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十篇

时间:2024-03-21 17:41:10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1

关键词:本色回归;语文;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它对培养甚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极为重要的。观如今之语文课堂,繁琐的讲解、热烈的讨论、空洞的情感说教......贯穿始终,所谓语文本色回归,到底从何体现呢?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更是空谈了。语文教学应体现其学科特点,回归其应有的本色,莫让语文课教学变了味。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笔者认为去掉层层外饰,回归语文应有的质朴,做到返璞归真,即本色回归。具体说来,朗诵则富含深情,思考则沉静深入,动笔则真情流露,此为本色,也是语文教学原汁原味的体现。笔者认为“用心品读的课堂”、“静心思考的课堂”、“奋笔疾书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甚至提升。

1何谓“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具体说来,其概念是比较宽泛的,包含了诸如欣赏水准、感悟能力、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朝夕之间可以为之,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简单说来,人文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内化为内在品格,核心为“学会做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

2回归语文本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1用心品读,感悟人文之美:文章本真情铸就,大凡文学作品,不论何种体裁,皆融于作者真情,作品本身蕴涵人文之美,正所谓“文章本非无情物”,教学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以品读的方式领悟其中的情感、挖掘其中的真情、体会其中人文精神,从而感受到人文之美。宋•周密《齐东野语》中写道:“三分诗,七分读”,就诗歌欣赏来说,品读可以说是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品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换个说法来理解,如若想真正领悟一首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必须反复诵读,用心体味,方可感悟人文之美。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人文美的诗篇比比皆是,它们为教师带领学生品读提供了蓝本,古代诗歌诸如《登幽州台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观沧海》、《陌上桑》......现代作品诸如《我爱着土地》、《乡愁》、《再别康桥》、《也许》......这些作品,在人文精神上熠熠生辉,运用得当,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必将提升,培养人文素养便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了。当然,品读并非只限于诗歌,被选作课文的优秀作品都可作为品读对象,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十分注意通过诵读的方式培养语言感悟力。但,观今之课堂,并不缺乏朗朗书声,有的教师也认识到品读的重要性,问题在于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朗读形式的变化,只重视朗诵感情的投入,而忽略品读的真正目的———在读中形成感性认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的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从而达到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目的,而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也就是通过对充分品读的机会的把握中得到提升。

2.2静心思考,提高个性品质:过于喧闹的课堂环境真的不适合语文课堂,我们所要追求的语文本色回归,恰恰是不能缺少课堂中那片刻的宁静时光。语文本就是太多感性的东西存在于文本之中的学科,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交流,如若没有安静的思考时间和宁静的氛围,是不利于学生思考的。“读”需书声琅琅,也需“静读”,至于如何选择读的方式,需教师依据文本进行选择。课本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比比皆是,既有形态、神韵、情感的外在美,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美,这样的文本需要采取静读的方式体会其中意蕴。如吴冠中先生的《等待》一文,作者对于“等待”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等待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如何选择积极等待、摒弃消极的等待,需要学生在静读中进行理解感悟,所以,此文,教师选择留取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去“静读”。除此之外,“静思”也尤为重要,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课时,总是不断提醒那些在老师刚提出问题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的学生:“别急着举手,再想想!”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思考,这是一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教师切不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氛围而不给学生静下来的机会,也要适当进行“留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2.3依托作文,展现人文素养:教作文,即教做人。朱自清先生也说:“作文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作文的方式张扬个性、认识自我、表现自我,他们所书写的反映了最初的人生体验,作文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书写真实生活,切勿无病,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把作文与做人紧密相连,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健康的文,使做人、作文和谐统一,进而展现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伟.《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4(7)

[2]焦安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语文本色回归》[J].新课程导学,2014(9)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有效方法

一、人文素养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人文素养上的要求,大部分都儆谌宋目蒲У难芯浚具体表现在知识水平和各项综合的实力,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整体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在很多的研究中,学者都把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作为相同事物研究,这是有道理的。而我国实际的语文教育往往自始至终都透露人文气息,语文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识字和沟通,其更深入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民族的凝聚力。所以人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到了中职的教育阶段,学生大体上都是二十岁左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构建阶段,这时结合语文教育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结合笔者实际从业的经验来看,现阶段我国的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存在着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成绩过于糟糕,而不得已来到中职继续就学,所以整体的人文素养现状都不是非常理想。中职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程度都比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很多人都有混日子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成长的。其次中职学生的是非标准存在问题,经常受到各类事物的影响,借助不正确方式来处理问题。他们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及阅读能力较差等问题。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1.优化教学氛围

每个人都知道身处不同的环境,人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进而出现不同发展方向,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也是如此。我国的社会就业形势非常的紧迫,用工单位低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努力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其中的人文素养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但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结合各类的教学模式开展来进行具体的转变。中职语文实际从业者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固有思维,在提升个人教育实力的同时,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各类的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来,保证整体课堂氛围的开放性与时效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协助培养他们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中职学生的确底子不如其他类别的学生,所以相关实际教育者在课堂展开过程中,必须做好因材施教方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使得语文课的作用得到实际彰显,辅助提升中职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水平。

2.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

中职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普通的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必须要努力的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习者效率。在中职语文教育过程中,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非常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独特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努力弥补其前期因为各类原因所造就的个人素养方面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会使中职学生感到反感,整体的教学很多时候也像是在走过场与摆样子,和中职教育的要求完全不相符。所以相关的从业者必须努力做出转变。

3.挖掘深层次人文精神

正如上文所述,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关系紧密,所以实际的教育者必须在教育中,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努力的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尽量将课程设计向着多元化角度转变,协助学生逐步做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构建工作,认识到正确的个人价值和实际作用。比如在《我很重要》这篇课文的教授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只是单纯的分析它的写作的特点和实际所运用手法,但在新时期相关的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其更加深入层次的内容,努力的教给他们认识自己的正确方法,充分体会到实际生命的价值。

三、结语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而向社会输送素质能力水平符合要求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技展望,2016(01):193.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3

所谓人文素养包含有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是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人文能力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到底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想法。

1 关注学生人性,发展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人性,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把教师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整个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主体,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只是浮于表面,要真正能够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被动的,他们完全是跟着教师的脚步来进行语文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存在,学生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阅读课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性,从而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很多的语文课文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更真切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都有很好的帮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2 在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情感交流。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材中包含有特别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来体会这些情感。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学生由于阅历太少,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文章中的很多内容都理解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要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悟情。在教导本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主体潜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还要挖掘教材的??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让学生体会多种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多种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认真体会这些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能够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要注意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要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教师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教师还要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4

1.学会学习,提倡人文性教学法

在阅读课堂中要想真正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小学生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发展,就必须大力提倡人文性教学法。有效的人文性教学方法应该是“思考、讨论、交流、反省”,在思考中,体现展示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和情感体验;在讨论中,努力使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立场得以展现;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观点受到认可或质疑;在反省中使个体发现认知冲突和内心的矛盾。通过这些形式的交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克服大班教学所造成的空洞、 低效的弊端,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使无穷无尽的知识从学生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他们幼小心灵、脆弱生命和美好人性的“维生素”。

2.享受学习,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

2.1 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 然后上台比赛。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 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2.2 生生互动,自主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 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论文格式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三是认真倾听;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只要使合作常规落到实处,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自主、活泼地学习,营造出一个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2.3 张扬个性,学会自评

长久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被评价者被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其实,评价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英国曾提出一种“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着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弥补达到目标的差距。德国在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学评价应当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由此可见,评价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 在教学中,如果把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小学生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教师、同学等的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自我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出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3. 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有失偏颇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5

关键词:教师素质;培养环境;实践机会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素质现状,从教学环境、教学氛围、教学实践等方面出发,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修养、品质、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思考与纠正。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民族精神,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已经在体育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与人文素质培养所预期的效果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1.人文素质培养被忽视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深蒂固使得学校、教师更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知识与个人身体素质的培养,包含个人修养、品质、价值观等在内的人文素质培养被忽视,甚至没有出现在部分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造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出现体育技能较强、人文素质很低的情况,忽视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最终目的。

2.教师自身人文素质被局限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令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等人文方面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人文素质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学校是教学活动各项资源的提供者,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但我国目前很多大学在体育教学中没有为学生提供人文素质学习的环境,如教师手中人文素质教学教材缺乏,图书馆鲜有体育文化书籍,公告栏人文素质培养的推广宣传很少等。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品质,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途径。

1.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兼顾传统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因为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仅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修养、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修正与提升,那么就无法达到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因为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现状出发,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践行终身体育,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2.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

体育教师是人文素质教学活动的开展者,其言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所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需要体育教师在具备专业教学水准的同时,拥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相关书籍、实践等方式学习人文素质相关内容,提升人文素养,从而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环境

校园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高校应在对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确定的基础上,营造人文素质培养环境,创建以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为方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良好环境。

4.以学生利益为主体,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比强制要求其学习更能促进学习成效的提高。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与兴趣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学习方式,一扫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习惯教师或教学方法而出现的逃课、旷课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时辅助、引导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获得生理、心理素质的提升,这便需要学校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机会,以实践完善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人文素质的提升对自身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在这一方面还与其预期的良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涵养或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具体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趣味、人格特征等方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以人文素养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

进行实践: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寻找人文素养培养的切入口

1.利用数学中体现人文性的生活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方面是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合理应用这些数学的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习中,在学习分类统计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某月全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目前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都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

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说的那样,数学是美的,它美在高雅含蓄、简单醒目、均衡对称,但是数学的美不像人文科学所展现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上的美那样容易体会,要想感悟数学的美,必须深入思考,耐心寻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数学的美,引导学生从各方面领悟数学的美,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

1.通过小故事进行人文教育渗透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写一些数学小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编的一个数学故事: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产生宽松、安全、愉悦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出示教具:2捆小棒,每捆10根,外加5根小棒。问: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表示?(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5表示)

师:请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或听说的有哪些数字。

学生纷纷表示:我知道56,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知道

100,因为我想考满分;我知道12,因为有12生肖;我听奶奶经常说88,这个数字吉利;我听说过66,因为六六大顺;我知道有7,一星期7天;我知道50,因为我们班有50位小朋友……

这个有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由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经验提供学习材料,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充满活力,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起点,这必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3.在数学学习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尊重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训练是奠定这种基础的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在这方面下功夫。

如,在教学“8的减法”时,我先用图片出示7只小鸟,嘴里分别叨着以下算式:8-6,8-2,8-3,8-4,8-5,8-1,8-7,再出示几间标有门排号的房子问道:“这些小鸟想回家,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最后的结果是还有一只小鸟和“家”对不上号,使得这只小鸟回不了家。本来我想这是很平常的,渗透的是对应的数学思想。没想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道:“老师,这只小鸟怎么没有家呀,是不是它没有爸爸妈妈呀,还是爸爸妈妈不要它了?”这时我灵机一动,问道:“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这只小鸟吗?”生1:帮它找回爸爸、妈妈;生2:我们给它也造个家吧!于是我就要求学生为这只可怜的小鸟也造个家。说完,学生纷纷拿出彩笔画了起来,而且还有不少学生给新画的房子标上门牌号……学生在“同情、友爱、关心”等积极情感力量的驱动下不仅为小鸟造了漂亮的家,更生活化地面对数学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远不止上述几种,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学校、学生、教师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教育和培养的方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7

【关键词】 体育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基础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只是各个学科的各自发展,还包括各个学科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等各个发挥作用。但目前,往往是后面几种功能被忽视,更有甚者,在那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的学校,连体育课也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这是必须改变的。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具有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的体育教学,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培养塑造作用。首先,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易于受外界干扰,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重要作用。其次,体育教学具有集体性、交往性和竞争性,而这就决定体育教学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再次,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一个人的品德、作风,内心世界更容易体现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更容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也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内在品质的培养教育。

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第一,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主要方法

一是言传身教。体育课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如怕苦、怕累、怕危险等。在跳马、技巧、单杠等难度较大的项目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尤为突出。这个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鼓励、心理疏导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学生减少畏难害怕情绪。这样,就可以在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胆量;在800米和1500米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怕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跑完全程,在跑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就可以使学生在顺利完成练习的同时,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升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规范的语言、有力的步伐、挺拔的身姿,都可以起到身教作用,都会对学生起到塑造作用。

二是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体育游戏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而这些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内容。比如“猎人打猎”的游戏,团结一致、互相协作、为集体多打猎物的努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胯下头上传球”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利用游戏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要根据各种游戏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思想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是通过场地、器材管理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整理场地、领取器材、收拾归还器材,是体育课中不可少的步骤。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其中存在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比如,在课前课后,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领取交还器材;在搬运木马、山羊等器械时,要求避免拖、拉等可能损坏器材的动作;在领取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器材时,要求不能乱扔乱放;在发现不爱护器材的现象时,及时制止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及时进行当众表扬,等等。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校的体育器材,而且有助于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途径。

体育教学过程中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的途径来完成。我们知道,体育也是一门科学,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也都有科学依据,通过这些科学依据的讲解,通过让学生对这些科学依据进行独立思考,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是通过讲解运动要领的科学依据,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增强运用科学知识提高运动能力的意识。体育运动技术技巧的科学依据涉及力学、数学、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比如,跳远时要求尽可能提高助跑的速度,目的是提高起跳后的动能,这就涉及物理中的惯性知识。又如,在做剧烈运动之前,要做一些热身活动,目的是把身体各部位活动开,以避免做剧烈运动时受伤,这就涉及生理知识。可见,注意讲解运动要领的科学依据,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好其它科学学科很有帮助。

二是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一样,教师不能满足于灌输,不能满足于结论的传授,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育教学内容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立正的时候,两脚的夹角要求是60度,因为当夹角是60度时,两脚和两脚尖的连线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由于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这样站立时人的身体更稳定。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把60度这个要求告诉学生,至于为什么要求60度,多数教师都不讲,更不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如果通过一定的提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8

一、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绩效通过在生活环境中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气质,在教授知识中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对学生教育保证相对稳定的品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部分高职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显露出的心理较差承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欠缺、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转变方法学习,使学生顽固对知识死记硬背,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是不可取的。对学生个人修养加强:在面对比自身高学历人群带来的未来工作上的竞争压力,给了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有了消极悲观、自惭形秽的心理;也有些学生转变了生活态度,敷衍了事,消极度日,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繁多问题的表述表明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提高,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对学生知识教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对注重,在课堂教学和各种考试的讲解上关注度和投入比例较高,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而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没有过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明了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英语语言应用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是不可瓜分,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实践、提高人文素质意识和阅读广泛的课外读物也是很重要的。清楚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语言应用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树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清楚、了解高职英语学习方法,巩固提升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指导,辅助学生快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英语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内容中,以人文价值理念感召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积极地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学生高尚的的人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进而健全学生的品格,不是局限于考试或获取资格证书,这些只是高职英语教学的表层理解。通过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知识与特点的讲解,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所蕴含的审美、伦理道德、艺术等因素,使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前途的责任感有所提升以及为之奉献的品质。

二、制定基础教学的革新计划

(一)提升教师团队。高职院校想要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素养,就得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学。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改善和优化教师的知识境地,再切实确立可行的有效方法,并且对教师进行文化素质的升华,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纳进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增强了教师教育的态度,也增强老师的奉献精神。

(二)展开多方面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或英语协会等等,以开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加强学生协调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开展一些活动,如英语节、英语游戏、英语研讨会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又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高效学习知识,开发学生思维想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调整长久教育观念。教育信息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合,要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教育中形成的陈旧观念,摒弃腐朽观念,改变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些策略,要跟进现代化,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全面人才,让中国的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育的相融合。

(四)优化课程体系。各个学科要根据教学规定实施,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对知识教授的同时也给学生学习以外的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正确有效安排课程是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目标的基础,革新优化课程体系,使其既显著专业特征,又强调人文素养品质。注重学习时的人文知识,使人格完善教育渗透、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知识面空间,完善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9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分析

一、前言

在高校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英美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一些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内容,更多的是组织学生进行与英语相关的训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从英美文化上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人文素养来说,属于一种无形的物质,是难以运用具体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的,但是却可以从人们的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最为显著的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包含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视野,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如果人文素养不足,就会降低学生的内涵,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中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知识来说,应当是学生享受、可以感受到学习乐趣的过程。但是如果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过度关注学生语法上的学习,就会是英语教学十分枯燥。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可以说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通过让学生学习文化来延伸其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好社会发展。所以说想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坚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接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

(三)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果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降低英语教育的质量。且如果教育内容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也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保证教育的针对性。

三、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创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要坚持从文化氛围的角度上出发,以此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氛围其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文化环境中去,所以教师就要运用好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经典的外文名著,或是想学生讲解英美国家中的文化,以此来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在不影响正常教育的基础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实践可以看出,让学生置身于文化氛围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关注西方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在文化氛围中,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英美文化的基础上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避免单一的进行英语训练,从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想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说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方面就可以组织教师之间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相互交流来提高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在其他人的观念下来完善自身的理念,从而掌握好开展人文教育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学习,也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效果。

(三)从课外活动上出发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想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单纯依靠英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就要从课外活动上出发,帮助学生进入到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主动积累人文素养。可以说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这样也就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其中,转变自身的看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比赛或是名著在读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文化基本常识。其次,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英语歌曲,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以此来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可以看出,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接触西方文化,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素养,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3,(79):65-65.

[2]张广林,薛亚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0-104.

[3]孙楠.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8,(02):53-54.

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中学生

当下,信息已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和信息处理方法已成为人们探讨的重点。那么,究竟何为这种信息能力的核心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成为重中之重。

一、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学校培养气氛不浓,缺乏有效举措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对我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还依然存在。片面追求书本知识、知识陈旧是死读书的一大表现。大部分学校缺乏创新培养体制,一直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思想,这样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没有创新人才,社会发展就会非常缓慢,甚至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因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从这一点来看,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然而中学时代,我们不可能建实验室、建科研室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们只能从行动上、思想上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分数

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重要渠道。然而,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只重视文化课。由于信息技术课缺乏有效的评价形式,家长不予以重视,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分数。

(三)社会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水平要求高,对技能的要求低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重要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但是,在我国如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下,没有人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与此相反,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课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

(一)营造信息素养的培养氛围,加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力度

1.学校应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学生明白小事连着大事。学校可以组织征文、手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自己的项目,如何评价自己的项目,最终如何利用自己的信息。

2.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力军,是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引路人。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完善自己,大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探索研究相关的专业问题,在学校营造一个浓厚的信息氛围,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改革社会评价体系,让实践课真正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如中考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就读于重点高中,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只能去技校就读。区分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分数。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改革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三)加强课程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整合现阶段已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因为它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非常有帮助。如笔者在教学生学习WORD时,让学生打出一首诗并予以排版、美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四)大力加强信息技术课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即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上机课中,教师要设置综合活动,用活动代替以前教师一步步的解说,用分组协作代替孤军作战,用教师引导代替以前的“满堂灌”,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多方面的。学校、社会和家庭应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其中任何一环都将半途而废。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性工程,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有着极其重要战略意义,同时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雄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家,2011,(18).

[2]赵颖.浅议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J].大众科技,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