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十篇

时间:2024-02-26 17:53:24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 建筑艺术,建筑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形态大多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面孔,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提高,物产丰富,许多日用产品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许多产品不仅以“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去争取市场的份额,而且在外观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

其实,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的感性要更多于理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冰冷而机械味十足的“不友善”的产品可以说是生产者强加于人们去使用的,是违背了人的本性而不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习惯的。 在众多种类的产品中,作为制造和修理产品的手工工具更具特殊的地位。因为,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进化史就与手工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息息相关。手工工具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猿人时代,因此手工工具比其它产品与人关系更密切。而现代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基本沿袭历史流传的尺寸式样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使用不便、制造粗劣、工效不高、容易致伤或长期使用将引起疾患等问题。这些缺乏科学运用人机关系研制的产品自然与人是不“友善”的。

因此,研究开发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产品、“爱不释手”的感性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与产品功能、制造工艺相比,产品的感性设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捕捉人类感性领域的物理量及感觉量是个难以定量的系统。

对此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研究。

一、感性设计首先应表现出使用产品时的指示性。即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程序等。

( l)通过造型形象相似性暗示使用方式。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而且暗示它的使用方式 许多水果或切菜刀把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

(2)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暗示使用方式。如旋钮的造型利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 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

(3)通过产品的表面肌理和颜色暗示其使用方式及提醒人们的注意。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种称为肌理设计的设计使产品尤其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之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色彩在感性设计中更具重要性,如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性的精密严谨感。

二、感性设计还应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及趣味性等方面。

(1)通过造型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象征。技术象征是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通过产品形态表现出来以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使人感到技术的精确。具体到产品设计上就是要处理好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方面的关系,并要把握好产品的感知精度。

(2)通过造型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档次表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这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体现。如标志“布劳思”象征剃须刀无以伦比的档次,还有象征物主的富有和地位但仅作计时用的金表。

(3)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安全感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感体现在使用者的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的、整体造型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在生理上绘人以安全感。

三、感性工具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机工学和美学的成果,科学地增加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

(l)通过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设计来体现产品的感性。如良好的工具把柄设计使对受压不敏感的手掌和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处来承受力的冲击,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了局部压力强度;有些工具的握柄上做了指槽,这种固定了手指位置的指槽反而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手感好”。

(2)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大产品的感性成份。在选择材料制作产品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件时,不能仅以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作为尺度来评价。研究指出,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属、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来说,与人类越接近的东西,越令人感到亲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3)通过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表现产品的感性。产品之美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合理的人机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美和由外观形态产生的外在美。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优美”其丰富的内涵也包括了变化中的审美因素,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与产品视觉形象的和。谐化为审美因素。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

(4)通过对物的生命现象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产品感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法。物体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物体形态的生命力实际上是物体本质的外泄形式。

在产品的感性设计中,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功能明确、材料合理,而且产品的形态要有如自然界生物的内在生命之神韵。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讨:

(l)研究并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命循环过程(即孕育、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转化)及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物体形态的方法: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2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在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相对于这些进步而言,环保、生态环境的维护却滞后了,成为这些进步带来的一个缺陷、一个反向的运动。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降低了生活质量。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环保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企业日益在公众中形成一个"环境破坏者"负面形象。企业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造就"绿色"形象,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促进产品市场的扩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者,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其实,中华先哲的"勤俭节约"、"天人合一"观念包含了深刻的环保思想。在今天,环保主要决定于人们对赖以生活的环境抱有什么样的情感,由此选择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生活与行为准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开始关注生活所依赖的环境,也开始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和消费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又转化为市场对企业的选择,最终转化为企业对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选择。一些企业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做得相当出色,如安利。

安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有关运作,在客观上也宣传了环保理念,有利于社会。这是安利创造的社会效益。而安利的环保理念和运作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安利从几个方面贯彻了环保意识:产品用料、产品包装、生产过程、产品降解。

安利产品的包装采用3R(REDUCE减量,RECYCLE回收,REUSE再利用)环保原则,尽力减少废料、回收再用。生产过程的废纸及其它废料做有效回收及再生处理,大大节省了燃料、原材料和水。中国是个绝对性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00多个城市有一半缺水,水污染严重。亨利的环保措施中,仅节水一项就很值得学习。

为了减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安利还不断改良生产技术与配方,如于1978年开始全面停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碳化物,改用碳氢化合物作为喷雾产品的推进剂,以保护臭氧层。

安利在产品生产中贯彻环保理念,计有下列几项:

*使用浓缩配方,减少50-70%的塑料包装材料,节省材料及运输所需燃料。

*清洁用品采用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表面活性剂,不会沉积于河流湖泊等水体。

*产品不含磷酸盐,避免刺激藻类生长。

*产品使用天然成分。

"典雅"系列家居清洁品是一个例子,其表面活性剂有生物降解性,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不含磷酸盐,因而避免刺激藻类植物生长,能保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产品的天然成分能改善其品质,并将引起人体皮肤敏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以体贴顾客需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安利产品瓶口设有防伪封纸,或用热缩塑料包装,防止了运输途中意外渗漏;封纸一经破坏,即不可复原,保证了产品的卫生。安利亦致力研制高科技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素质,其中,安利净水器便是以其专利的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饮用水。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建筑表皮; 材料语言; 形态; 色彩; 材质

Abstract:Modern Materials are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skin, competent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sign of epidermi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layer by layer analysis of the patterns from the material, color and texture analysis of materials in terms of language, the final test summa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th a view to building design of the epidermis.

Keywords:Building skin; Language Materials; Shape; Color;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TU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87-04

在建筑领域建筑师们一直注重对材料的创新性使用。他们提倡从自然材料和有机形态上探索新建筑的可能性。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我并不需要高价或稀罕的材料。因为任何一种材料只要正确运用就能够烁烁生辉,同时揭示出材料的真实特性。”只有当建筑师构思出材料的本质特性时,他才能去塑造,并提炼所需要的物质形态。

材料的视觉属性是指材料由于其特定的组成和生产加工方式等所导致的特定外在视觉特征。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人们依靠眼睛获得87%的从外界来的信息,并且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主导的。研究建筑表皮创作的材料语言,必然离不开表皮材料的表现力,也就必然离不开材料的视觉属性。正是由于材料丰富的不同的视觉属性,才形成了我们周围多姿多彩的建筑和环境。本文中笔者从材料视觉属性中的形态、色彩及质感来分析材料的语言表达。

1表皮材料的形态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描述,“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从古埃及、希腊到罗马的建筑形体,从金字塔、鲁克索庙到大角斗场,它们的建筑形式就是以上几种基本形的应用。在创新科技的支持下当代建筑的形往往突破以上基本形的限制,表现为基本形的变异,原来明确的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不确定,甚至不可数。

1.1材料形态的变化

1.1.1量度的变化

建筑始于基本形体,改变一个或多个量度,一种形式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作为某一类的形式而言,变化后的形式仍能保持其特性。例如,一个立方体可以通过在高度、宽度和长度上的连续变化,变成类似的棱柱形式。它可以被压缩成一个面的形式,或者被拉伸成线的形式。(图1)

1.1.2削减式变化

容积作为形式的量度之一,通过对容积的削减可以得到不同的形式的变化。根据削减程度的不同,形式可以保持其最初的特性,或者变成另一种类的形式。例如,随着一个正方体的削减,它最初虽然能保持其特性,到最后则变成逐渐接近球体的一系列规则多面体。(图2)

我们的视觉总是不自觉的寻求形式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当我们的视野中,有任何一个基本实体的一部份被遮挡起来,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性的把它们填补起来使其形式完善并视其为一个整体。同样,当规则的形式中有些部分从其体量上消失,如果我们把它们视作不完整的实体的话,这些形式则仍保持着它们的形式特性。我们把这些不完整的形式称为“削减的形式”。

1.1.3增加式变化

形式的变化同样可以通过在其容积上增加要素的方法来获得。这主要是由增加过程的性质、添加要素的数量和相对规模来决定原来形式的特性是被改变了还是被保留下来。(图3)形式的削减和增加归根结底是从本体容积上的削减和增加而得到。

在建筑形态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基本可能性是:空间张力,这类关系需要形式彼此之间相互靠近,或者具有共同的视觉特点,比如形状、色彩或材料相近。边与边的接触,在这类关系中,形式具有共享的边,并且能够围绕此边转动。面与面的接触,这类关系要求两个形式具有相对应的、互相平行的表面。体量穿插,在这类关系中,形式互相贯穿到彼此的空间中。这些形体不需要具有共同的视觉特点。

增加的形式来自独立要素的积聚,其特征是由它的增长能力及与其他形式合并的能力决定的。对我们而言,要把增加式组合作为形式的统一构图,作为我们视野中感受的形象,各组合要素必须以一种条理分明的方式彼此相连。

1.1.4形态的扭曲

基本形体在整体或局部上进行弯曲,使平直刚硬的几何体具有柔和、流动感,其中包括顶面和侧面的扭曲。

1.1.5形态的旋转

形体依一定方向旋转,一般在水平方向旋转的同时,也可作垂直方向的上升运动,使之产生强烈的动态和生长感。(图4)

1.1.6.界面的虚实变化

现代建筑的表皮与支撑结构的分离使表皮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膜,并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附加在表皮上的技术越来越多,其规范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表皮已分解成具有多种功能层构成的多层表皮,以满足一系列有时相互矛盾的功能(通风、采光、隔声、热隔绝、防火、安全和美学等)。建筑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了极大的自由,表皮材料从不透明到全透明再到半透明。使的表皮表现上逐步实现了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

1.2 表皮的解放

古典时期,建筑表皮由于担当了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任务、包裹在建筑规则体块之外,因而表皮总的形总是被动地由体量决定,并显示这些体块的个性,表皮更没有超越体块而独立地展示自身的形。这一时期表皮形的基本特征是确定的、规则的,通常表现为垂直四面墙体和屋顶的正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表皮从建筑的支撑结构中分离出来,为表皮的形态和材料的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表皮的断裂

建筑表皮的断裂,是指四维分解法提出后使建筑表皮的连续性受到冲击,原来封闭的盒子被打开了,两个或多个表皮界面之间可以是扭曲、变形的实接,也可以是虚接即“皮‘的断裂――界面不直接相交、连续,其间加入第三个元素,如空气或其它物质,界线突破了原来一向隔断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内外空间交融,并使表皮获得了自由。

2表皮材料的色彩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的视觉要素,是表达建筑心情直接的方式。建筑大师们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既有建筑物轮廓的变化,也包括外表面色彩的丰富性。一个建筑物外表面颜色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传统的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协调起来。

在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有意识地延续地方主色调,将地方传统色彩构成方式包括色彩的比例配置、运用的位置等抽取出来,作为现代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的色彩构成的依据,有助于使现代建筑获得地方民族特色。如图,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图5、6)

2.1 材料的固有色

材料的固有色即材料本身的颜色。现代建筑表现中,对材料的自然属性的表现是表现重点之一。在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材料的自身色彩可以对建筑信息的表达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图7)

2.2 材料的环境色

随着高反射性材料的广泛使用,建筑表皮在色彩表现上不再一味呈现材料的物理色。玻璃等表皮材料往往能倒映周围环境色彩,把建筑融与环境之中。(图8)

2.3材料的设计色

2.3.1不变设计色

建筑表皮色彩的设计色是指强调色彩的独立性、自由性,突出其渲染气氛、烘托建筑形态的作用。正如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学者拉斯金认为自然界的色彩从来也不是随形状而来,而是按照一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安排的,在他所著《建筑七灯》一书中就写到,“色彩总是由上帝安排成简单的或不成样子的形状……建筑上色彩的第一条重大原则就是让色彩看上去与形状无关。”在实践中,拉斯金建议将建筑物的色彩限定于不规则的形体和部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限定于棋盘格和齿形饰。本文研究现代建筑表皮的设计色更多反映为色彩的突变。(图9)

2.3.2变幻设计色

在建筑领域,色彩的变幻主要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的。色彩甚至能在极微小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例如,被涂上简单不透明色彩的光滑物体,白天随着光每时每刻的改变,其色彩也经历了变化。色彩的这种特性给建筑师带来了灵感,在建筑表皮的色彩设计中,利用先进科技和表皮材料,加强色彩的变幻,给建筑表皮增添无穷魅力。(图10)

3材料的质感

质感(quality)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3.1不透明

表皮的不透明顾名思义是指表皮材料的视觉不可穿透性。古典建筑的表皮材料往往和建筑结构材料相同,同时受到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材料不可以用透明材料。即为不透明的表皮。(图11)

3.2 半透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师在充分表达了透明材料与透明材料(如玻璃)的物质视觉特性之后,转而注重表现那些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半透明物质视觉特性。通过对玻璃表面的处理,如磨砂、丝网印刷、雕刻或用多层玻璃的重叠;在建筑表皮的外层叠加、悬挂各种孔板或编织网;直接利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纤维板或薄膜作为建筑表皮等,我们得到了介于不透明与透明之间的无数种半透明层次。(图12)

3.3 透明

表皮从结构中解放以后,透明性材料得以在建筑表皮上广泛应用,直接导致透明建筑或表皮的出现。英国的水晶宫是玻璃在建筑上大规模使用的开始,同时也预见了透明建筑的未来。(图13)

4表皮材料的形态、色彩及质感之间的关系

4.1 形态与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态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和意识形态下的文化产物。这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态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1.1形状的调节与再造

由于受到实际应用要求、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的形状往往较简洁,而色彩为建筑提供了形状再造的可能性。用色彩对比的方法可以在平板单调的形体上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形状,使建筑造型丰富起来。

建筑物的形状主要由建筑边缘的轮廓反映出来,建筑的边线包括屋顶轮廓线、竖向转角和地面线,用色彩强调建筑的外轮廓能使建筑的形状得到突出的表现。建筑的内轮廓反映建筑的局部和小型构件的形状,如楼梯、门窗、台阶、雨篷、柱廊,等等,也可用色彩来加以强调。(图14)

4.2 形态与质感

4.2.1材质与形体的矛盾修辞

人的思维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规律。过多的视觉信息会引起思维处理上的混乱。一般而言,一个造型复杂建筑的外表不宜采用过多的材质。一二种材料的简朴效果可以将形体变化有效的统一起来,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盖里的许多作品正是如此,他以其独特的设计手法,用几何形体和自然光线塑造出一个个新颖奇特、充满动感、复杂多变、相互穿插而又相互扭曲的“建筑雕塑”。但纵观这些作品,其表面材质往往简化为1~2 种,突出形体的魅力。这样,由于材料的一致,如此错综复杂的形体,依然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形象,相反,对于形体简洁的建筑,可以通过多种材质平面化的拼贴或者细部构件材质的变换来达到丰富建筑形象,标识建筑尺度的效果。当然,简洁的形体不一定要饰以多样的材质。单一的材质也可以形成凝炼、浑然一体的形象,如安藤、赫尔佐格的许多作品。但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形体简洁的建筑外表饰以多种的材质更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4.2.2材质对形体的调节

材料的质地、色彩、纹理等方面的物理特征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影响下,会与客观实际情况产生偏差。设计综合考虑这些材质表现的特征,并在设计中予以利用,能够起到调节形体的比例、尺度与视觉重量的作用。(图15)

4.2.3形体表现的材质化

经过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的反思,当今建筑实践更趋活跃、成熟和冷静,在对经典现代建筑空间理论予以肯定的基础上,形式被作为特殊的要素成为设计者追求的目标,而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仅仅是建筑师创作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其本身已经成为设计者力求表现的建筑的一部分。建筑形体的材质化Materialization 表现成为当今建筑的一种倾向。经典现代建筑中形式构件发展为“有质感的盒体”。盒体内部是功能空间,材质的对比往往是不同功能体个性的表现。不同质感的盒体相互组合构成建筑的形式。此种形式的意义取决于材质的建构、组合

的含义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材质化的形体表现结合精美感人的建造技术,触及了建造艺术的本质意义。

5结语

现代建筑形式的千变万化离不开表皮材料的支持,充分认识材料的表达语言对建筑表皮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其它的建筑概念而言,表皮材料语言显得十分模糊不清。这里对材料语言的分析和把握主要是从材料的视觉属性上进行的,从形态、色彩和质感角度对材料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了解它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材料语言领域必然会出现新的认识方法和理论,为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季翔,刘海波.建筑形态与构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7).第1版.

[2] 魏晓.现代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05).

[3] 王筱倩,杨茂川.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 第十一卷第二期,2006(06).

[4] 孙超法.半透明的金属建筑表皮.[J]华中建筑,第29卷2007(09).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水针剂 安装 生产线 技术要点

1、前言

药品是关系民众安危的特殊商品,在药品使用中为了确保药效和药品的安全性,要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这些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药品的生产质量,还关系着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在药品生产生产过程中,制药单位的硬件及软件系统也必须要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造成药品生产质量下降的因素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生产设备、生产线的安装,生产环境检测手段以及工作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是提高和保证药品质量的首要条件,也是影响药品质量的直接因素。水针剂作为直接注入人类血液中的特殊药剂,其产品质量尤为重要。

2、生产线按照中原材料的选用

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原料,这是世界上所有产品制作和安装的铁律。原材料作为影响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在整个生产领域和生产环节中的地位不容置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的规定,水针剂管道、管件和阀门在安装中应当要选择与药品接触而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在这些设备的安装和施工中,奥氏体结构的不锈钢是水针剂生产工程中的最佳管道材料,这主要是由于不锈钢材的原材料对各种传输媒介和物质有着较高的中立性,而且对氧化反应抵抗能力强,加之低的碳含量,可使介质的性能保持安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够选择普通的不锈钢,这主要是由于普通不锈钢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氯离子腐蚀现象,造成使用功能的降低,进而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同时这也是目前水针剂生产线安装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出现不符问题,不但会引起药品质量的降低,还容易造成药品事故。因此在工作中应当认真检查各项生产线的安装问题,确保结构无死角,易清洗和灭菌,使药品生产处于卫生状态。

3、生产线按照过程中材料的堆放和管理

316L卫生级不锈钢管、管件、阀门在生产过程及包装时均处于清洁状态。生产厂家材料运到现场处于封闭状态,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应整齐,封闭堆放在干燥的环境里,现用现开封,安装半成品不得有敝口,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避免材料二次污染。

4、生产线按照过程中316L不锈钢的焊接

4.1总体要求

水针剂生产线物料管道最好选自动氩弧焊焊接,手工氩弧焊因不同的操作工人及同一操作工人不同的状态对焊接质量不稳定性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选用自动焊时,每天焊接前先调试自动氩弧焊机,焊接合格样品,锁定焊接程序,送业主及监理考评,考评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不得更改锁定的焊接程序,用于焊接的氩气纯度应达到99.996%的高纯氩气,惰性气体用于保护管道内表面,防止氧化发生。在焊接之前,所有的氧气都应该去掉。

4.2管道切割

采用自动焊的316L卫生级不锈钢管,切割后管道端面应平整、方正,没有毛刺、变形、损坏、清洁干净,圆度好,角度正,彼此互相匹配。建议采用卫生管专用切管机(德国G+F公司的切管机)。

4.3管道的焊接

4.3.1焊接前所有的表面应干燥,如有潮湿,就不应该焊接。

4.3.2在焊接前,所有含有碳的油污都要清洗干净。所有的连接件都要用专用清洁剂清洗(不含有氯和铅),并干燥。

4.3.3焊接预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预热处理,但是焊接材料的温度低于零下10℃时,需要进行预热。

4.3.4点焊要尽可能轻,减少热量造成的变形,点焊不能对整个焊接造成破坏。点焊不能渗透到内表面,点焊后要检查同心度和间距大小。点焊点数应为4的倍数,不宜小于8点。

4.3.5点焊合格后,进行圈焊,调出对应管径和壁厚试样程序正进焊接。

4.3.6焊接修补。如果经检查发现焊接质量不合格,就要进行修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再焊一遍,以消除小的缺陷如小偏差,没焊透或小的砂孔、针眼等。

4.3.7焊接检查。所有的焊接都必须检查其内表面,可用内窥镜检查。如果有可以修复的缺陷,则应该重焊;如果重焊不能去掉先前的缺陷,则应该将该焊点切掉重焊。如果内表面不能用内窥镜检查的,就应该做X射线检查。焊点内表一定要平滑、光洁,不得有毛刺,否则视为不合格。因为水针剂生产线管道焊点有毛刺而产生药渣积淀,导致微生物繁殖而影响药品质量。焊点有下列缺陷的则需重焊

①焊接不完全;②气孔;③针孔;④冷疱;⑤焊接过度;⑥不同轴(连接偏差小于0.55mm)。焊点有下列缺陷,则为不合格,应切割掉重新更换新管再焊:①大裂缝;②烧焦;③严重不同轴(偏差大于0.55mm);④内表面不平整,不光滑,有毛刺。

5、水针剂生产线管路安装

(1)所有管线安装必须保证有适当坡度(~4‰)以保证系统能够完全排尽,不积药液,以避免批次污染。

(2)所有管路系统必须保证无死角,如果系统存在死角,则不易清洗和消毒,微生物容易在死角处繁殖。

(3)管道支架需要用304卫生级不锈钢支架。若为碳钢支架则可能由于碳钢和不锈钢管因电位差而腐蚀316L不锈钢管。

(4)系统管道尽可能短。

6、水针剂生产线物料管道的清洗、酸洗、钝化

6.1水针剂生产线有关的管道、管件、泵、容器都应该按下述程序进行清洗,酸洗、钝化处理。

6.2 工艺操作中所用的水为去离子水或注射水

6.3在配酸洗液时采用如下安全措施:

(1)操作工戴上清洁、透明的防护面罩,穿上防酸服装、戴上手套;

(2)所有操作都是先在容器中加水,再加上化学品,不得相反。

6.4预清洗

(1)所需要钝化的表面都必须进行预清洁;

(2)打开所有的容器、阀门和系统,用清水冲洗,去掉所有的金属碎片、渣子、灰土等。为避免表面被划伤,请不要用任何干的物体擦试表面。

6.5配液方法

(1)清洗、酸洗、钝化液是按本方法配制的;

(2)一般容器可以用旋转清洗球喷洗,以使所有的表面能够连续、均匀的得到清洗;

(3)小容器的处理方法是将清洗液灌满容器。

6.6清洗液

(1)配方:去离子水+10%的乙酸

(2)操作程序:用泵保持在2/3bar压力

(3)温度:室温

(4)时间:30分钟

(5)放掉清洗液,用去离子水洗

6.7钝化

(1)化学成分:硝酸

(2)配方:用去离子水配制8%的硝酸液

(3)操作程序:用泵在2/3bar下循环

(4)温度:室温

(5)时间:1小时

(6)放掉酸洗液,用水清洗,直到最终的pH显中性。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桥梁设计

1. 前言

(1)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2)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 (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3)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桥梁具有哪种程度的耐久性)。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考虑结构建设、使用、维护等整个周期的费用)的要求。

2. 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

2.1 施工和管理水平低。

(1)国内外多座桥梁的突然破坏与倒塌,已使工程界对桥梁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一般的看法认为当前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所导致。对于短期内发生的诸如突然破坏与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典型的问题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也有个别桥梁存在诸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的管理问题,更是对桥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

(2)而大量的桥梁在远没有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时,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病害与劣化;特别是一些桥梁在只使用了几年、甚至刚建成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也与施工质量低下有重要关系,典型的问题有钢筋保护层不足及目前广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严重的构件开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不当及预应力施加不合理等)。这些施工上的缺陷虽然短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会对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2.2 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

(1)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耐久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不少桥梁、虽然满足了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为耐久性出了问题影响结构安全。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

(3)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都会对结构体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3. 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3.1 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1)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2)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构造上(也即设计上)的缺陷。

(3)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4)国外的桥梁设计有鉴于耐久性不足导致的严重损失,近年来十分重视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统一考虑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造细节,强调使结构易于检查、维修,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实际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3.2 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

(1)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2)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3)疲劳损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由钢结构疲劳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来,疲劳损伤的研究已进入混凝土结构,但对于使用期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还需加强。

(4)对疲劳损伤的研究不仅仅指对整个结构而言,事实上桥梁结构常常由于某些关键部位的局部疲劳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例如斜拉桥拉索锚固端的疲劳损害。

3.3 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1)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

(2)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例如,混凝土桥梁一直被认为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但在汽车超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开裂;裂缝即使在荷载卸除后能够闭合,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已经受到损伤,构件的开裂弯距降低、刚度下降;于是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本来不该开裂的结构产生裂缝或本来较小的裂缝成为超出规范允许的裂缝或产生较大的变形。这些都会对结构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了交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外,也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3.4 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成果。

(1)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正常使用性能差(指与设计期望相比,可归结为适用性能差,包括桥梁的过大振动、线形不平顺、接头跳车、结构开裂和过大的变形等)、耐久性和安全性差(包括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安全事故较频繁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目前国内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但平心而论,既然这种现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么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就应该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前提,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艺水平,采用适当的安全度、适当的设计方法来保证桥梁使用性能的达到,这才是更为主动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桥梁存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很多与结构体系或使用材料选择不合理及结构细节处理不当有关。

(2)在欧洲国家(如德国、丹麦等),非常重视对结构物进行性能设计(即PBD, Performance Based Design),内容包括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强健性、美观、耐久性能、疲劳性等。PBD研究主要是为了使结构在运营过程中除了保证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尚应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包括寿命和耐久性、抗腐蚀、耐疲劳性、美观等)。就其本质而言,欧洲国家的PBD理论,主要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服务性能,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发生的机理、规律,寻求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 反倾销 公共利益 国家经济安全 环境保护

在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基础原材料如金属、化工品等的反倾销。我国自1997年对进口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至2006年2月,已经对三氯乙烯、丙烯酸酯、不锈钢冷轧薄板、冷轧板卷等共41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基础原材料就占了2/3多。

1 成为反倾销对象的原因

1.1 与基础原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可以分为化工制品和基础资源。基础原材料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特点比较显著,容易区分。发生倾销案件时,容易认定同类产品,对倾销的认定有利,而且大多基础原材料属于初级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产品涉及面广、品种众多,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在许多后续加工时常常能给加工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发生反倾销的几率也较高,有时甚至出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同时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现象。

1.2 与基础原材料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大都是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为了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企业必须维持甚至扩大生产规模。但为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当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需求无法确保时,出口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倾销这种竞争手段,则相应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几率就较高。

1.3 与关税结构有关

根据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一般都体现为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梯形关税税率结构,其关税税率是随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而提高的,体现了对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基础原材料产业一般不会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进口和进行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各国普遍对基础原材料实行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甚至实行零关税,于是反倾销便成为保护国内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有力工具。

2 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仅是从倾销对国内竞争性产业造成损害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贸易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2.1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在依照反倾销法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国家需要平衡利益主体,其中包括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以倾销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2.1.1 国内产业的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反倾销,与对其他产品的反倾销一样,无疑给国内受损竞争产业提供了贸易保护。在采取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进而限制了该产品来自诉讼国对象的进口量,有利于涉案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摆脱低迷状态。这有利于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竞争性产品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状态。

同时对于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而言,通过反倾销调查,如果采取措施,一般都会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继续征税,这样对于国内的同类产业而言,就为其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机,国内产业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利用当今世界前沿技术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受损竞争企业把反倾销仅当作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思进取,或者无法从技术上加以突破,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国内竞争性企业反倾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终取得胜利后,最终得益的却不一定是其本身。首先,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产生。由于反倾销税只适用于指定来源的产品,在限制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同时,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低价产品进口的增加。反倾销保护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使得进口来源由被指控存在倾销的出口企业,转向未遭受指控的其他出口企业;或者从裁定倾销幅度较高的出口企业,转向倾销幅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出口企业。这样就导致反倾销保护的实施效果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国的预期目标,真正受益的可能不是进口国的进口竞争产业,而是那些未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国家的出口企业。其次,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削弱了相关国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外国公司并不是坐以待毙,为了维持乃至扩大在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外国公司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进口国市场,或者进一步扩大在进口国的投资规模,由此引发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削弱了反倾销对受损企业的保护作用。

2.1.2 下游产业角度的利益分析

基础原材料的产业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下游产品多。当上游产业获得了反倾销保护后,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将上游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下游产业也会进行反倾销申诉,当这种申诉被授予时,最初由上游产业提起的反倾销就产生了继发性保护效应。反倾销行动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使得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发生了传递,从而加大了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增加了进口国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同时,在对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反倾销后,短期内抑制了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国内同类竞争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很少,国内的产品可能由原先的供大于求变成奇货可居,有可能价格发生惊人上涨,发生价格垄断,由此造成下游企业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难以为继,最终遭受到灭顶之灾。

由于上下游企业实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下游企业失去竞争力,则下游国外产品会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下游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甚至停产、倒闭。国内上游企业产品进而会失去下游的产品生产商,可能会由紧缺资源到过剩资源,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也会面临停产、倒闭的地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受损,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反倾销措施的作用适得其反。

2.1.3 消费者角度利益的分析

基础原材料不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但上游产业由于反倾销价格上涨,进而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到下游产业的成本,最终会间接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对于竞争企业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得益与该企业是否能通过反倾销保护真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关。而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他们无疑是反倾销的受害者。

2.2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全球性的采购。由于基础原材料大多属于掌握国家命脉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价倾销的基础原材料是否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有观点认为,如果基础原材料产业供应链掌握在进口方手中,由于基础原材料产业链长,涉及产品多,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给进口国带来诸如将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会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对于国内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倾销措施,建立自己的产业。产业可以通过这种保护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保障该产业的安全,同时带动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对于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该类产业作出保护后,由于本身受资源限制,产业无法在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国内经济从一开始就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下游企业由于产业资源供应不足,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相反使国家经济安全置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2.3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一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限制进口,加强出口,恐怕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是以子孙后代的长远福利为代价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性基础原材料限制出口、加强进口,充分运用国外基础性原材料资源。我国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却引发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高能耗行业的低水平扩张,几度致使中国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高耗能带来的高污染又要企业投入巨额进行补救。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施工现场管理的地位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2.现场安全管理研究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区及环境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要有完善的文明施工方案,包括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措施,能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3.现场材料管理分析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一70% ,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材料供应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3.2材料采购

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3材料分类堆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3.4材料发放

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现场质量管理对策

4.1指令文件控制

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4.2测量控制

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4.3驻地监督控制

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4.4实验控制

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5.小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波.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8

【关键字】抗静电剂;PVG传送带;炭黑

前言

不断地提高煤矿瓦斯环境中安全生产标准,不断改进生产资料的材料本身安全性能,防患于未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部分矿区在日常生产中已经对传送带采取了相应的抗静电措施,但由于工艺、技术方法手段等相对落后,普遍的做法是将抗静电助剂外涂或添加的方法来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抗静电剂使PVC材料的表面电阻率达到),符合国家防静电标准对一般材料的要求,但是针对煤矿矿井等特殊场合,国家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防静电标准。GB12158-90的防止事故通用导则5.2.1条指出:有瓦斯的等易爆的场合,要求物体的表面电阻应该小于等于。

1、碳氢化合物的最小引燃能和爆炸浓度

对于碳氢化合物,在其爆炸范围以内的某一浓度,有一个引燃的最低值。对于煤矿环境中,主要是瓦斯,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2、炭黑改性后具有良好抗静电性能的PVG复合纳米材料

2.1纳米粒度和浓度对复合材料的导电影响

2.2高分子聚合物的静电泄露规律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分子量,一般为绝缘体,欧姆定理不能应用于其静电泄露规律。但对于绝缘体材料,静电是从其表面泄露的,实验证实类似的规律对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仍然成立,其静电泄露的规律可以用放电半衰期表示:

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表面取一高斯面,满足高斯定理。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流与电流密度矢量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表面带电量Q之间满足

为静电半衰期,为真空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其值在3到9之间,所以静电半衰期主要与介质的电阻率有关。

4、工艺技术

实际操作中,在添加的纳米颗粒在添加前和添加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为确保纳米材料CB在PVG中不发生这种团聚,又确保纳米颗粒材料不会因为过于分散而被聚合物包覆时纳米颗粒在聚合物中形成优良网格导电结构或拓扑状导电结构。关键在于纳米材料的包覆工艺、物料比的优化及合成工艺等。借助纳米材料本身附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通过相应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包覆在热熔状态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长链,达到符合要求的良好导电性能。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9

1.强化朗读

在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中,最能够训练或者体现语感能力的是读。因为语感与视觉紧密相联,也就是看的过程中的反应程度。而视觉表现在学习中主要是读――眼动基础上的口诵。语感强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读就懂,直觉判断,注意力无需停留太久。因此强化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基本途径。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都安排了早读课,一周的几天几乎和英语“共享”;甚至有的学校还安排了晚读。时间是充裕的,为什么学生的读书能力提高甚微呢?不少教师发现,其实这些时段阅读的效率很低。首先学生状态整体不好,读书时声音细微,漫无目的,尽管教师或语文科代表提供了参考任务,但多数学生没有限时完成的意识,反复肤浅地在参考任务上磨洋工。

基于此,强化朗读,一方面要求读书时有正确的姿势,自由舒展,不能让课桌承受全身的重量,保证精神状态饱满;另一方面,也要求手嘴齐动,边读边标注,声音洪亮,借用疯狂英语的话,“要语感,可疯喊”;另外,应让同学们有任务感,限时检查,不能自由放羊,好坏由他。

将每个读书时段基本分成三个环节,一是复习昨天内容,二是预习今天内容,三是复习前段内容。侧重哪个环节,时间如何分配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在行间巡视时不时抽查、了解。这样一方面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加强督促,强化朗读,让学生在多读中逐渐感悟,读出文意、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哪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读多了,语感也就逐渐会有了。

2.指导思考

强化朗读,自然能培养语感,但靠朗读的“剂量”增加来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生成”语感,毕竟过程缓慢,也许效果甚微。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指导,让学生知道“悟什么”“怎么悟”,朗读就会有目标、有方向,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快、更好。

那么,朗读时“悟什么”呢?语感既然是对语言材料的感悟,那么语言材料就是我们要“悟”的对象。语言材料有哪些呢?语言的材料有字、词、句、篇和标点等,而这些材料的组合是有要求有规律的,也就是语法、修辞和逻辑。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依托语言的材料及组合规律。如此,朗读不仅是见字发声,还应该在篇章中突出字词句篇和标点这些“思考点”,并在文章中心的范围内,围绕它们思考语法、修辞和逻辑,甚至表达的妙处。

至于“怎么悟”的问题,也就是体悟的方法。对语言的理解有的是凭感觉,胡乱猜测;有的是凭理性,确认与分析;当理性分析成为习惯,不必再自我强制而成为不自觉的行为时,很强的语感能力就形成了,这是更高的理解。由此,可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这样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训练的效果会更明显。

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作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依托,选取文中的语言材料的实例,指点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来体会其妙处,领悟其中所倾注的感情。比如,朗读时注意分析词语的褒贬色彩,标点的抒情作用,句式变化的表达作用,情态副词的效果等等,疯狂的朗读就会更有味道,更有兴致。

3.多听多谈

现在的语文课堂,基本少不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利用好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多听多谈,在听与谈的吸收与输出中,训练反应速度,培养语感。相比读而言,听更能训练语感。因为读是面对文字、文本,确认可持续;而听易混淆且只瞬间,逼迫学生必须快速反应,稍不留心就会产生歧义,导致误解。比如说话时的音近字,比如停顿、轻重、语调等都能区别意义。例如“这次优课评比,我校就三人获奖”,副词“就”可以多种理解,一是表示喜悦,三人不少了,二是不满意,嫌少,获奖的人应该更多些。当然有了特定的语境,多义就基本可以消除了。

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多听多谈,学生教学生,能根据自身取长补短,各“学”所需。会谈,且谈得好,会有语感,且可让听者产生语感;不会谈,自然没有语感,也就不能让听者产生语感。谈话时因为少了师生间的心理与情感距离,比较敢于自由表达,无意中都会体现自己惯常的语音、语义的停顿,语调、语气的处理和词语的感彩,有利于养成语感。

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要求重要性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is a concrete and meticulous work, is to do well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eautification adornment engineering based on method. On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project quality can be assured, reduce cost,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in market.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 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 而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对施工现场实施科学的管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一、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建筑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 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 即质量、安全、 成本、 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 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 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 场所的结合状态, 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 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 为施工环节节支增收。 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 能确立企业信誉, 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建设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建设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法

安全基于生产之中, 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 因此, 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 但从安全、 生产管理的目标, 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施工中的人、 物、 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 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 表明在生产范围内,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预防为主, 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 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 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 人员共同的事, 缺乏全员的参与, 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 坚持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份理, 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交化的生产活动, 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 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 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施工区及环境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 要有完普的文明施工方案, 包括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 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资任明确; 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措施, 能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 禁止乱搭接电线、 戴安全帽、 脚手架架设、 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 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 天天讲,多培训学习, 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

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 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形响因紊多等特点, 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土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看似宏观,但实际操作中也是非常具体与细致的。搞好工程总体质量、强化建筑的结构安全、 美化建筑工程等, 都需要以现场管理的条例来做为依据和标准。 土建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管理,实际融合了管理人员、 监管人员、 建筑工人、 其它往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我们将从材料管理、 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方面,来探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 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的优化管理措施

材料是土建施工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通常土建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 60%-70%。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在材料选择方面都会考虑到价格问题, 以期帮助减少总体成本。 但部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为图低廉的价格, 在生产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节约技术成本等, 造成材料不合格、 达不到施工标准。 因此, 对于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的优化管理,应该把价格和质量放在同等地位上去评价。在施工之前, 不仅要对施工所需的工程材料进行货比三家, 还要在价格及质量上分别做出分析,最终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厂家进行供货, 也可以说,是寻求一个货质与价格的最佳结合点。

当然,施工材料的采购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时间也会直接影响到库存容量、 待工时间等诸多因素, 直接影响工程进展, 所以, 优化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材料需求量和采购时间等方面的统筹规划,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设计, 做好季度、 月、 周计划, 充分结合资金流动性和现场场地情况等,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下按计划对材料进行采购与选择。

(二) 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的优化管理措施

质量的优化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严抓严检, 做到保证施工质量, 达到业主满意。

首先, 从测量控制方面, 监理人员要对施工放线和高程控制进行检查,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前预测, 把好质量关。其次, 加强对指令性文件的控制力度, 监理要通过局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提出各种必需的要求和规范, 并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以明确施工单位应负有的责任。 再者, 施工材料和工程项目质量的品质检测是通过现场的实验数据作为评价标准的, 因此,要加强实验控制的管理,要通过专业性的化学、 物理分析,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合格率做出判断。最后,要加强驻地监督的控制,要在施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的变更情况,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及时规避, 并上报相关管理人员。

(三) 土建施工现场安全的优化管理措施

安全第一并非口头之言,要通过管理和实践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真正的保障安全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 当安全与生产产生冲突时一定要首先保证安全, 其次再考虑生产的调整和协调。

安全的优化管理,是对施工现场的人、 物、 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已有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要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隐患入手,提前规避风险, 消除或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以往的安全管理着重于管理部门的条例和法令, 以及监管制度。但是, 安全不是少数人或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而是第一个生命都应该关注与执行的。因此, 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 就要从人的思想入手,加强对施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防范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施工人员的思想行为,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四、 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方法

1、 测量控制, 开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 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 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 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2、 指令文件控制, 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 摺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明确施工单位的贵任。

3、 实验控制, 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结构的抗拉、 压、 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的情况。

4.驻地监督机制, 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 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 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监理人员。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成为一个成功的工程管理人员, 需要有综合的专业知识、 良好的管理技巧、不断追求进步的思想意识以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应该敬业、进取。对建设单位的管理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严格要求及管理, 还需要强有力的帮助, 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建设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就要及时采取行动, 从技术、 协调关系及经济角度对施工单位施以援手。实现项目的建设目的是所有单位的追求,作为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更是把其作为追求目标。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 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 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 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 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建设单位节省资金, 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 强化工程质量、 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 科技资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