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表现十篇

时间:2023-03-20 20:48:17

突出表现篇1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9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和检出率成逐年增高趋势。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及时、正确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年-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男158例,女170例,年龄23-77岁。平均43.4岁,腰腿疼病程1月-30年。单一腰疼87例,腰疼伴坐骨神经痛24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05例,腰腿疼反复发作173例。采用GESynergy Plus螺旋CT机平行于椎间隙轴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头先进为主,双下肢屈曲,扫描节段包括腰2~3、腰3~4、腰4~5、腰~骶1,层厚3~5 mm,层距为3~5mm,Kv120,mAs195~260,扫描野250mm,重建野140mm,窗位35 HU,窗宽为200~250 HU,矩阵512×512。

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类型:本组328例中单节段突出的227例(69.2%),双节段突出的101例(30.8%),双节段以上突出0例,腰2~3椎间盘突出7例(2.1%),腰3~4椎间盘突出的21例(6.4%),第4~5腰椎间盘突出121例(36.9%),第5~骶1椎椎间盘突出179例(54.6%),腰3~4、第5~骶1椎间盘同时突出13例(4.0%),腰3~4、第4~5椎间盘同时突出33例(10.1%),腰4~5、第5~骶1椎间盘同时突出55例(16.8%),膨出合并突出189例(57.6%)。中央型后正中突出149例(45.4%),外侧型突出125例(38.1%),远外侧型突出24例(7.3%),游离脱出30例(9.1%)。

2 方法

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如下:

向后突出之块影:腰椎间盘的后缘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超过椎体的后缘, CT值低于骨质,高于硬膜囊。突出物表现为三角形、弧形。这是椎间盘突出的最基本征象,本组出现率100%。

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内凹:以中央型和外侧型多见,部分突出物较大的远外侧型亦可见硬膜囊受压征象。

神经根受压移位、淹没、增粗:多见于外侧型和远外侧型,突出物较大的中央型亦可见,且往往双侧受压。

突出之椎间盘钙化:由于CT对钙化的较高分辨率,很容易判断,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内斑点状、斑片状、弧形高密度致密影像。有时突出物钙化与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较难区分。本组突出物钙化57例(17.3%)。

侧隐窝狭窄:多见于膨出合并突出、外侧型突出和远外侧型突出。

髓核脱出:髓核未形成碎片游离,可沿椎管向上下滑移,严重者可触及上、下节神经根。本组未见髓核脱出形成碎片脱出游离于椎管,也许MRI检出率会更高。

许莫氏结节:髓核突入椎体上下终版,形成压迫性骨质吸收,表现为圆弧形低密度灶伴环形硬化,可以理解为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常与椎间盘突出合并存在。本组97例(29.6%)。

椎体后缘骨赘:椎体后缘的“许莫氏结节”,常用椎间盘突出合并存在,且提示突出时间较长,可导致椎管骨性狭窄。本组59例(18.0%)。

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椎体骨质增生可发生于椎体前体的前缘、侧缘及后缘,与年龄关系密切。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导致椎管骨性狭窄,可与椎间盘突出伴发。

黄韧带肥厚:表现为黄韧带厚度超过5mm,多两侧同时发生。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

真空征:椎间盘退变后含气,气体可溢入椎管。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CT扫描快速、仪器配置广泛,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为95.4%[1],已成为椎间盘突出最广泛的检查方法,熟练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CT征象,对提高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组数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单节段突出多见,双节段以上突出极少见;突出节段以第5~骶1和腰4~5多见;突出类型以中央型和远外侧型多见。

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是基础,外伤是诱因。任何加戴在腰椎间盘上的压应力,旋转和弯曲的剪应力都能促进纤维环的进一步破损,从而引起椎间盘突出[2]。纤维环内环破裂,外环完整,髓核移位,CT所见突出物为髓核、纤维环及移位的后纵韧带的复合体,常表现为椎体边缘的浅弧形突出影像。纤维环外环破裂,髓核移动到纤维环外后纵韧带下方,CT所见的突出物主要为髓核及后纵韧带,常表现为椎体边缘半弧形突出影像。纤维环外环破裂,后纵韧带破裂,髓核脱出越过后纵韧带,CT所见的突出物主要为髓核,常表现为三角形。熟练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CT表现,通过CT征象推测、判断椎间盘突出物的构成及突出类型,分析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必要时行MRI及其他检查进一步证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突出表现篇2

问:我单位有一名预备党员最近被评为团场劳动模范,请问该预备党员能否提前转正?

(李 杰)

答:预备党员表现突出不能提前转正。按照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实践证明,这是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的比较适当的期限,时间短了难以起到教育和考察的作用。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表现突出,正说明他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可以作为按期转正的依据,也可以给予表扬鼓励,但不能采取提前让其转正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奖励”。

(兵 组)

填写“介绍人意见”要高度负责、实事求是

问:我是新党员入党介绍人,请问如何在新党员《入党志愿书》上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

(晓 莉)

答:入党介绍人应本着对党、对被介绍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在被介绍人的《入党志愿书》上填写自己的意见。一般应写以下内容:(1)对被介绍人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填写时,应根据党员条件,对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全面评价,不能只写工作表现。(2)被介绍人的主要缺点和不足。(3)对被介绍人人党的态度。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把在培养教育和考察过程中了解到的被介绍人的表现情况具体地写出来,不能笼统地写“该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同意介绍其入党”。(2)两名介绍人应分别填写自己意见,不能两人合写一个意见。(3)介绍人的“现任职务”,应填写目前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如担任的职务较多,可填写最高或主要职务。

(兵 组)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应主动提出转正申请

问:我单位有一名预备党员预备期已满,但他本人一直未提出转正申请,请问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赵 章)

答: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所在党支部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对预备期满未向党支部提出转正申请的预备党员,党支部一方面要及时提醒他,说明道理,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弄清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处理。对于信念动摇、不愿继续当党员的,或经党支部提醒仍不提出转正申请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不能采取不讨论的办法让其自然取消。

(兵 组)

党员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问:我是团场组织科管干部档案的,最近我发现个别党员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请问该如何查办这件事?

(张 晓)

答:党员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同志,因受当时环境条件的限制,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只要组织关系一直没有中断,就不需要再补填《入党志愿书》或补办入党手续。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同志,如果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与接收其入党的单位党组织以及其工作过的单位党组织联系,积极设法查找,查清原因。如是组织保管不慎或转递中遗失,接收其人党的单位党组织必须开具组织证明,保管或转递中遗失《入党志愿书》的单位党组织应写出入党志愿书遗失情况的说明,并填写党员登记表或《入党志愿书》,一并存入本人档案。

(兵 组)

“入党志愿”应紧扣三个方面进行填写

问:我是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作中经常有入党积极分子问我入党志愿如何填写,请问我该如何既准确又简明扼要地予以答复?

(常 青)

答:“入党志愿”,应紧扣三个方面的内容填写:一是对党的认识;二是政治信念、入党动机和心愿;三是对待入党的态度和决心。填写时,一定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真实的思想感情,不要照抄有关材料,也不能简单地照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与“入党申请书”虽有些相同内容,但也有明显不同之处:填写“入党志愿”时,申请入党者已经过党组织较长时间的系统教育和精心培养,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写“入党申请书”时相比,已明显不同。两者的格式也不一样,“入党志愿”不需要像“入党申请书”那样有标题、抬头、落款和日期。

(兵 组)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有效期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

问:最近,我支部准备接受一外单位转来的党员,一看他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早已过期了,请问我们该作如何处理?

突出表现篇3

关键词:日本 现代教育 问题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育改革,确立了现代教育制度。日本的现代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人材,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创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奇迹。可以说,现代教育对日本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日本的现代教育也出现了种种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历主义的负面影响

日本是奉行学历主义的社会,又称为“学历社会”。所谓“学历社会”指在这个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甚至人格评价等不由其出身门第和实际能力决定,而由其教育程度的基本标志――学历来决定。

近代在否定封建等级身分制时,学历主义显示了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是,过分追求学历以学历定终身的作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大学精英教育阶段,人们围绕升入大学而竞争,在大学教育普及化后,又围绕升入一流名牌大学而竞争。一时间“考试战争”、“考试地狱”、“四当五落”(睡4小时可以考中,睡5小时落榜)以及“一浪”(一次落榜)、“二浪”(二次落榜)、“三浪”(三次落榜)等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在学历主义的影响下,日本的教育成为“应试”型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机械记忆,缺乏创造力。培养出“模仿型”而非“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在学历主义的影响下,60年代建立起“学力偏差值”(即标准分)进行高中升大学成绩的统计。后来“学力偏差值”推广到中学小学中,成为家长、学生、教师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学力偏差值”,学生被迫进入各种私塾和各种补习学校,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在学历主义的影响下,日本偏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和人格教育,引发了许多严重问题,导致青少年精神空虚,人们感叹“教育的荒废”、“心灵的荒废”。

二、划一主义、平均主义的弊端

战后日本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学制单一化,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保持全国教育水平的一致,文部省对中小学、高中课程以统一基准进行设置,但是,由于具体执行中缺乏灵活性,忽视了各地区差别和地区特色,不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长,采取“平均主义”、统一模式的教育。校内缺乏合理竞争,甚至运动会中为鼓励全员参加而预先规定好比赛结果。日本的各级教育机关常常在平衡各种关系中大伤脑筋。“平均主义”、“划一主义”使得日本教育培养出了“千人一面”的人材,培养出善于执行命令,缺少主动开拓精神的人材。这种划一主义、平均主义与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集团主义影响下,任何脱离集团的个人行为都受到排斥和抹杀。在一定范围内,这种集团主义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划一主义、平均主义”使得日本为适应全球化浪潮而进行结构性改革时步履艰难,这与21世纪国际社会对人材培养提出的要求不相符合,

三、经济发达、心灵空虚

伴随着经济发展,日本的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学历主义”和“划一主义”等一系列教育痼疾尚未治愈之时,日本现代教育中又出现“拒绝上学”、“异己灭”、“校内暴力”“、”等一系列问题。

1.“拒绝上学”。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之时,学校中出现了拒绝上学的孩子,70、80年代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90年代后愈发突出,其中,每60个中学生中有一人长期不到校。日本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导致“拒绝上学”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心理压抑、交往障碍等所致。为帮助“拒绝上学”的孩子,各地各校采取了各种对策,开展精神疗法、住宿疗法、访问疗法、家庭疗法等种种尝试。一些地方还举办免费夜校为“拒绝上学”的孩子补习功课。京都开设“惑星学校”、冈山开设“地球学校”对不上学的孩子开展特色教育。一些地方举办了“拒绝上学”的海外研修班。然而,“拒绝上学”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进入21世纪,这一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着。

2.“异己灭”。“异己灭”是指在校内外,学生间由一定的一方,向特定的一方施加的肉体或精神上的侵害和虐待。“异己灭” 既是日文“いじめ”的音译,又有“排除异己,结伙疏远、打击某一方”的含义,这一译法形象地体现了原文含义。“异己灭”的主要表现是心理层面上“冷漠”、“不予理睬”,物理层面上“藏东西”、“破坏物品”,暴力层面上“殴打”、“推搡”、“脚踢”等。日本“异己灭”由来已久,早在“寺子屋”时代就有“异己灭”现象,后来这一恶习广泛存在于学校、军队、企业中。80年代以来,校内“异己灭”的规模和内容愈演愈烈,作为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不断报道学校因“异己灭”出现人身伤害事件,严重时导致当事人自杀或被残害致死。据统计,有过被欺辱经历的学生,占中小学学生的11%,高中的9%。在中学生中,这一数字一度达到了17.5%,几乎每一个5个中学生就有一个被“异己灭”的经历。伴随着“异己灭”出现的是关联词是“校园暴力”,尤其在美国屡次发生严重的校园枪击暴力事件之后,日本教育界再次呼吁关注这一问题。在日本,“异己灭”也是“拒绝上学”的一个原因。“异己灭”、“校园暴力”已成为教育和社会的一大弊病。这种病态现象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3.“”。所谓“”,是双向互动的:日本少女(特别是尚未走向社会的女中学生)接受日本成年男子的“援助”――货币、服装、饰品、食品等物质享受;成年男子接受日本少女的“援助”――所谓“女性的奉献”。据报道,“”在女子高中生中的比例高得令人吃惊,高二女学生中有32.3%有行为,高三女学生更高达44.7%。朝日电视台等颇有影响的媒体还将此制作成娱乐节目公开播放,并公开“女”的联系电话、价格、玉照等。事实上,“”并不仅仅存在于女中学生中,还广泛存在于女大学生、女护士、女教师、家庭主妇等等日本女性之中。“”已成为日本一个越来越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不上学”、“异己灭”、“校内暴力”、“”等一系列问题与少子化、家庭教育能力低下、学历主义倾向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及其他社会因素有关。

纵观日本教育的成败得失,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亦有其与生惧来的阴暗面与难以克服的弊端。为此,日本正在千方百计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以寻求出路。

四、对中国的启示

作为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两国国情不同,教育基础不同,存在问题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各自不同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正在重复或再现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种种历程,也正在或即将面临相似的教育问题。如:日本的“学历主义”在中国现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于日本的“划一主义、平均主义”,中国是重点学校、普通学校的鸿沟,是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问题;相对于日本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上学”现象,中国却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 “失学”现象;在校园暴力事件方面,从小、中学直至大学都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中国对此还没有提高到全社会研究和关注的层面上来;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冲击,日本的“”现象在中国大学生中也有所表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转变,还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开展教育实践,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配合。如何吸取前车之鉴,避免“学历主义”的弊端、消除教育的地区差异、处理普及教育与鼓励竞争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人生观和道德教育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日本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石井透:《日本战后教育的回顾与反思》,王符、于兵译,暨南大学,1991。

[3]本山幸彦:《近世国家の教育思想》,日・思文2001。

[4]大森直树:《日本教育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刘悦译,《外国教育研究》,2007.4。

[5]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教育研究》,2006.1。

[6]史 朝:《中国的日本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2。

[7]田 恒:《日本战后体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8]梁忠义:《日本教育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突出表现篇4

资料显示,在一项共有3690名患者参与、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直接比较两个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之一的研究――SPIRIT Ⅳ中,在术后两年时,XIENCE Ⅴ支架与对照组TAXUS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相比,在ARC定义的支架血栓(ST)上的风险降低了64%,在此研究的复合终点靶血管失败率(TLF)的风险上,也显著降低了30%;同时XIENCE Ⅴ在小血管病变中、长病变和多病变的复杂患者中,TLF发生率比TAXUS分别降低了33%、36%和25%。TLF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患者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标准,它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区域的心梗以及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重复手术)。

SPIRIT Ⅳ的主要研究员、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及纽约长老会医院的Gregg W. Stone教授,对以上数据点评道:“SPIRIT Ⅳ的两年结果显示,XIENCE Ⅴ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心梗、支架血栓以及重复进行手术的风险。这些是衡量安全性最重要的指标,将对每年几百万接受药物支架手术的患者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SPIRIT Ⅳ乐观的两年结果持续地展示了XIENCE V支架平台优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另一项在荷兰鹿特丹自发收录了1800名真实世界“无筛选”患者的独立研究――COMPARE研究显示,植入XIENCE Ⅴ的患者术后2年发生支架血栓(ST)的风险比植入TAXUS Liberte的患者降低了77%,并且XIENCE Ⅴ组在随访的1~2年间,支架血栓(ST)发生率从0.7%增长至0.9%,TAXUS组则从2.6 %增长至3.9%,数据显示两个支架在疗效上的差异在2年随访期间逐渐增大;在研究的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总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方面,随访2年时,XIENCE Ⅴ组的风险比TAXUS组降低了34%。

雅培血管仪器部医学事务部副总裁、首席医学官Charles A. Simonton在该数据公布后指出:“COMPARE研究的结果显示,XIENCE Ⅴ和TAXUS Liberte在支架血栓发生率上的差异从1年时的1.9%增长至2年时的3.0%,此研究对于揭示不同支架平台术后1~2年间支架血栓发生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提供了最初的临床证据。”

雅培血管仪器部的副总裁Robert Hance则强调:“COMPARE研究和SPIRIT Ⅳ 2年随访结果证实了XIENCE Ⅴ分别相对于TAXUS Liberte 和 TAXUS Express的临床优势。这两个研究显示出药物支架的疗效确实存在差异,并为XIENCE Ⅴ不断增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临床证据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再次印证了XIENCE Ⅴ可以在药物支架市场上稳居领导地位的原因。”

突出表现篇5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 婴幼儿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the and wheezing infantsthe mycoplasma pneumonia(MP) diseas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was conducted in 46 children patients with MP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RESULTS:All 46 cases exhibited different degre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ncluding cough、expectoration、gasping,sputum is white mucus shape,it is hard to expectorate.30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ever.Lung auscultation wheezing sound at two side in 7 cases,unilateral in 39 cases,16 patients with a little dash fine moist sound.Chest X-ray radiography showed that lung texture increased,thick,disorders increased,the speckled shadow with unilateral or both sides in 26 cases;15 cases in lower right lung,3 cases in lower left lung,bilateral in 2 cases.All children patients treatment with macrolides medicine,have a good effect.Conclusion:MPe infection of infants are relation with asthmatic diseases,it is the important cause for infant asthmatic diseases.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Asthmatic bronchitis;Gasping;Infant

肺炎支原体(MP)是迄今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国外文献报道为50%,且呈逐年增多趋势[1]。MP感染不但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喘息发作的重要病原[2]。本文对46例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个月~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3],发病季节:冬季28例,春季10例,夏、秋季8例。

临床表现:4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痰液为白色黏液状,不易咳出;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气喘夜间明显12例,运动后明显7例,并发喘憋、明显窒息者5例。肺部听诊喘鸣音于两侧7例,单侧39例,16例伴有少许中细湿性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22例,白细胞下降或稍增高24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P-IgM,46例血支原体抗体IgM全部阳性。胸部X线摄片:单侧或两侧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伴斑点状阴影26例;右下肺15例,左下肺3例,双侧2例。

治疗与转归:患儿入院后采用红霉素30mg/(kg・日)×14天、琥珀酸氢化考的松5mg/(kg・日)×5天及化痰等治疗,患儿均于2周内发热、咳、喘消失,胸片炎症明显吸收,MP-IgM(-),冷凝集试验<1:32出院,除1例患儿1周后再次就诊治疗外,余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前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复查均正常,均无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及体征复发。

讨 论

MP是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MP感染不仅见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率也很高[4]。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的感染,很可能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发育,易造成喘息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哮喘[5]。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本组资料中46例支原体肺炎中, 其临床表现除咳嗽较明显外,部分患儿可出现明显的喘息,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及湿性音。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出现明显喘息的发病机制可能是MP对呼吸道的直接损伤作用,造成呼吸道的慢性炎症。MP入侵呼吸道后,借其滑行运动,利用末端的球杆状特殊结构,吸附于宿主细胞上皮表面的受体上,以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同时吸收其自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释放对人体有毒的过氧化氢、核酸酶等物质,从而造成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引起呼吸道的局部炎性反应[6-8]。

在MP引起的喘息性疾病的治疗上,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是很明确的。它可以清除反复感染并在肺上皮细胞潜伏繁殖的MP,抑制MP引起的AHR,抑制炎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消除炎性细胞的集聚浸润,从而阻断炎症持续的途径。在哮喘患儿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起抗感染与抗炎的双重作用。本组资料中所有患儿以大环内酯类药物足疗程治疗效果明显,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Waites KB,Talkington DF.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role as a human pathogen[J].Clin Micmbiol Rev,2004,17(4):697-728.

2 迟磊,黄燕.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关系[J].医学综述,2008,14(17):2655-2657.

3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

4 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0.

突出表现篇6

【关键词】 Graves眼病;眼球突出;诊断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a FT3,FT4,TSH,TPOAb in exophthalmos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GD);and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topography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GD,such as exophthalmos, lid retraction and lid fullness, hypophasis, hyperremia and edema of conjunctiva, disorder of ocular movement and so on.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207 patients with GD who underwent radioiodine therap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sera FT3,FT4,TSH,TPOAb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GD and exophthalmos (n=125) and GD patients(n=82).

RESULTS: Exophthalmos were present in 125 cases (60.4%);lid retraction in 169 cases (81.6%);hypophasis in 176 cases(85.0%),lid fullness in 88 cases (42.5%);hyperremia and edema of conjunctiva in 92 cases(44.4%);disorder of ocular movement in 16 cases(7.7%); corneal edema or ulcer in 3 cases(1.4%);sera FT3,FT4,TSH,TPOAb levels in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Both groups are all in high secretor state; different ocular manifestations are present in over 85%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 cant be ignored.

KEYWORDS: Graves disease; exophthalmos; diagnose

Yi X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f sera FT3,FT4,TSH,TPOAb in exophthalmos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 Int J Ophthalmol

(Guoji Yanke Zazhi) 2010;10(9):17101712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 GO)又被称为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内分泌性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眶疾病等,是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 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GO 发病率在眼眶疾病中约占20%[1]。由于TAO发病机制不清,诊断、治疗困难,内科医生往往对TAO认识不足,只是单纯治疗甲状腺问题,未进行及时的眼部治疗;同时,眼科医生对早期、轻症及不典型GO患者没有给予及时诊断及治疗,延误了病情。虽然目前对于GO没有明确有效治疗方案,但对GO的早期干预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减轻眼部损害的程度[2],尤其对于预行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及时正确地认识和诊断本病[3],对于活动期的患者给予类固醇药物治疗保护,可极大地降低恶性突眼的发生率。我们收集200704/200710就诊于我院核医学科预行碘131治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07例,按照有无眼球突出分为两组,总结分析207例患者出现眼睑退缩、眼睑闭合不全、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及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体征的分布状况;两组患者FT3,FT4,TSH,TPOAb四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无差异,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们收集我院核医学科200704/200710的门诊及住院GD患者207例。纳入标准:已于内分泌科确诊为GD,预行碘131治疗者。按照有无眼球突出分为两组:(1)GD伴眼球突出组(Ⅰ组);(2)GD组(Ⅱ组)。分组标准:根据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标准[4]:双眼球或单眼球突出度>14mm,或双眼球突出度相差≥2mm 者,为眼球突出(除外生理性或假性突出)。

1.2方法

询问病史及血压、脉搏、体温等常规体检。眼部检查包括外眼和眼球运动检查。眼球突出度采用Hertel突眼计检查。部分患者行眼眶CT,B 超检查,以排除眶内占位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眼球突出。实验室检查:FT3,FT4,TSH,TPOAb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10mL,常规离心吸取血清后放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美国Diasorin 公司提供试剂盒)统一测定FT3,FT4,TSH,TPOAb(SN695智能型放免γ测定仪,上海原子能研究所)。

统计学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 10.0软件,两样本之间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

GD伴眼球突出组(Ⅰ组):共125例,其中男31例,吸烟者20例,女94例,男∶女=1∶3.03;年龄16~66(平均34.21)岁;病程3wk~140mo,平均35.72mo;GD组(Ⅱ组):共82例,其中男17例,吸烟者20例,女性65例,男∶女=1∶3.82;年龄18~63(平均37.44)岁;病程2~130(平均38.65)mo。

2.2眼部体征分布状况

研究对象的眼部体征分布状况:207例患者发生眼球突出125例(60.4%),无突出82例;眼睑退缩169例(81.6%),无退缩38例;眼睑迟落152例(73.4%),无迟落55例;眼睑闭合不全176例(85.0%),无闭合不全31例;眼睑肿胀88例(42.5%),无肿胀119例;球结膜充血及水肿92例(44.4%),无充血及水肿115例;眼球运动障碍者16例(7.7%),无运动障碍者191例;角膜水肿或溃疡3例(1.4%),无水肿或溃疡204例;无失明。

2.3两组血清FT3,FT4,TSH,TPOAb 测定结果

两组血清FT3,FT4,TSH,TPOAb 测定结果见表1。两组FT3,FT4,TSH,TPOAb的检测值均高于正常;LGFT3,LGFT4,LGTSH,LGTPOAb 的血清含量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始资料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应做对数转换,原始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基本满足正态性见表2。表1两组血清FT3,FT4,TSH,TPOAb 测定结果表2各项指标对数转换后结果并研究

3讨论

Graves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最常见的类型,近年发病率随全民性食盐加碘而明显增加。Graves 眼病(GO)又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GD 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GO 在眼眶疾病中约占20%,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占首位[1]。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GO 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5]。

目前TAO的诊断标准[1]:(1)如有眼睑退缩,只要合并下列客观检查证据之一即可确诊: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调节异常;眼球突出;视神经功能障碍;眼外肌受累;(2)如无眼睑退缩,则必须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调节异常并合并以下临床体征之一:眼球突出;视功能障碍;眼外肌受累,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类似的眼部体征。当患者出现眼睑退缩,眼睑迟落,不明原因的眼睑肿胀,特异的结膜充血和血管扩张,单或双侧的眼球突出,以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复视或斜视(尤其是下斜视),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或眼压升高,应考虑GO的可能性。

本研究中的207例GD患者眼球突出125例(60.4%)。眼球突出为最常见的体征,双眼突出占80%~90%,单眼突出占20%,早期多为轴性突出。影像学检查显示眶尖部球形高密度阴影。眼睑的改变为临床上常见的体征,以眼睑退缩和上睑迟落征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早期特异性临床体征。207例GD患者眼睑退缩169例(81.6%);眼睑迟落152例(73.4%);眼睑闭合不全176例(85.0%);眼睑肿胀88例(42.5%),与报道94%患者表现眼睑迟落征,可伴有眼睑肿胀和水肿结果相近[6]。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交感神经兴奋是其原因之一,而组织病理学发现提上睑肌组织的纤维化、萎缩和瘢痕, Muller肌也有炎症、纤维化和萎缩改变,这也是导致上眼睑退缩容易转为慢性的原因[7]。球结膜充血及水肿92例(44.4%);角膜水肿或溃疡3例(1.4%)。眼睑改变和严重的眼球突出,导致睑裂的闭合不全,而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早期为角膜下方点状上皮脱落,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甚至穿孔,严重损害视功能。结膜表现为球结膜充血和血管迂曲扩张,多在水平肌止端处[8],严重的结膜水肿可以突出于睑裂以外,导致睑裂闭合不全,从而继发角膜病变。本研究中眼球运动障碍者16例(7.7%)。Graves 眼病时可有程度不同的多条眼外肌受累,以内直肌和下直肌为最早,最常受累,表现为眼外肌的肥厚、增大,部分患者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肌麻痹的症状[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85%以上的G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部表现。

我们探讨了甲状腺功能测定中FT3,FT4,TSH,TPOAb的检测值的临床意义。GD 伴眼球突出组及GD 组患者FT3,FT4血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P

总之,虽然GO患者有自发缓解或经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改善的机会,但仍有许多患者往往到了病变晚期,出现严重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溃疡时,才真正接受眼科治疗,这时期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尽管目前对于GO虽然还没有明确有效治疗方案,但对GO的早期干预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减轻眼部损害的程度[14],尤其对于欲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GD患者接受眼科检查,作出正确的评估,同时进行及时的眼部治疗,可极大地降低恶性突眼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321233

2 Bartalena L, Marcocci C, Tanda ML, et al. An update on medical management of Graves ophthalmopathy. J Endocrinol Invest 2005;28(5):469478

3 Prabhakar B, Bahn R, Smith T. Current perspective on the pathogenesis of Graves disease and ophthalmopathy. Endocrine Reviews 2003;24(6):802835

4惠延年.眼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8280

5 Tallstedt L, Norberg 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normal and Graves extrocular muscl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88;29(2):175184

6 Wakelkam IM,Gerding MN,Van Der Meer JW, et al. Both Th1and Th2derived cytokines in serum are elevated in Graves ophthalmopathy.

Clin Exp Immunol 2003;121(3):453457

7钟勇.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1):911

8 Vestergaard P. Smoking and thyroid disorders—a metaanalysis. Eur J

Endocrinol 2003;146(2):153161

9 Bartalena L,Pinchera A,Marcocci C.Management of Graves ophthalmopathy: reality and perspectives. Review EndocrRev 2004;21(2):1681

10 Mann K. Risk of smoking in thyroidassociated orbitopathy.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1999;107(Suppl 5):S164167

11 Eckstein A, Quadbeck B, Mueller G, et al. Impact of smoking on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of 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Br J Ophthalmol 2003;87(6):773776

12胡新艳,吕天河,李云.Graves 病、Graves 眼病患者TRAb测定的临床意义.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14(6):342343

突出表现篇7

作者简介:赵玮,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中心,法医,研究方向:法医学临床检验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108

目前,在法医临床检验鉴定中经常会遇到诊断为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的被鉴定人,当事人以损伤造成椎间盘突出申请法医学鉴定的案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区分外伤性还是病理性,在某些个案中则是认定罪与非罪的主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工作者应结合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多加鉴别,客观公正的做出正确结论,才能保证司法鉴定结果的科学权威和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才能为司法机关办案提供强有力的判案依据。如何鉴别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性质,究竟是本次外伤引起还是原有病理改变形成,历年来都是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难点和重点。收集我市某司法鉴定中心近三年有关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鉴定材料显示:临床诊断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67例,其中被认定为轻伤者17例,临床诊断与法医鉴定结论有一定的差异,同时采用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在CT及MRI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认定,避免了诈伤、临床误诊等一些因素对鉴定意见的影响,我们认为该方法在临床法医鉴定实践中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现笔者通过对椎间盘突出案件分析、讨论,结合相关资料,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

一、案例资料

(一)资料分析

本组67例均为伤害案件。男42例,女25例;年龄:18-30岁15例,31-50岁32例,51-69岁20例,平均年龄45岁;受伤机制:摔跌伤45例,钝器打击11例,急性扭伤9例,其他伤2例。

(二)影像学资料对比方法

本组67例均有CT和MRI资料,CT均显示为椎间盘突出(脱出)的特征影像,MRI影像所示则与CT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有17例有椎间盘突出周围组织的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或局部少量出血时T2加权像上的等信号等特征表现,或有T2加权像上局部后纵韧带区的信号异常增高及结构连续性中断。以上MRI影像被认定为外伤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的特有表现,能具体区分出椎间盘突出的性质。

二、结果

67例中17例被认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诊断成立,鉴定结论属轻伤,50例被认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不能成立。

三、讨论

(一)椎间盘的生理结构

单个椎间盘似一个密闭类弹簧的软垫,共有23个。各相邻椎体之间由上下透明的软骨板、周围纤维环和位于中心的髓核构成。椎间盘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椎体间的连系支持功能和缓冲脊柱运动及吸收震荡等作用。多层胶原纤维软骨按多層圆心形排列组成纤维环,纤维环中的胶原蛋白纤维提供机械支撑力,将椎间盘牢牢固定在骨骼或软骨终板上。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构成中央部髓核组织,位于椎间盘中部略稍后的位置。椎间盘既坚韧又富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压力除去则复原,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组织从纤维环破裂之处膨出、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按突出部位可分为颈椎间盘突出、胸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

(二)损伤机制

人体正常的椎间盘富有韧性和弹性,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可承担450kg的压力而结构仍保持完整,一般的外力作用很难引起单纯的椎间盘损伤。但椎间盘抗扭转应力却相对较弱,过度的扭转或屈伸脊柱时,椎间盘周围韧带及关节突关节等会超出其极限保护能力,这时就会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突出。长期前屈位活动或负重以及反复扭转都可造成软骨终板和纤维环外层的慢性损伤,同时可致椎间盘所受压力负荷过大、椎间盘的营养缺失。在此状态下,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各组成部分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致使椎间盘的纤维环极易膨出和破裂。

(三)临床表现

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由于水肿和炎性反应,疼痛明显,不敢活动。随着水肿的消退,症状会逐渐缓解。反复发作的病例可以手术治疗。如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压迫环内神经纤维产生疼痛,椎间盘向后、向外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神经根分布区的麻木感和放射痛,此时一定要严格卧床休息。此外,还可表现为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变,局部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

(四)影像学所见

CT检查可直接显示椎间盘有无突出及其突出程度。一般突出组织具体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如髓核脱出,游离髓核可进入椎管,表现为椎管内中等密度团块影。椎管造影可显示脱出的椎间盘位于脊膜囊外。CT间接征象有硬膜外脂肪移位变形,硬膜囊变形、移位等。而MRI的影像表现则很好地解决了退行性病变所致椎间盘突出与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差异。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以水肿或局部少量出血为主,而退行性椎间盘突出因组织的改变和长期的变性以局部钙化为主,在CT上可表现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灶形成。CT与MRI相比,在显示骨折时则能直接显示出各种韧带。CT对椎体局部组织特别是韧带的水肿和少量出血则不能显示,且脊髓震荡CT无异常表现,但对局部组织的钙化显示有一定的优势。MRI弥补了CT影像诊断上的缺点,MRI中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则会出现周围组织的水肿等影像表现,如局部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急性期局部少量出血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亚急性期为高信号等特征表现或有T加权像上局部后纵韧带区的信号异常增高和结构的连续性中断等异常信号。

四、法医学鉴定

(一)损伤认定

损伤认定,主要为认定椎间盘突出症和分析判定椎间盘突出症与外伤关系如何。

1.椎间盘突出症认定:椎间盘突出症可受被鉴定人主观因素影响,如直腿抬高试验、肢体感觉及肌力等可在检查者的暗示性问诊下表现异常。另外,也有容易伪装的这些症状与体征。因此,在法医学鉴定中,要特别注意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以及踝反射等神经客观体征、临床表现与被鉴定人损伤后病历记载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椎间盘突出症的认定与椎间盘性疼痛、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病变、梨状肌综合征及椎管内病变等疾病加以严格鉴别。

2.椎间盘突出与外伤关系的判定:广义的椎间盘突出包括椎间盘的局部凸出、脱出和椎间盘游离等不同类型,狭义的椎间盘突出指椎间盘纤维环的局部凸出,由于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很多,所以认定椎间盘突出的伤病关系、损伤参与度以及是否为单纯外伤所致确实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关键所在。

(二)鉴别诊断

在具体司法鉴定中,如何判定椎间盘突出与损伤的关系,可依据被鉴定人年龄、职业特征、有无疾病病因基础、发病机制、致伤方式、损伤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与判断。

1.椎间盘突出新鲜与陈旧损伤的鉴别:根据损伤当时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特征表现,结合退行性椎间盘突出的钙化影像表现可作以鉴别。椎间盘突出的新鲜损伤表现为椎间盘急性突出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显示突出的间盘组织密度与正常椎间盘密度一致;椎间盘突出陈旧性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可与影像学显示不相一致,陈旧的椎间盘突出组织可因脱水、密度不一致或增高的MRI信号呈逐渐减弱趋势,也或呈现间盘组织钙化现象综合判定。两者的鉴别综合以上分析,再结合损伤时的临床表现,基本上就可以认定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是否是由外伤引起的。

2.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的鉴别: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没有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内(没有突破纤维环内)椎间盘普遍向外“膨出”超出椎体边缘,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致纤维环松弛形成,与外伤无关,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影像學上常显示多节段椎间盘膨出,黄韧带增厚、骨质增生等,而椎间盘突出、脱出是指髓核完全脱离纤维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位于椎间隙之外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椎间盘外。

(三)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标准的使用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损伤程度相关标准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应评定为轻伤二级。对于患有明显原始疾病或合并退行性病理改变时,可综合分析其外伤参与度的问题,根据疾病与损伤是否共同存在,依据病因分析、损伤后果综合予以相应评定。2017年1月1日施行的对交通事故、故意伤害、雇员损害等所有人身损害致伤鉴定标准统一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该标准中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无具体规定,如损伤后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评定。

一般说来,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损伤多为单个椎间盘发生,大多椎间盘突出属于退行性病变基础上受外力致伤作用后加重形成,因此在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鉴定时必须根据受伤过程、外力作用大小以及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程度综合分析、判断损伤的参与度。对于伤后无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示严重椎管狭窄、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等,应说明椎间盘突出为退行性病变,不予评定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总之,椎间盘突出症与很多因素有关,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结合被鉴定人的具体情况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细致鉴别,遵循标准原则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才能保证司法鉴定作为法律依据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司法公信力不断得以提升和保障。

参考文献: 

突出表现篇8

一、构设尖锐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是公认的戏剧基本法则。英国剧作家琼斯认为:“一个人或几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对抗着敌对的人物、环境或命运,这就构成戏剧。”美国戏剧理论家劳逊也指出:“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一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其他艺术可以表现矛盾冲突,也可以不表现矛盾冲突,戏剧却必须构设矛盾。因为戏剧是动态的艺术,其动态过程要由矛盾来架构。只有尖锐的矛盾才能出“戏”――制造悬念、引发动作、形成情节,使演出波澜迭起、节奏鲜明,从而触发观众审美接受的“三度创造”。因此,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矛盾冲突,就无法构成戏剧赖以生存的“戏剧性”,戏剧也就会因此而丧失自身。所以矛盾冲突的构设,是戏剧艺术关注的核心。

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的冲突,它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和人物内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最主要的戏剧冲突方式,它往往表现为剧中人物不同性格的正面交锋和斗争。例如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性格冲突,就表现为尖锐的正面交锋。在激烈的冲突中,两种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得到了鲜明的揭示,观众的心弦也始终被紧紧地牵动着。人物之间的冲突具有最强烈的直观动感性,产生的审美张力也往往强度最高。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也能构成戏剧冲突。例如荒诞派戏剧《生日晚会》中,主人公斯丹利藏身于海滨小城的旅馆,时时担忧屋外的各种威胁。突然有两个陌生人进来,斯丹利在他们荒谬的指控、下,始而挣扎,继而反抗,终而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剧作通过人与环境的冲突,揭示了西方社会外部环境异化为威胁人正常生存的力量的主题。人物内心的矛盾斗争也是戏剧冲突构设的对象。例如奥尼尔的《琼斯皇》,在八场戏中有六场是专门表现琼斯心理恐怖幻象,描写他内心剧烈矛盾冲突的。由于心理冲突富含内心动作,所以也能构成强烈的戏剧性,使观众获得美感享受。

二、演示直观的舞台动作

果戈理曾言:“戏剧只活在舞台上,没有舞台,它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指出了戏剧是舞台艺术的特点。戏剧的矛盾冲突不像小说、诗歌、散文,可以凭借作者的叙述来表现。它必须依靠演员的动作在面向观众的舞台上演示。“体验派”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表现派”戏剧的著名领袖梅耶荷德也认为,动作在戏剧表演创作中,是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

矛盾冲突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节奏的制造都离不开动作,甚至戏曲中舞台时空的表现和戏剧情境的创造地呈现也要依靠演员程式化的动作来体现。可以说,没有动作,也就没有戏剧。

一般地说,戏剧动作包括剧中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部分。所谓外部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观把握的演员“形体动作”,是剧本中“舞台提示”部分简要规定的,演员要通过形体动作使之直观地再现于舞台。外部动作是戏剧情节的有机构成因素,是揭示人物性格、推进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独特的人物语言

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指出戏剧语言的特殊性在于只拥有人物的语言――对白、独白、旁白以及唱词等组成的台词。戏剧冲突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都只能凭借台词来完成,而不能像小说那样采用叙述的语言。戏剧语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性格化。性格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在特定情境下人物只能这么说的语言。戏剧是以演员整体化的性格表演表现人物,所以人物的语言必须充分个性化,足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突出表现篇9

[关键词] 武警部队 处突效益 经济分析

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所担负的中心任务之一,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武警部队所担负的处突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处置突发事件往往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很少有人会考虑它的“效益”问题。笔者认为,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军队建设节约型后勤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研究在保证圆满完成处突任务基础之上的处突效益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处突效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处突收益分析

1.处突战斗资源与处突战斗要素

处突战斗资源,是指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能够形成部队战斗力的可用资源的统称。

处突战斗要素,是指处突战斗资源的各个具体组成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力是基础,人力和物力都必须通过财力的投入才能得到,但它不直接形成战斗力,决定部队战斗力的直接因素,就是人力和物力。鉴于此,本文中所说的处突战斗要素专指人力和物力。

2.处突收益函数

处突收益(R)是指武警部队在投入一定人力、物力之后,圆满完成 处突任务所能获得的收益。我们可以将处突收益函数表达为:

R=f(L,G)(1)

上式,R为处突收益;L为人力投入量;G为物力投入量。该函数表示不同的人力和物力组合所能带来的处突收益的大小。

但是,在实际处突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的规模、比例并不由武警部队决定,而是由突发事件本身决定。部队处突战斗要素的部署是根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类型等因素而做出的。也就是说,处突收益的大小并不决定于武警部队,而是取决于突发事件本身,取决于突发事件的性质,取决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等或直接或间接、或有形或无形的“处突可能损失”(PL)。这种“处突可能损失”与处突收益之间存在一种对等关系,如果圆满完成了处突任务,就能避免这种“可能损失”而获得处突收益;如果处置失败,“处突可能损失”就会成为“现实损失”。“处突可能损失”的大小决定了“处突收益”的大小。即:

R=PL (2)

3.处突可能损失函数

“处突可能损失”(PL)是指如果某突发事件不能得到顺利处置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等或直接或间接、或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其大小取决于突发事件本身,取决于突发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体、原因、类型和方式六种可变因素,也就是5W1H(when、where、who(包括人和自然)、why、what、how),这六种可变因素共同决定了突发事件的性质,任何一种(或多种)因素发生变化,突发事件的性质都会相应发生变化。突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突可能损失”的大小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将处突可能损失函数表达为:

PL=f(X1,X2,X3,X4 X5,X6) (3)

上式,PL为“处突可能损失”;X1~X6分别表示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体、原因、类型和方式六种可变因素。该函数表示在六种可变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起突发事件所确定的“处突可能损失”的大小。

由(1)、(2)、(3)得:

R=f(L,G)= PL=f(X1,X2,X3,X4 X5,X6) (4)

(4)表示处突收益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处突过程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组合,间接取决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体、原因、类型和方式六种可变因素。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突收益即为定值(即使处置过程中事态会发生变化,首长的每一次决策也是依据既定事态做出的)。

4.处突等产量线

根据以上分析,处突收益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既定处突收益条件下的人力、物力组合方案问题。我们可以应用“处突等产量线”来对它进行分析。

(1)等产量线

在经济学理论中,“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如图1所示。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劳动的投入量L和资本的投入量K,曲线Q是等产量线,曲线上的点表示为了实现产量Q而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图中A、B两点代表了不同的要素组合,但它们都能实现既定的产量Q。

(2)处突等产量线

我们用“处突等产量线”来表示在装备、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既定处突收益所需要投入的两种战斗要素的所有不同组合方案的轨迹,如图2所示。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人力的投入量L和物力投入量G,曲线R是处突等产量线,曲线上的点表示为了实现既定处突收益而投入的所有人力和物力的所有不同组合方案的轨迹。例如,M(5,25)方案表示投入了5单位的人力和25单位的物力,N(15,10)方案表示投入了15单位的人力和10单位的物力,M方案更注重物力投入,N方案更注重人力投入,但两个方案都能实现既定的处突收益。

二、处突成本分析

1.处突成本

处突成本是指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所耗用的战斗要素的货币支付。处突成本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因素有:参战人员生活保障支出、处突物资保障支出,处突当地物价水平,指挥员才能等。我们可以将“处突”成本函数表达为:

C=f(A1,A2,…,An)(1)

式中,C为处突成本;Ai (i=1,2,…,n)为第i种决定处突成本的可变因素(包括参战人员生活保障支出、处突物资保障支出,处突当地物价水平,指挥员才能等)。该函数表示在投入n种战斗要素处置一次突发事件过程中所耗费的处突成本的大小。

由于直接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构成处突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仅仅分析人力投入量和物力投入量对处突成本的影响。于是,(1)式可写为:

C=f(L,G)(2)

式中,C为处突成本;L为人力投入量;G为物力投入量。该函数表示不同的人力和物力组合所需耗费的处突成本的大小。

2.处突等成本线

(1)等成本线

在经济学理论中,“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如图3所示。图中,横轴上的A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B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AB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的既定价格的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

(2)处突等成本线

“处突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处突成本和既定的战斗要素价格条件下武警部队可以调用的两种战斗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方案的轨迹。如图4所示。图中,横轴上的M点表示既定的全部处突成本都调用人力时的数量,纵轴上的N点表示既定的全部处突成本都调用物力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MN就是处突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处突成本所能调用的既定价格的人力和物力的各种组合方案。处突等成本线以内的任意一点P,表示既定的全部处突成本都用来调用该点的人力和物力的组合后还有剩余。处突等成本线以外的任意一点Q,表示既定的全部处突成本不够支付调用该点的人力和物力组合的需要。

三、处突效益分析

根据(4)式,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处突收益即为定值,这样看来,处突效益问题其实就是在人力、物力价格既定基础上,关于既定处突收益条件下的处突成本最小化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图1来进行分析。

在图5中,有一条处突等产量线R和三条处突等成本线AB、A1B1和A2B2。唯一的处突等产量线表示完成一次处突任务所要达到的既定处突收益。三条处突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表示单位人力和单位物力的价格既定),但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处突成本,其大小关系为:A2B2>AB>A1B1。唯一的处突等产量线R只与处突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人力与物力的最优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处突收益的条件下,武警部队应该选择E点的战斗要素组合(OL1,OG1),才能实现最小的处突成本。处突等成本线A1B1虽然代表的处突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处突等产量线R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处突等产量线R所代表的处突收益,也就是无法完成处突任务。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处突等成本线A2B2。它与既定的处突等产量线R交于a、b两点,能顺利实现处突等产量线R所代表的处突收益,也就是能圆满地完成处突任务,这也是目前我们部队普遍采用的人力、物力组合方案。但它所代表的处突成本过高,通过沿着处突等产量线R由a点向E点或者由b点向E点移动,都可以实现在获得相同的处突收益的条件下使处突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处突收益的最小处突成本战斗要素组合。

四、结语

当前,武警部队执行处突任务时,更多地考虑了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少考虑经济效益,每次执行任务都选择了A2B2处突等成本线,投入了过多的战斗要素,造成了战斗资源的浪费。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说明:武警处突的人力、物力投入方面还存在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在既定处突收益的条件下,应该选择最佳的战斗要素组合,以实现最小的处突成本,保证最高的处突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2]刘征西: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概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12

突出表现篇10

关键词:英文电视访谈节目;冲突性话语;顺应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51-02

引言

话语冲突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普遍存在,是一种频繁发生的复杂的语言现象。赵英玲(2004)认为:冲突性话语是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由于电视访谈节目通常会围绕某一主题来进行讨论,主持人和被采访对象由于身份的不同,往往会对同一事件表达不同的观点或立场,从而产生冲突性话语。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

一、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语言体现形式

冲突性话语的体现形式多样,这里借用笔者所收集到的英文电视访谈节目的语料来探讨冲突性话语的语言体现形式,主要有:

(一)否定

说话人直截了当地否定另一方的观点,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对方观点的不赞同和不认可,甚至直接表示出正面的对抗。例如:

①Oprah:……was the marriage a lie?

J.L. King: The marriage wasn’t a lie because I loved my wife. (Oprah Show)

在例①中,被采访对象对主持人Oprah及其所提到的问题“婚姻是否是个谎言”进行了直接明确的否定,否定词“wasn’t”直接表达出了他对主持人观点的不认可。

(二)更正

说话人在对某一观点或事件等进行陈述时,听话的另一方认为其表达有误,有时会更正对方所谈内容,表现出对抗与冲突,例如:

②Oprah:She said she……used condoms 90% of the time

Marcea:99% of the time.(Oprah Show)

对于“90%”这个数字,Marcea并不认可主持人所说的,更正为99%。虽然没有否定词,但是说话双方所表达信息的不一致,表现出了话语的冲突性。

(三)反问

相对于否定形式,反问则相对间接,虽然其暗含了否定的意思,但说话人不用否定词来否定对方,而是通过反问的形式,来达到否定对方观点的目的。例如:

③Oprah:……do you then not consider yourself gay?

J.L. King:No, I don’t.

Oprah:You don’t?

J.L. King:No, I don’t .

Oprah:Explain that to me because I can’t figure that out.

J.L. King:Why do I have to label myself? Why do I have to put a label on myself to make you comfortable? (Oprah Show)

例③中,Oprah不赞同嘉宾的观点,向对方发出了反问“You don’t?”。之后被采访对象用why开头的反问形式与主持人发生了话语冲突。

(四)质疑

反问往往采用疑问句的形式,而质疑则使用表示质疑的词汇,是陈述句的形式。例如:

④彼得·巴菲特:My father said to me, “If you really love collecting trash……That’s OK. I will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杨澜:I really doubt that.(杨澜访谈录)

主持人杨澜用“doubt”这个表示质疑的词汇,质疑了彼得·巴菲特所说的其父母让其自由选择其所好,甚至是垃圾工也无所谓,是明显的冲突性话语。

(五)多种方式相结合

基于不同的语境因素,说话人往往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的冲突性话语,而是选择几种形式的结合,比如在上文的例③中,否定和反问的冲突性话语形式同时出现,使得话语的冲突性显得更加明显。

二、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功能

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冲突性话语,不是为了冲突而采用冲突性话语,而具有其特殊的语用功能:

(一)促进交际动态发展

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起着主导作用,往往使用冲突性话语来引导访谈话题的进展,实现促进交际动态发展的真实交际意图。例如:

⑤杨澜:Did you go back after all?

彼得·巴菲特:I did not.

杨澜:You did not?

彼得·巴菲特:No.

杨澜:……But a father would say, “Son, I pay you the money for education, why didn’t you bring back the diploma and show me?”

彼得·巴菲特:What he was really paying for……is disco-

very, the chance for me to discover things that really made me passionate about……

杨澜:But your father stopped giving money to you since you chose to drop out.(杨澜访谈录)

例⑤中,关于彼得·巴菲特在大学辍学的问题,杨澜通过“反问”和“质疑”的方式,来引导着他们谈话的进行,看似自然,实则表现出了主持人的主导地位和被采访对象的被动地位,交际在这种冲突性话语中得以进行。

(二)维护说话人自身形象

赖小玉(2011)认为:身份形象和面子密切相关,交际者维护身份形象的同时也是在维护、提升面子,反之,保全面子也是维护身份形象的过程。访谈节目中一方使用冲突性话语,表达对对方观点的不赞同,实际上是在维护自身的身份形象。例如:

⑥ 杨澜:So was there a moment in your life or period of time that you hated to be labeled as the son of Warren Buffet?……

彼得·巴菲特: I would say NO because I’m so proud of who my father is.(杨澜访谈录)

该例中彼得·巴菲特用否定词NO表示出了对主持人观点的不赞同,他以自己的父亲为骄傲。作为名人之子,他认为面子和形象很重要,此处的冲突性话语维护了他及父亲的形象。

(三)宣泄个人情绪

个人情绪有好和坏之分,那么通过冲突性话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情绪,同样也有好坏之分。冲突性话语可以宣泄出个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冉永平,方晓国,2008)。比如例③中J.L. King的反问,很清晰地表达出他的愤怒和不满的消极情绪。而下面的例子中,奥兰多·布鲁姆的更正则表达出他的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⑦杨澜:It’s like an adventure for a young actor leaving your home country to New Zealand and then this action adventure epic……

奥兰多·布鲁姆:It was by far the most remarkable gift of experience for any young actor……I was really blessed.(杨澜访谈录)

三、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存在冲突性话语的原因

根据Verschueren(2000)的语言顺应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而语境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语境会随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更。

由于语境的动态性,交际双方在顺应语境的过程中去选择语言,就可能产生交际中的摩擦和冲突,进而产生冲突性话语。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被采访对象的冲突性话语也符合这一规律,也是顺应交际语境的需要。具体为:对心理世界中情绪的顺应和对社交世界中身份形象的顺应。比如在例③中,J. L. King因为对消极情绪的顺应,使用了反问的形式与主持人产生了话语冲突;例⑦中,奥兰多·布鲁姆因为对积极情绪的顺应,使用了更正的形式,与主持人也产生了话语冲突。可见,对于心理世界中情绪的顺应是产生冲突性话语的原因之一。而在例⑥中,彼得·巴菲特为了维护自身形象的需要,也与主持人产生了话语冲突,这是对社交世界中身份形象的顺应。

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见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冲突性话语比较常见,语言体现形式多样,具有促进交际动态发展、维护说话人自身形象和宣泄个人情绪的功能。根据语言顺应论,其产生的原因为说话人对于语境的顺应。但由于篇幅和语料的限制,对于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分析还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赖小玉. 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4):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