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十篇

时间:2024-04-18 15:52:17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1

摘要:基于“互联网+”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分析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不足之处,提出健康信息惠民计划、智慧医疗行动、公共卫生信息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疗行业监管与信息标准及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等新任务。结合相关保障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加大拓展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行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整合,推动医疗行业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 of the new medical service model,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ervice model, new tasks such as the health information Huimin plan, the wisdom medical action, th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the health big data management, the medical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standard and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a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ecurity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increas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medical industry interoperability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P键词: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服务任务

Key words: Internet+;health care;service model;service task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56-03

0 引言

自党的十五中全会明确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互联网+健康医疗”便逐渐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6月24日“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乌镇召开,对医疗、医药、保险等产业链各节点及线上线下更有效率地融合,如何使相关政策、行业标准的推出与产业创新更好协同,如何有效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减少患者入院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1],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支撑,其对于我国建设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有着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结构及其不足之处,再论述“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服务模式优势及其所进行的任务,通过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对比,阐述“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的价值。

1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1.1 模式结构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星型结构(如图1),医院处于中心地位。药企、医疗器械、保险公司、医保等机构以及患者、其他医疗服务都围绕医院展开。从检查、科室就医,处方药,患者就医流程都由医生主导,医患信息不透明。另外,政府对于医院财政支出不足,而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现今的医保资金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参保人数需求,所以医保资金的压力逐渐转移到医院。第三,处方药作为医院收入的一大来源,也是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医院手里。

1.2 传统医疗不足之处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由于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料流等以医院为核心环节,其他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引起以下诸多弊端。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三甲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和资源的虹吸效应,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基层医疗人员数量不足、诊疗水平达不到标准,导致“乡镇医院无患者可医,大医院人满为患”。

再者,就医方式效率低,就医体验“三长一短”,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且仅有单纯的院内服务,缺乏院后服务。

其次,政府财政支持不足,医保缺口明显。目前医院正常运营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身盈利,但其本质的公益性又使得收入有所限制,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医院处于两难境地。

导致这些弊端本质在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同传统医疗服务所提供的资源不对称,无法满足当今人们需求变化的节奏。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医疗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49

2015年《政府工作蟾妗分刑岢龅摹盎チ网+”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与财务管理的新方面,医院改制作为近年来的重要内容,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医院不合理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费用,医院内部人员贪污现象也屡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内部控制效能的缺失,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公众形象,影响了医院的公信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科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是医院有效执行价格政策的合理保证,也是防止内部贪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2012年6月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县级医院的改革方向,其中对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使得医院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去适应新的医改环境,使得在保证医院自身经营目标实现的同时体现其公益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持续发展仍必须适应市场规律,所以医院可以借鉴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同与措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目前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互联网+”时代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2006年,卫生部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认真实施。目前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参照该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

1.1内部控制缺少计算机系统

医院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将控制活动划分为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以及经济合同控制九项业务循环。由于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目标,医院将内部控制的重点都放在了直接影响医院利益的收入、支出和货币资金控制之上。其中货币资金安全是所有业务有效进行的基础保证,医院对于货币资金控制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最强,因而医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措施的设计比较全面和有效。

1.2信息交流与沟通缺乏网络支持

医院内部大多数科室电脑不能连接外网,使用医院局域网络,确保了医院信息的保密安全性。但是医院内部没有专门的电子信息交流系统,重大信息传递通过会议、通知等方式进行传达。平时的信息传递,大多数只能通过电话或上门通知等办法,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不利于信息的反馈处理。

1.3监督评价与纠正缺少网络舆情

医院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医院设置有内部审计小组,负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但内部审计职能规范不明确,空有形式没有实际工作职权,医院每年没有定期组织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没有监督稽核的效果。医院外部监督,主要是受审计、物价、纪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督管理,物价部门则每年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材料价格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存在问题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能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促进医院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互联网+”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鉴于医院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医院作为县级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时间不长,其内部控制体系无论从设计还是实施效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004年,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被引入了内部控制框架之中。由于医院业务的特殊性,其中医疗风险为最主要的医院风险。医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时间不长,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其利用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1领导层对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

医院领导层中由医生提拔晋升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对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领导层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领导对信息系统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人员不足,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没有良好的管理支持;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宣传和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系统登录人员对系统存在认识不全面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2.2HIS系统与医院财务系统无法实现对接

医院的日常收支系统采用的是东软的HIS系统,其与医院财务管理的用友系统存在不对接,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财务做账无法直接使用医院业务系统中所载信息,导致手工重复劳作多,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信息录入及时性不能得到保证,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财务问题。

2.3缺乏复合型人才,信息系统监督难以实现

医院财务人员大多数缺少专业信息技术知识,简单的信息录入和输出能够胜任,但是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又由于对医院业务不熟悉,无法理解数据所体现的涵义,导致数据异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控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力,信息系统对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难以实现。

3“互联网+”背景下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医院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管理控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与弊端。而由于医院在县级医院中属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较早,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所暴露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借鉴医院内部控制经验加强县级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3.1利用计算机优化预算控制的措施

科学编制A算,首先,是指对医院财务收支预算编制,不仅要编制院级预算,还应当编制科室级预算,应将医院全部业务流程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其次,综合运用各种编制方法对预算项目进行具体编制,以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不经常发生的费用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对绩效工资、水电费、药品费、耗材费等可以采用比率预算法;对有明文规定预算标准的项目,采用标准预算法;办公费等缺乏具体标准的费用支出项目,可以在上年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增长率采用增量预算法;卫生材料费等可以在业务量预算基础上采用弹性预算法。

3.2利用信息系统优化收入控制的措施

完善医院收入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资金的舞弊、挪用和贪污行为的发生,保障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只有资金安全得到保证,医院才可能健康有序的长期发展下去。为适应环境、谋求发展,医院必须不断优化与规范医院的收入控制制度。针对医院收入控制存在的漏洞,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3.2.1加强对收费室的监督

对收费室的收费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离假制度,这种措施避免收费人员长期待在同一岗位,造成贪污挪用现象不能及时被发现的情况发生,轮岗制能形成有效牵制机制,降低财务室的财务风险。同时,对收费室的收入入账情况应加强监督,按规定收入应每天入账,不定期抽查对收费室未能及时入账的应予以责任处理。

3.2.2大力防范私自收费和免费现象的发生

县级医院由于规模较小,内部熟人较多,免收各种费用的情况屡有发生,造成医院资产损失,占用普通群众的医疗资源,降低医院的经营效率。医院应通过制度规范使职工了解私自收费和免费行为是不符合医院纪律要求的,以促进职工的主动回避意识。并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医院医技和临床科室进行检查,以避免私自收费控制流于形式。

3.2.3加大医院医药服务价格监督力度

医院对于医药服务价格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标准,不仅是医院经营合规性的要求,也是适应医疗机构改革潮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医院应加强医院内部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及时按照政策标准更新医院的实际价格。医院物价管理人员要自觉加强价格文件的学习,熟练掌握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设立和执行医院服务价格,还应不定期监督医院业务部门的实际价格,及时整改不规范的收费行为。

3.2.4完善医院票据管理制度

医院可以从票据入库、票据领用和回收三个方面来规范医院票据管理制度。票据入库环节是重点管理内容,对购买的印刷票据,应按照印刷公司“送货单”登记入库,票据管理人员应当按照票据类别设置登记簿,用来记录其收况,记录必须详细准确,不得少记漏记;票据发放不得存在跳号现象,一定要按顺序发放。票据领用要严格执行“谁领用谁签字”原则。对票据回收加强审核,安排专人核对销号,核对是否存在跳号现象。这属于票据的事后控制,是对收费人员的间接监督。最后,财务部门还要不定期对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3.2.5优化医院退费流程

医院退费管理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虚构退费行为从而套取医院资产,造成医院资产流失的现象。为弥补退费管理中的漏洞,医院应当优化退费流程,主要包括:退费单据必须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审核,由于退费的手写签字容易造假,除了进行手写签字外,还应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备案,这样既方便退费人员审核又能保证退费行为的真实性;对于数额较大的退款单,应当留有患者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并要与科室负责人联系以便核实;收费科室应建立专门的退费登记簿,对退费的项目、原因、数额、时间和审核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对退费进行管理和复查;财务科室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收费科室记录的退费业务进行抽查,确保退费的真实性。

3.3利用网络系统优化支出控制的措施

3.3.1建立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机制

为避免出现盲目投资,投资效益低下的现象,对于重大经济事项首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而不是由审批权限集中的领导直接拍板决定。然后根据分析报告再进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建立决策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失误决策并予以改正。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可行性,能有效杜绝盲目投资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

3.3.2提高成本控制意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市场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节约成本开支,是医院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对各类办公用品、电话费、车辆燃油费的支出,核定合理的消耗定额进行管理;业务招待费按不同等级不同标准进行定额报销;对于水、电实行每个科室单独水电表进行核算,并设立考评机制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推动职工节约自觉性的形成。对于职工差旅费,则纳入科室成本核算,使得科室主动缩减开支。

3.3.3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县级医院主要采用分科室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容易导致科室追求科室绩效而隐瞒或虚构成本,使得核算结果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而且这种核算

方法下,医院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实行成本核算的控制

成本的目的得不到体现,因此,医院可以改科室核算为按医疗项目进行核算。分项目核素成本,不仅能有效避免科室核算成本时追求自我绩效而导致成本失真的发生,更能直接有效地对医疗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成本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有效运行。

3.4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目前县级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管理处于摸索、完善的初级阶段,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更有很多医院现未实行信息系统管理,仍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通过上节对A县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以下两个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法。

3.4.1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

建立更为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完善医院信息管理、加强信息监督、实现医院内部信息交流快速、流畅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的必然要求。县级医院由于经费有限,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预算不高,现行信息系统漏洞较多。建立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目前县级医院信息传递慢、信息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3.4.2加强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医院信息管理的有效、高质运行,需要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保障。为提高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加快医院信息化发展,医院必须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解决现在多数管理人员胜任能力不足的情况。医院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是指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学的知识,并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财务相关知识,还要对医院业务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这样才能在对医院数据资料的意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医院的信息进行分析,达到监督医院业务流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审计研究,2009,(4).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

[3]何卫红,赵佳.内部审计研究述评:2003―2009[J].审计研究,2011,(1).

[4]李虹含,杨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与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5]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5).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3

[关键词]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47-02

2009年初,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条例》[1]。作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需求与完善更是呼之欲出。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医疗市场秩序及社会公众利益,应该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审计。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落实和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实施时间表的确定,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缓。

1 研究目的与产出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保证,是医疗机构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有效而制定的措施及程序。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医疗机构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约机制。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能促进医疗机构执业人员遵循国家法律,能促进维护资产的安全,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回归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以标准建设为推动、以医疗机构为实施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补充开展工作[2]。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法人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药品及库存、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债权债务、财务电子信息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框架内容:内部环境类,由组织框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单位文化组成。控制活动类,由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组成。控制手段,由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组成。

2.2 研究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医疗机构,应该依据国家《内控规定》,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强调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制度的落实主体。

2.2.1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各项管理制度 它围绕医疗机构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强调从制度及建设入手,堵塞管理漏洞,力求实现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应建立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办理例外业务的特别授权体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医院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不得以个人名义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如建立、健全物资采购授权批准制度:对重要项目采购决策,需集体研究决定;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购置、竞标要实地考察后,才能签订合同并购置;对卫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购需求,由采购人员统一招标。

2.2.2 明确实行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 重点强调财务管理工作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重点经济要事不得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办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不相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监督、制约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档案、收入、债务登记等;审批人员不得记账等。同时对重要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加强监督,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2.2.3 加强关键环节内部控制 因全国各地激励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水平及经济规模差异很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明确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重点把握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笔者认为监督在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完善的监督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因此必须建立内部监督组织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可对医院进行日常性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包括日常检查监督、专项检查监督和责任落实的监督,可以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强化内部控制,能够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趋于完善[3]。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才能真正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系统开展学习和培训,加强组织指导,建立专职部门 梳理医疗机构各项业务流程,加强对关键部位如财务、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的控制。升级、完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的配套措施。制定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工作绩效考评,查找内部控制缺陷,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表现评价报告。

3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特点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科学界定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定义;重新定位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谨慎选择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原则;借鉴发展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要素;优化了内部环境的内容;引入了风险承受度概念;将控制活动定义为控制措施;将反舞弊机制调整在信息与沟通之中;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实施的创新。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既细化了基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又构建了完备的指引体系。

4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新法规、新制度、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台、完善与应用日益迫切。它具备预防功能,通过制度、环节控制,对违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预警作用,保证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安全,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它具备揭示功能,通过制度控制及财务审计,反映出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管理漏洞,通过客观地评价相关经济活动和事项,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促进政策得到落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医疗机构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实现自身发展;一些医疗机构的收费人员、财务人员甚至个别领导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空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犯罪,如擅自动用单位巨款资金对外投资,利用药品物资采购以及工程项目招标等业务损公肥私、收受回扣等。解析原因,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不力、管理和控制制度弱化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建立经济活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行为的发生[4]。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特点,制定了行业性的规定,它是解决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维护资产的安全。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为医疗机构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医疗体制的重重弊端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应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应用好,才能进一步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回归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5-6]。

综上所述,建立和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活动,是医疗机构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坚持执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合理科学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高效地向目标前进,才能保证医院各个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郑薇.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5.

[2] 陈志伟. 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6-40.

[3] 徐清. 医院评审给科室管理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J]. 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14):152,154.

[4] 侯克兴. 2011年吉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教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5.

[5] 顾昕. 医保付费改革的制度障碍[J]. 中国医疗保险,2010,22(6):29-33.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4

关键词:支付革命;结算业务;闭环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27-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重庆市影响力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重点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团(医联体)。作为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的核心医院,该院病员结算业务量大,“三长一短”现象严重,病员进院车辆经常性阻塞院区附近的交通。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支付场景的不断涌现,该院在解决“三长一短”问题中,不断引入多种新型的财务结算方式,同时引入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风险管理,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提高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内控控制水平。

一、新结算方式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致力于解决医院长期以来的“三长一短”问题,不断从内到外挖掘潜力,采用了增设结算窗口、分楼层结算收费、增投人力、电话预约、自动机预约及结算、预存卡、床旁结算等传统结算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该院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结算(支付宝、微信)、掌上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随着病员使用率的上升,极大改进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公平性。

随着结算模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云端化,加之医疗管理上对结算信息管理的日益精细和安全上的要求,财务质量控制小组邀请财务、信息网络、审计、医疗方面的质控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全面梳理了结算业务流程,明确了各业务环节,认识到风险控制的范围已不仅限于医院内部,涉及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等[1],需从内到外开展风险管控,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为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

二、风险管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利用现在基本成熟的HRP平台,结合结算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手段设计监控关键环节,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一)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控制

通过HRP与HIS的接口,业务数据授权专人通过程序命令自动生成财务系统的会计凭证,收入数据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结算管理科会计按日在HIS系统提取收费员结算汇总表,交由出纳核对各收费员的缴款。收费员当班完毕提取收费员日报表,按报表明细缴存银行。计、出纳、收费员三数核对一致。网络中心按月提供不同核对口径的报表,与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及科室进行对账,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对于窗口以外的业务如预付费、自助机、支付宝、微信,开发自动结算功能进行结算。通过每日结算、核对应收实收情况,将复杂的财务核对分隔成以天为单位的小单元,双方统一结算时点为每日的24点,发现财务问题时及时纠正,及时查清各方未达账产生的原因,便于处理改进对账系统,统一结算时点是重中之重,也是把控账务对账准确的前提。

(二)在途资金风险控制

控制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微信)在途资金风险。第三方支付采用非交易担保型账户模式。该模式下无须信用担保,支付平台扮演纯粹的转账账户作用,遵照买方的付款信息将钱款从买方账户直接划转到卖方账户。目前每24小时提现一次,随着第三方支付量的增大,在途资金规模逐渐增长,风险会转高,需要为在途资金开设专户,除划拨至医院外的其他任何流向,都要得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医院的双重授权方可进行操作[1],要求第三方支付为该资金购买保险防范信用风险。

(三)票据印章风险控制

从医院层面建立起票据印章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控。票据实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加强票据使用管理,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不得开具虚假发票。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收费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不录、少录或使用非正规发票,以期达到隐瞒实际收入情况的发生,信息系统做了严格限制,规范了发票使用[2]。借助日结报表详细记录操作员的结算账款及发票使用情况,便于财务核查人员核查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此外,该院专门建立了票据核销系统,收费员每日上报票据使用情况,审核员通过提交的数据与HIS中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察,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的发生[3,4]。

(四)退费控制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信用卡和社保卡套现问题,设计了完善的机制,做到退费原路退回,防止套现[5]。为加强退费流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门诊结算系统对退费条件进行了严格判断。除对发票、交易流水号、支付凭证等进行严格校验外,与各执行系统进行关联,判断项目执行状态,状态无误方可退费[6]。医院原有退费制度不涉及第三方支付退费,需要增加新结算模式下的退费流程及手续。第三方支付退费涉及挂号缴费退费、诊间支付退费、医保负担部分退费以及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7]。

病员只在网上挂号,未到医院就诊的,我们设计为第三方支付有条件的自助挂号退费,病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助退号退费。诊间支付的费用包括检查费、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类似费用退费需要由医生在检查或治疗申请单上说明退费理由并签章,交由病员或病员家属连同就诊卡或缴费发票在收费窗口进行人工退费。医保病员需进行费用分解,将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部分分别退还。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设计为信息平台智能解决,或者延后通过人工查明事实来解决,退费环节中应把控退费的真实性、准确性,退费应设计有复核制度,复核与退费职责分离。退费通道应是原路退还,即银行卡支付的应退还原银行卡,防止洗钱套现风险[8]。

(五)医保结算控制

全民医保下医保政策对医院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医保中心对医保患者的报销比例、范围等均有明确要求。医保系统中对违规开药或申请单并结算的,医保基金却拒绝支付,目前很多医院都是由医院、科室和开单医生按比例承担。医保政策及规则繁多,变化大,科室、医生及结算人员三方只凭借经验或记忆不能完全把握,极易导致医保拒付,因此,该院医保办、网络中心、结算管理科联合对HIS系统进行了改造。在系统划价时对申请科室、诊断、适应症、药品剂量、频率、用药天数等信息进行校验,对不符合医保结算政策的系统将予以提示并限制其使用医保结算,采用信息化控制规避医保拒付风险。

(六)操作风险控制

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报批后方可授权修改。对已经成功处理的数据按日进行备份。采用物理隔离、严格控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登录系统密码加密、细化用户访问权限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以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多套SAN架构存储网络、核心交换虚拟化集群等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医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交互可使用特设、加密的数据接口,以防患者信息泄露[1]。按需进行全院职工网络信息知识及操作培训,全面拓展“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效果确认

为保证结算风险信息化控制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各种意外因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该院设计了检测机制,以期得到合理的效果确认,及时修正控制措施。

(一)报表统计工具检测

多源报表交叉比对。在HIS后台,医院内部已开发了100多种统计报表,这些报表运用于HRP的商业智能与决策系统(BI),支持财务、预算、成本、物资、绩效、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科研综合分析,支持管理人员对资金流向、银行对账、大额资金、往来款项进行随时监控等。结算管理科负责前后台报表的比对和多张报表的交叉核对,设计比对公式通过汇总的多源后台报表与分类统计的后台报表叠加核对,保证了结算数据的安全、准确。

(二)预交金检测

通过账户日志,建立数据库快照,每天抓取每个账户的余额写入数据库中。编写数据库函数自动计算各个账户每日实际余额。设计检测工具,自动比对每个账户的理论余额和计算得出的实际余额,确认单个账户安全,形成“病员费用一日清单”,每日发放给患者,获得个人账户的日常检测。

(三)对账系统检测

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会涉及包括患者、医院、支付宝/微信、银行在内的四方面的参与者,为防止交易过程中产生差错及可能存在的舞弊等行为,必须要完善内部报表体系,做好信息数据的多方核对工作[9]。设计实用的对账程序,将每日客户端的交易明细、HIS系统结算明细以及银行入账明细进行三方核对,采取与银行存款未达账的调整模式,列示三方各自的差异明细,每日查找未达原因,保证账务清晰明了,及时清理未达账项[8]。

四、持续改进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使用新功能、新系统带来的便捷改善服务,同时,也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以评估和应对风险,启动问题分析,充分借助信息化工具,从DO、CHECK、ACT对新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五、体会

风险引导内部控制的方向,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借助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内控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以质量控制小组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和监控医院运营业务的关键环节,可实现更加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光,王晓峰.第三方支付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8):55-57.

[2] 高虹.加强医院财务收费处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7):92.

[3] 梁红梅.如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完善票据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9):42-43.

[4] 周栩.医院门诊收费处的内控管理[J].首都医药,2011,(12):11-12.

[5] 孟贤涛,徐建,杨九龙.医院门诊“先诊疗后结算”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1,(8):45-46.

[6] 沈o华.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商业,2012,(27):143.

[7] 刘昆.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0):77-78.

[8] 傅玉,王友俊,赖科夫,等.以服务科学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流程重建与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6):274-276.

[9] 周珠芳,王艳.门诊预存款模式下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设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0):91-92.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5

一、新医改

新医改是我国在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然而,要实现新医改的“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的目标,医院就会降低很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为医院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医改制度下医院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医院财政补给不足

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医院的财政补偿不足时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先天性弱点。近几年,由于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医院的经济补偿力度,但是靠政府的补偿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医院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保障医院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维持其正常运行和维护其公益性质。因此,医院在新医改制度下,如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并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成为了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二)行政型市场化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在医院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行政型市场化是制约医院发展的体制弊端。在我国医院发展以来,医院的组织和制度模式一直处于一种“行政性市场化”的状态。医院里的日常经济收入以业务收入为主要来源,这也是市场化的一面;在医院市场化运行的同时,各个方面却受到行政性协调机制的制约,这是行政型的一面。医院在建立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人力成本等方面都是依照市场经济价格来进行支付,而医疗服务等各项服务型事务却需要按照计划经济行政定价来执行。因此,医院近年来只能被局限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也对我国医院的发展和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提升造提出了挑战。

(三)医保支付制度对医院发展的资金造成了局限

近年来,我国普遍实行了医保支付制度。然而,医保支付制度却成为了制约医院发展的资金瓶颈。在全民医保的发展进程中,医保机构的支付已经成为了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现行的医保支付制度也为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三点:第一,我国医保支付过程中,我国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结算模式是医保“后付”制度,其中存在审批环节多、报销周期长的问题,在报销之前就需要医院垫付,这就造成了医院由于负荷资金垫付压力大而导致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第二,在医保支付制度中,由于各类病人情况不同,医保支付比例也不同,医保支付最高限额也不同,导致病人在康复结算的金额和医院收回的医保支付金额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三,由于医院的不同,各级医保管理部门与医院签订的服务协议的条款也不同,使得医院最终受到的垫付金额也会出现较大的差额。

三、新医改下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策略

(一)整合内外两种资源,构建纵横双向网络以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就目前来看,医院的发展需要整合内外两种资源,既要在医院内部挖掘内在潜力,提升医院医疗从业人员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强医院特色专科,实施差异性发展战略;同时也要通过拓宽医院管理外延来发展医院,发展联营、托管、兼并等多种形式,增大医院的资产规模和其辐射的范围和能力。并且医院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模式,需要建立多种模式促进医院的纵横向发展,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同时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帮扶、联营、兼并等多种形式与多家医院建立友好联合的网络模式,推动地区医院整体发展,进一步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建立特色的医疗服务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对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同样,人们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民众逐渐开始追求高端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在新医改的制度下可以在服务方面下手,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发展特色的医疗服务,以满足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扩大医院医疗辐射范围,增强医院在同行中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梳理全新的成本核算理念

医院加强管理制度。首先,医院要在医院的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机制。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在医院的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有利于调动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医院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医院要加强提高内部科室之间的写作与沟通。在医院内部,各个科室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提高医院解决疑难杂症和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推动医院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医疗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在艺术上实现优势互补。另外,要求医院要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提高医院的声誉度,提高医院的影响力。这样既可以使医院充分地落实新医改要求又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6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医疗 医讯通

1 概述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医疗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医疗应用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本文将以由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兆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共同合作的“智慧珠海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咨询”项目为支撑,深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该项目,旨在对珠海市物联网在交通、医疗、农业、物流等应用领域做出整体的规划,形成完整的“感知珠海”的建设发展框架。

2 物联网智能医疗的应用

物联网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感知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感知控制子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通信延伸子层通过通信终端模块直接或组成延伸网络后将物理实体联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识别、测量、定位、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众多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RFl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全程实时监控。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l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2 2医疗信息数字化

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

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方面:

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医疗急救管理。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息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lD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到治疗的宝贵时间。

药品存储。将RF J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问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血液信息管理。将RFl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药品制剂防误。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共享互联。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新生儿防盗系统。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婴儿提供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保护措施。

报警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息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随着高精尖传感器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通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能量收集器。

远程会诊。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 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移动医疗。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

3 物联网智能医疗举例――医讯通

“医讯通”系统是通过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起来的一套智慧、惠民、互通、高质和可负担的健康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社会的公众健康管理水平,是新型“保健在家中,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智慧健康管理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

“医讯通”系统利用手机短消息服务的覆盖广、价格低、便利、可靠和及时等特性,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健康咨询信息服务。具体业务主要分为“助医快讯”、“健康指南”和“健康家园”三大部分,

“健康指南”又分为“健康人生”、

“康复指南”和“行业健康宝典”三大部分。

“医讯通”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助医快讯

助医快讯分为预约就诊(短信预约挂号)、就诊提醒、就诊当日提醒、检查前提醒、检查检验结果告知、患者回访、其他医疗服务七大项。

预约就诊:患者通过手机编辑预约挂号短信发送到全程医疗短信服务平台,其内容含有患者姓名、诊疗卡号、就诊时间、就诊专家,预约中心即可答复预约是否成功。

就诊提醒:所有预约患者(包括预约挂号和预约登记患者)均可在其就诊前一天给予短信提示,提示发送时间为就诊前一天,下午4:30左右。

就诊当日提醒:在预约患者就诊当日,可在其就诊还有四位患者候诊时短信自动提示,以缓解患者等待的焦急心情。短信内容为:您前面还有(人数)位患者,请您在候诊区域耐心等候,并注意叫号屏提示,如您迟到将重新进行排队。

检查前提醒:患者在进行预约检查后。检查的前一天短信自动提示患者的检查时间、地点和检查前注意事项,以明确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往返奔波和迟到。

检查检验结果告知: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一经输入电脑,短信即可提示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以提示患者及时拿取检查、检验结果。

患者回访:即投诉受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短信方式进行患者回访、投诉受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患者回复短信的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服务状况,得到改进建议,并据之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工作。

其他医疗服务:包括专家留言:知名专家对特定疾病进行指导,以短信的方式下发给用户;健康教育信息:医疗定期举办各种疾病教育培训,医讯通将以短信的方式向用户下发通知及介绍内容;医院各科室内部的沟通和交流:用短信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特定节假日关怀信息:在特定的节假日向用户发送健康关怀小常识,提醒用户健康度假。

(2)健康指南

健康人生

健康人生是一款专门针对大众和高端人士这两类人群而开发的日常养生保健产品。产品内容由数十位权威医学专家精心编写。以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环境的改变,从专业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日常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自我养生保健资讯,目的是成为用户的掌上“养生保健专家”。

康复指南

“康复指南”又名“病种”,产品内容由广东省内医学专家及专业人士特别编制,涵盖内、外、妇、儿、中医、心理六大学科共42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种内容,从专业的角度提供给用户从疾病的病因、症状、发展到疾病治疗、保健和自我调理等方面的资讯,目的是成为百姓身边方便、可靠的“掌上小医生”。

行业健康宝典

行业健康宝典是一款专门针对当地集中行业的从事人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专业性的健康资讯移动信息化产品。产品主要分为教育、电子、服装等行业。根据年龄、性别、季节、时令、体质、病况等属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养生保健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相关内容,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档案,做到时时养生,时时防病,及时治病。

(3)健康家园

“健康家园”产品是以家庭为单位,着眼于每位家庭成员健康的一款信息化健康服务产品,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和社会需要来为家庭和社会中每位成员提供不同的健康保健服务,将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通过手机这个小平台传达给广大用户,既关注身体的保养方法,又兼顾心理的保健方式,通过细分家庭成员需求提供针对。最大程度帮助群众达到身心健康。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8

一、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以“人”为核心的制度建设行为,其实施主体是单位的管理者,因此,内部控制深深打上了管理者背景特征的烙印。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仅停留在核算和财产物资的保管上,财务管理主要防止会计核算差错和财产失窃等行为的发生,对内部控制产生的效益、显现的效果缺乏认识,观念淡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局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还缺乏一套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同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三)内部控制涵盖面太窄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应涵盖从预算编制、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票据及收费管理等的方面。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不是“重钱轻物”就是“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主动大胆地去参与管理,内控管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算账先生”的角色急需转变。

(四)监督机制不到位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完善、系统的内控体系,所以说谈不上监督。有的医疗机构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的制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多偏重于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内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分类型的对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单位负责人思想认识上提高了,才有可能转化为改进医疗机构内控工作的动力,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的舆论和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要规范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设计应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设计尤其要关注“三重一大”事项,确保不存在重大的缺陷;内部控制制度要在医疗机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内部控制还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三)细化内部控制流程,拓宽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监督范围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包括外请专家对医疗机构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票据及收费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明确各块业务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按照各块业务实现的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本着决策与执行分开、执行与监督分开的原则,细化该业务所涉及的各环节和岗位设置,分别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分工。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划定的关键部门和岗位,要分门别类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督促相关内部控制人员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人员包括所有参与和执行的人员,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要对内控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逐步形成“靠人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用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医疗机构的经济行为”的模式。

(四)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相关人员必须在内部授权的审批范围内办理业务,责任到人,并有责任追究机制。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相关信息的内部公开制度,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让经济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广大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建立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和清查机制,采取管用分开、定期盘点、不定期抽查、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医疗机构资产完整。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加强内控机构建设,提高内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优化内控操作流程,规范内控基础环节,使内控管理贯穿于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实行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9

【关键词】中医医院 档案管理 体制改革

引 言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是现代化医院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重要的情报源,承担着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档案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其作用不再是简单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做好一般服务,而且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手段,提供高速、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知识创新服务,为临床大夫的业务提高、病例总结、提高自己对本学科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医医院不仅要求对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学习还要对传统的古典医籍进行现代化的学习。我对多年从事中医医院档案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对改革之道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和大家商榷。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医院档案的管理主要是隶属于各个医院的行政主管机构,依附于各自所在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多数医院因为资金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往往忽视医院档案的作用,通常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措施,而且因为各家医院档案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所以相互之间联系很少,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

2.档案管理模式问题,馆藏资料和数据库“大不全,小不精”,既重复浪费又出现资源闲置,虽步入网络化时代,但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结构不合理,种类不全,现行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档案发展。尤其是中医院要求不仅对医学的最前沿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还应该对中医古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更好的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学知识。

3.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医院档案人员正规编制少,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学历参差不齐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只能进行一般工作。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医院档案无法自主进行在职人员新旧更替,人员结构得不到优化,专业的档案学、医学和外语人才匾乏,尤其是专业的中医学档案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直接制约中医医院档案各方面发展。

4.财力物力的匮乏。由于现在的医院多是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财力物力都被放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培养、和扩建病房等硬件建设上面。相对于这些医院的档案的投入很少,或者没有。造成医院的档案陈旧,没有信息化,不能为医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解决的办法与途径

1.加强目标管理

医院档案是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须加强其目标管理,切实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剧增"已使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不断分化,各学科之间发生着大跨度、全方位的相互渗透、影响和补充。在临床医用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科研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有关情报,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选题时有助于确定实验对象,样本大小,施加因素,指标的制定,误差的控制等方法;在论文撰写阶段可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论文质量。临床科研的各个环节都要借助于文献。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服务目标,整合自己有限的资源,除了数字化以外,对实物型不断的更新换代,根据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档案的数目、种类、使档案变成一个数字与实体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更人性化的服务机构。

2.重视人员培养配备管理

档案的人员管理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和读者两个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媒介。要重视专业队伍的思想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员稳定。合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评聘结合,责权利统一。要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训、进修、考核、工资、福利、奖惩等方面给予有效引导和管理,做到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统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严格遵照执行。使各个部门、环节、工序既相对分工,又密切联系,保证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高、中和住院医师各取所需,针对不同的专业和重点科室进行重点服务。

3.改变财力物力管理

医院档案的财力主要是医院拨的经费,经费是支持档案系统运转的重要能量来源。医院应根据其发展规则,对经费的使用时间、方向、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确定经费开支项目。有计划添置复印、缩微、声像、计算机等设备,并建立审核、监督机制,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4.科学的时间管理

时间的管理着眼于速度、效率。科学制定文献在各个环节、工序上的运行时间,制定采访、编目、档案保管、借出、归还的时间,提高档案的流通速度,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严格控制文献在部门运转的时间,减少无效时间。尽量调整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结 语

中医医院档案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响应政府应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联合其他中医院档案,集中人力、财力、馆藏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必将为中医药事业和中医院自身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 政 现代医院档案的转型与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X)7,(l):38-41.

[2] 巩怀俊 挖掘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 中华医学档案情报杂志 2008,17(5):15.

互联网医疗的弊端改善措施篇10

一、医院管理审计的主要目标与职能

(一)医院管理审计的主要目标 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了保障、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管理审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医院经营管理者将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医疗信息、诊疗技术等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使医院管理审计工作达到合理、优化、高效地运行。管理审计的目标就是以第三者身份对医院管理者的重大决策、业务技术管理制度、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使医院的管理者制订的措施更加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提高医院运作效率,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二)医院管理审计的职能 医院管理审计主要有以下职能:一是监督检查职能。对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投资融资、业务技术活动、其他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依法进行动态监督,维护医院的合法经营权,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运行,这也是管理审计的基本职能。二是综合评价。对医院管理效益进行科学地评价,对医院管理者的重大决策效益、投资融资效益、业务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医院经营管理对社会和本单位产生的综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三是经济活动的鉴证。对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报告、开展重大投资项目经济活动的可行性报告、合资融资项目报告进行严格审计,确定其真实合法性和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审计报告,为院方决策提供依据。

二、医院管理审计的评价标准

(一)医院服务模式创新情况的审计 目前,病人拥有广泛自主的择医权,他们也理应获得更多的同情和关爱。医院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去完善医疗服务流程,真正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向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充满关爱”的医疗服务模式,使病人到医院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审计中应审查医院的服务是否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树立现代化医院的管理新模式。国内外医学领域激烈竞争的态势给我国提出了警示: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不行,循规蹈矩、缓慢发展不行,必须紧跟全球医学科技发展的动态,积极开展“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医疗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最大要求。

(二)医院经营管理效果的审计 首先评价医院经营总体状况,这是进一步评价医院经营管理工作效果优劣的一项基础工作。进行医院管理总体效果审计,认清和把握医院所处环境的特点及医院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能量和信息,提高医院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应变能力。医院管理内容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素质等。管理职能是管理部门的内在功能,一般指医院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机制的职能总和。管理职能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医院经营计划、经营组织、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管理总体效果的审计评价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包括:查询法、审问法、图表法、核对法、管理问题调查表法、抽查测试法、因素分析法和金额法等。

(三)医院投资效益的评价审计 医院投资效益体现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投资的社会效益体现在通过某项投资,对改善就医条件,提高医疗质量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一般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产出减投入得到投资的净收益,但是医院的“产出”既包括医疗机构投资项目完成后的经营收入,也包括投资项目完成后新增的服务质量和提高功能的程度,如门诊人次、住院床日、医疗效果等。投资效益审计,是通过对投资的事前可行性评审,对投资决策方案的选择,投资超支和节约的检查,投资资金收益情况的分析,以及投资社会效益的预测,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效益性,找出影响投资效益的薄弱环节,以促进医院各项投资社会效益的优化。需要详细审查的内容较多,对每一项目共同的审查分析要点有:可行性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可行性资料是否可靠;数据资料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审查项目的必要性:主要是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主要从供应、技术、经济三个方面证实是否有可靠保障,评价其是否先进合理和经济可行。项目的评价结论主要是根据评价情况对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信性发表意见,并证实所选择的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医院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

(四)医院的资源效益审计 医院的资源效益包括: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设备与物资利用效率审计、资金效益审计和成本效益审计。一是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开展医院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不仅能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现有医院人力资源工作效率的客观需要,而且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方法是:审查人力数量的计划完成情况,调查医院执行国家用工制度情况,分析医院内医生、护士、医技、管理、工勤人员结构比例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是否出现劳动力过乘,有无人浮于事的现象;种类人员的学历构成、年龄结构、职称分布的合理性情况等。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全员劳动效率、全员业务收入情况和医疗技术人员劳动效率以及医师日均完成门诊人次情况等。二是设备与物资利用效率审计。设备和物资作为医院的一项资源,其利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效益,因此管理审计不能忽视对医院设备和物资利用率的审计。审计的方法有:评价设备利用率、固定资金收益率、药品加成率和周转率等。三是资源利用效益审计。包括对资金效益和对医院成本效益进行的审计评价,资金效益是指占用一定量的资金所产生有用成果的多少。方法是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的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运用效益分析的专门方法,对有关成本管理活动及其效果加以分析和审计,从而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业务量管理效益审计。包括业务量完成情况和技术质量效益审计。对医院业务量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医院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具体地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医院业务工作计划的制定情况;各项具体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医院为完成各项业务采取措施和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鉴定业务量完成后质量效果如何。医院技术质量效益审计是指运用标准化方法评价医疗技术质量效益。按照规定的医疗质量标准,抽查有关统计指标和住院、门诊记录,验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技术质量效益审计,可通过门诊诊疗质量指标、住院诊疗质量指标和病人的经济负担指标来进行分析。

三、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

(一)医院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信息审计重点 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规模的迅速扩展,医院的网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经济对传统的医院审计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线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审计线索的微小性,一方面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从心里上给审计人员造成了压力。会计信息舞弊的手法同时也发生了转变;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信息数据;通过对程序做非法改动或非法操作来篡改程序;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等舞弊手段越来越普遍,因此,审计的重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如果因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本身及系统处理与存储的信息进行审计。利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分析、定量分析的审计技术的运用是审计的核心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日趋普及,实用型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内部审计人员更应抓住契机,早日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网络化。审计的重点是依据不同的网络子系统特点决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包括门诊挂号管理子系统、门诊收费管理子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住院处管理子系统、医嘱管理子系统、医技管理子系统,设备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核算子系统等信息的全面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