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4:57: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育儿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育儿教育

育儿中心创优活动感想

不断创新育儿研究的方式方法,相信创先争优。也必将会为实现城市新一轮科学发展、建设乐居注入不竭动力。

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巩固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推动工作发展的良好契机,服务我市“乐居”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作为市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的成员,想就“育儿研究”方面谈谈创先争优的体会:

不能是坐而论道,所说的育儿研究。而是起而行之,行动中研究育儿。一边育儿,一边研究,即育儿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育儿问题的研究。这样的育儿研究给予了早教工作者更多权力及责任,以早教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角度,来改进育儿实务。

1.察

研究的问题又来源于早教教师的育儿实践。研究的问题就是实际早教中的问题,育儿研究源于问题。教师处于活生生的教育情景之中,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有着专业研究人员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一个教师是否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看出他职业敏感性,职业责任心。提高育儿研究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融洽的关系中、不设防的状态下准确而及时地发现并概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就明确地提出了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的能力”观点。平日颇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最近受冷落了不敢独自上厕所的姗姗”沉默的历历”等日常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都是育儿研究的资料。教师只有细微感受、察觉到并关注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育儿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劳凯声的教育学》中。才能分析自己“对问题了解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为了改进教学实务开展育儿研究,这是育儿研究的起点。倘若教师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敏锐发现问题能力,那么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也是不会开展育儿研究的

查看全文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的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父母自身转变育儿观、建立家园合作、择优监护人等角度进行初步的策略探究,以期促进留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1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幼儿从出生起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自然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将会辐射其一生。对于留守幼儿的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能将孩子托付给监护人看管。而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监护人在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过程中,受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限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致使在育儿过程中存有片面、狭隘、滞后的现象。

1.1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大多数的幼儿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持有较模糊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还有“家庭教育”这一概念的存在;隔代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则普遍认为就是让幼儿吃饱穿暖,身体健康不生病,甚至有的老人在代替亲职功能的过程中,认为受自身知素质、年龄、身体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胜任不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则偏重幼儿的学习,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监管幼儿在园的知识掌握和巩固;仅有极为少数的幼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的同时,也要多弥补对孩子心灵上的亏欠,如经常利用网络和孩子远程视频、打电话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虽然不在身边,但“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可见,留守幼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持有片面的看法,对于家庭教育实质性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欠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受家长及监护人自身素质的影响。留守幼儿的家长学历普遍为高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隔代的学历则大多数为小学水平,这严重的制约了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及重视。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数家长及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认为教育是幼儿园主要负责的事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家里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导致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极为严重。

1.2家长及监护人有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缺乏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及监护人主要以传统的教育方法来对孩子进行监管和教育,如溺爱、放任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方式方法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来源于家长受到原生态家庭的影响自我成长总结出的经验或他人的耳目相传。如,在与一位母亲谈及到家庭教育方法时,说道:“姑娘今年才五岁,她爸爸常年外地打工,我负责家里的一切。孩子平时比较听话,也不惹我生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比较随意,她玩她的我忙我的,偶尔也会和周围同龄孩子的家长一同探讨探讨,获取点儿经验,没学习过有关专业的书籍也没参加过什么培训,感觉孩子现在这样照顾的挺好的,没必要那么复杂!”由此可见,家长及监护人除了经验获取外,很少会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但是部分家长也反映到:在育儿过程中受自身知识水平及学历的限制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这类家长有着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能力有限缺乏育儿的科学方式方法,因此面对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

查看全文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家园共育,有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家园共育始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家长们也更加重视早期教育,并且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奉若神灵,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认识。因此,家园共育十分有必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因为父母比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脾气性格以及兴趣爱好,而且在个性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肯定优于老师,这些应该对幼儿教师顺利展开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这些都应该通过交流来实现,也就是要依靠家园共育。教师沟通交流中,绝不能以为是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而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沟通的同时,多了一次向家长学习的机会。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密切互补的家园关系。幼儿教师在沟通交流时,和家长展开育儿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平常表现,也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适时调整教育中偏激的方式。所以,家园共育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家园共育,有助于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是言听计从,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变成了一个个的“小皇帝”“小公主”。其次,大部分家长只是重视孩子身体、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孩子品德、行为的培养,使孩子缺乏自立、行为偏激而变成“小阿斗”“小怪孩”。再者,不少家长认为上学后才是教育的正式开始,而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针对这些,家园共育可首先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形成家园共识,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其次,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的科学育儿知识,能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鉴于此,我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针对有些家长或粗暴打骂,或连哄带骗的极端方式,成立家长学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2)针对部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成功经验,采用“家长教家长”的方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教育有方的家长谈经验,让家长相互交谈、取得共识。(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QQ、邮箱、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更新了家长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三、家园共育,有助于孩子展示自我

自信是孩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动作起着适当的调节作用,当然自信心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外界环境。所以,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和睦的环境,尽可能地让幼儿园的孩子自由成长。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如,在家整天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赵××、季××在幼儿园内却说话特少,做事犹犹豫豫。针对这一情况,我从爱护他们入手,在平时,更多地运用一些表露关爱的技巧。例如,一个认可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拥抱,让孩子变得充满自信、变得朝气蓬勃、变得积极向上。

查看全文

婴幼儿看护免费培训工作意见

各村(居)委、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年我镇已连续三年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列入镇的民生指标,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来推进工作,使受教育率达到100%。年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深化年“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实事项目成果,建立健全免费培训的长效机制,下发了《关于闵行区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0-3岁婴幼儿是人生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对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培训指导工作,积极推进“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以社区为基础、面向家庭、体现公益性、满足基本需求”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抓好0-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培训的前提下,突出抓好2-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户籍人口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培训率力争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居住在镇6个月以上,具有《婚育证明》并及时验证,家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延伸,力争使每个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接受教育。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85%以上。

查看全文

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家长教育影响规划意见

一.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最广泛,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即使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家庭教育在不自觉地产生影响。班是新生班,几乎都是刚丛家庭步入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其父母也是初次尝试与老师接触,对幼儿园的所有事物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对于科学育儿的知识也是知知甚少,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也存有怀疑。本学期我将以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全方位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想家长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家园共育创造积极有利地条件。

二.家长工作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到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特点,力争对每位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为家园共育打好基础。

2.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宣传新的幼教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符合时势的家教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为家长接除后顾之忧,并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做好家长反馈资料的积累工作。

查看全文

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查看全文

日本幼儿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分析论文

关键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新动向

摘要:进入新世纪,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和文部科学省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等三份文件。本文以这三份文件为主要根据,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并总结它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咨询报告。我们主要依据这三份文件的内容,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报化、国际化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成人优先等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减少本毕业,社区对幼儿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儿对社区没有感情,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儿童交往,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其次,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纷纷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儿童的知识,对儿童或溺爱,或放任,或管教过严,或虐待倾向日益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显下降。

幼儿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调查表明,日本幼儿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较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等问题。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听教师讲课,上课时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等问题。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的回归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颜之推的第一本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中就提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小缺少父亲关注的儿童,在身心发展上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焦虑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力较差,社交能力较弱,学业成绩不良者居多。因此,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和母亲角色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1、有利于儿童自我性别的发展。性别认知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精神分析学派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直接向儿童提供性别角色示范,儿童也会将父亲的行为视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身言行越来越像男性。尤其是当男孩对父亲性别角色有了一定的认同,就会观察、模仿男性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模式,把父亲当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对于女孩来说,父亲角色中所具有的坚毅、果敢的男子汉气魄都将深化她对于不同角色的认知,更加明确男女性别差异,既能强化自身性别意识,又能从父亲角色中获得异性性别参照。2、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曾提出,人类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而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互联系的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研究表明,男性在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比女性略有优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会在思维、创造、数学等方面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儿童的关注越多,与儿童的互动越多,越能够使儿童拓宽思维、以更发散的思维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例如,在父亲与儿童的互动中,会经常出现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球类运动、修理机械等行为,这些行为更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所以父亲应发挥父亲角色的正面影响,付出更多时间参与家庭教育。3、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父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游戏中,儿童游戏经验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从而出现“父爱缺乏综合症”,如情绪不稳定、不善于社交、沉默寡言等。父亲在儿童的互动中常常扮演着玩伴的角色,通过与儿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促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培养儿童的独立精神,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父亲应及时认清其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给予儿童许多陪伴时间,带给子女安全感,增强儿童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使儿童能更积极地面对和处理挫折。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儿童在道德判断、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远远低于其他儿童。同时儿童在未来还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所以父亲角色在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建策略

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一样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父亲角色的作用更应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但由于中国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中“女主内、男主外”的根深蒂固影响,长期以来,家庭中照顾和教育子女更多的被认为是母亲的责任,父亲角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应及时回归。1、激发父亲学习育儿知识的兴趣。随着二胎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于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社会媒体也在积极倡导父母共同参与的育儿观。所以男性开始逐渐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体会到儿童潜力的开发需要父亲的全力参与。所以,父亲应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如,通过阅读中外权威育儿书籍、网络查询育儿方法、参与幼儿园或社会组织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经常和其他人交流、探讨育儿问题等等,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育儿活动中,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身的育儿行为。2、帮助父亲明确自身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父亲角色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所以父亲角色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也是时代和生活的要求。只有父亲首先抛弃传统的家庭教育观,积极从母亲背后走出来,与母亲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发挥父亲角色的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父亲角色的树立首先需要积极认识到自身角色作用,要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些父亲会认为母亲应该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破裂。所以如果要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父亲就必须在家庭中和妻子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使自身角色受到妻子和儿童的认同。3、构建父亲角色回归的社会环境。首先,通过媒体向大众宣传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男性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是促使父亲角色回归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激发父亲对于家庭教育的热情、唤醒其父亲角色认知,从而更加主动的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西方发达国家在早年就以政策的形式确立父母亲应一起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美国、英国、瑞典等政府曾发文称,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与母亲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甚至,为了鼓励父亲能够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制定了带薪育婴假。我国可根据国情适当借鉴这些政策,取其精髓,出台相关法律条文规范与明晰父亲的职责,明确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父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对其性别认知、心理健康发展、多元智力、道德等方面有重要性作用。但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对于父亲角色的回归也没有统一的方法策略。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只有父亲勇于承担家庭教育职责,在生活中做儿童的良师益友,那么父亲角色就一定会适应新时期要求,家庭教育就一定会成功。

作者:虞积强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查看全文

探究隔代教育需要注重现代意识

“隔代抚养”是当代社会无法回避的国情。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要注意更新生活、教育观念和方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成为特色教育。

心理学专家指出,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如果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老人,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示范方法]好办法有助于“隔代抚养”

针对“隔代抚养”中的一些问题,心理学专家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情景一: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孩子睡前闹,给他颗糖就好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