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十篇

时间:2023-04-02 03:11:52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篇1

《雍也》涉及政治、伦理、哲学、人性、人才等方面。其中包括评价人物、强调要救济贫苦、选用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实际才能、肯定正直的人生、划分了修养道德的不同境界,提出中庸之德等等。

读书与修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读书就是为了提升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气质,通过读书,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而达到修身。《论语》第五篇对许多人物进行了评论,孔子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教育弟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言行。公冶长第五篇提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敏儿好学,不耻下问”,金庸笔下的人物郭靖,他为人谦和忠厚,好学而又不耻下问,所以当今的武林高手都很乐意地把武功传授给他。现如今,有些人认为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种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个人认为此观点过于绝对,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不排除儒家思想在某些方面有历史局限性,但是从理性角度来看,宏观上,国家鼓励适龄儿童上学,不断地扩大招生,一方面,国家的人才素质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微观上,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来愈重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种培训机构也日异多了起来,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报了许多不同门类的兴趣班,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多数家长的观点认为,自己年轻未能实现的梦想,将自己的“中国梦”寄托在孩子身上,其实多数家长并不奢望自己的子女成才,但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成人,无论人们是否了解或者读过《论语》,是否赞成或是批判儒家思想,其实大家都在潜移默化中行之。《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往往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为人处事等方面,更能反映出人格格局的大小和自身的魅力,更是作为一个受过教育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社会中学问身份有高低,但是做人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程。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意思是,孔子说:“晏平仲善与跟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绝大多数的人与人相处都想受人尊敬,这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但是,在现实中却不这么理想,首先让别人尊敬你,那么你必须学着先尊重自己。对人本着“仁”爱的理念真诚有原则的与人交往。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道德缺失比较严重,人们内心相对浮躁、灵魂缺场,对于当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论语》诸如此类的经典书籍便会成为当下人“精神的屋舍”。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意思是孔子说:“谁能够出屋而不经过门呢?为什么没有人遵循我提倡的仁道呢?”这句话孔子想表达“仁道”是治国的必由之径。著名的管理者水巧妙的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完美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美其名曰:东方管理,其中儒家所提倡的“仁”也是东方管理中的核心部分,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员工有归属感,最终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我国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仁”的体现。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都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学历的队伍日趋庞大,这些知识分子有个性、有思想、有抱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对于管理者来说,在用人上更要做到知人善任、用得其所,个人应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要包容和宽容员工,用情感留人从而留住人才。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警,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做到博施恩惠给百姓,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呢?可以说是达到仁了吗?”孔子说:“怎么会只是仁呢,一定是圣啊!尧舜对此或许还感到为难呢!至于仁,自己想成功,也让别人能成功;自己想通达,也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美国前苹果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把科技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占领了世界60%的电子市场,被人们调侃地称之为“苹果教父”,他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上,他都能够让人收获成功,让每一个价值链上的合作者有钱可赚,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也能从中享受苹果所带来的快乐和便捷。他把儒家文化的“仁”在其管理过程中充分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平天下”不见得非要做官,那么能做官固然很好,做不上官,做个普通人也何尝不快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我们在抱怨这个社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默默无闻的贡献,他们的无声而胜之有声,给予我们的是精神食粮是冷漠中的温暖,更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写照。

物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层面的需要更是当下世人所渴望的,所以文化艺术的发展势在必行,其趋势是必然而非偶然。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它本身对于社会进步有着价值要义,以立身为出发点,培养君子人格;与人交往和做人方面的德行;政治理想施仁政,提倡廉洁执政对于当下官员的政绩考核至今仍有普遍意义。另外,他的哲学思维表现为仁者爱人的警世恒言,“中庸”的认识方法,权变的处事之道,和而不同的开阔襟怀等等,都是值得今人学习,其理论和价值历久弥新。

论语心得篇2

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读了于丹老师所写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朴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高官厚职的,生活得不一定快乐。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倡导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帮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论语—心灵之道》,读过之后,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同样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态会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就像平时开车,同样是红灯前的第一辆车,有的人会想:真倒霉,别人都能赶在红灯前过,怎么偏偏我过不去,心情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有的人会想:我真幸运,下次变绿灯时,我能第一个通过,心态就会很平和。《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自己。

感触较深的还有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书中说到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细细想来,颇耐人寻味。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身世显赫,家境优越的人,周围更是不乏与其称兄道弟的人,但是,当他们失去了这些优越的条件,或是当他们身处困境时,又会有多少真正站在他们身边,肯为其两肋插刀的人?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论语》也给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爱之心,二要有辨别能力,都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了一个好的朋友,人生便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相信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完美、强大,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论语心得篇3

柯响林  13886497426  QQ号:1276104100  李华学校

《论语》是记录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著作,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推崇为儒家经典。全书20篇,其中涉及

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很久就想仔细阅读这本书,吸取其丰富的营养。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粗略地看了一些篇目。因为自己的古文知识还比较浅薄,主要借助译文才能略微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也算有了一点肤浅的理解吧。

作为教师,在阅读中对其中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感受最深。对于学习这个问题,《论语》第十五章中讲到:“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意思是说自己并不是学得很多又都能记得住的人,而是用一条中心线索把所学的内容贯穿起来。这让我很有感触,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要融会贯通,多么不容易。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讲到:“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都理解吸收进去,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已不知神游何处。学习时他们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参考书,考试前拼命记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图,历史不看年历,平时考试可能结果不错,但绝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识概念。

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高效”,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考前借助参考书复习资料强迫记忆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又怎能要求他们举一反三呢?面对这种问题,孔子当年的一句“不复也”可以说道出了无数教师心中的“悲凉”,但我们能够放弃吗?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的。

论语心得篇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就是谄媚。

心得:时刻要分清大小王,马屁要集中火力拍到一个(或少数有效的)屁股上,否则适得其反。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说,祭祀祖先时,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

心得:形式是必要的,个别时候造假也是必要的,而且要造得真,造得就像本来就是真的一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译文:王孙贾问,与其向奥神讨好,还不如向灶神讨好,这话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样说不对,要是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可以祭祀(被保佑)的地方了。

心得:只要是领导,一个也不能得罪。丢开直接领导去讨好其他大领导,搞隔辈烧香,或者只认直接长老,看不到其他帮主,你小子都离死不远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译文:子贡想减掉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用的羊。孔子说:子贡啊,你怜惜的是那只羊,我所看重的是礼制。

心得:领导心中什么事最重要?政治事件。带政治含义的事是不能考虑成本和计较代价的。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人若能待在仁德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自已的居处,如果不能挑选仁德的地方,怎能说是聪明呢?

心得:首先要挑个好单位,选个好老板。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别担心人家不了解你,害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心得:觉得领导不能了解你或理解不了你的高论,认为领导是笨蛋的才是真笨蛋。要始终坚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不小心,立马看穿你的小马甲。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做事敏捷勤奋。

心得:不要怕别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少说话,多干活,夹着尾巴做人准没错。而且,你在越难办的事情上发表高论(别人都不说话),这个烫手的东西一定会落在你头上,会让别人笑话死的。

子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谈到南宫适时说,此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不会被罢免,黑暗时也能免受刑戮。于是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论语心得篇5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心得感受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心得感受1在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遗留着古人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种种广告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电视栏目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里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散发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里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决不允许任何虚假的玷污!让我们共同祝愿:让诚信永驻人间,让诚信保留最真实最美丽的容颜!

《论语》阅读心得感受2岁月悠悠,古老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飞逝而过的五千年中,这龙的故土上出现了多少杰出的人物。如酒仙诗人李白;地动仪的发明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伟大的设计师詹天佑……但是,有一位学术精湛的学者,他的许多有见地的思想,直到今天都令我们无法忘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就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他的第子根据他的言行举止写出了响誉世界的《论语》。下面是我读孔子《论语》的一些感想: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_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孔子这些思想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愁吃穿的年代,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远大志向,能享福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要被学习中的困难吓倒,搞好学习,报效祖国。

孔子一身以仁德为道,一生安贫乐道。而我们现在呢?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让我们来见证一下吧,国庆期间,全国各主要旅游景点游人散去后留下的是可观的垃圾,神圣的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九吨垃圾:香口胶,零食袋,纸屑等遍布广场。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三公里海滩遍布五十吨生活垃圾;长沙高速公路上遍地也是垃圾……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像香港这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全世界有名的旅游城市或像新加坡等国家,人们无论在大街还是小巷都很少找到一片纸屑。作为深受儒家学派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我们的传统美德到哪去了呢?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就不要推给他人去做。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想想别人,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小悦悦事件的发生,震撼人心,全国上下议论纷纷。她被车撞倒后,有十八个路人陆续经过,竟然都视而不见。他们本来可以挽救一个活泼可爱的生命,可他们都选择了放弃。然后,小悦悦又被一辆车二次碾压之后,才被在路边捡垃圾的陈阿婆发现,并把她送进医院抢救。几天后,小悦悦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夏洛能编织出爱的大网,孔子为了见患了严重感染病的弟子回最后一面,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微。这不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怕被人说而不管小悦悦的人,就可以把死亡和痛苦留给小悦悦来承受?孔子教导我们要心善如水,我想请问: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熟视无睹就是善吗?

孔子的一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诗、礼、乐修身成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德、智、仁、美样样精通的孔子!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并让之发扬光大。

《论语》阅读心得感受3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阅读心得感受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的书海中,轻轻翻开一本油墨晕香的文化典籍,仿佛就能与先贤进行深刻的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慧光芒也会让我们深受启发。因此,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刻不容缓!

近日,我读了《论语》一书,书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我无时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几千年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它们于古时被创作,却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

正如书中《论语·述尔》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古人的处事哲学,他们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分寸。而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更是一种补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变得浮躁起来,人们难以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去处事,更有甚者,个别人会采取极端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传承这种处事风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处事之道,使人们能够用和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像《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更是可以在我们现代生活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

文化经典,浸润着古人的思想光芒,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涵养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慰藉着我们的灵魂。一个国家若是漠视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对文化创新的根基,而无继承创新又何来新辉煌?又怎样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强对文化经典的继承,有助于充分挖掘古人的丰富思想内涵,用其蕴含深刻价值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而同时在对文化经典的继承中,我们能够筑牢现有文化体系,丰富现有文化内涵,铸造我们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党的思想为指导,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让我们的民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辉煌!

《论语》阅读心得感受5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心得篇6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论文语文课改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应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

论语心得篇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对我国古代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以致北宋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局里组织大家学习《论语》。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干部,要做到“善学、至孝、守信”,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善学,就是要做到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自身智力素质,为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取得成绩打下牢固基础。《论语》中许多论述给我们如何善学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是非常愉快的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孔子这些话总起来是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学习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是取得工作成绩、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孔子有关学习的言语,做到认真努力学习,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端正学习态度,讲求学习实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长才,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干部。我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就涉及到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才能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抓好学习,取得学习成效,实现做学习型干部的目标,我要做到一个勤字,一个苦字。勤就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比如每天要利用工作间隙和零碎时间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苦就是每天晚上要认真学习理论书籍,钻研相关实际工作问题,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三人行,必有我师”,搞好学习,取得学习成效,要坚持团队学习的理念,要乐于与人交流、讨论、分享。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促进学习进一步发展。

至孝,就是要求每个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在家里、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孔子还提出“必养且敬,不敬,犬马之养,何以别乎?”这些话的含义是:对老人不仅要养,而且要敬。如果只养不敬,那么,供养父母和饲养犬马,从何处分别呢?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孝道文化始终贯彻如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孝道文化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要求每个人做到至孝。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不仅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寻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被列为孝乌。相比于我国当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情况,孝道文化建设滞后,孝亲敬老意识单薄。社会上存在世俗的眼光,认为人老不中用了,把老人视为负担而推至弱势群体之列,造成老年人普遍感到无好日子过,产生自卑心理,低沉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晚年生活。有的家庭子女亲情淡化,年轻夫妇不乐意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使得老年人不堪晚辈的“白眼”与“冷面孔”,宁愿单独分住设伙。有的家庭子女道德观念滑坡,孝心修养缺失,对自己家中的老人疏远、冷落、岐视、指鸡骂狗。有些不肖子孙良知泯灭,对家中老人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加以辱待、打骂,争夺老人财产,侵犯老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论语》中孝的内容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是人社局一名干部,要大力宣传孔子所倡导的孝道文化,加强孝亲敬老教育,使我们大家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一个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普遍提高人们的孝德修养,促使做儿女的能自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让老人们能享度一个祥和温馨安宁的晚年,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守信,就是要做到崇德修身、明礼诚信,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说明守信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基。崇德要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学习为本,以知识为荣;要尊崇品德,提高个人思想情操与道德修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根系,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激励人们刻苦勤奋工作、创造价值的动力源泉。品德是人们处理伦常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境界、高尚品质和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崇德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塑造和展现我国新时期的文明形象,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促进幸福、和谐社会建设。修身要加强思想情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受世俗行为和腐朽风气的侵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品行。明礼是要每个公民知书识礼,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诚信是要每个公民做到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每个人守信,做到崇德修身、明礼诚信,是传承孔子儒家学说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要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刻认识守信的重要意义,增强守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自觉性,争做守信的先锋与模范。我要带头守信,践行守信,以自身良好的言行,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塑造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全面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获得专业技术人员的满意。

《论语》体大精深,蕴含了无穷智慧和丰富思想,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强大精神武器。我一定要认真学习《论语》,体会《论语》的思想,把“善学、至孝、守信”落实到自己的每一天和每一项工作中,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行,认真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为实现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论语心得篇8

首先,它教会我“怎么获得心灵的快乐”,就是说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安宁。第一,做人要“恕”,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第二,做人要“宽”,就是不想过去的事,要容人;第三,要“仁”要“智”,就是要爱别人,了解别人,要明白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儿不能拖延。

第二,书中谈到“心灵之道”,即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但我们要以这样两个态度来对待。一、正面人生的遗憾,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下来。二、尽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做的事来弥补这个遗憾,要充满自信地面对一切。如何做真正勇敢的人呢?一、要有高远的志向,干一行爱一行,力争做到最好。二、要心态平和而且安定,面对强敌仍然能够保持从容、笃定的气势。

第三,所谓“处世之道”,对不太欣赏自己的人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坦然面对,与人相处要有分寸,否则,“过犹不及”,退一步往往是海阔天空,做任何事要少说多做,留有余地,有疑问多请教,多思、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她还让我懂了如何为君子,简单来说,要高尚、善良、好相处,要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它还告诉我们如何交友,并且对朋友应具有的资质有比较明确的描述,对我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书中提到的“益者三友”为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面宽的朋友。“损者三友”为溜须拍马、献媚逢迎的朋友,两面派的、巧言令色的朋友以及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朋友。很明显,我们应当选择益友来相处。但怎样去鉴别呢?全凭意愿和自己的能力去体会,交到好的朋友还要做有心人,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论语心得篇9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高桥镇小学瞿神尧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论语心得篇10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我曾经在铃木大拙的书中读到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茶师,这个茶师跟随着一个显赫的主人。大家知道,日本提倡的是茶禅一体,茶道与参禅是二而一的过程。

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办事,舍不得离开茶师,就说,你跟我去吧,好每天给我泡茶。

那可是一个社会很不稳定的时期,浪人、武士依恃强力横行无忌。

这个茶师很害怕,对主人说,您看我又没有武艺,万一路上遇到点事可怎么办?

主人说,你就挎上一把剑,扮成武士的样子吧。

茶师只好换上武士的衣服,跟着主人去了京城。

一天,主人出去办事,茶师就一个人在外面。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浪人,向茶师挑衅说,你也是武士,那咱俩比比剑吧。

茶师说,我不懂武功,只是个茶师。

浪人说,你不是一个武士而穿着武士的衣服,就是有辱尊严,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

茶师一想,躲是躲不过去了,就说,你容我几小时,等我把主人交办的事做完,今天下午我们在池塘边见。

浪人想了想答应了,说那你一定来。

这个茶师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他看到武馆外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前来学武的人。茶师分开人群,直接来到大武师的面前,对他说,求您教给我一种作为武士的最体面的死法吧!

大武师非常吃惊,他说,来我这儿的所有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这是为什么?

茶师把与浪人相遇的情形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我只会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求您教我一个办法,我只想死得有尊严一点。

大武师说,那好吧,你就再为我泡一遍茶,然后我再告诉你办法。

茶师很是伤感,他说,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

他做得很用心,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洗茶,滤茶,再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大武师。

大武师一直看着他泡茶的整个过程,他品了一口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茶师说,您要教给我什么吗?

大武师说,我不用教你,你只要记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就行了。

这个茶师听后就去赴约了。浪人已经在那儿等他,见到茶师,立刻拔出剑来说,你既然来了,那我们开始比武吧!

茶师一直想着大武师的话,就以泡茶的心面对这个浪人。

只见他笑着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然后把裤腿扎紧……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地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

对面这个浪人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恍惚,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究竟有多深。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让他越来越心虚。

等到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把剑挥向了半空,然后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

此时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求您饶命,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武功的人。

其实,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就是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的气势。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