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眼泪十篇

时间:2023-03-29 03:12:17

诗人的眼泪

诗人的眼泪篇1

烙上诗人的印记

漂泊到这个世上

心中难免有些凝重

是多愁、还是怀念?

那字里行间声声的叹息

荡漾在前世的流年里

千百回转

我任独抱荒凉

醉花伊晓

一路红尘爱恨的离别

感何时滴滴胭脂泪

梧桐细雨

梦一世繁华

怎奈空筑月楼

放眼红尘、一片茫然

是谁?

给了我又一世多情的恩怨

诗之泪、淡无声

往昔逝水东流

曾经的如景似画、如梦如幻

终是过眼云烟

空垂了一世的泪雨无声

一瞬回眸、一场相遇、一生的痴念

似断了线的眼泪

诗人的眼泪篇2

诗人走在天的尽头

回首已抽去的忧愁

已无法将着尤物拥有

诗人泪

诗人流下悔过的泪

抬头发白如雪的付出

生生死死

已无法将这逝去的青丝追回

诗人苦

诗人掩藏了多少微笑的苦

多少次将回忆编织成茧

永永远远

诗人的眼泪篇3

杜甫诗中“泪”这个意象使用非常频繁。《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曲江三章章五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咏怀古迹》:“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泪是可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一文称杜甫为“情圣”[1]。与其说杜甫是情圣,不如说它是“泪圣”。因为他对国家、对民众、对亲人、对朋友之“泪”,无往而不笃实淳厚,诚可谓千古一人。情至深处,泪水滂沱。面对战乱的国家,诗人洒下社稷之泪;感慨未酬的壮志,诗人洒下英雄之泪;思念离散的亲人,诗人洒下儿女之泪;叹息穷苦的百姓,诗人抛洒黎元之泪。伤心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高兴则“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泪水看似轻弹,但实则重似泰山。从其“泪”中,读者能够清晰地窥见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性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貌似柔弱的阳刚与坚韧,细腻中的宽容与豪情,平凡中的博爱与伟大。

一、长太息以掩涕——忧国忧民泪

读杜甫的诗,但觉满纸是泪,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山河之泪,实际上是作者的眼泪。诗人望见山川草木而感触,花溅泪,鸟惊心,水东流,青山哭,这实乃诗人内心的深悲巨痛。从诗人自我之泪到百姓之泪到山河之泪,读者可以看到诗人所在的大唐王朝已经日渐衰微,大唐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而诗人杜甫更是为国家变乱、百姓遭难、自己的颠簸而哭。《哀江头》:“少陵野老呑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滿尘,欲往城南望城北。”是什么让杜甫哀恸不已,默默流泪,沾湿衣襟,而又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是什么让他失魂落魄,欲往城南却望城北,诗人在《哀江头》里极尽哀恸的仍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追寻杜甫忧国忧民之情的根本,其实是一个读书人对社会、民族、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是一个胸怀天下的读书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曲江三章章五句》:“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杜甫化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用此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平叛“安史之乱”取得一些成就,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极度兴奋又悲感交集。被叛军侵占的失地收复了这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而杜甫为什么又会流泪呢?“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原来杜甫是因为失地的失而复得而流泪。不言而喻,没有对国家深厚的感情,没有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哪里会有听到喜讯后涕泪沾满衣襟的情景,这是喜极而泣的泪,这更是心系国家的泪。读者不难想象杜甫得知这一消息时会是怎样地手舞足蹈,无限欢快地向妻儿侃侃讲述这一捷报的。

还有《又呈吴郞》:“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由一个穷苦的寡妇,一件扑枣的小事,联想到“征求”“戎马”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泪盈巾”,正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的自然流露,也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慨。

二、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泪

诗人在三十五岁之前是在读书与漫游中度过的,可谓是衣食无忧,一帆风顺。然而世事难料、命运多桀:应试落第,父亲离世,家境败落、投靠无门……十年长安求职生活让杜甫深刻认识朝廷的荒淫无耻,饱尝了人情冷暖和生活的饥寒交迫。饱受安史叛军八个月牢狱之苦的杜甫,乘隙从监狱中逃出,投奔在凤翔的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并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诗人感到中兴有望,致使“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襟”。这啼哭正是诗人极致感情的体现,是激动和喜悦的泪水。这“泪”就是诗人这种悲喜交加心情的写照。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到诗人不仅会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流泪,也会为自己境遇的改变而流泪,这足以说明诗人泪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杜甫任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探家。此时,诗人心中定是十分难过,因而情绪十分低落,但是面对邻人的关心,就有了“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情深。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场景。面对父老的盛情,诗人作歌答谢,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虽没有对所歌内容的描述,但是却能从“艰难愧情深”和“四座泪纵横”两句诗中感受到诗人对父老探望的感激之情、对当前实事的忧虑、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诗人一定也会和四座父老一同流下纵横的泪水。诗句情感朴素深沉、感人至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远在异乡漂泊的生活,杜甫面对的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生活,加之有家归不得的现实,诗人不由得黯然神伤,因而更加感叹自己的人生。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追慕先贤。诸葛亮这样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曾使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踌躇满志却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是在哭诸葛亮,更是哭自己。周汝昌先生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杜甫心怀英雄之志,然而一直无法施展。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毕竟曾经有人那么赏识他,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国家之策,造成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然而诗人虽“许身稷契,志在匡国”,却“隔叶黄鹂空好音”,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至此依然未有建树。武侯祠内鸟鸣草绿,自然界的春天已然来临,可是,属于诗人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此情此景,他怎能不伤心流泪?怀古正是因为伤今。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心如焚。诸葛亮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诗人也渴望能有他那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然而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拥有的只是泪水,为国家,为自己,也为千古失意的英雄。

三.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家泪

由于生活所迫,杜甫时常要和妻儿分别,饱受两地相思之苦。独处异地,生活窘迫又无谈事业有成,杜甫情感更是极为复杂。杜甫独自在外漂泊、谋生时就更容易触景生情,勾起他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月夜》这首诗就是对这种情景的写照。“何时倚虛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克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因为以前诗人和妻子有过在鄜州看月忆长安的经历,所以,诗人看月展开想象妻子独自望月思念他的感情。他想,妻子独自望月,望月愈久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他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呢?而当诗人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这是诗人对妻子思念的真情写照,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同倚虛幌,不再饱受相思之苦。当然,读者从中也能体会到诗人泪痕里浸透着对天下离乱的悲哀,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羌村三首(其一)》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是夫妻刚见面时的特写镜头。妻子此前已接到诗人的家信,知道丈夫不久便归,但当丈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仍不免惊疑发愣。待情绪稍稍平静后,才明白眼前所见为真,一时间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这一“反常合道”的生活细部描写,将乱世中夫妻团聚的场面写得何等逼真感人!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情感的深切体验和准确把握。《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这首诗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还有《秋兴(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夔州地处群山之间,又值落日斜照,这深秋黄昏的景色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沦落天涯的人来说,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是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杜甫饱尝战乱之苦,历经艰辛,辗转入蜀,依好友严武居于成都。孰料严武不久去世,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到达州,滞留于此。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落寞思乡,壮志难酬。“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槎,指木筏。《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旧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诗人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艰难:参加科举应试不第,长安十载干求奔波,又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生计无着,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这句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

注释:

[1]夏晓虹.梁启超文选(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42.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诗人的眼泪篇4

【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露泪缘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83-01

一、《露泪缘》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露泪缘》诗意化的语言特色。《露泪缘》中常见诗意化的语言,其一主要取材于原著之中,化用了原书之中的妙句,关键句。我们看《露泪缘》文本中叙述运用诗意化的改编手法,使其更适合演唱。袭人直接点出宝黛的情分,不设铺垫,不加渲染,丝毫不加掩饰地揭露出宝黛二人的情谊,直白浅露。其二《露泪缘》的诗意语言还体现在善于化用前人诗句之上,比如在第十回“哭玉”之中景色的描写“哪里寻桃开似火三春景,只剩下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是化用了前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三在《露泪缘》的文本之中,我们时常见到创作者自行创作的诗词,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如“岁寒方知松柏茂,隆冬始显傲霜梅。正气真堪羞粉黛,忠诚真可愧须眉。”四句七言诗对紫鹃形象进行了点评,赞扬了其性格特征。

(二)《露泪缘》中俗语言的运用特色。子弟书作为曲艺形式,要让受众听得懂,喜欢听,便不能一味地追求雅。所以我们会从《露泪缘》的文本之中看到俗字、口语、对话式的口吻等民间意味浓厚的语句。如第四回中,形容薛宝钗用了“催命鬼,恶魔王”等俗语化的词语,让听众清晰地分清喜恶,直白浅露的比喻便于听众理解人物形象。《露泪缘》中许多唱词直接运用了我们今天依旧在说的俗语,如“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人逢喜事精神爽”,“痴心女子负心汉”等。更有许多对话式语句就像是听众日常对话一般。

二、《露泪缘》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一)《露泪缘》中的情与景描写。《露泪缘》全文共十三个回目,以十二个月加闰月不同的景色为引兴,通过景色之变描绘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情怀和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将宝黛爱情悲剧写出来。黛玉惊闻婚变是在仲春之际,随着爱情的失落,心情也像季节变化一样由热枕到悲凉,直至如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无归。转眼到宝玉娶亲之时,季节已至秋天,黛玉在瑟瑟秋风之中回忆那些美好岁月,最后“香魂艳魄飘然去”,秋天成为了终结生命与爱情的无情象征。这种以季节循环式的诗篇吟唱而出,具有极强的抒情风范,承载了作家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思索。情景交融在作品中主要是寄托人物思想,推动故事发展的目的所在。

(二)《露泪缘》文本中写作技巧的运用。1.对比手法:如“痴对”一回中“这一个无精打采只发愣,那一个似醉如痴笑嘻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呈现出宝黛两人不同的心理情感,不同的性格特色,不同的脾气秉性。2.细节描写:如第二回“傻泄”中,黛玉听到宝玉要娶的人其实是宝钗之后,对于黛玉仔细生动的感官描写“闷沉沉闭口无言咕嘟了嘴,扑腾腾心中乱跳颤哆嗦。直钩钩两眼无光天地暗,闹烘烘两耳生风打旋磨”。口心眼耳各部位悲伤的感觉一起袭来,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悲悯之情。“掀开了锦被放好了绣枕,牙床上睡倒了病西施”细致的生活场景描写。“瘦的个柳腰儿无一把,病的个杏脸儿更焦黄。咳嗽不断莺声儿哑,难停粉鼻儿张。樱唇儿绽裂成了白,泪珠儿干枯塌了眼眶。”深受打击后黛玉身体细节的描绘。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身体感官的具体描写,整齐的句式描绘出黛玉归天前所受的折磨与经历的悲苦。3.创作者大量运用“ABB”式的词语组合,如“闷沉沉,扑腾腾,直钩钩,闹烘烘”生动地描写了口,心,眼,耳器官的感受,结合比喻的技巧和俗语化的表达使听者感同身受。4.创作者善于化用典故在诗意的句子中,如“几载幽情付与南柯”便是运用了南柯一梦的典故,点出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5.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如第五回“曾记得柳絮填词夸俊逸,曾记得海棠起社斗清新,”等八个曾记得,将红楼梦中主要的几次活动都点出:可见创作者对原著的熟识与热爱。

三、作者在《露泪缘》中的“大胆”创新

子弟书的创作者们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于“胆”的展现。《露泪缘》在文本中表现出作者想象力的大胆运用,以增强故事性。而且在唱词中表现出作者对于“情”的大胆阐述,如第十回“哭玉”中,大量的唱词直抒宝玉对黛玉的爱恋倾慕之情,“我爱你骨格清奇无俗态,我喜你性情幽雅厌繁华……”作者大胆直白地表现出宝玉的真性情,符合百姓化曲艺艺术听众的审美享受,像“我爱你”之类的词语,甚是大胆,当今男女表达爱意也不过如此,不过在作者笔下却更有深情,更富诗意,丝毫不觉庸俗。可见创作者文学功底与文学素养之高超。

参考文献:

[1]启功.创造性新诗子弟书[J].文史,1985.

[2]傅惜华.曲艺论丛[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3.

[3]崔蕴华.红楼梦子弟书:经典的诗化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诗人的眼泪篇5

一、要注意题目

吴齐贤在《论杜》中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诗词当中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高考题)、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考生如能抓住题目中的“喜”、“览古”、“送”、“闻笛”、“咏”、“怨”、“思”等,这些词句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彩和词义上的暗示性,考生若能带着这些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意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汉晋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南唐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唐代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三、要注意注释

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鉴赏诗歌作准备。

四、要注意书面表达

平时练习,高考答题在很大程度上,学生“重理解,轻表达”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或先写结论然后分析或先分析再写结论等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鉴赏表述时前后贯通,自圆其说,合理恰当。

考生“注意四点”,平时加以揣摩,练习,高考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笔者结合高考中的实例,向广大高中学生进一步阐明其中的道理。比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

诗人的眼泪篇6

君不见塞上枫叶红,尽是离人眼中血。谁驻十里长亭,望前路浩浩?谁执了谁的酒杯,谁劝谁更饮一杯,谁的思念化作了谁的泪,谁的泪落了谁的杯。此处一送别,孤蓬万里征。为了友人而泣,落下的泪,开出怎样惊艳的花?送君去,但使君去莫回首,莫回首。便恰似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谁的心扰了谁的梦,谁的情动了谁的弦?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花月正春风!谁曾为爱情而义无反顾,谁曾为谁而长歌当哭。盈满指尖,斩不断的思念化成线,泪滴下的过程风化千年,回首望,这一眼的眷恋隐藏在心海最深处,但怎奈一夜秋风起,人比黄花瘦?此念,泪难。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谁为爱情落泪,谁频频回首,谁的灵魂开出了诗一般绚丽的彩虹。

遥想杜子美,伫立古山巅。入眼皆破碎,谁知念难全。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场血雨腥风,一幕爱恨情仇。谁为了苍生而泪,谁为了山河而悲,谁感动了天地,谁唤醒了世人。他的泪,沉重无比,承载了一个世纪的痛;他的魂,璀璨斑斓,成就了一个庄严的梦。但,当一切归来,却只留下了世人的空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的眼泪篇7

一、 哭的眼泪

[设计意图] 生活是个五味筒,有欢乐,也有难过。快乐时可以放声歌唱,难过时可以眼泪刷刷滚落。眼泪不光是我伤心的记忆,也许还有我许多的小秘密。读一读下面这些小诗,你从这些眼泪中读出了什么呢?

《夏天是个娃娃》 ・欧澄裁

夏天/是个娃娃――/说笑就笑/满脸堆花/说哭就哭/泪水哗哗/难怪妈妈说/夏天像我/我也像他

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化多端,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大雨如瓢泼。夏天真像天真可爱的小娃娃,高兴了尽情地笑,难过了放声哭。同学们,你知道夏天哗哗的眼泪是为什么吗?生活里,你会为什么事流眼泪呢?

《妈妈的眼泪》

・苦苓中国(中国台湾)

伤心的时候/妈妈流泪/泪水滴在我的伤口上/说也奇怪/我的伤口不痛了/妈妈笑眯眯//生气的时候/挨打的我流眼泪/妈妈也流眼泪/说也奇怪/痛的是我/还是妈妈呢//高兴的时候/全家笑呵呵/我抱紧了妈妈/说也奇怪/爱哭的妈妈/又流眼泪了

妈妈怎么这么多的眼泪?聪明的孩子,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流眼泪吗?你从妈妈的眼泪里感受到了什么?

《花儿的眼泪》 ・金子美玲

请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你见过小花的眼泪是什么样的吗?小蜜蜂知道了这件事,它会飞回去吗?那它会对小花说些什么呢?做个爱观察的学生吧,那样你一定会见到小花的眼泪。也许,你会和小花、小蜜蜂交上朋友呢!

童诗教学

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

汽水喜欢冒圆圆的泡泡,咕嘟咕嘟的泡泡,好像是生气的娃娃在嘟囔。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里可没有提到一个“圆”字哦,但是这个字可藏在了诗里面呢!

3. 童诗故事。小朋友,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有没有发现,小池塘热闹起来了?看看这碧绿的池塘,你有没有觉得,她是一个闪亮的舞台,蜻蜓、蝴蝶、甚至落叶,掉落的花瓣儿都是舞台上漂亮的演员――

《落叶》 ・徐盼

一片片红叶/从树上/轻轻落下/停在池塘/是一只红鸟/在碧绿闪亮的舞台/翩翩起舞/波纹/为她轻轻伴唱

小朋友想一想花瓣儿,蜻蜓的表演吧,那就能把《池塘舞台》写成你自己的小诗啦!对啦,你发现雨后的池塘发生了变化吗?下雨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雨点啪啪啪的声音,猜那准是雨点的笑声吧。我们看到池塘在雨中有一个个展开的酒窝,一想:快乐是会传染的呀!下过雨,细心一瞧,我们发现池塘长胖了,当然是因为藏了好多雨点儿的原因,而雨点儿就是刚刚给池塘带来无数欢笑的,所以,这时的胖池塘,当然就是藏了“笑不完的酒窝”啦!再瞧瞧,这池塘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影子――

《影子超市》

池塘是影子超市/打太阳出来/就开门了/它卖的影子可多了/草儿舞蹈的影子/花朵点头的影子/……

还会有什么影子呢?请小朋友也写几个。这些影子,会有谁来买?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有趣的池塘不仅仅是个影子超市,也是个水产店呀,里面有鱼,有虾,有螃蟹……这些水产有谁来收?这样一想,一定也能写出《池塘水产店》来!

亲爱的小朋友,夏天,是池塘最美丽、最可爱的时候,有时觉得她是朵舞动的花,在随风舞蹈;有时觉得她像好看的碟片,在录制着夏的节目。让我们提笔来写一写这像冰床,像镜子,像照相机,像眼睛,像会皱眉的小姑娘,像爱吃泥巴和汗水的胖丫丫……

二、 哭的心情

[设计意图] 能在伤心时,将眼泪尽情地落下,那难过的心情就会释放很多。可是,有的难过却是很沉很重,太像不知名的小虫在寂静的夜晚一点点咬疼你的心。

《种妈妈》

奶奶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种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我日思夜想的妈妈

多么让人心疼的想法,真想让他的想法实现,让他种下的照片能快快长大,长出妈妈温暖的手臂,长出妈妈甜甜的笑脸……想一想,假如一切都能种下,你会种下什么?你想让它长出什么?

《母亲节》 ・方素珍(中国台湾)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的眼泪就不听话//每逢这个日子/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每逢这个日子/弟弟就画我的脸/再画上妈妈穿过的衣服/弟弟说这就是妈妈//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就更想念/睡在荒野中的妈妈

我们一定知道,不是他真的不喜欢母亲节,而是不喜欢没有母亲的母亲节。那么,你的母亲节是怎样过的?你珍惜这个节日吗?读了这首诗,你打算今后怎样过母亲节?

《妈妈走了》 ・王宜振

妈妈走了/可妈妈的眼睛还在小房间留着/它像两颗闪闪烁烁的星星/静静地凝视/凝视我脸上甜蜜的酒窝//妈妈走了/可妈妈的耳朵还在小房间留着/它像两个闪闪烁烁的问号/悄悄地倾听/倾听我的心音是否跳得快乐//妈妈走了/可妈妈的呼吸还在小房间留着/它像一朵晚香玉吐露清芬/轻轻地散去/给我一个甜美清新的愉悦//妈妈走了/可妈妈的梦还在小房间留着/它像一个好玩的气球/不小心被我吹破/我发现每个梦里/都有一个小小的我

天底下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最爱的宝贝。无论你到了哪里,她都不会离开最爱的孩子。妈妈的眼睛永远会注视着你,无论你在哪里。

三、 哭的故事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想象中,花儿会含泪,大树有时也会哭泣。用爱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生命需要呵护。用心看,用心倾听这个世界的一切神秘吧!

《雪》 ・巩孺萍

野地里折断的花/蜂儿会为它哭泣/清晨坠落的露珠/叶子会为它怜惜/冬天/被人们踩疼的雪啊/小声地着/有谁会说声/对不起

你听到过雪躺在地上的哭泣吗?你听到过蜜蜂、鸟儿的叹息吗?用心倾听,写一写他们为谁难过?为谁哭泣呢?

《手套》 ・圣野

一只手套不见了/另一只手套哭了/不知藏在袋里好/还是戴在手上好/觉得/非常冷清

手套们是一对对的好朋友,总也形影不离。没有了好朋友的陪伴,一定是孤独寂寞的。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不快乐的想法》 ・陈木城(中国台湾)

蜗牛不快乐/埋怨自己每天背着/一栋又笨又重的房子/实在太累了//寄居蟹也不快乐/每天埋怨自己没有房子/一年到头忙着找房子换房子//寄居蟹羡慕蜗牛/有一栋那么大的房子/蜗牛也羡慕寄居蟹/常常可以换新房子/他们一直这样想/我实在太累了/我很不快乐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地不快乐?你认为他们的想法对吗?假如你是他们,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 哭的力量

[设计意图] 可别小看“哭”。“哭”可不一定是难过害怕或者软弱。有时候,我的“哭”里想法多多,我的“哭”能打败一切。

《逛街》 ・丁云

服装店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妈妈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爸爸为了救她/也掉了下去/坐在电动大马的我/只好一次又一次/用哭声把他们拽上来

我的哭声是不是很厉害,能把爸爸和妈妈从陷阱里救上来。你有过这样的“勇敢”吗?

《种眼泪的孩子》 ・高洪波

我把眼泪/种在妈妈的手背上/妈妈的手中/长出动物园的门票/于是,我和小猴子聊天/向大狗熊问好//我把眼泪/种在爷爷的胡子里/爷爷的胡子/长成一棵大榕树/于是,我听到百灵和画眉/嘀哩哩地欢叫//我把眼泪/种在爸爸的书桌上/爸爸的书桌/长出一本又一本画报/于是,我和独眼巨人打仗/还和爸爸寻找金银岛

怎么样,我的哭是不是很厉害?当我哭的时候,心里却在暗暗发笑!妈妈、爸爸和爷爷都被我的“哭” 给打败了!你呢?你有没有这样把“哭”当作过“武器”?你的眼泪又长出了什么呢?

诗人的眼泪篇8

一家报社事业蒸蒸日上,庆祝活动在大礼堂拉开了序幕,火热的气氛激荡着每一个参与了创业的热血青年的心。亲自领导这个事业从起步走向成功的父亲,为这个晚会创作了一首长诗―――《跋涉者之歌》。这首诗将由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得主、曾为电视剧《武则天》配音的李桂琴老师朗诵。看过节目单的观众也像我一样在期待着。因为,在闪烁着群星的天幕上,“跋涉者之歌”这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托出了晚会的主题。出乎我意料的是,李桂琴老师登台后却深情地说:“我想请这首长诗的作者、也是你们报社的老社长和我一起朗诵。”话音刚落,鸦雀无声的会场骤然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真的不敢相信在那灯光闪耀的舞台上,在那琴声响起的地方,那位气宇轩昂、迈着轻捷的步子走来的人会是父亲!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特别是在他全面主持报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才四十多岁的他,已显得步履蹒跚……可眼前舞台上的父亲却是那么的精神,一如他伏案创作,抑或为事业闯荡奔波。那天,就是他创作这首诗的晚上,父亲从报社回来时夜已经很深了,闷热的天气使人难以入睡。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他干脆起身走进了书房。书房的灯一直亮着,及至天明。父亲是一位对工作特别认真与投入的人。在报社再次创业的艰辛岁月里,他常常夜以继日地为之操劳奔波,没有贷一分钱的款,靠着“借船渡海”的经营理念和创业精神,硬是把只有几千份发行量的小报做成了今天发行量达十几万份的主流媒体。

“我不能说,我就是拓荒者,我只是用心用力在天地间跋涉。”这是李桂琴老师那庄重又甜美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全场的观众。“我不能说,我就是创业者,我只是少一点享受,多一点执著。”听着父亲这高亢而有力的声音,伴着那舒缓而又带几分雄壮的琴声,我的眼泪已经不听话地落了下来。一位在报业激战中领军厮杀、纵横驰骋的人,一位托举着事业走向胜利,而自己却伤痕累累的人,今天又来为后人擎旗呐喊……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这样朦胧地看父亲,更平添了几分敬重在心头。我下意识地抹了一把泪,偷眼看周围的人,他们似乎也被这巨大的磁场所吸引―――有人也在抹泪。我想,他们也许正怀着和我一样的心情聆听这发自肺腑的倾诉,聆听这胸怀坦荡又铁骨铮铮的跋涉者对已然走过的路程的述说。当声音浑厚、满含激情的父亲朗诵到“服务是我的职责,团队是我的寄托,奉献是我的乐趣,拼搏是我的性格”时,全场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我明白了什么叫情不自禁,什么叫真正的感动,什么叫令人叹服。这首长诗不正是父亲为拓展事业而奔走劳碌的真实写照吗?父亲正是在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信念鼓舞和激励下,促成了事业的蓬勃发展。

诗人的眼泪篇9

关键词:社稷泪;黎元泪;儿女泪;英雄泪;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歌是可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一文称杜甫为“情圣”①。因为他对国家、对民众、对亲人、对朋友之“情”,无往而不笃实淳厚,诚可谓千古一人。情至深处,泪水滂沱。面对战乱的国家,诗人洒下社稷之泪;感慨未酬的壮志,诗人洒下英雄之泪;思念离散的亲人,诗人洒下儿女之泪;叹息穷苦的百姓,诗人抛洒黎元之泪。伤心会“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春望》)②;高兴则“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泪水看似轻弹,但实则重似泰山。从其“泪”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窥见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性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貌似柔弱的阳刚与坚韧,细腻中的宽容与豪情,平凡中的博爱与伟大。

社稷泪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西阁口号》),杜甫关注时局、关心社稷,念念不忘祖国兴亡,时时忧虑祖国前途命运,为救国家社稷而抛洒血泪。“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哭是无声的,因其无声,能哽咽在胸,痛苦更为难当。这既有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还含对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兵荒马乱之际,人心惶惶,自身安危难以担保,何况还被叛军俘虏过?逃命尚且来不及,诗人却仍然要去哭去行。这是怎样的一颗赤胆忠心?这是怎样一种心系国家关心社稷的赤子情怀?杜甫在心灵中就坚守着这样一份执着。情深情长,凄切哀悯,蕴涵无穷,令人肝肠寸断。《北征》不仅形象再现“乾坤疮演”的凋蔽景象、“更流血”的苦难现实,更是反映国家残破不堪、关心祖国命运的忧虑。

大历三年(768),年已五十八岁的杜甫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登楼远眺,本应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但一个人垂暮之年登楼,年轻时的抱负不仅没实现,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个人背负那么多痛苦与不幸,哀怜自己,埋怨上天,痛恨统治者尚且怕来不及,但是,谁能想到既老且病、生活异常窘困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孤零无助的衰翁关注的却不是他自己,放不下的也不是他自己,而是“关山北”,而是国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诗圣”并非虚名啊!

黎民泪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自己尚在穷困中,却不忘关心别人,这就是杜甫的古道热肠。他不仅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其一),“药许邻人斫”(《正月三日归溪上……》),“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此外,他还劝告别人也如此:“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倾注真情。由老妇人困苦不堪、一贫如洗,诗人放眼天下黎民百姓,他们都“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是杜甫关怀民生忧心如焚的悲悯情怀的流露。“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的伟大在于兵荒马乱年代,他连自身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还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还能由一个扑枣的穷寡妇,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特别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百姓,以至流泪,正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一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儿女泪诗人关心社稷,担忧民生疾苦。那对待妻儿,诗人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虽然被俘长安,失掉自由、处境危险,然而他却仍记挂着妻子,想着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心焦。虽说夫妻情深,相互惦念,但更多的应该是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对妻子的怜惜。看月思人,想着妻子虽有儿女在旁,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小儿女世事未谙,他们以为母亲看月,是在欣赏自然风光,哪里懂得是在挂怀他们远在长安生死未卜的父亲啊!诗人可怜妻子的孤独、凄然,心中充满了辛酸,交织着忧虑与惊恐,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跃然纸上。由“独看”,回想往日“同看”的美妙,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曾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羌村,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那时虽然百感交集、不胜辛酸,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诗人想象妻子独自看月,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自己是否还活着,一定会泪流满面?其实这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当他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也早已泪湿双颊。于是盼望将来能够早日“同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对妻子不尽的关心与爱怜怎不让人动容?“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儿女情长,夫妻情深。满怀爱国情,报国志的人,心中也有这么柔软的地方,实乃有情有义真英雄。

英雄泪

爱怜家人,关心邻人,心怀社稷,对自己呢?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追慕先贤。诸葛亮这样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曾使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踌躇满志却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是在哭诸葛亮,更是哭自己。周汝昌先生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杜甫心怀英雄之志,然而一直无法施展。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毕竟曾经有人那么赏识他,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国家之策,造成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然而诗人虽“许身稷契,志在匡国”,却“隔叶黄鹂空好音”,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至此依然未有建树。武侯祠内鸟鸣草绿,自然界的春天已然来临,可是,属于诗人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此情此景,他怎能不伤心流泪?怀古正是因为伤今。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心如焚。诸葛亮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诗人也渴望能有他那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然而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拥有的只是泪水,为国家,为自己,也为千古失意的英雄。这种一事无成的悲感时时困扰着诗人:“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秋雨叹三首》)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的夏秋之间,当时淫雨不止,“雨中百草秋烂死”,面对如此环境恶劣,诗人不禁为担忧决明花之命运而潸然泪下。其实诗人也为自己流泪:在恶浊的世风里,诗人空有满腹经纶,空怀济世之才,更空空愁白了满头的乌发。还有什么比才士坐老更让人伤心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杜甫在很多诗作中都会用到“哭”、“涕”、“泪”,那是为国家社稷、为黎民百姓、为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真情。他有爱国情,有壮怀志,关爱家人,同情百姓,然而他无能为力,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担负不了拯救国家的重任;给不了家人快乐自足的生活,无法和爱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更无力救济黎民摆脱困境,他能做的惟有一哭。但是,这哭是发自内心的,泪是带血的。正是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善良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将此汇于笔倾洒于天地,成就一代“诗圣”,更成就了一代“情圣”。

注释:

① 夏晓虹.梁启超文选下〔M〕P42.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②文中所选杜甫诗歌,参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参考文献:

诗人的眼泪篇10

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近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了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