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动就业十篇

时间:2023-03-14 05:54:57

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篇1

关键词:就业 创业 培训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就业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民众的就业问题,而对劳动者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就业者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的就业门槛逐年提高,就业人员再利用传统的就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近些年各类技术层出不穷,就业者如果还固守陈旧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随着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社会上出现一股创业热,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也鼓励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创业。因而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强化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强化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途径

1.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第一是采取免费培训的制度。定期将用于培训的“培训券”免费发放给愿意接受培训的城乡劳动力,以鼓励其自愿的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其二是建立一定数量的定点培训机构。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竞争评选确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培训机构与专业;其三是设立专项培训资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来筹备基金以用于全民的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升人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2.科学分类开展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应该采取以下途径:第一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本市内即将就业的劳动力,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就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其将来从事的职业,提升其专业技能,强化培训,让其拥有一技之长,至少让其具有初级以上的职业技能水平,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第二,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对于55岁以上的劳动力且不适合进城务工的劳动力来说,应该加强其畜禽养殖、经济农作物种植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的技能培训,让其在家也能够有工作可做,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开展创业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同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各类劳动者或者已经在创业初期的劳动者来说,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其创业意识的教育、项目指导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培训,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为其创业道路保驾护航。

3.全面创新培训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创业、就业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应该全面创新培训模式,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技能,为此应该做到:第一,开展定向培训。依据具体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特色,让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具体的职业需求,以就业为目标,采取校企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定点培训;第二,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有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应该到具体的乡镇或村里建立起流动培训点,以提升培训服务的范围。据我所知近两年所在市内已经有近十家定点培训机构进行下乡培训活动,涉及到多个乡镇、乡村设立流动培训,主要进行的是烹饪、农业实用技能、缝纫、电气焊以及创业技能的相关培训。其三,开展创业实训。对传统的创业培训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创业模拟实训系统,进而建立起本市的创业实训基地,然后聘请专业的创业培训师对创业者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模拟相结合的培训,让创业者自主的进行创业活动模拟,主动的参与到公司从创立到经营的整个过程,使学员能够通过模拟创业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第四,“送出去”培训。为了提高创业培训的层次,选拔出一批创业带头人,并定期的对创业带头人进行更加先进的培训,比如组织其进行大学的创业教育。

4.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制度是提升培训质量的保障,为此应该建立以下制度:第一是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培训的过程实时的监督检查,同时审计、财政部门应该及时的参与到具体的培训监督中,对培训机构的各种培训及时的规范,确保培质量;第二建立“考培分离”的考核评价制度。也就是说培训单位只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不能进行考核定级,考核定级工作由劳动局的有关部门完成,并根据考核情况作为对培训单位申领经费的依据;第三,实现培训全过程的计算机实名管理。通过计算机来精确的监督培训过程;第四,构建完善的培训资金审核、拨付制度。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后,审计部门应该仔细的对培训鉴定资料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申报资金的各项材料,依据考核合格人数进行资金的拨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5.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同样是提升就业、创业者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做到:第一加强创业服务。建立起创业、就业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法律、创业培训师、金融、工商、税务以及企业家等行业的专业人员,以有针对性的对就业、创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咨询服务。从市到乡镇的各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积极的开展创新型乡镇、社区活动,为就业、创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的指导,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场地以及小额贷款的担保服务,为创业者的顺利创业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总之,强化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就业带动创业已刻不容缓,这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主导,同时需要社会各部门成员的积极配合,只有全社会成员参与进来,就业、创业的成功率才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创业带动就业篇2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

创业是登记失业人员、普通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等城乡各类劳动者(以下统称创业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

(一)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支持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参与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要求。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引导、社会支持、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逐步扩大创业领域。加快构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创业培训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努力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各级政府要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创业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创业初始成功率达到70%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达到80%以上,努力实现自主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以上,创办1个企业平均带动就业10人以上的倍增效应。主要目标任务是:

1.重点扶持和培育30个创业型城市,到2010年,力争全省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达到5个以上,每个设区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县级市达到2个以上。

2.重点扶持和培植一批创业型企业,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大型创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型创业企业为主体,个体经济组织共同发展的新型创业格局。

3.重点扶持和培植一批成功创业者,积极营造全民崇尚创业、竞相创业、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积极鼓励支持全民创业

(一)放宽市场准入。

1.放宽投资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主体通过参股、联合、并购、独资等方式,参与各个领域的投资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

2.放宽登记条件。允许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创业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及前置审批许可等材料直接申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创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城乡各类企业申请企业集团登记,其母公司注册资本放宽为3000万元,子公司放宽为3个,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放宽为5000万元。对农村流动商户、农民进入集贸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记。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各地可适当放宽。

3.放宽出资限额。创业者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经济,注册资金依法实行申报制。一般业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调整至3万元。创业型企业,可以货币、实物出资,允许创业者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出资。

4.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在符合城乡规划以及市(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要求并征得物权相邻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作为有效合法的经营场所进行工商登记,租房协议可作为有效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经电信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鼓励通过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从事电子商务经营。

(二)鼓励支持城乡各类劳动者从事创业活动。

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经同级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依法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除前置审批的各项费用。创业者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2.加强创业政策扶持。从事创业活动的人员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实际创造就业岗位个数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创业成功人员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者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在劳动人事方面提供优惠;下乡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从事特色种养业的,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三)加强创业融资服务。

1.建立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创业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创业及带动就业奖励、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型城市建设等创业推动工作,鼓励支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在用于重点服务业城区、重点服务业园区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三大载体”建设的同时,优先用于扶持创业型服务企业。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各地要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创新应收账款、仓单、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股权质押、林权抵押、渔权抵押等新型担保贷款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和各种微型金融服务,鼓励支持城乡各类劳动者在农村创业。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对农村金融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加强对农村金融组织提供创业融资服务的监管。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企业,有条件的市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具体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全民创业能力

(一)加大培训力度。

1.扩大培训范围。各地要积极开展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军队退役人员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创新培训模式。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要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在创业能力。各地要创新培训模式,全面实施“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SIYB)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通过组织准备创业的人员参加模拟创业和见习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

(二)强化培训力量。各地要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的示范作用,对开展创业培训的普通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办学等培训机构,优先进行培植,全面开展创业培训。要依托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力量,整合创业培训教师队伍,通过授课、辅导、讲座、座谈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各级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创业培训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三)落实培训补贴。各地要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号)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经政府有关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后,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向定点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补贴。

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一)健全创业服务组织。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省、市两级要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加快形成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创业服务内容。各地要根据创业者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尽快搭建创业信息、政策平台,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和项目评估推介制度,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及时提供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受挫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重新创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便利,按照规定积极提供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吸引人才到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三)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干预创业企业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四)培育创业服务载体。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所,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保障创业所需。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市场要开辟专门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经营场地,为进入基地的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充分整合利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现有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

五、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创业环境,积极推动工作全面开展。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把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逐级分解目标任务,纳入政府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争创创业型城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具体条件和标准,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创业带动就业篇3

传承道教文化与吉祥文明

桃木是中华民族吉祥文明的象征,桃木剑雕刻工艺同样也是芮城永乐当地文化的象征,它不光承载着山西民俗文化,也承载着道教文化的内涵。桃木自古以来就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的美誉。史书上曾记载:桃木乃仙木,有镇宅、辟邪、纳福之神功,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在我国民间文学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雕刻技艺至唐代已经十分成熟,发展出了雕、镂、镌、刻、镶、嵌、剔、轧等技法,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凤呈祥等。永乐桃木手工雕刻技艺原本在李氏家族中传承,从选料、设、定型、下料、雕刻,到砂光、压亮、上漆、复磨等,无不亲力亲为,在传统品种基础上又开发出桃木制作的宝剑、神像、神牌、法印、令牌、符篆、大刀、拐杖、木梳、笔筒、名人字画及各种桃木吉祥物、木雕、根雕。一件工艺精致的桃木雕刻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数十道复杂的工序。

创业带动就业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部级非遗项目永乐桃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军家族传承达五代以上,其高祖父李祥、曾祖父李小增、祖父李发奎及父亲李智家连续五代为道家居士,均从事桃木雕刻手工制作,李艳军从小接受父亲、特别是祖父亲自传授教导,习得桃木雕刻技艺及民俗与道教文化。李艳军秉承祖先留下来的雕刻技艺,以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努力迎合市场需求,依据祖传和自己设计创作的桃木作品多次获奖,芮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李艳军文化产业开发带头人光荣称号等。

目前李艳军的理天木雕研究所吸纳残疾人、下岗职工及农村闲散劳力作为培养对象,经过刀法娴熟、经验丰富的师傅悉心传授,已相继培养了桃木雕刻骨干30余人。使桃木雕刻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到良性发展,让桃木雕刻产品形成规模、走向市场,给人们带来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芮城桃木雕刻从业者不断创新、狠下功夫,研发了象征吉祥、平安、长寿等寓意的桃木剑、桃木刀、笔筒、屏风、如意、摆件、挂件等30余种产品。

目前,芮城县理天木雕文化研究所被芮城县残联指定为芮城县残疾人木雕实训就业基地,被指定为山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残疾人木雕实用技术培训班。这一模式既拓展了永乐桃木雕刻的传承保护途径,又赋予了残疾人一技之长。

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在非遗项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品渠道、经营模式、金融资本等诸多问题。

创业带动就业篇4

关键词:创业 就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拓宽创业渠道,挖掘各领域的创业潜力,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形势、活跃发展经济的目的。

一、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状

为更好落实创业带动就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创业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了“创业政策进企入户”活动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创业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创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目前,已开办创业培训班68期,培训创业人员2694人,有1215名人员实现了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630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已初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是创业教育滞后,全民自主创业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大多数劳动者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意识低,创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 二是创业环境有待优化。目前现实的创业环境难以配合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国目前的创业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较高的创业门槛、创业成本、创业风险,致使许多劳动者不敢贸然进入。 三是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创业扶持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相关优惠政策并没有详细的了解,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好,联动性差,推动创业,除了关注政策和法规是否合理、健全外,更要关注其能否有效执行。 四是创业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培训质量不高、创业基地不规范、创业服务不到位、创业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为广大城乡创业者提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创业平台。

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创业认识,形成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

1、充分认识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创业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之道、家庭的致富之源,而且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形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像我市的龙头企业南山集团、丛林集团等刚开始都是从筹资数千元、数万元开始创业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从而带动了几千人就业,并促进了龙口经济的发展。

2、扩大宣传,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切实加大创业工作宣传力度,把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到位力,力求家喻户晓。培养全民创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创业氛围,让勇于创业的意识,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龙口文化的主旋律。

(二)优化创业环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1、拓宽创业“绿色通道” ,优化创业环境。市、镇区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各职能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程序,实行“限时办结制”、“全程制”和“一站式”服务,为创业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坚决制止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创业者负担和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创业带动就业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完善工作调度督查机制,保障创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杜绝脱节现象发生,形成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是鼓励创业的“助推器”。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开展,各级政府在放宽准入、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相关政策执行部门应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密切配合,扩大扶持范围,简化手续,降低政策“门槛”,加大执行力度,积极为广大城乡创业者落实政策扶持,做到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迅速办理,需要协调的及时沟通,遇到困难和矛盾积极疏通,为创业者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一是扩大培训范围。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创业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进工厂”活动,引导和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开办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在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通过组织准备创业的人员参加模拟创业和见习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同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创业培训机构管理,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着力提高创业培训质量。

(四)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服务引导

一是项目平台。针对创业者“找项目难”的问题,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征集、网上搜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形式,采集开发一批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供创业者选择。二是指导平台。在现有创业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创业指导中心,各镇区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安排专职创业服务人员,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载体平台。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街,为缺乏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扶持,认真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创业人员用足用好扶持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业带动就业篇5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任务,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全民创业,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军队退役人员以及其他特殊群体人员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激活全民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创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目标任务

深化我市“创业文化节”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和行业。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新增2万名劳动者创业并带动社会就业12万人的目标,其中:沭阳县新增创业0.44万人,带动就业2.64万人;新增创业0.4万人,带动就业2.4万人;新增创业0.4万人,带动就业2.4万人;新增创业0.36万人,带动就业2.16万人;城区新增创业0.44万人,带动就业2.4万人。

分年度实施。2009年实现新增0.5万人创业,带动3万人就业;年实现新增0.7万人创业,带动4.2万人就业;年实现新增0.8万人创业,带动4.8万人就业。

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按照国家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年基本达到国家创业型城市标准。

建设创业培训、见习、孵化基地。充分利用各经­济开发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教中心以及企业、街道、社区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创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三、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发〔〕1号)的有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同时,完善以下政策措施:

(一)降低创业门槛。本市城乡劳动者申请个体工商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登记,不受出资数额限制;允许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首期实收资本达到申请注册资本额的20%即可注册,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3万元;对工商登记时非主要条件欠缺、同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完善相关事项的初次创业者,工商部门给予指导,并提供便利。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经­合法批准的公共用地可作为创业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场所。

(二)减免相关税费。本市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技)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政府性基金等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合法从事小商小贩等个体经­营的自我雇佣者,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

(三)实行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本市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领取营业执照的,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应该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可按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本市享受城乡低保待遇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后正常营业、收入基本稳定的,且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1.5倍以下的,可保留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限为3年。

(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市、县(区)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按照市、区财政不少于800万元、县不少于500万元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反担保门槛,将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技)毕业生和进城创业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个人创业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50%的贴息。对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创业项目计划书》经­专家评审合格的创业者,免除反担保手续,优先发放小额贷款。

(五)发放创业补贴。市、县(区)财政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逐步增加就业专项资金,并在就业资金中统筹安排创业引导资金,用于创业培训、初次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创建等。对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初次自主创业,经­营6个月以上根据吸纳就业人数,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具体标准为:自主创业补贴1000元;带动1人就业补贴2000元;带动2人以上就业补贴3000元,所需资金从政府安排的创业引导资金中列支。属残疾人初次创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经­同级残联审核,在残疾人保障资金中再给予相等标准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培训和服务工作平台

(一)完善创业服务平台

1.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在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公共创业指导中心”,配备人员具体承担本地区创业培训宣传推介、示范性培训、培训指导和创业服务等工作。积极为有志创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实习、创业孵化及项目融资等“一条龙”服务。

2.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以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共同组建创业专家队伍,并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面谈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等服务。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见习(实训)基地。通过政府投资、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创业示范街,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

各县(区)根据实际需要认定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创业见习(实训)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和实训条件。创业见习(实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技)毕业生参加创业见习(实训)的,按每人每月300元给予生活补助。

(二)加强创业培训能力建设

1.健全创业培训机构。吸收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及时了解定点机构在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学管理、组织实施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指导定点机构按照规范的培训技术标准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后服务工作,强化对学员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及服务档案,及时记录学员开办和经­营企业的情况。

2.加强教师选拔和管理。逐步扩大创业培训教师选拔的范围,将具备条件,并愿意从事创业培训的高校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充实教师队伍。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组织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并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教师资格证。

3.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定期举办SYB(创办你的企业)和IYB(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探索向EYB(壮大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延伸,提升培训层次。积极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大力开展“个性化”培训,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拓展培训对象,将培训的触角由城镇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

(三)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库

1.做好创业项目的征集和开发。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资源优势,挖掘一批涉及各行业、各领域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开发一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前景好的小型项目。同时,积极主动与发达地区优势企业、名牌产品进行引联挂靠,延伸一批加工型项目。将特色小吃业、社区餐饮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商业连锁店、租赁服务业及其他新兴行业领域的项目,作为重点开发领域。

2.做好创业项目评估论证。进一步完善市级创业项目资源库,组建创业项目专家评审组,对项目逐个进行评估认证和筛选分类,评选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和效益好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项目的利用率和成功率。

3.做好创业项目推介。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日”活动,通过劳动保障网站、新闻媒体、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集中将优秀创业项目推介给城乡劳动者。

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县(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市直有关部门要把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创业促就业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机制,定期督查考核,扎实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要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创业促就业”实施方案,并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创业带动就业篇6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发展劳务产业暨全民创业大会精神,总结20*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再增措施,再鼓干劲,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刚才,*副县长总结了20*年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什字乡和劳务先进工作者、优秀劳务经纪人及优秀务工人员代表做了交流发言。会议还印发了《*县2009年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安排意见》,表彰了20*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09年发展劳务产业目标责任书,会后,还将出台《2009年全民创业工作的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工作,目标清淅,任务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县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带着使命保落实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狠抓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劳务基地建设和维权服务等,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全县共输出劳务1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8.3万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000元,比2007年增加900元,全县农民人均从劳务中获益106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0.9%;全县培养小老板69个,培育小企业69个,开发创业项目70个,创造新岗位761个,创业意识培训687人,创业能力培训168人,城镇新增就业24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全面超额完成区、市下达的任务。

应该说,近几年,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我县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更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为刺激需求,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了投资需求的超常规增长,由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乘数效应作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这种背景下,我县的劳务经济由个人无组织的外出打工,到政府的有组织输出,到劳务经纪人的带动输出,成长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支柱产业。但从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战略高度来看,全县的劳务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讲,一是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技能型劳务人员数量少,季节型和体力型输出份额较大,到周遍省区的多,短期务工的多,技能型输出、到发达地区务工、长年和在外定居的务工人员比例低;二是劳务产业发展仍处在“政府推动”阶段,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够健全,劳务中介机构和经纪人组织输出的规模小,管理和服务不够规范,信誉好、有知名度的劳务品牌不多;三是跟踪服务管理跟不上,稳定性差,部分务工人员存在着“不想出去、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实际上就是今年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在年前国家统计局的新闻会上曾经讲到过,全国据目前的统计,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一亿三千万人。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工作仍然保留,节后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有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区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截至去年12月上旬,全区有205户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所产生的待岗和失业人员约3.65万人,区内外农民工约2.66万人,占总人数的72.8%;自去年第四季度至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返乡人员6767人,其中我县达到3613人,占全市总人数的53.4%,返乡人员主要分布福建、广东等企业的电子、制鞋、纺织、食品加工、玩具加工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发达地区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减少,企业经营遭遇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大幅裁员,导致农民务工人员大量被裁减。即使部分农民工能找到工作,但工作时间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工资收入也较上年大幅下降。二是房地产业受经济下行风险影响裁员幅度加大,加剧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作为农民工劳务输出大县,我县近50%以上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或与建筑相关的行业,输出地相对广泛,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房地产和建筑业也受到较大波及,导致企业大幅裁员,我县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去年提前返回,至今未输出,输出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认清形势,带着使命抓工作、保落实,增强抓好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狠抓目标任务落实,确保劳务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不减。

二、突出重点,带着责任做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我县的“铁杆庄稼”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全县上下必须清醒认识,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影响的滞后效应而麻痹大意。要顺应形势,立足主动,掌握动态,及早谋划,积极应对,系统、全面、科学地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

(一)抢抓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对农民工的就业政策。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去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自治区针对全区农民工就业困难问题,自治区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出台了十项措施,“力保劳务输出人数不减少,收入有增加。”十项措施中明确指出,尽快制订用工计划和安置方案,通过部门、项目与山区劳务输出重点县的对接,确保全区重点工程安置本地农民工10万人以上。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早部署、早安排、走出去,既要努力巩固现有的输出渠道,又要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加强与东南沿海、周遍省区用功企业和劳动部门的对接与考察,拓展福建、广东和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地区的技能型劳务基地,千方百计扩大新疆、内蒙等西北、华北体力型劳务基地,扩大输出规模;要切实抓好区内外重点工程项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脱水蔬菜、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全力组织好春季东南沿海、夏季邻省、秋季进疆三次万人有组织输出大行动,确保劳务收入不降低。

(二)加强宣传工作,着力解决好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解决好“不想出去”的问题。组织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算经济账、收入账,使群众认识到搞劳务是致富发家的一条重要门路,转变农民“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一人务工,全家致富”的现代意识,使农民认识到外出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学到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二是解决好“不愿出去”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认清农业农村增收面临的新形势,广泛宣传中央和区、市鼓励支持劳务输出的新政策,激发农民走出土地创业的意识。通过文艺演出、小品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将农民外出须知、打工常识、劳务输出政策等事关劳动力转移的事项编入节目中,寓教于乐,在愉悦心情的同时,掌握外出务工要领。三是解决好“不敢出去”的问题。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劳务开发”宣传专栏,对各类劳务输出典型进行采访报道。召开县、乡(镇)、村劳务输出典型代表座谈会,用典型现身说法,消除部分群众怕外出赚不到钱、人身权益无保障的顾虑。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劳务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提升务工人员技能素质入手抓劳务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农民工培训,提升劳务输出的层次和质量,提升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竞争能力。培训要在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既要符合劳务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农民工自身条件,开展易于上岗的建筑工、钢筋工、电焊工、电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等工种的培训,让他们至少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为今后实现异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在多年外出中已掌握一定技术、积累一定资金和管理经验的返乡人员,要全力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训,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积极创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整合培训资源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全民素质,这些工程分属各部门,由各部门自己组织实施,实事求是地讲,各类培训工程的作用发挥的不是太好。从今年开始,对阳光工程培训、特困家庭城乡劳动力中长期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及世行贷款青年农民工等培训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成立全县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民工培训工作。

(四)强化服务,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针对今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一是强化信息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各乡(镇)要组织力量对本乡(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培训情况、外出务工去向、劳务经纪人等全面摸底,分类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网络,准确、真实掌握劳务输出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市场需用什么人,就培训输出什么人,通过联网供求信息,让农民工及时了解各地岗位信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强化政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就业管理、培训补贴、返乡创业、户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让务工者和创业者外出放心、创业宽松,充分得到政策保障。三是强化维权服务。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工厂企业,指派乡村和中介组织的管理人员,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县劳动监察、工会等部门和驻外劳务管理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和务工企业的联系,依法协调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四是强化扶持服务。切实解决好大规模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激励务工人员自愿转移、加快转移,确保“转得出,稳得住”。

(五)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全民创业是党的*和区、市党委、政府提出的就业工作新思路。创业带动就业是在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下,充分依靠劳动者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的目标,进一步全民创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开各种创业渠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切实抓好县城汽车修配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创业园区的创建工作,搭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加大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在巩固、扩展、提质上下功夫,全面完成开发创业项目、培养小老板、培育小企业、创造新岗位的目标任务。要下大力气抓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及时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指导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六)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建设等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全民创业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放宽创业投资领域、登记条件、出资限额、经营场所限制和经营范围,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科技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公务员、城乡居民和企业创业。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体系,构筑功能齐全、品种多样、方式规范的创业服务平台。劳动就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创业的培训、指导、协调、统计、服务等工作,努力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培训、管理策划、市场融资、人才技术以及会计、税务、法律、劳保等方面的服务。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广泛深入地推进全民创业,努力开创我县全民创业的新局面。

三、狠抓落实,带着感情抓服务

创业带动就业篇7

在县内实现创业并稳定经营1年以上目前仍保持经营状态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及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

一、补贴标准:

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0元,一次性房租补贴6000元,每吸纳一人就业补贴1000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

三、申请材料:

1.附件:《XXXX县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申请表》(一式两份)

2.本人身份证、银行卡、户口本、就业创业证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高校毕业生:毕业证书复印件

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

5.商铺正常运营证明(所在村委会和乡镇认定)

6.房屋租赁合同及房东身份证复印件(自有房屋无需提供)

7.吸纳员工劳动合同(未吸纳就业人员无需提供)

8.员工工资发放凭证(未吸纳就业人员无需提供)

四、申领程序:

个人向经营地村/社区提出申请,社区进行实地核查后对申请人情况、经营项目情况等进行走访,开会综合评定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将申请人员申报材料及花名册报县人社部门审核,核定合格后由县财政部门直接将补贴资金发放至申请人员本人银行卡。

创业带动就业篇8

四平市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找市场、想对策,积极参与省里组织的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活动。5月21日上午,四平市农广校领导赴长春市参加首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会议期间,农广校领导考察了玉米产品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情况,与我省玉米叶编织开发较早的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协会理事长李秀兰进行洽谈,并同青岳草艺编织协会鉴定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四平市农业委员会供稿)

桦甸市农业局润程脊瓦生产项目如期开工

4月28日,桦甸市政府在桦甸市经济开发区举行3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润程脊瓦生产项目是桦甸市农业局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生产线拟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上世纪初期建设的同类项目相当,目前在国内仍处于先进水平。产品产量较大,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品种规格及质量比较齐全,产品质量好。(桦甸市农业局供稿)

梨树县召开防螟灭鼠工作会议

近日,梨树县召开了2010年农区玉米螟防治和统一灭鼠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和组织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防治一线,确保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10年省下达给梨树县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面积为80万亩、农田统一灭鼠任务为30万亩,通过这两项技术的实施,预计挽回玉米产量损失2900万公斤,实现农民增收3480万元。

(四平市农业委员会 供稿)

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坚持把环境整治工作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取得初步成效。仅利用种地前5天的有效时间,集中力量,先后出动钩机、铲车和小四轮等31台,出动劳动力3500多人次,先后整修路肩75公里,栽植树木13000株,清理垃圾2150立方米,清理粪堆442个,清理柴草垛195个,扫除路障80处,拆除违章建筑7处,疏通村屯路排水沟65条,新建村屯垃圾点35处。

(四平市农业委员会 供稿)

龙井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纠纷化解工作

龙井市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在《条例》宣传活动中,向群众讲解了接受多渠道调解矛盾纠纷的方式,如何依法、有序、逐级反映和解决问题,现场发放了宣传材料,并解答咨询问题20余件,通过现场解答和宣传《条例》,指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吉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为了迎接即将在吉林市召开的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5月18日,吉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吴琼、副局长雷志等一行4人来到建华村实地考查了华兴路,就解决通往建华村文化站的华兴路路面破损问题,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当即决定尽快修复华兴路路面,以便保持道路畅通。(吉林市丰满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高炜 赵名家供稿)

江源区积极推进绿化美化工作 全面打造园林式新农村

五月的江源 “阳光灿烂,万物生辉”,眼前的城市、村庄、仿佛在一夜之间都换上了春天的新装,更有了勃勃待发的生机。2010年是江源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把绿化、美化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为了确保美化绿化质量和进度,区委、区政府要求财政、林业、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在资金、专业技术上予以全力支持,并多次组织专家到10个镇(街),60个行政村,主要公路进行实地考察,充分结合山区的具体特点,确定了“上乔、中灌、下花草、见缝插绿”的主体绿化模式。(江源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单玉龙供稿)

吉林省粮食局

帮助柳河县三源浦镇鲜光村安上太阳能路灯

5月18日,省粮食局机关党委书记程希文等一行3人与柳河县粮食局局长王尊国等人到三源浦朝鲜族镇鲜光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对接。针对该村路灯年久老化问题,当场决定投资6万元安装15盏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无照明的难题。

(三源浦镇政府 供稿)

大安镇计划投入2485万元资金用于2010年新农村建设

2010年,大安镇计划投资2485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1200万元实施镇区节能减排改造;投资640万元,修建水泥路20公里;投资170万元,修建围墙8000延米、边沟1000延米;投资80万元,用于3000延米小流域治理;投资45万元,种植绿化树3万棵、栽花40万株;投资200万元,改造泥草房50户;投资5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

珲春市积极做好农机补贴配套服务工作

珲春市农机局在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好补贴农机具的作用,确保购机农民的利益,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补贴农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到生产厂家、经销商、政府部门、购机农民“四方满意”。

安图县监理站加强春耕期间安全监管

为确保春耕期间的安全生产,县农机监理站加大了安全监管力度,派出外勤监理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屯,对黑车、非驾及违章载人现象严加治理。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平安农机”的创建工作,县监理站深入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在各乡镇、村屯悬挂平安标语,为群众讲解相关农机安全知识和2010年的购机补贴政策,为全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业带动就业篇9

一、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急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面对这个时代的背景,高职院校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首先,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要以围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其次,要建立优秀的“双师型”队伍,树立教师教学的新理念,努力完成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改变传统教学观,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入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元素。

2.根据岗位需求,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就业岗位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同时,在工学交替、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技能。

二、倡导创业理念,完善创业教育机制

1.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为树立学生的创业思想,高职院校应当整合就业指导课程的有关内容,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提倡学生创业和创新就业。改变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在临近毕业学期才开课的现状,将创业指导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将其与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从新生入校即开始谋划人生,树立创业思想。

2.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业教育。教师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关注创业,探讨创业过程中各个专业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陷阱、机遇、商机,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育学生树立企业家的精神,培养企业家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

3.营造良好的创业育人环境。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通过举办专家专题讲座、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优秀校友成才报告会、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实例分析、优秀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育人氛围,培植学生的创业理念。学校的育人环境要有利于催生创业者,助力创业者,成就创业者。

三、提供创业服务,优化创业支撑机制

1.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培训。高职院校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环境下,对有志于从事创业的学生应当另行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其他学生在这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有意创业的学生可以全身心接受培训。当然,也可以接收已经毕业的往届学生参加。通过培训,创业者的应对市场变化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水平等应当有明显提高,达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的目标,为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提供全面优质的政策咨询。国家、地方政府为鼓励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实施灵活的就业政策,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还有相关的产业政策等,这些都是创业者必备的常识。高职院校应当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咨询、辅导,甚至可以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聘请有关人员直接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使创业者的创业符合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方针,确保在创业之初能够走上正轨。

3.进行周到系统的开业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不论是独立创业还是共同创业,在开业初期,直面开办登记、相关法律文书的起草、人员聘用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对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为其开拓市场、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小额融资贷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寻求相关部门给予拓展服务,将有益于创业的成功。

高职院校通过努力,在内部建立起一个较为健全的创业服务体系,要有提供创业服务的团队,而且这个团队的组成必须有高素质的各方面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征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实习基地、聘请专家跟踪服务等途径,创业前进行指导,创业时进行服务,创业成功或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优化创业支撑机制。

四、设立创业基金,健全创业保障机制

1.多渠道筹措创业基金。高职院校设立创业基金,应当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教育经费当中,每年划拨一定的比例做为初始投入,通过向国家申请低息免息贷款、国家就业经费安排投入,寻求创业成功校友赞助投入等多种方式扩大创业基金的规模。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基金的规模制约了创业扶持、支助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

2.灵活运用创业基金。高职院校设立的创业基金,应当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思路来运用创业基金:

其一,做为一种创业奖励,对毕业生中有志于从事创业的优秀代表,对其从事小型企业创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优秀代表可以是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代表,也可以是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通过奖励,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其二,做为一种创业投资,对从事创业的毕业生在筹集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其创业项目或者方案又具备可行性,高职院校可以从创业基金直接投资,成为创业企业的股东。可以约定,创业成功之后,该股份可以依法转让给创业者或他人,也可以不转让,但是这样一个选择权留给创业者。

其三,做为一种创业借款,对需要经费,但又只愿独立经营创业的学生,可以将创业基金作为一种借款,低息或免息借给创业者来使用,创业者保证在创业成功后归还。这种借款主要以学生的信用来作担保,而无须其他任何财产性担保。

创业带动就业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带动就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表示,2015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2015届毕业生总数将超过2014年。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人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党的十报告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随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其实,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表明,在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通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一条务实而有效的路径。

一、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不断加大。然而,能够从事高科技开发和高层次知识创新的毕竟只是少数研究型大学和专家。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急需大量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撑。同时,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劳动高速发展有巨大的创业空间,社会发展需要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高等教育院校纷纷把创立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省高校特别是很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地向应用型人才靠拢。

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其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较强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以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有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87项。近几年来,学院在“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权威竞赛中成绩突出,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学院连续两年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院是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部级学校。2013年学院开展大学生暑假创业培训,共115名大学生参加了此次培训。

自2006年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创办以来,涌现出一批成功创业典范,如20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王福如在校期间就创办了上杭县新元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联合8名大学生(其中5名残疾大学生)共同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2007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廖俊伟创办了福建恋森乐器有限公司;2009级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何雨田创办了福州乐圈传媒有限公司;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夏强加盟大学生创业网,任福州分站总负责人等。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自主创业比例及成功率低

在最近每年都出现的所谓“更难就业季”状况下,虽然各高校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及成功者,但比例却非常低。来自研究机构的数字,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比2011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0.5个百分点,连续两届略有上升。同样在2012年,根据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表统计,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0.1%。2013年则达到0.15%,比2012年略高0.05%。

而在自主创业的学生当中能够保证稳定发展的比例也是很低。教育部2010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二)学生创业资金缺乏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及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仍然很少。针对这一现象,2009年“前程无忧网”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网络调查,他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弄清楚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创业路?调查的结果是:“缺乏启动资金”。调查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因此中断,“资金匮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最大的障碍。以福建农林金山学院2009级学生何雨田为例,他在大二时为了凑够将近10万的启动资金,和5个同学挪出各自的学费为支撑。在创业资金方面,大学生筹集资金的渠道狭窄,主要是家长支持和银行贷款。对于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父母实在是难以支持他们投资创业;银行贷款也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

(三)创业型师资薄弱

创业型教师是推进创业教育的关键。目前,高校创业型师资薄弱,主要体现在创业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及专业化水平低下。虽然高校每年都会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创业培训,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创业教师需求。而且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以选修课和讲座的方式来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群体中,大都缺乏创业经验,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为学生授课,不能给予学生实际性的创业指导。

(四)创业心态盲目,方向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不了解社会和大众消费情况,许多创业项目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缺乏商业前景;很多大学生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人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很多创业往往冲动而为,失败收场,带有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分析,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能够创业以及如何创业成功不了解,点子经常更换,缺乏明确的创业方向。

三、促进独立学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大学生开拓未来的一种方式。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加以探索和推动。

(一)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优惠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说就业难,另一方面选择自主创业的又少,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当下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抱有较大的关注。福建省出台规定,高校毕业生在福建省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获得工商注册、税收方面的优惠,还可获得资金扶持,解决创业场所,甚至可以以家庭住所登记为公司经营场所等。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大环境是很好的,但依然有很多相应的门槛。比如福建省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要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得先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这其中的程序也是比较繁琐且对于一个富有创业激情的学生去领取“失业证”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等相应的程序,保证优惠政策能真正落实到创业的学生身上。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对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额度基本定在10万左右,如福建省高校毕业生申请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经评审每项可在10万以内给予启动资金扶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创业项目的不同应有相应的提高或变通,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此外,还应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2009级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何雨田在创业的过程中,凭借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的荣誉,获奖金20万元。这对于刚开始创业且依然面临资金空缺的学生创业者来说意义重大,更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创业迈向成功。

(三)培养创业型师资,邀请企业家授课

独立学院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课程培训,促使教师把创业理论教学与本校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创业实践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其实创业教育非常强调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授课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凝聚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专家志愿团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导师支持,这也是高校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组织专家导师团队对学院提交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审,并邀请企业家进课堂授课,如邀请饭店经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饭店管理相关知识,邀请开办休闲农庄的农场主讲解休闲观光农场规划。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打造创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