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十篇

时间:2023-04-02 05:26:47

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篇1

吉林省省委书记集中5天时间,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研究煤矿治本之策,先后召开5次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时任吉林省省长的巴音朝鲁签发《安全生产指令》,先后5次召开市州长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主持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省煤矿全部实施停产整顿,按照要求“真停、真查、真盯、真改、真验”要求,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治理各种隐患,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措施,促进煤矿企业转变认识、完善装备、强化管理,彻底实现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上“脱胎换骨”的改造。

真停

吉林省要求各类煤矿全部停止生产活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未经验收合格一律不得擅自复产复工,对私自生产矿井予以严厉处罚直至关闭。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彻底开展煤矿停产整顿工作,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全省煤矿企业停产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吉林省煤矿企业停产整顿验收及强化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全省煤矿企业停产整顿复产验收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地做好煤矿停产整顿工作。

真查

吉林省按照《全省煤矿企业停产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采取 “两步走”的措施。第一阶段,全面排查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七条规定》,开展“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围绕“矿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查找差距,围绕保护矿工生命的七条规定查找差距,使矿长、全体矿工,同时也使各级政府主管安全生产的人员都深刻认识到,矿长不守规尽责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企业不科学决策是矿工生命的最大“杀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保护矿工生命的可靠基石,保护矿工生命是矿工家属的最大福祉。第二阶段,全面排查煤矿井上、井下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企业组织经验丰富的职工代表及专家,开展井上、井下各类隐患排查工作,全面细致地查找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隐患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报县(市、区)、市(州)政府批准。

真盯

吉林省安委会组织省直部门成立巡视组,每周分地区对产煤市(州)的所有煤矿停产整顿工作巡视1次,省国资委组织巡视组负责吉煤集团所属煤矿企业的巡视;省安监局成立了专门机构,分为督导督查组、信息调度组、综合协调组,分头负责推进工作。产煤市州也向辖区内产煤县市区派出督导组,各产煤县市区向煤矿企业派出驻矿包保组,每组视企业规模不少于3~7人,驻矿把住井口、看住出口、收回炸药,保证停产到位,并负责督导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吉林省政府主管安全生产副省长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逐个地区进行调研推动。全省各产煤县市区共派出驻矿包保组201个,驻矿包保督导人数1 109人。

真改

隐患不彻底整改,坚决不准验收复产。坚持一矿一策,科学整治,突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六大系统”建设,同时注重解决好停产整顿中出现的新隐患,隐患不彻底整改,坚决不准验收复产。对查出的隐患,由专家组制定整改方案,报县政府安监部门审批同意后,由专家现场监督指导实施。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政府和企业专家组的作用,严格停产整顿标准,落实程序步骤,认真整改煤矿安全思想问题和安全生产隐患。

真验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和复产验收,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完成,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新的验收标准达到三级以上,必须履行“经市、县两级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程序等要求。吉林省安委会分阶段出台了年产30万t及以上、30万t以下煤矿的验收程序和相关规定。同时,对由多个矿井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由于矿井关闭等原因致使企业核定的总生产能力低于30万t,该企业所有矿井严禁生产,重新兼并重组达到30万t及以上后,履行相关程序,方可生产。二是重点做好兼并重组达到年产30万t及以上的煤矿企业的整体监管工作,这类煤矿企业中有一个矿井因发生事故或存在安全问题而被停产整顿或被关闭,该企业成员矿井一律停产整顿,全部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三是加大新建、技改矿井的建设工期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技改工期,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致使在规定的工期内不能完成建设任务的矿井一律停止建设,经延期一次后仍未完成技改建设的矿井实施关闭。属于兼并重组企业成员矿井的,核减该技改矿井设计产能后,其余矿井总产能达不到30万t及以上的,该企业所有矿井全部停止生产。《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省属煤矿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验收合格后,必须经县、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省安全监管局局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复产,县、市属煤矿复产复工必须履行县、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程序。

实现3个“脱胎换骨”改造

吉林省在全面推进停产整顿落实“五真”措施的基础上,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实现3个“脱胎换骨”改造。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组,采取鼓励发展、重组发展、限制发展3种政策,以大集团收购股权、投资控股、多元投资和企业间重组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重组后全省煤矿企业由193户降至46户,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t。

隐患排查篇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及时、全面、有效地开展校园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安全教育,完善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1.各责任单位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

2.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报告督查等相关制度基本健全,重大隐患动态资料基本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3.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事故预防预警应对机制进一步细化。

4.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排查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执行情况;

2.推行“一岗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

3.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和启用)执行情况;

4.各种化学药品的使用、保管情况;

5.安全生产设施、装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

6.各类场所(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食堂、活动中心等)防火、防盗设施的完好情况;

7.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情况;

8.各类危险建筑的修缮情况;

9.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四、工作措施

1.全面实施排查,加强整改督查。各责任单位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切实落实措施,防范事故发生。校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检查、指导。

2.规范统计报告。按照全校统一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报告的要求,明确工作范围,掌握工作进度,科学统计分析,汇总重大隐患,落实工作责任,为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及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保证。

3.及时总结提高,构建长效机制。各责任单位要边排查治理,边总结经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隐患排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构建长效机制。

五、工作阶段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日前)

1.学校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工作方案,开展动员部署。

师范大学校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各责任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完成工作部署。工作方案于9月10日前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办公室。

(二)排查治理阶段(年9月—11月)

1.各责任单位依照本方案、相关部门指导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本单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治理。坚持边查边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2.校排查治理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排查治理信息统计,督促协调各单位开展工作,在重要时段分别组织对各重点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综合督查指导。

3.各责任单位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总结于11月3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保卫处安全生产科)。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

1.校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情况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各单位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建立隐患数据库,尚未整改完毕的校园隐患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落实整改措施。

3.出台相关隐患排查治理配套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工作部署,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真正形成全面负责的责任体系。要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各单位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凡因排查工作不认真而疏漏重大安全隐患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要按照排查治理范围内容要求,结合实际和重点时段特点,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重大隐患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同时,要及时上报《校园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月报表》(附件1)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分析月报表》(附件2)。

隐患排查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学习借鉴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以建立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推进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政府实施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考核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开展建设试点,市级试点单位安排在道路运输企业。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选择1个单位进行试点。2013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建设。通过“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转变,由行政执法推动向落实主体责任转变,由治标难治本向提升本质安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企业分类分级,细化完善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等。

(一)开展调查摸底和企业分类分级。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各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建立监管监察对象数据库。

按照企业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

(二)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开展自查自报。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企业要按照标准和规定及时主动自查自报安全隐患,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托“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和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四)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按照《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和《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合政办〔2009〕4号)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照企业的分类分级,在监管频次和内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监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落实隐患治理程序。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1〕75号)和《关于加强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安办〔2012〕2号)精神,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分级管理企业名单,全面落实行业安全隐患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隐患治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单位要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将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分类分级、细化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以及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等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纳入对部门和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未按要求自查自报隐患的企业,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的同时,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挂牌公示,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优先安排重大隐患整治技改贴息(补助)资金。

四、工作步骤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年底)。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市交通运输局将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确定1-2家开展试点工作。

5-6月份,局将根据市安委办专题会议精神,召开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指南》进行宣贯,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措施和宣贯要求,努力营造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7月份至年底,根据市安办统一安排,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力争今年底前达标。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广普及达标,在部分小微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局成立市交通运输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王贤泰局长任组长,徐祚青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处室、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监处,王村处长任办公室主任,余立同志任联络员。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安排专项资金,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评定,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要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地方海事局负责全市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质监站、市公路局和市地方公路处共同负责全市交通建设行业的建设工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将开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进展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隐患排查篇4

9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中央企业继续认真排查治理隐患,较好地完成了“专项行动”第四阶段的工作任务。现简要通报9月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情况并就持续深入做好第四季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到9月末,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内,有2364707家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3866955项,已自改隐患3434608项,整改率88.8%。其中:自大隐患73229项,已自改重大隐患56282项,重大隐患整改率76.9%;累计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23655项(少部分已完成),落实资金1139089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5757项,采取监控措施17773项。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449起。*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320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8471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1709人(已判决832人);受党政纪处分3195人;受行政处罚3567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16617个,已取缔85477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25250个,已取缔24041个,正在打击1209个。

二、主要特点

9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提出的督查意见和工作要求。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吉林、四川、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针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市(州、地)发出整改指令、通知或督办函,要求限期整改完成。吉林省人民政府将督查组反馈的意见分解落实到各市、省直有关部门认真整改。上海市安全监管局将督查意见抄送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求对照找出差距,落实责任,推进“回头看”。山东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督查组提出的16处隐患和问题做出了挂牌督办意见。甘肃省对督查组提出的意见,落实到14个市(州)政府和8个行业管理部门。

2.分析问题,对隐患排查治理进行再部署。北京、黑龙江、河南、安徽、重庆等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山东省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补课”工作的通知》,要求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改。浙江、上海、云南等地召开专题会议,对深化“专项行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安部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的坚决遏制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70天的专项整治行动。铁道部在铁路多经系统重新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3.加强督促检查,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重庆市从9月5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督查活动,由市、县(区)政府分级对企业开展督查。湖南省组织从省直机关抽调200人、市州直机关抽调1000人、县市区直机关抽调10000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活动。河南省组成18个安全生产督导组,对全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天津市由专家和执法人员组成8个督导检查组,对全市21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了检查。公安部组织了6个督查组对全国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建设部组织了10个督查组,对20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对事故多发的地区和单位加强监督。水利部与交通部、安全监管总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广东、江西、河南和黑龙江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4.完善措施,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治理力度。各地区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采取挂牌督办、隐患公示等措施,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河北省下大力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279处重点隐患整治工作。浙江省加强对省级挂牌的事故多发点段和临水临崖危险路段的督办。天津市建立了市、区县、企业三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庆市政府对100个重大隐患实行了挂牌整治,对重点危险源、重大隐患单位派驻现场督导组。黑龙江省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领域排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进行通报。贵州省安全监管局对某物资储备库区存在的采沙场爆破危及库区安全的重大隐患,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消除了隐患。云南省对还未完成治理工作的81个重大隐患在《云南日报》上公布。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组织专家对25家矿山进行“会诊”,对8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石场停产整顿。

三、存在问题

一是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总体广度深度不够。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全国共有2364707家企业和单位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自查各类隐患3866955项,平均每家企业排查出的隐患约1.6项。许多地方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尚没有开展自查自改,隐患排查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少数地区和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走了过场。有的地方和单位至今没有制定具体方案;有的企业没有认真进行排查治理,申报隐患为零;有的地方没有认真开展对企业和基层的检查;还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没有落实整改责任和资金。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走了过场。

三是一些地区和单位重大隐患整改行动迟缓、整改率较低。从一些地区反映的情况看,重大隐患整改率较低。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在督查中也发现,部分地区和单位重大隐患整改不及时、措施不得力,一些重大隐患未有及时整改消除。

四、四季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

1.尽快整改已查出的重大隐患。

各地区和各中央企业要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逐条制订详细的整改计划,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要实行重大隐患分级督办整改制度,治理一项,验收一项。对正在整改过程中的隐患和问题,要采取严密的监控防范措施,严防隐患酿成事故。对不能确保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整改无望的,要坚决责令关闭或退出。

2.认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补课”。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重点行业领域范围内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前一阶段隐患排查申报为零的企业以及近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地方和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补课”,不留死角。各地区安委会办公室以及中央企业总部要紧紧盯住需要“补课”的三类重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对搞得好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帮助和鼓励;对不认真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要采用通报批评、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必要措施,促使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各地区和相关中央企业要以这次“专项行动”为契机,逐步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岗位、车间、工厂、公司等分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各地和各相关部门要掌握本行政区内、本行业内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健全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

4.结合“专项行动”,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各地区和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明电〔*〕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58号),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地方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利用“专项行动”中已经建立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及时沟通掌握相关情况,共同做好相关行业(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隐患排查篇5

一、组织机构

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李鉴庆任组长,县消防大队大队长林绍衡、教导员郭光阳任副组长,县公安局、县外经贸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文化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委、县安监局、县广电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监督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由林绍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范围

(一)人员密集场所:

1、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小学、托儿所、幼儿园;

2、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卫生院;

3、涉外宾馆、涉外旅馆;

4、商场、超市、室内市场、酒店、餐厅;

5、咖啡厅、酒吧、音乐茶座、网吧、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录像厅、游戏厅;

6、养老院、敬老院;

7、桑拿浴室、按摩场所、宾馆、旅馆、体育场馆、图书馆、客运车站;

8、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宿舍;

9、其它人员密集场所。

(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1、甲、乙类厂房;

2、甲、乙类库房;

3、加油、气站;

4、甲、乙类油、气罐站;

5、其它易燃易爆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重点内容

(一)人员密集场所:

1、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公共安全疏散的,应当立即改正。

2、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应当限期拆除。

3、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商住楼营业部分与住宅部分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的,应当限期改正。

4、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被遮挡、覆盖的,应当立即改正;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当限期改正。

5、员工集体宿舍与车间或者仓库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限期改正。

6、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应当立即改正。

7、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应当限期改正。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应当限期改正。

9、建筑物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未配置消防器材、未安排专人监护,违章作业的,应当立即改正;严禁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10、在建筑物周围搭建棚、房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应当限期改正。

整治的重点是: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财产重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和《江西省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界定的歌舞娱乐场所。

(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1、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应当限期改正。

2、城镇燃气的气源厂、储配站、调压站和管道、设备等燃气输配管网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应当限期改正。

3、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混存、混放的,应当立即改正。

4、安全布局、消防水源、灭火设备和防雷、防爆、防静电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应当限期改正。

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步骤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分五个步骤:

(一)宣传发动(9月20日—9月26日)

1、9月23日,召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排查整治工作,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2、9月26日,召开由县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参加的排查整治动员大会,学习有关通知精神,下发排查整治方案和《单位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承诺书》。

(二)单位自查自改(9月27—10月20日)

9月27日至10月20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范围内的单位按照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第61号令要求,对照排查整治的14项重点内容全面自查自改。各单位于10月20日前填写《单位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承诺书》,报本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复查(10月21日—10月31日)

1、10月21日至10月31日,各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自查自改情况进行复查,对存在火灾隐患未整改的单位要督促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对复查中发现在自查自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和拒绝整改的单位,应当依法给予消防安全责任人或其他责任人员行政、纪律处分。

2、10月31日前,各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将《单位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承诺书》、《赣州市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和自查自改、复查情况汇总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领导小组组织检查(11月1日—11月20日)

1、11月1日至11月20日,县领导小组在分析、研究单位自查自改和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复查的基础上,督促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重新开展自查、复查。

同时,领导小组将组织各有关部门对上报未整改火灾隐患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再检查,确保落实;对上报未整改的火灾隐患,不能保障消防安全的,消防大队要按照73号令要求填发法律文书,依法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报县政府依法裁决;医院、养老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易燃易爆单位等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身确实无力消除的,报县政府协调解决。

(五)政府挂牌督办(时间不限)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所界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经市公安消防机构论证,并报市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批准后,由消防大队以县政府名义在单位的醒目位置悬挂“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警示牌,标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县政府将与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签订督促整改责任书,跟踪督办,直至整改完毕。

五、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一)教育系统负责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小学、托儿所、幼儿园的排查整治工作;

(二)卫生系统负责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卫生院的排查整治工作;

(三)旅游系统负责涉外宾馆、涉外旅馆的排查整治工作;

(四)工商、商业系统负责商场、超市、室内市场、酒店、餐厅的排查整治工作;

(五)文化系统负责影剧院、礼堂、咖啡厅、酒吧、音乐茶座、网吧、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录像厅、游戏厅、旱冰场等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

(六)民政系统负责养老院、敬老院的排查整治工作;

(七)发改委负责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宿舍的排查整治工作;

(八)安监局负责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

(九)公安消防机构负责桑拿浴室、按摩场所、宾馆、旅馆、体育场馆、图书馆,客运车站、以及其它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时担负起监督、指导、协调、联络的职责与执法监督的任务。在领导小组分组检查工作中,消防大队要确保每个小组有一名消防监督干部。

(十)建设环保局要依照行业标准,对建筑物、建筑构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等严格把关;

(十一)广电局负责向社会公告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公布重大火灾隐患场所,同时做好整治工作各阶段的跟踪报道;

(十二)监察局负责好监察工作,对干扰、阻扰排查整治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查处。对排查整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执法不严,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要及时调查,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

(一)建立火灾隐患整改责任机制。要依据《消防法》、《安全生产法》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若干意见的规定》,明确整改火灾隐患的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管理责任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管理责任。

(二)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机制。消防大队将向社会公布火灾隐患的举报电话,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及时调查。

(三)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公示机制。将重大火灾隐患公布在报纸、广播、电视告知于众。

(四)建立县政府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挂牌督办机制。明确督办的内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整改期间的防范措施。

七、几点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职能部门必须分类建立台帐(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歌舞娱乐场所);分别建立宣传发动、自查自改、复查情况、领导小组组织检查情况及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督办情况档案。

(二)要将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与贯彻落实《标准》结合起来,重点是督促歌舞娱乐场所贯彻落实《标准》。

(三)要将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贯彻实施工作结合起来,督促单位在自查自改工作中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大队要要确实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做好火灾隐患的督改工作。

(四)消防大队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严格落实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及时填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日报表》,于每日上午9时前向领导小组报告。

隐患排查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治学校等重点领域的事故隐患,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我校的安全稳定。

二、治理内容

1、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安全工作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并层层签定责任书。

2、学校要经常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拥挤踩踏、防中毒、防爆炸、防盗窃、防侵害、防突发性事件为重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3、定期组织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定期对学校实验室危险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5、加强对校园校舍的检查,特别要把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点,严格把好新建及维修校舍的设计关、材料关、施工关,确保校舍修建的质量,全面消除和杜绝学校危房。

6、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坚决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师生食物、药物中毒和传染病及各类突发性事故、事件的发生。

7、加强学校值班工作,强化值班人员门卫的责任意识,严格工作纪律,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学校。

8、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搞好学校治安工作,打击各类扰乱学校秩序的犯罪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9、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凡是组织大型师生集会等活动的,必须报教育局批准,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做到组织管理无疏漏。

10、做好学校安全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做到精细、规范、不遗漏。

三、时间安排和步骤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此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从2月25日开始至7月10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安排部署阶段。学校要研究制定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校具体的排查治理任务,落实排查治理责任人。

自查整改阶段。4月30日前为学校自查整改阶段。结合学校自身安全状况,认真细致的开展自查,全面治理事故隐患。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完成整治。对治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控。

督导检查阶段。从5月1日开始至7月10日,县督查组、镇督查组将先后到我校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到位,取得实效。

四、具体要求

(一)我校要把此次隐患排查行动作为今年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镇中心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

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此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查处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坚决停用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控管理,限期整改。:

隐患排查篇7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结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治我校的事故隐患,切实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校稳定,为“奋战150天,全力打好六大战役”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突出问题。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治理内容:

1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安全工作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并层层签定责任书。

2加强对校园校舍的检查,特别要把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点。

3定期组织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定期对学校实验室危险物品进行全面检查。

5学校要经常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6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

7加强学校值班工作。严格工作纪律,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学校。

8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凡是组织大型师生集会等活动的必须报教育局批准。做到组织管理无疏漏。

9做好学校安全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五、具体要求:

1校要把此次隐患排查整治“百日专项行动”作为今年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任务。

隐患排查篇8

市地方海事局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扎实开展水上安全隐患排查和“三大”(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专项行动。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局制定了《水上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行动方案》,召开全体海事人员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全局百名海事人员齐出动,局里六位领导分片负责,组成10个安全检查整治组,出动监督艇10艘,车8辆,实施安全检查和整治,共检查228处渡口、有船单位27个、客渡船461艘、危险品船9艘和其它各类船舶1200余艘,检查桥梁和通航闸坝25座,排查出水上安全隐患98处,整治消除安全隐患73处。市政府和市交通局组成三个督检组对全市7县5区水上安全进行了督查,市政府助理巡视员许祥华和市交通局局长滕南斌分别带一个组进行督查。省海事局周志中副局长一行3人水上安全督查组于9月25日至30日对*市7县5区水上安全进行了督查。

2、认真开展了对“三无”船舶和加油站(船)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取缔“三无”船舶和非客运船载客,反船舶超载运输,规范水上交通安全,没收取缔无证载客小船43艘,规范载客船15艘,责令3艘化学危险品船停航整改维修合格,配送给渡船救生圈100个,救生衣500件,规范运砂船24艘。组织对湘江衡南县云集水域和衡山衡东水域进行集中整治。

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抓紧船员安全知识更新培训。印发水上“两防”宣传资料3000份。举办船员安全知识更新培训班23期,有1257名船员参加学习,举办渡工培训班四期,培训渡工64名,取得船员适任证书。

4、落实省水上督查组检查提出的督查意见,进行集中整改。

省督查组就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出:

(1)个别船舶检验证书不规范。主在是常宁船检处办理的船舶检验证书,祁东县红旗水库同样客船载客人数不一样。衡东船检处一艘渡船提前检验,日期写后。

(2)衡南县向阳渡口渡工无证驾船。

(3)大部分渡船无横渡箭头标志,部分渡船救生设备不在船上,对客渡船安全管理还存在不到位现象。

(4)衡东县草市镇有50余艘农用船载客,无证无照。

(5)部分桥梁通航净宽和净高不够,特别是*市草桥。

(6)运砂船存在超载现象。

(7)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没有全面落实,个别乡镇对水上安全认识不高,管理不力。

周局长指示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夯实安全基础。

我局于10月14日专题召开了全局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和各处处长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省督查组督查意见,研究了落实整改措施,会后,进行了认真整改,现整改情况如下:

(1)全局对船舶检验证书进行了一次检查。衡东船检处对一艘渡船船舶检验证书重新办理更正。常宁船检处对红旗水库的客船重新核定了乘客定额,更正了证书。

(2)衡南县向阳渡口3个渡工已培训考试合格发证。

(3)由市局统一制作横渡标志,发到渡船上装好,现正在制作。

(4)对通行蒸水河船舶实行限航,限300吨以下的船舶通过草桥,已实施。*市政府现正在实施砂场整治,蒸水河大部分砂场将迁到湘江。另给市建设局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草桥设置防撞限宽墩和航标。并对市政府写出了专题报告。

(5)正在组织开展反超载活动,遏止运砂船超载。

(6)由市海事局局长和书记组织对衡东水域进行整治和督促衡东县政府对草市水域进行整治,把海巡艇用平板车拉到草市水域。现整治正在进行中。

二、水上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21处重大安全隐患。

2、河流条件发生了变化,航道得到改善和提高,部分桥梁不符合通航标准要求。近年来,*市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站,现*辖区水上有11座水电站,湘江上的株洲、大源渡和近尾洲航电枢纽,洣水上的洋塘、甘溪和罗荣恒水电站,耒水上的白鱼潭、遥田、耒中和上堡水电站。湘江由5级航道提高到3级航道,洣水、耒水、蒸水库区水深大幅增加,原都是航行50吨以下船舶,现船舶都更新改造,都是500至1000吨船舶,而大部分桥梁都是按当时的航道等级(6级或5级,只能通行200吨以下船舶)设计建造,故现在大部分桥梁通航净空高度和宽度不够,有些桥梁被船舶碰撞严重,如*市草桥。

3、封闭水域乡镇农用船和无证小船非法载客赶集现象存在,全市仍有160余艘。

4、运砂船存在超载现象。

5、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员没有列入乡镇政府正式编制,工资和经费没得到解决。部分乡镇政府没有履行对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直接管理责任,管理不力。

三、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认真吸取凤凰县沱江大桥充分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警钟长鸣,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1、认真整治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出的水上交通隐患由市政府下督办令落实到县(市)区政府组织综合整治予以消除。同时交通和海事要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积极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2、进一步排查评估桥梁和通航闸坝,建立好台帐,对不符合通航标准的桥梁,桥梁使用单位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牌,对没建立停泊区的闸坝,督促闸坝管理单位建立船舶停泊区。

3、加强对水上加油站和加油船的管理。对水上加油站和加油船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和规范,都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对经整治仍不合格的加油船予以取缔。

4、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举办2期船员培训班和2期渡工培训班,培训船员和渡工150名。

5、进一步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认真宣传《*市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加大对水上安全资金的投入,提高民桥民渡资金,健全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抓好乡镇渡船更新改造工作,抓好短途载客船改造工作,全面改善客渡船技术状况。

6、加大水上安全监管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和方法,加强有效监管。严厉打击无证小船载客、反船舶超载,取缔“三无”船舶。对整治无证小船载客实行标本兼治,一方面,对无证小船载客一律没收拆解取缔,另一方面,将短途客船列入更新改造范围,督促规范、改建和新建一批短途载客船用于载村民赶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隐患排查篇9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以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企业为重点,对全县所有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进行排查整治,督促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台帐和信息档案、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二、排查整治对象

(一)河库沿岸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可能产生或排放汞、镉、铬、六价铬、砷、铅、镍、氰化物、黄磷等特征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隐患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产生、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医疗危废除外)。

(二)庐山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内已投入运行及在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三)工业集中区和地处偏僻、工艺简单、设备简陋、规模小、季节性生产的化工企业。

(四)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行企业、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

(五)年以来排查发现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

三、排查整治内容及要求

(一)企业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企业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文件是否齐全、实际生产工艺是否与环评验收文件相符;企业环评文件是否包含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环评文件及批复是否对特征污染物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否包含环境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提出明确结论,是否存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的情况。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土小”等重污染土小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以及其他应予取缔的企业和项目,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停止建设、生产和经营,限期整改到位并补办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无针对化学品特性或特征化学污染物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限期补做或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核;已完成环境风险评价和验收的,必须严格按照环境风险评价和验收要求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对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不到位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

(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在线监测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或增建),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以监督性监测或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为依据)。

对治污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污的企业,要停产治理;未开展特征污染物监督性监测及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进行处罚,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责令关闭;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对没有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三)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情况。结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环境监管情况,重点加大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营企业排查、整治力度。

1、铬盐行业重点检查内容:(1)列入《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中的历史堆存铬渣治理情况。截止年年底历史遗留铬渣累计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年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任务完成情况。(2)现有铬盐生产企业年后产生铬渣治理情况。年以来历年铬渣的产生量、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年年底前处置任务完成情况。(3)铬渣贮存、处置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情况。铬渣堆存方式及堆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铬渣处置方式及是否符合《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T301—),对铬渣解毒效果的监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处置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是否到位。(4)铬盐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情况。新建铬盐生产项目情况,包括是否通过环评,环评文件中是否包含铬渣处置方案;是否配套建设铬渣处置设施;技术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多晶硅行业重点检查内容:(1)产生四氯化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四氯化硅产生量、贮存量、自行利用处置量和转移量;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情况;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落实情况。(2)利用四氯化硅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四氯化硅的来源、接收量、贮存量及利用量,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有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情况。对年新建企业同时检查是否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要求。(3)多晶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行企业重点检查内容:(1)危险废物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贮存、管理、利用、处置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达标情况。(2)处置选矿、冶炼、电镀、电路板生产企业灰渣、污泥和废液的涉重金属企业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重点检查列入名录(包括临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在拆解利用过程中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拆解后的危险废弃物种类、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最终处置去向。

5、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重点检查建立污泥管理台帐情况,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执行情况;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否开展危险废弃物鉴别工作;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转移量,污泥接收处置单位处置量及最终去向。

对年年底前未完成年后新产生铬渣治理任务的,一律停产整顿;对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企业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一律永久取消补贴资格;对存在没有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不规范、无危险废物标识、未严格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的产生与处置台帐不符等情况,以及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转移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和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发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的,按照危险废物实际转移、倾倒批次,依法从严从重分别予以处罚;未按要求完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任务、建成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限期整改到位;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或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高限处罚,责令停止违规经营行为;对铅蓄电池行业不能达到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

督促各相关企业每年定期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储存、去向、处置等情况。对未按要求公布相关信息的,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暂缓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向其提供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得为其出具包括信贷、生产许可证等各方面的环保合格、达标或守法证明等文件。

(四)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分布及数量,是否依法履行区域环评手续;化工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名称及所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情况;园区内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污泥产生和无害化处置方式。采用焚烧、填埋、堆肥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应分别提供相应文件。

工业园区未履行规划环评手续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补做规划环评;未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限期整改;园区内建设项目违法建设和不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到位。

(五)环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在历次检查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存有重大环境风险、不能有效控制的企业和建设项目,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责令限期改正。

四、责任分工

(一)对辖区内所有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进行排查,监督整治到位,确保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要于11月19日前对本所辖区域内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排查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县环保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组织协调、督导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现场检查并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核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组织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纠改。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三)监督各有关部门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依法开展执法监察,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违纪违法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责任单位:县经信局、节能办。

(五)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六)加强对各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及时完善安全生产措施,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七)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监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八)加强剧毒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对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严厉打击剧毒化学品非法流通等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九)加强对危险运输化学品运输企业及运输工具的行业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依法查扣非法营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十)严格营业证照管理,对未办理环保审批、安全审批等前置手续的企业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被关闭取缔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变更、注销直至吊销营业执照。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十一)全面进行环境风险隐患自查,完善环境风险和安全防范工程;未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限期补做环境风险评价,并落实环境风险和安全防范工程。在拟建、新建、改(扩)建项目时,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严格落实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三同时”制度。责任单位:各企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政府成立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格局。

隐患排查篇10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学校制定了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及时成立了学校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隐患排查要求,明确有关人员工作目标,落实排查责任,对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开展全面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二、校园内各种设施的检查情况。

通过检查,学校教学楼、围墙、厕所等设施,不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对全校用电设备进行排查时发现有几处输电线路松动,个别插头等存在裸露,及时进行了更换修理。大门、走道、旗杆等不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报警器工作正常。

三、校外周边环境的检查情况。

学校周边无生产、经营和存放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场所,无大型集体活动,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及交通安全、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安全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对学校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也进行了勘察,未发现安全隐患。

四、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