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十篇

时间:2023-03-24 01:01:08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篇1

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及相对原子质量。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2、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并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化抽象为直观,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牛人原子弹爆炸的引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设计思路】

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法(2)直观教学法:(3)类比迁移法:

【教学资源】

电教资源:牛人特效原子弹爆炸场景,原子结构介绍的视频动画图片:道尔顿的实心原子模型,汤姆生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薛定谔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构成篇2

【关键词】电子竞技游戏 产业链 发展

一、电子竞技游戏的概念

电子竞技游戏也叫做电子竞技运动,其定义有很多,国家体育总局给出了电子竞技的定义: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电子竞技游戏产生的条件

(一)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

根据《经济学人》最新公布了一份全球22国的恩格尔系数,中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9美元,占人均收入21%。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根据这一标准可以看出,中国人们已经摆脱贫困,生活水平较以前明显改善,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更为紧迫。电子竞技游戏因其优良的画质、精彩的配合、多元的玩法、玩一局所需时间较短、具有公平性和趣味对抗性而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宏观环境的培育

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以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转变,这一转变极大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文化事业也慢慢向文化产业进行转变,经济发展之后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为电子竞技游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经济使得资源不断向电子竞技游戏产业转移。政府对电子竞技游戏的重新认识,使得电子竞技游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之后,进入了康庄大道。政府逐步从原来的亲力亲为改为现在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这不仅确保了电子竞技游戏发展的大方向,同时规范了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发展的一些不良行为。两者为电子竞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电子竞技游戏最初是从街机游戏和FC游戏开始的,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进入了大众的眼帘并火热起来,1998年之前的电子竞技游戏是以单机游戏中的FPS和体育模拟为主,1998年Blizzard(美国暴雪公司)开发出了《星际争霸》,开启了基于局域网的即时战略游戏的时代,产生了以提供平台为主的对战平台和以提供游戏为主的平台如《英雄联盟》。现在,随着手机智能的应用,电竞手游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简单上手、具有挑战性和不输PC游戏的游戏画质和游戏体验特性的电竞手游更具备了融入每个人生活的资本。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电子竞技游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资金的保证,政府的支持,使得电子竞技游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产业化的电子竞技游戏更是为电子竞技游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竞技游戏的种类和产业链的组成部分

(一)电子竞技的种类

电子竞技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电子竞技游戏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在各个国际比赛中进行的对抗性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分为即时战略(比如魔兽争霸war3,星际争霸)、FPS射击游戏(CS、CF、Doom3)、体育模拟(FIFA)。另一类是传统类电子竞技项目比如中国的、军旗、象棋、麻将,外国的桥牌以及各种桌游类的电子竞技游戏。

(二)电子竞技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区别

电子竞技与网游有很多的区别,网游有剧情模式,重点在于游戏角色的成长和对剧情的体验与完成,电子竞技游戏的特征主要是对抗与竞争,并且电子竞技通常是赛事回合制。其次网游中可以通过人民币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是在电子竞技游戏中玩家都是一样的公平,因此电子竞技游戏销售的通常是角色的服饰造型等等,往往不会影响角色的能力从而影响游戏的公平。此外,手游更是电子竞技发展的一大方向,同时腾讯公司也提出电竞网游的一种发展方向,由此可见这些游戏都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它们不断发展,融合,创新,更好地为游戏产业服务。

(三)电子竞技产业链组成部分

电子竞技主要由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开发商、运营商、赞助商、媒体、玩家等部分构成,虽然我国经济以进入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展阶段,但是政府部门仍然需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而且由于电子竞技游戏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必将受到政府部门的审查和监督。

在此之下,我国电子竞技游戏产业主要是由游戏开发商或者游戏商、赛事,媒体,俱乐部和广大的电子竞技爱好者组成的。这里说明下赛事游戏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一个游戏的参与人数,简而言之是根据游戏人气来进行增减的,这就需要游戏的开发商和商利用媒体来进行营销了,当然游戏本身的品质也是关键。在经过政府的审核之后,电子竞技游戏组成大致如下,同时游戏获得人气之后也可以进行游戏周边的营销和会展的举办等,由于这些精神内容具有可复制性,因此可取得高利润和广延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段宁,郑志强.中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2]李海,王斌,肖辉.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07).

[3]宋忠义.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11,(04).

[4]黄亮,吴德胜.探析中国电子竞技的现状和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1).

原子的构成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工作。

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板书]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怎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原子的结构并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

1)下列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在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标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3)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思考: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即结构决定性质。

画出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讨论]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课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过程。

[思考讨论]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离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镁离子和镁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展示]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Na

Na+

Cl-

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课件演示]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课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过程。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板书设计: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

原子的构成篇4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

质子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8361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01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铁26302656

铀9214692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

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B.分子C.质子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kgB.12b/aC.12a/bD.12a/b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kg/(a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答案:B

4.2N表示()

A.两个氮元素B.两个氮原子

C.两个氮分子D.氮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

答案:B

5.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B.C.D.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

答案:A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B.86C.136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思路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其他变化(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A不对。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所以B不对。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C不对。原子呈电中性决定了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对。

答案:D

3.(经典回放)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思路解析:(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

答案:D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B

5.(2005福建福州中考)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思路解析: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B

6.(经典回放)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思路解析:用直观模型展示微观粒子,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因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合所示模型分析,可知D模型表示一个水分子,进而推出A表示一个氧分子,B表示一个氢分子,C表示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又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应是C选项展示的原子。

答案:C

7.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kg。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质量的1/12=1.933×10-26kg/12≈1.66×10-27kg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该原子的质量为:

1.66×10-27kg×80=1.328×10-25kg

答案:1.328×10-25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构成篇5

考点一 化学用语概述(如图1)

图1

例1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现有下列化学用语:①Cl-的结构示意图

;②羟基的电子式:

;③HClO的结构式:H―Cl―O;④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2-3

⑤碳酸氢铵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CO2-3+H2O

⑥二氧化硅的分子式为SiO2;⑦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⑦ (B) 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⑤⑥⑦

解析:HClO的结构式为:H―O―Cl,各原子满足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③错误;NaHCO3为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④错误;碳酸氢铵中NH+4也能与OH-反应,⑤错误;二氧化硅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此二氧化硅中只有硅和氧原子,不存在SiO3分子,⑥错误.答案:(A).

考点二 元素表示的四种符号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如图2所示)

图2

例2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ClCH3

(C) 过氧化氢电子式:

(D)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

解析: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题中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对氯甲苯中氯原子、甲基分别连接处于苯环的对角线位置的碳原子,题中为邻氯甲苯,故(B)错误;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H∶O・・・・∶

O・・・・∶H

,故(C)错误;氧原子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原子符号为188O,故(D)正确.答案:(D).

考点三 物质表示的七种方式

(1)化学式:Na2O2、NH4Cl、SiO2;(2)分子式:C2H4、NH3;(3)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4)电子式:

;(5)结构式:

H―C―O―C―HHHHH

;(6)结构简式:CH3COOH;(7)原子结构示意图:

.

例3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业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 NH4I的电子式:

(C) F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17Cl

解析:碳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半径大,选项中碳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小,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碘离子的电子式书写错误,NH4I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碘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B)错误;漏写数字前“+”,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7,原子符号为3717Cl,故(D)正确.答案:(D)

考点四 化合物形成的两种方法

(1)共价化合物形成的表示方法,

如:CO2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表示方法,如:MgCl2、Na2O的形成过程:

例4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NH4Cl的电子式为

(B) Na2O的形成表示方法为

(C) F-的结构示意图为

(D) 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解析:NH4Cl的电子式为

原子的构成篇6

论文摘要:本文借鉴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文章首先阐述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分析组织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原子及原子间化合键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结构角度探讨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组织结构提供了思路。

问题提出

组织结构是支撑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出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存在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变。系统动力学学科创始人Forrester认为组织系统的宏观表现决定于该组织系统的微观结构,组织内部的交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决定了组织行为的性质。Williamson的研究发现适当的组织内部结构将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组织结构也从简单的直线制和职能制逐渐演化为矩阵制和网络制。近年来,对组织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网络组织的大量研究表明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正权首次提出了组织结构敏感性的概念,认为应从组织结构微调的角度来调节组织的行为并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而大量的实证研究也都表明组织结构除了影响到组织绩效和组织行为外,还对组织的稳定性和成长有重要作用;席酉民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从组织质和构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对组织行为和功能的影响机制,能为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在化学领域中,对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由分子的结构信息和拓扑信息来推断和解释某些分子的性质。本文借鉴了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首先介绍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分析组织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原子及原子间化合键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分子结构相关理论的阐述

分子结构,亦称为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是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对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推断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加和性质和结构性质。加和性质即分子性质为各组成部分相应性质之和;结构性质即分子性质主要取决于分子内原子的排列顺序及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是由共价键(包括单键、双键、三键等)和离子键连结起来的,因此分子结构可通过键长、键能、键角和二面角这些参数来阐明。键长被定义为任何分子中,两个原子中心间的平均距离;键能是指破坏原子间化学键需要的能量;键角是相邻三个原子两条键之间的夹角;而二面角,或称扭转角,则相对于四个相邻原子而言,是前三个原子所形成的平面与剩下一根键之间所成的角度。

分子结构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同分异构体,它是指具有相同化学式但不同结构的物质,它们常有不同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分为构造异构体、官能团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构造异构体是由于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异构体,例如正丙醇和异丙醇;官能团异构体是由于含有不同官能团而导致的异构体,例如醚和醇;立体异构体性质比较复杂,它们的物理性质可能类似,例如熔点和沸点,但生化活性一般不同。这是由于它们具有手性,必须要有特定的立体结构才可以与其他底物结合。

基于分子结构的组织成员及成员间关系分析

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很多,如企业战略、制度和文化都对组织变革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是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企业中影响组织变革的关键因素还是组织结构。而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则是组织成员及成员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分子结构中的概念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进行重新描述。如果把组织成员看成是化合物中的原子,把成员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原子之间化学键,那么就能引入分子结构中键长、键能、键角等概念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进行描述。

在现代组织中,组织成员的属性和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他们在组织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果把属性相似的成员划分到同一类原子群中,而把属性相异的成员划分到不同原子群中,则可以通过对原子本身性质的研究来了解组织成员的属性。不同类型的原子性质是不同的,如钠原子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金原子则几乎不与其他原子发生反应。这与组织中成员的性格特征很相似。有些成员和其他成员联系密切,善于交际,但是有些成员性格比较内向,与他人的联系较少。原子性质还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在组织中,组织的设计、组织结构和组织氛围等也都会对组织成员的性格产生影响。因此组织成员属性和原子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形成的正式关系;另一种是在正式组织运行过程中基于感情逻辑形成的非正式关系。描述组织成员关系的方式很多,如复杂网络、图论和场论等,这里引入化学键来描述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用键长来定义组织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组织成员间关系的键长越长,则其关系越疏远;反之则越紧密。键能是指破坏组织成员原有关系所付出的代价,成员间键能越大,则改变或者破坏它们的代价越大。原子之间的化合键包括共价键(单键、双键和三键)和离子键。共价键的单键和多键中,只有一个键是最稳定的,键能最大,设为A键。一般情况下,其他键的键能小于A键,稳定程度弱于A键。而离子键的键能比A键更大,为了简化,把离子键看作是作用力最强的A键。从组织角度看,A键可以看成是组织中的正式关系,由于组织规范、制度的影响,这种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会比较稳定;除了A键外的其他键则可以看成是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其稳定程度没有正式关系高,但不同组织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却因非正式关系的不同而不同,组织整体稳定性也受其影响。另外,组织结构和分子结构一样,不仅具有可加和性,还具有更重要的结构性质。因此,组织成员关系和原子间作用关系也具有相似性。组织成员及其相互关系与原子及其化学键之间的相似性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不同反应。

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

组织对变革的不同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结构不同导致的,虽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但是组织结构的影响是最关键的。由前文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的分析可知,组织有四种基本结构:同分同构、同分异构、异分同构和异分异构。

同分同构。管理实践中,同分同构的组织非常少,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组织成员很相似,且成员间的关系也很相似,从网络角度看同分同构组织形成一个均匀网络。这种结构的组织面对变革将会表现出一致的态度,因此了解部分成员的想法就能大致推断出组织对于变革的反应,是在组织变革中较容易处理的一类组织。

同分异构。这种组织大量存在于企业中,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同质异构的组织又分为构造异构组织、层次异构组织和立体异构组织。构造异构组织是指组织成员相似但是成员间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都不相同的组织;层次异构组织被定义为正式组织结构相异而非正式组织结构相似的组织;而立体异构组织是指组织成员相似,成员间的正式关系也相似,但是非正式关系不同的组织。在企业变革中,领导者往往只看到组织性质的可加和性,而忽略了组织的结构性质,拥有相似成员的组织,面对变革将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尤其在立体结构组织中,组织成员间键长和A键键能差别并不大,但是由于非正式关系的存在导致组织对变革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是进行组织变革要特别注意的。:

异分同构。异分同构组织表现为组织成员属性差异较大,但是成员间关系却比较均匀。当组织变革来临时,组织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不同的,但却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网络相互沟通交流,最后对组织变革做出一致的回应,这种回应往往是可以预测而且有益的。

原子的构成篇7

论文摘要:本文借鉴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文章首先阐述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分析组织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原子及原子间化合键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结构角度探讨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组织结构提供了思路。

问题提出

组织结构是支撑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出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存在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变。系统动力学学科创始人Forrester认为组织系统的宏观表现决定于该组织系统的微观结构,组织内部的交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决定了组织行为的性质。Williamson的研究发现适当的组织内部结构将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组织结构也从简单的直线制和职能制逐渐演化为矩阵制和网络制。近年来,对组织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网络组织的大量研究表明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正权首次提出了组织结构敏感性的概念,认为应从组织结构微调的角度来调节组织的行为并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而大量的实证研究也都表明组织结构除了影响到组织绩效和组织行为外,还对组织的稳定性和成长有重要作用;席酉民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从组织质和构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对组织行为和功能的影响机制,能为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在化学领域中,对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由分子的结构信息和拓扑信息来推断和解释某些分子的性质。本文借鉴了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首先介绍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分析组织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原子及原子间化合键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分子结构相关理论的阐述

分子结构,亦称为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是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对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推断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加和性质和结构性质。加和性质即分子性质为各组成部分相应性质之和;结构性质即分子性质主要取决于分子内原子的排列顺序及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是由共价键(包括单键、双键、三键等)和离子键连结起来的,因此分子结构可通过键长、键能、键角和二面角这些参数来阐明。键长被定义为任何分子中,两个原子中心间的平均距离;键能是指破坏原子间化学键需要的能量;键角是相邻三个原子两条键之间的夹角;而二面角,或称扭转角,则相对于四个相邻原子而言,是前三个原子所形成的平面与剩下一根键之间所成的角度。

分子结构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同分异构体,它是指具有相同化学式但不同结构的物质,它们常有不同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分为构造异构体、官能团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构造异构体是由于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异构体,例如正丙醇和异丙醇;官能团异构体是由于含有不同官能团而导致的异构体,例如醚和醇;立体异构体性质比较复杂,它们的物理性质可能类似,例如熔点和沸点,但生化活性一般不同。这是由于它们具有手性,必须要有特定的立体结构才可以与其他底物结合。

基于分子结构的组织成员及成员间关系分析

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很多,如企业战略、制度和文化都对组织变革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是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企业中影响组织变革的关键因素还是组织结构。而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则是组织成员及成员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分子结构中的概念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进行重新描述。如果把组织成员看成是化合物中的原子,把成员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原子之间化学键,那么就能引入分子结构中键长、键能、键角等概念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进行描述。在现代组织中,组织成员的属性和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他们在组织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果把属性相似的成员划分到同一类原子群中,而把属性相异的成员划分到不同原子群中,则可以通过对原子本身性质的研究来了解组织成员的属性。不同类型的原子性质是不同的,如钠原子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金原子则几乎不与其他原子发生反应。这与组织中成员的性格特征很相似。有些成员和其他成员联系密切,善于交际,但是有些成员性格比较内向,与他人的联系较少。原子性质还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在组织中,组织的设计、组织结构和组织氛围等也都会对组织成员的性格产生影响。因此组织成员属性和原子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形成的正式关系;另一种是在正式组织运行过程中基于感情逻辑形成的非正式关系。描述组织成员关系的方式很多,如复杂网络、图论和场论等,这里引入化学键来描述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用键长来定义组织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组织成员间关系的键长越长,则其关系越疏远;反之则越紧密。键能是指破坏组织成员原有关系所付出的代价,成员间键能越大,则改变或者破坏它们的代价越大。原子之间的化合键包括共价键(单键、双键和三键)和离子键。共价键的单键和多键中,只有一个键是最稳定的,键能最大,设为A键。一般情况下,其他键的键能小于A键,稳定程度弱于A键。而离子键的键能比A键更大,为了简化,把离子键看作是作用力最强的A键。从组织角度看,A键可以看成是组织中的正式关系,由于组织规范、制度的影响,这种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会比较稳定;除了A键外的其他键则可以看成是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其稳定程度没有正式关系高,但不同组织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却因非正式关系的不同而不同,组织整体稳定性也受其影响。另外,组织结构和分子结构一样,不仅具有可加和性,还具有更重要的结构性质。因此,组织成员关系和原子间作用关系也具有相似性。组织成员及其相互关系与原子及其化学键之间的相似性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不同反应。

不同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的影响

组织对变革的不同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结构不同导致的,虽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但是组织结构的影响是最关键的。由前文对组织成员及其关系的分析可知,组织有四种基本结构:同分同构、同分异构、异分同构和异分异构。

同分同构。管理实践中,同分同构的组织非常少,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组织成员很相似,且成员间的关系也很相似,从网络角度看同分同构组织形成一个均匀网络。这种结构的组织面对变革将会表现出一致的态度,因此了解部分成员的想法就能大致推断出组织对于变革的反应,是在组织变革中较容易处理的一类组织。

同分异构。这种组织大量存在于企业中,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同质异构的组织又分为构造异构组织、层次异构组织和立体异构组织。构造异构组织是指组织成员相似但是成员间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都不相同的组织;层次异构组织被定义为正式组织结构相异而非正式组织结构相似的组织;而立体异构组织是指组织成员相似,成员间的正式关系也相似,但是非正式关系不同的组织。在企业变革中,领导者往往只看到组织性质的可加和性,而忽略了组织的结构性质,拥有相似成员的组织,面对变革将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尤其在立体结构组织中,组织成员间键长和A键键能差别并不大,但是由于非正式关系的存在导致组织对变革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是进行组织变革要特别注意的。

异分同构。异分同构组织表现为组织成员属性差异较大,但是成员间关系却比较均匀。当组织变革来临时,组织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不同的,但却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网络相互沟通交流,最后对组织变革做出一致的回应,这种回应往往是可以预测而且有益的。

原子的构成篇8

例1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内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解析:元素的种类是由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即不同元素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故选A。

例2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不能

确定的是( )。

A.元素种类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D.电子层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因此,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是金属元素。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而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没有反映,因此,仅凭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无法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故选C。

例3图1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

B.是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是13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各种标注的含义。从图中标注的内容可以看出,铝的原子序数是13,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由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3,因此铝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

数是3,属于金属元素。故选A。

例4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锶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解析:从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属于金属元素;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因为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与其他元素化合时易失去这2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以锶离子的符号为Sr2+。

例5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1)x的值为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4中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解析:(1)任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一定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x=35。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图4中B选项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表示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相互化合时,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溴化氢的化学式为HBr。

例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解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但它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其他变化中还可以再分。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即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但组成元素却可能只有一种,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就只含有一种元素(即O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D。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

B.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钠离子

C.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

2.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图5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__________。

(3)能与①形成A4B型分子的是__________。

4.(1)已知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当x-y=8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

5.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功能,迅速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延缓衰老的神奇作用。已知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则它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它是一种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D3.(1)②、③,⑤;(2)③、④、⑤;(3)⑥4.(1)得到,AlCl3; (2)硫离子;(3)B、D5.相似,非金属,Na2SeO4

更 正

原子的构成篇9

关键词:基础;延伸;拓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必修2模块中设定了“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设定了四个主题:“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选修3中的结构知识与必修中的结构知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么两者之间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对应关系?在必修和选修中的深广度分别是怎样的?弄清楚这些对把握必修中物质结构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应该在怎样的起点上设计教学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依据,整理和探讨如下。

一、选修3和必修关于结构知识的目标定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必修化学1、化学2模块的目标描述中有这些语句“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这些体现在“物质结构”内容上,那就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重要概念,形成基本的物质微粒观、结构决定性质观等等。而课标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目标描述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必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物质结构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观念教给学生;而《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更为系统的物质结构知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教给学生,把探索物质结构的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相比,《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物质结构知识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二、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关系

1.必修知识是选修知识学习的基础

如学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电子云”,是以学生在初中和必修2教材中已经对原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各微粒的电性及其关系(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各微粒的质量及其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各微粒的体积及其关系(原子核很小,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电子在原子核外狭小的空间(绝对)而又很大的空间(相对)作高速运动等。由于电子绝对质量极小,绝对体积也极小,但运动速度却极高且带负电等原因,所以不能用描述宏观物体的方法(指出运动物体某时的位移和速度)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认知出现困难),由此引出用“模型”的方法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形象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小的图形)(认知得到提高)。所以可以看到,初中和必修中原子结构知识,为学生理解电子的运动及其描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1)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延伸

如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必修内容仅仅是排布规律的事实性表述(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简要的分层排布规律;),至于原因未作探讨;而选修部分则依据能量最低原理(先排布在较低的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上)、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说明了核外电子是按照怎样的规则进行排布的,排布规律是在遵循这三个规则下排布的必然结果,电子排布的具体情况可以用“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表示。也就是说,必修中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外观现象表述,选修的核外电子排布是从内在本质上进行解释。再如元素周期律,在必修中仅仅是依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的事实,归纳出元素周期律,从得失电子能力的角度学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定性分析;而选修3模块解释清楚了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作用大小的周期性变化;从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角度说明了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周期性变化,是定量分析;学生学习了选修内容后,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理解得会更深刻。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选修3中的某些知识点是在相关必修知识点基础上向深层次的延伸。

(2)选修知识是必修知识的拓展

选修部分是对必修部分的拓展,体现在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知识点的差别:如必修主要在原子结构层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之间的作用(化学键)讲的很少;而选修部分则详细地从“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聚集状态(整体结构状况)与物质性质”三个层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结构”是原子内部微粒作用情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作用情况,“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的作用情况,“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宏观物体的整体结构状况;所以说选修内容是在必修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对物质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3.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选修3和必修模块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如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高中课标必修部分的要求是“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在鲁科版必修2中,先是学习元素周期律,使学生认识到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体现;接着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结构、同周期和同族元素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周期表的认识更为丰富;最后介绍了周期表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认识元素的性质、结构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在生产和科研上的应用。该阶段是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定性地学习周期表。

原子的构成篇10

《课题3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的教学内容。《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设计】

【导课】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的一种粒子,要搞清楚离子,先得从原子内部结构说起。

【新授】创设原子内部结构情境

1、 核外电子的排布

【视频展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提问】核外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归纳】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追问】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分层排布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明确】稳定结构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氢、氧、钠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做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1-18号元素哪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动画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点拨】离子符号右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

【提问】2 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①氧离子② 硫离子③ 氯离子 ④铝离子 ⑤钙离子⑥钾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后元素种类是否变化?为什么?

你知道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吗?

水是不是也是由离子构成的呢?为什么?

3、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课堂小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布置作业】1、写出常见离子符号2、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