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防治方针十篇

时间:2024-02-05 17:50:04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1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职业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63-01

1 我国职业卫生现况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成绩巨大,广大职业卫生工作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病危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明显,职业病危害高度接触人群的数量和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肿瘤等多项职业病发病率都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

表1 2005年―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居高不下,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据有关方面粗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危害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职业危害分布越来越广。全国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30多个行业,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企业不重视。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而且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缺乏尘毒监测;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没有告知农民工职业危害因素和后果,职业病危害问题十分突出。

2.2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2.3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4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2.5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2.6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3 职业病防治措施探讨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3.4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 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3.7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3.8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3.9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如何落实好《规划》,保证目标的实现,将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2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05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5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00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05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0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22-02

石油企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企业,是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现当代石油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问题没有根本上的突破,严重影响石油企业职工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依据国际上职业健康的卫生管理体系积极落实了石油企业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笔者将从我国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基本问题入手,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石油企业职业病的防治现状

石油企业工作涵盖勘探、开采和化工等多个部分,具有环节多和工作环境复杂的特性,在开展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受到病种类多的影响,进展较为困难。此外,石油企业的职工人数基数大,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在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中存在诸多的困难。笔者通过分析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六个主要问题。

1.1 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卫生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落实相关的卫生法律制度时,没有重视相关法律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没有重视在企业中设立专职的职业健康管理部门,也就不能设置合适的机制和制度,不能有效的管理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目前出台的职业卫生法律规范主要有《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1]。

1.2 石油企业对职业病的认识不足

石油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要求每一个企业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与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我国石油企业观念落后的问题可以从企业和职工两方面来说明。

从企业主体观念来看:受到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历程的影响,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偏重于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职工的健康问题,为了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开展和落实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此外,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导致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进展缓慢。

从石油企业职工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来看:职工在面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处于茫然状态,认为职工付出劳动和牺牲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忽视了职业健康问题。

此外,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职工在求职过程中为了保证求职机会,不敢也不愿意向企业提出健康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造就了职业病的高发现象。

1.3 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经费不足

我国石油行业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资较大,增加了企业的整体运行成本[3]。在石油企业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中,企业的实际投资较少,管理较为落后,容易出现基础设施落后和故障的现象,管理人员盲目的管理导致石油企业一线职工承受较大的安全风险,职工在设备和供给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职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4 石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落后

我国石油企业的卫生工作落后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缺失,石油企业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安全教育知识教育,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和提升职工的职业卫生理念和技能。

二是石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落实不彻底,部分企业的防治工作仅仅停留在纸面工作,没有任何的实际进展,严重影响企业职业卫生的进展。

2 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

2.1 建设科学系统的职业病防治制度

石油企业要紧紧围绕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要求,联合相关职业卫生管理部门,通过聘请和培训专职的石油企业健康管理人员对企业职工的健康工作展开科学系统的教育,实现有效的管理[4]。

此外,石油企业要积极落实职业病防治制度,利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全面改善整体的职业病防治局面,实现职工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2.2 提升石油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石油企业职业病的防治核心是企业职工,加强企业和职工对职业病的全面认识是开展石油企业职业病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防治结合的策略有效的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源头,从而保障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提升领导团体的责任意识[5]。

第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石油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职业卫生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形式,石油企业通过量化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负荷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升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

第三,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地方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介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相互尊重和发挥自身优势来实现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6]。

2.3 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教育建设专业防治队伍

一支高水平的职业病防治队伍可以有效提升石油企业整体的职业病防治效果。

第一,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从而更好地处理勘探、钻井和采油等作业的职业病防治,从根本上改善石油企业的生产作业条件。

第二,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基层职业卫生队伍建设,石油企业的卫生管理队伍建设要结合社区的卫生服务,利用低廉和费用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从而满足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职业卫生的宏观调控[7]。

第三,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来加强企业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石油企业需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上开展广泛的普法教育,提升一般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意识[8]。

此外,石油企业要注重用人单位的宣传教育,通过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

2.4 设计科学的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首先是建设石油企业的卫生管理组织,石油企业的卫生管理组织人员必须熟悉职业病的防治法规,掌握石油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利用专业性知识防治职业病。职业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石油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职业病防治计划,通过积极的调研分析针对性的设计防治方案[9]。

其次是建立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档案,通过可视化的信息统计每一位职工的健康状况,实时监督防治效果,也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10]。最后是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提升石油企业的突发事故处理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结 语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石油企业的工作特性对职业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这能有效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工和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积极改善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也有利于提升石油企业的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晓.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3).

[2] 王道爱,张新江.职业病防治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5,

(A01):566-567.

[3] 徐纪良,曹芹,黄沪涛,等.上海某石油化工企业含硫石脑油预加氢处理 中职业病危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21):2900-2903.

[4] 宋志伟.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4, 30(3):31-33..

[5] 王建锋,谢景欣.某石油公司新建油藏集输站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15(3):109-110.

[6] Shao X C, Tian H F, Zhou L. The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in enterprises with heavier and serious hazards in Dalian

City[J]. Occupation & Health, 2014.

[7] Shao X C, Tian H F, Zhou L. The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in enterprises with heavier and serious hazards in Dalian

City[J]. Occupation & Health, 2014.

[8] Luo T J, Luo F C. Problems Easy to Be Ignored by Employers in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Countermeasures[J].

Value Engineering, 2014.

[9] Bai Y, Zhu B L, Wang J F,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enterprises

using and producing chemical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ir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10.

[10] Jia 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4

(一)疾病监测。

1、拟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直辖市),开展农民工传染病防控工作调研。主要内

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发病、死亡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调查

当地农民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现场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第3-4季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对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问

题,讲具体的措施建议,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治疗随访等工作存

在一定难度,各地也因为经费原因,未将农民工的宣教、检测,尤其是免费治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计

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在农民工中落实艾滋病免费治疗具体措施,计划

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大城市及内地部分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开展调研,调查各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开

展情况,了解当前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2、6月份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宣传、保

障经费,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3、结合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务等行业、企业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公

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农民工主动接受宣传、检测及治疗的积极

性。到*年底,使农民工集中地区(场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

识知晓率达65%以上。

(三)防治结核病。

1、5-7月,组织专家到京、津、沪等沿海省份调研。

2、8月制定全国农民工结核病控制框架和技术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农民工结核病人基本情况、治疗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虫病。

1、第二季度商财政部及各省有关部门,下发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将农民工血吸虫病

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2、下半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各地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情况。

(五)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免疫。

1、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前后,开展以“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宣传活动,设立临时接种

点,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落实流动儿童享有与常住儿童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调研。

3、全国省会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方设立接种点,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和证,开展接种工作。

4、9-12月,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开展补

证、补种工作。

5、6-12月,全国各地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6、12月,在全国城市地区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6月,当有麻疹、流脑等疾病暴发流行时

,在农民工聚集地开展晨检工作和疫苗应急接种活动。

二、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

(一)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

根据*年我部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工作。

检查范围:对煤炭、化工、冶金、制药、建材、电子、轻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的农民工职业健康

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以上行业的中小企业农民工人群健康监护情况。

工作安排:1、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3-4个行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及时汇总、分析本地区

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2、对用人单位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检查,由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

施,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年10月30日前,将本辖区

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卫生部。

(二)组织调研,制定农民工健康监护方案。

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研方案,结合“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活动”,以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为切入点

,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分地区、分行业、抓重点,掌握用人单位实施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情况,进一步摸清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现

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方案,计划*发农民工健康监护工作方案,指导用人单位

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结合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为重点,开展以提高农

民工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

监测网,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够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四)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培训。

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及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农民工人群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

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了解及防护知识。

针对中小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卫生部已制定计划,从第二季度开始,分四期开展相关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

织对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标准宣传工作,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人员全员培训,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2、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安全生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监督管理,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

监督,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举报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案件,严厉惩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

法行为。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工伤鉴定和医疗救治工作。

1、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要求地、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部门组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并推荐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能

力鉴定委员会,为农民工在因公受伤时,按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农民工就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价格适宜的

医疗服务。

(二)积极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食品卫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和发证后监督工作。与有关部门建立良

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发证发放,并强化

事后监督。同时结合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以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重点检查

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

(三)*年8月我部将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民工聚集地的餐饮单位将作为食品卫生督察工

作重点之一,通过督察,加强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监管,同时清理、整顿农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饮单位。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一)开展输出地农民工健康教育。

结合输出地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开展输出地省区市的农民工健康教育。运用

“行动”多部门合作优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了解意外伤害知识,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拟于第三季度完成适宜教材开发与课件。在劳动力转移重点省区开展试点与评估。

(二)开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农民工健康教育。

在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流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铁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预防艾滋、

结核、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及吸烟有害健康等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

(三)开发农民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编写农民工健康教育系列传播材料(小册子),内容涉及厂矿企业以及理发、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特点的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

,发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开展辖区内农民工健康教育活动,做到健康教育传播

材料发送到工地、厂矿企业及农民工手中,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拟于6月份完成传播材料框架编写工作,并分册实施,年底前

编印下发,并为各省区提供模版。

(四)“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

关注进城务工女工人群,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引导务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5

【摘要】[目的]了解肥城市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2012年10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问卷对企业职工掌握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职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历、年龄、工龄的升高,各类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同,其中单位培训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最高,占71.79%。被调查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内容不同,其中想了解“常见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的表现及防治知识”的最多,占调查者的82.80%。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结论] 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病 知识 知晓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11年12月31日起修订施行。为了解肥城市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肥城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对全市327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工作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矽尘、电焊烟尘、苯系物、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工。

1.2 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及法规有关内容、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的渠道及何种渠道最适合、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内容)。

2 结果

2.1 总的调查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3500份,收回调查表3310份经分析整理剔除填写内容不全的调查表37份,有效调查表3273份,有效率93.5%。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35岁,大专以上学历30.4%,高中及中专学历57.1%,初中及以下学历12.5%,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粉尘1295人,物理因素1223人,化学因素755人。

2.2 不同年龄人群知晓情况 调查≤35岁的1666人,>35岁的1607人。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和接害因素不同均与职业卫生知晓情况有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高年龄段工人回答正确率高,与其受教育培训机会、经验积累多和个人防护意识增强有关。低文化程度制约着工人的知识接受程度,提示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应作为今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危害防护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用工变化等新情况,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社会责任,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同时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1

[2] 王秀兰;曾庆民 佛山市顺德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24)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24.012

[3] 黄意府;王清海;黄鲜华 有害作业工人491名职业健康教育知识的调查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0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05.004

[4] 韦光武;于建新 崇左市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调查 [期刊论文] -应用预防医学2008(06) doi:10.3969/j.issn.1673-758X.2008.06.028

[5] 梁惠琴;王冠梅;吴秀玲 某铸造企业职业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08(05)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6

[关键词]职业卫生;存在问题;措施方案

引言

我国最早提出职业卫生这一概念是在建国以后,经过几十年来发展,职业卫生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职业病的隐秘性、迟发性等特点,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职业病发病,通常患者往往难以痊愈,更有甚者会因此死亡。职业病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职业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而其发展困境与引发的问题亟需我们解决。

一、职业卫生概述

用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来解读职业卫生一词,其指的是:促进和维持劳动者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于最佳状态,预防工作条件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使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学特征适应于职业环境。通俗地来讲,职业卫生就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外在有害因素影响,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作为劳动者的雇佣者,企业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外在和身心),防治劳动者因为自身职业特性而患职业病。总而言之,职业卫生是针对劳动者实施的劳动保护措施。

二、当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识与认识没有到位,国内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地将自身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会重视职业病的危害。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常会相应地降低“门槛”,对职业卫生审查不严格,致使一些没有经过职业病评价的项目开工生产。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明明知道该项目有一定的职业危险,且该地区目前还不具备消除危害的措施,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引进,这种状况使得一些地区出现很多没有经过职业病危害控制的项目投入生产,从而导致职业病危害进一步地扩大。

2、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由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在国内没有大范围普及,因此地区职业卫生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够,职业卫生部门要想展开工作,就离不开其它政府部门的配合。但是实际上,因为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的不清晰,造成很多部门在展开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部门的利害关系。而这样也容易使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使卫生部门在实施监督时缺乏有力地支持,从而影响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无法有效地落实。

3、职业卫生工作监管不到位

就像前文所说,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相比于学生卫生、食品卫生来说,职业卫生的监督力度显得微乎其微。官方数据表明:我国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仅为11%。此外,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时,由于卫生部门自身权力的限制,往往会造成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惩罚力度不足,没有起到警示作用等问题,从而致使职业卫生部门在执法时无法做到“有法必依”,严重地削弱了职业卫生部门的公信力。

4、企业难以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虽然,我国早已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也强调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义务。但是实际上,许多的企业都没有履行该项义务。以2014年湖南省职业卫生部门对该省15000家公司的抽样调查为例:从样本调查中可知,该省90%的公司没有职业病防治法定代表人;91%的公司没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大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案。这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成立职业病防治部门,更不用说有一套完善的企业职业病防治规范制度。作为职业防治的主体,企业应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要承担的责任,积极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5、地区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不重视,因此缺乏对职业卫生的有力资金投入,从而造成了该地区的职业卫生工作难以开展,也使得地区职业卫生部门无法引进更先进的职业病防治设备。另外,投资力度的不足也影响了职业病防治人才的引进。由于设备与人才的缺乏,则导致了职业卫生部门对一些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难以为继,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

三、新时期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工作发展路径与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领导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对职业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形成统一的领导部署,减少因为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影响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要将职业卫生工作尽早提上工作日程,增加政府对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相对应的管理目标,并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来建立部门责任制。

2、强化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

企业要加强职业病防护意识,根据国家公布的规范标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针对员工的自身特点采取一定的劳动保障措施,使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另外,企业也应有一套职业病防治体系,要确保相关的制度规范能够有效地实施;其次,定期对员工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制、危险源告知制度、职业病医疗制度。从责任主体方面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3、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建言建策、加大地区政府投入力度

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有力保障,要想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那么职业卫生工作就必须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国家实施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部门关于职业卫生制度规范、划定责任人,从领导层面上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影响力,从而带动资金投入量,以此来实现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4、促进职业卫生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职业卫生防治体制造成了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单一化现状,也使得职业卫生防治发展较为缓慢,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将职业卫生的审批、监督、检查引入社会层面,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促进职业卫生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职业卫生的服务水平。

5、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定期地对职业病诊断队伍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整合政府资源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探索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鉴定模式,明确鉴定程序,提高鉴定效率。从制度上做到有序分工、明确责任人,以此来保障患职业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满足了员工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提升,减小因职业病引发的问题。然而,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使职业卫生这项工作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7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促进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按照《关于开展全市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决定开展2012年市区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二、整治目标

1、在2007年全区毒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以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为主的数据信息库,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管档案。

2、进一步促进用人单位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3、规范用人单位的健康监护行为,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进一步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

5、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机制,理顺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监管机制。

6、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监管,规范准入管理。

本次专项整治的考核指标为:

1、建立以严重职业病危害单位为主的职业卫生监督信息库。

2、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的监督覆盖率达100%。

3、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卫生评价监督率达80%以上。

4、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率达80%以上。

三、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整治的对象为全区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根据我区的产业特点,将以下企业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对象:

1、化学毒物危害严重的企业:重点为存在铅、苯及其化合物、三氯乙烯、硫化氢、铬酸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

2、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重点为水泥、混凝土及含喷砂、铸造等矽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和尘肺病多发的企业。

3、存在放射性因素的放射诊疗单位。

4、接触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超过30人的其他企业。

专项整治期间将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或自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专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检查、蓄电池行业职业卫生专项检查和放射诊疗单位专项检查等行动。

四、整治内容

1、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岗位组织职业健康监护及建档情况,对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情况等。

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及制度建设情况。

3、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开展情况。用人单位在2005年5月1日以来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是否按照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防护设计和竣工验收。

4、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资质、开展项目是否符合要求,出具的现场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五、整治步骤

本次整治分4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确定重点整治对象阶段(即日起—4月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建立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基本档案和信息库,确定专项整治重点企业名单。

2.宣传培训阶段(5月)。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及针对本次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重点,在各镇街道召集辖区内企业召开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告知有关整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督促用人单位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3.自查自纠阶段(6月)。企业排查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完成整治自查工作。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进行自查,自查内容主要为:是否依法设置组织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依法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建立和完善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害作业场所是否进行了定期检测,是否依法组织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放射诊疗单位是否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是否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用人单位要在自查自纠阶段,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劳动用工行为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用人单位填写《2012年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重点企业自查表》(附表1),技术服务机构填写《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查表》(附表2)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4.集中整治阶段(7月—8月)。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检测,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等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落实执法责任制,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5.总结上报阶段(9月)。区卫生监督所完成重点企业汇总整治情况,认真收集、整理本次查处的典型和重大案件,将本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以及典型案件材料报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含电子版)及区卫生局卫防科。

六、整治要求:

1.要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好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各项工作。

2.要主动与安监、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通过专项整治力争建立起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机制,努力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合力。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8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是主管全县卫生工作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1、将药政、药检、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划给县药品监督管理局。

2、将妇幼保健职能划给县计划生育局。

(二)划入的职能

将原县劳动局所承担的职业卫生安全监察职能划入。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卫生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地方性卫生工作的措施和规定,研究提出卫生事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监督实施国家技术规范和卫生标准。

(二)研究提出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县卫生资源配置;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指导卫生规划的实施。

(三)实施农村卫生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实施。

(四)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落实国家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疾病的防治规划;组织对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

(五)研究指导医疗机构改革,监督实施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医疗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

(六)依法监督管理采供血机构及临床用血质量。

(七)研究拟定全县重点医学科技发展规划,组织重点医药卫生科研课题的协作医疗攻关,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

(八)依法监督管理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监督实施食品、化妆品质量管理规范并负责认证工作。

(九)组织实施国家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十一)拟定全县爱国卫生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规划、措施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开展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镇、卫生村和创建省、市、县级文明卫生单位的工作;负责管理全县除“四害”工作。

(十二)组织调度全县卫生技术力量,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重大突发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置,防止和控制疫情、疾病的发生、蔓延。

(十三)负责县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卫生局内设4个职能股(室):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组织综合性政策调研,拟定全县卫生工作规范性文件,负责综合协调机关政务工作,制订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负责会议组织、机要保密、机关政务、行政事务、新闻和宣传、法律监督、资产、房产、信息、统计、档案管理及、保卫工作。

(二)计划财务股

研究提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县卫生资源配置;负责全县卫生信息统计年报汇总的管理;指导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拟定卫生财务管理规范,研究提出卫生服务价格建议,执行国家卫生装备标准,对直属单位的计划、财务、基建、国有资产等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组织直属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负责各项全县性卫生经费的管理。

(三)业务股

研究指导医疗机构质量,拟定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组织指导分级评审;实施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和从业许可证制度;实施医务人员服务规范;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制订全县中医事业发展规划,贯彻国家制定的中医方针、政策、法规;管理全县中药、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机构的设置及其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并对城乡中医个体开业实施监督;负责祖国医学的继承、发掘、管理的提高工作,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依法监督管理血库的采供血及临床用血质量。

拟定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相关疾病的防治规划和措施,组织对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授权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名录及疫情;组织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组织调度全县卫生技术力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对重大突发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置,防止和控制疫情、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统筹协调健康教育工作。

(四)政工人事股

拟定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和人员编制的管理;指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研究制订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负责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务、群团、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人事管理、干部任免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等工作;承办卫生系统在全县、全市、全省和全国性表彰的推荐工作。

纪检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纪检人员编制在机关行政编制内单列。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卫生局行政编制为1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委书记1名,工会主席1名;股室职数4名(兼职);其他工作人员4名。

机关后勤服务编制1名。

五、其他事项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9

关键词:矿区企业保卫工作

一、矿区企业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1.矿区企业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保卫工作的安全保障

胡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治国方针,开创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社会的和谐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与保卫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煤矿企业作为国家能源行业的一部分,更需要保卫工作的安全保障。只有矿区企业稳定的发展,能源行业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矿区企业稳定的发展,能源行业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后盾。

2.矿区企业安全的生产,离不开保卫工作的保驾护航

煤炭自古就有“黑黄金”之称,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矿区企业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仍有不法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侵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因而,矿区企业的保卫工作,对于安全的生产和经营必不可少。在有关法律的支持下,通过配合公安部门,能有效的杜绝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3.矿区企业和谐的氛围,离不开保卫工作的井然有序

矿区企业氛围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生产生活。“天下为公”,做好企业的保卫工作,是笔者的本职工作。井然有序的保卫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矿区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矿区企业的保卫工作,才能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生产中。

二、矿区企业保卫工作当前的问题

1.保卫工作面临社会因素的复杂化

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繁荣昌盛的同时,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复杂。笔者在矿区保卫工作职位上工作期间,了解和认识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口的流动,矿区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大,人员人事的调整,都使保卫工作面临的社会因素日益复杂。

2.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保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直以来,一些领导有着偏见,认为企业的做大做好,应该着手抓生产经营,却忽视了保卫工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保卫工作不是企业的本职工作,而是公安部门的职责所在。然而,企业的安全,是离不开保卫工作的。笔者认为,保卫工作的工作重心,在于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公安部门主要是打击和惩治相应的犯罪行为。“亡羊补牢”虽然不晚,但是未雨绸缪才能让矿区企业安全的生产和经营。

3.对突发事故的处理,缺少一定的经验

保卫工作,一直存在着人事变动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保卫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经验,尤其在处理一些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很多人不能在矿区的保卫工作岗位上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这使保卫人员面对错综复杂的突发事故时,不能行之有效的做出应急处理。

三、针对矿区保卫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创新保卫工作体系

当今矿区保卫工作,在预防和杜绝违法犯罪,保卫公共财产安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毋庸置疑,仍需要创新和改革体系。在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共同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保卫职员应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勤于思考,勤于创新。多元化搞好保卫工作,通过技防人防相结合,不断完善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等保卫工作手段。通过以基层单位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将内部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把搞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肩上,建立起工作网络,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保卫工作的保障体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体制,逐级抓好落实。

通过上述创新途径,使保卫工作渗入企业文化中,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是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应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为实现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防范的进步,广大保卫职员在加强自身认识的同时,应该自觉投身到规章制度的建设中。建立统一的应急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

3.实现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科技化

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作保障,仅靠人海战术、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企业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要结合单位承受能力、安全现状等因素,按照先易后难,分步骤、分阶段、多层次、多格局的方式安装切实可行、覆盖面广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篇10

【关键词】企业;公路运输;治安保卫;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同样面临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新形势。承接新时期企业稳定发展的新任务,为做好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我们应该依照“因地制宜,自主管理,积极防范,保障安全”的方针,努力为公路运输产业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一、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治安保卫工作的主要职能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职能是不断解决保卫对象安全需要与危害因素之间的矛盾的治安管理和组织活动。治安保卫工作是一个体系工程,它包括政治稳定、财产安全、员工生命安全等一系列的合法权益及正常的生产秩序等诸方面。要把逐个安全要素逐一落实和保障,必须要把握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治安保卫工作的主要职能,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1.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公路客运、货运的单位,运德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天需要接待数万的客人,加上企业及周边居民,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是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2. 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创造企业治安保卫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预防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公路运输行业具有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一旦受到破坏和干扰,会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比如各类车辆行驶所需的汽油储备事宜,若管理不慎,可能造成严重事故。这类案例,从侧面告诉我们企业内部潜伏的安全威胁,时刻提醒我们要发挥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3. 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局面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在维护企业的政治稳定、职工队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因各种因素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和不时出现。保卫处按照公司统一布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和化解了矛盾,使公司实现了区域平安和谐的目标。

二、目前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由单一治安因素向复合社会因素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范围、全时空流动的同时,逐步向单位内部高度聚集,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相对稳定的治安保卫工作环境,影响治安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经济政策和治安形势等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扩大,企业员工身份复杂,流动性比较大,有一部分人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对法律认识不足,在利益的驱使下偷盗等违法事件多有发生,这是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模式开始转变,出现企业亏损等现象,导致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企业内部治安环境出现更多的难以预料的复杂的状况。社会治安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也给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现如今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更多的不法分子团体作案,作案手段呈现智能化,还有严重的暴力犯罪。很多犯罪份子把犯罪的目标定位在某些企业,企业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保障企业的财产不受到犯罪份子的威胁,提高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能力,这都要求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全面的提高。

2. 企业治安保卫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生产、管理和改革、发展上,很少关注企业治安保卫。一些企业把治安工作推托给公安机关,坚持认为治安保卫工作是公安局的职责,把企业自身的治安保卫工作束之高阁,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治安保障体系。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很多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还是过去简单的守门神的形式,没能紧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改进自身的治安保卫工作,导致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治安保卫体系不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存在许多治安保卫的漏洞,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内部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

3. 企业治安保卫人员职业能力水平高低不均

企业治安保卫人员是治安保卫工作的真正执行者,他们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效果。部分从业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地、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导致企业内部治安工作混乱。

4.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缺乏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有些企业治安保卫缺乏管理经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与各部门的联系,不能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工作。企业治安保卫人员缺乏与公安机关的协调,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必须坚持在原有内部治安工作的基础上延伸、重构和优化;公安基层组织、企业保卫组织的法定职能必须强化、细化和深化;公安基层组织、企业保卫组织的协调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创新企业治安保卫工作

1. 创新治安保卫工作体系,建立高效的企业治安保卫体系。

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掌握治安保卫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作出科学的预测,做到主动预防。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的基础上,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改变基层单位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现打防控一体化。

我们要主动适应、主动应对社会各界及企业内部不断变化的治安形势,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准确预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企业治安保卫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离不开企业的基层组织,把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的具体职责分配到各基层组织,将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实行基层领导负责制,积极动员基层人员参与到治安保卫工作中来。同时,企业治安保卫体系需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尽其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治安保卫环境。

2.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安保卫的执行力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以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为指导,在研究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后,制定符合本企业的,涵盖企业由上至下的,具有针对性的治安管理规章。

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相关制度的制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变化状况,不断的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使之更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更具操作性、说服力和约束力。为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部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另外,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3. 加强技防设施建设,保证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装备

过去门卫式、群体式的治安保卫已经明显的脱离了时代,现代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更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体现的是效能的提高而非人力和体力。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建立高科技的治安防范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安装覆盖全面的电视监控系统等高科技防卫设施,高科技手段是实现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有效进行的方式之一。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承受力,还有本企业的治安现状等因素,有步骤、有层次的开展,从简单到复杂的安装覆盖全企业的多格式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举.对新时期现代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J].科学之友.2010,(3).

[2] 张庆.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趋弱现象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