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十篇

时间:2023-03-21 04:03:49

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1

1.一本书共有360页,笑笑读了它的5/12,读了多少页?

 

 

 

 

 

2.某学校绘画小组男生有12人,占绘画小组总人数的3/5,绘画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某工厂4月用水240吨,是3月的2/5,3月用水多少吨?

 

 

 

 

4.五年级有160名学生,参加科技小组的占总人数的1/5,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

 

 

 

 

5.一本故事书有80页,小明第一天从第一页看起,看了全书的

1/5,第二天他应该从第几页看起?

 

 

 

 

6.笑笑看一本少儿版《西游记》,平均每天看15页,连续看了10天,正好看了这本书的3/5,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选其中两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 3 25 39 40

2.根据意义,列出算式。

4个 20个 70个

4的 20的 70的

二、新授

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准备题。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小结。

2.出示例1。

学校买来100千克的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教师边指导学生读题边画线段图。图略。

(2)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在线段图上指出来。)

吃了谁的 ?

吃了100千克的 ,就是把100千克平均分成几份?吃了其中的几份?

(3)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解法一:10054=80(千克)

(4)教师小结,并引入第二种解法。

上面这个解法是根据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板书:解法二:

(5)提问。

吃了 ,是吃了谁的 ?

应该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

要求吃了100千克的 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6)列式解答:解法二100 =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3.教师小结。

上题吃了 是指吃了100千克的 ,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列式解答。以后我们遇到这类乘法应用题时就应该用解法二,即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式解答。

三、复习巩固

完成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题后再让学生试着讲一讲,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什么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注意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看谁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分数乘法应用题。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1~5题。

课时2: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和重点:会根据题意作出线段图,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1. 复习 (作出线段图列式计算)

(1)320亩的 是多少亩? (2)40吨油的 是多少吨?

2. 补充 相关例题. (2~3应用题)

理解题意确定单位1,作出线段图。

列式计算。

3. 小结

4. 作业 P71~72 / 6~10 补充相关题目。

课时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带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7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1~16题。

教学目的:能准确地确定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顺思路,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 复习. 的 是多少? 的 倍是多少?

五年级有学生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1/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2. 新授 例2、小林身高1(3/5)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小强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1(3/5)的7/8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也用乘法计算。

1(3/5)7/8=7/5=1(2/5)(米)

答:小强身高1(2/5)米。

想一想: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1(2/5)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就要把小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

1(2/5)1(1/7)=7/58/7=8/5=1(3/5)(米)

答:小林身高1(3/5)米。

3. 练习 P71 做一做 并补充相关练习。

4. 小结

5. 作业 P72 / 11~16 (分析15,16)

课时4:混合练习

教学目的:牢固确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1. 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 补充相关应用题 (2~3道)。

读题 讨论 作图 解题。

3. 分析讲解 P73~74/ 18、20、21

4. 小结

5. 作业 P73~74/17~22.

(17注意:单位1是去年种的花生数。

18注意:单位 1都是180千克。

19注意:单位1是排球的定价。

20第一小题的单位1是计划耕地。

第二小题是减法。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3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63―01

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包括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很多学生在解答上述两类应用题时很容易混淆其解法。下面,笔者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审题,找题中单位“1”的量

找题中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确定了该量之后,再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如果是已知量,那么就用乘法解答,如果是未知量,就用除法解答。

二、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现在结合以下四种题型进行分析。(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2)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3)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这四道题的相同点:已知足球的个数,求篮球的个数。不同点:单位“1”的量不同。(1)(2)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足球的个数,而(3)(4)中单位“1”的量是要求量――篮球的个数,在(1)中要求量――篮球的个数比单位“1”的量多1/4,即要求量――足球的个数相当于单位“1”的量的(1+1/4),根据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20的(1+1/4)是多少?可列式为:20×(1+1/4)。在(2)中要求量――篮球的个数比单位“1”的量少1/5,即要求量――篮球的个数相当于单位“1”的量的(1-1/5),也就是求20的(1-1/5)是多少?可列式为:20×(1-1/5)。在(3)中已知量――足球的个数比单位“1”的量多1/4,即要求的量的(1+1/4)是20。根据除法的意义可列式为:20/(1+1/4)。同理可得出(4)列式为:20/(1-1/5)。

三、找特征,抓规律

(1)(2)中已知量是单位“1”的量,因此用乘法解答。在这类题中,要求的量要么比单位“1”的量多几分之几,要么比单位“1”的量少几分之几。如果是多几分之几,就用单位“1”+多的分率,反之用单位“1”-少的分率。

(3)(4)中要求量是单位“1”的量,因此用除法解答。在这类题中,已知的量要么比单位“1”的量(要求的量)多几分之几,要么比单位“1”的量少几分之几。如果是多几分之几,就用单位“1”+多的分率,反之用单位“1”-少的分率。

根据以上四例的分析,将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法归纳如下:

已知单位“1”的量A,要求量比单位“1”多b/a或要求量比单位“1”少b/a,求要求量,其解法是:A×(1+b/a)或A×(1-b/a)。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4

关键词:题意;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85-01

分数应用题同整数应用题一样,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基础,两步及两步以上的应用题都是由一步应用题扩展而成的,因此必须切实打好一步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学一步应用题时,关键是加强判断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教学,加强解法与运算意义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联系运算的意义正确地选择运算方法,从而使学生摆脱传统地机械地套结语、搬公式的不良习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怎样培养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呢?

一、理解题意,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清楚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数量关系。

下面以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为例来说明。

如:全班人数的3/5是女生人数,全班有45人,女生有多少人?关键是正确判断把什么看着单位“1”,准确的说出数量关系式,女生人数=全班人数×3/5。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如:据统计,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他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思考:1.要求小明的体重,应选哪些有关的条件?为什么?2.已知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要求小明的体重,需要用到已经有的哪个数量,或者说:已经有的哪个数量关系与小明的体重和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有关。学生正确选择后让他们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和对已知条件的选择。

二、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正确判断单位“1”。分数应用题涉及两个数量的比较问题。在比较时就有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或者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问题。在解答整数应用题时,也有涉及两个数量的比较问题。但是在比较两个数量差或倍数关系时,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比较具体,也容易理解。而在分数应用题中,要根据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来确定哪个数量作标准(或单位“1”)就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随着分数应用题范围的逐步扩大,关于两个数量的比较的说法也多种多样。例如,有时说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有时说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在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时,有时用真分数,有时则用假分数。如,甲数是乙数的1/3,有时说甲数相当于乙数的1/3,或乙数的1/3,相当于甲,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和判断单位“1”增加了困难。有时在同一道应用题中,要判断两次单位“1”的,比如:“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5/6,是黄气球的5/8,已知蓝气球240个。黄气球有多少个?”学生往往分不清根据前两个条件该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已知蓝气球240个与单位“1”有什么样关系,结果出现计算错误。有的学生算240×5/6×5/8,有的学生算240÷5/6÷5/8,还有的不会列式。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途径

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这类应用题了呢?“不见得”。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怎样训练呢?让学生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逐步扩展成两步及两步以上的应用题,使他们思维开阔,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例如: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个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方法一:先求三个班的总人数,再求每人栽的棵数,然后求各班栽多少棵?列式46+44+50=140(人)70÷140=1/2(棵)

1/2×46=23(棵) 1/2×44=22(棵)1/2×50=25(棵)

方法二:先想把7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的,即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比是46:44:50来分配的再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各班栽多少棵?

列式:46+44+50=140(人)

70×46/140=23(棵)70×44/140=22(棵)70×50/140=25(棵)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5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 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 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 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5、 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6、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

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应用这一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定律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一、乘法分配律的四种类型

课本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只有一个植树的例题,但是练习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而多变,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了归类,分别取个名字,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目能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这样四类:一、平均分配法。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8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学生印象很深刻,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只选择一个数与8相乘,归纳方法后,学生都能正确应用了。二、提取公因数法。如:25×40+25×60=25×(40+60)。解题关键: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另一个数字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三、拆分法。如:102×45=(100+2)×45=100×45+2×45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哪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惩罚的分配率进行简算。有了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四、乘1法。如78+78×99=78×1+78×99=78×(1+99)。这类题型的解题关键是把一个看似无法利用乘法分配律的习题,转化成为可以运用分配律的标准形式。既简单又方便。以这个为切入点,从而比较顺利地引入新课,正好那天是植树节所以我又创让“打比方”成为数学课堂的闪光点。

二、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可以说,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很冷,后来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变化为这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是对几个相同加数的分与合,其知识起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字母式(a+b)×c=a×c+b×c中,其顺向的意义是:把(a+b)个c分为a个c和b个c;逆向的意义是:把a个c和b个c合为(a+b)个c。在新学环节,要尽量把分配律的教学和乘法意义的分析结合起来。例如,当学生根据例3的情境对等式(4+2)×25=4×25+2×25的意义有了初步掌握之后,可以引导他们从乘法的意义来重新理解:左式表示有(4+2)个25的和,即6个25的和;即等于右式:4个25的和加上2个25的和。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对此学生很容易领会。乘法意义的介入,使学生不仅从形式上把握分配律的特点,更从深层次来把握其内在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从基于具体情境的等式过渡到纯粹的等式做准备。学生在简算题当中,可以直接利用乘法意义来理解算式的含义。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分配律的内涵掌握不够深入,从而在解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较典型有以下几类:1.刚好是“整百”的类型:没能把例如99×87+87、101×87-87的算式转化为100×87;2.大约为“整百”的类型:把99×87算成了(99+1)×87;把102×87算成了100×87+2;3.分配律和结合律混淆的类型:把(3+25)×4当成3×(25×4)。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分配律,那么以上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例如99×87+87,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是很简单的,它表示99个87加1个87的和,即100个87的和;102×87表示102个87的和,等于100个87的和加2个87的和,即100×87+2×87。

三、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变式分类

教学时只有清晰地把握这些变式类型,才能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应用其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时,左右逢源,化难为易。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以一般字母表达式(a+b)×c=a×c+b×c为基本式展开分析,试作如下分类:

(1)在乘法分配律中套用乘法交换律的变式。这就是将乘法分配律基本式左边“(a+b)×c”变化为“c×(a+b)”,即需要变化为:c×(a+b)=c×a+c×b。虽然这样的变化是较简单的,但是,对于初学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了一定困难性。这需要教者有意识地做出多次安排,并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辨对比。

(2)延展乘法分配律项数的变式。这是顺次增加项数的变化。比如,将两数和与一个数相乘,变为三四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即:(a+b+c)×d=a×d+b×d+c×d。

(3)两个数的和变为两个数差的变式。这是在同级运算之间的拓展,比如(a-b)×c=a×c-b×c。更何况,有些算式的呈现,并非合乎乘法分配律展开式的基本样式,需要学生自我主动地作出变式改造性处理,才能合于乘法分配律的题型题境。比如,97×4,进行简便计算需要学生把97改写成“(100-3)”。

(4)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变化。即要让学生既能从左向右,也习惯于从右向左。要让学生善于从计算简捷性要求出发,灵活地选择应用乘法分配律展开式的可逆变化方向。这是训练学生提高计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5)特殊数1参与展开的变化式。即(a+1)×b=a×b+b×1。尤其是反向理解,要求学生把一个确定的数,看作是一个算式,是这个数与1的积。学生对此会很不习惯。比如,56×99+56,要求学生把56看作“56×1”,这样原式变成56×99+56×1。

(6)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与分数计算中的变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应用于计算,不仅出现于该知识点安排的当时,更是广泛应用于其后的计算实践中。及至小数和分数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又会出现新的变式,更加增加了难度。比如,将小数计算中的小数点变化,使之适合使用乘法分配律,如56.2+5.62×90。在分数乘除法计算中,对乘除法作互逆变换,使之适合使用乘法分配律,如,4÷2/3+96×3/2。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7

   乘法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正确列式解答,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一道题里两个已知条件的关系,也就是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求几个几相加。为此,我采用了充分利用小学生较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教学,并从乘法口诀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再到变式练习。让学生一步一步由感知到理解再到灵活应用掌握应用题。一、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渗透乘法应用题的教学。      从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抓好学生语言表达为乘法应用题教学打下基础,通过学生摆学具,初步认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图意,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相加。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画自已喜欢的5个相同图形,知道1个5,算式是5×1=5,口诀“一五得五”。逐步编出5的所有乘法口诀。通过训练,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其来源。学生在完整叙述口诀来源的基础上,对乘法意义有了初步认识,为乘法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二、通过图画应用题,进一步感知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出示:         让学生用文字叙述图意,(1)每行有5个苹果,4行有几个苹果?(2)一列有4个苹果,5列有几个苹果?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学生通过语叙述对乘法应用题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达到顺利学习文字应用题的目的。三、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乘法应用题。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用笔画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感知和图画应用题的学习之后,很快就能画出应用题的图来。通过这一系列训练之后,学生很快明白要求3个人浇多少棵树,就要算3个4棵是多少,这样学生对乘法应用题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习乘法应用题      学生学习乘法应用题之后,还应能灵活解答乘法应用题。在巩固学习中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达到让学生灵活应用的目的。1、        及时训练,反馈信息       在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后,让学生及时做书上的练习(并说明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2、        教学中,加强与加法应用题的对照练习      出示“有2瓶花,每瓶5朵,一共有几朵花?”和“有2瓶花,一瓶有5朵,另一瓶有4朵,一共有几朵花?”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算?然后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        增加开放性题的训练      为了达到能灵活应用知识,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加了开放性题的训练。比如:出示             ,每班出5张画,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而又出示2个数字,编出一道加法和乘法应用题,进一步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巩固了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种应用题。      通过以上的训练,逐步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法与乘法之间,乘法的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较牢固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二、 学情分析: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开始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仍然有一些困难。在学习用两位数乘时,对于乘的顺序,每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往往弄不清。在学习用两位数除时,要较快地试出准确的商,以及除的方法,也比用一位数除难掌握。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教学用两位数乘、除的乘、除法中,分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等。这些数量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不仅加深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把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 三、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四、 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5、适当分布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课时安排:

略。。。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9

以前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放在同一个单元中,学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紧接着就学习分配律。我感觉当时讲授乘法分配律时,难度很大、也很费劲,讲了再讲,强调了再强调,可结果还是出错,还是把结合律和分配律混为一谈了。还有的竟然连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都不会互化,比如:25×(40+4)时,大部分都出现了25×40+4的形式,只是给因数跟前的数进行了分配,还比如:对125×25×32这个形式进行简算时,会转化为125×25×4×8 =125×8+25×4了。总之学生一见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几乎就没有全部作对的,比较复杂的乘法分配律更别提了,而老师也为之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现在的新课改中将乘法分配律单独放在了四年级的第二学期中,等学乘法的分配律时,在前面的一些应用题中,已经接触了这类的题,比如在相遇问题中和计算相同套数的课桌椅的总价……这些问题中只不过没有用明确的定律说出来罢了,可是学生都会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而这两种方法正好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的转换,所以我让学生解答这类题时,我就提前让他们比较出两种算式的异同点,进一步明确哪种方法简便。

在今年讲乘法的分配律时,没有直接用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们已经做过的“求相同套数的课桌椅的总价”和“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这两类题目来入手的,在比较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后,用两句话分别表示这两种不同的形式,最后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的互化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而乘法的分配律的两种形式就是这样互化的,关键的就是一种是两步的、另一种是三步,掌握了互化的关键后,让学生自己再用汉字、字母、符号、图形等的形式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快速互化,在次基础上也就很轻松的用字母表示出来了。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两种形式的互化后,又引导学生将括号中的加号改为减号后进行怎样的变化,再将括号外的乘号变为除号时又进行怎样的变化,学生理解后就记住了符号发生变化后的含义和表现形式,也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进行迁移后掌握了四组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10

一、要抓住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突破口和核心所在

在教学中,要抓住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突破口和核心所在,让学生牢牢把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乘法计算,从而为解答这类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这类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先列出等量关系,然后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或算术解答。

如在教学以下两题时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①公牛有120头,母牛头数是公牛的2倍,母牛有多少头?②母牛有120头,是公牛头数的1/5,公牛有多少头?

这两道题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等量关系:①题告诉了公牛头数应该用乘法计算,②题公牛头数没告诉可根据等量关系设公牛头数为x列方程或根据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几乎所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都应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列出等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牢牢把握这一意义。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等量关系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等量关系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强调让学生列等量关系,使学生学会一些技巧和方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含有分率的句子是“是”字结构的,可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列等量关系。如“公鸡只数是母鸡的1/3”中,“母鸡的1/3”,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该用母鸡的只数乘1/3,因此可列等量关系:母鸡只数×1/3=公鸡只数。

(2)把含有分率的“比”字结构改为“是”字结构后列等量关系。①篮球有200个,足球个数比篮球多1/5,足球有多少个?②足球个数比篮球多1/5,足球有240个,篮球有多少个?

这两道题中含有分率的句子是“足球个数比篮球多1/5”,改为“是”字结构后是“足球个数是篮球的(1+1/5)”,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列等量关系:篮球个数×(1+1/5)=足球个数。①题中篮球个数告诉了,根据等量关系该用乘法,②题中告诉的是足球个数,可列方程或除法计算。

(3)要让学生明白含有分率的“比”字结构中“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增加几分之几”“减少几分之几”的含义。在含有分率的“比”字结构中,“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意思是“甲比乙多的量是甲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多的量是“比”字后面的量的几分之几的意思。如8比6多几分之几?6比8少几分之几?这两道题学生极易混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8比6多几分之几”意思是“多的量是6的几分之几”的意思,所以应该先用8-6求出多的量,然后再除以6;而“6比8少几分之几”意思是“少的量是8的几分之几”的意思,所以应该先用8-6求出少的量再除以8。

因此,教师在教学“比”字结构分数应用题时应让学生会列两种等量关系。如桃树有180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2,①梨树比桃树少多少棵?②梨树有多少棵?做第①应根据“少的棵数是桃树的1/2”列出等量关系:桃树棵数×1/2=梨树比桃树少的棵数,然后列式为180×1/2;做第②题可把“比”字结构改为“是”字结构“梨树棵数是桃树棵数的(1-1/2)”列等量关系:桃树棵数×(1-1/2)=梨树棵数,然后列式为180x(1-1/2)。

(4)①甲数是32,乙数比甲数的1/2少6,乙数是多少?②甲数是32,比乙数的1/2多5,乙数是多少?

这类“比”字结构的应用题只要列出等量关系就不难区别了,①题的等量关系是:甲数×1/2-6=乙数,再看给的条件代入等量关系中列式为32×1/2-6;②题的等量关系是乙数×1/2+5=甲数,再看给的条件不能直接列出算术,而应设乙数为x列方程解答。

三、要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找出单位“l”的量和分率所对应

的量

找单位“l”的量有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看分率究竟是谁的几分之几,如①甲数是乙数的。这句话中分率就是乙数的,所以乙数是单位“1”的量。像这类题一般情况下“的几分之几”前面的量是单位“1”。②甲数比乙数多,意思是多的量是乙数的,因此乙数是单位“l”的量。像这类题一般而言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l”。

要特别注意的是找单位“l”的量都应在含有分率的句子中找,一根绳子长多少米,甲比乙重多少千克,这类带有单位的句子不是含有分率的句子。而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后便能初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或方程,一般情况下单位“l”的量告诉了用乘法,没告诉用除法或方程。

要找准分率所对应的量,如“一袋大米,用去了它的1/3”中,分率1/3所对应的量是用去了的大米重量,因此可列等量关系:一袋大米重量×1/3=用去了的大米重量;而1-1/3所对应的量应该是剩下的大米重量,因此可列等量关系:一袋大米重量×(1-1/3)=剩下的大米重量。

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更能直观反映问题的实质。学生画线段图的过程,也就是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画出线段图后就简单明了了。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画线段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