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十篇

时间:2024-02-04 18:28:43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1

传播规划理念,认知职业方向,拓展就业空间,打造锦绣前程

二、 活动背景

三、 活动目的

更好的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及择业、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 组织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分团委主办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职业规划部承办

五、 活动时间

决赛:2011年4月6日(星期三)晚七点

六、 活动地点

职师院老院办二楼多媒体教室

七、 活动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

召开我院各班班长会议,把本场比赛情况及信息传达到本班。(备份宣传单)

由办公室拟写通知粘贴到我院各个学生宿舍楼栋。

展板宣传:由宣传部根据策划书内容绘制展板。

横幅宣传:有外联部负责帮忙拉赞助(2条横幅)

2、活动现场布置:比赛当天下午由职业规划部全体干事负责场地布置

3、活动需准备的物品及数量:

纯净水10瓶,笔10支,荣誉证书10本,

信纸5叠,牙刷、牙膏、杯子各一份,笔记本2本,红包六份

4、计分组:由团委学习部负责计分,计时组:由组织部负责计时

5、维持现场秩序由纪保部负责维护

6、由职业规划部干事负责拍照

7、由演辩部部长负责担任本次大赛主持人

八、活动开展工作

1、比赛流程:(1)评委嘉宾进场入座

(2)主持人宣布大赛正式开始,致开场白,介绍出席本次大赛的评委及嘉宾

(3)一号选手上台表演

(4)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进行有奖竞答娱乐环节。

(5)最后一位选手表演完毕后,由院领导刘志兵书记作总结性发言。

(6)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获奖情况

(7)进行颁奖仪式(由礼仪队负责),宣布比赛结束。

(2)评委在现场演示前对选手的作品进行评分,现场对大便进行相应打分,分数采取百分制形式。

(3)计分办法:a 作品分+现场答辩分+现场演示分=选手得分;b每位选手演讲完后由评委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平均分根据高低顺序依次排名

(4)评委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判。

(5)评分细则(附评分细表)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奖金15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 两名 奖金10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 奖金5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 颁发荣誉证书

十、评委成员:刘志兵、周平良、陈木森。刘彩云、戴兰、温雪辉、肖志强

嘉宾成员:待定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87-03

大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在社会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大学生迈向社会,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关键一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关系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即在大一学生中,以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学生中,以专题研讨活动为载体贯穿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三学生中,以就业为平台实践职业生涯。“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于系部而言,是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是三年逐步成长的学业职业生涯发展的递进过程。活动理念是全面参与、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活动模式为三线并行、分层推进。

一、明确围绕“一条主线”开展活动的意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围绕“学生学业职业生涯发展”这一主线开展。对高职生来说,以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为路径,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学业,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学业职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于优化学业进程,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竞争就业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两个主体”即学业导师和在学学生。学业导师是学业职业规划工作和具体就业指导的承担者,是决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成效的前提;学生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关键。要想有效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必须提高学业导师自觉指导的水平,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业职业生涯活动的学业导师其实是一个团队,主要由专业教师、班级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员、辅导员等成员组成,他们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最佳的指导。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在学业、专业方面给予在校学生全面的指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企业人员则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确立择业取向;辅导员则进行就业服务、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这些成员构成学业职业规划的指导团队,通过他们的有效指导,可以避免学生学业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当然由于系部的实际情况,有些角色的指导内容可能交叉甚至重复,有些角色又必须承担多项内容,但只要在开展工作时只要对各角色重点指导内容合理安排,便可以避免混乱。

在系部层面,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导师团队最重要的成员。为使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系部层面十分重视团队建设。班主任尽可能由专业教师担任,并结合系部实际进行指导。主要方式有:请学业职业规划专家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班主任专题研讨,在不同学期开展公开示范课,鼓励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倡教研室和党日活动开展对专业学生的研究等。例如,特邀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观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格式这三大主题,对系部学生进行培训;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研讨;特邀系部学业职业规划专家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公开示范课;系辅导员进行职业KAB创业培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汽修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生产性实训室——院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开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践行科学发展——‘产学研零距离”’党日活动,由党支部教师党员进行指导,学生党员“经营管理”,完成汽车美容、汽车保养、性能检测、汽车简单故障排除等工作。

学生自身的参与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成功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积极性,系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业职业规划的意义,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讲座、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等。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或利用学业职业生涯的资源,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学院图书馆、聆听图书馆讲座、统一组织学生参观学院东区专业实训室资源、利用职业生涯课堂网络资源进行学业职业规划初步介绍。三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如在大一时以适应和探索为主,初步适应大学生活、探索自我,初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撰写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大二时以发展和提高为主,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注重专业学习,扩大交往圈,积极组队参加专题研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大三时以冲刺和实践为主,学习就业派遣有关知识,参加各类招聘会,通过上岗实习体会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况,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四是合理安排指导重点,理清系部层面、班级层面工作的重点。比如,在系部层面,组织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讲座,组织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题研讨、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在班级层面,以主题班会与指导撰写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形式加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三线并行”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3

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现状

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认知 有60.57%的高职学生认为制定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目标很重要;有37.80%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有1.63%的学生认为不重要。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首先应从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开始。高职学生必须要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具备的条件,清楚自己未来可能胜任的职业和岗位,在此基础上制定职业发展目标,然后才能设计出一个科学、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但调查显示的结果令人担忧。

对职业准备的意识和行动 有37.40%的高职学生业余时间会选择阅读与个人未来的职业有关的书籍;有39.84%的学生会选择与现在所学专业有关的书籍阅读;22.76%的学生则选择阅读其他休闲类书籍。业余时间选择阅读哪方面的书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职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准备意识,而职业准备意识又反映出高职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62.60%的高职学生职业准备意识是缺失的,明显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

体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行为习惯 有72.36%的高职学生做事时通常的习惯是想好了再去做,有较明确的计划意识;也有近28%的学生没有养成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另外一个调查题则显示,只有21.95%的高职学生通常能够按事先制订好的时间计划表做事;另外78.05%的学生只是偶尔会按事先制订好的时间计划表做事,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从没有按时间计划表做事的习惯。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虽然大部分具备了按计划做事的意识,但并未在意识的驱使下转化为具体行为,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说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对就业去向的考虑 有28.56%的高职学生对毕业后要具体从事哪项工作有明确的考虑;69%的学生虽然有所考虑,但并不明确;另有2.44%的学生没有考虑,表示要等毕业后再考虑。这说明超过70%的高职学生对如何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缺乏明确认识,处于模糊状态,这对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以往一项有关学生就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9.16%的学生就业时依靠父母亲戚朋友安排;有24.60%的学生会被动地等待学校推荐;10.93%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如何就业。这组数据同样说明目前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缺少自主选择和设计,暴露了高职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自我评估 在评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时,有49.59%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较强;其余50.4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较弱或不具备。但对照“对职业准备的意识和行动”及“对就业去向的考虑”两项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至少有16.46%的学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如果按照管理学家史蒂芬·罗宾斯的调查结论——75%的人都会过高估价自己的能力,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会将自己的劣势误认为优势,那么此次调查中,至少有24.59%的高职学生过高地评价了自己的能力。

提高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建议

通过上述几项调查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都持肯定或较肯定的态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职业发展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拥有职业目标并且针对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的高职学生数量却不足50%。总体而言,目前高职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是觉醒的,但普遍缺少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不能在意识的支配下转化成自我规划与建设的行动和结果,其中尤其缺少职业目标的思考,职业准备是缺失的。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同时需要高职学生自身为主动加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校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走向,积极、正确的导向能够调动高职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培养的热情,促其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的环节上就把培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产生清醒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引导、随时引导,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培养的意识,并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尽早投入于实践中。

第二要有效指导。一般而言,大学是学生由求知、求学、求能的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最后一个时期,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专业、技能、兴趣、特长、素质等,帮助学生做好入职前的各方面准备工作,不断要求和帮助学生对照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找差距,分析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和确立职业目标。新生入学阶段是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校应要求学生对自身条件、所学专业、所在学校、专业对应的行业等都有个十分清楚的认识,明确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哪些,都是什么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注重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二年级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通过实习实训、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三年级是高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阶段,这个阶段把握的好坏及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发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能力的水平,更会影响到专业对口就业结果,学校应要求相关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做好就业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以保证其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始。

高职学生应提高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认识 一是对重要性的认识。高职学生要加强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先生提出:“如果说学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可以使人胜任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么学业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则可以帮助人获取更多的机会,为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具体到职业软技能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其重要性更加明显。对高职学生而言,如果具有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那么就能够以既有的条件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措施、策略;能够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能够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及优势和劣势;能够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能够增强职业竞争力。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直接关乎职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4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特点;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8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馆员在图书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素质对图书馆的规范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和学校应该重视图书馆以及青年馆员的作用,尽早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青年馆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为了达到自身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对职业生涯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个人未来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职业生涯系统进行安排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使个人的特长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克服职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获得事业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人化、抽象化和长久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性特点等方面来制定的,职业目标的制定离不开个人的实际情况,也离不开组织的支持,组织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具有引导作用,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环境、条件等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职业目标和工作目标具有本质的不同,工作目标是员工针对近期的工作情况制定的短期目标,与当前的工作密切相关,而职业目标是长期的职业规划,也许与目前的工作相关,也许是员工根据个人特点制定的与当前工作关联不大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职业目标较之工作目标比较抽象,需要从工作目标一步步的实现。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久性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即使制定了职业目标,职业规划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先确定职业目标,再选择实施方式,直到目标的实现,并且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不再是信息使用者唯一的查询途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图书馆的发展正面临着瓶颈时期,对青年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目前,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意识到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作用,开始指导图书馆管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发挥人才的潜力。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加上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图书馆指导青年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尽职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有利于青年馆员个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岗位聘任制流行,图书馆管理员也在实行岗位聘任制,工作岗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铁饭碗,而是采用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如果自身水平不足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那么很有可能会被解聘,青年馆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好充足的准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这些为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筹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激发青年馆员的个人潜力,青年馆员是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一代,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年馆员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能够使青年馆员在现实环境下对自己准确定位,在种种压力下,青年馆员的内在潜力容易被激发出来,有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

三、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图书馆方面

1.指导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对青年馆员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青年馆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方向等指导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图书馆应该对青年馆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正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消除对工作的不满,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2.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

图书馆应该着眼于青年馆员未来的发展,建立一系列培训、进修机制,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图书馆应该根据青年馆员的个人特点为其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更加全面和具体。新入职的人员应该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图书馆情况、未来工作流程、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等;对在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使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人员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青年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采用激励手段激发青年馆员的潜力

科学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激发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得更出色。激励手段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劢两种,物质激励就是对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精神手段主要是对青年馆员工作上的肯定,青年馆员比较热情开朗,对精神上的肯定甚至要比物质上的肯定更加重视,因此图书馆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进行精神上的鼓励,满足青年馆员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在图书馆的肯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4.帮助青年馆员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馆员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难免会有些不成熟,图书馆在青年馆员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可以结合多方面因素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或指导,促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图书馆可以组织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报告,使青年馆员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小组,帮助青年馆员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的原因,并帮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评估,结合青年馆员平时的工作情况、工作能力、工作兴趣、职业类型等,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帮助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

(二)青年馆员自身方面

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青年馆员有着所有青年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给予自己过高的评价,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优缺点,频繁跳槽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是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职业规划。青年馆员应该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擅长专业等多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还要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观察自己,对图书馆的环境进行进入的了解,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分析,这样才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做好准备。

2.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

职业规划的目标对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明确了职业规划的目标,青年馆员才能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最终走向成功。青年馆员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从目标出发,制定具体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久性,因此青年馆员不但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还要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制定具体的短期目标,使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促使员工进步。

3.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

在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后,就要采取措施来完成短期和长期目标,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规划目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意义,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青年馆员首先应该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应该专攻哪方面的知识,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最后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很多青年馆员没有持之以恒,往往是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之后的短时间内还能坚持学习,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规划目标,这样就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初目的,应该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学校发展应该重视的问题,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学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江平.营造创新环境,走服务创新之路——对新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陈平华,郭丽,周万德.高职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

[3]赵萌萌.谈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2).

[4]齐顺生.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浅析与预防措施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

[5]钟丰丰.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问题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5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高等学校的作用更加重要,图书馆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图书馆的作用也更趋重要。要办好高校图书馆,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只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图书馆队伍,才可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把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图书馆组织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高校图书馆组织与馆员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一致性。科学合理地规划馆员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 “双赢”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人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从确定职业目标,通过学习、 培训、 从事各种职业,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所有职业工作历程。

对职业生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最早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施思教授。

职业生涯设计又称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计划,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 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规划职工职业生涯过程中,员工、 管理者、 组织这三方面都要发挥作用。员工负责自我评估,在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现实背景中制定计划,进行特定的开发活动;管理者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需要和要求,促进他们发挥关键性作用;组织本身则提供工具、 资源和设施来支持这一进程。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离开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就孤掌难鸣,反之亦然。

二、 规划馆员职业生涯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 图书馆是人才流失率较高的单位,一般馆员跳槽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二是寻求更高的收入;三是寻求更好的工作氛围。

优秀人才最关心的是自己事业的发展,如果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发挥,个人发展能够得到重视,就不会轻易地转换单位。西方各国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凡重视员工职业发展,不断让员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以及参与管理创造机会和条件的企业,就能使员工工作满意度增加,进而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图书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没有认识到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才闲置、人才压制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工作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更谈不上自身的发展。

2.有利于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提高员工的能力。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馆员清楚地了解了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与发展通道,就可以有目的、 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提高的措施,使员工更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中,对个人的个性特征、 能力水平和优劣势的认知难免主观,对图书馆的职业机会和认识不甚明了,从而带来认识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对称。

而职业生涯管理则将帮助员工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合干什么、 能干什么、 组织需要干什么,从而建立起比较切实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 “双赢” ,提高馆员对组织的认同感。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组织与个人双向沟通而产生预期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馆员更清楚地认识图书馆的现状、 发展与其自身的关系。

通过将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图书馆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有效抑制了图书馆与馆员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偏差,避免由此造成的馆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的丧失,使馆员在图书馆组织中发展,图书馆在馆员发展中成长,最终实现图书馆与馆员之的共同发展。

4.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图书馆的有效管理。

人才盘存就是对组织内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清点。 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拥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员工,这种适应包括馆员的数量、 素质要求等方面,通过盘存,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人才短缺和富裕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在充分了解馆员能力、 兴趣、 特长、 性格等因素的基础上,同馆员一起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到组织的目标之中,随时根据组织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

三、 科学规划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有效途径

1.为馆员开辟多重职业发展道路。

职业发展道路指员工在组织中所要经历的职位序列。如何使组织重视是摆在每个员工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在图书馆员的观念中,得到重用的标志就是职位的晋升。这种传统的、 片面的组织架构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战略。针对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来设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职业发展道路。横向发展(轮岗制)。

横向发展就是用工作轮换的方式使员工处于经常性的挑战中,增加成就感。图书馆工作轮换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入馆的馆员,让新员工对整个图书馆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了解。一方面有利于找到新员工的长处和弱点,以安排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二是对于能力较强的馆员,为了培养其管理技能和积累经验,在同一职级轮流任职。但这种方法对那些业务精深和追求稳定的馆员来说,并不适用。

纵向发展。纵向发展就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等级,职称的变化,其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被尊

重的心理需要,此外,纵向发展可以给馆员带来更多物质上 的回报。从传统的职业晋升渠道上来看,高校图书馆内有两种纵向发展的途径:一是管理职务的提升;二是职称的晋级。然而结合现实图书馆的特性,这两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形式更加多样,要求给予馆员更多现实可行的提升途径。例如: “星级员工制”“读者服务明星” 等方式。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馆员的职业方向不能是单一的上行路线,还应该存在逆向途径,即馆员职务、 职称是可上可下的,真正实现按能定级、 按绩定位,充分发现人才、 利用人才和培养人才。双重职业发展。这指的是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同时担任两个职务。

它主要应用在实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图书馆中。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工作项目的需要,单独组建工作小组,由不同业务部门派人参加。小组中的成员既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又在原来的业务部门中担任一定的职务。

这种双重职业是团队式的工作方式,它赋予工作人员更多的工作任务,让工作人员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充分利用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2.对馆员所处的职业生涯期不同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

规划馆员职业生涯应遵循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的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规划方案,把职业生涯管理具体到每一位图书馆员,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潜能,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相应地,高校图书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成长发展期馆员的管理。

新员工进入图书馆后,应指派资深馆员传、 帮、 带,使他们尽快融入组织文化,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初步建立人际关系。但是,这一时期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流失的人员,为稳定处于这一时期的员工,应让他们初步承担责任,用挑战性强的工作吸引其注意力。

对于发展扩充期员工的管理。对于这部分员工的管理,应注意他们技能的更新情况,及时提供交流培训的机会力争让他们成为专家和能手。但是对于考虑离开图书馆组织、始终不能接受图书馆理念和文化的员工,应允许其合理流动。

对稳定维持期员工的管理。

这一阶段员工发展有两个倾向:一是维持现状,不再寻求新的发展;二是继续寻求新的挑战,尝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图书馆组织应使用工作轮换、 承担更大挑战性的工作等方式,尽力动员这部分馆员进入工作上的第二个春天。

对衰退期员工的管理。

这一时期员工普遍都有成为良师益友的愿望。高校图书馆应为他们提供条件,使之帮带新员工,将其积累多年的经验得以延续。另外,在生活上和心理上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正视能力的衰退,做好退休准备。

3. 工作丰富化途径。工作丰富化是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 自主权和控制权,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减少工作中的枯燥感,达到激励目的。工作丰富化是根据郝茨伯格理论,在工作中只有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组织带来效率和效益。

在高校图书馆,可以把缺乏激励因素和工作满意度较低的职位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工作的完整性,扩大工作范围。

工作内容的丰富化,不仅可以帮助馆员突破个人工作局限,从整体上重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给予馆员更大的自主性,以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

4. 确定职业锚。职业锚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 E.H.施恩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职业锚是指们一种从早期工作经历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职业自我观。

它包括三个部件:

自省的才干和能力、 自省的动机和需要、 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施恩在1996年重新阐明了职业锚的八种类型:管理能力型、 技术职能型、 自由自主型、 安全稳定型、 生活型、服务型、 挑战型和创新型。

职业锚理论对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每一个馆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馆员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考虑弹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正视馆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激励和奖赏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计划来满足不同锚型的馆员的心理需要。

5. 把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个体与组织之间,一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个体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载体来实现的。

如何使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人才分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个人与组织同步发展呢?核心的问题是要做到人与岗的合理匹配。职业是否与个性特征匹配,对个人的工作成效和对社会的贡献有着重要影响。此外,还应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等相关特征,划分出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每个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在横向上了解每一位图书馆员的个性化特征外,还应在纵向上掌握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而真正做好职业生涯管理。

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将 “人” 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推动组织和个人共赢,成为最有价值的管理实践。

很显然,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是人与组织共赢的重要连接点:基于 “人为本” 的理念,尝试通过对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现个人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在强调以人为本、 服务创新的今天,开展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地改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开发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李鑫路.高校图书馆应进行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2004,(5).

[4]徐建华,付娇.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

[5]宋显彪.试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杂志,2002,(9).

[6]牛红亮,霍彩玲.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6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生涯教育 引导方法

一、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识模糊。大部分学生自我认识比较片面和模糊,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过自我认识的正确方法,也就不能够去正视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其次,只有正确的认识到环境的特征和要求,才能够利用自身的特征和能力来解决就业问题。然而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只是从专业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到部分专业环境知识,而缺乏对就业市场和岗位要求的深入了解。

(2)缺乏求职素养。虽然到了大三或大四,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求职问题,但多数学生却没有把求职技能当做一门学问来好好学习。很多学生在寻求求职信息、面试、就业礼仪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3)辅导员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从目前现状来看,辅导员此项工作开展并不容乐观。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仍然是一个新涉及到的领域。辅导员素质也大不相同,且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没有办法对大学生的规划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控。这使得很多学生对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时出现很强的随机性、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引导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发挥思想引导作用。辅导员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与专业的任课老师相比较,有更多的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学生,有利于辅导员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学生,例如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及时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全面的了解学生,有利于辅导员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去实现职业理想。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挥咨询与监督作用。辅导员所有的日常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工作展开的,在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和学习监管中,辅导员能够深入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态、家庭背景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360度评估,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特点和能力。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能够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同时辅导员能够时刻跟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对某些学生可以做到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教育,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制定阶段性计划。职业生涯规划阶段计划制作完成后,辅导员可以对学生的阶段性计划进行跟踪和监督,适时给出合理的调整建议。

(3)上好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从理论上引导教育学生。就业指导课是辅导员授课的重要内容。首先,辅导员应当认真上好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职业人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其次,辅导员应该把上课的重点内容放在如何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上,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人职匹配做到最合理。另外在理论课上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评估与调整,即在自己的计划面临瓶颈,或不能够得以实现时,应当如何对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或职业定位进行调整。

(4)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一名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其社会实践能力,完全能够在面试或是试用期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参与过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辅导员们在日常工作中多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例如鼓励学生当班委锻炼其领导能力,鼓励学生进入社团学生会锻炼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开展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或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多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意识。

(5)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除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外,辅导员还应当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由鼓励学生参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更加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气质与涵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书,规划书中常常有运用多种科学的测评工具来进行自我分析,通过规划书的撰写,学生将更加明确和清晰地梳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类似于演讲和面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准备和锻炼,学生能够较好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口才技巧。第三部分是情景模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模拟演绎,这一部分的比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帮助学生再一次深刻的认识自己未来的职业。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7

一、独立学院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

(一)构建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围绕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条主线,立足独立学院系统实际,从独立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要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形成学校领导统筹、招就处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多管齐下、密切合作、同步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招生就业处要联合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共同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招生就业处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统筹部门。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统归招生就业处管理协调,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招生就业处负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开展教学、促进就业、课程管理等环节。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研开展不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新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学生工作处为辅导员提供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安排。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帮助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到学生学业、职业发展过程中去。

(三)在分院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由院系领导负责,编制适合本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手册或方案,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院专业特色的实际情况,配备1至3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开展专项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果转化落实的骨干力量。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了解本院学生实际情况,对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独立学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体系建设

为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要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规划、大学生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如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进行职业愿景探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指导学生撰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学业规划书。二年级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职业素质拓展与行业认知。三、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与用人市场对接使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另外,针对少部分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要进行专项教育培养,指导创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整个教育体系的架构发展方向不明,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能够运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职业素养的学校寥寥无几,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进行测试内容落实的。因此,有必要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购买专业系统测试软件,全面检测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客观的定位。

(三)加强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建设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它会因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首先,针对职业发展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团体咨询和宣讲,解决共性问题。其次,要为个性化咨询提供专门的场所,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个性咨询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科学而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8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势也呈现多元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求其具备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规划、设计、完善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校大学生150名,男性18名,女性132名,年龄范围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1.3±1.5岁。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对比职业生涯规划干预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1.2方法

1.2.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尤其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习惯了在“格子化的环境下”学习、生活,造成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对未来走上社会的职业类别、职业环境状况和职业要求几乎是一无所知。学生将“读书”看成了自己的唯一职业,将“考上大学”看成了自己唯一的职业目标。这种“学生职业观”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即使有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也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更多的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职业理想。对职业认识的先天不足,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正确理解,对职业的认识往往浅尝辄止,直到毕业时才忙于了解、关注职业,这样难免处处碰壁。

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由于教育环境、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阅历的局限性,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在校期间甚至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关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34%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在做出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中,20%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应对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教师应具备全过程理念,以确保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按照设计路径来实施,将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有效完成预定任务,并引导大学生理解、树立全过程理念;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会运用职业规划知识和方法认识自我、规划学业,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有效规划。

构建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紧紧围绕其目标体系来进行,遵循护理专业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满足普遍学生需求为主线,兼顾个性化需求,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教学为重要保障。根据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教学体系应涵盖4学年,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按照阶段目标进行设计,包括自我认知教育、学业规划与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教育、自主创业教育等内容。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程,尽可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能仅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通识课、专业课等专业教学课程也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体系进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主要承担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工具等基础性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认清自我、规划自我等。大学生学业、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全方位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保障,并且该课程体系必须紧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突出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

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的实施由多个主体构成。这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手段多样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授课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主体,同时要注重就业主管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等主体的联动。课题组开展了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组织同学围绕“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辅导讲座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问卷,上述学生教育前后自我认知(满分五分)以及就业规划(满分五分)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教育前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2.3±1.1,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1.5±0.9;教育后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3.9±0.8,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4.1±1.2。对比发现教育后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只有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兴趣特征,考虑社会需求等制约因素,选择今后职业生涯目标与道路,并制订科学的大学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决定自己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现阶段,我国就业问题还未得以改善,使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必须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根据其所制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朝着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43-46.

[2]郑宁.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1):113-114.

[3]刘相明,宋传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组织行为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87-88.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9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流程;技能盘点;自我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76-04

高职教育的定位应考虑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为学生提供适应性发展及多元学习的环境;二是培养学生进入职场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一、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核心”

生涯指一个人在就业前、就业中及退休后所拥有的各种职位与角色的总和[1]。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会存在[2][3][4]。而生涯规划则是一个人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在这个安排下,个人能依据各个计划要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各种资源达到各个发展阶段的生涯成熟,而最终达成其既定的生涯目标。经由生涯规划的过程,个人将重新对自我的智能、职业倾向、兴趣、潜能、人格特质作整体性的探究,并对外在环境、社会资源作全盘性的评估,增进个人更有效的成长与进步,而充分的发挥自我[5]。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应坚持的一个核心是:先了解自我(知己)、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与企业发展机会(知彼),然后进行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亦即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二、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两个“基点”

(一)生涯规划技能盘点

高职生较普通高校生具有更早接触职场环境的优势,要使学生步入职场后不为在校期间碌碌无为而感到遗憾,就必须提前做好个人生涯的技能盘点[6],即教会学生分析自己在学校能学到多少知识技能,能够实际应用的究竟有多少,个人的技术层次是否能接受企业的检验,进而为企业所青睐,透过技能盘点,可总结出自己目前具备了哪些技术或技能,其熟练程度与专业程度如何,是否符合时代潮流与趋势的要求,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技能素质的差距在哪,进而明确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学生个人生涯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生涯规划的“金三角”模式

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Swain博士认为,生涯规划应涵盖“自我特质”、“教育与职业信息”及“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三足鼎立的“金三角”关系[7],如图1所示。其内涵是对个人各种特质,以及职业与教育环境信息进行生涯探索,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抉择情境时,针对各种信息和机会进行评估,以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心态,其生涯选择,承担其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8]。这就要求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只照顾到学生的生涯兴趣、价值观、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因素等种种变量,还应训练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抉择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三种“分析”

(一)SWOTS分析

主要是了解自我在变迁的环境中有何优势及机会,其弱势及威胁如何,应采取何种行动策略,以便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如表1。

(二)自我学习型态分析

让学生了解自我学习过程中的偏好方式,作为未来生涯发展规划的基础。Kolb于1984提出经验学习理论,并定义了四种学习型态,分别为发散者(Diverger)、同化者(Assimilator)、收敛者(Conve- rger)以及适应者(Accommodator)[9],每种型态各有其不同的行为特征。

发散者:具有具体经验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适合的职位有咨询员、组织发展顾问及人力资源经理。

同化者:具有观察与将抽象观念概念化的能力,擅长分析、归纳、推理以及建立理论架构,有将零散数据汇整的能力,适合的职位有研究发展专业人员、科学家与教育家。

收敛者:具有抽象化概念以及主动实验的能力,擅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进而制定决策,并可通过假设与演绎推论得到所需的知识,适合的职位有项目经理人、工程师等。

适应者:具有主动实验与实际执行的能力,擅长执行任务,从中获取经验后再经内化而成长,在危机处理上有较强的能力,能冷静地调整自我、适应逆境,常以直觉来处理问题,适合的职位有高级经理人、特别助理等。

(三)职业倾向测验分析

职业倾向测验是检测自我在Holland生涯类型个人风格中是属实际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还是属传统型(Conventional)[10]。若自我与环境能获得一致适应,将有助于规划个人最佳的生涯选择,如表2。

四、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四个“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在运用SWOTS、学习型态及职业倾向测验三种分析后,对个人风格、学习型态及适合就业的职场方向,有了初步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生涯规划的四个策略。

(一)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自我核心技能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技能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将是未来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存方式。终身学习的四种基本学习内涵为:学会认知、学会如何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高职院校学生除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知道自己的兴趣与目标外,还必须培养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所需的核心技能。

(二)自我导向学习,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自我导向最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者个人能够自我觉知“学习”对其本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各种自我学习的生活态度与能力,并能决定自己要学什么及经由何种途径方式来学习。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是学习者本身有能力“觉知”学习的需要及有“意愿”进行学习;二是教育者有能力并愿意“因材施教”,即判断学习者的不同的能力和条件而给予不同的协助。

生涯规划中除了解个人主观因素外,客观环境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因此,平常应该多提倡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利用学校软硬件设施、互联网资源及电子书等,搜集相关的就业市场需求及经济、社会价值观与政治变化,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与产业信息。

(三)适应国际化潮流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在国际专业分工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面临高学历竞争和职能专业化的挑战,若没有比别人更突出的专长,就很难脱颖而出。高职院校学生为取得竞争优势,就要比他人更快速地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但是,资格证书应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指向,勿求滥杂。

(四)提升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压力,可采取的调节法有音乐调节法、书籍陶冶法、情趣陶冶法等,其中主要是调整心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是什么——确定自我心理的困扰,是哪种类型的挫折引发的挫折感;为什么——寻找导致困扰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导致这种或几种挫折的原因;怎么办——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怎么样——监督、巩固心理调适的成效。

五、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五项“内容”

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不仅是一种理想教育,更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专业概况介绍。介绍专业概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职业潜能分析。帮助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使其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把握。职业潜能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自身职业发展潜力的分析和对社会环境提供职业机会的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制定生涯规划的方法。

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学生自己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目标、时间进程、具体措施等。要指导学生做到各项分析客观、可靠,各项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各项计划和措施具体、可行。

六、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六个“步骤”

自我评估。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要审视和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长处、短处、思维方式等,必要时可以借助自我反省法、职业测评法、360度评估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进行。

确立目标。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期目标可能随着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制定时宜以勾画轮廓为主,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具有前瞻性;在选定了长期目标后,把其具体化、现实化、可操作化,就形成许多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必须清楚、明确、现实、可行,每一短期目标设输出目标和能力目标;中期目标制定中有比较明确的时间和语言规定,中期目标应既有激励价值,又要现实可行。

环境评价。充分认识和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充分地搜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职业定位。为职业目标与自身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实施策略。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既要制订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重落实。

评估与反馈。从可行性标准、可接受标准、适宜性标准三个方面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朝祥.生计辅导——终生的辅导历程[M].台北:行政院青辅会出版公司,1990:6.

[2]张添洲.生涯发展与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5-11.

[3]里尔登,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3版) [M].侯志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

[4]葛玉辉,宋志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5]李隆盛,黄同圳.人力资源发展[M].台北:师大书苑出版社,2000:235.

[6]石锐.人力资源管理与职涯发展[M].台北:扬智文化出版社,2003:139.

[7]金树人.大专生涯规画课程的实施—以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为例[J].学生辅导通讯,1991(14):25-29.

[8]林清文.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画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69.

[9]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1984:40-42.

[10]Holland, J L.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73.

Practice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U An-guo1, WU Na2, XU Chang2

(1.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01;

2.Ha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and Trade, Haikou Hainan 571127, China)

学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篇10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它的培训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高职的培养目标正在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忧的是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及时发生转变,学生家庭和社会关系人也存在观念滞后现象。因此,为帮助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对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在高职院校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务部门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比较随意,当前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6%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概念认识模糊,个人规划不清晰;仅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设计。在我校新生的调查问卷中,仅一半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毕业时候的事情,毕业前不必要考虑。

2.高职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盲目攀比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评估基础之上,借助于现代职业测评体系,对自己进行全面认识。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大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攀比人生理想的战书,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自己的学习、实习和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与本人现实脱节、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在我校举办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展示中,众多的学生是从个人理想和家庭期望出发,缺乏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的实际深入分析,普遍存在着“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择业倾向。一些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未来目标,关注热门的行业,而无视个人实际(专业和特长)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一些大学生在做职业选择时存在着随大流、盲目跟从别人的现象;部分学生仅凭父母的意愿,不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意愿。这些做法最终使职业生涯规划陷入歧途。

3.高职学生不能根据职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施,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因此,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行为进行评估,将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更多地指向了升学与就业形势、求职技巧与方法等,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该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规划,做到学习有方向,实践有目的,主动的调整规划与社会对接,从选修课程、考取的资格证到实习的环节紧密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

二、引导大学生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坚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课堂,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高职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并纳入学校正常的管理和考评系统。对大一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 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初步制订和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主要是了解自身应具备的各种素质,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学生主动寻找锻炼的机会,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实践锻炼创造条件。对大三的学生要把指导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聘请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素质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鼓励学生按人才需求的要求考取相关的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独立教研机构,通常挂靠在就业指导机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及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绝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它比就业指导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改革管理体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就业指导部门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教学机构,势在必行!

3.建设一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没有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职教师。大多数高校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学校的政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担任,而不是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或相近专业出身,缺乏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不深,专业水准不高,经验缺乏。对此,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制度,对于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并经常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是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和检验职业生涯设计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依靠职业测评专业人员,采取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 使广大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真正地为他们成长服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测评工具基本都是引用在西方具有权威性的职业兴趣理论、职业人格理论和职业倾向测试三种理论及其测评量表。这些在西方被广泛采用的测评工具都是针对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人群对象开发的。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现实环境有较大的差距,这些测评工具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我国的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大大降低,为此要加强测评后的学生的指导工作,否则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作为高职院校应在注重引进的同时,积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身力量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测评体系。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等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深化对这方面的认识,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明星.现代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