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3:26:12

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范文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多元化学业评价综合评价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12月27日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指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称《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的情况下,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认真探索多元、开放的学业评价模式,使学业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已于2003年开始成为新课程改革试教区,2004年开始思想品德新课程全面实施。本人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对如何合理地全面地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业成绩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通知》指出,“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依据《通知》、《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中学生健康成长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提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我认为《思想品德》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课堂表现、基础知识,四个方面所占分值分别为10分、20分、20分、50分。各评价项目分别有以下几个评价要点。

(一)、思想道德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10分)

1、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讲文明礼貌,注重仪表。2、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3、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4、勤俭节约、节约用电、用水等。讲卫生,不乱吐乱扔。5、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不、不看黄色影像。不违纪上网。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可根据学生反映、教师观察记录和政教处《学生思想品德A、AA、AAA考核办法》进行,一“A”为0-4分,二“A”为5-9分,三“A”为10分。其中一“A”为全班的5﹪以内,三“A”为全班的30﹪,其余均为二“A”,而且三“A”学生名单要上墙公示。这种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20分)

1、交往与沟通的能力。2、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3、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4、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5、爱护自然与保护环境的能力。6、信息处理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内容考核可以主题探究活动和情境测试为主进行,通过开展课外社会调查以及撰写政治小论文来衡量学生的素质能力。这种评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堂表现(20分)

1、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2、语言表达,思维活跃与创新,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次数、质量。3、合作学习;互助精神。4、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教师观察记录和课堂学生代表记录为参考依据。这种评价,有利于构建我校创导的“激趣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基础知识(50分)

期终测评占30分,阶段性检测占20分。根据新课程形势可采取开卷或半开半闭卷形式进行检测,考核形式为纸笔测试。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一)、(二)、(三)评价项目又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折合成等级分。

二、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方法

《通知》指出:“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根据《标准》,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观察记录(教师评价)

教师观察记录是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面的重点。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案。这种评价,既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的依据,也是期末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参考。可采用新课程提出的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的形式,记录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习行为及变化,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

评价内容分值得分依据

思想道德行为表现30

课堂表现30

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40

(二)、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学生自我改正与激励,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表

参考标准主要表现努力方向

学习的情感态度、思品表现、合作意识等

学习测试成绩、能力形成、问答表现、学习过程表现等

学习发展潜能、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等

自评

(三)、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小组对他人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同一小组的学生,应该不定期地进行互相评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评价有助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的合作理念。

学生互评表

日期学习内容

评价人被评人

评价标准评价依据

思想品德、思考问题、课堂活动、互相帮助等表现

评价得分

(四)、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延伸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促进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有利于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表

参考标准主要表现努力方向

学生在家学习思想品德、社会活动、课外活动、生活等各方面表现

评价得分

(五)、纸笔测试评价

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测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适度的测试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学期都要进行以基础知识为考核内容的检测,这种检测重素质、重能力。尤其是平时阶段性检测卷的设置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命题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体现卷子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人文性,密切联系时政热点,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等。

根据以上五种评价方法,就能得出每个学生一学期的思想品德成绩,其中测试占50﹪,教师评价占30﹪,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5﹪,家长评价占5﹪,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思想品德课的综合评价成绩。

以上只是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初步探索与研究,可能还比较粗糙,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不过,我以为这种多元化学业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力求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突破了以往终结性评价“一试定终身”的、死板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阶段性评价纳入了评价范畴,不仅使评价更为全面,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一来,新课程改革就不是“新课程老方法”了,新课改就能顺利进行,素质教育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8日)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2002年12月27日)

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9月5日)

4、《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初探》彭广森崇敬红《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第11期

5、《建构多维互动的思想政治课评价平台》毛献文《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1期

学业评价范文篇2

这次省级实验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学校实施方案交流会,是今年三月份在建湖召开的全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研讨会的一个后续会议,旨在进一步交流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对市教育局颁发的《盐城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行)》贯彻落实的情况。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比较丰富。昨天下午七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了会议交流。今天上午,同志们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永军博士的专题讲座,吴教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相信大家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我市今后推进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实施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年初,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20*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充分表明教育部领导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今年春天,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等一批教育界的老领导,联名写信给总书记,恳请党中央、国务院扎实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切实抓好素质教育的实施,胡总书记、温总理对此都作了重要批示。最近,教育部正在开展全国范围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素质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可以说,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回顾我市课程改革三、四年来走过的历程,我认为,我市小学新课程实验总体来说运行情况是良好的。20*年我市大丰成为首批省级实验区,同时建湖起始年级率先使用新教材。2003年秋学期我市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当前,全市小学正朝着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深刻、喜人的变化:变化之一: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现在的课堂大多改变了以往满堂讲、满堂灌的状况,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也富有了灵性,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变得更加喜欢学校、更加喜爱学习了。变化之二: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训、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正在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广大教师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一大批教师,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正在借助课程改革这个极好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脱颖而出,成为小学各科教学的骨干。变化之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改革开始启动。不少实验学校已经把评价与考试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推进。注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一些学校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在重视知识、技能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老师总认为:这次课改同以往的课改没有什么两样,也就是开头轰轰烈烈地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所谓改革,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草草收场,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老模式上去。二是改革主动性比较缺乏。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途径。要改革就要有创新,就要动脑筋、花力气。而一些同志已经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新的改革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等待观望。三是畏难情绪较大。这次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七次改革,而是一个整体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在教育理念、师资质量、经费投入、教学资源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于是一些同志过分强调这些困难和问题,在新课程实验面前望而却步。四是形式化现象严重。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许多人对这次课程改革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甚至还有人认为改革只是换一换教材,说一说时髦用语。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现象,课堂教学中搞一些看似热闹的对话交流和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还有的过多地将歌舞绘画、多媒体等引进课堂,从上课到下课热热闹闹,花拳绣腿式的课堂教学显得浮而不实。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等真正需要改革的东西,却很少去思考、去研究。

以上这些问题是改革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面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各位校长、各位教研人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二、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以评价改革引领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

评价改革既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评价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度以及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性。我市自新课程实验开始以来,就同步进行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初,市教育局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盐城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行)》。上半年,全市32所省级实验小学和市大庆路实验学校、市开发区实验小学按照市教育局的《指导意见》,分别制定了学业评价改革的学校实施方案,市教科院已经将这些方案汇编成册,并作为会议材料分发到每所学校。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将纸上的方案变成实际的操作行为,以评价改革的扎实推进,引领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宣传。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影响改革深入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各位校长要带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学习《盐城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行)》。在统一班子成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以形成共识,增强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把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利害关系向家长、向社会进行宣传,以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从而为新课程推进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课程改革中舆论宣传工作很重要。今年市区小学毕业生的文化成绩测试,改革了成绩公布方法,学生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公布,学校考试结果直接通知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生成绩只公布等级很是不理解,有的还找到学校质问老师:我们的孩子在你们学校读书,结果考试连个分数都不能知道,这怎么行?这是对学生、对我们家长负责吗?有一些领导干部也找到我们,要查一查孩子的考试分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素质教育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此,对新课程实验中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做法,要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利用宣传栏、校报、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赢得社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对《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教科院已将各校的实施方案汇编成册,并在会上发给了大家。昨天下午,代表不同层次的七所学校,又做了大会交流。这些根据各自学校不同校情制定的、各具特色的、有一定操作性的实施方案,都给我们以启发和思考。希望各学校组织班子成员及教师认真学习、借鉴。应当指出的是,有一些学校对这项改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自己的思考,实施方案制定得简单、粗糙,有的干脆把市局的《指导意见》依样画葫芦地翻版了一下,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做法。这次会议后,希望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对《实施方案》进行认真的修订,并进行细化,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位老师。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把方案修订、完善的过程,变成全校教师进一步学习提高,进一步统一认识的过程,绝对不要仅仅一两个人草草地拿个方案。市一小等学校的方案制定得比较具体、详细,操作性比较强,大家回去可以看一看。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和研究。实施方案有了之后,不要仅仅是纸上谈兵,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为什么这次《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市教育局要紧紧抓住省级实验小学?一是因为省级实验小学有条件来承担这个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也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实践和探索。二是因为评价改革不仅能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而且也为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我们的校长应当好好把握机遇,主动地去研究、去实践。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大家都知道,关键是要探索具体的实施途径。比如形成性评价怎么评?展示性评价展示什么?水平性评价如何命题?等等,这些需要各实验小学先行探索、超前思考。当然,现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扬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下对水平性评价改革的实践和研究问题。水平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笔试。强调这个问题,就是想表明这样两个观点:一是考试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并不排斥考试;二是考试需要研究,要严格把握试卷的难易程度,坚持考查学生应知应会、教师应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了解学生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又要避免任意拔高教学要求,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推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在学科考试的命题上要进行研究、要进行改革。市教育局组织的20*年、2004年的质量调研及今年市区小学毕业生的文化成绩测试,其试卷命题坚持“用素质教育思想命题,为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的原则,对试题进行了精心的研制,应当说,较好地发挥了教学调研的导向作用,对全市小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实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各学校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新课程的考试命题,进一步改进水平性评价,使考试的导向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四,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实施评价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可能一蹶而就,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和探索过程。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完善、提升,从而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次会议主要是实施方案的交流会,下一次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评价改革的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到时能介绍自己学校有特色、有个性的经验,展示自己学校在评价改革实践中的探索成果,更好地发挥省级实验小学的示范性、实验性作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学校校长是评价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评价改革是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各学校都要成立学业评价与监控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把手校长不要成为一个不问事的名誉组长。校长、分管教学的校长要和老师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真抓实干。学校的职能部门、学科的教研组长、相关教师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和实验,努力探索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评价改革操作途径。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资料,加强学生学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确保学业评价与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教研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研究和指导的职责。实施新课程,教研部门、教研人员要身体力行。教研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能力;要把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和课堂进行调研,和一线老师一起实践、一起研究,并及时解决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和教师一起及时反思评价改革中的优劣得失,不断提升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实施水平;要及时发现、培植、总结先进典型,绝不能做“教研官”。最近,市教育局常局长在大丰召开的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市、县教研室和教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县都要建设高水平的教研队伍,各县(市、区)要配齐配足教研员;要实行教研员聘任制度和流动制度,能进能出不搞终身制;要加强教研员的工作考核,考核要和学科教研活动、学科教学质量挂钩,要看帮助基层解决了多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员每年要开设示范课,下基层指导教学工作四周以上,要在学科研究、教师培训、命题研究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要加大教学视导力度,今后要改变教学视导只是数数学生作业,查查教师备课,看看学校课表等粗浅的、低层次做法,要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作用,反馈意见要站在教改前沿,击中实质和要害,重在帮助学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市教科院、各县(市、区)教研室很好地贯彻落实常局长对教研工作的要求,加大对小学教研员工作的考核力度,努力发挥教研员这支队伍在全市新课程实验中的研究、指导和服务作用。

学业评价范文篇3

1.1改革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

为了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小学体育课程和学业评价标准的完善是重中之重。任何教育改革要获得实质性的成效,需要从深层次上完善学业评价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某些措施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评价体系仍然存在问题。当前的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主要在目标、内容、模式上实现了改革,但对学生的身心发育的关注仍然不够,无法从本质上提升体育学业水平,无法引导学生建立优良的体育事业观和终身体育意识。

1.2改革没有为小学体育学业评

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具体指导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协调体育理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课程标准与学业评价体系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以往的体育课程改革并未对此做出具体的指导。又因为学业评价是常规工作,体育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思想僵化,因而无法掌握新的学业评价模式,致使课程改革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师应当对如何完善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制订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转移学业评价体系的重心。结合实际需求和新课程内容建立全新的学业评价机制,为实践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实质性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反思传统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的弊端

对于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增强学业评价发展的最佳途径,使其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从整体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学业评价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做出的评价。体育学业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项目的完成进行的测评,判断其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身体素质是否符合其年龄段的身体发育要求。通过学业评价体系,教师能够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掌控,并促进学生尽可能地达标。传统的体育学业评价体系比较死板,无论是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都是既定的,早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其中,传统小学体育学业评价系统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点。

2.1无法反映小学生自身身体素

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传统小学体育学业评价系统中,对于学生在测试中得到的名次、分数较为关注,其标准主要用来衡量其排名及是否能够达到运动员标准,对于小学生的运动技能、自身身体素质的问题和有可能鼓励参与的体育项目无法做出反映。不具备激励机制和指导功能,很容易让小学生觉察不出自己的问题,让一些在大项目上落后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2.2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在传统的体育学业评价模式中,教师通过测试、比赛来了解学生的锻炼结果,却不能在成绩上反映出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事实上,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强,能够坚持锻炼并完成某些较难体育项目的学生,往往具备难能可贵的坚强性格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对于这类体育天赋不高但勤奋努力的学生,判定其学业成绩时,应当多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简单粗暴地用一个分数就判定所有学生的体育成绩,事实上无法正确发挥评价功能。

2.3只强调共性,不重视个性发

展传统的小学体育学业评价标准只强调共性,不重视个性发展。达标的分数是普遍意义上的分数,或许能够起到整体评价的意义,但无法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视和尊重。传统体育评价标准限制了部分学生的个性成长,使其墨守成规,不利于发展终身体育意识,更不利于发现优秀的体育苗子。

2.4只重视量化,不重视方法

传统的小学体育评价体系偏重于测试,重视量化结果,却不懂得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崭新的体育观念。这种僵化的体育教学意识,会让评价体系脱离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理念。测试之外的评价方法常常被教师忽略,且不愿意采用。

3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下优化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应当朝着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方向发展,更多地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方面。通过体育教育,小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自信,提高身体素质,而不是对体育课产生排斥和厌烦情绪。就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希望能够对优化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3.1扩展新的评价形式,敢于创新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条件下,小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应该只局限在传统范围,即不能只采用体能测试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评定。也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达标标准来判定学生的体育素质是否符合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体育课应当能帮助他们放松身体,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身心压力。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往往与达标、测试项目分不开,教师应当敢于创新,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新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进行校外锻炼,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当中舒展身心,提高身体素质。然后根据其锻炼的态度和进步程度形成一种新的评价形式,将其运动能力的发展作为评价依据。

3.2重视个体差异,拓展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多元化的评价指的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通过体能测试来判断学生的体育素质,而应当让单一化的评价内容向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转变。例如,教师在考察小学生的体育素质时,综合性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体育意识、体育理论、创新意识、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进步等进行考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小学生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且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影响,体育教师应当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教会他们一些生存技巧、运动技巧以及由表及里帮助他们树立优良的人生观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如有的学生速度慢但耐力好就比较适合长跑;有的学生耐力差但爆发力强就比较适合短跑;有的学生似乎任何运动都不擅长,但他组织能力强、记忆力好且认真心细,则可以培养其掌握体育项目的规则,让其担任裁判。体能、速度这些都不是评定学生体育素质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教师就应当因人制宜,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尽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而不要轻易放弃运动。

3.3加强体育人文知识的教育力度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让学生强身健体,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在运动当中树立起坚韧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起体育兴趣。因此,教师不能忽视体育人文知识的教育,在气候不好或者场地不便于开展任何运动项目时,可以进行体育人文知识教育。例如,体育教师在运动间隙为学生讲述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故事,以耳熟能详的运动员(如刘翔、姚明)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背后的艰苦岁月,使其明白任何运动员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赢得奖牌和获得成功的。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高,体育教师正确地引导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些故事很容易帮助他们建立体育意识,并形成坚忍不拔的品格。体育教师为了加强体育人文知识教育的效果,可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使其在体育课堂上享受运动的乐趣,并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3.4以人为本的体育学业评价标准

小学阶段,体育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健康。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发育的敏感期,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运动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并完善自我,且在团体体育项目中塑造集体荣誉感,促进社会适应健康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在小学体育学业评价体系中,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务必将学生塑造成为身心健康的个体,使其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优良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体育教育发挥出最大的职能与作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促使小学体育学业评价标准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旨在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使其养成健康运动的观念,甚至将体育运动作为终生事业去经营。那么,小学体育评价标准的核心思想就应以健康体育为主,以快乐体育与娱乐体育为辅,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如此小学体育学业评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理论上融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推动快乐体育与娱乐体育的发展。

4结语

学业评价范文篇4

问题一:强调碎片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忽视阅读能力的考查

现有的命题基本分为三个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语言积累与运用占比35%左右,经常看到下面的题型,如: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将成语补充完整、默写课文内容等大多属于碎片化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的考查。2011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

问题二:脱离生活,关注语文知识本身和孤立技能的习得

关于句子的考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命题:“按要求写句子: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改成陈述句)这样类型的题目是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的语文能力,但也是孤立地考查学生某项语文技能的习得。再如,关于语篇的考查,设计了下面的题型:《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作家。”试卷命题者往往仅仅关注语文知识本身,让学生记住一些文学常识等基本的语文知识,强调答案唯一。

问题三:阅读命题缺少目标序列,不能与教材的语文要素匹配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注意语文要素的序列性,但是许多命题往往根据教学经验命题,缺少目标序列,不能与教材要求的语文要素相匹配。同样是阅读能力整体感知考查,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同学段给的支架不同。三年级下册《家乡的银梨》命题设计: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试着找到这些表明时间的词语,填写在“”内;对应着季节,银梨也发生着变化,试着感受这些变化,把它们写在()内这个命题放在三年级明显就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放在四年级指向为“关注主要任务和事件,把握文章内容”更合适一些。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评价的目的不准确。在传统的“知识+练习=考试成绩”的理念指导下,考试就是为了检测学生学得是否扎实,但却缺乏深层次命题思考,为什么考,我们该怎样考。教学改革已经从落实“双基”到“三个维度”来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我们命题的目的是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之中考察学生解决具体的语文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检测学生学文育人的达成度,应该在真实情境包括文本情境、学生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中,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尝试着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研制科学有效的命题的两条策略。

对策一:精心设计不同层级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升能力

1.设置任务小情境,将积累与运用结合同样是看拼音写词语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完全可以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例如:我认识了会dāchuán()的cuìniǎo(),原来它是来bǔyú()的,它用红色的chángzuǐ()把小鱼tūn()了下去。”这种题型考查了学生词语掌握(属于事实性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学生要先会认拼音,同时根据语境排除同音字,确定正确的书写。2.设置任务情境,将理解与运用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每个学段难点之一,我们常用的命题是将词典里若干的解释列举出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项正确的,字典上枯燥的术语解释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这种方法是为了考而考,可以换成下面的考核方式: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A)打球(B)打寒噤(C)打人(D)打蚊子与生活相联系,立刻让学生心中充满了画面感和挑战欲望,这是为运用而考。3.设置任务情境,将阅读能力训练与运用结合“根据需要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平时的考查往往为了提炼而提炼,若能巧妙地设置情境,将提取信息能力和阅读运用能力结合则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阅读《筷子的文化》之后,让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明明的叔叔来自美国,一日到明明家做客,饭桌上,叔叔对筷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明明给他介绍起来:“叔叔,我们现在用的筷子是木制的,这是最广泛使用的,其实还有()()()。”叔叔听得直点头说:“那我这次走,得带几双回去做纪念。那你知道目前有什么筷子比较好吗?”小明说:我“给叔叔推荐()()()这几种,叔叔可以去筷子专卖店看一看!”叔叔高兴极了!直夸小明是个有学问的孩子!一个综合的任务情境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文脉的梳理、文章的概括等能力。

对策二:阅读命题紧扣单元要素,契合不同学段语文要素目标序列

1.阅读材料选择紧扣单元要素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陌生化,难度适宜,尤其是要与不同学段的语文要素契合。低段以童话、想像类为主,中高段以叙述类文体为主,兼顾信息类文本。说明文不宜放在三四年级,说明性的文章,学生从中年级开始接触,但是明确提出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和习作要求的是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

2.阅读命题设计紧扣单元要素

学业评价范文篇5

关键词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素质教育;学业能力

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在教育领域自从教育评价诞生的那天开始,学业成就评价就作为教育评价的首要内容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世界教育评价理论演进的近百年里,每一次比较大的教育改革活动均伴随着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式方法的改革。毫无疑问,没有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教育改革是不完整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我国自从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为导火索,以给学生“减负”为核心话题,进行着一场以考试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业成就评价改革运动。可是时间已过去了十余年,同首观望这场艰难而曲折的马拉松式的“评价”改革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改革进取的热情和喜悦,又有力不从心的缺憾和等待。虽然国家重视、理论界关注、学校在实施,但整体上看还是暴露出理论研究不足、国家统领不够、实践零星松散等多方面的遗憾。在改革的过程中虽有相当多的经验和收获,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找准问题所在和深入研究出路与对策是当务之急。

一、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学生学业成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结果的表现,是对学校教育目标达到程度的重要应答,是反映学生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当前很多人将学业成就与学习成绩混为一谈,往往以学习成绩(确切地讲是考试成绩)代替学业成就,其实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学业成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学校的教育效能怎样等问题只有通过学业成就的评价才能得出答案,而仅依靠我国当前的考试和考试成绩是无法完整衡量出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要真正评出学业质量和教育效能,必须要满足整体上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要求,所以学业成就评价比起当前的考试,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求更加规范和完善。我国虽然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多年,但在教育实践层面上始终难以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权威人士认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评价改革没有跟得上。有学者认为,其实“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问题的焦点并非改或不改,而在为什么改和怎样改”。

从当前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形式上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各种考试仍然是学业成就评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形式,尤其是以考试成绩代替学业成就的现象较为普遍。当我们把这种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升学和学校考核的唯一重要依据之时,考试的威力更加突出,其他任何一种评价都失去了它的功效。大多数考试的内容仅仅反映知识层面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考生们为了能考出好的分数不得不适应考试本身的形式,应试学习的症状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崔允济等人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考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统考过于频繁,全国小学平均每学期统考17次,全国初中每所学校每学期统考27次;统考涉及的科目繁多,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学校的考试科目覆盖了所学所有课程;统考组织者混乱,主要以县级教研室、区教研室最多;统考结果处理错位现象十分严重,公布成绩,排名次。”这种考试风行不但不符合学业成就评价原本的意义,而且背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可想而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评价改革,不但没有遏制不健康的评价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统考之风愈演愈烈。以高考为主的评价始终牵动着教育改革的每一根神经,学业成就评价改革任重而道远。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12月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经国务院同意,下发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明确提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通知还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目标、措施与方法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出台此政策,充分表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说明过去的评价考试制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二、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十余年来,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范畴转入到实质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阶段;从小范围小规模尝试性试验逐渐推向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立项研究和广泛交流,研究者达成了一定范围的共识。可以说经过近十年的观念转变、理念更新过程,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现在已步入了尝试性摸索的边实践边研究的探索阶段。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的研究和试验有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联合开展的8省抽样调查;北京市教科院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学业管理和评价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担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东亚太平洋地区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等,这些研究有的已经结题,有的正在进行当中,学者们从不同领域、不同范畴开展了多层面的研究,在不同的层面上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

有学者通过网络搜索方法搜索到已发表的关于学业成就的研究成果200余篇,其中关于学业成就评价方面的文章仅有18篇,所占比重不足10%。从研究方法上看有17篇文章是理论上的思辨与分析,采用量化手段研究的只有1篇。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单一,几乎所有的研究采用的评价标准都是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同时大多数文章都是从理论上对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学业成就评价观进行批判并提出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新观念,但提出的评价理念显得理想而空泛,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实施。纵观我国当前对学业成就的研究现状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在学业成就研究方面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尚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在国家或政府层面上的大规模的学业成就调查方面的研究。在学业成就评价的制度和体制上,我国虽然出台了纲领性、指导性政策,但尚没有统领全国、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的仍是以高考为核心、考试为标准的学习成绩来代表学生学业成绩,远远达不到学业成就评价所要求的科学严谨性。

同时,在学界使用学业成就、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概念时,以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统一和规范学业成就概念的使用。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尚没有统一的学业成就评价理论模式及统一的学业成就标准,更没有学业成就调查的数据库。默认一些研究者不得不以较为现成的学生考试成绩来代表学业成就的同时,笔者也对这些研究得出的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结论提出质疑——因为我们当前的中小学考试固有的缺陷,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成绩还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学业成就。

目前来讲,对于学业成就及学业成就评价,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宏观层面的要求,但没有微观技术层面的操作性方案和行动细则。这就导致了研究者们仅是依靠个人的理解和研究的要求来选择和使用学业成就的概念并开展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学业成就评价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三、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对策

介于上述现状,在全国范围开展学业成就调查和学业成就评价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尽快走出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国家教育质量监测

在国际上,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日新月异,纵观世界各国对本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进行的各种改革,我们不仅能够借鉴先进的经验,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当务之急。

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业成就调查是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国家层面上的宏观监测与国家常模制定的需要。国际上的学业成就调查与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IE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目前这两个机构开展的学业成就调查来看,IEA偏重于学科本身的学业能力,OECD侧重于学生成年后的实际能力。因为他们在学业成就评价的维度、指标和工具等方面极为科学与严谨,所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的信度、效度、可比性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自己国家里纷纷开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目比如:美国教育进展评估NAEP是由美国国会授权教育部的国家数据中心NCES持续开展的全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是美国国内最权威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他们从2004年开始在多家专业机构和众多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历经18个月,于2006年推出了“NAEP2009科学评估框架”和“NAEP2009科学评估与测试题规则”两个重要文件,旨在为2009年以及更为长期的科学评估提供指导框架和实践手册。该评估体系试题编制技术从学生“表现期望”人手,根据其认知及实践能力生成的规律,开发出一套详细的试题编制细则。这个测试框架和试题编制细则可以为我国下一步学业成就评价测试题编制提供良好的借鉴。

英国1997年10月成立了QCA(资格与课程局),管理与调试公共测验体系,以适应学习者与社会的要求,负责开发、实施高质量的全国考试。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国家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这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在开展有效的尝试。他们于1996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组织EQAO(教育质量与责任办公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通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改革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他们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经验看,EQAO在多年的实践中对学生学业成就考试的组织和实施中,在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考试题的题型、评分的质量保证、考试结果的报告、考试结果的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严谨有效的细则,值得我们借鉴。

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如何,毫无疑问最终还是以学生学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成就状况来说明。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看,成立国家层面的学业成就评估机构,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状况的检测工作很有必要。这样的机构能为验证本国学生发展状况、进一步深化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也为世界各国学生发展的横向比较提供各项数据。

(二)重视学生学业能力、加强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学生学业成就如何,归根到底要以学业成就评价的结果来定论,可见以什么工具怎样评价学业成就是决定学业成就性质和高低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也就是说,学业成就评价工具的信度与效度以及评价形式决定着是否能够真正测试出学生学业成就。当前在我国以学科课程考试来获取学生学业成就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学校课程考试命题的随意性和人为性较大,很多课程考试只能考出学生掌握知识水平,达不到测试学业能力的要求,以课程考试成绩来代表学业成就难免有不妥之处。为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客观准确性,认真研究和开发学业成就评价理论与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学业成就评价作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是与整个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学业成就评价从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运动开始到现在近百年里基本经历了较为清晰的四个阶段,即:教育测量、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阶段和人本化的教育评价阶段。从各阶段的特征上看,教育测量阶段主要把心理测量技术应用到教育当中,侧重测量技术和教育测验。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是以泰勒的“八年研究”为代表,把教育评价直接与教学目标相联系,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研究通过教育目标的分类,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到了20世纪末,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本化的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性化因素。从整体上看,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数量化测验开始,经过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阶段,从单一数量化测量的漩涡中走出来并逐渐转向较为全面意义上的评价。后期人本化评价的出现,也使教育评价从注重学生内在的学业能力走向更加重视学生微观的学习进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业成就评价。

考试本是学业成就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因为经历了千余年来施行的科举考试的传统影响,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考试功能已经走向过于偏激的方向,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方面。考试本应是对学业的评定,但因担负着选拔任务,学业成就评价的考试的本体功能被扭曲,进入了小考试为大考试服务、大考试为升学和选拔服务、教育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恶性循环。为了转变因考试造成的恶性循环,充分研究和开发注重学生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成就评价模式迫在眉睫。

(三)走出经典评价的误区,改革传统考试

无论是学业能力还是学生发展均属于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学业能力和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育。多年来,我国学业成就评价受西方经典评价范式和传统科举考试的影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注重量化和以竞争选拔为目的的考试,使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失去了本有的功用。

学业评价范文篇6

纸笔测验作为一种可供量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是目前初中学生化学学业评价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它能通过科学的测验设计,编制出一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卷,以考评学生对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对简单化学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化学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的初步理解等文本知识和能力。而纸笔测验的关键和核心是试题的编制和设计。初中化学纸笔测验题应当立足于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上,但不可局限于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简单重现和记忆,应当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广泛联系日常的生活、学习经验,利用生活本源创设一个个富于乐趣、蕴含探究意识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文本测试中能体会实践的精神,也能领略自我探究的情趣。另外,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的基础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无限的延伸性,纸笔测验题目的设计还应当坚持难度适中原则,以激发学生最为适宜的动机。例如,要考查学生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方法的掌握情况时,如果教师这样设置测试题:“请简要说明如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那学生的化学思维永远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记忆上。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设计:“据说,我们平时用作医疗消毒的‘双氧水’竟然能够用来制取氧气,你能简要说说其中的奥秘所在吗?”这道题目不仅联结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而且帮助学生将“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氧气制取”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能了解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评”要以活动表现为侧重的评

活动表现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它考查的是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在实验或模拟情境中分析、假设、验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能力和水平。学生通常以实验操作、完成作业任务、实验报告书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展示和表现等来展示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成果。基于这些学习形式的活动表现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化学探究学习的态度、学习化学的心理反应、解释解决实际化学现象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化学教学,促进学生优化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因此,在活动表现评价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各种活动形式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和矫正,并经常与学生当面交流学习化学的各种心理感受和需求,以实现初中化学的教学相长。例如,在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小湖的湖水进行“PH”值检验,每一个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体者,他们都必须自身经历实验设备准备、湖水取样、PH值检测、分析对比湖水的性质以及对湖水的检测结果作出报告等实验步骤,如果学生发现水质出现异常,还要结合学校及其周边的环境,为学校提出可行性的“救治”措施。这个小实验涉及了学生诸多的活动表现,对其进行活动表现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在探究实验前的准备情况,是否懂得正确采集湖水样本,是否懂得做湖水的PH值检测,检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书写的报告是否完整、科学等。而只有针对此评价,师生才能采取共同的改进措施。

三、“评”要以学习档案为指引的评

学习档案评价源于艺术领域,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了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帮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成效,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自主收集、整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档案现作。初中化学涉及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物质结构、信息科学、日常饮食等生活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庞大而又生疏的科学知识内容,如果没有利用学习档案加以记录和观察,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连续性学习过程,也难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以正确的诊断性评价。例如,在学习“水和溶液”这一章节时,为了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做一个教学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详细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内容可包括“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整理、“水和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记录、“水和溶液”的重难点记录、与“水和溶液”有关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学习“水和溶液”还未解决的困惑、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性要求、学生的作业及其小测试试卷收集整理、反思性学习记录板块等。教师应经常收集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翻阅和记录,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适时作出指导性教学。

学业评价范文篇7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学科核心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教与学产生了根本性变革。用纸笔考试的学业成绩衡量学生全部学业质量的缺陷和不足日渐显露,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学业质量评价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为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我国于2016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意味着各学科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以及变革教学评价[1]。就数学学科而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修订版课标》)研制了数学学业质量标准,对高中数学学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给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从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出发,通过厘清当前数学学业质量评价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实践路径,力争为我国中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启示与参考。

一、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

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虽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本质上都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进行的价值判断。结合已有学者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定义,可以获得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简称数学学业评价)的定义,即评价者依据国家教育目标,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证据来确定学生在完成数学课程学习活动后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和证据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3]。定义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方面做了相关的界定及要求。由于国家教育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变化的,而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又是围绕国家教育目标开展的。因此,数学学业质量评价可以说是随着国家教育目标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2017年修订版课标》指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与升级,意味着评价方向从知识的“诊断与检查”走向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促进与发展”[5],从偏重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转向为知识、学科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的整合发展,即转向为注重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6]。

二、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对数学学业质量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但是对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的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解决与完善。1.忽视评价内容的整合性,科学性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以测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聚焦于知识数量的积累和解题技能的高低[7],而对数学思维品格、学习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的关注较少。多数研究没有包含知识、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部要素。例如:渠东剑将六个关键能力加权后的结果作为学业质量结果[8]。这种将关键能力近似等于全部数学学业质量的方法,虽然为学业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操作可行的方法,但是忽略了数学思维品格、数学价值观念、学习态度等元素,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值得进一步思考。更重要的是,只关注关键能力,不聚焦于知识、学科能力、数学思维品格、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发展,忽略了核心素养的复杂性、高阶性,无法客观、全面地检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2.忽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可靠性不高测验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及可靠性[9]。目前,我国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仍然以“试题—反应”的测评方式为主,且设计思维局限于“试题”与“答案”的传统评价模式[10]。这种基于“问题—反应”的考试形式不仅难以全面诱发数学知识层面的反应,更难以全面激发数学能力层面、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反应[11]。尤其是传统的纸笔考试,难以全面记录知识、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外在表现,以及难以揭示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过程中情感、态度等内在心理品质的真实变化过程[12]。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利用平时收集的题目,通过简单组合或者改动原有试题部分数字、情境等方法设计测试试卷,也不考虑测试卷的信度、效度等问题。评价结果必然无法有效、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业质量水平。3.缺少评价证据的多样性,全面性不够从评价主体来看,证据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其他评价主体(如: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即使有部分学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了除教师之外的评价主体,也不纳入到最终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形同虚设[13]。从评价形式来看,仍然以终结性考试成绩(分数)为唯一依据。毋容置疑,数学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的高低与优劣,但是这种将考试成绩当成学生的全部数学学业质量,拔高了考试的功能和作用[14]。从本质上讲,满足最高技术需求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不精确的,任何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只能是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过程[15]。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是众多评价中的一种,自然也是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过程。证据是实现学业质量评价活动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条件[16]。全面可靠的证据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增加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反之,单一的证据影响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4.缺少数据分析技术的先进性,深刻性不够从证据、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来看,采用的技术先进性不高。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只能处理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结构化数据,例如:对考试成绩利用Excel进行均值、方差等方面的分析。对于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的证据,多数一线教师往往凭主观经验,对其进行简单化处理和分析。另外,绝大多数评价者遇到收集的数据存在缺失时,基本没有利用统计学及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进行处理,而是将存在缺失数据的个体信息直接删除,或者采用均值填补等比较简单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这些数据处理方式方法虽然对某些简单问题有效,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的。直接删除个体信息不仅造成成本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删除个体信息可能失去重要的信息,影响学业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没有发挥数据的最大利用价值。此外,现有的Excel、SPSS等常用数据分析软件,虽然能较好地处理和分析一些结构化数据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评价问题,且操作简单易实现。但是由于教育评价的复杂性,有可能收集到数量很大、结构很复杂的数据,Excel、SPSS等不能很方便或很好地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而需要评价者针对特定问题设计相关算法利用更强大、更方便的软件编程实现。特别是对包含视频、文本、音频等复杂数据集的处理,需要有效融合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利用R软件、Python等进行深度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和教师教学隐藏的信息和潜在的规律,进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精准、深层次的评价结果。

三、数学学业质量评价落地的实施路径

学业评价范文篇8

【关键词】语文;学业评价;心理反应;心理干预

一、关注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学生心理反应的意义

“双减”背景下,我们要特别关注作业评价对小学生心理的反应。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学生心理反应主要有两种:健康心理反应和不健康心理反应。对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的心理反应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现不健康的心理反应权重比例,并从学生、学校、家庭等层面给出改进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业评价中逐渐具有健康的心理反应,提升评价的激励功能。小学生的语文学业评价心理反应按时间来分可分为评价前、评价时、评价后的心理反应三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评价前不良的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担心、厌恶等现象;评价时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害怕、遗忘等现象;评价后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担心、害怕、厌恶等现象,在这一阶段更需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心理得以调节,逐渐将不良心理反应带来的影响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效的资源,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朝向良性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学生心理反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绘画疗法。尤其是“心理绘画疗法是指心理学专业人员通过应用绘画和心理咨询的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分析、测试和咨询的方法。”“图画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投射性,它可以反应人们内在的情绪和情结。它可以绕过人们的防御心,在那些线条、构图和色彩中栩栩如生地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画上的每一笔线条、每一块图案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它要比现实的你更坦诚、更直白。当你能够读懂这些画时,这说明你已经可以真正和自己的心灵开始交流了。”此方法主要运用在小学语文评价前、后的心理干预中。

三、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心理反应,调查统计数据和现况分析

我们分别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在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以及“学生对评价结果(成绩)的心理反应”,设计相应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访问47人,发放问卷各47份,共188份。从四个方面对学生的敏感心理、文饰心理、对待评价结果的态度、厌恶心理进行了调查。1.在《敏感心理调查问卷》中,有四个维度:分数高低、他人评价、是否公正、是否有指导作用。统计后可知,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的高低,其次是他人的评价,而对于语文学业评价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多少启发和思考,关注的人不多。从统计的数据和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评价结果的指导价值和意义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还不会根据这一结果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不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评价亟需引导。2.所谓文饰心理,是指学生在没有获得理想的语文学业评价结果时,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这种心理反应的表现有三种:一是投射心理,即以“别人和我差不多”为自己开脱;二是“怨天尤人式的心理反应”,即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三是合理化———“自我精神安慰式的心理反应”,以此获得心理平衡。从《文饰心理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评价结果不理想时“没关系,努力就好”的“自我安慰”反应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约占51.8%,其次是投射“没关系,很多人的评价结果同我一样”,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因此也就影响了自己进一步的成长和提高。3.学生的其他想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无奈、认命,占11.2%;二是后悔自己不认真,占3.7%;三是担心父母的批评,占7.4%。这样的态度属于申辩心理,由《学生对语文学业评价结果的心理反应———态度调查问卷》中可知,22.2%的学生会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7.4%的学生接受结果,并反映情况,提出对语文学业评价结果的看法,申辩个人的观点,70.4%的学生不会提出意见,申辩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成绩,即使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或者对这样的评价结果有疑义,但也会接受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评价结论。因此在小学阶段,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待提高,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不畏权威、独具特点的个性心理品质。4.从《学生对语文学业评价结果的心理反应———厌恶心理调查问卷》中可知70.4%的学生是不厌恶这样的评价结果的。不厌恶的原因有四种:成绩每次都比较高、功夫不够、没关系努力就好、对自己知识掌握有帮助,最后一种占比最大。学生厌恶语文学业评价结果的原因有三种:担心同学疏远、担心父母批评、学习成绩不好,最后一个原因占比较大。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在面对成绩时,大部分学生不厌恶是因为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检测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大部分学生厌恶的原因仍然是成绩不好,有担心,有顾虑。一方面我们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正确面对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成绩观,语文学习观、成绩观要从学生和成人同时做起。

四、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学生心理反应如何完善评价,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从这次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业评价中的心理反应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许多不良心理因素,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语文学业评价,不利于学生正确利用语文学业评价所获得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要使语文评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反应有效地削弱,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反应,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促进、激励功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和学校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做好语文学业评价的学习讲座。作为学校层面应该在开展学业评价之前,协同各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以主题队会等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形式,开展关于语文学业评价的意义和价值的通识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业评价对自身茁壮成长的重要意义,为此做好以下几点。1.学生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意义,了解试卷、题型,充分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难度,从而降低学生不必要担心的心理反应。2.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业评价观”。3.学校要建立好良好的语文学业评价氛围。(二)评价结果的处理。1.学校层面:“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2.家庭层面:作为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分数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帮助孩子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制定今后的奋斗目标最重要。而不是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然后批评、指责甚至是打骂,给孩子在语文学业评价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阴影。3.班级层面:营造温暖班集体,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每个孩子不管成绩好坏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尤其渴望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不应被同学戏谑、集体排斥,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改进。4.个人层面: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成绩观,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语文成绩。学生要认识到对于个体的价值评价不仅仅体现在分数本身,考试评价也不是达成理想的唯一途径。考试评价是查漏补缺很好的途径,学生应积极利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知识薄弱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有针对性地适时做好语文学业评价前、评价后的心理干预。我们在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心理绘画疗法。在语文学业评价前的心理干预有了效果,对即将面临的考试评价减轻了压力,只是在真实地面对试卷时,面对自己的成绩时压力又增加了。“喜欢”这一心理反应在“语文学业评价前”人数占55.6%,“评价中”占65.4%,“评价后”占81.5%,喜欢的人数都已过半,尤其是评价后,喜欢的人数占绝大部分;“不反对”这一心理反应,在语文学业评价前占70.4%,评价中占74.1%,评价后占77.8%。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心理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四)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制订中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形成并开展教师评、师生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建议探索、尝试采用真实评价。“简言之,真实评价就是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评价。真实评价是在对传统测验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测验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远离真实的生活情境,而不能考查学生形成假设、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真实评价则改变了教师知识的唯一来源的僵化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自己探究问题发现知识。”(五)注重语文学业评价过程的人文关怀。语文学业评价应实行素质评价,应充分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怀,以语文学习过程为主体进行评价,如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语文知识是否转化为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学校及教师应做学生的赏识者。以个体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为评价标准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努力,欣赏学生的进步,建立彼此信任的友好关系。学校教育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学业评价的人文关怀,就可以较好地维护学生心理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姬天舒,李艳丽.心理绘画疗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

[3]严文华.心理魔法壶(心理解析新理念)[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学业评价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素质教育

1.引言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己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1988年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国家教育部门从课程的内容、难度、课程教学模式、招生制度等方面作了很多改革,尤其是2002年,全国已普遍使用了新教材,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评价也有新的要求。

学业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很多,主要有导向、鉴定和选拔、诊断、调节、激励以及发展的功能。一切评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上的,不同的标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应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而缺乏与新课程标准目标一致的评价机制,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学业评价概述

2.1评价目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学科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及科学品质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2.2研究进展

针对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借鉴国外学业评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国家也正在以全面测评素质为导向,积极探讨改革学业评价方式,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中学业评价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五年来教育、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方面的十余种刊物中,有关学业评价的研究很多,有些地方已经进行学业评价改革实践。据报道百万学生改变以往的成绩报告单,而使用《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让学生从分数堆里解脱出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初中历史和政治也尝试开卷、闭卷相结合方式并以等级方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

2.3评价功能

学生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目标,需要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监控和价值的判断。数学学业评价作为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做出价值判断的手段,其功能如下。

(1)导向功能:为了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和学生必须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进行教与学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过程朝着目标指引的方向发展。(2)鉴定功能:通过评价,对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做出判断。(3)诊断功能:通过评价、调查、了解、验证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制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依据。(4)调控功能:根据诊断出的问题,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利于学生达到素质教育目标。(5)激励功能: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会对人产生压力或动力,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朝着目标方向努力。

3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实施

3.1具体实施建议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注意多元化,对学生既要有统一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根据这些要求,把对小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分为期末闭卷考试、听力测试、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四个方面。

(1)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是指学期末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统一出题,由学校组织学生统一考试,学校教师统一阅卷。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学生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卷为8开双页,卷面统计成绩为100分。对一些开放性的题,教师阅卷时可给予学生适当加分,但加分不计入统计,只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鼓励和肯定。此项成绩占小学生期末学业总成绩的70%。

(2)听力测试

学校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和本期教材口算的内容和要求,可由学校教导处或任课教师出20道口算题,在期末考试前一周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听算测试。具体做法是:教师念题三遍,学生听题后在听算单上填写出答案,听算结束,学校可组织教师统一(或任课教师自己)阅卷,正确的一道给0.5分,满分为10分。此项成绩占小学生期末学业总成绩的10%。

(3)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应该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习的行为是否规范,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书写是否符合要求等等。这部分也占小学生期末学业总成绩的10%(表1)。

(4)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各学校教学的实际,对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进行。

此项成绩占小学生期末学业总成绩的10%。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时,要注意从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否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学习水平,是否能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表2)。

3.2改革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几点建议

(1)从评价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结构的复杂完整性,结合新数学大纲确定的目标,建立知识技能评价与能力方法、情感态度评价三结合的全面评价制度。改革单一的知识评价为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从基础知识、态度方法、思维品质、综合应用能力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除知识测评外,还应考察其学习的态度、收集与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参加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所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创造能力等,评价中应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测评。

(2)从具体的评价操作上,可用全面反映学生学业情况的实作评价来补充单一的纸笔测试。实作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里,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评价方式。因为它能更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的测评比单一纸笔测评更全面、更真实,可作为纸笔测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具体评价时,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在等级记分制下附加评语性描述,评语应指出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状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就使学业考评从过去以分数形式的表征性评定转化为以等级制附加评语性描述的实质性评定,后者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从评价方式上应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总体性评价相结合,且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鉴定,更是为了改进和发展,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问题,反馈信息以促进改进,使其向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它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4)评价原则,应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评价。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培养学自主、自信的意识。

(5)现代教育评价更重视自我评价的功能,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时的角色互换,使学生达到自我完善,调动教与学的方向性和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明确和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调整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在心理上产生的不平衡状态,以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6)配合评价改革,应积极开展对考试命题的研究,使试题为检测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改革评价制度首先要改革试题,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导向性,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来制定考试命题,命题内容中突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应结合具体知识注重考核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7)评价最好采用“等级制+评语”的综合性评价,改革应试教育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笔试、口试相结合,闭卷、半开卷、开卷相结合,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淡化考试,这将有利于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目光从分数转向一些更有价值的活动中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8)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改革,应建立多样化的评估学生发展的体系,依据评估学生发展的参照体系,可采用“个人发展参照法、教育目标参照法、教育常模参照法”。成绩考试的评卷,应特别注意激励独创精神,对于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独到解法应予以加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上,应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根据每个学生的进步状况来判断教育成果及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

参考文献

学业评价范文篇10

《评价方案》中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形成都提出来明确的要求。语文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我们所说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文化积累、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大融合,主要表现为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知识的创新发展能力。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也必须围绕着师生经历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后,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一总目标来展开。如果继续坚持采用应试教育惯常使用的以书面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来检测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效,显然不能对学生是否具备了目标中期望的各项能力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同时,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也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既得益于课堂学习,又受益于长期课外自学和实践活动,它无法完全量化,不可能用单一的方式做出全面的评价。因而,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时候必须采用多元化评价。

2多元化质量评价的内涵

多元化评价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从多方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内容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

2.1评价内容多元化

采取多元化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既要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又要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做出判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毅力。这种多元化的可以让学生从众多的评价点中发现自己学习的长处,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快乐,同时帮助学生获得适合职业发展需要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2.2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做法是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评价方案》中明确了评价的其中一个原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尤其是学生,更应该参与评价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一人对学生做出评价的做法,增加学习小组中其他组员给予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各方面做出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能激发主观努力,只有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作用,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2.3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案》中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及其学业进步与全面成长”,由此,最好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中、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取得的成绩及其反映出来的情感意志、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它不仅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充分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多元化质量评价的实践探索

以多元化评价理念为指导,结合《评价方案》中的标准和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力争采取多种评价手段,旨在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等的应用能力,增强语文素养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及终身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案》中分别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语文综合素养等四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具体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了这些要求和目标,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3.1书面作业和考试法

检测学生在阅读理解、应用写作两方面是否达到要求,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还是书面作业和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相关文学常识,经典诗歌,文言文中的名句、名段、名篇,这些需要熟记的知识,借助书面考试这种手段来检测既准确又方便。而“应用写作”部分,通过批改学生写的书面文字,才能检测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和常用文体的一般写法。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还是能比较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能力发展水平,并为师生确定后续学习起点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对知识点及时查缺补漏,对学生和老师都能起到激励和反思的作用。考试法在试卷结构合理、内容恰当的前提下,这种检测方法还是相对比较客观、公平的,而且易于量化,便于操作,具有很强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也是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不能舍弃的一种评价方法。

3.2表扬鼓励法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发现,中职学生一方面具有活泼好动,当众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同时又存在着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关键,老师对学生一句真心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者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鼓励,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尤其是对学习上经历了很多打击的同学,更有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巨大价值。比如对学生“口语交际”部分的评价,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评价方案》中对学生普通话的发音,用词,以及说话能力,听话能力,回应能力,朗读能力,交谈复述能力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用中肯的、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增强,体验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3.3观察记录法

观察记录法就是教师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并作详细记录,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可以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预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是否积极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小组学习活动中是否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是否善于总结、主动发言等等,对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对表现不佳的同学纳入不良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对整个学习活动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也能了如指掌,然后通过个别谈话和公开表扬等方式,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果。而且针对《评价方案》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项是否实现了设定的学习目标,这种评价办法也是比较有效的。另外,对于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比较适合用这个办法做出评价。如笔者曾在所任教的班级,围绕“规划职场之路”这个主题,组织了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活动,然后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主要从对待本次活动的态度,为活动准备的资料,展示中发言交流情况,最终完成的作品等方面来加以关注。评价时,将师评、组评、自评相结合,使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能从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总之,这种评价远比一个量化的分数对学生有意义,在类似的语文活动中,比如辩论、演讲、演课本剧、访谈、模拟招聘会等等都可以用这个评价办法。

3.4利用评价表法

《评价方案》中,在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语文综合素养四个方面都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表现标准,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和标准,设计一些评价表,来逐项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

3.5建立学习档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