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课十篇

时间:2023-03-24 08:11:17

怎么说课篇1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在早自习及其他任何课上说闲话的。

所以,老师把让我写检讨,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纪律良好,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

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们应该去维护而不是去破坏它!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有可能影响班级纪律性,让其他同学也讲话,都没有好好听课,这实际上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2、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为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

3、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

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中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为能对老师的辛勤劳作作出回报,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几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认真完成作业,在上课的时候绝对不讲闲话地同时,使自己的言行都与一个现代中学生相符合。

作为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一份子,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的行为作出检讨,所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激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份上,从轻处理,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不讲闲话,并且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添光彩!请老师相信我!

怎么说课篇2

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

(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

(3)出示课题。正音:蜘蛛(zhīzhǖ)、织(zhī)。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习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

(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

织——织网、织布、织衣……

丝——丝线、吐丝、丝绸……

断——刮断、打断、折断……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4)说说今天学的生字怎么写才能写好?

2、课后作业。

(1)6个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破、冰、终于、实”。理解“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合”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3、学习课文第2、3、4段,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各种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说说蜘蛛在织网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2、听第2—4段录音朗读,思考:蜘蛛织网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圈出有关词语。

3、学习第2段。

(1)抽读课文第2段。

(2)请学生想想:蜘蛛在困难面前会是怎么样?

(3)面对困难,蜘蛛又是怎样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读课文,想想:蜘蛛重新织起网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习“打破”。

(5)“……把网打破了”与第1段的“……把丝刮破了”进行比较,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6)在再次遇到困难时,你如果是蜘蛛会怎样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学习第3段。

(1)学生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协作学习第3段。

(2)学生汇报协作学习成果。

(3)听录音朗读第1—3段。比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调换吗?

5、学习第4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注意与前几段课文比较。

(2)学生说说自己对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将课文中描写蜘蛛在碰到困难时的态度的词语划出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再读课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为什么能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织,结果怎样?“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语说说?

6、仿读录音朗读第1—4段。

(1)听——仿读。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7个生字、6个词语,看一遍、想一遍,抄写两遍。

(2)课堂作业本第92页第2、3、4题。

2、课后作业。

(1)用上“终于”,写一句话。

(2)说说下面词语的搭配:

()()

一阵()一张()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朗读磁带、寻找学习生活中跟蜘蛛织网香类似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巩固练习。

(1)认读全课生字、词语,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词。

(2)上堂课课后作业情况反馈。

(3)说几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学习课文第5段。

(1)请学生读一读第5段。读后师生评议怎样读好。

(2)录音朗读指导仿读。要注意“高兴地”三字。

(3)你能说说蜘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织网吗?织成网后,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3、朗读并背诵课文。

(1)学生试读,读后评议。

(2)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3)教师指点,有针对性地引读。

(4)优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齐读、分组读、比读。

4、指导背诵。

(1)请已会背诵的学生背一背课文,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背下来的。

(2)教师介绍联想背诵的方法。

(3)学生试背。

5、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们学习与生活中哪些类似的事情?

(3)你在学习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还没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

1、随堂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蜘蛛织网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

怎么说课篇3

微生物、微循环、微电子,早已是成熟的科研领域,微信、微博、小微企业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正铺天盖地盛行不衰,眼下微课题又应时而生,如襁褓之婴,出土之苗,感觉焉得不新!

感触发端于经历。退休前的半个世纪,教研之声不绝于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听斯基诺夫的哨音迈步,以汤姆约翰的理论为靶,“精雕细刻,循序渐进”的M幅醒目于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蔚为时尚,启发式大行其道。偃旗息鼓一段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成为强音,再后是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目标教学,等等。跟在主流声音之后听鼓划桡,每期回顾,每年总结,后又改称教研论文且评优奖励。程序完成,差事已了,少者论文成叠,老者著作等身,精品肯定不少,赝品应在多数,一次次热闹之后,恐怕大多已付诸薪火,投诸溷藩,或成了再生的纸浆。究其实,并非教研名目不科学,而是教师没有完全处在教研的主置,响应多、贯彻多,主动少、挑战少,时间久了,难免茫茫然。

微课题研究不同。

顾名思义,微课题本身不是课题。从管理者方面看,是一种理念,发挥群体效能;从教师方面看,是一种视角,微处着眼,自身着手。只有当它也成为研究对象时,如怎么组织、怎么实施之类,才能进入课题。

微课题既微,就无须建旗立帜,明诏大号,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针对一个问题私下进行,一期两期甚至一年两年地探索,必然会弄出些动静。结题时也不必神情严肃地摆出写论文的架式,不一定追本溯源构建缜密的理论框架,不一定写提要列关键词,只要源于实践,内容实在,哪怕随感而发,缘事说理,微到千儿八百字亦未尝不可。“微”比“小”更小。

当然,首先得有课题。课题者,教研项目之谓也。微课题是项中的一个个小目,要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有指导再实践的预期和科学性。上面派发大课题是必要的,引领全局,影响全体,形成大的教研气候。然而,大课题虽大,未必全员参与;大课题虽响,不可能是为每校每人量身制作。而且,个别地说,特殊地说,极端地说,万一某几个专家教授只是从书本、进口理论中弄出个什么课题,还真得当心会不会短斤少两或者水土不服。看看那些拔地而起、灿若星辰的实验中小学是否都名至实归,就知道这点担心并非完全多余,尽管教育的实验性的确很强。微课题不然,出自自已的一亩三分责任田,接地气,有生命力,是土特产。微课题研究是地道的原生态教研园地。

责任田里怎么长出课题?至圣先师早有明示,一个字:困,“教然后知困”的“困”,就是困惑。“困”必然在“教”之后,实践之后。一个教师从大学出来,经过了资格评审,知道怎么从教,然而,大学并未给你铺就一条宽阔平坦、可以一走到底的为师之路。社会一天天进步,教材一次次更新,学生一茬茬变换,你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你必然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问题和困惑是“正相关”,问题越多困惑越大,“知困然后能自强”,课题也就孕育出来了。金辉校长举了个体育的例子,而体育往往处在教研的边缘。他说:雨天体育课怎么上?是否只能下棋、看书?冰壶是怎样的运动项目?看北京冬W会冰壶赛要作什么准备?这就是对生成课题的点拨。再生发一下:NBA、CBA是怎么组织的?世界杯足球赛有哪些新闻趣事?体育新闻可否师生合讲?高中生的知识面可否延伸到上述这些?高中毕业生应该有怎样的体育常识?体育常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有怎样的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就会有困惑,困惑乃课题之母。

学人做研究,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路径。“是什么”是提出问题,“为什么”是分析问题,“怎么样”是解决问题。有人反向对应提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科生重在知道“怎么样”,这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写在教科书上;硕士生要分析“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还能怎样;博士生则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课题。微课题研究既然要自定课题,要做好这些应该是博士的事业,惟“微”而已,不可小觑。

微课题的研究成果也许青涩,不足发表,然而绝对滋身养体,有益成长,那些教师出身或终身事教的大教育家如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最初也应该是从微课题发轫起步,他们的有些论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看成是微课题研究成果,只是当时无此提法罢了。

微课题研究是教研史上的一次否定之否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螺旋式超越。所以,微课题是大课题不可或缺的补充。如果说大课题是命题作文,微课题就是自主习作;大课题是主食,微课题就是果蔬;大课题是明月,微课题就是捧月的众星。大课题一马当先,微课题万马奔腾,有此局面,则教研有望,学生有幸!

怎么说课篇4

[内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同志在飞机遇险时的动作、语言,领会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练习按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重点,落实语言训练,既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同志的高尚品德,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地表现同志的优秀品质,并进行分段及在自然段中分层的训练。可设如下步骤:

一、扣题目,初读课文先简介同志的事迹及本课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对同志的崇敬心情,再扣题设问,引导读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飞机遇到什么危险?飞机遇险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 2.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词,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检查自学情况:①认读生字词。②指名朗读课文。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抓联系,指导分层教学第二自然段,应抓住句子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分层的训练。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情况?

2.指导分层:①直接写飞机遇险的是哪几句话?②开头两句话讲什么?③最后一句话讲什么、④这一自然段可以分成几层?

3.着重学习第二层:①指名读这层课文。②飞机遇险的原因是什?从哪里看出险情越来越严重?③这四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④齐读这四句话。

4.按三个层次分组轮读课文。

三、作比较,理解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着力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下功夫。

1.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在飞机遇到危险时同志怎样做?

2.大家正忙着,小女孩为什么哭了?没有降落伞会怎么样?指名读有关语句。

3.同志听到女孩的哭声,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然后交流。

4.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同志,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

5.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a同志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走到小女孩面前。b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

②a同志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b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

③a同志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b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通过比较,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同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动作迅速,心情急切,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第五自然段,可与第二自然段第二层(写飞机遇险的句子)作比较,体会飞机怎样逐步脱离危险。

四、给提示,练习分段讲读完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相当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训练,以巩固、运用第二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课文,认真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按照“思考·练习”3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怎么说课篇5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文思考:前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样子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

(4)理解“专心”,用“专心”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文中“失物”指的是什么?他们的主人是谁?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和第6自然段。

(2)学生自主读文,找答案。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插图(一)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4)听了陈老师的话,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5)指导朗读4、5自然段,读出陈老师严肃的语气(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一年一班小朋友惊奇的样子。

3.W习课文7、8自然段。

(1)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引导学生读课文7、8自然段。

(2)为什么有的同学脸红了?生活中有没有脸红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第7自然段。(学生练习―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会心的微笑”意思,用什么语气、表情读第8自然段。

(4)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用因为“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所以,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朗读(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练习(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思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准备送还鸟蛋”。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写字(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检查读文,师生谈话引出新课内容。)

1.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2.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朗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启发想象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表演: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练习:(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写字(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专心:集中注意力。

严肃:(神X氛等)??星到敬畏。文中指老师看到同学乱扔垃圾,神情让学生很害怕。

怎么说课篇6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小组内互学本课生字。

如: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分”,分开的分。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或分解、组合来识记。

例如:拿:合——手

四、指导书写。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五、作业。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聪明的华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小组内互学本课生字。

如: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分”,分开的分。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或分解、组合来识记。

例如:拿:合——手

四、指导书写。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怎么说课篇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

二、学生读文,作标记

三、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

四、以学定教,研读课文

(出示多媒体课件: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

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

学生读,回答。

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

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

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

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设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

(创设情境)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高兴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乏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

学生说。

师:就在布鲁斯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现在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蜘蛛结网的句子。

(1)生读,画。

(2)指名读。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

(3)自读,边读边想象。(师先示范怎么是边读边想象)

(4)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5)想读的站起来读,不想读的闭上眼睛想象。

(6)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生说,并到黑板板书。

师:作为布鲁斯,他历经了七次失败,失败的打击让他灰心到了极点,感觉这次战斗没什么希望了,看到了这只不服输的蜘蛛他是怎么表现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说。

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布鲁斯被感动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干到底,他会怎么说“我也要干第八次”?

学生握起拳头读。

师:同学们,说话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只有他一个人就打仗了?得有什么?(军队)军队被打散了怎么办?(召集)可那些士兵和布鲁斯一样经过了七次失败,也灰心丧气了,不想打仗了,几乎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那布鲁斯得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他一起去战斗?(生说)

假设你是布鲁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呢?

学生上台说,下面的学生和老师充当被打散的,失去信心的士兵。

齐读最后两句话。

五、再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a)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

怎么说课篇8

今天老明不知发了什么羊癫疯,说下午班会课要重选班委,那时我的心一惊,怕我会被撤职(我在班上是数学课代表)。

下了课,我就和陈思、蒋雪晨(我的好朋友)一起写下午要上去演讲竞争的词,我写,她们帮我修改,我甚至上微机课和社会课都在背演说词给陈思听(陈思也是我的同桌)。

“啊!班会课了!怎么办!我会不会被撤职!怎么办!怎么办!”我正在对陈思发牢骚。陈思使劲对我说:“镇定!镇定!呆会儿说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有感情的说。”

竞选终于开始了,明老师让自己要演讲竟争的同学到讲台上去,于是,我高高的举起了手,到讲台上去了……

怎么说课篇9

一天早晨,多多很开心地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说:“我奶奶家的母鸡孵出了四只黄黄的鸡宝宝,好可爱!”其他小朋友很羡慕地问他:“那可孵出小鸭了呢?”多多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伙伴说:“鸡妈妈孵出的宝宝就是小鸡!”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噢!知道了,那小鸭要鸭妈妈孵出来。”“还有哪些动物从蛋壳里孵出来呢?”听着孩子之间的对话,我想起富有童趣、情节简单故事《小蛋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适合用于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1.喜欢听简短的故事,理解故事中发生的关于小蛋壳和其它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小蛋壳从伤心到开心的心理变化。

2.知道不同的动物居住的地方,能帮助自己熟悉的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已获得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知识经验、《小蛋壳故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画有哭泣表情的鸡蛋壳

师:“这是谁呀?为什么会哭呢?发生了什么事?”

二、播放动画课件,教师完整讲述《小蛋壳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故事并提问

(一)欣赏课件一:“小鸡出壳”

师:①小蛋壳以前是谁的家?

②一阵大风吹来小鸡躲在哪里了?

(二)欣赏课件二:“伤心的小蛋壳”

师:①现在哪里是小鸡的家了?

②小鸡不要小蛋壳了,小蛋壳心里怎么样呢?

③后来小蛋壳有什么想法?那他第一个碰到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欣赏课件三:“遇见蜜蜂阿姨”

师:①小蛋壳碰到谁了?

②他怎么喊蜜蜂的?蜜蜂是宝宝吗?应该怎么称呼蜜蜂呢?

③蜜蜂阿姨要小蛋壳做她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蜜蜂阿姨的家?

小蛋壳继续寻找,这次遇到了谁呢?

(四)欣赏课件四:“蚂蚁姐姐住泥洞”

提问同上。

(五)欣赏课件五:“荷叶上的青蛙”

师:①谁在呱呱地唱这么好听的歌?

②小蛋壳怎么喊青蛙的?青蛙是宝宝吗?青蛙是个大男生,该怎么称呼青蛙呢?

③青蛙哥哥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你们说青蛙哥哥的家在哪里?

青蛙哥哥也不需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感觉怎么样?(伤心、难过)他继续寻找。

(六)欣赏课件六:“自己有家的蜗牛”

师:①小蛋壳在草地上看到谁慢慢地爬来了?(蜗牛)

②他怎么喊蜗牛的?蜗牛是宝宝吗?蜗牛是个慢慢的小男生,该怎么称呼蜗牛呢?

③蜗牛弟弟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蜗牛弟弟的家?小蜗牛会怎么说呢?

蜗牛弟弟也不需要小蛋壳。这时天空中飞过来了什么?

(七)欣赏课件七:“小蛋壳做摇篮”

师:①看看谁飞过来了?

②金龟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八)欣赏课件八:“开心的小蛋壳”

师:①小蛋壳可以当成金龟子宝宝的什么?

②金龟子宝宝躺在小蛋壳里面,小蛋壳心情怎么样了?

③小蛋壳为什么会开心?小蛋壳最后变成了谁的家了?

四、小结故事内容

师:“蜜蜂、蚂蚁、蜗牛、青蛙的家分别在哪里?”

(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

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①出示动物家的课件,教师:“这里有大树、草地和小河,有一些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想想把它送回哪个家最合适!”

怎么说课篇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视频《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生问好.

二、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吗?今天呀是羊村村长的生日,喜羊羊送来了各式各样的水果.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课件依次出示四幅水果图)

出示第1题后问:这是什么?几个为1份?这里有几份?也就是几个几?

你也能像刚才那样说说这里的香蕉吗?

能一起说吗?

西瓜图谁来说?同学们对几个几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三、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美羊羊送来了漂亮的花儿作为礼物. (课件出示:蓝花2朵,红花6朵),仔细看一下,你能说说蓝花和红花的朵数关系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两种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存在多或少的关系外,还存在一种“倍”的关系. (板书:倍)你们想认识“倍”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将课题补充完整)

四、探究新知

1. 在圈一圈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1)师:大家看屏幕,如果我们把蓝花的朵数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红花有这样的3份?

师:是呀,我们就可以像这样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成1份,那红花就有这样的3份. (课件演示)

小结:大家看,我们刚才是把谁的朵数看成1份?1份有几朵?红花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几个几朵?像这样,把蓝花的朵数看成1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 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板书:蓝花1 份,红花3份,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现在谁来说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把蓝花2朵看成1份,红花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花是蓝花的3倍. )

(2)谈话:美羊羊又做了2朵花. (课件演示)红花增加2朵.

问:现在红花的朵数还是蓝花的3倍吗?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如果红花有这样的5份呢?那么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6份呢?8份呢?10份呢?100份呢?你发现了什么?你说得真是太好了,让我们为他鼓鼓掌.

2. 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过渡:小朋友们,过生日一般都要吃什么呀?瞧!懒羊羊也为村长准备了蛋糕.

课件出示:蛋糕图.

懒羊羊说:草莓蛋糕的块数是巧克力蛋糕的3倍.

问:他说得对吗?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你认为他说得对吗?理由是什么?

总结:看来求谁是谁的几倍,不仅仅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还可以用算式的方法解决. 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倍表示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所以不用写.

五、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1. 想想做做第1题 .

课件出示: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 )倍.

谁来说?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看,课件演示红带子的长减少1份. 现在呢?你是怎么想的?

再仔细看,黄带子的长增加1份,这个时候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几倍?你又是怎么想的?

2. 第7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圈一圈,填一填.

(1)第(1)小题.

师:这题你会填吗?在作业纸上完成第1题.

交流:谁想第1个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课件演示)接下去说?你们同意吗?同意的话鼓掌通过.

(2)第(2)小题.

师:萝卜图谁想说一说?同意吗?

3. 画一画.

(1)课件出示:画 ■ 和 ■,要使 ■ 的个数是 ■ 的4倍.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你准备怎样画?想好之后就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2)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第1题. 师巡视.

(3)师:画好了吗?我们来看看这几名同学画的. (2个不同画法的、1个错误画法)

4. 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这里还有两条线段,你能估一估谁是谁的几倍吗?

(课件出示)师:他们估得对吗?想不想验证一下?

好,拿出小尺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请大家拿出作业纸.

5. 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黄花12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师: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还有不同的想法吗?(6种)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课件演示.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可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呢?(因为红花的朵数不一样,也就是份数不一样. )

六、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