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十篇

时间:2023-03-18 01:21:47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篇1

转眼该放寒假了,系主任找到张伟,吩咐道:“我老家小城有个姓王的朋友,如今是纪检委书记。小城正在进行反腐宣传,得知《审贪官》很有教育意义,想请你们班的几个同学趁着假期,去模拟表演一次。你是班长,又是节目里的主审法官,到小城模拟演出的任务,就由你来负责吧。”能应邀到外地演出,张伟几个求之不得,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领着同学们到了小城,张伟拿出《审贪官》的模拟脚本,请纪检委王书记过目,王书记仔细看过,点头赞同:“为了增强模拟的实景效果,这次演出现场放在小城法庭。节目中受审的贪官是个局长,我准备组织小城的10个局级领导坐在最前排,让他们感受反腐倡廉的形象教育。”王书记鼓励前来的演员大学生:“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全力配合,预祝演出成功!”小城纪检委书记对模拟演出如此重视,张伟几个心里热乎乎的。第二天下午,大学生演员经过简单化装,《审贪官》就在小城法庭模拟开演了。

张伟作为《审贪官》的主审法官,正襟危坐在审判席的正中间。他环视法庭,发现这里气氛庄严肃穆,观众满满当当;瞧瞧最前排的10个人,不用说,就是王书记安排的局级领导了。

模拟审判开始了,张伟询问受审的演员局长:“刚才的受贿指控,你承认吗?”受贿都是暗中交易,贪局长自以为天衣无缝,满不在乎地摇摇头:“不承认。”张伟一声“传证人出场”,便有一个演员证人站了出来。

证人指着受贿局长,问道:“某年某月某日,为了揽到某工程,你示意要我拿10万元好处费,有这回事吧?”贪局长仍然摇摇头:“没有。”证人二话没说,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观众一瞧,是个袖珍录音机,证人摁了一下键,里面便传出两个人的嘀咕声。张伟见状厉声质问:“你俩的对话,用不用继续播下去?”贪局长慌忙摆摆手。

下面的又一宗受贿指控,贪局长还是不承认。随着张伟的“传证人”,证人也掏出一样东西:是个微型摄像机。受贿的图像在屏幕上播放到要害处,贪局长这才慌了神。

接下来的每一项指控,张伟询问时贪局长都死不认账;等到证人、证词、证物已经出现,证据确凿了,有时他还在狡辩。观众席上有人讥讽:“这个贪官,不见棺材不掉泪!”

过了一会儿,张伟站起身来,庄严宣判:“贪局长受贿5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20年!”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受贿被判20年,贪局长似乎不服气,朝着张伟抗议道:“法官先生,判决不公!”张伟问为什么,贪局长说:“和我一样,某某局长也是受贿50万元,也是你前几天主审的,为何只判了15年?”

面向观众,张伟道出了缘由:“不错,和某某贪局长相比,二人受贿的情节相似数目相同,但是大家知道吗?在纪检委的调查过程中,某某贪局长能够主动坦白,积极退赃。”说着,张伟目光变得锋利起来,盯向贪局长:“而你呢?”问得他张口结舌。

顿时,台下发出了喝彩声:“判得好!判得好!对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贪官,就得从快从重从严判处……”

喝彩声中,观众席上站起一对老年夫妇——这是一男一女大学生装扮的贪局长的老爸老娘。两个老人颤颤巍巍,相互搀扶着挪到贪局长身旁。众人抬头看去,老人白发苍苍,皱纹深深,面目悲切;老娘一把拉住贪局长,泪水“哗哗”流了出来,哽咽道:“儿子,你撞上南墙不回头,等你20年后出狱,一直惦挂着你的老爸,只怕临死也见不到你一眼了……”话没说完,贪局长老爸老泪纵横诉说道:“儿子呀你也清楚,我患有慢性绝症,医生说,剩下的寿命只有15年了……我的贪儿啊,你如果早点坦白,也能被从轻发落,那么……那么,我15年后闭眼的那天,你也许还能守候在老爸的床前……”

说着说着,两位老人失声痛哭,哭声让人们莫不动容叹息。

闻听亲人的哭诉,贪局长缓缓转过身来;人们看得真真切切,贪局长的眼中,含着悔恨的泪花。张伟发现,坐在前排的10个局长,也一个个垂下了头,揉着红红的眼睛。

《审贪官》模拟演出产生如此大的感染力,张伟始料未及,不由得沉浸在法庭模拟的场景之中。

以往,《审贪官》在省城社区表演时,还有10个模拟局长的同学演员,这10个局长演员坐在最前排,当模拟进行到眼下的剧情时,张伟用试探的口气问道:“10位局长,你们中有类似的腐败行为吗 如果有,敢不敢举起一只手来?”剧本的安排是,随着张伟的问话,一个低着头的局长说了声“有”,举起了手。

今天下午的小城演出,这10个配角演员没有一同前往。出发前,张伟曾经建议,临时找小城的群众演员来顶替,但被系主任拒绝了。系主任反复交代,把这个情节给删除掉,一到贪局长流泪悔恨时就结束。之所以不找当地的群众演员,是因为时间太紧,系主任担心配合不熟练会出漏洞。

然而,眼下的实景模拟,张伟自己的情绪也深受感染,况且,与以前演出时的场景类似,前排也确实坐着10个局级领导,于是,他就把本应删掉的情节给忘记了。

此刻,法庭里只有隐隐约约的唏嘘慨叹。只见张伟再次站了起来,身体前倾,伸出右手,指向前排,情不自禁地问道:“10位局长,你们中有类似的腐败行为吗 如果有,敢不敢举起一只手来?”

话一出口,张伟蓦然觉察出了差错:前排的10人尽管也是局级领导,但他们不是模拟的大学生演员,而是王书记安排来观看模拟演出的;询问这样的言辞,岂不是要冷场吗?偷眼扫视一番张伟发觉,模拟演出的几个同学,也把惊异的目光投向了他。张伟一个激灵,呆立在主审桌前,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才好。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前排的10个人,一个个都说了声“有”,尽管声音很小,但静静的法庭里还是能够听得见。张伟正在惊奇,紧接着,10个低着头的领导,居然全都举起了手!

这是怎么回事?张伟愣怔间,看见王书记走向前排,朝10个领导招招手,领着他们退了场。有惊无险演出结束,张伟几个模拟演员卸下装来,向观众深深地鞠着躬。立刻,小城法庭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纷纷赞不绝口:“今天模拟的《审贪官》,真实自然,太感人了!太精彩了!……”

《审贪官》小城模拟演出虽说出了意外,但总算圆满成功。晚上,张伟他们聚在一起,不约而同发出感慨:“嗨!想不到,最前排的10个局级领导,原来是王书记暗中安排的群众演员!如果真的是贪官,我们知道了肯定会怯场。”张伟暗自思忖:王书记确实是个细心人,发觉脚本上的10个学生演员没有来,就私下给补上了;假若真的是贪官,他这个主审法官也会怯场的。不过,让张伟纳闷的是,这10个领导,只有一个人应答举手就可以了,王书记为何让10人都这样呢?

第二天一早,张伟打电话给系主任,汇报昨天下午小城演出的实情。“唉!”系主任听了一声轻叹,“多问了两句完全不该问的话,你把事情给办砸了!”说得张伟一个愣怔。

系主任的看法是:这次模拟演出《审贪官》,为了配合反腐教育,老家的小城电视台特意全程直播。系主任从直播中发现,坐在前排的10个局级领导,他大都认识,因此,不可能是王书记暗中安排的群众演员。直播《审贪官》,小城10个局级领导全都应答并举了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都是贪官!

系主任说出了他的顾虑:“这势必会出现负面影响:总共参加了10个领导,全都承认自己是贪官,那么,小城就没有清正廉洁的局级干部了吗?组织这次活动的小城纪检委,乐意看到这种局面吗?”

电话里,系主任再三叮咛:“一定要牢记,在外地实景演出,最后这两句敏感的话,千万问不得,一定要删除!”

闻听系主任的顾虑,张伟惊出了一身冷汗: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呢!他想请教王书记,能否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正要拨打电话,张伟的手机响了,正是王书记打来的,张伟的双手不由得颤抖了一下。岂料,王书记的话音很兴奋:“谢谢你,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审贪官》,模拟得太逼真了,演出得太成功了,帮了我们纪检委的大忙了。”张伟更加莫名其妙。

听罢王书记的述说,张伟这才恍然大悟。昨天的10个局级领导,都是接到举报后,小城纪检委初步确定的审查对象。组织他们学习了有关政策后,王书记安排这10个领导坐在最前排,就是想通过实景模拟《审贪官》,来震撼感化这10个人,促使他们能够主动配合调查。王书记高兴地说:“昨天晚上,这10个局级领导都主动来到纪检委,交代了各自的违法乱纪行为,请求组织从宽处理。”没等张伟说出系主任的顾虑,手机里“呵呵”笑道:“放心吧,干部还是好的多,我们小城的局级现职领导,有几百个呢!”

模拟法庭篇2

因应“依法行政”

上午9时27分,“模拟法庭”活动开始。由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区县统计局及调查队、昌平区政府法制办、司法局等单位领导、法制工作骨干和昌平区统计局及调查队全体工作人员组成的“观审团”,使昌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的220个椅位座无虚席。

主持“模拟法庭”活动的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队长于桂谦做了这样的“开场白”:

今天的模拟法庭,是特殊形式的依法行政专题讲座;是学习、宣传新《统计法》活动的延伸;是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岗位技能演练和培训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组织今天的活动,是因为面临以下工作背景:已经实施一年多的新《统计法》和原《统计法》相比,加大了对执法主体的规范力度;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队伍迅速扩大、新人明显增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有工作活动都要受《行政诉讼法》的约束和规范,不少同志可能还没这个概念,这个意识需要强化;统计执法对象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不少企业都聘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统计部门必须规范执法活动,避免出现行政败诉;国家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

“开场白”传递出清晰的信息:“模拟法庭”因应了依法行政的工作背景,萌生于法制规范的统计环境。

拟在“亮剑交锋”

如果有一天统计部门真的成了“被告”,统计人到底如何应对?这是昌平统计局队领导创意“模拟法庭”的核心落点。基于这个落点,模拟法庭力求在各个环节要达到“亮剑交锋”的真实效果。

场境原汁原味。昌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庭前正中国徽高悬。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法警各就其位,高低错落相对而设的法官席位、原被告席位、证人座椅,包括审判区与旁听区的隔板,让身置现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这庄严肃穆的场境,是原汁原味的法庭。

程式规范严谨。9时30分,“庭前准备”开始: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核实出庭人员身份;审判长征询各方当事人对参加庭审的委托人出庭资格是否有意见后,法槌击响:“现在开庭”。

9时35分,“法庭调查”开始进行:当事人陈述;法定职权审查;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依据审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10时28分,听过双方当事人最后陈述,合议庭对“本案”进行评议后,当事人起立,审判长宣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身着法袍的法官、风纪严整的法警、规范严谨的程序,告诉现场的每一个人,行政机关与行政对象诉讼“过招”时,就是这个样子。

“锋点”事真据实。模拟法庭上,原告“永唐超市有限公司”;被告“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双方剑花舞动,锋芒相对:

“书”陈述:×年×月×日,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执法检查人员对“原告”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应交增值税”、“零售额”、“电力能源消费量”、“在岗职工”指标,其年度上报数据与检查数据不符(差错率略);检查时还认定,“原告”未按规定设置统计台账、统计人员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年×月×日,“被告”向“原告”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年×月×日,“原告”法定代表人到“被告”单位进行了陈述。×年×月×日,“被告”向“原告”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做出了“警告并贰万伍仟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原告”诉称:数据差错是统计员对指标口径的理解和“被告”年报培训的质量问题;未建立统计台账是前任统计员遗留问题;统计员未取得从业资格是“错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时间。据此,请法院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

针对“原告”的诉讼理由,“被告”依据法律条文、事实证据(包括证人证言)一一进行了驳辩,并提出“为了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请法院维持对原告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法庭角色虽为模拟,但“诉讼内容”和“剑锋招式”并非虚构,如果翻看昌平区统计执法案卷,一定会发现法庭上文字陈述和语言辩说的“出处”、印迹。

考量“统计行为”

“庭审”历时53分钟,时间不是很长,“剑锋交点”也不是很多。但品味“庭审”过程,让人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法庭在考问诉讼因由、事据真伪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考量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行政行为。

“法庭调查”时,审判长请“被告”做出说明:统计行政行为的职权依据;关于统计数据差错是否有主观故意的法律规定;关于设置统计台账的法律规定;关于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法律规定;关于“罚款”的法律规定和处罚幅度的把握。在做出说明之后,审判长要求“被告”出示对“原告”进行行政处罚的全部法律依据。这些“说明”和“出示”,给出一个重要信息:包括统计执法在内的统计行为,必须依循依法行政的规范。法庭调查的举证质证环节,其作用就是证明统计执法程序合法、取证规范。

整个“庭审”过程,除统计执法的法律依据、执法程序外,还围绕统计资料真实性的界定依据、统计数据的采集标准、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的年报培训质量、年报组织环节、统计法规宣传与告知等内容进行了询问和讼辩。

主持人在“庭审”结束时说:“‘法庭’留给我们的思考非常多:为了规避行政败诉,我们应该怎样完善统计制度?怎样夯实基础工作?怎样提高业务技能?怎样提高年报工作组织质量?怎样改进政风行风?怎样优化统计部门和统计人的形象……”

引发“思考互动”

10时30分,“庭审”结束。法庭“论剑”话题,触发了观众的思考燃点。当主持人宣布“我们安排一个互动环节”时,“观审员”纷纷向法官进行咨询提问:

“行政机关针对数个违法行为,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做出一个处罚决定是否合适?”

“新《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修订前《统计法》相对应的法规条例等行政法律文件还未明确废止,应以哪种法律文件作为行政处罚依据?”

“适用规章与《统计法》冲突,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应如何决定法律运用,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撤销?”

互动结束后,两位领导以“讲话”方式为模拟法庭活动划上了句号。

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恒:模拟法庭情节真实,让人身临其境;模拟法庭创意价值很高,让人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有了直观感受;希望开展更多类似活动,增强统计工作者依法行政意识。

模拟法庭篇3

这次模拟法庭,我们以张磊故意伤害一案作为案例,我们运用这近三年来学过的有关知识具体的制定了法庭实施计划,认真做了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和会场的布置。为使得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谨,保证法庭审理的庄严神圣,在正式饰演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演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模拟法庭实践得很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增强了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创新意识。另外,在这次模拟法庭实践中,非常荣幸的是我扮演了辩护人的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它让我真实的体验到了辩护人的风采,这对我来说是我走进法律实践的一次预演,我竟会永远记得这次经历的。

在这次模拟法庭中,作为辩护人的我主要谈谈以下的几点体会:

首先,作为辩护人应该抓住案件争议的焦点,对争议的焦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辩护。在我们这次模拟法庭的案例中,张磊故意伤害一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张磊的年龄问题。本案当中被害人右眼失明,构成轻伤,如果法院认定张磊年满十六周岁的话,那么张磊就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如果张磊未满十六周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张磊就不构成犯罪了。因为《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年满十四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才负刑事责任,很明显构成轻伤的故意伤害,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所以,如果我做无罪辩护的,就必须证明我的当事人未满十六周岁,本案的争议就自然而然的应围绕被告人的年龄问题而展开。作为辩护人的我必须明确本案的争议焦点,如果我不能抓住这一点的话,而是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那么必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俗话说“用刀用在刀刃上”,作为辩护人分析问题更也应到做到这一点。

其次,作为辩护人我体会到了有利证据的重要作用。“以事实为依据”是我国司法审判的重要原则,认定某个事实,需要证据,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我们甚至可以说证据诉讼结果,这在刑事诉讼中尤为明显。在刑事诉讼中,一个合法有效而有力的证据很可能就决定一个人的有罪与否,甚至是生命的保留与否。在这次模拟法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证据的重要性,为证明我的当事人有罪,公诉人费尽心思的找了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我的当事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伤害被害人的事实,如果证据不重要的话,公诉人也就不会费那么大的劲来找一系列的证据了。作为辩护人自然也应更加重视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运用,在张磊故意伤害一案中,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主要就是张磊的户籍证明。在掌握了这一证据时,并不能如释重负,因为公诉人也出示了医院的出生证明和工作日记,这对张磊的年龄问题的认定自然有不可小觑的证明作用。这就需要向法官证明谁提供的证据更应该被采纳,为了达到这一点,辩护人就应当对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了如指掌,并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说服法官。在本案中,作为辩护人的我就是利用《民通意见》第一条的规定,来证明关于张磊的年龄问题的认定,户籍证明的证明力高于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的证明力。所以说掌握对被告人的也有利的证据,并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证据的重要作用对辩护人来说至关重要的。

模拟法庭篇4

“模拟法庭”,光听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怎样的场景呢?难道真的有庄严的国徽?严肃的审判长,或者瑟瑟发抖的犯人?

我带着疑问,跟着同学们走进了体育馆。一进体育馆,我就看到在表演台的中间,有四张长条形的桌子。我们耐心地等着,终于看到有人上台,最前面的一个人穿着长袍,跨着大步,这让我们忍俊不禁,按我猜,他就是审判长吧!后面跟着的十来个人,我猜他们是陪审员、记录员、受害人、犯人,他们在台上或站或坐。只听得审判长高声问道:“你的出生年月?”犯人战战兢兢地回答了他,在审判长的严厉审讯下,犯人一一作答。律师也询问:“当时是什么情形……”经过五十多分钟的审讯,犯人终于交代清楚了罪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仿佛在向审判员们致敬。

模拟法庭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就像一位真正的审判员阿姨所说:“法律是严肃的,大家不要把法律当成玩笑来看。”

模拟法庭篇5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诊所式教学;刑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197-03

教育部在《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课题研讨会中明确指出,中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法律人才。这表明中国的法学教育正在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转变,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恰恰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被各高等院校广泛应用于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学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对模拟法庭教学方法认知的不足,具体操作的原因及模拟法庭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模拟法庭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因而一些法学院校引进了诊所式教学法,但诊所式教学法在我国的现实境况下,也存在着水土不服的困境,笔者主张以模拟法庭教学为主,引进诊所式教学法的理念与合理做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刑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法,进而发挥模拟法庭教学的最大功用。

一、当前刑事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上来理解,即在静态上,模拟法庭表现为教学硬件;在动态上,模拟法庭表现为教学过程。因此,模拟法庭教学本质上是指以模拟法院开庭审理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模拟案件审理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过程的统一。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模拟法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实现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发展的融合。

但是,当前刑事模拟法庭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案例选择不够精练典型。由于选取案例不精,导致模拟法庭操作先天不足,参加者仅针对所争议的问题发表辩论意见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可进行的内容,整个活动显得单调乏味。第二,角色分工缺乏实情仿真。在刑事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控辩双方对案情的了解是依赖于指导教师或组织者的介绍,因此这时控辩双方的地位及作用跟其实际生活中的律师无异,而此时真正行使控辩职能的是这次模拟法庭的组织者。第三,偏重庭内环节而忽视庭外环节。在刑事司法实务中,法庭审理阶段仅仅是案件审理的一个环节,大量的庭前工作,如授权委托、会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调查证据等环节,在模拟法庭中无法体现。第四,忽视其他参与人的表现。对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评判过分注重控辩双方的表现,对法官的知识水平、审案技巧、法庭的驾驭能力及书记员的表现能力有所忽视。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对常见的刑事模拟法庭教学范式进行一定的革新,革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模拟法庭的庭外程序中。而诊所式教学法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诊所式教学法的特点与不足

法律诊所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法学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源于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法学院。经过40多年的推行,美国有近130个法学院中的绝大部分都设立了法律诊所教育课程。所谓法律诊所教学(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指参照医学院的诊所教育模式,在法学院建立法律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在法律诊所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进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司法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技能。诊所式法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

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次在7所高校的法学院开设了相关选修课程,经过8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目前已经有60多所院校正式开设了法律诊所教育课程。

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换位的课堂主人。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持人、谈论话题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谈话、发表意见的主角。互动式、讨论式、提问式、模拟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的变化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真实的案件材料。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建立在真实的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的当事人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和细节,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培养学生法律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律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理解,并亲身体验律师的社会角色。(3)鲜明的教学方式。诊所式法律教育中,一堂课通常是由两位或多位教师共同完成的。课上课下的交流,随时随地的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立体的、透视的、深入的效果。诊所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是要求学生从经验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4)现实的律师思维。诊所式法律教育要求学生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法官角度对事物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

但是,诊所式法律教学法仍然具有局限性,表现为:第一,诊所式法律教育单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这无疑会导致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功能缺陷。在中国法律教育的目标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培养合格的律师,而是包括各种各样的为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如法官、检察官、警察、其他行政执法官和法学理论研究人才等。第二,诊所式法律教学的教学成本较高,它的开展需要相当的物质条件支持,包括场所、设备等。而经费不足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法律诊所”。第三,“诊所式法律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中国,各法学院系教师的整体水平还较低,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法律专门教育,拥有律师资格证的更少。很多人不能适应此项工作的要求。第四,中外教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决定了诊所式法律教学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局限性。

三、刑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模拟法庭教学法,还是诊所式法律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不足,我们不应对其作用与功能进行不适当的夸

大。那么,能否找到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又避免其弊端并符合目前教学实际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呢?笔者以为,从各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借鉴诊所式教学法的合理内核,进行模拟法庭教学即刑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不失为一种新的教学法的尝试。

所谓刑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指模拟法庭案例的选取来源于实践,模拟法庭的教学不限于法庭审理阶段,而是延伸于案件办理的始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虚拟的扮演律师、当事人、证人、政府官员及法官、检察官、侦查人员等各种角色,就案件中的问题进行调查、侦查、谈判、辩论、调解以及审理等。该种教学法的实质是扩大模拟法庭的教学范围,摆脱模拟法庭传统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吸收了诊所式教学中的真实性、实践性和变动性等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还在于教师完全可以控制场景,可为最理想的教学目的来设计学生的活动。模拟训练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同学们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评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自己的表现和其他同学的表现。

我校自1999年设置法学本科专业以来,一直重视模拟法庭教学,2007年更是投资近1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模拟法庭和刑侦实验室,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大胆进行了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尝试,具体做法为:

第一,模拟法庭案例的选取坚持来源于实践的原则。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将基层法院的真实案件引进我校模拟法庭进行审判,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法院如何审理案件。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基层法院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学期均邀请法院在模拟法庭审理本辖区的真实刑事案件,使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审判过程。二是选择教师在从事兼职律师过程中办理的真实案件作为案例。我校有多名从事兼职律师的教师,从而使得真实案例的获得成为可能。真实案件的获得又使诊所式模拟法庭的运作具备了前提条件。

第二,充分借鉴美国的做法,强化与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的合作,使学校成为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的分支,进而使法学实践教学活动成为法律援助的一部分。2005年我们正式与盐城市法律援助中心合作,成立了盐城师范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市法律援助中心都会向我们提供一定量的法律援助案件,这些案件的办理均由我校从事兼职律师的法学教师办理,而我们要求教师在办理案件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使用诊所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件的办理中来。

第三,我校从事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是兼职律师,且必须是从事过刑事诉讼实务的教师。在接受到法律援助案件以后,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便开始了,教师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系统介绍会见、事实调查、法律研究、咨询、调解、谈判以及诉讼等全面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进行刑事法案例的演练,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及时给予评价。这样就避免了模拟法庭仅仅模拟庭审和诊所式教学仅仅模拟律师的局限。学生熟悉了各个环节,体验了各种角色,学习兴趣与效果大增。当然,所有的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都是在设施先进的模拟法庭和刑侦实验室里进行的,包括接待室、调解室、评议室以及有审判大厅,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教师全程指导。比如,我们从法律援助中心接受了一个真实的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教师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参加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的学生,并让学生分别确定自己的角色,写出自己模拟前的准备书。这些角色包括法官,检察官,委托人的辩护人、诉讼人,受害人家属及其诉讼人,证人,刑警等等。接着,教师与角色定位为辩护人的学生将在模拟法庭的接待室里一起接待真实的委托人,对于无法让学生直接参与的内容,如会见被告人、调查取证、真实庭审等,将由指导教师根据案件真实办理的情况,在模拟法庭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模拟完成,这种模拟是全方位的,并且因案件的不同而有区别,可以从刑警去案发现场调查开始,直至受害人家属与其诉讼人的会见、被告人与其辩护人的会见、诉讼人与辩护人对案情的调查、谈判以及案件的庭审等各个环节。在这样的诊所式模拟法庭教学中,由于案件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学生非常投入,在模拟法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唇枪舌战的激烈场面,效果甚好。

模拟法庭篇6

关键词:法律教学;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鉴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制度,如何在继承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法律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目前法律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随着教学体制改革力度的日益深入,法律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优化,各种实践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其中,成为目前教学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是一个源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极为实用的实践教学手段,其在法律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模拟法庭概述

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法律教学还存在着极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时间少等。基于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模拟法庭概念

所谓的模拟法庭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进经典的案例、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主要包含了原告、被告、律师、诉讼人、证人等。通过在教学的时候仔细研究案例、广泛的收集法律证据、反复推敲法律用语,从而实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目前的高校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法律实践性教学数段,其在目前教学中已经引入的案件已经包含了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种案件,是从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以及正是开庭等环节构成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与其他实践性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工作中的开展

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中的选用是一个综合性,一体化的过程,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从确定指导教师、精选典型案例、划分小组、指定角色、准备资料、预演、正式开庭、审后分析等多个环节。而对于模拟法庭的正式开演环节则是从书记员和对当事人情况;书记员宣布起立、法官进入;法官介绍案情;原告宣读书;被告宣读答辩意见;法官提问;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官询问。

二、传统高校法律教学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高校法律教学中,通常都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这种教学工作中,教学的弊端极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观念上

从法律教学观念上看,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法律操作技能的法律实用人才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法律概念、法律的逻辑体系、理论构架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将法律概念、法律适用规则运用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过多地纠缠晦涩、复杂的理论。

2、法律教育目标取向上

在法律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是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不是法律实用人才。在高府幽挥的大学里,教师教给学生是其本人在一些研究领域的建树或者法学界当前争论的问题。教师的出发点是以其思维方法去引导学生从事法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写作能力和能力的法律人才,而不是法律实用人才。

三、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通过模拟法庭的现场感和直观感,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更好的提高辩护双方对适用法条的运用和把握。模拟法庭是现代司法教育的重要形式。

1、模拟法庭有利于多渠道传递信息。

在法学教学实践中,无论教师向学生传授实体法知识,还是向学生传授程序法知识,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体。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法律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传递过程。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既利用了非言语系统媒体,也利用了言语系统媒体。非言语系统媒体包括模拟法庭内的实物布置,如主审法官就座的审判席、原、被告就座的原、被告席、证人席、旁听席,审判席后墙上悬挂的国徽、审判庭墙上法庭纪律等静物实体以及规范着装的法官、法警、律师、当事人等人物实体,都向学生传递着具体事物的信息,给人以法庭庄严、肃穆的感觉,展现在学生眼前是标准、规范的法庭的视觉效果。

2、模拟法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法律疑难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因此,当前法学教学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就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时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进行智慧活动的训练。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将司法实践中取得的真实案例材料,不加雕饰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模拟法庭的要求,对案卷中存在的问题,广泛讨论,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一种方案,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完成模拟法庭所需材料的组织,以及各种角色的相互配合方案,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活动的训练。尤其特别注意在学生讨论、准备期间,老师一般不作评价,以便学生有更多思维空间,只是在学生准备完毕后,预演过程中,才作适当的指点,并且不提批评性意见,以正面鼓励为主,使学生敢于思维,善于思维。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对参加模拟法庭教学的同学做过调查,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涉及的法律知识面广,尤其适合在诉讼法教学中采用。一般来说,一堂成功的模拟法庭教学课完成之后,无论是亲自参与法庭中表演的同学,还是作为观众的同学,都对法庭这一工作环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就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法律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模拟法庭篇7

关键词:数字化模拟法庭;法学;实践

法学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其中,数字化模拟法庭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一直都被认可为是在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而数字化模拟法庭是法学实践教学中一个新类型。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庭审在国内的普及,数字化模拟法庭被各大院校陆续引进,随着法学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在国内院校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正逐步加强对于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对模拟法庭相关的研究。数字化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今我国对与此的研究仅仅止步于理论研究和技术层面,对于建设完成数字化模拟法庭之后如何应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研究却少之又少。很多高校在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好后,因为设备较贵或不会操作等种种原因,在实践教学中其往往是不能物尽其用的,这样并不能展现先进设备的优势和功能。此情况下,一些关于数字化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数字化模拟法庭概述

数字化模拟法庭指的是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装备指的是通过现代的数字技术扩展传统法庭功能,进而强化庭审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审判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现代化智能审判场所,其可综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自动控制系统等,是一个集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真正的庭审多媒体系统。

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庭审活动是指以法官为中心,当庭各相关人员的交互活动。单从审判业务的角度来讲,科技审判法庭可达到庭审效果、效率等多方面的提升,并对提高审判工作公正公开的要求有更多帮助。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集多种处理技术并综合应用科技智能的真正的多媒体系统。

数字法庭系统具有的基本功能:语音激励视频跟踪功能,可确保庭审过程录像的完整和流畅;庭审影像视频参数调整功能,可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庭审录像质量达到最佳;多画面同屏浏览人工编辑视窗功能,可保证庭审过程画面的完整性;庭审视听资料重点段落即时标识功能,可保证对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法官对任何重点的发言进行举证;庭审视听资料片头文字叠加功能,可保证庭审信息的完整性;视听资料当事人视频真迹签名确认功能,可保证庭审录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光盘数字加密实时直录功能,可保证视频资料的法律有效性,能够作为司法证据进行保存和;庭审视听资料库存储、备份功能,可保证庭审视听资料的数据安全性;庭审网络直播、点播功能,可保证法院系统内,在有授权权限的情况下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且将数据存入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

二、目前我国数字化模拟法庭存在的问题

1.资金匮乏

虽然我们国内目前很多院校重视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工作,模拟法庭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也被重视,但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想申请国家、社会或学校经费项目的资助,资金投入简直难上加难。

2.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建成后的数字化模拟法庭,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老师们只是根据自己过往使用传统模拟法庭的经验操作数字化模拟法庭,既无科学评价指标,也无系统的培训学习,无法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效果和作用。目前国内就关于高校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中教学方案或法理或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来说都是空白领域。阻碍了院校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速度的原因是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严重缺失。而且就目前来看,有些院校只是当做传统模拟法庭来实用数字化模M法庭,有些甚至只是当做普通多媒体设备来使用。这样随意对对数字化模拟法庭的使用缺乏科学的使用机制,阻碍了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可持续发展,等于浪费宝贵资源。

3.学生缺乏数字化知识

众所周之,在美国绝大多数法学院都开设模拟法庭这门课,但美国的法学生普遍具备高文化素养和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相比之下我国诊所式的法律教育则只是一种本科教育,普遍现象表现为学生缺乏社会经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于此仍值得深入探讨我国院校是否可以达到适应数字化模拟法庭的预期效果。

4.缺乏“双师型”队伍

数字化模拟法庭需要真正办过实际案件的指导老师来培训学习操作,而这些学习需要大量“双师型”的教师,即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办案流程,并需要老师传授实践经验。这些都需要具备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但是现如今高校体制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日趋严重,无论是评职称还是绩效考核,科研工作的影响比例非常之大,以致于院系聘请名牌大学高学历人士成为常态。而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只有较高理论水平但缺乏实务经验的现象。这样做对其他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来讲,由于工作量或职称等等的原因,会造成对耗时耗体的数字化模拟法庭缺乏兴趣,致使数字化模拟法庭难以持续展开。

三、构建应用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方案研究

1.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高校的数字化模拟法庭应借鉴国外模拟法庭的成功经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加强与地方基层法院等其他社会资源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等合作机制,邀请地方法院来院校开庭,加强合作和交流,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在邀请真实模拟法庭进校园的同时,还应积极取得社会媒体的关注。不仅可以开展更为广泛的普法宣传教育,发挥舆论的力量,宣传模拟法庭教育目的,让社会认识、知悉模拟法庭,提高模拟法庭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还可以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让更多企业冠名赞助学生的模拟法庭活动,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渠道模式。

2.完善数字化模拟法庭评估体系

由于数字化模拟法庭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庭教育模式,所以,传统的使用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难以适用于这一新的数字化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因此,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教学评估机制。

完善数字化模拟法庭评估体系应包括课程评估体系、教师评估体系和学生评估体系。课程评估体系应以模拟法庭实际使用的学生为主,以其所学所感来对该课程进行统一评估,从而得出改进和完善意见。教师评估课程应全面考虑诊所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实践课程方面也应列入工作量考核,应与传统法学课堂理论教学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评估体系应根据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态度、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各因素进行考量来综合评定。

3.探索精英教学模式

模拟法庭一般是为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社会实践课,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为期四周,自第16至第19周。法学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多学习,法学基础课程大部分已经开设,对法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具备了一定法学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体现法学专业应用性特点,故在第六学期安排此课程。使学生通过模拟法庭训练,从而深刻学生对于有关法律的理解程度,使学生熟记庭审基本程序,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具备从事法律事务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法庭训练,从而让学生对其所承办的案件的结果更加在意,这样学生会更加关心案件各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感受,对自己办理的案件方面的感受也会更加注重,从而对法治、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零距离思考顿悟,培养与提高学生社会认知力、法律思辨力和实务操作力,增强学生法学实践素养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的首要条件我认为是建设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就目前各个院校的评价体系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取得学位或荣誉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经历,法学实务大多来自课堂教学案例,这些其实并不足以指导学生进行司法实践。于此,应鼓励没有或有很少实务经验的教师,去相关实践基地挂职锻炼,以亲身接触实务的方式来帮助自身提升法律适用能力。再者,各个院校可对已具备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们作出一些奖励或支持方式。模拟法庭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这不仅要求任课老师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还需要任课老师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案件受理到最后的出庭参与诉讼等各个环节,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教师给予全面准确的指导,但对于国内一些院校会将实践课时和实验课时按照不同方式来计算的这一方法来看,或多或少会消磨老师上课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建年来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来看,我国各项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传统庭审模式的工作方针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法院的重要标准,通过实施数字化科技法庭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公正判决,提高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是法院管理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法院对审判工作监督制约的一个重要创新。紧密结合数字化科技法庭系统和相关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各级法院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庭审过程中可对当庭各相关人员与各人证、物证等有关资料进行实时录播,满足庭审资料存档要求,也为领导监督管理提供了方便。

因此,模拟法庭实验室的改造建设,核心目的是建设一个符合当前趋势的数字化法庭。通过借助于现代科技智能装备,可扩展传统法庭有限的功能,为社会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公正、更有效率、更准确的数现代化审判场所,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应用各种相关科技技术的真正的多媒体系统。

首先,打造一个完善、便捷、并且可适用于多种证据类型的庭审证据展示系统是目前要着重开展的。通过这一系统,教师在教课时模拟庭审举证程序会更加规范化,并加强证据可视性,这样学生会理解的更透彻,对以后从事的法律工作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证据重要性的认识。也可将各类将数字化的各类证据存网证据库,以便于制作数字化案件卷宗。

其次,案例库可视化可实现典型案例庭审实况的数字化存储,这样可为今后教学、研究、审判等相关工作提供详尽的原始资料。并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接收更多的优质的案例研究经验。

模拟法庭篇8

关键词:法学;模拟法庭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模拟法庭活动是人文社会科学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项特色实践教学活动。随着中国的法治教育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的转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弥补,为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训练,即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模拟法律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它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法律多元性视角的平台,一个对现行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合理之处进行批判的阵地。

一、模拟法庭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扮演各种诉讼角色,体现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演习”。我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是以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检测、考试。其整体综合应用性与实践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模拟法庭则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的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进行分析、归纳、筛选,从而形成向法庭陈述的事实,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了解出庭辩护、案件审理等全部环节。模拟法庭教学使得模拟法庭审判从情景走进实战,将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及驾驭法律能力的好课堂,因此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庭审中,还能够进一步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法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发现法律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培养,而模拟法庭教学法将静态的、枯燥的法律条文通过动态的、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促使他们仔细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如何在庭前形成法律意见和开庭时进行法庭陈述和辩论,并找出法律要素之间的冲突,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在意志层面冲破常规思维的阻碍,顶住习惯势力的压力,坚持正确见解。模拟法庭是在特定场所内再现真实法庭场景并对法庭审理过程进行模拟。

二、模拟法庭建设原则

1.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法学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具体的实验教学演练,将有助于学生明确未来工作要求,运用理论成果于法务实践,提升职业素质、知识架构和适应能力。

2.构建仿真实验环境。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保证学生参与充分的分析案件、收集证据、人际沟通、起草文书等专业训练。

3.提供师生互动平台。实验教学以学生主动式学习为基础而展开,学生学习兴趣被激活,充分利用新技术,如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无障碍沟通。

三、模拟法庭建设的主要内容

1.模拟法庭审判庭建设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具体要求,添置国徽、审判桌椅、书记员席、原告席、被告席、旁听席、法槌和诉讼参与人员标牌,并参照正式法庭的样式摆放;配备法官服、检察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道具等;同时配有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开庭模拟。

2.法庭主要模拟各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锻炼学生法庭审判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艺术和辩论口才,同时检验学生对真实案件有关的实体法律条文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司法审判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践适应能力。

除此之外,模拟法庭的建设还应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传统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法律系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教与学是师生共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法律技能只能由学生在具体化、情景化的实践环境中加以掌握。实践教学不再固定判断标准和统一答案,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海量学习资源的引导者,自主学习方案的协助者,在指导过程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在模拟法庭建设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建立讨论组、论坛、E-Mail,教师可以建立博客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高校模拟法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滕明丽.法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04).

[2]王中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法学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

模拟法庭篇9

【关键词】成人法学教育;模拟法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92-02

一、一种现象:成人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现状之批判

作为法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模拟法庭被当做“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其理应以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司法场域为旨趣,俾受教育者在一种应然的法律运作情境下感受法的运行,进而形成法律人的角色意识,并强化法律思维模式以及培养法律职业人的行为模式、表达方式。然而,察诸当下各法学教育机构采行中的模拟法庭实况,不免令人扼腕。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细细诊断当下模拟法庭运行现状的症状,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硬伤:

其一,程序意识略胜于无。我们所追逐的“法治社会”,其最大的表征便是对正当程序的追求。由此,法学的教育尤其是模拟法庭教学必须彰显程序的价值,进而言之,模拟法庭的教学必当呈现强烈而明晰的阶段化。从形式上来看,阶段化可以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内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法律文书,如此这般。而在我们检视目前的模拟法庭教学现状时,发现教育机构并没有对阶段化给予足够的关照。

其二,案例选择无章可循。成人法学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必须选择极具针对性的案例为运行载体。当前的成人法学教学没有关照成人学生不同于在校大学生的理解力和对社会的感悟度。由于选取案例不精,整个活动显得单调而乏味,并没有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反而沦为只是少数人参与的虚拟游戏。这由此,教育对象亦不能从案例中找到情境的认同,进而严重影响了其思维的展拓。

其三,角色分工杂乱无序。目前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的问题。在现实中,原告或被告自身对案情的了解是清楚的,因此其作为当事方须具有明显的角色感从而对案件由倾向性认知。在当下模拟法庭教学中,“原、被告”对案情的了解却是依赖于指导教师或组织者的介绍,情不自禁地趋向中立性、“客观性”。对成人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评判应当强调主体的角色意识,避免法官之外的其他主体陷入中立性认识。

二、两个转变: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模拟法庭”的目标功能

无论对于在校法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成人法学生来说,模拟法庭都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模拟法庭的目标功能在于实现成人法学教育的两个转变。

(一)完成从“知识型”教育理念到“品格型”教育理念的转变

法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公正理念、法治信仰和法律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律理性和法律人格,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律人。成人法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接受基本的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塑造良好的法律职业品格的问题。通过开设“模拟法庭”,充分运用模拟法庭庭审程序的规范性、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和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充分展示法律的公正性与确定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参加的模拟审判过程,体会感受法律至上、程序公正、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成人学生心目中形成对法律的信赖与崇敬,逐步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和塑造法律至上的职业品格。

(二)完成从“学科型”教育范式到“职业型”教育范式的转变

成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设计必须根据社会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成人法学教育性质来确定。成人法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训练各类法律职业的必需素质为宗旨,即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专业人才。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法学教育要从“学科型”教育范式向“职业型”教育范式转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职业训练,致使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把应当由法学教育机构完成的工作留给了法律实践机构来完成。作为综合教学实践性活动的“模拟法庭”具有专业性、技能性、程序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形成法律职业技能、塑造法律职业品格、训练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促进作用。

三、三条路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模拟法庭”的革新方略

我国现行的普教成教不分的法学教育模式同培养职业型、品格型法律人才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相悖。要改进这一状况,须先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战线实现从理论型、研究型教育模式向实践型、职业型、应用型教育模式的转型。循此思路,应设定如下三条推进改革的路径。

(一)主体方面:强化角色意识

前已论及,在模拟法庭教学当中,切勿避免角色的模糊化与趋同化。在一个案例的展开中,须呈现两种属性殊异的角色感,一为对立性,二为中立性。一个案件若缺乏对立性,即非典型案件,而是在一个丁是丁卯是卯的事态情境下,法律思维的活泛性势必无从彰显,况且也压根与现实状况不符。由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便要遵从这样一个原则,即案件事实方面、程序方面、证据方面、法律适用以及最后判决务必须有明显的可争辩性,两造当事人间必须有强烈的对抗性,而法官则必须坚持其中立性、消极性。当然,法官要通过最终的心证公开显示其结论的可接受性从而获得权威性。只有使每一个模拟法庭参加者的角色意识得以强化,才能避免一团和气的“诉讼格局”,才能挣脱完全被“导演”束缚的窠臼,才能使每一个角色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被真正激活。

(二)内容方面:规范工作项目

模拟法庭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所掌握的事实,运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充分地展开思辩的翅膀,形成严谨的、富有说服力的答辩状或词。。以己之口或审判或控辩或陈述,这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优秀的语言表达的舞台。尽管“唇枪舌剑”是模拟法庭最精彩的部分,但须明确,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或可以说,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来说,充实的铺垫与漂亮的收尾都是必要的。由是,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欲要达致理想的效果,必须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规范化,如准备程序中人员的安排方面、庭审程序中的情节编排方面、争点及观点的整理方面、证据的调查收集及认证方面等等。在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理律杯”竞赛中包括书状与言词辩论的两个程序,在该比赛中,包括案件分析、课题研究、书状撰写以及言词辩论,皆应由参赛队员单独或合作完成,对于参赛学生的专业要求极高。

模拟法庭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模拟法庭;引导模式

前言

高职院校长期肩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备型人才培育的使命,尤其是内部法制教育,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将直接约束学生法律素质水准。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针对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加以系统化改进,思政和法律基础课程得以有机融合。可透过实效性角度观察界定,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强化工作并未引起全方位关注,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理论灌输和实践训练细致融合的产物,对于高职生科学性法律意识培养、综合性法律素质调整,往往产生较为强劲的支持保障功能。主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的设计应用方案探讨,势必令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顺势提升至更高等级层次。

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沿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论述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提升方面

尽管说我国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供应合理数量的素质、技能兼备型人才,但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实况已经和社会规范诉求产生严重冲突迹象,最终高职生就业前景也势必不够理想。其核心原委在于教学质量的偏差,许多高职院校法制教学中始终沿用传统鸭架式灌输手法,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最终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然不能系统化贯彻。而法制教育本身注重实践性,因此需要借助模拟法庭教学引导模式开辟全新思路基础上,令教师课程创新和传授质量发生本质性变化,进一步辅助广大师生精确化掌握社会需求,保证和时展步伐的贴合性。

(二)学生法制专业应用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改善方面

第一,模拟法庭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高职生对法制课程的感知研习兴致。事实证明,此类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激活高职生群体主观能动性,令他们在法庭模拟演练中明确个人职责,积极地透过网络、图书馆搜集和整理关键性材料,令自身法制知识结构得以有机修缮,至此真正过渡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能够加快法制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融合进度。高职生在进行多元化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必粗要将自身已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现实中去,结合个人思维创新和生活化经验,逐步拆解验证各类案情细节,令高职生至此真正系统化地掌握司法审批的整个工序流程,将学校不曾涉猎的知识加以灵活地吸纳内化。

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细致化贯穿的实践细节解析

(一)模拟法庭教学空间的精确化构建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必须要在专业化教学空间中予以布置,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因为成本限制,不能及时搭建健全化模拟法庭实验室,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在教师中进行简易化布置,在如此熟悉的空间中,高职生根本无法引起对法律的敬畏心情,最终教学实效自然不够理想。所以说,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集中一切技术、经济手段,搭建起生动化的法庭情境,同时参考人民法院相关规则进行各类角色扮演,保证审判器具的全数供应,令高职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另外,模拟法庭实验室仍有必要供应多媒体现代设施,保证相关情境演练的便利快捷性,不至于限制法制教育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