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趋势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趋势

财务共享趋势篇1

关键词:财务流程再造 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

一、引言

面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建的挑战,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财务工作流程已经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运作信息化的需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席罗伯特・梅得理克(Robert Mednick,2002)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塑自己将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建并控制财务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财务流程再造包括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和外包逐步递进的阶段,这也是世界级企业业绩改变的过程(Cedric Read,2003)。当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就朝着共享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每一步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变革和更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70%以上的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共享服务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在美国成本平均降低水平达到了50%;在欧洲成本平均降低水平则为35%―40%(ACCA Report,2002)。

二、共享服务与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界定

(一)共享服务 关于共享服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RobertGurm(1993)等人最早提出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成员和技术等资源。DaveUlrich(1995)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重新组合或合并。Danna Keith & Rebecca Hirsehfield(1996)认为,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于组织中的日常活动进行合并,成为―个独立实体,并对所提供的服务向业务单元收费。Donniels.Schulman、Martin J.Harmer,JohnRDunleavy、James s.Lusk(1999)等人认为,对分散的组织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是为了向内部客户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等人则认为,共享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增值战略,因为它将性质相同的内部事务集中到一个新业务单元,来为内部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BryanBergeron(2003)认为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刘汉进(2004)提出共享服务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组织管理功能的一种方式,它指企业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进行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等事务性或者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活动,从原来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独立实体提供统一的服务。通过对上述定义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共享服务的定义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组合或合并;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专注于向内部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内部业务单元不再分别设立后台支持机构,统一共享“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四是目的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好处包括(cedric Read,2003):降低总费用和管理费用;更高质量、更精确以及更及时的服务;经营流程标准化;资本经营最优化等,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和流程达到规模经济。

(二)财务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前十项服务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总帐和合并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和司库、员工福利和奖金、信贷和收款、财务分析和报告等(Andersen,2001)。因此,规范、大处理量以及非关键的财务交易流程仍然占据着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也提供典型的非财务服务,如薪酬和收益、信息技术操作、供应或支持以及订单流程等。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是建立在财务组织深度变革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企业组织将依托于法人单位或者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进行剥离,使得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归并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成员单位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和集中管理(张瑞君,2008)。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李,2004)。财务共享服务从职能定位上强调的是集成服务而不是集中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从业务功能看并非是单一功能与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合并精简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并且很有可能跨越传统责任中心的功能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包括往来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二是现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工资管理、现金存量和流量管理等;三是财务报告,包括公司内部管理报表、对外财务报表、报表合并等;四是其他会计业务,包括发票管理、差旅费管理、税务筹划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益处包括(ACCA Report,2002):运营范围扩大至全球、减少审计成本、服务集中化、通用化标准、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及时获得跨事业部或跨地域的具备连续性与完整性的信息、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和支持等。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一)共享服务中间组织 共享服务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快速发展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与实践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融合化、边缘化的现象日渐明显,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也开始大量出现,中间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外包等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形成的共享服务等市场化组织形式(刘汉进,2004)。中间

组织的采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中间组织的产生是组织转型下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有效形式。共享服务作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市场化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集权化组织或完全分散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一个独立实体为多个分支机构或多个公司提供跨公司和跨地区的专业服务;主导思想是减少重复工作以从事高增值活动;以内部客户(各业务部门)为导向;对所提供服务的成本和质量都负有责任;业务部门参与对共享服务的监督;服务提供方的选址取决于业务需要、运作成本和雇员情况等(AndrewKris,MartinFahy,2003)。共享服务与外包的比较优势则在于保持控制、业务衔接、长期内节约成本(Bryan Bergemn,2003)。

(二)共享服务的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的,即每一支持职能都服务于所有的业务单元或地区;另一种组织形式称之为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其结构是在分公司或者在一个事业部的层面上拥有自身所需的所有辅助支持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也称为分散式。而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将能够共享的各个职能中的服务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共享服务,这种结构创造了世界级,地区级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特别服务的需求。在共享服务模式下,各个组织的职能在三个层面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公司总部或者战略管理层面来讲,它所注重的是制订公司总体战略和政策,统一规划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分配,进行技术资源开发,设定各职能的标准以及公司总体绩效的管理;第二,在事业部或分公司层面,它所专注的是对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管理和绩效衡量,管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承担各自的损益,关注本事业部的战略以及自己的特殊职能;第三,作为共享服务中心,它所提供的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共享服务。实施共享服务的常见企业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总结,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如下:(1)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目前公司通常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将企业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财务人员集中到一个单一地点,即将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成本较低、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同时,为了适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需要同时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最终的好处是给企业带来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的降低。在这种模式下,原本在企业中负责会计业务处理的人员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具有有限的自,成本一般会被分配回各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内部部门中。(2)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Internet的崛起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也改变了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如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约翰・纳斯比特,1984)。这种组织模式不需要将财务人员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和机构进行连接,运行全面电子化和网络化。(3)混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组织模式将财务的主要职能集中,如会计账务处理、现金管理等职能集中,其他职能分散,通过网络与主体连接。每一种组织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见(表1)所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和确定。

四、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和风险控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国外实践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组织实施财务共享需要1―2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功建立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用了6年时间。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Cedric Read、Hans-DieterScheuermann,2003)。其中人员、流程和技术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具体见(图2)所示。

(1)人员和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内部辅助职能,需要对顾客(业务部门)负责。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从观念转型人手,营造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财务文化。财务理念决定了企业财务团队的角色定位和财务价值。随着观念的转变,财务角色及定位将从“账房先生”、“警察”向“业务合作伙伴”和“价值创造者”发展(Martin Fahy,2005),财务角色和定位的发展促使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履行好核算、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前瞻性地策略理财,深入到业务的商业机会与风险评估过程中,成为公司的业务伙伴和公司价值的创造者。财务团队成员诚实地进行开放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鼓励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形成动态的良性闭环循环管理系统。

(2)流程和组织。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先将原组织的分散流程进行集中,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进行流程再造效果颇佳(Donniel S.Sehulman。1999)。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的重点在于按照顾客(业务部门)的需求重新设计流程,对共性流程尽可能简化和标准化,以确保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战略需求(如顾客满意、降低成本、集团管控、支持全球增长等)选择和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结构。引导管理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作业成本导向的评估标准以及共享服务记分卡等,绩效评估报告与服务水平协议共同保证财务共享服务达到预期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层除对内部运作效果进行评估之外,也利用市场调研、销售或费用分摊数据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研究客户行为,而集团公司管理层则关注评估成本、增长率和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反应速度(Bryan Bergeron,200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行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包括核算、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服务、支持和和价值增值,以保证流程、质量、时间与成本的持续改进。从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来看,对流程和组织的持续改进会在运行阶段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但在此阶段重点在于避免由于流程的变化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

(3)技术和系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信息密集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财务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活动是基础和保障。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和长期运营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三类:基本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分析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共享服务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包括能够进行一般性会计处理、工资支付处理、采购、税款处理和交易处理的软件包)(Bryan Bergemn,2003)。另外,一些突破性信息技术也已经改变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方式,如语言处理、声音接口技术、无线系统等等。其中基本信息技术和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具有通用

性,而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具有专用性和提供支持高效性。技术和信息系统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资本投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前后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核心要素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见(表2)所示。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实现人员、技术、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结合实际和公司战略对财务共享模式的选择;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流程和制度,通过服务合约进行规范化服务关系管理;冲击原有体制带来的企业文化风险,因为从行政等级制变为业务合作伙伴,一开始会受到抵制降低效率;工作交接过程中及之后对于员工的持续激励以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合理选择及集成运用;共享服务中心成熟后的控制等等。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应对策略之一就是预测风险区并尽早识别,与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1)战略层面的风险。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模式对企业来讲都是新的,它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一部分人必然会采取消极态度。根据变革管理理论,一项大的管理变革在推行初期,一般有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60%的人持观望态度。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使60%的观望者持转变态度。因此管理层对此项管理变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在企业内创造出管理变革的舆论氛围,形成变革的紧迫感,促使持观望态度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转变观念。选址管理风险。办公地点的选择标准一般包括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当地的环境等因素;办公地点的租金成本和可选择的范围;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1998)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服务关系管理风险。服务层次协议是服务关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业务部门与共享服务中心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服务层次协议将定义服务的范围、成本和质量,并将其书面化。服务层次协议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不同于单纯的职能合并,更加注重客户(内部业务部门)的满意度。服务层次协议的内容(Bryan Bergeron,2003)一般包括收费的频率和方式、定价模式、权变因素、质量标准、职责、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适用范围、自等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财务共享趋势篇2

关键词: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关键问题

在现在这样一个重视知识带动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要走创新管理模式这条道路。推进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工作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改变原有管理体系中与现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方面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精简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目前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措施,希望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一、目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在加强企业整体管控、提高业务运行标准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进行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僵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一次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对财务管理体制的定期优化梳理,传统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加之,共享服务中心本身就是通过减少简单重复的工作环节、精简工作人员来提高企业整体效率、降低成本,这在管理体制转变初期必然会使企业内部许多员工的个人利益受损,各部门间的嫌隙增大抱怨增多。会有许多不配合建设实施的情况出现。再者,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刚刚建成的初期阶段,它自身的优势可能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这时就很有可能失去公司最高领导层的支持。这些都将成为阻碍中心建设工作发展的因素。

(二)国内缺乏标准化建设经验

近年来,我国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财务共享这一新型管理方式。可是,我国因为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已经开展关于这一领域咨询服务的会计公司较少,影响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真正通过这一方式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成功范例较少,外部经验的引进又不足,所以即使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已经结束也有可能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运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中心的运行效果变差。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

企业的职员是一个企业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实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将每个分公司琐碎、重复性强的报销等基础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完成。这就造成了中心的财务人员虽然工作内容枯燥单一但工作量却庞大的现状,这时如果财务人员缺乏职业素养与责任感就会产生较高的辞职欲望,过多老员工的离职必然会带来新员工的加入,但新员工对工作的熟悉度会大打折扣,这对服务中心的运行与发展十分不利。

(四)企业的事前建设计划不足

虽然财务共享服务是有利于企业运行发展的一种管理服务,但毕竟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与特点等都不尽相同。部分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盲目跟从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趋势,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企业结构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一管理方式,破坏了原本的发展节奏,更糟糕的可能会让企业因此陷入困境。所以,完全照搬国外中心建设方式不但不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可能激化企业内部矛盾,降低工作效率。

二、新形势下有力推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面分析的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促进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构建全新标准财务管理流程,推进服务中心建设

对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全新的标准化财务管理流程是推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设计适合企业运行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细化到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自上而下进行变革。对每个主要业务的流程进行细致的描述,明确规定每个业务的运作流程。构建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共享财务信息,通过一个标准化极高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所以,要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中众多重复的财务岗位,分支机构中的重复性工作交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那些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对标准化要求较高、基本不需要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业务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范畴。真正意义上做到跨组织、跨部门对相关业务进行处理,减少人力等资源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二)积极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提高中心建设质量

上世纪80年代初,福特汽车公司建立起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它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简单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财务工作都交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目前国外许多大规模企业都建立起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国内近几年才逐步开始致力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建设经验的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企业要想成功建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十分必要。但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并不等同于完全照搬机构管理运行体系,企业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参考成功经验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三)严格把控服务中心选人流程,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高效运行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中心的核心。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在共享服务中心项目上遇到风险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帮助服务中心更好运转。所以,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至关重要,从招聘环节开始就要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无可避免的要涉及海外业务,对员工的外语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要多加重视。除此之外,由于共享服务中心自身运营项目大部分都为一些内容单一的流水化作业,这让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可替代的人力增多,企业所给工资当然也就相对下降,员工的离职欲望增强,不利于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企业应当将自身的企业文化推广到服务中心去,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同时,也应当增强员工福利,定期进行财务、外语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财务人员争取海外学习机会,既能让员工自身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发展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共享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

(四)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建设方案,明确企业自身定位

虽然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新型管理方式,但由于每个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固有的经营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在推进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自行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建设方案,坚决杜绝盲目照搬国外成功建设模式的情况出现。认真研究本企业主营业务的内容与特点、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并结合我国经济当下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一个真正适合本企业运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服务中心的管理优势,有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合理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三、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质上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造,将原来的单纯的财务会计细化成更加专业的多财务管理层次。实施财务共享是全球大规模企业集团共同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财务共享这一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独特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高效管理。能够让企业更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彬.探析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J].财经纵横,2013(01).

[2]郭高路.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新经济,2016(10).

财务共享趋势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 发展趋势

所谓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体系,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手段,整合会计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及运用等,为会计信息的内外使用者提供必要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发展,是对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革,实现了会计操作、会计核算等一系列工作的创新。以下将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 云计算技术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云计算已经成为创新技术之一;通过应用云计算,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可增强会计信息整合的便捷性、可操作性,降低企业会计工作支出成本。在云计算背景下,“云技术”在互联网中形成一个虚拟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一方面,企业建立云计算平台之后,各个部门可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信息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会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可实现快速的会计信息传递与共享。在传统的会计管理中,由于涉及到内部机密问题,一些数据不能及时与其他企业协同。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网络完成会议、谈判、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流程,而资金的流通与转账服务,也必不可少。在云计算环境中,可利用互联网完成银行转账、账务审计、报税等流程,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企业可更好地与银行、税务机关等加强联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二、 财务共享服务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会计工作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奠定在财务业务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优化会计结构,提高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减少会计管理工作成本,更好地创造价值。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客户需要更多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实现企业集中化财务管理,在专业的平台上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流程,包括应付账款核算、应收账款管理、总账处理等工作。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发挥如下优势:首先,降低了会计工作的运营成本,采取系统化运营模式,减去了以往繁琐的人工操作流程,可利用共享平台和管理层软件实现,对会计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其次,切实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所有的企业采取同等的会计流程与会计标准,略去了原本不合理的步骤;例如,对于某个集团公司来说,总公司可实时查看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对子公司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整合;而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会计服务,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会计数据造成的偏差;再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某公司在新区域收购公司,则通过共享服务中心获取更多的会计服务,及时整合新旧公司之间的会计指标,以便新公司能够尽快投入运营并达到盈利目标。

三、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其中应该涵盖会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而会计核算信息化则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根基,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必须重视的要素。当前,随着企业的优化发展,提出了“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的概念,从过去的“核算为主”逐渐过渡为“管理为主”,包括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规划、财务分析以及内部控制等;同时,也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如企业的各项投融资、管理等,都离不开“决策”的支持。目前,会计决策信息系统尚未全面普及和应用,由于考虑到经济活动具有较大风险且瞬息万变,这就对企业的会计系统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企业会计管理者,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开展工作,对各项会计活动进行判断与决策。但是人为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风险,而智能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则提高了决策的精准性,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该系统中,客观、综合地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企业内部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了解未来可能走向,以此优化决策方案,为管理者提供智力支持;在智能化会计决策系统中,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仿照人们的思维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判断。

四、 安全防范策略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其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忽视。那么会计信息化发展,也必然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应用网络安全防范对策,形成具有多道防线的安全保护体系,非常必要,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注意及时设置并定期更新系统密码,限制人员的使用权限;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系统的验证注册并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到系统中,经过授权方可进行相关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修改密码;由于系统中有很多的数据、程序等,这些都要采用加密处理技术,避免恶意入侵或者数据篡改行为;②做好操作日志记录。查询操作日志,可随时调用进入系统的账号、系统内浏览操作路径等,发现恶意入侵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实时监控是否存在网络漏洞,以此减少病毒入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系统内部定期清理病毒,自动清除不明来历电子邮件、数据信息等;④加强对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做好数据备份,避免数据丢失或损毁,保证信息安全。

由上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应积极运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加速传统会计工作的改革。本文基于当前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计算技术、财务共享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安全防范策略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这些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拥有广阔的前景与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海生.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

[2]刑永国.对当代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16)

姓名:卿旭婷 出生年月:1987年12月

性别:女 籍贯:湖南省邵阳市

学历:本科 职称:助教

工作单位:邵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邮编:422000

研究方向:会计学

财务共享趋势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相互融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带来新的产业发展革命。面对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环境,企业积极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转型的重要趋势,财务共享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开展,并且为更多的企业所接受以及运用。时代的快速发展变迁下,财务工作逐步转型为管理会计也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而促进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深入完善优化管理会计,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领域深入实现数字化发展以及信息化发展。所以,深入分析研究财务共享和管理会计信息化之间有效融合的策略,有助于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完善。

一、当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基础薄弱,老旧工具仍为主流

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起步比较迟,同时部分企业一直缺乏充分的技术认知,在相关人员的储备方面不到位,因此不具备有效融合先进技术与企业现有业务的相应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虽然也购置了相应的新技术设备以及工具,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并未充分进行利用,也有很多应用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投产效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更加迟缓,尽管是金融管理方面非常有效的一种新兴工具,然而仅仅应用于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管理之中,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资源合理调配作用,因此也没有收获相应的财会管理实效,所以在企业自身缺乏客观正确的认知的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形同虚设[1]。

(二)会计信息化应用模块缺乏整合应用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具有非常多的单一化管理应用模块,这种模块具有拓扑结构的特点,即有基础性的工作作为开端,然后进一步补充并完善。然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基于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因此信息化建设也要就整体系统的工作程序来开展,必须要对所有的应用管理模块加以科学合理的整合以及衔接,促进高效应用,所以基础模块相对要求较低,方便应用即可。然而因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会计工作本身的一贯性以及连续性并没有充分实现有效融合,所以虽然某些层级达到了信息化,但却难以实现平面空间,缺乏完整系统性,因此不能有效配合企业生产运营。所以处于初级应用环境下时,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规模效应,因此也很难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提升。

(三)专业人才匮乏对于管理会计化建设的制约

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受到严重束缚。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工作人员依然主要沿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很多人并不具备新兴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然而时代不断快速发展,当前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对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对现代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必须要具备多元学科、多元视角以及多元领域的知识基础。但是现实中很多会计从业者自身的知识基础薄弱、专业技能单一,所以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有效运用财务数据高效分析,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的具体形式以及内容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应用下,会计工作开展直接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然而新形式应用的周期相对较短,具体在相关工作模式制度规范方面还未建立健全,特别是内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一些企业尽管也已经制定了相关内控管理制度,以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管控,然而在管理会计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评估方面依然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所以,并未有效发挥出管理会计应有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战略发展决策。而且,会计工作者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压力,不免会在适应过程中发生问题,因此也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到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财务共享中心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简化财务工作内容和流程,促进工作职能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具有财务核算集中化的典型特点,即对于单一重复、规范化、程序化的各项会计业务通过分类整合,集中于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之中,这样有助于会计工作人员更好地解放双手,缩减各种重复性工作,有效提升财务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有效性,让他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预算、方案制定、费用管控、战略决策支持以及业务项目支持等具备更高技术要求以及价值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从而将会计核算岗位与管理岗位加以明确区分,推动传统会计进一步转变为管理会计。

(二)优化岗位职能,促进培养专门人才

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与发展,必须要进一步重视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高效培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会计岗位分工更加具体细致,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也逐渐向专门领域发展,同时也更注重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培育。企业必须要加强专业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保障专业会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企业育人留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管理会计工作和传统会计工作的合理区分,相互之间合理分工,清晰划分职责,财务会计人员主要负责账务处理,管理会计人员则专管业务项目测评以及审核工作,这样能够保障人才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能力素养,保障管理会计工作更加专业更加规范地开展落实。[2]

(三)整合会计信息化模块,促进业务链衔接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子系统涵盖会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报销系统、票据影像系统、银行联网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合并报表系统等。要促进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合理健全发展,必须要对子系统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整合。针对上述子系统,它们都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核心功能,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业务衔接以及延长业务链的重要作用,推动财务工作与业务开展的深度融合,推动部门与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应当有效开拓业务项目范围,全面覆盖管理会计的所有职能,最终能够全面为企业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精准的数据依据。以此来优化传统会计应用模块单一分离的弊端,进一步形成统一高效的整合体系。

(四)利用信息化平善企业内控制度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非是对传统财务工作成效的否定。事实上,在传统财务会计工作逐步转型过渡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其成果将会为信息化平台建设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完善,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设具备更加完整、直接且精准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这样可以保障企业整体的会计业务以及财务核算工作等充分实现一体化,快速高效地集中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财务数据信息,无论是分公司或者子公司,抑或是驻外办事处等,其相关财务会计资料都能够快速直接地实现集中共享,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防止乱账假账现象丛生,还可以有效控制管理会计工作成本,保障信息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保障所有财务会计信息录入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处理分析的工作效率。

三、将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进行有机结合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等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都呈现出互联网生态的典型特点,即孕育发展时间不长,可信性验证高效快捷,技术路线优化调整迅速,应用效果非常直观具体且高效。当前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系统平台,结合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优势下的算力革命也已逐步深入,同一个项目通过非分包于全球不同的技术企业加以开发,运用网络技术以及共享合作理念,促进跨区域协同的全面实现。而这样的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也直接影响到财务共享平台的发展,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系统的优势作用获得更加多元的发展机会,在内部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计算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实现高度共享,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二级平台的高效建立与完善,有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有效培育和提升。[3]

(二)会计信息安全防护屏的再完善与再升级

当前互联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所具有的原生安全性风险隐患,应当如何保障平台能够快捷有效地传递各种数据信息,同时保障传递过程和操作技术的安全性,这也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平台而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财务工作业务开展提供专业保障和支持,平台自身的各种技术优势以及有利条件的充分发挥,不仅有效保障企业提速增量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很容易被利用,或者容易被突破,因此而成为一项弊端,所以必须要充分全面地重视对会计信息安全的综合全面考量,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防护措施。[4]

(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增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意识

新工具以及新平台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效益的有效增长,同时也会应用操作人员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基于云计算平台,其基础信息数据录入以及操作等工作权限直接归由下属部门的员工来负责,所以基层部门的职员也应当熟悉并掌握相关平台技术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会计工作能力,提升会计信息化的思想意识[5]。企业管理者也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遵循现代人资管理理念,通过调整优化薪酬激励机制,主动向有关岗位以及专业人才方面倾斜,以保障财务共享平台长远有效发展过程中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拥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保障。目前,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充分推行核心KPI和企业财务会计技能考核相互融合的管理机制,并且收获了相应的实践效果,这也为企业内部人资绩效考评以及人资合理优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真正促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变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使得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和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逐步发展成为财务会计改革创新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是有效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只要能够充分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充分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高效发展,为企业管理效率质量优化提供可靠高效的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转玲.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3):46-49.

[2]高景.以云计算平台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分析[J].财会学习,2019(22):115-116.

[3]杨田.关于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3):161-163.

[4]李雪,郭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J].商业文化,2021(1):78-80.

财务共享趋势篇5

摘要: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总量变化难反映政府在职能转变中的进程,而仅以财政支出总量来衡量政府转型进程的快慢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角度出发来分析河北省政府各项支出的比例和变化,结合运用DEA模型分析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效性问题,可以发现河北省政府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政府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DEA模型

一 、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由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转移支付、战略性开发等预算开支,地方政府负责提供普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由此来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为了尽可能准确反映政府转型的趋势,本文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了归并,其中行政服务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和公共安全等支出。共享发展支出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交通运输等的支出。[1]其他支出未列入在内。整理统计资料,得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纵向比较,如表1所示:

从纵向变化趋势来看,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自2007年无论是在分类、支出规模及结构都有进步,具备了一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如行政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共享发展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稳中有升且其占省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河北省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共性特征依然不明显。从表1的结果看,河北省行政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虽略有下降,但占比仍较高,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突出。经济服务支出占省GDP的比重逐步年上升,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河北省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非但没有削弱,更有加强的趋势。从共享发展支出来看,其占财政支出比重虽逐年提高,但最高年份也仅为24.5%,河北省财政支出的社会性明显不足。

二.河北省财政支出效率的分析——基于DEA分析

DEA分析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mes和W.W.Cooper等人首次提出,用于评价公共部门的绩效。DEA利用数学规划手段,从大量样本数据中提炼出输出和输入指标,不需要事先确定指数权重和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而且算法简单,特别适合多输入输出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目前,DEA应用性研究已经渗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许多领域中,并大量应用在财政支出效率分析上。

本文以河北省财政支出的1个年度为决策单元,将2005至2011年划分为7个时间段,即有7个决策单元。对于每一个决策单元,根据BCC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求出最优解θ 、λj、s*-、s*+。当计算出的θ=1,且松弛变量且s*-=0,s*+=0时称第j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否则称其为DEA无效。本文将人均财政支出设定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主要基于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进行选择,用基础设施水平衡量经济服务支出的产出,用财政供养人口衡量行政服务支出的产出,用中小学师生比、每万人拥有病床数量、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县级单位平均拥有的文化设施数量、自来水受益村比例、农田有效灌溉比例和每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度量共享发展支出的产出。[2-3]

运用Matlab软件对各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可得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财政支出结构效率为弱DEA有效,其余年份的财政支出结构效率均为DEA无效,即用少于当年的投入就可以打到当年的产出。河北省财政支出在21世纪初的7年中,仅有一年为DEA有效,两年为弱有效,其余四年均无效,可以说效率总体不高。

具体分析来看,河北省养老保险支出效率较高,有五年的松弛变量为0,这反映出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对增加养老保险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财政供养人口、县级单位平均拥有的文化设施数量、自来水受益村比例和农田有效灌溉比例等5个指标的松弛变量为0的年份仅有3年,说明河北省财政支出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作用较小,有待进一步优化。2005年至2011年θ值分别为1、1、1、0.7367、0.6327、0.7396、0.9292,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表面政府在转型方面虽有所努力但财政支出的公共性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效果不理想。但同时也说明,河北省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合理的调整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上升空间。

三、政策建议

首先,调整财政供给范围,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政府要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同时要杜绝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共享发展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强共享发展支出。共享发展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支出。为此,财政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现行支出分配结构,尽快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时相应削减行政经费和一般事业经费支出,从而真正把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经济学原理,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是与其预算体制有着密切联系的,政府的预算为其最终的财政支持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预算体制改革。这种改革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实行内外资金的统管,为综合预算提供保障。同时,要建立可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对政府支出的效益进行测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包玲. 基于DEA的大连市社会保障绩效评估研究[D].2011(12).

财务共享趋势篇6

1管理会计信息化和财务共享服务分析

1.1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兴起于上个世纪初,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是在1952年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进行确定的,并将其作为企业自身会计体系的统称[1]。管理会计的工作是使用相关数据信息,将会计和管理之间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在企业经营规划、投资决策、财务管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现代化管理科学在会计领域中的成果。管理会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也为企业以及公共管理等方面带来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管理会计引进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其实际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较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会计信息化尚且处在初级阶段,实际的应用范围也没有得到有效拓展,使得管理会计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企业发展决策、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

1.2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财务流程处理的基础,把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相应流程的规范、提高流程效率、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以及创造价值作为最终目标,站在市场视角上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模式[2]。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充分使用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优势,将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进行整合,构建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而对企业财务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而共享服务中心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企业部门提供标准化、程序化的财务工作方式。然而,现阶段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探究过于侧重于模式建设、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而少有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尤其是对管理会计和会计信息化二者相结合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财务共享服务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2.1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有效构建为企业制定了完善且统一的财务制度,还有效地将财务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同时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财务管理程序,使得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决策等方面可以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良好发展。例如,某大型通讯集团构建了各项水平达标、功能相对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集团则取消内部单位中的财务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进一步实现了会计人员的集成化[3]。使得一部分会计人员进入到基层单位为其提供咨询以及相应的管控服务,而另一部分会计人员则为集团投资发展、决策以及战略制定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达到了会计人员转型的目的,更好地推动了集团管理会计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

2.2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此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间的各部门一旦出现分离,在想要克服区域上的距离,达到向客户提供高效率、全面性、质量高的服务目的,就必须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其有力支撑,不管是财务核算、管理、决策等业务,都要使用信息系统才能完成[4]。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使用的信息化体系有以下几种:ERP系统、网上银行系统以及银行和企业互联系统,除去上述几种常用信息化系统以外,其中还包含了会计核算系统、报账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例如,在企业报账环节中,信息系统对报账整个过程的全面覆盖,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进一步实现报销、支付等具有一定重复性的财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便捷化的目的,使得企业财务成本得到了降低,避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3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3.1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大数据作为本质前提,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而对企业预算、成本控制、绩效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率地运行,最终达到创造利益价值的根本目的。财务共享服务所使用和涉及到的数据都会存储在相应的电子媒介中,然后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和共享,在服务中心和客户端之间进行往返,因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想要保证会计的有效发展,就必须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5]。首先,要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确定。对于企业来讲,部分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使用和共享,但是还有部分数据会涉及到较为机密的文件,不能在企业内进行共享,因此,对于这类数据就一定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进而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其次,还要加大对数据使用人员的管理力度。在用户进行数据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者是其故意行为等,都会造成财务信息的泄露和被篡改,进而使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减低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

3.2注重管理会计和已有会计信息之间的结合使用

现阶段,我国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而在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就不能对现存的信息体系做出否定,同时还要将其与之进行良好的结合,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例如,不少企业已经使用了ERP系统,而财务共享的服务中心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系统,对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搜集和整合,并得到有效的支持。

3.3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呈现出失衡状态,传统形式的核算会计人数占据了会计从业总人数的一大部分,使得我国对于高层次的会计管理人员的缺口达到近乎300万人数[6]。另外,企业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以后,财务人员就要面临自身职能上的转变,由原来的核算会计逐渐转变成社会所需要的管理会计,由此可知,企业未来发展需要核算型会计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管理会计的需求量会呈直线趋势增加。因此,想要更好地应对这一变化,就要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校企之间有效结合,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对其的切实需求。

3.4拓展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和范畴

目前,企业依靠财务共享服务来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发展,企业还有可能选择相应的外包模式[7]。所以,相关财政部门要正确指导和鼓励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相应政策以及技术上的支持,促进软件开发企业加大对其的研发力度,进而有效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3.5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作为一门先进性很强的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已经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云计算运用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其优势就会被立马显现出来。首先,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成本支出。企业将云计算平台运用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先要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然后再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付费,而供应商则会提供相应的安装和后续的维护,和传统信息化进行比较,云计算的运用有效减少了企业成本的支出[8]。其次,推动企业内各部门之间良好合作。使用云计算平台,进一步实现了会计信息核算共享、相关业务上的支持以及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推进财务和业务之间协同能力的提升。最后,提升相关人员实际的工作效率。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有一定欠缺,因此就要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然后再将云计算引进其中,进而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财务共享趋势篇7

一、云计算技术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云计算已经成为创新技术之一;通过应用云计算,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可增强会计信息整合的便捷性、可操作性,降低企业会计工作支出成本。在云计算背景下,“云技术”在互联网中形成一个虚拟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一方面,企业建立云计算平台之后,各个部门可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信息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会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可实现快速的会计信息传递与共享。在传统的会计管理中,由于涉及到内部机密问题,一些数据不能及时与其他企业协同。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网络完成会议、谈判、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流程,而资金的流通与转账服务,也必不可少。在云计算环境中,可利用互联网完成银行转账、账务审计、报税等流程,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企业可更好地与银行、税务机关等加强联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会计工作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奠定在财务业务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优化会计结构,提高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减少会计管理工作成本,更好地创造价值。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客户需要更多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实现企业集中化财务管理,在专业的平台上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流程,包括应付账款核算、应收账款管理、总账处理等工作。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发挥如下优势:首先,降低了会计工作的运营成本,采取系统化运营模式,减去了以往繁琐的人工操作流程,可利用共享平台和管理层软件实现,对会计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其次,切实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所有的企业采取同等的会计流程与会计标准,略去了原本不合理的步骤;例如,对于某个集团公司来说,总公司可实时查看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对子公司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整合;而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会计服务,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会计数据造成的偏差;再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某公司在新区域收购公司,则通过共享服务中心获取更多的会计服务,及时整合新旧公司之间的会计指标,以便新公司能够尽快投入运营并达到盈利目标。

三、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其中应该涵盖会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而会计核算信息化则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根基,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必须重视的要素。当前,随着企业的优化发展,提出了“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的概念,从过去的“核算为主”逐渐过渡为“管理为主”,包括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规划、财务分析以及内部控制等;同时,也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如企业的各项投融资、管理等,都离不开“决策”的支持。目前,会计决策信息系统尚未全面普及和应用,由于考虑到经济活动具有较大风险且瞬息万变,这就对企业的会计系统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企业会计管理者,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开展工作,对各项会计活动进行判断与决策。但是人为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风险,而智能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则提高了决策的精准性,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该系统中,客观、综合地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企业内部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了解未来可能走向,以此优化决策方案,为管理者提供智力支持;在智能化会计决策系统中,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仿照人们的思维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判断。

四、安全防范策略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其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忽视。那么会计信息化发展,也必然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应用网络安全防范对策,形成具有多道防线的安全保护体系,非常必要,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注意及时设置并定期更新系统密码,限制人员的使用权限;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系统的验证注册并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到系统中,经过授权方可进行相关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修改密码;由于系统中有很多的数据、程序等,这些都要采用加密处理技术,避免恶意入侵或者数据篡改行为;第二,做好操作日志记录。查询操作日志,可随时调用进入系统的账号、系统内浏览操作路径等,发现恶意入侵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第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实时监控是否存在网络漏洞,以此减少病毒入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系统内部定期清理病毒,自动清除不明来历电子邮件、数据信息等;第四,加强对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做好数据备份,避免数据丢失或损毁,保证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趋势篇8

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工作萌芽于20世纪初,以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作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管理会计工作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把会计和管理结合起来,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是现代管理科学和方法运用于会计领域的结果。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等种种原因,管理会计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熊磊,2014)。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全覆盖,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于共享服务,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Quinn(1998)的观点是把共享服务看作一项商业经营;Molle(r1997)指出,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提供支持,这个实体就是共享服务中心;BryanBergeron(2003)则更多地把共享服务看作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合作战略,其实现途径是将各部分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升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则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流程和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将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集中放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核心业务发展、整合资源实现战略支撑等目标(Andersen,1997;Lusk,1999;张瑞君,2010;何瑛、周访,2013)。张瑞君等(2010)认为:FSSC以业务伙伴的形式,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基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笔者将财务共享服务总结为:企业(企业集团)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将分散在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新建的组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统一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共享服务的财务工作新模式。目前,有关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研究侧重于模式构建探讨、典型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展望,鲜有与会计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相结合研究。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会人员办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以中兴通讯集团为例,通过十余年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兴通讯集团建立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取消了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选址西安,建立了集团直属、面向全球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与会计业务、再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实现了会计人员集中化,还逐渐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深入一线业务单位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内部控制等服务,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为集团公司规划、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大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集团管理会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计信息化在未来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服务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端(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分离,若要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得依靠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核算业务,还是财务管理、管理决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统。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报账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电子凭证、电子影像)———核算处理(财务核算、电子审批)———资金处理(资金集中、银企直连)———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归档)的全覆盖,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一)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来,凭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尤其是相对低廉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自互联网革命以来IT产业最深刻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将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二)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信息技术再发达,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再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和网络依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主要表现有: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资料可能遭到未经授权的查阅访问,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会计信息在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机构调整和人员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撤销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部门,或仍保留机构、但只保留少数会计人员从事对接工作,企业的财务机构将面临大的调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更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机构调整得当与否,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转型成功与否成为能否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能否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

近年来,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着力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国家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三是于2011年9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系统规划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础前提:全面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开展,最终实现创造价值目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储于电子化介质之上,借助网络往返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两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确定数据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而言,有的数据可以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而有些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因此对于此类数据必须依据使用需要设定访问权限,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用户操作不当或用户蓄意为之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加强对用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对用户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技术支持方要从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网络通讯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关键环节: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应用

新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花费较大,鉴于国内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现实,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炉灶,而要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引导企业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例如,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建成ERP系统,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借助ERP系统来收集经营数据并且获得业务支持服务(张庆龙、张春喜,2012)。对于无法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将近300万;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如何应对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条必然路径。高等学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熊磊,2014),从而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有力支撑: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企业在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选择服务外包的模式。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

(五)未来趋势:拓展云计算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

财务共享趋势篇9

目前,许多集团化公司的战略导向逐步延展,不断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满足开拓市场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需求。而这一举措让传统财务管理方式逐渐显露其弊端。建立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明智之举,越来越多的集团化公司在获取成果的同时,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共享服务概念的深化,我们在集团企业的发展中发现了实现财务共享化的更多可能,所以财务共享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集团化公司发展的局限性,分支机构的分散化管理逐渐显露出不适感。加之在会计职能的两极分化中,核算职能将会被管理职能进一步取代的明显趋势。集团化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迫在眉睫,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恰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一)经济效益

在集团化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方面,只要合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能良好地控制工资成本,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首先,如果集团化公司能够合理利用总部的区位优势,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就可以提高集团化公司的软实力,保证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间接地为集团化公司挖掘更多潜在价值。[2]其次,有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队伍,分支机构就不需要额外聘请财务人员,这样可以减少集团化公司财务人员冗余、财务工作混?y情况。最后,由于分支机构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其薪资水平也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财务共享可以避免额外的工资成本压力,特别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城市,其薪酬水平足以让集团化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资成本。

(二)在集团整体层面

集团下各分支机构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统一业务处理,来统筹分散的会计信息。集团化公司的多元化模式,导致集团的管理存在着许多局限。其一,集团下各分支机构不能及时提供经营数据,导致集团无法统筹信息以进行有效的战略计划部署。其二,对于各个分支机构,集团无法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可能导致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对接和落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就可以及时收集日常的会计信息,反映日常经营成果,以保证集团有效的监督和决策有据可依,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在财务管理层面

首先,在财会业务的质量上,账务是通过统一的标准操作,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账务的整体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其次,在财务工作效率上,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人专岗的科学形式,避免了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在缓解了财务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由于财务职能的加快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财务共享工作形式有利于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给财务人员提供了参与管理的可能。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策略

(一)增强财务共享化理念

集团公司的高层应当加强对财务共享化进程的引导,深刻理解财务共享化对集团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财务共享化在企业的建立。在集团工作者层面,一是要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树立财务共享化理念,加强各个部门对财务共享化服务中心工作的支持。二是加快财务共享中心核心工作者的职能转变,大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集团公司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集团公司应当进一步建立与财务共享化机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以统筹集团管理的范围,加强对集团的控制力度。对资金、资产、物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3]首先,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规范流程,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对集团的财务预算要综合考量,以强调预算工作的规划、控制及整合作用。最后,制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岗位权责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避免发生责任推诿。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以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安全性。

(三)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水平

首先,要完善其硬件和软件设施,以保证能够切实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定期维护和更新,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水平。其次,加强财务电算化培训工作,提高账务处理的精确度和完整度。最后,传输和存储信息数据尽量运用网络共享中心功能,以实现企业内部夸区域流通,增强整体信息的完整性和传播的即时性,消除集团下分支机构信息交流的壁垒,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五、结语

财务共享趋势篇10

内容摘要:深刻理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了解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促使资源在各个部门合理流动,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全体公民应该具有均等的机会享有公共服务。因此,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其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全体公民具有同等权利共同享有由政府提供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服务。然而,在现阶段是否真的能够共同享有?公共服务指的是哪些?应当指出,由于我国公民所处地域不同,享有的公共服务并不是绝对的平均化,而是在承认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差异的基础上,分别享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内容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目标和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提供过程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现阶段公共服务所包含的内容,我国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是指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公共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

我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政府的财政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目前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大致统一的公共服务。表1通过整理1996-2007年各地区有关数据,以各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权数,分别计算出各年份衡量公共服务水平的三个指标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数和15岁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的比重的标准差,将之除以各年份对应指标的全国平均数,得出各指标1996-2007年的标准离差率,分析我国近年来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状况。

表1中,从数据的横向分析,我国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相差较大,标准离差率大部分都在0.5以上,各地区的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数相差最小,标准离差率都在0.3以下,各地区的15岁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的比重比较适中,大都在0.4左右。从数据的纵向分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张数的标准离差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15岁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的比重的标准离差率则变化不稳定,2000年和2007年的标准离差率超过了0.5,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人均教育经费标准离差率比较均匀,1998-2005年标准离差率都超过了0.5,2001年高达0.7264,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区提供的公共服务更为完善,各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不断缩小,但是现阶段各地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差异仍然是较大的。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

(一)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大部分是地区性公共服务,所以必须合理调节各地区的财力,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能够利用利益诱导机制,但是各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是绝对的。因而只有依靠政府调节才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各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必须有充足的财力作为保证,因此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调节各政府间财政能力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二)纵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比较分析

各地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与其财政能力息息相关,以人均财力作为衡量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整理1996-2007年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年份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支出的标准离差率,如表2所示。其中人均财政收入的标准离差率代表转移支付前各地区公共财政能力的不平衡程度,人均财政总收入标准离差率代表中央对地方补助后地区间公共财政能力的差异程度,人均财政支出的标准离差率代表各地区间总转移支付后财政能力的差异程度。通过以上三个标准离差率的数据分析我国现阶段纵向及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

根据表2数据,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比较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总收入的标准离差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而且缩小的程度越来越大,但2003年反而扩大了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

人均财政收入标准离差率大多在0.8以上,说明我国各地区初始收入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人均财政支出较人均财政收入的标准离差率小,说明在整体转移支付制度下,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是不断缩小的,而且数据表示,总的转移支付使各地区的公共财政能力差异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但是各地区在接受总转移支付以后,财政能力的差异仍然超过了0.5。转移支付对于改变我国各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作用比较小,即平均缩小差异的28%,最高也仅为37.2%。

最后一列数据可看出,由于中央加强了对地区的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中央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在整个转移支付制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我国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比较好,而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的均等化作用比较小,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6)

2.王祖强,郑剑锋,包浩斌.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研究—基于1997-2008年中国内地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0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