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十篇

时间:2023-04-10 14:05:18

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审题篇1

现在,先来看命题议论文的题型,归纳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十一类:

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

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等。

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等。

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

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等。

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

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如《"一言堂"小考》、《的由来》。《"下笔如有神"新解》等。

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

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

尽管每种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有各自的审题特点,但是作为命题作文,不管何种类型,都有着共同的审题要求,这就是:要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确立论题,展开议论。要分清概念型命题和关系型命题的异同,虽然都由概念命题,但前者是阐述一个概念,后者要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对比型、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的特点和要求,特别是比喻类比型命题,要做到比喻贴切,紧扣"类比点",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还要明白,抓住命题中提供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两者之间的类比点,从中类推出所蕴含的共同道理时,选择的生活现象越典型,蕴含的道理就越带普遍性、议论就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要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命题的细微差别,评议要求评事议理,引申要求借题发挥,考证要求查核证实,感想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对批驳型命题,要审视并明确对方的立论错在何处,讲究"针对性的批驳",不可自说自话,言不及题;即使遇到论点型的命题,似乎一看便知,也要逐字理解论点的含义,不可望文生意。

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的意思未搞清楚,把它解释为"先生下来的人总是忧愁加忧愁,后生下来的人总是快乐又快乐",闹出了笑话,文章立论自然就不知所云了。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一知半解,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配以反面事例进行批判,殊不知"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忧愁了,我也忧愁",应该说还是包含了"忧天下"的思想的,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所以,对论点型命题的审题,同样也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看来,无论什么样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必须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把握住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

(1)标志法。就是看清文章题目上的标记,了解议论的对象。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题目,"实"和"知"两个字便是题目中的标记,看清这两个字,就会明确写作本题必须评析清楚"仓廪实"与"知礼节"之间的关系:"实"而后"知"即物质生产对道德观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先要论述"仓廪实"的重要。但反过来再想一想,还存在"实"而后未必"知"的情况,这就要扣住"知"字做文章,论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礼节",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抓住"实"和"知"进行议论,不仅能紧扣题意,而且能"评"出深度。一般地说,高考议论文的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现象的发生。

(2)分析法。就是分析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了解议论的范围和重点。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这个题目,句子较长,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组成题目的语言关系:这个题目可分为"从柔石的损己利人"和"说开去"两部分,两者的关系是:

前者是议论缘起,后者是议论重点。而柔石的"损己利人"这四个字是有典的,出自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对柔石的一段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就给柔石的"损己利人"下了注解,也限定了议论范围应由此而展开,明确文章重点不是评价柔石的革命一生,而是从赞扬他的"损己利人"的高贵品格"说开去",联系当前实际,展开议论。这就正确理解了题意。

(3)比较法。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如把《的由来》和《的危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理解前一个题目的重点是要挖一挖的"根",考证一下是怎么"起源"的,扣住"由来"进行议论,后一个题目则要重点议论的危害性;又如《"下笔如有神"新解》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个题目,似乎很相似,实际上大相径庭。前一个题目中有"新解"两字,那就不是要求论述第二个题目中杜甫原诗的内容,不然,又"新"在何处呢?而且恰恰相反,从"下笔如有神"五字加上了引号来看,题意显然不是指杜甫原诗"读书破万卷"的结果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下笔如有神"了呢?就值得仔细思索;如再对其中的"神"着重评点议论几笔,这才是"新解"了。

命题作文审题篇2

    在学校里,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这就叫做命题作文。有的同学说:命题作文难。这话不无道理。命题作文作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按题目规定的内容写作,不能离开文题去自由挥洒、纵横驰骋;就议论文来说,也就给议论什么和怎么议论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命题作文往往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字,没有材料的启发和暗示,特别在考试时,考生要在短时间内针对命题确定文路,审题自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现在,先来看命题议论文的题型,归纳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十一类:

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

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等。

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等。

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

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等。

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

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如《"一言堂"小考》、《的由来》。《"下笔如有神"新解》等。

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

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

尽管每种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有各自的审题特点,但是作为命题作文,不管何种类型,都有着共同的审题要求,这就是:要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确立论题,展开议论。要分清概念型命题和关系型命题的异同,虽然都由概念命题,但前者是阐述一个概念,后者要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对比型、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的特点和要求,特别是比喻类比型命题,要做到比喻贴切,紧扣"类比点",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还要明白,抓住命题中提供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两者之间的类比点,从中类推出所蕴含的共同道理时,选择的生活现象越典型,蕴含的道理就越带普遍性、议论就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要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命题的细微差别,评议要求评事议理,引申要求借题发挥,考证要求查核证实,感想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对批驳型命题,要审视并明确对方的立论错在何处,讲究"针对性的批驳",不可自说自话,言不及题;即使遇到论点型的命题,似乎一看便知,也要逐字理解论点的含义,不可望文生意。

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的意思未搞清楚,把它解释为"先生下来的人总是忧愁加忧愁,后生下来的人总是快乐又快乐",闹出了笑话,文章立论自然就不知所云了。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一知半解,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配以反面事例进行批判,殊不知"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忧愁了,我也忧愁",应该说还是包含了"忧天下"的思想的,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所以,对论点型命题的审题,同样也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看来,无论什么样类型的命题议论文,都必须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把握住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

(1)标志法。就是看清文章题目上的标记,了解议论的对象。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题目,"实"和"知"两个字便是题目中的标记,看清这两个字,就会明确写作本题必须评析清楚"仓廪实"与"知礼节"之间的关系:"实"而后"知"即物质生产对道德观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先要论述"仓廪实"的重要。但反过来再想一想,还存在"实"而后未必"知"的情况,这就要扣住"知"字做文章,论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礼节",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抓住"实"和"知"进行议论,不仅能紧扣题意,而且能"评"出深度。一般地说,高考议论文的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现象的发生。

(2)分析法。就是分析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了解议论的范围和重点。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这个题目,句子较长,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组成题目的语言关系:这个题目可分为"从柔石的损己利人"和"说开去"两部分,两者的关系是:

前者是议论缘起,后者是议论重点。而柔石的"损己利人"这四个字是有典的,出自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对柔石的一段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就给柔石的"损己利人"下了注解,也限定了议论范围应由此而展开,明确文章重点不是评价柔石的革命一生,而是从赞扬他的"损己利人"的高贵品格"说开去",联系当前实际,展开议论。这就正确理解了题意。

(3)比较法。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如把《的由来》和《的危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理解前一个题目的重点是要挖一挖的"根",考证一下是怎么"起源"的,扣住"由来"进行议论,后一个题目则要重点议论的危害性;又如《"下笔如有神"新解》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个题目,似乎很相似,实际上大相径庭。前一个题目中有"新解"两字,那就不是要求论述第二个题目中杜甫原诗的内容,不然,又"新"在何处呢?而且恰恰相反,从"下笔如有神"五字加上了引号来看,题意显然不是指杜甫原诗"读书破万卷"的结果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下笔如有神"了呢?就值得仔细思索;如再对其中的"神"着重评点议论几笔,这才是"新解"了。

命题作文审题篇3

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审题立意。

1.重心法

即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偏正式题目:中心词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动宾式题目:宾语规定写作的范围、对象,动词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主谓式题目:谓语部分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虚实法

所谓虚实法,具体地说,就是实题虚作、虚题实作法。

实题虚作:当题目是喻体,就写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就写被象征的事物。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象征意义。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虚题实作: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采用虚题实作,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

虚实结合: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3.添加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4.逆向法

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无法破题,而换一个角度从逆向思考就能很快把握题旨。如:《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仅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偷在蠢蠢欲动……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从正面审题,也可以很快入题。但总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如果改从逆向入题,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如:《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

5.辨明关系法

有些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辨清题目中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文章主旨。

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如:《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

命题作文审题篇4

一.审题战略

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现象而设立好的标杆,让考生在这一标杆下进行的写作。因此考生必须“顺着杆子向上爬”,审清当时背景,出题人的意图,紧扣题意和要求进行写作,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必然会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局面。

在高考作文中一般的试题形式,从大的方面说,是两种:即命题作文与命意作文。命题作文中包括:完全命题、半命题、材料加命题;命意作文包括、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作文、材料加自命题作文,但不管哪种作文,都必须审清题目或话题的内涵,审清材料的意思、审清试题的提示,审清试题的文体、字数的要求。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和要求。

二.审题的战略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就是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试题、材料和提示要求的整体着眼,不能“顾此失彼”,纠缠局部的细节,而忽略主要的或关键的内容。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的命题,特别是材料所蕴涵的观点都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从不同对象身上找出最佳的突破口。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标准是: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审题的战略要求

审题的战略要求概括是来是四个字,即准、全、细、活。所谓“准”,吃准题意,吃准要求,吃准时代精神,吃准出题人的意图;“全”就是要全方位审题,从试题到背景,从题内到题外,进行全方位侦察,明确要我写什么?试题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是什么?“细”就是要细心,充分利用所给的题目、材料、条件和要求,不漏项,不掉项,逐字逐句的审查。“活”就是审题的“灵活”,要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去想一下在这个试题规定的范围内,别人会写什么?我准备写什么?怎样才能“与众不同”,以避免“人云亦云”,将自己的写作沦落为“泛泛之作”。

四.审题的战略部署

第一,审文题形式。即以哪种形式命题。是命题作文,还是命意作文。命题作文,是以什么命题,半命题文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填写什么?话题作文是以什么为话题?如是材料加命题作文或材料加话题作文,需要考虑材料和题目或话题之间有何联系,自命题作文规定的范围是什么?

第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弄清要求议论的议题是什么?是赞扬,是评论,还是批驳?说明文是说明什么?怎样说明?这些在审题时需要弄清楚的。

第三,审写作重点。写文章并非“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重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既是写作的要求,也是审题的要求。审题时审不出重点,写作时就无法突出重点。即使写同样对象的文章,题目不同,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和要求。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体裁等提出了限制,规定了范围,考生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命题作文审题篇5

关键词:作文 审题 主题 题眼

近期,安徽省特级教师盛庆丰来我校上作文公开课,我有幸聆听,并难得地像个真正的学生那样,从头至尾都认真倾听做笔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盛老师讲解作文的第一个环节——“审题”。我们平常总是教导学生,作文要有文采,语言要优美,修辞要多用等,却常常忽略了最基本的审题。

审题到底是什么?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

审题到底怎么审?

高考作文大致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包含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范围或隐含意义等。半命题作文则先要补足题目,然后参照命题作文题目的意义。材料作文就要求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所写文章才能既切题又有深度。话题作文就要求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

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有创新,还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如果只写本意,难免流于表面,过于肤浅。

我们大概可以把审题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主题。

高考作文命题体现着国家对考生的期望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考生的作文也应以此为准绳,所写内容要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对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分类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常写的四大作文类型——成长励志类(围绕如何成功所涉及的各类主题)、情感道德文(围绕以“爱”为核心的各类主题)、审美鉴赏文(对所有美的事物的赏析)和方法、社会文(以辨证思考、关注社会为核心的各类主题)。

这四大类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高考作文,掌握这四大主题,考生面对考题时就能快速打开思路,判断题目的主题类型,并从中选出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从而确定素材。

比如2006年四川高考要求以“问”为话题写作文,可以写成——学海无涯,好问是帆(成长励志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感道德文)、疑问之美(审美鉴赏文)、人生就是一部“问”的历史(方法社会文)。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可以写成——关注拥有坚强品质的他们(成长励志文)、感谢在成长道路上一直关注我的他们(情感道德文)、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方法社会文)。

第二、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和核心,把握住“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2007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题眼是“怀想”,文章就要写清是通过什么方式或行为来“怀想”天空的,文章也要围绕着“怀想”展开。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要写出具有“北京”特色的符号,不是“北京”特色的就不能写。

如果题目是并列短语,也就是所谓的关系类作文题,那就要特别注意了,题眼往往是这两个短语,两点都要写,还要写明两者的辨证关系,绝对不能只偏一点。如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要求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文章就要写明“一步”和“一生”的辨证关系,不能只写“一步”,或只写“一生”。

命题作文审题篇6

一、符合作文的类型

一般而言,对口高考语文常见的作文类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当然也存在有命题兼材料的现象。命题作文则不能自行拟题目,半命题作文则必须补充完整题目后以其为题,这两种情况下的作文标题都不可以自由发挥。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会给材料,但材料作文必须从材料内容入题,且于文中引用材料内容不少于3次。而话题作文却不可引用材料。这一区别,往往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再者,若是复合型的类型,即既有命题又有材料的或其他两者并存的现象,审题要求就得兼而有之了。

这一审题要求可以说是语文作文切入审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学生第一步就必须认真审清作文的类型,不同类型不同写法。

二、符合文体要求

自新考纲颁发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对口高考作文要求比较宽松,对作文文体几乎没有限定,常常是“文体不限”。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创作。“文体不限”是给你选择权,学生必须在真正运笔前确定好此次作文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特色,一旦选择了某一种,就必须严格按照其文体要求来写,切不可出现“四不像”的现象,对口高考语文作文中,“四不像”是严重丢分的原因。

此外,学生很可能出现惯性错误。目前,作文文体要求都是文体不限。但若是命题者规定了文体,那学生就不可出于平时文体不限的惯性思维,仍然自选文体。否则,那将是严重的审题错误。

三、符合作文立意

“符合作文立意”就是要求对作文题目或材料进行准确的、全面的分析,从而准确地提炼出作文的中心。这是《语文考试大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不管作文题目以哪种类型出现,亦不管其字面要求如何宽泛或严格,每一年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都是固定的。学生必须在运笔之前认真审题,正确提炼好此次作文的中心。一般而言,作文的材料会是一则故事、一个社会现象或几句名人名言,其中心就孕于其中。通常情况下,作文的中心会是一个或深或浅的哲理,或正面或反面,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学生可以在抓住关键语句的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个性去寻找共性。以此法思考,作文的中心自然会慢慢浮出水面。

高考作文虽采取多人分项分等评分法,但若不符合作文题意,则一票否决。所以,中心的准确提炼极为重要,它是一个学生能否得到高分的首要衡量标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错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生们要舍得在运笔前花时间认真思考,正确准确提炼作文中心,做到这一点,作文的高分也就相差不远了。

四、题目字数

相对于前面三点而言,这一点仅是补充提醒。众所周知,作文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文体、哪种主题,题目总是必须要有的。所以,学生在审清是固定标题还是自拟标题的情况下,先写出题目。作文的题目就犹如人的眼睛,用得好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眼睛”如何动人、如何的前提是存在。部分学生总喜欢先写作文后写题目,最终忘写题目,进而被扣分。所以,建议学生在写正文之前先写好题目,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另外,对口高考语文作文一般要求600字,且于相应部位有明显标志,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仓促或紧张而“视而不见”。或字数不足或严重超字,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只要有心,这一问题在高考作文操作时完全可以避免。

综上所述,我分析了对口高考语文作文切入审题的基础要求。它具体表现在:审好作文类型、定好作文文体、正确提炼好作文中心、写好题目、看好字数这四个方面。建议学生在运笔前先在草稿纸上写下这四个要求,然后再按照这些要求来谋篇布局,运笔成文。如此,何愁作文得不到高分呢?

譬如一则材料,首先分析这种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那么就要注意材料作文的要求。其次要选定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再次就是关键一步了,即正确提炼中心并以句子形式写出来。

对口高考语文作文的基础审题必须包括这几个方面,否则不思而言,提笔就写,那“出事”的几率就高之又高了,得高分更是无从谈起。

命题作文审题篇7

一、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

话题作文首先审题要做到准确无误,话题作文最基本的是材料与提示语,审视与解读材料和提示语十分重要。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提示语一般在文字语言上没有什么疑难,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但谈论“审题手续”,并非不用审题,审题仍然很重要。对引出话题的材料能否全面透彻地把握,决定着立意构思的高下。通过审题,明确了写作导向,确定了主题和立意,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进行写作,力求创新。

先审话题: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分析话题的构成,抓住关键语素,修饰语,明确话题范围。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吃透材料,挖掘材料隐含信息。盯紧提示语,理清命题思路导向。

审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者对所给材料的阐发,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材料内容,引发考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构思文章。

审提示要求:要逐条看清命题要求,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按照命题者的要求去写。

在审清话题之后,在行文之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只有一个正确的前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写作内容确定,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落笔之前一定慎重思考,考虑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从中找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却要避免自己感兴趣,却一知半解的内容写起来无话可说,没话找话,犯了作文的大忌。 2.善于以小见大 作文内容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3.扬长避短,定好文体

在确定文体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根据话题的特点。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⑵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记叙性的文章。⑶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

二、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创新。

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写出个性。无论从题目、体裁,还是构思立意,语言的审美角度,作文总是要求作者写出个性,真正能体现文如其人,读之能见其人。

三、注重锤炼精美的语言。

学生有了素材,有了触发后,要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而往往有些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但又不能用文字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下来的文字总是干巴巴的,毫无美感。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词汇,看到好的词语或句子作适当地记录,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顺利地进行写作。

这就要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写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练习写作的方法,能提高自己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而且增加练笔次数,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生活素材,写作文时就可以从中选择,信手拈来。

话题作文是一种在作文观念上体现了一种新要求的作文,其实质是鼓励考生创新,让考生充分展示所长、各种积累(如生活、知识、思想等)、语文能力、对生活的各种感悟能力及个性等。要想把话题作文写好,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

命题作文审题篇8

分享到:

2011-08-19 14:01作者:来源:百度文库字号:T|T 摘要:初中作文二十讲:第二讲:抓住关键,审清题意。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审题要快速、准确。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

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命题作文审题篇9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下一个。据此,可以立意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

二、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情感倾向入手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准确的立意角度。

四、最佳立意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从材料的多侧面意义中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五、辨明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篇10

【关键词】:话题作文 初中学生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46-01

话题作文近几年已成为了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特点有: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然而,对于思维比较狭窄,视野还不够开阔,作文水平还比较低下的初中学生而言,却常常存在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认真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认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如话题“初三生活的烦恼”,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烦恼”前冠以“初三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烦恼”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烦恼”的内涵。如写“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烦恼”,等,就不符合题意了。

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假如世界没有书》、《二十二世纪的书》等等。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提,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可用引申法,引用法拟题,即分析话题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或引用与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等加以变更作题目。

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 “文体不限”不等于 “不要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1.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使人擅长多种文体。

2.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

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四、构思上以小见大,立意上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话题作文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点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