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十篇

时间:2024-03-28 18:14:37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1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营销策略

引言

新媒体相比较于以往传统媒体而言,其更为重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的出现为企业的营销创造了新的空间,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不仅仅能够实现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获得更好更加稳定的发展,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不仅仅给予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才能够保证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避免新媒体环境下所存在的潜在风险成为了当下企业所应考虑并积极探究的一项重要问题。

1.构建完善新媒体营销平台,有效提升企业营销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新媒体营销平台。在构建完善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其一,积极拓展开辟网络营销渠道[1]。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人们接收到信息的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仅如此,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购物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门店这种传统的营销方法,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更加具备吸引力的门户网站,在门户网站当中将企业要进行销售的产品进行充分展示,进一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二,充分借助移动营销平台,想要新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那么企业不仅仅要重视自主构建销售网站,还要注重将自己的产品拓展到更多的移动营销平台当中,以此实现拓展销售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利用新媒体营销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更新产品信息,以此有效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效果。

2.积极创新新媒体营销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以此能够吸引到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更多的辅助方案,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营销方案,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企业相关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账号等,通过这些途径将企业销售产品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2]。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新媒体营销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不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平衡,把握好营销尺度,建立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制定不同的营销手段,不仅能够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3.积极引进运用新媒体技术,带动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场整体水平获得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如此,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作用之下,逐渐产生了新媒体市场的过渡形式,当今时代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做到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以及市场的发展节奏,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新媒体技术[3]。同时,企业也应注意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对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尤其注意应在营销策略中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以此吸引消费者关注。也应注意让消费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产品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解。尤其在新媒体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方案也应随着新媒体的背景而进行适度转变,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模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各大室外背景平台进行多维宣传,从而让消费者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到企业的规模,以及产品的优势,进而刺激消费。例如:向城市当中的各大市场投放情景式广告,不仅如此,还要将情景式广告投入到地铁站当中、标志性建筑物当中等,拓展情景式广告的存在空间。又例如:将企业营销产品合理地与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一系列的影视作品联系在一起,或者是直接将企业的销售产品放入到电视剧当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利用电视剧覆盖广的特点,最大程度提升销售产品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还能够实现利用明星效应带动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量。但是,并不是所有销售产品都适合在电视剧当中出现,一定要发现产品以及电视剧之间存在的联系性,确保产品的出现不突兀,以此实现潜移默化地提升销售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与其他企业沟通联系获得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然后再考虑是否将这一项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营销当中。

4.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与运用,实现营销新媒体有效融合

想要真正实现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新媒体两者之间有效结合,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于营销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营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营销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还要求营销工作人员应掌握先进的新媒体技术[4]。因此,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针对营销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以此引导营销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新型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以及更好掌握新型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营销工作人员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营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在开展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培训教育效果,一定要注重考核,简单来说就是指针对营销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不仅能够更加充分了解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提升培训教育效果,还能够调动营销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5.加强新媒体技术运营力度,重视运营的风险防范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与企业营销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合,是否能够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于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更好发展而言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引导企业相关部门全面地了解新媒体,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渠道更加熟悉[5]。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重视在营销部门当中构建一支与客户开展线上交流的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实现营销人员以及客户之间的线上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将线上交流平台推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满足市场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及时与消费者取得联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以及售后服务。虽然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些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风险防范工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分散式投资等。另外,企业一定要注重积极运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因此,新媒体下的营销策略,网络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因素。总而言之,想要保证新媒体环境下营销策略能够顺利运用,那么就一定要给予运营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

6.总结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进步,那么优秀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而优秀的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不仅仅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机遇,为了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变化,企业一定要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新媒体这一机遇,优化营销策略,有效提升市场营销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越雯.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6):67.

[2]庄薇薇.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的特征及营销策略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22):57.

[3]李智平.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特征及营销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3):109-110.

[4]曹孟熙.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5):46.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2

内媒体在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在媒体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方面积极创新,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提升舆论话语能力。

一、组织机构的创新:内部的市场化

媒体融合发展所要求的是新闻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舆论传播还是媒介运营中要形成1+1大于2的优势。但是,大部分的媒体融合所形成的子媒介、子单位都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建成,内部并没有形成预期的“化学反应”,而仅仅是物理的堆砌。媒体集团内各子单位间的资源共享方式还是停留在硬性指令上,依靠指令发生的资源共享行为,效率低下,各子单位之间的积极性也得不到发挥。

推进媒体融合,将在原来集团架构基础上成立更多的新媒体子单位,这些单位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那种集团指令型运营机制,将不利于新媒体子单位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团整体运营效率,更不利于媒体融合发展大计。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从2013年开始,理顺组织构架,在采编经营、子报子刊的关系上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建立了从集团党委、董事会、编务会。下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处、党群、纪检审计等九个公共部门为整个集团服务的体系。把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资产、人员、财务做到产权清晰,经营单位实现自负盈亏。各子媒体,特别是新创媒体开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强化内部控制,把核算的任务交给各个子单位,组织人事、财务、公共服务有内部的流程控制,都要和集团签订经营目标书,建立经营指标和利润的双向考核。

目前,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二十几个子公司。报社对它们实施独立核算,对利润进行考核,共有17个独立核算单位,都签署了经营目标责任书。9个公共服务部门,组织人事处、纪检审计、北京办事处,技术处等,也都提出了年度利润目标。包括每一个公司,年度要完成多少利润,每个公司都不同。每个子公司的所有人力成本、房租由各自承当,还有奖惩措施的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提高节约意识,加强成本核算,细化管理措施。每年年终奖的发放都是按照责任书实施,一些职能部门,也有预算管理。结余开支的5%作为奖金子公司员工平分,超支部分也按照5%扣年终奖。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内部市场化运作后,据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杨桂华介绍,有了几个大的变化:职责更清晰了,自主意识增强了,子单位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以前,各子单位都希望多要一些人员,而现在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费用,都在精打细算。大锅饭时,所运作的新媒体的生存问题就是集团领导的事情,现在的压力指标都在各个新媒体公司。子公司必须自己思考生存与思路的问题。

但是,媒体融合中实施这种内部的市场机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集团内部的市场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集团运营的效率,但是,对于集团自身而言,这样的内部市场机制又使集团上交的利税增加很多。原来吃大锅饭的时候,资金流水都在里面,由集团统一交税;现在需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每个子单位都是独立的公司,之间的相互资金往来,都需要交税。杨桂华介绍,与之前的大锅饭机制相比,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一年要为此多交一千万元的利税。各个媒体集团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报业集团为了避免少缴税,就不会改革得太彻底,影响集团效率。因此,他建议:应该鼓励推动传媒集团企业化的方向,推动市场化的机制,鼓励独立经营,应该给予传媒集团适当的减免税收的扶持。

二、传媒集团新创信息平台的增量拓展模式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介质特性、运营模式、操作理念上都截然不同,如果在运作中硬要把他们“融”为一体,并不能够获得足够竞争优势,也不符合媒体融合的初衷。在实践运作中,一些传媒集团探索出了“增量拓展”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新旧两种媒介的传播力与运营能力。

2011年10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建设新媒体孵化园――传媒梦工场。组建之初,采取全集团招聘,自愿报名选拔的方式;15名员工主动从事业身份转变为企业身份,加入到传媒梦工场中。全新的身份、全新的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媒体。“我们希望用一种文化的隔断,而不是原来内容为王的经验来运作全新的新媒体事业。”传媒梦工场CEO蒋纯这样说。旧肌体长不出新媒体,改良成就不了新媒体,传媒梦工场这个全新的载体只能注入全新的基因。近年来,传媒梦工场牵头举办了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孵化了一批新媒体项目,包括知微、优微、虎嗅网等,都已经获得了较大成功。集聚新媒体资源和优秀专业人才的初衷正在实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认为,运作新媒体应该实施增量拓展模式,不能在旧楼里拆东墙补西墙,要实现增量拓展。旧楼不变,盖上新楼,然后打通它们之间。

为了避免新旧媒体之间融合产生的“两张皮”互相掣肘现象,也有很多传媒集团将新媒体另外单独组建成集团,用全新的机制运营。

2015年7月17日,山东大众传媒集团将旗下的大众网、齐鲁晚报网等网站剥离出来,成立了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整合收购齐鲁晚报网、鲁中网、山东财经网、鲁南网,收购半岛网股权而形成的省级大型媒体集团,注册资本为9000万元。据山东大众传媒集团董事长傅绍万介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成立后,希望能在新媒体领域形成竞争合力,而不至于影响传统媒介的运作,要如同中央媒体融合要求那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此长彼长”,而不是“此消彼长”。

2014年7月,湖北广播电视台将原有的IPTV、湖北网台、手机电视等单位进行重组,建立湖北广电长江新媒体集团。之后成立台(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委员会,由台长任主任、班子成员任副主任,作为媒体融合的领导机构,并出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湖北广播电视台培育了一批按市场机制组建和运营的企业,收到了良好效果。北京长江传媒公司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推行制播分离制度后成立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节目和电视剧,既可以卖给湖北广播电视台的频道,又可以遵循市场规则向其他省市销售。两年时间里,北京长江传媒公司整合了一批新闻制作、节目创意、广告、内容咨询评估团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登上TV地标(2014)“年度优秀节目制作机构”榜首。

2014 年 7 月,荆楚网登陆新三板,2015 年,荆楚网以楚天神码(全资子公司)和大楚网(参股公司)为试点,开展内部创业制度改革,提供多种模式,鼓励员工内部创业。比如项目负责制,员工创业的同时不离开单位,通过自聘或招聘项目经理的方式运营项目。同时,鼓励员工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运营项目。通过多种创业模式,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的活力。荆楚网海探索奖励激励政策,营造内部创业环境。2015 年,楚天神码“Y 车评”团队通过引进投资者的方式组建了合资公司,其中楚天神码占股 51.02%,投资方占股 40%,由投资方出资,两名核心员工共持股 9%,成为集团首个员工内部创业、员工持股的案例。同时,荆楚网也在探索合理的技术参股、期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源支持,助推内部创业。2015 年,大楚网在腾讯总部和荆楚网的支持下,投入5000万的资金和资源成立“大楚孵化基金”,通过大楚网在资源、技术、资金方面的投入,在城市生活 O2O 服务领域孵化有别于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企业和项目,为大楚网转型发展探索新的模式。2015 年 8 月,大楚W“叮叮学车”项目内部试运营 4 个月后获得孵化基金,组建新的团队独立运营。

湖北广播电视台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取向,不断推进台与集团管理体制、独立制片人制、人力资源管理、股权与分红权激励试点等改革,在考评体系、奖励制度、人才管理与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推出一系列举措:湖北广播电视台为所有岗位设置全媒体背景下的操作标准,加快全员向全媒体生产人员转变。

长江新媒体集团借鉴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管理机制。通过“赛马制”考核鼓励管理岗位员工创新探索,将部门经理作为核算单位充分授权,责权利清晰独立,按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于非管理岗位员工,长江新媒体集团试行星级员工计划,将员工按积分多少划分为十个级别。积分项目由员工绩效成绩、合理化建议、获得奖项等组成,采用终身积分制并动态管理,每年评定一次,评定结果与员工基本工资挂钩。

此外,湖北广播电视台出台《关于促进湖北广电微博微信(含APP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终端发展的办法》,设立“长江新媒体年度传播指数排名榜”,对排名靠前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同时,湖北广播电视台遵循市场规律,试点引进外部优秀团队。北京长江传媒公司的团队政策十分灵活,可以选择合资组建公司,也可以选择项目合作。薪酬制度与工作时间方面,可以选择年薪制,也可以选择利润分成制,可以选择全日制,也可以选择柔性工作制。两年时间里,北京长江传媒公司从市场上整合到了新闻、节目创意、综艺节目、大型晚会、电视剧、广告、新媒体、内容咨询评估等团队,建成了相当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3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4

【关键词】媒体资本运营

所谓媒体资本运营,或称媒体资本运作,就是将媒体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扩张媒介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一、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

中国广电业在建国之后,始终是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有计划地按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开办电台、电视台。从行业结构上看,从文革结束到现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广电行业政策依据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行业定位不明晰造成的广电业与电信业之间的矛盾。第三,广电行业定性模糊。近年来,广电产业化是一个十分敏感问题。一方面,政府明确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惯例而言,按照美国最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和欧盟“INFO2000计划”中对产业的定义,电视作为一种产业,连同印刷出版(含软件)、电子出版、电影、录音、广播以及传播、信息服务等等,统称为“内容产业”,是网络经济和传统媒体的很大一个产业。另一方面,出于宣传管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广电行业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这就使之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同时,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

上述实际情况使得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各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82号文件,以下简称82号文件),以82号文件为标志,新一轮广电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在下述几方面产生了明确的影响。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直接促成有线与无线的合并。二是在媒介运作上明确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性原则。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和2001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分别指出“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以及“实行多媒体兼营”、“实行跨地区经营”等。从较早成立的几家广电集团的内部构成看,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已经是集团存在的重要方式。而一旦跨地区经营成为现实,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二、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对策

1.宏观主体方面——政府正确引导

在我国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良好环境。在媒体产业化发展条件下,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因此,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清除市场障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媒体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政府一方面是宏观调控者,另一方面又是媒体单位资产的现实所有者。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必须坚持政资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确保运营的高效和顺利。

第一,确保媒体单位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第二,明确媒体资本运营的主体和客体。当前可将媒体可经营资产统一交给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媒体单位内部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具体经营。这些媒体资产经营公司是介于政府和媒体单位之间的一级经济组织,它与政府之间是委托关系,与媒体单位是产权纽带关系。这种组织机构,清楚地界定了出资者和经营者,可以克服过去媒体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政资不分”的弊病。从运营客体来看,当资本运营手段引入媒体资源配置时,必须明确其所支配的有限范围,这是关系到保持我国媒体事业“喉舌”性质的重要问题。经验表明,媒体资本运营的客体只能是媒体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第三,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媒体单位还不能直接改制上市,但是一批媒体单位通过诸如子公司直接上市或子公司买壳上市等间接途径上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一方面要发展证券市场,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尽快实现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在证券市场流通,加强交易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使资本的流通、转移更加快速和有效;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使之健康发展,从而在包括媒体在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媒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即监管的权力必须依法授予,监管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当的监管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等。其目的是要使政府部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又保护媒体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监管的廉洁、务实和高效。这在传媒业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媒体进入资本市场,原来有些监管的方式已不符合“依法监管”的原则。

(3)对媒介资本运营进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资本运营主要是市场交易行为,但政府也不是被动、无为的,相反,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资本运营的规模、方向、方式等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一,政策引导。资本运营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即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配套政策,为资本运营提供政策导向和基本框架。对于那些符合媒体产业政策要求的资本运营行为,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第二,信息服务。由于“位差”的限制、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和决策系统的相对不完善等原因,媒体单位在资本运营中的行为不免有一定程度的短期性和盲目性,所以要求政府从宏观全局的高度通过有关信息服务加以引导。而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也使它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媒体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提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组织媒体单位产权核定评估,向媒体单位提供投资参考等。

尽管政府在媒体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不仅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和干扰,而且还会影响到资本运营的成败。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是建立起以市场选择约束机制为微观基础的宏观社会资本配置、运行机制,为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

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虽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编辑事务和经营业务仍然由一个受政府委托的领导班子来管理,这样会政企不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率。

(1)两权分离:专业办报专业经营。目前,一些报业集团的领导者提出设想,在报业集团内部社委会与董事会不再合一,而是实行社委会与董事会平行领导制,社委会负责编辑事务,司舆论导向、政治立场之责;在对经营部分实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前提下,由董事会负责整个集团的经营业务(广告、发行及其他经营项目),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但无权干涉编辑业务。尽管在实际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各媒介自身的特点各有不同,但这一改革设想符合编营分离的基本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一思路目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传媒业界的共识,编营两权分离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并有助于其借助资本运营以实现规模扩张,其具体优越性体现在下述几点:

A、有助于媒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宣传任务。B、有助于确立编辑独立原则,促使新闻从业人员恪守新闻专业理念。C、有助于政企分开,扩大传媒融资范围,打开多元融资渠道。D、有助于规范媒介的经营行为。

实现两权分离后,一方面媒介经营公司可以大规模引进专门性人才从事媒介营销工作及其它所属产业经营,加强经营行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又可在媒介外部由政府部门针对媒介经营公司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广泛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性机构监督、核查传媒经营行为,这样内外并举以规范传媒公司的经营有助于真正实现效率增长的目标。

(2)实施两权分离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以编营两权分离作为媒介内部制度创新的核心,为媒介有效资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A、明晰产权,严防资产流失,促进有效运营。实施两权分离首先需要将媒介经营性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这一工作必须由权威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以对媒介现有的各类物质资料、无形资产进行准确、公正的专业性评估,防止在实行两权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产权明晰后,也有利于引人业外资本后成立的经营性公司划分产权主体、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避免无谓的纠纷,鼓励、促使资本有效运营。在目前情况下。为确保媒介国有,可用法规形式确保媒介资本结构中国有资本方的控股地位。

B、明确领导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两权分离的具体制度形式各地区、各媒介视本地区和自身情况不同,可有所区别。但为了切实保证政、事分开,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证经营行为不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有效运作,两权分离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编辑部门和经营公司各自相对的独立性。类似于社委会的编辑机构仍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负责制,但不干预经营公司的日常运作;经营公司实施类似董事会负责制,同时设监事会,负责资本保值、增值,不干预社委会日常工作。两个机构在集团内部基本平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将这种相对独立性作为制度在集团内部严格执行。

C、经营管理部门,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媒介集团内部的广告、发行、印刷及其它多种经营的产业机构,实施两权分离后,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严格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媒介特点的媒介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激励机制,这将是媒介经营公司改造中的核心点。

D、成立中立的、权威的中介和核查机构。两权分离后,为规范媒介经营行为,有必要尽快引进、建立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中介和核查机构,对媒介的广告、发行行为实施监督,对于发行量、阅读率、收视率等关键性的数据实施调查和核查,彻底杜绝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的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运作。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5

一、坚持基本原则,提升整体创造力竞争力

党报成立报业传媒集团应区别于一般的传媒集团,任何时候其党报的政治属性不能丢,因此应该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党报集团媒体优势,深化新闻改革,提高宣传水平,打造新闻精品,在突出权威性、注重大众性方面下真功,求实效。坚持媒体创新,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媒体影响力。以内容创新为重点,继续巩固发展报纸、杂志等传统纸介媒体;以业态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网络、移动终端、动漫等数字新兴媒体,加快新旧媒体转型融合。坚持转变报业发展方式,促进主业和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稳固壮大报社主业,大力发展多元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做大集团经济总量,推动集团事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体制机制改革,为集团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解放思想,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新旧体制平稳过渡。坚持推进品牌战略,全面打造和提升党报传媒品牌,强化品牌号召力、影响力和增值力。树立品牌塑造和保护意识,加强品牌资产的科学策划和专门管理。在注重宣传和强化报业集团整体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以党报为核心,各子报、刊、网以及品牌栏目、品牌专题为辐射,形成品牌丰富、布局合理、延伸科学的多品牌格局,充分发挥报社品牌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进步,促进媒体创新和技术装备能力提升。注重引进吸收应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注重引进应用先进的信息制作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健康的报业发展环境。将以人为本作为推动报社发展的核心,注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显著提高职工收入,让全社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的报业集团。

二、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传统党报成立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后,应紧紧抓住“改革、创新、开放”三个着力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力推动事业产业发展。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转企改制。按照中央和我省报刊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在中央报刊体制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社委会决策领导体制不动摇的前提下,理顺报社机构体制,稳步推进报社转企改制工作。建立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并存构架,完成传媒集团挂牌;合理进行资产剥离,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企业制度,实现集团公司运作;积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妥善解决职工身份转换、社保衔接、医疗保障、企业年金等问题,消除职工后顾之忧。推进媒体改革融合,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特性和网络、数字移动媒体的优势,以版面改革和内容创新为重点,以细化和拓展市场为目标,建立各媒体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品牌个性,实现各报、刊、网目标市场差异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整合新闻、广告、发行资源,实行采编经营联动、各媒体联动,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培育新的媒体和业态,最大限度提升报业集团规模效益,全面增强报业集团整体竞争力。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媒体创新、经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媒体创新以内容和业态创新为重点,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经营创新以大力发展多元经济为重点,大胆涉足相关文化产业及媒体上下游产业,全力推进房地产业,积极介入资本市场,探索股权投资、产权交易等投资项目,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技术创新以引进吸收新技术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媒体和印刷新技术运用,提高各方效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传统报业事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搞活,激发传统党报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今后,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在这样的传媒文化发展环境下,传统报业要以积极的姿态,探索各种形式的媒体合作、产业合作、资本合作,一方面要以宽广的胸襟,欢迎国有实力资本参股集团所属子公司,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战略眼光走出去,全面推进跨媒体、跨地区、跨领域发展战略。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和保障力,是确保传统报业转型的关键。要加强和改善社委会的统一领导,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理顺“采编、经营两分开”下的领导管理体制。本着既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提升宣传品质,又要有利于促进报社经济发展的原则,建立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双轨运行下的领导管理格局,为集团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转企改制,全面实行集团公司运作模式,进一步明晰报社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事业和企业并轨、采编和经营分开体制下的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控制有力、运转灵活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报社全媒体产业链的高效和优化。

三、培养经营人才,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党报在成立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之前,都是以新闻为主业的单位,新闻人才的培养一直非常重视,拥有很多办报人才。但是,相比于新闻类的人才,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需的经营类人才却少之又少,不仅经营类的专家型的人才少,从事经营工作的人员的数量和采编人员相比都更少,经营队伍严重不足。很多党报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经营性人才大多都是从采编岗位上转岗过来的。以前集团开展竞聘,很多资深的新闻人才为了提拔,无处安放,就转岗经营岗位。他们熟悉的思维模式都是传统的采编流程,对经营业务很多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必须从头开始。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经营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没有专业的经营知识,缺乏经营意识,也没有经营的实战。这样的经营人员,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很多时候都会败下阵来。不仅如此,从采编转岗到经营岗位的,一般都是担任中层以上的职务,严重影响了一直从事经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堵住了他们上升的通道,让经营人才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所需的经营人才引进机制不足,自己培养经营人才不够有利,从外面引进经营人才的道路也没有打通。一般传统党报的人事构成中分很多种,有事业编制的、有集团聘的、有部门聘的,甚至有项目聘的。集团每年招收新闻岗位的研究生,都会给予集团聘的待遇,但因为受到学历因素的影响,很多业务能力很强,但只是本科的经营性人才进入集团却不能享受集团聘的待遇,因为大学生进入事业单位必须经过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的统一考试。往往很优秀的经营人才是要经过市场的历练的,而不是只有高学历就够的。诸多门槛的设置,导致集团对经营性人才的引进困难重重。为此,党报在成立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后,应加强对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劳动人事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分配激励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理顺集团内设和下属机构组织架构体制,完善“全员聘用、以岗择人、以岗定酬、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培训和专业人才引进,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保持报社经济增长与职工增收相协调,让积极参与改革并为改革做出贡献的职工,分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报社。同时,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提高领导干部民主决策意识,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机制,完善决策形式、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和各单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鼓励全社职工积极参与集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合力推进报社事业和产业发展。

四、构建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传统报业一般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员工的工资收入相比于其他事业单位,要高出很多,在全省企事业单位中收入水平也属于第一梯队。正是比一般单位高的收入水平,让党报的员工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改革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集团任何一项关于转型升级的改革举措推出后,都会受到不小的阻力,大家害怕失败,怕丢掉“铁饭碗”的身份,更害怕丢掉现在看似还不错的好日子。对于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普通员工很多并不明确,不知道一系列改革措施实施后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对未来持未知怀疑的态度,因此“不敢”改,也不愿意改。作为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已经上马,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想企业抢占先机,赢得发展,必须在内部凝聚起最大的公约数。以文化人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党报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讲政治是摆在首位的,多年来的政治素养,让党报人身上带着讲政治、打硬仗、能吃苦的基因。因为在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这一正能量。在企业内部倡导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集团职工“主人翁”思想意识,营造团结合作、斗志高昂、积极向上氛围;适当加大集团文艺、体育项目投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进一步加强职工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努力提高全社员工的身心健康;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氛围。增强离退休职工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养老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报社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完善廉政监督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反腐倡廉学习和教育,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进一步完善干部廉洁从政、选拔任用以及招标投标等各项制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法律意识,形成遵法守法、依法行事的良好风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促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彧.试论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报业数字化转型[J].新闻世界,2015年第01期.

[2]范以锦.对“报业转型新战略”思考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4年09期.

[3]杜宇.报业“本领恐慌”背景下的业态创新[J].中国报业,2014年3月刊.

[4]戴世富,韩晓丹.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转型策略[J].中国出版,2015(01).

[5]周志懿.老报纸新报业之思:报业未来趋势判断[J].传媒,2018(11).

[6]王海滨.全媒体时代记者站转型之路探析[J].山西科技,2017(03).

[7]凌宁宁.融媒体时代地市台的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8]刘翠萍.全媒体时代广播受众关注点[J].新闻战线,2017(24).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6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融合的目的在于,通过新闻资源共享,减少运营成本;相互推销,扩大品牌营销力,形成舆论合力;优势互补,资源互换获取商业效益。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中国的传媒产业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联营兼并,成立了一个个传媒集团。

《精品购物指南》是一份生活消费类报纸。报纸内容也以便利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市民提供消费信息为主。剑走偏锋的定位,再加上成功的运作,《精品购物指南》年广告额最多可达两亿元。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精品购物指南》成立了精品传媒集团,将《精品购物指南》的运作模式在沈阳、广州、昆明等地不断复制。虽然是相同性质的媒体,但精品报系间的相互合作可谓紧密。《精品购物指南》成立了19年之久,运作报纸的经验丰富,加之人才济济,因此选题更为新颖、独特,嗅觉更敏锐。

广州的媒体环境复杂,媒体竞争更为激烈,与广州《精品生活》定位相同的生活消费类报纸杂志高达10多种,其中还不包括日报类报纸中定位类似的版面。新成立的广州《精品生活》在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因此,很多策划选题的创意往往来自于母报。母报有些时效性、地域性不强的稿件甚至被原封不动地全篇照搬,版式都不曾修改。同时,由于图片的使用量巨大,因此报系与图片社签订协议。报纸的摄影记者则被大量解雇,仅保留一个,用以跟拍人物专访,或者公关活动现场的照片。因为任务量巨大,摄影记者只是调好焦距,按下快门,根本来不及考虑照片的审美价值。规模化运作虽然降低了媒体经营的成本与风险,同样也使得媒体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在这样的运作中,编辑记者们彻底退化为新闻产品生产链上“拧螺丝钉”的工人。

媒介融合不仅仅限于内容共享,还可将一个新闻策划经过多重包装,转而使其满足多方需要。比如说传媒集团旗下的一家日报对一个新闻做简要报道,继而将这则新闻转给旗下的周刊,做深度访谈。当然媒介融合不会仅仅限于内容层面,如果新闻的内容是关于明星最近的八卦,明星如果有宣传需要,还可将其介绍给集团内部的公关公司,策划一次商业活动,继而寻求第三方赞助以获得利润。

广州《精品生活》的地产版就是集团内部此种运营模式的开拓者:广州《精品生活》的地产稿件侧重于生活方式,其在2011年5月份策划了一次报道――广州消夏别墅一览。在报道的同时,公关活动介入,策划了一次别墅推介会。“七夕” 特刊也借鉴了相同的模式,不同的是这次还联动了网络媒体。与世纪佳缘网的合作方式借鉴了《非诚勿扰》与百合网等相亲类网站的合作方式――由主办方媒体进行内容策划、活动策划与运作,合作网站提供候选男嘉宾,同时推广自己的品牌。广州另一些生活消费类报纸《生活元素》、《尊品》等也以同样的方式经营。

在这方面运作更为成熟的当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其旗下的生活文艺类杂志《城市画报》策划过一次关于小众文艺电影的报道,公关公司以此为创意,联动策划了一次小众电影的院线联展,并寻找品相格调相符的消费品牌赞助。除此之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广东越秀地产举办的“创享中国”品牌推广活动也是传媒集团充分调动媒体资源,将其转化为商业效益的典范。这次活动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邀请了杨锦麟、高群书等知名文化人为活动增值,同时还利用集团的媒体聚合力量,将活动的影响力加以扩大。

在新闻资源转化为公关活动,并通过多种媒介形态加以传播放大的过程中,媒体工作者又摇身一变成了公关专员。媒体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在精品报系的组织架构设计中也可见一斑,没有了传统的时政部、要闻部,变为了房产事业部、时尚事业部、汽车事业部等极具销售气息的字眼。由于采编经营一体,媒体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也非采访写稿。相反,策划公关活动、完成广告量指标才是工作大计。在诸如此类的生活消费类报纸中,类似现象屡见不鲜。媒体工作者被逼迫成为公关广告的同盟人。

对消费类媒体工作者“角色转换”的反思

传统的新闻观念认为新闻是“社会公器”,是社会的望者。然而在当前,我们显然不能以这样的老眼光来衡量媒体。媒体的角色在发生转变,媒体工作者的角色也在发生位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转变,需从以下两方面来寻找原因:

1.消费主义的悄然渗透

当新闻媒体以企业的面目出现,追求利润最大化便是其首要目的,对收视率、发行量等的关注,便是把注意力转化为商业效益的现实例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其与新闻价值观的冲突,《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

媒介融合无论是出于新闻资源共享,抑或放大舆论、增加品牌影响力等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增加利润。当时政类媒体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时,没有太多政治任务的消费类媒体已经赤膊上阵。另外,消费类报纸由于经营的压力,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商业利益置于首位,易形成以客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内容策划上,读者被摆在次要位置,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主。内容丧失文化性,可读性差。其次,经营模式不再仅仅依靠刊登广告,公关活动大举介入,媒体成为变相的公关公司,使得报纸的影响力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2.媒介的空间扩张易滋生垄断,这也会影响从业者的价值观

英尼斯将传播分为空间的传播和时间的传播。媒介融合是传播在空间上的扩张。这种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联合多种媒体形态,增加媒体的话语权,监督公权,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公器。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容易滋生垄断。另一方面,媒介融合所带来的资源共享等好处将便利新闻生产,这同样也会滋生媒体工作者的特权心态、懒惰心理,从而丧失新闻专业价值观。如果传媒集团被消费主义所绑架,那么它不过是一身铜臭味的垄断“大鳄”,它的好处则仅仅有利于媒体资本的操纵者,以及某些甘于放弃主观能动性,化身“螺丝钉”的从业者。对于公民,对于社会来讲,垄断的传媒集团反而更可怕,它使得人们更没有空隙发出自己的声音,权利的控制更为严重。

对于传播导致的控制,英尼斯也同样给出了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坚持理性、民主与时间这样实实在在的对抗力量,技术的偏向才能得到控制。①传播在扩张空间控制的同时,也不可摒弃与时间的一脉相承,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价值观的传统是抵制消费主义侵蚀的有力武器。媒介融合的大船将驶往何处,最终还要看媒体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注释: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7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媒体;融合转型

媒体融合在当下正在火热地展开,各传统媒体都在积极探索融合的转型之道。融合会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哪些冲击,融合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在探索中寻找最佳的发展道路。为了了解传统电视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之路,笔者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试图找出“互联网 ”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主要挑战,寻找有效提升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的途径,为“互联网 电视媒体”运营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媒体融合后,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生产制作、运营机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中有哪些变化。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5道题目,含单选、多选和问答题。调查的对象是部分省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部分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教师。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20日至5月10日。调查在河南、山西、浙江、天津、陕西、北京、湖南、江西8个地区进行,覆盖面比较广泛,保证了调研数据的代表性。

基于问卷的自身缺陷与不足,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互联网 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我们在发放问卷的同时采取与简单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调研的全面性与结果的真实性。

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00份,最终收回245份问卷,主要来源是手机提交达到87.36%,网页提交12.64%,其中有效问卷244份,实际有效率达81%。在对问卷回收统计时,发现由于实际操作造成样本数量及分布状况略有误差,但不影响问卷调查的真实性。

二、“互联网 ”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挑战分析

(一)内容生产方面变化分析

内容生产面临的变化分析。本次调查主要是从新闻传播理论知识需求、栏目策划与执行、新闻源获取、新闻创新、生产流程与节奏、文稿撰写、内容编辑制作、设备操作、与其他环节沟通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量和互联网的内容量差距很大,所以在生产流程和节奏上变化最大,达到84.62%。另外在谀坎呋执行与内容编辑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分别达到69.23%和76.92%。技术发展和媒介环境变化使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凸显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也是传统电视媒体相对于新媒体目前阶段具有的少数竞争优势之一。

电视媒体进行的变革分析。“互联网 ”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变革。调查主要在内容呈现的多端化、内容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内容产品的社区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内容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害这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内容生产主体多元化变化达66.09%,信息渠道多元化达65.52%,内容呈现多端化达51.72%。内容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害的变革最小,为35.06%。

(二)运营机制方面变化分析

运营机制的变化分析。运营机制方面的调查是在用户运营、产品运营、资本运营和内容运营这四个方面变化进行的。调查发现,变化最大的是内容运营,达76.92%,在新的环境下,电视媒体不能再一成不变,电视需要内容改革。这也与第一个调查结果,内容为王是媒体生存的第一要素相符合。同时用户运营与资本运营都达69.23%,说明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是指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转变管理理念,强调用户意识,探索有效的路径,加强资本运营,发展自身。

融资方式的变化分析。本次调查对运营机制中媒体的融资方式进行了重点调查,从银行融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和财政融资这四个方面展开。调查表明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最大,达79.89%,而财政融资最少,只有28.61%。

(三)市场营销方面变化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分析。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媒体的生存环境,使传统的电视市场营销不得不对环境重新分析,这方面的分析高达84.62%,说明大家普遍意识到媒体生态生存现状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为此要研究用户的市场购买行为,注重采取有效的市场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更好地发展。

电视媒体盈利方式的创新分析。“互联网 电视媒体”,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盈利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多元化经营、重视衍生产品开发达79.31%;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提升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达62.64%。

(四)企业管理方面变化分析

企业管理方面变化分析。主要在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在企业管理方面,经营层面的变化达到76.92%,而电视台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最主要的就是经营,所以,只有经营层面的变化与改革才会有新的发展路径,而要做好经营,离不开正确的决策,开展有效的业务,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达到了69.23%。

人才能力变化分析。“互联网 ”环境下不仅需要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更需要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传统电视媒体中。媒体融合后,更侧重人才的互联网思维达71.26%,创新能力达61.49%。

人员考核和奖励机制分析。媒体融合之后,不仅仅是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制作、运营机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员考核和奖励机制对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合也有很大的影响。对员工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达51.15%、对相关节目的点击率达52.87%、观看节目使用的流量达53.45%、注重产生的效益达55.17%。

(五)传统电视媒体融合后的探索分析

“互联网 ”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在不断探索,互联网与电视融合之后在业务流程优化方面变化最大,达58.62%;采编流程再造达56.32%。调查显示,目前的体制机制已成为融合发展进程中的障碍,要求体制改革占55.75%,要求组织结构转型占46.55%,要求部门调整占50.57%,要求奖励机制优化占44.25%。

(六)传统电视媒体开展的新媒体业务分析

在“互联网 ”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开展新媒体业务。在建立移动客户端、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门户网站进行合作和建立官方网站这四个方面都开展了新的业务。调查显示,电视媒体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最多达73.56%,67.24%的电视媒体建立了移动客户端;67.24%与门户网站进行合作,而只有45.98%的电视媒体建立了官方网站。

(七)“互联网 电视媒体”融合的主要障碍分析

目前我国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处于初期阶段,还有许多的障碍,面临诸多的挑战,还存在新媒体人才匮乏,市场机制不成熟,企业管理模式不成熟,员工观念跟不上,企业盈利率低,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等很多问题,其中新媒体人才匮乏达64.94%;市场机制与企业管理模式不成熟分别达58.62%和57.47%;员工观念跟不上达48.85%,几乎占了一半,这必然带来盈利水平差。

结论:传统电视媒体的应用场景多以家庭客厅为中心,应用场景单一。而新媒体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主,应用场景丰富。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用户呈现出使用时间碎片化、使用需求个性化、使用场景移动化的特点。因而,传统电视媒体应当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发挥长期以来积淀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运用自己议程设置的能力和高质量信息的生产能力,积极布局生态系统,扩展应用场景,实现一云多屏、多屏互动、无缝覆盖,从而实现内容融合、渠道融合、终端融合。当然,改革必然会触及多方利益,传统电视媒体因其事业化单位企业化运营的性质,在融合发展中更加需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打破旧体制的勇气,建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探索,最终实现转型发展。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 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型建设。

(一)内容生产方面

坚持内容为王。现在是一个资讯过剩的年代,大多数受众每日被纷繁的海量信息所困扰,究竟真相如何,是广大受众真正想知道的,尤其是遇到突发的重大事件时,人们更是选择相信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电视台的报道。经过60余年培养起来的公信力是电视台最大的无形资产,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权威性的“解读新闻”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在各种媒体报道不一致时,57.7%的人更倾向于相信电视,14.6%的人更倾向于相信网络。我们必须继续发挥电视台的公信力,强化普通受众大事看电视的心理预期。

改变制作观念。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树立为市场而生产的节目制作理念,把受众看作用户。海量的内容和便捷的渠道是新媒体的优势,权威的内容与精良的制作是电视台的强项。要根据用户从单向的信息接收者向互动的内容参与者角色的转型做出调整,改变过去单向内容生产的制作模式,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与用户的互通互动。从节目策划环节就开始考虑,把节目的互动性、社交化,作为硬性指标下达到栏目身上,才能形成一定的制度约束。

建立节目创新长效机制与优胜劣汰管理机制。强化节目生产前端的研发环节,充分发挥研发部门对节目的研发与审批的归口管理作用,加强节目审批与淘汰的综合评估论证,避免栏目开设和淘汰决策的随意性,确保决策的科学、透明和民主。

根据接收终端特点策划节目。对于传统电视台而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生产的节目如果只播出一两次显然是不够经济的,所以要考虑节目播出渠道多元化(如电视机、手机、电脑、平板和各种移动终端等)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媒介特质和受众特点对节目的时长、风格和表达进行全方位策划。

(二)运营机制方面

建立在Y源垄断基础之上的传统电视台的运营模式是相对单一的,通常被称为“二次售卖”,即第一次通过传播渠道售卖内容给用户,第二次则售卖广告给广告主。这样的模式割裂了广告主和用户,广告主和广告接收者互不了解,降低了广告信息的抵达率。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台的传播平台已不是稀缺资源,这种信息不对称被逐渐消除,那种单纯依赖渠道垄断销售广告的盈利模式正逐渐面临困境,媒体已经进入精准营销的阶段。传统电视媒体应当以内容为本体,融入互联网互动化、个性化等特点,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商业模式。要树立突出面向新媒体渠道进行定向播出的编排理念,把不同的产品放到合适的平台上“销售”出去,这样不仅能提升产品的自身价值,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三)市场营销方面

传播策略方面,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考虑交互式传播的特点,拓展用户渠道,通过各方合作,实现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受众。要利用电视、手机、广播、网络等多渠道进行信息分发,要求渠道多样化、全方位。

竞争策略方面,要向着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以视频优势谋求竞争优势的层面转型。首先,通过媒体品牌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在价值理念和品牌形象等方面,传统电视和其旗下的视听新媒体,如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应该一体化,从而产生品牌的叠加放大效应。其次,在营销、推广中使用各种媒体的优势组合,为广告主提供一整套的整合广告方案,方案中整合多频道、跨媒体,形成全媒体、全产业链式的竞争合力,使客户的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几何级数的增加。

(四)企业管理方面

传统的电视传媒管理模式是事业化体制、企业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致使内部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危机意识淡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难以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单纯进行局部改良,进行有限创新难以解决媒体自身长期积淀的“发展惰性”。因此,要保证融合战略实施的效果,必须自上而下进行彻底的体制机制改革,其中最核心的体制是用人体制,最核心的机制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要把干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放在首位,建立干部竞聘、员工竞岗、业务激励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

总之,在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受众参与等综合作用下,融媒时代已经快速到来,但无论是传统电视的管理者、生产者、传播者,还是广大的消费者,似乎还没有调整到位。挑战与机遇、坚守与变革还在冲撞,传统媒体融合任重而道远。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8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品牌建设;电力企业;宣传营销

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快速发展,带来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巨大变化。各类新媒体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全媒体的媒体机构和运营商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媒介形态,为用户提供多种终端进行融合接收的方式,进而实现人们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接受到用户想要接受的内容。全媒体发展涉及到多种形态的传媒产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就要冲破媒介产业间的壁垒。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格局也随之产生,传统的各媒体之间相互竞争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发展模式。

一、全媒体的概念

传统媒体中大多数以报纸、电视广告、收音机、广告栏的形式进行宣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传媒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从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杂志报刊,到现如今的互联网、移动电视等,“全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谈论的话题。一般说来,全媒体指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传播介质,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微博等不同传播手段,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全媒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覆盖面,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可以综合利用媒介资源,大幅度地降低传播成本,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资源和成本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传播信息带来的风险。

二、全媒体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通讯等技术将不断融入到传统媒体之中,从而形成新的媒体形式,而且之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媒体新形势。与此同时,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也开始走向融合,媒介的传播效果受到终端、内容以及渠道的共同影响,其中以终端的影响最为强烈。当前,新的媒体产品还在不断的产生,并且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媒体形态,如电子报纸、数字电视和广播、车载电视等等。在新兴媒体不断衍生的背景之下,使得最初单一形式的媒介终端逐渐走向了多元融合,而传统的媒体也逐渐与新兴的媒体实现了融合发展。

三、全媒体时代媒体品牌的构建与经营

供电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应主动适应新的媒体形态格局和舆论生态和手段,构建全媒体话语平台。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回应社会关切,客观引导社会舆论,实现与客户的距离拉近,提高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认知和信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舆论环境。对传统的媒体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新旧媒体进一步融合、媒体终端多元化、媒介环境发生改变。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品牌的构建与经营需要融合新旧媒体来提升分享平台的效应,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运营手段去深入挖掘全媒体市场价值。

(一)转变工作思路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全媒体应用有许多新要求,因此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受众为中心策划传播,打造贴近用户需求、内容专业、体验极致的信息产品,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利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传播信息,通过社交互动聚集人气,放大媒体影响力,逐步由单向、单一的“内容提供”拓展为互通、互动的“信息服务”,增强互联网意识。统筹运用地方电视台、报纸、网站等社会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等自有媒体,贴吧论坛官方号,将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营销服务等资源有效整合,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实施一体化运作。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整合利用第三方资源,借力外部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生产、推介供电企业特有信息,提升品牌形象。

(二)提升媒体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竞争、合作、共赢”成为媒体发展的主题。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著各自不同的优势,所以可以实现相互联合、相互利用,以优势互补的形式形成分享平台效应,从而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媒体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三)多元化经营彻底挖掘企业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媒体、跨国界”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化以及市场化等因素的驱动下,媒体行业对资本运营的认识和实践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媒体时代,要想使媒体的品牌获得提升,就必须把品牌的核心价值融入到营销活动中,让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感受到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讲,对媒体品牌的营销活动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在以网络资源为主导的同时,还要在手机客户端、平面纸媒以及门户网站等多个端口进行投放活动,其宣传渠道要包含多种媒体形态。除此之外,还需要举办许多跨行业性质的活动,开创全媒体联动传播,增加外部垂直媒体合作进行宣传,以此来吸引市场消费者。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9

关键词:新媒体;农产品;营销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1亿人,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1.7%。由此可见,我国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新媒体时代下的我国农产品营销环境正在出现巨大的变化。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在全新的技术支持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媒体形式,比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数字电影以及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是以数字媒体为中心,运用数字化交互性固定或即时移动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在新媒体兴起之后,对农产品营销的发展带来了变革的机遇。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营销开展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思路。

一、新媒w营销的主要优势

一是与传统媒体比较起来,新媒体能够有效控制农产品营销的成本。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农产品企业推销产品的方式,而且降低了企业宣传方面的成本。因为电视广告的费用相当高,所以绝大部分农产品可通过新媒体方式加以推广,这是因为新媒体广告具备了成本不高、信息量非常大之优势。农产品企业完全可创建企业网站或者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宣传,从而便于人们购买所需要的农产品,切实满足其需求。

二是与传统媒体比较起来,新媒体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广告创意。传统意义上的媒体通常均着眼于书籍和报刊上,客户们普遍觉得该宣传方式太过陈旧乏味,只靠语言、文字的表达,客户对于农产品并无直观上的认知。如今社会上更多的是要显示出农产品的安全与放心之特点。新媒体广告可运用视频或者gif动态图等方式向客户宣传自身农产品,可把亲情和爱情等投入到农产品之中,从而让农产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从而给予消费者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能量,以上这些均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三是与传统媒体比较起来,新媒体能够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好的购买体验。在新媒体出现以前,消费者们在购置某一农产品时,质量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个人感受,对于传统媒体广告充满疑虑,部分小品牌或者新兴农产品品牌通常都要靠时间上的不断累积,从而得到消费者们的认可。在新媒体时代下,如果把某个农产品产品放到新媒体平台上加以销售,平台上就会出现某类产品之专栏,从而供客户在性价比、口碑以及质量各个方面加以对比,为购买者提供最理想的建议,从而让客户们在最短的时间之中作出选择。一旦消费者对于某类农产品不够熟悉,则可借鉴别的客户提出的建议,不仅便于消费者,而且还能拓展销售市场。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能够便于新品牌和新产品及时打入市场之中。

二、新媒体和农产品营销之间的关系

由于现代传播技术的极大发展,现代人所进行的信息活动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态上均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信息交互的方式方法正在愈来愈明显地影响到人类的未来发展之路。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正在逐步展现正相关之关系。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应当重新观察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播技术已发展至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其技术的创新拓展与品牌的塑造推广均无法脱离信息传播而单独存在,尤其是在新媒体影响到农产品销售的状况下,极大地影响到我国乡村新媒体传播体系,进而对我国农产品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流畅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新媒体和农产品营销彼此联系起来,肯定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农业开发对策。这是由于网络极大地降低了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从而让信息与知识之获取变得更为平等,并且给予个人以及企业更加大的市场能量和价值。所以,新媒体和农产品营销相互联系起来,能够爆发出非常大的能量。比如,到2015年年底,仅淘宝网阿里平台中经营农产品的卖家就达到了90万个,所达到的农产品销售额为695.5亿元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销售的。新媒体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不但完全改变了农产品销售的方式,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电商业务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民群体的发展。所以说,通过新媒体来实施农产品营销推广工作。不但能够实现农产品自身价值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实现地理上的集聚以及虚拟集群中的耦合,从而在提高农产品产业化能力之时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三、当前我国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当前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外部条件还不够成熟。我国新媒体营销起步相当晚,整体基础不够稳固,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往往集中于广大乡镇。农村地区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新媒体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基础设施也无法跟上步伐,同时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还会出现网速过慢以及上网不够稳定等问题,从而会对农民群体的农产品新媒体营销造成非常大的不便。二是农产品企业或着普通农户等销售主体对于新媒体营销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农户来说,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群众对于新媒体营销依然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去亲自进行尝试了。现实之中的大多数农民群众还是被动地等待农产品批发企业或者个人上门进行收购,缺少积极主动运用各类途径尤其是通过新媒体途径来找到营销新路的认识。同时,农产品企业往往还是依据固有的传统经营方式开展农产品营销,对新媒体营销还不够适应,在接受新事物上的胆量显然有所不足。即便是有部分企业乐于进行尝试,也往往是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中,从而极大地影响到了新媒体农产品营销的成效。三是农户或农产品企业的新媒体营销技术普遍缺乏。农产品新媒体营销对于销售者的素质要求相当高,不但要求其具有计算机、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高度熟悉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产品的具体特点。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尚未做到适应当前网络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状况,所以在实施新媒体营销中具有极大的难度。因此,我国农产品销售要拓展新媒体营销之路,走出新媒体时代移动网络销售的新路,就一定要切实提高农产品企业或这农民个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

四、新媒体时代下强化农产品营销的几点思路

(一)建立健全特色化农产品营销信息化网络

新媒体时代下的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建信息化网络体系。一套健全的信息化网络能够对农产品营销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产品种植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情况下,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网络显得极为重要。我国各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增加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农产品信息化网络,并且不断健全信息化平台之建设,提升企业在电新媒体平台建设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如今,我国各地纷纷在创建农产品交易类交易平台,然而普遍存在信息更新过于缓慢的问题,以至于未能全面发挥出信息化网络的突出作用,所以各地政府要更加注重农产品信息化网络的健全工作,通过持续增加投入的力度,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便利性。

(二)通过虚实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间紧密结合

农产品要实施新媒体营销,就应当全面运用电商平台来组建线上与线下紧密联系的新型平台,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农产品销售的精准联结,这样一来即可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价值链。使用新媒体实施传播与销售,必须在线下运用具体的行动来加以落实。同时,快速的物流以及便利的实体店销售也会决定线上传播的成效。这类网络虚拟营销兼具实体店体验营销之优势,能够一起为新媒体条件下的农产品营销给予一定的便利。高效化的物流体系以及实体店,能够为广大农产品消费者们的线上购买决策予以必要的参考。农产品企业要合理运用线上和线下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出新媒体所具有的便利性优势。

(三)运用新媒体实施农产品形象营销

新媒体时代下的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信息化的程度变得愈来愈高,企业要合理地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形象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所以,新媒体时代之下的农产品类企业形象营销对其自身而言正在变得愈加重要起来,而且还会受到相关行业的密切关注,所以为实施合理的形象营销就一定要先开展精确化的形象定位。因此,农产品企业应当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合理的途径,并且为农产品企业找准自身定位,将资源完全集中于培养核心竞争力之中。农产品企业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把农产品营销升华成为品牌形象层面上的营销,把农产品形象营销升华城为本企业的形象营销,并且通过企业的形象营销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进而提升本企业的竞争力。农产品营销中应用运用新媒体来广告,在此过程中应当结合如今的主导消费观与消费习惯、现代人价值观等。

(四)加强新媒体营销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营销对于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新媒体营销之实施则建立于比较健全的营销网络当中。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应当强化市场营销过程中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断推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创建工作。当然,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体现在人才间竞争上。农产品企业应当注重于培养专业化新媒体营销人才队伍,要让每一位销售人员熟练地应用新媒体技术,从而在接受客户信息时能快速向其反馈最新信息,进而提升新媒体销售活动之城效。农产品企业在创建新媒体营销人才队伍时还应创建网络危机应对体系。这是由于如何处置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危机显得极为重要。信息化时代下的农产品企业一旦无法妥善处理好危机就会面临失败。所以,农产品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类威胁,创建完善的危机处置体系,确保新媒体营销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农产品与信息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将农民群众、新鲜农产品与广大消费者进行紧密联系,运用移动信息化平台呈现出各类农产品信息的最新图片、全面文字描述以及推广信息等,从而农产品新媒体营销变得更为深入人心。笔者坚信,今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继续发展,必然会完完全全得改变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实现新的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盛琴,罗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

[2]李萍.谈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构建[J].中集体经济,2013(10)

[3]齐讯.新媒体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工作探究[J].商,2013(21)

[4]孟秀燕.论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1)

[5]刘小三.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营销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4(05)

[6]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09)

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篇10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传媒 核心竞争力

中国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资源。资源知识化从各个层面改变着传媒的生存与发展,传媒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培育、人力资本能力的整合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知识经济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亨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人类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并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从其他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资源知识化改变了传统的资本构成,知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本,知识资本存量的大小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资源知识化同样给传媒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新闻工作者,将从“生产型”、“技能型”转向“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那些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将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媒体的竞争能力和最终命运。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资产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以往的传媒企业特别注重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货币、机器设备、厂房、能源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知识资本成为媒体企业资产和媒体企业成长的基础。因此以人才为载体的知识资本将是媒体企业的核心资产。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媒体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源、资金、劳力、设备等外延性扩大因素的密集程度,是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广告、发行、收听收视费的收取是媒体的主业经济,而广告是媒体经济的支柱,媒体出售广告时间或空间的容量成为检验经营效益的重要尺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媒体经济的发展将取决于科学、技术、管理等集约性因素的密集、转化程度和诸因素结合的程度,将取决于媒体人力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种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资源知识化要求传媒加强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迅速升值。知识与有形物质资产不同,它所创造的是人才产品和知识产品,因此需要不同于物质资产的生产、分配的管理艺术与管理方式。传媒企业是知识型生产企业,传媒生产的过程就是信息和知识流动的过程,传媒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二、传媒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以其数量和质量形式表示的资本,如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众所周知,今天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所具有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基础则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

从传媒层面来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媒介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效率,员工学习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等。人力资本是传媒组织生存、发展,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最核心的能力元件。对当今传媒来说迫切需要的是:具有洞察力、竞争力的新闻专业人才,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市场运营人才。

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传播,传媒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内容生产的竞争,也就是编辑记者等一线采编人员在信息采集、内容加工与知识呈现方面的能力竞争。21世纪是社会环境变化频繁复杂的时代,简单的信息提供和事实报道早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只有那些蕴涵见解、立场、情感、态度的知识才会被大众所渴求与喜爱,这对传媒一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能否洞察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以敏锐的眼光择取信息、以深刻的方式加工信息、以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与知识,是传媒竞争能否胜出的关键,因此具有洞察力、竞争力的新闻专业人才是传媒最为基础最为活跃的人力资本,他们所拥有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运用是传媒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当今传媒的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所谓高素质就是传媒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在复杂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高超的预见力、创造力与感召力,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敏于洞察敢于创新善于领导。众所周知,传媒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它担负着政治、经济、社会三种功能,追求三种利益: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这就要求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识与素质:(1)政治家的观察力、判断力与决策力,即具有宏观视野,能洞悉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关键,确定传媒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2)具有传媒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对媒介产业的发展、变化与竞争有很好的了解与把握,能充分组织和调动组织内外资源进行生产与竞争,扬长避短,努力开拓本组织的生存空间,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具备持续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引导组织通过改变、变革、创造,不断寻求新的资源与力量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传媒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

传媒组织实现价值创造和获得价值回报的最终环节是进入市场,传媒需要懂得市场运作的人才。市场运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受众与广告客户。传媒市场竞争在市场运作的环节表现得更为激烈。传媒的生产特性决定了传媒的价值实现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传媒产品本身的销售收益,二是出售媒介受众的注意力给广告商而获利,因此,传媒组织的发行能力(报纸杂志)、覆盖推广能力(广播电视)、广告营销能力成为市场运作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的聚集和发挥是传媒赢得市场的最终力量。

三、基于人力资本构建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当传媒企业拥有了上述三种人才,还不能说传媒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因为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本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成份,根据中外管理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分析。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价值创造性,难以模仿性,可延展性,可持续与创新性。只有围绕传媒组织的发展目标将三种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使其完成核心能力的跃迁,才能最终形成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1 传媒企业要以人力资本的洞察力、预见力、执行力实现价值创造。所谓的价值创造就是为传媒组织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使其获得超值的利益。为此传媒要善于发现和聘用具有专业才能的编辑记者和一线市场运营人才,并不断地开发与培训他们的能力,使其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传媒还要重用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者,为其提供相应的权利、资源和时间。这就需

要传媒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将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协调整合,建立团队,充分赋权,进行柔性化管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传媒采取的是职能制或事业部制,这种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取决于由信息不对称所保证的下级对上级行政命令的服从,沟通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行政命令的实施效果。但是在当今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不仅大大缩短了媒体组织层级间、组织与外部相关业务单位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现代企业为了增加沟通、提高效率,纷纷建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谓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架构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它改变了原来层级制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联系方式,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扁平化组织结构使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组织形式中,通过凝缩未来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绩效。传媒应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增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次,促进信息、知识的快速传递与沟通,以便更有效地整合各个层面人力资本的能力。

2 塑造传媒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使各种人才转化为别的企业难以获得或模仿的专用性资本。Wiig认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企业不能拥有人力资本,只能借用人力资本。也就说人力资本是流动的,一个企业不可能通过强占资源的方式强占人才,只有通过各层级的管理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其才能的发挥构筑坚实的平台,使人才在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实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使人才建立很强的组织依赖性和忠诚感。

对于传媒企业来说,传媒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专业理念与专业技能的场所,传媒产品是传媒人力资源活劳动的结晶,传媒除了要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生成机制,积极引进人才之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员工营造施展才能与智慧的舞台,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比如传媒组织必须为一线采编人员提供各类资源,以便进行采访、编辑活动;为其提供各种高水准的职业学习与培训,以便提升职业素养;为其提供稳定的经济利益回报,使其安心工作与生活;为其提供各类荣誉、评奖等机会,以满足其精神需求。

此外,传媒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带动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自律、自发意识,自觉维护组织利益,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精神激励与行为规范的软性约束,为组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内耗,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传媒可以维持和塑造员工持久的忠诚度,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 传媒企业应该尽快构建知识共享的平台,促使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以增强核心能力的延展性。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的特性,个体的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难以分离,人才的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核心员工的流失可能使传媒组织遭受巨大损失。如核心采编人员的离职或当家主持人的出走都可能使报纸的版面或电视的栏目质量下降,造成受众的流失,影响广告的投放,这样的例子在媒介屡见不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度《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分成:(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是指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认为前者通常是有形的,也容易被学习掌握;后者则是事物固有的,很难用语言表述和交流:据此不难看出“知道是什么”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是可以规范化处理,并容易传递,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的;而“知道怎么做”与“知道是谁”的知识是隐性知识,是很难规范化,也难以传递给别人的,因为它常常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只能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发挥效益,它是个体的经验、对事情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长期积累而获得的技能,它具有垄断性,需要组织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挖掘,才能将属于个体的知识、技能显性化。最终将其变成组织共享的积累性学识。

据此我们来分析传媒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难发现,作为最基本的采、写、编、评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流程方面的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的,只要经过较高层次的教育甚至短期培训就能够从事新闻工作,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作者。则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炼,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优秀的新闻作者是稀缺的,就在于他们拥有不易为别人所模仿的隐形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是传媒最核心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传媒组织的竞争力,就必须想法把优秀员工的隐形知识逐步转化为显性知识,变为组织可以共享的资源。传媒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将依附于个体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

4 传媒还必须保持人力资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力资本的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地发展、提升,补充与完善,有时已有核心能力甚至会变成组织发展的障碍,即出现核心能力的刚性。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