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部规章制度十篇

时间:2023-04-09 03:30:59

销售部规章制度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网络销售;公益;刑法;非法经营罪

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其中,既有合法公益,也有国家明令禁止的私彩和境外。企业借助互联网销售私彩和境外的行为无疑会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的相应犯罪,在此不做重点论述。本文主要对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公益行为的刑法定性问题展开讨论。

一、公益网络销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部在2010年制定的《互联网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第一次肯定了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但同时设立了此种销售方式的行政许可制度。然而,截止到目前,财政部只在2012年批准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管理中心委托中体彩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易迅天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试点进行互联网销售体育业务。2013年,中国福利发行管理中心更是直接发表声明:“没有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互联网销售福利业务,也没有与任何单位合作开展互联网销售福利业务。”然而现实情况是,除了财政部授权试点的两家公司外,还有大量其他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新浪、网易、腾讯等,在公开进行互联网公益销售,这些企业均存在行为主体资格欠缺的问题。依据目前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自无疑问。国务院《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38条规定,擅自销售,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条又明确指出:擅自销售,构成犯罪的,根据非法经营罪第4项的规定,定罪处罚。鉴于刑法具有保障各部门法实施的性质,能否以非法经营罪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就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销售公益行为性质分析

从事网络公益销售的企业由于自身不能出具,往往采取私下同有权销售者合作,通过企业网络平台接受彩民信息和资金,再将信息和资金实时转给有权销售者,由后者出具,最后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取得有权销售者“返点”分成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此外,逻辑上还存在企业不同任何有权销售者合作,单纯接受彩民,进行销售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公益售价都具有透明性、固定性,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企业的利润来源就存在问题,故此种销售方式在实际中十分罕见。因此,实际中企业的销售行为主要只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其一,企业同地方销售中心签订协议,网络销售;其二,企业同地方代销者签订协议,网络销售。

(一)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销售行为的刑法性质

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状要求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同时《刑法》第96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决定和命令。”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关于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中“国家规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更明确指出:“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措施”应当由国务院决定,通常以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制发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制发的文件,符合以下条件的,亦应视为刑法中的“国家规定”:(1)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者同相关行政法规不相抵触;(2)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国务院批准;(3)在国务院公报上公开。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有关案件涉及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认定,要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准确把握。对于规定不明确的,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审慎认定。对于违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行为,不得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存在争议的,应当作为法律适用问题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显然《暂行办法》本身只是财政部门的部门规章,并不包括在《刑法》第96条所述范围之内,单纯对部门规章的违反不足以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二如果要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必须还要证明该类行为违反了《条例》本身。认定企业违反《条例》的可能性路径主要存在两条:第一,虽然《条例》本身并没有对网络销售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条例》第5条已经指出财政部负责全国发行、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据此在《暂行办法》中设立了行政许可制度,企业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实质上就是对《条例》本身的违反。例如有学者就主张:“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授权下位阶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对上位法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则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确立的非法经营行为的条款,也可以成为非法经营罪成立的依据。”第二,不借助《暂行办法》,直接认定企业行为是《条例》第38条规定的擅自销售行为,仅追究其刑事责任。就第一条路径而言,主张对《暂行办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的违反实质上等同于对《条例》的违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财政部《暂行办法》本身设立的互联网销售公益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合法性就存有疑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16条第3款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除此之外,部门规章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然而《条例》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示应当设立互联网销售网络的行政许可制度,只是概括地表示“国务院特许发行福利、体育”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能否据此设立互联网销售公益行政许可制度本身即存在疑问。其次,即便退一步,承认《暂行办法》的合法性,如果认为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即是对《条例》本身违反,考虑到我国目前行政立法的实际情况,这样无疑会将大量的部门规章的效力实质上等同于行政法规,从而使得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求形同虚设。最后,事实上,倘若采取历史解释、探求立法原意的立场,《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就曾经对是否应当承认网络销售行为是我国公益合法的销售方式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从最后通过的条文来看,《条例》没有直接提及互联网销售行为,可见,立法实际上是刻意回避了此问题,既没有承认该行为的合法性,也没有认为该行为违法。如果认为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就是对《条例》的违反,事实上也是对《条例》立法原意的背离。因此,通过第一条路径认定企业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是欠妥当的。那么,能否通过第二条路径,直接根据《条例》第38条之规定,追究该行为的刑事责任?这就涉及到对《条例》第38条所述“擅自”一词的理解,在对该词语进行解释时,如上所述,如果根据部门规章的内容决定“擅自”一词的外延,实质上就将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与非法经营罪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求相抵触。因此,对“擅自”一词的合理解释应当从行政法规本身出发,《条例》第15条第1款规定销售机构有权委托他人销售,由此,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出发,地方销售机构委托企业在互联网上销售实际上只是直接违反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直接违反《条例》的规定。《条例》本身只是在第3条规定禁止销售私彩以及境外;在第15条第2款规定禁止代销者转代销。由此,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条例》第38条所指“擅自”销售的范围应当是:擅自销售私彩,擅自销售境外以及代销者擅自转代销,而并不涵盖企业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的行为类型。因此,此类行为并不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具备刑事违法性,不宜认定为犯罪。

(二)同代销者合作网上销售公益行为的性质

《条例》第15条第2款明确指出代销者不得委托他人代销,企业同代销者合作,网络销售公益的行为毫无疑问是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从形式上说,此类行为完全满足了《解释》以及非法经营罪的条文要求,并且在我国,与公益的销售制度相类似,烟草也采取许可销售的制度,而司法实务普遍将无烟草零售许可证的烟草销售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按照这一处理方式,似乎应当认定此类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但是,如果认定此类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也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第一,此类行为是双向行为,企业最终必须通过代销者来实现公益的销售,在这个意义上,代销者的行为还是正犯行为;第二,如果认定企业构成非法经营罪,没有理由不认为代销者也成立该罪。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代销者由于越权转代销而构成非法经营罪;另一方面,代销者最终出具的行为本身却是经合法授权的经营行为。事实上,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公益销售行为与无烟草零售许可证的烟草零售行为相类似,都是无权销售行为;但是从实质上看,由于相关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出具的能力,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只是销售方式违法,而公益的销售行为本身并不违法,而无烟草销售许可证的烟草销售行为却是行为本身违法。无论是企业的第一类行为还是第二类行为,由于公益都是由合法的销售机构最终销售,刑法对这两类企业行为的评价重点应着眼于其销售方式是否具有实质刑事违法性。依据通说见解,非法经营罪的保护客体是“国家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具体就公益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而言,一方面,由于具有性,该行业本身只是重新分配财富而并不创造财富,为了不至于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设立了许可发行、销售制度,限制发行、销售的范围;另一方面,公益又具有公益性,国家可以通过公益的发行、销售募集公益资金,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销售的国家许可发行的,并没有突破国家许可发行种类的范围;同时,在我国,是面向公众销售的,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也并没有扩张销售的范围;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非地域性特征,通过网络更有利于我国公益的销售,这对公益资金的募集只是有利无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网络销售公益的方式不但没有侵害公益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反而有利于公益销售市场的发展。从实质违法性的意义上来考察,难以说通过网络销售公益的行为侵害了非法经营罪的保护客体,因此,也不宜将第二类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综上所述,企业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本身不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具备形式违法性,不宜认定为犯罪;企业同代销者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尽管具备形式上的违法性,但不具有实质上的违法性,亦不宜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三、立法建议及对企业的风险警示

目前,我国刑法不存在可以直接认定网络销售公益行为性质的条文,相关司法解释、意见也缺乏相近的规定,为了我国公益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合理的规范性文件对该问题加以明确,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域外的一些立法及司法实务情况值得我们参考。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和法国依然坚持传统,认为网络销售违法。而普通法系的英国早在2005年的《法案》(GamblingAct2005)第1章第4条第2款(a)项中就明确承认了网络销售是销售方式的一种。美国的情况较为复杂,美国目前规制网络销售的联邦法案主要是《联邦电信法案》(FederalWireAct),该法案被收录在《美国法典》(U.S.C.)中。对网络销售的规制条文主要是该法典第1084条(a)款:“使用电信设备进行跨州、跨国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的竞猜,传播相关信息协助此类的;或者使用电信设备使得者得以查收竞猜所得的;或者使用电信设备传播其他信息的,单处本章规定的罚金或两年以下有期徒刑,亦可并处罚金及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在2001年以前,美国司法实务一直根据该款规定,否认所有网络销售的合法性。但是2001年,联邦第5巡回法院在审理对集体诉讼的上诉案中,明确表示同意一审路易斯安那东部地区法院对第1084条(a)款的理解:“从该条文的字面描述来看,该款规制的行为必须是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的范围内。2011年美国司法部发来的一份备忘录中明确同意了美国法院的观点:“‘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以外的竞猜行为并不在《联邦电信法案》的规制范围之内。”由此,目前在美国,通过网络销售非体育类的行为已完全合法。就域外关于网络销售的立法实际来看,由于通过互联网销售是信息时代下新兴的销售方式,对于此种销售方式的合法性,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应当看到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与潮流,美国对该问题看法的演变就验证了这一点。从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更有利于公益资金的募集这一点来看,肯定此种销售方式是合适的。尽管财政部在《暂行办法》中承认了网络销售公益方式的合法性,但《暂行办法》本身就存在立法级别较低的弊端,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的许可制度是合适的,同时司法机关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此类行为的法律性质。对于目前从事互联网销售公益的企业来说,在未取得财政部相关授权的情况下开展网上公益销售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同代销者合作,进行销售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企业在从事销售活动的同时,应当密切留意相关部门关于该问题做出的最新规定。

作者:刘敏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春晓.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困境和规范解释路径———基于司法实务的分析立场[J].中国刑事法,2013(06):43-47.

[2]李诗林.论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对《行政许可法》第13条的批判性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8(03):69-73+121.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2

第一条为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商品房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预售和商品房现售。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

第三条市行政区域内商品房销售及其销售管理适用本细则。

第四条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全市商品房销售管理工作。

第二章预售管理

第五条商品房预售实行预售许可证制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六条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并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三)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四)七层以下(含七层)的商品房项目,完成形象工程的二分之一,八层以上(含八层)的商品房项目,完成形象工程的三分之一;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七条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及材料: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图;

(四)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及施工合同;

(五)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商品房预售款缴存银行及存款账号。

(六)商品房预售方案。预售方案应当说明预售商品房的位置、装修标准、竣工交付日期、预售总套数、预售总面积等内容,并应当附商品房预售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分户平面图和预售项目的现场照片一张;

(七)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已经设置抵押的,还应当提交抵押权人签署同意的书面意见;

(八)物业管理方案及物业管理用房红线图;

(九)房屋拆迁赔偿安置红线图;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证明材料。

第八条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办理程序:

(一)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材料齐全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的,应当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二)审核。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有关材料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核。

开发企业对所提交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三)许可。经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0日内,依法作出准予预售的行政许可证书面决定,发送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房地产开发企业颁发、送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经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0日内,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书面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告知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送达房地产开发企业。

商品房预售许可决定书、不予商品房预售许可决定书、《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加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

(四)公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准予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九条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载明:预售人的名称,许可证编号,项目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商品房预售款缴存银行及存款账号,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网址、预售商品房的名称、坐落位置、用途、楼号、楼层、预售面积、在建工程抵押、拆赔情况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条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具体内容实施公示制度。

(一)在《衡阳日报》、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网站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现场预售许可公示。公示第九条载明的内容。

(二)商品房销售现场设立的预售许可项目公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应按照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统一格式制作固定公示牌。公示内容为:预售合同示范文本、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要求及项目拆迁安置、直管公房赔偿、在建工程抵押及商品房预售款缴存银行、商品房预售查询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电话。

第十一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时应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交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商品房。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预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认订、登记、选号等形式收取预定款,变相预售商品房。

第十三条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对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有关制度。

第十四条商品房预售款是承购人依照合同的约定,预先支付给开发企业,在商品房竣工验收合格前用作该商品房建设费用的款项。

商品房预售款在商品房项目竣工验收前,只能用于购买项目建设必需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支付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款、该项目贷款及法定税费,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银行签订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六条购房人应当将商品房预售款直接交存监管协议所确定的银行,凭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向开发企业换取售房发票。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收存购房人支付的商品房预售款现金。

第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商品房预售款时,应当根据工程进度编制用款计划书分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银行。

房地产开发企业需使用商品房预售款的需经监理公司签具工程进度证明意见,银行凭建材供应商出具的发票,直接将款拔付至建筑材料供应商帐户。

第十八条银监部门应当对商品房预售款使用进行监控,督促商品房预售款缴存银行履行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

第十九条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制度和协议文本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市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另行制定、,并报市政府备案。

第三章现售管理

第二十条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二)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或者使用土地的批准文件;

(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四)已通过竣工验收并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

(五)拆迁安置已经落实;

(六)物业管理方案已经落实;

(七)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或者已确定施工进度和交付日期;

第二十一条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未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将作为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行销售给他人。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返本销售或者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品房。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者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的商品房。

第二十三条商品住宅按套销售,不得分割拆零销售。

第二十四条销售人应将已销售的商品房按套及时在房地产网站和现场公示。

第四章销售

第二十五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中介服务机构销售商品房的,受托机构应当是依法设立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已在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第二十六条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在营业场所公示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商品房销售委托书。

第二十七条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如实向买受人介绍所销售商品房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八条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销售商品房时除依法收取佣金以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五章合同管理

第二十九条商品房销售时,商品房销售人和买受人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签订书面合同,也可以按照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监制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

第三十条商品房销售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将商品房买卖合同报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三十一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购买商品买卖合同的应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购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薄。

第三十二条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实行“实名制”。

第六章广告管理

第三十三条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房地产广告的审批工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配合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四条房地产广告,应当具有或者提供下列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主体资格证明;

(二)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三)土地主管部门颁发的项目土地使用权证明;

(四)房地产项目预售、出售广告,应当具有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预售、销售许可证明;出租、项目转让广告,应当具有相应的产权证明;

(五)中介机构所的房地产项目广告,应当提供业主委托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明;

(七)各新闻媒体网络及广告场所,凡涉及房地产房预售、销售的广告,必须经市工商、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签署意见后,方可采用。否则,将追究撰自采用广告的责任。

现房广告的还应提供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第三十五条房地产预售、销售广告必须载明以下事项:

(一)开发企业名称;

(二)中介服务机构销售的,载明该机构名称;

(三)预售或者销售许可证书号。

广告中仅介绍房地产项目名称的,可以不必载明上述事项。

第三十六条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符合实际,不得在地理位置、区位环境、物业管理、户型、面积、设计等方面欺骗或者误导公众。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况的房地产不得广告:

(一)未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

(二)未经国家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

(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四)预售商品房未取得该项目预售许可证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的;

(七)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验收不合格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三十八条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

第七章信息管理

第三十九条建设、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

第四十条已批准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网上联机,将其企业的基本情况、项目情况、商品房价格、销售情况等动态信息及时发送给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一条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汇总、分析和全市商品房交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网上公开查询服务和网上交易服务。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细则规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预售,补办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预售,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并处3万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规定用途使用商品房预售款的,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纠正,并可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未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擅自销售商品房的,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活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在未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将作为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行销售给他人的,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将需要由其提供的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资料报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现售条件现售商品房的;

(二)未按照规定在商品房现售前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符合商品房现售条件的有关证明文件报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三)返本销售或者变相返本销售商品房的;

(四)采取售后包租或者变相售后包租方式销售未竣工商品房的;

(五)分割拆零销售商品住宅的;

(六)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向买受人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

(七)未按照规定向买受人明示《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

(八)委托没有资格的机构销售商品房的。

第四十九条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销售不符合销售条件的商品房的,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责令停止销售,并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3

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求生存。小舢板,一人掌彬方向拼命前行就可;而要发展,人帆船,不单需要方向,史需要众人的同心协力。

“独舞”时代的区域经销商,经历过枪林弹雨,却对自织的“管理茧子”无能为力。他们常常因为新建组织系统的个防凋,门乱阵脚,甚至被割断经脉。并最终栽倒在无效管理上……

新制度为何折戟沉沙

刘 彦 姜延华

新制度:热半截冷半截

C公司是某省最大的卫浴产品分销商,分销网点遍布全省各地,并在周边省份建立了分公司,开拓周边市场。在老总的打理下,公司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近亿元的规模。但老总并不满足,他要成为华东地区最具实力的卫浴产品分销商。

只有几个人的C公司,现在有200多人。公司由单纯的销售,扩展到设计、安装、售后服务、维修等多个领域;原来的财务室成了财务部;原来老总一个人抓的招聘、考核,也交给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负责……

业务一下子变得空前复杂起来。

为了使管理与规模同步,老总集合得力干将,聘请外脑,集中讨论,草拟提纲,收集意见,最终形成一本厚厚的正规管理手册。单是销售部的规章制度,就包括了门店销售、工程销售、批发、超市销售、团购销售、业务人员规章、业务人员奖惩等若干个项目。

管理手册分发下去,老总严令管理人员遵规守纪。

最初一个月,老总盯得比较紧,各层管理人员也不敢怠慢,规范化运作颇见成效。谁知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管理人员包括老总自己,都渐渐松懈下来。

最初制定制度的兴奋感消失了,管理手册开始淡出人们视野。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制度漏洞的无休止抱怨,销售管理制度成为“重灾区”。

新的促销管理制度规定:促销申请由市场部和企划部共同提出,然后企划部制订方案,总经理批准后,销售部组织实施,市场部与企划部配合,最后企划部评估总结实施效果。

整个流程是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问题重重。销售部以促销区域、品牌、型号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为由,拒绝执行;市场部对销售部的执行效果不满意;销售部内部对促销方案存在争议;门店销售、工程销售、批发和超市销售由于促销资源的冲突和销售奖励政策不配套,导致消费者混乱……追究责任时,销售部认为市场部的规划没有系统性,脱离实际,解决问题又存在随意性,不统一,造成消费者思想混乱;市场部则指出,销售部提供的信息滞后,不完整,致使可执行性差。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后果最后只能由公司买单。

这样的冲突不只发生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各部门内也战火连绵。所有的销售部门,在任务分配和考核中经常争吵。门店销售的认为工程销售人员工作轻松,收入也高,都想进这个部门。而不可扭转的裙带关系,使这种流向成为可能,大量的老板亲信进了工程销售部门。他们的销售额即使提不上去,收入也不受太大影响。于是考核失灵。不到半年,C新体系逼走了几十位功勋卓著的元老。

寻病根:左也是右也是

热衷于模仿制度,热衷于建立制度,热衷于尝试性使用制度,却无法正确执行制度。经销商的制度流于形式,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结果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C公司长期形成的氛围。

从小经营部发展成地区有影响的经销商,除了赶上市场快速成长这一有利时机外,公司恰当的策略和到位的落实也功不可没。C公司以目标为导向,从来不缺执行能力。但为什么公司追求规范化时,执行力却成了问题呢?

以销售政策为例:原来的销售政策注重以业务员的个人能力开拓市场,调动的是个人积极性,销售政策简单高效,奖励兑现及时。公司规模扩大,组织的互动作用显现出来了,在继续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还强调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但长期形成的业务人员单打独斗的氛围难以一时改变,他们也没有与其他人员配合的习惯,扯皮的现象多了。

在C公司,业务人员长期处于强势地位,即使制度无法执行,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惩戒。这叫习惯使然。

裙带关系的影响。

裙带关系在经销商成长的初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组织体系中,这种关系是发展的障碍。跟不上发展要求的亲信仍然把持着关键部门,不仅阻塞了优秀员工的上升通道,“网开一面”也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

老总的领导风格。

公司由小到大,老总就是“总司令”,大事小情都由他拍板。老板的强势与集权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中层的成长。当公司规模扩大,需要中层承担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责任时,这种缺憾一下明显起来。没有可靠的上传下达的中层领导者,支持制度执行的“腰”就塌了,执行力自然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C公司的中层已经形成一种依赖,事无巨细,均要请示。公司的反应速度大大降低,很多问题久拖不决。规模大了,效率反而降低了。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本末倒置。

为了片面追求制度的合理性,员工会为自己不执行制度找很多理由。组织建立初期,制度还不完善,需要在执行中不断弥补,不断协调各部门。但员工不以执行为目标,反而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了制度的漏洞上,执行时随意,争论制度合理性等细枝末节却无休无止。

公司上下对规章制度不熟悉。

建立制度不难,难的是所有人“吃透”它。公司高层要随时提醒员工及时纠正错误,明确部门之间制度上的衔接,妥善处理部门纠纷。中层员工除了熟悉部门内部制度外,要懂得如何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

而在C公司,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主要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基层员工不了解制度的具体内容。制度出台以后,老总也从来不组织员工学习,缺少基层员工的反馈,制度就缺少了贯彻执行的基础。

看来,到处都是问题,而且都是老问题。

开药方:你一味他一味

提出问题容易,解决起来可就棘手了。

要摆脱C公司目前的窘境,首先应从转变老总的思想入手,有步骤地削减裙带关系的影响,为制度的执行营造一种氛围。

表1以C公司市场部和销售部在促销问题上的矛盾为例,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表1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制订改进方案(表2)。

以往总是单打独斗,经销商老板似乎不太习惯今天的“组织生活”。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你拥有了自己的组织,就必须学会发号施令,学会授权。

授权,而不分权

黄忠贤

生意规模相当,销售队伍上百,客户遍及全省乃至全国……经销商老板不能再唱独角戏,他没时间亲自深入各个角落贯彻实施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试图通过授予权利与责任来实现管理,但却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初次放权引发后患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寻找授权失败的根源。

一个省级经销商李老板把他所有属下召集起来说:“近段时间有人给我提建议,认为现在什么事都由我说丁算,不行。所以,我开始授权,请大家替我分担一些。采购、仓管、财务、销售、服务等各个部门,你们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从今天起,大家可以自己拍板。不过,在做出任何重大决策之前,先征求我的意见,而且请记住,不要做那些我不会去做的决定。”

一切安排妥当,李老板自认高枕无忧了。但接下来发生的情形让李老板哭笑不得。

采购部门认为要获得老板的赏识,或保证不会犯错误,就必须严格遵守老板原来的做法,按公司既有的进货渠道继续采购,甚至连产品型号、款式都一如既往。不管销售部如何叫嚷,照进不误。

如此一来,销售部的日子不好过了。面对这些新进又过时的产品,销售部不得不建议老板:为了提高销售量,做些小小的促销活动吧。

促销活动是常事,李老板没有细加追问就同意了。于是销售部的员工下到各地区,像钦差大臣一样自作主张给客户赠送大量的促销品,向客户承诺服务内容。产品销量快速上升。到月底一算才发现,销售总量升得快,销售成本升得更快,而利润总额明显下降了。

企业授权之后怎么乱成了一锅粥了?李老板于是又召集下属:“我们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控制。”但是,在现有经销商意识和管理水平下,任再多的规章制度最终也会变成烂纸一堆。

点评:授权还是分权?

我们发现,李老板所谓的授权,其实是分权。

授权,是指在企业内由上而下分派任务,并让他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义务感的过程。所分派的任务可能是制定决策,也可能是执行决策。所授予的权力本质上对全局没有影响时,为“授权”。如果所分派的任务就是制定决策,即由部属决定应该实施的内容,就是“分权”了。

有效的分权必须要有…―套完整的控制制度与之配合,但目前经销商的行政体系却还未发育完善。此时分权,会产生离心力,而企业此时需要的恰恰是向心力,否则管理就会失控。

因此,当经销商老板试着授权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可能导致无意识的分权,大家开始自作主张。这又会让老板们不安,因为下属不可能事事都符合他的判断和需要,所以,权力有可能再次集中。但老板要做的事情太多,他又想授权,结果又是分权。如此反复无常,对企业运营造成极大干扰。

最好的授权方式是:边教边放,一点点教会下属应该怎么做,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判断。过于这个学步期,才能真正授权。一般的经销商老板都是创业者,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但他们又常常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困住,自己的知识与创造能力无法制度化,很难一下子传递给别人。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渐渐释放。

完成从学步到独立行走,组织的基础就具备了。如果经销商不能在这个阶段完成这一转变,可能会陷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

那么,如何授权而不分权呢?

1.经历多次危机之后,开始“授权”,给下属们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

2.敢于试错。不要有点风吹草动、露出一点可能犯错的迹象,就赶紧收回权力。要知道:错,有时候就是一种最好的改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行为方式是正常的。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4

第一章 总则

1、联营总公司下属各公司应诚信合作,严守纪律,服从联营总公司统一安排,不违规违纪;

2、联营总公司下属各公司应精诚团结,互相支持,共担风险;

3、内部矛盾,内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坚决服从联营总公司调解;

4、联营总公司下属各公司应严格按联营总公司下达的宏观计划决策,控制相应的产能、销量。

5、出现违规处罚的,被处罚公司需在扣款后2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按约定金额补齐。

第二章违规、违纪界定与处罚

【一】联营总公司下属各公司及工作人员或联营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下列行为的,视情节不同给予处罚;

1、未按联营总公司统一销售的规定,合同未向联营总公司备案的、私自暗销,私自涨降价。违者处罚人民币10万元/次;

2、未按联营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将应上交联营总公司共管账户的货款未上交,私自使用者处罚人民币10万元/次;

3、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利用外地单倒买到厦漳泉地区销售,牟取非法利润者处罚人民币10万元/次;

4、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在未开发货单的情况下,擅自发货出厂或者贿赂门卫工作人员放货出厂,私自销售,违者处罚人民币10万元/次;

5、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下属公司与联营总公司开票员恶意串通,弄虚作假,虚开发货单违者处罚人民币10万元/次,参与者开除。

【二】联营总公司下属公司及工作人员或联营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不同给予下列处罚;

1、未按联营总公司明文规定,经政府主管部门抽查不合格的,违者处罚人民币5000元/次;

2、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联营总公司销售人员从买方处索要回扣,违者处罚人民币2万元/次,罚款由所属公司负责收缴,回扣及时上缴联营总公司;

3、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联营总公司销售人员在划分的工作区域内,跟单服务不及时,发现项目不及时,经抽查一次不合格者通报批评,多次不合格的,建议所属公司给予开除处罚;

4、未按联营总公司计划销售管理制度规定,联营总公司开票人员因工作疏忽,开出错票,违者处罚人民币50元/次,并追究原因。

第三章、附则

在召开联营总公司大会时,联营总公司下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有权代表),需按时参加,积极进行参政议政,若因自己原因缺席者,对于会议决议不得抵制,必须执行。开会迟到的罚款200元/次,无故缺席的罚款1000元/次。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经营许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的审查。

第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主体业态、食品经营项目,并考虑风险高低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进行分类审查。

第四条 主体业态包括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

食品销售经营者,包括食品批发商(一级批发商、其他)、商场超市、便利店、食杂店、食品贸易商、食品自动售货销售商、网络食品销售商、其他食品销售经营者。

食品销售经营者申请通过网络经营的,应在主体业态后以(网络销售)标注。

餐饮服务经营者,包括普通餐饮、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设立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主体业态后以括号标注。

单位食堂,包括学生食堂、托幼机构食堂、职工食堂、工地食堂等。依据供餐形式标注是否含集体用餐配送或中央厨房,在主体业态后以括号标注。

第五条 食品经营项目分为:

(一)预包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食品)。申请酒类销售的,应当填写《酒类经营特别标注登记表》,并在预包装食品销售项目后以括号标注。

(二)散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食品)。申请散装熟食销售的,应当在散装食品销售项目后以括号标注。

(三)特殊食品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

(四)其他类食品销售。(应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执行,并按品种明确标注)。

(五)热食类食品制售。

(六)冷食类食品制售。

(七)生食类食品制售。

(八)糕点类食品制售(含裱花蛋糕、不含裱花蛋糕)。

(九)自制饮品制售(不含使用压力容器制作饮品)。

(十)其他类食品制售。

(一)、(二)、(三)、(四)为食品销售经营项目,应符合本细则第二、三章要求。

(五)、(六)、(七)、(八)、(九)、(十)为食品制售经营项目,应符合本细则第二、四、五章相关要求。

第六条 申请者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申报一种主体业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据经营面积、经营项目风险类别等进行确定。多项目经营的,按实际经营的所有项目申报。

第七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根据主体业态和食品经营项目进行分类审查,包括对申请材料的书面审查和经营地点的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时,核查人员不得少于2名执法人员。核查人员应当填写《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表》、制作《现场核查意见》(见附件1),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核查人员和申请人在核查意见上签名或者盖章。申请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核查人员应当注明拒签情况。

第八条 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项目按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分为关键项、重点项和一般项,其中关键项是对食品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重点项是对食品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其余项目为一般项。现场核查结果实行综合判定。

第二章 许可审查基本要求

第九条 食品经营企业(含单位食堂)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食品安全相关资质的,可以免于考核。

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当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并持有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相关资质证明。

第十条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取得健康证明(体检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第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

食品经营者应当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等。

食品经营企业还应当制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置制度、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

从事食品批发的企业还应当建立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从事制售类的食品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第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外设置仓库(包括自有和租赁)的,申请时应当提供仓库地址、面积、设备设施、储存条件等说明文件。并注明仓库的详细地点。

仓库与经营场所不属于同一个许可辖区的,申请人应当报仓库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经营场所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查。

第三章 食品销售的许可审查要求

第十三条 申请预包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食品),许可审查应当符合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

申请散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食品),许可审查除应当符合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第二节的相应规定。

申请特殊食品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许可审查除应当符合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第三节的相应规定。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十四条 应当具有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场所和贮存场所。

(一)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与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动物养殖场所、旱厕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并与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贮存、销售散装食品的,应当与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保持25米以上距离。

(二)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

(三)地面、墙面、顶面应采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易清洗材料铺砌或涂覆,下水道出口应闭合严密。

(四)与生活区分(隔)开。

(五)有贮存场所的,食品存放应设专门区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贮存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虫害藏匿并利于空气流通。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应当有适当的分隔措施,固定的存放位置和标识。贮存冷藏冷冻等有温度要求的食品,贮存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

第十五条 应当具有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或者设施。

(一)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设施。

(二)配有食品陈列或摆放设备。

(三)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设施、工具、容器和包装材料等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明,应为安全、无毒、无异味、防吸收、耐腐蚀且可承受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易于清洗和保养。

第十六条 食品销售过程需要运输食品的,运输工具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使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运输工具,运输车厢的内仓应当抗腐蚀、平整、防潮、易清洁消毒;

(二)配备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以及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封闭式专用运输冷藏车辆;

(三)散装食品运输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容器或包装材料进行密闭包装;

(四)冷藏食品运输车辆的中心温度保持在5℃以下。加热保温食品运输车辆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

第十七条 应当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经营流程,防止销售的食品品种间形成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销售场所应布局合理,食品销售区域和非食品销售区域分开设置,生食区域和熟食区域分开,待加工食品区域与直接入口食品区域分开,经营生鲜畜禽、水产品的区域与其他食品经营区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八条 申请销售有温度控制要求的食品,需配备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冷藏、冷冻设备,并带有温度指示装置。设备应当保证食品贮存销售所需的温度等要求。

第十九条 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销售的,应当在自动售货设备的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住所、联系方式、《食品经营许可证》。

放置自动售货设备的地点应当具备符合食品贮存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条 利用冷冻(藏)仓库(柜)从事食品销售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洁,地面硬化,有良好的通风,保持干燥,并避免日光直射;

库房应当密封,有防虫、防鼠、防霉等措施。

(二)应当具备货架、托板等设备设施,食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设备设施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个人生活用品。

(三)应当有温度自动调节和显示装置。冷藏库(柜)温度保持在-2~5℃;冷冻库(柜)温度保持在-18℃以下。

(四)应当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五)冷冻食品应按类别分区域放置,防止串味和交叉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或其他杂物混存。冷库内产品堆放应稳固、整齐、适量,遵守先进先出原则。

第二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在实体经营的同时通过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备设施。

第二十二条 无实体门店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食品的场所,贮存场所视同经营场所,并应当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备设施。

无实体门店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不得申请所有食品制售项目以及散装熟食销售。

第二十三条 网络食品销售商,申请时应当提交销售食品的网站、网页或网店主页的展示图,展示图上应标明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公示的具体位置。

第二十四条 从事食品贸易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有固定、独立的食品经营活动场所。经营场所内不销售食品,仅作为经营管理办公场所使用。

第二十五条 有条件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设置与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室,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检验人员。

第二节 散装食品销售许可审查要求

第二十六条 申请散装食品销售应当配备与其销售的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洗涤消毒设施。

散装食品销售应当配有洗手、消毒以及处理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当设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设施。员工洗手消毒设施应当有洗手消毒方法标示。

第二十七条 散装食品应有明显的区域或隔离措施,生鲜畜禽、水产品与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应有一定距离的物理隔离,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有防尘防蝇等设施,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和包装材料等应当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十八条 申请销售需冷藏冷冻散装食品的,需配备冷藏冷冻设备,设备应当保证食品贮存销售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第二十九条 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熟食应有专门销售区域;摆放熟食的专用设备设施具有防止消费者直接触及熟食、保证熟食应有温度的功能;配备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夹取及售卖。

第三十条 申请销售散装熟食制品的,申请时还应当提交与挂钩生产单位(供货商)的合作协议(合同或意向书),提交生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或登记备案证明、供货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

第三十一条 从事食品贸易的食品销售经营者申请销售散装食品的,应当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制定关于散装食品的包装形式、贮存和运输的措施。

第三十二条 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 申请销售进口散装食品的,还应当提交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凭证。

第三节 特殊食品销售许可审查要求

第三十五条 申请保健食品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的,应当在经营场所划定专门的区域或柜台、货架摆放、销售,并在销售柜台、货架处显著位置设立销售专柜提示牌。

提示牌应注明****销售专区(或专柜)字样,提示牌为绿底白字,字体为黑体,字体大小可根据设立的专柜或专区的空间大小而定。

第三十六条 申请销售保健食品的,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严格执行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索取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供货商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证明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或备案凭证(含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等);供货商出具的销售发票或相关凭证。

(二)保健食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资料的内容符合要求,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与保健食品批准文件一致。

(三)保健食品按标签、说明书的贮存条件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不得经营过期、变质、污染的保健食品。

(四)进口保健食品要有中文标识(标签、说明书),除按第一点索证索票外,还需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五)经营的保健食品须建立购进验收、销售台账。

(六)建立从事保健食品经营活动人员的培训制度,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保健食品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培训记录和个人培训档案,培训合格人员方可从事保健食品的经营活动。

第四章 餐饮服务的许可审查要求

第三十七条 申请热食类食品制售,许可审查应当符合第二章和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

申请冷食类食品制售、生食类食品制售及糕点类食品制售、自制饮品制售的,许可审查除应当符合第二章和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第二节的相应规定。

申请内设中央厨房、从事集体用餐配送的,许可审查除应当符合第二章和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第三、第四节的相应规定。

其他类食品制售许可审查应当符合第二章和本章第一节一般要求的相应规定,具体品种应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执行,并明确标注。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三十八条 加工经营场所应当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与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第三十九条 应当设置与制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调、主食制作以及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应设在室内。场所内禁止设立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

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

第四十条 食品制售活动推荐将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通过明厨亮灶方式进行展示。

第四十一条 食品处理区应当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加工制作、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第四十二条 食品处理区地面应当无毒、无异味、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第四十三条 食品处理区墙壁应当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易清洗的材料制成。

第四十四条 食品处理区门、窗应当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材料制作,并能有效通风、防尘、防蝇、防鼠和防虫。

第四十五条 食品处理区天花板应当采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的材料涂覆或装修。食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吊顶间缝隙应严密封闭)。

第四十六条 食品处理区内应当设置相应的清洗、消毒、洗手、干手设施和用品,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当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食品处理区应当设存放废弃物或垃圾的带盖容器。

第四十七条 食品处理区应当设置食品原料清洗水池,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三类食品原料的清洗水池(容器)应分别设置并标识用途。

烹调场所应当配置排风和调温装置。

第四十八条 应当配备足够数量,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并专用。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当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不交叉污染。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密闭保洁设施,标记明显,利于防尘、清洁。

提倡使用热力消毒等物理消毒方式。

第四十九条 用于盛放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和使用的工具、用具,应当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第五十条 使用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一次性餐饮具应当保障食品安全。

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五十一条 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当分开设置。

冷藏、冷冻柜(库)数量和结构应当能使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冷冻(藏)库设有正确指示内部温度的温度计。

第五十二条 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应当处于同一建筑内,有与经营项目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空间、更衣设施和照明。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单位食堂的更衣场所应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场所入口处。

第五十三条 就餐场所内设置厕所的,其出口附近应当设置洗手、消毒、烘干设施,厕所门不能正对食品处理区。

食品处理区内不得设置厕所。

第五十四条 提供自酿酒的经营者在申请许可前应当先行取得具有资质的食品安全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对成品安全性的检验合格报告。

自酿酒不得使用压力容器,自酿酒只限于在本门店销售。

第二节 食品制售专间及专用操作场所许可审查要求

第五十五条 制售冷食类食品、生食类食品及裱花蛋糕等应当分别设立相应的制作专间。

第五十六条 各类专间要求:

(一)专间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设置可开闭式食品传递窗口,除传递窗口和人员通道外,原则上不设置其他门窗。专间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能够自动关闭。

(二)专间内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工具清洗消毒设施、专用冷藏设施和与专间面积相适应的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应当为非手动开启式。

(三)专间入口处应当设置独立的非手动式洗手、消毒、更衣设施。

第五十七条 冷食类食品中仅制售蔬果拼盘、现场制作糕点类食品(不含裱花蛋糕)、自制饮品可设置专用操作场所。

第五十八条 专用操作场所要求:

(一)与其他场所设置物理隔断。

(二)场所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

(三)设清洗消毒设施和专用冷藏设施。

(四)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设施。

第三节 中央厨房审查要求

第五十九条 中央厨房加工配送配制冷食类和生食类食品,食品冷却、包装应按照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设立分装专间。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应经过加装水净化设施处理。

墙角、柱脚、侧面、底面的结合处有一定的弧度。

第六十条 配备与加工食品品种、数量以及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封闭式专用运输冷藏车辆,车辆内部结构平整,易清洗。

第六十一条 食品检验及人员要求:

(一)设置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室。

(二)配备与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检验设施和检验人员。

实验室设置及检测项目参见附件2。

第六十二条 配备留样专用容器、冷藏设施以及留样管理人员。

第四节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许可审查要求

第六十三条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需要分餐的应当按照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设立分餐专间。

第六十四条 采用冷藏方式储存的,应配备冷却设备。

第六十五条 运输设备要求:

(一)配备封闭式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用密闭运输容器。

(二)运输车辆和容器内部材质和结构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冷藏食品运输车辆应配备制冷装置,使运输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加热保温食品运输车辆应使运输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

第六十六条 食品检验及人员要求:

(一)设置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室。

(二)配备与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检验设施和检验人员。

实验室设置及检测项目参见附件2。

(三)没有条件设置检验室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代行检验,申请许可时应当提交相关委托协议等证明文件。

第六十七条 配备留样专用容器、冷藏设施以及留样管理人员。

第五章 单位食堂许可审查要求

第六十八条 申请单位食堂的,许可审查除应当符合第二章和第四章第一、第二节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相应规定。

单位食堂的供餐形式包括中央厨房或集体用餐配送的,还应当符合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的要求。

第六十九条 供餐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的单位食堂集中备餐应当按照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设立专间;供餐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单位食堂集中备餐应当按照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设立专用操作场所。

第七十条单位食堂应当配备留样专用容器和冷藏设施,以及留样管理人员。

第七十一条 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原则上不得申请冷食类、生食类、裱花蛋糕的食品制售项目。职业学校不得申请生食类食品制售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食品批发商,指向生产企业、商或其他经营者购进食品,批量售给零售商、生产企业或其他组织,一般不直接服务于终端消费者的经营者。

商场超市,指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销售食品,实行统一管理,分区销售,集中收款,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的一种经营形式。商场超市的食品销售区域经营面积不小于200m2。

食杂店,指以柜台式或与自选式相结合方式销售酒、饮料、休闲食品为主,独立、传统的无明显品牌形象的,以零售为主的一种经营形式。食杂店的食品销售区域经营面积一般小于200m2。

便利店,指以自选式或与柜台式相结合方式销售食品,收银台统一结算货款,有明显统一连锁品牌形象,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的一种经营形式。便利店的食品销售区域经营面积一般小于200m2。

食品贸易商,指主要经营方式是以向其他从事食品批发或食品零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批量销售食品的一种经营形式(包括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

食品自动售货销售商,指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销售的经营者。

网络食品销售商,指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销售的经营者。

普通餐饮,指有固定经营场所,通过即时加工、制作、销售食品,并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性劳动的经营方式。

第七十三条 场所及区域定义:

(一)加工经营场所:指与食品制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其面积为使用面积。

(二)食品处理区: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包括鲜活水产品储存区)、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

(三)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厕所、更衣场所、非食品库房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四)就餐场所:指供消费者就餐的场所,但不包括供就餐者专用的厕所、门厅、大堂休息厅、菜肴展示台(区域)、歌舞台等辅助就餐的场所。

第七十四条 尊重不同民族饮食特色、风俗文化,设区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可以对本地区的民族特色食品、地方特色食品另行制定许可审查条件。

第七十五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解释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六条 本细则自20xx年12月 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为统一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标准,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实现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标准化、信息化,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规章,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6

本文结合财政部在2002年12月23日颁布并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有关要求,对宝钢股份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作一简要分析。

一、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

宝钢股份销售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高度的信息化管理,产品销售信息由公司“9672产品销售子系统”自动生成,系统已实现从产品价格库生成、登记客户需求、签订合同、运输发货、财务评审和结算、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管理等全过程控制。其主要流程是处理订单、签订合同、发出货物、结算货款四个基本环节。

1、处理订单。对用户填写的订货卡片,或宝钢国际各贸易公司输入“9672系统”的草约付款清单,销售部组织生产、制造部等部门对品种、规格、价格等进行技术评审,并负责生产能力评审、运输方式评审。如评审通过,由销售业务人员在订货卡片或草约付款清单上签字或盖章确认,再送交财务评审。财务人员对付款草约的结算方式、货款金额、票据安全性等进行审核,确认收款依据。

2、签订合同。销售业务人员按评审通过的内容,打印正式合同,经供需双方确认签字后,合同生效。销售部将合同信息通过“9672系统”下发给制造部并根据合同的交货期和生产计划编制原则进行排产。制造部依据生产计划及交货期及时安排、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合同按时完成。

3、发货。销售部根据制造部的“准发信息”和合同规定的运输方式,向运输部提交成品厂内转库组批计划。运输部据以编制厂内装船、装车作业计划,核对实物,按规定要求装车(船),与承运方办理实物交接,办理出库提货手续。

销售部收到成品装运出厂信息,负责配齐码单、质量保证书和运单(以下简称“三单”),与用户进行产品最终交付。

4、财务结算。财务人员根据接收到的“三单”信息,开具增值税发票,进行销售结算,确认销售收入,核销预收款或进行收款。

二、销售与收款控制措施

宝钢股份销售与收款的关键控制点主要体现在职务分离、业务流程控制、财务结算控制等方面,主要的控制措施如下:

(一)职务分离

宝钢股份的钢铁产品销售主要由销售部统一管理,财务结算由财会处负责,内部检查由审计处负责。

销售部在其《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中明确规定了其内设部门的职责,并特别强调由各产品室负责处理国内外市场开拓及销售、产品订单、合同签订、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用户使用情况的跟踪及反馈、催收货款等职能。物流运输室负责钢铁产品出厂运输、物流及配货、出口船期跟踪、运输合同审核及签订、运输供应商管理、产成品库存管理、运输异议处理、负责“三单”的管理。市场营销室负责营销环境分析、钢铁市场分析及策划,负责销售渠道综合管理、钢铁产品价格管理、贸易纠纷处理及风险管理、钢铁产品营销策划及负责综合销售计划管理。市场营销室、各产品室、物流运输室分别负责政策制定、执行、运输库存管理;财会处主要负责对销售合同的财务评审和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并监督销售回收;审计处根据公司销售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各部门职责权限的规定,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控制检查。

(二)业务流程控制

1、销售政策制定控制。销售部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钢铁产品价格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销售政策。该文件明确了价格管理的基本原则、产品价格制定依据、价格管理领导小组和市场营销室职责、价格管理范围,并通过价格管理流程来规范公司钢铁产品的价格制定,通过对各类产品的年度目标基价制定和日常价格调整两种管理方式,经公司领导或部领导批准后,基价部分输入公司“9672销售系统”,形成公司的基价库,日常调整部分通过对系统的授权审批,进行相应调整,生成《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价格文件》(包含折扣政策、赊销、商票结算、付款政策),供相关单位执行销售政策和价格。销售部同时对外公布《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价格目录》。

2、客户信用控制。销售部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岗位和职责”、“信用风险评估流程”,根据客户信用评级方法和客户信用授信表,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3、合同签订控制。宝钢股份的一大特点是根据销售合同安排生产,而其合同一般为预收款和见单付款合同,占公司销售额的90%以上。由于公司的产品销售信息是借助“9672销售信息系统”支持,销售政策和销售价格已实现系统控制,所以销售合同的签订管理,主要体现在订货信息的核对管理上。公司的《订货业务管理办法》对此有详细规定:产品室订货业务人员根据用户所填订货卡片或宝钢国际各贸易公司通过“9672系统”传送的草约付款清单内容,对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和资源量进行评审,核对订货结算单位名称是否与其合同印章的内容相符。如一致,业务员在订货卡片或草约付款清单上签字或盖章确认即评审通过;物流运输室业务员对订货卡片上用户要求的运输方式进行确认;产品室订货业务人员将确认无误的草约付款清单明细表送交财务审核;销售财务接到订货草约后,进行相关财务评审。评审通过后,订货业务人员打印正式合同并对所有打印项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销售人员根据授权与客户签订合同;并将合同信息通过9672系统传送给相关部门。

4、发货控制。成品生产结束后,制造部在“9672系统”中做生产完成标记,销售按销售合同和生产厂的成品准发信息,进行成品出厂的合同和资源管理,按合同规定的运输方式落实车(船),并编制各运输方式的成品出厂组批计划;运输部按成品出厂组批计划,编制厂内装船、装车作业计划,核对实物,按规定要求装车(船),与承运方办理实物交接,确保百分之百按期发货,并确保货物运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三)财务控制

公司的销售财务管理是通过“9672销售收款和发票结算两个子系统”完成,设立资金综合管理、结算管理、会计管理三类岗位,对收款、发票结算、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四类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财务控制。

1、订立合同阶段的财务控制。销售业务人员根据相关部门确认的订货信息打印出草约付款清单,并将核对无误的清单明细表送交财会处审核;销售财务接到订货草约后,进行系列财务评审,对于有欠款的用户,需得到销售部主管领导书面同意后方可订货。

2、收款控制。收款作业是由财务在收到客户的支票、汇票、商票、本票、信用卡或电子汇兑的款项,进行相关财务处理的过程。其主要流程和控制措施为,根据订货政策,每收到一笔款项,先由系统生成连续编号的收款单,并向普通会计系统抛账,生成会计凭证。然后将款项分配至合约或合同。出厂中心发货,配齐“三单”信息,并在“9672系统”中向销售财务结算组上抛发货信息,财务结算组根据出厂的发货信息进行结算开票,确认销售收入。同时销售资金管理也对预收款的补合约欠款和退余款进行了明确规定。

3、发票结算控制。销售发票结算控制由以下三环节组成:出厂中心发货后配齐“三单”、销售财务结算、交寄结算单据给结算单位。《销售结算管理制度》对上述流程均有详细规定,尤其强调“三单”结齐是结算控制点,从“9672系统”将一致的“三单”信息传入金税系统(国家税务系统),通过金税系统开具增值税发票,开票结束后,再把发票信息从金税系统回传至“9672系统”,系统自动核对发运、合同、发票信息、确保三者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一致后,如为预收款则进行销账处理,如为见单付款则编制见单付款通知单,向客户收款。

公司销售发票的开具,是由金税系统控制的,每天开完发票后都必须核实所剩的空白发票实物是否与金税系统的库存发票数一致,如有出入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正确处理,发票存根联按规定定期装订成册。

4、应收票据管理控制。应收票据是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收取客户为订购货款所支付的商业汇票,公司应收票据的管理分两部分:应收票据的收取、票据信息的录入和入账工作由销售财务人员在“销售收款子系统”中完成,票据的日常库存管理、收款、贴现和分析由公司资金管理人员在“票据管理模块”中完成,公司的“票据管理模块”与“销售收款子系统”相结合实现了整个票据的信息化管理。公司的应收票据设有专人保管,票据的接受、贴现和延期换新都是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各种票据信息都能在管理模块中查询并进行追踪控制,应收票据管理实现了人员分工和信息系统的双重控制。

5、应收账款控制。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及核算办法》和《应收账款管理岗位流程》,有效地规范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该办法和流程对应收账款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进行管理,明确规定了对客户信用管理、公司内部的账务处理、信息互通和日常监督、催款管理、应收账款分析报告、账龄管理、对账管理以及申报坏账等八方面的管理工作。公司对客户赊销、取得保证、限期回收货款的原则,并通过业务和财务双重评审,特别强调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逾期应收账款报告及追加法律保全等控制程序。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7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1.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背景

1.1.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 项目拟建地点

1.1.4 项目建设内容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北京华灵四方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xx)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xx)

(5)国家计委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2 厂址

1.2.3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4 环境保护

1.2.5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6 项目建设进度

1.2.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日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第二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承办单位情况

3.1 企业简介

3.2 近三年财务状况

3.3 股东构成

3.4 研发团队

3.5 研发成果

第四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市场分析

4.1.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简介

4.2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4.2.1.{行业产能和产量分析

4.2.2主要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生产企业及其产能、技术特点

4.2.3.行业需求总量和增长趋势

4.3.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的价格预测;

4.4.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4.5.产品市场风险分析;

4.6.产品的基本营销模式。

4.6.产品的产能消化的措施。

第五章 生产纲领

5.3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介绍

5.1 生产规模确定

5.2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技术来源

第六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选址

6.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6.2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分析;

6.2.1 地理环境

6.2.2 气象条件

6.2.3 交通条件

6.2.4 经济发展

6.3场址选择(要附上总图);

6.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建设条件。

6.5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第七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工厂技术方案

7.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组成

7.2 .生产技术方案

7.2.1 生产工艺流程

7.2.2 组装工艺流程

7.3设备方案

7.3.1 生产流水线基本配置

7.3.2 测试流水产线基本配置

第八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

8.1 总平面布置原则

8.1.1 设计标准及依据

8.1.2 平面布置原则

8.2 总平面布置

6.2.1 主要车间组成

8.2.2 竖向布置原则及土方工程量

8.2.3 场地雨水

8.2.4 绿化与消防

8.3 建筑与结构设计

8.3.1 建筑设计

8.3.2 结构设计

8.4 公用及动力工程

8.4.1 给排水工程

8.4.2 电气工程

8.4.3 防雷及接地保护

8.4.4 电讯

8.4.5 采暖通风

第九章 节能措施

9.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9.1.1 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9.1.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9.2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9.2.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9.2.2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9.2.3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9.3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9.3.1 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其流向

9.3.2 能耗分析

9.4节能措施

9.5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9.5.1 能源管理机构

9.5.2 节能管理制度

9.5.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第十章 环境保护

10.1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10.1.1 设计依据

10.1.2 设计原则

10.1.3 采用标准

10.2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0.3 产污节点

10.4 环境质量标准

10.4.1 大气环境

10.4.2 地表水

10.4.3 声环境

10.5 污染物排放标准

10.5.1 污水

10.5.2 废气

10.5.3 噪声

10.6 环境影响分析

10.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6.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7 厂区绿化

10.8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一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1.1 工厂组织

11.2 劳动定员及培训

11.2.1 劳动定员

11.2.2 人员培训

11.3 组织结构

11.4 企业理念

第十二章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进度安排

12.1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实施阶段

12.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12.1.2 资金筹集安排

12.1.3 施工准备

12.1.4 施工和生产准备

12.1.5 竣工验收

12.2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估算

13.1.1 建设投资估算

13.1.2 流动资金估算

13.2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13.2.1 资金来源

13.2.2 筹资方案

13.2.3 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4.1 财务预测方法及依据

14.2 财务假设

14.3 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4.4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14.5 利润及分配

14.6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4.6.1 动态分析

14.6.2 静态分析

14.7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15.1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15.2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15.3 市场高科技地位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 内部控制;案例;启示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其实质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必须强化内部控制。

笔者最近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初,某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对公司2003年报进行审计时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02年、2003年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而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和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带着疑问,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经审计,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长、计划员等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与某个体经营者串通,通过买通门卫、“开阴阳收据”等手法擅自降价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业务往来、没有签字合同的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并截留了全部货款。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这起案件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虽然涉及的金额不算很大,但它暴露出来的内部管理问题却是严重的。经审计,物资处废旧物资的回收、分类、过磅、合同、出售、门卫检查等业务流程环节出现了失控或有章不循的情况――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

一、超越内部组织分工原则处置业务

根据公司内部职责权限,废旧物资的出售业务需要计划处(签合同)、财务处(审计价格变动)等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审批,但是2003年下半年大部分废旧物资的出售违反了组织分工控制原则,虽然在物资处内专门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负责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销售,但很多废旧物资业务没有经过废旧物资回收站,却由物资处处长指定没有此项业务权限的综合室主任直接处理。

二、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

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应与执行该业务的职务分离,但在废旧物资出售业务处理中,出现了批准人(物资处处长)亲自与客户处理降价、交款等业务。又如,物资计量有过磅员专司其职,却出现了综合室主任参与废旧物资过磅等现象。

三、不遵守业务流程控制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流程环节。废旧物资销售业务的环节包括:业务批准一物资过磅一填单(包括磅码单和结算单)-交款-办出门单-门卫验单放行(包括复检或抽验)。但是案件中废旧物资销售却违反了业务流程。

四、不遵守业务单据控制管理原则

《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有两种,其中一种没有编号,无法知道使用了多少、什么时间使用和谁领用的。由于单据管理不当,审计核查废旧物资销售业务时,竟出现了有废旧物资销售业务却没有《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相对应的现象,无法核对销售业务的真实情况。

五、废旧物资业务管理混乱

废旧物资的回收、登记、过磅、销售等没有做到点点相连、环环相扣,有的无记录、无单据,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回收和出售的数字统计与实际出入较大。由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不完整,财务数据与物资处废旧物资销售业务记录无法核对,物资处的废旧物资回收记录与各生产单位无法核对,因为各生产单位也没有记录。

六、规章制度没有起到作用

公司专门制定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同时,涉及的相关制度还有《出入生产区管理制度》、《现金有价证券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总则》等,但在这起舞弊案件中,相应的制度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么多的违规废旧物资从过磅、填单、合同、收款、门卫检查等要经过多个业务环节和多个部门却能顺利出门。

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运行。但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在这起舞弊案件中,废旧物资业务处理涉及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内部控制之所以失控,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存在“蚁穴”,一定要及时修补完善,否则容易酿成大错。比如,此起舞弊案件的手段并不高明,其之所以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管理有漏洞。作为销售业务结算用的《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等重要单据,竟然没有编号,领用也没人管理,完全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凭证和记录预先编号保持记录的链条性、完整性原则。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人的要求不能只注重业务素质,还要注重道德素养,因为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早晚是要出问题的。如果让其钻空子得逞一次,则将一发不可收拾,带来更大的损失。如,轰动全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仅仅因为一名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有问题,进行违规操作,就断送了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企业,这个案件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内部控制的松散。也就是缺乏严密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9

一、A公司进存销内部控制现状

1.A公司进货内部控制制度

A公司进货控制活动中,主要由采供部、销售部、仓储部和财务部、售后服务部完成各项工作。采购要包括以下流程,编制需求、请购、审批、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入库验收及付款7个步骤:

(1)编制需求及采购计划,财务门部预算人员根据公司下发的预算计划表及以前年度商品采购情况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一定时间段的商品采购预算表。

(2)请购,销售部门根据公司下发的计划性文件和预算分析存销比、月度销售能力等情况,进行采购申请。

(3)审批,采供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步审批,审批合格后,由分管领导进行最终审批,只有审批通过的采购才能继续。

(4)选择供应商,由采购员选择合作的供应商,拟定拟采购种类、数额及金额等数据,不出现重大变动,供应商为长期合作的企业。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确定供应商名单。

(5)签订合同,采供部根据采购申请分别向长期合作的企业提出月度初步订单。供销双方根据预测数、半年计划、商业库存及工业生产等因素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报分管领导批准,形成商品合同订单。

(7)付款,该公司采购付款是依据签订的采购合同进行款项支付,主要采用周期结算付款,通常账期为30-60天。基本报账程序如下,采购归口部门资金管理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货款审批单”录入资金监管系统;在合同约定周期内,出纳人员完成会计凭证的审核与资金监管系统中支付凭证的相关信息填制、网上银行付款申请单,再递交财务负责任人审核、确认,再由出纳人员完成支付,对支付金额较大的款项出纳人员在支付完成后及时打印支付凭证附在原会计凭证后面,再次核对支付的正确性。

2.A公司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

(1)存货验收入库内部控制

对于购进商品,当商品运输到 A公司后,采购部、售后服务部部门人员与仓储部门人员共同接收采购物资。采购部核对购进商品的采购单据与待检物资。售后服务部部门主要负责核对购入商品的型号、配置、机器性能是否与合同上一致;仓储部门需要负责核对商品数量、型号、外包装是否完好的准确性。商品一致的话对存货进行验收,根据采购单形成相应的入库单,打印入库单,一式二联,一联仓储留存,一联转交财务部。再由仓储部进行入库扫描,扫描获取的信息数据导入仓储系统,数据通过信息系统导入销售系统。

(2)仓储环节的内部控制

存货实务入库必须得到管理层的指示与批准,这是存储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企业的存储管理需要有适当的存储设施,以使存货免受意外损坏、盗窃或者是被人为破坏。保管专员对检验合格的商品,按照规格分门别类的放置在制定地点。仓储部门负责人需规定固定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以防损坏。每次检查都应做好记录,做到存货信息一致。

(3)领用与发出

业务部在销售系统里提交相应订单(订单包括收货客户地址,单价、数量、账期信用额度等),经各级领导审批合格的订单,最终显示在仓储系统里,仓储部门根据订单形成相应的出库单找打印一式三份,一份仓储部门留存,一部业务部留存,一部转交财务部,仓储部给予付货,做好出入库手续,登记详细台账,选择相应物流公司,客户收到货后向客户收取相应的收货回执,或由物流公司将客户的签收单递交公司,以客户的收货回执单做为与物流公司结算依据。

3.A公司销售内控制度

(1)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①明确业务归口:销售部门要负责签订合同、处理订单、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并催收货款。订单部负责审核订单合同、单价、账期、信用额度等。财务中心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记录和结算、监督管理货款回收。仓储部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销售收据和发票由财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开具。

②销售授权: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与修改、销售价格与折扣的制定与修改、销售费用预算以及超过公司既定销售和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事项,均由总经理以内部文件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审批后下发执行。

(2)销售与发货

①客户信用管理和赊销管理

营销部负责进行客户信用调查,建立所有客户的信用档案,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确定客户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比率与折扣期限。销售部门要对客户信用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分析其最新的财务状况和回款状况,并协助营销部门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做到及时反馈,如果出现重大变动,要及时提请更改其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采购审批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在采购过程中,及时,科学,合理,准确的执行审批任务。包括对申请采购物品的确定,供应商的推荐、备选、价格的确定等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关注公司库存的变化,保证采购的商品后不会造成库存的大范围积压,通过对审批人员职责的清晰化,就能使每个人都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的起到采购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3)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分离

不相容岗位就是指在经济业务中,同一个人办理会出现漏洞和舞弊的可能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职务,在采购活动中,就是采购的申请和审批这两项活动必须有2个或2个以上的人来完成。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分离。简单来说,就是指申请者要与授权者分离,授权者与执行者,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在采购活动中,申请采购的人与采购审批人要分离,采购审批人与采购的执行人要分离,采购执行人与财务付款人要分离,这样,才能使采购业务的内控更加严密,减少漏洞和风险的产生。

(二)加强存货内部控制

在 A公司存货内部中,存货的市内销售,外市销售,存货退回,样品抽检等,都应按照企业内的出库票据凭票办理出库手续,不允许白条出库。对于商品出库必须经过专门人员的复核,仔细检验出库票据的产品名称,生产地区,数量规模等是否清楚明确,对于发现存在问题的要与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联系,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检验单据是否合格,检验合格后再进行销售,确保出库存货明确记录销账后再办理出库。严格把控盖章、销账、核对流程,确保不漏盖、不缺盖付讫章。有员工疏忽所造成损失由责任人索赔。存货出库时,必须由两人以上监管清点数目,必须做到每件商品都过目,每批商品都清点。搬运过程中,需要专人看管监搬,防止存货破损毁坏。存货的关键控制点有3个,分别是出库票据审核、出入库专人负责以及盖章及时有效。只要严把三关确保存货安全出库。同时,应按财务制度办理商品储存中所涉及的有关财务方面的事宜。

(三)强化销售内部控制

1.加强订单的验证和审批流程

一般而言,当客户有购买意向时,会先向销售部门提供购货订单,当销售部门收到购货订单后,营销部应首先查看这家客户是否有赊账,赊账额度是否在信用额度内,赊账的期限是否超出公司所授予的信用期限。对于一个新客户,营销部应协同销售部详细调查客户的信用记录,资金实力,公司规模,然后针对新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信用额度以及信用期限,降低坏账的风险。对于老客户而言,营销部应查阅该客户以往的还款记录,确认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应参考该客户以往的销售记录,确认新订单的数量,型号等是否与以前有较大不同。对于数量金额较大的订单,可以要求客户提供最近半年的审计报告,来参考该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此防范可能的风险。

当销售合同确定后,必须要有销售部门负责人与营销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才能上报总经理审批,而不能跳过销售部门或营销部负责人,因为销售与营销负责任是最了解交易详情的人,对于可能的风险要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应收账款的管理始终是整个销售环节的重中之重,一般企业都会给客户一定时间的信用期,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要始终保持对应收账款的关注,对于余额较大的或者账龄较长的应收款项要特别关注。同时,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根据账龄不同,计提不同比例的坏账准备,真实反映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同时也提醒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对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款项进行催收,同时对大额的应收款项的客户要保持重点跟踪,实时了解该客户的经营情况,必要时,可实地调查企业的经营情况。总之,应收账款不仅是销售环节的重要一环,同时应收账款的正常回收也关乎整个公司的资金周转,每个人都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意识,确保企业的经营不受资金周转的影响。

销售部规章制度篇10

为进一步激发营销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营造“事争先进、业争一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为实现目标奋力拼搏”的良好工作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经公司党委、行政、工会研究确定:在00公司内开展“争先创优、争当一流”竞赛活动。竞赛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参加竞赛人员:

各销售地区、地区经理、业务员。

二、竞赛内容:

依据“坚持标准、认真考评、严格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开展争先创优、争当一流活动,评选出先进销售地区二个、优秀销售员八名(其中:市场开发五名、销售三名)、优秀地区经理二名。

三、竞赛方法:

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至2008年底为活动开展时间,由办公室牵头,销售部、市场部、财务部总负责,建立以各销售地区为单位,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人人参与的争先创优责任体系。我们要抓住指标关键,突出业绩重点,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考评采取动态管理,季度初评,年终总评、表彰命名。

四、争先创优的标准:

(一)先进销售地区:

1、服从公司管理,地区内的员工团结、协作。

2、地区内的销售、市场开发能按照承包协议,目标明确,阶段分解执行到位;重点品种销售及乳宁颗粒开发指标均达到公司要求;完成、超计划完成销售指标额度位居前列。

3、内部管理严谨,各业务员能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不良行为记录。

4、与业务单位有良好的协作关系。

5、全年安全无事故。

(二)优秀销售员:

1、服从公司及本地区经理的管理,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执行承包协议,年度市场开发目标、销售目标明确,能按目标实施,完成、超计划完成新品开发、销售任务,开发、销售业绩在公司居于领先地位。

3、销售开发中,能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的利益,无不良行为记录。

4、市场开拓工作资料详细,准确。

5、具有良好的产品知识及市场开发知识,敢于克服各类困难,能及时反馈信息。

6、与本地区人员团结协作,群众评价好。

(三)优秀地区经理:

1、公司利益至上,服从管理,热爱本职工作。

2、能认真执行《区域经理岗位工作标准》,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关心、帮助员工,在团队中有凝聚力,有较高威信。

3、年度销售及市场开发目标明确,能按公司销售考核的进度,确保本地区各项指标的完成,团队业绩居领先地位。

4、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核、规范员工的销售行为,本地区年度内未发生违规行为。办事处管理有序,对本地区的发出商品,应收帐款、库存等做到帐目清楚。

5、不断开拓销售渠道,与业务单位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

6、做好安全工作,无事故记录。

五、总结表彰:

先进销售地区:公司内给予通报表彰,授予流动红旗,并奖励费用标准为1000元/人的休闲旅游。

优秀销售员、优秀地区经理:公司内给予通报表彰,授予“优秀业务员”、“优秀地区经理”荣誉称号,并在二六年度个人名片上予以确认,同时奖励费用标准为2000元/人的休闲旅游。

同时获得二个及以上荣誉的员工,给予表彰,但不重复计奖,奖励就高不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