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4-02-24 09:53:06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的专业人才。《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本人以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本次参与“国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从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做简要的阐述。为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初中、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的基础。小学生要想今后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小学科学非学好不可。小学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他们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从小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实验教学时必须做到广度、深度的准确把握,增强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讲授、演示要精当,以点带面,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科学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学,对科学实验更为热爱。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正如有的孩子所说:“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此话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关系的通俗概括。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游戏、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实践,主动去探索、获取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使你的学生尽量看到、感到能摸得到的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临出现的疑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1.1 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2 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转轴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转轴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1.3 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当然,对学生的创造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当然,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继续创造。

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4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实验中器材不足,材料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上好科学课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学动植物,水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自己亲手采集样本,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教学的知识和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

2.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在亲历“做科学”中,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归纳、分析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能培养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实验基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交流汇报中,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实验不仅是建立科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以实验过程为载体,能够得到综合的培养和发展。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散,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特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观察认识事物是他们增长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般采用观察事物、观察图片、观察标本、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等方式使他们认识事物。但由于有的实物或标本体积过小,不易看清,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如:采用电脑多媒体,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及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可全面深刻地认识物体。

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学生们动手又动脑,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正确引导,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1世纪的学生再也不是以前的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虽然社会和家庭给予了他们很多,但是也剥夺了他们很多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就是其中一项没有机会好好培养的能力。而科学课中大量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动手操作的平台。

例如:《点亮小灯泡》,学生在生活中是不可能接触到连接灯泡,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经历使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亮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剪刀或火柴去除导线的塑料外壳,学会将细小的铜丝向顺时针方向扭紧,学会更好的将导线连接在灯泡的金属外壳上。再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将面粉从水中过滤出来的实验,这个实验有许多小细节要注意:一高(漏斗管高于玻璃杯地部),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倒入的液体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管靠于玻璃杯壁,玻璃棒靠于滤纸重叠面,液体靠着玻璃棒流入)。这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注意好每一个细节。

2.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这一独特的学科性质更需要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 合作讨论、合作操作,必须要以个人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作为基础。

个人的思维是丰富的,小组中的个人想法也是各种各样的。“凡事预则立”,任何有效的工作都始于明确一致的目标。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小组成员只要能达到共识即可,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合作项目挑战性的增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制定周密完善的计划,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例如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中研究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各小组应先制定一份研究计划:我们想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实验的方法;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我们不改变的条件。计划指定好后开始实验,把5颗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3、5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4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兰本达认为:“思想体系是社会结构的反映”,“而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的思想体系。”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照教师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争辩、去研究、去创造。

在科学学习中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点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探究过程中间,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也可以获取科学知识,并且可以领悟科学的本质,所以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是学好科学的核心。除了对身边事物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还必须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例如:在《哪艘船装得多》中,通过第一个实验:用橡皮泥制作小船,比较哪一组制作的小船装得玻璃珠多,从中学生会自主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制作的小船装得玻璃珠多少不同呢?学生的猜测可能会是与形状、大小、厚薄等有关,教师不必直接去判断对错,而是可以让学生任意挑选其中一个条件,通过实验去验证它是否影响小船是载重。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5 实验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利手段。现在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整个课堂上,学生是演员,在教室里尽情地表演。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协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服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放手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独立发表见解,自由争论,教师在其中因势利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当然,这要求教师花费精力,学生得有一定的基础,教师也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收到的效果是令人瞩目的,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教学《水的浮力》一课,课前教师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片等物体一起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同学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片沉下去了。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在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答:“因为铁重。”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上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此时激起了学生对科学发明创造的兴趣,产生想弄明白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创造的故事,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球引力,鲁班由小草划破皮肤而发明锯条等,从而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实验教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知识因素,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素质对学生一生都有益。因此素质的培养不能离开实践的,凭空说教是培养不出来良好素质的。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方向的。在科学课学习中,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主编:喻伯军 2005.6

[2] 《合作学习设计》主编:盛群力、郑淑贞 2006.7

[3] 《新教师的成长提示》 作者:何树德 2007.6

[4] 《走向科学课的路》 章鼎儿特级教师工作室 主编 2006.10\省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微型实验 科学习题 重要性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79-01

一、微型实验概念界定

微型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仪器(或使用仪器替代品)来获取所需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一般指的是微型化学实验,但是也包括微型物理实验。它的特点是所用的化学试剂的用量一般较少(一般可达到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所使用的仪器可以是常规仪器或者是替代品,但是其效果却可以达到高效安全、准确方便,并且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在熟悉仪器的同时可以将微型实验生活化,在课堂或者家中随时开展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广大的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微型实验,特别是在一些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实验器材以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显得微型实验十分必要,特别是一些实验仪器和用品的开发和研究将会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有所提高。

二、当前科学习题课的主要教学方式

传统的科学习题中的题目往往是经过了人为的加工、分解、简化和抽象,一些物理或者化学情境题往往是通过人为设置并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虽然习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情景题中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会使得情景题的真实性受到破坏,或许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下,学生能达到看题即可知答案的速度,但是这种方式无疑会让学生失去对科学的兴趣,更无法体会到科学的探究本质观。所以,传统的习题课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科学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标所倡导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新课标所倡导的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科学素养的提高在科学中的重要性,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的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态度,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来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微型实验对习题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由于微型实验的特点,使得一些常规实验平民化,学生可以利用自制的简易仪器在课堂之外进行实验。当然,学生在遇到一些习题,特别是情景化的习题时,可以利用现有的仪器在教师帮助下尽可能地模拟情境,若遇到较难模拟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改进实验仪器和材料,尽可能地模拟出情境题的场景。比如中学经常会做到有关大气压的习题,比如对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知识点的理解。生活中学生也会有以下困惑:输液时为什么要有一个管子与外界相通以及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回流现象等。对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这一内容,教师的解释往往以这是事实性的知识记住即可,然而当学生在做题时却会出现混淆、记错的现象。其实,这是由于大气压这个抽象概念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如果能做一些证明该知识点的实验,那么学生记忆便会准确深刻得多。如今科学出题趋向于与生活情境结合,题目类型灵活多变,这就要求学生不再是死板做“题海”,而需要真正地理解知识点并且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科学考试的赢家。而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微型实验在科学习题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不仅能够巩固学科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3

1.实验器材。实验器材主要指在科学教学中支撑师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仪器、耗材等物品,包括学校统一订购的器材、自购器材、自制教具、学生自带材料等。

2.有效准备。实验器材的有效准备主要指对实验器材的储存、管理、课前准备等环节进行优化,这样做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还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课时化。课时化主要指按照教材编排,整理出每节课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然后用一定的载体把材料分装好,最后在仪器柜中按一定方法有序存放。实验器材的课时化准备最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服务。

二、实验器材课时化准备的操作策略

1.建立器材清单

按照常规性实验教学要求,一课一课地建立实验器材清单,列出每一节课所需要的材料名称及数量,且清单中要注明每个实验活动的类型。教师把实验分成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搜集整理实验、过程性实验四类,不同类型的实验准备要求是不同的。实验器材还要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两方面来说明。此外,教师要对所准备的器材易耗品进行标注。为了便于使用,部分有难度或特殊的实验,教师还要给出操作建议,比如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一课实验器材清单。

2.配齐实验器材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省一类或二类标准配备实验器材,但是从教学实际看,仅有这些器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验要求添置更多的器材,包括器材种类的增加和原有器材数量的扩充等。例如,六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就要用到羊角锤、尖嘴钳、核桃钳、开瓶器、螺丝刀等许多物品,这些大都需要教师为学生准备,而且最好是每组准备一套。

3.备齐辅助用品

实验器材的课时化准备基本上是一课或一个实验活动一个实验器材包。因此,需要很多辅助用品来帮助整理。在实验器材的整理中需要用到的辅助用品主要有塑料自封袋、塑料框、塑料瓶、塑料带盖盒子、塑料或不锈钢托盘、橡皮筋、滴瓶、工具箱(整理箱)等等。

4.合理分装器材

选用不同的辅助用品对实验器材进行分装整理,使这些实验器材便于小组分发与学生操作等。塑料自封袋:适合封装纸片、豆类等易零散的物品,例如,六年级上册“形状和抗弯曲能力”需要用到一些纸来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些纸可用自封袋封装在一起。大号的自封袋有时还能把同一小组的所有器材一起打包。塑料瓶:适合盛放粉末类物品,例如,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食盐、小苏打的准备等。塑料盒:适合盛放一些小物品,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中要检测近20种物体,可把这些物体找齐后统一放在盒子中,扣上盖子后存放,便于以后上课使用。橡皮筋:适合捆绑一些棍棒等易散的器材,例如,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中的细竹棒。塑料筐:适合盛放较多数量的实验器材,如可以把同类器材(一般12个小组的器材)集中存放在一个筐内,一般可以一课一筐或几筐,上课的时候直接把筐子带走即可。滴瓶:适合盛放液体类的物质,如水、食用油、碘酒等。工具箱(整理箱):适合盛放一些体积较大的物品或工具,例如,六年级上册“认识工具”一课中需要用到剪刀、螺丝刀、榔头等十多件物品,对此选用工具箱存放比较好。

5.有序存放器材

(1)专用性实验器材的存放。我们把仅用于某个实验活动的器材称为专用性实验器材。这类器材一般按照课时统一用大塑料筐盛放在一起,朝外一侧贴上标签纸做好标注,然后存放在仪器柜的指定位置。仪器室的仪器柜按照年级—学期—单元—课时的顺序分成三上、三下、四上、四下、五上、五下、六上、六下8个区域,每一区域按单元数量再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单元区域再按照课时顺序存放专用性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课一存放。仪器柜的外面统一制作标签,对实验器材进行标注,这样就便于教师以后查找与整理器材。

(2)通用性实验器材的存放。通用性实验器材主要指像小刀、剪刀、尺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脚架、烧杯、烧瓶、滴管、药匙、托盘、水槽等多个实验活动中都可以用到的物品。这些物品也专门设立一个或多个仪器柜存放。

(3)特殊性实验器材的存放。特殊性实验器材主要指酒精、稀盐酸等化学试剂和化学药品。这些物品由于比较特殊,对人有危害性,因此,要专门设立一个或多个仪器柜存放。

三、注意事项

1.器材准备要提早。一般在开学前或上学期末,就要对实验室的材料进行排查与整理,列出缺少的材料清单,然后统一由教研组向学校提出采购申请,力争在开学前或上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2.管理制度要规范。实验器材的课时化准备是对实验器材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如果实验后器材不能得到及时整理,就会给后面的实验活动带来影响,从而降低准备的有效度。因此,教师需要在原有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实验器材课时化管理制度,加大约束力,提高教师的自觉性。

3.实验器材要优化。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设计的优化,实验器材也会得到改进与调整。因此,教师还要及时用优化后的器材替换以前的老器材,让实验器材与实验教学发展同步。

4.准备方式要多样。实验器材的课时化准备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课时化准备也不能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全部器材,例如,动物、植物、冰块等一些难以保存的物品。因此,教师必须将课时化准备与其他准备方式(如临时准备、学生准备)结合使用,以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4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科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科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都进行了科学实验教学,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难以较好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科学实验教学的本质没有较好的认知,在科学实验的实操性方面缺乏探究。科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以实验为主,以探究作为科学实验教学的操作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多半时间都花在了科学概念的讲解上面,即使进行了科学实验,也主要由教师独立完成,而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也不能较好地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虽然不断突出,但是很多学校对科学实验的重视度不足,在实验设备购置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一些学校的经费不够,致使硬件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各种实验中,而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又无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相应的内容,最终导致科学实验的有效性不足。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课堂往往比较轻松活跃,而学生又天性爱玩,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和引导,将会导致学生只顾寻找实验趣味性,而忽视实验过程中相应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实验教学的目标,致使学生实验学习效果较差,给提高课堂有效性带来不利。

二、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认知度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实验操作,但是教学时仍旧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科学实验为辅,没有转变教学观念,致使学生学科学习遇到较大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认知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学生的合理组织和引导

由于科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而学生又天性爱玩,所以实验教学中会存在不专心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合理组织和引导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鼓励小组之间针对实验进行讨论、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文科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07-02

长久以来,我国文科的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文科知识的学习一般集中在理论知识和阅读相关的书本知识上。而且在一般的观念中,实验教学是理科教学的常见教学手段,这对于文科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文科人才。文科各科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文科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打破文科学习主要依赖于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验教学的局限,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高校需要借助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适合高校教学实际的系统化管理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体系,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加符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一、加强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与管理的必要性

1.课程发展的需要。“文科”就是指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以及专业,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这类及其下属的专业。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有理科、工科类的专业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才需要实验,文科教学只需要教材和粉笔,只要教师讲,学生听就可以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时集中采取的就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种,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市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如今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格。要求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满足专业性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是市场中却比较缺乏创造型、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在高校的文科教学中实验教学开展不足,学生缺乏参与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学生在就业后,面对市场中的一些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就出现很多企业拒绝高校的人才,却选择知识程度不高,创新能力较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高校学生的就业难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形象。

3.文科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虽然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已经开始重视文科实验教学在文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学校对文科实验教学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对于文科实验教学的投入不足;其次,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文科实验室管理系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科目之间缺乏系统性,也不符合文科教学未来的发展;最后,具有专业性较高的文科实验性教学的教师较少,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文科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高校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文科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在管理上比较松散,没有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标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文科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文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高校的文科实验教学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在文科教学实践应用的同时要对校内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使文科实验教学能够将市场、学校实际和文科教学发展的需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文科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文科实验教学的观念。要想不断发展实验教学,提高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的水平,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文科实验教学的观念贯彻到文科的实际教学中。充分的认识到高校文科实验的重要性是开展文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文科教学中只依赖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要将“基础实验教学注重共享、专业实验教学注重方向、综合实验教学注重个性”的新型教学理念应用到文科实验教学中,并结合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把文科实验教学管理同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对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视。

2.创新和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校在文科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校文科教学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发展需要,对学校的文科教学资源和实验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实验室面积、实验室内的设备、实验室的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系统的文科教学实验的教学中心。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水平,学校就如何创新和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对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条文规定,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并在实践中使文科实验教学各个学科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样就使得文科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得到了保证,文科实验教学可以良性、有序的发展下去,同时还要构建其完善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相结合,在文科教学内容中增加创造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时代的需求,构建起实验平台和网络资源共享的教学体系,提高文科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使文科实验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

3.优化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结构。在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关键的。因此,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文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就要优化文科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较高且能够熟练的使用富含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教具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为了加强文科实验教学的质量,首先可以大力引进新型的人才,可以要求刚毕业分配到学校工作的研究生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在实验室工作的经历,并根据其在实际的工作表现来考虑是否可以加入文科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其次,可以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文科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最后,可以在教师的职称评价中,根据教师在文科实验教学中的业务进修、专业素养培训的表现来有所倾斜,优化实验教学的岗位配置,提高文科实验教学教师的待遇,优化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并及时更新教学所需的教学技术。

4.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文科实验教学的质量。高校在多媒体的背景下建立起文科实验教学体系,还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促进文科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要在保证日常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文科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考核。可以成立专门的文科实验教学监督小组,将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有侧重的考核,对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计划、实验组织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进行不定时的随机抽查。要完善教学评价指标,对实验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等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指标,对学生、教师、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要使教师能够及时的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正并完善。

三、结语

文科实验教学不仅强调文科教学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强调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文科实验教学,使教育者也能积极的参与到研究工作中,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实验教学同文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就目前文科实验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在高校的文科实验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学校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结合市场的需要和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使文科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还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促进高校向着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科蓉,韩建业.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

[2]涂俊.文科开放实验的实施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7.

[3]程德林.论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8.

[4]何少颖,方沛,刘开昌,陈坚民,任志洪.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述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33.

[5]尹智宏.如何设计全新的现代“开放共享”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31.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6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论/文/网 LunWenNet/Com]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 组实验,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 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 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 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 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 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37-01

1 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进行生物知识探究和剖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科探究意识和实验精神,在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实践技能。

在学科性质上,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实验教学一方面是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学科基础,另一方面还是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将普通的知识性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以生物实验带动理论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够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和谐的沟通桥梁,使二者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补充,从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初中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向着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继而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往往将实验教学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没有将生物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教学位置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展开和实施。另外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钳制,在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时,也习惯于将更多的教学精力和教学时间,放在对于生物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上,对实验教学采取敷衍甚至是忽略的教学和学习态度,这也就影响了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

3 进行有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生物实验教学,并且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顺利展开,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时,应该从整体性和科学性以及发展性的角度看待生物学科的教学,将实验教学纳入初中生物教学的范畴,使实验教学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扭转教师和学生对于生物教学的狭隘认知和理解,使生物实验教学能够进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科学性,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上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虽然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提倡教师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初中生物教学任务的沉重,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也是出于一种消极的心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生物教学任务和开始安排,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实验教学的内涵之中,对实验环节进行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教学产生了狭隘的认识和偏见,使学生从心理到行为上对实验教学和生物实验产生厌倦甚至是排斥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出现不正确的导向和内容上的缺失,影响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从生物学科自身的发展历程以及学科特性进行审视和考量,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端正学生的实验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之下进行有效的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护实验器材和节省教学时间,习惯于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节省了生物课程教学时间,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却将学生排斥在实验教学过程之外,使学生由实验的参与者单纯的成为实验的观看者,割裂了学生和生物实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沦为一种形式,无法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和操作热情,也使学生逐渐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产生一种学习惯性和学习惰性,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操作,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和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和操作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树立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成就感和满足感之中,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收获。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尽心设计和整合,保证实验环节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课堂设计 优化 材料准备 再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4-01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活动是最能反应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在苏教版的教材中,以实验为主的课程不占少数,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科学老师们思考较多的问题。下面就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色花》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

一、课堂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习惯。

一节科学课的好课,首先应该有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做为依托,优秀的标准应该符合学生的科学认知习惯,这种尊重科学认识习惯的设计不但有利于执教者本人理清上课的主线,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这比直接教给他们什么是科学研究对他们的帮助更大一些。以《变色花》为例,本课教材编排的结构是:以小魔术“变色花”导入——认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阅读资料——自制酸碱指示剂——检测各种物品的酸碱性。如果按这样的过程来上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不符合科学的认知顺序,于是我按照科学的一般研究过程将教学过程改进为:以魔术“变色花”导入——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分别研究可能的因素——自制酸碱指示剂——分组设计实验研究认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用实验验证猜想——拓展实验,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改变——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课的结构一目了然,更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习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不断验证猜想,重复,直至成功——得出结论——将科学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而《变色花》一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清晰的“主线”,才使一个个看似松散的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地创设了师生探究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同学们有动手实践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大胆地猜想,用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二、课堂中要优化问题设计。

要想上好科学实验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对于课堂的导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绝不能是随意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掌握好问题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问题是指“暗”含多个变量的问题,封闭性问题则往往只含两个或以下的变量。对于低年级或探究能力弱的学生要多采用封闭性的问题,如“溶解的快慢和搅拌有什么关系?”;对高年级或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采用开放性问题,但也要掌握好开放的度,如在展示完变色花时,向学生提问“它怎么会变色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思考,而是全面地考虑变色花变色的原因是什么了。然后再提出,“在研究问题时碰到有多种可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帮助学生在开放性思考后,确定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

三、课前重视实验材料的准备。

科学实验课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验材料的准备,科学老师应当把准备材料的过程本身视作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中不论是演示实验材料还是分组实验材料都应具有一定的系统和结构,使学生看到材料后能清楚地弄明白要做什么样的实验,对于一节有多个实验的课,则应将实验材料分类或分先后次序发放,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挠。

四、注重实验前步骤与方法的再指导。

科学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满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有时却也正是因为学生急于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老师在实验前提出的注意事项,导致实验失败,或同一个实验出现很多不同的结果。学生必竟是学生,探究也不是什么事都该由学生讨论自行解决的,前人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和经验是必须要学习和借鉴的,而且科学本身既是具有重复性这一特征的,学生在实验课上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来实验,能使他们在反复重复科学实验中的悟出科学的真谛,培养他们细致不浮澡的科学实验态度,因此,科学实验课应该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再动手,所做的实验才是有效的、科学的,才能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

如在《变色花》一课中,做两个学生实验之前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关键的地方还做了示范,并且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做实验时,做到了有的放矢,为下一步的探究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可以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素质起到潜移默化地养成作用。

五、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理论与实际联系是自然的一大特点,也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现象中,解决实际问题,解开学生头脑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这是他们学习的一大动力,也是兴趣的发源地。当他们发现所学能马上致用时,体验到的那种成功的快乐无疑又能催化他们进行下一步探究兴趣的生成。比如在本课中,当学生经过前三个探究步骤已经明白变色花变色的原因后,我又适时地引入了一个拓展实验——把已经变色的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新的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改变,将本课引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引发了他们继续探究这一知识的欲望。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执教的老师要想上好实验课,应注意在课堂设计、问题优化、实验准备、实验前再指导及联系实际方面多多思考,尽可能细化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 实验教学 高校 人才培养 趋势 思路

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是构成其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应用;同时,实验教学又有自身的科学规律,其具有生动、直观、仿真特点的教学形式,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验教学目标应该适应新形势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财经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为重要途径,着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财经类本科层次的人才应区别于高职高专、中专类学校培养的服务于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又区别于高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上应紧密结合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和趋势,明确教学目标,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努力使实验教学在本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把握人才培养的重点,新形势下的高级本科人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创新性。创新是高层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主要不是指理论的创新,而是为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二次创新”,这种创新的过程是实现和验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过程。第二,能力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实践能力上,表现为独立地开发能力、转化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第三,复合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工作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现实问题往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加之二次创新大多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者学科的交叉之处,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点。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实现理论的实践应用往往不是简单的用一种专业知识就能奏效的。第四,实践性。这是应用型人才最显著的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市场需求,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且注重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中的亲自操作与仿真实践,这与一般本科实践课程主要以演示实验、验证实验与观察实习为主的实践有着显著的不同。第五,市场性。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最终要回到市场中检验。市场标准是一个综合标准,也是一个客观标准。市场标准应当成为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标准。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客观现实,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向市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应着重研究市场需求特点,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创新实验手段,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的模式。

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步伐加快

在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观,从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式、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逐步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 90%以上。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当前,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多数还仅是理论课内容的补充或辅助教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不够丰富,基本上是围绕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以计算机模拟实验为主要形式,在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更新上,尚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较快步伐。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提高其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和能力,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实验教学条件需要不断改善

实验教学条件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它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和实验教学内容与资料建设。一方面,受学校规模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少,实验室年久失修,实验设备老化,实验方法陈旧成为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无法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慢,实验课教学资料相对理论课匮乏,也成为实验教学中的难题。目前,由于公开出版的实验教材等实验教学相关资料不多见,加之实验教学的内容更新快,各校实验教学的条件差别较大,所以,大多数高校较多使用自编的实验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这在客观上容易导致在同一院校内,各专业间实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学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随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许多高校已经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了实验教学基础设施与设备,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以满足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级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加强了实验教学内容建设,根据市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科前沿知识,科学规划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力求形成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四、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趋于专业化

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专职化和专业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培养。没有一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以全面提高实验课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师德高尚、能适应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实施培养本科人才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实验教学教师的专职化与专业化。注重实验教学人员的“专职化”就是要保证实验教学秩序稳定,又要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专职化”的实验教师队伍,专门从事实验教学活动,研究实验教学规律,并对实验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注重实验教学人员的“专业化”,就是在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研究,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要在重视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同时,重视专业课实验教学,就必须使实验教师队伍“专业化”。

五、适应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构建适应财经类本科高级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一是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打破按课程开设实验的格局,要增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及科研创新性实验,以求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应当是基础宽,层次分明,环节严密。

二是加强实验室的领导。实验室建设应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建立以专家为领导核心,梯级团队合作进取的良性发展势头。学术权力的核心保证了实验室在学术教学活动中始终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即要有一个坚强的学术领导,并在此学术核心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实验室的学术氛围。此外在实验室工作团队中,实验教师肩负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责,不仅要教好实验课,更要教会学生独立工作。要以教师在自身的研究与创新活动中体现的学术精神,带动和培养学生走实践与创新的道路。

三是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将学校的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可以一改过去那种纯粹按实验指导书安排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实验的做法,从而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亲自操作并验证自己提出的某种假设,也可以吸收一些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竞赛活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是要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验能力与综合技能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以是否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为宗旨,制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合理确定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制订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较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耀刚王宏志吴文华杨庆:本科大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