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范十篇

时间:2023-03-21 06:35:46

住宅建筑规范

住宅建筑规范篇1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对比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住宅所承载的功能也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老规范中的部分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情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以下简称《2011住规》),得以颁布。新规范扩充了部分内容,对部分术语、经济指标等内容也做了重新定义。

一、研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意义

住宅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住宅已经基本实现商品化,住宅套型的成型和变化逐渐由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由国家的政策、法规或规范硬性规定;但后者确实影响着住宅工程项目的规划指标的操作余地以及住宅户内平面设计的细节,包括阳台的配置等;另外,住宅已日益成为建筑存量的主体,住宅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条目,避免在贯彻执行中产生歧义。

二、新旧规范的对比

1、增减并明确术语

《2011住规》在第2章术语部分做了调整。增加了凸窗、架空层、联系廊的概念,取消了《99住规》中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明确了附建公共用房的主要功能。上述术语定义准确且符合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住宅设计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9住规》中对住宅的术语分类按平面形式,由此产生了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防火规范也据此区分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中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有些住宅仅一个疏散核心筒,按平面可定义为塔式住宅,但其一层达到8户甚至10户,一层面积接近甚至超过650平米,从楼梯到户门通道长且曲折,按照塔式高层住宅要求布置一组垂直交通和消防疏散核心即可,但从使用功能和消防疏散角度看极为不合理。诸如此类问题核心在于住宅的定性分类,新规范取消这一分类术语后代之以单元面积、疏散路线距离等定量指标来规范住宅功能与疏散,更加科学也更严谨。

2、调整技术经济指标

《2011住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再以住宅标准层为依据,而是以整栋楼为计算单元。住宅设计实践中,按《99住规》计算的套型建筑面积仅包含了标准层的公摊面积,屋顶电梯机房、楼栋出入口门厅等并未计入。住宅楼的楼梯、电梯、机房、门厅等属于整栋楼所有业主,业主对其拥有的使用权是平等的,所以应该共同分摊其面积,应该说新规范更加公平合理。《2011住规》还引入了套型总建筑面积的概念,即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套型总建筑面积计入了阳台面积后,对住宅套型面积大小反应的更加客观准确。

3、对建筑面积进行规范

停用“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是本次修编的一大重点。新规范中停用了与标准层面积相关的各种计算和指标,不再以标准层为计算参数,改为统一以住宅整栋楼建筑面积为计算参数。这样一来,避免了面积按标准层计算出的结果与房管局数据相差大等问题。新《规范》还规定,所有的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明确了阳台的使用功能,并指出,开发商对阳台面积不得任意扩大化,杜绝了开发商所谓封闭阳台按全面积收费的约定俗成做法,杜绝偷容积率的行为。另外还新增了凸窗概念:“凸窗既作为窗,在设计和使用时就应有别于地板(楼板)的延伸,也就是说不能把地板延伸出去而仍称之为凸窗。凸窗的窗台应只是墙面的一部分且距地面应有一定高度。”

4、安全措施更加齐全

本次修编的另一大特点是明确了许多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其中,相比2003年版的规范,此次新规范中对住宅楼盘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动是:新规要求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新规同时明确,如果一栋12层以上的住宅楼由2个及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12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但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5层。这对开发商来说在设计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件麻烦事,但对购房者则是好事,今后再购新房就可以有所关注了。

5、绿地面积要达标

儿童活动场和老人活动区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们的室外活动舒心、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住宅的经营与管理:注重培养业务人员。经营需要诚信,绿色住宅的绿色经营更要诚信。管理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绿色管理更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工程质量:经过国家规定部门的审核通过,严把质量关。严格质量、安全、造价、进度、环境和健康全过程控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防止行政资源滥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监督工作规定,坚决惩治滥用行政资源的部门与人员,提高自我监督能力与监督效果。时刻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住宅。

6、更注重住宅的长效管理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变化的户型,很难避免将卫生间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一旦出现卫生间漏水,将给下层住户带来不便,甚至引发邻里纠纷。新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为这类问题在源头止水。新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保障了居民的权利。又如,在开发商的各种增加利润的策略中,增加隐形面积是常用手法,有时一套住宅的卧室加起居室面积为30平方米,而阳台面积竟达到50平方米。新规范明确规定“阳台面积不超过套内面积的15%”。以往有的开发商把住宅户型层高设计为6米,实际把一层潜伏修建为两层,使产权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一半左右,钻国家管理的空子,而新规范明确规定“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米时,应对这些超过3米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米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米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米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这使得开发商“偷”面积的手段难以实施。

三、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建议

要完善住宅设计的相关规范,首先应对《住宅建筑规范》中建筑的主体地位加以明确,我国对于建筑设计的规范当下多为技术性规范,较为系统的建筑法规尚未能够建立。《规范》让的颁布为建筑法规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完善建筑设计相关规章呼之欲出。故此,当前的第一要著,便是在住宅设计领域明确《规范》,将住宅先关设计规范当中的总分关系或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为下一步建立与时俱进的住宅设计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拟定以加强性能规定为基本方针,以技术规定为保障体系的新型住宅建筑规范条例。

对于加强术语标准的建设也同样必不可少,在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当中,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标准综合了术语、图形、模数、分类等等几点标准,术语在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席位。要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则对建筑设计术语规范也要得到建立健全。对建筑设计相关术语的定义原则、使用要求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定,这对规范住宅设计及开发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2011住规》综合考虑了我国当前住宅设计中的实际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以居住舒适、安全为本,对住宅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公寓式住宅等建筑形式,期望规范再作调整时能加以界定。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

住宅建筑规范篇2

【关键词】高层住宅;消防车道;问题;探讨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尽可能多建设绿地、要有足够的娱乐设施等。但是这种要求往往是以牺牲住宅必要的功能为前提,这一问题在高层住宅中非常明显。因为高层住宅本身的占地面积相对小,人们更渴望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这样在基础设施简之后,往往忽略了对消防车通道的建设。接下来,笔者就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行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的高层住宅设计人员已经开始重视对消防车通道设置的设计,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层住宅建设现状来说,消防车通道设置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给高层住宅以后的使用埋下了很多隐患。接下来,笔者就总结一下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只考虑到在高层住宅建筑的一面设置消防车通道,而其他的地方都设计成自然景观或者娱乐设施,这样的设计虽然得到了很多开发商和居民的喜爱,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隐患。其实设计人员这样设计也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是指《住宅建筑规范》,但是我国已经出台的符合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法律规范,比如《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这里有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周围必须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通道,如果设计环形消防车通道存在困难,也要在高层住宅建筑两面设计消防车通道。因此在这里出现了矛盾,设计人员前者遵循《住宅建筑规范》与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着不同的规定,这给设计人员也带来了困扰,但是这两种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这是目前我国现行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遇到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针对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问题的探讨

上文中笔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在设置时存在的最大问题,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有着不一样的规定,接下来,笔者就这问题进行探讨。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的消防要求比较

通过笔者对这两种规范的仔细研究比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强调的是高层公共建筑,也没有具体的说明高层住宅这一建筑类型,而《住宅建筑规范》则强调了住宅的消防车通道设置的具体要求,因此通过笔者的研究认为《住宅建筑规范》更适合我国建设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时使用。

2、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部分消防条件比较

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两种规范,一种针对的是高层公共建筑,而另一种主要针对的是高层住宅,那么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消防条件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2.1高层住宅在设计时都一般每户每层都在50-150m2之间,每户之间都有防火墙,户门也要求是甲级最少是乙级防火门,这样的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即使一户发生火灾,也不容易发生蔓延,直接将火情控制在一户之内,而且对每户内的任意一点到户门的距离也有规定,即一般为20米,这样可以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尽快的被疏散。

2.2高层公共建筑防火分区可达2000m2、3000m2与5000m2,而且平面布置、使用功能复杂,高层公共建筑疏散距离达50m疏散距离远远超过住宅建筑,往往需要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来辅助人们对建筑平面及安全疏散、逃生路线的感知。

2.3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用户人员情况比较

一方面,高层住宅每套用户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使用人员相对较为固定,住户对自家住宅的平面布置及物品放置情况相对熟悉,安全疏散路线等更为清晰;另一方面,高层公共建筑活动人员相对住宅来说,明显复杂,有的人员甚至只来过一次,对建筑平面布置甚感陌生与神秘,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应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逃生。通过上述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用户人员情况比较,可以认为高层住宅用户人员比较高层公共建筑相对固定,使用功能相对单一。

因此,我们认为高层住宅与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条件有诸多区别,而采用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车通道设置条件来要求高层住宅,显然不太符合实际生活需求及防火灭火工作情况。

所以根据上述讨论可知,对于10层及1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危险性相对其他高层公共建筑来说较小,结合实际,可建议按规定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要强调的是,该长边不应仅仅为一般的消防车道,应为消防登高车操作面,并满足消防登高车操作面的相关要求。比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进深大于4m的裙房,该范围内应确定一块或若干块符合消防登高车操作要求的场地。该场地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宽度不应小于8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坡度不大于3%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至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5m;登高车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登高车操作场地与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m-9;建筑物的外墙与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每层均应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人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x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对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进行有效的设置十分必要,能够防患于未然,虽然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两种规范有矛盾之处,在经过笔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对其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规范。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为更好的建设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通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白洁.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面和消防登高作业场地的消防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9)

住宅建筑规范篇3

关键词:新环境;住宅建筑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住宅建筑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国民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住宅建筑作为城乡建设的重点,和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住宅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环境、资源和发展,同时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和居住质量。然而,当下新环境中的住宅建筑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认清问题,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部分设计规范、标准不协调,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设计规范、标准是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以及权益的保障;是提高住宅建筑设计水平、住宅性能,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住宅建筑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设计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够协调,且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把控与提高。

1.2、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把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但是在实际案例当中,部分建筑设计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的设计与运用。导致住宅建筑出现了节能差、寿命周期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的现象。

1.3、单元平面、住宅套型不合理

我国城镇住宅形式多样,但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住宅既要考虑满足居住的功能性要求,也要考虑满足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以提高住宅的内在品质。可往往很多案例中都存在诸如体形太过复杂、平面凹凸过多导致体形系数过大不利于节能设计;交通核设计不合理,浪费面积造成公摊过大;户内交通线长、尺度不合理、空气对流不通畅;功能分区不合理、各功能空间面积比例不当等问题。

1.4、采光设计不到位

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照度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天然光充足,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能满足视觉要求。这在我国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对于节约能源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住宅建筑的采光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天然光,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光环境,节约能源。但有些案例却通常忽视了这个问题,出现功能空间窗户面积过小、进深过大,进而窗地面积比不够;窗户周围凹凸造型过大、北向离室外连廊太近,从而遮挡窗户,影响采光效果;建筑玻璃的材料类型、颜色选用不当,使其遮阳系数和光学性能与建筑本身不相匹配等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筑活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解决当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完善、统一设计规范、标准

相互间不够协调、存在“错、漏、空、缺”问题及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等的设计规范、标准要及时更新完善。例如: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在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对于我国地方性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在保留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气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及适当灵活等的前提下,应该由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指导、统一及监管,以此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及统一性。

2.2、积极引导绿色住宅建筑

建立绿色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住宅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在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2.3、合理优化单元平面、住宅套型

住宅单元平面的设计应根据居住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活动规律,来布局和确定住宅功能空间的总体关系,使空间布局合理,动静分区,空间面积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套内交通组织顺畅,遵循住宅建筑模数的协调原则,减少套内交通面积和公摊面积。2015年即将实施的新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5.5.28条中明确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剪刀楼梯间的设置要求以及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即“三合一前室”)时等的设置要求为合理优化住宅建筑的交通核及单元平面,减少住宅套型公摊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2.4、重视、提倡采光设计

以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为依据,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时,按照所在地区的光气候区和对应的采光等级严控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选用合理、适宜的建筑玻璃材料类型及颜色,采用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来改善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调节生理节律,益于身心健康。

3、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覆盖,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渗透到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一些节能设计软件、采光设计软件及BIM模型等先进技术的融入,正在快速推动住宅建筑设计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住宅建筑设计是个长远的过程,且需要统筹考虑规划、景观、日照、通风等诸多因素。未来的住宅建筑设计应当超前考虑到未来人们的生活模式等,追求人性化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且将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住宅建筑规范篇4

关键词: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套型总建筑面积;套型阳台面积;住宅楼总建筑面积

中图分类号:P2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住房市场快速发展,住宅品质有了很大变化,住宅形式也越来也多。房屋的各项面积指标作为房屋所有人拥有的房地产权益的量化指标其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与开发商、购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避免住宅工程在投标、立项、报建、验收以及销售、管理等环节出现计算方法不一致,多种计算结果的情况,住建部于今年的8月1日起执行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对在住宅设计阶段需计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了调整,将原规范的7项经济指标简化为5项,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部分修改,使其简单易算,有效反映客观实际。

原规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套内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套型建筑面积;套型阳台面积”共七项。新规范保留了“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和“套内使用面积”两项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对其余五项指标进行了删减和修改。调整为套型总建筑面积,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三项指标。

原规范的套型面积计算方法是以标准层为计算参数,反求套型建筑面积。本次修编以住宅整栋楼建筑面积作为计算参数。老规范中提到了标准层的概念,标准层就是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若按标准层来计算,标准层中的套型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公摊面积,但在标准层公摊面积中只考虑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而首层和顶层与标准层平面不一致部位的面积是考虑不到的,例如:首层的公共出入口、顶层的机房,水泵房,水箱间、附属用房等。这样的计算方法不能直观的反映一套住宅全部公摊后所涵盖的建筑面积到底是多少。修订后的新规范把所有的这些面积都算到整栋楼的总建筑面积内,然后用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不含地下室及阳台)得出一个比值,该比值相当于全楼的使用面积系数。计算时用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这一比值所得的面积再加上套型阳台面积即得出套型总建筑面积。这样计算得出的面积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准确性及合理性,能够保证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与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一致。

新规范中套型总建筑面积的概念与原规范中套型建筑面积的概念也有所不同,原规范套型建筑面积不包括阳面积,阳台面积是单独算的。新规范把阳台面积也算在套型总建筑面积中,而且计算阳台面积的方法也有变化,原来是封闭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面积计算,未封闭阳台、挑廊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容易混淆。现在统一计算方法为:无论阳台为凹阳台、凸阳台、封闭阳台和不封闭阳台均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一半计算,这样也与现行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相统一。

原规范为了不影响“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将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单独计算,该层使用面积不算到“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里,有失公允。这次修编将其使用面积纳入到套内使用面积中,加大计算比值,将利用坡屋顶所获得的使用面积惠及全楼各套型,可以准确计算出参与公共面积分摊后的该套型总建筑面积。若此部分作为阁楼层只给住宅顶层住户使用,其使用面积则应算至顶层套内使用面积内,再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其套型总建筑面积。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公平性。

本次修编的另一个重点是刚才提到的“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这个系数不能全部反应住宅的问题,而且大家理解和表述的概念也都是不一样,有些开发商及房地产策划企业认为是公摊率,有的认为是使用率,概念不统一。为了防止混淆,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原则性修改,取消了“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这项指标,统一了计算方法,使得住宅各项指标简单易算。

在设计阶段计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住宅从方案报批到施工、管理各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新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必将更好的指导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理解和把握各项指标的计算,更好地体现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参考文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篇5

关键词:民用住宅;防渗施工;工作要点

民用住宅是人们群众主要的生活场所,民用住宅渗水是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民用住宅渗水不但对建筑物主体来说构成了结构上的隐患,而且对于住宅用户来说影响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造成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复杂的,且需要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民用住宅建设中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入手,分析了民用住宅建设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居民的合法权益。

1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概述

1.1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特点

首先,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关乎人民群众对住宅的满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评价和对自身利益的体验,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其次,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是一项长期困扰建筑界的难题,有数据显示近5年内物业报修中房屋渗漏问题占据30-40%的比率,渗漏问题不但不能回避,而且需要相关各界积极配合才能有效解决的难题。最后,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筑材料、人力资源、工艺流程和管理规范等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不但体系复杂,而且相互制约。

1.2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作用

首先,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能力,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是一项综合材料、工艺、人员的技术,解决好民用住宅渗漏问题可以全方位促进建筑企业各领域的发展。其次,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对于住宅主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保护的作用,对延长民用住宅使用年限有重要的意义。其三,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可以确保建筑整体施工的质量和速度,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做好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 民用住宅出现渗漏的一般原因和解决措施

1.3.1 民用住宅渗漏的原因

首先,材料上的原因,一些企业对建筑施工材料和防水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由材料的原因导致民用住宅渗漏。其次,工艺上的原因,一些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片面追求施工的速度,简化施工工序,更改施工流程,在实践操作上破坏了建筑物防渗的工艺。最后,设计上的原因,一些民用住宅的设计单位在设计中没有将设计意图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综合,闭门造车,在设计上形成缺陷,导致施工中和使用中民用住宅出现渗漏。

1.3.2 民用住宅渗漏的解决措施

其一,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材料和防水材料的质量,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挡在施工工地之外。其次,强化防渗施工的工艺管理,推行标准化施工,实行规范化操作,奖励模范化作用,惩戒不规范操作。最后,加强设计、施工、检验等相关各方面人员的交流,将原本分散的工作统一在实际施工中,解决好民用住宅渗漏的难题。

2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要点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相关的方面很多,本文在总结以往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提出通过解决常见的几种民用住宅防渗施工进行简单探讨。

2.1 民用住宅屋面防渗施工的要点

2.1.1 民用住宅屋面渗漏的原因

首先,所选用的防水沥青卷材不符合工程设计和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其次,屋面的找平层不符合规范要求,致使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开裂。最后,施工时,工人技术水平较差,造成屋面防水层渗漏。

2.1.2 民用住宅屋面防渗的措施

首先,选用质量合格且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防渗沥青卷材。其次,应根据屋面防水层的要求和本工程的面积大小设计坡度和分格缝。最后,根据容易渗漏的部位不同,重点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在技术上防止不规范操作,进而防止屋面渗漏。

2.2 民用住宅墙体裂缝防渗施工的要点

2.2.1 民用住宅墙体裂缝渗漏的原囚

其一,民用住宅的地基土质较差,沉降量较大,形成墙体裂缝。其二,更重要的是建筑材质的物理特性,热胀冷缩砌开,从而导致渗漏。

2.2.2 民用住宅墙体防渗的措施

首先,防止温度裂缝产生,在进行浇筑顶层顶板,檐工板及天沟等混凝土时,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选择适宜温度条件。其次,墙体要每层设置圈梁合理配符,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钢度。最后,设置墙体伸缩缝,沉降缝,以及防震缝有利于抗震和防裂

2.3 地下室渗漏施工的要点

2.3.1 变形缝处渗漏的处理措施

控制材料的强度,延伸性,耐老化性,耐酸碱性的要求。渗漏措施变形缝处止水带的规格,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置要求,止水带安装前应认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牢固,埋设位置准确,浇筑混凝土严禁挤压止水带,防止偏漏变形,浇筑滋凝上时,要仔细操作,在钢筋过密的区域应有川细料混凝土浇筑,以在止水带周田推骨料集中,而导致混凝土松散,防水性差。

2.3.2 混凝土裂缝渗漏的处理措施

合理选择水泥标号,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混凝上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

2.3.3 混凝土施工缝处渗漏的处理措施

清除水泥软膜和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宜先铺与混凝土弧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底板与墙体之间必须留施工缝,做好养护工作。

3 结语

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是一项对于建筑企业和住宅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应该给予其高度的重视。由于时间和篇幅上的限制,本文对一些导致出现民用住宅渗漏的原因并没有分析,也没有针对其作出探讨,希望同行能够借鉴本文列举的防渗措施基础上,结合民用住宅建设中防渗施工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解决民用住宅渗漏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住宅建筑规范篇6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必要性;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住宅建筑消耗能源量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能源问题作为当今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能源紧张、能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不但要从生产和生活中各个方面上进行节能,还要强调住宅建筑节能,即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该把节约能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往往采用一些高能耗的取暖设备和空调,以保障住宅建筑冷热舒适性。一些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导致了住宅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同时,最近几年来我国住宅建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在施工和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国住宅建筑消耗能源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4, 居消耗能量的首位。我国主要把煤炭作为主要的消耗能源,而不采用气和油等优质能源,由于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估计到2020年,在全球中,中国将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大国,这些都导致全球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更加恶化。再加上我国住宅建筑节能工作进行迟缓,在进行住宅建筑方案设计时,严重缺乏节能意识,没有把握节能设计,使住宅建筑与节能设计严重脱节,而仅仅是通过把各种各样的节能材料堆砌在一起,就认为是节能住宅建筑。大量实践证明,应该从系统量化的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以节约能源。总之,应该把节能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进行对待,大力提高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运用合理妥善的方法措施解决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以避免环境问题的恶化,同时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

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屡见不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没有完善节能规范标准。在目前的住宅建筑设计与建设中,仅仅考虑绿化景观设计与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造型设计,而不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甚至从未考虑节能设计。由于我国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处于发展与起步阶段,因此,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节能规范标准体系,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节能技术。这些往往会导致一些建筑垃圾与垃圾建筑的产生,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下降、结构主体损坏、耐久性降低,寿命缩短等。其中最为突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住宅建筑进行夹芯保温、外墙自保温与外墙内保温,但是这些做法更容易带来建筑垃圾和垃圾建筑。

(2)节能设计水平明显不高,图纸审查极其不严格。在建筑设计领域,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不仅与暖通空调专业相关,也与建筑热工专业相关, 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往往住宅建筑设计人员不能付出大量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准确完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从而导致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明显不高、参差不齐的现象出现。审图人员在进行图纸审查时,由于其对节能设计的理解不够,使有些没有达到节能设计规范标准的图纸通过了审图人员与施工图审查机构单位的审查。

(3)没有合理地、正确地应用住宅建筑节能辅助设计软件。在目前的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各种类型的能耗模拟软件与住宅建筑节能辅助设计软件,其中一些优秀的设计软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地位,建筑设计人员认为应用这些软件能够有助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这一问题导致一些设计人员对这些软件的完全依赖,错误地认为应用软件设计完成的节能设计工作肯定是合格的。但是根据实际的实践情况,如果节能设计人员不能合理地、正确地应用住宅建筑设计软件或者辅助设计软件,也会使节能设计工作不合格。

(4)没有合理完善的节能住宅建筑检测验收方法。在采用建筑热工法时,主要对室内外气温、热流密度与保温建筑墙体的内外表面温度进行测量,该方法把被测试墙体单元的热工性能表示为整个小区或者整栋楼的墙体热工性能。但是这个方法带来的缺点就是很难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使整个小区内的屋面以及建筑墙体的热工性能难以准确确定。总之,这种住宅建筑节能检测验收方法还不合理完善。

3.相应的解决措施

根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探讨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尽快地健全完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与传统技术工艺不同的是,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施工技术难度相当大,要求极其高。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连续制定了节能设计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设计有指导作用,但是有些规范标准的可操作性还是极其低下。因此,在住宅建筑开始施工前,应该根据现存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方案。

(2)提高节能设计水平,严格图纸审查。在节能设计单位与施工图审查机构单位中,大力开展节能设计技术培训教育,举行各省、各地市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宣讲与节能技术讲座,办理住宅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课程培训班。通过这些,住宅建筑设计人员掌握了节能设计的流程,理解了其原理。

(3)掌握合理完善的节能住宅建筑检测验收方法。节能住宅建筑的检测验收就是对建筑节能效果的检测验收。首先,应该认真检测住宅建筑节能体系;其次,应该规范完善对节能效果的检测验收方法;最后,可以检测房间气密性和建筑物结构的热工性能,以检测住宅建筑是否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进而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检测验收方法,以保证住宅建筑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4)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全过程中,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由于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良好的建筑单体设计, 在建筑单体设计全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使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更加明确,对节能措施进行合理量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优选出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设计的方案。在对建筑单体平面设计进行优化时,应该根据房间使用频率和使用功能,对平面布局进行优化。在对住宅平面中主卧室和客厅等主要活动空间进行布置时,往往使其朝向南向,这样不仅使冬季太阳的辐射增加,还使夏季太阳的西晒减少。可以把绿化和太阳能转化等许多设备放置在屋顶上,使住宅建筑屋顶平面使用功能得以优化。在对建筑单体立面设计进行优化时,应该使节能设计和建筑外立面设计统筹兼顾,建筑外墙不仅增加了建筑外墙美观,还可以使能源转换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太阳墙和太阳能平板外墙集热器等能够把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转化住宅建筑需要的能量。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全过程中,应该利用合理的方法,以保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达到最优状态。

4.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住宅建筑不断出现,不仅要提高对住宅建筑的要求,更要提高对其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JGJG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住宅建筑规范篇7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enhancing seismic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important safety precaution measures for building earthquake construction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this paper explor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specification, the seismic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building are the same, and the building structural engineers will ensure seismic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discussed several building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关键词: 住宅建筑;建筑技术;抗震施工;抗震应用

Key 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s;construction technology;seismic construction;seismic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17-02

0 引言

围绕研究怎么样通过建筑的室内区域划分、陈设和家具的安排设计、材料的选择等各个方面做了不同的详细考虑,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建筑物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在建筑施工的框架中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抗震性能良好、整体性能好、围护的墙体轻便、施工运行速度较快、布局设置灵活等等。在实际的工程中,抗震施工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结构构成。因此,要求工程的负责技术人员严格依据图纸进行施工和操作,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尤其要注意在施工环节中重视对防震设施的建筑质量,要加强对防震设施建筑的监督和专项部门检查,将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满足抗震设防对房屋结构的要求,才能杜绝抗震隐患。

1 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能够取得成功,其中诸多的影响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也是有许多的,各种复杂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比如,在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主要外部原因就是住宅建筑的设计是否始终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建设,其中包含住宅建筑的抗震构造设计是否合理、在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是否较高、住宅建筑选择的地位是否合理等诸多原因。对于住宅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来说,更多的需要考虑住宅建筑的房屋结构、使用年限、后期改造等方面的问题。

从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住宅建筑的结构是否合理,整体建筑结构是否符合规则,在特性方面是否呈现出均匀、对称等特点,在上述特点之下,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比较强大。反之,那种不规则的住宅建筑,甚至头重脚轻式的住宅建筑,扭转的不规则住宅建筑,等等此类情况,其建筑的抗震性能都比较差。这里需要修正一个近年来通常认为的误区,那就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跃层、错层和复式等类型的住宅建筑情有独钟,诚然此类结构的住宅建筑在提升居住舒适度等方面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从增强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角度上来讲,平层的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更胜一筹。

其次,还需要考虑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时间长短,有的住宅建筑虽然符合建筑规则,但是因为建造的时间较长,以往的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虽然考虑抗震性能,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当时的住宅建筑抗震标准相对较低,导致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而且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在住宅建筑抗震标准上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总起来说,住宅建筑的抗震标准越来越严格,标准越来越高。

再次,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当时当地的建筑材料及施工质量的影响。有的住宅建筑抗震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标准、型号等要求也相对较高,比如建材质量的好坏,混凝土标号是否合理,钢筋是否合格等诸多因素,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的高低也是影响施工技术及应用的重要因素,有的施工队伍技术高超,因此建造的房屋质量就高,抗震性能相应的就好。最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住宅建筑的后期改造的影响较大。在住宅建筑的初期设计过程中,大多数住宅建筑均会充分考虑到房屋的抗震需要,因此对于建筑内的有些部分是不能够进行改动的,因为一旦破坏建筑的整体防震设计和抗震结构,那么就会较大程度的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甚至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住宅建筑很有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的情况。

2 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几点对策建议

近年来,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日益完善和提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和缺陷。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现对加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是,加强住宅建筑墙体砌筑的抗震性能。因为,通常认为,住宅建筑的墙体框架结构是决定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关键所在,其所采用的围护构件属于承重构件的范畴,其所能够产生的抗震性能的高低,也重点取决于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建筑承重结构的连接方式,还要考虑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建筑地基状态。比如,在实际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过程之中,墙体的需要通过砂浆的粘结构共同构成墙面的整体,才能够有效实现住宅建筑的抗震要求,因此需要在抗震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标号水泥,严格合理控制砂浆配比等方面,严格住宅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整个墙体的砌筑砂浆饱满度达到相应的标准。有的住宅建筑墙体的砌筑经常采用的是“三一”的砌砖方法,其中在竖向灰缝这一个环节上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技巧。另外,在住宅建筑的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之中,需要事先将墙体内的短钢筋埋置好,然后再进行砌筑前的焊接等各项工作,坚决避免那些拉结筋在墙体之中任意摆放,导致其弯折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结构的质量等问题的存在。针对上述几种情况,需要在住宅建筑施工之前,即对所需要的各种型号的配筋一次性备齐备足,动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情况。

二是,加强住宅建筑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在抗震施工技术之中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技术。因为,在众多的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中,重点通过科学合理设计构造柱和圈梁等方式来确保抗震性能,从而实现整个住宅建筑的最大抗震效果和能力,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更加注重采取强有力的施工措施。因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住宅建筑的骨架,充分发挥着有效约束墙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纵横砖墙之间的有效连接,进一步增强了住宅建筑的整体抗震性。

三是,加强住宅建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因为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发挥着连接框架柱和梁之间的作用,因此框架节点比较符合抗震标准才能够实现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如果框架节点遭到破坏,直接就可能导致住宅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位移甚至倾倒,由此可以看出,框架节点抗震技术施工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要全面加强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混凝土的强度,相关的配置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抗震性能保护措施。在实际的抗震技术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将混凝土浇筑到梁底的标高位置,然后将框架节点的混凝土,连同梁板进行浇筑。对于施工队伍来说,要进一步增强抗震施工技术应用的超强意识,从坚决杜绝施工隐患的角度入手,严格遵守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纸要求,严格按照住宅建筑抗震构造图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整体框架柱的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在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住宅建筑框架柱的横断截面通常会包含梁的横断截面,这就要求在配置住宅建筑的柱箍筋和梁箍筋等环节上,更加的小心谨慎,坚决避免“形式箍筋”的情况出现,务必采取焊接封闭箍筋等方式,确保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箍筋整体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将配筋的材料改为采用拉筋的方式,那么拉筋的位置应该是紧紧贴近纵筋,同时加紧钩住封闭的箍筋,确保箍筋可以发挥对整体混凝土抗压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束语

就当前来说,大多数人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了解甚少,因此和抗震有关的建筑设计情况也是基本处在探寻摸索的阶段,当前抗震的相关设计也未达到相当科学的程度。我国人口分布广泛,单纯的依靠建筑物来提高抗震性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并不能减少太大的地震损失。抗震设计的建筑物现在大都分布在新建建筑和大规模城市群中,而早期的一些建筑物尤其是农村的简陋建筑抗震设计几乎没有,从而导致最近几年我国发生地震损失伤亡尤为严重的就在这些地区。要求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应在做好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上实现良好的抗震,同时加上室内的抗震设计,共同实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因建筑物自身质量、功能等问题而带来的地震损失。所以,如果对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也进行有序的科学的研究和设计安排,可以很好的保障人民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给建筑物是设计要求提高了规范性和操作性,要加大多层砖房的建筑质量和抗震设计,把民用的建筑地震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在建筑物的质量和耗能等方面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施工部门和单位就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建筑理念,不断的探索、学习和创新,努力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斌,韩世文,张敬军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126-131.

[2]陈立.武汉市城镇住宅抗震设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赵风华,张久斌.CS板建筑体系在民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J].钢结构,2003,(3):35,37.

[4]郭旭飞.关于建筑施工中抗震设防的几点认识[J].山西建筑,2010,(23).

[5]张小俐.砖混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探讨[J].福建建材,2007,(03).

[6]王志涛.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浅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12):13,18.

[7]肖建庄,程才渊,朱伯龙.高层钢筋砼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若干问题及发展趋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

[8]陈亚红,赵亚国,潘双进等.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2):91.

住宅建筑规范篇8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

1 引言

钢结构住宅是以钢结构为骨架,配合多种复合材料的轻型墙体拼装而成,所用材料为工厂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改变了传统住宅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砖、瓦、沙、石现场作业,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在国外,采用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为数不少,而在我国,厂房、大跨结构采用已较常见,而住宅则采用不多。

2 发展我国钢结构住宅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和规范问题我国大部分的住宅标准规范是在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的结构体系基础编制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此前在我国属于技术沙漠,钢结构住宅技术不能满足我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也并不奇怪。例如我国建国以后建造的建筑多为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由此导致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材料选用方面似乎较国外苛刻,钢结构住宅难以满足其要求。这种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设计施工阶段还是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和麻烦。同济大学教授、钢结构资深专家沈祖炎对我国住宅钢结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应由政府部门组织由建筑、结构、建材方面的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的专家组成攻关小组,编制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标准和体系,使钢结构住宅这一科技成果在我国尽快实现产业化和工厂化大生产。

2.2 材料选用问题从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来看,所采用的材料是现有材料直接使用,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改造。例如:H+H骨架系统采用的是一种简单技术过渡方式,即用H型钢替代中国传统砖木住宅的木梁柱或现代住宅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而围护体系和楼层体系维持不变。这样虽然技术跨度变化不大,非常有利于现有设计及施工人员操作,但与世界住宅技术潮流背道而驰,不利于推广应用轻质墙体技术,不利于住宅的工厂化大生产。再者,与钢结构住宅主体建筑体系相匹配的配套部件尚待完善。现有市场上的配套部件种类不够多,而且价格较贵。应发展和推广与结构体系配套的标准化和模数化的配套部件。

2.3 社会对钢结构住宅的接受问题在中国的消费者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开始接受到逐步喜欢钢结构住宅,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已出现了钢结构住宅,居民对此有了一定的接触了解,正在接受。而对于中小城市居民来说,钢结构住宅还是一个陌生的住宅体系。所以,大部分消费者对钢结构住宅这一新事物缺乏认同感。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由于国内无论中等或是高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均未涉及钢结构住宅体系,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体系也是知之甚少,而更加缺乏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所以虽然这一体系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讲并无多少难度,但真正推行起来难度较大。

3 钢结构住宅中的建筑构思

3.1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构思更着重于构思的技术可行性。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力求达到建筑构思与结构构思的结合。钢结构住宅的构思一方面体现了常规意义上的建筑构思成果,另一方面更是对钢材这种材料灵活运用的表现。设计钢结构住宅的建筑师必须同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甚至机械工程师密切配合,以保证建筑构思能够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得以实施。建筑师只有在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材料所能创造的结构形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后,才能有更广泛的构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构思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且方案的可实施性才能更强。

3.2 钢结构住宅的节点设计节点设计是钢结构建筑区别于其它结构体系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成败。钢结构建筑的大多数节点是露明的,露明的钢结构节点类似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榫卯结构。复杂的节点处理显示出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基于建筑技术之上的特有的结构美感。为了钢结构防火的需要,有些建筑师会在钢结构节点处辅以一定的防火措施,比如用防火涂料涂刷,或是将节点用防火板材封闭。后者把钢结构特有的节点封闭了起来,难以体现钢构件节点的结构美;而前者既起到了防火的目的,又保持了钢格连接节点的原有特点,应当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采用。

3.3 钢结构住宅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钢结构这一新的结构形式,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感受也将会有一定的变化,而他们的认同,才是新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是否得到承认的关键。相比于其他的建筑类别,住宅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钢结构住宅中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构造形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项生理和心理需求。各类住宅是为特定人群度身定做的建筑类别,其建筑风格和形式要贴切反映使用者使用方式、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等。现行的建筑设计趋势即是要求住宅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根据使用者特征而细腻设计这一特点。

3.4 钢结构住宅的模数化设计钢结构住宅有进行模数化设计的需要。模数化设计是现代建筑产业化和工业化生产的特殊要求,摒弃传统的手工作业的局面,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质量,降低劳动强度,为此在设计阶段就采用建筑模数化设计。模数化设计带动了配套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改变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促进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生产发展的动力。

4 结语

随着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建筑业推广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将喜爱这一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住宅建筑规范篇9

关键词:建筑;防雷设计;民用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民用住宅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增多。在住宅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民用住宅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相应的减少,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对于民用住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注意民用住宅应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雷云在大气层中对地面释放电荷的一种结果。雷击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回击、余辉。其中回击阶段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产生的电流却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达到几百千安,这样大的电流对于点面上的建筑物具有极大的不可抗拒性、危害性以及威胁性,对于人体的危害性更是非常的强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安装的节日彩灯、广告牌、玻璃幕墙等越来越多,大量的室外设备比如空调等开始涌入每个家庭。基于以上现状,建筑人员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中根据国际规定的规范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现阶段民用住宅中应用建筑防雷设计的状态

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民用住宅中大量的用电设备都是在建筑竣工以后通过设备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家根据用户的自行选定进行安装的。但是很多民用住宅在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防雷部分的设计,也没有为防雷连接预留预埋点,这就导致家用电器在防雷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安装国家的规定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为人民的生命财产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设计阶段专业的建筑防雷设计人员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明露螺栓,方便在后期的工作中做好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使雷电事故造成的损害相应的减少,进而减少雷电对于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

三、防雷设计的分类

在实际的民用住宅建筑中,防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存在于民用住宅中会减少雷击对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这就需要专业的防雷设计人员要对防雷措施进行因地制宜的安排。在实际的防雷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遭雷击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物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将防雷设计进分类,大体上防雷设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主要以二、三类居多,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对于雷击次数的预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1)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设计预计雷击次数多余0.3次/年或者公共建筑预计雷击次数多于0.06次/年,这样的建筑防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二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2)民用住宅建筑预计雷击的次数少于0.06次/年或者公共建筑不小于0.012次/年但是不多于0.06次/年的建筑防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三类建筑防雷设计中。

四、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一般构成

民用住宅建筑在通常来说防雷设计一般可以分成接地体、引下线、接闪器三个基本的环节。其中接闪器是受雷的环节,它的作用就是当雷击来临时,可以对电流直接接受,根据这一环节防雷规范的要求,常用的接闪器主要有避雷网、避雷针。避雷线等几种形式;引下线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将电流进行引导的环节,引下线主要敷设在民用住宅建筑的体内或者外侧墙壁上;接地体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对电流进行泄散的环节,它可以将引下线引来的电流成功的引到地下散入到地下的混凝土或者土壤中,常用的接地体根据建筑防雷的要求主要有接地网、接地棒、接地线等。

五、民用住宅应用住宅建筑设计具体的措施

(一)关于接闪器的设计

防雷接闪器在整个民用住宅应用建筑中闪接器的作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只要闪接器安装的合理,设计的符合规范,就可以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要求进行保证。一般来说,在设计上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在防雷闪接器的设计过程中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完成,专业的设计人员要根据设计的过程,民用住宅建筑的形式不同,采用不同的防雷闪接器进行设计,防止同民用住宅建筑形式发生冲突,比方说,如果民用建筑比较高,我们就可以尽量采用避雷带暗装。2)我们在防雷设计中对闪接器进行设计和安装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对民用住宅本身的构件进行挖掘和利用,尽可能的将民用住宅建筑自身的构件作为闪接器使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尽量做到减少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防雷设计要求的标准。3)在防雷设计中我们要尽量与其它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民用住宅的通讯天线、广告设施、水箱、消防风机等民用住宅建筑顶端装置防雷闪接器的设置保证在保护范围之内,与闪接器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距离,防止闪接器的功能受到影响,比方说,通讯系统的天线、电视、避雷针等设施应该保证1.5倍波长的间隔,避免图像因为接近闪接器而造成效果的损坏。

(二)关于引下线的设计

民用住宅建筑引下线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防雷的类别不通过应该采用不同的间距进行设计,对于第二类民用建筑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18米;对于第三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25米。在对引下线的设计中应该对民用住宅建筑弱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进行一定的考虑,防止不必要问题的产生,使民用住宅建筑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关于接地体的设计

在对防雷接地体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保证接地体与网络系统、电话、电视等其它用电设备可以共同接地,尽量减少独立接地的设计;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将民用住宅的周围将接地体设计成一个环形,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界内的电场分配的非常均匀,避免室内受到高电压的电击;同时,室内的电气装置还可以与接地体进行连接,使民用住宅整个成为一个等电位体,使电位差异减少,避免高电位反击事故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中是非常重要的,做到既符合国家规定,又便于监督部门、检测部门、施工单位规范管理的防雷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茹,仇丽凤. 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住宅建筑规范篇10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1.1场地适应性原则

在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地基承载能力和防震能力需要与建筑的整体相结合,这样的原则就叫做场地适应性原则。

1.2空间整体原则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所存在,它是由很多个个体结构组成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这些个体的结构与一些相关的部件相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达到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性与稳定性。然而在民用住宅中,抗震能力与个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受力状态是不能分开的。

1.3功能适应性原则

与其他建筑相比较,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拥有着不一样的体系模式,同时民用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间也存在着很大空间布置差异,比如内部空间的不同特征和结构相适应的不同。

1.4高度合理性原则

由于建筑在结构设计中的不同体系,导致其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力学的特征也不同,从而将会影响民用住宅建筑的高度范围,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合理的高度范围,才能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综合性能。

二、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的主要方法及要点分析

1、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范

在建筑设计中,民用住宅的设计规范不同,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种形式,在如今的许多发达国家中,推荐性的设计是经常被运用到的,由于民用住宅建筑工程的结构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所有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就不能全部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将相关规范最为指导性的依据,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规划。在推荐性规范的执行情况下,所有的责任全部由设计人员承担。目前在我国,强制性规范是经常被采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民用住宅建筑时,一定要遵循法律,根据规范设计,一旦设计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后果全部由相关的设计人员承担,这样的规定下,就会造成设计人员在出现事故时推脱责任的现象[2]。

2、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在民用住宅中,建筑的安全问题影响着很多方面。要想使建筑的运行达到安全的状态,就需要在安保体系方面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根据设计工程进行安全设计与维护,严格制定每一个阶段的安全手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除此之外,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3、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民用住宅一般都是人口密集,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这样就会出现短时间内很多垃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民用住宅的具体情况设计垃圾通道,使居住的住户可以经过垃圾通道将生活垃圾集中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如果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没有每一层设立垃圾通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物业的清洁人员进行每户收集垃圾,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处理,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力和财力,进一步也影响着住宅小区的管理,因此采用垃圾通道处理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

4、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排烟问题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排烟问题,如果排烟一旦不畅,将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以往的事故中,因为烟气窒息或是中毒造成伤亡的事故经常发生,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建筑设计只为了增大住宅的使用面积,将消防电梯与居住区电梯合并在一起,有的建筑楼梯间根本没有自然排风条件,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的防火门一直在关闭状态,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排烟不畅。

三、现代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

1、智能实用性

1.1生活舒适性

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建筑的绿化和除噪效果,以及建筑的自然光作用和生活的环境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时,人们的生活才会感觉到舒适安逸。

1.2便捷高效性

近年来,在网络化的生活信息时代,智能生活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加的便捷,而且还节省了现代都市办公手段的一些支出。在时代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民用建筑的设计发展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的提高,高科技的建筑设计成为了时展的趋势,可以有效便捷人们的家居工作空间。在办公组织机构的不断进步中,办公资源和办公设备的变化具有时代性[3]。

2、节能环保性

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元素已经成为建筑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位置尽量选择地理环境比较好,而且自然环境也优美的地方,比如便捷的交通、质量好的空气氛围、光线好等优质条件来进行规划设计民用住宅。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需要体现在整个民用住宅中,将环保技术运用在建筑中,比如地热的设计、太阳能的运用以及回收雨水的系统等技术,加强建筑的节能,在达到能耗低的基础上,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舒适安逸。同时,还要将节能环保运用在空间环境中,在考虑空间的利用时,合理进行节能运用[3]。

3、欣赏价值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审美的层次也在不断地上升,如今的民用住宅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大楼,而是给人们视觉享受的便捷居住区。在民用住宅的设计中,实用和环保的建筑已经得到人们的格外欣赏,同时推动着城市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设计

目前,我国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情况下,整个地球也面临着相当强烈的考验,城市的环境不断地破坏,同时资源也在逐渐地浪费。作为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意识,在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中,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以及节约材料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部分。首先,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运用被动式能源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策略。比如使用特朗伯墙,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其次,分析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气候特点,使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生态策略。比如建筑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天井的设置,吊脚楼、外悬挑结构等。再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废旧材料进行相应的重复使用。比如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可以将其进行合理改造,变成旅馆或公寓,达到完全的再利用效果。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如果在设计方案之前就可以考虑这些问题,这些垃圾都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此外,使用建筑的绿化进行设计,有效提高民用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民用住宅是其最主要的部分,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民用住宅的建筑设计水平正在不断地向更高的地步迈进,随着设计人员的观念意识改变,设计的方法不断的创新,我国的民用住宅将会更加舒适安全,达到节能建筑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建筑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3(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