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6: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校长德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策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瓶颈”,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乃至小学语文教学,同时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掌握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平时积累得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运用的时候就会越得心应手,效果就会越好。要使小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来写作,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学习报》等刊物,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获。课外读书小组、写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正确引导,为学生习作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厚的写作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塑造了学生唯真唯美、天天向上的品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会有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生活中的积累,用心灵去感受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活的底蕴,是一种能力,更是长期观察、感悟生活细节的一种习惯与本领。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强调“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写作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等现象,正是小学生的悟性差,感觉能力不敏锐的缘故。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不能仅仅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而是要重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又源于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更是一种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多储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横跨多个学科,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先行人。可见,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当引导,进行科学地结合,使几种学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定会让学生获得极大受益,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激活。如:学会了写日记,不妨让小学生将自己观察和亲自照料植物、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鼓励小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美术、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其中收获各种体验;热爱天文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办一个“天文知识图片展”,相信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五、用老师积极的评价,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要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激情,必然要让小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引导学他们写心扉。语文教师可开发多种途径,拓宽小学生体验的范围。例如:开展各类作文竞赛,组织他们向儿童报刊杂志等投稿,编订自己班级的习作集等,目的在于促使他们产生对写作的兴趣。无论小学生的作文是否真的写得精彩,只要有机会在班内被范读,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必然会使孩子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样,小学生带着欣喜与期待去学习写作,并被赋予强大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过程势必会形成学习心态上的良性循环,切实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教师在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中,也要把把握激励原则,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个优点,也要为其真诚地喝彩,这样,小学生们会觉得自己对写作逐渐有所收获,并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从“怕”写作文进而到“会”写与“乐”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最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篇2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课堂 效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6-01】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百句教育名言”第81句是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有能力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是一流的教师。”面对体育班普遍存在的“学生上课睡觉问题”,教师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其课堂调动的效果——“唤醒”的艺术,否则所有的精心设计可能无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唤醒”的艺术。

一、课前调动不可忽视

1.课前吸氧 振作士气

或久雨天晴,或瑞雪飘飞,或春雨濛濛时,我会提前10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下课,然后带领他们下楼去赏景,或在花园边散步,或在操场滑雪、打雪仗,有时天气沉闷时,也在课前陪着学生下楼去做做游戏,或去操场跑一圈,我还从生理学角度给他们讲这种活动的重要性,以便驱赶学生的疲乏,振作他们的士气。

2.大声朗读 抖擞精神

我给学生反复强调坚持课前诵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前预备铃响后,由科代表起头,或朗读或背诵与教学内容、进度相关的诗歌、散文、名言警句、满分作文等,要求他们坐端正,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整齐,读出气势、感情,这一方面培养了语感,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振作士气,使他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有时他们也会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乱七八糟,这时我就给他们声情并茂地示范,或叫个别疲倦的学生起来单独诵读或背诵,以起到“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3.丰富活动 激发热情

每天课前由一名学生在黑板右侧写一首诗或几句名言,上课后讲给大家。后来每天课前由一名“小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由他组织学生以故事为材料来考虑作文观点,拟出作文题目,我注意到这种方式学生热情高,气氛活跃,讨论积极,且对于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题目拟定、素材积累大有帮助。坚持训练,体育班学生也能拟出诸如《成功之花在宽容的枝头绽放》、《把爱进行到底》、《快乐是一种能力》等生动的作文题目,也能写出一段富有文采的读后感,驰骋操场的健将初步收获了笑傲课堂的喜悦。

4.心理沟通 拉近距离

走进教室,如果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没精神,我会让他们讲讲笑话,来个脑筋急转弯或猜谜竞赛等,来刺激一下疲惫的学生,引出他们的笑声,逗出他们的笑脸,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沟通,问问他们训练累不累,作业多吗,看到他们有了说话的欲望再上课,对体育生而言,我认为这不会浪费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调动要想方设法

1.搭建平台尝试成功

对体育班,要适当降低授课难度,提出学生经过努力易于达到的课堂小目标。如篇幅长的文言文第一课时,我给他们定的目标为: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老师巡回了解、检查、提问,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全班为之鼓掌,老师也为他们翘起大拇指,使他们沉浸在难得的喜悦之中,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谁还能睡得着呢!

2.讲练结合多管齐下

对体育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单向活动时间长,即便读《阿Q正传》他们也易于疲劳。如果老师讲的时间长,或让他们默读时间长些,他们就会乏困,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最好是讲练结合,且任务要明确,限时督促他们完成,及时检测反馈再转入下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动口读,动笔写,多管齐下,如动脑思考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动口描述诗歌的优美意境,动笔翻译文言语句。还要鼓励学生会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忙忙碌碌,自然留不出时间睡觉。

3.小组合作热情高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尝试组织学生三四人一组,结合课注,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相互交流、提问,老师走动检测,相机点拨,我发现他们积极行动,无一人睡觉。分组时要注意到学生基础、性格、以及性别的男女搭配,学生们写查议记,热情高涨,学有所获。

4.小组竞赛争先恐后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或按男女分组,或按横向纵向座位分组,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抢答、抢背、辩论,小组长互相提问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刺激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驱赶瞌睡虫的光顾。

5.张弛有度适时调节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么开个玩笑善意提醒,要么问个他容易回答上的问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精力欠佳时,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彼此鼓鼓劲,或齐唱一首歌,或做深呼吸,或学猫伸懒腰,或相互拍手等,赶走疲劳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表扬激励增强自信

卡耐基认为赞美与鼓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甚至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是区分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体育班学生在文化课课堂上,更需要也更渴望来自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表扬、激励,老师给个微笑,拍拍肩膀,翘起拇指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所以我总是努力寻找每个体育生身上的优点,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充满期待,努力给他们创设展示优点的平台。设计好他们易于完成的问题,创设条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持续强化他们成功的欲望和感受,以唤醒他们内心沉睡的学习文化课的自信心。

三、课后调动也必不可少

对于个别上课易睡觉的学生,课下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学习情况,课间和他们开开玩笑,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天气变化时,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多穿件衣服,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把老师的信任与期望明确地告诉他们。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辩论会 宽容心 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7

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是大中华做人之美德。但今天的少年儿童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是爸爸妈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天性,哪里受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由几十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组成,生活、学习、活动中总少不了摩擦和矛盾。让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团结,让孩子们宽容,这是我教学小学语文的初衷。下面我就一个实例展开对通过辩论会培养学们宽容心的阐述。

有一次,我提前5分钟站到教室门前等待上课的铃声。几个活泼乱跳的男生你追我打,正玩得开心,不料确把一个女生给撞倒在地。一个男生好心过来拉女生,却被女生吐了一脸的唾沫。这男生扯开喉咙大喊:“喂,谁是她十年后的老公?快来扶扶她吧!”女生听男生这么一喊,气得倒下地又哭又滚。我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她劝进教室。女生还在嚎啕大哭,委屈得死去活来。于是,我临时将语文课与班会课作了调整,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十年后你的老公是谁?”几个大字。同学们一看这几个字,有的拍手大笑:“老师的精神出问题了。”有的大惊失色;有的一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待我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后,才把上课前的一幕一五一十地给同学们述说了一遍。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字说:“今天,就是这句话惹出了事端。这节课,就让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开一个小小辩论会。正方同学是持以这句话不道德的观点,认为千万不能这样说。反方同学是认为这句话并没有不道德的因素,说这句话并没有侮辱人格的意思。”于是,同学们自动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位女生说:“这句话乍听起来,十分刺耳,让人难以接受。细细一想,十年后,我们已经是二十二、三岁的大姑娘了,有的已经结婚了,是有一个老公了。但同学之间开玩笑不应该这么说,我认为说这句话的男生应该给那个女生道歉。他应该懂得要尊重别人,说话要先想一想什么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反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下课时间开玩笑嘛,又不是真的,何必就这么认真呢。如果我是一个女生,有谁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会大大方方地告诉他,十年后,我会指给你看,我的老公就是他,这不就完了吗?”

就这样正方说,反方驳,反方说,正方驳,辩论会上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连刚才哭得似泪人儿的女生也卷进了这场舌战之中。经过三十分钟的辩论,同学们好像突然懂事了许多。正反两方的同学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同学之间的关系及产生了矛盾后的见解。

那位说了这句话的男生和气得泪如泉涌的女生又重归于好,坐到同桌的原位。男生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开玩笑。”女生也笑着说:“没关系,其实是我太小气了。今后我一定要大量一些。再说,我的个性太内向,这次的辩论会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使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待人的重要性。”

这次小小的、临时的辩论会不但使同学们对文明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养宽容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了我一个提醒:是否可以尝试以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宽容心,塑造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就这次实战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式。辩论会中,我们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在一个大集体中生活,他们的个性、想法、情感等的表现方式均不同。可以说,学生之间并没有那种了解、默契、共鸣。辩论会中,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畅所欲言。这将会为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埋下伏笔,也会给学生们各自带去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辩论会中教师们还应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辩论点的选择。一场好的辩论会首先是标题要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冲劲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当学生们面对的是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思维、情感就会更加活跃,这样教师们才达到了开展辩论会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师们在选择辩论点时,应就学生们周围发生的、为学生们所熟悉的,或者是所困扰的事情引申为论点。另外在选择辩论点时,教师们还应注意该辩论对学生们的意义。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怎样的信息,能否达到成长、成熟的目的,能否影响他们的品质。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好的辩论点,可以获取关注,可以铸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