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流程十篇

时间:2023-03-25 21:51:45

班会流程

班会流程篇1

关键词:交接班流程;产科;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产科患者周转快,风险大,患者的期望值高,对护理服务要求更高, 科学、完善制定交接班制度及流程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我院自2014年7月规范了交接班流程并在产科病房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交接班流程规范介绍如下。

1 礼仪站位要求

1.1礼仪 着装整洁,工作服、护士帽、头发整洁;精神饱满,着淡妆、微笑;语言文明礼貌,来有敲门声,走有感谢声;举止干练大方,动作轻柔,操作规范.

1.2站位 接班护士站于患者右侧,交班护士站于患者左侧,护士长站于床尾。进病房的顺序:交班护士-接班护士-护士长。

2 实施方法

2.1书面交接班 病区物品、药品清点交接;电脑收费及签字交接;交班报告本书写交接;患者病情及处理的护理记录交接;每一项交接内容如实记录,发现有误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整改。

2.2床旁交接班

2.2.1形式 护士长带领交接班护士对责任护士负责患者逐个交接查房。

2.2.2物品准备 推护理车,携带交班记录以及多普勒胎心仪、叩诊锤、弯盘等(手消剂楼道有备用),护士及护士长均使用小笔记本随时记录。

2.2.3步骤 由交班护士先向患者问好,询问夜间睡眠、晨起感觉、舒适度等,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态。由交班护士按“九知道”汇报患者基本病情及夜间情况。由接班护士检查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

2.3.4检查顺序内容 从床头到床尾,察看神志、专科情况、皮肤、口腔、管道、四肢等交待下一班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及需要协助的基础护理等。由接班护士边检查边做指导:告知患者当前应注意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健康宣教;指导宣教后对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掌握情况。

2.3.5护士长点评 针对交接情况,点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专科疾病护理要点、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结合病情进行相关知识提问,以强化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的理解。提高专科学术水平,并记录。

3 交接内容

3.1不同患者的交接重点 ①新患者:侧重健康教育,融洽护患关系;②危重患者: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包括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检查导管、皮肤状况等;③手术患者:侧重术前准备,术后患者侧重专科情况观察出院患者,侧重出院指导,征求意见等

3.2产科患者的具体交接

3.2.1待产孕妇 注意按时监测胎心,教会自测胎动,观察宫缩及产程的进展.注重主诉,警惕并发症的发生。讲解药物相关知识,观察用药效果.健康宣教,包括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心理支持。

3.2.2术后产妇 交接睡眠、自我感觉、精神状况;夜间多参数监护情况、氧流量情况;皮肤情况、卫生情况活动与饮食;产妇泌乳情况;刀口有无渗血,敷料包扎情况。宫底高度、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尿管引流情况,颜色、性质、量;静脉通路情况、用药情况及药物效果。

3.2.3自然分娩产妇 睡眠、自我感觉、精神状况皮肤情况;卫生情况活动与饮食;泌乳情况;宫底高度、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排尿情况;会阴清洁情况,会阴切口情况。

3.2.4新生儿 腕带;呼吸、面色、肌张力、反射;皮肤情况,黄疸情况;脐部情况;大小便、母乳喂养情况;游泳洗澡抚触情况;预防接种、足底采血、听力检查情况。

4 体会

4.1规范交接班加强了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规范交接班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责任 ,每班互相质控,查漏补缺,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避免了因交接班不规范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2]。

4.2增强护士自觉学习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通过规范交接班,使护士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护理重点,使中间环节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使护理工作更深入, 促使护士自觉增强学习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4.3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根据规范内容护士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全面具体。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他们对医疗行为和护士有更多的认识,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班会流程篇2

2、嘉宾做简单的讲话,班会正式开始。

3、由同学们进行汇报表演。

4、同学们表演结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班会流程篇3

1.1专业化的“人”

通过培养员工的工作素养形成员工的规范化意识,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达到员工职业化的目的。工作素养即工作理念和意识,而工作技能包括能胜任工作的各种专业技能,工作行为包括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及语言等。例如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对老员工的业务熟练培训等都是培训专业化的“人”,经过专业化培养后,员工能够按照精细化流程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事”,那么班组精细化就有了职业化“人”的储备。

1.2制度与流程有机结合

编写精细化工作流程单,梳理并细化操作流程,同时将工作量化后开发电子信息系统使之电子化。完善的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步步为营,日益完善,先从维护制度到值班制度,再从排故流程到应急流程。然后通过设计软件程序做到制度与流程之间的智能对接,事半功倍。

1.3过程控制流程化

正确的过程必然会产生正确的结果,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通过这四个“凡事”做到事事都闭环处理,即体现在工作流程单中的每个步骤,包括事件安排、人员值班、进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等,事事有人负责监督,事后整理归档可查。班组精细化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细节,即精致性,通过细化工作步骤,将每个步骤过程流程化,使之成为一个个无缝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操作,既可以杜绝了“错、忘、漏”的发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2.1具有清晰明确的班组目标

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最终愿景,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来达成目标。首先要明晰权责,通过赋予的权责来管理整个班组,做到奖惩分明,藉此来凝聚班组的向心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提出班组目标,如将班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或者打造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的思想作风、一流技术水平等目标,此外,不仅需要工作目标清晰明确外,而且班组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统筹考虑人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将他们合理分配,否则难以实现目标。

2.2科学的管理制度

整章建制是班组精细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制定并整合工作流程和台站制度是基石,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班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石,增砖添瓦,促进班组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分局各台站已经建立了QSMS、SMS等手册,这是我们科学化管理的保障和依据。

2.3管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班组是空管最小的一个组织,直接负责一线安全保障任务,一般都配置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资源:第一,拥有专业实力强的员工,即职业化员工,按照工作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职业化员工直接关系到班组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工作目标的执行能力。第二,配备了工作所必需的设备。班组的各项工作与设备保障紧密相连,必须对设备状态和信息熟记于心,设备信息会直接影响设备保障和检查排故的工作效率。第三,整洁的值班现场。保持值班现场的整洁有序,有利于培养员工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由于这些资源在班组管理中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资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才能达成工作目标,实现班组愿景。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班组精细化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班组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3.1学习新管理理念

因为知识都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和完善。从理念层面上来讲,管理一个班组再也不能一直禁锢于单一种管理思路上,必须虚心求教,学习和吸取成功者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实自己的管理知识,克服惯性,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再结合班组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营造自己的管理理念,其中“6S”管理和分层管理都是针对不同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

3.2提高班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整个班组成员能够自觉的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欲望和冲动,在日常工作能够主动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员工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备在日常工作及设备维护下运用精细化流程的能力。如果没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员工就不会主动学习并接受精细化管理方法,制约了自我工作效率的提高。

3.3夯实规范化管理

日常设备维护中规范化工作是以维护工作中的技能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工作经过量化,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经过审核和完善后形成规范化标准手册。毋庸置疑,没有规范化管理,就没有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就不会得到更长的安全保障周期。整编工作流程和台站管理制度可以运用QSMS手册中的方法或专家分析法等工具,通过对班组中的各个操作环节,每个巡视流程,日常值班规定制定出十分详细的规范化制度,做到整个过程标准、精准,使规范化管理最终可以形成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单,更好的实现班组目标。

3.4整合“人”和信息

班组精细化管理需要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又基于信息流程化,通过对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取样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手段去实现工作信息化,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越来越重要,各个大数据中心的设立,预示着数据信息已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目前环境下,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否则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导致挫折。因此信息意识是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同时需要运用规范化制度去充分保障班组的精细化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充分的保证规范化制度的落实。更进一步说,正是规范化的制度保证了“人”和信息能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人”通过获取信息不断去完善制度,通过制度又可以精细化管理到“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科学的,有序的。“人”始终处于第一位,只有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那么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就达成了。

4结束语

班会流程篇4

关键词:分流能力分班高中

一、美国关于班级分流的研究

在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主要是指按照学生以前的学业成绩,把他们编入不同的教学轨道,轨道覆盖了完全不同的课程,贯穿了所有科目,最终把学生导向毕业后不同的走向:

1.高轨道,指的是大学预科课程或荣誉课程,帮助学生进入一流的学院或大学;

2.中轨道,是为那些大多数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准备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也没有学习缺陷,或者他们不确定高中毕业后会做什么;

3.低轨道,包括职业教育和粗浅的学业课程,是为那些成绩不好或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设置的,毕业后他们可以符合二流学院、社区大学或就业的资格。

在1930年,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W.S.Miller和HenryJ.Otto发表了第二篇关于分班实验研究的综述。他们认为只要分班方法正确,是有利于学生的。一年以后,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AliceKeliher引用了同样的实验数据,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她认为分班对学生的成绩、自我概念和社会前景都有负面影响。这一争议持续至今已经70多年了。

Slavin认为尽管好班学生从分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以差班学生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这种分班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学校是根据综合成绩而不是根据某科目成绩来分班的,其结果是减小了具体到某一科上学生的差异,从而使分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Oakes,1995)。此外,被分到差班上的学生由于缺少正性榜样的影响,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害的(Page,1991)。从教师方面来看,有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师不愿意教这样的班,有意或无意地表达了他们对于学生较低的期望(Weinstein,1996)。差班教师没有做很多工作来适应差班学生的需要(Ross,Smith.Lohr,&McNelis,1994)。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学水平比好班和中班的要差。比如缺乏热情、组织松散,教授更多事实而不是概念(Gamoran,Nystrand,Berends,&,LePore,1995;muskin,1990;Oakes,1995;Raudenbush,Rowan,&Cheong,1993)。混合班的教学水平大致和好班和中班的教学水平相当,比差班的教学水平要高(Goodlad,1983;Oakes,1985)。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差班学生自信心的打击,这一做法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Oakes&Guiton,1995;Page,1991)。在差班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违纪、旷课或辍学(Goodlad,1983;Oakes,1985;Rosenbaum,1980)。

持利大于弊的研究者认为,当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时,班级分流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能从班级分流中得到最大的好处。这样对提高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效果(Kulik,JamesA1995)。中学校长倾向于安排了解高级知识的教师去教高级的知识,如果让有高级学历的教师去教算术,让没有接受大学课程的教师去教微积分,这样就是促进公平吗(Benhow&Stanley,1996)?关于分班伤害了差班学生的自尊心问题,Kulik认为尽管被标上差班学生的标签是很尴尬的,但是在混合班里,差生和优秀学生的成绩每天都被比较着,差生被迫公开展示自己学业的不足,这对于自尊心的伤害也是一样的(Kulik,JamesA,1992)。

在近年来,分班制主要被指有两大缺陷,其一是无效率,即没有提高学业成绩;其二是不公平,即差班的学生受到的谴责。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班级分流本质上是有害的,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放弃班级分流制度而采用混合班制度会使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更高。所有的证据也并没有说明班级分流使所有学生都获益,或者说混合班明显地阻碍了成绩的进步。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例外,对于他们来说,有更多丰富教学内容的提高班比混合班好。

二、国内关于高中班级分流的研究

国内关于班级分流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对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心理问题做的比较研究,很少有对关于分班对学生心理影响时实证研究。对高三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作SCL-90如调查后发现,重点班学生较普通班学生存在更明显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强迫症状,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也高于常模组。这说明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普通班学生大部分对升学深造或就业顺其自然,既不焦虑也不紧张,少部分学生升学心切,虽不在重点班,照样要上大学,难免焦虑紧张,因此测试结果出现两个极端,总分特低与特高(肖玉雄等,1999;初红,2001)。普通班学生由于其学习名次、地位等心理挫折更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施学忠,2001)。根据诸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1/3以上,而等级分班制造成的厌学高达2/3。

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分流是指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层别类,让学生进入不同的学校,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教授不同内容,使其成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教育分流主要有四种形式:其一,小组分流。这一分流方式是指依据学术性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兴趣特点,将学生分别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其二,班级分流。这一分流是指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固定的班,例如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分别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教学进程,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其三,学校分流。这一分流形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导向不同的学校;其四,毕业分流。这一分流形式是指社会各行各业依据学生毕业的学校以及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吸收不同的学生。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肩负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和各行各业劳动力的任务;—同时承担为国家和社会精英阶层选拔和输送合格新生力量的使命。高中阶段有多种类型的学校分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等。这些不同类型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需要。既然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向高等教育机构输送合格的人才,那么在普通高中内部进行的班级分流是否有必要?目前的高中普遍实行把学生按照不同成绩编入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平行班(或称慢班、普通班)的班级分流制度。尽管研究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建议应该采取两项行动: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在保留班级分流制度的学校改善班级分流制度。

1.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

一般来说,越是实行严格的班级分流,对整个学校的成绩和学生地位平等越没有好处。在高中时有过分班经历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偏科,如果把学生长期固定在一个轨道上的话,他们的偏科现象会更严重(Gamoran,1992)。为了减少班级分流,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消除严格的班级分流,如那些在高中出现大范围的、机械的分班程序。在做此努力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好班的学生会比在混合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消除分班制的同时,应该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让教师改变以前习惯的做法,掌握能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更多元化的策略。

2、改善班级分流制度

如果不能消除班级分流制度,我们应该更有效率地实行这一制度。第一,避免把学生和老师固定在某一类班里。在固定的班里,老师和学生的期望都呈螺旋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Page1991)。为了让分班制度更加灵活,至少应该采取两项措施:

(1)在做出分班决定之前,必须重新评估学生的能力并提供新的信息;

(2)让学生能弥补他们不会学到的课程,如在暑期的补习班,这样那些要求进步的学生就不会因为缺乏必备的知识而落后了。后者不仅要求学校的支持,还要求学生付出额外的努力。为了改善分流制度,还可以实行教师轮换制度,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有效率的老师的指导,而且也解决了因为年复一年被安排在差班,教师士气低落的问题了。第二,提高差班的教学质量。这样做可以解决教育的不平等问题,并能提高整体的成绩。不过这一建议是非常难以实行的,不然班级分流制度就不会引起那么多争议了。

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1)差班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业的期望都很低。

(2)差班的学生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差班的教师应该:

班会流程篇5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沟通和交流重要

沟通和交流指的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和反馈信息的动态过程,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又可以被称作是心灵对话,指的是人与人相互之间进行思想、精神、内心想法、情感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以保证相互之间能够形成情感和思想共鸣。通过对一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班主任对于学生之间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沟通有些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些则不能,因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内心和思想都已经渐渐地向成熟期迈进,具备了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且情感的波动性较强,自我意识能够控制行动,个性较强,希望能与异性多做接触,但对成年人的防备心理比较强,通常不喜欢真正打开心扉,因此,教师与高中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则逐渐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同时也是必要的教学任务,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好班级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之外,还要注意与高中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也是高中教学任务中的另一大难点。

一、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师生之间的重要性

沟通和交流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沟通和交流,生活将变得沉寂而了无生趣,事业也不会走向成功,工作也不会称心如意,而且,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那么就不会相识相知,更无从了解和互相帮助,信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沟通和交流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沟通和交流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没有沟通和交流,管理班级就永远是纸上谈兵,不会收获很好的管理效果。高中自我意识比较强,而这种意识是他们限制行为、走向自律的过渡期,缺乏成年人的自律性,所以经常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而这种心理产生的同时,他们还经常封闭自己的内心,拥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沟通和交流则是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也显得特别重要。担任高中班主任一职,教师一定是实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使其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都能够被正确的树立起来,此外,教师要认识每位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思想性格、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要针对这种差异性实施沟通和交流行为,这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成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二、班主任在与高中生进行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因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智已经慢慢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情感变化和思想沟通方面都比较敏感,也比较青涩,所以班主任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必须要讲究适合的沟通策略和方式,而要建立与学生长期沟通和交流的关系,那么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就一定要明确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在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其它与沟通事件无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品质和性格,换句话说就是班主任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要实现确定沟通的内容和主题,并针对制定好的内容和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切记不要借题发挥,反反复复的牵扯以前的事和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陈年旧账,这样不但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加大了沟通和交流的难度艺术,此外,在沟通和交流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不要讲沟通的内容和事件同学生的品质和性格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厌恶之情,从而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形成无法填平的沟壑。第二,班主任在沟通和交流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些肢体语言。在某些时候,肢体语言所传递和表达的信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班主任在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丰满的情绪,而以免太多的语言对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带来伤害,比如,班主任不要再沟通和交流中向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暴怒、绷着脸、皱眉、叹气等消极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而要经常面带微笑,以赞美、欣赏、鼓励和关爱的眼神和行为向学生传达积极的信息,并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契机向学生表达赞同的情感,向用力点头、竖起大拇指、神情专注等等肢体语言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打开心扉与班主任之间进行心灵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三、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的技巧

(1)高中班主任要积极主动的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经常询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近况。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比如,如果班主任在某次大型考试之前发现某个学生的状态比较不稳定或表现出于平时不太一样的行为,就必须要及时找学生谈话,进行单独沟通,问其状态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并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尽快走出抑郁的情绪。

(2)高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技巧还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沟通和交流场合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班主任应当将沟通和交流场合确定为比较私密的场所,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二、交流方式的选择,沟通和交流通常都是两人之间进行的,但是遇到特殊的情况也可以采用集体的方式,班主任要学会用变通、灵活的方式改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模式。

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应当针对学生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特征对沟通和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要讲究技巧性,不能表现的过于急躁和强硬,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教师应当把握沟通方式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健康品格和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陈军.中小学班主任如何把关爱撒向每个学生[J].考试周刊,2012(59).

班会流程篇6

原煤车间检修二班现有成员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党员4人,获得公司级先进1人,厂级先进4人,班组负责原煤车间一半以上设备设施,包括16条输送带、2台堆取料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从推行标准作业流程至今,班组作业严格执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从学习到应用再到流程真正落地,切实在原煤车间乃至全厂都起到了典型性、示范性的作用。在班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检修二班仅2016年一年就获得技改技革奖励项目5项,技术创新奖励项目2项。是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力量较强的精干队伍。

二、典型经验介绍及主要做法

检修二班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及选煤厂对标准作业流程实施、应用、推广的精神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积极探索,群策群力,创造性的总结出“2113”标准作业流程工作方法,即“两学一做一总结三实现”。实现“三零”的工作目标,即实现检修质量零故障、人员零伤害、检修工时零浪费,生产任务有序进行。

“俩学”即一学标准化流程熟记于心,二学包机设备维修方法烂记于行。固有的标准管理程序所做的事情就是将普通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中。这样员工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那些不普通的问题上。理论加实践,将标准作业流程深植于每位员工心里。班组执行每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不只是说的好,做的更好,这是实现标准作业流程的根基。

“一做”即将维修方法与标准作业流程有机结合,来完成检修任务。例如更换耦合器,其一需提前一天备齐并检查工器具;其二在班组微信群内以图片或其他形式,提供更换耦合器的方法,全员进行探讨统一方案;其三工作过程中有专人监督,提醒并确保标准作业流程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并记录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总结提高。

“一总结”即“回头看”,班前会上针对上一个检修工作进行总结。对于工作方法而言,梳理经验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将成熟的标准作业流程存储到信息化系统经验库中;对于人员方面,针对行为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实行一对一指导教育;对于其他突发状况,总结其出现原因,找到预防点,消除其隐患因素。对于检修工作做一个全面汇总,给标准作业流程加血添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成为改进创新的基础。总结是方法里的重中之重,它可以确保企业不会因人员流动,而使整个管理模式、技术技能、操作经验等流失。经验库则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至今为止,我班组的成绩初有成效。经验库已经存有部分资料。

“三实现”即实现检修质量零故障、人员零伤害、检修工时零浪费。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严格执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作业以来,标准、安全、高效的种子已经深深根植于班组每位员工心中,确保了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总结“2113”标准作业流程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班组在今年公司组织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成果展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班会流程篇7

关键词:科任教师;班主任;合作育人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也是整个班级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其除了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还要帮助协调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工作千头万绪,因此,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非常重要。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因为一起教育一群共同的学生而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在具体的合作育人过程中,也必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各种问题与矛盾。如何解决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改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合作育人,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对合作育人意义认知的欠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常常只关注自身教授的课程,如何提升该科目的教学成绩,对与班主任的交流,往往只是反映一下课堂纪律或者作业上交情况,除了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基本上对其他方面的合作没有意识或者极少数有合作意识。而班主任也往往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负责对学生、班级的管理,与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多数时候只是一些零碎信息的沟通,很少有更深一步的合作。科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多数将精力放在学习方面,偶尔会提及思想道德,对于其他方面基本上为零。大多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都是各司其职,科任教师负责教学,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互不干涉,各为其政。

2.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互相不够信任与理解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通常科任教师都会主动去找班主任来解决问题;而班主任遇到关于班级管理的难题时,往往都会去找其他的班主任询问解决,而不是去找科任教师。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育人的主动性上也存在问题,科任教师认为,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主动向科任教师了解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情况;而班主任则认为,科任教师应该主动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管理与教学情况,主动与班主任讨论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班级活动,多数的科任教师很少参加,关于学生的思想状况,科任教师也很少会积极与班主任沟通。这就足以说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乏信任,没有做到互相理解。

3.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少了互相合作的组织保障

一个班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加起来数十位科任教师。班主任在与其协调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一个班级中资历很浅的年轻班主任,其与年龄和阅历较大的科任教师之间,协调工作的时候就更不容易了。年轻、资历浅的班主任就会显得人微言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上的意见与观念就难以得到重视。另外,科任教师通常都是主教两个或者是多个班级,一个班的教学上有问题,其他班也会有,在与教学质量较差的班主任进行工作协调的时候,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如果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与制度,仅依靠班主任独自来运行合作育人教育模式,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育人的策略

在当前推行的合作育人教学模式中,也有一部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能够主动合作成功的例子,有的班主任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引导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学管理团队,团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也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凭借自己的积极主动、勤奋耐心以及合理高明的沟通合作技术,与班内科任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分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使班级所有教师形成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力的教师团队,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共同朝向同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共同合作育人,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必须加强引导,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1.培养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主体意识,互相尊重

参与合作育人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主体,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是以主体存在为前提的,两者之间互相合作,科任教师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班主任也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主动思索、主动组织策划。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双方要保证每个主体的“自由”与“自律”。“自由”指的是自由的言论环境,充分尊重发言者的发言自由,让其充分表达意见或者见解,不要在发言过程中互相压制或对抗;“自律”是指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都要互相遵循合作规则,观点的表达和阐述都要有理有据,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环境,排除身份的干扰,在交流过程中,不存在资历深浅或者上下级问题。双方互相尊重,使合作育人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既包括对对方人格方面的尊重,也包括对双方个人差异上的尊重。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责人,与家长的接触较多,因此对学生们的个人状况更加了解。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班级内学生的状态或者是潜在的问题,并认真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与见解,尽早将所发现的问题制订策略并进行解决。

2.实行“捆绑式”的绩效考核

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过程性的奖励或者是阶段性的奖励,有的是基于个人绩效,有的是看班级绩效。因此,在一个班级里,班主任与所有的科任教师之间既要合作又存在竞争。如果大家都只看重个人绩效,那么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就容易出现互相抢占时间、彼此缺乏信赖的现象。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要实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将传统的非输即赢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具有合作性、谋求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学校管理者要将科任教师的利益与班主任的利益进行“捆绑”,设计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消除交往障碍。学校对教师整体素养的考核,要将个人绩效与班级整体绩效相结合,个人绩效的考核成果,代表的是对个人的肯定,是教师个人劳动价值与教学成绩的体现,然而,学校要求的不是单科或者多科成绩的优秀。因此,将个人绩效与班级绩效相结合,对整体教育教学成效进行考核,对个人与整体都能起到平衡的作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才能更加真诚地互相交流促进。 3.建立和完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班主任要善于团结各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各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意义,多与科任教师进行思想沟通,主动向各科教师通报班级内的情况,在具体沟通中也要虚心听取各科教师的意见,尊重科任教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威信。科任教师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有责任感,积极发挥作为教师的表率作用。就目前来看,虽然大家都能够意识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机制来促进合作,单纯地依靠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自觉意识来达到合作育人目的,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使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有很好的保障。

一是,要制定定期的例会制度,促使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养成互相沟通交流的行为习惯。例会都是在指定的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制订策略等,尤其是在一个学期的初始、中间以及期末,必须进行例会探讨总结。例如,在学期初的例会上,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共同制订对班级内学生管理与教育的整体要求,以统一标准,包括管理制订的执行、班委的确定与分工以及对学生的奖惩标准等。有了统一的标准,科任教师以及班主任就能在相同的意识状态下,展开对班级管理与教学的相关工作,并逐渐形成互相合作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共同制订相关措施与标准的前提下,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双方都能够深刻理解并明确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就不发生冲突或矛盾。在学期中或者期末的例会上,双方要针对上一阶段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班级纪律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线,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作业反馈、任务量的控制等进行讨论,通过阶段性的总结,有利于对下一阶段班级管理与教学任务进行方针策略的制定。

二是,要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制度,促进合作交流。选定具体的专题目标进行专题讨论,例如,班级管理状态、整体学习质量、资优生的培养等,经过讨论,针对问题共同商量对策,并分工到个人,明确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双方的具体职责与任务。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科任教师或者班主任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与学生一起策划活动安排,制订活动方案。例如,各种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科任教师要直接参与到活动排练过程中,为学生们当评委。在一些娱乐表演活动中,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参与到表演中,使得双方在学生活动中形成共同的认知,共同认可对班级的管理状态。

班会流程篇8

一、明确目标,增强工作责任感,全面培养,注重实效

班主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明确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力争通过培训使班主任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多种班主任培训的方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1、加强班主任理论培训与学习,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促班主任专业发展,我们幼儿园十分重视班主任的理论学习,组织班主任阅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程》,观看《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难题解决对策》光盘和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及经验介绍,活动得到了各班主任的一致好评,并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纷纷表示,多学习相关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班主任专业化素养。我们还请关工委的金小龙老师来做了师德讲座,地震中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教师的心理受到了洗礼,更加坚定了爱学生的情感。

2、组织班级常规调研,有效改进班主任日常常规管理工作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幼儿的常规教育,着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把这项举措列入了班级调研的一个重要项目。

首先在调研班级的选择上,我园有计划的多次组织班主任观摩不同班级的一日活动,我们选取调研的班级有的是非常具有班级特色,值得大家学习的班级;有的是班级组织过程中,突出问题比较典型的班级。通过班级调研,让大家学习好的班级管理经验,同时也折射出自己班级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以便于通过集体共同查找问题,来促进共同反思,共同改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从幼儿上课、游戏活动的要求;课间盥洗、饮水的秩序;对同伴和老师的礼貌行为等方面进行调研,看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对教师常规要求的掌握情况如何。活动后,调研组人员还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对在常规组织中还存在的不足给予提醒和指导。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调研活动,给班主任专业知识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指导,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我们孩子的学习活动时间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减少消极等待,动静交替合理开展活动。

3、进行特色班级创建、研讨、展示,发挥班主任特长优势

我园的班主任培训工作能够结合自身新办园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园艺术幼儿园的艺术品牌特色特点,开展了特色班级活动,每个班都申报了特色班级,并对特色班级创建进行了深入研究。豆豆班的做做玩玩,芽芽班的快乐韵律,果果班的舞蹈精灵等,各班完善了自身班级的创建方案,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区角及其他的内容。

同时,还开展了特色班级展示研讨活动。本学期有三个班级进行了班级展示。芽芽一班的快乐韵律,芽芽二班的韵律童谣,果果班的舞蹈活动。在展示后,还组织进行了研讨,每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特色班的继续创建及疑惑都进行了一些智慧的交流。

特色班级的开展不仅使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同时发挥了班级强大的育人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班主任更加深入分析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幼儿的特点,教师的特长,家长的资源的特色,让班级工作更加富有特色。

4、开展班级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

本学期,我园组织了多次主题交流会,如:《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开展亲子活动》、《如何与家长、孩子交流》、《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撰写幼儿成长档案》等等,教师展开了讨论,总结出班级管理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措施、体会、感触。他们都谈到:班主任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重方法,注重“爱心教育”,要与孩子打成一片,与孩子建立水乳交融的情感,才能享受到用爱赢得被爱的最大快乐;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能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班主任要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班级建设,鼓励自主、自信、自立。

此外,我们还在提出了8个1,提倡:(1)对孩子微笑(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3)帮孩子明理(4)教孩子求知(5)让孩子自主(6)给孩子机会(7)为孩子着想(8)替家长分忧。每次班主任培训中学习一个。

同时,利用每次业务学习的最后15分钟,分享最新最近的班主任工作感受,有交流亲子活动组织感受的,有交流家长开放活动组织体会的,有交流与个别不配合的家长如何开展工作的,等等,教师之间相互倾诉,相互答疑,相互学习。

同时还针对艺术幼儿园的特点,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每月定期专门组织了班级环境创设工作经验交流,互相交流如何创设贴近孩子生活、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并通过优秀班级和薄弱班级结对活动,发挥特长教师的作用,互帮互助,将环境创设更利于幼儿发展。

如此,通过班主任直接的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达到师生在平等、民主、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同成长,共发展。

5、开展丰富的教研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

我园在教科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坚持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培训的全过程,用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班主任积极参加以科组为单位开展的集中学习,案例分析、交流研究、互相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中,教师有疑难直接寻问,共同研讨交流。这种参与式、交互式、探索式、交流式等互动的培训得到班主任老师的一致欢迎。

三、扎实培训,效果显着

全体教师一致认为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个体、学校整体,对家长乃至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虽然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但教师作为学生领路人,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现代教育手段不可以替代的。

我园一直十分注重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班主任培训,教师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思路清晰了,目标也更为明确,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并通过新老教师的结对,新老师以新促老,有了提升了班主任队伍的素养,提高了班级建设的效率。老教师学习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并以老带新,把经验、方法传授给新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大家在教学中共同探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谐共进。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新教师的成长时间比以往缩短了许多。

班级形式多样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班主任素质和工作技能,各个班级都能呈现出祥和、积极向上、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和学习气氛。

此外,通过培训,我园的骨干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有多篇论文和活动区案例在区里得奖,个别老师的论文还在市里得奖,并有两位老师的课题在区里立项,一位老师的课题在市里立项。同时,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率极高。

四、反思与展望

班会流程篇9

关键词:流动儿童;助人行为;促进方案;启示

一、基于CIIM理论模型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促进方案

目前有学者基于CIIM模型设计并实施了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促进方案,并期望通过该促进方案使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班级助人关系网络中,也同时使班级中的亚群体助人关系更完备。流动儿童的助人行为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在微观层面提高流动儿童本人的道德素养,在中观层面上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动儿童和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交互关系,在宏观的层面可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中。因此,促进方案的设计也需充分融合微观和中观两个研究层次。基于CIIM理论模型设计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引入了“共识内群身份、合作互动的群际交往和强化共识内群身份”三步层层递进的促进计划。首先,通过引入共识内群身份,使个体对内外群体间差异的关注转移到共识内群身份上。其次,通过合作互动的群际交往,使群组间通过相互依赖的活动达到对班级共同目标的认同。最后,强化共识内群身份。通过对共识内群身份的进一步强化,将能够使个体不完全放弃自己认同的群体身份的前提下融入整个班级中。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后测对比,可知促进方案能有效地保证流动儿童融入班级助人关系网络中,促进方案实施后的班级助人关系网络密度值增加。同时,促进方案实施后班级助人关系网络的亚群体结构有所改变,亚群体内部和亚群体间存在互助关系。此外,群体身份关系网络和助人行为关系网络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促进方案实施后,班级中的流动儿童融入了整个班级的助人关系网络,尤其是原来相对较为封闭的老家认同的流动儿童也和班级中其他同学发生了助人行为。因此,促进方案是有效的。

二、流动儿童助人行为促进方案实施的启示

1.针对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促进方案设计与实施应该特别注意流动儿童的个体差异及班级特质

班级作为对流动儿童生活影响最大的外在环境,对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正如研究所表明的,流动儿童往往存在歧视知觉和社会融入困难。这种负面的生活状态在流动儿童最基本的生活圈子――班级中更是体现了出来。一方面流动儿童的身份建构决定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城市身份的回避与不认可使流动儿童容易处在敏感和回避中。他们归属感的确实不仅是因为自己身份建构的问题,更多时候还源自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在促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和主试应该引导流动儿童释放自己,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他人。虽然促进方案的实施应按照既定的促进流程进行,但是也同时注意流动儿童的个体化差异和其所在班级的特质差异。因此,在促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将流动儿童及其所在的班级环境结合在一起共同考虑,才能使促进方案的实施效果更明显。

2.重视在促进方案实施过程中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互动,强调合作组合的多样性

在促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流动儿童受到身份建构的影响,很有可能在活动中选择和自己原本在班级中的“伙伴们”集中在一起。这个时候,主试和班主任就有必要提醒流动儿童在选择伙伴组合的过程中应该目标广泛。其中,既应该和流动儿童一起活动,同时又应该和城市小朋友共同合作。促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正是通过对班级多样性的强调,使流动儿童意识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性,进而使流动儿童走出自己身份建构的禁锢,更好地融入班级中。

3.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促进流动儿童减少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

在促进的过程中,主试往往能够感觉到流动儿童的抵触和不配合。这时主试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流动儿童进行疏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流动儿童在待人处事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替代原本存在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特别是,对流动儿童所处班级助人关系网络的促进,既是一种宏观群体关系结构的调整,又是对个体行为的促进。助人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更是积极心理学所探讨的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因此,对流动儿童所在班级助人关系网络的促进是符合积极心理学的规范的,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儿童的负情绪和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陈阳.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71-376.

[2]陈阳.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特点及促进:基于群体身份认同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班会流程篇10

作为一名学委,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好班里同学的学习。但是由于这学期课程比较繁重,且本人在社团中也担任干部,较少去关心班里全体同学的学习,只是简单地为部分同学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忽略了对所学课程的认真学习,这其实对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是不好的。因此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增加同学们对所学课程的交流:由于大二取消了自休,同学课后基本上不会聚在一起。积极发动班里课程学习得比较好的同学多跟其他同学交流,如:罗洁、喜鹏、振业等。争取班级成绩在年级里保持领先位置。

2.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比赛,借用电协各项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支持,并促进比赛队伍的多多交流。

其次,本人偶尔逃课,上课偶尔没有听讲,也没有积极配合老师,还经常坐在后面几排,这些都在班里起了不好的影响,造成班里同学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认真,课后经常抄袭作业。今后尽量以身任职,能不逃课的尽量不逃,上课还能听下去的尽量不睡觉,作业也要自觉完成,并督促其他班委也自觉独立完成。带动同学们在班里形成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

二、没有积极配合其他班委的工作。

对于其他班委的工作,我都很少去关心,也没有很好地配合(有几次有些班委找我,想让我去开一些无聊的会议,我都推脱说没空。),没有很好的出谋献策。这一方面是因为班委缺少交流,很多时候都是独自承担了工作。因此,今后若是有班委忙不过来的时候,能帮的我会尽量帮。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是很忙的,现在大二了,谁能说现在很闲呢?因此不能帮的时候,也请大家见谅。

三、集体观念不强

班级集体活动较少参加,班里同学参加运动会也没有去为其助威呐喊(像上次院运会我都没有去观看,更别说去帮忙)。目前班级的凝聚力正在逐渐下降,大家各自忙各自的,学习上如此,工作上如此,生活上亦如此。这样既不利于班级的发展,也不利于同学们个人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先搞好班委的团结,我们要努力把班委的学习搞好,团结互助,经常交流下学习上的问题,借此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群策群力,帮大家解决。

在此也表扬下伟浩,他是投入了很多少精力在班级建设上的,这是我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