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4-02-26 17:52:42

科学小实验总结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1

    1、健全科研组织制度,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营造我校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开学初,在经过校长室领导批准,教科室同志充分讨论后,修定了《涟水实验小学教科工作奖惩制度》。刚开学第一周,教科室立即召开了部门工作会议,会上罗鹏程校长就教科室同志的分工作了具体明确的部署,并对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教科室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及学校工作计划即刻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全体教学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了《涟水县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奖惩制度》。

    2、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追求教科研工作实效。

    本学期教科室对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改革,变每周活动为课题组、教研组间周进行。为使课题组实验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增加了课题组活动的时间,同时陶会主任还专门印制了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并带领大家学习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等,让广大教师消除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神秘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二、搞好活动,塑造形象,全力打造品牌特色

    1、认真组织了作文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为了搞好本次活动,教科室牵头组织成立了由郎宝堂、卢玲、徐鹂、徐曙光、周明、陶会等六位同志组成的评委小组,并分别召开了评委和参赛选手会议,冯霞、左洋、胡成杰、邹雅雅等四位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选拔活动。参赛选手都能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评委同志能挤时间调好课务克服困难顾全大局,为本次活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评委认真评比冯霞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县选拔活动,左洋、胡成杰、邹雅雅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为了能在县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六位评委对冯霞的课进行了两次试教指导,本着“愉快教学、快乐作文”的理念进行作文教学。在县决赛中,冯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同志的一致赞誉,并顺利进入了市决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组织好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教科室牵头由罗鹏程校长亲自带队,陶会、李月霞、冯霞、李海艳赴繁荣路小学分别参加了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都顺利通过省、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

    3、积极落实布置“七彩杯”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为了在“七彩杯”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展示实小师生的良好形象,开学初就由教科室牵头并在校长室的统一布置下,将此次活动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并落实了专人负责。另外还组织了各班自愿征订《七彩语文》等杂志,在准备过程中教科室多次检查督促各负责同志认真准备,特别是徐鹂主任负责的节目,准备充分,指导到位,获得了市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积极配合电教中心,做好信息技术整合及网络课评比参赛工作,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邹雅雅、孙云代表县参加市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邹雅雅还将代表淮安市参加省级评比。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胡成杰同志从拟发通知到稿件的催交修改,以及初稿选择、排版打印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文学社还积极申报参加淮安市诗词教学先进集体评比,今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淮安市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6、另外,教科室为了申报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

    三、更新理念,抓好教研,注重课题过程管理

    1、抓好教研组活动,浓厚研究氛围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上研讨课并组织老师撰写评课稿,利用周三时间集体评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笪月霞、卜金英、赵红春、李梅、高超、王攀攀、李玉等老师作了精彩的校内公开课。同时我们还开设讲座。一学期以来,先后有陶会主任、卢玲主任、罗鹏程校长、韩峰主任为全体老师分别作了学科讲座,帮助老师更新教育理念。各教研组在单周三放学后活动正常,参加听课人员都写了评课稿,集体研讨研究氛围浓厚。

    2、抓好资料整理归档,注重过程管理

教科室先后多次调研了各教研组、课题组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经查各组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低语组、中语组、低数组、中数组、美术组、英语组,杨杨、支海兵、刘曙光、冯霞、张彬、胡成杰、何爱乡等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每次活动到会人员齐能按计划活动,效果较好,而且各课题组老师能及时做好学习记录。课题组的各项资料整理规范,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

    3、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教科室除了参加了县教科室召开的教育科研专题会议,及时传达至各课题组相关同志外,还积极报名参加省内外的有关教学研究活动,先后组织了朱靖涛、邹雅雅、李春林、胡成杰等同志参加全国作文教学优质课评比淮安地区选拔赛观摩活动,卜金英同志参加了“千人万课”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何艾乡、卢玲、李春玲等同志参加了省青年教师阅读课观摩活动。还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观看了特级教师录像课,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

    4、编写资料,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学期,教科室还编印了《实小科研》(第28期,《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结题材料专辑》,出刊了《春蕾》报,供老师们学习、领会、参考。

    5、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

    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教海探航”及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为了能在征文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教科室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并将通知发至各个级部与部门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任务要求,经过评委认真审阅,上网鉴定,笪月霞、冯  霞、张  彬、卜金英、贾春霞、左  洋、胡明瑶、卢爱青、邹雅雅、李  霞、陶莉莉、金德亮等12位同志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孙云、陈海燕、薛帆、吴六松、左美丽等15位同志获得二等奖。并已经上报参加县评比。

    四、踏实工作,积极宣传,努力提升科研层次

    1、提前策划“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开题论证现场会暨中国儿童诗教学实验基地授牌仪式。为了推进我校作文教学改革,推动“童诗引路,快乐作文”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深化儿童诗教学的研究,并积极落实校长室提出的“打响品牌战略”,营造“书香校园、诗意校园、和谐校园”氛围,教科室先后与“快乐作文”总课题组齐福琴主任、中国儿童诗网、《中国童诗》主编雪野等专家多次联系,将论证会时间初定为4月中下旬,教科室及早地拿出了整个活动的方案,并在校长室的统一组织下召开了一次准备工作动员会,对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布置,各部门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因国家审计机关的检查时间冲突,现延期至下学期举行。

     2、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的实施方案,并规范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制订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阶段研究任务,并抓实三项常规活动:上课题研究课、小组研讨、撰写研究论文。也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即:期初制定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记录好研究一得,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至少上好一节实验课并上交相关材料,期末撰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相关论文。

为了做好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教科室提前计划,多次召开相关人员会议,两个课题组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冯霞、刘曙光两位组长教科室的3位同志吃了很多苦,但从未叫苦叫累。

    3、积极将本部门组织的活动向教育网等网站投稿,有举行作文教学优质课研讨活动等5篇稿件在涟水政府网、涟水报、涟水教育网等发表。

    4、主动与有关杂志、报刊联系做好学校相关宣传工作,先后有《快乐作文》、《七彩语文》、《淮海经济》等杂志为我校做专题报道。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新方案和指标体系为依据,以构建并完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新机制为目的,继续开展评估实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省督导部门建立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新机制提供依据,构建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校标准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新的学校督导评估机制。二、评估实验的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边实验、边总结,即要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又要加强实践方面的探索,丰富教育督导理论;二是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校的实验过程进行跟踪指导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相应对策;三是评估学校与评价校长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学校和校长的评估要整合进行,并指导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三、评估实验的内容

2009年评估实验的内容继续执行省里去年下发的新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办法》(试行),《*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小学、初中与高中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校长、教师、学生三个个体评价指导性意见。四、评估实验的学校

合隆高中、农安一中、农安五中、靠山中学、青山中学、永安中学、实验小学、红旗小学、德彪小学、青山小学、烧锅小学、龙王小学、农安镇第一中心校。五、评估实验的成果展示形式

评估实验的成果展示形式:一是评估实验工作总结;二是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三是评估实验案例。六、评估实验的实施步骤

评估实验时间为1年,分为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三

个阶段进行。

评估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3月。完善评估实验领导组织,确立新一轮评估实验学校,调整评估实验计划,召开实验工作会议。

七、评估实验的保证措施

1、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承担评估实验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

任人,工作绩效计入干部年度考核档案。

2、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实验情况调度会,

以保证评估实验有章有序、协调运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3、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校评估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县评

估实验领导小组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隋国生(义务教育科科长)

张维林(计财科科长)

李国胜(人事科科长)

范玉峰(秘书科科长)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4

【关键词】微世界;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03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07

一 研究问题

科学发现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良好的问题解决活动。小学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是小学生通过探究科学实验,从而发现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的活动过程。微世界(Mircroworld)是一个经过实证研究证明十分有效的认知学习环境与心智工具(mental tool),尤其适合于发展科学(技)学科的探索与发现学习活动。国外已经有许多微世界应用于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但在国内,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很少有关于微世界的教学应用研究。如何运用微世界促进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三个具体问题:

(1)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有什么特点,其活动过程是什么?

(2)微世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它在小学科学发现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有效地运用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

二 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

1 科学发现学习的含义

科学发现学习(Scientific Discovery Learning)是指学习者通过构造科学实验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即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针对某个科学问题,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的方法,探究、发现并建构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学习活动。因此,科学发现学习是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习者针对某一个科学问题,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步骤探究科学实验,发现并建构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从而提高科学素养的学习活动。科学发现学习的目标、过程都十分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经历,并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方法,建构起有关的概念、原理,发展有关的认知技能。

2 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过程

De Jong和Nioo曾把科学发现学习称为“探索性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并对科学发现学习的过程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一过程主要由两类活动组成:转化性过程和监控性过程。张建伟和陈琦对科学发现学习进行了结构化分析,认为在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完成问题表征与假设形成、实验探索、自我监控与反思概括三种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三种活动构成了科学发现学习中相互交织的三条线索。同时还强调,在整个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领域性知识(domain knowledge)和元知识(meta-knowledge)具有重要的作用。陈刚提出了计算机模拟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认为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在实验空间和假设空间中展开的双重搜索,包括有三个子过程:搜索假设空间、搜索实验空间和证据评估。

综合上述所有观点,笔者认为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进行学习,它可归纳为三个基本活动过程: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自我监控活动(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概括活动。在这三种活动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领域性知识、元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发现学习的基本探索活动。

3 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虽然科学发现学习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欢迎,但是,许多实验研究表明,科学发现学习的实际效果并不一定优于传统的讲授型学习。究其原因,是因为学习者在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与挑战。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困难:

(1)学习者在使用微世界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时,容易将其等同于“游戏”,导致无法发挥微世界的学习功能;

(2)由于受到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对科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实验,具体表现在:①不知道怎样从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选择自己的研究问题;②不能正确地完成实验设计:⑨不知道应该记录哪些实验数据;④较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来得出结论:⑤对自己的实验过程不能进行很好的监控和调节,经常是随意地、没有逻辑地开展实验探索。

三 研究方法

为了最终形成一套能够有效促进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和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

1 总体目标的确定

本行动研究的总目标是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的总体思路,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不断修正、完善,提出具体的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与操作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本行动研究将设计成三轮循环,每轮的目标分别为:

(1)第一轮行动目标:探索微世界的使用方法,细化各个并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策略,即“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2)第二轮行动目标:修正、完善各个环节的策略;(3)第三轮行动目标:总结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分析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对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 实验对象和内容的选择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五(3)班的学生(共30人),确定如表1所示的部分教学专题作为实验教学内容。

“种植外星植物”、“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三个专题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种植外星植物”内容侧重于将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研究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对比实验,学会如何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整理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态瓶”帮助学生探索在封闭条件下建立良性生态系统的方法,再用于实际生活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孩子们形成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

3 微世界的设计与开发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微世界的设计理念是为小学生提供模拟真实世界现象的发现式与探索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操作微世界中的元件或命令进行模拟实验活动,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究进行科学发现学习,从而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植外星植物”这一专题是根据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中“生物与环境一”单元中“设计种子发芽”、“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三个专题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拓展内容,该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科学实验研究环境,通过探索三种养料A、B、C中,哪种是外星植物“小菱花”生长需要的养料,并找出该养料的最佳分量范围,从而帮助“小菱花”生长得最好,以打破宇宙高度,操作界面如图1。

“制作生态瓶”微世界是针对小学科学五年级内容“生物与环境(二)”中有关生态瓶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构建、观察、改变“微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的理解,明确非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软件操作界面如图2。

在“维护生态平衡”微世界软件中,呈现了一条由“草”、“兔子”、“狐狸”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软件开展对比实验,观察这一生态系统50年里草原生物数量的变化,软件操作界面如图3。

4 总体行动方案

(1)将微世界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探索微世界的使用策略与方法,并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2)实施第一轮行动;(3)观察并收集数据,分析效果;(4)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并总结;(5)改进教学,细化策略与方法并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6)实施第二轮行动;(7)收集并分析数据,观察结果;(8)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改进:(9)以同样的模式进行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 研究过程、结果与反思

1 第一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微世界的使用方法与策略。作为一种计算机模拟软件,微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拟真实实验的虚拟环境,因此需要让教师和学生熟悉和适应利用微世界开展科学学习,克服因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困难。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首先,在开展科学实验探究前,教师利用微世界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并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接着,教师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微世界中的科学实验分解为两个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实验方案和其它辅助工具来完成一定任务,在整个实验探索过程中,教师还采用了搭建“脚手架”、同伴辅导、提供辅助工具(如Excel)、反思等策略。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微世界这一新的学习软件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在明确了任务要求后,很快就能熟练操作微世界;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并填写实验方案,但也有不少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作记录:部分学生利用了Excel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直观化的图形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图4(a)、(b)是学生利用Excel处理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所得到的“小菱花”生长曲线图。

但是,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还有以下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学生对微世界的“热情”过高,导致他们忽视了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等重要信息的理解,少数学生甚至将操作微世界当做玩游戏,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能把握学生进行科学发现学习的关键环节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二是未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较大。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对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加以改进:

(1)在开始实验操作前,对学生的操作权限加以控制,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微世界,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探究任务、提出研究问题、形成了假设并制定了实验计划后,再给予学生操作的权限。

(2)教师加强对教学关键环节的把握,并针对关键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概念转变和思维发展。同时,采用同伴辅导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策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协作,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水平差异。

2 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细化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即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并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进一步总结三种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从而加以改进。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师在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了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提出问题和形成假设的阶段,教师提供的知识解释支持策略主要包括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概念图支架等,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教师除了直接讲授,还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观摩学习,同时还让学生学会利用概念图工具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建构有关的科学概念。在实验探索阶段,教师分别针对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和分析实验三个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包括:搭建“脚手架”、操作示范、提供辅助工具等。

本轮行动研究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活动,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我要利用微世界来发现”,因此更加重视实验研究方案的阅读和填写,部分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辅助工具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由于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操作微世界和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提出和假设形成阶段在整个课堂中处于很关键的地位,需要充分引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明确问题基础上开展实验的探索。因此,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外,还应考虑在最初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任务驱动策略,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等步骤,使学生积极投入探究过程。

通过访谈学生发现,学生主要在两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一是不知道如何根据研究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较难根据分辨猜想和假设选择相关信息: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推理和解释,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虽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已经针对这两方面的困难提供了相关的学习支持,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决。

本轮行动研究对教学策略进行细化并改进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案,较第一轮行动研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也发现以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发现问题

学生在形成假设和得出结论两个环节还存在着较大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

(2)改进措施

发挥小组协作探究的优势,利用“同伴辅导”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促进。

3 第三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操作过程及方法,分析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本阶段的教学实验中,主要针对前两个循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重点关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开展科学发现学习活动中的有效性。

通过执教教师的反思,可以发现:(1)各种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开展科学发现学习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2)教师认为微世界很适合于支持小学科学中部分难以在课堂中完成的科学实验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

学生对微世界的使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访谈发现,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能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3)极大提高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五 总结与评价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总结出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并得出如下结论:

1 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实施步骤包括“明确探究任务――建构问题空间――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微世界探索――形成结论――反思评价”六个环节

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实施步骤分为:明确探究任务、建构问题空间、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微世界探索、形成结论和反思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是一名参与者和行动者,实验方案和操作都应尽可能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任务。在科学发现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设计实验、开展微世界探索、收集数据,并猜想背后的规律,直到实验数据能够支持所猜想的规律,最终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迅速了解微世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 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任务驱动策略、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反思支持策略和多元评价策略

通过对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试验的归纳总结,得出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了任务驱动策略、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反思支持策略和模糊评价策略。在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中,学生始终是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主体和中心。在微世界操作中,但由于受到背景知识、思维水平等各面的限制,小学生在利用微世界进行科学发现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激活有关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和假设,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微世界探索和实验分析与总结,并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3 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有促进作用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5

[内容] 

 

    一

    自本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

多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外语教 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二十

年中,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学习者的特点和具体的 教学方法做了

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情况又怎样呢?我

们从50年代就提 出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40多年过去了,

我国的教学研究也成果显著。例如在引进国外外 语教学法流派,并结合中国国

情加以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英语教学界迄今为止还没有独立走出一条由坚实

的理论作基础的英语教学路子,特 别是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方面,更是缺乏

系统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并指导今后

的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做了一项调查。

    二

    调查的资料是最近三年(1995~1997年)我国主要两种中小学外语教学期

刊中的全部675篇文章。 这两种 期刊是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

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调查分五个方面,即研究方法类型、数据类型、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

层次。

    经统计发现,在675篇文章中,有189篇(占28%)属于语言知识,对此

我们不做分类。以下是对其他486篇 文章的统计结果:

    研究方法 数据处理

    理论 描述 实验 思辨 介绍 总 统计 不依 数据 总

    性 性 性 性 性 计 数据 赖数 罗列 计

    据 1995年 17 53 9 65 18 162 15 141 6 162 1996年 14 50 11 71 17 163

15 131 17 163 1997年 25 46 22 51 17 161 28 123 10 161 总计 56 149 42 187

52 486 58 395 33 486 % 11.5 30.7 8.6 38.5 10.7 100 11.9 81.3 6.8 100

    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小 中 一 总 教 教 教 测 学 总

    学 学 般 计 法 材 师 试 法 计 1995年 13 89 60 162 93 22 12 14 21 162

1996年 13 87 63 163 103 21 2 23 14 163 1997年 8 95 58 161 103 18 6 19

15 161 总计 34 271 181 486 299 61 20 56 50 486 % 7 55.8 37.2 100 61.5 12.6

4.1 11.5 10.3 100

    研究层次

    本体论 实践 方法论 总计 1995年 18 52 92 162 1996年 10 57 96 163 1997

年 13 49 99 161 总计 41 158 287 486 % 8.4 32.5 59.1 100

    (另外,其中涉及到相关学科理论的研究文章共有17篇,占3.5%;针对

新教材、教法讨论的文章有112篇 ,占23%)

    注:思辨性方法指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时仅随意举些例证。

    三

    从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

思辨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总共 占69.2%)。也就是说,教研重点一是对教学工

作发表议论和看法,且在论述过程中举一些例证;再就是对一 些具体操作过程

的描述与记录。这类文章往往缺乏理论性指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令人信

服。这种现象 反映在数据处理类型上,就是绝大部分的研究(81.3%)都不依

赖数据,没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仅限于经验 总结或对某些事迹的报道。实际

上,通常所说的总结经验,如果不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式来 进

行,并不能推动我们学科的发展,不应该被当作我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个人

的经验,在实践中产生的想 法、观点或体会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成

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但是它们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科 的研究成果,不应

该代替科学研究工作本身。

    大体上说, 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 Nunan 1992),

而定量方法的使用已成为现代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定量方法才是认识事

物的科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大的转变莫过 于定量研究方法

的广泛运用。据Henning统计,1970至1985 年期间,美国两种主要应用语言学

杂志(TESOL Q uarterly 和LanguageLearning)发表的定量研究的数量分别增

长了49%和68%。在1985年,这两种杂志刊载 的定量研究文章分别占发表文

章总数的61%和92%。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8.6%是采取了实验性的手段,

1 1.9 %使用了统计方法去处理数据。这说明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另

外,在为数不多的实验性研究中 ,实验的规范性也颇不令人满意。受试的选择,

变量的控制,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结果分析方面都存在着 较大的问题,所

以尽管文章作者宣称作了一次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对使用新教材和教法的一次记

录,最后以平 均分数来说明其结果。这样,实验(如果可以称为实验的话)的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不高。我们知道,实验 的内部效度指实验样本结论的真

实性程度,或者说是研究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的程

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总体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即实验的样本结论推广到特定范

围的总体时的有效程度。实验 缺乏内部效度则其本身的科学性不强,精确度不

高;缺乏外部效度则推广价值不大, 这项实验就会失去其实用 价值和普遍意义

(Seliger1989)。如此看来,我们研究方法的现状令人担忧。根据Nunan (1992)

和Seliger (1989)的理论,实验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 要提出实验假设,要

把变量交代清楚,并描述实验对象和科学分 析结果等。但我们的实验却缺乏这

方面的陈述,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利于实验结果的普及 、

推广与运用。

    看来,提高实验者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加强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的

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确实应该在大学开设研究方法及其有关的(如

统计学)课程。

    笔者认为,以后我们的外语教学应加强定量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要增加比例,

在质量上也要提高;并在合 乎实验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运用推断统计,

多变项分析等科学的方法。

    四

    从研究范围来看,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有过于偏重中学之嫌(小学仅占到7

%)。固然,中学阶段的英语学 习占有主导地位, 无论从所学内容还是从持续

时间来看,都显得更重要一些。但随着小学英语课的普遍设置, 对小学英语教

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首先,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儿童善于模仿,勤于开口等特点,对外语教学进

行研究。例如在语音、书写及 浅显的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训

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 趣,为中学及更

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中学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6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等。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要特别注意把握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要牢牢把握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主题,也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党的*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党的理论创造力大大增强,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的要求。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深刻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要求。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结合起来,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要求。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刻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要从*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是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深刻学习研究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又能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科学发展观。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更加重视,与我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识和深远战略意义。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同样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同志指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要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总结经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要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把总结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要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7

【关键词】 方剂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课程实验教学各自独立,互不关联,既不利于学生对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浪费了教学资源的现状,我们尝试在与西医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课程设置中,中、西医课程一般均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即使在许多基础学科之间,其理论内容也是相互割裂、缺乏联系、各自独立的。中、西医学理论不能够有机地相互联系,既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更使中、西医之间的理论无法相互沟通与融合,这与高等中医药院校“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强化中医药核心地位,促进学科多元发展与渗透融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不相适应。

2 开设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实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中医临床实践性的思考,增进学生对中医方剂临床疗效的感性认识,深切体会学好方剂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树立学生“学好方剂、服务临床”的信心决心,为今后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3 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我们先后在2006级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以及2007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班进行了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3.1 教学方法

3.1.1 自主选题: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基础知识为指导,围绕既定的实验目标,在熟悉基本实验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学生以3~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自主选择确定本小组的实验项目。

3.1.2 实验设计: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对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以及数据统计方法、经费预算、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全面的设计,并写出设计报告。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结合现有实验条件,优化实验设计,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准备、预实验。

3.1.3 课题实施:实验开始前,教师针对实验中涉及的方剂学、病理学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了解,引导学生对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联系,融会贯通;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病变特点、明确方剂的治疗作用,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

3.1.4 结果分析及报告书写: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由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收获,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和评述。

3.2 实验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我们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解表方剂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清热解毒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补气方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保护作用;理气和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家兔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学改变及活血化瘀方的干预作用;祛风胜湿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健脾化痰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含有毒中药方剂及其拆方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等等。

3.3 考核评价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使用实验室的能力)、实验总结报告,各占1/3分值,总计100分,列入方剂学实验教学考核内容。此成绩最后折合10分计入方剂学课程期终考核总成绩。实验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带教教师及时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所有问卷结果数据整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8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我县地处鄂西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9

1学校层面的合理安排和支持

1.1仪器室的合理布置和规范整理。

实验器材的齐全、方便取舍,则大大提高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效率。目前我们仪器室以形成按照三到六年级的实验器材进行归类为主:三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四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五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六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随着以后实验教学的开展,各年级橱窗再慢慢整理,以单元、课时进行归类。再以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玻璃仪器等进行归类为辅:其他橱窗按照上面进行归类,又准备了十多个橱窗。另外又有一名老师负责仪器室的一些工作等。

1.2实验室利用的合理安排

我们学校总共2个实验室,学校三四年级7个班级,每星期共14节科学课,五六年级总共有个8个班级,每星期共24节科学课。为了更好地使用,上回学校向我们科学老师征求意见,后来我向王老师建议,三和六年级一个实验室,共8个班级,共20节课,除了语文数学课等,刚好安排满一个实验室,四和五年级共7个班级,共18节科学课,满足语文和数学等课程以后,接下来就是满足科学课程,刚好安排在一个实验室里。这样安排以后每堂课都可以满足在实验室上,并且每个实验室课程尽量满足同年级的排在一起。这样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各个老师不会挤在一起,实验器材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或者徒劳的搬动等。

2教师本身在从事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些体会

2.1实验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

①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投入一些前期的工作,如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时,提前在每两组之间画好刻度,方便学生测量距离等。②引出做实验的方法,验证或者得出结论等。③认识做实验所需的一些器材等,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科学课,较多的实验器材都不认识,如在比较吸水性的实验时,关于滴管等要做一些说明。④让学生说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先请一个同学说明,再结合同学老师共同的补充,最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的说一下。有时实验操作比较难的时候,可以适当出示PPT进行说明。⑤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请同学来说说,最后结合同学补充进行总结。⑥有些实验操作还是比较难时,则教师适当演示实验、或请同学上来示范,特别强调一些注意点。有时实验比较简单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⑦学生开始小组实验,教师适当辅导个别小组。⑧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和数据,从实验中再得出实验结论9、课堂教学结束后,有些实验器材提前叫学生整理、清洗,便于下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如加热白糖的实验,这个调羹要及时清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具有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的一些认识、操作能力大小、实验本身的难易程度等,进行适当选择,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的实验有效开展。

2.2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的小组合作

一学期为4个月多些时间,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担任组长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然后由各个组长自己任命实验操作员、汇报员、观察员、记录员等,在实验操作中,实在没有事情做,就当实验观察员,分工明确后再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由汇报员汇报实验数据或者现象,通常采用如下格式:我代表我们组的观点是:我们组的成员还有补充意见吗?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

2.3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有一定的要求和激励机制

科学小实验总结篇10

党人怎样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走过这极不平凡的辉煌十三年,进而科学认识这十三年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从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三年。十三年来,我们党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的复杂局面。十三年来,我们党经受了一系列重大考验,领导人民成功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一定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每篇文献的实践背景及其蕴藏的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震荡甚至灾难,而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创新局面。但是,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12页),其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前所未有,的确是一场革命。更要看到的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科学地结合起来既前无古人,毫无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又遭到了国际社会出于这样那样目的的质疑、阻挠甚至破坏。《江泽民文选》忠实地记录了不怕鬼、不信邪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在风雨中前进的。特别可贵的是,十三年来经历着社会大变革洗礼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而社会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稳定且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得到稳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整体上迈向小康水平的关键十三年间所走过的步伐,其意义非同寻常,有着太多需要我们仔细珍惜和回味的东西。

二、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十三年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而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运用好这些历史经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得以更快更好地进行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面对的课题都是全新的。在挫折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来都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开辟前进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领导我们党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领导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要加点劲等谆谆教诲,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及其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江泽民同志领导我们党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在破解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江泽民文选》有着很多鲜活、充分的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泽民文选》的每篇文献都是总结经验的结晶,有些篇目就是以总结经验为题目的。其中,既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总结的,像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等重要篇章,也有分别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际形势和对外交往、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专题性的总结。纵观三卷《江泽民文选》,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进步基本轨迹的总结,有关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找准自己战略方位的历史经验的论述,有关于认真总结和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系列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有关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关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当然,这些经验的总结,主题是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所有这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进一步升华为科学理论,构成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进一步科学回答,构成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关键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三、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 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认真领会十三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及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构成的重大意义,进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