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 )风是一个胖子

( )请你一定相信—— ( )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 )我看见风从草地上走过 ( )可是当我下楼去找

(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 ( )钻进了对面的树林

( )树缝冒出它气喘的声音…… ( )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改正: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改正:

3.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改正:

七、依照下面句子的形式,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个句子(3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仿句:

八、请你展开联想,运用修辞方法,把“闪闪发光”“珍珠”“凝望”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3分)

九、课外阅读深化(36分)

(一)看看这群寂寞的人

何尚

①我的画家朋友贝儿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她说我喜欢那些沉默的事业和沉

默的人,这与诗人沃尔科特的一句诗同工异曲。那句诗是这样写的:

②“上帝坐在高处吸烟,上帝他沉肤无言。”

③显然,贝儿与沃尔科特不是在说同一个人,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在强调同一种魅力。

④或许,这是很有必要的。你睁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吧:东边是权力,西边是金钱,北边是酒瓶,南边是欲望。人们都削尖了脑袋在哄抢,流着大汗去穷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⑤这阵式不够浮躁?不够喧闹?不够声嘶力竭?

⑥所幸的是还有一群人,他们在远处吸烟,显得平静又悠闲。

⑦这群人中有科学家有文学家有艺术家有人文学者。

⑧似乎就是这一批人的存在才让上帝稍感放心,才不致让他老人家为当初的造人之举痛

悔绝决。

⑨那么人们,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去看看那群寂寞的人?是否愿意聆听他们的会心的微

笑和窃窃私语?

⑩果真如此,您有福了!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削( ) 哄( ) 躁( ) 聆( ) 窃( )

2.找出选文中的成语,解释这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至少三个)。(3分)

(1) :

造句:

(2) :

造句:

(3) :

造句:

3.贝尔与沃尔科特强调的同一种魅力具体是指 (2分)

4.⑦节中带点的“这群人”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试举四例: 、 、 、 。 (3分)

5.⑤节画线句子从语气上看是 句,把它变换成陈述句,应为: 。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句中带点的“这阵式”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3分)

6.⑩节中“果真如此,您有福了!”句中“如此”指 (2分)

7.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超过十五个字): (2分)

8.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赞美哪种人,批评哪种人。(2分)

答:

(二)黄 昏

茅 盾

①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始正前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河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②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③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象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

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

④而这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浓溢着

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为红色的一抹。这上头,半轮火红的夕阳!

⑤半边天烧红了,重甸甸地压在夕阳的光头上。

⑥愤怒地挣扎的夕阳似乎在说:

⑦——哦,哦!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期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

⑧呼……呼……

⑨风带着永远不会死的太阳的宣言到全世界。高的喜马拉雅山的峰,汪洋的太平洋,阴郁的古老的小村落,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⑩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⑾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

⑿象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

⒀远处有悲壮的笳声。

⒁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⒂不知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这回是打着鼓似的:勃仑仑!勃仑仑!

不单是风,有雷!风挟着雷声!

⒃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

⒄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字。(5分)

(1)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

(2)成为绀金色的一抹( )( )

(3)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

(4)一排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 )

(5)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 )

2.《黄昏》一文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并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试找出两句比喻句,写出本体、喻体。(2分)

(1) (本体 喻体 )

(2) (本体 喻体 )

3.⑾节写道:“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夕阳的宣言”的具体内容。(2分)

答:

4.如把②节中带点的词“掠”换成“飞”,把⑨节中带点的词“喷”换成“吐”恰当吗?为什么?(2分)

答:

5.散文诗《黄昏》就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随着时间的变换,色彩也在变化。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色彩变化的句子。(2分)

答:

6.散文诗《黄昏》又像一曲音韵铿锵的交响乐,充满了各种声响和音乐,试找出描写各种交杂的声音的句子。(2分)

答:

7.提起夕阳,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作者一反李诗旧意,赋予夕阳怎样的新形象?(2分)

答:

十、写作训练(40分)

本单元我们学了五首散文诗,作者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以“春”为题材,学习本单元作家的写法,写一首500字左右的散文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shuò 2.lián 3.tuì 4.lǐn 5.yáng 6.hào 7.héng 8.pìnì 9.qiè 10. wān 11.cuàn 12.xiào

二、1.虐 2.挞 3.秽 4.渊 5孽 6.寐 7. 壑 8.扉 9.馈 10.吁 11.拗 12.凌

三、萌——盟 璧——碧 浩——皓 涛——祷 辗——展

四、1.拖泥带水 2.浩浩荡荡 3.夜阑人静 4.雷霆万钧

五、1.既 辨 即 辩

2.(1)声明 (2)隆重 (3)标志

3.野草 鲁迅 滋润美艳 孤独、奋发、旋转、升腾

4.屈原 郭沫若 历史剧 散文诗 天上的街市 静夜

5.日 月巴金

6.高尔基 海燕之歌 暴风雨的预言者

7.泪与笑 纪伯伦 浪之歌 雨之歌 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

8.(1)(4)(2)(3)(11)(8)(7)(5)(10)(9)(6)(12)(从上到下的顺序)

六、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

3.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点错误,总是那么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七、春天可是人们盼望之至的季节,那是农民伯伯播种的好时节,是孩子们春游的好时光。

八、旭日初升,我漫步乡间小道,小鸟喳喳地欢叫,我凝望路旁秧苗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它们在阳光照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给清晨增添了一份诗意。(仅供参考)

九、(一)1、xiāo hōng zào líng qiè

2. (1)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老师的一番教诲,使我刻骨铭心。 (2)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力气也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呼号。 孩子们得知春游的消息,叫啊、跳啊,即使是声嘶力竭也不在乎。 (3)同工异曲:同样工巧而曲调各有不同。比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 李白和杜甫虽风格不同,但他们的诗歌却有同工异曲之妙。(供参考)

3.沉默的事业和沉默的人。

4.在远处吸烟,显得平静又悠闲的一群人 居里夫人 曹雪芹 凡高 康德

5.反问 这阵式是够浮躁、够喧闹、够声嘶力竭的 原句更加强调了“浮躁”“喧闹”“声嘶力竭”。人们都削尖了脑袋在哄抢,流着大汗去穷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6.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去看看那群寂寞的人,去聆听他们的会心的微笑和窃窃私语。

7.寂寞是一种美丽的人生境界

8.赞美那些为祖国,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工作,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人。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营私舞弊、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的卑鄙小人。(意思对即可)

(二)1.(1)zào性急,不冷静。 (2) gàn 稍微带红。mǒ 量词,一抹云霞。 (3)zhě 红褐色。 (4) yì 充满而流出来。 (5) níng凝结。

2.(1)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动(波浪,眼睛) (2)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海面 大面孔)

3.我已完成了历史的使命,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但我并未灭亡,我又会新生,我又将在海的东边冉冉升起,更耀眼,更温暖,我将带给你们光明,带给你们快乐。

4.不恰当。 “掠”指轻轻擦过或拂过,指白鸥贴近海面;“飞”指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可高可低,所以用“掠”能准确描绘出白鸥在海面的飞翔。“喷”是指受压力而射出,“吐”是指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喷”的覆盖面更大,结合上下文义,用“喷”更恰当。

5.海是深绿色的,满海是金眼睛,全在跳动,成为红色的一抹,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扑平为暗绿的大面孔,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6.喊着口令正步走的小浪,啵嘶,队伍解散,风吹起冲锋号,海塘下的喊杀声,夕阳的悲壮的演讲,悲壮的笳声,勃仑仑,鼓声,轰,雷声……

7.作者把夕阳看成有着博大胸怀和崇高抱负的战斗者的形象。意境深邃,别具风采。

十.略

作文评分要求及说明(见下表)

要求

项目

等级

一(好)

40~36分二(较好)

35~32分三(中)

31~28分四(差)

27~24分五(很差)

15~0分

内 容

(16分)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正确。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严重偏离题意。

语 言

(19分)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语言基本流畅,有少量语病。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文理不通。

结 构

(10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构思新颖。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结构层次混乱。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涂改多。

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记,最多扣3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3

一、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是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具体在某一学习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我们就必须具体考虑该任务的目标是什么。如我在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版” )《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 famous story时,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八年级学生的阅读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情况,我就为本阅读课设计了如下的总体目标:1.语言材料的输入(in-put):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意思,找出文章的主题,并能找出特殊的信息。2.语言材料的输出(out-put):能用英语叙述故事。而围绕这总任务所设计的任务环则为:初步获取信息―获取详细信息―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学习并初步掌握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

二、巧妙设置导入,激发接受任务热情

引入话题的方法是没有具体固定的模式。在外研版《英语》的阅读课文中,好多的阅读材料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问答、讨论、听有关材料、看有关插图或片段并提问等引入话题。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阅读材料是可以采取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的方法来导入的。如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0 Lao She Teahouse时,鉴于学生对作家老舍的了解得甚少,故对老舍茶馆以及话剧《茶馆》那就更不用说。在教学时,我先介绍这位在对中国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老舍、老舍茶馆,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话剧《茶馆》中的一幕,让学生迅速进入所要学习课文的情景中。

三、精心设计阅读过程,促使阅读目标的达成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考虑活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能力,紧扣教材内容,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乐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有任务。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 famous story为例,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下列的学习活动:1.引导学生从题目及插图中获取信息,通过讨论图片导入故事,激活学生脑中既有的相关情节,为阅读作好铺垫。2.快速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3.仔细阅读,掌握文章的细节。4.组长带领组员理顺文章的网络脉搏,根据故事情节画一组图,并选派一名组员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解说。5.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有关问答题的答案,老师巡视指导,并对疑难问题进行释疑。6.话剧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老师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形成师生互动。

四、积极设计阅读拓展,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还要设计拓展性任务。再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 famous story为例,我布置给学生这样的拓展任务:故事新编,4人小组内把整个故事改编。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势必把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活动结果使我惊讶:不同的小组新编的故事有不同的出发点,有的小组改编了故事的结局,有的小组从网上下载原版再改编,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积极开展反馈评价,内化任务阅读教学成果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比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更快。

为了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的运用的有效性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作了一个实验:以教学班为单位,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同,经过一年的任务型教学,实验班学生不仅在阅读能力,而且整体的英语水平都比对比班提高得更快。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全区统测,实验班的英语科及格率为96.49%,平均分为82.1,其中阅读部分的平均为22.8分,而对比班的英语科及格率仅为89.29%,平均分为75.29,其中阅读部分的平均分为19.07分,仅阅读部分实验班的平均分就比对比班高出了3.73分。

(二)学生对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我采取了问卷法,在实验后实验班5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他们的反馈: 51名学生喜欢任务型阅读教学回答“喜欢”,还有6名学生也表示基本喜欢。有91.2%的同学希望继续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4

这篇关于一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上册复习及答案,是

子 足 真 座 纸 春 唱 草 穿八、将下列字分类(8分)开 山 土 天 个 八 入 木两笔的字( )三笔的字( )四笔的字( )九、用下列字各组两个词语(6分)( ) ( ) ( )开 青 台( ) ( ) ( )十、将古诗补充完整(16分)画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春( )花还在,( )来鸟不惊。这首诗分别写了 、 、 、 四种场景。

一年级语文评分标准一、每空1分p f t l h q wui ou iu er un eng ong二、yī sì wǔ zhī wǔ sì yī三、每字2分四、每空1分五、每空2分白 去 下 子 自 禾六、每空2分闪电 耳朵 青山 床头 打伞七、每字1分z zh c ch

子 足 真 座 纸 春 唱 草 穿八、每字1分两笔(八 入) 三笔(山 土 个) 四笔(天 木 开)九、每空1分十、每空2分山 水 花 人 山 水 花 鸟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5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识记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价值观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形象并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2 学习本文对人物言行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

本文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作抗争的人物形象,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加以体验与感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唐雎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外交风采。

二、检查预习情况。(见学案)

三、通读——说内容。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感受人物形象。

1、师范读,布置听读任务:

(1)注意感受朗读节奏、人物语气。

(2)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3、分角色展示朗读。(听读任务:感受各人物性格特征。)

4、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四、说读——说意味。

1.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

2.教师评点。

(教师评点的原则,是以鼓励、夸赞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当之处。)

五、评读——说技巧

1、唐雎能够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后各抒已见。师总结:

唐雎之所以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胆识过人,忠君爱国,具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再者,真理站在了唐雎一边,在道义上是偏向唐雎的,唐雎的义正词严有着强大的威力,震撼敌论。

另外还与他卓越的口才不无关系,他有着极高的说话技巧,靠他的睿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王,唐雎的说话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唐雎的说话技巧

言之有“节”——“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言之有“据”——“士之怒”“而将四矣”

言之有“力”——“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2、本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呢?

语言描写,并且使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力量,体现了本文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色。

六、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深身地被古人唐雎那种不畏强暴,大义凛然,浩然正气所感动,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吸取这种精神,做一个有主见,有原则,有正气的人。

七、拓展思考

1、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八、作业

1、复述故事。

2、假如本文中两个人物都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以“唐雎,我想对你说……”或“秦王,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 唐雎

前倨后恭 胆识兼备

色厉内荏 有智有勇

外强中干 不卑不亢

看了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的人还看:

1.初一上册语文书 绿色蝈蝈

2.绿色蝈蝈分段

3.标题

4.初一下册语文《绿色蝈蝈》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6

课堂提问恰恰是促进师生或学生之间互动的催化剂。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回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提问时易陷入误区。如:提问时随意性较大;有的教师为问而问,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当,问题肤浅、平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准确……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我认为,教师做到“善问”和“巧问”是关键。

一、优化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做到“善问”

1、关注问题的重点性和目的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可发问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每个题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问题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进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重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目标八年级Unit 1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句型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用不同的频率副词来回答。针对这些重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②How often do you do it?),让学生进行问答。这样,学生在操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然而然地运用并掌握重点,从而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2、关注问题的激趣性和真实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有趣的东西,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英语教师更要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关注趣味性的同时,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新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编写了各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话材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A时,重点是运用一般将来时“will do”对将来作出预测。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Will you have a robot at home?②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③Will kids go to school?④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对于将来的生活,学生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可谓是异想天开。他们预测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如人们将住在月球,交通工具是宇宙飞船,人们将和外星人交朋友等等。学生滔滔不绝地描述着未来理想的快乐生活,在描绘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及本节课的重点词汇。

3、关注问题的梯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应考虑到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在阅读八年级下册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What can a robot do in the science fiction movies?②What are scientists trying to do for robots?③Will the robots do the same thing as a person?④Why are the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the factories?⑤What will the robots be like?⑥Is it good for us to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 Why or why not?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①、②题较简单,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适合提问基础差的学生;③、④、⑤题适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中的内容加以表述;⑥题适合提问水平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创造性回答。

4、关注问题的思想性和价值性相结合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还要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性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还要有鲜明的教育性。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6 Section B 3a时,可以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in a friendship?”;在学Unit 11 Could you clean your room? 时,设计问题“Is it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elp their parents do housework?”。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朋友贵在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求同存异;要体谅父母辛劳、尊重父母的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进而体现了这种提问具有价值性。

二、优化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巧问”

1、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选择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若问不对时机,就很难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问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这时的提问意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课中时机多数具有突发性,这更需要教师把握时机,灵活提问,从而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疲惫,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课堂,是教师检测学生听课效果的一种方法。

2、巧用提问的形式

提问有判断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评论式,即“What,How,Why,What do you think…”等问题。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判断式提问、填空式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判断式提问(True or False)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疑问式提问和填空式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文章脉络;讨论式提问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挖掘文章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高层次的语言运用。

3、多用赏识性的评价语言

教师提问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要经常使用赏识性的语言(如:Good / Great / Well-done等);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答案,不受所谓“标准答案”的束缚;应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回答;最后应感谢学生的回答并请学生坐下。

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并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陷入提问的误区,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善问”、“巧问”,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7

一、优化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做到“善问”

1.关注问题的重点性和目的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可发问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每个题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问题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进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重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目标八年级Unit 1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句型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用不同的频度副词来回答。针对这些重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2)How often do you do it? 让学生进行问答。这样学生在操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然而然地运用并掌握了重点,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2.关注问题的激趣性和真实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有趣的东西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英语老师更要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关注趣味性的同时,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新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编写了各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话材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A时,重点是运用一般将来时will do 对将来作出预测。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Will you have a robot at home?

(2)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3)Will kids go to school?

(4)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对于将来的生活,学生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可谓是异想天开,他们预测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如人们将住在月球,交通工具是宇宙飞船,人们将和外星人交朋友等等。学生滔滔不绝地描述未来理想的快乐生活,在描绘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及本节课的重点词汇。

3. 关注问题的梯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应考虑到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阅读八年级下册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can a robot do in th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2)What are scientists trying to do for robots?

(3)Will the robots do the same thing as a person?

(4)Why are the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the factories?

(5)What will the robots be like?

(6)Is it good for us to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 Why or why not?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1)(2)题较简单,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适合提问基础差的学生;(3(4)(5)题适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中的内容加以表述;(6)题适合水平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创造性回答。

4.关注问题的思想性和价值性相结合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还要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性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还要有鲜明的教育性。如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6 Section B 3a 时,可以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in a friendship? 学习Unit 11 Could you clean your room? 时,可设计问题:Is it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elp their parents do housework?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朋友贵在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求同存异;孩子要体谅父母辛劳、尊重父母的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进而体现了这种提问具有价值性。

二、优化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巧问”

1.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选择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若问不对时机,是很难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提问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这时的提问意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它能有效牵制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课中时机多数具有突发性,这更需要老师把握时机,灵活提问,从而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它能有效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疲惫,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课堂,是教师检测学生听课效果的一种方法。

2.巧用提问的形式

提问有判断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评论式,即“What, How, Why, What do you think…” questions。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判断式提问、填空式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判断式提问(True or False),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疑问式提问和填空式提问,如“Who, Where, What, When…”questions,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文章脉络;讨论式提问,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挖掘文章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高层次的语言运用。

3.多用赏识性的评价语言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8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53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66-01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学生能自主学习与否的重要因素。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才经常抱怨课上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一)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文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桥”的哪些特征,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的。这三大方面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钥匙,因此,说明文教学就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能自主学习。

(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例如,“抓文眼”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台阶》、《老王》三篇文章的教学,其中的一项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抓“关键性语句”或“抓文眼”。“抓文眼”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在教学《背影》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引导识别,体会作用。从整体来说,体会抓住全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及几次的“背影”语句。从片断来说,文章第六段是重点,要深入理解和体会此段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借助抓几句“文眼”。这一课学完后,接下来的《台阶》和《老王》两课,就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阅读。《台阶》中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老王》中反映几件事的句子。当然,以后的许多文章都会有,如《陋室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文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句,凡此等等,在适当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是否学会了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单法”为“多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适当新颖”原则,指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适当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心理,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教学中,不妨做些课件。用powerpoine格式将课堂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各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做成幻灯片。用flash格式将课文重点段的朗读做成音像课件,用于朗读示范。下载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背影》:父亲过铁道片断(rm格式),借以加强朗读训练,朗读示范,加深对背影的直观感受,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更加深入感受父亲的关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情绪,参与情感的体验。

三、改进课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教学行为中,过多的行为是教师提问的行为,学生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带着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进入课堂,总企图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好了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总想揣摩老师的意图,发表的看法很少是自己个人的真实见解。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和主动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学生只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单项的、预设的课堂支配方式,严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四、改进课堂表演对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9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人民版)的版本特点及备课方法谈一谈我个人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1初中人民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初中思想政治(人民版),该版本与之前所用的山东版相比,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课本的文字内容多寡不同,与山东版相比,人民版在文字数量上明显地而且是大大地少于山东版,例如八年级(下)第七课第一节“城乡印象”,整节内容只有谬谬两段,84个汉字,14个标点符号,另附5幅插图,最后加上一道16字(“农村和城市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小问题就结束了。再如九年级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四节“做负责任的公民”整节内容仅由两段共113个汉字,9个标点符号组成。

第二、课本中有较多而且内容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让人一看便联想滔滔,爱不释手,有一种欲览全书的欲望。例如八年级上册共有各种插图90幅,下册有83幅;七年级上册共有140幅;九年级全册共有103幅,这些图片不但在数量上多,而且还比较美,整本书的图片,可以当作相册来欣赏。例如:九年级课本第三页的“烽火台图”,尽管这幅图很小,只向我们展示了我国长城的某一局部,能够眼观的空间很有限,但那气势磅礴,弯曲延伸的长城却让我们感到它还在延绵不断,没有尽头之感,同时也让我们由衷地感觉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祖国大好河山的疆土之辽阔。

第三、每节中的“资料卡”、“相关链接”等注释性内容较新颖,而且小巧伶珑,让人就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凝难点,不用查阅繁锁的资料就能“就地解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什么内容都清清楚楚,例如涉及到一些我们不清楚的法律知识时,我们可以不用去查阅相关的法律书本,厪要看一下课本上的‘法律链接 就解决了,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四、课本中每一节中的实藵性练习题针对性强,趣味性也乐在其中,使学生能做,乐做。例如:八年粧上册第19页“你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有哪些?”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总是表现得滔滔不绝,似乎对他(她)们的父母有太多的“不满”之感,在如此之类的教学中,我们简直忘记了自姱是一为教师,而是一位“调解官”了。

2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备课方法

在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并提练出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知识要点。因为板书讲究美观和节约时间,所以要板书的内容不宜太长,太复杂,应当做到文字尽少,但又不至于表达不清楚,即做到语言简短,意思明白,言简意赅。

第二、在完成板书的框架设计后,应舍得花充足的时间去收集一些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而且这些案例应尽量是学生所知道的,熟悉的教学案例,例入教学。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第一个知识点,“坚强意志的表现”——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行动。

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所需要教学案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坚强的阿姨在生死非常之际,冷静、果断地选择自我断臂自救,否则命臂无存。再如,2009年发生在本地的新桥煤矿事件中,四位矿工死里逃生的奇迹,这两个典型的事例中,无一不有力地证明了在复杂的情景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果断采取坚决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应注重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由于政治课并非语文课,所以在解释中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语文课的惯例去解释,或者说可以与语文学科上的解释略有不同,如:“百折不挠”,可用一韧性较好的直尺在学生面前反反复复地折上几遍,(当然只是象征性的演示,不可能太使劲,太认真)然后右手一放,直尺挺直如故,是为 “百折不挠”,“挠”即弯曲,屈服之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篇10

一、开放性思维的类型及认识

开放性数学思维是相对于传统题目的思维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的)、结论开放(多种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的数学题思维,它含有较多的未知要素,通常是不定向的思维。

(一)条件开放性题的思维

条件开放题是指:在满足题意结论下,条件可以补充或配置,关键是分析结论的主体是什么?受到什么限制?如何选择?寻求条件的多样性。

(二)结论开放题

结论开放题是指:在满足题意的条件下,结论是不唯一的。关键是构建某个结论时,有哪些不同形式?有哪些不同方法?寻求结论的多样性。

(三)策略开放题

策略开放题是指:题意的条件和结论都明确,但是,从条件到结论的过程可以有不同方法,需要设计多种方案,寻求过程的多样性。

二、开放性思维的作用

(一)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知识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还是知识的深度,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感知实物模型,易于培养空间想象力;对开放知识的条件或结论做出假设,并一步一步推导出导致这种结果(或可能性)的必备条件,有助于培养推理想象力和假设想象力。

三、教材对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编排特点上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为学生的开放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中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为开放教学提供了平台,成为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18页的背景材料,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如何找到上海大剧院的座位,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讨论交流,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开放思维把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12页的节前语,把剪得两个全等三角形纸片拼在一起,一组边重合,问这个四边形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它把劳技课、实验课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结合起来,与生活中方案设计紧密联系。

(三)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思维训练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比如:教材中的“合作学习”、“做一做”、“探究活动”等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归纳法则和定理、描述概念等,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借助章后回顾与思考、目标与评定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的开放性思维。

(四)重视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教科书对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对一个一个问题探讨,应用开放性思维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其次,开放性数学题的设计策略。

1.把常规题改编为开放性题。

常规题一般是指传统书本上或资料上的封闭性题目,新教材从它的条件、问题或策略入手,改编成开放性题。

(1)一题多变

开放性数学题,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思考方向,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一题多变。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45页回顾与思考: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材又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变化:一般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菱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矩形分别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为正方形?学生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能深层次地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和条件对换,再求结果。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27页,“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那么“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只要其中两条线重合的三角形会是等腰三角形吗?”

(2)改变条件

新教材从传统封闭性题目的条件入手,将条件开放或变化,从而达到解法的开放。

隐去一些条件:对常规题,隐去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去寻找其结论或结论成立的最优条件。例如:八年级下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回答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为ax2+bx+c=0且a≠0易如反掌,如果隐去“a≠0”而变为若ax2+bx+c=0,则这是关于x的什么方程,那么学生就容易出错了,因为要讨论a=0且b=0,a=0且b≠0以及a≠0三种情况。

增加条件:对封闭性题有意识的增加一些条件,对原题的理解很有帮助,它是常规题开放的一种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56页“合作学习”: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一次函数y=2x,y=2x+1的函数图象,不仅可以探索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图象的形状,而且还可以探索正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

变换条件: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第97页课内练习有这样一题: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变换条件后第98页作业题第2题题: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 7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弱化题目条件:有意识地将原题条件弱化改变,使其答案多样化,是编拟开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知识学习中,教材第50页有这样的一题:“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为5,一条直角边是3,求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如果把条件弱化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分别为5和3,求斜边上的高和中线。”,那么答案就不唯一了,要讨论5是斜边和直角边两种情况。

(3)改变问题

把封闭性题目的问题弱化或改变,从而获得结论开放的题目。

弱化问题:将常规的问题弱化,使其答案多样化。例如: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把问题中“最多”去掉,答案就丰富多彩了。

变换问题:通过把问题变化或擦去,让学生思考后自己补充问题再解答。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112页,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定理学生容易掌握,我把定理变化为命题“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4)开放解题策略

对同一问题由于思维起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这类题活跃了学生思维,教师平时应加以引导。例如:用两种不同方法求方程2x-5=-6x+11的解(注:用一次函数的图像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2.自编开放性题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最好自己编拟一些开放性题目供学生练习。比如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之后,我编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练习:A1B1C1和A2B2C2中,∠A1=∠A2,∠B1=∠B2试添加一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道题开放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归纳全等判定方法,并且选择适当方法补充条件。又比如学习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我又编了这样一道题:4x2+1+ ,在空格上添上一个什么式子为完全平方式。本来是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及配方法,但同学们给出了很多合理的答案:-4x,4x,-1,4x4,-4x2,1/16x2,5x2-1,……

3.加强综合开放题的设计

综合开放题是指题意的条件和结论都不太明确,在某种条件下的结论随着条件的更改而变化,即在什么条件下,就有什么样的结论。这就在要求我们全面分析问题,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归纳猜想等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学习了一次函数,我编了这样一道题给学生练习:一次函数y=kx+b,当-3≤x≤5时,1≤y≤9,求函数解析式。此题可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先讨论两组边界值,再求出两个函数解析式。还可以数形结合,利用图形求解。

总之,解一道开放性题目或者设计一道开放性题目,老师应启发学生要有多个思考方向,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运用全面的观点和分类的观点,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提高对问题的鉴别能力和设计解答能力。笔者把八年级两本数学新教材出现开放性题目的地方大致列举如下:

四、体会

(一)新教材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和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数学和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二)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数学的素材,有利于开拓创新。新教材“设计题”、“课题学习”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有趣的或有挑战的问题讨论,这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和大胆创新。

(三)新教材的数学活动轻松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新教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同时新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实践中的几点困惑及对策

(1)新教材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持续发展。比如,两章代数知识之间穿插几何内容,代数知识得不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了几何之后,再学下一章代数知识,由于遗忘,教师教学时又要重复前面的代数知识,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面对这种困惑我在教学中作了一定探索,作业本上习题偏少,同步又太难,我就根据需要对学生分层自行配备了相应的作业。

(2)由于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求轻松学数学。但是,各所学校条件不同,尤其广大农村中学,缺少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及实物模型等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掌握城镇中学的教学内容,无疑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教材改革以发展为本,为人的终生发展服务。我深信新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衷心地希望新教材改革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数学新教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