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3:43:43

税率范文篇1

汽车的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汽油和铁矿石等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直接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在满足社会汽车消费需求的同时,如何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汽车增长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对车辆购置税实行分档税率简便、易行,并易于见效。

一、实施车辆购置税分档税率的客观需要

首先,汽车除了要消耗钢铁、燃油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占用一定的土地和空间,如果说钢铁、燃油可以通过进口方式解决需求的缺口,那么被汽车占用的土地资源无法通过进口方式来解决。城市中的道路、桥梁、停车场都是公共资源,大型汽车明显较小型车占用了更多的公共资源。而一般车身尺寸较短的二厢车,占用的路面面积和空间小,同样长度、宽度的道路,可以容纳二厢车的数量明显要高于其他车辆,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车位紧张的现象明显有利。

其次,二厢车车身短,相比三厢车而言,车身轻,百公里平均油耗也明显低于三厢车,这对节约燃油消耗效果明显。并且,制造二厢车耗用的钢板也明显少于一般三厢车,这对缓解目前铁矿石供需偏紧现状,减少铁矿石进口,都有积极意义。由于二厢车排气量一般较低,因此一定程度能够缓解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

再次,通过实施车辆购置税分档税率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收入,为加大城市道路改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增加环保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改善交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改革车辆购置税单一税率,实施分档税率,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尺寸小、油耗低的二厢车等小型车正符合这种客观需要。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过去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三厢车,气派、大气,这使得一段时期内,国内市场的主流车型一直都是三厢车为主。但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程度增加、车位紧张、油价多次上涨,用车环境日益恶化,二厢车的节油、车身尺寸较短、排气量小(目前普遍低于1.6升)、造价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单价多在10万以下)、停车方便等优势正逐渐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两厢车的销量将超过70万辆,而两厢车在2001年销量仅为10万辆左右,5年内销量翻了7倍,这充分说明国产轿车的产品结构正在进一步向节能型转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目前二厢车发展较快,但三厢车占据轿车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仍是不争的事实。

二、现有降低汽车过快增长措施存在的不足

1、以税收等经济政策为代表的政策性宏观调控手段

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6年4月1日起,汽车开始执行新的消费税率:1.0升排量以下发动机的轿车消费税,将由原来的3%降至1%;1.0升~2.2升的税率仍为5%;2.2升~3.0升的税率由原来8%提高到9%;3.0升~4.0升的税率由原来8%提高到14%;而4.0升以上的税率由原来8%提高到20%。

新消费税出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同时限制大排量汽车,减少能源消耗。但从新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内容看,占目前汽车消费80%左右的1.0升~2.2升排量的车型税率基本保持不变,2.2升~3.0升排量的车型也只增加一个百分点的税率,影响微乎其微,真正有所影响的是3.0升以上的车型。但实际上,3.0升以上排量轿车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消费比例相对较小,即便通过大幅度提高消费税率,对抑制大排量汽车消费,达到减少能源消耗作用仍有一定限制。

2、以扩大城市基础建设为代表的微观调节方式。除了能源消耗增加的影响外,汽车增长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现象更为突出,为缓解这些现象,修地铁、建高架、拓宽车道等都是大城市比较通行的做法,但它们都以需要以巨额的财力作为保障,不太适用于经济实力偏低的中、小城市。

3、其他方式。如上海等地区曾采取的限制车辆牌照发放、牌照公开拍价的做法,又容易出现“牌照比车贵”、“铁皮比金子贵”的怪现象,这类希望通过设置“高门槛”,采取强制性“围、堵、截”的方式来达到控制汽车增长的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据,又容易挫伤消费者的积极性。

三、正确引导汽车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则

俗话讲:麻雀虽小,五脏齐全。汽车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使用、报废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它涉及冶金、化学、纺织等若干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都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如果简单采取人为控制汽车消费市场规模,强制性抑制急剧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的措施,那必将对国民经济、国家财政收入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面对我国每年急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正确运用宏观和微观政策、措施,采取“宏观引导为主,微观控制为辅”的原则,合理引导社会对汽车消费的合理需求,在满足消费市场对汽车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汽车增长而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应该是积极而有效的做法,而税收政策作为宏观手段在调控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实施车辆购置税分档税率的主要思路

由于目前我国车辆购置税实行单一税率10%,并且根据我国200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标准,目前的轿车、SUV和部分MPV都通称为M1类车,即乘用车,包括了活顶乘用车、小型乘用车、高级乘用车、敞篷车、越野乘用车等,并没有两厢、三厢的分类。

税率范文篇2

【关键词】印花税;税率调整;证券交易成本;负回报

一、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的背景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股民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缴纳的一笔费用,根据一笔股票交易成交金额计征。证券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属行为税类。印花税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地改变股票的交易成本,因此监管层通过调整印花税率可以起到调控股市的作用。

历史回顾:1990年首先在深圳股市开征,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反映了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历史的开始。1991年10月,深市将印花税率从6‰调整到3‰,牛市行情启动,后上证指数从180点升至1992年5月的1429点,升幅达694%。1997年5月12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直接导致上证综指出现200点左右的跌幅。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至4‰,股指不升反降,两个月内震荡走低400点。1999年6月1日为了活跃B股市场,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将B股交易税率降低为3‰,上证B指一个月内从38点拉升至62.5点,涨幅高达50%多。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税率再度调低至2‰,股市产生一波100多点的波段行情,11月16日是这轮行情的启动点。2005年1月23日,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调整为1‰,股市轻微拉升后随即呈震荡下行趋势。2001年4月至2005年末,股市基本表现为熊市。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经过近两个月的震荡调整后重新步入升势,直到当年10月中旬。

回顾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的历史,无论是印花税的下调还是上调,从历史数据看,股市表现一般为熊牛互现,对熊、牛市场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影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印花税税率的变动,对于上证指数的涨跌,其刺激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股市连续数月下挫、交易较为低迷的背景下,一项令市场瞩目的调控政策23日傍晚出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下调为千分之一。这次税率的下调将对股市有何影响呢,笔者就此作一分析。

二、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下调的原因

(一)降低交易成本,活跃股市

实际上,印花税在我国证券交易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比佣金的水平要高得多。粗略计算,印花税占交易成本的50%以上。下调印花税率,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对于重新聚集人气,重振投资者信心有所帮助。

(二)印花税税负过高造成负回报

印花税税率的降低或者是取消,理由绝不是为了单纯救市,而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假若以每天成交量2500亿计,印花税收3‰,一年的印花税3600亿元,券商佣金2400亿元,合计6000亿元,而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利润仅3892亿元,属于流通股股东的利润仅1200亿元,何况大多数不分配。就是说,投资者付出6000亿元的交易成本去追逐上市公司仅1200亿的利润,这是严重的负回报投资。

(三)从国际对比看,不符合国际现行规定

目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对买卖双方征收,其他国家只对买方或卖方征收,甚至不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再者,税率过高,买卖双方分别按3‰的税率征收,是全世界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最高的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税率水平在1‰左右。

下表可以展示我国财政部过去的十五年来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印花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大,我国调整印花税税率完全不是出于财政收入的原因,而是对股市走向的一种政策导向。由于1990年我国实行高税率的财政政策,所以证券交易印花税一出台其税率就非常高,完全偏离了国际惯例,这是历史原因。

三、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下调的影响

(一)有利于缓解投资者的悲观心理

沪深股市在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后,市场悲观气氛浓厚。随着印花税下调政策的推出,此举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活跃市场交易,市场将强势反弹,实现价值回归,有利于缓解投资者的悲观心理。技术形态上,上证指数在4月22日单日击穿3000点后获得支撑,市场做空动能释放较为充分,有强烈的反弹要求。目前个股估值水平对场外资金存在较强的吸引力,交易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吸引场外资金入市,为后市的技术性修复提供了较坚实的基础。印花税的下调的确是利好消息,但深度分析,目前下调印花税产生的效果将是短期的,印花税税率下调体现了通过财政税收手段,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精神。调整印花税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对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缓解投资者的悲观心理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二)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后股权分置时代,必须完成三项改革,一是建立与全流通时代相匹配的大宗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税收环境;三是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市场再融资的标准和规则。当这三项改革完成后,将有助于市场透明度的建设。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改革基本的平台是资本市场,没有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改革是不可能完成的。调整印花税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三)有助于推动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自去年10月以来,上证综指从6124点一路跌至3000点左右,其跌幅之快、之深为十余年来罕见。仅今年一季度,上证综指跌幅就达34%,许多大盘股跌破发行价。股市每日交易量也从高峰时的3000多亿元降至1000亿元左右。在股市低迷时出台一定措施,促使其良性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惯例。

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调整,体现出政府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这是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从日前公布的中国证监会对“大小非”解禁的指导意见到23日宣布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低股票印花税率,表明政府一直关注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维护证券市场稳定意愿强烈、态度积极。这是符合市场发展内在要求的一个举措,能有效推动股市稳定健康发展,体现出了政府对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视。

四、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下调的意义

下调印花税政策的利好效应在客观上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市场长期发展仍将依赖于宏观经济形势。政府本次调整印花税,不是拖市,也不是救市,而是对股市宏观调控的税收手段,用行动证明我国政府要求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心,更准确点说应该是还市场一个应有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环境。此次印花税的下调是十分正确的,它主要从环境和成本的角度来恢复市场的信心,恢复市场的流动性。此次调整印花税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此次调整是决策层站在当前的事实和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上做出的,符合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说明我们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同时,印花税率调整作为稳定股市信心的“组合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人们对监管层解决余下来的再融资、内幕交易等问题有了更大的信心。这意味着,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些负面因素将在监管层的努力之下,逐步得到解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印花税率调整的意义其实早已经超越了印花税率本身,而包含着更加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税率范文篇3

为了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适当调整农林特产税税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大宗农林特产收入仍实行全国统一税率:海淡水养殖收入由10%降为8%,其中水珍品收入由15%降为8%;水果收入为10%,其中柑桔、香蕉、荔枝、苹果收入由15%降为12%;果用瓜收入由10%降为8%;原木收入由8%降为7%,对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凡有上交计划木材和利润任务的,仍暂缓征收。

其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应税品种的税率,最低仍为5%,最高由不超过30%降为20%。各地随同农林特产税征收的不超过应纳税额10%的地方附加继续执行。

二、农林特产税征收的范围,仍按照《国务院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国发[]179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工作的通知》(国发[]28号)的规定执行,对列举的应税产品必须依法征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征税品目作出具体规定。除此以外,不得任意扩大征收范围。

税率范文篇4

【关键词】税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税基即“课税基础”,对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进行纳税筹划,也就是对应纳税所得额的筹划,就是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应纳税所得额,税基越小,所缴纳的税款就越少。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准予扣除项目-允许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减小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筹划:收入和税前列支的费用支出。

一、收入的筹划

(一)不同收入界定的筹划

收入总额包括企业取得的各种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不征税收入”不构成应税收入,具体是指财政拨款、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属于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免税收入”已构成应税收入但予以免除,是指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因此,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方式时,可以考虑选择国债或符合条件的股票、债券直接投资,如企业可以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而不存入银行,增加免税收入。

(二)利用分期确认收入筹划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纳税人下列经营业务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2.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3.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分期确认收入筹划的基本原则是,让法定收入时间与实际收入时间一致或晚于实际收入时间,这样企业就能有较为充足的现金纳税,并享受该笔资金差额的时间价值。

(三)选择不同销售方式的筹划

产品销售方式有现金销售、预收货款销售、托收承付或委托收款、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分期收款等,不同的销售方式对应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由于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对销售方式有自由选择权,销售方式不同,往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这就为利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而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早晚又为利用税收屏蔽(延迟纳税)提供了筹划机会。

(四)其他有关收入的所得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上述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标准。

二、税前列支费用的筹划

利用企业所得税法中对税前列支费用进行筹划,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点,其筹划的空间非常大。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关于“三费”的筹划

“三费”是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在实务中,有些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经常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导致不能在税前全额扣除,加重了税负。

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据实扣除费用的额度,对于有扣除限额的费用应该用够标准,直到规定的上限。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筹划:

1.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提高扣除费用额度

按规定,“三费”都是以营业收入作为基础计算扣除限额的,如果将企业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企业的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就增加了一次营业收入,在整个企业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

2.业务招待费与会务费、差旅费分别核算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不利。因为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董事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据实在税前全额扣除。同时,也绝对不可以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偷税行为。

3.合理转换“三费”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除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外,还应当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提前做好预算,以利于二者间的合理转换,从而进行纳税筹划。

(二)关于研发费用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加计(150%)扣除。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研发水平。在日常核算时,注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研发费用的认定条件,并且单独归集核算,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并保存相关佐证材料,以便能充分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上的筹划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另一种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也不一样。由于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一般会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去,或作为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直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如何对折旧费用进行筹划与安排,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使用直线法集体折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相同,比较均衡;而使用加速折旧法则前期计提的折旧相对较多,后期相对较小,由于在前期将大部分的折旧已经列支或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了,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三、结束语

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参与企业经济利益分配的一个税种,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制约着企业的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它的税源广,税负弹性大,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点。对于企业来说,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同时不需要缴纳比税法规定的更多税收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企业如何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做到依法纳税与合理避税的协调统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杨宏.新企业所得税法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税率范文篇5

提要:本文计算了我国资本有效税率、劳动有效税率和消费有效税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有效税率和劳动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而消费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倾向于有正的影响。

有效税率分为边际有效税率和平均有效税率,前者是指边际税基所承担的有效税率,后者等于税收收入与相应税基的比值。相对于法定税率和宏观税负,有效税率更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结构要素所承担的税负水平。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本文将税收收入分为资本收入税收、劳动收入税收和消费支出税收。将分别计算资本、劳动和消费的有效税率,并用三种有效税率进行实证分析。

一、税收的归类

(一)资本税收。对资本征收的税收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部分,在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中都有所体现。对资本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烧油特别税、牲畜交易税、契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以及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应计入对资本征收的部分。

(二)劳动收入税收。劳动收入是劳动者出售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对劳动收入征收的税收包括农业税、牧业税、社会保险基金和来自于劳动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等。其中,社会保险基金虽然没有采用税收的形式,但是国际上一般将其作为税负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文将其纳入劳动收入的有效税率的计算。

(三)消费支出税收。本文的消费支出税收是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为征收依据的税收的总称,包括特别消费税、农业特产税、集市交易税、筵席税、盐税、屠宰税、关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中对消费征收的部分和消费税。

二、对部分税种的处理

(一)流转税的处理。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是生产型的,它同1994年前的产品税、营业税都属于部分对资本收入征收(如对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增值税),部分对消费支出征收(如对最终消费品征收的增值税)。1994年税制改革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改为流通领域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应视为完全对资本征收。因此,对于流转税的整理方法,本文参照刘溶沧、马拴友(2002)的方法,按照最终消费率即支出法GDP中最终消费所占的比例核算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消费支出征收的部分,并与消费税合并计入对消费征收的流转税,计算公式为:1994年前对消费征收的流转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最终消费率;1994年后对消费征收的流转税=增值税×最终消费率+消费税。同理,1994年前对资本征收的流转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本形成率;1994年后对资本征收的流转税=增值税×资本形成率+营业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处理。由于个人所得税一部分针对劳动收入征收,如工资、薪金所得,一部分针对资本收入征收,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因此需要将个人所得税在劳动和资本收入间进行分配。本文按照城市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与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将个人所得税分为劳动收入的税收和资本收入的税收两部分。

(三)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和契税的处理。《中国统计年鉴》将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和契税统计为农业各税。而在中国现行税制中,农业税、牧业税属于农业税类,由于农牧业从业者主要是通过投入劳动获得产出,因此作为对劳动收入征税;农业特产税也属于农业税类,但主要对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征税,因此作为对消费支出征税;契税属于财产税类,耕地占用税属于资源税类,将耕地视为资产的一种,因此将契税和耕地占用税计入对资本收入征收的税收。

(四)关税的处理。Mendoza(1994)就曾指出,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时,由于许多产品依赖于进口,应将关税纳入有效税率的核算体系。关税属于流转税类,是海关机构对进出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收。关税的征收涉及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和消费结构,在本文的核算中,将关税计入对消费支出征收的税收。

三、资本、劳动总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核算方法

(一)资本总收入。由于缺少直接的统计项目,对资本收入的核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以下核算方法:资本总收入=营业盈余-企业亏损补贴+资本税收。1994~2006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份计算而得;1985~1993年(营业盈余-企业亏损补贴)数据根据刘溶沧、马拴友(2002)论文中的数据(资本收入-资本征税)计算。

(二)劳动总收入。劳动总收入等于劳动税收与税后劳动报酬之和。由于税后劳动报酬在1990年前缺乏年鉴数据,本文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劳动收入:1985~1998年劳动收入根据刘溶沧、马拴友(2002)所提供的劳动报酬加上劳动税收计算;1999~2003年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劳动报酬合计而得。

(三)消费支出。消费支出用最终消费表示。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从国内和国外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前面的核算方法,计算出资本总收入、劳动总收入和总的消费支出。然后,按照上述各种税收的归类,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资本、劳动和消费有效税率:

资本有效税率(ktaxr)=■(1)

劳动有效税率(ltaxr)=■(2)

消费有效税率(ctaxr)=■(3)

图1给出了三种有效税率变化趋势图。(图1)从中可以看出,在三种有效税率中,资本有效税率最高,而且与另外两种有效税率相差比较悬殊。资本有效税率在1986年达到最大值为35.6%,在其他年份有较大的波动,但总体水平一直在20%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资本有效税率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OECD国家资本有效税率平均只有22%,G7国家平均为24.4%,欧盟成员国平均为21.2%。图1表明,我国劳动有效税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985~2003年一直低于消费有效税率,在三种有效税率中处于最低水平,而从2004年开始高于消费有效税率,说明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税收在总税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85~2005年消费有效税率在平稳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下降的比较明显,说明目前我国消费有效税率的水平比较低,消费税收还有一定的增税空间。同时,通过三种有效税率比较分析也说明,我国的税制改革应注重结构性减税,降低资本的有效税率,适度提高劳动和消费的有效税率。

四、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分析

我们在Milesi-Ferretti,GianMariaandNourielRoubini(1995)给出的框架下研究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一个两部门的经济,第一个部门生产物质资本,第二个部门生产人力资本。设K表示物资资本,L表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是规模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t=A(vtKt)?琢(utLt)1-?琢(4)

其中:v和u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用于生产产品的投入比例。设物质资本存量的折旧率为?啄。人力资本是一个非市场性的活动,也采用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且设人力资本的折旧与物质资本的折旧相同,也为?啄,则有:

■t=B(xtKt)?茁(ztLt)1-?茁-?啄Lt(5)

其中:xt和zt分别是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

政府部门的预算约束为:

■=rtBt+Gt-Tt(6)

其中:Bt是政府债券,rt是它的利率,Tt是税收收入。整个经济的资源约束为:

■=Yt-?啄Kt-Ct-Gt(7)

其中:Ct和Gt分别是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

假定家庭同质,并且永远存续,其终生效用以下列效用函数表示:

U=■e■u(C■,l■)dt(8)

其中:p是时间偏好率,l是闲暇时间。假定即时效用函数采用固定跨期替代弹性形式:

u(C■,l■)=■-1,?兹≠1logC■+?着logl■,?兹=1(9)

其中:?兹是跨期替代弹性的倒数。在人力资本积累技术约束(5)和下式的预算约束下使效用最大化:

R■■(1-?子■■)v■K■+R■■(1-?子■■)u■L■+r■B■-C■(1+?子■■)-■■-K■-■K■≥0(10)

其中:R■、R■是资本和劳动的收益率,?子■、?子■■是对资本和劳动征收的税率,?子■■是对消费征收的税率。每个人的时间禀赋假定为1,即lt+ut+zt=1,显然有总的税收收入为:

T=?子■R■vK+?子■■R■uL+?子■■C(11)

企业分别以利率R■、R■雇用资本和劳动,在利润最大化时,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其边际成本:

R■■=?琢A(■)■(12)

R■■=(1-?琢)A(■)■(13)

当消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以相同的增长率?酌增长,要素配置u,v,z保持不变时,经济达到均衡增长路径。

Milesi-Ferretti,GianMariaandNourielRoubini(1995)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此处从略)得出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为:

?酌=■[D(1-?子■)■(1-?子■)■(u+z)■]■-?籽-?啄](14)

其中:D=(?琢A)?茁[B(1-?茁)]1-?琢{(1-?琢)?茁/[?琢(1-?茁)]}?茁(1-?琢)。

以上分析表明三种税率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资本收益率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五、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在实证研究中,Bleaney等的研究表明消费税是非扭曲性税收,利用非扭曲性税收来为生产性消费融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扭曲性税收则降低了经济增长率。Daveri和abellini的研究则表明劳动税的扭曲效应要大于资本税和消费税。刘溶沧、马拴友(2002)发现我国对资本征税降低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影响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对劳动征税降低了投资率,刺激了劳动供给,对技术进步没有影响,总效应是降低经济增长;对消费支出征税,提高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不影响劳动供给,最终效应是不妨碍或弱促进经济增长。

人均产出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或投资大小。另外,经济增长研究表明,经济的开放程度也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样本期间:1985~2006年):

gpgdp=-0.02ktaxr+0.0015ctaxr-0.014ltaxr+0.43ifr+0.18open+■t(15)

(-1.75)(0.36)(-3.12)***(2.56)**(1.67)

■■=0.87■■-0.47■■+?着■

(3.93)***(-2.17)**

R2=0.74D.W.=1.73

其中,gpgdp表示实际人均GDP增长率,ktax、ctaxr、ltaxr分别表示由(1)、(2)、(3)式计算的资本有效税率、消费有效税率、劳动有效税率,ifr为投资率,open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用来衡量开放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芝倩.资本、劳动收入、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测算.税务研究,2006.4.

税率范文篇6

[关键词]退税率汇率比价税务筹划

随着我国对进出口经营权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外汇储备也日益剧增,进而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伴之以国际贸易的争端也日益增多。

此背景下,新一轮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也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如何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上司企业的影响就成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必要性

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1%,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资产市场泡沫横飞、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等问题日趋严重,压缩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宏观经济调整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出口效益和改善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出台新一轮出口退税调整政策是极其必要的。

本次出口退税下调不仅是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促使国内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平衡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不断产生的贸易摩擦,利用最直接的政策手段来打压与日俱增的贸易顺差,进而缓解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国内经济压力。

二、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上市企业业绩的影响

1.短期影响

出口退税率下调政策属于紧缩财政政策的,股市会在消息公布前后集中得到反映。调整消息公布日6月19日至7月11日,沪市综指下跌了8.32%。退税率下调直接导致相关上市企业出口业务经营成本增加。据有关机构估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出口成本一个百分点,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下降。

根据这一预期,投资者会大量抛售受此影响较大的企业股票,而这必然会加速相关上市企业股价下跌。而出口营业收入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受到了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下跌幅度明显高于股市总体水平。剔除停牌的包头铝业,其余披露公告的27家上市公司6月20日以来平均跌幅为18.28%。12家公司跌幅超过20%,占总数的44.44%,25家公司跌幅超过股市总体跌幅,占总数的92.59%。

出口退税下调导致企业股价加速下跌,在短期内大大降低企业价值。这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会在中长期体现出来。

2.中长期影响

出口退税通过抵消应交增值税直接计入企业利润,下调多少,企业利润直接减少多少。为抵消成本增长带来的部分压力,出口企业尤其是低盈利企业将会提高外销价格,这也势必导致销售额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出口销售额和企业利润。用公式简单的表示:

企业出口利润=(实收外汇-美元费用)*外汇牌价+退税-采购成本-其他费用

其中:退税=增值税发票金额/(1+应征税率)*退税率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退税率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退税率下降,企业利润同退税额等额下降;并且实收外汇(出口销售额)和增值税发票金额又同为外销价格的函数,负相关,而退税率下调,企业必将上调外销价格,最终会影响收汇金额和开票金额下降,进一步影响企业利润。

退税率下调也必然导致国内销售和国际销售价格的比价降低,也就是出口汇率比价,用公式表示:

汇率比价=人民币汇率/[1-(1-退税率)*退税率]

=人民币汇率/[(退税率-0.5)2+0.75]

其中,退税率小于0.5,在此区间退税率与汇率比价成正相关。当退税率下调,汇率比价就会变小,即出口条件环境越恶劣,相关出口类企业会增加国内销售,导致国内现货压力大大增加,非出口或出口比重比较小的同行企业市场份额逐渐萎缩,最终会影响到同行业内销企业业绩下降。当退税率减小到0甚至为负数,即出口退税变为出口征税,一般限于资源型、高污染型和国家战略型行业,汇率比价会低于人民币汇率,该类行业更倾向于内销,导致同行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业绩下降。

三、上市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措施

出口退税下调对上市出口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为了减轻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上市企业的影响,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有降本增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销量等多个方面,上市公司的这些措施将可以在短期降低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中长期来看,上市企业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导向性措施:

1.上市企业应积极实现由低价式、倾销式竞争向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方式转型,开发高附加值、非配额的商品,并加快推进专业化、系列化的步伐。品牌化不仅可适应国际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大趋势,加强对出口商品成本的控制力度,还可以享受到国家政策性照顾的优惠措施。如浙江省就设立了相应的“浙江省出口商品品牌发展资金”来鼓励出口企业创品牌,以减轻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

2.为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压力,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相关上市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战略方针,努力向高利润、高回报率的生产或流通环节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贸易壁垒,要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国外设立直销点或投资办厂发展加工贸易,这样无论是以获取当地资源拓展市场空间,还是获取技术、转移产能或带动国内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出口为目的,只要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都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3.进行出口退税税务筹划。上市生产出口型企业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上应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特准退税的货物,由于征税率均为6%,不产生对成本影响。而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货,大部分商品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从而产生自负部分税款,增加成本,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同质产品。

从国外进口料件到加工分为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一般贸易项下进口。国家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采取“免、抵、退”管理方式,对来料加工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不征不退”。所以,当在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时应按下列方式选择加工方式;当加工复出口耗用的国内料件比较多时,应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因来料加工方式下,对国内耗料的进项税额不予退税,而进料加工可办理出口退税,虽然退税率低一些,但当国内耗料额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料加工的成本等于甚至小于来料加工的成本。反之,当国内耗料比较少的情况下,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而当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等于征税率时,则采用进料加工比来料加工方式更合适。因为两种方式对出口环节均不征税,但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可以退还全部的进项税,而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则要把消耗的国内材料进项税额计入成本。

税率范文篇7

一、引言

1994年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对工商业实施了增值税税制,但交通运输业与建筑业仍然实施营业税税制,使得增值税环环抵扣的链条机制发生了断裂。将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到交通运输业与建筑业,同时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成为了目前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如果对交通运输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型选择与税率确定则成为了交通运输业顺利实施增值税的关键。

从广义上说,交通运输业应该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与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本文主要从公路、水路两种运输方式来分析交通运输业实施增值税的税型税率问题。通常公路交通运输方面包含公路经营与公路运输两种类别,水路交通运输方面包含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远洋运输与港口装卸四种类别。公路经营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有其特殊性,远洋运输根据国际惯例视同出口,也有其特殊性,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说明问题,本文不将其纳入分析的范围。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向300余家交通运输企业发出了调查表,共回收到117家企业的调查表,最后采用61家交通运输企业的有效数据。其中公路运输企业24家、内河运输企业19家、沿海运输企业8家、港口装卸企业10家,本文对交通运输业征收增值税的税型税率分析以这些企业提供的1998—2000年三年的数据资料为依据。

二、对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税负的总体分析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是,增值税纳税人在以收入为依据计算缴纳增值税额的同时可以获得以成本为依据的进项税额的抵扣。为此,增值税的税收负担不仅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关,而且还与纳税人成本中可以获得抵扣的项目有关。

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所占收入、成本比重的高低直接决定交通运输企业改征增值税将承担的税负。从被调查企业提供资料看,交通运输企业外购的货物主要有燃材润料、修理用材料、备品配件、通讯导航器材、轮胎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劳务主要是修理费、港口费;新增固定资产主要有公路交通运输的场站、车辆,水路交通运输的码头、船舶等。根据被调查交通运输企业的数据,1998-2000年企业外购货物、外购劳务、新增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三年所提折旧及其占收入比重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对交通运输企业外购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出:

(一)在外购货物方面,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燃料、润料和备品配件,外购货物占收入比总体水平是20.36%。

这说明,如果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改征增值税,企业成本中仅为外购货物所含税额可以抵扣,税率从原来营业税的3%改为增值税的17%,可抵扣成本为收入的20.36%,实际缴纳增值税税基为收入的79.64%,根据增值税不含税的计算方法,企业实际税负是收入的79.64%/(1+17%)的17%,将达到11.57%之多,运输企业税负将大大加重。

(二)在外购劳务方面,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港口费、修理费和外购装卸费,外购劳务价款占收入比总体水平是9.22%。

综合被调查交通运输企业外购货物及外购劳务的情况,如果被调查企业改征增值税,企业成本中外购货物和外购劳务所含税款可以抵扣,则可抵扣税款的外购约为收入29.58%,增值税的计税基础是收入的70.42%,企业实际税负将有10.23%之多,企业仍不能承受如此高的税负。

(三)在新增固定资产方面,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船舶、车辆等运载工具与港口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

如果将被调查企业固定资产也列入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外购固定资产占收入比平均为23.22%,外购货物和外购劳务以及新增固定资产合计占收入比为52.80%,可抵扣税款的外购为收入的52.80%,企业实际税负也将为6.86%,也将远高于目前交通运输业的税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高,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不同,把固定资产所含税款纳入抵扣范围,企业将随新增固定资产多少的不同而使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有较大的差异。

(四)在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由于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比较长,折旧占收入的比重也就较低,例如被调查企业折旧占收入比总体水平为仅为1.23%。

实质上,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即固定资产处于正常营运、正常报废和增加的情况下,忽略残值,企业每年计提折旧额就相当于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以年所计提折旧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依据的话,就相当于是以企业年新增固定资产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依据。为此,本文不对收入型增值税进行测算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如果将现行的主体税种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单从税负的角度看,都将加大企业的实际税负。从交通运输企业外购货物、劳务和新增固定资产占收入比分析,如果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而且为了保持和工商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链条相连接和吻合,也适用增值税一般税率17%的话,以目前交通运输业的税收承担能力,只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交通运输业当年增加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从增值税销项中全额抵扣。而且,由于不同交通运输企业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相差较大,相当部分企业即使是17%的消费型增值税也会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

当然,不同类型运输企业的收入成本构成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具体地说明转换税种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下面将分别不同类型企业执行不同税率的增值税进行测算,以寻求一种合理的税负。

三、交通运输业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分析

生产型增值税的征收制度是,企业按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外购材料、外购劳务取得专用发票的可以据发票上的进项税额当期予以抵扣,不足抵扣部分留待以后各期抵扣。和现行的营业税相比,如果改征增值税,企业的税负将和企业外购货物及劳务的多少直接有关。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测算的结果,这里将根据表1所列被调查的61家交通运输企业各项外购货物、劳务占收入的比重为测算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税率为17%,优惠税率为13%,对于不能取得增值税发票的一些项目多采用10%的增值税抵扣税率,表2所示的是根据这三档税率测算分析的交通运输业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企业如果执行17%的一般税率的生产型增值税,实际税负将大大超过目前的营业税税负,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将达到10.23%;如果执行13%的优惠税率,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将达到7.21%;如果执行10%的低税率,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也达到4.79%。三种不同增值税税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企业的实际税负都超过目前交通运输企业执行的营业税的主要税率3%。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这里的测算是以企业提供的营业收入为基础的,而实际上,企业由于纳税调整等税收的优惠政策,实际的计税收入将会小于财务指标上的营业收入,所以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实际税负将比这里测算的更大。为此,可以认为,如果改征生产型增值税,将大大加重交通运输企业的税收负担。

增值税的特点就在于中性公平,表现为税率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实现在生产流通环节中,产品和劳务在各环节都能使税额得到抵扣。不同税率就会使购进低税率产品或劳务企业承担税额,形成低进高出。在现行的增值税制中,工商企业购进运输可以运费7%抵扣,就是为购进劳务企业减少税负的承担,但依然存在工商企业低进高出问题。所以,即使交通运输业以更优惠税率的增值税进入流通领域,依然不能解决购进劳务企业的税负不公问题。而对于交通运输业本身,反而增加了核算成本,给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仅从税负上来分析,如果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不可行。

四、交通运输业改征消费型增值税的税负分析

消费型增值税是最彻底的增值税,其根本点在于企业的所有购进货物和劳务以及新增固定资产所含已纳税额在当期都可以得到抵扣。因此,企业当期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就成为了消费型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对消费型增值税的测算,可以建立在生产型增值税测算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信息,改征消费型增值税的税收负担测算如表3所示。

表3的测算表明,如果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进项增值税可抵扣的范围,那么,在执行17%的一般增值税税率情况下,包括公路运输、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港口装卸在内的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仍高达6.86%;在执行13%的优惠税率情况下,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为3.83%;在执行10%的低税率情况下,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为1.42%。其中与交通运输企业目前的主要营业税税负较为接近的是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如果执行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公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39%,内河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18%,沿海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3.11%,港口装卸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33%,企业将承受的税负都超过目前的税负水平,但超过目前税负的程度不一致。

目前,交通运输企业运输业务适用的营业税税率是3%,劳务适用的税率是5%,一部分销售和修理业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6%的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也有部分适用17%的一般增值税税率。为说明问题起见,这里将所测算的不同消费型增值税税率下的实际税负与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流转税占营业收入比比较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税负比较可以看出,如果交通运输企业改征13%的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实际税负将有所上升,上升的幅度为32.07%,各运输业务类别之间上升的幅度比较均衡。公路运输企业比流转税占营业收入比提高28.73%,内河运输提高37.05%,沿海运输提高37.61%,港口装卸提高24.4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并不象企业存货的增加一般较有规律可循,在各年度均衡发生,特别是对一些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新增,选择3年的数据也许并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这里是在假设1998-2000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情况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均衡增加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在1998-2000年间处于新增固定资产较多时期,统计分析的结果将表现为实际税负较低;如果企业在1998-2000年间处于新增固定资产较少时期,统计分析结果将表现为实际税负较高。

五、分析结论

根据前面的测算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只能抵扣外购材料和劳务所含已纳税额,交通运输企业与生产产品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场站、码头泊位)、运载工具(如车、船)或装卸设备实现被运送对象空间上的位置转移,不必要像直接生产产品的企业那样将资金垫支于劳动对象,为此使得能够被抵扣的材料和劳务所占比重小,按照现在的营业税税负水平,现行的增值税税型是交通运输企业无法承受的。所以,要将交通运输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值税的转型势在必行。

(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抵扣外购材料、劳务和新增固定资产已纳税额,使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固定资产价值占企业资产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业获得更多的抵扣,从税负的测算上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测算的结果看,如果执行13%的优惠税率,企业的实际税负略高于现在的营业税实际税负,而且,由于流转税与所得税之间有互动影响作用,如果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由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含税而减少企业同期计入折旧费用,结果是企业应纳所得额相应增加,所得税额会相应增加,为此而使得企业的总体税负将会增加。

税率范文篇8

政策调整背景及主要内容

此次政策的调整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国际上来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迅速波及世界各国,尤其欧美等重灾区,危机已由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造成经济滑坡,市场萎缩,对我国的外贸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外贸出口增幅呈现持续大幅下降态势。从国内来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外贸产业政策引发的出口退税率多次下调、原材料价格及工资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于这些企业规模不大、资金实力较弱、产品层次低、抵御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差,经营陷入困境,部分出现关停倒闭的现象。国家上调退税率,可以直接减少相关企业税收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增加企业利润,对于扶持出口企业发展,增加劳动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上调产品出口退税率,也是继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和连续下调“双率”之后又一重大调控举措,凸显政府“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意图,为出口企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机会。

出口产品退税率上调主要分三步进行,共涉及7314项商品,占到全部出口商品总数的54.1%:

第一次调整是自20*年8月1日起调整3196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3.65%,主要是将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

第二次调整是自20*年*月1日起,调整3486种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7.15%,主要是部分纺织服装、玩具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将日用和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部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部分家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

第三次调整是自12月1日起调整3770种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73%,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轮胎等部分橡胶制品、部分林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9%,将金属挤压用模等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将冻对虾仁、冻蟹等部分水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提高到13%,将牙膏等部分化工产品、石材、铝板带等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3%,将农用泵、摩托车、自行车、家用电器等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提高到13%,13%提高到14%。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市出口企业的影响

税率范文篇9

[关键词]新税率;估算;总投资;单价分析;某家水库;贵州省

1概述

2019年4月1日以前编制概(估)算文件执行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以下简称旧税率),2019年4月1日起执行贵州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黔水建[2019]46号)。《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黔水建[2019]46号)(以下简称新税率)部分内容为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的税金税率为9%;主要材料基价按新税率调整价格;自采砂石料单价计取间接费、利润及税金。本文以七星关区某家水库工程为例,分析新税率文件中的变化对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的影响。

2工程概况

七星关区某家水库工程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哩东村境内,六冲河左岸二级支流、大河左岸一级支流布罗沟中游。水库坝址距放珠集镇5km,距毕节市中心城区60km。毕威高速由东向西横贯放珠镇,对外交通便利。推荐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5.3k㎡,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39万m3。根据本次设计成果:水库校核洪水位1497.90m,总库容139万m3,工程等别为Ⅳ等,水库规模为小(1)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95.00m,相应库容为115万m3,死水位为1483.00m,相应库容为46.5万m3,兴利库容为68.5万m3。某家水库工程由大坝枢纽建筑物、泵站工程、输水建筑物和灌溉建筑物组成。大坝枢纽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放水建筑物等。泵站工程包括泵站取水管、泵房、泵站上水管,上水池等。输水建筑物为输水管道。灌溉建筑物包括灌溉总管、法桥支管、海螺坡支管、红岩支管、龙洞弯支管组成。

3单价分析及计算

3.1价格水平。采用《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9年第9期,2019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3.2基础单价。(1)人工单价。①技工:67.57元/工日;②普工:58.93元/工日。(2)主要材料单价。①炸药:12389元/t;②油料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下调的通知确定(调价执行时间为2019年10月21日24时)规定省内调拨费计算,柴油除税价格为6606元/t。③新税率规定进入单价的材料基价为:柴油3500元/t;炸药5300元/t;砂石料70元/m3;④旧税率规定进入单价的材料基价为:柴油3400元/t;炸药5150元/t;砂石料70元/m3。材料预算价格与材料基价之差计取税金后,计入工程单价。(3)砂石料单价。本工程砂石料为料场自采,预算价格见表1。(4)建筑安装工程单价。①措施费:措施费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安全生产措施费、临时设施费和其他。本工程为枢纽工程,安全生产措施费费率为8%;②间接费:本文采用定额根据《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的分类,按10%;③企业利润:7.00%(直接工程费+间接费);④主材费,按相应主材计取;⑤三税税金:税金指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内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新税率为9%,旧税率为10%。3.3计算成果。某家水库工程挡水建筑物为面板堆石坝,且砂石料为料场自采。新税率文件对自采砂石料的费率计算由新的规定自采砂石料单价计取间接费、利润及税金。具体新旧税率影响下单价分析对比见表2。由表2可知,新税率影响下堆石料单价为96.05元/m3,旧税率影响下堆石料单价为72.12元/m3,新税率影响下单价增加33.18%。其中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均增加34.61%,材料价差减少3.1%,税金增加20.97%,可研扩大系数增加33.19%。直接费中堆石料材料单价增加,部分机械单价增加;措施费、间接费、企业利润、扩大系数为计算基数增加;材料价差中进入材料价差中的柴油价格减少;税金计算税率及计算基数变化。堆石料单价增加主要影响因素为堆石料材料单价、机械单价及材料价差,其余措施费、间接费等的变化为计算基数及税率的变化,简单直观,不作具体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见表3~表5。由表1可知,堆石料单价由覆盖层清除摊销及原料开采、运输2项组成。由表3、表4可知,新税率影响下覆盖层清除摊销单价增加为36.58%,其中直接费增加0.92%,间接费、企业利润及税金各增加100%,材料价差减少3.12%。原料开采、运输单价增加36.61%,其中直接费增加0.81%,间接费、企业利润及税金各增加100%,材料价差减少2.72%。由表5可知,覆盖层清除摊销单价中,单斗挖掘机(液压)1.0m3、推土机59kW、自卸汽车10t因为新税率影响下柴油基价由3.4元/kg增加为3.5元/kg,因此表3中机械费增加0.98%,致使零星材料费增加0.94%。而间接费、企业利润及税金各增加100%,因为新税率影响下,自采砂石料单价计取间接费、利润及税金。分别为10%、7%及9%。材料价差减少3.12%,因为相同柴油原价下,进入基价的价格增加,引起进入材料价差中的柴油价格减少。由表5可知,原料开采、运输单价中,单斗挖掘机(液压)1.0m3、推土机88kW、自卸汽车8t因为新税率影响下柴油基价由3.4元/kg增加为3.5元/kg,因此表4中机械费增加0.83%,,致使零星材料费增加1.01%、其他材料费增加1.17%。而间接费、企业利润及税金各增加100%,材料价差减少2.72%,原因与覆盖层清除摊销单价一致。

4结论

税率范文篇10

关键词:出口退税纺织品出口对策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调整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低至11%,并于当年9月15日起执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靠低价竞争出口。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已逐渐趋弱。出口退税率下调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成为我国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契机。

一、出口退税率下调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压力

1.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进一步压缩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3.48%。2006年1至7月份,除棉纺行业、丝绸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略有上升之外,其他行业净利润率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使纺织全行业净利润率下调0.06%。从退税率下调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来看,化纤行业影响最大,净利润率将因此下调0.21%,其次为麻纺行业,净利润率将因此下调0.13%,其他行业净利率可能下调幅度在0.04%至0.07%左右。这意味着某些纺织品出口将面临“零利润”的生存困境。

2.出口增量下降

纺织品出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96至1998年国家退税率下调,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3.2%;1999至2002年,退税率上调,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12.75%;2004年出口退税率下降为11%,纺织品服装出口比2003年同期降低6.2个百分点。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2005到2006年7月,纺织品出口贸易递增21个百分点;2006年9月退税率下调,加之目前我国纺织品国内生产成本增加,国外不断遭遇反倾销、特保政策,出口增量难以持续高增长。

3.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我国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随着纺织品出口的增加,纺织业投资的快速增长,近几年纺织品生产能力的过剩已经十分明显。出口退税率下调之后,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将会大量退出国际市场,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将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是摆在纺织品出口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

二、出口退税下调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新的契机

1.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产能过剩、过度竞争、效率低下,出口退税率下调,将促使整个行业进行新的结构调整,抑制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企业让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主要靠低价竞争出口。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已逐渐趋弱,出口退税率下调,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成产品的竞争力。

3.有利于缓解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

尽管中欧、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但中国纺织品的产能、产量、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因此200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从大环境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有利于减少中欧、中美贸易在这一领域内的摩擦,同时也会促进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可在非洲、拉美、澳大利亚等非设限国家或地区寻求新市场。

三、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全行业自主创新的比例不足10%,品牌建设能力较弱。据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1175.3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纤维加工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但自主品牌在其中所占比重不足10%,其余90%均为无牌、贴牌和定牌出口,基本上没有形成国际影响的品牌。我国企业应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品牌文化创新,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要采取多种措施,比如通过税收政策和纺织品配额分配等,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对纺织品技术创新的投入,培育自主品牌,使我国纺织业尽快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拓展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

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应当在注重国际市场的同时,亦应高度重视国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新兴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中国已经得到全球商家的重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我国纺织品企业应该在外销受退税率调整影响而下降时,应尽快开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从而弥补企业在海外市场所失去的利润。近年来,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城市对中高档服装的需求量很大,农村对纺织品的购买力也得到提升。纺织品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市场需求量的新变化,尽快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要舍近求远,把国内市场拱手相让。

同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应积极开拓国外营销网络。单一的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纺织业快速发展,我国的防治出口企业应高度关注国外市场变化,掌握第一手信息,开拓国外营销网络,掌握出口价格的话语权。在国外市场的区域选择上,不能过渡依赖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应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非设限地区的市场应是纺织品出口企业市场战略的核心。通过质量和价格提升,确保现有欧美高端市场,同时利用低价优势大力开发拉美、非洲、中东等非设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