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岗前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05:24:40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保险业务

通过开展全员全方位培养,全面提高基础管理人员队伍的服务效益、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规范,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提升,促进人力资本建设,为建设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提高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前各类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升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加强人员培养工作,完善岗位交接制度,增强员工培训,培育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队伍。

一、确保社会保险业务连续性

公司各单位要建立社会保险交接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确保社会保险业务开展的连续性,保障职工利益不受影响。对未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和在社会保险业务交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公司将视情况予以考核。

1.保证社会保险管理人员无缝交接社会保险岗位人员发生组织调配、接触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必须与后续接替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工作交接手续,未完成工作交接不得转入新岗位。

2.保证交接资料的完整清晰在办理社会保险工作交接前,社会保险岗位变动人员应办理完毕已受理的各项业务,对需要移交的政策文件、业务凭证、统计报表等档案资料编制移交清册,对与本岗位相关的业务流程、业务关联事项等编制工作交接说明书。

3.保证交接工作责任明确交接双方对社会保险交接工作负主要责任。以工作交接说明书为依据,移交人员对所经办的业务负责,接替人员负后续责任。交接工作应设监交人。

二、加强社会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

公司各单位应在6月底之前摸清社会保险人才的队伍情况,建议在地市公司和以上单位设置专职社会保险管理岗位。编制社会保险队伍五年培养发展规划,力争培养和储备各级各类社会保险专家人才50名,切实提高专业业务能力。公司各单位应在年度培训计划中至少设置一期社会保险相关内容培训,并完成三年一次的普考或调考活动,检验培训培养效果。

1.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每年应对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进行不少于24学时的脱产培训,切实增强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更新。新到岗人员通过社会保险业务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

2.建立常态培训考试机制建立逢培必考和常态考试机制,各单位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所有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按实行岗位动态考试,并组织社会保险业务知识网络普考和专业抽考,将考试结果与岗位变动、培训开发相结合,公司按专业岗位定期组织调考,检验各单位培训考试效果。3.培养和储备社会保险专业人才通过制度建设、专业调考、培训培养等方式,培养和储备社会保险专业人才队伍。总结提炼社会保险管理经验,及时组织政策研究团队,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为社会保险专业人才提供总结成果、发表专业论文的机会,定期组织典型经验交流、政策研究推演、创新成果评选等活动,激励专业人才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

三、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宣传力度

公司各单位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建立典型经验分享机制。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政策宣传。定期组织社会保险专业业务讲座,普及相关社会保险最新政策和法规变化情况。定期公告。配合职工查询相关社会保险项目,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设置社会保险管理岗位。地市公司和以上单位应设置社会保险管理岗位,对单位编制在300人以上的单位,设置2名社会保险管理岗位,适当增加社会保险岗位职数,尽量减少兼职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切实提高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做好相关政策落实工作。按照当地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要求,规范抓好工作落实。充分考虑统筹区域差异,梳理社会保险5个险种7项跨业务管理流程,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奠定基础。

四、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相关制度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

本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2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在省示范建设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实现行业企业与专业建设的互相促进,在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程开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社会服务、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总体来说成绩是显著的。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

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遵循“校内建企、企内建校”的思想,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资源和紫金保险学院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了多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学习性实训基地。如与紫金保险合作建成保险仿真实训室、与工商银行合作建成银行仿真实训室;在紫金保险、海通证券设立驻企工作站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丰华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3

一、工作成效

一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0人,完成年度任务1350人的99.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4人,完成年度任务150的2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征缴失业保险97.6万元,新增扩面485人,完成年度任务100人的485%;落实大学生和社会失业青年就业见习58人,完成年度任务55人的105%;开展线上就业培训3期,培训人数12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1笔3010万元,到期回收贷款1713万元,回收率100%。

二是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进。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富民强县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2020年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考核办法,通过线上培训,对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120余人,线下就业技能培训13期培训人数62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01人,开展创业13期,培训人数325人,培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和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技能培训,有力地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为了切实抓好全县高校毕业生等四大类人群的就业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现了全县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共计183个,其中全额179个,自收自支单位4个,参保人员共计8784人,其中在职参保人员6124人,退休2660人,1-11月共征缴养老保险8620.71万元,职业年金个人部分1436.78万元,发放养老金14358.92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957人,领取养老金人员26735人,发放养老金4047.67万元,被征地农民参保3553人、领取待遇人员703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9936人,参保单位298家,其中新增参保单位9家,新增参保485人,征缴失业保险费97.6万元,为12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0.36万元;工伤保险登记参保239家,其中新增企业9家120人,1到11月征缴基金68.51万元,为67人次支付费用55.23万元。

四是人事人才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加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招聘工作力度,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坚持凡进必考制度,积极实施2020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招聘教育卫生工作人员57人,综合管理类岗位上报招聘计划36个,目前招聘公告已由市人社局,报名工作已开始。二是全面开展县及县以下医学类本科生招聘工作,今年通过参加西安招聘会现场招聘、公开招聘等形式共招聘15人;三是将我县19名2020年服务期满、在岗且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四是联合教育局为我县2020年招聘特岗教师28名。通过以上各项招聘,今年共为我县事业单位招聘各类人才155人,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对全县事业单位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工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部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按照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调整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的通知》(咸人社发〔2018〕99号)、中共咸阳市委办公室、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咸办字〔2007〕8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在2020年对全县政府口事业单位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并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工作,此项工作分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分级划等确定岗位、竞争上岗实施聘用三个阶段进行,目前全县政府口212个事业单位已全面完成岗位重新设置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聘任工作已全面开展。全县政府口事业单位共设岗位总量5330个,其中管理岗位1121个,专技岗位3811个,工勤岗位398个。

五是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和中省《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全县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57户(次),截至目前共接收日常投诉、举报和上访案件6起,协调处理3件,,为73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78.3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程序更加规范化,全县累计已有35户建设单位缴纳保证金381万元,返还16户保证金120.5万元,结余19户保证金260.5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六是就业扶贫工作强势推进。今年以来,永寿就业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这一核心来谋篇布局、推动落实,有能力转移、缺能力培训、无能力托底,聚焦聚力,对标对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66人,培训976人,创业2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74个,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家、扶贫车间1家,发放各类政策性资金459万余元。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年初,我们在中心广场举办了“春风送真情、就业暖民心”大型现场招聘会,汇集县内外企业的14家,提供维修电工、汽车电器、焊接加工等849个岗位,吸引了500多人进行应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者126人。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总数为27268人,其中:转移就业18937人,灵活就业616人,自主创业196人,农业就业7519人。二是组织贫困劳动力跨省转移。坚持把贫困劳动力组织转移与农民工返岗复工相结合、同推进,牵头制定全县《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成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专班,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全力推动贫困劳动力跨省转移。先后向浙江杭州输送24人、安徽滁州输送34人、江苏吴中和昆山分别输送24人和23人,累计达4批次10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人。三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疫情期间,先后邀请党校、果业等方面三名专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对2个乡镇的120名贫困劳动力进行了3期培训;疫情形势好转后,我们先后在店头等3个镇办开展线下培训1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93人。9月中旬开始,在监军镇民丰村、甘井镇东淡村同时开展以中草药种植、管理、营销为主的苏陕协作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62人。开展创业培训6期,培训150人。10月下旬,在渠子镇对28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果树花椒大田管理培训。11月份,在三兄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以工带训培训6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3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5期,参加培训101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76人。四是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统筹全县疫情防控需要和贫困劳动力安置需求,制定了《关于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岗位的紧急通知》,积极在157个行政村开发公益岗位274个,每个村1-2个,工资待遇每人每月720元,人员大多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照顾未脱贫群众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短期无法外出务工、存在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五是落实养老保险扶持政策。联合扶贫、税务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工作的通知》,编制了六镇一办社保扶贫代缴人员花名册,组织工作人员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信息进行逐一核对,注重排查贫困人口未参保、保险待遇未领取、优惠政策未享受三类情况,坚决消除遗漏现象。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参保的3639人落实了城乡居保政策;对未脱贫的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落实政府代缴政策,财政代缴人数3978人,代缴金额19.89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参保缴费条件的28049人,已全部参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7170人,全部实现待遇发放,做到了贫困群众全覆盖,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六是持续认定就业扶贫基地。将招收贫困劳动力务工较多、管理相对规范、生产经营良好的永寿县鹏强种养专业合作社和永寿县秦槐种养专业合作社等2家企业认定为永寿县就业扶贫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全县就业扶贫基地数量和规模,增强了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和容量。截至目前,全县14家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共吸纳贫困劳动175人。七是推动苏陕劳务协作。依托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机制,全力组织贫困劳动力向江苏转移。2月27日和3月3日先后向江苏吴中和昆山输送农民工47人,累计向江苏对口转移贫困劳动力25人;江苏援建的光伏发电、肉牛养殖、花卉苗木培育等项目,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5人;靖江向永寿选派18名专技人才,全部分配到卫健、农业、水利、林业和教育五个部门工作。我县选拔专技人才24名,先后两批次赴靖江开展交流研修。9月下旬,组织12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靖江开展了专项培训。八是发放政策性补贴。持续加大稳就业和就业扶贫政策性支持力度,及时发放各类补贴资金,不断调动了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笔2229万元,其中,贫困户4笔22万元;向8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补贴3.2万元;向44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转移交通补贴19010.5元;向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提供保障资金5.2万元;向西安三兄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永寿分公司发放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补贴1.6万元;向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3000元;向参加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的473名贫困劳动力发放生活交通补贴23.65万元;向开展农民工线上培训的机构发放补贴1.71万元,向参加培训的57名贫困劳动力发放生活交通补贴1.14万元;4-9月,向274名防疫公益岗位拨付专项资金118.368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062720元,就业补助资金120960元);1-10月向447名特设公岗发放补贴280.44万元。

七是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今年年初研究制定人社局党委《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重点工作通知》、《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和《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内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广泛开展评优树模活动,不断强化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系统上下掀起评先进、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业带动能力不强,苏陕劳务协作规模不大,缺乏优质培训师资,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职业技能提升工作进展缓慢,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大、财政负担较重、资金拨付困难等问题。有些问题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造成的,但也有主观原因,在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继续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坚持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一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涉及农业产业化技术、种养殖技术等。二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打造省、市创业孵化和示范基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三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有效对接。四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坚持规范创新,着力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一是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三项基本制度,努力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做好职称和工资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做好涉企职称服务,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需求调查,精心制定人才招聘和引进计划,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三)坚持双向维护,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健全劳动关系运行分析研判制度。二是提升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完善“调裁”、“裁审”对接机制,确保案件结案率100%,确保50%以上案件化解在基层。三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强“两网化”管理,推动联动举报投诉平台高效运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升维权服务水平。

(四)继续咬定指标任务凝神聚力,全面完成年度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重点抓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扩面征缴和参保政策宣传力度,继续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强力推动企业参保,不断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

(五)坚持精准扶贫,不断增强就业扶贫成效。一是提高跨省劳务输出政策性补贴额度,给予适当生活补贴,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组织化转移就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苏陕劳务协作水平;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在基层设立培训点,开展各类实用性技能培训,同时,为各类用工企业进行“订单式”“菜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培训后就业成功率;三是力争与江苏对口地区衔接,在我县直接建设扶贫车间,方便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4

(一)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继续实行临时性下浮。

2009年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继续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具体幅度相当于各项社会保险企业缴纳统筹部分1个月的额度。采用全区集中减征的办法统一在3月份操作。具体下浮范围、标准和衔接处理政策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浙劳社老〔20*〕125号)规定执行。

(二)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经批准认定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经认定的困难企业,如实填报《*区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申请审核表》(见附件2-1)、《*区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参保职工花名册》(见附件2-2),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由相关企业与地税部门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地税部门可依法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缓缴3个月以内的,仍按《*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省政府第188号令)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加收滞纳金。

(三)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裁员少于20人或裁员比例低于全部职工人数10%的困难企业,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并将两项补贴合并统称为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此项补贴的资金不得超过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50%。正在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不得重复享受,具体按台政发〔2009〕9号文件规定办理。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也不得同时享受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经认定的困难企业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申请表》(见附件3-1)、《*区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参保职工花名册》(见附件3-2),具体内容如下:

1.补贴对象为20*年12月(含)前已同时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并连续缴费至申请日期,且三项险种中以在职职工最低参保数为计算人数的困难企业。

2.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

3.补贴执行期限为2009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四)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或转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

困难企业可组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所需资金先按照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其中20*年提取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50%),不足部分可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一定补贴,但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或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的困难企业不得同时享受职工培训补贴。

1.困难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在岗培训计划方案,培训应以技能性培训为主,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工种开展。在开始培训前向*区就业管理服务处申报,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职工培训补贴申请表》(见附件4-1),申请补贴对象必须是同时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在职人员。

2.培训结束并经相关部门考核(认证)合格后,困难企业可持员工花名册或工资清单、劳动合同和被培训员工取得的职业培训合格(等级)证书等资料向*区就业管理服务处提出申请,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职工培训参保职工花名册》(见附件4-2)。对取得一般性培训合格证书的每人最高限额补贴为100元,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最高限额补贴为台政发〔2009〕9号文件规定补贴的50%。区就业管理服务处经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报经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共同审核同意后,将补贴资金一次性划入申请企业的账户,具体申请和资金划拨程序按就业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3.补贴执行期限为2009年,在岗职工培训补贴只能享受一次,且缓缴社会保险费、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及在岗职工培训补贴不能重复享受。

二、帮扶对象的认定条件

(一)帮扶对象:*区范围内,在区本级社保经办机构依法缴纳五大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

(二)帮扶困难企业的认定:在20*年9月份前生产经营正常,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年10月份以来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连续亏损3个月以上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评估有望恢复的困难企业。重点是就业容量大、就业贡献率高的困难企业。

(三)困难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20*-2009年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的企业,20*年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在30-100%之间;

2.已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没有裁员或者裁员少于20人,或者裁员比例低于全部职工人数的10%(以20*年12月底在册职工人数为基数);

3.没有出现故意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4.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我区产业和环保政策(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

5.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20*年12月(含)前已同时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连续缴费至申请日期,且三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各在40人及以上,并占单位总人数的50%及以上。

三、困难企业认定申请的受理和审批

(一)*区范围内的困难企业提出困难企业认定申请,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申请表》(见附件1),经企业主管部门核实,由区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初步审核意见,报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地税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审批认定,并向社会公示7天。缓缴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3个月以上的需报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和区地税局共同审核后,上报区政府批准。困难企业认定申请共分2次受理,受理截止时间分别为2009年7月31日和12月1日,受理审批时间为受理截止日起15个工作日。

(二)企业在提交困难企业认定申请时,应按照本通知要求,作出关于社会保险费缓缴和各项补贴的选择并提出申请缓缴和补贴的期限。

(三)申请困难企业认定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20*年度、申报上月及亏损月份的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营产品及所属行业等基本信息;

2.生产经营计划(或订单情况);

3.职工总数及职工增减情况表、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名册和缴费凭证;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支付情况;

5.已采取稳定就业岗位措施的书面材料、企业申报期内不裁员或裁员少于20人或裁员比例低于全部职工人数10%的承诺书。

四、鼓励和引导职工与企业依法平等协商,采取多种措施共渡难关

1、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对于困难企业经过努力仍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可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2、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指导企业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生产特点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实行以月或以季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有困难的企业,可以申请实行以半年或以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调节生产周期,稳定职工队伍。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5

帮扶的对象是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但有望恢复的困难企业。重点是就业容量大、就业贡献率高的困难企业。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认定为困难企业:

1、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最近两年连续履行缴费义务;

2、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的;

3、企业员工达到50人以上,并已制定稳定就业岗位、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稳定职工队伍措施的;

4、20*年末,参加失业保险在册人数在20人以上,且20*年裁员少于20人或低于全部职工10%的(以20*年12月底在册职工人数为基数);

5、受金融危机影响,20*年9月至2009年6月同比2007年9月至20*年6月,企业所得税按入库降幅超过10%,销售(经营)总收入降幅超过10%的企业。

二、困难企业认定申请受理和审批

(一)提出困难企业认定申请的企业,需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申请表》(见附件1),经镇(街道)核实后,区发改局、区工业经济局、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国税分局、区地税局、区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审核认定。

(二)申请困难企业认定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职工花名册、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花名册和缴费凭证;

3、20*年及申报上月的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营产品及所属行业等基本信息;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支付情况;

5、企业制定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稳定员工队伍的计划措施和相关材料。

三、困难企业享受的具体帮扶政策

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政策有缓缴社会保险费、就业岗位补贴、培训补贴三项,每家困难企业只能申请其中一项。

(一)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具体程序是,由企业提出缓缴申请,填报《*区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申请审核表》(见附件2),经税务部门会同人事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相关企业与税务部门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税务部门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缓缴3个月以内的,仍按《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省政府第188号令)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加收滞纳金。

(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在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困难企业就业岗位补贴,全区困难企业补贴的资金不得超过20*年末失业基金累计结余的50%。

困难企业申请就业岗位补贴,要如实填写《*区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申请表》(见附件6)。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标准为:按照20*年末在册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每人每月3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由失业保险机构按月将补贴资金划入企业帐户。

(三)支持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困难企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工种开展技能性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其中20*年提取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50%),不足部分可申请培训补贴,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补贴。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内,在岗职工培训补贴只能享受一次。

困难企业申请培训补贴,应在培训前填写《*区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补贴申请表》(见附件7),申请补贴对象必须在职人员,并附培训计划。

对取得一般性培训合格证书的每人最高限额补贴为100元,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最高限额补贴为台政发〔2009〕9号文件规定补贴的50%。

四、鼓励和引导平等协商,采取多种措施共渡难关

(一)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对于困难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仍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可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二)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指导企业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生产特点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者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实行以月或以季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有困难的企业,可以申请实行以半年或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调节生产周期,稳定职工队伍。

(三)支持困难企业实行岗位共享。允许困难企业通过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集体协商,采取缩短工时、工作共享、调整薪酬等措施,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主导;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即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这一思想反映在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形式上,则表现为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课程改革,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下面结合作者在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相关教学活动时进行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就医疗保险而言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都应建立在对医疗保险具体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职业能力一般分为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综合能力与具体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对学生就业和今后在某医疗保险职业岗位上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就无法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因此,将社会医疗保险设置为实训主导型课程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重点保证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本课程将社会医疗保险分成了理论部分与实务部分。其中实务部分采取实训的形式,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1 总体设计

本课程的显著特征是和社会医疗保险实践运行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在教学应注重社会医疗保险的实践性和实务性。《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并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部分相互关联、相互结合,以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分为9个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医疗保险概述、系统构成、基金管理、政府管制、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并且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规为依据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课程目标

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

职业能力目标:能明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知道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参保人、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熟悉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能阐述几种医疗保险的模式及特点;能明确医疗保险账户是怎样进行划分和管理的。能说出杭州市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药品目录是如何规定的;能明确杭州市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部分内容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分成了9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总课时合计54个,具体安排如下:

(1)认识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和作用等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信息。(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教师讲解和浏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认识社会医疗保险;b、通过浏览卫生部农村合作医疗网及其他相关网站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任务作用,清楚社会医疗保险各方关系。(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以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b,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基本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能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以医保部门近年来对于医保基金进行查处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了解政府如何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进行管制(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政府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系统的管制方式。

(5)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了解医疗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几个主要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收集资料,比较几个主要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6)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生能了解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观摩浙江省及杭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让学生建立关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基本框架,为后面相关的实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参考课时:l 2)

活动设计:a,以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医疗保险账户的划分及其管理;b,查找杭州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c,查找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d,查找杭州市级医保关于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费用支付的相关政策。

(8)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了解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为基础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9)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了解杭州市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进行实践操作(参考课时:12)

活动设计:a,查找杭州市关于企业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老年居民、少年儿童、城镇居民等各类人员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并能进行实践操作;b,查找杭州市关于医疗困难互助救济制度的相关政策。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实践经验表明,财经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训练体系,应该包含基本技能的训练、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综合

技能的训练三种类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以编写实训报告作为载体。

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着重解决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从事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实训报告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学生以自身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体的风险和保险需求的分析,那么在以后从事医疗保险相关工作时就能运用这种技能对客户进行相应的分析,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效的考核体系

1 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 强调目标评价。

3 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述内容进行评价:认识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能力,评价分值10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评价学生整体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能力,评价分值15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评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保基金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评价分值10分;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评价学生对不同政府管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学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操作能力,评价分值5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评价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10分;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评价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分值10分,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对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30分。

说明: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3:7的方式记分。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四、教学实践反思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应该有更多的影像资料、配套软件引入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结合教学情况,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 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7

人力资源的工作比较繁琐,也比较辛苦,也是不可缺少的,需要为公司输送源源不断地人才,保障公司的运营,所以在工作上不得马虎,一定要做好总结。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019,共同阅读吧!

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一)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全力配合公司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公司各方面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基本上完成了我部门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人力资源部工作职责繁杂,临时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为了合理有效处理这些工作,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围绕公司整体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就2019年上半年工作做一简要总结和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进行展望。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现有截止20xx年x月底,公司在职职工人数1212人,其中:xx点561人,xxx点126人,xx点133人,xx点268人,xx点124人;生产人员802人、销售人员56人、技术人员163人、财务人员29人、行政人员162人;临时用工人员103人。

在册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5人,本科学历37人,大专学历27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888人。

在岗职工年龄50岁以上的59人,41-50岁的533人,31-40岁的478人,30岁以下的142人。

二、常规性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范公司员工的考勤与员工工资表制作工作

严格考勤,员工出勤率达到了99%以上,确保了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做到考勤公正公平,不循序私情,为公司发放员工薪资报酬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定时(每星期六下午)进行公司后期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和学习

前期主要观看中国著名企业管理培训第一人xx老师的演讲,其中为后勤管理部门培训230人次。还有就是不定期针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以及针对在岗人员进行了《应知应会》考试,其中后勤、质检人员59人,监控人员12人、特种作业人员33人,民爆物品从业人员54人,白炭黑重点岗位129人,乳化一车间53人,乳化二车间29人、多孔车间33人,粉乳车间53人,膨化车间62人,动力车间49人,成绩全部合格,为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科学管理、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按规定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

20xx年1-6月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第一次申报为572人,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正在统计汇总中,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第一次申报为572人,实际缴纳医疗保险费正在统计中;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689人,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正在统计中;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572人,实际缴纳工伤保险费正在统计中。

(四)完成医医疗保险卡的申领和补办工作

积极办理公司员工的申领、公司员工有丢失医保卡问题时,及时为员工补办,避免耽误员工的治病问题。

20xx年6 -7月期间,处理工伤事故一起、处理意外伤害事故一起,鉴定结果未出。

(五)完成了正常退休人员的审批工作

20xx年计划退休6人,其中:在职退休6人、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1人,截至到6月x日,正在为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办理退休审批、核定等手续。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员工的招聘工作

20xx年x月为了配合公司发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特长,公司从20xx年初开始在社会范围内公开招聘,经过报名、初试、面试、笔试、体检等环节最终录用上岗大学毕业生13人。

(二)员工培训开发工作

我部门于20xx年x月x日至5月x日期间,根据公司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工作需要,主持对新上岗员工进行了为其一星期的培训、学习,充分提高了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3月x日至5月x日对此13人划分为俩组分别下炸药车间和白炭黑生产车间进行了生产实践培训和锻炼,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按照公司领导安排布臵,建立员工电子版履历表,将员工个人有关资料输入微机,对人员编制、工作岗位、员工管理做到随时监控,科学管理,以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

目前,全辖在职员工的个人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所有资料及时准确。

(四)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20xx年x月根据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公司所有岗位进行编写了岗位说明和岗位职责。可使本公司的各职能部门明白自己在公司管理工作中所处的位臵、应起的作用与相互间的关系,使公司的方针、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使他们构成公司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一个有效的考核方案,促成公司方针、目标的实现。

四、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部门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逐步的改正和完善。

1、由于人力资源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无序化工作,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务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

五、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在下半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人力资源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使人力资源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努力提高人力资源?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钡淖酆纤刂剩忧坷砺垡滴裱埃炕裼牍芾硪馐叮贫ㄏ嘤Φ目己斯芾碇贫龋魅贩止ぃ浞值鞫?/p>工作积极性,使公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以上是我部门对20xx年上半年工作的一些总结和下半年工作的工作展望,说的不太多。但我认为用实际行动做出来更有说服力。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部门将努力奋斗,无论自己手头的工作有多忙,都坚决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遇到工作困难,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巩固现有成绩,理清自已的思路,细化工作流程,把各项工作做的更细致化,针对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争取做的更好。

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二)一、完成了xx年度劳动工资年报的编制、汇总和上报工作;并且认真分析、总结,完成了劳动工资统计分析报告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总结。

二、完成了xx年度工资计划的制定工作,制订了xx年度各分、子公司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或包干办法,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宣传工作,完成了上半年政治和业务学习记录工作,在《xx部人事劳动教育网》、《xx网》、《xx人事劳动教育网》、《xx政工》等多种媒体上发表稿件40多篇次,积极宣传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

四、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工资台帐的编制工作,按时编制、汇总和报送劳动工资月报、季报;建立劳动工资统计台帐,严格规定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及时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准确的统计资料。

五、制定了《xxx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年休假实施办法》、《xxx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系统日常管理办法》,目前已送交有关领导审阅。

六、开始制定《xxx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手册》,目前进展顺利。

七、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的审批工作;

八、完成了调入、调出人员工资关系的转移工作;

九、审核批准了xxx明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xxx明珠投资有限公司的工资改革实施办法;

十、按时完成了机关上半年工资、奖金、防汛津贴、肉蛋补贴和防暑降温费的审核发放工作。

十一、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工效挂钩的工资结算工作;

十二、按时完成了xx宾馆等单位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测算工作;

十三、健全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按时向各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了伤亡事故报表,组织参加市劳动局工伤残疾鉴定。

十四、按照《工伤医疗费用报销规定》,要求审核办理了离退休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报销。

十五、按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对集团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规范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管理。

十六、及时为集团公司机关职工配发了劳动防护用品。

十七、按要求向市残联报送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报》报表。

十八、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配合法律事务部,积极做好xxx案件的法律诉讼工作。

十九、协助综合管理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险科完善了多份即将退休职工的档案材料,为这些职工的正常退休提供保障。

二十、按照水利部和黄委会要求完成了《xx水利枢纽管理局xx-xx年度工资分配工作自查报告》、《xxx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津贴执行情况的报告》的编写与上报工作。

二十一、完成了部、委有关业务部门到我局的调研接待任务。

二十二、按时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

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三)上半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围绕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落实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3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政策性扶持创业1.2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29万人。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办法,构建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长效管理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厅1号文件下发《xx市失业预测预警和调控应急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失业预警动态监控,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二是优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建立小微企业享受创业政策名录推送制度,推进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评选出首批7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出台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先垫后补试点政策,由“补贴机构”改为“直补个人”。推进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下放。实施技能帮扶万人工程,上半年培训劳动者5026人。

四是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出台《关于开发大学生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畅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成长渠道。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启动第四届职业生涯大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提高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标准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补贴待遇,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773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

(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

二是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重特大疾病患者所需特药特材数量由9种扩大至41种,覆盖病种及保障额度均居全国首位,上半年为8.2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基金1.9亿元。在全国率先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150余名失智老人进入“失智专区”享受人性化照护。

三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分娩医疗费定额结算标准。继续实施降费减负政策,失业保险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0.67%降至0.51%。

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涉嫌社保欺诈案件移送机制。出台加强社会保险稽查工作意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开展社保缴费基数稽查、社保费清欠等专项行动。

五是完善社保经办服务。推进医保异地联网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增至28家。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完成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三)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全市引进人才8.8万人,同比增长17.9%。其中,引进博士和正高职称人才844人,同比增长13.7%;硕士、副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7610人,同比增长25.4%;引进外国人才3495人。

一是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研究制定顶尖人才认定和奖励资助实施细则、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外籍雇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资深海归引进计划等引才新政,优化我市引智引才环境。

二是加大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提高在青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上半年引进两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科学家11人,我市推荐专家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___外专项目。启动振超技能大奖评审,推进“名师带徒”、新型学徒制试点,新增部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xx技能大师工作站各1个。

三是实施重大引才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功能区、重点产业,面向全球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公告,组织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项目需求征集。成功举办20xx国际城市管理xx年会、20xx全球智库创新(xx)年会,搭建国际高端智力交流合作平台。我市连续第六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四是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建立全市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50余张。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两证合一”试点。成立全省首家“海归创业学院”。启动运行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四)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准备工作。深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上半年完成第四批5个职位的招聘。全面启动xx国家实验室、xx管理局、xxx管理局等功能区职员管理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

二是完善考录招聘制度。首次开展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考基层公务员、定向招考残疾人等试点。组织完成公务员考录笔试面试,698 人进入体检考察。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完成4210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三是加强考核培训。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全覆盖。建立“立德为公”微信公众号,启动基层和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培训,开展“为民服务示范岗”、“职业道德标兵”创建。

(五)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385件,立案查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2265件,主动检查用人单位4909户。

一是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六区、四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至1810元和1640元。

二是妥善做好搬迁和重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指导7家搬迁企业制定实施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拓宽分流安置渠道,确保分流安置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三是加大劳动维权力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专业性预防调解,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做好退役士兵人社领域权益保障工作。

(六)着力提升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的能力。

围绕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出台《深化改革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提出1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措施。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开展基层平台精准服务年活动。推行网上政务服务深度办理,推广“智慧人社”手机App,率先开展“人脸识别”认证试点,推广社保掌上预约系统,提升便民服务实效。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对就业影响不断加深,全市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压力;受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社保基金支撑能力面临较大挑战;对标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新要求,全市人才总量和人才结构仍需不断提升完善,“高精尖”人才引进培养亟需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我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省部署,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待遇水平。深入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异地联网结算。试点门诊统筹、门诊大病一体化改革。

三是深化落实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实施各项人才集聚行动。创新举办第17届xx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xx行等系列活动。

四是健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启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深化功能区职员制和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

五是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构建“1+N”的劳动关系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四)20xx年上半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二、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三、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四、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五、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六、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南粤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又迎来了崭新的、充满期待的xx年。回望xx年度的工作生活,感受到公司及身边的人这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品牌在快速提升着,身边的同事也都在不断进步着,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

人力资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五)20xx年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各级领导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积极开展自身的工作,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对20xx年上半年我们部门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我们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关于夜餐补助的发放办法”、“职工请假工作交接管理规定”等文件。

二、人力资源管理

发耳项目分公司是我公司在建工程中最后进场的工地,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为了工程能有序开展,在职工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情况下,20xx年通过返聘公司退休职工和向社会招聘等多种形式,解决了施工管理、资料、新闻宣传、库房管理员、微机管理、后勤服务、罐车驾驶等岗位不足的人员。由于用工体制多样化,为了管理有条不紊,我们部门对不同的使用单位和用工形式鉴订了不同的用工合同,满足了分公司的用工需求。

三、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为不断提高职工和协作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20xx年我们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20xx年3月、4月配合省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局、省质量监督局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发耳工地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取证、换证工作,此次培训取证涉及焊工、电工、门(桥)式起重机操作工、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塔吊司机、起重司索工、叉车、厂驾、架子工、卷扬机操作工、施工电梯操作工共129人。另根据公司安排,转岗培训门式起重机操作工3人三个月的实操实习。通过以上的培训,缓解了分公司对特种作业人员的需求,为分公司完成20xx年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工作,完成上级和分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职称考试及申报工作,完成各种统计报表。

2、根据经济核算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报表台帐。

发耳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现有职工2人,为完成月度的承包核算和年度的结算。为此,我们建立了如下台帐:职工调入、调出的基本数据台帐,安装协作工的用工档案及费用台帐;个人、专业处收入台帐;社聘用工、收入台帐等。

3、认真执行工资政策,及时兑现工资、奖金及各种津补贴。

4、负责分公司的人员调出调进,协作工的日常调配,职工的请假、销假登记等。

5、项目分公司各配合队职工工作服的采购、领用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8

一、积极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及时兑现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在全力征缴、加大扩面、资金筹措的基础上,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三个百分之百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养老保险平稳运行。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做到了一人不漏,一分不欠,一天不拖。我县现有离退休人员人,月应发养老金万元,实际发放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二是严把政策关,待遇调整工作圆满完成。这次调待工作严格按照政策审核,涉及离退休人员余人,月增资万元,应补发增资额万元已基本到位。三是养老保险费征缴稳中有升,扩面征缴有所突破性。社保局年初制定了征收目标管理方案,把任务层层分解到股室到岗位到个人,任务完成比例与工资挂钩,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氛围。针对当前缴费人数流失严重的现象,及时印发《致全县职工公开信》万份,鼓励断保职工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月实际收缴养老保险费万元,占全年任务的,比去年同期增长万元。原创:新增参保私营企业家(三和食品公司和天天见梳篦厂),个体工商户人。四是突出重点,狠抓稽核。对企业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稽核家,立案起,从源头上保证基金的准确完整性。同时继续做好离退休人员生存验证工作,有效杜绝死亡冒领现象。五是健全体系,夯实基础。建立城东社区服务站,正式接管保障对象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业务软件升级时间位居全市前列。

(二)失业保险快速发展。失业保险以事业单位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一方面重视现有单位的参保平稳,做好基数申报、基金收缴等常规性工作。另一方面以事业单位扩面为工作重点,组织人员深入全县个乡镇,进行失业保险宣传,加深乡镇领导的理解和认识,现已有岘山、关市、金兰、栏栊等乡镇明确一定要参保。再一方面加强部门联系,落实工资统发中心代扣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的工作。月份已对个单位实行代扣,代扣万元,预计今年共可代扣万元。新思路引发了新举措,新举措开创了新局面,上半年共征缴失业保险基金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占全年任务的;其中完成清欠万元,为全年任务的;完成扩面参保人,为全年任务的。

(三)医疗保险全面推进。我县医疗保险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资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参保单位负担明显减轻,基本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累计月应收医疗基金万元,实收医疗基金万元(含清欠万元,铺底资金万元),申报人数由人上升到人,新增人;实际缴费人数由人上升至人,新增人。接待参保患者人,发生医疗费总支出万元,其中统筹金支付万元,个人自付万元,自付比例,略高于全市的自付比例。为了加强医疗监管,中心医审人员每月定期两次到各医院,查核住院病人病历及用药记录,监查一些医院医生小病处大方或不对症下药的现象。重点处理了县移动公司一患者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开处不合理用药的事件,追回医疗基金损失元。

二、根据下岗职工出中心实际,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向失业保险和市场转变的目标,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方面的效能不断增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行。

(一)加大职介和劳动输出力度。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信息收集,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的同时,不断追踪经济增长点,挖掘就业新亮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办理求职登记人,属下岗再就业的人,向县内输出人,其中省外,市内人,占全年任务的。

(二)加快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做到应发尽发,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领到优惠证,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早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月日至月日,全局集中精力集中人员,从宣传到办理,从申领到审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共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个。

(三)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管理力度。对家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办理录用手续和用工登记份,收取推介费万元,推介率为。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调整完善再就业培训的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结合职业资格证的推行,大力实施定岗培训,努力增强下岗职工就业能力。相继举办电工电器、电动机专业培训班期,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名。就业前指导性培训人,特种培训和技术鉴定人。

(五)加快乡镇劳保服务站建设步伐。覆盖全县个乡镇的平台构建基架初步形成,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每个服务站人,可提供个就业岗位。

三、强化劳动监察、仲裁处理,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大,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年审,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加大违反《劳动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加大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力度,切实维护劳动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适应市场形势发展,探索医疗站和技工学校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

医疗站由医保中心托管后,制订了可行的管理措施,采用“三统”、“四定”方案,效益明显增长,基本保证职工工资待遇的落实,工作积极性相应增强。上半年总收入万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倍。进一步优化技工学校的结构布局,鼓励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力量强强联合,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培训层次。短期培训余人,职业资格鉴定余人,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

五、加强后勤服务,促进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一是建立周五学习制度。要求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觉学习相结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第一要素”,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局上下开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务实高效、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二是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组建了男子篮球队,经常性地与县属各单位进行联谊球赛,增强了身体素质。三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做好了信息中心的机构建设工作。

从当前形势来看,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一是如何应对空前的就业压力,保持全县就业局势的稳定。下半年,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特别企业改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企业拆搬迁的力度将随之加大,就业转失业人员总量将继续攀升。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转居人员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由于今年是高校扩招后学生毕业分配的高峰期,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庞大,如何安置已是全国性的难题。因此,如何根据经济发展增长点,发掘就业增长点,实施完善的就业服务,保持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二是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从而对我县劳动力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县域经济调整提供人才支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是如何推进扩面征缴,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当前缓解基金压力的有效手段。从扩面征缴的情况看,虽然空间很大,但是由于征缴对象逐步转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些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缴费基数低,使基金的收缴和扩面工作难度加大。受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县社会保险基金压力还会增加。

下半年,全局干部职工将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认真务实地抓好各项工作,让职工群众满意,让上级放心。在抓好各项常规性工作的同时,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全局年初的目标任务,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开展社会保险执法大检查为重点,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月份以后,要集中力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保险执法大检查,由劳动监察大队牵头,依法行政,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为突破口,对县城范围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地毯式的摸底排查,主要是动员私营大户企业参保,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通过实际工作去宣传政策,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职工参保观念。要求出实效,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以启动劳动保障服务站为重点,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尽快解决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落实工作职责,明确目标责任,夯实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转移培训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从总体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实现输出人员从纯体力型向职业技能型的转变。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9

某企业社会保险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大,使用效率低,一直处于负利率(贬值)状态,基金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这与《社会保险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与企业社会保险中心对接,对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稳定就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企业失业保险基金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一、某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某企业失业保险工作始于1986年,自1997年全面开展起来。从2009年开始,某企业就已经为全部职工建立起失业保险。2013年,某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1%,全年缴费2.8亿元,全年支出0.24亿元,当年节余2.56亿元。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6.7亿元。

多年来,失业保险费缴费方面,某企业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规定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进行缴费。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方面,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在帮助失业人员提高技能、促进其就业方面,能够及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相关待遇。

二、国内外失业保险基金作用发挥实施情况

第一,国内实施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经提出积极的失业保护政策,这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接受职业培训的,可继续发放生活费和交通补贴费;对灵活就业的,可暂不停发失业保险待遇,帮助他们积累职业经验,寻找更稳定工作;对个人不履行工作职责造成失业的,可以适当缩短其待遇期限或降低待遇标准;对已经就业且达到一定标准的,则停发失业保险待遇。在抑制企业裁员、稳定就业方面,特别是经济不景气或出现突发事件时期,则通过减免失业保险税费征收或给予减员补贴等措施帮助用人单位减轻企业成本,维持生产经营和强化职工在职培训,以达到减少裁员,稳定就业的目的。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要求东部地区在认真分析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状况、统筹考虑地方财政就业再就业资金安排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由此可以看出,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已不再局限于促进再就业,而是向着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多个方向发展。

2007年6月14日修改的《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已明确将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纳入支出范围,到2007年7月,促进就业支出已占到失业基金总支出的57.4%。除此之外,北京市还将另外5个项目纳入基金支出范围:一是国有困难企业职工转岗转业培训补贴,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和公共实训基地运行补贴,三是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贴,四是高失业率地区就业专项补贴,五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补贴。

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延长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新政策的享受对象将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宁波户籍和宁波生源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新政还规定,宁波市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经费使用范围将增加以下八个支出项目:在岗转岗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含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与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有关的其他支出。大学生见习、就业、创业都可申请补贴或者补助,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生活补助、见习工作补助、见习高校毕业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都将纳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第二,国外实施情况。

1905年,法国首先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开创性地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100多年来,在失业保险金的作用发挥方面,很多国家都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许多宝贵经验,从而使失业保险为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别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职业培训。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再就业能力,这是促进失业人员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如英国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分别按资格等级增加失业保险给付待遇;美国规定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以适当延长失业保险给付期。二是职业介绍。法国通过全国700多个职业介绍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帮助,并规定其26%的工作经费由失业保险基金提供。三是就业补贴。这包括劳动者和企业两方面的补贴。对劳动者而言,不少欧洲国家的失业保险机构对于愿意从事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工作的失业者均给予一定工资补贴。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补贴实施则是为鼓励企业招聘失业人员,对企业提供补贴,也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办法。。四是鼓励创业。如西班牙规定,失业者如参加生产合作社或自谋职业,可以一次性领取其全部失业津贴作为创业本金。

三、某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从对某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率低。2013年某企业失业保险统筹范围内,全年失业保险金支出0.24亿元,仅占同期征缴收入的8.6%,而北京地区已经达到55%以上,基金使用效率低。二是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量大,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截止2013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6.7亿元,资金均存储在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企业采取了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不断提高定期存储额度,与银行签订单位协定存款协议,关注和科学分析利率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和安排定期存款批次和存期,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2011年,我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4%,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因此,失业保险基金实际上一直处于负利率(贬值)状态,这与《社会保险法》要求的“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是相违背的。

分析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大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失业缴费比例高,缴费基数大,缴费数额大。2013年,某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全年缴费2.8亿元;二是企业失业率较低。以2013年为例,一年来领取失业救济金最多时34人,年末仅为17人,失业率不足万分之一。三是失业保险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某企业在失业保险制度的安排上更多地注重事后补偿,预防失业及促进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目前,失业保险金支付范围仅限于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这两个方面,预防失业的作用缺失,基金支付范围过窄。

四、某企业失业保险基金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第一,调整缴费费率,减轻企业负担。

《社会保险法》第65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目前,在企业失业保险基金存在大量节余情况下,建议参照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确定办法,考虑建立失业保险浮动费率调整机制,以基金结余情况和企业失业率为依据,确定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降低企业缴费,节约企业成本,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建立企业就业补贴、创业补贴促进就业。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始终担负着沉重社会责任。招聘高校毕业生、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业、妥善安置和救助企业职工残疾待业子女、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建立企业就业补贴,对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职工子女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激励,每解决一名人员就业、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都可获得企业就业补贴激励,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目的。另外,还可以考虑为企业职工未就业子女建立创业补贴,对自主创业者都可以领取创业补贴,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减轻企业就业压力。

第三,建立企业转岗补贴、困难企业补贴预防失业。

目前,企业正处于结构转型期,一些非生产性单位或后勤服务性单位人员较多,工作量不饱和,企业经营困难,甚至达到破产边缘,而生产性单位还存在着人员紧张问题,为有效缓解这种结构性缺员与冗员的矛盾,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公司每年都以劳务输出形式持续开展人员跨单位调剂工作。另外,由于企业特殊历史情况,企业中还存在隐性失业人员,主要是一些待岗人员和在岗转岗人员。待岗人员为提高技能而开展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在岗人员转岗培训所需费用都由企业承担,针对这些情况,建议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建立企业转岗补贴,对这些转岗或待岗人员的岗位培训所需资金进行补贴,从而转嫁企业培训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另外,还可以借鉴2009年黑龙江省帮扶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返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经验,利用现有失业保险基金建立困难企业补贴或返还社会保险补贴,对目前生产经营确实存在困难的企业,通过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防止因企业破产或关闭造成富余人员或失业人员。

第四,建立教育培训补贴、培训基地运行补贴稳定就业。

保险岗前培训总结篇10

高职层次的学生就业一般以中小城市为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一般以高校所在地及临近地区为主,因此,针对高职层次的《财产保险》进行课程改革,必须对省级以下的保险公司运营机制进行研究,区别分支保险公司和总公司的在运行机制、运营部门及运营岗位的不同设计课程内容改革。因此,《财产保险》课程如果要和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运营对接,那么必须在授课内容上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讲解基层财产保险公司业务,将营销、承保、理赔、客服等保险业务流程有效融进各类险种知识,将具体的业务操作标准准确融进基础理论讲解。

二、对接校企实训基地构建课程实施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实施教学,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职业教育,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将课堂对接岗位、学校对接企业。学校采用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方式达到对接目的,学校透过实训基地了解企业职业标准,企业通过实训基地传达工作要求。

1.项目教学确定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技能,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进行衔接岗位的再培训,浪费时间及各项资源。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研究如何将企业的上岗培训与校内课程进行有效对接,其中大家广为推荐的一个方法就是实行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要想实现预期目标,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及企业标准制定。高职院校的《财产保险》课程对接的是地方财产保险公司基层岗位,如果要实行项目化教学,该课程就可以结合课程教学标准及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分为两类项目:一是根据财产保险公司运营流程设置展业、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项目单元;二是根据业务险种设置企业财产保险、家财产险、机动车辆保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工程保险等项目模块。两类项目充分考虑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提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依靠强而有效的实施,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何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还原企业工作流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是教学中的要点。学校可以根据《财产保险》教学特点,与财产保险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保险公司业务流程设置场所,安装企业标准软件,使学生实际参与财产保险公司展业、承保、理赔等实际工作内容。让学生在教与学、听与做中有效将所吸收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仿真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

3.顶岗实训强化教学效果

目前部分学校金融保险专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办校内保险服务网点,利用网点优势对外可以服务师生等保险人群,对内可以提供兼职就业岗位参与保险公司真实运营,实现校内顶岗实训。这类服务网点可以以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为主,意外伤害保险为辅,利用学校资源,真实开展保险业务。保险公司通过网点提高知名度,扩大业务量,学校通过网点提供实训机会、强化教学效果,是一种共赢的教学新模式。

三、对接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评价改革

对内容进行调整,对实施进行改革,最终需要恰当的评价手段才能体现效果。现有的评价体系手段过于单一、标准过于统一,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财产保险》学课程改革必须重新制定评价方式,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对接职业标准,那么评价改革的目标就可以是对接职业能力要求。

1.加大平时成绩

传统的专业考核以理论教学为主,容易忽略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的平时表现将直接影响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工作素养。对接职业能力的评价必须将考核内容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财产保险》课程可以利用实训模拟、顶岗实习等环节,通过日常表现、技能展示、软件操作等方面,确认学生能力、水平及素质,考核中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50%以上。

2.增加自评互评

企业员工不是独立的,工作既是竞争又是合作,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包括掌握分工合作。分组实施项目化教学,同一项目组学生可以充分观摩其他人的操作过程,有效吸收各类经验、反省自身。教学完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给出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自评、互评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可以纳入平时成绩,使平时成绩考核的点更多、面更全。

3.插入竞赛成绩

目前高职院校技能比赛已经进入常规化,各院校每年甚至每个学期都举行技能比赛。技能比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因此可以将技能比赛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在《财产保险》课程所在学期,技能比赛引入财产保险公司承保、理赔部门所需的技能项目,以财产保险公司的技能要求为标准,核定学生技能掌握水平,将技能比赛的成绩最终反馈到课程成绩、综合成绩。实现以竞赛带动学习,以技能学习促进竞赛成绩。

4.适当引入企业导师评价

为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各专业都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各项合作。学校通过合作了解企业需要,培养针对性人才,企业可以利用合作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为企业储备人才。《财产保险》课程可以聘请财产保险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导师对校内教学项目给予指导,企业导师在期末结束时从企业的角度、从用人的角度,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评价学生,使校内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有效对接职业能力及岗位需要。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