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香炉十篇

时间:2023-04-11 21:14:20

第一香炉篇1

其实,不见得是多么精致的女子,但就是喜欢很奢侈地拥有一些东西,比如用最好的香水,买最好的内衣,坚决喝从上海买回来的UCC速溶咖啡而不是将就着喝西安的雀巢。

还有,写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点上香薰炉,任香气一点点地氤氲在周遭,雪莲的淡、薰衣草的暖、桅子花的幽、樱花的浓……每一种香气后面仿佛都藏着别样的故事。

这是我喜欢的生活状态。

第一次看到漂亮的香薰炉是在1999年冬天,在上海。上海的冬天潮湿阴冷,如果我是白蛇,也会选择在上海修行在上海勾引许仙,但我是个出差上海的职业女性,每天在地铁站中奔波不停,等晚上回到酒店,真是累得浑身散了架,没有一处是舒服的。那天是事情办得比较顺利的一天,出地铁时正好就在香港名店街,很多很多的新鲜小玩意看得我眼花缭乱,可是又觉得什么都可以买都可以不买,直到看到那个宝蓝色的香薰炉,我的脚挪不动了。当时的一刹那,差不多是眼放金光地把那个香薰炉捧起来,老板那里自然讨不到便宜价钱。又选了几瓶香精油与盒装小烛,最终花了3 张大钞票,喜孜孜地抱着回了酒店。

我顾不得去洗澡,立即就着酒店的火柴开始了我的香薰工程,雪莲花的香很快飘散开来,在空中的每个角落游离,不自觉地人就舒缓放松了,感觉也没有那么累了。

那个晚上我是在香薰中睡着的,真的,不知是香薰的作用还是心理作用,第二天早晨起来特别容光焕发。因为有了每天的香薰,剩下的6天出差的日子也好过了。

回家之后,每有朋友来访,必会点上香薰炉让她们与我一起放松。

后来,西安也开始有了香薰炉卖,价钱便宜好多,香精油的品种也更多了,几乎是你想要的香味都可以买到。

第一香炉篇2

1、是真的,彭于晏和马思纯将作为男女主角出演,还有张钧蜜白冰等演员加盟。这次翻拍的动静还是挺大的,演员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并且《第一香炉》剧照已经在柏林电影节曝光了。

2、主要讲述上海女学生去香港求学,在香港投靠姑母,却被姑母利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诱饵去勾引别的男子。葛薇龙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在世界当中迷失了自己,开始不再青春,变得纸醉金迷。遇到花花公子乔琪乔喜欢,使劲千方百计,费尽各种心思,就是想要嫁给这位花花公子。

3、女学生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他们的圈套,傻傻地被姑母和花花公子乔琪乔利用,她在这个泥潭中陷得越来越深,只能成为姑母和花花公子的提款机。可女学生失去了任何价值的时候呢?姑母和花花公子无情将她抛弃,丢失了灵魂,迷失了自己,悔不当初又有何用?

4、《第一香炉》是一个残忍的故事,一个故事是要讲好,不仅需要演员还需要情节。如果稍微掌握的不好会变成猎奇文,如果将故事中的很多情节简化掉,又将会失去部小说原有的阶层含义。这不是一部小情小爱的作品,作者在真实表达当时香港不同阶级的一种态度,把当初的阶层矛盾展现出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一香炉篇3

香炉有铜、铁、锡、木、陶、瓷、玉等材质。从香炉的情况来看,铜质炉味臭宜燃立香,使香气不染铜器;做铜熏香炉古人讲究用木做盖,避免香失真味。陶质香炉拙而实用,但无贵气,须懂之者方能喜爱,但不可做大器。瓷炉有玉韵,使用时使香不失真味且增雅趣,历来为用香者喜爱。宋紫砂出现,因其集陶土的透气蕴香,瓷的光鲜雅趣和玉的温润内敛,为后来识香之士所喜爱。紫砂有良好的透气性,外表有玉的特质,把玩过后,精光内敛;品香之后留香持久,久用后无香、自香,成为品香用器中的精品。

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影响了香熏炉的使用和制作的风格。从主流风格角度来说,汉晋时代的香熏炉多山林之气,隋唐时代的香熏炉多庙堂之气,宋明时代的香熏炉多士夫之气,清朝时代的香熏炉多匠作之气,民国时代的香熏炉多市井之气,当下时代的香熏炉多莫名之气。因此,香熏炉的审美和价值的落脚点,在于既能认同于古人,又能认同于今人,还能认同于后人。

收藏香熏炉时,应分清楚香熏炉的文化内涵,如茶席上用茶炉,书案上用文炉,琴桌上用琴炉等等。不仅应专注于香料的味道和养生的感悟,更不能忽视了香具的性质和特点,避免出现书案、琴桌上摆放祭炉的情况。

收藏香炉,应该以旧为主,以稀为贵。特别是要从材质、器形上入手,材质越珍稀、器型越少见、工艺越精美,则价值越高。以瓷香炉为例,收藏瓷香炉要注重一定的技巧。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瓷香炉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从文化艺术魅力来看,宋代瓷香炉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宋代香炉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艺术精神,它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第二,从瓷香炉“出身”来看,官窑比民窑的作品更具有工艺价值。官窑是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的瓷器窑,专供皇宫使用,只求产品质量,不计成本,可以说官窑所烧造的瓷器代表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民窑瓷器与官窑瓷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风格特征与审美情趣上不同,因为使用的对象是两个不同的阶层。

第一香炉篇4

博山炉,系“熏炉式样之一,流行于汉晋时期。秦汉时盛传东海有蓬莱等三座仙山,根据这一传说,将炉盖设计成山形,上有羽人、走兽、云纹等,象征蓬莱仙境,所以称之为博山炉”(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P172页)。汉唐博山炉,炉体通常呈球形,“上有镂孔盖,盖以重叠的山峦为饰。燃香时烟从镂空盖的洞孔中飘出;下承以宽沿敞口盆,盆内可以注水,象征着海水”。可以想见,银河泻落的庐山瀑布,于日照下所生成的水汽,一定变幻出与博山熏炉燃香时烟云氤氲缥缈十分相似的“蓬莱仙景”,才让李白因景生情、诗兴勃发。倘若“生紫烟”香炉,乃是指中间内凹而无“蓬莱仙境”的传统三足炉,那李白绝不可能在庐山“遥看瀑布”,当是遥望庐山周边的八里湖或鄱阳湖,诗名应写成《望某某湖……》才对!

香炉的雏形,在汉代,其实就已经出现。从东汉青釉鼎式炉略显笨拙的身姿上看得出,其造型颇似良渚文化的陶鼎。可它甚合香炉的制式,却和当时其他炉具一样,仍属熏衣驱蚊和清除异味之居家用品。包括后来出现在南朝的青瓷三足炉、四足盘托炉,以及唐代的绞胎五足炉、三彩兽足陶炉等,尽管都已显现出无盖的香炉之形。但其崭露头角的香炉形制,并没得到人们理念上的认可。直到隋唐,炉具依旧以带盖的金属博山炉为上品、为时代的主流产品,并博得了上层社会满堂喝彩。

在早期越窑和洪州窑产品中,有一种“造型同传统意义上的香炉已十分接近”的器物,有人以为是“年代最早”的炉,又因其“有个优雅的把手”,遂冠名为“提炉”。然而,此类“柄首常作兽头形”之物,系源自同期的青铜器,名“斗”,又称“刁斗”,为“汉晋时期的一种炊器,或用于军旅”。唐人诗中有“行人刁斗风沙暗”绝句,指的就是它。斗,“出土时多伴有火盆并搁置于火盆中,说明用途为温食炊具,军旅多用之”(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P168页)。可见“斗”与“香炉”风马牛不相及。况且,较铜器“斗”又有所不同,瓷“斗”多为冥器。

中国的香炉,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色的器物。可以这么说,如果把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视作古代中国文化人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那么香炉则是炎黄子孙在精神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用品。(详见《瓷质香炉的文化特色与收藏》一文、2009年第9期《收藏》)

第一香炉篇5

又晋代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这里所讲的“巴蜀之师”,当是巴、蜀两国的军事武装,其别强调“巴师勇锐”,这无疑又是赞颂巴人武士,作战勇猛。

前一则故事提到的巴人,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巴人。后一则故事提到的“巴师”,则是3000多年前商末周初时期的巴人武士。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记载,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的记载。这太皞,一般认为就是伏羲氏。伏羲氏为传说时代的一位部族首领,当在史前时期。很明显,这古代巴人的起源时间非常早,历史非常悠久,从史前时期一直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都有巴人活动的史迹。特别是在西周初年,巴人的势力十分强大,在我国历史舞台上,曾经是一个很旺盛很强悍的民族,要不然,她还怎么能够去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呢!巴人的史迹不仅在我国古籍中记载很多,而且也留下了纪念他们在各地活动过的古地名,如巴东、巴中、巴山、巴水、巴河、巴峡、巴丘、巴陵乃至大巴山、大别山(“别”古音近“巴”)等等都是。所以有人考证古代巴人从南向北开拓发展早已遍布我国中原各地,而且对夏商都邑之建设曾起过重要作用,甚至说“无巴不成邑”。[1]尤其是我国西南的四川、重庆地区,一些历史学家还早将古代巴人和蜀人的文化合称为“巴蜀文化”,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尽管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事例来说明古代巴人确实相当出色,非同一般,然而这古代巴人或者说我国南方的古代巴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她起源于何时何地?最初的发展方向如何?后来的地域分布怎样?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关系又如何?在我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大的功绩和影响?我们又如何去看待和评价?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可以说,以前都一直是些谜,无人回答得清楚。特别是其中的巴人起源之谜,过去史学界虽探索研究了几十年,但也一直无法说清楚。

如有的说,巴人起源于鄂西古夷水旁的武落钟离山;有的说,巴人起源于鄂渝交界区的巫山一带;也有的说,巴人起源于陕南汉水的上游一带;还有的说,巴人起源于湘北洞庭湖东面的岳阳地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无人作出最权威的论定。直到最近10余年来,我们在配合鄂西清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处很独特地名叫“香炉石”的古文化遗址,才最终揭开了我国古代巴人的起源之谜。

一、香炉石遗址的发现

香炉石遗址,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地处清江中游,1983年发现。经调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余米,总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但暴露遗物较多的中心地区则在一部分种有庄稼的崖阴沟槽之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斜坡状,西南面临清江,下距清江河面约30余米,地理环境比较独特,属典型的河旁山塞型文化遗址。遗址中心区的东南和西北两面紧靠陡峭山岩,东面矗立一座几乎呈垂直状的山石,因形似香炉而名曰“香炉石”。

为配合清江隔河岩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湖北省文化厅从省、市、州、县文博部门抽调考古人员组成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于1988、1989和1995年先后三次在该遗址的中心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挖掘467平方米和两处墓地,出土各种遗物多达万余件。[2]

二、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

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的文化堆积比较厚,最厚的达5米以上,分为7个自然堆积层。除第1、2层被扰乱外,余皆保存完好。经过测年研究,从第7层至第3层的年代分别是夏时期、早商时期、晚商时期、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出土遗物的种类较多,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甲骨、印章、贝币和动物骨骼等多种,第3层还出有铁器。其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文化遗物是各种陶器。第7层出土的陶器有罐、釜、瓮、钵、豆和纺轮等,第6层有釜、罐、盆、瓮、钵、豆、杯、盘、纺轮和网坠等多种;第5层有釜、罐、钵、豆、杯、纺轮和网坠等;第4层有釜、罐、瓮、罍、盆、钵、碗、盘、豆、杯、器盖、纺轮和网坠等多种,第3层有釜、鬲、罐、瓮、罍、盆、钵、碗、盘、豆、杯、纺轮和网坠等。各层出土的主要陶器中,都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如陶钵、陶罐、陶釜、陶豆、陶尖底杯等等都是。

三、香炉石文化即早期巴文化

鉴于香炉石遗址出土文化遗物的丰富,且又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加之地层关系又比较清楚,所以发掘后,很快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认真整理和对比研究,发现这里出土的大口平底或圜底夹砂罐,敞口、鼓腹夹砂圜底釜,圆唇、敛口、平底钵和尖唇侈口、鼓腹内敛尖底杯等一群为代表的陶器,既不同于清江流域及其附近长江三峡地区一些史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又不同于北方黄河流域夏、商文化的类型,故将这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代文化另立一种文化名称,命名为“香炉石文化”。[3]这一文化的时限,上接新石器时代末期,下至西周时期,即距今4000多年到3000年之间。这一文化,在长江三峡一带常被人们称为“商周时期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实就是与“香炉石文化”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只是都没有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那么多,那么典型,那么自成体系的陶器群体。这说明香炉石遗址的文化遗存,既有它的独特性,又有它广泛的代表性。尤其是这里出土的大批商周时期的甲骨和商末周初时期的我国最早陶印章,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南方各省、区都没有过的重要发现。[4]

再结合历史文献来考察香炉石文化,情况就更加清楚了。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音审)、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中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在这段重要记载中,清楚地说明了“武落钟离山”是巴人最早的穴居所在地,那时“未有君长,俱事鬼神”,说明当时的巴人尚未建国,还处在信奉巫师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约能中者,奉以为君”,“约能浮者,当以为君”,说明在原始部落内部,最高领导者的产生是用比武的方式。巴务相在比武中获胜,成为最高首领,号称“廪君”。后来他带领大家告别穴居,向外开拓,“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同盐水神女部落打了一仗,扩大了势力,又继续前行到达一处新的地点,“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说明巴人不仅在这新的地方建城,而且开始组建最初的国家,廪君便是这孕育巴国的最早首领人物。“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说明巴人崇虎的图腾信仰由此而产生,也说明巴人在建立第一座夷城以后便开始进入了阶级压迫和人祭人殉的奴隶制社会。

巴人首领廪君所建的夷城,其地貌特征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夷城山石曲,其水亦曲,廪君望之而叹,山崖为崩,上有平石方二丈五尺,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四姓臣之。后死,精魄化白虎也”。经过实地考察,香炉石遗址附近的地形地貌与上述记载完全吻合,而且在该遗址北面1公里处有一名为“白虎垄”的地名及其历史传说。很明显,香炉石遗址就是巴人首领廪君所建之夷城,考古发掘的中心地点就是城内巴人首领所居之地,如在巴人墓地发掘的第6号人骨长176厘米,体形高大魁梧,身旁随葬长42厘米的大型卜骨和长26.6厘米的大型精致骨匕,就是象征身份最高的首领人物。

根据以上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所进行的研究说明,香炉石遗址既是我国早期巴人所建的第一座夷城,那么这里所发现的具有巴文化特征的香炉石文化,无疑应是早期巴文化。[5]

四、巴人起源在考古发现中成功揭秘

如前所说,有关巴人的起源探讨中,有起源于夷水旁的武落钟离山一说。夷水的地望,学术界一般都知道,即今鄂西清江。古籍记载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那也就是从清江至盐阳。据《晋书》记载,廪君在盐阳射杀盐水神女后有“复乘土船,下及夷城”的字句,可见盐阳在夷城香炉石的西边无疑。恰巧香炉石遗址西边20公里处的清江北岸有一名曰“盐池温泉”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盐产地,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停止熬盐。[6]

综上所述,巴人起源于武落钟离山一说,已得到香炉石遗址出土大批早期巴文化遗物的印证,还有附近地区出土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如大型青铜特罄等)。而长江三峡巫山说湘北岳阳说,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相应的出土文物作印证。至于陕南汉水上游说,虽在城(固)洋(县)一带发现有商代中晚期的早期巴文化的青铜器材料,但经研究,其时代没有鄂西的早,它是从鄂西经渝东和川东传播过去的,[7]而不能作为起源地看待。大家知道,像这样关于巴人起源的千古之谜,如果没有最早的重要考古材料作支撑,那是很难说服人的。因此,从目前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历史文献记载巴人的发祥地是在靠近夷水的武落钟离山应是可信的。因香炉石遗址也恰好在古夷水旁,在现今的清江长阳,这完全印证了古代夷水一带,确是我国早期巴人活动的地区。所以历史考古学家以历史文献的记载为依据,并紧密结合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和当地的民间传说,以及有关地形地貌的考察,断定鄂西清江长阳为我国远古巴人的故乡,应是符合历史事实的。[8]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关于巴人的起源已在考古发现中成功揭秘。

不是吗?当考古发现的这一成果,于10年前最先由《中国文物报》以一整版的篇幅作了报道后,[9]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土家族通史》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教授及时致信说:“清江考古获重大发现,改变了原有许多模糊认识。我们将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写入土家族通史”。[10]

1997年,当《中国早期巴文化·长阳香炉石遗址发掘与研究》的小册子出版后,各方面的反响越来越大,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专家柴焕波教授在来信中说:“香炉石遗址的丰富与单纯性,给我极深的印象,作为一个单纯民族的标尺,是顺理成章的,将其命名为‘香炉石文化’是合理的”。

去年,当《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一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影响更大,不少专家纷纷发表讲话,如从事巴蜀文化研究的学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年高八旬的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教授在来信中称:“昔日读潘光旦老师《土家研究》(四期)是文献里程碑,今读阁下《巴人揭秘》可称第二里程碑,可喜可贺,……大有解秘之功”。

特别是今年我们在各级领导和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将要出版《清江考古》、《清江考古掠影及出土文物图录》和《清江流域古动物遗存研究》等三部考古专著时,在学术界振动很大。首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教授(博导)在为中科院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生前题写书名的《清江考古》一书写的序言中,就对香炉石文化的提出、确认及其学术意义作出了很高评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清江流域是我国巴人的发祥地。恰好在长阳香炉石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早期巴文化的遗存。这些遗存较以往其他地区发现的早期巴文化而言,显得考古资料更为丰富,更具有典型性,对探讨、解决早期巴文化的时代起源等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香炉石遗址命名的‘香炉石文化’,为早期巴文化确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尺,它也将使巴文化考古学研究更加深入”。超级秘书网

今年10月18日“清江考古文献”首发仪式大会在考古发掘地区的鄂西长阳举行时,到会的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些主要负责同志外,还有来自首都北京和省城武汉的代表以及新华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宜昌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和长阳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都发来贺电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如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贺电中说:“《清江考古》等三部著作,不仅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向历史考古学界提供了新颖而丰富的第一手实物研究资料,而且也为我国民族学界关于土家族的先祖巴人的老家在清江长阳的论证,提供了可靠而科学的证据。”会上各方面的代表在发言中都一致肯定《清江考古》等三部考古文献的出版是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其意义深远。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科学出版社社长汪继祥研究员在讲话中说:“这三部著作的出版,使长阳地区史前时代考古学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清晰地展出在人们的面前,是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长阳历史’专著,也是研究巴人起源及早期巴文化的重要学术成果”。

现在,受到人们重视的香炉石遗址,不仅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正在申报国保单位,以加强保护。这里,不久将成为全国800万土家族儿女寻根问祖的圣殿,同时也是国内外人们参观考察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张良皋.巴师八国考[J].江汉考古,1996,(1).

[2]王善才.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香炉石遗址[J].文物天地,2001(1).

[3]王善才.香炉石文化的命名[N].中国文物报,1994—12—18.

[4]王善才.香炉石遗址的早期甲骨和陶印章[N].中国文物报,1994—12—18.

[5]王善才.香炉石遗址与香炉石文化[J].四川文物,2001,(2).

[6]陈慷.廪君盐水神女[A].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7]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赵丛苍).城固宝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第一香炉篇6

??央喜欢那抹如清晨天空般明净的淡蓝。她送给我的瓷器香炉就是那样的颜色,小巧玲珑,透着古典的香,散着淡蓝色的花。那花应该是秋天的野菊,或者是夏日的莲花,经过艺术勾画上去,对偶似的淡然开放。

??香炉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那炉身、壶和上面两个小耳柄,精致得让我禁不住想起古代的小家碧玉。炉身圆口、囤腹、圈足,腹下部饰蓝底花纹,腹部正中腾空塑成莲花瓣,接近佛门大宗的香炉。圈足上饰垂莲纹。

??香炉上配有一个小巧的壶,那小巧的样让人怜爱,让人想起古典的紫砂壶,只不过,香炉上的壶是白底镶蓝花花的,还开着六个笛孔模样的小洞,壶中的香气从小孔中熏染而出,若加上上等香料,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香的味道。壶上的把手巧妙地制作成动物耳朵的形状,看似随意,细看却又难分辨是什么动物的耳朵。反正,一定不是人的耳朵,在我看来应该是小豹子的耳朵。

??给它取了个“青花”的名字。在我的意识里,青花瓷即白底蓝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说的就是青花瓷。而我眼前的香炉就是一件青花瓷器,让我回到落雪时的月色里,那一片淡蓝洇散在眼前开来……

??加了桃木,棉桃,松果,芝麻果壳、麦梗、香樟树叶和海洋之心香油,点上白色圆饼蜡烛,让它漫不经心闪亮,放上那首《坐在岸边的鱼》,之所以放上那音乐,是因为那歌是央最喜欢听的,再者,那音乐里透着禅意的芬芳。音乐中香的味道来了,烟的婀娜来了……是的,我闻到了央的女人香,嗅到嗅到香炉里面深敛的那种气息的,仿佛拂过水面的清风,入了心上眉尖。炉身的淡蓝花瓷在香烟的幽雅和诡异中静开成淡颜素质的临水莲花。靠近,却闻不到幽香。离开,那香却可以在风里淡淡袭来。想起她那浅淡的怜惜,这一刹,香与烟,心与心,便可以互相对视。

??接下来读一些寡淡而浓郁的词。淡的是烟,浓的是香。“泛拂香炉烟,隐映斧藻屏。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隐映处,藻屏里,那一段缭绕的青烟透过寂寞时的指间,我仿佛看见了过去那长长岁月里的坚持与宁好,一如那眉间的颜,淡到无痕。闭眼入梦,那轻烟如梦中曾驻足低首山涧流水,纤柔温润,清凉却无冰寒。

??最喜欢的还是心清水现月的夜晚,在梦与醒的边缘,点一炉香,顺烟抵达古典的朝代,最好是花瓣洒落的盛唐。“香炉烟袅云犹篆,暮鼓声回梦欲沉。合眼纸眉无一物,匡庐遥对听松音。”若从梦中醒,请许我玄想中抬起头,触目是心光,人远天涯尽,烟没处,转身我就能牵上谁的手涉水而回。

??“不爇香炉烟,蒲团坐如铁。尝想同夜禅,风堕松顶雪。”想那木鱼轻碎的寺庙那种绝望相思的冰雪情怀,已淡过忽风飘尘,遥不可辨。禅偈如意说:净土不必远,就在你心里。

第一香炉篇7

庆长十一年(1606年),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给占城国王、柬埔寨国主、暹罗国王等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希望获得上好伽罗香的愿望。

至今,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正仓院内,还珍藏着一段有1300年以上历史的黄熟香――“兰奢待”。香木的切口处放着三张付签,分别写着足利义政、织田信长、明治天皇三位风云人物“某年某月截取几寸几分”的记录。“兰奢待”内隐“东大寺”三字,号称天下第一名香,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日本人的“求香若渴”,促成了香道礼仪和道义文化的完善,使得其与茶道和花道一起,并称为日本文化的三大瑰宝。

香道的源起和发展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三桅船载来了唐朝的“香文化”。从此,香气缥缈于推崇雅文化的日本,历千年而不绝。不过,日本人讲起香道的历史,第一笔总是“香木传来”的故事。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三年春(596年),有沉木漂至淡路岛,岛人不知是沉香,作为柴薪烧于灶台,香味远飘,于是献之于朝廷。

不管漂来的香木对日本香道的诞生有否特别作用,它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随后,经贵族学者三条西实隆和将军近臣志野宗信的推动,香道成为室町时代东山文化中与茶道、花道并列的“艺道之花”。在那个华丽的背景下确立的“东洋三道”,犹如三条清流灌注至今。

三条西实隆是贵族风格的“御家流”的创始人,还被尊为日本香道的始祖。志野宗信则开创了武士风格的“志野流”。这两位大人的丰功伟绩在于奠定了日本香道的基础,至于完整的香道法度和仪规,是在江户时代才真正建立起来。日本香道因此从“炉香乍熟,法界蒙薰”的佛教供香,到贵族家庭的“空薰”,再到文人骚客的“玩香”,最终演变为一种富有仪式感、秩序感的室内艺术。

到江户中期,香道已风靡一时,由于焚烧名香太过昂贵,普通百姓只好把对香的向往寄托在民谣、俗曲中传唱。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近代化历程,日本传统文化随之面临如何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问题,香道也发展出了新流派,面向大众的流派直心流就是由香道师松崎雨香在此时创立的。

直心流意在把沉浸封锁于贵族生活圈内的香道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参与香道活动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他们在社会上开设香道文化教室,深受欢迎。直心流也是日本香道流派中,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派别之一,早在2001年就参加过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组织的“日本古典文化艺术访华使节团”访问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地,在四地都引起了热烈反响;直心流第二代元松崎雨香先生曾应北京市政协、天津市政协和南京市政协的邀请,率团于2004年2月29日至3月7日访华,这是香道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海外访问,在香道与中国的友好交流中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香室雅集

日本香道的流派有100多个,大小香室之内,香席之上,各派具体做法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对外行来说,先要了解香道会上的香木主要是沉香,我们日常所见的熏香和线香是不被使用的。闻香时,不是直接燔烧香木,而是通过隔层加热,让香木散发出香气。香会上,由香元(中国称作香主)来完成闻香的前序工作。

割香 端详香木的纹理和色泽变化,寻找适合下刀的地方。用解香刀,切下一小块香木,大小以0.5cm正方、厚0.1cm为佳。

起灰 将香灰倒入香炉中,呈八分满。并用“火箸”将香灰搅拌均匀。对于常玩香的人来说,炉中会常蓄香灰。

点炭 用“火箸”夹起香炭,再用点火器点燃香炭。然后将香炭填入香灰中央,两者高度一致。

铺灰 用左手转动香炉,右手持“火箸”向另一方向搅拌。以香炭为中心,堆出一个“灰山”,让香炭渐渐地从外面看不见。再用“灰押”整理香灰,使灰山呈现美丽的放射状条纹。

开火窗 用一支“火箸”从灰山顶部直插而下,触及香炭时为止。这叫“开火窗”。“火窗”可以更好地将香炭的热度传给香木。现在日本的一些高级香炭,则不需要这样的准备。

上香木 用“银叶挟”夹起“银叶”,轻轻地放在灰山上。再用“香匙”舀起香木,放在银叶上。隔灰闷香,香气开始慢慢地散放开来。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香・火・炉・灰・炭”五元素、“银叶挟、香箸(处理香木时使用)、香匙、莺(一种别针,包香包时用)、羽帚(扫除香炉边的香灰时使用)、火箸、灰押”等七种道具。对于专门的香道受业者来说,比之于茶道、花道,学习香道更显路途漫长,以“御家流”为例,第1年专心致志品闻香味,第2年练习铺灰,第3年练习点炭上香,最后1年进行综合性练习,四年下来才可被授予“初传”证书。一般认为,要获得师范资格的“皆传”需要15年,获得大师资格的“奥传”大抵得25~30年。

闻香的文化妙趣

香客闻香时,需用右手轻轻端起香炉,置于左手上,左手大拇指搭在香炉底部边缘,然后将香炉逆时针旋转两圈,使香炉的花纹朝向外侧。

右手做半月状轻覆于香炉口,让香气集中,接着将香炉靠近鼻子,缓缓吸收和体味馨香。然后将头转向右侧,慢慢吐气。如此,重复三次。接着,将香炉从左手传至下一位客人的右手。依此轮流鉴赏。

在正规的香道会上,每位香客的面前都摆着一副笔墨纸砚,一巡香过后,香客会及时在“香笺”上用毛笔记下稍纵即逝的闻香心得。“香笺”有时记的是“这是什么香”的答案;有时则是自己捕捉到的意象,如“胧月夜”、“春之夕风”,一般在七字以内。香元左侧坐着一位“执笔”,负责将所有香客的闻香心得汇总在一张大纸上,并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香客将获赠这张被视作艺术品的记录纸,作为纪念。

其中,组香是最有趣的形式,其程序也最为复杂。最常见的是富有季节感的四季组香:春之组香(如若菜香)、夏之组香(如菖蒲香)、秋之组香(如菊合香)、冬之组香(如雪见香),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可能是由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启发而来的“源氏香”和以《古今和歌集》为主题的“古今香”等,这些组香的主题表现,以和歌为最多,其次是汉诗、俳句。

竞马香则是一种富有游戏色彩的闻香行为。它的灵感来源于京都“上贺茂神社”的社祭活动――竞马(骑马比赛)。竞香时,在一个画着格子的竞香盘上,放置两个平安时代风格的骑马偶人,分别着赤色、玄色和服。客人可以是两位,也可以是两队,各选一个偶人作为自己的代表。香主先给出几种香让香客逐一试闻,这是试香。然后打乱这几种香的顺序,再让香客鉴赏。香客在香笺上写下该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种香。答对者将香盘上代表自己的那一人偶前移一格,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香客们在感受美好香气的同时,也是在体味古典文学的高妙意境。那香席,倒像是文学鉴赏课的课堂。

香道的精神世界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写过一则短笺礼赞香木:“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这就是经由一休和尚宣扬而流播日本香道界的《香十德》。它一方面证明了中日香文化的亲缘关系,一方面也揭示了两国对香木喜爱有加的共同原因。

香木主要产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在日本,有“六国五味”之说。中国岭南地区也产香。据考证,香港的得名,就是因为三四百年前,这里转运和加工东莞的沉香而名闻遐迩,故谓之“香港”。

香木中的珍品,贵逾黄金。已故台湾香道家刘良佑先生就曾在新加坡购得一段黄棋楠香料,其价为每公斤18万美元。这很像书法家对名墨的珍爱。

香木所代表的是一门秘妙深远的学问,香席所代表的是共感的场,也是自性的良田,而香道自然而然成了一种心灵的美学。在无形无色的香气中,有的人嗅觉苏醒,心旷神怡;有的人尘尽消,浑然忘我;有的人悟到“四时五行”之理;有的人望见“月照空山,万籁俱寂”……

英国著名作家吉卜林曾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以鼻闻香,以心领会,尺席之间,五感澄明。香道正是要帮助你找到自己被遗忘的“鼻子”,找到属于你的一个平和的世界。

TIPS

香道体验礼仪

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目前已有零星的日本香道雅集活动。如果参加雅集,要注意的礼仪是:

参加香席的人必须谨礼仪,尊和气。

为了不与香木之香气掺混,所着衣物不得沾香水、花露水等。

男性一般穿传统服装或西装(须系领带)。女性可着裙子,以简朴大方为佳。

入香席前,取下戒指、手表等可能会妨碍闻香行为的物件。

香会结束前,不私语,不中途退席。

即使感到有些闷热,也不使用扇子,不开门引风。(香室讲究通气不通风)

拿好香炉,勿使香木和香灰从香炉中掉出。

不随意评点香木之好坏。

如果了解其他流派的仪规,也须尊重当前流派的仪规。

顺时针传递香炉,香客轮流进行闻香。

香道馆

如果去日本旅游,想要见识优雅的香道,京都是必去的地方。京都自古就是天皇与贵族的优雅之地,所以香道体验店也较其他城市为佳。

除了体验香道礼仪,在店里还可以买到香袋、香包和熏染在衣服上的熏香。

1.山田松香木店

山田松香木店位置靠近京都御所,刚进店里一定会被浓郁的香气给惊到,不过这就是香木店的特色。京都的香木店都会因应时节推出特别的香包造型,譬如说樱季去当然就是各式樱花香包,有仿造仁和寺的御所樱,还有深粉与浅粉的樱花花瓣,比起一些贩卖给观光客的店,山田松香木店卖的样式更为精致典雅。店里还有仿平安贵族女子袭装的香包,多层锦布依照颜色层层叠叠地缝制在一起,煞是好看。

2.熏玉堂

熏玉堂在西本愿寺的对面,离京都车站非常近。展品大多放在二楼,价格相对较贵,熏玉堂的特色是主攻香包与线香,一些高级又精致的香包竟可达上万日元。

第一香炉篇8

博主:东京TOTOR0

博客等级:18

博客积分:2147

博客访问:432673

关注人气:38816

薰衣草之风物志

薰衣草,第一次听到她浪漫忧郁的名字,便铭记在心。

第一次看到时,绝不枉费我记了那么久她的名字,因为她比名字更加动人。更喜欢她们散发出来的远淡温和又让人心旷神怡的香味。淡在极处,却又刻在心底。每天早上,都会跑到露台上用手抹一缕薰衣草的芳香,深深地嗅上一嗅,立即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既然我已经收获了甜蜜爱情,那就让她更加浪漫一下吧。如果你拥有一盆迷人的薰衣草,你会怎么做?让她永远陪在身边,还是留存记忆中?当然,可以把风干的薰衣草放在小布袋里,随便挂在哪里都是一道浪漫的风景,也可以帮你实现将味道装在记忆中的梦想。

准备材料:

风干的薰衣草、半透明的美丽丝带、缝衣服用的细线

做法

①如图所示,把薰衣草倒着拿。②用细线把薰衣草大致缠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脱落下来。③把花茎折向花的顶端部分,类似把花蕾都包起来的感觉。④拿出半透明丝带,编进花茎之间的一个缝隙中,再像编辫子一样一进一出地把丝带编到花茎的缝隙当中,最后在下面系个蝴蝶结插在空瓶子里,完成!

这样做,既可以让薰衣草从丝带的缝隙中散发芳香,又可以避免已经风干的薰衣草掉得到处都是。当然,还可以作为装饰小物,摆在房间的角落,芳香四溢。对于薰衣草,无论做多少种手工,我依然会眷恋于她优美忧郁的气质。就让我一生都心甘情愿痴迷薰衣草吧。

精致美食生活

博主:紫色透明

博客等级:22

博客积分:3583

博客访问:9728946

关注人气:55506

DIY经典茶点——格子华夫饼

我喜欢有纹理质感的东西,可以通过用手摸,便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因为它们的性格和特质都是展露在外,一眼可见的,就像交朋友,又有谁喜欢跟朋友说话兜圈子、绕弯子呢。

喜欢华夫饼,因为它有着迷人的格子服。这就是我说的有纹理、有质感的一种。华夫饼,又叫窝夫、格子饼、格仔饼、压花蛋饼,是一种烤饼,源于比利时,用专用的烤盘烤制。华夫饼是很多咖啡厅的经典下午茶必备,总结下来有几种经典吃法。

华夫饼+奶酪+水果,比如加猕猴桃,将奶酪涂于华夫方格,猕猴桃切片点缀,既营养又美味。

华夫饼+冰激凌,是欧洲美食主义者最喜欢的吃法,冰凉爽口。

华夫饼+各种酱,比如炼乳、巧克力酱等。我个人更喜欢加了枫糖的味道。

华夫饼刚出炉时热吃更香,我是边做边吃,第二炉出炉的时候,第一炉已经被我吃掉了。表皮脆硬不说,香味更浓郁。老公在客厅睡午觉。我在厨房做华夫饼,醒来后他说在梦里就闻到了这个香味。待我拿给他一个刚出炉的吃完后,人家又继续呼呼去了。

华夫饼(8块)

原料:鸡蛋3~4个,牛奶100g,白砂糖65g,低筋面粉160g,玉米淀粉4Qg,泡打粉5g,黄油60g。

步骤参考:①鸡蛋+白砂糖混合,用蛋抽打至糖溶解,加入牛奶搅拌均匀。②低粉+玉米淀粉+泡打粉混合过筛,并加入到蛋液中,搅拌至无干粉颗粒。③黄油切小块,微波炉低温加热1分钟至黄;由融化。④在面糊中加入融化的黄油,用蛋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至舀起面糊滴落后缓慢消失状。⑤华夫饼机刷上融化的黄油,每个角落都要刷到。⑥舀适量的面糊,从机器中间倒入适量的面糊。⑦盖上模具,小火加热。待约2~3分钟,模具缝隙中没有白烟冒出,且内部声音不明显,可翻面继续小火烘烤1分钟左右即可。

小妇人的日常生活

博主:AMANDA

博客等级:18

博客积分:3629

播客访问:452054

关注人气:34524

薰香、诗香,活色生香

不知从几时开始用起香来。哥哥饮荼喜起一盘檀香。我嫌香炉离茶台太近埋了茶香,觉得饮茶最好不起香。也曾见过香道表演,焚香者浓妆艳抹,围观人簇拥拍照,台上台下纯属凑热闹。迁居深圳十几年,家里宠物横肆,异味放纵,父亲藏有几块沉香,偶尔偷来用电香炉熏屋,—天下来,清香之气倒能久久不散,大有太阳底下晒出森林干爽的味道,每每雨天时又似泥土里吐出的清新味道。

朋友来访,闻到沉香之味,便赠诗赞叹我这般“香”生活:“兰苑一梦一千秋,熏风万里任邀游,沉香寸寸皆风骨,神思缥缈入画轴”,说的好听,想必是居室的熏香绕梁环柱香到画案上了,为了应诗景,赶紧把香炉挪到画案边几上,让其与墨香为伴,从此每每习字画画之前,便添有“焚香润笔”的又一雅好了。

很多的喜好并非与生就有,兴许是硬被熏出来的,哥哥的檀香,爸爸的沉香,以及朋友的“诗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到自己的空间里,逐渐形成了这一偏好,偏好一旦习以为常,便是嗜好。从此。生活里再容不下其他的香料,包括瓶罐里的香水。

晨起,听到第一声鸟鸣,沐浴、焚香、习字,将昨夜渐熄的香又复点燃。每晚又早早回来,焚香、沐浴、读书、写作……不管明日是否启程远足,还是人心涣散即刻放大假,我安然处之一如既往地搭起香台、茶台和画台,只待净心涂抹两笔,纵是他人心散我不散。而此刻,大雨倾盆,漫天湿气从阳台扑面而来,太阳底下树木干燥的味道却一刻不少,小小香炉,让心情晴爽明净。

电视剧《甄嬛传》里用香用的厉害,各宫宇铜炉都是“活色生香”个个不同。对于我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若再多添一件情趣,便是这香的世俗与情趣了。

风就是我的方向

博主:风同学

博客等级:25

博客积分:3706

博客访问:58050822

关注人气:116299

甜美的明亮的印象派小镇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雷诺阿的特色在于描绘迷人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你很少感觉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怀,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母亲或是长姐般的笑容。雷诺阿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让绘画挂置的环境充满了画家想要的感觉。

画家的绘画风格,常常与他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从特鲁瓦向南45公里,就到了艾索伊斯(Essoves)。艾索伊斯坐落在风景优美的谷地,周围遍布森林,塞纳河的支流从中穿过。在1880年,艾索伊斯深深地打动了雷诺阿,这位法国印象派大师在这里度过了25个暑期,并将艾索伊斯的美丽永远地映入他的画里。这个小镇的居民还不足700人,雷诺阿的后人如今仍然居住在路旁的房子里。

艾索伊斯,就如同雷诺阿的画作一样,甜美的悠闲的明亮的!

午后宁静的小村,处处都显示着画家的印迹。

雷诺阿文化中心展示的作品,虽非真迹,但是依然生动。他笔下的女人,洋溢着一种欢乐与青春的活力,一个个都像是伊甸乐园里从未尝过禁果的夏娃,她们悠然自得,魅力感人。

离小村中心不远,穿过一片树林,就是雷诺阿当年生活和创作的地方。园中的景致,看起来亦像一幅印象画。

第一香炉篇9

今年5月,他再次来到傻婆婆总部,韩经理为他推荐了即将上市的新项目—傻婆婆神仙烤鸡。梁骁不以为然,自己当地烤鸡很多,生意一般,而且自己不想再摆摊。韩经理告诉他,这个生意可以不用开店摆摊,和饭店合作就是一条很好的销售途径,这提起了他的兴趣。当他品尝了烤鸡后,马上确定了做这项生意。傻婆婆神仙烤鸡太好吃了,他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味道,不但很香而且肉质细嫩,和市场上的烤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韩经理给了老客户特殊的政策。他支付980元领回一台特殊的空气热能烤鸡炉和配料,这样,他就可以直接联络饭店合作了,即便是不成功,这台烤鸡炉可以自己留在家里烤鸡烤鱼烤肉用,只当是买了一台特殊的炊具,怎么也不会亏。

回家后的第二天,他买来几只生鸡,配料腌制,第三天,他带上一只刚烤熟的烤鸡去朋友的饭店,朋友品尝了神仙烤鸡的口味后折服了,这个烤鸡肯定可以在自己的饭店产生很高的点菜率。梁骁告诉朋友:“我把鸡腌制好了给你送过来,卖了再结账,第二天结算第一天的钱,11元一只给你,你卖20元还是25元我就不管了,每个包间和桌子上都要放上神仙烤鸡的简介,便于客人了解,烤鸡炉借给你用着,卖够了500只鸡后烤鸡炉归你,中途停止的话烤鸡炉我还带走”。朋友特别高兴,不停的夸赞梁骁够哥们讲义气,不用花一分钱成本就增加一道特色菜,就为了这道菜,食客也会增加来自己店的频率,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啊,他怎么能不高兴。梁骁也高兴,第一炮顺利打响,意味着一次新的成功机会。

开始的几天,饭店每天有十几只的销量,几天后增加到20几只。十几天后,梁骁看到市场成熟了,到了开发新点的时候了,于是他正式向总部订购了6个烤炉,除留一个自己用外,依法炮制,和另外5家饭店顺利达成合作,当然,他找的都是生意很不错的中型饭店,而且拉开了距离,这样可以互不影响。目前,6家饭店的日销售总量达到150-200只,梁骁每天最少可以获得600-800元纯利润,轻松而且稳定的月收入2万元。

编者按:

如今,各类创业项目遍布各类媒体,创业者难辨真伪,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创业陷阱。梁骁用千余元起步顺利成功,关键是什么呢?

第一,傻婆婆神仙烤鸡有着一种特殊的浓厚香味,更关键的是肉质细嫩,连白肉都很好吃,头香,满口生香;中香,口鼻生香;尾香,唇齿留香,吃完一次想着第二次,百吃不厌!这么好吃的的烤鸡饭店自然容易接受,任何一位聪明的饭店老板都会重视特色品种的开发与引进。第二,饭店不需要任何投资:烤鸡炉免费用,卖够数量归自己,烤鸡半成品先供应,卖后结账。这样,饭店不用增加一分钱的投资就增加了一道特色菜,自然高兴接受,成功之门轻松打开了。很多创业者不懂的自己的情况,每天对着“日收几千、年赚几百万”的广告热血沸腾,好像一夜之后就可以买车买房,但是认真了解一下,有几个人成功了?不务实往往给自己带来的是亏损,与其这样,就不如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稳定的一天赚到几百元总比想入非非更实在、更容易实现。

企业链接:

傻婆婆品牌业务中心:河北辛集市农贸大街东段22-2号

联系电话:0311-83223958

第一香炉篇10

中国自古就有薰香的历史。古人很早就已懂得,薰香能够美容、祛痛、消除疲劳、排解抑郁。《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写警幻“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台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很古以来,香在中国帝王宫廷和富贵人家的起居生活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焚香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拾遗记》说,燕昭王二年(公元前585年),波弋国贡“荃芜之香”。不过,在秦汉以前,中国还没有沉香之类香料传人。当时焚烧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汉武帝时代,岭南逐渐与中原交通。由于武帝好道,南方诸郡纷纷贡献珍奇,香料也就传人中原,不再焚烧草香。

香料品种很多。最名贵的香料是沉香,除了我国岭南一带出产外,当时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中部)等地也出产。后来又有了檀香、鸡舌香、龙脑香等品种。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曾经燔烧“百和之香”。这些虽属神话传说,但也证实当时已经焚烧香料了。魏晋以来,香料已成为宫廷及富贵人家中生活必需品之一。焚香、薰香,也就成了社会上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在取得政权之前,曾经“禁家内不得薰香”,以示简朴;还曾经赠送诸葛亮“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临终时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唐宋以后,关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法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来,遂有“茶经香传”之称。焚香与品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场合下,古人是把香料制成饼块,放在特制的香炉内焚烧的。《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描写说:“贾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张高几,设着高架缨络、花瓶、香炉等物。”最早的香炉叫“博山香炉”,传说是西王母送给汉武帝的。那形制是仿照传说中海上仙山博山的形象,下面有盘,贮存热水,使润气蒸香,象征海的回环,上面的炉盖如山,香烟从盖里出来,宛如山腾岚气,呈现出一种山海之象,这种香炉,后来又被叫做“宝鼎”。《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中,贾宝玉题有一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描绘的就是宝鼎炉焚香情景。古人焚香的方式,一般必定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有用银叶或者云母片制成的浅盘盛香。香不及火,使之自然舒缓而无烟燥气,却自香风袅袅。难怪宝玉步入秦氏卧房时,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使宝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了。

薰香与佛教文化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香能祛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来做为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而《大日经》也将之列为六种供养之一。

除了被用来做为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只有持戒之香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薰十方。而《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比喻五分法身,称为“五分法身香”。

此外,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的功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经典中甚至记载有香的净土,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香积国土”,不但以香构成食、衣、住、行的一切,也以香来说法。在《华严经》中也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

密教的种种修法中,更是经常看到供香的记载,而依供养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乃至天龙八部等一切世圣众,则用种种不同的香来供养,与其相应。

除此之外,经典中也记载着与香有关的修持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入本心。

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1则有清净阡悔鼻根的方法;《慈悲道场忏法》中,也有关于鼻根与香的发愿,如文中发愿一切众生不闻一切臭恶之气,常闻一切旃檀、妙树花香之气,常闻一切说法香、戒香、菩萨香、五分法身香等。

香在佛教中的风貌如此丰富多姿,从最基本令人愉悦的香,升华乃至心香、解脱香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香席

燃碳。碳为日本香堂的专用香道用碳,易燃,且无杂味,此碳圆柱型,燃透可持续薰香热度60分钟左右。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之三:焚香七要中也提到过香碳的制法:“香炭,把鸡骨炭碾为末,加葵叶或葵花,再加少许糯米粥汤调和,最后用大小铁锤或塑槌击成饼状,饼愈坚愈贵,可以烧很久。有人用红花楂代葵花叶,或者用烂枣加石灰和炭来造的,也很妙。”

松灰。用火箸搅松香灰,为的是灰内存有空气,便于碳的燃烧。此次选进口香道用灰,提前一天加热熟灰,香灰是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就是我们俗话中的“受潮”具体表现为香灰有颗粒状的凝结,这样的灰是影响品熏的味道和碳燃烧,所以聚会之前我们都会加热去潮气,做到灰质松散,无异味。至于香灰的自制,古书中也有提及,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制“先取纸钱灰一斗,加二升石灰,再用水拌和成团,放入大灶中烧红,然后取出研磨到极细,再放人炉中使用,火就不会熄灭。”

(左)下碳。燃透的碳团表面是灰白色,内芯一定是要透红的,这样品香的时候不会被碳的昧道影响,下碳前用火箸在灰内掏一个洞,直径和深度都在2cM左右,正好可以放碳下去。

(右)覆灰。下碳后,用火箸盖上碳团,并梳理起一灰堆,碳在灰中被很好的保护住温度,用火箸的尖部梳理,也可以更好的提供碳所需要的空气成份。

(左)拍平香灰。不要用力压,拍平即可,为的是不让热力散发,聚集热力到顶端,这个是香道过程的一个入门。

(右)翎羽扫去散尘。羽扫是香道用具常用到的一个工具,把手部分―般用硬木或象牙制作,羽毛则使用着朱鹭的羽,扫去炉口的附着的香灰,对品香者也是一种尊敬。

压出香筋。日式的方式为分5块区域,加上一块闻口的方向,5块区域用火箸压出香筋用于疏导热气,很多不理解香道的朋友,认为只是美观,其实不然,这个对凝聚热力有很大作用,这个步骤也是香道凝神静气的一个关键,但因为实际操作难度是有一些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并要做到心静如水,方可自如操作。

置银叶。首先更正一个误区,香道中银叶并不是银质地的叶子。

《长物志》中有这样一段:“隔火,砂片第一,定片次之,玉片又次之,金银不可用,以火浣布如钱大着,银镶四周供用尤秒,”所以古时所言的银叶,不过是银镶四周而已,香道中的银叶为什么是镶银边的云母片,也就很好解释了。用银或金属做隔片,只是近代人的臆断。

那么到底用金属有什么不好呢,焚香七要中说:太热了就不能再隔火。操作香道要求做到温度够而不出烟,这个是靠移动云母片上的香木离火口的远近来调节的。而金属是热的良好导体,银质地的隔片上的温度都是一样的,不能调节。但是云母之类,只要稍离火口,温度就会下来,这样可以很好掌握和控制温度。

香筋均5份,留闻口,在香道中因为流派不同,香筋的花式也各不相同。其形式未必只是形式,而是人定的一个过程,物我两忘,入定茗香,这才是香道的本质。

火窗高于品香炉的口径,碳的深度和热力因所选沉香而定,晶香炉的大小要刚好手握,又不会因为过小而使碳不够空气燃烧。所以在尺寸上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高火窗须到肉纯油脂香材,所以一块若大的土沉顷刻间清理下去多半。

品熏的沉香选香富森红土,沉香按产地分星洲系与惠安系,按形成又分生沉,熟沉和土沉,富森红土产于越南富森属惠安系土沉,就品香而言是绝价的香材。

切香材。准确的说土沉应该是刮的,因为在地下醇化多年,外面是土化的腐木层,内里才是真正的结油丰富。

置香。温度的掌握在于移动位于银叶的沉香,做到出油不出烟,就可以品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