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建设标准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6:50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1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转变畜禽产业增长方式。以畜禽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禽良种繁育,积极发展家禽养殖,稳步发展生猪和奶牛养殖,适度发展肉牛养殖,构建现代畜禽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发展循环农业,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实现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保护原则。坚持畜禽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以畜禽养殖为载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畜禽产业和生态建设协调推进。

2.健康生产原则。大力推行畜禽健康养殖方式,突出污染物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配套工程建设,抓好畜禽排泄物处理、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重点环节,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3.标准养殖原则。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化畜禽养殖,积极推进订单生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4.效益突出原则。提升畜禽加工及循环养殖环节的科技水平,提高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三)发展目标。根据我市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畜禽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12年全市畜禽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畜禽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

1.畜禽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引进和培植年产值过10亿元的以畜禽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7家,其中过30亿元的4家;畜禽加工业产值与养殖业产值比达到3.5:1,打造6个部级龙头企业,5个“中国名牌农产品”。

2.种苗繁育产业进一步发展。新发展肉鸭祖代种鸭3万套,肉鸭父母代种鸭40万套,蛋鸡父母代种鸡20万套,肉鸡父母代种鸡20万套。

3.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新建生态家禽养殖小区170个,家禽年出笼规模2亿只(其中水禽出笼1亿只),生猪年出栏规模达300万头,奶牛年存栏规模达4万头。

4.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畜禽产业集约化水平达到80%以上,实现生态健康养殖的畜禽养殖小区占到90%以上,畜禽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二、促进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区域。科学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将全市区域规划为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中环线以内的区域为畜禽禁止养殖区,禁止养殖区内不准新建畜禽养殖场,原有的养殖场一律限期搬迁或关闭。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区域为畜禽限制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内不再新建畜禽养殖场,对原有养殖场逐步实施外迁。外环线以外为适度养殖区,根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适度发展畜禽养殖。

(二)推进畜禽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快实现畜禽养殖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完善全市畜禽养殖小区规范化养殖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以循环农业为主的生态畜禽养殖模式,在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周边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基地,并优先纳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促进畜禽养殖业与种、养殖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三)推进区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各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鄂政发〔2007〕3号)精神,加快推进区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区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明确执法主体,建立执法队伍,健全服务体系,保障全市畜禽业稳步发展,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病死畜禽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抗体监测、疫情扑杀补偿、强制免疫应激死亡补偿、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市、区、乡(镇、街)、村四级疫情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保证“以钱养事”补助资金有一定比例用于畜牧兽医公益事业,确保动物防疫技术服务覆盖到每个村。

(五)加强畜禽产品安全监管。强化养殖全过程监管,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畜禽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狠抓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制度,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监管网络及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落实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专项资金,加大畜禽产品市场监管力度,扩大抽检批次和范围。实施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和扶持我市畜禽加工龙头企业争创“中国名牌”、“湖北名牌”。

(六)合理安排畜禽业生产用地。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有关规定办理。各区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用地,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做好服务。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七)大力发展畜禽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大力扶持畜禽专业合作社发展,维护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先进实用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扩大覆盖面,提高组织和服务能力。

三、加大对畜禽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大力扶持家禽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今后5年引进和培植一批家禽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汉口精武等家禽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市范围内扩大屠宰、深加工规模。各区对家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用地要给予优先安排。对新建的家禽屠宰厂,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000万只以上的,按每1000万只一次性给予补贴200万元;对新建的家禽深加工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万吨以上的,按每万吨一次性给予补贴300万元;对新建的蛋品加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万吨以上的,按每万吨一次性给予补贴200万元;对新建的水禽饲料厂,符合农业龙头企业条件的,按现有政策优先给予贴息补助。上述补贴资金市承担80%,区承担20%,主要用于企业的水电路、技术改造及环保等设施建设。

(二)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对新建的年出栏达到1万头以上的生猪原种场、扩繁场,按每1万头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贴100万元、污染物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配套工程补贴50万元。对新建的家禽祖代(肉鸭、肉鸡、蛋鸡)场,存笼规模达到1万套以上的,按每万套3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新建的家禽父母代(肉鸭、肉鸡、蛋鸡)场,存笼规模达到3万套以上的,按每万套1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加大性控胚胎、性控补贴力度,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政策。

(三)大力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2008—2012年,对新建的20个年存笼10万只的蛋鸡养殖小区,按每10万只给予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100万元。对新建的150个单批出笼5—20万只、年出笼30—100万只的肉鸭养殖小区,按每个鸭位5元的标准对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对肉鸭和蛋鸡养殖小区污染物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配套工程按规模给予补贴。

(四)积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对与畜禽养殖小区(畜禽养殖场)相结合且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殖业基地,按市里发展规模基地的有关政策优先给予支持。鼓励畜禽养殖小区配套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市里对生物有机肥厂的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对将生产的有机肥出售给农户的生物有机肥厂,市里根据销售量按每吨100元的标准对生产厂家进行补贴,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区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提高补贴标准。

(五)大力推进畜禽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加大畜禽政策性保险工作力度,逐步增加畜禽保险品种,扩大畜禽保险数量,尽快将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小区100%纳入畜禽保险范围。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畜禽保险政策,加大市、区财政补贴力度,减轻投保人负担,降低畜禽养殖风险,促进畜禽产业健康发展。

(六)抓好畜禽生产科技攻关。市科技部门要将畜禽产业化发展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畜禽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改良、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技术、集约化养殖污染零排放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七)加大畜禽科技扶持力度。市财政在原有畜牧科技推广资金的基础上,每年新增200—300万元,专项用于对青饲料基地、牧草种子、良种奶牛冻精(含性控)、胚胎移植、奶牛群改良(DHI)、奶牛技术服务站仪器设备、奶牛繁殖和育种员培训、奶业文化宣传等进行补贴。支持和鼓励各级畜禽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领衔创办畜禽业示范基地。

(八)加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从2008年起,市里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与争取的上级资金捆绑,用于全市现有畜禽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每年解决15—20个畜禽养殖小区的污染问题,到2012年全市全面解决现有畜禽养殖小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九)鼓励龙头企业组建担保公司。按照“企业出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由市、区人民政府扶持,通过多渠道融资参股等方式支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组建担保公司,为全市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禽生产者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对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加工、运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8〕73号)优先安排担保风险补偿。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联系,为畜禽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搭建沟通平台,畅通融资担保渠道。市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

(十)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着力提高全市畜禽养殖小区现代化、装备化水平,将青饲料生产机械、挤奶机械和小型饲料加工机械等畜禽养殖、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上述由市里承担的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统筹协调落实。其他关于畜禽产业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2

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有关会议精神,具体安排部署我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工作。今年5月6日,农业部在大连召开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启动会,全面部署了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6月28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培训会,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推荐程序开展了培训,今天各位专家将对有关办法进行解读。为确保我省示范创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我局经过充分的准备,生产科教处牵头作了大量推进工作,各位专家组认真负责精心研究,在不违背农业部相关规定的原则下,结合我省具体实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目前工作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现我强调三点。

一、充分认识创建活动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畜牧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农产品市场有效供应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举足轻的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畜牧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实现畜牧经济大省向畜牧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我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省局确定为全省畜牧生产标准化推进年,明确了总体要求、推进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通过活动的开展,全行业迅速掀起学标准、用标准的工作热潮,全省标准化技术规程(规范)覆盖所有畜禽品种,新建(改扩建)的养殖小区(户)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养殖户标准化生产意识明显增强,畜禽养殖标准普及率显著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到2012年,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无公害畜产品比例达到60%。到2015年,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全省现代畜牧业主要生产方式,无公害畜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取得新突破。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与现代畜牧业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实现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全省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

当前,我省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突破当前畜牧业发展难点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农业部调整畜牧业政策支持方向的新开端。全省上下务必提高认识,紧紧抓住农业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机遇,牢牢把握好工作的主动权,乘势而上,切实把抓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内容,坚持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加快实现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协调发展。

二、明确创建目标、突出创建标准

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农业部计划2010年在全国创建15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6个主要畜禽品种。目标是经过持续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今年,农业部下达给我省的创建指标59个,其中生猪示范场31个、蛋鸡示范场12个、奶牛示范场6个、肉鸡示范场7个、肉牛示范场1个、肉羊示范场2个,省局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几经上下已将指标分配到各市,希望与会同志认真做好具体工作,确保验收工作顺利推进。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农业部已制定了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和肉羊等6个畜禽品种的验收评分标准,我局已印发给各地。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创建活动的相关规定,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创建活动示范场必须达到: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三、认真抓好落实,保证创建工作成效

今年是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的第一年,要慎重初战,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为此,要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省局已经成立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各级畜牧部门也要比照省局的做法,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家组,指派专人负责,按照时限要求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好专家在示范创建中的技术主导作用和支撑保障作用,经常深入示范场进行指导、监督,及时解决各创建单位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畜牧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推广。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各地要按照照创建活动内容的要求,对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养殖场(小区)进行调查摸底,把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小区)分类登记造册,切实摸清底数。

三是确定创建单位。省局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下达各市州不同畜种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申报控制数。各地组织辖区内(含扩权县)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自愿参与创建的原则,依照创建标准现场考核筛选,公示无异议后依得分高低排序上报省局。

四是实施验收挂牌。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省局将组织专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于7月20日-8月30日对第一批创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示范场,现场考核评分不能低于80分,若不能达到基本分的,由各验收组会商所在市畜牧主管部门进行调整,区内没有具备条件的由省局跨区域调整。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3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的饲养,畜禽疫病和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和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卫生、质量技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管部门)

市和区(县)兽药饲料监督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督工作。

第五条(畜禽养殖规划)

市农委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农委备案。

第六条(分类管理)

本市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本市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本市对农户的散养畜禽行为予以指导。

第七条(畜禽养殖区域的设置)

本市畜禽养殖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内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

第八条(畜禽养殖区域设置的程序)

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区域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本辖区内的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或者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具体区域边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养殖规划编制和区域设置的公众参与)

本市畜禽养殖区域设置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应当听取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的设立)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本市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并按照国家规定向环保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设置的限制)

控制养殖区内改建和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养殖场应当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具体间隔距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农委制订。

第十二条(种畜禽繁育)

种畜禽繁育,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三条(饲养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面从事任何水禽放养活动。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当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十五条(用药安全管理)

畜禽养殖场应当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停药期实行宰前停药。不得擅自使用兽药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六条(畜禽免疫规定)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带动物免疫标识。

第十七条(传染病控制)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当服从卫生部门实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严重疫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为防止疫病扩散,可以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同种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的区域、时限和补救方案,由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一类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视作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的具体规范,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农委制订并公布。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畜禽养殖场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条(污染排放的监督)

本市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畜禽养殖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畜禽销售)

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畜禽屠宰)

本市对出售的畜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畜禽养殖场送交定点屠宰场屠宰畜禽的,应当提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畜禽疫病保险)

支持本市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场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条(畜禽养殖档案)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育、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二十六条(擅自设立的法律责任)

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或者控制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或者限期迁移。

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养殖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兽药,或者擅自在饲料中添加兽药或者药物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畜禽防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者强制免疫后未佩带免疫标识的;

(三)对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无害化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畜禽销售规定的法律责任)

擅自销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畜禽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销毁,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

畜禽养殖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环境保护、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管理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畜禽养殖场或者散养畜禽的农户逃避检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的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本办法所指的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十三条(过渡条款)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在禁止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安排关闭事宜;在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限期整治。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4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现状;分析;对策

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由原来的“鸡蛋换盐”的“小农经济”模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村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已经上升到工业化管理模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以农村养殖为主,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还处于雏形阶段,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养殖合作社、私营养殖企业、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等多种养殖方式并存,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养殖情况和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

一、农村养殖存在的现状

1.散养占有相当比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很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大型养殖企业,原来的散养户也逐步转型升级,但是农村散养还占有相当比例,据调查统计,目前散养畜禽存出栏量还占有40%-60%,在中西部地区可能还会更高,散养养殖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畜禽舍相对简陋,保温和散热效果不好,配套设施不完善,直接影畜禽健康生长。

2.畜禽养殖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几年加快了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重猪鸡轻牛羊、重常规轻特种、重数量轻质量、重舍饲轻放牧的现象,虽然牛羊养殖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还达不到猪鸡养殖水平;特种养殖利润高风险大,很多养殖场户想染指饲养又怕遇风险造成损失,所以出现特种养殖发展缓慢;舍饲养殖业发展快于放牧养殖,增加了人畜挣粮的矛盾,秸秆和饲草利用率偏低。

3.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下。虽然加大了标准化示范创建力度,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实际养殖量与养殖场畜禽位还有差距,存在着畜位多养殖量小的问题,个别地方空舍空圈依然存在,“有钱建场没钱养殖”,远远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标准化水坪不高,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养殖用水、兽药使用等达不到规范化,距离“五化”要求还相差甚远。

4.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大部分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有的养殖场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形建设,低洼不平不规则,畜禽舍之间相隔距离较近,净污道不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不能严格分开,有的混在一起,不符合养殖场一般要求,更谈不上标准化建设,有的养殖场只有饲养舍,缺少饲料房、消毒室、兽医室、配种室、隔离室等配套设施,有的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水源地或交通要道较近,不符合动物卫生条件要求。

5.饲养管理还比较落后。养殖场科学配方饲养比较少,存在着“有啥喂啥”、饲料单一、饲喂方式简单等现象,直接影响畜禽生长。畜禽饮水不卫生、不充足,有时出现缺水少料现象;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简单,畜禽舍卫生条件较差,奶牛养殖存在着人工挤奶现象,即浪费人力又不卫生;养殖场频繁更换饲养管理人员,养殖场所不安静、噪音大,给畜禽造成应激反应。

6.产业化水平较低。畜禽养殖场综合养殖效益比较低下,养殖产业链较短,产-供-销-加脱节,从事养殖的养殖场效益低,而从事加工销售的却有高利润,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有的养殖场不懂得产业化经营,缺乏拉长产业链、增加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理念。

7.应对风险能力低。畜牧养殖业发展本身就是波浪式,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养殖场高峰时期发展迅速,低谷期严重亏损,缺乏应对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疫病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小型养殖场会出现低谷期“血本无归”或倒闭关门现象,以养殖合作组织运行的企业基础薄弱,缺乏低谷运行资本,合作社社员出现退社撤资现象,不能自行应对市场和行业风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市场风险尤为严重,风险频率和风险影响较大。

8.养殖记录不完善。小型养殖场户养殖生产记录、养殖档案不规范、不完善,有的养殖场没有养殖档案,养殖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防疫消毒、饲料兽药购置使用、生产销售等制度缺失,生产管理混乱,产品销售追溯体系不健全,生产资料来源不明确,给养殖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9.养殖环境污染依然存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养殖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污水遍地流、粪便到处见、臭味熏满天”的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小型养殖场虽然对粪污进行了治理,建设了污水池和贮粪场,但是在处理上没有达到无害化、规范化,个别地方存在着畜禽所产粪便远远超过当地的土地消纳量。

二、主要对策

1.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养殖场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抓住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入股经营、合作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养殖业,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四位一体”贴息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社会影响力和支持力。

2.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和生态养殖要求,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净道污道严格分开,生产区、生活办公区、粪污处理区自然分开,畜禽养殖圈舍中间间隔一定距离,粪污处理区要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生活办公区要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

3.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地可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牛羊业,猪、牛、羊、禽平衡发展,注重发展奶牛养殖,肉、蛋、奶比例协调,在保证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考察适当发展特种养殖。

4.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进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发展,切实提高养殖水平,引导小型养殖场转型升级,养殖户退村入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促进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示范创建。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5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政策;法规

目前全国每年畜禽养殖粪便产出量约38亿吨,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不到60%,养殖污染COD排放量占农业污染的96%左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已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近几年来,畜牧业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与环境管理在法规建设、政策管理和资源利用上都有明显进步和提高。

1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责

1.1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主要有10部法律法规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按照实施时间依次是: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8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14年1月1日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保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10部。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行了简单的法律规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唯一一部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了明确又详尽规定的法规,其内容指出了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关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主要规章标准有: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3]5号、《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4]69号)和俗称“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关于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主要文件有:2003年出版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2002年出版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以上标准和文件对养殖场所的管理原则、排污标准、污染防治技术等都作了详尽的细化标准论述。以上10部法律法规和5部规章标准文件应当成为我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法律规范。

1.2法律规定的职责

1.2.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国家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以及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粪便污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应当采取组织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有计划搬迁或者关闭畜禽养殖场等措施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一级)、乡镇人民政府发现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及时制止和向环保部门报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还规定: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养区,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进行整治,确需搬迁或者关闭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致使经营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补偿。最近出台的“水十条”要求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辽宁省等省级政府已下发明电、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实施主体是各县级人民政府。1.2.2环保、农牧等有关部门的法律职责我国法律法规针对环保及农牧部门的履职要求,提出各级环保、农牧部门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工作主体,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对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明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污染治理重点设施建设。从业者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行报备、环评、建设环保设施及运转、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企业由环保部门予以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规定:农牧部门应当指导养殖经营者科学养殖,科学处置养殖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及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统筹考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畜牧业发展规划应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

2加大畜牧业粪污治理力度的建议

2.1各级政府要增强做好畜牧业污染治理工作的责任感

紧迫感和使命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事关国家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到重要工作日程,通过采取国家和省奖励推动一批、市县扶持一批、养殖业主自己改造一批的方式,强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生态建设。依法依规开展禁养区划定、场户关闭或搬迁工作,禁养区划定要统筹兼顾、科学论证,避免划定区域不当,造成大量养殖场、户需要关停或搬迁及本级政府财力难以承受等问题。积极探索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模式,实行散养户行政合同式柔性管理。

2.2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推动以监促治环保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可按新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给予罚款处罚,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金额按日连续处罚。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按新环保法第六十条规定,情节较轻的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顿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或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环保部门还要不断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环保法的规定,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打击和震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曝光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2.3加强环保和农牧部门协作

合力治污环保部门与农牧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依法合力做好畜禽粪便治理。农牧部门主要职责是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搞好畜禽粪污减量化、设施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并与环保部门搞好联动和通报。并要全力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养殖污染源头预防,全面落实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是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和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并需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对未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以及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不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不得享受政策扶持。

2.4严格问责追责制度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6

    1发展经验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 2011 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 个。2010 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 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 800 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 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1.5.1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

    1.5.2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畜-沼-果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达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 计划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收集养殖场粪便运送到一个中心,利用生产工艺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1.5.4对广安天兆白坪种猪场等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主要采取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5.5 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等方式集中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2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标准化规模养殖占用资金较大,各级部门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具体,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扶持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且条件严格,养殖户和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引种和购买养殖设施设备资金,从而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

    2.2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病观察员,影响到日常的疫病诊断、服务指导和疫情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较大,正常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技术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服务范围窄“,轻防重治”、无法提供管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个别养殖场不能达到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

    2.3养殖用地缺乏 近年来,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用地急剧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总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紧缺,一些养殖项目因无法解决用地而不能得以实施,不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2.4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养殖场建环保设施投入大,而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致使一些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粪污处理无害化,同时引发社会问题,阻碍了发展。

    3思考及建议

    3.1强化政策扶持 抓住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武胜县已有的基础优势,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在规模养殖场优化品种、专合组织建设、技术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争创品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2强化畜产品安全

    3.2.1 着力动物免疫。认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 100%,彻底控制和消灭疫病。

    3.2.2着力检疫监督。做好产地、屠宰、市场、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引导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畜产品无疫病、无药残、无公害。3.2.3 着力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源流动,提高预警能力。

    3.2.4 着力完善应急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变化特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2.5着力投入品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整顿,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及兽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户利益和畜产品安全。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商旅名城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全面调整优化我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原则。

(二)坚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原则。

(三)坚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

(四)坚持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突出区域优势原则。

(五)坚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

三、划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五)《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六)《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七)《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程序管理办法的通知》

(十)《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十一)《关于在全省加强开展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通知》

(十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

四、划分类型及有关指标说明

我县畜禽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存在任何畜禽养殖(场)区。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区域。限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治理,污染物处理达到排放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应搬迁或关闭。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可养区。在畜禽养殖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防治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的前置条件。

养殖场(小区)标准说明:我县养殖场(小区)标准参照省定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确定,即:养殖规模符合以下条件的属于养殖场(小区)。

奶牛存栏≥10头;肉牛存栏≥10头;生猪存栏≥60头;羊存栏≥40头;蛋鸡存栏≥600只;肉鸡存栏≥600只;蛋鸭存栏≥600只;肉鸭存栏≥600只;蛋鹅存栏≥600只;肉鹅存栏≥600只;兔存栏≥200只;狐(貉、貂)存栏≥60只;鹿存栏≥10只。

五、划分区域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

1.我县县城建成区内,各乡(镇)村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商业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区。

2.我县县城规划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及新农村集中住宅规划区。

3.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深水井周边1000米范围陆域;各乡(镇)村集中供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深水井周边500米范围陆域。

4.重要地表水体功能区范围内畜禽养殖禁养区:境内流域1000米陆域;乌苏里江境内流域1000米陆域;浓江河境内流域1000米陆域;别拉洪河境内流域1000米陆域;大力加湖周围1000米陆域。

5.三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6.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区:黑瞎子岛湿地公园、西山公园、华夏东极风景区等;我县行政区域内批准成立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区域。

7.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范围:东极机场净空区域内;前抚铁路段两侧外延500米范围内;建黑高速段两侧外延500米范围内;S210、S313段两侧外延500米范围内;抚乌公路等重点景区旅游路段两侧500米范围内。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范围

1.城镇建成区及城镇规划区上风向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界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控制在1公里以上。

2.水源保护区、深水井周边1000-2000米范围陆域。

3.高速公路、省道公路两侧500-1000米以内的区域。

4.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及规划住宅区周边500-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

5.集镇规划区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周边500-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和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区禁养区外延500米范围内。

7.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应当限制养殖的区域。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范围

县辖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其它区域。

各乡镇、村(屯)在规划建立畜禽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时,必须经科学论证,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要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六、管理要求

(一)在禁养区,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排放要符合《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并限期实现关停、转产或搬迁。

(二)在限养区内,不再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控制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在适养区,提倡适度规模化养殖,优化养殖小区布局,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达标排放。

(四)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制度。

(五)各乡镇应严格按照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结合本辖区发展规划,严把畜禽养殖发展关口,严禁“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出现,实现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

(六)县发改局、环保局、住建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规划局等相关单位在规划、立项、审批畜禽养殖项目时,应根据本方案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切实推进全县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公众监督。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强面向农村的宣传,及时报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畜禽养殖污染事件和治污典型,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声势。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是保护和改善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依据,县政府将根据划分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尽快制定关停、搬迁和整治方案,做到统一规划,逐个落实措施,使我县畜禽养殖业尽快步入良性循环。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8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作如下决定:

一、省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快编制和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和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总量,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养殖户,确保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环境敏感地区,应当依法划定和调整禁养区、限养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或者扩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养殖户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依法限期关闭或者搬迁,引导其转产转业,实现禁养目标。在限养区内,应当严格限制畜禽养殖总量,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鼓励养殖户到生态养殖小区内从事畜禽养殖业,支持规模养殖场提升健康环保养殖水平。

二、为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的管理,省人民政府可以授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确定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各地应当全面实行畜禽标识可追溯管理。从外地调入畜禽在本地短期饲养的,其数量达到规模养殖标准的,应当按照规模养殖场进行管理。

三、省环境保护、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养殖户必须将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按照规定标准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委托有处理能力的企业、中介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者资源化利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行病死畜禽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统计报告等制度。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应当统筹兼顾,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严禁并及时查处随意弃置或者不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行为。鼓励村(居)民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畜禽养殖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等,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畜禽污染的良好氛围。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9

一、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档次提高、产业延长”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猪禽,加快发展牛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逐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奋斗目标。到“”期末,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3%提高到38%,全区猪、禽、牛、羊出栏(笼)分别达到49.5万头、420万只、0.55万头、28万只以上。到年全区畜牧养殖重点村发展到10个,畜牧大镇(乡)发展到3个,建成5个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精品养殖示范场。

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四)优化畜禽区域布局。按照“近郊猪禽、山区牛羊”的总体布局,重点发展以子陵铺镇美满村、子陵村为中心的种猪繁育片区,以子陵铺镇金冢村、建泉村为中心的商品猪片区和以牌楼镇村为基础的商品猪片区三大生猪养殖板块;重点发展以栗溪镇桑垭村为中心,以马河镇双河村、关庙岗村为中心和以仙居乡发旺村、村为中心的三大养羊板块;重点发展牌楼村、江湾村、长兴村的肉禽养殖,漳河的水禽养殖和仙居乡、栗溪镇等地的土杂鸡养殖三大家禽养殖板块;同时着力发展城郊肉牛、奶水牛养殖板块。各地要从有利于生产发展和动物卫生安全的实际出发,根据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畜牧产业具体发展方案,确定优先发展重点,合理划定发展区、限养区和隔离区,做到适度集中,疏密有度。

(五)突出推进小区建设。积极推行畜禽养殖“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循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鼓励民间资本兴建养殖基地,引导养殖户向小区集中。在小区建设上要实行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努力做到规划用地、设计标准、养殖模式、养殖品种、购料渠道和疫病防控“六统一”。各地要把小区建设列入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美满、台子坡、宏全、金冢、城山等养猪小区发展壮大,推进江湾养鸡、香龙沟养羊等小区建设。通过落实专班,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基础建设,落实大户入区,确保每个乡镇每年新建1—2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

(六)积极创建畜牧大镇(乡)。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为重点,建设畜牧养殖大镇(乡),形成养殖区域特色。加快建设年出栏1万头肉牛、5万只肉羊、10万头生猪、100万只家禽的畜牧养殖大镇(乡)。

(七)着力培植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畜禽加工企业落户我区。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盘活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通过转化增值,实现“养殖富群众,加工富企业,增利富财政”的多赢目标。

(八)加快培育合作组织。要采取措施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将规模较小的散养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畜禽产品市场营销、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等工作,其技术服务和劳务收入免征所得税。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经纪人和畜产品运销大户,支持鼓励其在全国各地开设销售、信息窗口,推动我区畜禽产品的外销,扩大辐射范围,搞活畜产品市场流通,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

(九)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在加快发展猪禽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秸杆资源,积极发展肉牛产业。利用红苕藤和大量的黄豆梗、花生藤等农作物秸杆,大力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实施秸杆养牛过腹还田。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提高母牛的冻配受胎数和群体数量。鼓励农户引进南阳牛、秦川牛和杂交母牛,着力发展基础母牛群,走养母牛、繁小牛、育肥牛、卖肉牛的发展道路。

(十)抓住机遇发展奶水牛。抓住国家奶业结构调整机遇,开发实施奶水牛项目,发展奶业生产,盘活我区水牛存量资产,实现水牛价值综合利用。改善水牛品种,增加杂交能繁母牛数量。以城郊为重点,开展奶水牛试点,开发水牛奶系列产品,提高水牛奶附加值,使我区水牛综合利用率达50%。

(十一)稳步发展肉羊产业。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适度放牧与种草圈养相结合,稳步发展我区山羊养殖业。对种公羊进行登记建卡,防止近亲繁殖,大力引进推广南江黄羊、优质马头羊,适当引进波尔山羊,推广山羊人工授精工作,下力气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种草养羊、秸杆氨化与青贮等养殖方式方法,提高圈养比例,扩大种群基数。

四、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十二)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入户。抓好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户发展畜禽养殖。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途径培训农民。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名畜牧技术推广员负责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其经费在“以钱养事”经费中解决。建立以技术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千家万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十三)推广畜禽养殖适用技术。重点推广优质外三元生猪综合配套养殖、牛冻精配种、配合饲料、种草养畜、牛羊圈养、肉鹅快速育肥、蛋鸡高产配套、秸杆处理利用、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大力推广生猪“150”标准化养殖模式和肉羊“1235养殖模式”以及“猪+渔”、“猪+沼+稻”、“稻+鸭”等高效配套养殖模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十四)建设畜牧信息网络。重点建设区畜牧兽医信息网络,逐步健全区、镇二级信息网络体系,并做好与省市畜牧信息网的连接。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和及时制度。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专家短信咨询平台,点对点帮助农民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养殖者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

五、健全保障体系,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十五)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区、镇、村三级畜禽品改网络,引导社会投入建设生猪繁育场、种禽场(禽蛋孵化场)、种羊场,建设满足我区生产发展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到年,全区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98%以上,牛羊的良种杂交率均达90%以上,基本实现自繁自养。

(十六)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落实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猪蓝耳病、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健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区级派驻机构管理机制和农村畜牧兽医公益服务机制。严格按政策落实畜牧兽医“以钱养事”经费。

(十七)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畜产品源头监管,建立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全面提升动物检疫水平,严把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关口。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畜禽标识制度。逐步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落实政策措施,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

(十八)强化对畜牧发展的组织领导。推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任务重、责任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摆上重要日程,强力推进。制定好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建立畜牧发展工作责任制,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十九)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为推动我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从年起,区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对新发展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规模的养殖场(户)进行扶持奖励,安排2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达到畜牧小区建设标准的地方或项目以及在畜牧小区建设中工作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招商引资新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对畜牧业发展重点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入和退出的竞争机制。各乡镇政府也要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多方支持,合力促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政策。对新引进或新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小区,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征用、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先优惠。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用水执行农业水价,用电执行农村照明电价,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用水执行普通工业水价,电价按国家发改委核准电价执行。切实落实鲜活畜禽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落实饲料生产企业、种畜禽生产经营、畜禽规模养殖免征增值税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畜禽产品加工、资金筹措、维护治安秩序等方面提供优良服务。

(二十一)增强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发展畜牧业、支持畜牧业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对畜牧业发展的各种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项目,优先安排贷款,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牧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上重点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对新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建立夫妻相互担保、大户担保、农户联保和房屋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外来资金和本地民营资本参与畜牧业建设发展,投资兴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畜禽养殖保险市场,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畜牧业养殖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畜禽养殖建设标准篇10

关键词:畜禽养殖; 污染; 研究; 辽中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已有原来的副业换位成农村的主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饲养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畜禽养殖污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年畜禽类粪便量约为19亿t,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达9118万t,畜禽粪便产量和COD排放量都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排放量的总和,而2007年畜禽粪便总量为32亿t,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7亿t。

位于辽宁省中部的辽中县是全国渔业、肉鸡、瘦肉猪生产先进县,这些虽然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与此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辽中县有各类养殖大户2231户,其中:牛869户;猪1223户;鸡139户,其中养殖15万只鸡的养殖小区5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10万头,肉鸡近2000万只,肉鹅20万只,肉牛18万头,饲养蛋鸡223万只,奶牛200头左右,辽中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相应养殖污染治理的环保设施未建成,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污染源,改善农村养殖污染势在必行。

1 辽中县畜禽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1.1 种植业与养殖业严重脱节 随着辽中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畜禽业的经营方式、区域布局和饲养规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城郊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造成了农牧脱节,使得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利用,由农业生态系统的“肥料”转变为生态环境的“废料”

1.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域布局不合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肉、蛋、奶问题和抓好“菜篮子”工程,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考虑到运输等方面的原因,为降低成本养殖场多建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城乡结合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些养殖场已与周边城镇和居民点日益接近连为一体,甚至是本城区的一部分,形成了目前城市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比较集中的现状,由于畜禽养殖业从牧区、农区向城市、城镇周边大量转移,从人口稀少的偏远农村向人口稠密的城郊地区逐渐集中,从而造成农牧脱节,粪便不能及时送到农田,致使城郊粪尿堆积,环境恶化。

1.3 缺乏实用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由于我县发展规模化养殖业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资金短缺,尤其是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把畜禽粪便处理作为规模化畜禽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畜禽养殖场建设计划。在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时,忽视大量畜禽粪尿对环境和畜禽自身的影响,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与设施,从而更加重了污染程度。

因此,由于缺乏各种实用的、低成本的、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从而使得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也是畜禽养殖场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体的影响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水环境的污染,是其污染表现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在辽中县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只有少数养殖场采取了污染物处理措施,而大多数养殖场对于养殖粪污只是经过简单冲洗后就进行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粪污,被水洗冲刷进入自然水体后,会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该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表层污染。

2.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恶臭、尘埃和微生物。恶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较低,未消化的饲料养分以畜禽粪便形式排出。这些粪便厌氧发酵产生大量氧气和化氧等臭味气体。畜禽粪便中含有硫化氢、胺等有害气体,若未及时消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使臭味成为增加,产生二甲二硫醛、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恶臭的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轻则降低空气质量、产生异味妨碍人畜健康生存;重则引起呼吸道系统的疾病,造成人畜死亡。在畜禽养殖场发生的恶臭污染事件中,猪场居各种牧场之首。对大黑乡一猪场(该养殖场猪的存栏数量为1000头)的现场测定,其每小时可向大气排放3kg的NH、0.25kg的H2S、0.4kg粉尘和15X10各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4.5-5.0km,在养殖场周围100-1000m范围内恶臭与粉尘的感觉比较明显,尤其100m以内的下风向区域,恶臭的感觉非常明显。

2.3 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有机质将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其中含氧有机物被分解为氧、胺和硝酸盐,氨和胺可被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糖和脂肪、脂类等含碳有机物最终被微生物降解为CO2和H2O,从而通过土壤得到自然净化。如果污染物排量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故也常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

对大黑乡一猪场(该养殖场猪的存栏数量为1000头)污水漫及土壤的观察和检测发现,这些土壤的孔隙已经堵塞,形成了严重的板结,基本失去了种植农作物的能力。

2.4 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类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相关研究,畜牧场所在地排放的每mL污水中平均含33X10的四次方个个大肠杆菌和69X10的四次方个场球菌,在这样的环境中仔猪(鸡)成活率低、育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少、料肉(蛋)比增高,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辽中县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的仔猪和产仔母猪的病死率一直比较高,使用循环污染的水源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且近年来鸡的死亡淘汰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严重影 响了畜禽养殖业自身的发展。

3 辽中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3.1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3.1.1 建立合理通畅的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县规模化续期养殖的环境污染管理体系既不通畅,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的职责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监管不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主要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另一个是环保部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部门政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不是其关心的主要或重点内容,因此在其政策中没有充分体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内容。同样,而环保部门一直以来长期的重点工作是城市建设和工业污染的监管,没有明确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其管理中。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导致“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局面,进而强调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出现了所谓的管理“真空”。这也是导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污染,首先应通常合理的管理体系。

3.1.2 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 规范规模养殖场的建场规划及布局。主要就是养殖场的选址管理问题,这方面辽中县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挂历制度。建场时,场址的选择应经过环保部门、村委会的同意,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切忌私建滥建。选择的场地应远离交通干道、人生活区、饮用水源、风景名胜区,最好有一个附属鱼塘,以便消化、处理经环保处理后的“污水”。场内部生产区要和饲养员生活区分开。农牧区的养殖场均将污染物直接漫流或渗坑排放或沤粪积肥上地,对农牧区水源井造成污染。所以,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前提下,在规划合理选择建场地址就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应当抓紧制定全县的畜禽养殖场选址方面的强制性规定,并纳入环保审批程序。

3.1.3 建立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 从前面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畜禽养殖企业实施排污检测并征收排污费,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那么,为防止畜禽养殖污染进一步发展并使其得到有效治理,就应当建立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对于排污费的征收,主要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_2001)进行,按照这个规定,起征标准为:猪500头以上,蛋鸡15000羽,奶牛100头,肉牛200头。但是,具体以多少为准,我们还是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标准。

3.2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安排

3.2.1 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

3.2.2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3.2.3 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3.2.4 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