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6:40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1

一、组织领导

在社区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成立社区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领导组,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联合整治、分类处理、适当补偿的原则具体组织实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为办公室成员。

二、总体要求

通过综合整治,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三、整治范围

社区区域内滁河干渠、双龙湖、鹤翔湖等水源地周边500米的畜禽禁养区。

四、工作目标

(一)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水源地禁养区(以下简称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限期关停、搬迁、拆除工作(规模畜禽养殖场:年出栏牛10头、生猪50头、羊150只、禽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

(二)2014年3月底前,完成拆除养殖场地的生态复绿靓化工程,改善提高水源地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2014年6月底前,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接受市、区的全面考核验收,进一步查缺补漏,落实长效巡控、监管机制。

五、整治步骤

(一)通告。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区环保局关于限期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通告》,让养殖户明确整治的时间安排及有关要求。

(二)签订自拆协议书。在区建设局的指导下,社区管委会牵头,与清理关停的畜禽养殖场签订限期自行拆除协议书。

(三)依法清拆。对于未签订自行拆除协议的养殖户,上报区环保局,开展依法监察,排污不达标的一律实行关闭,必要时,依法组织。

(四)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对完成拆除的养殖场地,纳入自愿退耕或土地流转。符合绿化规划用途的,及时完成场地整理和复绿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美化、靓化。

(五)接受验收。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接受市、区的全面考核验收。

六、职责分工

(一)社会事务办职责

1、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场基本状况的摸底、调查、登记、上报工作;

2、负责本辖区内养殖场清理整治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引导养殖户自觉配合整治行动;

3、对养殖场进行监管,禁止其继续补栏;

4、负责配合区经贸局停办禁养区内养殖户“动物防疫合格证”及年审、换证工作。

5、负责对养殖场拆除地块的土地流转工作;

6、负责配合区建设局对符合绿化规划用途的,完成生态复绿工作。

(二)建设管理办(城管中队)职责

1、负责配合区建设局对禁养区内合规养殖场拆除的补偿评估和对违规养殖场拆除以奖代补资金的核定;

2、负责养殖场拆除补偿协议的签订;

3、负责对养殖场所进行拆除、清理工作;

4、城管中队负责配合区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对禁养区内未自行清拆的畜禽养殖场依法实施关闭;

5、城管中队负责对未自行清拆的养殖场实施;

6、负责禁养区养殖场拆除地块的退耕工作。

(三)经济发展办职责

负责与区财政局对接,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补偿资金、以奖代补资金及专项整治工作经费。

(四)各村(居)职责

1、配合社区对养殖户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2、配合社区对养殖户清拆动员和政策宣传;

3、对养殖场进行日常监管,禁止其继续补栏;

4、配合社区对养殖场进行拆除、清理。

七、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5月15日-2013年6月15日)。

1、起草、制定《社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2、召开养殖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传达、下发《区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3、入户调查、宣传,全面掌握畜禽养殖户生产现状,摸清养殖场的建设规模等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禁养区内拆除养殖对象户名单;多种宣传形式,全面、深入宣传区养殖污染整治行动的政策措施,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深入细致地做好养殖户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自行清理、做好表率。

(二)综合整治阶段(2013年6月16日-2014年3月31日)。

1、自行清拆(2013年9月30日前)。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界定违法养殖场,启动关停养殖场拆除的补偿评估;向拆除对象户下达禁止畜禽补栏和限期拆除通知书;与养殖户签订自行清拆协议书,鼓励养殖企业自行清拆。

2、依法关闭和(2013年12月31日前)。对禁养区内未自行清拆的畜禽养殖场,依法实施关闭和。

3、实施生态复绿工程(2014年3月31日前)。及时完成清拆后的场地整理和复绿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2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农业减排;措施;建议;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31-02

宣城市属典型农区,畜牧业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区位优越,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其污染防治措施远远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未经深处理的大量畜禽粪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农业源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 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现状

据统计,2012年全市现有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场2 982家,共有19家畜牧业企业进入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其中,和威、太阳、五星、华卫、立大5家企业跻身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业源减排统计的分别为:肉鸡出栏8 193.2万只,蛋鸡存栏213.4万只,生猪出栏51.4万头,肉牛存栏1 673头,奶牛存栏221头(表1、2)。

2 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排放现状

据统计,2012年全市现有规模化及专业户畜禽养殖场COD和氨氮排放总量15 557.23 t(表3),规模化养殖企业中工厂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场家11个,处理粪便34万t,传统堆沤场家3 718个,处理粪便248万t。

3 农业源减排的具体措施

3.1 推广高效、集约、生态畜禽养殖技术

3.1.1 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积极开展发酵床适应性研究,集成组装配套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设新型养猪专业合作社、发酵床生态养殖示范场。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培训发酵床养殖技术,发放《安徽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丛书》《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肉鸡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共推广发酵床养殖约50余户,推广面积3.41万m2,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另外,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正在大力推广畜(禽)—沼—鱼—果(菜)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养殖普及率达50%以上。

3.1.2 推广“生猪336生态循环养殖”等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模式。该模式指以自繁自养为主,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每批150~200头,全进全出,可实现效益6万元。在小型规模养殖场中推广“生猪336生态循环养殖”,实现养殖环境明显改善、粪污有效处理,收入显著增加。

3.1.3 推广种(林、果)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把畜禽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与种植企业(林业、果业)的“沃土工程”结合起来,鼓励规模养殖企业与种植企业(合作社、场、户、林场、果园)开展联合,利用土地吸纳粪污能力,实现养殖规模与土地处理能力平衡。

3.2 全面实施联户及大中型沼气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37处,规模化养殖企业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12个,其中有5家企业利用沼气发电;五星公司700 m3沼气,发电机容量80 kW,正常使用每天发电720 kW·h。同时,要求规模养殖场(户)必须沼气配套,进行粪污处理,做到了达标排放,同时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各级畜牧、环保、农村能源等部门都大力扶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申报及实施。

3.3 加大督查工作力度

自2011年首次将农业污染纳入减排工作考核范畴,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督促各相关单位加强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畜牧部门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切实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物处理能力,全面组织实施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针对畜禽养殖企业,实行严格的养殖准入审核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推进畜禽规模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推进养殖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收集-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综合治理。

3.4 合理安排减排项目

按照畜禽养殖农业源减排要求,有序安排农业源减排项目。2011、2012年,宣城市共安排畜禽养殖企业农业源减排项目33个,2011年已全面完成减排任务,针对养殖现状,坚持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核算”的工作机制,会同环保部门对农业源减排项目开展联合督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指导企业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县、市、区,及时通报当地政府。

3.5 加大投入,有序减排

对已经存在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其加大投入,限期完成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对没有达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可以采取以下2种处理方式:一是限期治理。若在规定期限内治理不达标即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畜禽养殖废物排放;二是集中治污。将分散的非规模养殖场集中起来,使养殖场壮大形成规模,把分散投入的治理资金集中用于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切实实现污染减排。

4 农业源减排工作的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统一规划农业生产区和生活区,统一规划畜禽养殖小区,改变农村人畜混居的现象。要根据养殖场周边农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确定养殖规模。对超出环境承受能力的养殖区要落实禁、限养措施,养殖场点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1-2]。

4.2 明确重点减排项目

农业减排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推广、农业资源集约化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的相关内容,明确一批重点减排项目,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工程。

4.3 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近年来宣城市在沼气工程建设、畜牧标准化、生态农业等项目上得到了国家和安徽省的大力支持,但在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的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增加污染减排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在农业污染减排项目上也要加大力度[3-4]。

4.4 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减排是“十二五”农业部门一项新的工作,已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认知度和参与热情,营造共建氛围,形成强大合力,使农业源减排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 参考文献

[1] 徐勤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57.

[2] 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3

一、宁乡市种养业基本情况

1.宁乡市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宁乡市作为农业大县、畜禽养殖大县,养殖业一直是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年出栏量稳居全省前3名,牛羊、家禽出栏(笼)量均居全省前列。2019年,全市出栏生猪99.51万头、存栏52.5万头;出笼家禽3301万羽、存笼1161万羽;出栏牛3.25万头、存栏4.97万头;出栏羊6.8万只、存栏5.7万只;2019年全市备案规模场284家,全市出栏(折算生猪当量)179.01万头、存栏(折算生猪当量)73.15万头。

2.宁乡市种植业基本情况。2019年,全市耕地面积144.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0.6万亩。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8.7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3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面积13.7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7.115万亩,其中蔬菜58.5万亩、茶叶5.7万亩、水果14.1万亩、中药材3.6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25.215万亩。

二、宁乡市畜禽粪污治理前状况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1.畜禽粪污治理前状况。一是畜禽粪污处理方式落后。过去大部分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匮乏简陋,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比较粗放,部分中小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粪污原料未经腐熟直接还田或丢弃,成为土壤和水体污染源。且畜禽养殖散小户数仍占相当比例,存在环境因素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简易和治污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二是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率偏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不高,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装置存在破旧或损坏现象,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未按要求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传统养殖方式不具备粪污处理设备的条件。三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线不畅。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宁乡市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畜禽养殖产生粪污总量已达几百万吨。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部分地方畜禽养殖规模超过配套粪污处理设施与环境承载消纳能力,绿色生态养殖路线不通,种养业没有得到有效结合,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导致主体分离,种养循环通道受阻,粪肥还田利用渠道不畅。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党的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畜牧业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从狭义上看,畜牧业绿色发展,就是通过把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现畜禽养殖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从广义上看,畜牧业绿色发展包括生态发展、节约发展、循环发展、健康发展、安全发展等基本内容和要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畜禽粪污等废弃物如果处理利用得当,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土地生态状况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农作物生产的保障,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顺应时展潮流和产业发展规律,加快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开创畜牧业发展新天地。

三、宁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初步实践

1.项目实施标准。项目建设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农办牧〔2018〕2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和标准建设,在源头减排上推广节水设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上推广粪肥全量收集发酵、生物发酵床、生态净化、臭气控制等技术模式,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在末端利用上根据区域特征、饲养工艺和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不同畜禽品种选择相应利用技术模式,建立集中处理中心生产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促进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提高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2.项目实施模式。根据畜禽养殖结构,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进行粪污治理和资源利用,重点以“三分离八配套”促治理,“三分离”即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八配套”即沼气池、厌氧降解池、沉淀池、氧化塘、干粪棚、污水管网、种植消纳基地、水生植物净化美化结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循环利用的处理方法,以此减轻畜禽粪污处理量及处理难度,推动规模生态养殖。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养殖程度高、粪污治理能力强、资源化利用水平高的养殖场,特别是加快宁乡市宁乡花猪标准化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园建设,实现养殖生产、高效治理、循环利用相结合,以生态化、现代化、景观化来全面颠覆改变传统养殖发展模式,并有效整合带动散养户转型升级。主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循环净化、达标排放等模式。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实行污水肥料化利用、达标排放等模式,建设大型沼气、有机肥加工等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固体粪污进行有机肥生产、液体粪污进行沼气生产和沼液还田(或达标排放)模式。适度规模养殖场采取生态循环净化、微生物发酵床等种养平衡、农牧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把养殖场户建成生态家庭农庄。畜禽粪污无法自行消纳的中小养殖场,由第三方营运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粪污转运、处理和利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全覆盖、“零污染”、可持续。支持第三方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以专业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为主,建设完善畜禽粪污等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体系。

3.重点实施项目内容。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强化项目实施指导的精准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明确扶持重点:采用干清粪处理工艺,建立粪便、尿污、臭气、噪声、病死猪等“五废”处理设施,配套建设节水设备、漏粪板、刮粪系统、沼气池、厌氧池、氧化塘、贮存池、种植消纳基地等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运输和利用的设施装备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聚焦五大板块,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养殖专业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大型沼气工程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五类项目。

4.项目实施程序。一是严把项目申报关口。乡级初审后市级审定,项目在非禁养区之内,明确建设内容和投资预算,纳入服务与监管平台接受统一监管。二是规范立项程序。项目建设单位由乡镇推荐,市级现场勘查,并会同财政部门联合审批,向社会公示立项后分乡镇实施。市级进行不少于3次上门全程监管指导,从申报勘查到项目指导至最后验收层层把关。三是严格考评验收。项目竣工后向乡镇提出验收申请,乡镇进行初验后,市财政、环保、畜牧以及第三方造价评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项目投资审计委托第三方工程造价具体承担。四是加强资金管理。验收审定结果进行网上公示,按相关程序下拨项目资金,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挪用,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严格按政策要求控制补助标准。五是实行“一场一策”。所有项目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匹配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所有实施项目做到“一户一档”,项目信息录入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全部完成系统备案和建档建册。

5.项目实施效果。宁乡市通过项目实施,共计完成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面积70126.31平方米、设施建设容积244668.5295立方米、设施建设管道长度117809.23米、设备购置共10105台(套)。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后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每年新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34.79万吨以上,新增年产沼气131.2436万立方米(折标煤937万吨,折标电275.6万度),可减少855.2568吨COD、427.63吨NH3-N直接排放对水土等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畜禽粪污生产的有机肥,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将有力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传统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较为简单粗放,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的风险较大。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所有生猪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必须以生物安全防控作为重点保障,从项目选址布局、栏舍建设标准、粪污收转设备、粪污处理路径以及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严格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阻隔非洲猪瘟病毒传播路径,从粪污处理路径和利用模式方面的技术革新来树立非洲猪瘟生物安全屏障。在经济效益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节约了养殖成本,通过节水工艺改造,每头猪平均每天可节约用水15千克;节约了种植成本,通过配套粪肥种植消纳基地、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等模式,带动5.0945万亩种植基地消纳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或沼液肥。按每年可产生34.7872万吨畜禽粪污量,按新增15.12万吨有机肥替代化肥计算,可减少1.68万吨化肥施用量,不仅可减少化肥使用量,还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种植、节本增效;新增了产值,每年新增15.12万吨有机肥生产能力,每吨按7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1.1亿元;新增沼气池29165.26立方米,每年可新增沼气产量131.2436万立方米,按2.5元/立方米计算,可新增效益328.109万元。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共撬动社会投资14022万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以养促种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环保意识。在实现畜禽养殖产业清洁化生产的同时,培育培优了宁乡花猪、奶牛、贡鸭等特色产业,促进了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优化了县域农业产业、畜禽产业结构。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生态养殖、种植及其产业化经营,可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间接增加就业机会10000人以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存在的问题

1.统筹推进力度较为薄弱。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形成合力,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产业发展受到“重工轻农”思想影响,从执法管理方法,对散小养殖户缺乏严格要求和有效监管手段。二是设施装备配套整体规划有待加强。设施装备技术革新需加强,整体规划仍不够严谨。三是财政支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畜禽养殖因其面广、点多、线长等特点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财政扶持力度不足以完全支撑全市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规模,缺乏有机肥补贴政策。

2.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比较困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粪污资源利用的平台搭建,但在后期存在无盈利空间、生产周期长、还田利用难度大和运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前端粪污收集处理和后端还田利用有偿付费机制难以实施,存在可持续运营难等问题。群众使用固态有机肥意愿不高,积极性不够,一些农民和种植户急功近利,不愿施用有机肥。

3.养殖户主体意识不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风险越发增加,部分生猪养殖场因生物安全防控升级,影响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仍有部分养殖业主的思想观念滞后,没有把认识从根本上扭转过来,主动承担养殖主体的资源利用和社会环保意识不够,粪污经过简易堆肥发酵方式处理后直接还田,造成粪污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现象仍有发生。

五、措施及建议

1.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具体可行性政策措施。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细化各项任务分工,健全监管责任体系,引导建立村规民约,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部门加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服务;环保部门要负责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监管执法等工作;财政部门切实保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等文件精神,凝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合力。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4

1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对外界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粪尿、污水、有害气体等。这些污染物对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地下水造成污染,土壤富营养化,破坏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

1.1污染水体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接近100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严重污染地下水,降低水的含氧量;水质中有毒物质增多时可使水体发黑发臭,无法饮用。

1.2污染土壤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结构;畜禽粪尿、污水过量施用还可使农作物徒长、倒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3污染空气畜禽养殖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据畜禽舍内采样测定,小型养殖户因规模小、饲养密度低,舍内氨气浓度一般为6~35μg/m3,而中大规模猪场因饲养密度高,舍内氨气的浓度高达150~500μg/m3,同时含有大量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污染猪场周围空气。

2养殖业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容易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随之得到治理,而养殖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往往被忽视;且畜禽养殖业是典型的高风险弱质产业,受各种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疫病、天气等)影响较大,尤其是小规模的养殖户,资本积累能力差,几乎没有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无法有效实施。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持。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条例,是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行政执法的依据,但这两个文件所规定的执法对象经营规模过高,对于低于这个经营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就没有执法依据;环保部门按照单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执法,但其难以随时掌握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因此,这两个文件实际上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不强。

3宿州市防控养殖业污染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的精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进宿州市畜禽养殖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宿州市政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1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市农委、市环保局制定了《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方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治理难度大,为此宿州市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农业(畜牧)、环保、财政、监察、发改、科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抓好畜禽污染物减排治理工作。为加强对农业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市政府与市农委签订的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完成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市农委成立了以刘文利主任为组长的宿州市农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建立起工作机制。为完成宿州市2011年规模养殖业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该市于2011年4月13日组织各县区畜牧兽医局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各县区环保局负责农业污染普查的人员、市农委有关科室、市环保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宿州市2011年农业环保重点工作会议,贯彻学习《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统计分析、汇总规模养殖业有关数据,安排部署了规模养殖企业环保重点工作。

3.2突出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项目实施工作为统筹畜禽规模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宿州市农委多次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分类治理”的养殖污染防控思路,探索出以下几种符合实际、可操作的生态畜牧发展之路,为宿州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1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坚持综合利用,减轻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发酵、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沼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园等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有机营养物质的多层次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宿州市已经建设户用沼气池328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全市共建设农村沼气项目4.678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每年产沼气1708.80万立方米,相当于1.172万吨标准煤,为农民增收节支四千多万元,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因地制宜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3.2.2以发酵床养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宿州市集中扶持泗县慧川养殖公司、向阳养殖合作社、绿叶养殖公司、四山养殖公司、天宇养殖公司和埇桥区段广峰养猪场、三益猪业专业合作社、赵团结养猪场、灰古富民养猪场等15家规模养殖场开展“生态环保发酵床”零排放的养殖技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粪污利用方向,分别选择“发酵床养猪技术”、“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地面粪污为人工清理干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粪便与尿液分离,雨污分离—雨水和污水分离;将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牧场进行再利用)、“畜禽固体粪便处理与利用技术”等合理的技术路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3.2.3加大力度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对小型养殖企业和农村散养户,采取种养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办法,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开、饮污分离的治理要求进行基建改造,减少排污量,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大力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畜牧和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根据确定的各乡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共同组织小区区域划定,集中搞好水、电、路和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小区内新增的畜禽养殖企业,严格小区准入关,实施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各县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指导,提出养殖方式、治污方法、综合利用等指导意见。对实施零排放技术改造的养殖企业,各县区给予资金扶持。

3.3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目标考核为了解各地农业环保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完成2011年规模养殖企业减排项目计划,宿州市农委、市环保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16日到泗县、灵璧县开展规模养殖企业污染物减排调研工作。市农委、市环保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限期治理工作“责任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同时强化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宜的畜禽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式,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做到畜禽养殖场建设与污染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3.4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宿州市政府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一是把畜禽污染物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二是通过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帮助养殖户算对比账等形式,开展环保养殖和畜禽排泄污染物治理的宣传工作,使减排畜禽污染物、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开展畜禽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交流会和研讨会,部署减排工作,推广先进经验。

4养殖业污染物减排重点工作的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参与和关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5

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将包括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列为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动员会,也是一次部署新三年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工作会,同时也是一次促进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进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盛全生书记专门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长办公会议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总结近几年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各镇、街道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干湿分离为前提、沼气治理为基础、综合利用为根本”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对规模猪场采取沼气池治污模式、对规模水禽采取筑塘养殖治污模式,结合省811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实事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沼气池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412户,占86.01%,共建造沼气池1.8万多立方米。其中,常年生猪存栏200头以上沼气池治理设施建设67户、完成95.7%;存栏100-199头规模猪场沼气池设施建设153户、完成90.5%;存栏50-99头规模猪场治理建设192户、完成80%。同时有4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在沼气池建设基础上配备建造了后处理池(沼液贮存池),有85个规模场建造了干粪堆积棚。

二是开展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执行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全市存栏500羽以上规模水禽场已有270户完成了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占总数的37.39%。对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了关、停、迁,已关、停规模猪场3个、2000多平方米,关、停水禽养殖户27户、7146平方米。

三是启动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整治。在对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面开展沼气池治污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展了生猪散养户“三水合一”(养殖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整治试点。在生猪养殖相对集中的曹桥街道野马、孔家堰、愚桥三个重点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部分村,选择沿河生猪散养户,开展“三水合一”整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07户生猪散养户完成整治任务,共建造沼气池2484立方米。

四是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针对外来养禽户主要是养鸭户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周边土地及河流污染严重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花大力气开展外来养禽户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89户外来养禽户,66户肉禽养殖户已经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外来蛋禽养殖户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是初步建立畜粪收集体系,综合利用模式得到逐步推广。市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明大牧业园区、春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个畜禽粪便处置中心已全面运作,已对部分规模猪场以及养殖重点村实施了干粪收集,年收集鲜猪粪约1.5万吨,生产有机肥近6000吨。通过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途径开展规模猪场干粪、沼液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工作,涌现出一批如林埭潘建华牧场、广陈威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保良牧场、新仓逢源奶牛场等就地消耗综合利用典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治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等,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规模畜禽场治污设施尚不完善。我市前几年治污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沼气池建设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建造后处理池或沼液贮存池、没有建干粪堆积棚,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与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今年市提出的“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标准相差甚远。

三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养殖户违规排放、干湿分离不彻底等现象,目前还缺乏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对违规排放的处罚没有跟上,致使养殖污染治理成效还不明显。

四是收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市只有部分重点养殖户和重点养殖区域建立了相应的干粪收集体系,规模猪场实施干粪收集的比例仍然较低,主要是就地综合利用的途径不多,传统的种植结构限制了综合利用的出路。农户使用畜粪收集加工后的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有机肥还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五是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差距。现有的治污方式还停留在沼气池治污模式上,对引进与推广应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态型、发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还不够。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理念,改变纯粹为治理而治理的错误思想,将加强畜禽污染治理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营造和谐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干字当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统一思想,自觉行动,深刻认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

(二)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

(三)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六大工程

(一)全面推进“两分离三配套”工程。对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规模奶牛场,要严格执行畜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堆积棚等“两分离三配套”标准。具体任务是:1.5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2.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3.存栏100-199头的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要基本完成,其中列入省811工程的37个规模猪场今年必须完成;4.明年全部完成50头以上规模猪场“两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各镇、街道要根据市里制订的具体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抓紧落实工作任务。同时,市和镇、街道要分别抓好几个标准较高的规范化示范场建设。

(二)全面推进散养户整治工程。曹桥街道野马村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今年要完成;曹桥街道、新埭镇、广陈镇、林埭镇等4个生猪散养重点区域整治,明年要完成。涉及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整治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全面推进水禽筑塘养殖厌氧治污工程。对水禽存栏500羽以上规模禽场实施上岸筑塘养殖厌氧治污,水禽排泄物治理要按照干湿分离的要求,进厌氧池进行处理,严禁河道养殖水禽,到2010年规模水禽场治理率达到100%。

(四)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工程。就地综合利用是整个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中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治理方式,要在开展“两分离三配套”治污标准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实施就地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周边有条件的,要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鼓励发展林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力争各镇、街道有30%以上规模畜禽场实施农牧、林牧结合、综合利用。

(五)全面推进干粪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畜粪收集体系,提高畜粪资源利用率,在已有畜粪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再建曹桥、新仓、新埭、广陈、林埭、钟埭、黄姑等7个畜粪处置点。进一步扩大收集范围,对规模猪场干湿分离后的畜粪无法就地消纳的,要进行收集处置,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等手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粪收集处理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六)全面推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要积极引进、推广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开展规模猪场发酵式、零排放等治污新模式建设。要继续探索、推广工业化治污的路子,拓展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新方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要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教育与监管并举,强化排泄物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作为近三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加以推进。

一要削减养殖,严控总量。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2011年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要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要通过规划和水源保护区实施,控制养殖总量;要通过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两违”整治相结合,削减养殖总量;要通过与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相结合,控制养殖总量。要密切掌握养殖动态,对在禁养区内或进行违法占地、违法违章搭建的,要坚决取缔,确保到201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47万头以下。

二要加强宣传,监管并举。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宣传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治理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要树立好“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治理典型,加快推进规范化示范场建设,以典型引路,以示范推动。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约束机制,督促畜禽养殖户治污设施的到位。市环保、农经、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规模畜禽场“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标准,市有关部门要会同镇、街道,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治污不达标的养殖户要依法进行处罚,要逐步像工业执法一样,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6

一、组织领导到位。

成立了禽畜防治工作指挥部,负责本镇禽畜疫情防治工作。动员、组织、协调和督导各村落实禽流感防治工作措施,由镇长任总指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兽医站站长、药材公司经理等为成员。书记、镇长亲自抓,负总责。指挥部下设禽畜疫情防治工作办公室,由主管副镇长具体负责。定期召开包村组长会议督导、汇报排查免疫情况。

二、监测排查到位。

搞好禽畜疫情防控,必须对禽畜严密排查,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各村兽医人员担任专职疫情监测员,配合包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各村展开拉网式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畜),并排查情况登记造册,经排查未发现疫情。

三、消毒免疫到位。

在各村深入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对禽类养殖场所定期集中清扫,做到一日一清扫、一日两消毒。采取镇干部、村干部、兽医人员"三包一"的形式,对禽畜特别是新购进的牲畜及时进行检疫和免疫。同时,在镇村干部督促检查下,实施动态管理,认真做好耳标卡带、免疫证发放和档案建立工作,确保了辖区内牲畜的口蹄疫免疫率、耳标卡带率、免疫证发放率、防疫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100%。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7

今年正月初八,湖州市南浔区有一个村的12户村民围聚镇政府,大家群言激愤,强烈要求镇政府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本村另12户村民养殖生猪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等,该事件一度成为了当地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南浔区畜禽养殖业持续增长,成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局部地区养殖户仍然是低、小、散,养殖行为不规范、散户环境意识薄弱、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由此带来了养殖污染,于是发生了群众上访的一幕。这种现象在其它养殖相对集中区时有发生,并呈上升的态势。畜禽养殖污染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同病相怜”,地缘相近的嘉兴问题更为突出。嘉兴市素有家家户户养猪的传统,曾是我国供香港猪的重要主产区。2012年,全市生猪饲养量734.19万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又以南湖、嘉善、海盐三个县(区)最为集中,所辖新丰、凤桥、大桥、新塍等10个乡镇(街道)饲养量更是占到全市50%以上。这些乡镇的农户们大多依据住宅私搭猪棚、人畜混居,方圆几十里臭气熏天,很多当地人自我解嘲,“儿子、女儿都不敢带自己的朋友回家”。

畜禽养殖业过度发展,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环境。2011年全省各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嘉兴市被亮“红灯”。

除了嘉兴、湖州等畜禽养殖传统地区,衢州、金华、温州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养殖污染之扰。今年初,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更是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重拳出击

多年来,畜禽养殖业污染一直是整治重点内容。今年,在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全省上下更是重拳出击。

4月初,嘉兴召开了“千人干部大会”,结合“三改一拆”,全面部署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声势大、决心大,力求打好保护生态环境“翻身仗”。

平湖市掀起了一场治水风暴。通过采取拆猪棚、规范养殖行为等综合措施,治水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仅半年时间已完成全年拆除20万平方米猪棚的任务,下半年力争再拆除20万平方米。平湖市委书记翁建荣说:“通过3—5年的努力,争取全市生猪存栏量从90万头降到20万头。”

抓好养殖污染源头管理。杭州、金华、衢州、温州、台州等结合当地实际,依法划定和调整禁、限养区,在江河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关闭或搬迁了一大批畜禽养殖场(户),成效明显。

除了畜禽粪便等污染,病死畜禽处理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小猪的病死率为5%以上,大中猪的病死率也达0.5%以上。2012年全省生猪存栏1338万头,全年共计有数十万头的病死猪需要处理,远远超过全省现有病死畜禽处理能力。为此,宁波等地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宁波市投资1860余万元,建起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的无害化处理厂,一年可处理病害动物及产品5500吨,能够满足全市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如今,该项目已正常运营,有效防止了养殖户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现象的发生。

转型升级

畜禽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增收始终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各地正在努力摸索一条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减量提质,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新时期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主旋律。

萧山是我省生猪的重点产地、部级生猪调出大区。当地养殖场大力推行畜禽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工作,将猪粪、猪尿等变废为宝,仅干粪一项就有50多万吨得到有效利用。目前,一些重点养殖乡镇猪粪臭烘烘、猪圈脏兮兮的历史已一去不返了。

位于所前镇的杭州萧山康盛养殖有限公司,与电力局合作,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沼气发电工程,每天产生的猪粪、猪尿等,经过发酵、汽水分离和脱硫等一系列的装置,转化为沼气,进而转化成电能,一年可发电100万千瓦时,一天便可为公司省下1097.6元的电费,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206吨。剩余的沼渣经过处理,还可以制成有机肥,用于蔬菜、瓜果种植,污水经过处理还可以用来养鱼。

如今,萧山多家养殖场都在投建沼气池,体验和享受着科技让废弃物变宝贝的神奇“魔术”。

龙游县采取“牲畜上山、水禽下田、园林养禽”,坚持规划、机制、畜牧、服务四轮并驱,科学划分禁、限养区,严格执行项目决策咨询和生猪养殖准入制度,大力推广“猪—沼—作物”综合利用,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生态养殖园区,其中3家已被评为农业部及省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场(区)。

在萧山、龙游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在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广受赞誉,已成为全国创业典范。

任重道远

然而,要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仍然任重道远。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全省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7000多家,散养户的畜禽饲养量占总量比从90%降至10%左右,然而10%的散养量仍然是个庞大的数字。基于畜禽养殖业无税收且污染大的情况,有的地方对扶持畜牧业发展兴趣不大,加上日益存在的土地瓶颈和农民转产转业门路不多,一些地方对于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以及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很多地方在执行关于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的规定时,由于禁、限养区多处于生态保护地区,农民经济来源有限,很多依靠畜禽养殖为生,农民要吃饭、社会要生态的矛盾考验着当地政府的执法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污染问题的彻底解决。

此外,国家关于500头生猪和我省关于100头生猪的规模养殖适用标准,使得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对标准以下养殖场(户)缺乏执法依据,而100头以下养殖场(户)在部分地方特别是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大量存在,成为畜禽养殖污染的执法难点。如何规范、管理这类养殖场(户),环保、农业等部门必须破解这道难题。

鉴于此,多位省人大代表数次提出了关于开展我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议案,嘉兴市人大、政府也多次要求加快地方立法进程,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经多次研究,省人大常委会先以决定的方式,对畜禽养殖发展规划、规模养殖标准、养殖污染防治、养殖业转型发展等重点作出规范。

浙江省人大农委俞仲达主任委员说,“省人大常委会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牧业转型升级作出决定不是终点,关键还是要加快地方立法,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当前,涉及畜禽养殖的有10部法律、52件法规之多,但有关规定仍然较为原则且分散。如何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双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任务十分艰巨,亟待创新工作方式,加强部门协作,结合本地实际,依法出台相关政策及污染排放标准等,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议事语录

限养、禁养利污染防治 转型升级促农民增收

5月28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草案)。围绕如何发挥人大决定的作用,促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要处理好限养、禁养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赵利民委员:这十几年来虽然我省畜牧业发展很快,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在村庄房前屋后建设了低小散的养殖场,对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省人大作出这个决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堵疏结合、逐步推进,兼顾好保障有效供给与农民增收的问题。另外,禁养区、限养区要真正落地。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养殖场的建设用地和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

王建康委员:在规划调整过程中,对限养区、禁养区的划定,要充分考虑到养殖业公平公正以及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问题。二是加强畜禽污染防治,要充分考虑到养殖成本,防止对养殖业产生较大冲击,以稳定市场,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建议加强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充分认识畜禽疫病对人体交叉感染的高度危害性,将病菌污染纳入防治范围。

苗伟伦委员:决定把转型升级的问题提出来非常好,但是也要同时处理好转型升级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系,要进一步扩大农民增产增收渠道。

对病死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岑国荣委员:建议在死猪处理问题上,一是要集中处理,要有专门的人员、专门的地方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二是要无偿处理;三是要快速处理。

潘海天委员:提一点意见,政府应在畜禽养殖小区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公共无害化处理设施,为养殖户提供服务,集中进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目前,养殖户个体处理力量分散,能力弱,也难以监管。

苗伟伦委员:在处理病死畜禽时,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部门间要加大配合力度。

加强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8

关于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自査情况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办公室: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间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山字[2018]143号)文件要求,我镇高度重视,扎实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镇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晨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扎实安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于8月15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例全县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精神.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了《关于秦岭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xxx县落实重要批示精神开展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題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传达了县委书记111、县长111在全县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对全镇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同题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结合全镇实际,制定《xxx镇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題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列出任务清单、建立排查表、明确人员

和时限,加强对镇域施工建筑、河道、畜禽养殖,污水排放等重

点领城的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畜禽养殖导致的面源污染18处、违规排污55处、违规采砂取石17处、违规砖厂75家,建立问題清单和排查工作台账,扎实推进问题整治工作。

(三)加强宜传,营造氛围。在全镇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公告,对砂场,养殖场和违规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宣传,下发了违法采砂停工、禁养区停止开展养殖行为通知书,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形成一个声音、一种强勢、一种震慑,以大宣传、大声势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河道沿岸设立标示牌,向全社会公示,使广大群众更进一步了解河道采砂的政策和规定,了解非法采砂的危害,调动了群众参与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的积极性,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专项整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强化措施,狠抓整治。严格按照秦岭地区违规建筑

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加大对辖

区内违规建筑、非法采砂、畜禽养殖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严厉打击。联合公安、国土、水务,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中省市县反问题的整改力度,对上级反馈的4个问题主动认领、迅速布置、全部整改到位。全镇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间题具体整治情况如下:

(一)关于3处违规排污的问题。针对xx街道一组、xx一中、迎宾大道小区3处集中排污事件,xxx镇已经协调辖区单位和环保局规划了排污管线施工方案,将这3处排污通过地下管网排至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施工。

(二)关于刘时建等7家采砂场违规采砂取石的问题。通过xxx镇与国土、水务、环保等部门的联合执法,7家砂厂全部关停,拆除了设备,进行了土地复垦。

(三)关于2家砖厂违规取土生产问题。辖区的杨小谋、贾立平砖厂无生产手续,违规取土,已被关停,拆除了设备,进行了土地复垦。

(四)关于18家畜禽养殖企业(合作社)造成面源污染问题。针对辖区养殖企业设备不达标、手续不全的事实,镇政府已全部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上级反馈的博涛养殖场、封修鹏养殖场予以关停,拆除了设施,原场地已租赁转产;对其余设施不达标的养殖企业也全部要求设施改造,对禁养区的刘晓宁等5家养殖场予以关停。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力量不足,镇上环境保护业务干部空缺,环卫人员、河道巡查管理力量相対薄弱。

二是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各部门在工作推进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固化。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抓整治,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引导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

(二)健全制度抓整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实行终身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做到敢抓、敢管,经常性、不定期地对相关领城进行抽查,对存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间题严肃责任追究。

(三)强化协作抓整治。加强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协调配

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好巡河员、三级河长的工作职责,杜绝辖区的河道采砂、违规排污现象发生。

2.切实发挥好林业站、土管所、护林员对山地、林木资源的监管责任,做到日常巡查、不定期抽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2012年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为重点,以省农委提出的“六个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保障畜禽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要求

1.转变畜牧养殖方式,大力推动畜牧生产转型升级。围绕畜牧兽医工作“六大创建”的要求,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努力确保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在环境能够承受或人为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规模养殖企业用地审核,努力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由注重数量型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效益型和循环型畜牧业转变。重点发展以发酵床养猪为主、农林蔬牧相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推广粪污加工有机肥料等清洁生产新技术。

2.转变动物防疫观点,大力提高全社会防疫意识。改变畜禽防疫仅局限于畜禽免疫注射的观点,畜禽防疫拓展到畜禽场选址、合理布局、标准化设施以及隔离、消毒、免疫、检疫等措施。目标任务是:新建或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达到防疫要求,实行“准入制”;现有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积极创建动物防疫示范场,以点带面,使全县大型畜禽养殖场防疫条件全面达标;加强“畜禽养殖户即为动物防疫责任主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提高防疫意识,自觉做好防疫工作,降低疫情风险。

3.转变监督管理方式,大力实施畜禽生产过程全面监控。一是落实工作责任。驻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是所辖区域内检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和检疫,同时做好对所联系的村级防疫员的监督管理。村级防疫员负责散养户畜禽生产过程监控。二是扩大监管内容。由过去单纯的防疫监管,扩大到畜禽养殖环境、投入品(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养殖数量的动态管理,畜禽及其产品上市“准出制”的监管,同时对辖区内的兽药、饲料、生物制品等畜禽养殖投入品实施质量监管。三是实行工效挂钩。根据《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考察细则》考察村级防疫员,考察结果与注射劳务费发放挂钩;根据《县驻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细则》和相关考察办法考察驻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考察结果与全年考察奖挂钩。动物医院全面实行行业管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营造畜牧生产健康发展的氛围。各站要组织畜牧兽医人员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兽医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及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弄懂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涵,积极向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宣传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以法兴牧、以法制疫”,形成一手抓生态健康养殖,一手抓疫病防控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继续在畜牧兽医系统内全面开展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素质比武等活动。县建立县镇单位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集中学习制度,全年分6次进行;各站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分期实施。以执业兽医考察为契机,狠抓兽医业务知识学习。每季度继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相关人员集中到县进行书面考察或口试。通过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达到“三个提高”,即:以创建“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为抓手,提高为农服务满意度;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办事效率;以畜牧兽医业务学习为基点,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3.着力培植典型,坚持以点带面。要大力培植生态健康养殖和畜牧生产转型升级典型,让广大养殖者学有榜样。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着重培植“规模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企业)”,“动物防疫示范场”和农林牧有机结合利用的典型,中小型养猪场着重培植“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示范场”。在培植典型过程中,继续与正大公司、泰森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三资”投入高效生态规模养殖业。继续对新发展、符合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对全县起示范作用的生态健康畜禽养殖企业,优先安排县级以上的项目扶持和奖励。

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水平。2012年继续借助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这两个平台,对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和养殖大户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要求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对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组织驻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在推广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过程中,注重投入品监控,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及环境净化,大力推进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5.狠抓考察管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围绕县农委全年工作目标和要求,不断加强平时考察和日常监督。要围绕2012年工作重点和目标管理考察要求,进一步细化考察内容,突出日常监督和管理挂钩,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县对规模养殖场发展情况的考察,将根据各驻镇站的书面申请,分别于5月底和11月底组织县级专家组对规模养殖场进行逐个验收,考察评分依据以“验收合格单”为准。培训教育、素质提升考察,以全县执业兽医资格考察的参考率、合格率及抽查考察为主要参考依据。

四、考察奖惩办法

驻镇畜牧兽医站目标管理考察采用百分考察。县农委将分别在年中、年末组织两次整体目标考察检查,分别以40%、60%的比例计入年终考察总分。

畜禽养殖项目建议书篇10

一、乡镇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易引发社会矛盾

当前,随着畜禽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模畜禽养殖业已从城市转移至乡镇,但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未因此而有所减轻,大量的粪便、污水及有害气体给乡镇、农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更严重的是工业化养殖带来的问题,有些养殖场为了畜禽快速出栏而喂食控制病害的抗生素,使动物粪便普遍重金属、钠盐和抗生素超标。由于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生化指标极高的有害物质经雨水冲刷排入水体,不仅污染地表水,还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质,不但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同时也传播病菌,危害周边群众身体健康。而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往往引发受害群众上访,甚至与污染企业产生冲突,引发社会矛盾及刑事犯罪问题。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不容忽视,如何做到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案发原因分析

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引发刑事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引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未充分考虑环境容量,选址欠周

当前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主流从城市回到了农村,但如果缺乏科学合理布局及长远规划、迁入地环境容量的科学考量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处理的有效落实,极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其结果得不偿失。统计数据显示,一只鸡年产生粪便20多公斤,而一亩地仅可消化10只鸡产生的粪便。规模化养殖的畜禽成千上万,产生的粪便随着雨水进入地下水体,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病菌污染,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畜禽产生的恶臭同时也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给居民生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畜牧养殖调度集约的地区本文由收集整理,环境压力非常大。有的地方在畜禽养殖选址中未能将新工业发展因素考虑进去,造成未来人居逼近情况;或选址时就已靠近居民生活区,又缺乏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处理的有效落实,必然造成企业与居民的矛盾冲突。

(二)基层综治维稳与社会矛盾化解对接不畅,工作机制不健全,造成问题处理不及时,埋下问题隐患

究其原因,相关职能部门没能对村民的合法诉求认真对待,各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工作合力,对矛盾的风险评估、分流调处、限时办结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处置不及时,造成矛盾越积越深,受害群众对正常申诉途径失去信心,转而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由于缺少理性的引导,群众被“受害者”情绪所控制,最终引发难以控制的暴力释放。

(三)对污染企业整治不坚决,问题解决不彻底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企业与污染受害者之间往往只扮演中间人角色,对污染企业整改、治理、环保验收关注度不够,或为保护税收治理态度不坚决,企业治理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有的企业在村民投诉后也进行内部整改,但只有村民代表对其整改行为进行监督,而职能部门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治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问题久拖不决。

(四)环评机构把关不严,环保部门存在监管漏洞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业务量的增多,有的环评机构服务发展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左右,顺从业主意志,环境现状调查深度不足,环评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或掩盖敏感问题,误导环评行政审批;或以编制报告表代替编制报告书,降低环评等级等,导致市场运行秩序不规范,环评标准不清晰、制度不健全,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不高,影响了环评的公正性。同时,由于环境评价机构与环保部门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环保部门也未能对环评机构的环评报告书这个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进行严格审核,对环评机构缺乏有效监管,这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发展畜禽养殖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必须优先解决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就会一直累积直至暴发,最终导致付出更大的行政成本,严重的还可能影响政府形象、损害政府公信力、削弱政府权威。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解剖,检察机关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由政府主导制定产业规划

畜禽养殖产业的整体布局、实施与落实必须由政府多个相关部门联动完成,要结合本地种养植业发展规划,对畜禽养殖总体规模及总量进行宏观调控,要划

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禁止建设畜禽养殖业场、养殖小区。严格建场审批制度,限定养殖区域,选址与布局建造畜禽养殖场时应远离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及人员集中地区。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本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品种、规模、总量等做好前期规划,同时要严格畜禽养殖企业的环保影响评估制度,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必要情况下应以听证、论证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或公众意见,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要严格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二)完善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机制

要坚持“综合治理,城乡统筹,部门联动,防控并举”的思路,畅通基层综治维稳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对接渠道,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矛盾排查、风险评估、分流调处、限时办结和业务培训等综治维稳六大职能,打破部门界限,分析研判突出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解决矛盾纠纷;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防范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排查调处矛盾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表达诉求,为改革发展和经济繁荣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

要兼顾污染防治与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实现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减轻经营者负担,确保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法规做好“末端处理”,即废弃物无害化、循环利用。畜禽养殖业污染废弃物主要是粪便、污水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作为宝贵资源,可以作为肥料还田或者制取沼气、发电等用途。如果处理得当,畜禽养殖废弃物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的形式变废为宝,最终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实行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污染防治责任对象。对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要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及进行环评等义务。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整治,对无法治理的责令关闭停业或搬迁。此外,要建立完善畜禽养殖环境监管长效机制。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监测,建立起政府主导,农业、环保、工商等部门相互协调联动的良性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环评机构监管及环评报告审核,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切实加强对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建立对环评机构的资质管理、业务承揽及环评工作质量常态化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环评机构内部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对环评机构的环评报告书这个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进行认真审核,把好环评关口;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报告的质量把关,从制度完善、监测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对建设项目环保措施落实和污染物达标情况做出全面、客观、科学评价,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