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物理学家十篇

时间:2023-03-14 11:24:03

著名的物理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1

[摘要]我们祖国拥有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珍贵的文书材料,已有相当一部分散失。这对我们进行历史人物的研究、编修史志和编写人物传记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当代)的杰出人物的材料,建立起他们的个人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维护这些珍贵历史资料的安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著名人物;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23 ― 02

著名人物的档案,是著名人物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创作活动及著述工作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的文字材料。

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杰地灵,在她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优秀人物。在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地进行了一百多年反帝反封建的浴血奋战。从虎门硝烟、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英勇壮烈的革命斗争,造成了无数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杰,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正如毛主席在他的词中所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祖国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家,以及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他们进步的思想和卓越的创造,为祖国的历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为祖国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已成为我国极为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所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人物,他们所进行的杰出的社会活动,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今天我们研究他们,纪念他们,不但可以从他们的社会活动中,看到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面貌,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祖国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其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珍贵的文书材料,已有相当一部分散失了。仅存的一小部分,也极为分散地保存在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手里。这对我们进行历史人物的研究以及编修史志和编写人物传记的工作,造成了极大地困难。所以,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当代)的杰出人物的材料,建立起他们的个人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维护这些珍贵历史资料的安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明确著名人物的范围

建立著名人物档案,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样的人物称得上著名人物?也就是说,必须明确著名人物与一般人物的划分界限,必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取舍标准。我们认为,所谓著名人物,应该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的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诸如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或有过较大贡献的人物。比如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富有名望的各界社会名流,如著名的教授、专家、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实业家等;形成了独自的流派和风格、享有盛名的书画家、作家、艺术家,以及在宗教方面颇有名气的高僧等。再就是像董存瑞、雷锋、向秀丽这些人民英雄,以及全国劳模,应该算是著名人物。因为这些不朽的英雄和光荣的劳动模范崇高伟大的思想品德,以及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是在革命的理想、情操、品质、精神方面树立了一代风范的人物,是值得人民永远纪念的英雄模范。

当然,“著名”与“不著名”是相对的,必须具体分析。同时,全国性的著名人物与地方性的著名人物、省的著名人物和县的著名人物,又有些不同。有些人在地方来讲是著名人物,在全国来说就算不上了。

某些影响特别大的反面人物,其档案对历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必须纳入收集范围。

二、著名人物档案形成的特点

首先著名人物档案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不是机关公文,是个人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形成的私人文书材料。因此没有收发文登记制度,材料的收集保存没有制度来保证,也没有专人来保管。这是著名人物的档案材料不易收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由于著名人物的档案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他们个人的活动,这部分属于私人所有,这一点与其他档案有很大区别。国家档案馆要征集这些档案,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第三,机关的上下隶属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地域也基本不变;著名人物则不一定,有些著名人物,社会活动范围较广泛,活动地域的变化迁移也较多,在他们活动过的地方,一般都会留下他们的材料。这就使得著名人物的档案材料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第四,著名人物复杂丰富的社会活动内容和个人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形成的文书材料带有复杂性的特征。如从材料的类别上分,有书信、记录、著作、证书、表格、公务文书等;从文书的制作材料分,有声像、文字材料等;从材料的作者来分,有本人形成的材料和别人为他所写的材料。此外,人物作为立档单位,各类人物的差异也比较大,如艺人、医生、学者、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华侨名流等,他们形成的材料也各不相同。

三、明确著名人物档案的征集收集范围

笔者认为著名人物的材料齐全与否,主要是看其能否全面反映出著名人物的生平、活动。因此,收集材料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能综合反映其各方面情况的最基本材料;二是能够反映出对其社会活动、生活经历有影响的条件、环境的补充性材料;三是各级组织部门为其做出的坚定性材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方面:反映其生平的各类书表。如入党、入团或参加其他党派、团体的申请书、志愿书,职称评定的呈报表,个人履历表,工资表等;各种证件。诸如出生证、毕业证、结业证、党费证、会员证等等;自传性材料。如自传、日记、个人回忆录等;工作和学习笔记;与友人、亲属、战友及其他人的来往书信、便签、电报等通讯材料;本人各种著述(包括各种理论著作、学术著作、美术等)的原稿,修改稿和定稿,工程图纸等;有关人物、报刊、杂志为其编写的传记、报告文学、事迹介绍,以及对其作品论著的评介性材料;政府或组织对其发出的任免书、奖励材料、所受勋章及领导人为其所题的题词;本人的照片及其活动的录像、录像带等;本人或其家庭的房产、地契文书、账簿、家谱等等;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为其举办的报告会、展览会、广播电视报导形成的才来哦;本人起草的公务文书(含会议讲话稿)的副本或复印件;遗嘱、委托书、绝命书等遗言性材料。

以上所列,只是大体的收集范围。由于有些材料并不是所有人物都具有的,如论著、设计图、任免书灯,因而在进行收集时,应从事迹出发,尽可能把能反映其本人历史情况的材料收集齐全。

四、著名人物档案资料征集收集的注意事项

根据著名人物档案的形成特点,在收集工作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必须依靠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各级地方部门的支持。因为收集某个人的档案材料,涉及到的单位部门、群众组织和有关人员比较多,如果没有党组织和政府的支持,没有有关单位、人员的重视,并得带他们的积极配合,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

其次,应该由档案部门统一进行收集。档案部门应取得组织、宣传、文教、统战等部门的协助,克服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的现象,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统一进行收集。过去,一些部门如博物馆、文史馆、图书馆等,在收集图书与文物的同时,对一些著名人物的历史材料也做了不少的收集工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这些珍贵材料的散失,但把这些材料长期保存在各个部门和将原件长期陈列,是不利于保护档案的。因此,这些材料的原件,应保存在档案馆,其他部门要利用这些档案材料进行研究或用于陈列,应该用复制品。

第三,把重点征集和普遍收集结合起来。档案部门对著名人物的档案材料要进行广泛细致的调查,对一些已确定为著名人物的材料要分配专人与有关单位、人员加强联系,扩大线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进行一次突击性的收集,以避免材料继续流散。此外,在一些敌伪档案中,在旧书店和废纸收购站中,以及在著名人物的一些亲朋师友中,有时也会发现有价值的材料,应进行普遍收集。

第四,向个人征集,应遵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采取自愿的原则,做好细致的宣传工作,并讲究收集方法。如有可能,最好是收集原件;一时还收不上来的,先采取借来复制的办法;一些材料如私人信件等,如果个人尚不愿意交出,则可以先登记线索,以便于日后收集。

五、著名人物档案收集后的整理方法

(一)区分全宗

形成材料较多的著名人物,特别是全国性、全省性人物,可单独构成全宗;形成材料较少的著名人物,可按时期或行业,组成联合全宗。

(二)分类整理

一个人物的档案材料,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整理的方法,可以按照材料的特征,把它们分为若干类,如书表类、证件类、传记类、通讯类、著作类、评介类、奖惩类、声像类、账簿类、遗言类等等;也可按时期分类。有些材料比较多的类,如著作类,还可以再细分为文学类、美术类、专著类等。

(三)按材料的类别,结合年代的顺序立卷

由于个人形成的文书材料,不像机关文件那样一文一事,而往往是一份材料里面同时记述着几个问题,如信件、日记等。另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往往事比较繁杂的,较难按问题进行分类;况且事情的处理也不一定有文字材料保存下来,所形成的材料远远没有机关多,一个人的材料,一般是采用一次立卷归档的办法。因此,著名人物档案的立卷,不宜照套机关年代―问题或其他立卷方法,而应该按材料的类别,并结合时间的前后顺序进行组卷。如果某些类的材料数量少,还可以把几个类合成一个卷宗;至于材料多的类,则可以按前面所说,再分为几个小类进行组卷。

(四)案卷的排列

为了查找利用的方便,案卷的排列必须做到有规律可寻。一般说,著名人物的案卷,采用按姓氏笔画排列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五)编制检索工具

由于著名人物档案在收集、整理等工作上有其独自的特点,因此,在编制检索工具时,除了要以全宗为单位,编制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外,还应编些人物卡片,这样查找利用会更加方便。人物卡片可以按人物的姓氏笔画排列,也可以先按职业性质分类,如政治、军事家类,实业家与经济学家类,学者、教育类,文学艺术类,等等然后再在每个类里按人物姓氏笔画排列顺序,一人一卡。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2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医家史料 遗误 指归

在海内众多有志于新安医学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对新安医学研究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整理挖掘新安历代医家工作,更趋于完善,出版的人名(物)辞(词)典中充实了新安医家的记载和介绍,更有《新安名医考》等专著问世,填补了新安医学在研究医家上的空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转抄刻版之笔误,致使较多医家的姓、名、字之乱者有之,生卒年代之误有之,里籍不详有之,造成了张冠李戴之遗憾,给我们今后查阅史料留下隐患。现将笔者览阅中发现的部分遗误,指正道明如下,以供同好 参考 。WWw.11665.coM

姓氏使用混乱

人类进入文字记载年代后逐步有了姓氏。由于汉字有同音字,以及笔画有多寡,故易造成误传。如“余”姓与“俞”姓虽为同音字,但在姓氏使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说文解字》对字义有不同的解释:余,“语之舒也。”而舒,“伸也。”俞,“空中木为舟也。”在《百家姓》中有“俞任袁柳”、“伍余元卜”之不同。据《新安名医考》载:“俞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享年36岁。……特著《瘪痧论》。”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俱载:“余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另《新安医学史略》一书转载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九《人物方技》曰:“余鹭振,清,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详述此病之发生理由及治法,上海《医学报》主笔周雪樵读后,函请入‘医学研究会’,日征医案登报。”[3]当遵后三部论述记载,特别是《新安医学史略》详细转引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之记述,可判定为余姓矣。据考,余鹭振是旅居上海崇明的新安医家。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载:“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代江西婺源县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未见刊行。”又,“俞德乾,字利川,清代江西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新安名医考》载:“余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又,“余德乾,字利川,清·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济人,借抄者无虚日。”[4]《新安医学史略》在目录中载称“余有廉”,而在书中却为:“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文苑》)”又载:“施德乾,字利川,婺源县泗水人。……著《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人物义行》)”[3]从以上引证看,二位医家名、字、里籍及著述皆相同,其姓氏差别显然,都转述源于《婺源县志》,何者为准,难下定论。俞姓乃婺源之望族,施更是俞之大误。

《中医人名辞典》曰:“汪之迈,字怀民。清代安徽祁门县十三都中涧人。精医术,有名于时。(见:《徽州府志》)”[1]《新安名医考》[4]、《新安医学史略》[3]曰:“江之迈,字怀民,清·康熙祁门十三都中涧人。” 据查“汪”乃“江”之笔误,曾被推荐至太 医院 任太医。

名、字之混淆

古时文人在名、字、号的称呼上区分严格。名一般是供长辈或用作自称,字是供平辈朋友互作尊称。号是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作谦称。因此,名、字、号在口语、书写使用中,极容易造成记载错位。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载:“许宁,元明间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著有《学 理论 是》(《新安医籍考》称之《医学理论》),未见梓行。(见:《 中国 医学大辞典》)”又载:“许凝,一作许宁,字裕清,清代安徽徽州人。……著有《遁气符医》、《医纪黄游》诸集,今佚。(见:《徽州府志》、《江南通志》)”而《新安名医考》却相反地记载曰:“许凝,明末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医学理论》。”又,“许宁,字裕清,清乾隆嘉庆年间歙县人,……著有《遁气符》,《医纪》等。”[4]《新安医学史略》载:“许宁,道光《歙县志·方技》和民国《歙县志·方技》载:明代歙县人,著《医学理论》(或作《学理论是》)。”又载:“许凝,字裕卿。清初休宁人。行医歙县、休宁,间有奇疾,以手代针,用推拿法,世罕其传。著《遁气符医》,《医记黄游》诸集,今佚。”[3]“宁”与“凝”虽然读音相同,但字义不一,不应当混淆。一为许宁,元明间歙县人,著《医学理论》。一为许凝,清初,休宁人也,善推拿之术,著《遁气符医》、《医纪黄游》(笔者注:《新安医学史略》原文为“医记黄游”,而经综析当为“纪”较合适)。

《中医人名辞典》载:“黄启东,字日初,清代江西婺源县人。”[1]《新安名医考》载:“黄起升,字日初,清·婺源县璜川人。”[4]两说都明出自《婺源县志》,“启”与“起”音同字不同,“东”与“升”有笔误之嫌。古时文人的字与名有一定内在联系,《颜氏家训》说:“名以整体,字以表德。”就是字者表其名之义,是名的解释或补充。起升为名,意太阳初升,名与字相辅相成。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王开(1278~1347年),字叔启,又字元启,号镜潭(一作镜泽),宋元间兰溪(今浙江兰溪县)纯孝乡王家村人……,撰《增注针经密语》一卷,《针灸全书》一卷,均佚。(见:《浙江通志》、《兰溪县志》、《补元史艺文志》等)”《新安名医考》将王开增附于王国瑞条目下:“王国瑞,元·婺源县人,……曾协助父亲王开增注《针经密语》一卷,惜已亡佚。”[4]此说源于《婺源县志》,为旅外新安医家。《新安名医考》将“增注”二字从书名中分列出来,“增”用于人名,“注”为动词意在注释也,注《针经密语》解,实际上“增注”有增补注释之双重 内容 ,从中医较多书籍名称看,如有《增订医方歌诀》,有《增补脉诀》、《增注徐回溪古方新解》,还有“增释”、“增辑”等形式,因此,把“增注”理解成人名,显然是有误。

又《集古良方》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江进,清医家,字可廷,安徽歙县人。”[5]《中医人名辞典》载:“江进,清代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见 :《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名医考》载:“江兰,字进,清·乾隆年间歙县人。”[4]《新安医籍考》:“道光八年《歙县志·宦绩》曰:江兰,字芳国。”[2]在《集古良方》条载有自序署名为“古歙江兰谨书”。《中医 文献 辞典》载《集古良方》条:“方书12卷。清·江进(可亭)纂辑,辑年不详。……现存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本。”[6]上述一医家名与字混乱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将给查找该医家增加难度,也可使疑误长期延讹下去。《新安医学史略》载《集古良方》为同名异书,一作者为江兰,另一作者为江进,俱为歙县医家也。从考据学看,有资料佐证,江兰著有《集古良方》。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称:“程时卿,明代安徽祁门人。……晚年辑《太素脉要》二卷。”说法源于《

《医荟》的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毕懋衰,明医家,字君平,歙县人。”[5]《新安名医考》载:“毕懋襄,明朝歙县人,《歙县志》载其著有《医荟》一书。”[4]《新安医籍考》载《医荟》条:“明·毕懋襄,见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卷十,《书籍》十八卷佚。”[2]同为一人,名字不同,襄本意为帮助,可见衰应是襄笔刻之误。

里籍不清

医家的里籍往往能反映出其学术渊源和学术流派(区域性)间关系,给旁证史料带来 参考 论据,对区别同姓同名医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医人名辞典》载:“汪汝麟,字石来,清代广东海阳县人,生平未详。辑有《证因方论集要》四卷,刊于道光庚子(1840年)(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又见《新安名医考》载:“汪汝,字石来,清·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证因方论集要》六卷。”[4]乃麟之误。《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汝麟,字石来,清·嘉道间休宁海阳人。”[3]据查,海阳为休宁古称,建县于东汉吴永安元年(258年)。吾徽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现保留有海阳镇为休宁县城所在地,汪汝麟乃是新安医家休宁人氏。 另《中医人名辞典》又载:“汪文绮,字蕴谷,清代广东海阳县人,著有《脉学注解汇参证治》、《会心录》等。(见:《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文绮,字蕴谷。汪文誊之弟。”又载:“汪十洲,清初,休宁县鹤山里人。县名医,子文誊、文绮,承其学。”[3]从汪文绮《杂症会心录》自序中看有署名为“休宁汪文绮蕴谷氏识”看,汪文绮很明白无误为休宁人,同时也可佐证汪汝麟为休宁人。

《中医人名辞典》载:“李楼,明代江南人,……著《怪证奇方》二卷,传于世,今存抄本。(见:《医藏书目》、《国史经籍志》、《古今名医言行录》、《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中医人物词典》载:“李楼,明医家,字小山,祁门(今属安徽)人。尝集《怪症奇方》一册,……后由其友王校正,于1544年刊行。”[5]从上所述人名(物)辞(词)典介绍看,虽里籍不同,但书名生平年代相同,当是同一人。众所周知,王为祁门人氏,多年行医祁门。“常与李楼相互论医,后校正李氏《怪症奇方》(1544年),且于书后添加附承。”[3]而《怪症奇方》是由“明·李楼编,王校,见《全国中医图书馆联合目录》存”[2]。从他们生前密切接触论医看,李楼当属祁门人。

朝代不详

古时文人著书作序记载都以帝王年号干支表明,无公元年历记载之习,而各朝代帝号相似亦不少见,故易造成人为移位而错,有的记载可误差数百年之多。

《新安名医考》载:“王炎,字晦叔,清·婺源武溪人,生于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卒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享年81岁……,医著《伤寒论》编在《双溪类稿》中。”[4]而《中医人物词典》[5]、《新安医学史略》[3]载:“王炎(1138~1218年)南宋文学家,字晦叔,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著作甚富,总题《双溪类稿》,其中有所注《伤寒论》等,已佚。……所辑《本草正经》三卷,为《神农本草经》最早辑本,今佚。”《中医人名辞典》载:“王炎(1138~1218年),字晦叔,宋代婺源(今江西)武溪人。(见:《徽州县志》)”[1]《中医 文献 辞典》载《本草正经》条:“本草著作3卷。南宋王炎(晦叔)辑,约成书于嘉定十年(1217年)。《神农本草经》最早之辑佚本。此书在明末尚存,今佚。惟其序文存《双溪文集》中。”[6]所著皆道明为宋人。综上所述,名字书目皆相同,而生卒年代则相距约六百年左右。

《中医人物词典》在介绍婺源医家朱日辉时称:“朱日辉,明医家,字充美。”[5]而《新安名医考》[4]、《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学史略》[3]则明确称之为“清代婺源县沱川人”。惜所著《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闻见录》、《大家文翰》等书,均佚,是故确切年代,无处考证。

现代 考古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作任何 研究 ,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 问题 ,而材料的真伪或 时代 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可见,在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祖国医药学文化遗产之时,考订史料的真伪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完备新安医家史料,纠偏历代医家的姓氏、里籍、生卒年代是项 科学 又严谨的工作,这项工作还靠广大医史研究者不懈努力,挖掘补正,还其真实的面目,方可避免讹错沿袭,不致贻误后学。

【参考文献】

1 李 云主编.中医人名辞典[k].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77,649,652,404,236,247,792,28,228,877,407,405, 307,55,158.

2 王乐主编.新安医籍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9,56,452,366,155,269,292.

3 洪芳度主编.新安医学史略[m].安徽:歙县卫生局,歙县中 医院 ,1990:237,187,111,246,211,231,220,207,134,106,168.

4 李济仁主编.新安名医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74,76,77,102,127,40,80,63,41,102,24,139,67,69.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3

[关键词]名著阅读 高年级 农村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28

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阅读文学名著,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生命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小学生由于受资源、师资及经济等条件所限,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阅读名著,成为农村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巧妙引导,丰富阅读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阅读,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农村学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实际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方面受到限制,尤其是名著阅读的量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文学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主题深刻,对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升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位教师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先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人生历程。海伦・凯勒的经历震惊了全班学生,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一定的兴趣。接着,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我倡议在班级中建立阅读角,老师捐赠一部分名著,同学们从家中或亲戚朋友中借一部分名著暂存到图书角中,让大家每天都有好书看。很快班级的图书角便有了许多名著,如《寄小读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论语》《三国演义》等。这样,好书由一个人读变成了大家读,发挥了名著的普及功用。

教师通过名著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倡议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师生共同阅读名著。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名著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一下步的名著阅读及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指点迷津,突出阅读方法

名著虽然在内容、结构、写法及主题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但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以及整体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及理解方法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师要结合名著、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名著要注重内容的深刻性理解,而有的名著要突出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还有的要学习它的结构层次等。恰当的方法引导,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爱的教育》时,教师先简要介绍这部名著主要内容,强调它围绕一个“爱”展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列举认真学习、听教师教导、听父母的话等来表现“爱”的思想,教师及时对此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主人公是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对教师的爱以及对家人的爱,引导他们用自身实际与主人公的做法相比对。这样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也突出了名著的主题思想。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爱”所包涵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从而表现不是很好。在阅读这本名著时,教师先介绍主题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理解“爱”的要义,这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教育意义。教师通过主人公恩里科的故事,使学生对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写作中突出主题思想的具体方法。

三、展示交流,体验阅读快乐

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素材,无形中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教师通过具体活动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促进名著阅读的高效进行。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西游记》学习的。他说:“同学们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学生一听显得异常兴奋。“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喜欢猪八戒,说他憨厚、可爱、敢说实话;有的学生说喜欢孙悟空,说他聪明、勇敢,专门同坏人作斗争……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人物都各有优点。下面请同学来扮演一下你所喜欢的人物,看谁表演最好?”学生异常踊跃,整个课堂欢声笑语。

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人物角色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4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风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风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5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6

内地名著改写冷清

记者搜索了当当网、卓越网等多家网上书店发现,仅有10来部古典名著的青少年改写版,改写者都不是知名作家。文学家沈石溪告诉记者,将名著改写成青少年版在国内作家圈里并不流行,“除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外,近年来几乎没有作家出过其他的名著改写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也表示,“几乎没听说过哪位有名的儿童文学家改写过长篇世界经典。台湾的一些出版社曾邀请过内地儿童文学家改写名著,但大多被拒绝了。”

改写名著吃力不讨好

“将名著改写成青少年读物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沈石溪表示,“名著改写门槛很高,但作家从中获得的影响力却很小。”沈石溪认为,将名著改写为青少年读物对作家来说有三大要求,首先,作家和出版社必须花时间精挑细选改写对象;其次,作家必须熟悉青少年阅读习惯,能将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作家要对名著了如指掌,才能提炼出名著精华。这三大要求使得改写名著的成本变得很高。花大精力改写却可能得不偿失,这使得许多名家不愿轻易改写名著。

“与改写名著存在风险相比,原创文学对名家来说基本是 ‘旱涝保收’的。”张之路也表示,目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规模大、产业链完善,使得作家能轻易地从原创作品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成就感,因此作家更热衷于原创。

发展名著改写有无必要

对于国内作家不爱改写名著的现状,张之路表示,我国原创文学丰富,其质量不输于台湾或是国外的名著改写版,完全可以替代名著改写版。“改写版有很大弊端。”张之路也表示,如果改写版对名著精华的提炼不到位,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青少年在看了改写版后便不再阅读原著,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停留在改写版上,如果质量不高,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不必刻意发展名著改写,还是等青少年到了适当年龄让他们看原著为好。”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7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计划;循序渐进;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正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同时,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也提出来,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应该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现实的许多学校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基本处于瘫痪或无人问津状态,为了应付中考的四分名著阅读题,也只能是背背名著导读,做做各种练习题。《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此外还强调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可见现实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和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既然阅读课外名著教和学现状都如此令人堪忧,而且新课标又对课外名著阅读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的阅读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极其重大,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何创新名著教学方式,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一、科学拟订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加强积累

学生在初中三年来到底要读哪些书,这些书要培养学生什么?

初一年级阅读主题是感悟如何养成良好的品德,感悟如何去做人,感悟如何成长;可以给学生推荐必读的书目,例如《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还有《昆虫记》、《鲁宾逊漂流记》等,然后为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目,如一些人物传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传略》、《》、《大地的儿子的故事》、《总设计师邓小平》、《鲁迅》、《钱学森在美国》、《邓稼先》等等。

初二年级阅读的主题是体会文学人物精神境界,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可以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还可推荐《红岩》、《傅雷家书》、《牛氓》、《契诃夫小说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等等。

初三年级的阅读主题是,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体会人生的意义;可推荐他们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名著。另外还准备推荐像《燕山夜话》、《老人与海》、《唐诗三百首》等一些古代诗文。

二、“读”与“写”巧结合,创新名著阅读新形式

在语文教学之中读与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读和写,这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名著教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1、摘抄化积累。名著是经历了时间考验,是公认的经典。老师引导学生摘抄将精美难得的资料分类保存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资料时使用。对此可开展学生每天20分钟的午读,学生用摘抄这种方法对所读的内容及时的巩固、整理。摘抄的形式可以是语录式的摘抄,可以是摘录名人警句,还可以是摘录精彩的词句;摘抄的内容也可以是提要式的,还可以是去摘抄故事的梗概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一些标题,或者是内容欣赏式的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理解等。老师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摘抄,这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这样可以引导同学在摘抄的时候关注、思考自己的个人体验,把摘抄化成自己的积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2、旧貌换新颜。通俗的说就是改写,改写应该是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的。改写特别能体现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想像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写作能力。有机会重新再写名家的大作,改变人物的命运,学生往往表现出特别高的写作热情。通过改写的这样一种方式,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比如说我们学了《范进中举》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3、依样画葫芦。仿写,选进教材里的这些名著都确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选择这个名著入教材一定有它的道理。比如说有的名著,它是为了训练学生一些描写的技巧,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落实一下描写的训练。

4、旧瓶装新酒。这种形式是依托名著巧嫁接,进行故事新编。所谓的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酒”,是指在写作文时,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像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者是历史传说之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加工演绎,进行一个再包装,也就是再创新,来反映现代的社会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今的对比,同时有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是显示出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能够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的特点,既翻新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令人耳目一新。有专家曾经点评,像《刺秦》、《赤兔之死》、《西游记新编》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新编,都是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造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看看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所以说故事新编也是将名著的阅读和写作相联系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三、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1、寓名著阅读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它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和平台。如:2005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给这一代又一代为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请你结合他的名著了解其人,拟写一个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纪念活动。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有关的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跟名著的阅读相联系。它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开展读书辩论会。初中的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在阅读《西游记》之后,老师就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组织一场辩论会。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8

[关键词]引导山区中学生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正如所说:读《三国演义》,可以领略到诸葛亮口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能学习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因此我认为: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到名著里遨游,让名著知识伴随学生,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山区中学,老师应怎样引导好山区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重要而又难执行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此方面探索出的一点思考与方法。

一、根据现状要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1.山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目前山区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⑴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大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山区镇连一家正规的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书、租书,也没地方。⑵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只热衷于教科书,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或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⑶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看动画片、看球赛或电视剧。而对名著却不感兴趣,不想看。⑷缺乏引导,名著难以理解,特别是半懂不懂的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许多青少年无所适从。

因此,对于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我们在高度重视之余更应明确: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2.利用一切资源,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⑴是以学校的图书室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到读书室借名著来阅读;⑵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找或借,凑几十本书。学生就可以有书可读了;⑶利用上网查看。个别同学家有电脑的,并提醒学生上健康的网站如:教育服务网等;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联系,如:用至家长信,让家长了解阅读名著的好处,赢得家长的支持,尽量为子女提供名著书籍与阅读时间。

二、培养兴趣,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强烈愿望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和同学推荐名著的好片断读给大家听,或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影片看,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名著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发挥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力量的氛围。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形成学生学习强烈的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月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可以借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知识竞赛、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名著。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1.轻松读得,富有实效。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过,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朝花夕拾》一本书,常常是先浏览一番其中的十篇作品,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⑴作摘抄。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⑵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⑶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总之,山区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名著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使山区学子从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俊.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魏海松.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9

一、强化名著改编的历史意识,运用电视剧艺术的表现方法最大可能地传达原著的基本精神

由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要求改编者对改编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体味与整体把握;要求改编者沉潜于文学名著的艺术世界,形成自己对文学名著的感性印象;要求改编者依据自己的美学观、历史观和人生经验对文学名著的历史意蕴进行理性的探究与评判。这种工作虽然充满着探索未知世界的艰辛,但它却是名著改编过程中绝对不可逾越的第一步。这种工作的性质,犹如历史学家面对历史材料,如果他要达到再现并有效地诠释历史,必须首先做到对前人及其思想情感的“了解之同情”。虽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是20世纪上半期的精神产品,距离今天已有60年以上了,由于正值现代中国的社会巨变,它所表现的生活已与现今迥然不同了。真正做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了解之同情”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改编者具备与名著原作者大体相当的关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入文学名著文本内部,设身处地形成对这种客观知识的主观体验。在这方面,改编自老舍《四世同堂》的新旧两版电视剧,为我们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例证。1985年的旧版《四世同堂》,由于改编者未能准确把握老舍原著重在批判中国封建宗法专制主义文化下民众的柔弱性与奴隶性的创作动机,所以相对拔高了老舍原著中人物的精神境界,着重突出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表显意蕴,从而在无意中淡化了老舍原著中民族文化反思的深层意蕴。2007年摄制的新版《四世同堂》,仍未汲取旧版的教训,也未作出应有的改进。文学界曾提醒改编者要将老舍原著当作“民族耻辱史与文化殷鉴录”来看待,要充分注意老舍原著的主旨是希冀借抗日战争祛除中华民族文化遗传病症,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但令人遗憾的是,新版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却放弃了老舍原著的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立场,本来旧版的失误,完全有条件在新版中得到改正,但新版却比旧版更加远离原著的基本精神。这说明真正吃透文学名著的深层意蕴,是相当困难的。

二、最大可能地忠实于原著人物的主体性,及由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矛盾运动生成的基本情节框架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基本上以小说与话剧为对象。电视剧和小说同属于叙事艺术,如果将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分别改编为相应篇幅的电视剧,由于生活容量的大致相等,一般不需要大规模地增添或删减人物,不需要变更原著的基本情节框架。但是,如果将短篇和中篇小说分别改编为中篇和长篇电视剧,或将中篇和长篇小说分别改编为短篇和中篇电视剧,由于篇幅与生活容量的变动,那就非得对原著的人物与情节进行增添或删减不可了。如果将话剧改编为电视剧,难度就更大了。话剧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要求以高度的聚焦去概括生活,属于浓缩型的艺术。将话剧改编为中篇或长篇电视剧,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对那些已经被高度浓缩的“戏剧化”了的现实,进行再生活化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需要增添人物,拓展人物活动的环境,扩充由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矛盾运动所生成的情节,丰富揭示人物性格内涵的细节,从而保证作品应具有的生活容量。不管是面对小说还是话剧,改编者在以电视剧艺术的表现方法,对原著进行增添与删减、拓展与收缩时,都要尽可能地以原著人物性格的主体性为基准,以原著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的矛盾运动所生成的基本情节框架为基准。如果偏离了这两个基准,那就会偏离原著思想与艺术的规定性。在这方面,由钱钟书的《围城》和沙汀的《淘金记》等小说,由曹禺的《日出》和老舍的《茶馆》等话剧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都比较成功。比如,《围城》的改编者,在深入研读并准确把握原著精髓之后,严格依据小说原著,以方鸿渐留法归途、困居上海、辗转奔赴内地、混迹三闾大学、稀里糊涂地建立小家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作为电视剧的基本情节框架;以方鸿渐因不断地冲出“围城”又不断地进入另一座“围城”而产生的失落、无奈、感伤与绝望,作为其性格的主体性。这就使电视剧《围城》相当饱满、有力地传达出原著对抗日战争背景下某类知识群体的空虚、懦弱与庸俗、猥琐的犀利讽刺与无情批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原著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如果说《围城》的电视剧改编,不需要增添人物与情节,那么,将话剧《日出》改编为23集电视剧,因篇幅与生活容量的要求,就不能不为剧中人物展开生成其性格与命运的“前史”,并由此增添若干人物、情节与细节。我们看到,《日出》的电视剧改编者对人物性格“前史”的展开与铺陈,是在严格遵循曹禺原著人物形象主体性和人物关系基本格局的基础上,依据原著人物小传与人物自述,对其原先生活经历与性格及其命运形成过程的回溯和具体化。电视剧《日出》里增添的人物和因表现人物而增添的情节与细节,也都是在严格遵循原著人物思想倾向、行为逻辑与交往范围,遵循原著基本情节框架的前提下作出的演绎。这种比较成功的艺术经验,非常值得总结。

三、以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优势

欣赏原著艺术文本文学名著的艺术风格,既内隐于作家的创作思维定势之中,也外显于作品的语言风格之上。将文学名著的语言转换为电视剧艺术语言,除了小说与话剧中的人物对话外,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基本上是无法“硬绎”的。因此,改编者仅仅依靠语言特点来复现文学名著的总体艺术风格,是非常困难的。如此说来,改编者能否准确地捕捉到作家的创作思维定势,并由此开始电视化的工作,往往是能否准确地传达作品艺术风格的关键。在这方面,电视剧《茶馆》和《淘金记》的改编就比较成功。#p#分页标题#e#

老舍的三幕话剧被改编为39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需要对老舍原著的人物、环境和细节进行大规模地增添、扩充、拓展和丰富。《茶馆》的电视剧改编者是如何做到既能铺陈其形,又能传达其神?是如何做到将增添的与原著中本来就有的人物、情节和细节,将增添的环境与原著中唯一的环境茶馆都和谐统一、气韵生动地共处共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改编者捕捉到老舍创作过程中决定其艺术风格的创作思维定势。老舍的话剧特别注重表现处于特定历史与文化情境中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及其发展向度;特别注重通过写人物性格或由人物性格与环境互动而生成的某种命运来展开矛盾、推动剧情的进展。电视剧《茶馆》的改编者显然极为明确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改编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正是捕捉住了老舍的这种创作思维定势,才决定采用顺着人物走的改编策略:或以老舍其他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去丰富补充《茶馆》原著中人物的性格、思想与命运,或由老舍原著人物的片言只语生发拓展新的情节,或依据老舍原著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去展开情节、丰富细节。正是由于遵循了老舍的创作思维定势,电视剧《茶馆》才能传达出话剧原著的整体风格。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10

一、激发再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对于书本中提到的名著基本上比较熟悉,对“名著”的内容也能讲个大概,于是有的同学便游离于课堂,大多只能讲讲故事情节,了解一些皮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阅读。教学时要从“激趣”入手,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彩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如阅读《水浒传》时,放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

2.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主题歌,讨论歌词对烘托主题的作用。如《敢问路在何方》不但描述了唐僧师徒经历的千辛万苦,而且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风貌。这首歌不仅把学生带入故事中,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更能够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究故事的主题。

3.渲染名著的影响。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开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西游记》和《圣经》一样,是一部用神话故事讲述的寓言,其价值在于其中演绎的人生哲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西游记》,跟随唐僧师徒一起踏上万里征途,感悟人生的哲理。

二、通过对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鲜活的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适当引导,认识人物的成长,并能从人物的经历中受到启发,从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并借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在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聪明的同学们,你能说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去路上的遭遇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从而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熟知程度,为人物形象的分析作铺垫。接着请学生自主选择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接下来可以这样问:那么,从这些人的思想性格,从这些人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大家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的道理吗?学生不难得出,唐僧也好,孙悟空也罢,一个有追求的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克服和战胜自身以及外在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假恶丑因素,来实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经典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所以布置阅读名著时,我并不要求学生理解得多么深刻,而是强调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虽然他们的看法有时显得幼稚肤浅,但这没有关系。我想,打好了“精神的底子”,名著的哲思自然会在以后的岁月中了无痕迹地渗入到他们的心灵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最大的功效。

四、充分阅读,以读促写

学校语文教育应当坚持一种对经典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的尊重和倡导,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精神支点。

1.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仅仅安排在课外读,还安排两到三节课到课堂内读。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否则,后面对作品的探究就不能够深入,只落得个走过场的形式。

2.安排好读书过程(即定一个计划):做好笔记;精读跟泛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读整本书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或重新选择,或交叉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3.在阅读完全书之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作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