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十篇

时间:2024-04-09 11:41:39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1

铁路局直管站段后,车务站段管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隶属大同铁路分局管辖的大同站(直属站)先后经历两次大的生产力布局扩充,在原来直管的6个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增至21个车间(站)。大同站通过优化管理结构,理顺管理关系,切实提高“站管站”管理效能,实现了结构合理、资源优化、管理高效、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

大同站;站管站;安全管理

1 制约大同站“站管站”模式下安全生产态势长期稳定的因素分析

1.1 大秦线运量在高起点上实现高增长的常态化发展态势,对大同站的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效率轻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大秦线原设计能力1亿吨,经过历次改造, 2002年运量达到1亿吨、 2004年达到1.5亿吨,之后连续三年每年递增5000万吨,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实现4.05亿吨,2012年实现运量4.2亿吨,2013年实现4.45亿吨,2014年将实现4.6亿吨。大秦线重车的组流上线85%的任务须在湖东二场以出发间隔不大于15分钟的秩序组织开车,才能满足大秦运量任务的完成,同时所有经大秦线回空的列车须经湖东一场疏散至装车站。随着列车密度的增加,站内编组、机车转线、放行、列尾摘挂、票据交接等作业环节大幅度增加,各工种间的交叉作业、互相干扰更为频繁,作业中重效率轻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

1.2 充分挖掘湖东、大同两大枢纽调整运输组织秩序、列车编组质量以降低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安全风险的能力 尚待进一步提升

大同站下辖大同、湖东两大枢纽,湖东枢纽以编解重载列车及向装车点输送空车为主,大同枢纽重点围绕古店口组织,日常组织应以保证湖东枢纽畅通为主线,优化大同、湖东枢纽作业互补,抓好枢纽机列衔接,提高调度计划质量和作业组织水平,严格按编组计划编组列车,减少列车改编,降低调车作业及接发列车风险。但是,因湖东枢纽及大同枢纽分属不同的调度台,作业组织各自为政,缺乏全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同时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作业人员指挥水平较低,接发列车时频繁机外停车,改编列车较多,导致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安全风险增大。

1.3 惯性两违屡禁不止以及典型两违问题时有发生极易给大同站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态势造成破坏性影响

大同站惯性两违问题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具体表现在接发列车标准执行不严、调车作业制度落实不规范、劳动纪律松弛以及基础管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既反映在作业方面又表现在管理方面;二是边整边犯,这些问题重复发生,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的虽然暂时解决了,但在较短周期内又呈高发态势,有的问题已经成为顽症,严重威胁着全站的安全生产。

1.4 TDCS3.0等技术装备资源未全面布控是进一步强化大同站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巨大发展空间

TDCS3.0、STP、非集中区道岔密贴装置、视频监控等技术装备在我管内布控仍有空间。一是管内主要办理多方向接发列车的车间(站)进行了布控,但大同南等站未予以装设;二是管内调车作业量最大、安全风险较大、发生安全问题对运输组织极易产生重大干扰的湖东站未装设STP。

2 进一步加强“站管站”模式下大同站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充分挖掘湖东、大同两大枢纽调整运输组织秩序、提升列车编组质量功能大幅度降低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安全风险

充分发挥调度车间调度指挥龙头作用,以保证湖东枢纽畅通为主线,优化大同、湖东枢纽作业互补,提高调度计划质量和作业组织水平,抓好枢纽机列衔接,重点保证各口机车放行,压缩机车停留和折返时间。多方向车站要优化作业组织,充分利用接发列车与调车作业平行进路,减少列车机外停车、车列在站停留时间、频繁在管内解编摘挂现象的发生,系统降低安全风险。

2.2 完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干部不作为、职工惯性两违问题发生概率、杜绝典型两违问题的发生

2.2.1强化对干部不作为、弄虚作假问题的惩戒力度。考核是管理干部的基础环节,特别是针对干部不作为、弄虚作假的问题要加大惩戒力度。

2.2.2完善管理干部检查发现问题晾晒制度。通过《安全问题通知书》最差通知书“晾晒”,切实解决发放通知书不均衡和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评价,综合检验干部作风,提高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

2.3 进一步加大TDCS3.0、STP、非集中区道岔密贴装置、视频监控等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弥补现状下局部技术装备资源不足局面

实现现场安全的全面受控,必须紧紧抓住技术设备保安全的导向和要务,特别是要加强STP等行车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一是在开通韩家岭等9个站场TDCS3.0的基础上,积极向铁路局建议力争在管内其他涉及多方向接发列车的站场增设TDCS3.0,严防涉及多方向接发车车间(站)发生错误办理接发列车事故的发生;二是要积极向铁路局申请在我站管内调车作业繁忙、安全风险较大的湖东站安装STP,重点防控湖东站因发生调车“挤、脱、撞”事故对大秦线的高产高效造成重大影响;三是在东场等站内非集中区安装道岔密贴装置基础上,要积极向铁路局争取对管内其他站场非集中区特别是专用线等非集中区增设道岔密贴装置;四是在征得铁路局同意的前提下,车站要积极筹措资金,对铁路局建设的107个综合视频摄像头尚未覆盖安全风险较大的作业区域布控无线视频监控,最大限度消除现场作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3 结束语

加强铁路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在当前深入推进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大背景下,全站干部职工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的大局观念,努力为确保实现车站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增砖添瓦,逐步提升车站安全风险风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松.铁路行车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

[2]徐.铁路行车安全视频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张光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机理及相关应用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2

我国铁路系统信息建设是1个超大规模的政企合一的内部网络。即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主要铁路站段共同拥有1个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中国铁路的信息技术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简单的单机应用,以18点报告为代表的统计项目,逐步发展到今天涉及全路各部门,覆盖车、机、工、电、辆、财务、统计和办公等铁路各系统。当前的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是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并且存在许多隐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系统崩溃、中断及非法进入等信息安全问题则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上层的整体策略

主要体现在管理力度不够,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规定过分强调部门的自身特点,而忽略了在铁路运输的大环境下自身的特色。部分规定没有准确地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以管代法,用行政管理技术的做法仍较为普遍,造成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1.2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的需求难以确定,要保护的对象和边界难以确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3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

1.4安全措施建设滞后

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措施建设不够健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网络安全也在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原来的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需要。

1.5安全人才建设滞后

当前铁路系统信息技术人员较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铁路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队伍。但从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以及全员性的不断增强。铁路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建设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铁路生产与管理向着智能化和管控一体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对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信息安全引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将给铁路生产、服务和经营带来重大威胁和损失,给铁路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信息安全已成为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信息系统不仅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而且还包括生产自动化系统等。因此,信息安全保护的内容不仅是数据和系统本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运行于网络之上的业务安全,即保证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不可抵赖性。结合实际应用,就是要确保运行于网络之上的行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控制系统,以及生产实时管理、客票预订和发售、货运电子商务、12306客户服务等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2.2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系统在铁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覆盖的不断延伸,开放性与互联性的不断增强,以及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升,由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脆弱性以及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等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现,而且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信息安全保障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开展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从风险评估分析入手,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管控和处置措施,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强化应急处置,努力消除安全风险或使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内在需要,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必然要求,符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特点,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铁路系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端正信息安全认识

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资产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中的铁路系统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与铁路系统的有形资产相比,信息资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虽然不能直接参加铁路系统价值的创造,但能间接地影响铁路系统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影响铁路系统的竞争能力。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影响铁路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铁路系统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从铁路系统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安全问题,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提出了“信息安全治理”的概念,即将信息安全策略提升到和企业发展策略相同的地位,作为企业策略层的1项重要任务来实施,这个观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实践,值得铁路系统借鉴。

3.2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在信息安全学界,人们经常会提到,对于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在铁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这也是铁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3.3加大投入与提高人员素质

安全技术是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是实现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保证,对于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加大人员、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科学配置资源,达到投入和收益的最佳结合。围绕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和策略,系统、科学地进行软硬件系统的采购和建设,要重点加强信息安全人员资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补动防护技术,同时也要引入主动防护技术。此外根据实际的业务,可以引入PKI技术、VPN技术等,再结合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以及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从而达到最优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定期组织专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

3.4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必须针对不同的系统故障或灾难制定应急计划,编写紧急故障恢复操作指南,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所担任角色和负有的责任进行培训和演练。

3.5加强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要保证数据不被更改或破坏,需要规划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检测制度,是否有实时监控系统日志文件,记录与系统可用性相关的问题,如对系统的主动攻击、处理速度下降和异常停机等。

4结束语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3

关键词:铁路;施工组织;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U2l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铁路工程也在不断的扩展当中,随着铁路的扩展也相对出现动车、高铁等项目,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铁路工程施工较为复杂,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对相对的施工组织管理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便出现相应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如何妥善解决施工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今后铁路工程发展的关键。

一、铁路施工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准备工作不到位一直是铁路施工组织管理中较为严重的问题,铁路工程自身是复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与信号以及通讯、接触网等做好系协调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备以及工程设计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如施工前期这些准备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但就目前铁路施工准备阶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各部门之间人员不能有效配合,对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设备了解不深入,因此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超量也是施工前准备的重要问题,施工超量严重导致连锁操作台出现红光带,影响大量车辆运行的安全。

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阶段的主要问题一般有三点,首先施工过程中变更过多,其次施工组织管理不恰当,最后施工过程中违章较多,这都是施工阶段较为严重的问题,在铁路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过多对施工工序以及技术都有严重影响,对施工安全也不能够保证,而组织管理不当主要体现在现代铁路管理环节较弱,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铁路工程也随之增多,因此对施工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以往施工组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施工要求,因此就出现施工方案管理不当的问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素质较低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施工违章问题也是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都有相关规范进行制约,其目的是能够根据规范而杜绝不良因素,但就目前铁路施工来说,由于管理环节较弱,因此只能对表面浅显的问题进行管理,而深入的技术问题无法进行分析,这也是导致施工违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阶段对以上三点问题不重视,而导致施工隐患的存在,不但影响施工,对施工质量也不能够保证。

二、铁路施工组织管理策略分析

1.完善施工准备工作

完善施工准备工作是从根本解Q铁路施工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在施工前应当确立明确的施工目标,以此为前提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工程要点。在施工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在掌握各项数据信息后进行制定,能够对各分项工程进行跟踪,以此确保工程落实,且按照铁路施工规范严格的完成工程,以此为基础制定完整的预案,完善施工准备工作,只要在准备工作阶段充分完善,才能够顺利展开施工,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并且提高工程效率,节省工期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工程的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安全的基础,以往铁路工程施工中往往存在一方偏重而忽视另一方的情况,因此应当以提高铁路工程综合效益为前提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便加强质量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将铁路工程各施工部门进行协调,其目的是能够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对于监理单位也应当进行明确的安全协议,使其能够重视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管理是铁路施工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3.建立监管机制

建立监管机制主要是准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使其能够在工程参与过程中明确自身的权利以及对工程的义务,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合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监管机制规范进行施工单位的监督工作,能够确保即使发现问题以及不符合施工质量标准的行为,进行制止的同时还能够监督施工方改正,施工企业也应当设置监管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能够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问题应当进行及时制止,严重者要求停止施工,以制约施工方。对施工人员也要建立相关监管机制,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铁路施工质量标准进行,并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建立监管机制是制约施工方、监理单位、施工人员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铁路施工作为特殊性的工程,在目前发展过程中施工组织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铁路工程要想在今后更好的发展,针对此类问题就要展开有效措施,首先完善施工准备工作,其次加强质量管理,最后建立监管机制,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够在今后铁路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以便促进铁路行业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进,毛强硕.铁路建设企业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3).

[2]张正文.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3):104-105.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4

关键词:风险预警机制;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42-04

铁路作为我国最普遍、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加强各地联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铁路部门也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调整,在这其中安全管理成为铁道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强调铁路施工安全必须要将其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化铁路部门运行机制改革,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性。铁路施工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再加上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就使得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差错率较高、施工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危险性很高。在铁道部门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铁路施工手段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家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铁路施工安全等级,出现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在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管理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为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建立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保证铁路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行车的安全性。综合来说,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在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高效运行。

1 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员、货物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铁路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成本相应的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铁路施工安全监管的松懈,导致现阶段我国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铁路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甚至影响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铁路施工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涉及到通信、交通、线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设计规划。无论哪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之后的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也会因此更加困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领域广,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欠缺,对施工的有序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部门在众多的参与部门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其整体观念不强,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口径不一,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契合程度降低。还有就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容易出现主管领导与人员没有监督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管理松懈,不能严格地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这些都给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1.2 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据统计资料显示,因违章施工原因导致的铁路安全事故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违规施工是大部分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安全技术和方法,使得铁路线路承受能力下降,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还经常出现在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变更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施工涉及到的领域和部门较多,临时变更的计划很可能通知不到所有的参与者,即使得到通知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在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前提下,没有与变更后的施工方案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甚至可能漏掉施工作业中的关键程序,对铁路施工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就是铁路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这种人员配置的不合理,是施工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安全事故发生后没有切实有效地应急预案

国家铁路有关部门对于铁路运输的关注大多是其施工建设、人员安排、影响范围等,对于如何处理应急突发案件则较少研究。一般性的突发状况基本上能够有比较稳妥的处置方式,但是相对模式化的处理方式对于特殊性的安全事故则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再加上铁路施工现场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都存有很大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监管岗位形同虚设的现象。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和监督机构不能及时地发现,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 铁路施工工作缺乏细致统一的规划

铁路施工工作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联合作业,特别是大型铁路交通枢纽的改造与建立会涉及到特别多的单位,如果没有细致统一的规划必然会给之后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完整细致的施工规划是建立在各级主管领导和施工人员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作作风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意识不足,铁路施工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施工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各个工序之间没有做到有序合理的衔接,从而不能保证铁路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品质。

2.2 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由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建筑施工以及安全管理的单位在处理安全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的时候,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

2.3 传统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列车提速与重载列车是铁路部门面临的两大问题,铁路施工建筑的质量以及通信信号是铁道部门关注的焦点。对于主要施工地区以及通信设备的检查、维护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监控实际状态,及时发现设备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满足提速与重载的需求。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现在一直沿用,对铁路线路施工和养护的主要作业手段仍然是利用列车之间的间隔进行的。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明显不能满足火车提速后对设备质量的要求,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一般来说,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手工作业效率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规定的建设项目。这些固有的弊端的存在,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少困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3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 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分析铁路技术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将安全风险意识与铁路安全管理相结合,加强安全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发现与识别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过程的控制都会进行总结性的评判,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安全管理实用有效地基本策略。

3.2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引导作业人员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不论是建筑施工人员还是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借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契机,利用有关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研讨会,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再加上各级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3 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铁路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预警机制是对安全信息和以往发生的事故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实际的施工及运行环境,还能充分总结发生过的事故故障教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核心是对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各方面实施监控分析,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评定,是动态监督的过程。风险预警机制的监控范围广泛,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以及超前防范,特别是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的同时,还要对内部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分析研究,是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动态管理的主要举措。

4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

要想顺利地完成铁路施工建设,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对铁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施工建设安全监督下的风险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立即停止火车运行,向铁路部门提出整改意见。风险预警机制下,对于因为检查监督机构工作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应该由检查监督机构负责,明确了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直接的权力与责任。为了更好地确保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与检查监督机构之间要签署明确的安全协议,在协议中详细划分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负责人。对于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计划、施工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与现实的施工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铁路监督管理还可以制定明确的奖励和惩处标准,对于监督发现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也要对安全机制相对健全的施工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完善检察监督的同时,实现了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测以及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革新铁路施工组织形式与操作技术

铁路施工方式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较低而且危险系数高,对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革,也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保障。施工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及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施工及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铁路施工组织及技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机制下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铁路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3 树立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确保行车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不同分工、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风险意识。对于参加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技能培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对于特殊路段和重点路线的施工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施工单位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遇到紧急突发事故的时候各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安全组织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对象除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外,还要对其监控设备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查,确实做到以现实情况为基准,完成施工任务。

铁路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借鉴。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保障铁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能够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输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并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将铁路施工安全监督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了铁路施工的质量以及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管理世界,2011,(1).

[2] 卢胜勇.浅谈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3] 李宝明.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运输安全,2011,(6).

[4] 宁洪涛.浅析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J].科技向导·企业与管理,2012,(29).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5

关键词:新形势;铁路机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17-02

在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铁路运输业。但是在实际运输过程中,铁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铁路的相关部门有必要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进行铁路机务安全管理。然而铁路运输是一个联动的环节,想要促进运输的安全性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机务安全,所以,部门要加强个部门间的合作,选择合适的策略促进机务工作的安全管理。

1 当前铁路机务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1.1 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铁路机务出现安全事故最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首先,相关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不踏实[1]。其次,铁路机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下,综合素质水平低。最后,相关的现场作业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同时用于铁路机务安全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实际的工作需求不符合。所以,相关的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与机务安全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

1.2 行车设备失去控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铁路行车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所以,配套的专业技术也要跟上设备的更新速度。如果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远远落后于行车设备的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错误的操作。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运输与外部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一些认为的破坏也会引起铁路机务的安全,从而发生一些铁路机务安全事故。

1.3 缺乏突发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

虽然我国运营铁路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但是,因为近年来投入了很多新型的机车,列车也在不断地提速。所以,之前的很对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面对突发事件要采取的对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铁路运输的现状。就目前而言,铁路的相关部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应急方案和处理事故发生的方案,在这一方面仍然需要改进与完善[2]。另一方面,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多时间去演练应急方案,当真正发生安全事件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应急方案也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列车不断提速以及投入的新设备,其中都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只是当前没有显露出来,安全管控工作缺少规章制度,发生事故时只能依仗技术来保障其安全性。

2 新形势下铁路机务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加强对风险的评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在进行铁路机务安全管理时,要加强对风险的研究与判断,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安全风险。所以,在对风险进行评判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下几点:一、深入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对铁路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有个准确的了解,研究风险的关键点,在作业的关键环节中都要渗入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控制行车的安全性,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各级部门展开自查分析,调车作业和列车运行状况是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把握的两个关键点。对关键区段、困难地点进行梳理,建立安全风险问题库,对作业人员工作中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三、安全工作的排点是:行车的安全、设备的质量情况、作业的规范性、应急的方案等。定期地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源检查,对风险的等级进行评估与辨别。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从而将风险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2.2 健全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机制

在铁路机务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健全与完善全员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使得责任与权利相统一,制度责任制度,界定不同层级间人员的安全责任,并严格执行,防止责任形同虚设,没有有效的履行。同时,要在层级的联系间建立有效的连接,保证层级间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要严格考虑各级人员责任履行的情况,做到失职必究。同时,要将责任考核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收入与福利挂钩。另者,要抓紧员工的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在员工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安全教育培训要贯穿到整个工作过程中。使得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加深员工对运输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掌握行车的专业知识,使得乘务员的作业水平与安全意识同步提高。并积极地开展典型事故教育,将发生的事故作为原型,由事故的表面分析到其里面,进行深入地剖析,将安全事故作为一面镜子,积极地与乘务员讨论,使其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训,使得乘务员的危机意识提高[3]。

2.3 加强相关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铁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最基础的环节是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对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创造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让员工形成安全作业的意识,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范,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所以,相关单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并理解员工,对于员工的正常需求要给予合理的满足。第二,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敲响安全的警钟,防止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存着侥幸的心理工作放松警惕。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杜绝员工违规行为的产生。第三,对于心理状态不好的员工,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多与其沟通,用先进的事例鼓励他们,从而使其以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工作。

2.4 加强对车间班组的管理

随着铁路管理制度的不喔母铮车间以及班组的权限在进一步地扩大,它的安全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机务安全管理的质量[4]。所以,在管理中要改变原来的做法,要配齐车间的管理人员、将车间管理职能明确、提高车间的专业技术力量,以这些方面为着眼点,使得车间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班组要将作业的效率提高,保证作业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对决在源头之上。同时,要加强行车的指导工作。在行车发生安全问题时,促使乘务人员能在紧急的情况下快速地找到应急的方法,最终使得安全事故产生的损失降低。其次,要对出乘前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检查出勤情况,保证每种措施已经准备到位,使得行车的指挥水平提高。

2.5 加大安全技术设备的开发力度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提高,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先进的铁路运行安全技术会促进行车安全,它能通过技术的提高,有效地减少认为出现的错误。因此,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大安全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5]。同时,要加强对行车安全的控制。对于每个时期经常出现的关键性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相应的部门要提出有效的对策,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坚持分析安全风险,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的把握,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其规律,使得管理控制的措施得到优化,及时处理工作中的困难与风险,提高机务的安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铁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是符合当今运输业顺利发展的要求的。相关的部门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安全管理, 加强对风险的评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机制,加强相关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车间班组的管理,加大安全技术设备的开发力度。将以上的对策切实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终促进铁路机务安全管理,促进铁路运输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军红.浅谈朔黄铁路运输处成本控制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6(08):69―73.

[2]杨广春.浅谈如何加强我国铁路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9(08):77―85.

[3]薛永春.新形势下铁路机务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69(08):77―82.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6

【关键词】大数据 重载铁路 机务系统 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重载铁路建设将逐步转为发展重点,“货运重载”将与“客运高速”共同构成中国铁路发展两大趋势。随着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重载铁路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牵引动力、车辆大型化轻量化、同步操作和制动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从而更大地促进了重载运输的发展。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运营安全、运输效率、基础设备建设、维护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重载铁路各专业针对运营、安全、设备维护等进行了各种检测监测,产生了海量的、结构多样的数据,如何有效管理和充分应用这些数据,是重载铁路高效运营和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大数据时代来临,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具有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的特征。重载铁路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在重载铁路的应用研究,为重载铁路的运营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实现保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是重载铁路管理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大数据技术

1.1 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不仅仅简单指大的数据,它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目前所说的“大数据”不仅指数据本身的规模,也包括采集数据的工具、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大数据研发目的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解决巨量数据处理问题促进其突破性发展。

1.2 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

(1)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3)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1.3 大数据处理流程

大数据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数据导入/预处理、数据统计及分析、数据挖掘。重载铁路大数据建设需要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应用研究,为重载铁路运营构建先进而强大的分析挖掘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

1.4 大数据与云计算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方式,它的特点主要有:规模大、虚拟化、按需服务、高可靠性等。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将大数据处理技术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就能够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处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等工作。

2 重载铁路大数据应用的作用

大数据应用在重载铁路中的作用主要有:为运输生产提供辅助决策、为设备维护提供精准周期、为安全管理提供事前预防、为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2.1 运输生产的辅助决策作用

利用大数据可以为运输生产提供很多辅助决策,如正常情况下调度员运输秩序的指挥、车站到发线的自动安排,非正常情况下运输调度的调整等,有助于优化作业流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运输效率。

2.2 设备精准维护的作用

目前,重载铁路乃至整个铁路系统对设备维护均采用周期修,即按照时间周期及项目内容定时进行巡回检修,这种维护模式占用资源多,不能真正反映设备状态。而通过应用大数据,将设备状态进行检测、统计、分析,随时掌握设备的优劣程度,对状态不好的设备分析出相应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检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状态修,使设备达到精准维护。

2.3 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作用

大数据能为重载铁路的安全监控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实现实时监控和安全运营。可以通过目前设置的大量传感器、视频监测等设备,相关的安全信息汇集到终端,安全工程师及各级管理人员均可实时发现、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下达指令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4 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作用

利用大数据可以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实时的各类数据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各项各类财务分析、物资使用情况、人员综合分析等,通过各种类型数据的分析来有效地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帮助决策层实时改进和创新管理理念,研究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找出最优的运营管理决策。

3 重载铁路大数据体系建设

3.1 重载铁路数据来源

重载铁路数据可分为生产类数据和经营类数据。重载铁路相关的数据不仅包括描述设备的基本信息,设计、建造、运营阶段的设备状态数据以及影响设备状态的外部数据,还包括运营单位的各类财务数据、物资数据、人力资源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类统计数据。

3.1.1 生产类数据

(1)重载铁路设计和建设时期的各类设计、建造、竣工验收数据,包括设计数据、建设施工材料和工艺数据、设备开通前试验测试数据、联调联试数据、试运行数据、竣工验收质量评定数据等。

(2)重载铁路运营阶段按照固有的车、机、工、电、辆、供、通信等专业分类的基础设备信息,此类信息包含描述设备本身位置、组成和结构特征等的数据以及用于管理的台账类数据。

(3)重载铁路运营阶段设备状态检测监测和设备维护数据,包括利用移动设备(包括综合检测列车、专业检测车等)进行的动态检测,利用固定监测设备对铁路特殊地段、关键结构、环境等进行的在线实时监测,现场利用人工检查手段得到的静态检查数据,以及养护维修手段、养护频度和效果,设备更换记录等等。

(4)外部环境监测数据,包括水文地质监测数据、自然灾害监测(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地震等)数据、异物侵限等,这些数据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或者对设备造成破坏。

3.1.2 经营类数据

(1)重载铁路运营过程中设计的各种财务数据,包括重载铁路会计核算管理、成本计算管理、收入管理、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类财务基础数据和报表。

(2)物资数据,包括重载铁路经营过程中物资的采购、出入库、调配、调拨,物资编码,日常管理的各种卡、帐、表格,物资消耗、成本分析、统计分析等各类数据。

(3)人力资源信息,包括反映人力资源现状的事实数据 ,如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等;反映人力资源活力的动态数据,如招聘周期、员工流动率、核心员工流失率、内部流动率等;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分析数据,如人均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员工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

3.2 建立数据中心

传统的重载铁路信息处理由数据库和各种MIS系统组成,这种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的需要。因此,通过各类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各种数据来源中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生产运营、科学管理提供支持。重载铁路数据中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建设大数据背景下的基础数据中心;

(2)建设大数据背景下的生产管理数据中心;

(3)建设大数据背景下的检测监测数据中心;

(4)建设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3.3 搭建大数据系统平台

重载铁路大数据系统平台的搭建可以采用云平台供应商的公有云服务;对于独立的、经营能力强的重载铁路企业,也可以构建企业云平台。经过大数据分析后的可用信息可以直接被转化到现有系统中,帮助企业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4 朔黄重载铁路机务大数据应用

作为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近些年来一直专心致力于机务系统大数据研究,通过整合机务系统数据信息资源,目前数据分析涵盖机车运用安全、设备质量和综合数据三大方面,十二个分析项点的数据。相关数据的转储、收集、分析、反馈功能已经完成,并形成闭环用于指导机车安全行车和设备维修,取得了初步成效。

4.1 数据中心运行情况

机务综合数据分析为朔黄铁路机务部门提供了一个数据平台,通过收集机务专业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集中整合、深入分析,形成各种专业报表,定期,实现信息共享;为相关部门做好设备维护和现场作业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朔黄铁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全面、集中、及时的机务综合信息。共计十二个专业分析模块,这十二个模块的数据构成了大数据框架,其大体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三部分构成。

4.1.1 数据收集

朔黄铁路全线在神池南、肃宁北、黄骅港设置三个转储检测点,当机车入库整备时,库检人员将所有行车数据进行转储,并通过公司内网上传到服务器中存储。目前依靠人工转储的作业方式,今后将逐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为后续数据的分析汇总奠定坚实的基础。

4.1.2 数据分析

转储数据后,十二个专业模块分别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这些数据分析既包括某个设备部件的运行记录分析,又包括对机车整体运行状态的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再现机车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探挖机车运行中的安全隐患,由事后分析变为事前预判。

4.1.3 数据挖掘

通过每一个专业模块深度挖掘以后,结合相关模块的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统一的、可利用的、综合性强的数据分析报告,预判出机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或直接指出机车故障点。将综合分析报告反馈至相关部门,解决机车存在问题,保证机车质量,促进运输安全。

4.2 数据中心作业方式

4.2.1 整合数据资源,搭建分析平台

将零散的数据资源集中整合,收集各类机务系统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为机车设备维护和现场作业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服务,为朔黄铁路安全管理提供全面、集中、及时的机务综合数据信息。

4.2.2 建立系统数据库,构筑分析体系

按照先期整合数据、后期逐步发挥数据决策参考作用的思路,目前,机务系统大数据库主要包含的数据有三大类,即机车运行安全、设备质量和综合数据,基本涵盖了当前机辆分公司机务系统所涉及的安全、质量业务数据。

4.3 效益和价值

4.3.1 暴露问题,及时整改

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日报、旬报、月报、年报的形式向各生产单位反馈机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者倾向性问题,以满足对机车健康状态、机车关键部件在线状态、机车故障处理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指导,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4.3.2 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通过数据自动检测、分析,可以为一线操作员工提供平稳化操纵依据和机车运用质量状态信息,以减少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判断失误造成事态扩大。通过大数据分析有利于提高基层单位的基础管理,通过采取基础分析、模块分析、专项分析等不同形式的数据分析,探究出本单位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隐患,由事后分析变为提前预判。

4.3.3 总结规律,辅助决策

通过数据分析,为各单位提供涉及管理类、设备类、环境类等数据统计结果,如:可以找到乘务员超劳的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乘务员的操作习惯,可以总结乘务员在中间站调车的关键点,可以梳理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事件,等等。不仅避免很多重复分析工作,也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朔黄铁路开行两万吨及以上重载列车的模式化操纵、智能操纵、机车设备维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5 结论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货运重载将会成为铁路发展的趋势。重载铁路的运营管理必将面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的问题,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铁路管理手段将成为必然,大数据技术为发展重载铁路带来了契机。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为生产调度指挥提供优化措施,为基础设备维护提供诊断方案;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为重载铁路安全管理从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控,设备维护从周期维护转变为状态维护;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使重载铁路运营管理从流程化、规范化、数字化转化为精准化、智能化,从而提升重载铁路运营管理水平。当然,重载铁路大数据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完善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建设,提高大数据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同时,还需要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观念上达成共识,促进重载铁路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7

关键词:机车;安全管理;信息化;维护

1.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是铁路运输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铁路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是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粗放经验型向科学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的可靠技术支撑。早在1996年,在铁道部的统一指导下国内就出现了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使得机务的安全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使机务系统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为机车运用的考核与分析提供了根据。

在安全系统被推广之后,逐渐出现了JK-2H型运用安全管理系统、LKJ-93型运用安全管理系统、LKJ-2000型运用安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功能逐步完善健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现代化管理不相协调的问题。因此,为了完善铁路机车运用安全化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一套与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相协调的,集人员管理、干部管理、作业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一体的机车运用分析与安全管理系统。

2.系统设计

新型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应当具备三大基本功能,机车运用管理功能,机班运用管理功能,局段协同作业功能。 其中机车运用管理功能包括入库管理、叫班管理、超劳预警、出库管理、机车管理、出库管理、站场走行等七个方面;机班运用管理功能应当包括人员计划、待乘管理、出退勤管理、公寓管理、数据统计等几个方面;局段协同作业功能机统一、协同编图等内容,下面就几大重要功能进行一一介绍。

2.1叫班管理

选择车次或者按方向、批量选择车次进行叫班,同时经过系统将相应的叫班数据传送到各机务段机调岗位,在其对叫班数据进行签收之后又由系统将实时情况反馈到调度所。根据机务段签收的叫班数据及时通知派班岗位,根据计划安排机班。

2.2超劳预警

通过调度所的叫班安排,对正在运行的机车进行调整,同时根据调度所的列车机班安排信息对一些超劳、即将超劳的机车发出预警通知,预先提醒防止列车超劳行使,保障机车运行安全。

2.3机车整备管理

调度所将机车叫班信息传送到整备岗位,整备岗位则立即安排出库机车,通过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将出库机车的号码发送到各派班岗位,派班岗位再按照计划安排人员,机班与人员一一对应,保证机车整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4请销假管理

派班室的工作人员接受司机递交的请假条,并对司机请假信息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由系统将请假的司机自动进入请假铭牌队列而不是派班队列。在司机注销请假记录时,操作人员在系统中进行注销登记记录,由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将注销请假的司机由请假铭牌队列自动移入待班铭牌队列。

2.5出退勤管理

司机到达班派室之后,录入司机工号,由系统对司机临时检测,检测合格时可以办理出勤手续,以便司机的出勤状态达到最佳,为铁路机车运行安全提供保障。司机进行退勤时,在退勤岗位系统根据司机的出退勤安排计划,检测后为其办理退勤手续。

这种新型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在机车运用安全信息管理领域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共享,同时又在机车、机班安排的全过程都进行控制,提高了机车的使用效率,又对乘务员的超劳状态进行管理预防,使得机务运用安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又大大降低了派班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重复劳动的情况,实现了机车运用信息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行车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3.安全系统的维护

当前,在实际工作领域机车运行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人员操作、物理不足等种种原因,系统依旧存在部分漏洞,接下来便对系统中这几个方面的维护进行简单的介绍。

3.1常见故障

常见故障一方面主要由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引起,另一方面则是系统中信号中断等网络连接故障。这些故障的解决往往需要通过进入配置程序恢复正常,为了避免该类故障,在日常维护中应当加强对接头、线路的检查,在软甲方面则应当多注意网络配置是否无误或者网卡运行是否正常。

3.2系统漏洞维护

避免系统漏洞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永恒目标,但是系统漏洞的出现很常见,在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中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软件的安全性能。更好的软件配备,能够具有更好的自我保护特性来保障机车的安全管理运行。因此,在软件性不佳的情况下,系统漏洞更易出现。其次是不当的安全策略,为了保障机车运用系统的安全,我们根据系统特性进行正确的安全布防显得尤为重要。仅仅有了优良的安全系统并不够,当前安全策略不当是系统漏洞出现的一大主要原因。最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铁路机车运用安全息息相关,员工的安全防患意识不到位是一个巨大的漏洞,系统安全问题往往由此产生。为了维护系统漏洞,当前最为紧要的问题一是对系统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有策略的布防,最大限度的避免系统安全漏洞的产生。在另一方面则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缺乏通常与其从业经历有关,因此必须巩固其安全防范能力,提高预判系统安全问题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铁路机车运用的安全管理系统。

4.结束语

机车运行安全管理系统肩负着保障铁路安全管理的重大责任,因此探讨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策略和铁路安全系统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的安全系统的运用能够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为安全行车提供保障成效显著,在其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务信息管理平台相结合之后将会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保障铁路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除此之外,我国的安全管理系统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总的来说就是从技术研究和人员配备两个方面对机车运用安全系统进行完善,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伟,肖锋.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J].内燃机车,2002

[2]刘永胜.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机车运用分析与安全管理系统[J].西铁科技,2012

[3]许瑞丽.浅析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及其维护[J].职业技术,2012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对策

如今,我国的铁路事业正在不断进行着快速的发展,各种新型列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国铁路运载的速度和效率,但是在如此快速更新的过程中,在使用铁路列车进行运输时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安全事故也是层出不穷。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说,我国的铁路运输中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众所周知,铁路运输指的是人们使用铁路的方式,利用列车来承载货物,在列车移动的过程中达到运输货物的目的,因此从铁路运输工作来说,安全运行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标准,并且安全问题开展的工作成效会极大地影响到整个铁路的运输服务质量。另外,铁路运输安全的水平还可以从侧面显著地体现出我国整个铁路运输行业在管理上的质量,工作团队的专业水平,铁路运营设备的健康与先进程度,还有整个社会行业调度的效率等等,因此,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铁路运输安全中的问题

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中,从事故的角度来讲,就有列车车辆偏离轨道,列车中物品发生燃烧、爆炸等现象,或者说在列车移动过程中与其它的车辆、不明物体甚至是穿行的人等发生碰撞,这些都是典型的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发生严重问题的例子,所以说,铁路运输安全必须应当加强管理力度,提升安全质量水平。

1.惩治力度不强

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中,基本的道路设施是保障列车能够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因此道路设施在安全运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外部的不法分子希望从中获得可乘之机,通过偷盗和破坏的方式来扰乱整个铁路运输的正常设备,这些行为的性质非常恶劣,常常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然而我国铁路系统在制定对这些安全事故肇事者的惩治措施中却一直不够严厉。这些不温不火的处理方式给了犯罪分子以侥幸的心理,因此该类行为一直都无法杜绝,甚至还有逐渐发展的势头,可以说犯罪分子猖獗还是由于我国对铁路运输破坏安全行为没有更加严格的法律出台。

2.货物检查不到位

我国的铁路运输中,车务人员一直都不能够彻底检查物品的安全情况。由于铁路列车中所运输的货物安全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所以根据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法规,列车上不能够携带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同时具有毒性的物品同样也不能够运输,另外,如果特殊危险物品,则需要通过专用的运输工具来进行运载。车务人员在货物装车之前需要严格检查物品的内容和数目,尽可能避免出现漏网之鱼,但是在一些货物较少,总数较多的运输工作中,车务人员一般无法逐一检查物品安全,因此也有一定的潜在安全威胁。

3.安全工作不彻底

近些年来,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铁路运输中的安全意识已经逐渐在行业中重视起来,各个部门的领导者也开始加强安全工作的开展,虽然我国已经在经济上加大了对铁路运输发展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安全中,仍然出现了不少安全问题,并且频率一直都较高,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来源于治安工作的不到位。运输路段的检查不及时,会给路段的列车运行带来安全威胁。另外,一些铁路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在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没有采取充分的措施来防范好安全问题的发生,总结起来就是工作部署不到位和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长期工作中避免安全问题,还有在同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后没能形成深刻的经验认识。

二、铁路运输安全中的问题改进对策

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命脉,铁路的运输不仅可以实现货物的转移,还可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联系中逐渐缩小,如果在运输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一定会给我国的人民财产和国家经济带来严重打击。隐私安全工作的重视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铁路运输安全水平主要体现为基本设置的质量,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铁路部门的管理水平等等。我国必须要加大对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视,改善设备技术、强化管理行为和健全法律制度。

1.强化管理行为

在我国现有的铁路部门管理工作中,对于行为决策的处罚或者改进措施都实施得不够坚决果断,因此需要能够在力度上进行强化以进一步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这对于整个运输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几年的铁路运输安全事故中,多数事故的起因都是工作人员在其岗位上不能够严格遵守自身的工作规范,违反相应的工作制度,擅自进行一些工作场所以外的行为,再加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够全面,这样就给安全运输埋下了更大的隐患。相关铁路部门需要完善好现今的工作准则,确保岗位人员严格遵守相应的纪律,对这些人员定期组织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素质学习,甚至还可以在其中设立一些激励措施,以竞争的方式达到提升安全运输保障的目的。

2.更新基础设施

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就是基础设施的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的不少偏远路段由于固定站牌,车辆零件,通讯设备等物资由于年久老化,或者过久失修,发生了损坏或者工作状态不佳的现象,这些关键性的铁路设施如果不能够在运输中正常发挥作用,也会给列车的行车安全带来威胁。除此以外,导轨上的损坏、车轴、车钩等重要的连接器件也需要保证在良好的状态,如今科学技术水平正在不断进步,铁路部门也应当今早使用先进的器件和设备,保证其耐久性和性能,再加上先进的科技投入,一定能够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3.健全法律制度

铁路运输安全的实现同样也需要固定的理论指导体系,这与法律制度的健全密不可分,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当尽早对铁路运输中的安全行为出台相关的惩治条例,健全法律中的薄弱和空白环节,利用法律来约束铁路运输安全,这样就可以给每一名社会成员都提出安全责任需要,保证各个公民都可以严格遵守铁路安全运输的规定。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条例,我国也应当紧随发达国家的脚步,尽快在立法上给铁路运输安全以更加明确的指导。

4.营造安全氛围

要想在我国的铁路运输部门中营造良好的安全运输意识,在思想上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性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铁路部门应当让员工意识到转变思想意识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对铁路运输安全具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铁路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也与铁路部门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安全也联系着整个铁路行业的命运,这样的安全氛围的营造,可以保证员工在岗位上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戒心和危机感。

三、总结

总的来说,铁路运输的安全关系着部门的管理质量,也关系着铁路运输服务的社会形象,更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如今我国的铁路运输部门必须要能够加强安全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在思想上对安全运输起到足够的认识,在基本的硬件设备上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保证整个铁路行业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朝宏.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神州(下旬刊),2011(1):93.

[2]李东旭.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济南:科技信息,2011(9):409.

[3]沈林.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哈尔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124.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9

关键词:高铁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预警及规避;问题和改进

中国高铁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但正是由于建设速度太快,运营实施时间较短,导致了我国的高铁事业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高铁设计的施工阶段,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安全事故的规避工作,是高铁建设工作里的重点之一。高铁设计施工阶段所收到的安全风险具有多边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关这方面的安全风险预警技术和安全风险规避技术的研究工作,受到了高铁建设者的重视。

一、高铁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特点和规避

(一)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高铁设计的施工,在安全风险上是不会因为人们的自我意志而转移,在高铁建设路段上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安全风险。我国的高铁建设施工安全小组,致力于通过总结发生在高铁施工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在既定安全风险下通过改变安全风险存在、发生的条件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次数和频率,使高铁设计施工阶段降低损失。总的来说,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我们只有通过定时监测和预防,将安全风险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或是将安全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降低,做好人员保护和设备转移工作。

(二)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具有多样性、可变性

高铁设计的施工阶段,经常会发生各种突发的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施工工作的进度和效率,对高铁建设的质量也会带来影响。突发的小变故常常耽误高铁设计的施工,让施工安全小组在预警工作上的难度大增。尽管某些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被规避或处理,但是一些新的安全风险会产生,继续影响高铁施工的安全。高铁设计施工属于大工程项目,在地域性、工序选择上的难度很大,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安全风险错综复杂,既与外界不安全因素交叉影响,又相互结合酝酿。总的来讲,高铁设计施工阶段所遇到的安全风险因为施工路段地域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不相同,我们的施工安全预防小组,要结合具体地质结构,分析安全隐患,做好安全事故发生的预警工作和规避工作。

(三)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具有动态性、隐藏性

根据目前高铁建设施工阶段所发生的安全风险事故,我们大致得出安全风险在动态性、隐藏性上所变现出来的三个方面:1)在同一高铁设计施工路段,随着施工时间的变长,施工会进入到各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里,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影响和破坏也不大相同;2)高铁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我们一般将安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划分为明确安全问题、辨识安全风险阶段、安全风险结构关系分析、建立或选择安全模型阶段、安全风险参数评估阶段、项目安全风险组合评价与结果解释阶段、安全风险对策与决策阶段等不同的阶段;3)在整个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过程中,对于安全风险的预警和规避是一直重点关注的,从施工的文书策划和资金预算,到高铁施工的具体过程,再到高铁施工的最后完成,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和对策。

二、安全风险预警及规避的技术研究

(一)加强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研究工作

高铁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事故的频繁发生,使高铁设计施工管理者清醒认识到对安全风险预警技术和规避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安全风险研究工作者要建立安全风险预警体系,要根据我国高铁建设施工路段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全风险规避技术。在高铁建设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风险管理决策,将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发挥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的预警作用,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前的规避工作,处理好安全风险发生后的潜在遗留问题。

(二)加强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在高铁设计施工过程中, 要属土建工程的规模最大,其工作量的要求也最多, 所以在实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减少因为质量不过关而造成的安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具体情况来说,在高铁设计施工工程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路基施工后的防沉降问题、路桥的过度位置在施工后的沉降问题、以及高铁桥梁的架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安全风险因素十分高,所以必须制定一些符合高铁设计施工工程实际环境、情况的质量检查标准和验收标准,制定相对应的工程管理评定指标和机制,并在相关安全风险监管人员的认真监督下,积极落实各项指标所要求的标准,使高铁设计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全面而切实的质量监督、管理、验收与评定标准时,应当结合当前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条件,对各项高铁设计施工工程有序的进行分项质量评定与检测。

(三)加强高铁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小组的人才队伍建设

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障高铁设计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和思想素质,树立以大局为重的价值观,从高铁设计施工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立足于高铁设计施工工程的建设中,通过站在更高的安全风险分析层面,来看待高铁设计施工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合格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一定要具备很高的业务水平,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铁设计施工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极为熟练的掌握岗位上所要求各项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并能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管机制和预警体制;二是要全面掌握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或具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安全技能与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更加深入的分析安全风险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断,如会计核算技能、计算机网路操作知识以及其他与高铁设计施工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总结

中国的高铁事业建设工作正大范围、高效率的开展,作为高铁设计施工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安全风险预警和规避工作更是受到重点对待。如何加强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施工阶段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解决办法,避免或减少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是我国高铁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方向。只有重视高铁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预警和规避工作,加强这两方面的技术研究,将技术运用到实际施工中,才能保证我国高铁建设的施工安全,保证施工的效率,保证高铁建设工程在质量上的安全可靠,为我国高铁事业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华武.高速铁路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C].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论文集,2012.

[2] 杨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 罗云,宫运华,宫宝霖,解增武,孙晓.风险管理预警技术与方法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

[4] 刘建宁.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研究综述[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篇10

关键词:铁路运输、问题;对策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移”。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

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如重量、件数不能短少、不能破损、变形或掺入其它杂质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在运输生产全过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过部生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旅客和货物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2.铁路运输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2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2.3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3.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是搞好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我国铁路对安全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紧密结合铁路高度集中、大动脉、半军事化的特点,采取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分片管理的办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把铁路行车安全搞好,具体做法是:

3.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育广大职工和干部,提高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搞好安全工作,这是搞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根本。

3.2抓安全薄弱环节,制定安全对策

各层次安全生产机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分析运输生产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制定安全生产对策,提出安全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使大家劲儿往一块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达到安全目标而奋斗。

3.3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优劣使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是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各单位采取了下列措施:举办各种技术业务培训班;开展达标技术练兵活动;实行作业标准化;严格执行行车工种职务晋升考核制度等。

3.4整顿作风,严肃纪律

整顿工作作风和严肃劳动纪律,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全路开展刹歪风、树正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活动。扭转干部不敢抓、不敢管,职工劳动纪律松懈,盲目乱干,等现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真抓实干、自觉遵章守纪、高标准严要求、群体防范的好风气,并从制度上和考评上规范干部和职工的行为。从而养成人人管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新风尚。

3.5学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学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是提高干部群众思想和业务素质,搞好安全生产的捷径。各路局乃至各站段都积累了许多安全生产的经验,在不同范围内,组织了学习与推广。

4.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邢车,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分析,中国安全科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