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29 11:01:47

学生创业

学生创业篇1

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

出路有哪些?

近日,中组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长效机制意见》)。

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出路有哪些?

中组部负责人对此问题解释说,《长效机制意见》提出,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制度。一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可以继续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二是推荐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各级党政机关要注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并明确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将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将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总体部署。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四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对于聘期考核称职,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另行择业,择业前可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对于素质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将予以解聘,引导其另行择业。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用人单位,优先聘用(招用)具有2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有哪些规定?

中央有关部门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中央财政补贴按照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5万元的标准拨付,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中央财政给大学生“村官”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共同支付。

对大学生“村官”参加社会保险是如何规定的?

《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地方,应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缴纳,个人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具体手续由县(市、区)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其中工伤保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发放。相关费用,纳入财政给予的工作、生活补贴范围。

高度

应将“创业带动就业”上升为最高国家战略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2009年预计中国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往年没有就业和今年毕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900多万,另外,还有其他需要就业的,全部就业压力在5000万左右。而从未来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进到85%,城市中还要增加4.5亿人口,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整个国家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长期的、头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民生是就业之本,特别高的劳动力剩余率和失业率,将会使大规模的城乡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建议中央和国务院将“创业带动就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

在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上,我们提出过新农村建设,提出过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韩国在提倡新农村建设时,提出了中小企业振兴计划。我们的有关部门和学者,只是给国务院领导提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但是好像没有部门和学者提醒韩国还有个同样重要的中小企业振兴计划。

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城市化,而转移和容纳劳动力转移和需要就业人口的最大领域是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创新型国家建设则是国家经济有竞争力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要与推进城市化和在城市中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量的劳动力在城市创业和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工工棚式转移和钟摆式流动,也才不会像拉美和印度等国家那样在城市周围形成大量的贫民窟,也才不会发生粮食不安全问题,也才能使我们在发挥劳动力密集优势的同时,有自主技术的竞争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四个战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从中国这样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就业来看,可能建设创业型国家和中小企业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我认为,在党和国家层面上,应当将建设创业型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

热议

高校老师凭人脉帮学生找工作

前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有10年证券行业经验的肖华老师,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在5年内成功推荐100余名学生顺利就业。尽管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肖华老师还是成功推荐30余名学生顺利就业。此消息在社会引起热议。

“高校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百多名学生顺利就业”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注意。不少网友对该教师赞不绝口,表示“社会需要实用性高的老师”,并认为他是目前大学教师的典范。

大多数学生欢迎“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的做法。他们认为,老师的关系比较广泛,其身份和地位更易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且老师了解学生,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其实是实现双赢,“企业或者单位通过我们找适合的人选,我们老师肯定会挑选一些最合适的学生去应聘,这样一来对企业有好处,而且又顺利帮学生找到工作,就是企业与学

生双赢了。”

高校教师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从记者调查看,大部分高校教师认同“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这些教师反映,他们虽然不是学校里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但对学生的就业还是非常关注和关心的,事实上自己或多或少都在为学生就业做工作,有意无意地为学生找工作牵线搭桥,也有一些成了“红娘”的。而作为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许老师,虽然也认为“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是好事,但他同时也指出,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并不是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出路。这种行为不可能成为长期、大量的行为,只能是短期、机遇性的行为,“一名教师即使有更广阔的人脉关系,但也不能长期为学生收集有用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机会是有一定偶然性的,所以毕业生们不应该依赖教师的人脉关系找工作,更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

•热议

摊派就业安置任务背后的喜与忧

据报道,山东省潍坊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学生创业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45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随着这个问题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同学之间、社团团员之间、老乡之间组成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怀着美好的愿望进行着各类创业活动,其中涌现出了很多新生代力量创业成功的典范,但是更多地却是团队崩散、折戟沉沙。那么这些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进入创业期后,会面临很多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复杂,而且远远超出了在学校学习知识的范畴,与在大学象牙塔里面临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往往会经历茫然、无助、争吵、挫败等等一系列负面问题的侵扰,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这个团队成员综合素质的时候了,往往社交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的团队经过一系列考验之后,更容易走向成功。但是面临纷纷扰扰的各种问题,更多的是团队解散,分崩离析。总结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创业期,有三个问题的出现是大学生非常难以逾越的难关。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额少

创业资金是大学生面临的第一道难关,资金是否到位,是否足够支持团队项目的运作,是一个最现实的难题,没有钱就没有足够运营项目的员工,不能开发出成熟的技术,研究不出有价值的产品,所以困扰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一般大学生解决的办法是,在创业初期的融资过程中,依靠家长和同学之间的筹款来完成早期资本的积累,但是由于大学生自己的财产有限,家长支持也只是投一点儿让孩子尝试尝试,所以不仅限制了融资数额,也阻挡了很多手头拮据而又想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据媒体调查显示,约有65%的大学生创业是团队的自筹资金,11.53%的大学生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并通过政府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和导师投资基金分别占2.9%、4.47%和1.32%。

2项目审核理想化,缺乏实践运营经验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想尽快取得成绩,所以在听到某些项目推广描绘的前景后,仓促上马,投入珍贵的资源加入项目,往往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往往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审核项目的经验造成,而且也缺乏了信息搜索和实践调研的必要过程。我有一个内蒙古的朋友,在大学二年级就非常渴望创业,放假回家时看到电视里有一家公司对丝瓜瓤健康产品的广告后,约上伙伴儿直接南下考察工厂,在对方的描绘下,购买了很多丝瓜瓤拖鞋,丝瓜瓤浴巾等样品,并打算购买五万元产品做该公司的,我赶紧叫停,我说你不要只是听他们介绍产品前景,你去考核一下市场,看看其他的经营情况,于是他在当地和北京都进行考察后发现,数天一件产品也没有销售出去,才打消了成为的念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项目,不要被对方描绘的前景所迷惑,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做好创业计划书,仔细分析项目的方方面面。

3团队管理和执行力

在团队设立之初,团队成员的约束力有限,往往管理者和团队成员之间是朋友关系和抱有共同理想的人,团队的形成也多是由于团队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未来发展规划成就所吸引,所以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人推销自己的项目,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儿完成它,而团队成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未来的执行力情况,而这往往是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成员选择非常考验领导者的眼力、魄力、判断力和口才推销能力。创业者在做自己的创业计划时,尤其应该注意项目成员的斟酌,在资源分配上应该有予以一定的倾斜。而很多大学生初创者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不太关注自己的团队成员的诉求,在资源投入和利润分配时,过于执着于短期利益,或者没有足够魄力投入筹码,导致团队成员对领导者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感,使团队执行力不能,最终团队分崩离析。

基于以上三个创业难题,我予以大学生一些建议以期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在资金问题上,大学生应该不要拘泥于依靠家长、自筹等土方法,应该尝试抬起头去考虑更多途径去解决资金问题,尤其政府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享受政策福利带来的创业便利。

我们拿天津(各区县政策有微小差异)大学生政府补贴举例,税收方面,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筹资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享受

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贷款贴息。行政费用方面,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学生享受每月1800元的标准给予房租补助。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上,对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年的岗位补贴和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40%,按照本市当年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企业缴费部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大学生创办企业吸纳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吸纳就业人数可申请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标准为每招用1人补贴3000元,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或为招用人员申请1年的岗位补贴和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而根据项目和公司性质的不同,还有很多专项补贴可以享受,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后,如果有相应专利,可以享受最高捌万元政府补贴,等等。

其次,在项目审核和项目运营上,政府也推动了很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多样,这些机构很多都有自己的创业基金池,更有非常专业的创业导师和风投跟进,能够帮助大学生对项目进行初审和分析,对创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服务。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以天津北方创客体验中心为例,他们坐落天津中心城区,提供免费创业基地和专业的创业导师指导,免费创业培训课程,而获得审核后的美科科技、青橙智造、智造星、睿曼智能家居等首批入驻企业已经累计获得1200万的投资基金,公司估值超过2个亿,极大的帮助了初创企业的运营。

学生创业篇3

一、以体制为保障推进创新创业发展

我校从校、院、学生社团三级联动全面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成立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的领导工作体制,从管理体系上给予保障;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功能和定位;通过专业基础培训、参加学科竞赛、反哺教学实践、拓展服务职能四重模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

二、以改革为驱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实践育人规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以实训教学、师范技能训练、素质拓展、课外活动创新和社会实践等模块为载体,形成全方位实践能力训练教学体系。

第二,创新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创业基础、创业设计、创业实践等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讲座培训、沙龙活动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的补充。

第三,以学赛促创。通过创新大赛与创业大赛“两手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大赛。近三年,学校孕育出学生创业团队50余个,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00余项。

第四,以宣传为引领,凝心聚力。多途径宣传创新创业文化精神,通过简报、微信、网站等资讯平台积极创新创业信息,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选树优秀创业典型,鼓励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实践。

三、以活动为平台体验创新创业实践

第一,开放教学平台,支持学生实践。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的有关规定》等文件,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场地,以满足学生第二课堂的需要。

第二,建设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创业项目团队和创业精英,建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创业实践训练基地。在校内,建有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聚集实践区――天津市“创想梦工场”众创空间,为全校创业者提供培训辅导服务;在校外,集中优势学科,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师生创新创业融为一体,建设津南研究院创业孵化基地;与社会资源对接,如与天津市微电影产业基地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第三,建设社团平台,推动学生创业。在创新实践型学生社团中引入学分制,学生可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技巧实践。社团将根据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并根据商业运营模式开展团队创业实践活动。

学生创业篇4

生态学方法,即指在所有与生命有关的领域应用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主要是坚持生态系统各种成分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观点、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观点,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运用生态学方法就必须坚持整体观和系统观,研究大学生教育成长规律,作为构成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变量相互作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有机整体组织,是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国家的科技创新、精神文化发扬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生态视角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整体性、系统性的问题,本文认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理论基础不完善

从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还未明确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很多高管理二一五•九社会调查校关注的仍是少数学生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大多数学生的整体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只开设了一两门创新创业启蒙类公选课,所设课程与专业无关或关联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教育相分离,不存在于常规的生态系统内。即使在已经开设的课程体系中也存在制约因素,集中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也不能及时更新,脱离社会经济大环境发展;二是教学方法多为简单灌输式教育,方法单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内容也不够新颖,大部分较为浅显。

(二)创新创业传授者缺乏专业性,实践经验不足

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就是专业教师自身的学识和创业经验。而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学老师,都是非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背景,这也与我国此前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有关。很多此类课程的导师,多为参加短期的创新创业类培训而匆匆上岗,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性。在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必须从事过创业或者投资实践,大多为企业董事。此类导师的缺乏,也是学生们对纸上谈兵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创新创业教育不系统,创业实践不够

与创新创业传授者缺乏实践经验问题并存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方面,也存在较大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应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但是在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只是大课式的理论知识教育,鲜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模拟演练基地、创新创业专属的实习基地。只有少数高校为创业学生提供的“创业一条街”、“大学生食堂”等简单贩卖固定区域,并没有给予实践指导,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模式探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一)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生态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将高校、学生及社会看成整个生态系统,通过创新创新的系统教育,使得大学生与社会和经济处于动态平衡中。在全社会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盐城师范学院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元素,使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渴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外部推力,也为其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探索的具体做法有:

1、宣传典型思想引领。通过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多媒体平台、创业故事分享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新举措、新成绩;

2、以学术月为龙头,定期组织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论坛、地方行业协会发展论坛、校友报告会,展示创业案例,分享创业成就,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发展论坛,让学生完善了知识储备、管理经验,开拓了创业视野。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 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素质类课程和创业实务操作类课程等。盐城师范学院通过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明确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对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加入了创新创业类课程板块:包括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性课程。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模拟等活动,共享教学资源,推进学科协同。同时,根据每个专业特点,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市场,依托行业,把学生送出去进行专业实训,如旅游管理专业组织学生深入一线宾馆酒店,进行酒店方向全套业务训练;市场营销专业组织学生进入各大卖场,针对某种商品进行市场调研,撰写营销方案;会计专业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代账、财务审计的相关实训等等。在学中做、做中学,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应用水平。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与创业实践相结合

创新创业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高校要从生态一体化视角出发,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盐城师范学院为落实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实践平台,投入100多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可以容纳近50个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创业园”,由该校在校大学生组成的40个创业团队,共152人入驻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孵化,主要分为科技服务、广告宣传、教育培训和综合服务等四大类。并且整合校内外资源,寻求多方合作,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把创新创业教育往商业实战阶段推进。通过商业实战运营,不指望盈利,更多的是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实现毕业后与社会与经济形成动态平衡,打下基础。

(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与创新创业竞赛相结合

学生创业篇5

绍兴纺织产业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隋唐历史记载中,对绍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因此,绍兴市也被誉为“纺织之乡”。当前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就位于绍兴市,该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品交易市场,并且这座市场所具有的纺织指数甚至可以作为纺织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经营管理乃至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当前绍兴市纺织业发展规模来看,直到2009年底,绍兴市拥有的纺织企业达到了6.5万家左右,这些企业为社会创造了64万之多的就业岗位,在这些企业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了2354家,企业职工是绍兴市纺织从业人员的一半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销售收入则达到了1284亿元。2013年,柯桥区纺织业收入达到2006亿元,创造利润为95.8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提升了5.2%与9.9%;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绍兴市纺织业起步于化纤原料。以此为基础,绍兴纺织产业经过长时间的横向拓展与供需衍生,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的制作,中游产业包括印刷与纺织等,下游产业主要是服装的生产与加工。这些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链逐渐整合与汇集并形成了如柯桥中国轻纺城、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市场等产业集群;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当前绍兴市纺织产业格局可以用“一个主题园区、七个特色民镇”来做出概括。其中主体园区指的是滨海工业园,特色民镇包括立兰亭、杨汛桥、齐贤等。这些城镇依托绍兴市在纺织产业方面的整体优势明确了自身特色,并构建了包含无纺布、家纺、针织等产业在内的全方位格局;从产业优势方面来看,绍兴市具有5万以上的专业纺织技术人才,并且拥有CDA推广中心以及科研中心等。同时,绍兴市内所具有的民族资本十分活跃,并且企业之间所具有的竞争意识十分凸显。总而言之,绍兴市纺织业代表着我国当前纺织产业的水平,同时影响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2绍兴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

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绍兴市成立了专门负责指导与管理大学生创业的领导小组,并以解决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另外,绍兴市在2013年出台了推动大学生就业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这一文件中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之后,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如果资金不足,在符合申请条件与申请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对3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进行申请。之后,绍兴市不断放宽相关标准,其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请创业贷款以及专项投资资金的年限从两年放宽到5年。另外,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还包括组织业内专家对创业项目等作出评审,这一评审过程是发现大学生创业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意指导、创业教育与导向服务的重要手段。虽然当前绍兴市在许多创业支持政策方面都仍旧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户籍限制、小额贷款以及创业基金方面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突破,这对于推动绍兴市创业政策的优化、绍兴市创业氛围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绍兴市高校应当抓住机遇,依托纺织业优势来对大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指导,并有必要在构建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从而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发展对策

高校引导大学生依托绍兴市政治优势以及绍兴纺织业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等,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仍旧需要进一步开展教育思路、引导思路与实践思路的拓展,从而在对绍兴市政府扶持政策与绍兴市纺织产业优势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3.1做好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调研工作

绍兴纺织产业背景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对于绍兴大学生而言,绍兴的纺织产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纺织产品生产链,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较大的销售市场,具有了充足的产业链上各产业节点的技术技能专家,具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具备了较好的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人才,这些产业背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绍兴大学生应当依托纺织产业开展有效的创业实践。而为了提高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针对性,高校有必要对纺织业创业环境做出调研,其中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多个方面:了解、收集绍兴纺织产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类要素,分析并且制订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实践的计划,选择具有创业潜力并且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与创业学生一起到纺织企业调研,了解纺织产品的种类、价格、销路、利润、市场需求、新产品研发方向,了解纺织产品内贸流程、外贸流程、外销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种类和需求量,了解企业的部门组成、人员组成、管理结构、制度建设要求,选择与纺织产业相关联的业务组建创业实体,根据纺织业务需要组建公司成员,依据创建公司要求,制订建立创业实体的工作流程。

3.2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对于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解决资金问题是确保成功创业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方面,首先,应当开拓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虽然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并且在融资渠道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资金短缺仍旧是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自主创业的重要瓶颈。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之后需要担保服务工作者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创业项目作出考察,并在与银行协调的基础上发放贷款。这种扶持政策已经具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而高校以及高校引导大学生开办的创业实体应当在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对绍兴市扶持政策作出积极探索,并与贷款担保服务机构构建合作机制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环境;其次,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还需要推动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构建创业实体以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是融资成本最高的阶段,而如果得到资金并进行长时间的经营,融资成本将能够逐渐降低,这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着有利作用。当前绍兴市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扶持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自筹三种,虽然这三种融资渠道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很大帮助,但是这些创业渠道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所以高校以及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有必要对创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并通过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开展合作融资来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渠道。另外,高校应当重视总结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指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资金周转效率与使用效率。而大学生所创办的实体企业应当积极与银行机构开展沟通与合作,并争取更多的信用担保渠道。而对于具有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创业实体,高校应当鼓励毕业大学生优化融资渠道,采取并购、风险融资等方式来获得更多发展资金。

3.3在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构建创业氛围

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创业氛围的打造与优化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就必须与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创办的实体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合作过程中,高校需要强化创业教育,而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则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创业难点与企业管理难点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办创业实体,并将创业实体当作开展创业教育实训的重要阵地,在此过程中,高校所具有的师资力量将能够成为重要的后盾,并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构建保障,同时,学生对自主创业也将不仅仅停留在意识方面,而会产生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的动力。为了强化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素养,高校还有必要加强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从而构建校企双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学生创业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倾向;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2-05

1引 言

有研究者把创业教育解释为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或者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够独立提品或服务的职业者。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意义上的“就业”就不仅仅要看就业率,更要看就业质量;不仅要看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要看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精神,更要看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仅要看工作能力,更要看创造能力。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的创业教育,首先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主要因素,然后从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主要因素分为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信心、创业个人特质、创业学习、亲朋影响、创业环境六大部分,分析如下:

2.1 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指人们实施创业的目的及其强烈程度。在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将创业动机分解为3个方面:一是通过创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二是通过创业实现自我的价值,三是通过创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创业动机水平表现为这三个方面的创业动机的强烈程度。根据作者对重庆市一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的访谈,发现这些创业动机表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物质财富追求高的,通常自我价值实现和得到社会认可的创业动机也很强。这反映了当前学生的价值观中,物质财富仍是自我价值实现和得到社会认可的主要标准。创业动机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根据动机决定行为的原则,无论是追求财富的创造,还是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具有较强的创业动机水平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创业倾向,

2.2 创业能力信心

创业能力信心是人们对自己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克服创业中各种挑战,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困难的自信心。它来自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望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动后果的知觉,而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和主导。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自动。这种“能做”的认知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的概念,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我信念,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是一样。但研究者也发现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它指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创业能力信心强的人能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创业中的各种压力的能力。不同创业能力信心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高的创业能力信心往往与创业过程中积极、乐观的心态相联系。在思维方面,高的创业能力信心能够促进对创业过程的认知和对困难的解决。高的创业能力信心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的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高的创业能力信心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因此,创业能力信心代表了一种“能做”的信念,他对学生的创业倾向的两个维度——未来创业可能性以及对学生创业学习实践意愿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创业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本文用“创新性”、“积极性”、“闯劲”三个维度来描述与创业相关的价格特质。在创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这些困难常常需要创新性的方法去解决。同时,创业需要积极的学习精神,这种积极性会表现出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与持之以恒的作风。根据Lee&Peterson(2000)的研究,积极性是创业家的重要特质。此外,闯劲代表着一种做事情勇于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增强对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也将强化其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创业动机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综上分析,创业人格特质越强,其创业倾向就越高。

2.4 创业学习

创业学习主要反映大学生的创业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创业学习可表现为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两个部分。理论学习主要是指自学创业理论,以及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在实践体验方面,表现为创业经历与实习经历方面,大学生的亲身创业体验不多,主要还是以实习经历来间接感知创业的实践。大学生的兼职和实习己经成为了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过程中,实习经历,尤其是大型外企的实习经历,己经成为毕业生找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实习经历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和人生观的理解,并且增加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这将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与创业能力信心,这有利于创业倾向的提升。总体而言,创业学习能够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业倾向,第一,可以通过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信心;第二,可以通过正确的财富观和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

2.5 亲朋影响

亲朋影响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与朋友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亲朋影响可以从家庭与朋友的创业经历与经济基础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在亲朋创业经历方面,如果学生能够亲眼目睹父母的创业经历,这将会对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亲戚与朋友的创业经历也将对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看见父母或亲朋好友的通过创业,创造了财富,实现了自我价值及社会认可,这将极大了增加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也能够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创业能力信心,这将会增加学生的创业倾向。此外,即使是失败的创业经历,通过对创业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会增加学生的创业能力信心。在亲朋经济基础方面,如果学生创业,能够从父母及自己的亲朋好友筹集创业资金,则大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就越强,也就越有利于于创业倾向的提升。总体而言,如果家庭与朋友的创业经历越丰富,经济基础越强,则亲朋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就越强,并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提升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能力信心两个路径来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

2.6创业环境

Covin和Selevin(1989)认为创业环境是分析企业家创业活动的合理切入点。目前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改善企业家的创业环境,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企业家创业的一般环境条件、创业环境中公共政策的作用等。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可以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二是校园环境。政策环境指政府支持学生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服务措施等,校园环境包括学校关于鼓励学生创业的制度与文化。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创业环境将提升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的信心,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内容

结合前述对高职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分析,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创业精神模块、创业知识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创业讲座模块,通过以下四大模块的教育,从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推进高职大学生的创业。

3.1 创业精神模块

创业精神模块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与动机,强化其创业动力,强化大学生的创新、闯劲与积极性的特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创业精神是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灵魂和支柱。通过创业哲学、创新文化与创业心理学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

“创业哲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人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具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产生不竭的创业动力为目的。主要内容是:创业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与企业发展的辩证法;创业思维的规律与方法;创业实践与创业认识的辩证关系与人的主体性。“创新文化”是使同学们认识创新文化的内涵、了解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培育其创新精神、学习创新思维的课程。课程的基本主要内容是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的特征、创新文化的构建、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比较、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创业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独立性、敢为性、创新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克服创业过程中过于依赖、自卑、畏缩等的人格障碍和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的行为障碍为目的。

3.2 创业知识模块

通过创业知识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信心。创业知识模块的主要课程可以包括创业管理学、创业法学、创业财务、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团队与沟通管理等的学习,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培育企业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如何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基本知识为目的。因为创业管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采用案例教学、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的形式。

“创业管理学”为创业者提供管理方面的实用理论和开拓市场的知识,使创业者通过有效的管理,把企业造就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业性组织,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力。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创业环境分析、创业战略管理、创业计划与控制、创业组织管理等。“创业法学”使学生了解在经济社会中与创业相关的现行法律制度,掌握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熟悉各种创业法律规范,以及处理企业纠纷的能力。“创业财务”使学生了解各种筹融资方式、机构改革及其特点,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创业团队建设与沟通”使学生了解建立和管理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团队沟通协作的技巧;“创业营销”着重于学生市场能力的培养,主要内容除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外,重点突出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市场策划;“创业项目管理”着重于学生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创业知识课程还应包括涉及到科学技术类知识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可采用嵌入式学习模式,即将该类课程的学习嵌入到理工类专业的大学课程体系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改一些技术类课程进行学习。这主要是针对文科专业参加创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了解与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术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发展前沿,从而使其能够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为该同学今后在该行业的创业打下基础。

3.3 创业实践模块

创业实践模块通过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大学生创业实战、创业大赛等提升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实践中强化、完善并灵活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及其信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创业价值观。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两大车轮,缺一不可,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践学习是理论学习的动力源泉。创业体验与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1)创业大赛体系。联合高校、政府、社会媒体组织多层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创业大赛,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进行项目选择,如何进行创业计划,并分析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业大赛,使学生从整体规划上对创业活动进行分析与体验,培养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全市或全省范围内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宣传,从而提供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2)项目参与体系。以学校、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项目培育为重点,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设施、各类创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以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例,自2011年6月开园以来,累计入孵项目130余个,先后培育出了多个孵化项目。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外,从学校的层面增加更多的学生创业实习、勤工俭学的岗位,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性的资源,如实验室、店铺等资源。同时,为了协调创业学习实践与专业课程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对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如果参加了创业实践,可以根据创业实践的绩效、社会评价、创业学习与实践的总结报告等,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在一定范围内抵减专业课程的学习。

(3)实习实训体系。要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协调起来。根据本文的研究,实习经历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创业教育不应该将创业与受雇就业分割开来。一方面,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同样重要;另一方面,学生创业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创业,很多情况下是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员工,后来再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因此,要注重在学生实习期间将创业教育与实习体验相结合。例如,创业教育应引导正在实习期间的同学发现该行业目前有哪些创业的机会,该行业创业的环境如何,需要哪些能力,如何利用这些创业机会等,这些分析可以要求学生在实习报告中体现出来。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实习活动协调起来,可以强化实习中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创业讲座模块

创业讲座模块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模块。讲座模块是通过聘用创业企业家、正在创业的校友、创业学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外部师资资源,对其创业经历与经验、创业环境与政策等展开讲座,从而增强大学生人创业能力信心,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增加创业动机水平。进一步分析,从创业倾向影响因素而言,创业讲座模块不仅可以通过讲座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特质,完善其创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创业讲座分享了创业成功人士、校友们的创业经验与教训,是亲朋影响因素对创业倾向影响的直接体现,同时,创业讲座中的环境与政策分析,是环境影响因素对创业倾向影响的直接体现。根据前述创业倾向影响影响因素分析,亲朋影响与创业环境都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产生的显著正向影响,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研究结果中,亲朋影响与创业环境都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信心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一方面可以认为其对创业能力信心的影响没有对创业动机水平的影响那么显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创业教育机制中没有把亲朋影响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以及我们创业对创业政策的宣传与讲解没不充分,创业政策不够完善,以至于对大学生的创业信心还没有产生足够影响。因此,创业讲座模块应该加强,它也是企业家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模块的重要补充。

创业讲座模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业经验与案例讲座,二是创业环境与政策讲座。创业经验讲座是创业成功人士、正在创业的校友、创业专家学者对自身及他人创业经历与经验的讲座与分析。创业环境与政策讲座,主要由政府分管的官员、学校分管领导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与制度进行讲解。这种讲解可以包括不同学校、不同区县、不同省市、不同国家的创业政策与制度的讲解,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目前的创业政策及注意事项。通过创业讲座系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与创业信心,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

3.5 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图

综合前述分析,列出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四大模块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模块之间是相互补充,适度交叉,相互强化的。例如,在创业技能的学习中,老师在教学中也会对创业精神与文化进行辅助说明,而创业讲座,会对其它三大模块都具有强化作用。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创业实践与创业讨论四大创业教育模块相互独立与相互联系,共同推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4 结 语

大学生创业倾向是学生在可预见的未来创业的可能性以及目前的创业准备意愿。在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的角度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课程模块体系,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Phan P H, Wong P K, Wang C. 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 Beliefs, Attitudes and Background[J]. Journal of Entreprising Culture, 2002, 10(2).

2 Luthje, C & Franke, N. The `making' of an ent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R&D Management,2003, 33(2).

3 A·班杜拉.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下册)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学(第9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Henderson R, Robertson M. Who reams to be an entrepreneur? Adult attitudes to entrepreneurship as a career[J].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2000.

学生创业篇7

厘清两对关系

1.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它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进而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或者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创新和创业存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推动着创新。从总体上说,一方面,任何创新以及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都会引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从而为创业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本质上,创业是人们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至少对于创业者本身而言,创业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创业是创业者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创业者的创业一开始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许有了创业的开始但可能无法取得创业的成功,原因在于简单重复的创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而最终被淘汰,创业者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才能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任何创新只有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现实的意义,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造福于人类社会。要实现这种转变,根本的途径就是创业。创业者可以是创新者,也可以不是创新者,但创业者必须能够发现社会需求,并将创新与这种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创新者可能是创业者,也可能不是创业者,但其创新的成果必须要经过创业者才能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

2.要厘清大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的关系。传统的大学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大学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扩展。德国的大学最早提出了大学也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和实现使得整个大学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创新中心。仅以我国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为例,全国高校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比为81%,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比为64%,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为76.6%。由于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使命,成为了创新的中心,大学必然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思想氛围。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创新潜能最强的群体,在经历过大学创新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活动的历练后,大学生本身或者已经取得创新的成果,或者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潜在的准备;另一方面,大学作为创新的中心,本身也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必须要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必须要进行社会转化,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大学生一旦毕业就必须面临就业,最有效率的就业选择就是通过自身的创业把自身的和学校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大学生既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想,也报效了国家和社会。此外,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教育所养成的创新能力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必将彰显出来,使创业及创业成功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生是双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大学生参与双创的重要意义和优势

1.双创不仅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并进而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和消费使用,带动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大学是创新的中心,所有的创新只有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才有实际的意义,大学负有社会服务的使命,而这一点恰好是履行其服务使命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通过将大学或者自身的创新成果以创业的形式在社会中得以实现,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必要性。大学生是年轻人,充满创新的活力,一代代的大学生就可以将创新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它是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

2.双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其具有一种内在的创新潜能,通过创业实践,不仅把大学生的创新构想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而且自身创新和创业梦想的实现,一方面,表明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创新和创业的结果必然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双创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就是要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创业就是要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如果把创新和创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大学生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人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既削弱了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而这种创新如果不能与创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当今,世界创新无处不在,创业机会也无处不是,确实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有利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的优势可圈可点。首先,大学生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是有未来的人,有未来的人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必要进行拼搏,而拼搏就意味着有创新创业的可能。其次,在大学生的面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生活需要去探索,他们也必须要探索,否则,就只能止步不前、坐以待毙。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使他们更加具备闯荡和冒险的精神,对每一件事、对未来的每一天,他们总想去闯荡和尝试,这是一种对未来和新事物的渴望,这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支柱。最后,大学生群体比之于其他群体,在创新创业上有着“大学”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更加具备将自身内在的创新创业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和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所构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使得大学不仅在创新上而且在将创新转化为社会服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氛围,大学生群体凭借这一优势和环境状态,在学习期间或者毕业后就更容易实现创新创业。实际上,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研究的过程,而且,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和社会服务的典范,也使得大学越来越容易实现官产学研的高度融合,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大学生参与双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大学生缺乏进行双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创新创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实现途径,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这些规律并熟知其实现途径,有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迷茫中探索,既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为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双创基本常识和方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学必须为大学生开设与此相关的专门课程,同时,大学还必须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大学的科研过程融为一体,而且,也必须使大学的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以及将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模拟创业或者实际创业的平台。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校的周边建立了许多科技研发基地,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入驻这些基地。进入基地的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或者对大学的责任就是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并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梦想。在德国,政府明确要求企业必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习的基地和机会,政府对这些企业还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无论是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平台,还是通过大学与外部之间所共同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其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2.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休学的制度条件。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有的高校还规定每个学期必须选择多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以及相应的绩点。如果大学生由于创新创业休学,就可能导致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达到绩点,当然就会影响其正常毕业。所以,将大学的“学年学分制”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学分制不能不成为必要。另外,如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后所取得的成果与大学生学业的毕业要求之间进行有效的挂钩,也是必须要进一步探讨的。如果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认知世界、改造世界,那么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说明大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所需的知识,而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3.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初始的平台资源。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基本的平台资源,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平台等。如果这些平台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必然使得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同时,大学生要获得这些平台资源以及开始初始的双创活动,也必须要有初始的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对大学生来说,双创活动就成为了“无米之炊”。所以,无论是大学生就读的大学,还是休学和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只要大学生有双创的愿望,都应该为其提供资源平台。这种资源平台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予以建立,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民间机构建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双创可以凭借虚拟平台以及信息体系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可用资源,特别是剩余资源,为大学生双创所用。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共享经济”,大学生参与双创完全可以凭借“共享经济”的方式构建资源平台,实现双创梦想。为了给大学生进行双创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各种与双创有关的基金,基金可以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筹措、专家管理的方式设立。这类基金的根本使命就是要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成为现实,但由于是创新创业,显然存在极大的失败风险。因此,基金的使命必须要包括承担失败风险的责任,政府要为这种失败风险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整体上说,政府在搭建平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上,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构建信息平台,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包括所有的企业名录以及社会和企业可用资源的信息;二是政企、校企合作,用好创新创业资助基金,尽可能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政策与市场化经营有效融合;三是搭建展示平台,要像欧美的证券市场那样,构造一个全面有效的路演体系,实现政企、校企联动,如搭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互动平台;四是对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政策性扶持,尽可能降低创新创业者的风险。例如:按照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产业化、产品孵化和早期营销等环节出台相应政策。

4.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应有的信心。双创既然是创造性的,就必然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失败意味着丢脸,失败意味着损失,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难以承受。也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经济上也可能难以承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进行双创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必须弘扬创新创业的正气,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者必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者应该给予更多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实际上,就全世界的风投经验所得出的规律是“二八规律”,即风险投资者对创新创业者投资的成功率大体只占两成,这意味着创新创业者失败的几率高达八成,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成功的两成就足以弥补失败的八成,并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整个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机制,用成功者为社会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弥补失败者的损失,社会不能让任何一个失败者由于创新创业而无地自容和无法生存。

学生创业篇8

[关键词]大学生;微创业;对策

一、微创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大学生是就业需求相当大的群体,同样也是最具有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创业成功率还比较低。据统计,“2013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2.8%,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6%”。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新模式,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显得尤为关键,而微创业的到来,正是契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模式,是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拓展就业渠道的有益尝试。2011年,创业网站“创业邦”启动“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微创业概念,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江苏省举办的“创业微计划大赛”、湖南省举办的“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吉林省举办的“全省首届大学生微商创业大赛”、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的“2015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各类微创业比赛层出不穷。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凸显了政府对创业工作愈来愈重视和支持。微创业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规模微小、成本微小的创业,或是指在细微的领域开展的创业活动。它包括创办小微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微平台如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的创业活动、个体经营或兼职经营。它有着投资小、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灵活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微创业多被特指为利用网络进行的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与实体相结合,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二、微创业是契合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方式

微创业作为新型创业模式,有其自身优势,和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社会实践少但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非常契合,是最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之一。

(一)符合时代潮流

微创业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新创业模式,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创业活动,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营销。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和手机媒体的到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网络运用上得心应手。现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媒介盛行,微传播方便快捷,为大学生微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简单易操作

微创业拥有着启动资金小、对经营场所要求少、方式方法简单、经营模式易复制等特点,正好能破解大学生创业中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缺少场地等难题。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顺利加入微创业的队伍。

(三)创新创造性强

成功的微创业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模式,更强调的是点子和创意,也就是需要创业者紧跟社会潮流,提出新颖的创业模式。而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奇、个性的事物,大学生的青春和激情也让他们能迸发出无数新内容,发现无数新商机。

三、大学生微创业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微创业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00名,专业涉及理科、文科、工科。另外,随机调查常熟理工学院已毕业学生100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率98%。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微创业的认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以及微创业开展情况、影响微创业进展的因素等展开。

(一)微创业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64.6%的学生了解微创业,仅有4.9%的学生完全没听说过微创业;76.5%的学生认为微创业有着良好的前景,仅有11.2%的学生对微创业持悲观态度;17.1%的学生尝试过微创业,35.4%的学生有想法或正积极准备开展微创业,26.5%的学生身边人正在进行微创业,仅有19.8%的学对微创业完全没有兴趣;67.5%的学生表示可以很好地兼顾微创业和学业,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开展微创业会影响学业。数据表明,微创业在大学生中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是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创业方式。

(二)创业政策了解情况

34.2%的学生表示对国家创业政策不了解,熟悉创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12.8%;45.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仅有29.7%的学生参加过专题创业课程或创业大赛。这说明,创业政策的普及以及创业培训的开展还不够。

(三)微创业开展情况

在有想法和尝试过微创业的学生中,坚持下来的仅有2.3%,82.3%的学生中途放弃了微创业。对于微创业的失败,37.7%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创业经验,22.5%的学生表示父母不支持,希望有稳定的工作,19.8%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14.5%的学生表示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5.5%的学生表示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在“政府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创业支持”的回答中,51.4%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支持”,19.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机构服务支持”,17.5%的学生选择了“政策扶持”,12%的学生选择了“指导培训”。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微创业开展还不够理想,亟待资金、政策、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

四、推动大学生微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微创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高校扮演好自身角色,搭建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持久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早日实现成功创业铺好路、搭好桥,也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优创新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早日踏上微创业成功之路。

(一)政府: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1.进一步完善微创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创业群体区别开来,将这种区别体现在享受优惠的门槛、范围、力度等诸多方面,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微创业者因互联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为主要以网络媒体开展微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工商注册服务、网上税收服务等,同时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资助、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培训补贴、房租补贴等资金支持,延长税收减免年限,提高政策的普惠率和资金的扶持度。特别是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建好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集中创业区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独立办公场所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一条龙”全方位创业服务。同时,还可依托互联网营销专家、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高管等专业人士,根据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规划、产品选型、网络开店、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高校:加强创业指导,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创业教育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为学生讲解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及创业知识。同时,开设市场信息咨询、金融支持、风险预警、创业心理疏导等同步配套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基本技能。

2.培育优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强大的催化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强化教师创业能力建设,并吸纳创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老师。同时,主动与政府和企业对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单位负责人、优秀校友等前来授课或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用现身说法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为正在创业或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定一对一创业导师,强化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错路。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为导向,鼓励开展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化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等各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培训,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了解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教育引导,积累创业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等,将企业需求与学生条件进行快速配对,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

4.重视创业心理引导。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商人、创业者,更不是教育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培养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以带动学业、促进就业、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以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因此,在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或成立心理辅导室,特别重视创业者面对的心理压力问题,让大学生端正创业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较为乐观、正确的创业心态。

(三)学生:树立正确理念,用创新点亮创业梦

1.转变创业观念。大学生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要悲观认为创业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提高自身自谋职业、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深入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通过创业学习和不断实践,积极寻找商机,敏锐发现市场,找寻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2.坚持创新理念。微创业就是利用最小的资源,找到独特的、最容易切入的点,把创意和商机匹配,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改变商品供给和消费方式,开发更多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头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微”字、“新”字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创业形式,点亮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91-193.

[2]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14(13):46.

[3]夏春雨.试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J].教育探索,2010(10):34-35.

学生创业篇9

苏玥竹,女,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情报学专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1]创业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因此创业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需要创业,而在中国的创业进程中,大学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股强有力的后备力量。然而,大学生创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涉及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创业者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的背景知识。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也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而2013年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99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我国多届领导人、教育部门负责人以及教育机构都强调要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创业。

2.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

大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业热情,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很强。然而他们缺乏创业经验。首先,创业大学生对市场需求、各个行业动态等商业信息了解的不多、把握不准。其次,大学生对市场环境信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而使创业遭受挫折的例子也很多。此外,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的高级能力。创业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会带来投资高风险,很容易造成创业的失败。

(2)创业选择的行业面窄、创业方式简单、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大学生创业时,通常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行业进行创业。这些行业发展的一般都较为成熟,创业机会少。而新创立的企业要面临现有企业的竞争,很难生存下来。

(3)政府政策实施效果不好

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好的政策,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贯彻执行。

(4)创业教育存在不足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有诸多不足: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不完善,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2]创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而我国高校中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薄弱之处集中表现在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教育。

(5)资金困境

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大的瓶颈。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有好的创业计划,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因而迟迟不能展开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已经创业但由于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的例子。

(6)大学生创业需要兼顾学业

大学生创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这阻碍了学生对创业的全身心投入。而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也让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大学生创业有很多不利条件,然后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以及高校的教育来做一定的弥补。

(1)加强创业宣传,提高学生创业意识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越来越规范。但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影响着许多人的创业意识。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宣传平台鼓励学生创业。有效地利用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鼓励政策,可以大大减少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针对大学生创业时的缺乏经验和技能、管理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学校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高校可以为学生开设工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也可以为创业者进行企业规划、人才培训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必备基础。

(3)学校可以提供创业环境和创业方面的支持

在创业环境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开设更多的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供潜在的创业者获得所需要的知识。高校可以积极为学生创搭建各种平台、提供相应的资源,促进大家的信息共享。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创立校外创业见习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学习的机会。[3]

三、总结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综合过程。大学生创业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劣势,社会应该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场所和主体,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进行有重点的培养。这些是以后大学生进行成功创业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好大学生创业的系统化教育。(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志能,郁义鸿,罗伯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复旦出版社.2000,3:9

学生创业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与海归学子和下岗失业者构成了备受关注的创业群体。这三类创业者的数量、主体特征、创业动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下岗失业者创业人数最多是各级政府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下岗失业者弱势群体地位决定了他们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创业自救即是他们个人创业动机也是社会寄于的期望,他们普遍选择技术门槛较低的消费服务业创办自我雇佣型企业。海归学子创业人数虽不多,但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亮点之一。他们具有的专有技术和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以体现自身价值为创业动机,成为机会型创业者,社会寄于他们的创业能够开辟新产业和大市场引领经济飞跃,他们普遍选择了创办高薪技术企业。大学生是刚刚涌现出来的创业群体,大学生有较好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还不足以独立开办高薪技术企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缺乏实现的条件与能力。社会没指望他们像海归学子用高薪产品开发新产业和大市场,但也不希望他们放弃所学专业,在消费服务领域挤压下岗失业者。如果说“自我雇佣型企业”和“产品创新型企业”分别是下岗失业者和海归学子最佳创业定位的话,那么大学生的创业定位与他们自身的创业能力息息相关。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是大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名创业者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可以把这种能力理解为,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系列知识、一套技能和一类特质的综合表现。那么知识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回忆起来的信息储备组成;技能则表现为应用知识的能力;特质则是由创业者特有的品质和特征组成的集合。

大学生创业不同于海归学子创业更不同与下岗失业者创业,他们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在学校的创业园中感受创业实践,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的一双翅膀,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创业者相对容易获得和提高的能力,但特质则是一些人特有的品质和特征组成的集合。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印度、马拉维和厄瓜多尔等国的跨文化调查发现和描述成功创业者的行为,并且经过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研究,总结出以下14种成功创业者的特征。

知识、技能和特质是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自主创业必备能力,如果没有具备全部的三种能力,那么在成功运营企业和控制风险等方面将会遇到很大困难。

1.1只有知识和技能缺少特质的创业者

一个想要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如果他只有知识和技能而缺少创业者特质,那么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不会生存太长时间。例如,缺少特质的创业者,当他遇到企业发展的障碍时,他可能只会在短时间内坚持;同时他很难发现和利用机会改变企业所处的被动局面;缺少特质的大学生创业则可能不会愿意去预测商业中的风险。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足够的创业者特质,创业者特质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心里特质方面

(1)成就需要(2)控制欲(3)自信(4)开放心态(5)风险承担(6)创业精神

1.1.2行为特质方面

(1)勤学好文(2)执着(3)灵活应变(4)吃苦耐劳(5)脚踏实地(6)良好商业道德(7)责任感

1.1.3知识特质方面

(1)坚实的基础知识(2)广博的专业知识(3)善于更新完善知识

1.1.4能力特质方面

(1)经营特质(2)管理特质(3)人际关系

通过对以上成功创业者特质的归纳和总结,得出作为单个的创业者难以完全具备以上特质,每个创业团队也不可能完全具备。所以更加突出了组建创业团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具备的创业者特质,已形成团队成员的互补。

1.2只有知识和特质缺少技能的创业者

技能是能够应用知识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获得技能。一个只有知识和个人特质而缺少技能的创业者,将会发现缺少技能,知识和特质就没有了应用价值。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获得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技能联系到商业方面主要涉及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技能:

技术上:工程计算木工机械餐饮……

管理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计划领导……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高需要合适的创业环境为其提供舞台,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既提高了创业技能又明确了创业方向,为实现自我创业定位找到了途径。

1.3只有技能和特质缺少知识的创业者

一个只有技能和创业者特质而缺少知识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就会缺少核心竞争力,那么他的创业也仅限于生存型创业活动。创业者身处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果缺乏知识,那么他的企业最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导致失败,企业成功的基础就是知识。包括经营企业的知识,了解消费者了解市场的知识,熟悉竞争对手了解产品加工技术和生产资料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等知识。大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创业区别于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生存型创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大学生依托与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将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和创业者特质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仅仅具有一种或两种能力就想要成功创业是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对照成功创业者的关键能力检查自身的能力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尽可能的获取全部的三种能力,大学生创业者组建良好的创业团队也可以弥补因个人而欠缺的能力。

2大学生的创业类型

经过对我国大学生从事创业的形式分析,可供选择的创业形式主要有三种:自我雇佣型创业、所学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新型创业。

2.1自我雇佣型创业

大学生作为企业主创办的生存型企业,该企业从事的业务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自雇型企业是一个国际通用概念,自雇型(Self-employed)的基本含义就是自己雇佣自己,自己给自己开支。自我雇佣型企业的特点是:一是微小性,一般是由个人或家庭为主要经营主体;二是社区性,自雇型企业一般创建于社区、依托于社区、服务与社区主要面向本社区居民提品或服务生意半径较短;三是政府支持,由于自我雇佣型企业弱小,同时自我雇佣企业群体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各级政府给予了很多扶持政策和服务。自我雇佣型企业的优势:高度自主性、灵活、微型、简单、创业与经营成本低,适合于经验与资金不足的大学生和下岗事业等弱势群体从事的生存型创业模式。自我雇佣型企业的劣势:弱小、单兵作战、资源有限而且缺乏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商业信誉不足等。

2.2所学专用型创业

专业型创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大学毕业生创办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产、供、销和服务性的商务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是专业内相关企业或个体生产者;二是面对最终消费者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业务,例如: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办社区心里咨询所等。

专业型创业的企业其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以下4类:(1)物流供应型企业。例如:医科毕业生开办为医院提供医疗器械、敷料、药品等医疗物品供应公司;工科毕业生开办为工业企业提供机械设备、原料、辅料、助剂、器材、器具、备件等工业用品供应公司;农科毕业生开办为农民提供农机设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用品供应公司;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办为艺术团体或工作者、学生提供美术用品、音乐器械等供应公司,凡此种各类专业型物流供应公司。(2)生产配套型企业。例如口腔专业毕业生开办为口腔医院加工假牙的工厂;工科专业毕业生开办为大工业企业提供零配件生产的小企业。凡此种专用型生产配套公司。(3)产品销售型企业。例如:医药学科毕业生开办的药店;工科毕业生开办的工业产品销售公司;农科毕业生开办的农产品销售公司;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办的艺术品销售店。凡此种各类专业性产品销售公司。(4)专业服务型企业。例如: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心里咨询诊所;医学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医疗诊所;师范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各类学校;凡此中各类专业型服务性企业。显然,从事这些业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专业综合知识和技术,未经专业训练,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很难进入,即便进入也很难达到专业水准。

2.3产品创新型企业

产品创新型企业是指大学毕业生拥有某一项产品或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专利或发掘到新的商机,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方式创办企业。产品创新型企业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开发和生产新一代产品,二是开发新一代营销模式。产品创新型企业的低端形式是以大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开办一个传统企业,例如: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开办一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口腔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小型口腔医院等。这一低端形式可以归并到专业型创业。而产品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它的高端形式,即开办一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的企业。

3大学生自主创业关键能力与创业类型定位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创业群体自身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合适的创业类型将有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能力、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自身创业。经过对上述自我雇佣型创业、所学专用型创业、产品创新型企业三种大学生创业类型的分析总结:

自我雇佣型创业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比较容易创办、创业投入小、竞争程度高此类型创业比较适宜大学生群体。但社会对其评价不算理想。认为自我雇佣型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大学生从事此项创业即脱离了大学生所学专业特长浪费资源,又挤占了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的创业市场,此类孤立的经济自救模式创业只是在原有市场进行低水平过度竞争。

产品创新型创业类型社会评价比较好,首先认为,此类创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而且社会上此类企业数量比较少属于稀有企业容易得到各方面的关照,同时,大学生从事此类创业比较时尚,“学而优则商”备受世人瞩目和崇尚。但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创办此类企业难度很大对大学生自身能力要求较高,而且一次投入创业资金的额度过大从而产生难以预测的风险,种种迹象表明产品创新型创业类型不适宜大学生群体普遍采用。

专业型创业普遍被市场认为最适宜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大学生选择专业创业,不仅没有造成资源浪费,而是利用专业知识创造了财富,弥补了我国企业服务行业创业不足问题,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大批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的贫富结构,从而牵动社会走向富裕。

大学生所拥有的关键能力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对创业类型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合适的创业定位将更能够发挥大学生创业者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作用为我国产业转型做出贡献。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使更多大学生能够认清和了解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把自我雇佣当作理性的职业选择,从而做到体面的工作。

4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定位的影响

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是大学生就业的应急方式,是素质能力的教育,是人生态度与价值趋向的选择。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们的职业想法更加清晰、创业动机更加明确了,认清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够成为商业机会,避免了大学生们的盲目创业;创业教育剖析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结构,解析了知识、技能和特质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对照能力结构的作用,大学生了解了自我能力的缺失从而使学习更加主动;创业教育有力的发掘了大学生自身创业资源,使所学专业能够成为商业机会,从而使大学生们的专业型创业成为可能,高校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群体区别于下岗职工和海归学子,其创业定位应归属于专用型创业。高校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发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将培养专业型创业者作为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专业教育中鼓励、指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办只有懂得专业的人才能够做得好的“高门槛”生意。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1)“学专业想创业”在大学生中实施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增加以专业型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把创业和自我雇佣当作理性的职业选择,使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的工作。

(2)“学专业找商机”发掘专业领域的商业机会。充分的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发掘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时刻留意专业领域内的创业机会,特别是那些专业性较强,“门槛较高”的商业机会。要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商机、找出利润点设计自我的创业计划。

(3)组织专业型创业实习。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学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型创业的商业机会进行实地考察,向业内人士请教学习并与他们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全方位、多地点的实地考察获取更多的资料,发掘更多的资源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能力。

(4)在学生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培训。借助大学生KAB及SIYB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学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专业型创业,使大学生创业有了更扎实的基础和可利用的资源,使各个专业大学生都有了创业机会,在创业领域没有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区分。大学生定位于专用型创业,更有利于我国稀缺的大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GeorgeManu,RobertNelson,JohnThiongo.大学生KAB创业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2]范龙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