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常规检测报告十篇

时间:2024-03-08 18:03:56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1

[关键词]移动变电站;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绕组;大修;工艺

中图分类号:TD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20-01

1.入厂验收

外部验收检查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的输入/输出电源接线装置、隔离器手柄、试验运行开关、辅助电源接线嘴、辅助接线装置、机械闭锁是否齐全完好,有无损坏并填写在验收单上。检测主变壳体是否有变形、开裂等失爆现象。内部验收打开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的门及盖板,先检查接线腔室接线柱是否损坏有无放电痕迹,检查断路器、隔离开关、保护器等各部位元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情况。并将实际情况填写在验收单上。

2.清理卫生

外部卫生清理用毛刷清理设备表面的卫生,并用棉纱擦干净。内部卫生清理将内部的卫生用毛刷和棉纱清理干净,达到无灰无尘及各元件都要清洁干净。

3.部件拆解

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用电动扳手打开主腔室的防爆门,用活动扳手、改锥等工具拆解损坏、锈蚀的部件,归类摆放。用扳手拆解接线腔的盖板,检测接线柱是否损坏,拆解损坏的接线柱。用天车、电动扳手等工具打开移变腔体防爆盖,将防爆盖放在枕木上或有保护的地方,防止损坏防爆面。拆解主变线圈高低压侧与腔体的连接线,松开底部紧固螺栓,用天车、叉车等取出绕组、铁芯。

4.部件检测

检测隔爆面先检测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的隔爆面的光洁度及有无伤痕、锈蚀情况,伤痕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对主变上的隔爆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测进出线装置检查高压配电装置及低压保护箱上的引线装置有无裂痕、变形、开裂损坏的情况;接着检查接线腔绝缘台有无裂痕、变形、开裂损坏的情况。检测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检查控制变压器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绝缘有无过热损坏现象,并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兆欧表测其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所有绝缘台、联接母线及氧化锌避雷器用2500V的兆欧表进行绝缘检测,将检测所有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查隔离开关的导电触头是否有烧灼现象,并检查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是否灵活可靠。用2500V的兆欧表测隔离开关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用2500V的兆欧表检测断路器/接触器是否有击穿现象,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将检测和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检查接触器/断路器辅助触点是否完好,通入额定电压测试断路器/接触器吸合是否正常。检测主变用2500V的兆欧表对高压侧绕组进行检测,用1000V的兆欧表对低压侧绕组进行绝缘检测,对高低压侧进行耐压试验。用直流电阻测试仪对高低侧绕组进行直流电阻测试。用变比测试仪对移变进行变比测试,将所有测试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上。

5.部件维修

5.1维修高压配电装置,维修调整隔离开关,确认隔离开关分断/闭合可靠同步。维修高压电网综合保护器性能及各部按钮,对损坏的予以更换。维修高压真空断路器分断/闭合正常。处理高压开关隔爆面,检测符合隔爆要求后涂凡士林,并更换开关箱内的干燥剂。检测插座2件。对锈蚀的地方除锈,并喷刷防锈漆。维修低压保护箱,检修低压开关闭锁机构,检修低压漏电采样单元,检修低压电网综合保护器,若损坏予以更换,检修输出4回路,喇叭嘴2件、插座2件有损坏件给予更换。处理隔爆面,检测符合隔爆要求后涂凡士林,并更换开关箱内的干燥剂。

5.2维修移变主体,绕组的拆卸对绕组进行更换时,首先要记录绕组的接线方式。拆解原移变损坏绕组联接部,取出移变主体上部硅钢片,用天车将损坏绕组吊出,并记录好绕组的形状,方式,线规,匝数。铁芯清理绕组拆除后,清除铁芯上残存的绝缘物、漆瘤、锈斑,检查和清除铁芯上的毛刺,修理散张的硅钢片等,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净。绕组的绕制线圈的绕制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线圈的大小形状决定了其是否可以与原铁芯进行配合安装,以及线圈整体的美观度和平整度。选取与该变压器绕组线规相同的铜线,将铜线放到放线架上,通过拉紧装置,对铜线施加适当的制动力,铜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模具的夹紧装置上,把铜线端部固定,夹紧后,通过加紧装置将铜线线拉到绕线模上,开始对铜线进行绕制。通过放线架,可调节铜线拉伸的力度,要求夹紧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力度大小取决于导线线径和并绕根数,导线越粗,并绕根数越多,则要求夹紧力度越大。

5.3线圈绕制成型后要进行脱模,在脱模操作前首先要对线圈检查,处理其表面的毛刺,然后根据要求对线圈绑扎绝缘带。线圈脱模后将线圈放置专用夹紧工装内,将锁紧螺栓紧固。

5.4绕组试验,绕组绕制成型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和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加工过程中的缺陷,确保绕组质量。检查绕组表面绝缘绑扎是否良好、有无破损及绝缘层间是否有无异物,同时检查线圈形状,以保证安装顺利、配合紧密和绝缘良好;为了保证移变成品的质量,绕组需经匝间绝缘试验、直流电阻测试,目地是为了检查其绝缘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对地击穿或匝间放电现像的产生。

5.5浸漆其主要工艺流程:1)预烘;2)真空预烘;3)真空浸漆;4)加压浸漆;5)排漆排气;6)滴漆;7)干燥;8)检查出炉;9)涂覆盖漆;10)最后干燥。通过高压真空浸漆可简化绕组制造工艺,提高绕组的整体绝缘性能,可消除绕组绝缘磨损;提高绕组的导热性,从而可降低运行温度;增强绕组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可消除潮气、化学气体和其他污物侵入绝缘内部而造成的绝缘损坏。

5.6绕组安装与焊接,将成品合格线圈用天车吊至安装位,按工艺要求将线圈安装在原吊出位置,用绝缘材料将铁芯外部与线圈内部间隙处撑起,将原引接线按联接组别焊接完好,安装上部硅钢片,紧固所有联接螺栓。

6.组装、通电测试

移变主体安装,用天车将移变铁芯吊入壳体内、用扳手等工具紧固移变铁芯上部联接固定板。

安装主变线圈高低压侧与腔体的连接线。用天车、电动扳手等工具安装移变腔体防爆盖,将防爆盖紧固螺栓拧紧。

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组装,用天车将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吊至安装位置,用套筒扳手将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的母线分别接到接线柱/板上,并紧固螺栓。安装并紧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保护箱与移变主体联接螺栓。整体检查接线腔的接线和连线,确认无误后将绝缘隔离板盖上,并在防爆面上涂抹凡士林,用螺栓紧固好。通电测试,供电处对其进行绝缘、耐压、直阻、变比、等项目进行试验并出检测报告。通入额定试验电源后观察显示情况。按其额定容量进行整定、调整。

7.整体喷漆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喷漆过程中必须佩戴无尘衣、帽、口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2

一、国家现行法规和验收规范对产品质量监管的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产品质量各司其职。具体分工为: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由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流通环节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进入施工现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主要查验其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外观质量,并对部分重要建材的重要指标进行抽样复检。按规定,钢材、电线电缆、水泥等建材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生产厂家不但要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电线电缆、开关等产品还须获得技术监督部门的3c安全认证才能合法生产。生产厂家应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2.1强制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gb50204-20025.2.3规定:“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33.2.12规定:“电线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4、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检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只对重要材料的重要指标提出进场复验要求,其它产品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做为验收依据,当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时才做相应复检,体现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分工的原则。

二、我站对辖区内建筑材料的抽检情况

我国实行建筑材料取样送检见证制度。施工单位购买的建筑材料属于国家规范规定应做进场复验的,必须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见证下进行抽样送检。我站是监督和检测合一的单位,当检测部门发现某一样品检验结果不合格时,马上通知该项目的监督组进行跟踪处理。监督组到现场抽查时,对国家规范规定应做进场复检的材料(如钢筋力学性能)若未经检验合格就使用或检验不合格已使用的,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报市建设局对其诚信行为作不良记录、扣分,并在建设网上公布。我站还根据*海市建设工程实际情况不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材料进行抽检。如今年二月份,我站组织斗门、金湾工程质检站共同对主城区、斗门、金湾区范围内的51项在建工程现场的118种规格(批)的钢筋进行了监督抽检,在118组样品中,合格117组,不合格1组。

对于现行规范规定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做为进场验收依据的建筑材料,我站也对其部分质量指标开展检测工作。1993年始开展了对电线电缆、漏电开关、pvc塑料水管、防水材料的检测业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中属于比较早的。通过多年来的抽检把关,劣质、非标准建筑水电产品及防水材料在*海正规建筑工程中已经没有市场,根据最近几次我站会同金湾、斗门质检站对全市在建工程水电材料、防水材料进行监督抽检的结果,目前我市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水电材料、防水材料质量总体上是稳定的。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3

关键词: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

0引 言

变压器直流电阻是反映变压器绕组物理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直阻的异常变化往往表明变压器线圈存在损坏或局部接触不良。生产实践中,除了通过测量变压器各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并计算各相绕组直流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也就是不平衡率是否超过一定标准来判定绕组电阻试验数据是否合格外,还应通过对历史测试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才能更为有效,更为准确地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

1 测量分析

1.1规范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三相变压器应测出线间电阻,有中性点引出的变压器,要测出相电阻;带有分接头的线圈,在大修和交接试验时,要测出所有分接头位置的线圈电阻,在小修和预试时,只需测出使用位置上的线圈电阻。由于变压器制造质量、运行单位维修水平、试验人员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测量接线方式的不同,测出的三相电阻值也不相同,通常引入如下误差公式进行判别:R%=[(Rmax-Rmin)/RP]×100% , RP=(Rab +Rbc +Rac)/3 。

式中 R%误差百分数

Rmax 实测中的最大值(Ω)

Rmin 实测中的最小值(Ω)

RP 三相中实测的平均值(Ω)

规范要求,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又称相间差),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且三相不平衡率变化量大于0.5%应引起注意,大于1%应查明原因;各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不应有明显差别,其差别不应大于2%,当超过1%时应引起注意。

1.2 有关换算

在进行比较分析时,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如果温度不同,则要按下式换算至75℃时的电阻值:R75℃=RtK,K=(T+75))/(T+t)

式中 R75℃75℃时的直流电阻值(Ω)

Rt实测直流电阻值时的温度(Ω)

T常数(铜导线为234.5,铝导线为225)

t测量时的温度

为了确定缺陷所在的相别,对于无中性点引出的三相变压器,还需将测得的线间电阻换算成每相电阻。设三相变压器的可测线间电阻为Rab、Rbc、Rac,每相电阻为Ra、Rb、Rc, 式中RP=(Rab+Rbc+Rca)/2

当变压器线圈为Y型联接时,相电阻为:

Ra=(Rab+Rac-Rbc)/2

Rb=(Rab+Rbc-Rac)/2

Rc=(Rac+Rbc-Rab)/2

注:如果三相平衡,相电阻等于0.5倍线电阻。

当变压器线圈为型联接,且a连y、b连z、c连x时:

Ra=(Rac-RP)-RabRbc/(Rac-RP)

Rb=(Rab-RP)-RacRbc/(Rab-RP)

Rc=(Rbc-RP)-RabRac/(Rbc-RP)

当变压器线圈为型联接,且a连z、b连x、c连y时:

Ra=(Rab-RP)-RacRbc/(Rab-RP)

Rb=(Rbc-RP)-RabRac/(Rbc-RP)

Rc=(Rac-RP)-RabRbc/(Rac-RP)

注:如果三相平衡,相电阻等于1.5倍线电阻。

2􀀁实例介绍

2.1 背景介绍

一台运行中的220kV变压器,设备型号为:SFPSZ9-120000/220,因电网运行方式变化需要从甲站移位到乙站投入运行,投运前按照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进行了试验,各项试验数据均合格,符合投运要求。设备运行后,变电运行人员在进行红外测温时发现该变压器110kV侧A相导电杆和线夹连接处(即套管顶部)温度为81℃,而110kV侧B、C相该处的温度均为27℃,与环境温度一致。当时三相负荷运行平衡,输出功率约为变压器额定的一半,110kV侧A相套管顶部温度偏高属于不正常运行情况。

2.2 原因分析

发热部位在套管顶端,绝缘油色谱试验中各项数据正常,排除了变压器内部有缺陷的可能。发热部位主要部件有导线下引线的线夹、导电杆、将军帽以及与导电杆连接的接线板,根据测温图显示的情况,初步分析认为发热的原因可能是接线板与导电杆连接不良。用接触电阻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后,发现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只有20μΩ,因此线夹与导电杆接触不良的可能被排除。同样,又测试了接线板与下引线线夹、导电杆与绕组接线间的接触电阻,数值别为10μΩ、3μΩ,这样的接触电阻在当时的负荷情况下不会造成这种发热。拆除外部接线后,进行了变压器110kV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测量结果为A相直阻130.4mΩ、B相直阻130.0mΩ、C相直阻130.0mΩ,计算得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为0.31%,显然这一数据远小于规程对星形绕组不平衡率2%的上限要求,应判定其电流回路无异常。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选取了该变压器几次典型的试验数据(如表1)。

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变压器在甲站最初交接时的直阻不平衡率为0.19%,运行中为0.26%,而移位到乙站安装后的交接报告中为0.086%。粗略地看,给人的感觉是变压器在乙站重新安装后,直阻的不平衡率这一指标不仅完全符合规程的要求,而且不平衡率的偏差反而更小了。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将时间上最接近的甲站预试报告和乙站交接报告试验数据换算到75℃,进行比较并计算误差,测试结果(如表2)。从其中数据可以看到,相同温度下相同部位两次测量结果间最大的差别为0.51%,而发热相A相仅有0.15%的差别,数据远远小于规程规定的1%注意值。

既然测量数据在几个方面都满足规程规定,变压器的电流回路是否就是正常的呢?经过仔细分析了(表1)中的4组数据,发现了一个小的细节,当变压器在甲站运行时,不管是交接报告还是预试报告都显示A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值在三相数据中是最小的,而当变压器在乙站重新安装后,交接报告和发热检查时的报告中A相的直阻值却变成了最大的,而温度、测试仪器等因素对三相测量数据的影响应该是一致的,并不会造成测量数据大小关系的变化,因此认为尽管直阻三相不平衡率变小了,但这种三相直阻大小关系的变化却提示这台变压器的电流回路存在着问题。由于B、C两相直阻在4组数据中均相等,可以认定B、C相电流回路无异常,而问题是出在A相回路中,这一判断也与A相套管顶端发热异常的现象相吻合。

2.3 处理情况

经检修人员打开发热套管将军帽进行检查,发现固定导电杆的圆形锁母和与其接触的将军帽顶部内表面均有明显的放电痕迹。进一步检查确认,锁母与将军帽接触的上平面明显凹凸不平,导致锁母与将军帽接触不良运行中在两者接触面持续发生驱流放电,最终造成发热。更换锁母,投入运行后对该主变110kV侧A进行红外测温,发热现象消失。

2.4测试结果的分析判断

对测量的直流电阻数据认真分析,不仅要与规程对比,而且要与历次测量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观察变化趋势,得出正确结论。发现直流电阻有异常或超标时,应重视综合方法的分析判断和验证,测量直流电阻综合分析判断,是验证运行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有效方法。

3􀀁结束语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4

关键词:频谱监测;频谱仪;干扰分析;低噪声放大器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通信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无线电台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线电监测过程中受到的干扰也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和设备制造的厂家在频谱检测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人力,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和预计的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样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电频谱监测和分析系统,对其设计和实现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 系统构成及构成原理

2.1 系统组成

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分析系统有监测天线、天线控制器、监测仪表和主控机构成。

主控机模块是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其最为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形成一个图形化的用户界面,这一界面可以提供系统操作的基本操作,同时还能对分析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

天线控制器当中都设置了GPS定位系统,定位系统当中主要是对监测点的海拔以及纬度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获取,此外,其还具备体系统复位数据采集电路。天线控制器通常是借助串口和主控机联系在一起,主要是接受主控机发出的控制命令,同时还要对天线进行全面的监测,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控制天线在0°-360°的范围之内采取水平的形式进行转动。另外一种是控制天线在-10°-90°范围之内采取的是俯仰转动的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选择单独使用,也可以采用联合使用的方式。

监测仪通常采用的是GPIB口和主控机上的GPIB488卡相连接,从而使得频谱的数据采集能够更加的全面和准确。同时还要按照主控机的实际要求来获取射频信号,此外还能将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反馈给系统。

检测2天线是频谱检测过程中必须要有的一个部件,它通常是按照天线控制系统的要求在0°-360°水平扫描,或者是在俯仰-10°-90°的范围之内扫描,之后要将扫描到的一些数据直接传送到监测仪表当中。在实际的运行中可以使用微波天线和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较低的噪音配合,从而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监测的质量和效果。

2.2 工作原理

无线电频谱监测和分析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一种是手动化的工作模式。

如果采用的是自动化的模式之下来运行系统吗主控机首先应该得到对应的硬件配置工作,选择天线控制当中的通信接口和监测的仪表,之后用户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能够保证自动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主控机就会从特定的监测任务当中开按照用户设置的参数来对监控的仪表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启动天线控制系统来对天线的运行予以全面的控制,主控机在传递完控制命令之后,会自动的对频谱数据和天线状态数据进行采集,此外还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此外还要将采集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完成了一个监测的任务之后,主控机会以自动的方式开启下一个监测任务,直到所有的任务全部结束,或者是用户在中间强制性中止运行,监测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监测报告和数据。

在手动工作的方式当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自动工作时候的工作原理并无太大的差别,知识系统不能开展循环性的检测,通常它是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测试环境,在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之后要等到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 系统的软件结构

无线电频谱检测与分析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瞎用的是面向对象建模的技术,通常,我们将其称为OMT。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分析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分析系统的软件结构

4 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4.1 动态库技术:系统在设计中考虑到需要与监测仪表和天线控制器相连接,而这两部分与设备和接口有关,为了保证系统升级的方便,将这两部分采用动态库技术进行实现,这样,当系统与其他设备相连或者接口协议有所变化时,只需要改动相应的动态库而不必要改动主程序,使得维护和升级更加方便,可扩充性也得以加强。

4.2 VC操作WORD技术:在监测完毕生成监测报告的时候,为了保证监测报告的规范性和可编辑性,体现出监测报告的严肃性,同时也能反映出监测报告编制人的特色,在设计时,监测报告首先要包含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满足用户修改的需要,设计过程中将监测报告的规范格式以WORD模板进行保存,监测点的基本信息、监测数据、监测结果以及分析处理的结论在生成监测报告的过程中,系统自动操作WORD文档,使得监测、分析和处理过程智能化。

4.3 并行处理技术:由于在进行频谱监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天线控制器中采集数据,采集结果需要进行分析、计算、图形绘制和结果显示,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需要将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过程并行处理,系统向天线控制器发送所需数据的命令后就等待设备向系统反馈数据,系统接收到反馈数据传输完毕的信号后就进行相应的处理,而设备只需要定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反馈给系统即可。

4.4 低噪声放大器:由于台站工作的频段逐渐向高频端延伸,因此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不能只停留在3GHz以下的频段,就目前的频谱使用状况和频谱使用的发展趋势来看,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应该能够监测到18GHz,而高频端的无线电信后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比较大,因此监测到的信号比较弱或者根本就监测不到信号,这时就需要用低噪声放大器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先进行放大,然后传送给监测仪表,这样在监测仪表上即可清晰地识别出无线电信号来。因此选择的低噪声放大器必须能够满足18GHz以下频段的监测要求,一般要求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达到55dB以上。

4.5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是控制天线水平和俯仰转动的重要部件,它影响着天线装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同时,由于监测过程一般是在室外进行,而且监测设备需要经常的搬运,因此可靠、稳定、耐用的驱动电机是必然的选择。由于在野外操作,气候多变,监测环境恶劣,因此在安装驱动电机时需要考虑防水、防尘,以免恶劣的天气影响驱动电机的性能。经过对比和实际使用的验证,德国生产的电机能工作稳定可靠,够满足笔者的要求。

结束语

无线电频谱检测和分析系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弥补当前频谱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胸痛的可升级性和实时性等多项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系统的优势和功能,从实践上来看,该系统设计能够满足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5

(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000;2.广东昂立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00)

摘要:基于长期继电保护工作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种继保定检标准化作业新方法。设计了新的保护定检测试思路和流程,同时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二次开发了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智能化试验模板,将《继电保护作业指导书》标准内容应用于该试验软件模板,作业指导书的全部流程在该试验软件模块中顺序贯穿,使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变得可视化和标准化。根据定检所需的标准化步骤,系统能自动提示需要输入的定检数据,自动执行相应测试模块、自动记录结果、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为实现继电保护定检规范化、标准化及流程化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继电保护;定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模板

0引言根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目前,我国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主要分为三类: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修、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运行中装置的补充检验。继电保护装置在设备投产后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以后每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继电保护装置定检已经成为运行管理单位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目前,常规的电磁型保护装置已全面被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取代,微机保护的软件编程可标准化、模块化,灵敏性高,互换性好;具有可靠的通信接口,接入厂站的微机可使信息分析处理后集中显示和打印。

常规定检方法中每套保护各种试验数值、标准量等参数需要根据操作界面重复性输入;各保护模拟量采样检查需要逐步逐项进行,而且频繁更换试验接线;常规手动测试易产生人为测量误差的缺陷,容易出现人为试验漏项、误判情况,与标准化作业存在差距。此外常规定检完成后需要手动记录定检测试结果和相关参数,手动添加到作业表单文档形成试验报告,费时费力,占用继保工作者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二次开发的保护定检新方法。

1新方法

本文克服了常规继电保护测试仪在定检过程需要大量手动输入各种参数的不足,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昂立试验仪的继保定检标准化作业新方法。本文依托昂立继保测试仪的联机调试接口,二次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作业表单本地化应用的定检测试软件。该软件包括了测试模板的编辑平台和测试平台。用户在编辑平台可以事先依据作业表单或者作业指导书编辑标准作业流程,定检过程中在测试平台根据定制好的标准流程按照步骤执行检验步骤,同时通过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提示(如接线提示、告警提示等),帮助继保工作者方便地完成定检任务。借助昂立测试仪对继电保护相关测试功能和测试仪控制接口的标准化处理,通过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定检测试软件,继电保护装置及测试仪之间可以实现相关电气量逻辑的全自动测试;通过Word接口调用和标签技术,能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试验报告。

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昂立测试仪进行逻辑试验的全自动测试,将定检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的定值和参数时间关口前移,将作业表单中的危险点提醒和注意事项固化到作业流程,定检完成自动生成试验报告。本文成果能应用于多个电压等级的主变、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定检,可大大缩短保护定检时间,节约综合停电时间,减少主网非正常运行方式的失电风险。

2主要功能

2.1自动测试功能

本文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平台二次开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保护的标准化定检软件。标准化定检软件根据《继保定检作业表单》所列各种电气量逻辑测试分别制作了子模块,各子模块可以方便地排列组合,构成特定设备定检所需的全部逻辑。定检测试子模块编辑完成后,点击软件的测试按钮,系统将自动激活相应测试模块,避免了测试项目的遗漏,整个过程可自由搭配项目并自动执行。

通过测试模板编辑平台能将作业表单的工作内容转换成为顺序排列的测试项目(包括测试仪装置控制参数描述,保护信息采集装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对动作信息进行处理的脚本代码等),再通过测试模板运行平台解析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定检的目的。

测试模板的核心内容是与作业表单对应的测试项目,因而测试模板开发平台的主要功能都围绕测试项目的编辑而设计。测试模板中所有的测试项目包括:通用项目如分组、提示信息、安全措施、统计本文等;电气量项目如保护的逻辑测试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控制测试仪输出测试量给被测保护,并通过与被测保护的通讯获取保护的相关动作事件;测试仪控制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测试仪通讯,下达相关配置信息;保护装置控制——保护装置的相关通讯命令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保护通讯,如读写定值、投切压板。

2.2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功能

通过程序设定Word文档加载界面,用于用户建立“报告数据映射”,即确定测试模板中定义的数据与报告文件中填入位置的对应关系。测试模板的项目编辑完成后将生成一个与测试模板项目同名的报告模板项目。该项目可以下次打开直接使用,也可以导入后编辑修改。

3测试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

本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功能和测试仪控制接口的标准化处理,形成相关的标准功能数据和控制接口技术;通过保护通讯模块,继电保护装置及测试仪之间可以形成真正的闭环,实现相关电气量项目的全自动测试。

整个保护定检测试系统分为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 测试平台层:提供测试模板的开发平台和自动测试运行平台(主控中心),用于测试模板的开发,控制整个智能闭环校验的执行过程。

(2) 设备控制层:设备控制模块,包括测试仪控制模块和保护通讯模块等。测试仪控制模块为真实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装置的驱动程序,用于接收试验数据,并根据试验要求驱动测试仪输出对应的模拟量,完成真正的测试。保护通讯模块为可选,如果闭环测试,则通过该模块与被测保护装置执行数据交互,获取定值和动作事件信息等;对于开环测试,则测试仪通过保护的相关出口接点获取动作结果,此时不需要保护通讯模块也可以实现保护的自动测试。

(3) 硬件过程层:包括各种智能化的硬件设备,如测试仪、被测设备。

3.2测试模板

用于根据作业表单或作业指导书编制对应的测试模板(图2)。通过测试模板编辑平台将作业指导书的检测内容转换成为一系列的测试项目(包括测试仪装置控制参数描述、保护信息采集装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对动作信息进行处理的脚本代码等),再通过测试模板运行平台解析运行,从而实现自动执行检测的目的。

测试模板的执行过程如下:

(1) 设备数据配置:测试模板的编写通常不针对被测设备的具体型号,测试前,用户必须首先根据具体的保护型号完成测试模板的实例化,即设备数据的设置(图3)。

(2) 信息提示:测试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保护压板和控制字的投切控制,测试模板编辑时以提示信息的方式予以配置,测试执行过程中,程序将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执行相关操作。确认后,点击“下一步”继续。

(3) 逻辑测试:保护的逻辑测试项目为自动执行过程,测试系统自动驱动测试仪输出,并从测试仪获取保护的出口动作信息作为测试结果。

(4) 结果评估:当前测试项目执行完成,系统自动执行结果处理脚本,根据需要执行相关处理后给出测试的结果评估,如“合格”或“不合格”等。

(5) 报告填写:测试项目的结果数据经过处理后,根据报告数据的书签映射,自动填写到测试报告,生成用户指定格式的测试报告文件。

4应用前景

佛山地区若干变电站线路及主变保护定检的实践验证了该标准化定检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实践表明,定检时可以自动顺序执行所有测试项目,也可以针对某个逻辑单独调试,大大简化了保护定检的操作步骤,又兼顾了特殊项目调试的灵活性。

本文提出的基于昂立试验仪的继保定检标准化新方法,为继保定检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现场试验实施方案,实现了继电保护定检自动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志民,秦立军,刘世民,等.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电力,2002,19(1).

[2]何智平,周玲,张方军,等.国内市场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现状和发展[J].继电器,2005,33(8).

[3]闫晓丽,林韩.基于组件的继电保护测试软件研究[J].继电器,2005,33(13).

[4]周煦光.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软件的开发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5] 杨瑞平,郭齐胜,赵宏绪,等.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6

【关键字】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大为增加,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居高不下,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非常迫切的、必要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立足预防的、专门针对电气线路故障和涉电意外的前期预警系统,而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立足扑救的、针对已经发生的火情的后期报警系统。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不管是新建或是改建工程项目,尤其是已经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仍需要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根本原因。

一、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

根据国家标准GB14287-2005《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以及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其中,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又由监控探测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所组成。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由监控探测器和测温传感器所组成。

2)工作原理

当电气设备中的电流、温度等参数发生异常或突变时,终端探测头(如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利用电磁场感应原理、温度效应的变化对该信息进行采集,并输送到监控探测器里,经放大、A/D转换、CPU对变化的幅值进行分析、判断,并与报警设定值进行比较,一旦超出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号,同时也输送到监控设备中,再经监控设备进一步识别、判定,当确认可能会发生火灾时,监控主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点亮报警指示灯,发出报警音响,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火灾报警等信息。值班人员则根据以上显示的信息,迅速到事故现场进行检查处理,并将报警信息发送到集中控制台。

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适用场所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11.2.7条下列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装置:1)按一级负荷供电且建筑高度大于50.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仓库;2)按二级负荷供电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3)按二级负荷供电的剧院、电影院、商店、展览馆、广播电视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和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的其它公共建筑;4)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5)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消防用电设备。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中有关规定:

1)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①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②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③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④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3)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中的有关规定:

6.5.2条中的第七项的规定,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建筑电气火灾预防要求和检测方法》有关条文明确要求“为防止电气设备和线路漏电火灾,应在电源进线端设置自动切断电源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近年来,由于电气火灾形势的严峻性,国家有关部门着重修改了一部分标准,制定新规定强调多级漏电保护、增设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要求。

三、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有一种新型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已经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认证。该产品既可以大量的联机使用,也可以独立式使用。它集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及报警功能于一体,具有高智能化、功能齐全、性能可靠、迷你设计、外形美观、设定简单等特点。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思路设计的结晶,是对防范电气火灾事故的又一新贡献。

1)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独立式)

适用于单路的采集,包括剩余电流1路、温度最1路、三相电流、断路器状态等。主要应用在独立式探测器,在大型场所可直接接入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去使用,另外在无消防控制室且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数量不超过4个时,则可以采用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来使用。 故障记载和查询(最多170个故障记忆内部储存可达12个月以上),具有与消防控制中心联动功能,故障时可实现消防远程切断所监控负载线路电源。

2)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非独立式)

本监控探测器带有4路剩余电流互感器和4路温度传感器,采用了PM高精度开关电源和抗干扰闭环设计技术,并可自行检测的剩余电流互感器,直接显示探测电流值和温度值,告警时输出总干接点信号,声光告警。该探测器具备总线通讯功能,数据通讯采用二(或can或485)总线形式,最长1.5km,总线可挂128台探测器,通讯到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总线组网成为集中智能监控系统。适用于多路采集安装灵活、体积小,可导轨卡装也可用螺钉固定到底板

3)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可同时与128台探测器通讯,读取数据,实现网络集中监控;巡检各探测器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值班人员处理;分机告警时,主机收到信息,给出告警信号,同时作数据记录。记录可掉电保存一年,最多可存储1000条记录。该设备具有告警输出两路常开干接点信号,每路并联手动直接控制按钮,可用于联动控制。另外,该设备有主备电源自动转换,转换不发出报警,但主电失电可报出主电欠压故障。用电池做后备电源,主电源(市电)停电时,后备电源可工作5小时。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7

一、撰写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也是进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实验报告是对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直观反应,也是实验者对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深刻总结与知识升华,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线路图)、实验内容(包括步骤、记录表格)、实验心得体会等。

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故障的排除方法

2.1检测实验线路

在进行实验出现故障之后首先进行的就是实验线路的检查。应该对照相应的实验线路图进行仔细分析、检查。查看在导线有没有错接现象,所选择的元件规格是否合适,可调元件是否灵活,二极管连接是否正确,另外还需要对电容器、集成电路和稳压管等元件进行逐一排查,以此来发现电路故障。

2.2检测电路直流工作状态

对电路直流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也是一种排除电路故障的一种方法,在接通直流电之前,应该检测电源提供的电压是否符合实验要求,电路接通之后要使用万用表对电路板上的电压进行检查,然后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端,之后进行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的测量和调整。

2.3加上交流信号对放大器进行动态检查

电路的动态检测可以有效的排除实验电路的故障问题,我们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应该使用示波器检测电路的放大情况,根据示波器波形的失真情况与幅度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可以使用多级放大器,将信号逐级输入并同时检测输出的方式来检测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三、结束语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8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监控验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楼不断涌现,建筑防火要求明显重要,建筑消防工程质量关系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在一、二类建筑中,消防工程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多种消防设施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消防自动化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借助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建筑物防火大小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本文浅述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一、工作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初期,根据燃烧产生的烟、热和光等物理原理,通过感烟、感温和感光探测器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器,以光、声信号向人们发出火灾预警,并同时显示火灾部位,记录时间。经控制中心确认的火情,中心通过消防电话和广播指挥人们疏散,并同时启动建筑内的消防设备投入火情灭火。

二、施工前准备

1、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有由公安消防机构会有关部门发给的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其施工管理人员、质检员、安全员持证上岗。特殊工种电工、焊工等也应持证上岗。

2、材料、设备验收检查

材料、设备进行的报验应符合建筑材料验收程序要求,消防电子产品要具有有效的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建筑电气产品(电线电缆)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并具有合格证。

3、技术准备

施工图纸由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方案编制要有审批同意。施工前要组织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找出影响施工的设计问题,解决设计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办好技术变更。

三、施工过程监控

1、系统布管布线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路布置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应分管布置,明敷的线路必需穿金或金属线槽并做有防火保护措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布线回路有消防火灾报警回路,消防广播回路,消防电话回话,消防联动控制回路,以上回路应独立分开布置。线路敷没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应小于20M。

2、系统组件安装

探测器安装先装上底座、戴上防尘罩、调试时再装探头,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消防广播器一般安装在有吊顶的公共场所;消防电话和消防手动报警按钮距地1.5米安装;声光报警器安装应根据产品安装要求和设计图纸位置,安装在消防疏散的通道口上部2.2米以上;火灾报警器挂墙安装距地1.5米,落地安装距地0.1~0.2米,引入控制器的线路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四、施工后监控

1、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调试由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先对探测器、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单机通电检查,然后进入系统功能调试:

①探测器的动作及确认灯显示。

②火灾报警装置的声光显示。

③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灯报警功能、信号显示。

④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

⑤用自动或手动检查防排烟风机、电动防火阀、防火卷帘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设备的控制显示功能。

⑥消防广播和消防电话指挥疏散试验。

⑦强制消防电梯迫降于首层试验。

⑧检查所有转换开关,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常运行120小时后无故障,填写调试报告。

2、系统验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和调试完成后,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应对本工程质量、调试质量、工程资料进行自检和质量评定。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再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办理竣工验收单。然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消防检测单位对本消防工程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最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施工、监理、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验收前建设单位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申请报告,并有关竣工资料:

①系统竣工表,系统竣工图;

②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绝缘摇测记录等);

③调试报告;

④检测报告;

⑤建设单位组织办理的竣工验收单;

⑥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建筑工程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论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智能监控火灾的核心,其功能复杂,技术先进,是建筑火灾防御不可缺少的设施。火灾防范是每时每刻的事,系统竣工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是日后的首要任务,所以加强建筑消防控制中心的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 、可靠、稳定运行,才能保障我们的建筑火灾消灭在初期,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9

关键词:产品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电子文档

1 引言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出据科学、公正、准确的检验报告[1]。检验机构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而展开的。检验机构在监督检验、委托检验、第三方仲裁检验、流通领域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检验等[2]为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市场有序竞争,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先进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下面就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粗略地提出关于检验机构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些看法,以供同行交流参考。

2 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

2.1 标准管理

标准是检验产品的技术依据。根据GB/T 27025 [3]的要求,检验机构要保证所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的。如果检验依据使用错误,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或检验结论判断错误,从而引发检测争议。要做到检测中所使用的标准现行有效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通过标准信息网及时查阅并下载相关标准更新的信息。检测机构应设有专职或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负责使用标准的检索、更新并建立标准数据库及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标准数据库设有如下信息: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日期、实施日期、部门、以及作废、更新、替换信息等内容。检验机构内部建立局域网,实现内部联网,方便各部门人员及时查阅标准信息。为了保证数据库运行准确无误,应设置标准更改权限,规定只有标准化负责人员才有权对标准信息进行写入。其他人员只能查询和读取,不能随意更改。检验机构还应规定出具报告中引用的标准必须从标准数据库中调用。

2.2 原始记录格式规范化

检验原始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因此检验机构必须重视原始记录工作,如果将检测报告被看作是检验机构的产品,那么原始记录就相当于检测报告所用的原料或半成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原始记录工作重视不够,记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原始记录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内容与检验报告不符;未记录引用的检验标准、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设备使用的参数条件;检测过程涉及的过程数据、公式等记录不全[4]。为保证检测报告质量,必须重视原始记录,做到原始记录规范、准确和完整,可采取以下措施:将产品标准中所涉及的检测项目按检验方法设立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中必须包括GB/T 27025 [3]中规定的关于原始记录要求的全部信息。每项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记录应包括从事各项检测的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检测的方法、计算的公式、检测过程中必要的曲线图均应有详细的记录及使用的重要检测仪器与设备(含名称、型号、精度等级)以利于真实反映检测手段及检测条件使用情况,检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原始凭证。

2.3 检验过程计算电算化

对每一类产品所有检验项目在检验过程中涉及到的计算建立Excel数据库,将每一检验项目计算公式中涉及的参数编制计算程序,检验人员只需录入原始数据,即可得出结果,可以避免检验人员用手工或计算器计算的容易出错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数据计算的速度,特别是在完成批量大、涉及的计算量较大的监督抽查、工商委托抽样任务时可以发挥较大的优势。

2.4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是检验工作全过程形成的结果,是质监、工商、法院等单位执法的重要依据。检验报告初稿由承检负责人编写.其他承拉人校对并签名。要提高出具检验报告的效率和质量,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检验报告格式规范;引用的检验依据、判定依据正确;报告检验数据准确,信息完整无误。报告进行初审和复审的二级审批制度。报告正本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和骑缝章,保证质检机构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1]。要提高出具检验报告的效率可采取如下措施: 1、将报告格式分类:由于不同检验类别的样品检验报告所用的报告格式是不同的,故按不同类别设立报告的规范格式:委托送样、监督抽查、许可证发证检验、委托抽样检验等按不同类别建立数据库,根据检验具体要求从中调用;2、按产品分类:在报告格式分类基础上,将不同产品按产品标准建立完整的全项目检验报告格式,将其中的一些内容设为固定参数,如检验项目,对应的技术要求,打报告时只需调用对应的报告格式和对应产品,输入实际检测值,再对检测的项目做适当删改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输入、校对及查找技术要求的时间,还减少误操作的出错率。

2.5 文件管理电子化

电子文档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而言,电子文档具有很多优越性,最突出一点是电子文档的检索更为方便、高效,体现在:1、样品流转,采用电子文档记录样品编号、数量、检测项目、送样单位、接样日期、要求报告日期等信息,如此记录的信息便于查找、检索。2、日常检验报告在编制后需要有报告审核的程序。若采用纸质报告,经领导检查审核后,如发现问题需修改则要重新打印,既浪费又麻烦,若采用电子文档,可以将检验原始记录用扫描仪扫描成电子文档,连同编制好的检验报告,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通过局域网传递给审核者,审核完毕后传回业务室进行打印装订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实验室管理软件系统,将日常检测工作流程如:程序文件、样品流转、标准检索、仪器信息、原始记录(包括仪器分析图谱)数据汇总、检测报告等文件信息输入系统,再经分析整理,最终形成文件。这样既便于日常实验室管理,也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

总之,要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工作效率,应从检验机构内部多个环节齐抓共管,特别是从标准管理、原始记录格式规范化、检验过程计算电算化、检验报告、业务室管理和文件管理电子化等方面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报告质量,维护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参 考 文 献

[1] 刘文秀,陈道超. 对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的思考[J]. 标准计量与质量,l999(1):23~27.

[2] 焦二乐主编. 质量检验与管理教程[M]. 南京,2004,160.

[3] 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10

【关键词】电梯检验;起重机;质量检验;安全运行

0.前言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根据电梯起重机械材料,焊缝及零部件易出现的缺陷类型,可用于电梯起重机械上的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将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电梯在使用单位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科学,从而导致一系列挤伤、触电、高处坠落、吊物(具)坠落、吊钩破断等起重机械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和提高检验技术是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1.电梯检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1.1应提交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制造企业应提供装箱单;产品出厂合格证;机房井道布置图;使用维护说明书;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示意图及符号说明;电气敷线图;部件安装图;电梯整机型式试验报告;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安装单位应提供:自检记录和检验报告;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以上资料文件均应有相关责任人签章和相关单位盖章。

1.2有符合要求的电源和电源控制装置

电源应为正式电源,供电电压应符合电梯工作条件的规定;电源箱应安装在机房门口容易接近的位置,接线规范,接地完好有效,线径符合供电容量要求。

1.3机房、井道、底坑和门厅、通道

机房、井道、底坑和门厅、通道等处全部清理干净,检验现场通道畅通,无杂物;相关现场应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1.4电梯各种装置设备与部件

设备与部件已妥善固定,安装用的临时工艺孔口全部封闭,现场的栏杆,梯子安装符合要求。电梯各种装置安装到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活动部件已按要求;电梯已进行运行试验并自检合格。电梯无故障运行 3000 次,运行记录,厂家调试完成,安装单位自检合格。

2.对起重机检验的技术要求

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如吊钩,电磁铁,真空吸盘,集装箱吊具及高强螺栓,钢丝绳套管,吊链,滑轮,卷筒,齿轮,制动器,车轮,锚链和安全沟等,以及金属结构的本体和焊缝,如主梁腹板,盖板和翼缘板等对接焊缝等而言,均不允许存在裂纹等损伤,各机构在试验后也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永久变形等损伤,大部分摩擦部件,如抓斗铰轴,吊具,钢丝绳,吊链环,滑轮,卷筒,齿轮,车轮等表面磨损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某些部件及焊缝,如吊钩,正空吸盘,金属结构原料钢板,各机构焊接接头等的当量尺寸也有明确规定,某些专用零部件,如钢丝绳等,也有专用的质量要求,有的对表面防腐层厚度也有规定。具体要求可参考各种电梯及零部件的技术规范,必须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监测工艺。

3.检验电梯的主要方法

当前我国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总体较好,尤其是电梯安装质量检验优良率不断提高,但距国家及广大用户的实际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据了解,目前电梯安装工程质量依然存在检查验收标准不统一;有关电梯安装施工质量检验的技术资料距真实、准确、齐全、无假数据的要求有差距。这些都是造成电梯不能安全运行的根源所在。这就要做好电梯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它是电梯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

3.1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为了检测电梯起重机械的整体质量和各功能部件的性能。主要检测内容:(1)机械部分,金属结构的几何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载荷试验,机械装置试验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等。(2)电气部分,电控装置,电气保护装置,保护接地,照明及信号电路检验等。检验方面主要采用量具测量和机构试运行等。

3.2射线检测

一般在电梯起重机械制造和安装阶段对钢结构部分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在用设备则较少采用。起重机械多采用钢板材料制造,与锅炉,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相比,壁厚较薄,常规X射线即可对起重机械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电梯起重机械射线检测的对象主要是厚度均匀,形状较规则的钢板或钢管制工件和部件的对接焊缝,如成品片式吊钩钩片及悬挂夹板的焊缝、集装箱专用吊具的主要受力构件金属结构焊缝、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对接焊缝、主梁上下盖板和腹板的拼接对接焊接、∏形梁内壁的对接焊缝、桥架的组装焊接以及塔式起重机中主要钢结构的对接焊缝等。

3.3超声检测

超声方法可对材料对接或角接焊缝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故在起重机的焊缝质量检查中,超声检测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可检测如锻造吊钩内部的裂纹、白点和夹杂等缺陷,自由锻造吊钩坯料,吊钩钩柄圆柱部分的内部裂纹。白点及夹杂物等缺陷,片式吊钩钩片及悬挂夹板的螺栓质量,内部裂纹等缺陷,起重真空吸盘主要受力构件的裂纹等内部缺陷,集装箱专用吊具金属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和高强度,桥门式起重机原材料钢板质量,主梁盖板与腹膜的拼接和对接焊缝质量,∏形梁内壁的焊缝质量,主梁翼缘板和腹板对接焊缝质量,塔式起重机主要结构的对接焊缝以及门座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等。

3.4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

表面和近表面裂纹是电梯起重机械的重要检测内容,电梯起重机械的钢结构和零部件及焊缝表面都不允许存在裂纹,鉴于一般电梯起重机械材料多是钢材,磁粉检测也就成为其最主要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电梯起重机械主要检测的缺陷类型是裂纹,其中表面开口裂纹的危险性更大。而有时因为材料和结构形状等原因,有些部件或部位不利于磁探仪的操作,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检测效果,此时,渗透检测便成为唯一可选的无损检测方法。

3.5电磁检测

3.5.1涡流膜层测厚

电梯起重机械的表面漆层厚度检测主要利用涡流的提高效应,即涡流检测线圈与被检金属表面只吉恩的漆层厚度(提离)值会影响检测线圈的阻抗值,对于频率一定的检测线圈,通过测量检测线圈阻抗(或电压)的变化就可以精确测量出膜层(提离)的厚度值。涡流是空间的电磁耦合,一般无需对检测表面进行处理,但为使膜层厚度的测量更加精确,建议对测量表面进行适当的清理,以去除可能对检测精度有影响的油漆防护层上的杂质。

3.5.2裂纹检测

电磁法检测裂纹时,用一交变磁场对金属试件进行局部磁化,试件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并生成附件的感生磁场。当试件有缺陷时,其表面会产生泄露磁场梯度异常,用磁敏元件拾取泄露复合磁场的畸变就能获得缺陷信息,如裂纹的位置和深度等。此种裂纹检测的方法快速准确,并能对裂纹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评估。受集肤效应影响,波形幅度与裂纹深度呈非线性关系,在工程应用中,可用人工对比试样来得到更准确的深度信息。

3.5.3钢丝绳检测

钢丝绳一般采用漏磁方法进行检测。探头对进入其中的钢丝绳进行局部饱和磁化或者技术磁化,根据缺陷引起的磁场特征参数(如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等)的变化情况对钢丝绳的缺陷情况进行判别,并可进行定性(断丝或腐蚀等)和定量(断丝数和横截面积损失量)分析。

3.6金属记忆检测与振动测试

金属磁记忆是对金属结构的应力集中状况进行检测的。磁记忆是一种弱磁检测方法,无需对工件进行磁化,其应力集中部位在磁场的作用下即可显示出磁记忆信号。但是一旦对工件进行了磁粉检测而又未进行有效的退磁操作,则微弱的磁记忆信号将被磁化后的剩余磁场信号湮没,所以检测时机应放在磁粉检测之前。振动特性(动刚度)是指起重机的消振能力,通常以主梁自振周期(频率)或者衰减时间来衡量。自振频率(特别是基频)和振型是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构刚度的重要指标。主梁在载荷起升离地或下降突然制动时,会产生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影响司机的心理和正常的作业,对电动桥门式起重机,当小车位于跨中时的满载自振频率≥2Hz。振动测试时,在主梁跨中上(或中下)盖板处任选一点作为垂直方向振动检测点,小车位于跨中位置,把应变片粘在检测点上,并将引线接到动态应变仪输入端,输出端接光线示波器,起升额定载荷至2/3的额定起升高度处,稳定后全速下降,在接近地面处紧急制动,从示波器记录的时间曲线和振动曲线上可测得频率,即为起重机的动刚度(自振频率)。

4.结语

我国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查机构本着对企业安全生产高度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型式试验、行政审评和定期检验等监督方式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验进行了全面管理。电梯起重机械作为现在工业不可缺少的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损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可以确保各种监督检验手段的科学有效。 [科]

【参考文献】

[1]齐凯,江爱华,何成忠等.100t塔式起重机主金属结构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报告[R].广州:2011.

[2]《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