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30 12:55:57

大学生校园创业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1

【关键词】大学生;校内创业园;实践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70-01

浙江是一个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具有创业精神和思想的省份。对于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教育更加适应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及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对于适应新形势下的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的就业机会有着极高的促进作用。

一、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创业园区的运作模式

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创业园区由宁波大红鹰学院于2007年建立。本着"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通过教育启智、搭建平台、设立基金、内外联动等措施,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力助热爱创业的大学生们成就梦想。

大红鹰学生创业园区建在地处宁波鄞州区学院路1号的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区内。学院在活动中心专门开辟出2000余平方米作为服务区和办公区,可供40个创业团队同时入驻开办模拟公司。创业园区开办5年来,每年有150多名学生在园区内进行实践活动。先后接纳200余个创业团队开办模拟公司,入园锻炼学生达1500余人次,涉及电子产品、电脑维修、服装等多个经营种类,各团队运营期间营业状况良好。

校内创业园区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实践。学生将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申报,投标成功的模拟企业在园区内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流程进行模拟注册,成立模拟公司。注册成功的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自负盈亏。创业园为入园企业提供办公和经营场地、物业管理、模拟工商注册、创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二、宁波大红鹰校内创业园区的特点与成效

宁波大红鹰校内创业园区与一般大学生创业园区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个由学校成立的创业园区,在"全仿真"的前提下,规避了很多的创业风险。为渴望创业、有想法、有创意、有技术但又条件不足的提供了一个创业孵化场,是一个将理论知识、服务功能、创造灵感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校内创业园建立5年多来,成效日益显现:

校园内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影响面越来越大,示范效果明显;将专业学习立足于实际,带动毕业生就业。

三、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创业园区的发展前景和所存在的问题

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创业园区秉承大红鹰教育的创业的传统,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宗旨,根据"教育启智、搭建平台、设立基金、内外联动"的建设理念,运行5年来,前景一片大好。

随着学校办学的不断发展,积极引进企业资源,已与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数千名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工学相调,产学交互。学校与企业彼此深入的融合、融通,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对学生的视野和创业高度都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这种教学一体,校企互补,真实实践的高校学生创业模式是对目前高校学生创业模式的一种创新,有着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当然,由于校内创业园区的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程度还不够

与大部分高校一样,创业教育还仅限于每学期几节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者人数不多的选修课程,大多数学生很难接触到整体的创业教育课程。

(二)创业园区的硬件很硬,软件很软

创业园区在场地提供、物业管理等管理方面做得很到位,但对学生的项目选择、开阔创业视野等软性辅导方面还远远没有做到位。目前创业园区内经营类型比较单一大部分经营类型还是格子铺、服装店等这类销售性质的,IT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和有创造性的项目等都还没有出现。

四、进一步完善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创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个人认为,目前有一下几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的措施:

(一)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增加创业扶持力度

创业教育应该形成一整个体系,融入日常教学安排中。从学生入学开始逐步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良好的创业氛围的营造能使想创业的学生更好的去开展实践;不想创业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思维的启发。

而学校对于那些有创意、有想法、构思完善的项目,应该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指导老师一对一跟进指导等更多的扶持条款,以促进学生创业的更好开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开拓学生视野

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去办公司、办企业的。大部分进入创业园区创业的学生和更大部分没有进入创业园区的学生需要的是实践的机会和实践中学到的创业的精神、开阔起来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

(三)脚踏实地,稳健的发展

逐步的扩大创业园区的规模,在日益浓厚创业氛围下,提供更多的场地给有创业意图的学生。也逐渐把其中优秀的推出校园,真正进入社会发展壮大。但在这些都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要让学生清醒的意识到创业有风险,成功并不容易,心理上要做好创业失败的准备,不能盲目自信。

总而言之,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创业园区的模式,很好的将书本与实践结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孵化作用。在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愈将展现它的强大能量。

参考文献: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2

“校园文化是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校园人在长期的‘教书、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组织者不同角度的设计,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广泛,包括科技创新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从活动参与层面看,来自不同专业的各位参加者,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不同,潜移默化中能够彼此互相影响,实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然而创造力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和意义。创业能力作为能力核心,其培养实践特别需要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敏、吸收新事物能力强,具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并设计活动,使得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能力实践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这些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在学习实践方面,可以举办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系列活动如专业文化节、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在能力实践方面,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在创新能力实践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推动学生树立创业观念,锻炼学生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进行科技创业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协作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质。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每一位同学献计献策,需要每一位同学广泛吸取他人意见。校园文化活动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无论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目的,还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态度,抑或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运行,都能让学生从中培养锻炼协作的能力。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内在基础,为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转变工作观念,观念决定行动的最终成功

党的十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紧紧抓住校园文化活动这一平台,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有品味有水平的大学文化;让学生老师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指导同学,使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校园内应该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诸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意识。二是多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如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访问创业成功人士等等,组织并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三是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在校学生创业,宣传创业事迹,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

(三)构建良好的工作体系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至关重要。必须要构建一个有领导支持、部门联动、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校企共建的良好的工作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建设理想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一种课程方式,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方式。高校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物质环境建设上,尽量体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旨和目的。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宣传栏、墙报等宣传阵地上,尽可能地形成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文环境;在学校的制度层面上,也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和心理层面上,要紧密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中,要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交往关系,以便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进入创业能力培养的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用的思考

(一)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保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的目标,构建青年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氛围;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感召,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下,国家为创业提供了空前强大的政策环境支持,对于青年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对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解读国家创业政策和文件,专业分析市场竞争信息、国家科技发展信息和劳动就业信息等,解答学生困惑,给予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通过分析典型创业故事、进行创业人物的宣传,营造积极进取、科学创新、服务社会、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兴趣和需求。

(二)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和开放性,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传统基础教育之上,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创业人才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措施。积极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加创业相关课程选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加大投入,设立专项活动基金,鼓励创业教育和创新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不同需求,拓展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供学生选择锻炼。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心得交流、创业项目推广等互动活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调研、管理技能培训,为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创新性,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3

摘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交易额不断攀升,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加速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尴尬的是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并没有让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相反还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而稳定的消费群体,良好的网络环境,创业的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又给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课题就目前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大学生;校园创业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GG2013011)

目前,中国受欧美经济低迷及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下降,造成出口乏力,中国大量的企业裁员或倒闭,而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据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数据表明2014年毕业的学生已达到700万!据人社部与教育部在2013年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显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就业率较高,本科生略低,高职高专最低。从专业来看,工科就业率最高,理科其次,文科最低。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新渠道、新趋势。现在国内高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在校园里都铺设了网络,这为实现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发析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了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电子商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而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已突破了13.4万亿元大关。如图所示:

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66.6亿元,增长250.3%。如图所示:

以上数据均显示出电子商务呈井喷态势,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创业已形式了一种趋势,加上低门槛,低风险,学业创业两不误的优势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热情。

2、目前我国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特点

据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有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在2004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各选手在为期3个月的比赛中创造了681万元的交易额。由此可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时尚。那么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园电子商务创业中有哪些特点呢?

2.1 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多样化。

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其创业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B2C模式,C2C模式,C2B2C。

(1)B2C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大学生就是在线商家,他们在网上进行注册,进行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维护客户关系,在网上可以进行有形和无形商品交易。

(2)C2C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商品出售的个人,其商品可以是新商品也可以是二手商品,在网上信息,有意购买的买主可以通过竞价或与买主进行还价以达成交易。另一种情况是想购买某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与多个卖家进行讨价还价,以达成交易。

(3)C2B2C模式:这是一种中介型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网络将他人所需出售或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告诉中介,由中介寻找买家或商品,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2.2 大学生成为了电子商务创业的主体。

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等第一代电子商务创业者都是电子商务的精英,如今这些精英却慢慢被大学生所取代,而高职生竟成了重要的主体部分。

2.3 享有日益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

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把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大学生创业实行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许多高校成立了培训基地,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在这些有利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热情越来越高。

2.4 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校园电子商务所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学生和老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些客户群有着共同的消费倾向。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某市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每位学生享有50%的可支配消费。这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而每年新增的新生不仅填补了流失的毕生生消费群,而且还会增加新的消费客户。

3、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成功率低。

据调查了解4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但实际创业时成功率不到3%,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只有1%。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会有如此低的成功率,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大学生对网店的管理能力,商品的营销策略,物流和售后服务处理能力,社交网络局限等方面的行业经验与经历缺乏。许多大学生未对商业前景进行市场考查,理性分析思考,就盲目创业,导致许多创业项目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又差,容易轻易放弃。

3.2 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但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努力读书,上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端铁饭碗。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万不得已的选择,电子商务创业不真实,不牢靠。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也持鄙弃态度,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心理阻碍,也缺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资金支持。

3.3 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

电子商务创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来进行网络销售,这种单一模式易造成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创业新意,另外,网络汇聚了尖端的科学技术,而以网络为创业平台的任何实体都是离不开技术。大学生创业者对网络技术会有一定的掌握,但应对网络中商业运作的技术风险,他们很难完全掌握和及时更新日新月异的技术。

3.4 缺乏网络信誉与网络安全

许多人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方便快捷,价格便宜,但近几年频繁出现网络诈骗,产品质量差,货品不实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还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网购失去信任。淘宝网皇冠门事件中上千家网店刷信用度进行信用造假误导消费者,这使网络信誉降到了低点,影响了购买者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开展。另外,网络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也给网上交易造成了阻碍。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时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真价实等方面,建立良好的信誉。

4、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对策

4.1 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创业思想观念

政府和学校通过沟通和宣传,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改变旧式的就业观念,给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的舆论环境。目前电子商务正处于黄金时期,大学生风华正茂,敢想敢做,正是创业的好时机。社会和家庭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2 加强创业政策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为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顺利进行,政府有必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基金扶持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将以往单纯的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转化为政府扶持,从以往特定人群转为普惠创业体系。如: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贷款、创业培训指导等政策扶持。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

4.3 发挥高校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创业道路更畅通

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各高校应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竞赛活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功能与创新。这不仅为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将有大大的提高。

4.4 建立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诱人的,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上不断爆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使网民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也不断下降。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技术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处理商业信息,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做好网络安全和商业交易安全,保障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4.5 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

电子商务可以在网上实现资金流动,商品流动,信息流动。但如果没有了物流配送,相信网民们可能会更愿意在实体店消费,这样电子商务的保价值还能体现吗?现在我国物流配送还处于单一的,传统的层面,没有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特征,因此容易在物流配送中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创业者们可以从物流配送环节和模式上进行改善,探索出一条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

5、结语

稳定的消费群体,良好的网络环境,创业的优惠政策等等给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就目前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好的创业新意,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网络技术更新不快,网络安全系数不高。因此,大学生进行校园网上创业还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学好技术,确定创业项目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邵阳,宋兵. 浅析大学生电子商务网店创业[J].职业教育,2010.5

[2] 于小燕,韦婉辰,浅析大学生依托电子商务创业[J].网络财富,2010.3

[3] 赵正丽,李佳佳,张建新,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J]电子商务,2014.1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4

关键词 校园环境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4

Abstract The campus is the main venue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ment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ociety,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carrie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campus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Key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ulture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教育部强调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也开展了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要空间,校园环境包括学习、生活、卫生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学校方面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作用。校园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实验工具,学习的氛围,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校园为自己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积极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提出总体目标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学校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普及创业知识也鼓励学生创业。学校也应更加完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

1 实验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实验课存在许多问题。理论课没有掌握好,没有及时去复习。实验课很迷茫,课前也不懂预习,造成许多知识不懂,被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差,学生也得不到锻炼的效果。笔者认为学生要端正态度,摆脱那种“高中毕业后就可以好好享受大学的自由生活”的想法,大学生要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做打算,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压力紧张,社会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所以大学生要利用好实验课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充分的掌握好实验课,就要学好理论课的知识。有些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是不同步的,实验课前要注重预复习,上课前可以大概的知道所要学的知识,知道要接触的器材。在课堂上注重操作,在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重视学生实验课的同时也要强调理论课的学习。针对笔者的经历,发现理论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今许多大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课堂纪律散乱,学风差。课堂玩手机,趴台睡觉现象严重。教师授课速度过快,课堂内容多,PPT播放速度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校应整顿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让手机远离课堂。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一系列课堂规章制度,约束课堂手机现象。①如加大课堂巡逻,经过多次发现课堂玩手机给予学生一定的处罚。授课老师也应提醒学生远离手机回归课堂。设置“手机收纳袋”,要求学生上课前上交手机,课后再归还手机,这种做法也被许多高校采取。②老师转变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问题或者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PPT点明重点,重点内容放慢速度。学校应该加大课程的课时,减少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吸收。

虽然实验课也采用了分组,但是每一个小组的人数还是很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上系解实验课时,一个小组的人数比较多,围了一圈又一圈,老师讲解标本时,小细节部位是看不到的。采取小班教学有力于学生充分的利用好实验课,如每个老师带10~20个学生。

2 多层次开放实验室

虽然学校也开放了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开放不全面。开放的实验室只是为搞研究课题的同学。目前搞研究课题的同学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同学也是需要开放的实验室。搞科研是很辛苦的活,并不是很多同学愿意参加,开放普通的实验室也可以给大学生带来锻炼的机会。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从高中到大学,从一个校园到了另一个校园,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的校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器材,许多高中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高中注重理论忽视实验,实验室的许多器材也是大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使用起来比较陌生。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接触各种实验器材,激发实验兴趣。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有时会失败,如果实验失败了又重新做的话就会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实验课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学生收获不到成果,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实验时间的不够,有些学生会直接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测定》,老师要求同学把观察到的微核细胞拍照发给老师,有些同学实验失败,直接用其他同学的标本,导致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会有所偏差。所以学校应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收获成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些实验,从中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开放实验室的同时也要保护实验设施。学校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学生组成。学生要做实验时可以向管理小组申请,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后为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器材。学生实验结束后清点器材,如有损坏或者丢失,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为了避免实验者滥用实验材料,学生可以自行购买。市场上买不到的材料,学生向学校申请购买,学生也要付一定的费用。

经调查,开放实验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得到了提高。③

3 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另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学有余力的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撰写实验报告、成果交流等工作,④大学生从中可以提前接触科研。近年来我校也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让大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有科研精神和考研志向的同学可以加入导师班学习。大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也很多,他们把业余时间花在科研上,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做实验。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可以锻炼自己,激发创新思维。搞科研是一个辛苦的活,大学生从中也可以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实验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也比较真实,也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几个同学做一个实验研究有一个或者两个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科研成果是要以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导师班中写论文就可以锻炼自己的文采。本科生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窄的,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懂的知识,他们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到大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力,也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立项通过的课题,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这对激励同学和老师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学校也应鼓励更多的同学老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科研的作用意义,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平台去展示自己。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引导作用,⑤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培养科研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4 创新创业组织

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分层次管理。学校社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让大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创业。社团成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很多的学生知道创新创业协会的宗旨,壮大协会团队,壮大校园创新团队。协会定期举行创新创业比赛,让大学生加入到创新的潮流中来。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对创业的向往。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协会的指导老师很有压力。一个老师指导几个协会,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应由专门的老师指导,指导老师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协会中。老师多关注协会的日常情况,为协会的发展献言献策。指导老师可以多参加协会学生管理者的例会,听听协会发展的情况。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工作更积极,学生体会到学校的重视,老师的重视,更多学生会相信这个团体的实力,更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

学校应经常组织成员与其他学校的创新团队交流学习。深入了解其他团队的发展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邀请创业成功者给学生授课,为学生讲述创业的经历,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创业的榜样,才会有创业的动力。

5 结语

大学是学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校园里,充满年轻活力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场所全面发展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注释

① 董振华.浅议手机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58-61.

② 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

③ 刘景艳,张伟,李玉东.基于开放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166-168.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5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大学生创业园 创业园 创业园建设

课 题:南宁市邕宁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南宁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与运作研究》(编号:20140217D);南宁学院科研项目《应用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建与运行研究》(编号:2014XJ19)。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此举被一些教育界人士看做是“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应用型高校重在“应用”二字,它必须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上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其教学体系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服务体系的完善,服务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助于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独立创业,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而且它是融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因而,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是结合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运用多方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以围绕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层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现实意义

1.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2001)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充分整合政府、单位、学校 、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现有园区和孵化基地的优势,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园,专门给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创办大学生创业园,既可以创建一个创新人才成长的支撑平台,又符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

2.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可以让大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从先前的被动式地接受就业指导转换为学生的自我创业、自主发展。创业学生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事专业领域的相关活动,在创业活动中如果遇到各种困难,再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消化、吸收与充分利用。我们通过开展创业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健全心理与人格、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锻炼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为此,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主要功能

1.学生项目孵化功能

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就是为一批批有自主创业需要的大学生创造项目孵化条件,从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完备的服务支撑体系,以整合服务资源,去构建适于企业发展的创业平台。比如,创业园在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孵化的场地和基本运行设施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他方面的公益性服务以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活率。这对于创业经验缺乏且资金困难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创业教育培训功能

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不够,创业经验不足的现象。

(1)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条件,有方向性地开展一些创业培训,去增加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从这些方面让大学生能够勇敢地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2)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创业活动,创业模拟、创业经验分享、创业企业观摩等多种形式,及多听一些创业者的培训讲座,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从而帮助学生项目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然,学校可以从大学生创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指导过程等方面进行积极指导和创新,以形成有效的颇具特色的教育与教学模式。

3.科研功能

为带动广大高校本科学生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创业园作为项目的实践平台及科研开展基地,通过项目的申报、审核、批准、检查等一系列环节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为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出更多的成果提供保障。

三、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基本思路

1.成立专门管理组织机构

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由校领导及教务处、招就办、学工处、财务处、科研处、总务处、各二级学院(系)主要负责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为协调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决定创业园重大事项。创业园的牵头建设单位可以为教务处,旨在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管委会可以下设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创业园管理服务中心,由指导老师及在校大学生组成,其主要负责创业园的日常管理工作等等。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大学生创业园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这包括创业项目的选拔机制、项目入驻创业园和退园的流程规定、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考核与评估、组织机构设置、数据报告制度等等。只有完善的制度规范,学生的项目运行才能步入正轨,才能有所保障。 3.大学生创业园的基础建设

高校生创业园是一种处于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这些是通过让大学生提供研究、生产、经营的地方和办公等方面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电脑、打印机、网络、办公家具等),以降低大学生创立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现有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1)学校建设时就规划好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场地及功能布局。

(2)通过学校利用校内已有的场地进行基础改造,成为单一的学生创业空间。

(3)可以租用一部分校园内的对外营业房开辟为大学生创业园。除提供硬件的设施以外,学校还应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软件服务,包括提供企业的一站式注册、财务分析等等,使学生创业的第一步的成本降到最低,方便给创业学生制造宽敞的创业通道,轻松的创业气氛。

4.多方面的筹备一些创业资金

缺乏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最大问题。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创业项目创业资金是由创业小组成员自筹的,为此,大学生创业园除无偿提供基本的免费房产支持外,还应对入驻项目在资金筹措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支持。

(1)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使用创业扶持基金为项目提供无偿贷款。

(2)鼓励学生筹备创业项目的创业资金,除了团队成员自筹外,还应多吸收一些支持创业的教师加入,增加融资渠道。

(3)可以通过学校专项支持、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创业基金”,以扶持大学生创业。

(4)可以向银行贷款,帮助入园项目以最优惠的条件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等等。

5.提供优质的创业技术支持

大学生创业园运行的最终目的,是创业项目成功孵化,使其走上社会。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为缺乏的就是创业的经验,很多项目都是因为创业团队缺乏一定的经验而导致失败。所以,为了提高项目的成活率,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为创业项目进行指导。

(1)学校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以完善创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2)聘请具有一定管理、经营经验的企业白领做创业指导教师,让他们通过参与学生创业项目的运行管理,对创业团队进行直接的指导。

(3)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汇集一批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等众多专家老师建立一个创业导师库,并设立创业咨询室,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直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发展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从而增强学校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的宣传和社会推广力度,使入驻的创业项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小结

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新经济时代创业者发展的条件之一。因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现平台,也体现了应用型高校培育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为此,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智力资源,开展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去整合社会资源,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去构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和创新能力相结合成为整体式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6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现状;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04-02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冲击,农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园艺园林单位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逐渐提高,并且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员工综合知识、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是成为园艺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是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新产品的开发者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计划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1]。在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潜在的未来创业的生力军,其对创业的认识与意愿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0年4月进行,以苏州农职院园艺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及刚毕业一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6份,回收率为94.00%,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在有效问卷中,男生168人,占总人数的44.68%,女生208人,占总人数的55.32%,园艺技术专业112人,园林技术专业124人,园林工程技术140人,2007级80人,占总人数的21.28%,2008级153人,占总人数的40.69%,2009级143人,占总人数的38.03%。

二、当前园艺园林类高职生创业现状研究结论分析

(一)具有一定创业意识,但缺乏主动性

据统计,被调查的376名学生中有81.42%的学生考虑过有创业打算,可见,园艺园林类高职类学生对创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兴趣,具有勇于创业的勇气和精神。从性别分布情况看,男生创业动机比重明显超过女生。但这种创业的动机主要来源于朋友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占60.35%,但真正在校期间或毕业一年之内进行创业的人数并不多,通过与学生深入访谈,发现他们缺乏主动创业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追求职业的舒适稳定,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与风险。

(二)学生创业能力、基本技能和实际参与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据调查,大多数同学感觉自己缺乏创业能力,信心不足,而且抗挫折能力不强,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对社会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说明创业心理教育匮乏。

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是很熟悉,据统计,只有25.34%的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的认知程度比较熟悉,73.52%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的达到80.19%,体现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一种渴望,也说明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更深入具体的展开。在回答“您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时,选择“亲身实践”的占64.15%,说明学生也十分希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在回答“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时,42.23%学生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55.56%学生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88.68%学生希望学院提供创业场所、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这说明学校要重视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创业活动场所和启动资金,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学生中创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创业意志的培养

首先,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创业道路的多样性、更深一步了解创业的内涵,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学校的创业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指导性作用,鼓励学生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去寻找创业灵感。如我院教师在主干专业实践教学时以项目为引导,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以园林专业为例,开展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等项目训练,综合提升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其次,加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园艺园林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年龄大约在18~21岁之间,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世界观也逐步形成,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周围的环境能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强的冲击与影响[2]。再加上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失利的落榜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估计较低,在自主创业的问题上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对创业缺乏信心。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给予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每年都开展创业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促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克服自卑的心理。

第三,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增强舆论宣传的生动性。通过典型带动激发在校大学生独立自强、创业进取的精神。如来自我院园林工程专业的徐忠届同学创办的苏州市苏叶绿化养护有限公司,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年的创业目标。这不仅让这个还未出校门的“学生老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还让他成为了学生们追捧的“创业明星”,使学生们认为创业和自己并不遥远,营造了校园创业氛围,进一步推进了我院的创业教育。

(二)加强对教师的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与组织能力。苏州农职院每年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创业培训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给予教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上可以切合实际、有利高效。目前学院实施了学生创业导师制,即“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即导师带领几名学生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建设,导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给学生指明创业的发展方向。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推进创业教育组织建设

加强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接受创业能力的基础训练,帮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磨炼创业意志,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业水平。

首先,搭建社团活动平台,构建项目化管理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业论坛,举办创业知识培训班,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学生创业活动,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热情,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开展创业实践的社会调研。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调研活动,并为大学生的调研活动提供机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大力支持;在调研项目和内容上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调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正与完善创业目标。如苏州农职院经常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平台,为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最后,建立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体验。例如,苏州农职院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工作的展开提供办公场所、启动资金和一定的咨询服务与指导,成为学生迈向社会创业的“加油站”和“练兵场”(主要流程见图1)。另外在校外还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将合作企业的创新项目引进校园,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带进企业,营造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创业人才的土壤,孕育创业人才。在创业孵化基地(苗圃地、标本园、温室等),设立学生自主创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投入产出和风险均由创业团队自担,校内及企业双导师负责创业全程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创业联合体。

参考文献: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7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2014年对于中国物联网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伴随着阿里巴巴等大型物联网在美国的上市,高校中的物联网也应运而生。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利用微信平台建立校园二手市场,提高校园内二手资源的流通效率。本文以大学生建立微信校园二手交易平台为背景,对网络校园二手市场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联网;校园二手市场;微信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68

1背景分析

近年来,高校内由学生们自发形成的跳蚤市场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与此同时,在高校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大赛中,校园二手市场创业项目备受大学生的青睐。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校大学生时间较为充裕,渴望进行实践锻炼实现自己怀揣已久的创业梦,而校园二手市场凭借其高可行性成为热门项目;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的二次利用,校园二手市场有效地实现了物品的循环利用。

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2012年微信公众号的“神秘崛起”,更是为创业型电商平台提供了契机,也由此拉开了微信校园二手市场的序幕。

2以微信模式为基础的网络校园二手市场发展的现状

(1)功能介绍。第一,微信公众号开发模式搭建二手市场平台,建立二手商品区、求购区、收购区、论坛等板块,功能清晰明了。第二,二手商品区。用户可以在该板块商品分类栏目下想要出售商品的详细信息,并注明联系方式,对该商品有需求的同学浏览到此信息时便可直接联系卖主。第三,求购区。用户在官网没有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时,可以在该板块求购某某商品的信息,有出售意向的同学看到该消息后可以与其取得联系。第四,收购区。用户若没有太多的时间逐个处理自己的闲置物品,可以让微信平台管理人员代卖,待商品处理后交付佣金即可。

(2)优势分析。一是微信公众号下的校园二手市场使校园内各种二手商品的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方便了广大学生;它还突破传统校园跳蚤市场交易时间的局限性和交易方式的单一性等缺点,以更为便捷的方式提高了校园二手商品的流通效率;与此同时,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相结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

二是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典型代表,用户在短短两年内急剧增长,充分反映了大数据时代下其发展的迅猛态势。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校园二手市场,将二手交易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是加速校园二手资源流通的最佳方式。

微信公众号兼具移动电商入口,可以让广大开发者共享自己的数亿用户群,进而推广自己的应用和服务。再加上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移动互联网几乎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就为发展微信模式下的网络校园二手市场创造了条件。

三是二手资源充分利用,助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我们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交易统计来看,二手教材的交易活跃度最大。在我国,每年仅印刷高校课本就要砍伐900万棵树木,如果每个高校的教材都能通过这样一个二手交易的平台得到循环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提供重要增值服务来固着用户。面向高校人群开展的微信平台都存在着难以吸收新用户和固着已有用户的问题,很多平台以向潜在用户发放礼品的形式吸引他们成为实际用户,但是成效甚微,很多人在领完礼品之后会取消对平台的关注。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会向用户提供重要的增值服务,如通过平台可以跳过从校园智能教务系统查询期末考试成绩的烦琐过程,直接向平台发送学号即可收到期末成绩报表,以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方式固着用户。

(3)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具备微信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微信平台的移动电商入口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编程设计,才可以实现更多元化的功能,目前计算机和网络人才是行业竞相争抢的对象,在待遇低于社会公司的情况下,创业团队很难获得专业人才,而大学生创业者的计算机技术难以满足校园二手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是市场规模有局限性。虽然在大学校园里发展二手交易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将供应商和消费者辐射到全国范围内,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受到市场规模的制约,再加上二手商品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4)解决的措施。一是加强学院人才之间的交流。经管学院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财会、管理知识,计算机学院学生强化编程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使校园二手市场得以宣传。

二是推动微信二手交易平台在各大高校校园之间的联合;同时与校园周边二手商品供应商合作,丰富平台商品,提高平台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规模经济。除此之外,虽然范围只局限于高校的平台无法像阿里巴巴一样以一个平台辐射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但是在平台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可以像沃尔玛的山姆店一样,把同样的经营理念复制到不同城市,再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可以实现很好的连锁效应。

3总结

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建立一方面,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要求,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符合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可以为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在高校中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和自主创业的平台。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改善和宏观校园二手市场的完善,基于微信平台的校园二手市场将在各高校之间迅速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丁传虎.校园二手交易平台问题与对策[J]新经济,2014(11).

[2] 毛艳琼.构建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思考 [J].价值工程,2014(2):115.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8

校园阵地文化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校园媒体文化,包括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是校园文化存在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随着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校园文化传播载体的各类传媒,正是高校主流声音的舆论宣传阵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包括共同理想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引领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把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融入校园阵地文化建设中,一是可依托校园舆论宣传载体为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精神、优良校风和学校名师的宣传。积极开展对具有各校办学特色、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的校训、校歌、学校精神和办学的优良校风以及学校师生公认的名师的学术成就、崇高品德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精神,了解学校的优良校风,了解学生引以为豪、视为楷模的名师风采,促进大学生在深厚的大学精神的熏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的感染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坚定共同理想打下基础。二是可依托校园舆论宣传载体为阵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师生,引领校园阵地文化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共同理想的思想共识。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各种先进典型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在大学生中涌现出来的、经评选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人物,加大正面宣传和报道力度,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培育大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对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着力使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与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活动文化是指在校园精神文化的指导和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各类“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彰显学校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以及师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校园活动文化包括校园一切文化活动,它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达最直接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活动文化按其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宣传教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拓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不仅对于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团结合作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由思想上认同外化为自觉践行的有效切入点。把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以“活动”为载体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诸如通过开展大量体现校园日常生活的各类活动,包括文体竞赛活动、专题报告或演讲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公益服务活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等,通过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各类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及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切实把包括共同理想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项校园活动文化中,发挥校园“活动”文化的熏陶、凝聚和激励作用,引领大学生对共同理想形成思想共识和情感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加强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校园活动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应注重提高校园活动文化的品味和水平,增强校园活动文化的品牌意识,确立校园活动文化品牌战略。为此,应注重采取以下相应对策:(1)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应重视和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健康开展的管理体制机制,校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和学生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强化科学管理和指导,促进校园活动文化的规范化。(2)积极加强引导,注重活动实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邀请校内知名专家、教授做专题教育报告、担任相关活动的评委或颁奖嘉宾;根据各社团的特点,聘请有关教师和社会知名人士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团活动的水平和感召力。(3)强化激励措施,吸引学生参加。积极发挥大学生在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把参加校园活动文化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等奖励的条件之一,激发学生主动参加校园活动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总之,通过开展各项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文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陶冶情操,确立和不断巩固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着力使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与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创业文化是伴随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创新色彩,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关于“校园创业文化”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校园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难看出,这一概念是由“文化”一词的概念导引而来,仍觉过于笼统。笔者认为,校园创业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在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创业行为的总和。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提高创业素质,为毕业后继续创业奠定一定基础、提供可能,而且可以把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共同理想教育的平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并不断强化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把为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基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切实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成果表彰和展览、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或社会人士做创业报告、举办创业论坛等活动,用成功的创业经验激励和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积极开展创业政策、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支持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文化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全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可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创新、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相关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设施“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加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和加强对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辅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再次,要加大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适当增加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或实践场所,或进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场所。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功能的延伸,是集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于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产学合作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相比较发达国家有所缓慢,高校中能够独立创业且成功的毕业生屈指可数。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日4日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起了号角。基于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开展非常重要的举措之一。

一、当前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企业的联动,通过有关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新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基地。但是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没有形成

首先是学校方面。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还是以就业作为最终导向,从意识上还没有进行创业就是就业的是谁转变。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创业和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以及承担风险甚至失败的勇气和担当精神。而在现实操作和执行中,很多院校未能把握创业的理念。

其次是教师方面。很多教师对于学校实施了哪些创业教育措施不了解,没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作为专业教师本职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学校某一特定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再者是学生本身方面。一是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就是为了毕业后的就业,二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以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与理念。很多学生将创业的目的仅定位于赚更多的钱或者解决就业,没有真正地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真正的梦想。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许多高校尽管开设了创业类课程,但大多数还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年级中匆忙开设,有些甚至就以公共选修课程或者讲座等形式代替创业教育课程。而且,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课程与整体教学体系中相融合,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和其他课程缺少逻辑与系统上的联结与融合。再加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使创业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而课程的开设本身也缺少行业标准的引导,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三)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严重不足

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是一门多学科、多能力培养且具有较强技术性要求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才行。但就现状来看,高校中兼具两类素质的教师十分缺乏,这也是制约创业教育质量的瓶颈因素。很多学校都是把专业教师或者辅导员作为兼授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力量,就就会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增大,而创业教育教学也会出现流于形式或空泛理论的现象。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起点、高素质、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是当务之急。

(四)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没有跟上

由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够,对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上基本上也是不够重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针对创业教育开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高校还是生搬硬套传统的使用先前制订的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统一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仍集中于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状态的价值评判,主要评价的可能还是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

二、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可以根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内平台,针对创业学生团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创业行为特点,科学地分析研究创业人才特点,将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沟通技巧、谈判知识、调研技术、职业礼仪等关键知识和能力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当中,以将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实践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创业学生的经验分享、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创新创业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二)基于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创业人才课程体系的构架,高校应该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从而建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来结合当前国SYB、KAB等创业培训的标准,以工作任务为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开展,不断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与传统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的核心课程,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架构。其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突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应该围绕着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形成自身的职业应用能力。再者,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运行情况,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最好能够编写出具有行业特征、体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三)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高校可以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多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并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其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名师,聘请成功人士到校座谈、演讲,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也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与学院实行人才互通,共同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再者,设立一支创业孵化项目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学生在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选择、创业机会识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直接给予指导。

(四)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园的运行管理方面,应该要建立与产学研全程合作相适应的创业园扁平化组织架构,创新大学生创业园内部管理制度,设计适应大学生创业园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工作制度,以突出大学生创业园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功能定位,突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其实,高校应该要把大学生创业园要与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实现无缝的衔接,可以依托于专业实训来发展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项目,以构建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机制。再者,高校应该要扶持学生自办企业和引企入校,以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构建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共赢目标的协同发展机制。

(五)基于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首先,高校可以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学校与创业企业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产品研发,申报进行创新创业类课题项目申报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促进教师和学生把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其次,也可以以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基地,大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再者,也可以由校外企业、创业指导教师、创业团队学生共同组成设计开发团队,共同开发设计产品。这样,不仅校外企业从优秀作品中挑选可以生产的作品,组织生产,形成销售的给予相应报酬,学校也可通过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共同申报国家和行业的专业大赛、专利申请,以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

高校应该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和考核标准,设计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构建静态和动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创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体系。u价体系的评价主体范围可以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扩展到学校师生、创业项目导师和用人单位主管共同参与,从课堂教学的评价扩展到大学生创业园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评价,从而使评价体系实现跟踪到每个创业项目的完成过程以及学生在该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提升等等。

(七)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高校应该要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运行的全过程之中,要结合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机制、运行机制等等,以构建起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三、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不可浅尝辄止,不可表面化、简单化。大学生创业园将是把资本、科技有效组合的全新尝试,将是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大学生创业园就是要使大学生创的起业,要使大学生创的真正是业,要使大学生创的业真正形成集聚效应的目的,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孵化器的作用。基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大学创业园发展刚开始起步,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使大学生创业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金石.基于学生创业园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

大学生校园创业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 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创业教育则不仅仅为创建企业而服务。在这个层面上,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开创精神与变革能力,培养熊彼特( J. A.Schumpeter) 所言的“企业家型”复合人才,不仅需要使创业者具备创建企业有关的技能性教育,更是塑造气质的教育[1]。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与创新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的一种选择,转变现有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具备“企业家”的思维习惯。创业教育有助于塑造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并由受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带动周围,形成创业的能动作用与创新的氛围[2]。

二、创业教育中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也称潜在课程,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分析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认为某些不明显的特质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气氛,从而构成了潜在课程[3]。潜在课程是一些潜在规则,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并揭示学校是如何潜在地传递和强化各种态度和行为的。关于隐性课程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其中的共同点还是非常明确的,即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学校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大学要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中显性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的变革,而且需要高校创建一种适合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校园文化与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是校园文化的拓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必须将创业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及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由此,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含义和内容。

2.创业教育是校园文化的新亮点

把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能形成蓬勃向上,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应对挫折、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对实施创业教育的不利因素分析

1.目前校园精神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仍是以保守、求稳等为特征的就业型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群体轻个体的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责任,重视个体对群体的服从,却不欣赏个人独特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创业所需的敢于冒险、富于创新的精神文化在高校校园中却鲜有感觉。在社会急需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与就业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对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2.在各种各样的制度规范中,与创业有关的所占比例甚小。

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其精神氛围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因而与保守、求稳等为特征的就业型文化相配套的高校制度规范中,与创业型文化相关的内容就少之又少,其完善程度与就业制度规范更是相距甚远。

(三)在校园物质设施的建设方面,为创业教育实施提供的条件还不充分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仅仅通过课堂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场所,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锻炼各方而的能力。众所周知,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需要物质环境方面的保障,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物质设施的不足也为创业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建设具有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也可以使创业教育得到多方面的收益。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刊等多种宣传渠道,开辟专栏,宣传高校的创业文化,使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典型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注重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把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广大学生具备较好的创业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加强创业组织建设,重视大学生创业体验

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进行创业教育的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加强创业教育,必须将创业教育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让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通过耳闻目睹、文化熏陶,培养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本领,为毕业以后走上创业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之德.简论创业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