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农家第二部十篇

时间:2023-04-03 22:46:04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1

这首富于鲜活生命的乐曲,是朱践耳于1952年为《伟大的》纪录片写的配乐,后由彭修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作品。在此后的流传过程中,钢琴演奏家储望华还于1964年将其改编成同名钢琴独奏作品,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首乐曲一共由引子、ABC三个部分和尾声构成。在乐队演奏的过程中,要使用包括笛、管、板胡、中胡等十多件乐器,不同音色的乐器对比加之贯穿全曲的欢快的节奏(每分钟约138拍),使作品一经上演就让听众的喜悦之情由内而外的迸发出来,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农民喜洋洋、扭起大秧歌欢庆胜利解放的场景。

在引子中,短膜笛、琵琶、板胡、二胡演奏旋律声部,其他乐器都处在伴奏声部。十小节的引子由一个两小节的动机构成,同时,动机中又采用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型。音符的密集进行从一方面体现出北方节庆时热闹喧腾的场面;其次,前奏中运用的大量的重音记号,使北方人民粗犷直爽的性格从一开始就通过音乐表露无遗。所以说,该曲的前奏在整个作品中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引子结束,板胡以极为明亮的音色、喜洋洋的表情,奏出陕北农民手持红帕扭秧歌时唱的腔调,在高音区奏出了第一部分的主旋律,这个旋律又在二胡等乐器上变化反复了一次,起到了巩固音乐形象的作用,并为第二部分音乐的进入做好铺垫。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2

一、阵地建设求质量,完成达标重长效

在去年申报达标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抓了费家、四吕、星建、卫红、曹家的文化阵地达标活动,确保三年完成26个行政村(21个)80%行政村的达标任务,着重抓了曹家、荷池两个文化阵地的精品工程,七块村级灯光球场实事工程的达标验收,在前两批“四位一体”(14个)文化阵地的基础上今年又规划建设了3个“四位一体”文化阵地,具有西塘特色的高品味文化阵地覆盖率增至65%。根据达标条件,镇级文化阵地和“五姑娘”文化主题公园4月份也通过了达标验收,还申报了5户省级文化示范户,并积极探索农村文化阵地的长效管理办法。

二、团队建设抓重点,以点带面强组建

古镇西塘“五姑娘”艺术团是全县十一个镇惟一设置专职办公室的特色艺术团队,以“越歌乡音”为其表演风格,突出了水乡古镇的特色。我们对景区演出队进行了整顿和调整,顺利地完成了新老交替、吐故纳新,调整后的演出队实行半专业化的管理,制定了规章制度,严肃演出纪律,确保为旅游服务。至10月底社戏、江南丝竹景区演出346场,演员达3879人次,游客观众约1077000人次。还积极参加省、市、县、镇、兄弟镇的各种演出13场,演出人员达84人次,观众约15600人次。配合各项中心工作演出28场,演出人员601人次,观众约23700人次。成为了全县演出场次最多的艺术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我们还对老年体协、气功辅导站等文体组织加强指导,发挥他们各自的辅导功能,加快了文体人才的培养和基层文化队伍的组建步伐,形成多层次、具有特色战斗力的文体团队。

三、文化服务新农村,转变作风求突破

1、坚持“送文化”:“五姑娘”艺术团除了正常的景区演出外,今年开展了建设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文艺下乡巡回演出,3—4月份到18个行政村进行了演出,演员达225人次,观众近万名,有越剧、田歌、快板、表演唱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同时创编了新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结合演出进行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2、尝试“种文化”:指导荷池村参加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打造田歌特色村,提高“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品位。2月份设计了参赛方案,3月份正式启动,举办了启动仪式演出。组织开展了市音乐家协会“农家乐”采风新田歌创作、田歌沙龙、田歌培训班、成立田歌表演队、旅游佳丽唱田歌、参加钱江晚报举办的寻找原生态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引起了各级媒体和主办单位的关注,6月16日中央媒体组团采访,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8月28日圆满的举办了赛区田歌演唱会,现已进入“双十佳”评选,并准备参加秋收庆典颁奖汇演。文化站也因“种文化”成绩显著,将出席省论坛发言。

四、文体活动创特色,积极参赛争一流

为欢度新春举办了旅游行业迎春联欢、西塘镇机关、行政村(社区)迎春联欢会,两欢会为西塘的春节带来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和妇联举办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舞林大会”,有30对选手参加,观众达1000余人次,在古镇水上舞台展示了古镇人时尚的风采;和团委联办“五·四”青年节“环保时装秀”,有90名选手参加,观众达1000余人次,唤起了人们环保意识的觉悟和对古镇环保工作的重视;和镇残联举办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卡拉OK比赛,让残疾朋友度过一个快乐温馨的节日。

为了迎接2013奥运会,展示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镇的风采,我们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老年人健身走活动,组织了社区、西塘片行政村800人参加。为巩固省级体育强镇的创建成果,5月份启动了第二届2012年西塘镇男子篮球年度联赛,有23支球队报名参赛,运动员250多名,整个联赛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结束,历时5个月比赛66场次,到各村进行巡回比赛,观众约13200人次。

积极参加上级比赛活动成绩显著,县健身气功展评活动,西塘代表队参赛的三个项目全部获金奖,《易筋经》表演队代表县参加市比赛获金奖第一名。组织两个社区参加县“景文怀”首届社区运动会拿了三个单项第一,共获10个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镇。舞蹈《长廊荷影》获老年节文艺调演金奖第一名,县十一届声乐比赛获2个金奖、1个银奖。

五、明年工作思路

1、抓好艺术团建设,进一步提高演艺水平和发挥好辅导功能,打响“五姑娘”文化品牌。

2、坚持“送文化”下乡,围绕中心做好宣传工作。

3、与群团组织联合举办好各种文体活动。

4、举办第二届古镇西塘“顾锡东戏剧艺术”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

5、争取落实镇文化中心阵地新址。

6、抓好第三批“四位一体”文化阵地的建设工作。

7、抓好剩余5个村的文化建设达标工作,争取全覆盖。

8、举办一期村级文化干部培训班,研讨达标后的长效运作机制和推广“种文化”的成果。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3

电影给农民带来的文化盛会

电影的盛会,农民的节日。自2008年宁波开全国先河举办首届农民电影节以来,经过四年的探索发展,它已成为广大农民与电影文化相亲相会的节日,成为城乡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宁波的文化品牌之一。

宁波市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向来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2月,宁波市被列入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和发展暨数字化推广放映试点城市。2007年,宁波市提前三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数字电影放映面覆盖全市2056个中心村。2008年,宁波在全国首创了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2009年,宁波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增大服务力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业影片公益化放映,解决了农村电影放映片源不丰富的难题。2010年,宁波农村电影放映全面实现数字化,数字电影放映率达100%。2011年,宁波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全面更新升级,实现GPS/GPRS全程监管。

今年的农民电影节开幕式主会场选在了闹中取静的宁海县潘天寿广场,并在柔石公园和西门广场设立分会场,再由全县各地的16个放映队同时播放电影《忠诚与背叛》。开幕式还演出了一组文艺表演节目,以展开画卷的形式展示宁海山、海、水等农耕特色文化,将农村山歌和现代渔歌巧妙组合,使肚兜美女与十里红妆相映成趣,让全县农民共同感受到了电影带来的精彩故事和文化盛会。

“中国电影跟宁波太有渊源了,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渔光曲》就是在象山石浦拍的,作曲者聂耳的塑像如今伫立在石浦街头。还有鄞州的鄞江桥、奉化溪口的藏山大桥等地也拍过电影。宁波籍电影名人很多,袁牧之、凤、陈述、周星驰等等,一直可以讲下去的。”演出前,六十多岁的林久根大爷看着演出节目单如数家珍,“现在看电影方便了,我们那个时候娱乐节目少,在农村放一场露天电影,就像过节一样,所以也记得特别牢。”

八一电影制片厂实力派演员刘之冰今年是第二次来到宁波参加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在他看来,参加农民电影节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说:“举办农民电影节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需要电影的滋养,电影这种方式能让农民朋友以最快的接收方式感受艺术的魅力,我认为举办农民电影节特别有意义,电影节的有效推出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农民成为电影节的主角

为了将电影节办成真正属于农民的盛会,组委会增设了许多互动元素,让农民成为电影节的主角。电影《忠诚与背叛》剧组在开幕式上与农民朋友现场互动交流,由农民评选“最喜欢的影片和最喜欢的男、女演员”等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电影观赏、广泛参与和互动,不仅能看到好的电影,而且真正成为节日的主角,来感受品评电影,充分体现电影节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作为第五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演出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电影主题曲交响音乐会在宁波大剧院上演,观众重温了《康定情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山楂树之恋》等众多耳熟能详、美妙动听的电影音乐。

无论是电影《李双双》欢快的插曲《小扁担三尺三》,还是《红高粱》中粗犷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等,都得到观众的共鸣。“听歌曲,回味曾经看过的经典影片,想想那个年代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好几位观众表示,有的电影尽管看过很多遍了,可还是喜欢看,连带着很多歌都能唱。

全国248条农村电影院线根据候选影片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参与投票,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本届农民电影节评出了“农民最喜欢的影片”和“农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等奖项。观众在音乐会上也一睹老艺术家的风采。新中国第一代电影演员仲星火和祝希娟精神矍铄,他们现场宣布了“农民最喜欢的影片”和“农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等奖项名单,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举起手来》《建党伟业》《精武风云—陈真》问鼎“农民最喜欢的优秀国产影片”;《举起手来》的主演潘长江、《精武风云—陈真》的女主演舒淇分别获“农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这反映出当代农民审美感受与观影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此外,《九品村官》《农家媳妇》荣获“农民最喜欢的农村题材影片”;《英雄儿女》《上甘岭》荣获“农民最喜欢的经典系列影片”;《农村儿童安全常识》《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知识》获“农民最喜欢的科教影片”。

电影《海霞》中海霞的扮演者吴海燕也来到现场,演唱了《海霞》组曲。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优秀女演员赵静,主演过《海之恋》《笔中情》《街上流行红裙子》等,2010年她在电视剧《新永不瞑目》中饰肖童妈,演唱了电影《红日》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著名歌唱家王洁实带来了一组充满乡村情趣的歌曲《兰花草》《踏浪》《乡间的小路》,尽管岁月沧桑,王洁实的声音还是那么清亮,充满了磁性,赢得观众满堂掌声。

王洁实、吴海燕、赵静等多位知名电影演员唱起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草帽歌》《海霞》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歌曲,现场观众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晚会在全体演员献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中结束。

贴近性是本届电影节的一大特点。近年来,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和农村电影市场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电影节期间,还组织了中央40余家影视媒体赴宁波高山、海岛、革命老区进行“走转改”基层采风行,并举办由全国70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代表和20余家影片版权方代表参加的“农村电影创作座谈会”,探讨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

向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捐赠放映场次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4

    1928年5月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在士兵委员会下设立了娱乐科,其任务是负责定期组织工农兵联欢会、红军纪念会,这些文艺活动中表演的节目虽然短小却能取得良好的宣传与教育效果。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通过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极为重视红军的文艺工作,指出文艺为宣传服务,而宣传工作的任务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以达到组4201务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以达到组2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任务。”①古田会议决议构建了体制化的文艺组织,如“军队各级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词”,“各支队各直属队的宣传队均设立化妆宣传股,组织并指挥对群众的化妆宣传”②。至此,各级宣传队、宣传股以及在士兵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的各级俱乐部作为一种固定的军队文艺体制逐渐建立起来并开展文艺实践,它们以宣传为己任,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任务服务。其后,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军队中的文艺制度与文艺实践也渐渐向苏区地方系统蔓延,比如地方政府仿效红军中的俱乐部制度,普遍建立俱乐部,下设歌唱组等。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艺术局,苏区的文艺制度与文艺实践自此进入国家机构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苏区政权文化教育领导机构基本形成,苏区的文艺实践在法律的框架内得以开展,为完成既定的政治、军事任务服务。其次是红歌歌词的内容许多是表现苏区军民战斗生活的,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军事性。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直接描写各次战斗的,如《打横峰》、《打龙冈》、《打鹰潭》、《打浮梁》、《打乐平》、《打上饶》、《打弋阳》、《打贵溪》、《打遂川》、《打赣州》、《打吉安》、《峨峰之役》、《第一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宣传苏区政府与军队各项政策的,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歌》、《红军纪律歌》、《红军游击歌》、《红军三大任务》、《红军中青年工作竞赛歌》、《打倒四大家族》、《田是我们的田》、《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把斧头一把镰》、《只有跟着共产党》、《人民政权苏维埃》、《分田歌》、《共产主义没共妻》、《告白军士兵歌》、《欢送白军兄弟》等。鼓动民众参加革命、鼓舞军民斗志的,如《红军进行歌》、《向着光明走》、《杀敌歌》、《紧急动员歌》、《奋勇向前进》、《当兵要当红军兵》、《一心参红军》、《红军歌》等。反映红军训练生活的,如《步哨守则歌》、《守哨》、《登山行军歌》等。2.红歌生产强烈的时代感苏区红歌生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适应了苏区普通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换句话说,伴随苏区革命与政权建设的开展,百姓的精神需求随之产生,此种精神需求蕴含强烈的时代感,促使一大批反映苏区群众精神面貌的红歌诞生。这些歌曲集中的体现了苏区普通百姓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精神面貌,是那个时代里苏区群众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歌词内容看,这种时代感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热情讴歌苏区新生活与新政权的:《共个太阳两个天》、《实行共产人人欢》、《天亮了》、《红旗飘》、《红旗滚滚过山来》、《中央政府驻瑞金》、《石榴开花红又红》、《苏区两句歌》、《苏区工人快乐歌》、《苏维埃农民耕田歌》、《苏区景》、《幸福的苏区》、《苏区大不同》等。由衷地抒发苏区妇女翻身求解放、当家作主人的豪情壮志的:《妇女革命歌》、《欢五更》、《剪发歌》、《放脚歌》、《妇女解放歌》、《婚姻自由歌》等。通过对红军的称赞、想念、支援和鼓励踊跃参军,表现崭新的军民关系的:《红军谣》、《红军力量大》、《红军铁汉子》、《想念红军》、《半夜梦见红太阳》、《盼红军》、《慰劳红军》、《劳军歌》、《拾子弹壳》、《弹棉花》、《当兵就爱当红军》、《送郎上前线》、《送郎当红军》、《十送歌》等。真诚歌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方志敏、贺龙等革命领袖的:《井冈山来了毛泽东》、《贵人就是毛委员》、《好领袖是毛泽东》、《朱司令》、《我们好得有朱毛》、《湖南来了彭德怀》、《营前来了彭团长》、《贺龙军》、《一身是胆》、《歌唱方志敏》、《五唱方志敏》等。反映苏区儿童参与革命、充满朝气的新生活的:《少年先锋队歌》、《儿童团歌》、《我有两只眼》、《春天好》、《小月亮》、《小乖乖》、《上学》等。红歌生产的非商品性红歌生产具有非商品性,这是红歌生产的经济特性。五四前后,新式文艺生产体制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文人的文艺生产从传统社会中的以娱己为主要目的逐渐演变为文艺生产者的生存方式———文艺生产俨然成为一种职业。伴随职业化的是文艺生产的商品化,它不再局限于不求报酬的自娱自乐,转而追求文艺生产的有偿性。这种新式文艺生产体制经过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基本成型。尽管如此,发轫于五四前后的新式文艺生产体制却对苏区的文艺生产基本上没有产生影响。从苏区文艺体制的历史建构的叙述中可知,在党委、政府和军队的文艺体制中,苏区的文艺生产均被纳入了公益的范畴。文艺生产者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团体(比如各级宣传队、俱乐部)的文艺传播活动等都处于苏区文艺体制的统辖之下,文艺创作、传播与唱奏均以法规的形式进行,生产者不以生计需求作为文艺生产的动机,也不需要操持作品的传播(有许多红歌甚至以口头的方式流传在苏区),政府系统的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编审局、艺术局和印刷所、工农剧社编审委员会,公开出版物如《青年实话》、《红色中华》等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期刊负责苏区文艺作品的编写、审定、出版、印发。作为苏区文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生产当然不会例外,红歌的创作者、唱奏者不以获得经济收入为出发点,不会得到额外的稿酬与演出酬劳,它的非商品性一览无余。有趣的是红歌的非商品性在苏区红歌中也有反映,一首叫《唱歌不要钱》的红歌就唱道:“涯①今唱歌不要钱,总要大家肯来听,只要大家听落肚,十人传百百传千。头一痛苦是工农,着个衣服补千重,餐餐食的净粥水,住个屋子似风棚……涯今唱歌不要钱,听来听去心喜欢,喜欢听来喜欢唱,先吃苦来后吃甘。”②红歌生产的创造性红歌生产从艺术创作技能而言是富于创造性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精神生产,这种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歌词与音乐两方面。1.歌词上的创造性歌词上的创造性体现在题材熟悉化、用词口语化和模仿传统民歌格式重新写词。基于革命宣传目的和良好效果(苏区将文艺视为宣传手段,且苏区的宣传工作主要就是文艺工作③),苏区文艺宣传中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缺乏生命力的“八股”式的宣传,要求“歌子唱来要实际,一定反对唱空腔”,特别强调贴近群众、符合群众口味、通俗易懂的重要性。为此,歌词中反映的内容都是群众熟悉的,比如军民战斗的、参军的、查田分田的、妇女解放的等等。用词上没有任何晦涩的词语,一切以群众听得明白为依据(正因为这样,有些歌词如同口号标语一般),歌曲中还采用了大量的当地方言,“比起用长篇大论来讲道理,这样的歌谣更易让人知晓其理,这就是一种创新,一种魅力,也是文化与文学上的普及,真正使大众文学普及大众之中”④。另外,有的整首歌词还模仿传统民歌的格式重新创作,使传统艺术被移植进新的时代内容和精神,如借鉴传统的赣南民歌《十二月》、《十送郎》、《十劝》等形式创作出《十二月农民苦》、《十二月同志哥》、《十二月革命歌》、《送郎当红军》、《十劝亲郎革命歌》、《十劝工农歌》、《十骂反革命》、《红军十劝妻》等歌曲。2.音乐上的创造性音乐上的创造性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和调式上。曲式结构上中外结合,既有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一段式(包括具有上下呼应特点的二乐句一段式、起承转合的四乐句一段式、多乐句构成的通谱歌式的一段式等),又有西方音乐中常用的再现二段式、再现三段式、并列三段式。旋律上拿来与创作并用,既利用现成曲调填入新的歌词(主要是利用江西民歌曲调和部分外国歌曲),又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调式上以五声性民族调式为主(亦有部分采用西方大小调式的),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五声宫调式与自然大调式、五声羽调式与自然小调式的结合。中央苏区红歌生产具有的社会适应性、非商品性和创造性,分别在意识形态、经济属性和艺术创作技能三个不同层面以“三维一体”的方式统一于红歌的生产实践并最终呈现于作品之中,较好的体现出社会音乐生产的本质特征。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广大的工农大众以及主要由工农大众组成的士兵,所以文艺生产的服务对象自然是工农大众与士兵。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始终是中央苏区文艺创作的方向,也是苏区政府制定各项文艺政策并将其贯穿于文艺实践中的基本出发点。文艺为工农服务,就要求在红歌创作中必须采用工农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它反对高高在上的“为艺术而艺术”,在这里红歌的艺术性与审美性让位于红歌的工具性,红歌的歌词要说工农熟悉的话,红歌的音乐要为工农乐于接受,易于传唱,只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红歌而不是艺术化的红歌才能满足文艺为工农服务的要求。民族化的旋律风格、进行曲为主的体裁、短小的篇幅、单一的形象、通俗易懂的歌词、百姓熟悉的题材正是红歌大众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表现。工农直接参与创作生产中央苏区党和政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决定了在红歌创作生产中有工农的直接参与。毛泽东在相关文章中明确提出,苏区政权是民众自己的政权,直接依靠于民众,这是苏维埃政权性质所决定的,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政权就不能成立,革命也终将失败。工农直接参与红歌的创作生产,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红歌的歌词和部分曲调都是重新创作的,创作的主体就苏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词曲作者,苏区也不具备这种条件,红歌的创作生产主体不得不依靠以工农和红军指战员为基础的普通群众;二是当某个人创作出一首歌曲后,在苏区特殊的文艺体制和文艺活动中被迅速教唱与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传遍苏区各地。由于苏区红歌的传播基本上是口头传播(尽管有报刊和出版机构刊载、出版了一些歌曲,但其数量较之总量巨大的红歌,这种传播方式始终较弱,口耳相传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当初创作的歌曲在众人的层层传唱之下,曲调被不断的重复,又在反复重复中被加工,歌曲的创作融个体性与集体性于一体,最初的创作者反而逐渐遁于无形,此种情形同中国传统民歌的创作集体性特点极为相似。由于以上两种状况,无论是编辑出版的还是流传在苏区大地上的红歌,绝大部分没有词曲作者(有的是不标注作者,更多的情况是在红歌的传唱过程中本来就不知作者是谁,形成只见作品不见作者的局面),在《红色歌曲》①一书中,直接说红歌是苏区人民的群众创作。歌曲创造生产与革命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文艺工具论”决定了苏区红歌创作生产要紧密结合当时的革命中心任务。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文艺是宣传,文艺为宣传服务”,将文艺定性为宣传。而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红军就提出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能打倒敌人,将宣传看作是革命成功的手段之一。于是,文艺就变成了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既然是革命的工具和手段,红歌创作生产当然就始终以革命任务为中心来进行。唱奏生产特征大众化是红歌唱奏生产特征在时空上的表现。时间上,红歌的唱奏一直伴随着苏区工农大众与士兵,频繁的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战斗中;空间上,红歌的唱奏往往直接面对广大工农大众与士兵,许多的工农与士兵就是红歌的实际演唱者。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而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则是学生正式接触音乐、学习正规的音乐知识的第一步。肩负启蒙重任的音乐教师,需要施展各种手段,在音乐上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启迪。但在笔者看来,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软件、硬件条件均跟不上

在笔者所在以及所了解的农村小学中,没有城市学校所具有的各种教学设备,架子鼓、古筝等器具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给农村小学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除了硬件上的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制约。很多农村小学至今没有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专门的音乐教师,大部分由语文、数学老师担负了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这样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钢琴弹奏走音、教学知识错误等问题。这也为农村学生的音乐教学埋下了不好的伏笔。

2.学生和家长的认识跟不上

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跟不上,学生和家长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也跟不上。在农村家长的眼中,音乐是可学可不学、对以后考大学没有任何意义的副科,对学生学习音乐采取不支持、不培养的态度。家长的这种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喜爱,让学生轻视音乐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爱上音乐课的,但学生的这种“爱”,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音乐课上不用认真听讲,不用做作业,或者可以和同学聊聊天。真正喜欢音乐的孩子只占相当少的一部分。

二、音乐教学的对策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不能安于现状,要打破僵局,积极构思,寻找出路,让学生爱上音乐,发挥出音乐应有的作用。

1.发挥偶像的带动作用

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比较听老师的话,音乐教学比较容易,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唱,学生学;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后,慢慢开始学会追星,喜欢时尚和流行的东西,而不喜欢课本音乐,对老师的教育也变得不理不睬。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明星入手,发挥明星的积极作用。

五年级一位名叫吴××的学生,音色好,唱起歌来特别好听,但就是不认真学习,任凭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经过多方打听,我了解到他喜欢的明星是周杰伦,于是我决定用周杰伦作为突破口。笔者在网上到处搜集周杰伦的资料,寻找和他的“共同语言”。做好准备之后,笔者找他“谈心”:“老师听说你很喜欢周杰伦,老师也特别喜欢他。尤其是知道他特别刻苦,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我从周杰伦的家境一般,谈到刻苦学习,从周杰伦刚开始写歌被拒,路途波折,谈到他坚持不放弃,通过这样的事情教育吴××。终于,吴××被我说动,看到偶像都如此努力,决定向偶像学习,最后和我约定,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音乐和其他文化知识,沿着偶像的道路前进。

2.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

有些学生的音乐学习不突出,是因为意识形态出现了偏差,学习音乐的态度不端正,也有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是因为害羞或害怕不敢开口,觉得自己唱歌难听。对这类学生,笔者认为,打破他们的自卑和恐惧心理,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

上学期,我注意到一个学生,音乐课大家齐声歌唱的时候,他总是低着头,盯着课本不开口,我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唱的时候,他就把头埋在胳膊里,努力往后缩,似乎是想让我看不到他。这个学生叫邓××。

我找准时间,约邓××谈话,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唱歌。邓××告诉我,他说话嗓音不好,有些沙哑,加上普通话不标准,经常被同学笑话,于是他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开口发出声音。我问他,看过《士兵突击》吗,有一段时间学生风靡这部电视剧,我多次听到学生谈论。邓××点点头。我又问,你觉得许三多的普通话和嗓音怎么样,邓××笑了笑,不说话。我接着说,许三多刚开始也是满口的家乡话被人嘲笑,但他不抛弃、不放弃,一点一点克服了,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不是最喜欢他的这种精神吗?接着我又拿出杨坤的例子:杨坤的嗓音也是沙哑的,但他唱歌很好听,还成了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你的嗓音沙哑,不是难听,而是特色。老师相信你唱歌一定特别好听。邓××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此,只要我听到邓××开口唱歌,就不遗余力地赞美他、鼓励他。邓××开口唱歌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类似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多,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有自卑心理,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每每这种时候,我总是对症下药,耐心地鼓励他们,不厌其烦地跟踪他们的前进步伐,收效甚佳。

3.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除了在学生身上做出努力,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身为教师,肩负着为学生灌输知识的重任,更不能懈怠,更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改变自己的现状,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我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保自己熟悉每一名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在课余时间,我会加强自己的钢琴、手风琴等教学设备的练习,正确做到在课堂中不出一个错、不打一个“磕绊”,熟练快速地配合学生的音乐学习。我会在网上搜集有关音乐教学的影像资料,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打听城市小学的音乐课是如何进行的,音乐教师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然后经过加工处理,以最适合农村学校实际和农村学生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总之,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我们农村的教育也不能落下,农村的音乐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和变革的步伐,尽快改变现状,满足农村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6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卜子倩

那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校本课程,我选的是合唱,因为,我觉得合唱是一项很好的选择,第一:学习它可以让我的歌声变得更优美、更好听。第二:因为不是自己在唱,而是一个集体一起唱,可以增加自己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如果参赛了,可以锻炼我的意志。爸爸也对我的选择很满意,他说学习合唱可以为未来打基础,万一要表演的话还能有个拿手的特长。

于是,我们就结伴进入了合唱教室,唱歌之路就此开始了。

每个周五的下午,我们都会去合唱教室唱歌,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我们每天都很开心。

在合唱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和老师渐渐的也熟悉了起来,我们的老师姓魏,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头发,苗条的身材,和一口美妙的歌声。她带领我们合唱团唱歌,有时候我们调皮,他也会严厉的批评我们,有时候也会调皮的和我们开玩笑。现在,我虽然已经离开合唱团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依然记得魏老师的模样。

在合唱团的这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此起彼伏,有时候开心,有时候难过,有时候后悔,开心是因为我们的歌声得到了老师的大力表扬和赞美,难过是因为我们的调皮而惹老师生气,后悔是因为在合唱团没有多少比赛,后悔报了这个班。

每天,我们坚持不懈的练歌,嗓子有时候累得说不出话,只是为了参加一个比赛,有的时候,我真想放弃,但是,为了比赛,为了成功,我们只能这样练着,一日复一日,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当我们参加了唱红歌比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往日的不开心和辛苦,全都消散了。

在合唱团的这些日子里,我成长了许多,也学习了很多,知道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合唱团,谢谢你,给了我歌声的基础,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校本课程我最棒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于小珊

校本课程使我们学校独有的一个课程。每到星期五的下午,各班的学生都会汇集到不同的班里去。我们打球的打球,画画的画画,练书法的练书法,学编织的学编织。每个礼拜五的下午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今天,我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校本课程班—国画班。我一直非常喜欢国画,因为画国画不仅可以一步步的提高我的国画技术,还可以加强我的修养。

老师要讲的内容可真多呀!他的话就像自来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哗哗”地向外流。终于,老师说:“下面,大家开始画吧!”没等老师说完,我便胸有成竹的画了起来。

我照着老师说的方法画,大笔一挥,画上便出现了两朵怒放的牡丹。我又浓墨重彩,画出了两个枝。我举起手,小声叫着:“老师,老师!”老师应声过来了,他看了看,说:“整体不错,就是花儿太拘谨了。”我明白了,又拿了一张宣纸,开画了。这次,我没有那么急躁的草草了事,而是一笔一画的仔细勾画。我心里默念着老师说的要点:画牡丹要用中锋,颜色不要太重,不要太艳;老枝需要浓墨、要粗,给人一种凸凹不平的感觉,而新发的枝要又细又直,颜色还要淡一些……很快,我就画出了一支开的正艳的牡丹。

画完之后,我又叫老师过来,老师诧异的说:“这是你画的吗?是我给你的示范吧?你太棒了!下课休息吧!”我高兴的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奔出了教室。

放学的时候,我的心里还甜滋滋的呢!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滕媚如

我有一个美丽的学校,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尽情欢乐尽情学习。

学校里开设的校本课程可真不少呢,写字、画画、体育、乐器……样样具备。我们在快乐的学习时也在不停的体验中。

在我的年级里,主要为实践活动,如做寿司、做水果沙拉、开设跳骚市场,让同学们足足吃了个“大饱饭”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是那次做寿司,有两位老师教过我们做寿司。有一次我们的林老师教我们做寿司,可是有的同学并不会做,怎么办?老师急的满头大汗。会做的同学在一旁“津津乐道”的做着,可不会做的呢,带着材料,只能干看着别人享受着快乐,心里走过一丝寒意,可林老师呢?林老师是个大学生,什么稀奇的事没有见过。她把那些同学安抚下来,自己找了一副手套,坐下来慢慢的教那些并不会做寿司的孩子,声音温柔而甜美,好像一位妈妈在认真的教诲自己的孩子。我顿时眼前出现一层薄薄的雾,因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如何融入我们的心里,和我们成为朋友,如何和我们一起去感受着一份丰收的喜悦。

在一次次的校本课程中,同学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体会了作家、画家、厨师和音乐家……的种种快乐和烦恼,体会了名人的辛苦和乐趣,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有趣的生活也在随时的陪伴我们。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卜淞杰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举办了校本课程活动,它能使我们学到许多知识,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里一边玩一边学,体验校本课程带给我们的欢乐。我参加校本课程是手工剪纸,老师教了我们剪牛、企鹅、金鱼和蝴蝶等,内容精彩富有风趣,在老师的精心开导和鼓励下,我们做的栩栩如生。完成后,老师会让我们把做好的放在多媒体前,给大家观赏,算得上是分享吧。

校本课程不仅能带给我们欢乐,还能让我们学习新知识,以前不会的现在都会了。也不用报那些令人厌烦的复习班 ,业余班什么的。让孩子们摆脱家长的约束,校本课程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的便可以抛在一边,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发挥。校本课程有多类,琴棋书画运动等总有一样是自己热爱的,无压力的做自己喜欢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这也比较合乎我的性格,“做事喜欢低调嘛!”

哈哈!我喜欢校本课程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无压力完全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欢,所做的那份愉悦吧!就像我平常喜欢写作,喜欢把我的快乐、幻想、对大自然优美风景的感叹,我小小的烦恼······用文字去表达,或感叹或释放,总会表达的淋漓尽致,但真正让我为比赛的征文而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灵感顿失。这是我喜欢校本课程的主要原因吧!

感谢金海岸小学,感谢老师们,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总算还给我了一个没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一项课程,让我能感觉来自内心真实的愉悦!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张心盈

学校开展了许多校本课程,同学们对校本课程充满的好奇,但也不知道具体教些什么,便报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我和班里的几名女生都报了农民画。反正我喜欢画画,课堂也比较安静,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民画。

初来乍到,老师做了自我介绍,我们对她都不陌生,她是教我们美术的庄妮老师。她先为我们讲解了农民画的体现——农民画大多来源于剪纸、年画、刺绣,所以在造型上吸取它们的特点,因此造型夸张、变形、具有装饰性,体现出民间特色。在装饰上有的用黑色的线勾、有的用白色,还有的用金、银色勾线,使色彩丰富的画面产生和谐之美。接着她给我们看了几幅她自己创作的农民画,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农民画到底画些什么——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村过节的景象、各种家禽……一节课下来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

第二节课,就到了发挥实力的时候了——开始画画。虽然上课听的很认真,可以到自己时间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老师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画,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兔子说:“大家在这兔子里面画上喜庆的图案就可以了。”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大家很快就开始了创作。虽然一开始画的都不太好,可经过老师的指导,还是比一开始画得好多了。渐渐地也有了农村喜庆丰收的画面感了。不知不觉中也发现自己喜欢上话农民画了——喜欢它的线条、喜欢它的色彩、喜欢它的夸张。

校本课程给了我快乐,它伴我成长!

“校本之旅”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范小讷

四年级的校本课程,是我难忘的旅程。

我自小就学习乐器,曾学习过二胡,电子琴等,可到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唯独古筝,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我都一直在坚持,从没想过放弃。

要说我对古筝的兴趣,也是从校本课程油然而起的。

刚开始,我也曾顾虑过,因为我听大姐姐说:学古筝很困难,容易把手指磨出泡来。我听了以后,兴致一下子减了一半。妈妈看见了激励我说:“与其相信别人的话,不如自己去尝试一下。”就这样,我便开始了古筝的旅程。

在这次不一样的旅途中,我尝到了艰辛的酸,也尝到了喜悦的甜。总之,在那段日子里,生活就像打碎了的五味瓶一般……

在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还交了许多朋友。我知道了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在我的理解里,弹古筝就好比上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难度就会增加。

就这样,我在一滴滴勤劳的汗水中,在一次次刻苦的练习中,在一个个困难面前,终于站在了今天这个阶梯上——第五级。

当我转身看我一路走来的脚印,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但当我抬头看看上面的“阶梯’,我就会暗暗为自己打气,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加油吧!终有一天“你”会站在最高的台阶上,加油!

校本课程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刘诗语

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的一门特别课,在每周五的下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是不是听着感觉很

我们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有羽毛球、手工、电脑美术、篮球、乒乓球、围棋等等。

我选的校本课程是乒乓球,在体育馆上课。

之所以要选这个课程嘛,是因为我有一点胖啦,需要运动锻炼,再就是,我挺喜欢那个小小的球飞来飞去,尤其是有时候看那些高手们打球,太牛了,一个小球被2个球拍来来回回弹来弹去,却始终很听话地在空中飞舞,

每个周五下午,我都会特别期待地带着我的球拍和球球去体育馆。

老师先是让我们热身,然后教育我们打球时拿拍的动作要领和滑步,练好动作后我们就开始打了!

开始我一点都不会发球,左手拿球,右手拿拍,一打球没了,球拍却都没碰到球,好糗!慢慢地,学会发球了,正手打,感觉球越来越有弹性似的,越来越听话,反手打,开始有点别扭,感觉那动作像弄刀削面一样有趣。有时老师会让几个同学一起练习双打,双打时有时两人一起跑过去接球,碰到一起,结果谁都接不到球;有时两人都等对方接,结果都没接到球,这可要锻炼大家的配合协作能力。

渐渐熟了之后,我越来越喜欢乒乓球了,虽然有时打起来的时候记不住那些动作,但就是疯狂地打,打一局很长时间。

有时在家里我也会对着墙壁打,或是练习一下掂球什么的,都挺有意思。

以后每个周五的校本课程就成了我的享受,每次打完球都是大汗淋漓的,浑身轻松。大家也都去练习乒乓球吧!

有趣的校本课程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葛富元

每个星期五下午的两节课,都是我盼望已久的课程 ------ 校本课程二胡课。吃完午饭,我就早早背上二胡到学校,我总是第一名到音乐室的。

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擦拭好松香,再对对弦的音准,在老师没来之前,我们就吱吱呀呀乱拉一通,比比看谁拉出来的声音特别。然后我们有人会说:声音像跳舞、像马儿跑、像放屁屁,呵呵或者什么都不像,我们几个学二胡的同学就大笑大闹,很好玩。

等到校本老师来了,我们就不闹了,都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我们耐心地练习二胡基本功:拖弓子,揉弦子,谁都不敢偷懒,因为老师一直看着我们。然后是练习曲子或者学习新曲子,我最喜欢的是《赛马》,很快乐很紧张的感觉;可是我弄不太懂《敖包相会》、《豫北叙事曲》、《拉骆驼》等里面的内容。我按照老师教的去拉,声音很好听,老师说曲子里面的感觉等我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们最喜欢合奏,夸张地说是声震教室、响彻整个校园,声音很大,每个人都很卖力,一起拉曲子特别好玩。当然,也会有人滥竽充数,拉跑调调了。

天长日久,我们与老师都熟悉了。练累了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休息,会给表现优秀的同学一点奖励 -------一块巧克力夹心糖或者别的好东西,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勤奋练习。我最盼望老师会给我一个大大的A。

我喜欢民乐,喜欢拉二胡。爱音乐的小孩不变坏。欢迎来看看我们的校本课!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凌雨丛

今年,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学校的课程安排上取消了我们的校本课程选修,这令我至今对它还是流连忘返,每到周五下午总是想起当时选修课程的情景。

四年级老师让我们选修课程的时候,我看同学们有的选电脑操作,有的选舞蹈,还有的选合唱、手工……我经过考虑,最终选择了农民画。因为我特别喜欢画画,从上幼儿园我就开始学习儿童画,我经常在学习完闲着的时候画画玩,比如我喜欢画卡通女孩、画各种小动物、还有设计手抄报版面等等。可农民画我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我特别想学习一下。

大家可能以为农民画就是农民画的画,错!农民画不光是农民画的画,它还表现着明显的地域特色,更多的使用鲜艳的色彩,夸张、饱满的描述,来勾画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体现了农民的淳朴和生活的真实感。

怎么样,你喜欢它吗?下面就让我把第一次画农民画的乐趣告诉大家吧!

在第一次农民画课上,老师教我们画“鱼”。这个“鱼”一定要画的大,因为要给它装饰。我把鱼画的大大的圆鼓鼓的,按照老师的指导想象着在鱼的身子上添加了一些花纹和图形,还画了一些鱼儿生活的海底世界,然后给它涂上了色彩鲜艳的颜色。那节课,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呢。

随着后来对农民画更多的学习,我渐渐的学到了农民画更多的知识,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喜欢农民画了。

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肖宸宇

我选择的校本课程是葫芦丝。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乐器,由它吹出来的曲子,每一个音符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辛酸。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听过一曲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优美的旋律,清纯的音质立时吸引住了我,迷茫在艺术世界里的我毫不犹豫地将音乐方标指向了葫芦丝。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吧,没过几天老师就让我们自选校本课程,于是葫芦丝在我的视野里又一次脱颖而出,成为了我无比热爱的课外专长。

刚学的日子里,我那个勤奋劲儿真是无人能比,课堂上我练得最多,老师的什么要求呀,什么技巧呀,我都统统记了下来;回到家里,一有时间就练习葫芦丝,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天天都沉浸在清亮的葫芦丝声里。

可是,并非勤奋就一定能成功。有一天,老师让我们练了一首曲子,难度对我们来说非常高,名叫《军港之夜》,是一首较为舒缓优美的乐曲。课堂上,我第一次知道了挫折的厉害,第一次产生了厌学的念头。为此,我对葫芦丝热情慢慢退减,有一次甚至躲在教室里没去上校本课程。老师知道了以后,放了一曲名家演奏的《军港之夜》,优美悦耳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我想起了我学葫芦丝的理由。是啊,一名真正成功的艺术家,怎能被这一点点的困难吓倒呢?我重拾了信心,又一次拿起了我无比热爱的葫芦丝。

我们学校还有许多校本课程,如足球、陶艺、剪纸、素描、书法、围棋等,可我从不羡慕别人报的校本课程。路是自己选的,抱怨、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以后,不论多么艰苦的排练,多么难的曲子,都不足以吓退我,葫芦丝这个爱好,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的校本选修——足球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吕青明

我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每天几乎都要流一身汗,一天不碰足球脚都痒痒。于是校本选修我选择了足球。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五、六年级的同学。都是去年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的,所以无论是配合还是默契程度,都非常流畅,非常棒。我们现在正积极训练,准备明年夺取冠军!

每次训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轻松,也通常会闹出笑话来。比如:守门员厉明浩,没保住球,表演了“公鸡下蛋”。还有耿乐开的门球,简直就是给对方前锋助攻……

踢足球的时候,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享受,享受着快乐的感觉。记得去年比赛的时候,我们对战连云港小学,一开始的比赛我们踢得都很艰难,让人压着打。不久我们就失球了,我们越踢越没信心。但是就在下半场开场的5分钟,我们又有了希望。对方压着我们打,我们就打快速反击,利用我的速度优势来冲击对方的防线。不久我们就收到了成效,又是一次快速反击,我跟崔洛源相互配合,很快的就打穿了敌人的防线。快到禁区了,我毫不犹豫的起脚射门,球进了!球进了!我们又有希望了,渐渐地比赛的主动权,被我们掌控了,比赛的最后3分钟,又是快速反击,这次只不过是我一个人。我面对2个比我高一个头的大个子,我冷静的选择了,人球分落,机会,我一刻也不敢耽误,抢脚射门,球进了!!!我们们绝杀了连云港的球队……最终我们获得了第5名,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我们毕竟是五年级跟六年的踢。去年是练兵,今年的目标是冠军!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球,许多国家都把它定为国球,足球在欧洲比较盛行。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等,几乎人人都会踢球,男女老少齐上阵。哪一个城市都有几座免费公开的球场,足球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大家知道吗?20世纪末的世界杯的一场比赛,最多有十万多名观众来到现场观看。大家可想而知,足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有多大!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为中国足球走上世界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校本选修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6)班 刘烁

校本选修大家俗称为校本课程,这是一个人性化的课程,不需要交学费就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里面有许多班组:英语班、数棋班、围棋班、象棋班、体育项目、音乐歌唱班等。

我在这里学的是围棋,开始是跌跌撞撞的,因为我带着同学走错了班组,本来是有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班,我当时是低年级组却走进了高年级组,大家都怪我,因为高年级组的老师很严厉。后来,我们在这个围棋班组里学到了好多的围棋知识,说二个很普通的吧:“大飞”“小飞”。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有些坏行为,比如:把不该带的零食和饮料带到学校里;有些不讲卫生;还有些以各种理由逃课,他们分了好几个藏身点躲藏。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我们依旧很快乐,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公平博弈,学会了计谋计策,学会了帮助他人。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7

一声欢乐惊醒梦中人

开放、个性、骄傲、孤僻、脆弱是很多人对“90后”青年群体的描述,我们越来越沉迷于个人狭小的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我们的伙伴是不会说话的网络、手机,是只能看到个人情感表达的朋友圈,是无聊苍白的影视剧和真人秀……我们近乎病态地沉浸在短暂的欢乐中,但很少人会问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我的家乡是山西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县级市。1980年代为了发展煤厂和焦化厂之类的乡镇企业,一些煤老板开始占领土地,这些企业污染很严重,人们常常是出门走一圈,回来就满鼻子的黑灰,所以当地老百姓几乎很少有人再去务农种粮食。等到新世纪之交,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同龄人随父母去城市生活和读书,短短几年的时间,村子越来越空。我们被生硬地从乡村隔离出来,依靠祖宗留下的黑色煤炭换取收入为生。其实那个时候很讨厌城市的中学,因为那里很看重家庭出身,煤矿主、局长、下岗职工、农民的子女总是会有不同的待遇,我第一次知道下岗职工如同农民一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能逃离的地方。进入城市生活和学习的自己,并没有归属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处于城乡割裂的地带。现在想来,1990年代出生的我们,这种割裂感留存了太多阴影,尽管我们试图用病态的欢乐来遮蔽,但始终无法抹平伤痕。

2016年4月,一部女性都市题材剧《欢乐颂》让不同社会阶层的五位女性被拉到一个叫“欢乐颂”的场域中,诚如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在《欢乐颂》中写道:“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欢乐!欢乐!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大家相亲又相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欢乐颂》的作者阿耐在1990年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弃政从商,她在见证商海浮沉的同时也试图用文学的方式将中国改革几十年的反思呈现出来。《大江东去》是她的另一部作品,讲述中国从1978年到1998年二十年的改革历程和中国国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国资本四大主要经济形式的形成与演变,而这一部作品正好是《欢乐颂》中不同人物命运的历史前提,诸多像我一样的90后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当“欢乐”的歌声荡漾在蓝色的天空时,每一个人都想通过“城市梦”―“奋斗梦”―“中产梦”进阶到更高的阶层,寻求生存的位置并获取维系生存的资源。但我们意识到,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主要经济利益格局的形成,“富二代”“官二代”“学二代”“农二代”“工二代”越来越让人们意识到在经济基础之上所依附的社会阶层也固化了下来。我们曾经试图通过跨越阶层来寻找生存的安全感,但无疑这样的努力愈加困难。即使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也会陷入更加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因为欲壑难填。双重途径的失效将我们囚禁在“生存道路”和“生存意义”的危机之中,而这种危机并不是通过简单意义上的阶层流动和制度变革所能改变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不同的方式向世人发出呐喊,从富士康工人十三连跳到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江绪林自杀的死亡式宣告;从香港占中运动到台湾太阳花运动的政治诉求;从人民大学杨庆祥“80后,怎么办?”到青年作家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的文学式反思;从廉思的《蚁族》到吕途《中国新工人》的写实性陈述……每一声呐喊都让人痛彻心扉,而它并不只是单纯的“底层叙事”,还有资本主义物质消费制造的“新穷人”叙事。正如汪晖在《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中所揭示:“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中的产物,他们与打工者阶级共同构成了‘穷人’这一概念的两面。”这或许是构成以上“合唱”的主要原因。城市中产、小资和工农一起同患难。此刻,在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现实写照下,尽管内部仍然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但大家都属于99%的穷人。

在多重生存危机挑战面前,或许理论是灰色的,因为在结构性分析中预设了太多的边界和框架,因此太难找到出口,而生命之树常青。在欢乐之声惊醒梦魇时,我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生存智慧和生态文化来缓解结构性压力,并通过发现多样化的可能性以应对现实困境。

两片天地重塑乡土志

2012年,我在不明学术为何和学术何为的无知状态下,试图通过另类的求知方式跳出现行体制的“制式教育”,跳出已经被禁锢二十余年的“学习陷阱”,我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它打开了我至今仍然参与其中的当代乡村建设的窗口。1928年,陶行知在其《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写道:“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才是真知灼见,真知识没有阶级,但伪知识可成阶级,且伪知识是冰冷害人的。对于一个还对未来抱有憧憬的青年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真知’更具有吸引力和能给予生命的希望。”

触摸真知的路途是漫长的,因此人的认识也是渐进的。从2012年至今短短四年的时间,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自己是以乡村为切入点打开认识视野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也认识到真知源自脚下走过的土地和生于斯长于斯的有温度的人们。唯此,才能实事求是,才有看到多样化的可能性。而参与当代乡村建设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在现实挤压与奋力挣脱的两重天地间唤醒了我久远的故乡情怀,让我重新建立对于乡土的认知。这种认知打开了个人基于乡村与城市、青年与农民、国内与国际不同层面的视野和实践,正是这三个维度重新建构了我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就如同心圆一样,以乡村为圆心,一层层延展开来。

乡村与城市

文化研究奠基人雷蒙・威廉斯曾反思:“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和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严重的危机……需要动用资本主义拒绝、反对并疏远的那些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这是接近一百年前,来自资本主义社会遭遇系统性危机所形成的反思。而我参与的乡村建设工作也正是在大众参与的社会化农业下重新构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互助关系,促进新条件下的农业“三产化”与“社会化”创新,这也正是应对资本主义城乡内在张力和系统性危机的一种探索。因此,我们在陪伴农民和生产者的同时,还进一步动员市民和消费者,将农夫市集建立在城市社区,将城市消费者的自然体验和儿童教育举办在田野间,将大学生志愿者引导至田间地头,将艺术的创作展现在乡村和农产品中。城乡的信任以农村和健康食材为纽带链接起来,在参与城乡互动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媒体人、政府、民间组织、青年志愿者、农民、消费者常常成为我们的伙伴,将大家的资源和创意贡献于这个体系的共建,至此才真切地体会到“世界是我们的,做事大家来”。

作为“90后”的自己,参与城乡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激发自我创造力的过程,这种创造基于乡村丰富多元的乡土文化,这让我们的价值重新得到体现,也让我重新认识在城市竞争中产生的挫败感。自己和一些“90后”的青年实习生在乡村做志愿服务工作,除了乡村教育和农业体验外,还慢慢拓展到了乡村文化的挖掘。初入乡村,大家怀着好奇的心情观察着任何事物,通过村民访谈了解每一处的历史和功能,甚至包括村民为什么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地块叫“坛土、庙前土”等等。有时候,转一圈下来,能发现几十处非常有文化和特点的地方。爱看漫画、爱用互联网的大家把那些有意思的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在图纸上,从一笔笔勾勒到上色,一幅展现村庄风貌和人文的资源图就呈现了出来。大家甚至将这几十处地方通过查找资料编辑成村庄故事集,没有现成的封皮,就找来废弃的布料做扎染,亲自动手缝制。村庄的历史和文化是融化在村民的生活中的,他们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从城市进入乡村的消费者和儿童来说是陌生且看不到的,在通过儿童自然教育做城乡互动工作时,我们这些“90后”将村庄文化做可视化的展示,让更多的消费者和小朋友能看到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却有这么多的宝贝,帮助他们和农户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在城乡信任关系的重塑中,需要更多的创意,这恰恰是“90后”的强项。我们的孤僻脆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狭小的看不到天空的城市鸟笼中。

青年与农民

四年间甚至更久远的大学时期,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回在田间地头穿梭,也记不得有多少回仔细打量中国的大地河川,总是感恩农民对于自身的培养和教育。钱理群教授曾经归纳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持续百年的六次下乡运动,从第一次五四时期青年倡导新文化到第二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青年和乡村建设的广泛运动,再到第三次1940年代知识青年到延安;从第四次和第五次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0年代的上山下乡到第六次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支农和青年志愿者参与乡村建设。这里存在着一个代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存在着一个百年来中国在遭遇现代性危机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应对和经验,存在着一个知识分子和农民双重改造的历史过程。

作为农村志愿者,自然要经常下乡。做调研也罢,做农民合作组织培训也好,组织志愿者下乡也好,抑或学习推广乡村建设经验,所到之处不免会有失望,但希望和感动总是多于失望。因为乡村还是一个很有韵味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农民的智慧创造,比如房前屋后经济实惠的小菜园、生活中的废弃物多重利用、多样丰富的地方美食,物尽其用,生态循环,乡村具有天然的生态文化;也惊叹农村自组织建设中农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看到作为农人的尊严。慢慢体会什么叫“活着”,怎样去货币化地生存下来,怎样利用最小的资源消耗维持生命的延续,或许这就是中国农民积累几千年的生存智慧。相比之下,我们这些“90后”从小被隔离在乡村之外,以学习知识为名,父母也常常把我们排除在劳动之外,经常有人开玩笑,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么?但事实是,我们这些长在温棚里的“90后”确实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也是家常便饭。进入乡村当志愿者,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生存技能,遇到一些村子需要劈柴做饭的,还得学会生火,学会干农活儿,学会跟农民一样,很早起床、清扫房屋庭院、一日三餐、干活儿、照料家人、拉家常、日落而归,一种规律的作息中蕴藏的是农民从容应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贫困、即使劳苦、即使不平,他们仍旧坚定地做着该做和能做的事情。反观我们自己,常常会有那种苦闷、焦躁、惶恐、迷茫和惆怅之感,在乡村的工作中这些情绪都被磨炼得少了些,也是一种自我改造。

我也曾无数次被那些真正创造历史的人们所感动。面对这样的人们,我会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这个面对苦难仍旧能创造辉煌的民族和国家,我想是那些真正能将苦难化作力量的人们。

国内与国际

在乡村建设一线实践的同时,我也参与了可持续实践与青年成长的国际交流活动,慢慢开始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人建立联系,也了解到在全球资本主义环境下我们面临的共同困境,真切地感知到他们在教育、住房、就业上的无奈,同时还有频繁政权更迭所带来的政治伤害。如果说二十世纪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主旋律,那么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新的不平等格局中,我们面对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保护资源和重构本土经济以保障综合安全,不同国家都生发出应对这种现代性危机的另类探索和模式,我们试图通过经验的交流和国际互访看到更多不同的面向,看到多元的可能性。

2016年4月我带着来自泰国从事有机农业的几位返乡青年在中国做访问交流,相同的农耕文明让我们因为土地而变得更加亲切起来。他们以前只从西方媒体或NGO中建立对于中国的认知,他们说:“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只是它对环境和地球的负面影响。我被告知,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当真切地行走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他们会看到更加多样化的中国,尤其是乡土和民间所展示的智慧与丰富。正是透过生态农业技术、农民组织建设和城市农耕推广的经验交流,我们一起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探索,同时也是多元返乡主体所带动的本土经济恢复。正如一位在清迈工作几年后返乡的泰国大学生讲道:“对于正在做的事情,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愿念,因为我看到有一群年轻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着同样的梦想。我们不是孤独的!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是啊,回归土地和社区的另类探索让青年人变得学会生活、学会应对焦灼,不再那么恐惧不安。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好莱坞魔幻电影《魔兽》世界中,时光隧道打开的瞬间,种族的冲突斗争显现在偌大的屏幕上,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那么正邪就在人的一念之间。而《星际穿越》则让我们反思:微小的人类社会在经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之后,面对漫天黄沙,我们终将从告别农民到重新回归农民。

三分耕田铺设青年路

“在农村寻找不卑不亢的姿态”,这是我的一位同伴在参与乡村建设实践中的感悟,在探索的过程中总是能想到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或许我们认为的另类探索在今天欢乐惊醒梦魇之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主体的选择,以三分耕田不卑不亢地应对现实世界的挤压成为了青年们缓解危机的多样路径之一,似乎不再只是人们口中的“田园梦”,积极的努力让我们看到多样的存在,大家也少了纠结,多了前行的踏实。

或许我们难以想象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如何将工作和生活融在一起。对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来说,我们常说青年人应该是“有理想、接地气、会生活”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伙伴们将自己的办公室和家搬到了农村,将自己的工作选择在了田间地头,慢慢摸索低成本、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还记得学者杨庆祥在《80后,怎么办?》一文中非常真切地描述自己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这个重点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北京刚刚工作时遭遇的租房和生活尴尬,这是很多大城市青年的真实写照,居住在阴暗的地下室、生活在嘈杂的闹市、穿梭在拥挤的公交地铁。我也曾经忍不住好奇,和一些同伴走进中关村对坐在写字格中的白领青年做过访谈,去过唐家岭和看似工作体面却生活混乱的蚁族们深入交流,面对大城市高房价的挤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居住在五环六环之外,每天乘车往返时间需要四五个小时。让我感到心惊的是早上搭乘北京公交地铁所看到的景象,茫然呆滞苍白如面具的面庞、女人腥红的嘴唇,如活死尸般等待列车的停靠。相比金钱带来的生活窘迫,我更为恐惧的是没有灵魂的游走。

每每此时,总是不经意间回顾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似乎一直在另类中谋求发展,很多同伴也是如此。在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聆听了众多老师穷尽一生的学问,感恩在成长时期有那么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基本上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关注并参与到对青年人的义务培养中,从自然到历史,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化到社会,从理想到现实,从个人到生活。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在下乡的路途中手握书籍,带着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在中国广袤的大地和山川间寻找答案,似乎思想和理论不再是炫耀和争论的工具,而重新成为帮助学习者理解并回应现实的有效资源。

从下乡回到生活,则慢慢多了些朴实和包容,虽说岁月都会教给我们生活的智慧,但“逃离象牙塔、滚进泥巴地”却常让我们收获更大。已然接近而立之年的我们,从生涩懵懂到即将肩负家庭责任,从轻狂到逐步落地生根。新时期压在每个年轻人身上的四座大山: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同样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大家也总是有办法能融化这四座冰山。我们因为土地和乡村结缘,迄今已经举办了两届乡村建设实践者的集体婚礼,天地为媒师为证,没有奢侈婚礼和压死人的礼金,没有房子和车子为前提的婚姻约束,质朴的两颗心组建相互扶持的家庭以共同生活。

在田野间工作比起城市狭窄拥挤的月租房更畅快;乡村明亮大院一年二千块钱的租金让同伴们备感欣喜,和农民一样房前屋后种点瓜果蔬菜及花草,别有一番生活韵味;干农活儿是辛苦的,但也是踏实的,没有那么多的矫情和焦虑。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增强,使乡村愈发的便利化,村村通路、村村通网,少了拥挤的公交地铁,买辆便捷的面包车或三轮车在田间地头工作,闲时整理文字和看书学习,经营着三分耕田,让生态产品进城,让消费者下乡。于是,农业和农民都多了新的内涵。当我们的下一代出生,他们能够在广阔的田野中生长,相比温室培育的娇嫩花朵,乡野中成长的孩童多了些生活的灵气和活泼。在新农业和新城乡的视野坐标中,这样能容纳青年人开展工作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多,能撬动青年展开乡村实践探索的政府、社会资源也越来越多。

今天再看乡村发展和青年探索的结合,背后推动力和形成的主观认识已经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当新的探索浪潮般席卷而来时,我们更需要坚实地踏稳步伐。如果试图将今天的返乡做些观察,试图理解返乡形成的新文化内涵,我们需要从多重意义上的“返”和“乡”上进行理解:

多重之“返”:文化心理上的返(乡愁营造下中产或是游荡在城市的小资);生产生活上的返(在工业化趋势下无法在城市打工和生活的打工者);制度安排与财政支持的返;新农人的返;工商业资本倡导的返;社会组织推动的返……

多维之“乡”:生命价值心理认同的乡;社会空间意义上村落特征的乡;经济危机载体的乡;依托农耕价值多元的乡;社会和政治稳定意义上的乡……

在此形势之下,乡村虽然不能完全终止百年来资本主义的破坏,但却可为更多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新时期发展进程中提供新的空间和可能。

全球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裹挟着每个青年人,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我们从来不是单独的个人,我们身上里里外外都透着这个时代的气息,我们这些渺小的个体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看不清的复杂世界裹挟着,当我们纠结自己的食品安全、工作、住房、教育、医疗等一切服务的时候,却也不得不承认高成本的现代化生活正在牢牢地绑架着我们。激进的变革抑或小清新的嘲讽都无法建立我们存在的意义,或许我们存在的意义从大世界来,从生活中来,更从心底无限的关怀来。持续推进的可持续生活探索与乡土结合,不一定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却是改变普遍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8

[关键词]电影《燃情岁月》;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解读

电影《燃情岁月》讲述了骑兵上校威廉・拉德三个儿子与一个女子的凄婉故事。由于厌倦战争,上校带着全家在美国西部开垦了牧场。他独自抚养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大儿子艾弗瑞聪明勤奋,二儿子崔斯坦勇敢而奔放,跟当地土著印第安人接触颇多,三儿子山莫是位理想主义者。父子四人在农场里一直过着平静而悠闲的生活。然而,自从山莫大学毕业把未婚妻苏珊娜带回农场后,整个家庭的平静状态逐渐被打破。大儿子艾弗瑞喜欢上了苏珊娜,而狂放不羁的崔斯坦又吸引了苏珊娜的注意。恰逢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在政府的号召下,兄弟三人不顾父亲的劝阻,全部参军前往战场。战争中,山莫在崔斯坦的眼前被敌人枪杀,导致崔斯坦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山莫,回家后无法面对他深爱的苏珊娜,最终离家出走。几年后,崔斯坦写信让苏珊娜择他另嫁。这时,上校中风了,苦苦等了几年而心灰意冷的苏珊娜最终也嫁给了老大艾弗瑞。多年后,在外漂泊的崔斯坦又回到了农场,并娶了印第安人的女儿小伊莎贝尔,生了孩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在一次事故中小伊莎贝尔被警察误杀,原有的平静又被打破了。深爱崔斯坦的苏珊娜内心本已非常痛苦,小伊莎贝尔死亡的消息,让心里非常在意崔斯坦的苏珊娜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心里的折磨。最后,虽然崔斯坦在父亲和艾弗瑞的帮助下给妻子报了仇,但心理阴影又迫使他选择出走,最终在1963年被一只熊杀死。

思想内涵

(一)凄婉缠绵的爱情

三兄弟与苏珊娜之间的爱情纠葛是整部影片的主线。当苏珊娜以山莫未婚妻的身份出现在威廉上校的农场时,艾弗瑞和崔斯坦就对苏珊娜产生了好感,同时,苏珊娜也为崔斯坦的狂放不羁的气质所吸引。苏珊娜是爱山莫的,但是战争让这“爱”发生了转变:山莫战死沙场了。哥哥艾弗瑞先于崔斯坦回到农场,他在山莫的墓前向苏珊娜表达了爱意,苏珊娜没有同意。因为在苏珊娜的心里,抛开山莫,就艾弗瑞和崔斯坦来说,她更喜欢崔斯坦,喜欢他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野性”。可以说,苏珊娜跟崔斯坦第一次相见时的眼神对视,就注定他们之间有一段躲不开的爱恋。因此,当崔斯坦也回到农场时,两颗心最终连在一起了。苏珊娜深深地陷入了崔斯坦的世界。崔斯坦的金发、野性的狂野、在山莫墓前的眼泪像绳索一样紧紧地束缚着苏珊娜。生活看似又要归于平静了,但是记忆是会再现的。当艾弗瑞指责崔斯坦对于山莫的死负有责任时,阴影再次笼罩了崔斯坦的心灵空间,崔斯坦无法平复内心的伤痛。苏珊娜的柔情难以抚慰崔斯坦的内心世界,加上狂放不羁的本性,崔斯坦离开了农场,去外界漂泊。一年又一年,苏珊娜承受着时间的煎熬,盼望着崔斯坦的回归,然而等来的却是一封绝情的信,最后不得已嫁给了艾弗瑞,但她对崔斯坦的爱却从未改变。崔斯坦终于回来了,并与小伊莎贝尔结婚了。当苏珊娜从艾弗瑞口中得到这个信息时,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梳着自己的长发的行为和僵硬的表情,暴露了她内心的哀伤。她爱崔斯坦,等他,就是渴望得到崔斯坦的爱和安宁,而最后,崔斯坦却把这给了小伊莎贝尔,这让她异常伤心。隔着监狱的铁门,她对崔斯坦说出了心中难以消逝的爱的心声――希望山莫和小伊莎贝尔都死掉,自己成为崔斯坦孩子的母亲。

苏珊娜以老三山莫的未婚妻出场,中间与老二崔斯坦两情相悦,最后却嫁于老大艾弗瑞为妻。她把憧憬和背叛给了山莫,把痛苦和无奈给了艾弗瑞,把身心和诅咒给了崔斯坦。在她的感情世界里,自己一直处于挣扎之中。当得知小伊莎贝尔的死讯后,她再也难以忍受情感的折磨,用自杀寻求解脱,给凄婉缠绵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二)不可分割的亲情

影片中,威廉上校一家人处处洋溢着难以割舍的亲情。当三个血气方刚的儿子响应政府号召要去参军上前线时,深知战争残酷的威廉上校极力劝阻,并大发雷霆。战争伴随着死亡,结果难以预料。当劝阻无效时,威廉上校内心是非常难过的,在与儿子们依依惜别时,只能难过地嘱咐儿子们照顾好自己。在战场上,艾弗瑞腿受伤了,当崔斯坦去看望时,山莫代替受伤的侦查员去战场上侦查情况。崔斯坦得到这个消息后,立马不顾一切赶往战场,但还是晚了一步,他眼睁睁看着山莫被敌人的机枪扫射而死。崔斯坦为自己的爱莫能助而深深自责,悲痛异常。他按印第安人的习俗方式挖出了山莫的心脏,带回家埋葬在农场边的小山丘上,手足之情感人肺腑。当崔斯坦因山莫死亡的阴影让他无法面对所爱的苏珊娜而选择出走他乡,一连数年杳无音信,老威廉极为担心,看到崔斯坦写给苏珊娜的绝情信后,一夜之间白了头,还中风了。当崔斯坦七年后再次回来时,中风的老威廉歪歪扭扭地在胸前的黑板上写下 “I AM HAPPY” ,表达了对崔斯坦的在乎之情。

尽管影片中,有崔斯坦和艾弗瑞因为都喜欢苏珊娜而影响到兄弟二人的关系的情节。也有因为小伊莎贝尔被警察误杀,让老威廉和崔斯坦对当上了国会议员的艾弗瑞心存怨恨,认为他是政府的帮凶。但在科尔兄弟中的老大带着警察要射杀崔斯坦和老威廉时,艾弗瑞来了,给了敌人致命一枪。那一刻,老威廉原谅了艾弗瑞,崔斯坦也和艾弗瑞紧紧相拥,尽释前嫌,体现了那份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亲情。影片结尾,崔斯坦再次远行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艾弗瑞照顾,也折射出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与信任。

(三)超越种族的文化融合

除了爱情和亲情,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融合也是影片所表达的一个主题。在当时,白人在文明程度上要优于传统的印第安人。因此,许多白人是看不起印第安人的。在影片中,酒吧侍者拒绝给“一刀”服务就是体现。但威廉上校和印第安人“一刀”两家人展示了白人和印第安人在文化上的高度融合。特别是崔斯坦,他代表了印第安人文化,是两种文化完美融合的体现。在崔斯坦的身上,基督教文化和印第安土著宗教文化表现突出。山莫战死沙场导致崔斯坦内心的极度负罪感体现了基督教的“原罪”说。他的两次出走,都是为了心灵上的自我救赎。而崔斯坦的狩猎、祭祀仪式,体现了印第安的传统宗教文化。影片中印第安人“一刀”有一句话――“有一些人能清楚地听到来自心灵的声音,他们依着那声音作息”。无疑崔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而艾弗瑞则是以自我实现和美国梦为核心的白人文化的代表。圆滑世故的艾弗瑞,为了成功,努力和有影响力的人交往,希望出人头地。最终他成功了,他住进了城市里的豪宅,拥有雄厚的财富;通过竞选当上了国会议员,具有一般人向往的社会地位;也迎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影片结局,两兄弟冰释前嫌,也暗示了本来相互冲突的白人文化与印第安人文化的最终融合。

艺术特色

(一)唯美旷达的画面选择

影片《燃情岁月》中的大多数画面都取景美洲西部原野,这些粗犷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从艺术表现的视角看,影片的画面选择和设计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面的选择暗喻了故事的主旨,二是映衬了主人公崔斯坦的人物性格。电影一开始,映在火堆旁的印第安老人脸上的橘红色的火光就暗喻了整个故事的悲怆。在暮色的西部森林中,年轻的崔斯坦勇敢地去摸熊并与熊搏斗,暗喻了勇敢狂放而富有野性的崔斯坦注定要孤独。但在整部影片中,金黄色才是真正的主旨色调。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原野风光,与主人公崔斯坦的性格遥相呼应。美国西部旷野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大自然狂放不羁的野性。而影片中崔斯坦的金色长发、赤诚热情、勇敢无畏的本性,与西部原野的粗犷融为一体。通过西部旷野画面,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策马奔腾在西部大草原秋日阳光里的金发飘飘的崔斯坦,也很容易看到隐藏在崔斯坦内心深处的狂放不羁的小野兽,该影片也因此夺得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二)独具匠心的音乐制作

自从有声电影出现后,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就被不断挖掘。好的音乐能够有效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使故事情节、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也因此,音乐赢得了“电影的灵魂和血液”的美誉。在影片《燃情岁月》中,音乐一直围绕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诠释着老威廉一家成员间心灵的感受与变化,使影片表现出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乐有效地加深了观众对崔斯坦和苏珊娜两位主人公行为和内心世界的理解。在音乐的映衬下,观众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崔斯坦狂放不羁的野性、无所顾忌、粗犷勇敢、赤诚无谓,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挑战自己及社会的冲动。在音乐的铺垫下,崔斯坦就是一个全身蕴藏了巨大能量的大灰熊,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巨大力量。在音乐声中,崔斯坦就是大自然,就是西部原野的化身,随时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苏珊娜就被这狂野的气息所吸引,不能自拔。在剧情中,苏珊娜感情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通过音乐的旋律,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个始终郁郁寡欢,背负情感折磨,急切盼望安宁和自由的苏珊娜;观众也才更能理解,作为山莫的未婚妻的她,为什么一到老威廉的农场后,对满身散发着野性和自由气息的崔斯坦那么关注。背景音乐的恰当运用,增添了影片的凄美色彩,让人体会到无法形容的委婉的美,也引导人更深刻理解人生――为什么遵从自己内心声音的人是孤独的。

影片中音乐与影片主题始终融合一体。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凄美悲壮的。《燃情岁月》的音乐制作紧紧抓住凄美悲壮的主题,体现了忧郁凄凉的风格,使影片表现出了独特的张力,成为经典的唯美电影的代表作。在音乐的渲染下,电影就如同一片凄美的抒情散文。当崔斯坦骑着马在原野中飞奔时,噔噔作响的马蹄声与苍茫深邃的东方洞箫声、金灿灿的西部原野风光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苍凉空旷草原的神秘美感,也增添了崔斯坦那难以捉摸的“传奇”色彩。整部影片中,无论是恬静还是悲愤,音乐都始终伴随着影片的主题,旋律上始终与主题相映衬,表现得唯美动人,让观众无时不感受到扣人心弦和悠然自得的节奏感。《燃情岁月》的音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好地体现了平常的生活场景。乡土气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感之中,体会那温馨荡漾的亲情。例如,老威廉一家晚饭后坐在一起唱歌,苏珊娜弹奏的钢琴曲,简单而质朴,让人感觉宛如其中一员。崔斯坦漂泊海外的那段音乐也非常经典,让听者觉得荡气回肠。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应该是歌曲《黄昏中的薄雾》,歌词也非常切合影片主题和故事情节。总之,影片《燃情岁月》中的音乐制作独具匠心,不仅采用画面内外结合的烘托方式,而且音乐始终与场景和主题相映衬融合。

[参考文献]

[1] 罗贤.一生的救赎――重观电影《燃情岁月》[J].校园心理,2008(11).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9

金牛辞旧春华启,虎啸新春气象新。茶陵县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首先有请---先生致新年贺词。

………

〔序幕:新年大联欢歌舞《欢欢喜喜过好年》结束后,礼花四射,主持人出场〕

a、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电视机前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年好!

a、各位观众,这是茶陵县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现场,茶陵县电视综合频道、影视频道为你同步直播。

b、晚会是由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茶陵县委宣传部承办,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县文联协办的,这次晚会还得到了全县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c、出席今天晚会的有县四大家领导、各战线负责人、各乡镇负责人、县直机关领导干部、民营企业、驻茶武警部队等各界人士共1200余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光临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真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d、2011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1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又是中国将跨入发展的第二个甲子的开篇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的继续深化和全面发展的开启之年。

a、2011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党和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

b、不平凡的2011年,既是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在中国带头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阴影,迎接全球经济复苏曙光的2011年,必将成为中国年,牛气回升、快牛奋蹄的大牛年!

c、穿过时空的隧道,带着虎啸新春的激情,让我们在这新春的乐章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和谐永安!

d、祝愿我们美丽的茶陵风调雨顺,欣欣向荣。祝愿全体观众和58万茶陵人民春节愉快——

(合)虎年大吉,虎气冲天!一切虎!虎!虎!

3、茶陵红歌联唱

a、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全国第一个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所在地。

b 、英雄的茶陵儿女在中国革命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册烈士达5200余人。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留给我们的,是一部血与泪的斗争史和建政史。

a、今天,让我们在三首茶陵经典红歌中缅怀先烈,弘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茶陵牛”精神和品质,为构建和谐茶陵,推进茶陵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表演及歌舞《将军的故乡》

a、茶陵不仅是红色政权的摇篮,还是湖南省有名的“将军县”之一。从这里走出了29名共和国将军,数量之多,在全国排名第九,全省排名第三。

b、其中25名共和国开国将军,已有23位永远离开我们了。建国60年后的春节,当新成长的4位共和国将军回到茶陵缅怀先烈时,他们看到将军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呢?

a、茶陵的天变了,地变了。但“敢叫日月换新颜”的“茶陵牛”的精神永远没变。请欣赏云阳中学带来了表演及歌舞《将军的故乡》。

5、儿童爵士舞《雏虎戏春》

a、xxx,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同时,2011年的虎年也是一个吉祥好年。

b 、哦,为什么这么说呢?

a、因为2012年五行属金,所以2012 年又被人们称之为“x年”。

b、嗯,在这个吉祥的x年里,让我们一起展示“龙吟虎啸、如虎添翼、生龙活虎、虎虎生威”般的活力与力量吧。请欣赏世纪星幼稚园带来的儿童爵士舞《雏虎戏春》

6、小品《找典型》

a、“3211”交通大网络的形成,奠定了茶陵“红色摇篮,湘赣枢纽”的坚实基础。它承载着老区人民一个世纪几代人的大同梦想,是惠及后代造福子孙的千秋伟业,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

b、其中,正在兴建的衡茶吉铁路接通京广线和京九线,线路分别穿越我县10个乡镇49个村。在茶陵境内设茶陵站、茶陵南站、浣溪站------

a、根据设计,我县范围内向施工单位提供临时用地1700多亩,红线用地5300多亩,全部拆房600多栋,130000多平方米,今年五月份以来,我县境内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已全面开工,业主方和施工方非常满意,得到省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高度赞誉。

b、其间,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下面,请欣赏方言小品《找典型》。

7、歌舞《洮水情》

a、xxx,你知道吗?经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的省重点工程洮水水库即将蓄水发电了,它的建成将使茶陵县城防洪标准由当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b、哦,我知道。我还知道洮水水库水路80多里,两旁青山延绵,自然岛屿数百个,水天一色,风景独特,可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旅游胜地,打造一个“水路80里,湖南千岛湖”的旅游品牌,成为长沙衡山云阳山炎帝陵井冈山旅游线上的闪亮明珠。

a、真是太好了!它是惠泽后代子孙的千秋伟业,茶陵几代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b、请欣赏音协、舞协带来的歌舞《洮水情》。

8、舞蹈《跨越》

a、2011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年。60年的风雨,60年的开拓,60年的进取,60年的辉煌。

b、60年了,茶陵已从一个革命老区大步奔向文明茶陵、和谐茶陵、魅力茶陵,实现了茶陵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a、请欣赏公安局带来的舞蹈《跨越》。

9、反串小品《夸咱新农村》

a、近两年来,火田镇贝水村作为市委党建帮扶工作点,在市县各单位的支持下,以中心村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了设施、产业、社会和环境建设,初步构建了园林生态区、中心集镇区、产业开发区、居民住宅区等四大区域化格局。

b、嗯,他们还修筑了连心桥、建设了客运站、卫生室、农民书屋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建有株洲地区第一家规模的造纸企业——株洲市龙兴纸业有限公司。

c、现在的贝水村,村民出门走水泥路,居家用自来水和沼气,晚上到处亮路灯。产业多元化,生活城镇化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d、请欣赏反串小品《夸咱新农村》

10、戏曲《湘剧一支绽奇葩》

a、地灵人杰的茶乡大地,孕育出一支散发着浓郁湖湘文化芬芳的艺术奇葩,她就是湘剧团。

b、是啊,湘剧团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保留下来的县级剧团。几十年来,湘剧团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带领全县的戏剧工作者,继承优秀传统,坚持文艺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反映火热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在丰富茶陵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茶陵经济的跨越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请欣赏湘剧团带来的《湘剧一支绽奇葩》

10、戏曲《湘剧一支绽奇葩》

a、地灵人杰的茶乡大地,孕育出一支散发着浓郁湖湘文化芬芳的艺术奇葩,她就是湘剧团。

b、是啊,湘剧团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保留下来的县级剧团。几十年来,湘剧团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带领全县的戏剧工作者,继承优秀传统,坚持文艺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反映火热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在丰富茶陵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茶陵经济的跨越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请欣赏湘剧团带来的《湘剧一支绽奇葩》

11、独唱《咱老百姓》

a、近年来,茶陵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三农”工作,积极开展新农村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b、是呀,为了形成农业规模、提高农业效益,茶陵县还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茶陵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了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载体。

a、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的确为农民兄弟带来了实惠:生产得到发展,乡风更文明,村容更整洁,生活更富裕,管理更民主。

b、这不,由龙建军独唱《咱老百姓》就唱出了农民的心声。

12、大型壮族群舞《走在山水间》

a、滔滔洣水,奔流不息,那是家乡茶乡大地上一支流动的歌。巍巍云山,纵横百里,这是红色摇篮里一幅多彩的画。

b、“好山千叠翠,流水一”,在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风光秀丽,生态文化、山水文化引人入胜,有绿色海洋之称的云阳部级森林公园;有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基地的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区湖里湿地;还有皇雩仙的奇树、奇藤,奇水、奇鱼,更是生态文化的活标本。

a、下面,让我们在舞蹈《走在山水间》中去感受绿意盎然的生态之美吧。

13、劲歌热舞(肚皮舞)《亮丽青春》

a、虎跃龙腾东阳故里多俊杰,莺歌燕舞茶乡大地尽朝晖。

b、欢欢喜喜唱响社会和谐之歌,快快乐乐奏响伟大时代最强音。

a、让我们在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的劲歌热舞中走向虎虎生威的2011年吧。

14、器乐表演《美丽的神话》

a、氤氲红色的茶陵大地,处处奔腾着一种奋发图强的生命意志。美不胜收的茶陵八景,次第展开了一幅人间天堂的迷人画卷。

b、茶陵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从“办电强工”的梦想到洮水水库大坝,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到“3211”交通大网络,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家庭,美仑美奂,变化真是数不清,看不够啊。

是啊,如果再过五年,你再来茶陵,感受茶陵的变化,你一定会感觉自己是来到了一个神话世界。请欣赏器乐表演《美丽的神话》。

15、歌曲联唱

a、xxx,你知道吗?2011年,也是茶陵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20周年的一年。

b、我知道。20年的风雨历练,茶陵县文联植根于茶乡文化的沃土上,始终牢记自身的使命,以繁荣我县文化为己任,在茶陵这块热土上摇曳多姿,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发挥了文艺不可替代的优势,奏响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最强音!

a、嗯,是的。今年的这台文艺晚会,大多数节目就是本土文艺界作者创作表演的。下面请欣赏县文联音乐协会、舞蹈协会带来的歌曲联唱。

16、新年大团圆 歌舞《祝福明天》

a、千年古城红色摇篮山水美;九省通衢湘赣枢纽茶陵牛。

b、朋友们,新年的阳光已洒满茶陵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

a、让我们一起祝福,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茶陵更加灿烂美好!请欣赏歌舞茶陵二中带来的《祝福明天》。

a、各位领导,

b、各位来宾,

c、观众朋友们:

b、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让我们珍惜2011这个美好的时光,永远铭记60年的收获、60年的欢乐和60年的开拓。

c、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莺歌燕舞描世纪辉煌。让我们紧紧抓住时光飞翔的翅膀,抓住机遇,燃烧激情,肩负崇高的使命铸就新的辉煌。

d、艰辛成就伟业,奋斗铸就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三二一”发展思路,坚定必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共同迎接奋发有为的2011年。

欢乐农家第二部篇10

关键词:农家乐;民俗旅游;民俗文化;田园风光;泥土气息

生活在现代都市人最关心的是健康,但喧嚣的城市、拥挤的街道却使终日处身于此 的人们心情烦躁,所以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生活的人们,都愿意到郊区回归自然,体验一种纯朴、天然的生活情趣。这样,乡村旅游就成为村旅游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农家乐”。

昌吉市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只有35公里。昌吉市郊不仅田野广阔,稻麦摇曳,而且还有许多大型果园和森林。这里果园种类繁多。每年春夏,各种果花竟相开放,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到了秋天,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人在昌吉市郊办起了郊游度假村,并冠名为“农家乐”,让来自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城里人吃农家饭,睡农家炕,闻着花香,听着鸟语,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这样的“农家乐”旅游立刻受到城里人的欢迎,生意越来越红火。于是昌吉的农民纷纷效仿,一时间昌吉“农家乐”旅游便成了气候。

1998年,昌吉市“农家乐”旅游景点仅有]O个,年旅游接待收入只有25万元,2001年以来,该市适应市场需求,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加速第三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突出城郊型地域优势和“农”字型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并制定了减免费用、由政府出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据统计到2002年,昌吉市已有大小“农家乐”旅游景点52个、旅游经营户102户,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300余人。近几年,昌吉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州的一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旅游收入由10年前的不到百万元上升到去年的10.09亿元,接待人数由不足4万人次上升到去年的33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相当于全州三产增加值的1/6,连续三年以3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乡村游占据了我州旅游业的半壁江山,经营户达591户,旅游人数230.6万人次,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62%;收入达5.1亿元,占全州旅游收入的51%,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新亮点。例如在昌吉、米泉、阜康等地乡村游已成为当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方式。,他们中大部分过去收入比较低,开展乡村游后,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第二次增加,旅游经营户的收入平均达40万元以上,在有的乡村,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仅乡村游一项就使80万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同时乡村游还带来了科技信息和现代文明,改善了居住环境、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比如天山村104户农民中有63户经营“农家乐”,其余的41户围绕“农家乐”开展养殖和运输业。使全村直接来自旅游业的收入达60%,旅游专业户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8万元,增长了近10倍。短短几年时间天山村就由过去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小康村。

通过规范发展,目前,昌吉市“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单纯的“农家乐”形式,主要是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农家乐”旅游突出泥土气息、田园风景。第二种是农业娱乐型“农家乐”,主要是吸引游客在各类农业观光园内自由采摘水果、蔬菜,钓鱼、野炊、学习园艺技术等。过惯了都市生活的游客在昌吉市农村不仅可以呼吸夹带了青草芳香的新鲜空气,可以亲手采摘棚架上的葡萄、菜畦里的豌豆,吃到地道的农家土鸡,而且可以亲手推一推古老的碾盘、坐一坐喜庆的花轿,全方位体验一回农家之乐。第三种是乡村度假型“农家乐”,主要是将观光、度假、娱乐、餐饮与旅游有机结合,吸引游客休闲娱乐、体验农家风情。此外,昌吉市风光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突出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名牌产品,文化是创造产品差异性的核心元素,是保持旅游产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把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精髓,在乡村游发展中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休闲度假文化和饮食文化,具体打造了以峡门子为代表的回族文化,以杜氏为代表的乡土民俗文化,以黑马为代表的蒙古文化,以佳信庄园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度假文化和以三工镇为代表的哈萨克文化,突出景点的文化特色和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做到进入一个景区,了解一方风情,体验一种文化。

以文化促旅游,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