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激励分析十篇

时间:2024-02-04 18:28:42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1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的理论依据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为达到所持股权价值的最大化,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的股权激励。即以股票作为手段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公司董事会在股东大会的授权下,代表股东与以经营者为首的激励对象签订协议,当激励对象完成一定的业绩目标或因为业绩增长、公司股价有一定程度上涨,公司以一定优惠的价格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或授予其一定价格在有效期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使其获得一定利益,促进激励对象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努力。

原公司法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再加上证监会对发行股份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中国一直缺乏实行股权激励的法律、政策环境。2005年以来,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推出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并且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在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等情况下可以收购公司股份,这为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法律环境。截止2008年底,30余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获批。

二、股权激励方式分类

如果从股票的来源区分,股权激励方案可分为股东转让股票和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定向发行股票又分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另外,还有一种以虚拟股票为标准的股权激励方式,称为股票增值权。

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激励对象在一定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

限制性股票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截止2008年底,根据统计的32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股东转让股票的有7家,如中信证券等;实施限制性股票的有6家,如万科等;实施股票期权的有15家,如伊利股份等;实施复合型的有4家,如永新股份等。复合是指限制性股票和期权相结合、股票增值权和期权相结合、股东转让股票和期权相结合。

因股东转让股票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是在2005—2006年与股权分置改革一起进行,目前大多数公司已不采用。本文则主要介绍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方式。

1、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如按股票来源细分,即提供给激励对象的股票是通过计提奖励基金从二级市场回购,或是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股票,又可分为:计提奖励基金回购型、授予新股型(定向发行)。

(1)计提奖励基金回购型限制性股票。公司业绩达到股权激励计划约定的奖励基金提取条件后,公司提取奖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购买股票,再等到符合股票授予的条件时(如业绩或股价),公司将回购的股票无偿赠予激励对象。

(2)授予新股的限制性股票。当公司业绩满足股权激励计划条件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前提是,激励对象按照一定的价格(授予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时,该价格一般比确定价格的市价要低。

2、股票期权。如按是否提取部分奖励基金为行权提供资金,可分为不计提奖励基金的股票期权和计提奖励基金的股票期权。在15家实施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七匹狼以净利润增加额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作为行权资金的来源之一。

(1)标准股票期权。标准的股票期权,即当业绩条件满足时,允许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期间内(可行权期间)以计划确定的价格(行权日)购买公司股票。如果股价高涨,激励对象将获得巨大利益;同时对公司而言,激励对象行权也是一种定向增发,为公司筹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2)提取奖励基金的股票期权。标准的股票期权行权时,激励对象一般都自筹资金认购股份,但是七匹狼却提取奖励基金,作为激励对象行权时的资金来源之一。七匹狼2006年10月25日向激励对象授权700万份股票期权,在前三年(2006—2008年)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的情况下,根据净利润增长率,提取奖励基金。激励基金提取额=当年净利润*(当年净利润-10%)*1/9,上限为当年税后净利润的10%,激励基金在年报决议公告后60日内发放至激励对象。奖励基金的目的仅用于行权,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使用。

3、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结合。当符合业绩条件时,永新股份以净利润增加额为基础、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主要用于奖励突出贡献的员工,如十佳员工等,同时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等授予400万份期权,在条件满足时,可以分期行权。

三、股权激励方案的主要条款

1、激励对象。(1)确定依据。一般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而确定。

(2)实际执行情况。已经实施的公司,激励对象一般为在公司领取报酬的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也由公司仅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为激励对象。有些公司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给将来引进的关键岗位人员。

证监会在2008年3月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中规定,为发挥上市公司监事的监督作用、确保独立性,其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在2008年9月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中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外人员成为激励对象的,上市公司应在股权激励计划备案材料中逐一分析其与上市公司业务或业绩的关联程度,说明其作为激励对象的合理性。

2、标的股票来源、数量。(1)标的股票来源。用于股权激励的标的股票来源有二种:计提奖励基金回购、定向发行,限制性股票可以采用以上方式,但是如果仅是通过计提奖励基金回购股票的形式实行股权激励的,在董事会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时,只能确定计提奖励基金的比例,不能确定股票数量,因为股价是波动的;股票期权只能采用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但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可以确定数量。

图2 标的股票数量及占股本比例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对数量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2)激励基金计提比例。计提激励基金型限制性股票(万科A、永新股份、华菱钢铁)以及计提奖励基金的股票期权(七匹狼),都需要计提奖励基金(见表1)。

3、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的行权、授予价格。股权激励的行权/授予价格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决定激励对象的激励额度,也是监管层各方关注的重要内容。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授予的行权价格不应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公司标的股票的平均收盘价。因此,在已经实施的公司中,股票期权方案的授权价都不低于股权激励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收盘价与前30个交易日两个价格中的较高者,有些公司还高于价格较高者8%或5%,如金发科技、中捷股份等。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并没有对限制性股票授予进行规定,因此,实行该方案的公司一般都在市价的基础上进行打折或变相打折处理。用友的授予价格是市价的75%,中兴通讯38%,万科A、永新材料0价授予(计提奖励基金回购股票)。2008年3月,证监会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对于限制性股票方式,如果标的股票的来源是增量,即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取得股票,其实质属于定向发行,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其后,南玻A采用了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授予价格为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50%。

4、授予/行权设定的业绩条件。实施股权激励的根本目的是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股权激励的授予股票或行权时一般都设有条件,主要是业绩条件。如净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但也有少数公司设置股票市值条件的。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2

关键词:股权激励;问题;建议

一、股权激励

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中,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管理者,避免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从而产生了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委托矛盾。股权激励使得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一方面激发管理层自觉积极的努力经营公司业务,提高公司业绩,实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共同增加;另一方面,管理层同时承担经营风险,分担公司的损失,这样会迫使管理层努力工作。

股权激励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好处,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其弊端,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首先,股权激励会事股权分散,股权的分散对于控股股东来说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会使其控制权减弱,公司股东数量过多并且内部员工持股比例较大时,会弱化原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的话语权,可能会与股权激励的初衷相悖。其次,如果激励的股权占薪酬总额比例过大,员工努力工作并不会带来工资的提升,因此会打击员工工作激情,货币工资过少也会影响员工生活条件。最后,激励可能分配不公,当股权激励政策与工作绩效不挂钩时,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我国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股权激励自身存在的复杂性,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真正控制者或掌握实际控制权的人是公司的实际执行者或经营管理者,而不是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管理层自己激励自己,股权激励就没有违背了其初衷,并且对激励计划的实施缺乏有效监控,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进而压低股价,甚至利空以打压股价以获得超额收益。如果激励计划不能代表股东的真实意图,就可能被公司管理层所滥用,而管理者在制定激励计划时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就难于避免。

2、还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和约束。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制度,目前上市公司推出的激励计划主要是与财务指标挂钩,而财务指标是最容易被高管等被激励对象所操纵的。因此,除财务指标这一定量指标外,还应设计必要的定性指标。即考核被激励对象的品德、执业能力、职业水平等,但这些定性的指标又难以考核。因此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3、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目前我国向内部增发新股和股票回购这两个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票来源渠道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发起人认购股票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一般不得留置”。这就排除了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预留股份以备将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能。

4、资本市场环境尚未完全成熟

我国的资本市场有效性不高,投机现象和内部勾结现象严重,股价难以和公司业绩挂钩,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降低了股权激励的效果。以投机易为主所引起的价格变化既不能向企业的经理人传递多少有意义的投资信号,也不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理人的努力水平给予客观的市场评价。

我国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受到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市场投机、公众信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高管人员的努力导致的业绩变化只是导致股票价格变化的原因之一。即使公司的业绩提升了,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或达到应有的上涨幅度。可能出现公司业绩并未下滑而公司的股价却大幅下跌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业绩下滑而股价大幅上涨的情形,进而大大削弱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这样,激励对象的努力就得不到回报,股权激励效果可能会降低。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更好使用股权激励政策的建议

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激励如果要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制约利益相关方。首先,对于公司的董事会建设,要建立起规范合理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也要加强。其次,对于赠与时间、赠与条件、行权价格、行权时间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最后,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竞争制度。

2、确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的量化来体现的。效绩考核指标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资产运营状况、盈利能力,比如引进杜邦分析体系。也可以与平衡记分卡的使用相结合。同时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因素分析,分析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销售净利率的变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企业运营活动提供指导。但这些做法会使企业治理成本上升,管理层和股东应进行权衡。

3.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时间尚短,在未来股权激励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度还需要不断的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核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同时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进行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挑战,监管部门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不断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所需的资本市场环境。

4.完善资本市场环境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3

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来说,其管理方法和手段需要在时展的同时不断改进,以此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股权激励以及盈余管理则成为了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对公司股权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的内涵做出简要阐释。其次,分析公司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二者之间的关系。再次,深入解析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现阶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重要阐释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公司治理

对于公司治理手段来说,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比如股票市场中虚假信息较多;公司内部的股票剩余索取权以及股票控制权的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等。基于此,如何改善股权激励以及盈余管理将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任务。

一、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内涵

1.公司股权激励的内涵公司股权激励,就是公司对自身的管理层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属于期权激励的范畴。而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和留住公司内部的核心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而确保公司人才不流失,最终保障公司获得长期利益。

2.公司盈余管理的内涵对于公司盈余管理来说,发展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各种资本主义弊端,比如财务舞弊以及诈欺行为,为了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就涌现出来大量的盈余管理。但是关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定义,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出了阐释。盈余管理指的就是:在公司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进行管理中,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并且要不断地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此来为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二、公司内股权管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1.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相辅相成公司内部进行股权激励以及盈余管理,都是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处于对立面的。只有在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才能够为企业稳定人才来源,减少人员的流失,使得公司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而在公司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两者间基于委托和的关系而存在基于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进行解析,出去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相辅相成外,二者之间还存在有委托与的关系。在公司运行过程中,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下的公司,管理层人员更多的会倾向于盈余管理,而对高层人员进行更高的股权激励,管理层人员就会获得更多的盈余管理。由此可以说,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属于委托与的关系。

三、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1.股票市场虚假信息较多在股票市场中,要求以“公开、公平、公正”三项为基本运行原则,以此来确保我国股票市场进行正常交易。但是近几年来,不仅仅是我国股票市场低迷,国际以及许多国外股市都出现了低迷状态,很是不景气。基于此,部分不良公司和企业就会将股票市场中的信息进行虚假化,希望通过虚假的股票市场信息来诱导股民购买股票的动向,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近期,我国中信证券公司部分员工利用国家救市政策进行内幕交易和做空,谋取个人利益,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由此可见股市内的虚假信息在短期内能够使得公司和企业的大股东以及相关机构的投资者获益,但是以长远目光来看,以虚假信息带来的股票飙升,不仅仅会致使公司的股权问题出现纠纷,也会诱发企业内部出现混乱,不利于整体以及长期的发展,最终致使公司出现违法现象而损害公司整体形象。

2.股票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相配对于股票控制权来说,指的是在公司中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确界定如何使用的权力,是决定资产在最终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力。而股票的剩余索取权则是指:企业财产权中的一项,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力。在企业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剩余索取权完全拥有的。尽管近几年中,我国的股票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股份制也进行了改革。但是这样的成就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不算成熟,存在有部分问题有待完善,比如股票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不相配等。若公司内部出现此类问题,就会致使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普遍存在,最终使得公司内部的股权激励体制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管理。

四、公司治理中加强盈余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股东大会,优化股权结构我国的股权激励中存在有很多的问题,股票市场虚假信息泛滥,并且“内部人控制”现象日渐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来讲,都阻碍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制约着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实行。因此为了确保股权激励的有效开展,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公司的管理措施。首先来说,需要不断地完善股东大会,优化股权结构。为了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多个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的建立就是极为迫切的,这样才能够使得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多元化。另外,公司股票控制权和股票剩余索取权的不相配,也要求公司对于内部股票权力进行制衡措施的采取,这样才足以进一步解决公司内部“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后,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公司的股东大会,进行公正、公平的股东大会人员的选举,定期召开股东大会,以股东大会来监督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运作。

2.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由于近几年中股票市场的低迷,很多的公司采取了虚假信息的传播以期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股票市场混乱,公司内部股票激励机制难以实施。因此,对于股票市场中的虚假信息就要求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健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加强,公司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关注于信息披露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在明确信息披露会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前提下,公司才能够更加重视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此外,还要求国家与政府对相关方面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下,公司才能更为有效的实施股权激励体制。

3.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公司内部出现“内部人控制”现状以及虚假信息,就是由于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过程中,仅仅了看重了股权激励带来的积极效应,并没有对股权激励机制的运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此为了保障公司内部的股权激励机制有效运行,就需要在公司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监事会,并且强化企业监事会对于股权激励机制运行的监督管理作用。而为了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一方面需要公司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选取,进行严谨地人员筛选,尽量剔除腐败分子。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对监事会成员进行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董事会成员的高素质才能够使得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实现。

五、结语

对于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来说,速度飞速加快,变化日新月异,而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的诸多公司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生产水平以及技术的提升,另一部分则是我国公司管理手段的进步,股权激励以及盈余管理都是较为有效的管理形式。尽管我国现阶段中股权激励存在有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通过对公司管理手段的有效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说,我国的公司经营方式会愈加成熟,最终能够给公司的盈利带来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才能够更近一层楼,综合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慧辉,赵媛,潘飞.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2(,8):65-75.

[2]庄庆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4

关键词:创业板 股权激励 激励效果

1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至2013年5月,累计有9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有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撤销或撤回股权激励草案,其中有7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有10家都处于董事会预案并报证监会报备审批阶段,还有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决定终止股权激励方案。

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年份来看,呈逐年递增之势,2010年有2家,2011年全年有21家,2012年全年有39家,2013年初至5月份有23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业涵盖了证监会规定的行业分类标准中划分的20大行业98类小行业中的9大行业27类小行业。

从实施的地域来分,东部地区有76家,占了总样本的89.41%,中部地区有6家,占总样本的7.06%,而西部地区只有3家,占总样本的3.53%,可见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衡,工业发展规模差距较大,股权激励在东部地区推出的更为广泛。

从股权激励方式来看,在85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有2家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方式不一样,神州泰岳(300002)和探路者(300005)都是第一期采用股票期权,第二期采用的是股票股权和限制性股票相结合的方式。有61家采用的是股票期权的股权激励方式,占到了总数的71.76%,有14家采用的是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式,占到了总数的16.47%,有13家采用的是股票股权和限制性股票相结合的股权激励方式,占到了总数的15.29%。在这85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首期已经开始行权,有49家首期尚未行权,而在这49家尚未行权的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还处于董事会预案并报证监会报备审批阶段,另外39家上市公司已经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但是尚未到行权日。

2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来的经营业绩效果如何,本文采用独立样本均值显著性检验方法。

2.1 样本公司和对比公司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由于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样本数太少,所以本文选取的样本是在2011年(19家)和2012年(36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共55家样本公司,选取上市公司2011~2012年之间的财务数据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效果。

配对样本公司的选取是按照相同的行业、同一年上市,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差异在5%以内(选取时取最接近值,超过5%仍无配对,则剔除该样本)等条件来确定。衡量股权激励公司效果采用的指标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创业板。

2.2 指标选择与对比评价

本文选取了两组指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方法,对样本公司和配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均值显著性检验。

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有19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其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和一年后的相关经营指标的差异。

3 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检验结果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在实施的当年基本没有什么对公司的相关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而实施一年后期激励效果才得到了一定的体现;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当年其激励效果有一定的显现,但是也不是很明显。

从2011年实施的和2012年实施的股权激励对比情况来看,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要优于2011年的。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实施效果不是太显著,这和中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相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公司高管有较多的都是公司的创始人,其财富的激励效应不在于股权资产的升值,公司成功上市已经让公司高管累积了巨大的财富,所以股权的边际激励效果不会太明显;另外公司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科学恰当与否,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J].金融与经济,2009(2).

[2]徐鹿,孟庆艳.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1(2).

[3]冷龙.股权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8)

[4]颜士超.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8(3).

[5]何庆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投资策略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7(6).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5

关键词:资本市场 股权激励 高管人员薪酬

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公司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冲突等问题,使委托成本不断地加大,委托问题愈来愈突出。股权激励就是应改善委托问题,降低成本而产生的。它的初衷是使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函数相一致,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相关部门就在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济环境等影响,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安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有的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的经营业绩反而下降,上市公司陆续宣布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这使得投资者对股权激励产生了怀疑。下面将从安徽的上市公司特征入手,对股权激励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合理的股权激励措施,以期推进安徽省上市公司运作规范化。

1 安徽辖区内的上市公司运行特征

截止2012年12月,安徽省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达78家,居全国第十。安徽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和投资功能,不断地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措施和手段,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得到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安徽板块”。这个板块群体具有下列特征:

1.1 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安徽在行业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大力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安徽辖区内的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市场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安徽省无一家退市公司。科大讯飞公司和海螺水泥公司等上市公司已经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安徽省企业在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票据融资等方面的业绩不错,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且呈现较稳定上升的趋势。安徽省正多举措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如大力推进安徽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支持证券公司争取柜台交易试点等,大力建设层次丰富和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体系,使资本市场逐步得到完善,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

1.2 安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安徽辖区内发生多起资产并购重组,资产重组成效表现较好。并购重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份、资产置换和单纯控制权收购。并购重组导致控股权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有十多家次由国有控股转变为民营控股。并购重组所取得的成效显著:首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重组并购使安徽辖区一批上市公司的夕阳产业转变为朝阳产业。其次促进了行业的优化整合,造就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如安徽辖区两家民爆上市公司江南化工和雷鸣科化先后参与重组,两家公司产能重组后增加了两倍多,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也使江南化工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爆上市企业。最后提高了上市公司结营业绩:多家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经过整合后,两年的平均总资产、总收入和净利润等比重组前一年的数据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增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高管人员薪酬机制不合理

从安徽省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和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长期以来安徽省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管报酬水平普遍偏低,且高管人员“零报酬”较为严重。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近五年来,虽然高管从上市公司获得的报酬逐年有所上升,但2012年末仍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从统计的样本数据来看,在上市公司任职的高管人员,有20%的高管人员并没有从公司获得报酬,即“零报酬”。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管人员兼任上市公司董事或监事或是由政府官员担任,薪酬却在原单位领取,由此产生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零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运作的非市场行为。第二,高管报酬结构不合理,主要形式是现金支付。从安徽省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统计的资料来看,安徽省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实施的薪酬办法主要有年薪和岗位工资,且薪酬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这两种薪酬结构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薪酬固定部分的多,变动部分的少。二是当期薪酬支付多,远期薪酬支付少。缺少相应的股权激励措施。显然,这样的薪酬结构对高管人员起到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2 安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

截止2006年底,沪深两市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同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和实施,所以安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较晚。股权激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实施现状如何,下面将展开论述。

2.1 安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

目前,股权激励的模式有六种: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员工持股、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和业绩股票。从上市公司的有关股权激励资料来看,安徽省的上市公司大多实施的股票期权,少数上市公司实施包括限制性股票在内的股权激励方式,如阳光电源。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优点在于将经营者的报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达到“双赢”的目标。股票期权在实施时,经营者没有支付成本或支付很少的成本,如果行权时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可以放弃行权,几乎没有风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票期权只是让经营者分享的是公司价值增值部分,没有支付现金流,有利于降低激励成本,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相对于其他股权激励模式,上市公司更青睐于股票期权。

2.2 高管人员持股的上市公司较少,且持股比重小。

从安徽省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和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安徽省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家数少,持股比重小,且不均衡。从上市公司的年报和选取的样本(20家上市公司资料)统计来看,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没有实行高管持股政策,即使实行高管持股,高管持股比重较多的公司很少,像鸿路钢构高管持股多达上亿股的公司极少。大多的公司持股的比重小,持股水平在两万股以内。

2.3 合芜蚌试验区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序列

2011年11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试点,这对合芜蚌试验区来说是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将会为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提供巨大动力。合芜蚌试验区的开展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计划辅导培训100家以上的企业并列入试点企业,力争完成30-50家企业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试点企业中重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激励的主要对象。股权激励含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三种方式。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必将提高试验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试验区建设。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安徽省上市公司虽然在资本市场、公司治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方面已做出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安徽省的经济环境、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在运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资本运作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业绩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安徽省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高管业绩考评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股权激励结构等,不断推进股权激励有效的实施,促进安徽上市公司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郑军.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东湖高新区企业股权激励试点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7).

[2]李春玲,苏文艳.基于控制权配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6

关键词:股权激励;经理股票期权;虚拟股票

一、经理持股的理论分析

现代公司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普遍意义上讲,股东的所有权这时一般表现为收益权(索取权),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凭借于他所拥有的专门知识和所垄断的经营信息,牢牢掌握了控制权。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普遍存在目标不一致现象,为了解决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行为目标的差异,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问题便被提出来了。

从控制权作用的机制分析,经营控制权受到约束或使之失去经营控制权的威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纠正:一是企业组织内部所有者通过法人治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实施监督约束;二是通过外部的自由竞争机制(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对经营者实施监督约束。这两个课题也是企业治理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种方法是建立在企业产权理论、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等一系列现代企业理论基础上加以分析论证的。

以D.Romer(1996)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在技术内涵和收益递增的假定下研究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增长率的国际差异问题。他们强调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和知识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着重分析技术创新引起的产权多样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认为各国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国际差异的主要原因。他们的贡献确定了人力资本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随后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理论结合产权理论引入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是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物质资本一样,也存在产权问题。只是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只属于个人,非激励难以调动,而企业则是众多独立要素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和约。也正是人力资本的产权特点,使市场中的企业和约不可能在事先规定一切,而必然保留一切事前说不清楚的内容由激励机制来调节。 二、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国外公司的长期激励方式有多种选择。笔者在此主要分析两种主要形式:经理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

1. 经理股票期权。

经理股票期权是对公司管理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授予公司高级管理者一定数量的认股权。授予对象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以一个固定的执行价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获得激励股票期权的管理者可以按预先确定的买入价(即执行价或称行权价)购买本公司股票而在高价位抛出以获得收益。

在性质上,经理股票期权与通常所说的股票不同,一般说来,股票期权是一种可供市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性,较强的流动性,以小博大的投机性。而经理股票期权则不同,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激励措施,授予公司管理人员在未来某一时期以一定的价格认购本公司股票的权力,以对公司管理人员起到长期激励作用,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相同。 经理股票期权的操作程序为:

(1)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由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根据公司机制来执行,薪酬委员会由3~4人组成,都是外部非雇员,该委员会一般是高级管理人员受聘,升职的每年一次的业绩考评时,根据本人表现,公司业绩,行业情况等,对其授予合适数量的股票期权。

(2)经理期权股票的行权价与分批授予时间。经理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也就是管理人员行使股票购买权的执行价,在美国,经理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执行价)不得低于市场公平价,所谓市场公平价是指认股权授予日的市场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或前一日收盘价。

(3)经理股票期权在授予后,需要经过一段等待期之后才能够行权,即按行权价格购买股票。这表明公司在授予管理者股票期权时,并没有同时授予行权的权利。经理股票期权的行权权利是分批授予的,行权权利分批授予的按时称为授予时间表,非匀速安排通常具有很强的长期激励性。同时,为了避免对股价的操纵,对每个管理者的行权时间作不同的安排。经理股票期权一般有三种执行方式,包括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和无现金行权并出售。

2. 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也是一种长期激励方案,它只是一种账面上的虚拟股票,为了避免经营者支付购买股票的现金,可以授予经营者一个非真实的股票期权,当约定的兑现时间和条件满足时,经理人员就可以获得现金形式的虚拟股票在账面上的增殖部分,从本质上看,虚拟股票是一种递延现金支付方式。虚拟股票的操作程序为:

(1)虚拟股票由董事会与经理人员根据公司制订的激励机制在计划实行前签定合约。约定给予虚拟股票的数量,兑现时间,兑现条件等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公司每年聘请专家,结合经营目标,选择一定的标准,对虚拟股票进行定价,从长远的角度模拟市场。

(3)当约定的兑现时间和条件满足时,经理人员就可以获得现金形式的虚拟股票在账面上的增值部分。对于溢价型虚拟股票,经营者的收入等于虚拟股票单位数;对于股利收入型虚拟股票,经营者的收入等于股利与虚拟股票单位数的积。

三、我国应用这两种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目的在与将管理者的利益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管理者的一个长期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在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股票市场有效性问题。经理股票激励机制在西方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因而股票价格基本上能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衡量的一个指标。而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很难满足这一条件,股票价格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2.经理股票期权行权时对股票的来源和退出渠道存在问题。根据国外经验,经理股票期权的股份来自于:大股东出让一部分股权作为股票期权激励高层经理人员;发行新股,配股时,预占一部分股票作为股票期权;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一部分股票。但这些做法都与我国的证券法和公司法有一定的抵触。对于非上市公司,经营者所持有的股份还没有一个正常的退出渠道,无法变现,使所持有股份不具有应有的激励作用。

3. 政策与法律完善存在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有关股票期权制度的全国范围的法律规定,尤其是这方面的证券市场,税收法律规定还没有出台。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无偿赠与;股权激励;涉税

一、设计股权激励方式时要点和股权激励作用的概述

(一)设计股权激励方式时的要点

简单的说股权激烈就是通过使上市公司的员工获得一定的股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的鼓励机制。所以说在设计股权激励方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就是对激励模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公司的公司文化和战略目标进行选择,要通过公司各个大股东的共同商议和决策来确定,这样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做好保障工作。

其次就是对激励对象的选择,上市公司的员工比较多,对于不同的大股东来说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所以对于激烈的对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还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考核和监督,确定其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有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和进步提供自己的力量,才能将其定位激励对象。

最后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相关的考核指标进行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考虑到公司整体的业绩情况和个人业绩的考核情况,只有在公司的业绩比较强,有能力进行股权激励这项活动时,对相关的激励对象也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后,才能够完成股权激励活动,这样对公司对个人都是一个负责人的表现。

(二)股权激励的作用

通过对现在市场的调查研究发现,良好的股权激励不管对公司还是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股权激励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被激励的员工其自身的利益与公司仅仅的联系在一起,所以增加了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其次就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被激励的员工都是业绩比较优秀,能力比较强的员工,所以在股权激励的条件下就会使这些优秀的员工与公司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减少优秀员工离职跳槽的现象,促进了公司的稳步发展;还有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福利,在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相关的被激励的员工分红的比例也就增加了。

二、上市公司大股东无偿赠与股权激励方式下的涉税分析

掌握了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时的要点和股权激励的作用后,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股权激励方式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涉税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股权激励支出的税前抵扣

鼓励激励支出是上市公司根据自己的公司的收益向被激励的员工按照各种方式向员工进行支付的过程,现在好多上市公司主要对雇员授予限制性股票,对于这种股票属于公司权益性结算的股份支付,当公司没有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时会将这部分股票作为费用,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法规允许其从税前扣除。

(二)个人所得税

对于被雇佣员工在股权激励方式下获得的相关的薪资,要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缴纳个人所得税,被激励的员工在自己原有的工资基础上,除了原有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各项费用外,在股权激励方式下获得的相关的资金,因为被雇佣的员工属于本公司的成员,所以要根据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

(三)涉税的相关性

根据我国税务局编写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整个公司的主导者,大股东获得的经济效益主导着整个公司,所以大股东要根据公司和国家的规定向公司和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款,所以大股东无常赠与股权激励方式下使被赠予的员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时,被激励的员工也要根据相关的制度法规缴纳一些税费,这就充分的表现了大股东与公司与被激励员工的重要相关性。

(四)涉税的合理性

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言,在根据相关的规定缴纳一定的税费后,所剩下的经济效益属于大股东自己,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公司的发展对业绩比较优秀或者能力比较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股权激励是十分合理的,符合法定规范的,所以被激励的员工在获得相关的股份或者经济利益时也是合理的,合法的,那么根据国家税务局编写的各种制度进行缴费时也是合法的,合理的。

三、结语

上市公司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专业技能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比较高的员工是促进公司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所以现在好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都会采用股权激励方式来稳定优秀的员工,在实现优秀员工价值的同时促进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也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涉税问题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所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范严格的处理涉税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岳红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与案例分析[J].科技信息,2011(12).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8

股权激励是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职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为拟采用股权激励方式的公司打开了合法解决股份来源问题的通道。

《公司法》第143条中明确规定了四种收购股份的方式,其中之一是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可以通过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方式得到股份并将其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也明确了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回购本公司股份的方式解决标的股票来源。

由此可见,对职工进行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渠道可以通过公司股票的回购得到解决。而我国现有法规制度中对股份回购所需资金来源的会计处理有着不同的规定,这给实务操作带来了较大选择和操纵空间,从而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回购股份资金在税后利润中列支

1.《公司法》第143条在规定了公司收购的本公司股份用于职工激励时,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

2.财政部财企〔2006〕67号《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回购股份,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财务处理:

(1)公司回购的股份在注销或者转让之前,作为库存股管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库存股转让 时,转让收入高于库存股成本的部分,增加资本公积金;低于库存股成本的部分,依次冲减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

(2)因实行职工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回购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所需资金应当控制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数额之内。股东大会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之日与股份回购日不在同一年度的,公司应当于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时,将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对预留的利润不得进行分配。公司回购股份时,应当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同时按回购支出数额将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转入资本公积金。

3.《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以回购股份对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在拟订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预留回购股份所需的的利润。

根据以上规定,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职工奖励所需的资金可以从税后利润中列支,并作为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也就是说,这部分预留的利润实际上被限定用途,不允许向公司现有股东进行分配,并应转入资本公积金,在职工行权时,根据行权时价格与回购股份价格的差额,调整这部分资本公积金额。

二、回购股份资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1号-股份支付》,对股权激励政策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方法。该项准则的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职工服务成本计入成本费用,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职工行权企业收到价款时,转销交付职工的库存股成本和等待期内资本公积的累计金额,同时按照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三、回购股份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分析

从以上举例的处理结果看,不同的处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纳税筹划等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分析如下:

1.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如果股份回购的资金从税后利润中列支,不会影响公司当期损益;如果将股份回购的资金在成本费中列支的话,则是将股份回购看成是为更好地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报酬,与支付给职工的其他报酬一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当期利润。

2.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如果回购资金从税后利润中列支,由于不影响当期利润,所以不需进行纳税调整、不会对当期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因此没有税收抵减作用,从而使公司股东为激励政策的实施多负担了税收成本。

3.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回购后暂未转让或者注销的股份,不得参与利润分配,因此,在计算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时,需要考虑这些未转

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是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首选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其作用已勿需置疑,所以在国家出台的相应法律制度中,规范统一的回购资金列支渠道,已是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确定回购资金的来源有关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1.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回购股份资金,其本质是将股东权益在现有股东及未来股东之间进行再分配,所以,以下情况,从税后利润列支是合理的:

回购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注册资本或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等。这种情况下,股东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或扩张等原因,愿意将原有股东权益在新老股东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所以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回购股份资金,可以防止出现不同类型股东之间利益的不平等,保证股东享有的权益。

2.当公司回购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奖励职工为公司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或者将其当期乃至未来很长时期的经营状况与职工的利益挂起钩来,通过未来服务年限、未来收益指标等行权条件来约束所回购股权的分配对象或数量时,此种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为了对职工进行奖励,使正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获取职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更好、更多的服务。那么从现实角度分析,公司对职工采取期权性质的长期股票激励政策与即时的现金激励一样,都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支付报酬的时间和方式有所变化,但这些并不会改变这种支付的实质,所以这些激励措施的现金流出完全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因此作为成本费用列支是合理的。

3.如果回购的股份在未转让或注销前不参与利润分配,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影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回购股份是准备注销的,则由于流通股数的绝对减少,会使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增加。如果回购的股份是用于奖励职工的,则现有股东可供分配利润的增加只是一种暂时的表象,随着行权日的到来,股东真正可获得的利益并不会增加,且在税后利润列支回购款项的情况下,如行权价低于回购股票时的价值,原有股东会让渡一部分利益给未来潜在股东,所以必须考虑这些股份期权的稀释作用,以便投资者正确理解公司的财务指标,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和选择。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9

【关键词】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1.总体状况分析

200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出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风起云涌。2006年9月,国资委及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标志着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结束了破冰之旅。2006年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元年,从收集的数据来看,2006年沪深两市共有4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不到上市公司总数的3%。在2007年前三个季度,很少有股权激励方案公布,但随着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结束,以中化国际、中粮地产为首的部分企业率先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打破了2007年中国股权激励市场的沉默。虽然2007年只有1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但是与2006年相比,股权激励方案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是五年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达60家,占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61%。在方案具体设计上,“民营企业、股票期权模式、定向增发方式”等特征仍然是主旋律,但是限制性股票的重受青睐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变化对股权激励产生的影响。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只有18家,大多数公司基本上是处于谨慎观望期。由于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提高,2010年公布股权激励的公司达55家,相比2009年数目显著提高。

2.股权激励模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激励模式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组合模式五种模式。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分布如表1。

表1 上市公司激励模式分析

激励模式 数量 所占%

股票期权 143 75.66%

股票增值权 1 0.53%

限制性股票 37 19.58%

业绩股票 1 0.53%

组合模式 7 3.70%

合计 189 100.00%

从表1中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模式主要以股票期权模式为主。五年中,有143家上市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占所有公司的75.66%;单独采用股票增值权和业绩股票的激励模式各有1家上市公司,占0.53%;有37家上市公司采用了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模式,占所有公司的19.58%;其余还有7家公司采用了以上四种模式的组合模式。

3.企业性质分析

利用以上189家样本公司的数据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性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企业性质分布表(详见表2)。

表2 股权激励计划企业性质分布表

激励模式 企业性质

国企 民企 外资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合计 39 78.84% 149 20.63% 1 0.53%

从表2中可以得出,我国在2006-2010年提出股权方案的189家上市公司中149家(占78.84%)为民营企业,39家(占20.63%)为国企,五年中仅有1家外企提出股权激励方案,采用的是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为国企的3.82倍。

4.股票来源分析

利用以上189家样本公司的数据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进行分析,得到以下股票来源分布表(详见表3)。

表3 股权激励计划股票来源分布表

激励模式 股票来源

大股东转让 定向增发 回购 原非流通股 定向增发或回购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数量 所占%

合计 7 3.7% 164 86.77% 10 5.3% 1 0.53% 7 3.7%

由表3结合原始样本数据分析可知,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主要有大股东转让、定向增发、回购等形式,采用定向增发的公司有164家(占86.77%),采用回购方式的有10家(占5.3%),采用大股东转让和不确定来源的各有7(占3.70%),仅有中信证券1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股票来源为原非流通股。

5.激励额度分析

所有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189家企业中,排除未明确激励额度和混合激励额度的公司后,明确激励额度的有177家(详见表4)。

表4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额度统计表

激励额度 3%以下 3%-5% 5%-8% 8%-10%

公司数量 74 42 41 20

所占% 41.81% 23.73% 23.16% 11.30%

由表4结合原始样本数据分析可知,有74家企业激励额度在3%以下,占比41.81%;有42家企业激励额度在3%-5%,占比23.73%;41家企业选择了5%-8%这一激励额度的中上区间,占比23.16%;剩余20家企业激励额度在8%以上。激励比例为10%的公司有金发科技、报喜鸟、德美化工、隆平高科,激励比例最小的公司正泰电器为0.0199%,平均为4.01%。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股权激励分析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建议

一、 前言

股权激励,指通过一定形式使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职员获得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激励制度。股权激励的愿景是使被激励人员与公司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从而达到激励他们积极的为公司提供长期尽责的服务。

二、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分析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是始于2006年,截止201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状况如何?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今后又该如何发展?本队针对这些问题将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状况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

(一)股权激励年度统计情况

股权激励在2006年得到迅猛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2007年证监会开展的“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将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作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从而暂缓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2008年是中国股权激励取得阶段性成就的一年,当年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数量明显剧增。然而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股权激励政策趋紧的双重压力,09年股权激励的行情处于谨慎观望期。 2011年度A股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年之内便有114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股权激励方案草案,超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之和。截至2011年底,首次披露股权激励方案草案的A股上市公司共362家,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5%。

(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分析

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最高,截至2011年底,共88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扩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公司大都分布于高技术行业,该行业对人力资本的高依赖度使得其推行股权激励的需求本身较为强烈;二是与众多具有国有控股或特殊行业背景的主板公司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实施股权激励的政策限制较少;三是近年来因股权激励在创业板上演的一个个造富神话使得高管们对于股权激励的渴望越发强烈。

(三)股权激励的方案特征分析

1、股权激励方式

在2011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114家公司中,79家(占比69%)公司包含期权工具,38家(占比33%)包含限制性股票工具,4家(3.5%)包含股票增值权,可见股票期权仍然是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首选模式,同时限制性股票也渐受欢迎,一些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两种激励工具的复合方式。因为股票期权的收益来自行权价和股票市价的差异收益,公司和个人都无支付压力,这是它的优势所在,适用于那些处于快速成长期、股价具有大幅上涨空间的公司。而限制性股票对于处于稳定期,股价缺乏大幅成长空间的企业而言,则更具有优势。将这两种工具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2、激励计划有效期

本文对上市公司已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计划有效期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显示,32.46%的样本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选择5年;有70家激励有效期集中在5年以内,占样本总数的61.40%;其余有效期超过5年的占4.39%。可见,现阶段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激励计划有效期时,设置的激励期限不够长。

吕长江等(2009)指出,上市公司可能通过缩短激励期限以达到公司利益输送的目的,他们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置的有效期都比较短,并且存在从众思想。本文对已公告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的统计结果证实了吕长江等人的观点。

3、激励人数与对象

在股权激励人数方面,受激励人数占授予时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中位值达到6.1%。上市公司最关注的激励群体依然是执行董事/高管与中层管理人员,覆盖率均在95%以上。从激励额度来看,年度授予个人价值日趋回归理性,各职位之间及职位内部的差异度越来越小。

三、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A股市场的股权激励实施现状表现出授予率(53.7%)偏低,停止率(30.5%)偏高的特点。在所有公布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的上市企业中,实际授予187个计划,65个计划实现首次行权/解锁,106个计划停止实施。主要表现在:

1、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股权激励缺乏转换机制,一旦期权潜水或限制性股票低于授予价,企业往往选择停止或不再授予。同时,股权激励的审批也需要一段时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审批期间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初衷和环境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授予率偏低,停止率偏高。

2、要警惕低含金量股权激励,即行权条件过于宽松带来的危害。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会使高管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带上“金手铐”的上市公司高管,他们自然会尽职地去啃企业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可能不择手段进行利润操纵,一是在实行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前,有意隐瞒或压低上市公司利润,待推出具体股权激励方案后,前期人为隐瞒的利润就会发挥功效,公司高管也就可轻而易举获得供激励的标的股票。二是激励股票行权或解锁阶段,管理层得到的这些标的股票,要兑现后才能最终体现价值,这时可能出现管理层虚增上市公司利润,从而达到高价出手标的股票的目的。这类股权激励概念股不仅没有投资价值反而会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地雷。

四、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1、适当延长激励计划有效期

激励有效期是激励计划的时间长度。有效期越长,激励对象行权的门槛越高,由于每期都要面临激励条件的约束,其操纵行权指标的能力被显著地削弱。此外,较长的激励有效期可以减少每期行权的数量,从而削弱了高管通过操纵股价来集中获得高额收益的能力。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发挥明显的激励效果。

2、强化激励条件的约束力

激励条件是衡量激励对象能否行权的标准,过于宽松的激励条件无法对激励对象的行权资格设置实质性门槛,反而会带来利润操纵、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业绩考核指标应该全面合理,既要符合公司的发展情况,又要强化对激励对象的约束力。

3、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改善股权结构,激活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利益各方达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实现对公司治理的目的。健全董事会,提高董事会的质量,保证独立性。另外,董事会中应该有一定的职工代表,以充分体现独立治理的原则。完善公司薪酬委员会制度,确保其能独立于公司高管人员做出判断。提高监事会独立性,强化监督力度,监事会负责监督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并定期向股东大会公布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Z].2005.

[2]和君咨询.2011中国股权激励年度报告[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