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3:57:12

用能范文篇1

在中国,太阳能的热利用始发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可观的产业。从最早的“铝-氮/铝”选择性涂层发明开始,到2005年形成一大批的中国名牌企业,到2009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占到了燃气和电热水器一半以上,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总市值在500亿以上,这是中国人的贡献。

太阳能热的利用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它最基本的用处就是生活用水,洗浴,还有在寒冷地区的采暖。目前的发展,工业的用水,如烘干、印染、保温,包括一些现代农业和制冷初始,最高的目标是热发电。生活热水大家都身有体会,遍布很多领域,特别是跟建筑行业相关的学校、厂矿企业、宾馆等,已经有相当成功的案例。采暖也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分支正在北方兴起。在工业与现代农业的应用也有很多很多可以示范的样板。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家用的130升太阳能热水器寿命期约为15年,它整个的费用比例与电和燃气的支出份额应为1∶3.5∶3。可见太阳能热水器既节能环保,还能省钱。大面积集中使用太阳能系统锅炉,与电锅炉、油锅炉、煤锅炉、燃气锅炉的比例为:1∶3∶2∶2∶2。可以看出太阳能系统在其寿命期内,至少是其他设备的50%,甚至更低。2009年年底统计的数字,全国一共有1.45亿平方米,这样的保有量,其能源替代量,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2250万吨,或者省电700亿度,占了全国总能耗的1%,建筑总能耗的3.9%,同时还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50万吨。

低温应用我们要继续努力,太阳能热利用虽然不是高品位的应用,但是它节省的能源,节省的电,节省的气是高品位的应用,所以它是应对能源危机,实现节能减排的非常便捷的道路,也是非常经济的道路。

低微系统我们继续要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扩张领域。中高端我们继续要在化工、制药、染织、建材养护、海水淡化,生态养殖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太阳能空调目前也在积极研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商品,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平时的生活热水,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利用。再往前进一步就是要做到太阳能热电联供,光热互补,最高境界就是热发电。关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我们希望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和太阳能生产厂家,一起来考虑,与建筑设计统一步骤,统一规范,在集热器,水箱配件,管路的外观结构、颜色和布局上,如何达到与建筑的协调统一,既注重美观,又保障功能,还便于维护。希望尽快出台关于太阳能热水器和热水系统的外观标准,包括尺寸、结构、颜色、布局,这样真正做到与建筑环境的和谐一致。

另外希望建设规范能够建立冷热水管路的布置,保温技术性的建设设施,这样有利于房屋建筑物落成以后,能够快速地安装。企业特别是太阳能生产企业要完全按照这样的规范来生产积木式的,或者组合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用能范文篇2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用能范文篇3

为进一步夯实企业节能管理基础,切实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十二五”全市节能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年节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经研究,决定对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开展全面节能监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监察范围:

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

二、监察内容:

本次节能监察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的内容:

(一)节能目标责任制等节能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备案情况;

(三)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

(四)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执行淘汰制度情况;

(五)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执行情况;

(七)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和主要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情况;

(八)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

(九)主要用能设备管理情况。

三、监察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省节约能源条例》

《省节能监察办法》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

四、组织实施:

监察活动在省节能监察总队的指导下,由市节能监察支队组织各县区节能监察机构按照辖区管理的原则实施,市节能监察支队将适时对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监察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企业自查。由被监察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照被监察内容,展开自查,将自查情况填入监察情况表,并形成本企业《自查报告》,报所在辖区节能监察机构。本阶段于6月30日前完成。

(二)书面监察。由辖区节能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调阅被监察企业有关文件、报表、台帐等纸质或电子文档,和企业《自查报告》、《监察情况表》对照检查的方式,对其实施书面监察。本阶段于7月31日前完成。

(三)现场监察。在书面监察的基础上,由辖区节能监察机构按照监察程序,赴企业现场,采取查看帐物是否相符、查阅原始材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对被监察企业展开现场监察,并形成《监察报告》。本阶段于8月31日前完成。

(四)跟踪整改。由辖区节能监察机构针对被监察企业存在的问题,下发有关法律文书,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本阶段于10月15日前完成。

(五)总结上报。由县区节能监察机构将本县区监察总结报告、对各被监察企业的《监察报告》、《县区五千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情况汇总表》,加盖公章后,连同下发的相关法律文书,一并报市节能监察支队(同时报电子版)。由市节能监察支队汇总后,形成全市节能监察总结报告,连同全市五千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情况汇总表,一并报省节能监察总队。本阶段于10月20日前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节能监察机构要切实提高对全面监察工作在加强企业节能基础管理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节能监察活动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保证监察工作取得圆满效果。

用能范文篇4

一、进一步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严格执行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限额标准

节能监察检测中心将对重点用能企业逐户进行实时监测,对用能企业现有工艺、装备、在用设备进行检测,全面分析耗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对照国家、自治区及行业标准,针对重点耗能生产装置、辅助耗能设施及附属环节对标考核,挖掘节能潜力。对超过标准的企业要限期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要下达《征收超限额消耗能源加价费告知书》,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号文件超限额加价相关政策或责令停产。

二、加强淘汰工艺及设备的监督管理

重点用能企业严格按照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年本)》文件要求,对现有装备及设备认真检查、并确定淘汰设备清单,及时上报市经信委。凡未报、隐报的企业经监察发现后,要严厉处罚或停产整顿。

三、落实节能目标考核责任制

重点用能企业严格落实市政府下达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任务,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企业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企业要给予处罚且不能参与任何方面的评优选先,新建项目、技改项目不予审批。

用能范文篇5

学习好《条例》优化用人环境

中共中央用法规的形式颁布《条例》,形成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举措,为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法制保证。《条例》增加了“任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及“免职”新规定、新内容,十分鲜明地提出领导干部免职、辞职和降职新要求、新标准,强调优化用人环境,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通过学习新条例,许多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选拔任用工作必须不断优化软环境,务必把干部革命化放在首位,他们提出坚决不能让那些背离党的基本路线,不讲政治、不顾大局、不讲纪律、不负责任,争名夺利、以权谋私、投机钻营、闹不团结,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工作无方的人进入领导班子。

中央印发《条例》后,平谷区委、压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学习,举办1加个单位处级党政一把手、党务工作副职和组织人事干部参加的学习贯彻《条例》专题培训班,结合实际进行培训和研讨。区委组织部通过区新闻媒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讲清、讲透,把选贤任能的标准交给干部群众,重点突出纪律和监督,让广大干部群众把好干部“入口关”,并使各级领导干部熟悉《条例》的原则要求,组织人事干部精通《条例》的内容和各项规定,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条例》的基本精神。

贯彻好《条例》解决干部能下能出

贯彻好《条例》,要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用人环境。平谷区作为全国和北京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在北京市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面开展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活动中,对乡镇争创工作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全面评价乡镇的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工作,全面真实地考核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和群众公认程度,重点是干部工作实绩,形成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真正实现“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四年来,先后对13名应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作了降、免职或组织调整等处理。2000年以来,平谷区提拔的6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一年的试用期。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组织实行重点考察,对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干部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及时调整。对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达到6年的进行有计划的交流,任职时间达到10年的按要求必须交流。2003年初,区委以《条例》为标准,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对乡镇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统一调整,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女干部比例进一步加大,干部任职资格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条例》,优化用人环境,将制定讨论决定领导干部任免事项党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和领导职务任期制。平谷区根据《条例》的要求,建立了以下三项制度: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免职制度。为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特别是革命化和年轻化,平谷区委实行了领导干部免职制度。一是加大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调整力度。近三年来,平谷区根据《不胜任现职干部认定标准与调整办法》,对群众公论差、民主测评群众不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一,组织认定为不称职的12名干部给予免职。二是明确2004年底达到退休年龄的处级领导干部实行离岗休息。有36名处级领导干部带头退出领导岗位。再次明确了处级领导干部最高任职年限,即按照机构改革中有关政策,处级领导干部最高任职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按照这一要求,去年全区有70名到达这一年龄界限的实职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通过这两种办法,不仅促进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而且提高了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优化。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我区按照《条例》的要求和工作实际,还特别注意维护领导干部的择业权利,增强于部队伍的活力。1999年至今,先后有8名处级领导干部主动辞去领导职务,重新择业以寻求新的发展。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一方面拓宽了领导干部就业渠道,达到了人适其职、才尽其用,为领导干部能下能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使软班子变成强班子,能力素质较弱的干部重新找到适宜的职位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组织部门只能相对准确地把干部选准用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掌握选拔对象的素质结构、能力特点、职位匹配程度和未来发展情况,所以这就要求及时采取“下”和“出”办法,将能力较弱或者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导干部的人员调整下来。近三年来,对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降职使用。降职干部中,有3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6名副职领导干部。建立干部降职制度,让能者上、庸者下,教育了被降职干部本人、警示了多数在职干部,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落实好《条例》实践“三个代表”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在干部能“下”能“出”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用能范文篇6

一、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

1.1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模糊推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1.2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主体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组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组织,按某种策略适时选用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专家控制可以灵活地选取控制率,灵活性高;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适应对象特性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好;通过专家规则,系统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的情况下可靠地工作,鲁棒性强。

1.3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与权值的分布来表示特定的信息,通过不断修正连接的权值进行自我学习,以逼近理论为依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并以直接自校正控制、间接自校正控制、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等方式实现智能控制。

1.4学习控制

(1)遗传算法学习控制

智能控制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因此控制技术离不开优化技术。快速、高效、全局化的优化算法是实现智能控制的重要手段。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一种搜索和优化算法,它模拟生物界/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机制,利用复制、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来完成寻优。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搜索算法,一方面希望在宽广的空间内进行搜索,从而提高求得最优解的概率;另一方面又希望向着解的方向尽快缩小搜索范围,从而提高搜索效率。如何同时提高搜索最优解的概率和效率,是遗传算法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2)迭代学习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模仿人类学习的方法、即通过多次的训练,从经验中学会某种技能,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迭代学习控制能够通过一系列迭代过程实现对二阶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跟踪控制。整个控制结构由线性反馈控制器和前馈学习补偿控制器组成,其中线性反馈控制器保证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运行、前馈补偿控制器保证了系统的跟踪控制精度。它在执行重复运动的非线性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中是相当成功的。

二、智能控制的应用

1.工业过程中的智能控制

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局部级和全局级。局部级的智能控制是指将智能引入工艺过程中的某一单元进行控制器设计,例如智能PID控制器、专家控制器、神经元网络控制器等。研究热点是智能PID控制器,因为其在参数的整定和在线自适应调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可用于控制一些非线性的复杂对象。全局级的智能控制主要针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包括整个操作工艺的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规划过程操作处理异常等。

2.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控制

在现代先进制造系统中,需要依赖那些不够完备和不够精确的数据来解决难以或无法预测的情况,人工智能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智能控制随之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它利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制造过程进行动态环境建模,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来进行信息的预处理和综合。可采用专家系统的“Then-If”逆向推理作为反馈机构,修改控制机构或者选择较好的控制模式和参数。利用模糊集合和模糊关系的鲁棒性,将模糊信息集成到闭环控制的外环决策选取机构来选择控制动作。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和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在线的模式识别,处理那些可能是残缺不全的信息。

3.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智能控制

用能范文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建筑破坏调查,认为此次系列地震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没有按规范建设,包括抗震构造措施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等。汶川大地震中因建筑损毁所带来的严重人员伤亡,建筑抗震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市民都认为高层比砖混好,其实不是这个道理。虽然砖的强度比混凝土弱一些,但是抗震性能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及承重结构的连接形式、施工质量和地基的状态。而砖混结构的建筑,则通过增加圈梁、柱子的数量,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因此在设计规范中,不同建筑结构的楼盘抗震标准是一样的,建筑结构工程师都会保证抗震性能,没有“塔楼比砖混结构的多层效果好”等说法。本文结合实践,分别对抗震性能密切相关的结构形式和应注意的几个要素分别进行了阐述。

一、几种常见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这4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1、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钢结构建筑一是重量轻、强度高。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二是抗震性能好。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结构建筑倒塌数量最少。从理论上讲钢结构的建筑比框架跟砖混的结构结实的多,使用年限也长。不过,由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和其它原因,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将不断更新与变化,对建筑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将是人们的首选结构形式。

2、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建筑。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房屋的结构可以随客户的意愿而改变,大开间建筑均采用此结构。梁、板、柱等承重构件,可以预制,也可以浇注,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目前大多数框架结构都采用现浇。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剪结构建筑,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3、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砖混结构是由砖墙支撑和现浇、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盖成的建筑。由于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不同,抗震性能悬殊。砖的抗压性强,但韧性差,一遇到67度地震破坏就会局部开裂和散落,8度时裂缝会更大,稳定性差的会倒塌。但施工质量确实好,砖的形状规则,砂浆的强度高,灰缝均匀,这类房屋只有在10度时才会被严重破坏或倒塌。通常这种结构房屋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构件有:跨度大的横梁、楼梯间墙体和开有较大洞口的墙体等。地震发生时,住户应避开这些部位和构件进入结构稳定并具有小空间的部位,如厕所、小厨房等较安全。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好于砖砌体结构,砖混结构在唐山地震经历了考验,受灾小很多,这种结构经济实惠,会便宜一些,冬暖夏凉,砖混结构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底层框架的结构抗震最不利,主要是出于建筑使用功能才这么做的,底层柱子比较少,容易出现薄弱、破坏。一般首层破坏,上部结构就整体掉下去。

4、砖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此类建筑在我国的农村较为普遍,用砖墙、砖柱、木屋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稳定性较差,6、7度地震时极易倒塌,所以这类房屋的住户在地震时特别要注意墙倒砸人。

二、与抗震性能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素

面对可能发生的破坏力巨大的地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够更加“坚固”一些,对此,我们可以注意这样几点:

1、房子的体形。体形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形、“丁”字形体形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2、地震除了和房子的建筑结构形式有关,与户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的房子抗震性最好。

3、新房优于老房。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增长,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一般说抗震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每10年进行一次调整,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它也是越来越严格,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这一点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房子抗震性能就要差一些。

4、建筑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

5、房子的施工质量。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照图施工、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6、居家装修也要防震。在房屋的设计中,有许多结构都是按照房屋的抗震需要建造的。屋内有些地方是坚决不能改动的,否则一旦破坏房屋的整体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时就极为危险。尤其是目前有不少临街居民楼将1层、2层改为商铺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的一户居民将承重墙拆除,将会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和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强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屋内墙上的门窗尺寸也不能随意拆改,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

7、“证件”齐全保平安。开发商是否能提供商品住宅楼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对于包括防震抗震性在内的房屋安全性能都会有较具体的说明。另外查验开发建设单位的相关验收手续,也是购房者对房屋的防震抗性能进行考察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执行设计要求,按抗震规范施工。在钢筋制作时,要注意柱竖筋驳接48d长度,梁钢筋入支座锚固48d长度,箍筋抗震钩要留够10d长度、弯钩够135度。柱与墙之间的拉结筋入墙不得少于1m,入柱不少于300mm,两头90度弯钩,水平每隔500mm两条一度。其它的施工操作必须要执行抗震规范及措施,房屋的抗震能力是设计、施工、监理、质检、业主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努力,造就美好的生活空间。

三、结语

多层砖房在城乡建设中量大面广,应加强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使民用建筑的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应按照概念设计的原则重视抗震概念设计,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建筑物中的抗震薄弱环节,较好的控制震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用能范文篇8

关键词:太阳能应用能源电力供应

一、前言

稳定可靠的能源和电力供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条件,是关系社会安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要“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扩大环保产业规模,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节能型城市,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

在2000年北京市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积极支持申办行动,向北京奥申委捐资了五个太阳能电话亭和五个太阳能庭院灯,分别安装在奥体中心、首都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在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访问北京时,对这些太阳能利用的产品特别感兴趣,中央电视台的转播节目中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为了响应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号召,特别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安排,先期启动了“北苑太阳能应用示范工程”。该工程正好处于设计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公园的东侧,重点安排了可安装在奥运村、奥运场馆和奥运公园的太阳能利用系统,解决太阳能利用同建筑物结合,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和装饰建筑物的课题,为在奥运场馆和奥运村中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综合利用积累经验和数据,同时也为我国今后推广应用太阳能于建筑做出示范。太阳能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360千瓦太阳能空调制冷、采暖和热水综合系统。示范项目的实施充分可靠地展现了太阳能利用的魅力,为把首都建设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节能型城市,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该示范基地也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太阳能专业孵化基地,配备各种先进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设备,为使我国太阳能利用更上一层楼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1.意义和重要性

常规化石燃料的无节制使用和二十世纪七十年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化石燃料资源迟早会枯竭耗尽。根据我国现已探明可丌采的化石能源储量的统计和使用这些能源的速度,可以预计,煤可以应用的时间约为54-81年,石油为15-20年,天然气的时间28-58年,核燃料使用的时间也不会超过百年,前一个数字是预测的估计,后一个数字是保守的估计。因此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等的新出路,将是我们避免人类能源短缺与枯竭的紧迫任务。

八十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地球温室效应等正日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发展概况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太阳热水器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已从生活热水扩大到泵水、采暖、制冷空调、海水淡化、工业加热、热发电等。上述诸多应用中,又以太阳能采暖、空调以及生活热水这样的综合应用系统最具潜在的价值;它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更为充分地实现建筑节能,更为充分地体现与建筑相结合。

利用太阳能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利用太阳能提供空调,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则是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大部分组成。随着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商品化,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相继建立起不同规模的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

国内在“九五”期间根据国家科委的安排,由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担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乳山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该系统采用540平米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空调、采暖面积为1200平米。该综合示范系统为本太阳能采暖、空调以及生活热水示范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太阳能光伏利用方面,近年来光伏技术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从1998年开始,世界光伏市场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年增长率保持在30~40%,2004年更是创造历史的新高,增长率达到67%,年产量达到1253兆瓦。在各国减排行动和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国际上各国都纷纷制定了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未来规划。美国“百万屋顶计划”,德国政府在顺利完成十万天棚计划之后,2003年又通过了新的光伏法案,日本的70万户并网发电计划。除政府计划外,各大公司业纷纷扩大产量,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正在腾飞,预测卸明年将达到年产量5300兆瓦。

光伏电池的应用正在逐步从解决边远地区和农村用电向全社会的替代能源过渡。国际上,光伏应用的发展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以户为单元的屋顶计划,每户安装3—5千瓦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另一方面是向大型光伏电站发展。后者也『F在改变已往在戈壁、沙漠建设大型光伏系统的传统观念,丌始在都市的公益建筑物兴建大型并网发电光伏系统,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用了900多千瓦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并网发电的同时,还要同建筑体融合,起到很多附加功能的作用。

从2001年开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首次占据全球光伏累积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7%。2002年、2003年持续增长,2003年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容量更占到当年光伏应用的87%。上述数字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光,伏应用已经从边远无电地区转向都市的并网发电系统。

2004年是世界太阳能光伏发展关键的一年,我国的光伏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4年底为止,国内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兆瓦,光伏组件封装能力超过100兆瓦。预计到2005年底,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80兆瓦,组件封装能力将超过200兆瓦。这些都为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利用做好了基础准备。

由于世界各国对环境和能源短缺的日益关注,持续发展必将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将太阳能热水、空调和光伏发电应用于建筑,并与建筑一体化的新型太阳能建筑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国进行示范,公众反响强烈。可以预见,21世纪太阳能建筑在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中将起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指引下,太阳能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将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项目内容

光伏发电部分

1.引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资源无限、无污染和能把太阳光直接转变为电能,系统无运动部件、运行可靠、少维护、寿命长,且电能有宣于输送、储存的特点,因此它是太阳能应用工业中最有前途的产品。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所发电力除供给负载外,若有多余,可反馈给电网。在阴雨天或在夜晚,负载可随时由电网供电。因此,光伏系统不必配备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这样,可以降低系统造价,也可免除维护和定期更换蓄电池的麻烦。

由于有光伏系统和公共电网同时给负载供应电力,两路供电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夏季,由于空调、制冷、电扇等设备的丌动,形成用电高峰,而这时也是光伏系统发电最多的时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以对公共电网起到一定的调峰作用。

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进一步目标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建筑物的墙采用涂料、马赛克等材料,甚至为了美观,有的还采用价格不菲的幕培玻璃,其功能仅起到保护内部和装饰的作用。若能将屋顶及向阳的外墙甚至窗户材料都用光伏器件来代替,则既能作为建材又能发电,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对光伏器件来说,同时还具有建材所要求的绝热保温、电气绝缘、防水防潮、且有一定强度及刚度、不易破裂等性能。

2.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100千瓦太阳能光伏供电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先期安排了lO千瓦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制。通过10千瓦光伏并网系统的研制和示范,掌握了光伏并网发电的关键技术,特别是以逆变器为核心的逆变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并网同步控制技术、并网安全技术及光伏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等,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扩大光伏并网发电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项目于2003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验收和鉴定,并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所采用的太阳电池组件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CIS薄膜太阳电池以进行对比性实验。

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是未来光伏应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太阳电池组件的成本也在不断地下降,与光伏稍结合的建筑物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光伏发电也必将在藩毙源结捅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太阳电池的应用中,太阳电池的成本约占系统成本的一半,其他部分包括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等占据了另一半。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以达到太阳电池的地面大规模应用目标,进行应用研究变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将使控制部分变得简单,省去了大量的蓄电池(同太阳电池20-25年的寿命相比,蓄电池的寿命约为5-8年,在太阳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和修理)的费用,因此可以使太阳电池的应用成本进一步降低。本项目主要研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大规模并网发电系统和户用并网发电系统,同时适当地进行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整个的光伏发电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80千瓦并网发电系统,主要是为在奥运场馆中使用做准备:

lO千瓦并网发电系统,主要是为在奥运村的别墅中使用做准备:

4.5千瓦.户用并网系统,主要是为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做准备;

6千瓦独立和并网发电复合系统,为在西部无电村光明工程弱雌备。

2)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并网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因此主要研究内容也将主要围绕电力电子逆变技术进行。

·80千瓦、10千瓦和4.5干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太阳电池方阵的组合优化研究;

·不同规模的户用独立电源系统;

·太阳电池组件和方阵的运行特性研究:

·在建筑物的南侧布置50千瓦太阳电池组件,楼顶布置50千瓦太阳电池组件,与建筑物结合的研究;

·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一为确保光伏电站长期稳定工作并进行科学管理,配备微机监控系统对光伏电站各种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监测,并对各个设备环节进行协调控制。

·配置显示板,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整个系统的瞬时功率、工作总时数、累计发电量等参数。

太阳能热利用部分

太阳能热利用部分包括太阳能空调制冷、采暖和热水工程综合系统,户式中央空调采暖和热水系统,以及地板采暖系统。

1.太阳能空调制冷、采暖和热水工程综合系统

1)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空调、采暖和热水是三个主要方面。而这三方面目前均消耗着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因此利用取之不尽而又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来提供或部分提供空调、采暖和热水所需的能源,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的消耗,同时又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山于城市中采用常规空调越来越多,排出了大量的热气而形成热岛效应,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对城市的气候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技术方案

系统采用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系统主要由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储热水箱、储冷水箱、生活用热水箱、丌水箱、冷却塔、风机盘管、辅助燃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夏季,山太阳能集热器向溴化钝制冷机提供高达88℃左右的热水,通过制冷机产升8℃左右的冷水,并通过风机盘管向房问提供冷风:冬季,由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成40~60℃左右的热水,直接通过风机盘管向房间提供热风:过渡季节,本系统作为太阳热水器,可提供大量科研和生活用热水:同时本系统还可全年提供丌水。

3)项目内容和技术关键

示范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1)对太阳能空调综合系统进行总体优化设计,包括可供体育场馆大型系统和可供奥运村使用的中小型系统:

(2)研冗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方式,尤其是与建筑物屋顶和墙面的结合:

(3)研究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合理参数匹配;

(4)研究太阳能集热器阵列的优化布置:

(5)研究太阳能空调综合系统中的辅助能源设备和储能设施:

(6)研制运行可靠、操作简便的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智能化:

(7)研究太阳能空调综合系统的长期运行性能;

(8)对综合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比较:

(9)研究开发太阳能空调综合系统的设计软件包。

本项目的技术关键:一是研究确定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以最大的太阳能收益及最经济的投资,获得最满意的运行效果;二是研究开发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计软件包,在输入当地气象资料、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以及制冷采暖负荷等数据之后,就可以计算出所需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制冷机和辅助锅炉额定参数、制冷采暖性能预示以及投资回收期等。

4)主要技术指标

(1)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850平米

(2)制冷、采暖功率360千瓦

(3)热水供应能力(非空调采暖季节)50吨

(4)空调采暖面积3000多平米

(5)太阳能保证率全年≥70%

通过近半年的试运行,各系统运行正常。2004年冬季的室温保持在22"C左右,满足规定的采暖高于18℃的要求。

在太阳能空调制冷、采暖和热水工程综合系统中特别安装了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能够自动运行,时时采集数据。通过数据的积累来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以最大的太阳能收益及最经济的投资,获得最满意的运行效果:同时研究丌发了太阳能空调采暖系统的设计软件包,根据气象资料、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以及制冷采暖负荷等数据之后,优化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制冷机和辅助锅炉等额定参数,进行空调制冷、采暖性能预示以及确定投资回收期。

2.户式中央采暖空调热水系统

针对独立分散式化宅对采用空调越米越迫切的需求,采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在夏季作为空调用的冷源,冬季作为采暖用的热源,全年提供生活热水的模式,与现有的常舰系统相比可明显减少运行费用。利用太阳能的二级水环复合热泵驱动,户式中央采暖空调热水系统项目是与大连冰山集团联合开发的。利热泵技术,从太阳、空气和电热中获取清洁能源,作到多能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减少常规能源费用的l/3,满足人们对采暖、空调、热水的普遍需求。同时,该系统实现太阳能、空气、电热等能源互补运行。系统节能且减轻环境空气热污染,降低城订了“热岛”效应。本项目为多利一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包括:二级热泵技术、复合热泵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小温差换热技术、变流技术、等压比运行技术等13项高新技术。系统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该系统是特别为可供运动员居住的单元、会议室没计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

3.地板采暖系统

在三河生产基地进行了火量的太阳能地板采暖试验工作.也成功地为北苑示范基地的太阳能采暖进行了先期预研。系统采用了新型的直流式真空管集热器产生的热水,直接流经预置在地板下的管路,采用较少的能源即能使建筑物达到取暖的温度。通过各种测试,积累数据,使太阳能更有效地同节能技术相结合。

用能范文篇9

EMC机制,被称为是“目前解决能源问题最好方案”的双赢模式,由于在该种模式中,用户不必投入额外的资金,只需要和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故而被业内人士称为一道“免费午餐”。既然是节能“免费午餐”,作为用能单位理应享用“免费午餐”,而且越快越好,那为什么还面临诸多掣肘呢?是用能单位看不上“免费午餐”,还是“免费午餐”会“咬人”?

其实,都不是,而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掣肘了“免费午餐”的享用。今天,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策,节能减排事关用能单位的效益和环境保护,应该说任何一个用能单位都不会拒绝“免费午餐”。然而,在我国享用“免费午餐”者少,节能服务产业并没有成阳光产业。一边要亟须节能减排,一边却是“免费午餐”白白浪费,这是何等的尴尬啊。此种尴尬与节能减排的迫切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啊。

业内人士分析说,政府财务制度、税负压力与融资困难掣肘了节能减排,掣肘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我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要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改革步伐,越早打破掣肘节能减排的制度越好。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说:“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节能服务公司完成的节能降耗量,占到了节能降耗总量的35%以上。”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应该尽快享用节能“免费午餐”。

用能范文篇10

关键词:节能环保消费模式现实性路径

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着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模仿英美等发达国家实行的以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为此,我国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发展战略。那么,蕴涵其中的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具有怎样的的现实性又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消费模式的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事物联系的诸方面相互制约、相辅依存。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消费模式的确立这一具体事物,可以这样去认识和理解:确立这样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是与我国能源资源储存与使用状况,与国人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所持有的消费观念,与当前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联系着的。

(一)缓解我国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着资源的可使用量与可使用时间,虽然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储存量都是有限的,但储量丰富与储量贫瘠却是每个国家在推进经济发展中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虽然一向以地大物博著称,但却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数量近世界人口的1/4。因而,我国人均资源与其他国家人均占有量相比,却处于比值很低的位置。仅从人均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看,所列前三项能源资源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分别是:32%、27.4%、12.8%,后三项能源资源的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能源资源消耗速度过快、利用率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隐藏在经济高速发展事实背后的,却是长期实行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应得到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显。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公共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市场机制在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时往往失灵,且受发达国家在以全球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实现自身工业化后,通过国际贸易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做法的影响,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日益突现环境污染与恶化问题。如一些企业利用环境的负外部性,追求自身利益,置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而不顾,向河流中排放工业废弃物与畜禽的粪便;相对富有的社会群体不计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后果,浪费或污染公共环境式的消费着大量的“廉价”资源;某些地方政府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的指标,盲目引进与上马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的企业。

人类的延续和传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享受和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但是,国人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消费观念,所持有的具有普遍性的消费观念表现出近视性,即重眼前利益、重小团体与个人利益。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近视的消费观念导致于人们为满足自身的或小团体的不断膨胀着的物质需要,不惜无节制的使用能源资源、不计后果的对待环境。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我国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这一基本原则下审视在我国形成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的现实性,更会得出清醒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消费模式,正可以满足科学发展观确定的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矛盾尖锐,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就是我国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强调在我国形成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即在我国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观念,将这样的观念形成全民意识,用这种全民意识规范全民的行动。

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消费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植根观念

植根观念非常重要,因为在人的行动中观念处于起点的位置与支配的位置,起点正确、行为的支配思想正确,才能有方向的正确、目的的正确。要在国人的思想中剔除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挥霍浪费、偏重既得利益消费的观念,取而代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体现于生产与生活方面的消费观念。

植根这种观念需要广泛深入持久的理念宣传与倡导,让这种观念入耳、入脑并支配行动。这就需要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各个系统都要重视这方面的宣传与倡导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对这方面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充分认识树立这种消费观念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积累与消费。今后十几年,我国将致力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容量限制的两大约束。如果国人不能在观念上植根这种观念,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讲铺张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我国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承载。还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对这种消费观念予以宣传与倡导,形成和强化这种消费观念的浓厚舆论氛围,进而,以这种观念的形成支配这种消费模式的确立与使用。

(二)政策引领

政策和策略是形成节能、环保消费模式的保证。党的十七大已经制定了这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但贯彻落实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形成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消费模式的任务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实现政策与策略的引领和保护。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在“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文中,提出了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观点,强调发挥市场杠杆的作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建立并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上法制轨道的做法。

这里所阐述的正是关于国家如何实现对节能、环保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的政策引领问题。应该明晰的是,我国现阶段提出的节能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的节俭,而是适度消费,符合我国能源资源储量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节约和环保。那么,实现这方面的政策引领的前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