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项目五篇
时间:2022-03-08 12:23:02 版权声明
社区服务项目篇1
阳新县兴国镇儒学垴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区中心,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现有居民小组7个,居户XX户,区内单位XX家,总人口9748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社会共性问题,如老年人、 “三无”对象与残碍人士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我社区也呈现日益加剧的现象:现我社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65人,城镇“三无”对象189人,残碍人数XX人。
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此三类人口的比例在我社区还将上升,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犹其突出,这要求我们社区相应尽快拓宽社会服务功能、服务领域,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现实矛盾。为此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社区工作目标要求,我社区遵循社会福利社会化,福利市业产业化,管理方式市场化理论,拟建设一家社区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实施老年人托养、残疾人康复服务等措施,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为社区老年人、特别是对“三无”对象和残碍人士带来生活和康复便利与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阳新县兴国镇儒学垴社区服务站。
(二)项目地址:阳新县兴国镇儒学路93号。
(三)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四)设置床位:90张。
(五)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康复医疗、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支持、健康知识普及与视、听、运动用品用具和咨询转介六项服务。(六)项目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拨款5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
(七)建设工期:一年
二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为群众服务一个中心载体,开展老年人托养服务和为残疾人与智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事项,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与借鉴。一方面,依托社区服务站,开展老年人托养服务,在现代社会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解除其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让老人衣食住行有切实可靠的保障。同时由于老年托养的集体生活模式,使老人之间多了交流沟通有了身心娱乐的空间,势必带来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依托社区服务站,开展对残疾人与智障人士多方位康复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家庭压力,更重要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疗指导和康复训练等途径,可以让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加他们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由此能激发他们热爱生活,重拾信心投身社会。此外社会服务站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其服务日益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必然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社会经济条件
社区处县城中心,老龄人口比例较大,单位众多,其中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老人由于子女长年在外工作,加之自身又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年老孤独,身边缺乏亲人照顾,其子女和本人有着参加社区托养的愿望;同时,社区中的一批“三无”老人,无亲无靠,更急需社区组织的关爱,纳入托养体系;而社区部分残疾与智障人士,其心理支持与机体康复又急需较为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的指导和专业康复工训练器材与场地。而目前整个阳新城关社区,还无一家专门的社区服务站来开展这些工作,因此该项目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二)政策优惠条件
社区服务站属于社会福利事业,有别于其他商业化建设项目,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享受众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城市规划、市政配套工程方面都可由政府与民政部门出面给予最优惠政策,因此该项目建设具有一定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
(三)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紧邻文苑广场,环境静净优雅,水电、通信、交通极为便利,距医院、商场、学校和人民广场不足十分钟路程,有多路公汽可直达社区服务站,生活医疗卫生教育等条件优越,是开展老年托养和残碍人士康复服务的理想场所。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于民”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社区服务于民”的工作中心,扎实推进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着力推动社区社会保障等各类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2、坚持面向“三无老人”,面向贫困和残碍人士,面向有需求的社区群体服务。
3、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和双赢的原则。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包括项目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总计——万元,其中项目建设资金——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项目实施单位自筹投入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 八、效益分析
六、效益分析与评价
(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为——名残碍人士开展六大类系统的康复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均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社区服务项目篇2
>>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采购相关问题的探讨 探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开展 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社区服务项目为例探索社区服务机制的建立 当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 航空客舱服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移动通信工程服务项目中挣值管理方法的应用 表面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中的专家咨询模块分析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探讨与建议 新型黄金服务项目:社区快捷洗车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工作的发展路径 “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慈善助推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落地生根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研究 海外工程服务项目外籍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残联的假肢服务项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任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成趋势[N].京华时报.http://epaper.
/html/2015-01/19/content_162988.htm.
[3]赵璐.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01).
[4]毛颖.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社区服务项目篇3
[关键词] 学习;科研;服务;社区;实践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0-2013 nursing junior colle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practice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evaluated by the peers, students and social. Results ①Teach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eveloped in practice. ②The nurs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③Employ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was 55.60%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good rate was 44.40%; 44.60% of the employer units thought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were qualified for the post work, 55.60% we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are useful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ommunity nurs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tific; Service; Community; Practice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为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是适应时展和满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必然趋势。《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1]指出,到2015年,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30 万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而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不仅在数量上显著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很多正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护士自身也存在社区综合护理知识与技能、社区护理管理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欠缺[2-3]。构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社区护理人才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地方培养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是当前地方护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4-5]。社区护理是融合实践性、独立性、合作性为一体的学科体系,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走出学校,深入社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6-9]。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护理教育理念和方法[10-19],构建了“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并在湖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大专2010~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实施“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系列社区实践项目。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面试挑选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社区实践项目选取30~50名护生。
1.2 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研究假设、目标和设计调查问卷。
1.2.2 调查研究法
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制健康调查问卷,在实践活动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1.2.3 实证研究法
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一系列“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项目,评价教学效果。
1.2.4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带教老师、护生和用人单位多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
1.3 设计思路
1.3.1 在实践项目中的融入“学习-科研-服务”能力培养
1.3.1.1 学习方面 提前2~4周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制作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单、PPT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社区中应用学的知识和技能,对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评估期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社区健康宣教。学生在真正的社区和现实社会中体会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护理专业技能等的重要性,体会社区护士的责任感和社区护理工作的意义。
1.3.1.2 科研方面 活动前1个月,让学生广泛查阅文献,确定研究问题,制作调查问卷,开展社区调研,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并开展了“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调查问卷”等,并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可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课题标书或学术论文,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名护生主持或参与了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课外科技作品10项,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撰写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1.3.1.3 社会服务 怀化市部分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学生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怀化市老年公寓尽管物理环境较好,电视、空调等设施齐全,但是居住的老年人还是非常希望有社会上更多的人来看望他们、关心他们。为此,我校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宏宇小学、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技能,给老年人送温暖。
1.3.2 项目设计
针对怀化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我们构建了针对不同人群、家庭的社区实践项目,如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中小学、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访视、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1.3.2.1 怀化市老年公寓社区实践项目 全体护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45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宣传册、调查问卷,进行社区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健康宣教,并完成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1.3.2.2 怀化市宏宇小学社区实践项目 全体护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39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宏宇小学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教育PPT和讲稿,活动内容主要有护生以社区护士的身份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课、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活动完成后上交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1.3.2.3 以我校校园为社区的家庭访视实践项目 要求大专社区护理方向学生利用周末,以我校校园作为社区,以我校的退休教师作为方式对象,3~5人为一组,自主选择1名退休教师家庭开展社区家庭访视,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对于有健康问题的家庭,不仅开展评估性家访,还定期实施连续性家访,不断发现问题、修订和完善护理计划,评价效果。
2 结果
自2011年起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
2.1 同行评价
通过对带教老师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教师评价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建议这种实践活动项目可以多开展,在普通护理专业学生中推广。
2.2 社会评价
2013年通过对长沙、重庆、广州、广西、怀化等5个方向就业学生较多的就业单位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实发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18家单位均表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优秀,会继续录用我们的学生;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优秀率为55.60%,良好率为44.40%;44.60%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均能胜任岗位工作,55.60%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大部分能胜任岗位工作。见表1。
2.3 学生评价
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学生评教评学每位带教老师均为优秀(90分以上)。
2.4 学生感受
通过分析、整理学生上交的心得体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的学生说:“我第一次战胜了我自己,克服了自己站在讲台上不紧张,我还懂得了和小学生交流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有的学生在活动刚结束,就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宏宇小学啊?这些小学生真是太可爱、太热情了,我真舍不得他们,希望还有机会再来!”在老年公寓实践活动中,有2名学生因为太投入,甚至错过了集体返校的时间,她们后来说:“老师,养老院的老年人,真的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温暖,您不知道,老奶奶把她的一大把水果糖给我们的时候,紧紧拉住我们的手,说欢迎我们常去坐坐,我们真是很感动!”
2.5 撰写及
近3年来,护生每人都撰写了护理综述或调研报告,其中每年有5~10名学生撰写的学术于《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杂志上。
2.6 获奖情况
近3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护理专业学生共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湖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及金奖、铜奖等。
3 讨论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构建与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我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人,是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后保障,其专业特性要求护士必须懂得理解人、关怀人,而这正是当前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的重要问题。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为护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走出学校来到社区,接触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在服务中体会护理的价值,体会护理服务对象不应该局限于患者,更重要的是维系社区居民的健康。
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护生需要与社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评估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也开阔了护理教育教学思路与理念,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护理人才,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革护理教学的方法、内容甚至教学体系。
3.2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通过社区实践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护理研究的初步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护理研究调查表格的设计、项目的申报、开题与结题报告的书写等,培养了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3年来,学生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多项课题项目和问卷调查。2013年我系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2014年度护理专业学生主持的6项课题获得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 课外科技作品立项,其中1项已被选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并在《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教育》等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3.3 培养了学生“社会服务”的意识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构建与实施,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创新了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护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实现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培养了护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深入到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和老年人亲切交谈,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和问卷调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区护理技能,也更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制订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10-19]。经过多次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生既能适应医院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能很快适应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2] 王俊杰,马小琴,谷娟娟.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8-270.
[3] 吴亚君,王亚红,宋亚琴,等.社区团队式服务模式中社区护士角色功能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382-385.
[4] 林梅.校地共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48-150.
[5] 王莉莉,安秋月,黄双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359-361.
[6] 苗秀欣,黄美萍,刘翠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1,(5):345-346.
[7] 李旎,张伟.国内外《社区护理》教学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22(1):24-27.
[8] 赵文婷,唐四元,张锋,等.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8):1056-1057.
[9] 杨玲,王永利,杜雪平,等.社区护士师资培训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4):65-67.
[10] 陈红.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尝试[J].护理学报,2013,20(10):10-12.
[11] 霍淑平,柯云霞,李娟,等.社区护士专业综合能力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报,2013,20(12):71-74.
[12] 胡伟玲,黄芳.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2195-2196.
[13] Callen B,Smith CM,Joyce B,et al.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r entry-level community/public health nursing [J]. Public Health Nurs,2013,30(6):537-547.
[14] Thompson CW,Bucher JA. 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5] 刘俊香,杨术兰,丁洪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4):4-6.
[16] 胡静超,章雅青.美国护理研究领域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3):85-88.
[17] 谢红.护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3(5):527-528.
[18] 王娟,李华义,时建瑞.任务驱动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3):365-366.
[19] 吕颖,潘红宁,郑丹.基于OSCE模式的社区护理课程改革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2):3974-3975.
[20] 王黎.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85-1288.
[21] 黄金月,王少玲,周家仪.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320-322.
社区服务项目篇4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城市社区;服务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城市的进步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长且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由此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工作变得紧迫而意义深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因素,青年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1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
1.1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环境,有效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直接促进了社区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1.2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影响感召带动更多社会成员加入,能够增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青年就近开展援助活动的最佳基地。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就是志愿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推进,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社区服务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以及其他年龄层次的居民加入此行列,使青年志愿服务走出被人疑惑或缺少喝彩的被动境地;有利于超越以往一些活动仅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局限,克服形式主义;有利于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风尚的广泛形成和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需求,人人自愿参与,人人有所作为,人人热爱的社会事业。
1.3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走实践成才之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向受益。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服务社会,有利于他们自觉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维修、咨询、培训、保健、文化、科普等项目的服务,满足社区内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有利于激发青年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区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效能压力也会使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地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1.4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新时期青年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丰富了工作内涵,拓展了服务领域:通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基层青年组织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能够探索出在新形式下青年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途径,既能服务青年又能服务社区。对于青年组织本身来说,走出自我世界,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教育青年,也增强了青年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青年组织加强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方式,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直接的手段,是强化青年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形式。同时,通过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使青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引导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反哺学校教育,形成人才培养的整合力量,使青年组织服务学校育人工作中心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2 建立健全有效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机制
我国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内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存在着专门工作力量相对缺乏、志愿者登记注册和开展服务不方便、工作队伍不稳定、项目发展相对单一、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2.1 服务内容应多样化、拓展化:从目前的整体现状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还未完全适应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作用与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卫生清扫、扶困济贫、帮孤助残等低层次活动层面。今后,应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把握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发展前景,确定一批适合街道、社区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要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建立开放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大对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估,做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汇总和梳理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要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项目开发和执行作用,克服项目开发与执行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的不足。要确定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要确定几个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做深做实,打响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影响力,并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发现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
2.2 服务依托应基地化、阵地化:一是必须要有活动基地:要建立固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对口开展共建,使社区服务工作有持续性和针对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要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应成立相应的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和领导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和联络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并有一定的活动运作经费做保障。三是要有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和宣传阵地:应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和倡导,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营造正面舆论和服务主客体间的友好互动气氛。
2.3 队伍建设应专业化、技能化:随着志愿者事业的推进和社区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严把思想道德关,在选拔志愿者时,要注意把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爱岗、踏实进取精神的同学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二是技能素质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展,因而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的常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性服务技能的培训,着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社会事业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服务过程指导。各级青年组织应该经常深入社区,加强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加强社区服务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开展工作调研,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指导;四是强化注册志愿者管理。建立各级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进行分类,做到信息真实、分类合理、便于组织、服务便捷。
2.4 管理机制应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等内容。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就是要制定表彰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表彰制度,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表彰力度。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就是要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培养,把志愿者培训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注重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推动制定志愿服务法规和政策,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经费等保障,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5 推进方式应项目化、社会化: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深入社区,面向社会,把普通市民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要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要积极取得社会有关部门的参与,争取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走社会化道路,以此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在继续深化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项目依托、项目保障、项目带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来赢得社会支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人力、智力、资金、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帮助。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发挥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项支柱性工作。在新世纪,各级青年组织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围绕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把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的决定》.中青联发[2004]75号(2004年12月10日)
[2] 刘家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N].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社区服务项目篇5
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地本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各县(含加格达奇区)财政每年安排100—200万元专项资金,图强林业局、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和其他区每年对社区的投入不低于80—100万元。用于加快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本办法所指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为用于社区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区创建等用途资金,不含社区运营、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社区费用支出)
第二条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用于各地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进行资金配套、项目以奖代补。
(二)用于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区、县、林业局,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先进个人实施奖励。
(三)用于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及相关开支。
(四)用于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
第三条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财政分级管理方法
各县(含加格达奇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当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用房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城镇新建社区(居民区)、棚户区、改造居民区配套社区服务用房由开发单位兴建。
各区政府和林业局做好相关社区服务设施投入。
各地要按照有关政策对开发单位予以税费补贴,协调改造社区内公共、公益、福利设施建设(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项目、老年日间照料室)。做好当地社区干部和社工人员日常培训、信息化社区服务网建设。
地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地本级社区项目立项建设和以奖代补、地区社区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和社区服务网提档升级、全区社区居委会骨干及社工职业化培训、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同时,结合地本级资金使用情况对县级财政承担的社区建设示范项目予以适度奖励。
第四条在2012年—2014年新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的补助标准为:示范社区(辖区人口达到10000人以上,社区服务中心用房1000平方米以上)地区财政补贴80万元;精品社区(辖区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社区服务中心用房500平方米以上)每个补助40万元。达标社区(辖区人口达到500户以上,社区服务中心用房300平方米以上)每个补贴25万元。地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补贴范围不含县级财政渠道建设投入的社区项目及商品房开发配套社区设施项目。
在2012年改扩建城镇社区地区财政对日间照料室予以补贴,达到全省日间照料室建设标准的,每个床位一次性补贴2000元。
地区社区服务网升级改造2012年预计投入60万元。
地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底召开一次办公会议,考核研究社区建设项目情况和工作情况。对于工作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表彰奖励活动相关事业的通知》(人社联??53号)等相关文件执行。
第五条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原则上选择居民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活动的地方,并配套室外活动场地。由于条件限制室内外设施不能同一地建设的,可在同一社区内分开建设。
第六条各县、区、林业局投资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站)及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竣工验收后,产权归项目所在地县、区、林业局所有,社区拥有永久使用权,未经社区群众组成的居民会议(业主会议)通过,不可改变公益设施用途。
第七条当年3月10日以前,各县、区、林业局向行署发改委、民政局报送当年度拟建社区服务中心(站)的申请报告(一式三份)。申请报告应附有该地当年度拟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数量、名称、地址、占地面积、建设面积、投资额、功能、完成时间等内容。地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审核,并对确定的项目进行督导,对没有按时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问责。已经列入督导社区建设项目在每月底要向地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在每年年底前地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将对社区设施项目和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验收和考核,兑现项目补贴和奖励。
第八条地区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各地获取地区以上政府计划投入和补贴的社区建设资金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和高效,接受行署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住建局,集团公司财务部等各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各级纪委、监察局监督,各级审计局检查、审计。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住建局、房产局、环保局、国土局等部门对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减免相关规费。
第十条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认真抓好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发改委要负责社区建设项目立项及计划下达;建设部门要加强规划设施的监督管理;民政部门要负责组织设施;财政部门要保证按进度核拨资金并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
社区服务项目范文
时间:2022-03-08 12:23:02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创新探讨 2023-01-12 08:32:32
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教学的应用 2022-10-12 16:18:47
社区矫正专业校行合作教育模式 2022-10-11 09:41:37
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现状和对策 2022-07-27 08:46:29
政策性破产社区减亏增盈举措 2022-07-22 08:55:12
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问题和策略 2022-07-13 1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