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经营制度十篇

时间:2024-02-21 17:46:34

酒类经营制度

酒类经营制度篇1

一、领导重视,建立制度,确保了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为使酒类流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十分重视,分管领导认真负责,股室工作人员扎实工作,积极主动解决和协调酒类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酒类管理工作和执法得以顺利开展。

二、抓?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的酒管方面的法律意识。使《条例》和《办法》真正得到规范的执行和有效的落实。一是举办二期酒类培训班,参加培训对象主要是全县酒类批发商、宾馆、酒店、商场和超市的法人代表100多人。特别是对新办酒类批发证的批发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切实增强了批发商的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大力宣传“酒法”,确定3月份为“酒法”宣传活动月。悬挂40幅宣传横幅;出动了宣传车,在县城和各乡镇巡回宣传;散发了1000多份宣传资料;“3.15”开展了假冒伪劣酒品的展示和酒类常识咨询活动,销毁了价值2万多元的假冒伪劣酒品。

三、完善酒类经营备案登记,规范酒类经营。一是做好酒类批发企业的办证换证工作。今年自7月份以来,我们对全县所有酒类批发企业进行换证办证。根据市酒管科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对全县所有申办酒类批发证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看,对其经营资质、经营场地、经营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符合办理批发证的,给予办理。对条件不成熟的,责令整改,符合条件后再给予办理。二是完善酒类零售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制度。对已登记的酒类经营户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建立管理台帐制度,做到有据可查;对新增酒类零售经营户及时备案登记。

四、严格执行《随附单》制度,对《随附单》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把好流通渠道关。今年出台了《关于认真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县开展啤酒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两个文件。建立和完善酒类流通溯源制度,严格《酒类流通随附单》的填制、使用行为,建立健全的酒类流通台帐管理制度,确保酒品单货相符,单货同行,真实地反映酒类购销动态。把《随附单》的使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和我们开展监管工作的第一手段,并规定凡是上架销售的酒品必须有《随附单》。确保市场上酒类商品经营的合法和来源的真实,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酒类流入市场。

五、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行为,净化酒类经营市场。全年以市场检查为主,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一是严把酒类准入关。始终坚持“门打开、关把严”,凡是进入我县销售的酒类酒品,严格审查其生产厂家的相关资料,证件齐全的备案后,方可进入我县酒类市场销售。对没有准入的酒类商品,一经查处,责令立即下停止销售;对“三无”产品禁止上市场销售。二是严查市场流通。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行为,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未经qs认证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酒类商品。对查出贷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齐的酒品一律下柜停止销售。全年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和“啤酒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每次执法检查,制定好执法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有条不絮,方法恰当,效果好。共查处了假冒伪劣酒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份。三是严厉整治散装酒类市场,开展了散装酒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散装酒市场清查,规定在固定的地点贴标销售,禁止流通销售散装酒。对“三无”产品一律就地查封,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形象化。一是加强酒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酒管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素质。通过参加省市举办的酒类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学习,实现了酒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有效地提高了酒管工作的质量及形象。二是加强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及诚信培训,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形象。

存在的问题:

1、部分酒类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经营酒类不用办证。

2、散装酒,加工配制酒难以监管。

3、部分农村酒类经营户对《随附单》的制度的执行较差,未主动能向供货方索取盖有印章的《随附单》,没有实行台帐登记。

4、酒类市场流通领域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现象。

年酒管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确保酒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酒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强酒类经营人员依法经营意识,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严格规范《随附单》的使用和管理,把好流通渠道关。

酒类经营制度篇2

二、抓«**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的酒管方面的法律意识。使《条例》和《办法》真正得到规范的执行和有效的落实。一是举办二期酒类培训班,参加培训对象主要是全县酒类批发商、宾馆、酒店、商场和超市的法人代表100多人。特别是对新办酒类批发证的批发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切实增强了批发商的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大力宣传“酒法”,确定3月份为“酒法”宣传活动月。悬挂40幅宣传横幅;出动了宣传车,在县城和各乡镇巡回宣传;散发了1000多份宣传资料;“3.15”开展了假冒伪劣酒品的展示和酒类常识咨询活动,销毁了价值2万多元的假冒伪劣酒品。

三、完善酒类经营备案登记,规范酒类经营。一是做好酒类批发企业的办证换证工作。今年自7月份以来,我们对全县所有酒类批发企业进行换证办证。根据市酒管科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对全县所有申办酒类批发证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看,对其经营资质、经营场地、经营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符合办理批发证的,给予办理。对条件不成熟的,责令整改,符合条件后再给予办理。二是完善酒类零售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制度。对已登记的酒类经营户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建立管理台帐制度,做到有据可查;对新增酒类零售经营户及时备案登记。

四、严格执行《随附单》制度,对《随附单》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把好流通渠道关。今年出台了《关于认真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县开展啤酒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两个文件。建立和完善酒类流通溯源制度,严格《酒类流通随附单》的填制、使用行为,建立健全的酒类流通台帐管理制度,确保酒品单货相符,单货同行,真实地反映酒类购销动态。把《随附单》的使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和我们开展监管工作的第一手段,并规定凡是上架销售的酒品必须有《随附单》。确保市场上酒类商品经营的合法和来源的真实,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酒类流入市场。

五、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行为,净化酒类经营市场。全年以市场检查为主,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一是严把酒类准入关。始终坚持“门打开、关把严”,凡是进入我县销售的酒类酒品,严格审查其生产厂家的相关资料,证件齐全的备案后,方可进入我县酒类市场销售。对没有准入的酒类商品,一经查处,责令立即下停止销售;对“三无”产品禁止上市场销售。二是严查市场流通。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行为,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未经QS认证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酒类商品。对查出贷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齐的酒品一律下柜停止销售。全年开展了“元旦、春节”“五

一、端午”“国庆中秋”和“啤酒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每次执法检查,制定好执法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有条不絮,方法恰当,效果好。共查处了假冒伪劣酒*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份。三是严厉整治散装酒类市场,开展了散装酒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散装酒市场清查,规定在固定的地点贴标销售,禁止流通销售散装酒。对“三无”产品一律就地查封,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形象化。一是加强酒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酒管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素质。通过参加省市举办的酒类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学习,实现了酒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有效地提高了酒管工作的质量及形象。二是加强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及诚信培训,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形象。本文来自[文书文秘网]

存在的问题:

1、部分酒类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经营酒类不用办证。

2、散装酒,加工配制酒难以监管。

3、部分农村酒类经营户对《随附单》的制度的执行较差,未主动能向供货方索取盖有印章的《随附单》,没有实行台帐登记。

4、酒类市场流通领域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现象。

二0一0年酒管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确保酒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酒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强酒类经营人员依法经营意识,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严格规范《随附单》的使用和管理,把好流通渠道关。

酒类经营制度篇3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为加强我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酒类行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酒类商品是特殊商品.必需实行严格管理。国是酒类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时提高,国酒类流通规模逐渐扩大,酒类人均消费不时增加。但是,酒类行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酒类市场却普遍存在着流通秩序混乱,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屡禁不止,假酒中毒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以上问题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及合法企业的经济利益,也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相关单位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使我区酒类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促进酒类行业的继续健康发展,保证消费者饮酒平安。

二、认真贯彻实施《酒类流通管理方法》

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务部公布了酒类流通管理方法》商务部令年第25号,以下简称《方法》,方法》已于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相关单位要把《方法》贯彻实施作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中心工作认真抓紧抓好。

(一)大力开展《方法》学习、宣传活动

认真研究部署学习、宣传活动工作,区商务局和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方法》学习、宣传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方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规定,使经营者增强依法经营意识,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酒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自觉到合法经营场所购买酒类商品,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对酒类流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要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方法》精神和有关制度,从事酒类流通管理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具体的操作顺序规定。

(二)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要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贯彻实施《方法》重要保证。区商务局要把健全酒类管理机构、强化酒类管理职能、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酒类流通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执法队伍。建设一支适应酒类监管特殊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为开展备案登记和监督执法工作奠定基础。

(三)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把酒类经营网点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企业经营情况、从业人员情况等搞清楚,区商务局及相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好所辖区域酒类流通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为《方法》实施奠定基础。

(四)建立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

督促酒类经营者按《方法》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区商务局要把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作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并按要求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采取有效措施.

要加大执法力度,区商务局、工商分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无照经营企业、查处制假售假企业,限期整改经营行为不规范的企业,积极支持经营行为良好的企业。要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重点市场、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不符合国家质量规范、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等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并把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对分散于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餐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止假冒伪劣和有毒假酒流向农村。

四、加强酒类流通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监测工作

大力发展酒类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区商务局要积极推进新型营销方式改革.支持、培育建立品牌酒的连锁、加盟、特许及专营等企业,努力提高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型营销方式在酒类流通中的比重。要建立酒类流通监测体系,重点做好对酒类市场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重点企业的监测,密切跟踪酒类市场运行情况,及时分析酒类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

五、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区商务局负责料理全区酒类经营企业的备案登记手续,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登记情况报表,负责受理有关酒类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的投诉和举报,查处我区违反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的违规行为。同时。

(二)工商分局负责酒类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查处无照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酒类经营者的信用管理,逐步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三)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酒类生产领域的质量监管.依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完全追查,依法追究质量及制假责任。

(四)区卫生局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依法加强对酒类经营企业的卫生监管和食品平安监管。

酒类经营制度篇4

市场流通管理。

关键词:;酒类市场流通;秩序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酒类流通市场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1、缺乏有效的事前管理机制

酒类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许多酒类经营主体不具备一般经营主体资格不具备经营酒类商品的条件造成酒类流通市场经营主体小、散、弱,存在盲目布局、管理混乱、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酒类流通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正当权益。部分酒类经营者采取虚假广告宣传、低价倾销、哄抬价格、非法促销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扰乱正常的酒类流通秩序,恶化了市场环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威胁着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个别企业和个人频繁进行制假贩假活动,酒类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2、酒类流通管理制度缺乏法律的强制性

备案登记制度并没有对经营主体的经营条件做出强制要求,反而因随附单制度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造成不使用随附单或随附单内容填写不全等现象大里存在,事后监督为主的体制不符合酒类流通市场管理的要求。酒类流通领域应对不法经营活动建立事先预防机制,酒类违法处罚偏轻,难以防止违法行为发生。现行立法层次低,难以从整体上对酒类市场存在问题进行系统规范。

二、酒类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1、酒类企业生产出产品后,检验出厂这只是完成酒类产品的前期基础工作。实际上,一种产品生产出来,检验出厂,安全到达消费者消费,并得到消费者反馈意见,并以此改进产品,才能算产品生产流通的良性循环。酒类流通领域是酒类“多事”地带。在流通领域涉及不同主体, 不同时空, 这就给假冒伪劣酒提供一个空间, 结果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酒盛行。必须建立一种制度, 消除此种危险, 或至少减轻这种危险, 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权利得到社会的适当尊重和保障酒类产品流通领域, 厂家应高度重视其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打击假冒伪劣品, 保障自己的品牌, 维护消费者的安全。

2、酒类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现状堪忧,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品牌层出不穷, 这些品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许多酒类产品品牌是昙花一现, 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酒类产品品牌呢? 其原因是酒类企业生产工期短, 资金滞留时间短, 周转快。其次, 酒类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在办相关许可证中, 相关行政单位总是考虑到地方税收问题。最后, 酒类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过程中,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往往是厂家自己在打假。在没有出现酒类产品事故时, 相关场地监管机构总是不闻不问。

三、酒类流通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1、酒类商品作为特殊消费品应该对其消费量和流通途径进行监控。酒精具有麻醉性、成痛性,属于对人体有害的消费品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另外酒精消费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寻衅滋事、刑事犯罪等相关危害也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

2、加强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增加国家税收收入。酒类商品属于高利、高税商品,其利税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但是部分酒类产销企业逃、避、偷漏税的情况较为严重。必须专门建立一套严格的、系统的地方性酒类流通管理规定制止酒类商品经营领域偷、逃漏税现象和售假贩假行为的发生。

3、禁止未成年人饮酒,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心理成熟度、自我控制和认知能力都还在发展过程中,未成年人饮酒会更严重损害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地方性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对酒类商品批发、零售场所和对象的管理,并加大执法和惩罚的力度,切实减轻酒类商品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四、加强酒类产品流通秩序及其人员管理的对策

1、加大酒类产销综合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商务、工商、技术监督、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做好酒类生产、流通秩序的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力争在一年内取得显著成效,坚决遏制住制售假酒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改变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特别是假冒名优白酒屡禁不止的状况。各地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严厉查处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对涉嫌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严禁以罚代刑。要依法充分运用经济制裁和行政制裁的手段,进一步健全经济、行政惩罚和假冒侵权赔偿的制度,对有制假售假劣迹且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严厉打击,直至吊销其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对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酒类批发市场,要坚决予以取缔。

2、建立相关制度, 保证产品贮存安全

目前, 一些大中型酒类企业用于贮存酒的器具是铝制品, 这极易与酒中的微量酸发生反应, 生成铝盐, 这对消费者身体构成潜在危害。因此, 国家应严格采取相应制度措施保证酒贮存安全, 尽量采取陶坛或不锈钢容器贮存酒, 相关行政单位应不定时、不定期的对酒类企业的贮存状况进行检查, 对确有困难的酒类企业采用减税的办法, 要求使用陶坛或不锈钢容器贮存酒, 建立贮存酒类的安全制度, 减少贮存危害。

3、加强流通监管, 保证流通安全

酒类产品流通混乱局面对消费者权益构成损害, 加强酒类产品流通物管理是当务之急。规制酒类产品流通物市场的力量来源有 3 种途径: 一是企业自身打假。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 建立打假队伍, 才能净化自己产品, 维护自己的品牌, 打假队伍还得有法定打假的程序。目前, 国家尚未对企业打假程序作出统一的法律法

规, 这使得企业打假困难重重。二是相关市场规划行政单位打假。在现实中, 市场规制行政单位打假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乏力。三是消费者打假。消费者在酒类消费过程中, 是直接受害者, 他们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 但是由于维权程序繁锁, 维权成本高昂, 也只能是“自认倒霉”。为保障酒类产品流通安全, 应建立相关制度规制流通打假程序法律法规, 使企业打假队伍有法可依, 不至于在现实打假中迷茫。其次, 建立市场规制行政单位市场监管乏力追究制度。对其行政不作为采取严格的追究制度, 使其积极履行自己职责, 保证酒类流通安全, 有秩序。最后, 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或简化程序, 使消费者通过打假手段自觉维护自己权益,从而净化市场。真正的力量是蕴涵在人民群众中, 就是再大、再精的队伍也不如消费者自身打假的力度强大。

参考文献:

[1] 季克良 郭坤亮.与国酒茅台(第一版)[M].北京: 世界

知识出版社, 2005.2.

[2] 王成栋.政府责任论(第一版)[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 1999.159.

[3] 赵亚平, 王志刚.浅析我国酒类流通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

1998, (3): 68- 70.

酒类经营制度篇5

一、健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一)酒类流通管理是各级商贸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商贸工作的重要内容。《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发改与经贸委、商业局要着眼长远,从客观实际出发,尽快理顺酒类流通管理体制。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尽快建立健全酒类流通管理内设机构,以便按照省经贸委的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安排意见,迅速组织实施,确保酒类流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市商贸局负责全市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组织起草全市酒类流通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与实施;负责全市酒类流通证件的领用与发放;负责全市酒类流通管理资料、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上报;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酒类违规经营案件;对酒类经营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三)酒类流通管理是商贸部门转换职能、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管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要根据酒类监管工作的需要,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监管工作人员,建立专门的酒类监管队伍,使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二、落实各项措施,推进《办法》实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年3月底前完成)

1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宣传《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酒类流通“两个规范”的意义和作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公告和进行宣传,组织和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开辟公示栏进行公示,举办和利用各种活动接受群众咨询,印刷和发放宣传手册,制作、悬挂宣传条幅、横幅等,为《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进一步明确酒类流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放心的酒类商品;通过宣传,进一步明确酒类流通管理的主体,强化酒类监管的责任,使《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监督制约机制。

2加强日常监管的宣传工作。对酒类监督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重大活动、重要举措、工作成绩、经验总结等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对遵纪守法、管理规范的企业要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推动行业进步。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行为要依法予以披露和曝光。

(二)开展摸底清查(*年4月底前完成)

各县(市)、区商贸部门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迅速掌握所辖区域的酒类经营网点,摸清其经营方式、业主名称、经营地址、经营面积、注册资金、从业人数、联系方式、经营规模等相关情况,为酒类备案工作和监管工作打好基础。特别要通过酒类批发企业的销售链条,掌握其经营网点相关情况,以便进行追溯、监督和管理。

(三)强化备案登记(*年7月底前完成)

1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是实现酒类流通统一管理的基础,是《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酒类商品在全国实现溯源的前提。各县(市)、区必须全力做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严格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有关细则的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2市商贸局统一印制和发放《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和《酒类流通随附单》。

3各县(市)、区要在摸底清查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备案登记工作开展起来。将备案登记的时间、地点、办事程序、具体要求等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告。主城区重点酒类商品经营单位的备案登记工作在*年5月底完成,其他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工作在*年7月底完成。

4实现档案化管理,建立档案上报制度。各县(市)、区要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并定期向市商贸局报送。

(四)建立溯源制度

1抓好经营者的培训。建立酒类商品溯源制度是《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又一核心内容,也是酒类经营者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酒类企业经营者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了解酒类商品建立溯源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保证《随附单》制度顺利实施。

2做好酒类生产企业的工作。对酒类商品实行溯源制度,最终与酒类生产企业有必然的联系。各级商务部门要从大市场、大流通的角度出发,主动与酒类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全面讲解酒类溯源制度对酒类生产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准确地把握《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深刻内涵和批发经营的科学定义,消除各种误解,耐心做好工作。

3做好酒类批发企业的工作。批发企业(包括酒类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是酒类商品溯源管理的重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批发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依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督导企业自觉地规范管理,守法经营。酒类批发商和委托商在购进酒类商品时必须向厂方索取《酒类流通随附单》和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酒类批发企业销售酒类商品时应主动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做到货单相符,单随货走。对进口酒类产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没有取得上述证明的酒类商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格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行查处。

4酒类零售经营者(含宾馆、饭店等)在购买酒类商品时,应主动索取《酒类流通随附单》,做到一货一单,妥善保管,严禁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和买卖随附单。凡不执行随附单制度相关管理规定的,一经查实,严格按《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强化基础管理

1推动企业依照行业标准规范经营行为。《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是商务部国内贸易行业的两个规范,是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基础,酒类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各地要对酒类经营企业加强“两个规范”的培训学习工作,使酒类经营者认识到,贯彻“两个规范”是酒类经营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是自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的要求,督导企业按照标准加强经营规范管理。

2切实抓好酒类批发企业和重点零售企业的达标评审工作。由市商贸局按照“两个规范”的实施细则要求,制定评审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开展达标评审工作。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将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上报市商贸局,经市商贸局审核验收合格,授予“文明酒类批发商(酒店)”、“酒类商品放心批发商(商店)”等称号。对未达到行业标准的经营者将限期整改;对违法经营或销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企业将依法进行查处,造成人身伤亡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协作机制

酒类经营制度篇6

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酒管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酒,扎实完善酒类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秩序,促进酒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酒类经营许可证管理;2、进一步普及和规范《随附单》的使用;3、把好酒品入市关,确保酒品质量;4、搞好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秩序;5、抓好经营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6、扶持湘酒做大做强;7加强酒管队伍建设;8、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工作大局,做好上级分配的其他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舆论宣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改善酒管工作环境。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酒管法规、酒管动态、酒类消费知识宣传。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搞好“3.15”宣传活动。2、搞好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积极向《酒管》,相关报纸、网站投稿;向《酒管》投稿全年不少于20篇。3、做好日常宣传工作。4、继续搞好《县酒管信息网》建设,及时上传和更新信息。5、继续办好《酒管》简讯。6、办好酒类经营者业务培训班。

(二)严格酒类市场准入,坚持酒类经营许可证管理。严格依照《办法》、《条例》及两个“规范”的要求,严把批发、零售资质审查。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酒类批发、零售店,不予办理许可证;坚决取缔无证经营。

(三)攻坚克难,深化《随附单》制度,确保市场流通的酒类商品质量。加大对不执行《随附单》制度和《随附单》使用不规范的检查与处罚力度。使酒类经营者做到购进酒类商品100%有《随附单》,批发商销售酒类商品100%开具《随附单》;且做到票据填写规范,保存完好。

(四)狠抓市场监管,使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一是日常勤检查,多收集、了解市场信息。每季度对全县酒类市场的检查在一次以上。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保障酒类消费安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期间与食安会、公安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全年联合执法不少于4次。对制售假劣酒等非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屡教不改或有重大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在有关媒体和《酒管》上曝光。

(五)加大对地方酒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义务当好“五员”,一如既往地大力宣传推介地方酒类产品,重点扶持湘窖酒业、百惠啤酒、金台酒业做大做强,为其解决经营中的难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六)狠抓加强酒管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断提高酒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打造一支廉洁、高效、文明、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一流执法队伍;坚持依照法定程序执法、文明执法、人性执法。

四、时间安排

一季度: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对酒类市场开展全面检查和打假行动,确保春节饮酒安全,同时对节后市场开展一次联合检查。与卫生监督、疾控中心等部门联手,开展打击酒类非法添加剂专项行动,对散酒进行抽样检验。开好批发商会议,总结上年度酒管工作、部署新年酒管工作,宣传地方酒业及其产品。④搞好为第二批“放心酒工程示范店”授牌仪式。

二季度:对酒品进行全面质量审验,证照和有关资料不齐或质量不合格的酒品,一律禁止销售;与药监局联手对县城药店的酒品进行专项检查;开展“五一”、端阳联合执法行动,打击制售假劣酒和不执行随附单的不法行为。④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⑤做好打击酒类非法添加剂专项行动的总结工作。

酒类经营制度篇7

一、整治阶段

专项整治从2012年3月始至6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时间为2012年3月。主要是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准确掌握辖区范围内专卖店(酒庄)、商场超市、副食品(酒类)批发市场等酒类商品经营企业底数和基本经营情况,为下一步集中整治做好准备。

(二)集中检查阶段,时间为2012年4月至5月。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基层所(分局)组织人员力量对各类酒类经营场所开展全面检查,检查的酒类商品以进口葡萄酒、洋酒以及国内高档白酒、葡萄酒为主,重点是“拉菲”、“卡斯特”等葡萄酒和“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集中检查期间,分局将在4月中旬和5月下旬,根据市局部署,统一时间,集中人员开展二次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具体行动时间另行通知)。

(三)行业规范阶段,时间为2012年6月。在查办违法案件的前提下,全面梳理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运用集中约谈,召开座谈会、执法实务会等行政指导方式督促酒类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承诺、商品信息明示、先行赔偿、无理由退货等制度,促进酒类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二、整治内容

(一)检查酒类经营企业是否具备酒类经营资格,重点查验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检查酒类经营企业是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重点检查酒类商品的合法进货凭证,如进口红酒的海关报关单和商检检验证明等。

(三)检查进口葡萄酒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四)检查酒类商品上使用的商标是否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外观和包装是否具有仿冒知名酒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五)检查酒类商品广告内容,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重点清理以“国家机关特供”、“军队特供”等名义虚假宣传的酒类广告。

(六)检查酒类经营企业的资格,查处冒用“专卖”、“专营”或“总、总经销”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酒品,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工作认识,加强组织实施。各地要按照上级局和分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效。在组织开展集中行动期间,各地要按照分局统一部署,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开展执法检查。

(二)突出整治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各地要针对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对重点经营企业、重点酒类商品、重点经营场所、重点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要加大办案力度,严厉惩处侵权假冒和“傍名牌”违法行为。要严格酒类经营资格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和走私酒类商品的行为。要严格流通环节监管,对不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以及采购、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限和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单位要依法处罚。

(三)加大查案力度,确保整治实效。各地要充分发挥工商机关行政执法优势,综合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酒类市场各类违法行为。要加强案件追根溯源,查清酒类商品的供货和利益链,深挖案件线索,扩大专项整治战果。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形成整治合力,对符合移送条件的重大案件,要及时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震慑不法分子,提高执法效果。

酒类经营制度篇8

第一条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和经营行为,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酒类流通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酒类,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经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药酒、保健食品酒类除外。

本规则所称酒类流通,包括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

第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酒类批发、零售,依法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第五条本市及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协同做好酒类流通管理工作。

第二章备案登记

第六条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机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

第七条酒类经营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应当填写《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同时提交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在《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上加盖印章。

第九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建立备案登记档案。

第十条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商务主管部门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仅可收取经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工本费,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酒类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或骗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

第三章经营规则

第十三条酒类经营者应当依照商务部《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从事酒类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随附单》内容应包括售货单位(名称、地址、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销售商品(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单位)等内容,并加盖经营者印章。

《随附单》由市商务主管部门统一免费发放,酒类经营者凭《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到当地商务主管部门领取。

第十五条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向首次供货方索取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等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应当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

第十六条经营者应建立酒类购销台账,保留3年。

第十七条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酒。

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

第十八条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应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性、腐蚀性等物品混放。

第十九条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第二十条禁止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

(一)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酒类商品。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本市及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则,对本区域内的酒类流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得限制或阻碍合法酒类商品在本区域的流通。

第二十二条商务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活动,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出示有效证件。在有证据或接到举报等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查阅账册或抽取样品。抽取样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效凭证。

商务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有义务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

酒类经营者应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

第二十三条商务主管部门可自行或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销售的酒类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可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

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酒类鉴定结论应以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依据。

第二十四条酒类经营者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酒类防伪编码管理体系。

第二十五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强化对酒类生产的管理,杜绝无证生产,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进入流通市场。

第二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年检核定经营范围时,应对经营酒类商品的予以注明,在办理工商年检时,应当要求酒类经营者出示《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七条卫生部门酒类经营者进行卫生许可证年检时,应当要求其出示《酒类经营备案登记表》。

酒类经营制度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部门联动、依法监督、宣传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不正当竞争和偷漏税等违法行为为重点,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酒类市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二、整顿范围

从事酒类经营的批发和零售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酒类经营者)、酒类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检点以县城区、乡镇的消费集中地,农村、城乡结合部等作为检查区域;各类酒类批发市场、名酒专卖店、城乡集贸市场、小超市、社区(街道)小买部、酒店等为重点检查对象。

三、主要内容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从酒类批发、零售环节入手,

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酒类商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

2、整顿酒类市场。根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酒类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资格和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仿冒商标、无证经销、以假充真、低价倾销、贿赂销售、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我县酒类市场正常秩序。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王从奇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苗正国、县商务局局长狄瑞生为副组长,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酒类市场专项整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由县商务局副局长詹金银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顿活动的组织、综合协调等工作。

1、县商务局

按照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各酒类经销商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查证(《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验单(《酒类流通随附单》)、监督酒类经销企业建立购销台帐制度;定期调度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布酒类商品信息,引导消费。

2、县工商局

取缔无照经营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经营者,加强对酒

类仓储运输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对酒类流通市场出现的贿赂

销售、低价倾销、有奖销售、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护酒类商品知名品牌市场信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3、县质监局

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巡查力度;检查酒类产品的标签、标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检查酒类产品的定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啤酒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检查酒类商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性。

4、县公安局

查处酒类商品运输车辆的超载、改型等不法行为;积极配合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酒类市场秩序稳定。

五、工作要求

1、组建市场整顿队伍。县领导小组每个成员单位各抽调2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集中办公、集中行动。各单位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责,确保酒类市场专项整顿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整顿管理工作长期化、经常化、规范化,坚决杜绝走过场。

酒类经营制度篇10

为了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管,我们商务局委托县公安局税侦大队执法,坚持“内管外查”的工作方针,从生猪屠宰的源头抓起,严格“三证”、检疫、检验制度,对屠宰场内的检验、卫生消毒、运输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白板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同时,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工作重点,严格规范屠宰企业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猪疫病标识追溯制度,统一的台帐和证章制度,对私屠滥宰等行为的进行投诉举报制度,对流通环节以制度形式进行程序监控,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现象,杜绝了“问题肉”的上市,私屠滥宰现象得到遏制。在重大节假日或其它地区有重大疫情发生时,我们坚持对生猪屠宰场实行“日报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及时掌握生猪的产地和数量,确保节假日、疫情控制期市民们吃上优质肉、放心肉、平价肉。

二、加强酒类管理,狠抓《条例》、《办法》落实

当前酒类安全消费,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商务局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大力宣传,通过媒体、横幅、标语,召开经营者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洒类流通管理办法》,让经营者了解其重要性,掌握经营程序。二是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对全县所有经营酒类的****经营户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初步建立了酒类经营户挡案。三是组织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等部门,根据《条例》和《办法》的要求,对于本地酒类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严格实行酒类商品溯源制度,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为,规定酒类经营户必须建立了购销台帐和悬挂“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警示牌,进一步规范和净化了酒类市场。

三、加大流通环节整治力度,增强消费安全

该项工作我们一是全面推进流动领域食品质量监管,逐步建立健全和实施食品主体准入,市场巡查、伪劣食品退市,信息公示等制度,协助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增强食品质量意识,规范经营行为;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经营户严格依法审查其主体资格,严格实行qs标志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按照上级职能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城镇、农村集贸市场、生鲜食品超市,连销经营,对物流配送进行现代化的运销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