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18:49:22

网购总结

网购总结篇1

1、到秘书处对微软推出的防止网络攻击的教程进行注册。

2、根据领导要求,对每个楼层的品牌进行核实。

3、给2楼女装的标签打印程序进行更新。

4、总结有关软件的问题,反映给主管领导,并从中学习解决的方法。

5、7月8号对中环,正道,紫荆山,北京华联,丹尼斯,百盛等商场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并上报领导。

6、配合主管一起对活动的机器上的程序进行安装。

7、配合硬件人员对北门的活动机器进行安装,并在活动结束后对机器进行回收。

8、对四个楼层的标签打印程序进行维护。

9、这个月共维修打印机2次。

10、这个月共维修电脑9次。

网购总结篇2

关于大学生网购调查报告

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网购这个词,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少人真正尝试过。我一直都对网购很感兴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开始了我的网购生涯。从那以后,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开始了网购。后来网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东西都喜欢从网上买。像我这样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9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该层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有4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25.8%和27.5%。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网购总结篇3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9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该层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有4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25.8%和27.5%。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附录

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

1.您是否听说或接触过网上购物?

说明:如果您选择“A”或者“B”选项,请只回答第2、3题

A从来没听说过

B听说过但没有接触过

C偶尔在网上购买物品

D经常在网上购买物品

2.您没有网购经历的原因是什么?

A网购流程太复杂

B网购不安全

C其他

3.如果您没有网购经历,那么您接下来会考虑尝试网购吗?

A会B可能会C不会

4.您经常登陆哪个购物网站?

A淘宝B易趣C拍拍D当当E其他

5.你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是?

A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B操作方便

C寻找稀有商品

D出于好奇,有趣

E追求时尚

6.您认为购物网站哪些最吸引您?

A打折优惠

B节日促销

C商品种类齐全

D商品介绍全面

E其他

7.在网上购物你经常选择的产品?

A图书B服装C化妆品D礼品E数码产品F食品

8.您平均一次购物金额大约在?

A5000元以上B1000-5000元C500-1000元D100-500元E100元以下

9.您对网上购物是否信任?

A非常信任B信任C一般D不信任E非常不信任

10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有无受骗经历?

A有B没有

11.您在网上购物的频率?

A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

12.您在网上购物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品种类和网站数目太多

C面复杂,不易操作

网购总结篇4

[关键词]并购绩效;网络型产业;SCP范式

[中图分类号]F272.5;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11-0026-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至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并购活动虽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依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43起已披露总额达129.58亿美元,同比下降30.6%。2009年前两季度共发生26起跨国并购,其中20起并购总额约为47.86亿美元,并购事件数与金额同比均有大幅增加。以通信业、互联网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业等行业为代表的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关数据表明②,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2008年5月为6,102,460人并在2009年5月为5,801,686人,2009年较2008年略有减少,但绝对数字仍很大。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排名前10的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和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来看,这些行业对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及保障就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网络型产业重要性的凸显,相关领域研究在近年来逐步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领域讨论较多的课题,受众多学者广泛关注。

二、网络型产业概念界定

一般认为“产业”可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第二层次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第三层次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本文关注的“网络型产业”主要是基于“产业”的第二层次涵义。对于“网络型产业”的概念,不同学者根据自己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从传统角度(帅旭和陈宏民等,2003),网络型产业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MAC、IBM以及微软;网络浏览器市场中的皿与Netseape;电信产业中如美国的AT&T,英国的英国电信(BT)以及中国市场上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

从“新经济学”(Emerging Economics)的角度,网络型产业指生产具备网络外部性产品的行业,即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Katz and Carl,1986)。对于新经济意义角度的网络型产业,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与规制(陈代云,2000;刘戒骄,2001;唐晓华和唐要家,2002;刘戒骄和杨晓龙,2004;和杜传中,2008等)、接入定价(王燕,2004;柳学信,2004;于立和姜春海,2007等)和市场微观结构等角度(杜传忠,2003;杜传忠,2006)。在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提及网络型产业并加以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陈代云(2000)认为网络型产业依靠“网络这一关键性‘基础设施’”向消费者提供“竞争”;刘戒骄(2001)则指出网络型产业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传输、分销和用户消费等环节具有很强的关系,生产厂商必须借助于传输网络才能将其产品或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也必须借助于传输网络才能使用厂商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产业”。

综上,网络型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满足以下特点:(1)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2)存在消费外部性;(3)存在转换的成本;(4)生产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结合传统经济学和新经济学对网络型产业的认识,可认为通信服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及其相关设备制造业等信息技术行业具有网络型产业的典型特征,属于网络型产业的研究范畴。

三、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研究架构

(一)哈佛学派沿革

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夏大慰,1999)。1938年,在哈佛大学以Mason教授为主成立了一个包括Bain在内的研究小组,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他们对美国主要行业市场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为以后计量经济分析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继承张伯伦(E.H.Chambedin,1933)和琼・罗宾逊(J.V.Robinson,1933)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的基础上,Mason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并于1939年发表了《Price and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1940年,Clark的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lark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使得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实现条件变得不协调,而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可缩小这种不协调。在Clark研究的基础上,Mason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大类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1959年,Bain的《产业组织》出版,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成果,成为产业组织理论诞生的标志。之后,哈佛大学的其他学者也围绕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Cawes、Scherer、Shepherd和Comanor等人。其中,1970年,Seherer出版了铲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探讨了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并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经过20世纪30-70年代Mason、Bain和Seherer等人的努力,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因此,后来的研究者将Mason、Bain和Scherer等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学者称为“哈佛学派”。

(二)SCP架构分析

在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哈佛学派按结构、行为和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研究,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e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SCP范式)。在此分析框架基础上,哈佛学派研究者对市场关系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使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更系统化和规范化。

所谓结构,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

式,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内已有的买卖双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而行为则指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和行动。进而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指出,按照臧旭恒等(2005)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界定,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直接目的的定价行为;以产权变动组织调整为主要特征的并购行为;和以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为目的的促销行为等。因此,网络型产业的并购行为属于企业的市场行为,可纳入SCP分析范式中。

(三)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依据SCP分析范式,哈佛学派将产业组织理论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四个部分。按照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影响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理想的市场绩效的获得可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来实现。

但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相关研究领域之后,传统SCP范式逐步被双向动态的分析范式所取代。在传统SCP分析范式中,市场结构内生地决定了企业市场行为,而在双向动态的SCP分析范式中市场行为在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同时企业的市场行为可以影响市场绩效,而市场绩效也可以反映企业市场行为的效果。这正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并购是企业的主要市场行为之一,并购行为的发生改变了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并购活动的发生也必然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通过考察市场绩效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并购行为的绩效,并且主要分析并购行为对市场绩效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然后针对网络型产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四、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于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产出增加,二是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按照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观点,规模经济可以定义如下:令生产函数Q=f(L,k),其中Q代表产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如果f(AL,AK)>Af(L,K),其中A为常数,则生产函数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可认为存在规模经济。从网络型产业在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提供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产品和服务为代表,标志中国开始跨人科技时代的门槛。尽管如此,网络型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行业,它包括了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四个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都是远远不够的。扩大该产业企业规模,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显得异常重要。

(二)企业协同整合情况

企业的并购绩效与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在并购发生后的整合情况有重要关系。并购按照并购方企业与目标方企业的行业关系可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从上述三类并购的定义来看,发生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他们的关联度较高,?昆合并购㈣则相对次之。横向并购一般发生在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那么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兼并之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达到合理配置管理资源的目的(杨公朴,2005);纵向并购可以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实现并购双方企业之间财务协同,并进一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周林,2007);发生混合并购的双方企业之间相关度虽然低,但往往混合并购可以实现资源从需求非敏感性企业迅速转移到需求敏感性企业(雷辉等,2007),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而网络型产业无论从生产还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都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较好的实现管理,交易费用及各项资源的协同。但是以上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企业能够较好地整合,充分实现协同效应基础上,可见企业能否在并购后顺利达到协同,成为影响并购绩效重要因素。

(三)委托问题

委托问题在现代的公司治理中经常被提及,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Roll(1976)认为,企业的人往往会出于私人的目的和动机开展并购,例如,被自大或虚荣的动机驱使进行并购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当市场觉察到并购企业的出价行为后,其股价会下降,而目标企业的股价会上升,二者效应叠加,无疑增加了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Roll,1976)。同时,作为企业人的管理层一般希望控制企业的较多资源,往往不愿意将现金收益支付给股东,经常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报酬(Jensen,1986;Jensen,1988)。密切关注委托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对指导企业经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技水平

企业的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本行业的垄断水平。因此,企业之间的并购就会对发生并购的企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并购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研发中,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维持企业的长期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并购强化了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会造成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损失。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且随着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各行业的垄断程度进一步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关注的以信息技术业为代表的网络型产业,其发展与科技水平的相关性较高。因此,科技能否在并购过程中进步对于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五)外部性效应

外部性是指一种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而这些成本或效益不能在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那么按照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两种情况。按照奥兹・谢依的观点,网络外部性是指如果每个消费者的效用都随购买相同或兼容品牌的消费者总数的增加而提高,就称消费者的偏好呈现网络外部性,因此网络外部性实际是网络型产业特有的正的外部性反映。企业之间的并购在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必然引致消费者集中水平的提高。例如,原来消费相关产品或服务而提供商不同的消费者,在这些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并购之后,消费者由于消费的惯性和品牌忠诚等因素将会继续选择消费并购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选择以信息技术业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它包括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四个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外部性效应在网络型产业并购过程中能否得到体现,直接决定着该产业的并购绩效高低。

五、研究展望

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哈佛学派之SCP分析框架及企业并购行为影响机制可构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即网络型产业企业并购行为致使其所在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该产业企业随并购而带来之绩效受到影响,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之双向动态SCP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基于此评估体系,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领域可从以下视角开展进一步研究。

(一)结合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网络型产业并购行为的发生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此行业企业的经营进行影响。短期时,该行业企业并购,可改变投资者预期及相应的投资行为,从而影响并购企业之短期绩效;而长期中,该行业企业并购发生后,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5年)其经营与财务情况是否因并购而得到改善,从而影响企业之长期绩效。

(二)结合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影响的传统因素与特有因素。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的传统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协同整合情况与委托问题等三个方面,对应之特有影响因素包括科技水平与外部性效应。传统影响因素在已有并购绩效的研究中得到广泛探讨,但网络型产业中所特有的科技水平与网络外部性的分析不足。因此,结合传统与特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挖掘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深层次研究价值。

网购总结篇5

[关键词] 网络购物 网络消费 大学生

根据CNNIC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13700万人,其中,学生网民占总人数的32%,在上网的人群中,有23%的网民进行过网络购物,且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于使用网络进行消费。这表明,电子商务已成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预计2010年网络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42%。

本次调查把最易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大学生和最新式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结合在一起,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民的网络消费情况进行了信息统计,得到了较为真实和详尽的材料。

一、调查目标及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城五大高校的大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54份,其中1149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5.75%,实际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被调对象遍及五大高校的所有宿舍楼和各宿舍楼的所有楼层,问卷数据基本上能够科学地反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各个层次大学生的观点。

二、大学生网民基本信息

大学生网民年级构成与性别组成,如图1、图2所示。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统计

1.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行过网络购物的被调查者有28.26%,没有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有71.74%,如图3所示。

2.网络购物的优势。总体而言,被调查者认为价格便宜是网络购物的最大优势,如图4所示。

3.网络购物主要购买项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主要购买书籍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如图5所示。

4.网络购物服务商的选择。本次调查显示,有25.60%的被调查者在易趣购物,有38.31%的被调查者在淘宝上购物,有12.34%的被调查者在卓越上购物,有23.75%选择在其他服务上那里购物,如图6所示。

5.货款支付方式。本次调查显示,39.65%的被调查者选择网上支付,41.36%的被调查者选择邮局汇款支付,13.23%的人选择银行营业厅转账,5.76%的人选择当面交易或货到付款,如图7所示。

6.对于网络购物纠纷的申诉和解决。本次调查显示,在发生网络购物纠纷时40.67%的当事人选择只是和卖家联系协调,1.49%的当事人选择只和服务商联系,44.32%的当事人即和卖家协调也和服务商联系,13.52%的当事人没有通过申诉途径解决问题,如图8所示。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调研分析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针对六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进行过网络购物的人数。从数据层面看,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比率要高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1月的全国平均比例,本次调查比其高出6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确是比其他阶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经历过网上购物的人数占总上网人数的比例还太少,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显示出我们还有强大的发展空间。

2.对网络的信任及信用情况。大多数的大学生网民还是比较信任互联网的。近年来,网络购物服务商和网络支付平台运营商的合作使得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网民在购买物品前,可以从服务商那里很方便地看到卖家的信誉度及其他买家对他的评价,这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为买家提供购买的参考依据,也大大降低了购买风险。

3.网络购物的优势。从数据层面来看,绝大多数的网民认为,与传统店铺相比,网络购物最大的优点就是种类齐全、价格便宜、方便快捷。

(1)商品种类多。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空间,只要有商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网络无地域的优势。

(2)购物成本低。对于网络商品购买者,他们挑选、对比各家的商品,只需要登陆不同的网站,或是选择不同的频道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可以直接由商家负责送达,免去了传统购物中舟车劳顿的辛苦,时间和费用成本大幅降低。

(3)网络购物方便快捷。其一,商品信息更新快。只需要将各种商品的图片、介绍资料利用单机进行上传,就可以最新商品信息,且立刻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更新。其二,商品容易查找。网络商店中基本都具有店内商品的分类、搜索功能,通过搜索,购买者可以很方便的找到需要的商品。

4.网民使用的网络购物服务商。从本调查的数据看淘宝网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其次是易趣和其它购物网站,再次是卓越网。这与ebay公司在2006年的调查排位基本一致。世界网络购物服务商巨头ebay与网易合作后进军中国,不敌中国本土阿里巴巴网站旗下的淘宝网。淘宝网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控制了这个领域。

5.货款支付方式。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选择了邮局汇款,其次是网上支付。随着密码比对卡甚至是密码狗等安全保障的陆续出现,网上支付的方式将会越来越流行。

6.有无不成功的网络交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网民没有经历过失败的购物经历,我们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1)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购物时比较谨慎。

(2)我国网络购物支付机制比较完善,能为网民提供好的购物环境。

(3)我国从事正规网络贩售的大部分商家信誉度还是很好的,能真正做到为消费者着想。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购买的商品还集中在金额比较小的小件物品上,这显示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无论对消费者、企业还是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将成为达到新经济时期“多赢”效果的理想购物模式。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网络购物必定会成为今后大学生购物的一种主流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网购总结篇6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2011年7月7日,CNNIC又了《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从该报告的数据可知,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1.61亿人,网购渗透率达到了35.1%。“十一五”期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数增长了4.8倍,网购用户渗透率提升了10.6个百分点。以上的数据都足以显示网络购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购这块蛋糕之所以能做得那么大莫过于它购物的选择性大、价格较实体店便宜、24小时营业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这种足不出户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网络普及的大学校园内,大学生的网购狂潮更是非同一般,甚至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大学生作为一个对新事物拥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群体对网络购物这种新型购物方式的参与显得比较活跃并不足为奇。作为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网购一族中的成员,我们小组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展开了一次调查,以期能够真正全面了解与认识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因素以及大学生们在网络购物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然后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能够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二)研究的思路

为了全方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状况,我们的问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级、生活费、每周上网时间等;被调查学生的网络购物状况,包括网购频率、网购花费及网购时所考虑的因素等;网购中遇到的问题,包括遇到过的侵权问题、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做法等。

(三)研究的方法

本次研究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为了能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宁波市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状况,我们在宁波市的四所高校以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为其半个月的调查研究。这四所高校包括宁波大学(含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

二、分析数据,了解现状

在整个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76份,其中有效问卷337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84.25%,具有统计意义。在33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59人(约占47.18%),女生178人(约占52.82%),男女生人数基本相当。

通过对所有有效问卷的整理,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一)每周上网时间统计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在337份样本中,每周上网时间为10小时以下的大学生数为57,占样本总数的16.91%;每周上网时间为10小时以上20小时以下的人数为85人,占总数的25.22%;每周上网时间20小时以上30小时以下的为85人,占总数的25.22%;而每周上网时间为30小时以上的有110人,占总数的32.64%。

分析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大学生占了总数的84.09%,甚至有32.64%的大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间超过了30小时。由此可知,大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上网,这也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网络购物的各种资讯,并为实际的网络购物提供了充分的时间条件。

(二)支付能力统计

大部分大学生虽然并没有自己的收入并且还是靠家长给予的生活费进行各类消费,但是我们不能小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42%的大学生每个学期(以四个月计算)的生活费超过3500元。这表明大学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为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网购频率与金额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所调查的337名大学生中了解到只有20位(5.93%)大学生从来不进行网络购物,而231位(68.55%)大学生每月会进行一到两次的网络购物。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可谓是非常的普遍。而关于大学生每学期用于网络购物的金额,从50元以下到1000元以上每个金额段都有,大部分集中在50到500元之间。由此可见,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四)网购原因

从上面的几项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大学生网络购物非常频繁,他们用于网络购物的费用也并不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那么多的大学生选择并且开始热哀于网络购物这一消费模式呢?图1就是我们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统计结果,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络购物,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购物快捷方便,同时物美价廉、送货上门的服务方式及方便的付款方式也是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较为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在337位大学生中只有9人认为网络购物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可见,质量并不是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时普遍考虑的因素。

(五)网购网站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下,网络购物作为继超市购物、电视购物之后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已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上行行的购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82C平台、以卓越和当当为代表的自营B2C平台、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平台等各种购物网站在网购一族中都是颇有分量的。那么在大学生中,他们经常进行消费的购物网站又有哪些呢?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3.47%的大学生曾经在淘宝网买过东西,而在卓越、当当等自营网站购物过的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六)网购物品

图2是一张大学生在网上所购商品种类的图表。表中清晰可见,服装、生活百货及书籍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品,而电子产品、零食、保健品及运动用品也有不少大学生会有所涉猎。

(七)选择商家的原因

当大学生被问及会如何选择商家或产品时,有158人认为商家的信誉最为重要,这占了总人数的46.88%;有73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第一考虑因素,占了总人数的21.66%;有68人认为商品的质量最为重要,占了总人数的20.18%;有34人认为品牌最重要,占了总人数的10.09%。

(八)网购中遇到的问题

网络购物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得并不成熟,所以毋庸置疑网络购物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在大学生的网络购物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37位大学生中,我们发现有256人遇到过网购的商品图片和描述与真实的情况差别较大这一问题,有138人觉得他们在购物之后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有123人遇到过收货等待时间过长这一问题,另外还有少部分的问题是个人信息安全(信用卡、银行账号等)得不到保障以及卖家的服务态度不好等。

(九)网购中遇到侵权问题的处理方式

大学生都接受着较高级别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而言应该比一般的人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所以当问及在网络购物中如果权利受到侵害时会如此做时,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只有44人(占总数的13.06%),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

维权意识,会选择与网站或卖家进行沟通协商,或者进行投诉或申诉等种种做法。详见图4。

(十)对网购的前景

网络购物,毋庸置疑,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所以在被问及对于网络购物的前景如何看待时,有183人很看好;有131人认为一般;选择“不怎么样”及“与我无关”的人只有24人。可见,大学生们对网络购物的前景还是相当认可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参加此次问卷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相差不多,而对比男女生所做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我们也并未发现大的差异。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女生在网络上购物时更加偏重服装及零食类,而购买数码类产品的则男生居多。这与男女生的需求、心理状态等并不违背。

2 上网时间与生活费的数额和网络购物的频率与金额成正比。分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上网时间比较多的学生其网购的频率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也显得比较高,而生活费比较多的同学其花在网络购物上的费用相对也会比较多。

3 虽然调查之前我们预想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之中可能已经很普遍了,但是94.07%的这一比例还是大大地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而如此高的普及率并不是偶然的,网络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肯定具有传统购物方式所无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分析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我们发现网络购物的快捷方便是其最具有优势的地方。而这种快捷方便所体现的就是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商品,而这正好符合大学生年轻、追求时尚的个性。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一般没有太多的费用能够让他们支配,所以那些物美价廉、送货上门及付款方便的网购特点就成了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

4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网络购物主要集中在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拍拍网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特别是淘宝网,在337名受调查者中有315人曾经在淘宝网购过。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懂得自我保护的,毕竟现今我国的B2C网站已有数万个,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为数不多的那几个知名网站。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却能够很大程度地保护大学生作为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也是无可非议的。

5 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网购的商品图片和描述与真实的情况差别较大。在网络交易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学生很难接触到商品,不清楚商品的质量;反过来,商家也很难,不了解消费者的身份。所以大学生在网购时仅靠商家挂在网站上的图片很难真正了解到商品的质量。除此之外,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其在网站购物后售后服务很难得到保障。因为在网上购物买家与卖家并非是面对面地进行交易,双方往往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当消费者对其所购产品不满或出现质量问题等情况时往往很难退换货,即使卖家同意退货,一般也往往需要买家支付邮费,这着实是件令网购一族头疼的事。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在大学生网购群体中出现,一般的网购群体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几个问题在大学生网购中却是尤为常见的,分析可知,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但是社会经验并不够丰富,鉴别物品的真伪与好坏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再者,大学生虽然有较长的业余时间可供其安排,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以学业为主的,当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售后难以解决时,很多人考虑到商品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就会选择不了了之。

(二)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分别从大学生、高校及购物网站三者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大学生方面。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该选择信用度较高的购物网站、信用等级较高的商家及评价较好的产品,这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侵权的发生,使大学生进行网购时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充分的保障。同时,在购物前应该尽可能的与卖方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商品的状况。而在网购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还应该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当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网络这一平台使之为我们服务,而不能被之掌控甚至迷失其中。花钱时需考虑家里的承受能力;要做好理财计划,制作开支记录。要结合父母每月所给的钱,计算每月吃饭和学习用品的费用以及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网络消费。

网购总结篇7

一、“互联网+集中采购”模式

云集采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采购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采购管理和操作全流程电子化,规范统一的流程和操作模式,提高采购效率、防控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此外,云集采平台可以提供公共采购服务,从常规采购到战略采购,从集中采购到聚合采购,从银行自采到向客户提供采购服务等一系列模式的创新,节约公共资源,创造额外利润,实现价值采购,助力银行主营业务。云集采平台由内网平台(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平台两部分组成。内网平台作为银行内部采购平台,通过解决采购过程中的管理冲突,实现集中采购工作合规高效的目标。同时作为数据源向整个云集采平台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现象。门户平台作为外部网站,在完成电子化采购的同时,兼有B2B/B2C/B2B2C/O2O功能,借助“免费”“专业”的互联网用户思维,充当连接器,整合银行客户资源,通过提供采购服务和金融服务,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内外协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圈。云集采平台作为公共采购平台,宗旨是向用户提供采购服务,增加用户粘性。与传统网上商城不同的是,平台采用开放设计理念,平台向非银行客户开放,无需登录即可以看到全部的产品和服务,交易环节才需登录认证,有助于形成一个开放式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其中,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作为用户能获得更多分等级的增值服务。为确保采购过程中相关指令是平台用户的真实意思表达,云集采平台通过RSA非对称密钥算法,实现用户电子签名和文件加密功能。当上传下载采购相关材料或发生交易时,需要通过USBKEY方式登录进行电子签名、加密或验证。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供应商有显著特点,即半数以上同时又是银行的客户,甚至是优质客户,供应商和客户身份极易转化。以某商业银行总行级供应商为例,截至2016年末,库内56%准入供应商中为对公客户,日均存款超过600亿元,为银行贡献营业净收入达3亿元。银行集中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向客户共享采购成果等方式,弥补供应商在间接采购方面的不足,增强银行差异化竞争力。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必经渠道,是供应链现金流的重要一环。平台作为企业间的连接器,可将现金流引入银行,并助力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因此,相比非银企业,银行在采购过程中,更有条件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获取更多战略合作伙伴,帮助银行进入非金融业务的供应链闭环中,创造价值,实现共赢。云集采平台实现价值采购需要数据积累,可先实施内网平台,再实施门户平台。采购服务采用先对个人再面向企业,先小范围后逐步扩大的方式推广。对个人服务可以从银行的员工开始、关联企业的员工,银行个人客户、到企业客户的员工,最后向所有潜在个人客户推广;面向企业服务从关联企业,供应商,再到银行企业客户,最后向供应链的所有企业推广。

二、云集采平台的功能

内网平台功能分析。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减少文件交换环节耗时,实现采购流程环节可跟踪机制,推动采购流程快速流转,提高采购效率。统一采购操作模式,满足各单位需求,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成本浪费。实现供应商的推荐准入,引入供应商评价审核机制,根据供应商履约情况影响其评级,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实现评委管理、电子评审,提高评审的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办公,体现银行的社会责任。通过商品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预算使用登记等多方面,规范全行的采购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全行采购数据、供应商信息、合同信息、商品信息等实时查询统计,为采购决策、采购流程持续优化、采购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与邮件系统、短信平台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系统留痕,记录采购全部过程,完善工作流、信息化。为了实现银行总分行多层机构采购管理的目标,系统需要设计严谨复杂的控制逻辑。通过以下模式和方法可化解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过程中合规与高效、供应商多头管理、各单位管理方式差异等多个冲突议题,满足全行用户便捷使用的需求。三段式流程模式。采购项目从立项开始,经历需求审核、方案审核、组织评审、结果报批、合同审核、档案归档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产生流程回退的可能性。尤其是银行投融资类等涉及第三方的项目变数较多,在结果报批阶段或者合同洽谈阶段时常遇到由于第三方原因造成项目需求变更。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实行分级分类准入制,分级代表总行级和分行级,总行级供应商可供全行直接使用;分类代表供应商能够提供的商品需要经过所属行的商品类别准入。供应商的状态分为推荐、准入中、准入完成,不同供应商在不同机构存在不同状态,可产生多种排列组合。角色最小单元法、流程强松耦合结合模式。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人员配置存在差异,管理颗粒度不同。如需求审核阶段,总行部门要求设置三个岗位甚至更多岗位,而大部分分行期望最多设置两个岗位即可;方案和结果报批环节,部分机构只设置一名有权审批人,而部分机构需要根据金额大小设置有权审批人。门户平台具有三大功能:对供应商用户,是一套电子化采购门户,实现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网上竞价等采购电子化管理;实现合同电子化;支持供应商自助注册、审核入库的流程化操作;门户与内网平台对接,甚至与有条件的供应商ERP对接,加大交易数据交互,降低现场沟通成本,节约采购TCO(总拥有成本)。对行内用户,是一套电子化PTP(采购到支付)系统,分期部署办公用品,机票、酒店、打车等商旅服务,进而实现礼品、家具、空调、建材、工会福利等全品类的订单管理。采用互联网化的界面增强用户体验感和认同感,支持对接多家供应商,保证充分竞争,同时保证商品品类和服务区域上的互补。对于外部客户,是一套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联合采购、聚合采购和共享采购多种公共采购服务。作为公共采购服务平台,门户平台面向的主要用户是银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譬如供应商、银行关联企业、城商银行、其他小规模的金融公司。潜在合作伙伴是大型国企的集采中心、专业的招标公司、集成商、物流公司等。平台通过供方支付交易佣金的模式或提供金融服务等价交换的模式,向客户免收服务费。主要特色功能如下:合采购服务;聚合采购服务;共享采购服务;供应商动态评级;分等级的免费增值服务。

网购总结篇8

网购消费:快速发展

基于全国视角:四川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据《2011年四川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四川网民对电子商务应用的使用率在2011年增长势头放缓。截至2011年12月底,四川网民网络购物的使用率为33.8%;网络购物用户增长率仅为7.0%;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规模增长率也分别只有5.1%和11.0%;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162万,增长率为7.8%,使用率为7.3%;团购用户规模为212万,增速达到165.1%。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电子商务类应用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整体水平,而且差距还在拉大。

根据正望咨询的《2012年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1年底国内发达城市与西部城市间的网购消费状况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以成都为首的4个西部城市在前四项数据上较东部发达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消费人数和消费能力均处劣势,这种差距可以归因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东部发达城市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和支付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且,这些城市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较快,整体电子商务环境较好,用户消费水平也较高。因此,网购市场发展较好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西部城市的后两项数据均大幅高于东部4城市,说明西部4城市是网购市场发展的潜在区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此外,两个增长数据也充分说明,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平均网购金额的增长将取代网购消费者数量的增长,成为网购市场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基于全省视角:四川网购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四川网购消费发展迅速。到2011年12月底,省内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410亿元,约占四川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5.3%,基本达到了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四川网民基数较大,随着新增网民网络使用的逐步成熟化以及网购相关服务的逐步优化,四川网购用户的数量仍将会继续增长,网购花费的总额也将不断增大。由此看来,四川网购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川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前,四川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以63.5%的增速迅猛增长,达到了4568亿元,相当于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在“11・11 网购狂欢节”,四川交易额10.3亿元,仅次于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排在全国第六。这些都这标志着网购消费已成为川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消费方式。

而且,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四川在淘宝网上的消费金额中,80%以上属跨省消费。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省内的商品已不能满足川民们的需求,许多川民凭借着网购消费的跨地域性不断地追求时尚、前卫的商品,这也是促进省内网购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四川网购消费仍然面临着较多阻碍。据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网购消费用户中认为网购不安全的比例仍有近30%,主要问题在于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以及假冒、仿冒名牌商品较多。此外,省内滞后的物流发展水平也会影响网购产品的配送服务,造成地区间供给水平的差异,这也影响了省内网购消费的发展。

传统消费:受到巨大冲击

在网购消费的迅猛发展下,四川传统消费受到了巨大冲击。省内新世纪百货等传统零售商纷纷抓住圣诞、元旦等传统节日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大促销,以期能与网购消费相抗衡。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商家开始革新其自身商业模式,并争先恐后地进军网络市场。表2列举了近年来四川传统行业“触网”的一些重要事件:

从表2来看,四川传统消费也在逐渐改变其发展模式,由传统的零售领域延伸到了电商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消费将会逐渐向网购消费转化,传统行业建立其网购商城更多地是运用电商平台来扩展其自身业务,推广企业品牌,以便更好地体现线上线下协同互补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的传统消费已不单单仅局限于实体交易,它是线下与线上、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交易。

而传统企业逐渐加入到电商领域,则进一步激发了网络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大了现有网购用户规模,从而加快了全省网购消费的发展进程。

发展趋势:传统消费向网购消费转变

四川居民的消费模式已逐渐从传统消费转向了网购消费。而且,在最近几年内,网购消费会利用其特点与优势逐渐压缩传统消费市场及规模,并继续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从目前来看,四川网购消费有如下三点发展趋势。

移动网购消费将迎来发展契机

据《2011年四川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四川手机网民数量为1722万,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200万人,增速为13.1%,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了77.2%。数据表明手机网购将成为拉动网购消费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用户购买力的提升、消费习惯的转变、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网购消费必将迎来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四川手机网民比例高出全国近8个百分点,因此,省内移动网购消费的发展前景就更加可观。

团购将成为网购消费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2年是团购行业的转型年,市场逐步由扩张转向固守,一大批团购网站倒闭,但全国团购消费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劲的发展态势。现在,许多老牌电商或新兴团购服务商均赢得了稳定的团购用户群,形成了用户稳定的团购消费行为模式。而且,某些非独立团购网站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它们借助平台优势,为商家带来持续价值,具有更持久的营销生命力。

虽然四川团购用户比例在全国总体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省内团购用户规模的增速却十分迅猛。2011年12月该数量较2010年12月增长165.1%,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未来团购市场还将保持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四川团购消费必将会与省内互联网服务融合,从而推动网购消费模式的发展。此外,手机团购的发展也将为四川网购消费作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将会带动网购消费的发展

“社会化”作为一种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在现今阶段,以即时通信、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与网购、搜索等应用相互结合。用户可以基于该媒体提升其购物体验,创造出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网购消费的发展。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网购总结篇9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行为;网购渠道;网购频率;网购风险;个性消费;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9.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4-0078-0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71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5.9%。与2012年12月底相比,2013年上半年网民增长2 889万,半年度增长率为11.9%。[1]报告还显示,网民结构中,10~29岁的网民占总网民数的52.7%,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由此可见,大学生是网民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为了了解广东省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情况,笔者于2013年5月至6月在广东省15所高校展开一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广东省15所高校,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民族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韶关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从被调查学校的学科类型看,涉及“985”“211”综合性重点大学、理工科院校、商类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高职院校;从学校所处的地区来看,广州高校7所、珠江三角洲2所(1所本科1所高职)、粤东地区2所(1所本科1所高职)、粤北地区2所(1所本科1所高职)、粤西地区2所(1所本科1所高职);从学校的所有制性质来看,既有公办大学,又有民办高校。由此可见,本次调查选取的学校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分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非毕业班学生做纸质问卷,在课堂调查并当堂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答卷的质量;毕业班学生因为在外实习,所以通过网络调查,调查到的比例也相对较小。本次总共收到有效问卷2 053份。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看,男生953人,占46.42%,女生1 100人,占53.58%;从年级看,大一学生占27.67%,大二学生占27.67%,大三学生占24.15%,大四学生占20.51%;从专业看,文科生占31.37%、理工科学生占34.34%、医药类学生占4.19%,艺术生占17.44%、体育生占12.66%;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占81.73%,专科生占18.27%。此外,笔者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见表1)。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定义,网络购物是指包括发生在互联网中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B2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usiness to Consumer B2C)、个人之间(Consumer to Consumer,C2C)、政府和企业之间(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交易。[2]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总体情况,二是大学生网络购物具体过程的情况。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总体情况

1.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手段。在被调查的2 053位大学生中,有网购经历的占85.36%,没有网购经历的只占14.64%。由此可见,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一种普遍的消费方式。

2. 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关于“大学生网购的原因”,在问卷中共列出九个选项供给多项选择。在这九个选项中,选择人数最高的是“商品品种多样”“价格便宜”“方便快捷”,分别占总人数的68.37%、64.93%、62.41%;其次是“能买到满意的商品”“时尚有趣”“新鲜好奇”,占总人数的22.18%、12.21%、10.83%;排在后面的是“消遣放松”、“扩展交际圈”和“其他”,占总人数的8.02%、3.67%、1.93%。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追求物美价廉、方便实用为主,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追求时尚个性的特点,还透露出大学生新鲜好奇、积极交往的心理。

3. 大学生的网购渠道呈多样化。关于“您经常使用的购物网站”,排在前四位的是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网和品牌网站,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8.08%、37.48%、24.87%、22.69%。其他的还有网站商城(搜狐商城、新浪商城等)、拍拍网、QQ网购、易趣网等,选择的人数均在10%以下。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团购方式因其物美价廉,受到众多大学生的青睐,成为网购中的一大亮点,几乎有过网购经历的学生均有团购经历,并且持续关注。另外,一号店、okbuy、优购网上鞋城、名鞋库、乐蜂、美丽说、蘑菇街、聚美优品、携程网、机票酒店等网上商城拓宽了学生们的网购渠道,当然也丰富、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

4.大学生用于网购的支出比较合理。调查显示,对于“平均每月网购消费金额与生活费的比重”,61.89%的大学生的选择10%以下,29%的大学生选择10%~19%,7.11%的大学生选择30%~49%,2.01%选择50%以上。“您每次网购的平均费用”,44.58%的大学生选择50元~99元,25.79%的大学生选择100元~199元,22.87%的大学生选择50元以下。可见,虽然网络购物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他们能够理性的控制自己的网购行为,合理的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用。

5. 大学生网购的频率适中。调查显示,49.86%的大学生“每月网购1~3次”,41.09%的大学生每月少于1次。只有9.05%的大学生每月网购超过4次。大学生是消费者,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精力必须用在学习。这样的网购频率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互相吻合的。

6. 大学生浏览网购网站的各项指标正常。首先,对于“浏览网站的时间”,39.6%的大学生在“1小时以内”,37.48%的大学生选择“1~2小时”,这说明浏览网站时间合理。其次,对于“浏览网站的主要原因”,55.99%的大学生选择“购买商品”,21.26%的大学生选择“打折促销信息的吸引”。可见,大学生浏览购物网站带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多数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也反映出大学生节俭的优良作风。再次,对于“您浏览购物网站与购买行为的关系”,51.81%的大学生表示“浏览很长时间后购买”,21.03%的大学生表示“浏览很长时间很少购买”,3.15%的大学生表示“只浏览不购物”。从这一项我们又可以看出,大学生网上购买商品非常谨慎,三思而后行,但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因为浏览购物网站浪费了一些时间。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具体过程的情况

1. 大学生网购消费情况。42.75%的大学生选择“物品缺失时消费”,19.31%的大学生选择“季节性换季消费”,14.56%的大学生选择“冲动性消费”,12.49%选择“网站促销消费”,10.02%选择“节日消费”。其中,物品缺失时消费、季节性换季消费、节日消费属于有意消费,是购买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购买;而冲动性消费、网站促销消费则属于无意消费,是消费者受到客观的刺激而实施的购物行为。无意消费多数对商品的利用率低,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2. 大学生网购最多的商品。笔者列出八个选项,大学生网上购买最多的商品是“服装及箱包”,占54.9%;其次是“图书音像文具”,占18.5%;再次是“数码通讯产品”,占10.14%。其他的还有“饰品及礼品”“充值”“化妆品及护理产品”“旅游服务”“餐饮及零食”,所占的比例分别在6%以下。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最求个性消费,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

3. 大学生网购商品占所拥有物品的比例。调查显示,在1 745名有网购经验的大学生中,网购商品占所拥有物品10%以下的大学生有972人,占10%~30%的有535人,占30%~50%的有168人,超过50%以上的只有4.01%。虽然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风靡,但就目前来看,网购还不能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方式。这跟网购的技术要求、存在的风险以及学生的购买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4. 大学生挑选商品时考虑的因素。大学生网购商品时,首先注重“价格、质量”的占总人数的69.34%;其次选择“时尚、个性”的占13.58%;选择“样式、外观”“品牌、档次”的人数分别占9.74%和7.34%。调查显示,在网络购物中,大学生的理性占上风,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

5. 大学生网络购物最常用的付款方式。在众多支付方式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网上银行”,占总人数的45.44%;其次是“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宝等)”,占38.60%;“货到付款”“信用卡”“银行或邮政汇款”分别占8.48%、4.53%、1.72%;而手机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只有极个别的大学生选择,占0.34%。可见,大学生普遍能掌握并操作网上支付技术,而且比较注重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6. 大学生对网购满意商品的处理方式。对于“网购到满意的商品后,你会怎么做?”笔者给出了四个选项:详细评价、再次光顾、什么都不做、与他人分享心得,选择的人数分别是总人数的34.67%、27.11%、22.29%、15.9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购行为的应对是积极的,也表现出他们热情的态度。

7. 大学生网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最主要的是“实物与商品描述差异大”,选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6.65%;其次是“资金被盗,信息泄露”,占16.16%;再次是“卖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和“物流服务不到位”,分别占12.95%和4.24%。调查显示,网络的虚拟性和安全性是相对于实体店所存在的缺陷,也成为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屏障。

8. 大学生应对网购问题的方式。选择“自认倒霉”的大学生有18.8%,这是消极的应对方式;选择“给予差评,提醒朋友不购买”“直接向商家交涉”的占39.54%和30.49%,这是中立的应对方式;选择“向网站平台投诉”“向消费者保护机构求助”的仅有6.65%和3.72%,这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调查显示,“给予差评”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因为大学生们觉得这种方式直接、容易操作,一般能得到买家的补偿。但对于“向网站平台投诉”“向消费者保护机构求助”这两种法律手段,选择的大学生却最少,这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

9. 大学生网购存在风险的原因。55.19%的大学生认为是“相关法规不完善”,44.13%的大学生认为是“投诉渠道少”,认为“过失责任难以界定”的有43.09%,认为“消费者判断辨别能力有限”的占39.54%,选择“商家自身素质低”的占23.84%,认为“网络安全技术不完善”的占21.3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购存在风险的原因分为三类:法律原因、主体原因和网络原因,排在前三位的都是法律方面的原因。由此可见,法律保障成为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诉求。

10. 大学生未来网购的可能性。80%的大学生选择“会继续购买”,12.38%的大学生表示“增加网购的频率”,4.13%的大学生表示“不再网购”,3.5%的大学生表示“会继续购买并加入网购行列”。总而言之,“会继续购买”的大学生占95.88%,他们不仅会保持网购的行为,而且还会把网购的频率提高并介绍给其他人。

三、结论和建议

科技知识、成果被人创造出来之后,不会自行发挥作用,要人去掌握它、运用它,才能在社会中发挥作用。[3]通过本次调查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购已经在大学生中悄然成风。求实创新、理性消费、合理安排时间、渴望法律保护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同时,网络技术滞后、法律意识淡薄、时间观念薄弱等情况仍然存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理性消费、时间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17.

网购总结篇10

摘 要 利润预测是县级供电企业的重要工作,做好利润预测关键是要做好:分类售电量的预测,小水电上网电量的预测,“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预测。

关键词 县级供电企业 利润预测

县级供电企业的利润预测,在本篇是指对县级供电企业年度利润总额的预测。利润总额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对县级供电企业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评分中的占较大比重,虽然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增加了EVA指标,但EVA指标的计算先需要计算利润值,所以不管考核的是利润总额还是EVA,为了县级供电企业更好的完成业绩考核指标,做好利润总额的预测都非常重要。同时,利润预测是预算编制的重点工作之一,科学、合理的利润预测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开展预算执行控制、分析和确保预算目标完成的基础。另外,明确、规范的利润预测程序和方法是单位内部各环节沟通、共同做好预算的工具,也是县公司向上申请指标、上级单位审批下达指标的沟通工具。以下对做好县级供电企业利润预测的前提、特点和主要方法阐述几点建议。

一、做好利润预测的前提

(一)需要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分工

如开头所述,由于利润预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利润反映的是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结果,利润预测工作需要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全公司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不是仅靠财务部门一个部门能完成的,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过问、协调重大事项,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领导必须亲自组织指挥协调,财务部门归口负责,各部门、各专业分工协作。企业进行利润预测要避免由财务部 “闭门造车”,需要公司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计划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科学预测售电量、购电量、电网维护成本、薪酬支出、投资计划、筹资计划等要素,各部门须认真负责、考虑全面、通力协作,共同来完成这个系统的工作。

(二)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利润预测相关工作质量考核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往往会认为预算编制相关工作不是份内工作,只是配合财务部工作,同时,公司又缺乏对利润预测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导致有些部门会以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利润预测相关工作敷衍了事,对预测业务对象不做全面的调研、分析,怠于预测技术、程序的钻研和创新,在预算执行期间中不根据因素变化而及时调整预测值,无法获得预测质量的提高和水平的进步,也无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需要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利润预测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建立一套利润预测工作质量考核指标来考核、评价和提高。

(三)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持

因利润预测与公司的整体资产和经营的各项业务相关,需要对公司资产和业务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判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精益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这些数据的整理、归纳分析工作越来越庞大、复杂,没有一个健全的信息化、集成化业务数据处理平台的支撑,是无法高效地开展利润预测工作的。

(四)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杜绝将预测值认为是“可多可少、多或少都是没关系的,随便应付一下的”的思想,要把它当成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当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是对业务工作一个计划目标,是实际执行中纠偏的依据,利于日后工作的展开。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勤于学习、创新,平时应及时知悉、领悟有关政策,及时了解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国网系统内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变化,学习先进的预测方法,结合公司实际,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预测技术和组织程序。还有,相关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充分交换意见,鼓励创新、集思广益,防范重大缺陷的产生。

二、县级供电企业利润预测的特点

(一)售电收入主要受宏观经济、供电区产业发展、国家能源政策影响,预测工作的重点是分类售电量的预测

影响售电收入的两个因素是销售电价和售电量,其中电价由政府定价,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所以,售电收入预测的工作主要就是售电量的预测。电力供应行业具有垄断特性,其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主要受社会用电需求总量、宏观经济、供电区产业发展、政府能源政策影响,而受供电企业的自身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战略影响相对较小。虽然,在能源替代、小水电自供区清理方面供电企业有一定市场开拓的努力空间,但其成效如何依然主要受国家政策、法律和政府部门支持力度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和我国推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大形势下,作为负社会责任的央企子公司,基层供电企业有义务提供安全、优质、清洁、高效的电能,其经营战略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市场营销的策略要符合国家在能源政策方面的要求,不能一味追求售电量和利润的最大化,供电企业应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的供电规定,不违规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供电,应倡导提供环保、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电能消费方式,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的电能供应、使用技术。所以,售电量预测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外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对售电量的影响。

另外,我国主要是实行分类电价制,按用户类型、电压等级和产业政策要求实行不同电价,各类电价差距还较大。而且,影响各类售电量的因素各不相同,其变化趋势不一,如大工业用电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变化、能源政策影响,而居民用电、非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不能采用先预测一个总的售电量、然后按照相同的增长率预测分类售电量的方法,而应先分别单独预测各分类售电量,总售电量由分类汇总而成。

(二)购电总成本受购电单价、售电量、线损率、购电结构影响,购电总成本预测的主要工作是购小水电量的预测

购电成本=购电量×购电单价,其中购电单价也是由政府定价,除非计划在年度中调整购电价,一般无需对购电单价进行预测;购电量=售电量÷(1-线损率),在售电量已经完成预测的情况下,还需预测线损率,线损率的预测主要依据历史数据、生技部门和营销部门的计划指标数,预测工作相对简单。售电量、线损率已经预测完成,总购电量就可以计算得出。

尽管已预测了总购电量,完成购电总成本的预测还须对购电结构进行预测,即预测总购电量中购省网电量、购小水电电量各占多少,因为购省网电价和购小水电价不同且有一定差距,通常有0.10―0.30元/千瓦时的差距,两者购电比例的变化对购电总成本影响较大。又由于,购省网电量=总购电量-购小水电量,所以,购电结构预测、购电总成本预测的工作主要就是预测小水电上网电量。

(三)按售电量变动做利润变动预算,关键是要测算好“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

所谓“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在此是指某一售电量值为基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售电量,引起的“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变动额,其中,电力购销差价空间=售电总收入(含分流至农维费收入的部分)-购电总成本。

因不管采取何种方法进行预测,最终实现的售电量与预测值都可能存在差距,为了做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的预算,须要对利润总额进行以售电量作为变量的变动预算。又因除购电费外的其他大部分成本费用的售电量敏感性较弱,年度内具有固定成本的属性,所以无需再对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进行变动预算,或者只需对其中个别项目进行变动预算(如对新增用户所需的装表接电材料费、人工费,但其变动金额相对较小),即“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变动额接近于利润总额的变动额,所以做好利润变动预算的关键做好“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变动预算。

又因,电力购销差价空间=售电量变动额×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要做好 “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变动预算,关键是要测算好“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

(四)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费用变动较为稳定,年度内具有固定成本的属性,预测的难度相对较小

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的可分为:可控成本费用、非可控成本费用,可控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用等,非可控成本费用包括折旧费、工资及保险费、财务费用等。不管是可控或不可控费用,其变动均与售电量变动的关联度或敏感性不大,即年度内除购电费以外的其他供电成本不会因为售电量的变动而发生明显的变动。供电企业的供电成本特点可大致归纳为:购电费是变动成本,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用、折旧费、工资及保险费等其他成本费用均可看作是固定成本。

三、县级供电企业利润预测的方法

鉴于县级供电企业的特点,我认为,对其利润预测可采用如下表格所描述的程序和项目,其中:对售电收入总额、购电总成本预测的要点分别是分类售电量的预测、小水电上网电量的预测。下表是整体框架,对其中的每一大项应具有更具体明细的测算过程,以下对其中的关键项目进行重点说明。

(一)分类售电量的预测

由于如前所述,售电收入预测工作的重点是分类售电量的预测。以下针对各分类售电量的预测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1.大工业售电量的预测,按以下三步骤进行:

第一步,细分行业,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分类预测。各县供电公司可借助营销信息化系统,归纳、细分出大工业用户的行业分类,特别是要划分出采掘、冶炼、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耗能行业和一般能耗工业,因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大,其波动对总售电量的影响也较大,故应跟踪、了解其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其在全行业所处的地位、宏观经济对其的影响、当地政府对该行业的扶持政策、招商引资的力度、新增投资设厂的规划、企业关停的可能性,等等,这些资料除了可以从新闻媒体、行业报刊杂志、网站收集外,应研读当地政府的“五年发展规划”、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招商引资计划、行业发展规划等,还可以向政府的计划、工业经济管理等部门、行业协会等了解,或建立行业生产用电负荷变化信息的定期通报渠道,了解该行业未来经营生产形势的可能变化对未来售电量的影响。同时,分析、对比对该行业的历史售电量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结合目前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对其他一般能耗或环境友好型大工业行业,因其用电量占比较小,且波动较小或者行业内各企业发展趋势不同,全行业用电量变动较稳定,为了简化工作量,对普通能耗行业售电量可进行统一预测,参照其历史增长率,以及变动与经济环境等的关系,结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变化的分析,合理确定其增长率。

第二步,对售电量排名靠前的若干大用户再进行单独预测,作为对上述按行业预测的调整。少数大工业用户的用电量往往占供电公司总售电量的较大比重,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比较单一的县域,有时一家企业用电量占全县用电量的10%或更多,其用电需求波动对总售电量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再对用电量占比较大的大用户进行单独预测,如对前10大用户或者用电量占总售电量5%以上的用户。应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发展前景、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变化及售电量对其变化的敏感度、自备电厂情况等,应完善大用户档案,并及时跟踪了解,建立密切的用电信息沟通管道,做到能及时知悉企业用电需求变化,以便进行更精确的预测。

2.非、普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等,由于其增长较为稳定,可用历史增长率作为预测基础,结合相关产业形势分析、专变、电能表新增情况来进行预测。这时需要充分利用营销信息化系统里面的配网、用户、业扩统计数据,统计分析负荷增减情况。为简化工作量,可以对各类用电可不再做细分,按大类项目预测。

3.居民用电,由于其增长较为稳定,可参照历史增长率来预测。

4.对特殊电价售电量应单独预测。特殊电价用电主要指一些特殊产业用电,如电石、化肥、执行丰水期电价的用电等,对此类用电往往由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明确用户对象、电价、电量指标等,对其售电量预测须区分指标内电量、指标外电量,分别按特定电价和目录电价测算其收入。

5.若有小水电自供区清理的计划,还应预测由此增加的售电量,通过该原自供区历史用电量、预计增长率和自供区移交的预计时间确定。

(二)小水电上网电量的预测

如前所述,购电总成本预测的主要工作是购小水电量的预测。在此,假设不存在小水电上网“卡脖子”和上网电量结算指标限制的情况下,即假设小水电电量能正常送出、全额结算,同时,不考虑水电站自用电量的变动影响。可按以下步骤对小水电上网电量进行预测:

1.取得历年小水电上网电量、区域降水量数据,并尽可能建立两者的函数关系。即,通过分析历年(如5年)小水电上网电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动规律,建立两者的函数公式。该函数模型可以简化为:y=a+b(x-c),(其中:y代表预计小水电上网电量,a代表5年平均上网电量,b代表上网电量因降水量变动而变动的系数,x代表预计当年降水量,c代表5年平均降水量)。该公式中的常量值a、c均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取得,关键和难点是确定常量值b,可以将历年的上网电量和降水量(即y值和x值)数据分别代入该公式,确定每个年度的常量值b,然后以其平均值为常量b值建立函数公式。

2.预计当年降水量(即x),代入公式,计算得出小水电上网电量预测值。当年降水量数据可以从当地气象局取得,需要注意的是,因未来气象变化的不确定性,气象预报数据也是在不断更新中,应定期从气象局取得最新的预报数据,及时更新小水电量预测值。

3.按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调整上网电量预测值。对小水电上网电量的影响因素除了降水量外,降水的强度和时间分布也是关键因素,因为部分水电站没有库容、或存在有库容水电站弃水情况下,短时间强降水与较长时间间断均衡降水,即使降水总量相同,对水电发电量的有效贡献也可能相差很大,所以除了预测降水总量外,还应预测降水的时间分布。对太集中于某一短时段的降水,由于其对发电量贡献率较低,要以预计当年降水总量经过适当扣减一定降水量后的调增值,即经过降水时间分布因素调整后的x值代入公式进行测算。降水时间分布的预报数据同样可以从当地气象局取得,并注意要及时取得最新预报。

4.按小水电装机容量的变化调整上网电量预测值。若区域内存在新增电站或技改等情况,当年上网小水电装机总容量同比有变化的,可按与装机容量变动率一致的变动率测算上网电量的变动;预计将在年度中间发生装机容量变动的,应先计算其变动额的全年加权平均值。

5.按小水电自供区清理带来的上网电量变动影响调整上网电量预测值。可按原小水电自供区的小水电直供售电量(或总售电量扣减向县供电公司购电量)、预算年度原自供区负荷变化情况、计划自供区移交的时点来计算求得。

(三)“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的预测

要测算好“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要特别注意:不能以基期平均售电单价、平均购电单价作为边际空间的计算依据,应采用边际售电单价、边际购电单价,即,边际电力购销差价空间=边际售电单价-边际购电单价。“边际售电单价”是指变动售电量部分对应的单价,其通常不等于“平均售电单价”,因为如前所属,大工业售电量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其变动可能性大,较难以用单一值进行预测,而居民用电、非居民照用电、商业用电等的变动比较平稳、可以较可靠的预测,所以影响总售电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大工业售电量,测算售电收入变动的对应电价也应该主要采用大工业电价,或者以大工业电价占主要权重,与其他分类电价进行加权计算取得“边际售电单价”。值得注意的是,在售电量的某一变动区间,大工业用电只有售电量的变动,而没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的变动,即没有基本电费的变动,所以对应电价应该是大工业的电度电价。

“边际购电单价”是指变动购电量部分对应的单价,其不等于基期 “平均购电单价”。因为,对某一县级供电企业而言,年度内小水电上网电量是有限的,购电量需求额大于小水电上网电量的部分需要通过购省网电来补充,同样,售电量变动引起的购电量变动需要通过购省网电量来调整,所以变动购电量对应的电价应该也是购省网电价。同样如售电费计算方式,若存在购省网电基本电费的,应只能采用电度电价。

(四)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费用的预测

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用、折旧费、工资及保险费等,折旧费可以利用ERP系统的年度折旧费自动测算功能进行预测,再用年中预计新增或减少资产的折旧额影响进行调整;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用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结合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将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进行预测,或者采用标准作业成本、上级单位核定金额进行预测;工资及保险费可以按职工人数变动、薪酬福利政策变化等进行预测,也可以采用上级核定数;财务费用的预测采用当年投资预算和融资预算的结果。总之,因除购电费外的其他成本具有固定成本的属性,预测的难度也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