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价改革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29 17:58:49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1

关键词:电力管理;体制;改革

1引言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农村电力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农村电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将继续占人口的大多数,东西部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大。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关系农村经济先行工业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必须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改革路径和有关问题处理一定要积极稳妥。

2改革建议方案

根据国际上农电体制改革经验和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对于成熟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农村电网的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建设改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因此,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应根据发展中农村电力市场制定。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按一县一公司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和电力发展水平分别不同性质的农电企业[1]。对经济和电力比较发达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红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和电力发展一般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或电力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指导的农电合作社:对少数经济比较的落后地区和目前无电区域的农电事业,将原有农电企业改制或新组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发挥农电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广泛吸引农电投资,促进农村电气化;对农电合作社,主要依靠营业区内农村用电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国家辅助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国有全资农电企业,由国家从农电基金或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投资,并大力开发小水电,消灭无电人口,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产生造血机制,逐步走上农村电力的自我发展轨道。

改革方案建议主要包括:

(1)实行政企分开,将原由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水利水电厅承担的管电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各省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电职能,对全省发电和供电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电力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国家电监会依法对农村电力实行投资、电价等的监管。

(2)组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对各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运营和管理[2]。省电力公司接受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接受电监会的监管并执行省经贸委的生产计划和电力分配计划。

(3)各县(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电力发展水平分别组建县(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农电合作社和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对边远山村以及少数因当地小水电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自供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并积极鼓励农电公司或农电合作社对小水电自供区进行投资参、控股,条件成熟进行合并,实现一县一公司。各农电企业独立核算的企业,行使企业经营电网职能。

(4)实行主辅分离,将原来农电企业的所有多经产业从农电公司中剥离。学校、医院等成建制地移交社会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他产业的企业,明晰产权,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由地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经营收益。

3改革路径建议

体制改革分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模式。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即不是一个分步走、逐步展开还是一步走、总体推进的问题。两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渐进式改革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逐步改革整个体制结构:激进式改革是直接进行存量改革,并以此来促进新体制增量的成长。由于我国农村电力的市场总量、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等综合素质薄弱,所以我国农村电力管理要求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3]。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改善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新晨

4结束语

农电体制模式的研究尚无定论,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电力实际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创新工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电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李由.西澳的电力体制改革及启示,中国电业2002(4)52一53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工程管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组合,调动和激发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农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则;

(二)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原则;

(五)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通过改革,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明确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改革范围

县农村小型水利改革涉及全县六乡两镇。具体改革范围如下:

(一)输水管道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及渠道工程;

(二)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

(三)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人饮安全)工程。

五、改革形式

本次体制改革鼓励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卖则卖,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小水窖、小水池、小水井工程按照“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产权,登记,发放产权证。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调动民间投资、建设、管理水利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个人或组织,作为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运行、维修养护、安全保卫、防汛等的执行主体,负有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筹资建设、组织施工、使用管理、安全运行、维修养护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应制定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统配与灌溉服务,协调好用水户之间的关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回收的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本次改革涉及四个类型的水利工程,改革的水利工程及建议如下:

(一)农村自来水工程(包括水源及管网)。改革方式采取用水户协会及委托为主,结合承包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只涉及一个村的自来水工程采用委托和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进行。二是涉及几个村的自来水工程,采用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进行改革(由镇人民政府委托管理)。

(二)乡镇自来水工程。由县水务局委托乡政府水管站管理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与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的方式进行。

(三)以农户自用为主修建的小水窖、小水井、小水池。改革方式采取“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方式进行。其产权属农户所有。

(四)农田排灌工程、水源工程、沟渠、管网等。改革方式以委托管理及用水户协会为主,结合承包的方式进行。

六、实施步骤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制定方案,时间从2009年9月10日至11月30日。县水务水电局组织人员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会精神,全面细致的开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公开实施、签订合同,时间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确定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本次改革涉及的四个类型的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并对于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改革的工程,要完善登记造册,审核批准,签订合同,发放证书等相关手续。

第三阶段:总体评估、查漏补缺,时间从2011年5月1日至12月30日。要通过采取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的方式,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验收,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整改完善措施。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资料、各种会议记录、产权证、合同书等资料认真进行清理,分类立卷归档,确保档案完整。

七、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造成了“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状况,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利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不适应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规范和加快我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夯实我县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本次改革为契机,规范和完善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按期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二)落实政策,为开展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保驾护航

本次改革按照责权一致、有机统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民意、维护权益、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要依法保护支持改革主体。我县将根据省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文件精神,依法保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形式经营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权和经营管理权。买断或投资新建工程者,享有工程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可继承和转让。改革后,工程所有者和经营者同样享有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等有关优惠政策和扶持的权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充分发挥和遵守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修建工程的,并将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

二是要严格执行水价政策。改革后的工程供水价格,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170号)及**省水价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县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由供需双方在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幅内商定,并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上报县物价部门按照规定批准后执行,用水户应遵守批准的水价方案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

三是要切实管好回收资金。通过改革所收回的资金,原则上归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项目,要做到财务公开、公正透明,充分接受县纪检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国有工程改革回收资金要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改造。

(三)通力协作,认真做好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水利工程产权划界工作,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前提。国土、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协作力度,认真开展好水利工程的产权划界工作,以促进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凡是新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全面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新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未明确划定的工程,不予批准工程开工建设。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并明确划定工程的管理范围、树碑立界。县水务、国土、规划部门共同监督。对已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属单位提出申办水利工程产权划界要求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考虑历史条件和现状,积极配合其做好产权划界工作,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3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放开建设权、出让资产权、转换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组合、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效益,促进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用水户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投入多元、经营放活、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功能完善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争取到2012年,基本完成市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确保全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有利于责权一致、有机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既明确各有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又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是坚持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宜包则包,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是坚持有利于尊重民意、维护权益的原则,广泛征询农民意见,实行民主决策,改革中严格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处理好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和经营者积极性的关系。

四是坚持有利于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充分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的引导作用,处理好政府投入和受益农民投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及改革的关系,既要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又要减少财政负担。

五是坚持有利于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水利发展和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防洪、供水和生态环境安全,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既要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我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经济局、工商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参加,市水利局负责日常工作。精心安排实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用本地实际的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指导改革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市人民政府是改革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制。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改革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工程调查统计、清产核资登记造册、改革方案调研制定、改革协议合同和工程产权证及经营管理许可证印制、改革验收考核奖励、改革政策宣传培训等工作开支,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考核,严格奖惩。要建立改革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年度考核评比制度,确保改革稳步实施。发展和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要在加大对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对改革工作较好的地区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进行鼓励支持;对改革推进不力的地区,要减少项目资金的安排,并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面广量大、任务繁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加大改革的培训、宣传工作力度。水利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改革后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对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要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使用或经营管理,且要实行年度检查审验制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措施方案,及时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改革深入人心、健康发展。

(四)加强协作,合力推进。要深入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典型带动,全面、稳步、深入推动改革。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强化服务,密切配合,从资金、土地、农业、林业、税收、工商、物价、金融等方面依法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和扶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改革,确保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改革的主要范围

符合以下标准的已建和在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纳入本次改革范围:

(一)灌溉面积一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或渠道流量1m3/s及以下的灌溉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泵站、机电井、拦河坝、输水管道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

(二)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

(三)乡(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

农垦和农场系统管理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照本方案自行组织进行改革。

符合标准(三)范围内的新建、在建工程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进行改革,其改革成果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必备条件之一。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晰工程产权

1.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包括国家补助资金等所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属农户所有,实行“自建、自有、自管”。

2.受益农户较多的非经营性工程,包括国家补助、村组集体投资投劳等所有形成的资产,要按照工程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其产权属用水户合作组织所有。

3.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确定工程产权。以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国家所有,由市人民政府授权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以国家、集体和群众共同投资投劳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户合作组织所有。以社会法人、自然人或股份制等形式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投资者所有,国家补助部分所形成的资产可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参与经营管理,也可转让给个人经营。

4.经营性农村小型供水工程,指主要向乡(镇)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等供水的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属国家所有,由市人民政府授权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以国家、集体和群众共同投资投劳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按照投资比例划分,国有产权由市人民政府授权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以社会法人、自然人或股份制等形式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属投资者所有,国家补助部分所形成的资产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参与经营管理,也可转让给个人经营。

5.社会各界资助捐赠所形成的工程资产,按照资助捐赠者的意愿进行产权划分。对不能确定资助捐赠者意愿的资产,原则上将产权划分归工程现有经营管理者。

(二)转换运行机制

在分类明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灵活转换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1.承包。通过签订承包管理合同,由工程所有者将工程委托给承包者进行经营管理。

2.租赁。通过招标的办法与承租人签订工程租赁管理合同,由承租人在合同期限内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按期缴纳租金,并保证租赁期满时重新核定的资产达到合同规定值。承租期内允许继承,但不得擅自转让,如转让须经所有者同意并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3.股份合作。通过资产评估,将工程资产划分为若干股,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由2个或2个以上股东按照章程或协议参与经营管理。股东可用资金、土地、劳务、技术、设备等作为股份参股,共同拥有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按股分配,并留出一定比例的公共积累,用于工程维修养护。

4.拍卖。工程所有者将工程全部或部分产权、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公开竞价出售,由多个参与者公平竞争,按照国家拍卖的有关规定程序,最终拍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对重要防洪、供水等涉及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切身利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水利工程,其所有权不允许拍卖,只能拍卖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

5.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对村内联户、村集体兴建或跨村工程,可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行使经营管理权,按照章程民主协商开展投工投资管护工程、供水调度及水费计收等管理工作。

6.委托管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将工程委托给村民小组、用水合作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管理。

(三)明确管理责任

工程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人民政府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服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水利发展规划和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要求,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严格履行改革协议合同,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已进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但尚未明确完善工程安全运行维护管理责任的,须按照本《方案》精神,认真整改完善,补充修订改革协议合同,严格细化责权条款,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

工程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要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不得擅自改变工程功能;如因实际情况需要改变的,需逐级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服务,对不能有效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发挥工程正常功能效益或不能严格遵守执行改革协议合同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并视情况终止或收回其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另行改革。

(四)保护支持改革主体

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形式经营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权和收益权。以委托管理等形式使用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权。买断或投资新建工程者,享有工程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可继承和转让。改革后,工程所有者或经营者同样享有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等有关优惠政策扶持的权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性功能充分发挥和遵守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修建工程的,各地、各有关部门可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

(五)严格执行水价政策

改革后的工程供水价格,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170号)及省水价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监督下,由供需双方在当地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幅度内商定,按照程序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当地物价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批准后执行。用水户应依法遵守批准的水价方案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

(六)切实管好回收资金

通过改革所回收的资金,原则上归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项目,要做到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监督。国有工程改革回收资金要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改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回收资金使用管理具体办法,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

五、改革的方法步骤

(一)时间阶段要求

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规范运作、全面实施的方法,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阶段,在年12月底前完成调查摸底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在年1月至年底前全面实施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在2012年1月至6月底前对改革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全面总结。对先期已经开展改革工作的地区,要认真总结完善,规范管理,查缺补漏,巩固提高,可提前完成改革工作任务。

(二)工作步骤

各乡镇结合实际,分类选择不同的区域和工程项目进行改革,以点带面,总结推广。在改革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步骤:

1.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各乡镇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本着简便易行、合理评估、推进改革的原则,由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制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资产评估和工程产权界定,并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研究制定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改革形式等内容。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拟定改革草案,再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审核修订,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形成改革方案,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人民政府要将审批后的改革方案报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4

各类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老化失修。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小型水利设施管理粗放,大多数存在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建设、管理、使用严重脱节,致使工程老化失修,有的甚至废弃闲置,工程灌溉效益日益衰减,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末,我乡还能基本正常运行的水利工程有:小型水库1座,山塘9处,机电灌站6座,水轮泵4座,现有水利工程的设计有效灌溉面为10660亩。为巩固原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调动群众兴建新的小型水利工程,建立起产权明晰。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改善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二、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化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社会全面发展。

三、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促进民办水利的发展;

(二)对已建成的小型水利设施明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建立各层次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薄弱、效益衰减问题

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确保国有、集体资产在改制中不流失的原则

(三)坚持“谁投资,谁所有”,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四)实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

(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

(六)坚持农村小型水利有偿使用兼顾公益性的原则,对国有农村小型水利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与维护作为收取费用的标准,对非国有农村小型水利以微利作为收取费用的标准;

(七)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符合有关水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遵循水利规划,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五、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范围

(一)设计灌溉的面积1000亩以下的独立引水工程。

(二)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以下,总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下,或单机容量280千瓦以下的机电灌溉排水工程。

(三)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以下的水轮泵工程。

(四)小型引水,机井工程和其它适宜改制的小型水利工程。

六、农村小型水利改革的形式

根据我乡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情况,将农村小

型水利体制改革分成六种形式:

(一)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工程所在地村民委员会组建用水户协会、等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机构,确定水价及管理费用,按国家规定每年在收取得的水费中提取一定的工程维修费用,并专户存储。如工程需要抢险清淤和维修费用不足等需要投工投劳维修或筹措资金等,必须通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定。对规定征收以外的费用,必须经过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决定,并且每灌溉季度结束后,七日内向会员张榜公布,接受会员监督。

(二)承包:在工程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工程所有者与承包经营者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使承包经营者按照签订的承包合同对工程进行经营管理,并按规定按时向工程所有者交纳承包费。在承包期内,承包经营者享有水利工程经营权和收益权,承包经营者一般只按照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看护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未经工程所有者同意不得进行改造和扩建,承包期一般为5--10年,最长不超过20年。

(三)租赁:在工程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招标的办法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在合同签订期限内,承租者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独立进行开发和经营。承租期内允许继承,但不得擅自转让,需要转让的必须经所有者同意,由所有者与新的经营者重新签订合同,承租者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并保证租赁期满时重新核定的资产达到合同规定值,租赁期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5年。

(四)股份合作制:对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或现有工程资产进行评估后,把工程划分为若干股,再将工程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出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参股建设或经营管理,股东按照章程或协议,可以用资金、土地、劳务。技术。设备等作为股份入股合作,股东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同收益、共担风险、共同拥有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份分红相结合,并留出一定比例的公共积累金,用于工程的维修和改造。股份合作制采取国家。集体、私人联股合营,集体与集体联股合营、,集体与私人联股合营,私人之间联股合营等形式。

(五)拍卖:对工程设施的使用权的经营权实行公开竞价出售,由购买者自主经营和管理,期限一般为10--30年。小型水库等涉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益基础设施,不允许拍卖给个人。

(六)独资:独资水利是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下,投资者获得开发利用水资源许可后,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拥有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并可转让、继承和抵押。但经营者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范围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行业监督。

七、改革的步骤和保障措施

(一)改革步骤

l、制定和报批方案。在调查摸底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革对象与形式,制定改革方案,并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上报审批。现由乡、村管理的水利工程的改革方案,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水利站、工程管理单位及有关村民委员会和群众代表等共同制定,进行民主决策,经三分之二受益户同意后,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必要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财政(国资)、体改、物价。经贸、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

改革方案的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土地权属。改革形式、经营管理思路、改革所得资金用途、水利工程安全职责的落实及安全措施等。

2。界定产权。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水利部《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产发[]5号文)的有关精神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凡年月日之前兴建,由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工投劳所兴建形成的小型水利工程资产,区分两种情况:现由水利部门管理的,其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经乡政府授权由乡水利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现由乡、村管理的,其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由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行使出资人权利。凡年月日之后新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按投资比例划分产权。

3、评估资产。凡采取拍卖。租赁和股份合作形式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确认。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由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4、确定底价。出资人应当以资产评估确认值为依据确定拍卖或股权转让的底价。租赁基数应当根据经营现状及前景合理确定;承包基数按任务确定。

5、公开出让。小型水利工程的出让应由出资人、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设施管理单位职工代表、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进行,并提前15天公告。在同等条件下,受益区内农户或原承租、承包人优先。承包、租赁应实行招投标;股份合作以公开竞价或协议方式进行;

6、交纳款项。承包租赁者、购买者、股份合作股东应按有关协议交纳承包租赁企。购买款、股本。小型水利工程拍卖、租赁、承包、出让股份的收入由出资人负责收回,作为水利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用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维修养护,不得挪用挤占。其中,国有资产收入部分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储存。产权制度改革、资产评估的经费可以从拍卖、租赁。承包、出让股份收入中开支。

7、签定合同。承包租赁者、购买者、股份合作股东按有关协议交纳款项后,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证、使用权证等相关证书。承包租赁者。股份合作股东在办理相关证书之前,应签定合同、制定股份合作章程,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签证。核准。

8、其他事项。做好工程移交和合同备案工作,制定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制度。改革后由业主向原登记注册机关报告备案。

(二)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在乡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乡水利站牵头,各相关取门通力协作下进行;各实施改革的村委都要成立小型水利工程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协助抓,工作要做到任务明确,人员。职责、经费、措施到位。

2、加强指导。乡水利站要加强对全乡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乡组织工作组到村指导改革工作的开展,指导工作要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点,视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改革方式。

3。掌握政策。各村、各有关单位在实施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桂政办发[]175号文的有关规定,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开展工作,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偏差。

4、加强宣传。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一个新鲜事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各村加强宣传,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张贴桂政办发[]175号文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地认识到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农民走水利改革和发动之路。

5、民主决策。改革元论是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都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推行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一事一议”制度。

6、调查研究。为保证改制工作少走弯路,不留后遗症。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选择好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形式,凡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利工程不能进行拍卖,其防汛安全和安全生产责任必须在改革中得到彻底落实。

7、完善合同。对属改革范围进行水面承包的小型水利工程,要根据桂政办[]175号文件的要求,完善规范合同的内容,特别是强调水库防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以确保全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工作向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8、增加投入。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面广量大,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作支撑。各乡村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广辟资金途径,积极为改革工作提供经济保障。

9、乡直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支持工作,切实为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保驾护航,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革的时间安排

l、月日前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出台乡的实施方案。全乡确定选择1个工程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

2、月日前各村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任务,负责领导和具体部署本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开展。

3、月日前乡水利站组织各村负责水利体改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学习领会桂政发[]175号文件精神和县《实践方案》精神,加深对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原则的了解,掌握工作方法以及开展工作的步骤。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5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省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新建了一大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截止目前,已建成各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16万多件,其中小型水源工程2395件,小型农业灌溉排涝工程15.5万件,农村小型集中饮水工程5296件。这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抗旱减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我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我市开始对29件国有小(一)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15个水管单位进行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参改单位的积极努力,到20*年9月,15个水管单位的内部改革基本完成,在全省各州市中处于前列,得到了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通过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水管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调整了过低的水价;成立用水户协会管水用水;老百姓用水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水管单位服务意识增强,为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弊端日趋显露,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为集体所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由于管用分离,致使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漠不关心,难以调动广大农户对工程维修、改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农村小型水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二是经济发展落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户和集体都拿不出更多的钱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导致不少工程年久失修,效益日趋衰减,且有一些小型水利设施因垮漏严重而不能发挥效益;三是不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不落实,有水大家用,工程出了问题无人负责。在供水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不仅起不到保值增值作用,反而因其无资金维修造成管理工作难以维持;四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户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水利固定资产,愿意出资购买或投资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目前,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状况仍然突出,“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工程仍较普遍,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极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开展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近两年来,各县区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之路,涌现出一批以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承包经营、租赁、拍卖等形式的试点,成效明显。明晰了2944件集中供水工程和131110个家庭水窖的所有权,调动了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修复改造了一批闲置的水利设施,实现了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和农田灌溉、乡镇供水的保证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了水利产业化进程。改革实践表明,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成为现阶段我市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先后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提出了在巩固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将改革延伸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领域,规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构建和谐新农村。省政府审时度势,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并于9月1日在昆明召开了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会议再次进行安排部署,为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触动水利工程的产权,重新确立权、责、利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水利部门职能的转换;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的管护,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拓宽水利资金社会化投入渠道,形成全民办水利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转变机制,深化改革,开创全市水利工作新局面,促进全市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因此,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革,认真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细化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找准方向,扎实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工作思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进一步放开建设权,出让所有权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组合,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效益,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到明确,经营方式得到搞活,管理责任得到落实,安全运行得到保障,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同时,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力争到201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市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任务。

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改革中,要把握好改革范围、坚持五项原则、突出三大改革重点。

(一)把握好改革范围。

改革的主要范围为:一是灌溉面积在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或渠道流量1m3/s及以下的灌溉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泵站、机电井、栏河闸坝、输水管道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二是小(二)型水库、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三是乡(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符合以上范围标准的已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纳入本次改革。符合改革范围标准的新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也要按照改革要求在工程建设时就要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理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的工程管理体制。

(二)坚持五项原则。

在开展改革工作的同时,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要坚持责权一致、有机统一的原则。要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

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宜包则包,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是要坚持尊重民意、维护权益的原则。要通过广泛征询农民意见,实行民主决策,使改革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处理好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和经营者积极性的关系。

四是要坚持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引导作用,处理好政府投入和受益农民投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及改革的关系。

五是要坚持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要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水利发展和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防洪、供水和生态环境安全,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

(三)突出三大改革重点。

一是要明晰工程产权。改革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界定好工程的产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体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其产权归个人所有。第二,受益农户较多的非经营性工程,产权属用水合作组织或受益农户。用水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对于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实行联户经营或个人经营,也可以成立用水合作小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事务;对于跨村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第三,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可按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确定工程产权。以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国家所有,由县区人民政府授权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以国家、集体和群众共同投资投劳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所有。以社会法人、自然人或股份制等形式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属投资者所有,国家补助部分所形成的资产可由县区人民政府委托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参与经营管理,也可卖给个人经营。第四,经营性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属国家所有,由县区人民政府授权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以国家、集体和群众共同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按投资比例划分,国有产权可由县区人民政府授权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以社会法人、自然人或股份制等形式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产权属投资者所有,国家补助部分所形成的资产可由县区人民政府委托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参与经营管理,也可卖给个人经营。

二是要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工程得到更好的管理,实现更好的效益,管理运行机制转换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转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可归结为六类:第一类是用水合作组织。用水合作组织可以自己经营管理工程,也可以聘用有一定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经营管理工程,受聘者直接对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并受其监督。第二类是承包。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由工程所有者将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承包者按合同进行经营管理。承包者可以是用水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或组织。第三类是租赁。通过招标的办法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承租人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按期缴纳租金,并保证租赁期满时重新核定的资产达到合同规定值。承租期内允许继承,但不得擅自转让,如转让必须经所有者同意,由所有者与新的承租人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第四类是股份合作。按照有关规定,资产评估立项及评估结果备案工作完成后,将工程资产划分为若干股,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参与经营管理。股东按照章程或协议,可以用资金、土地、劳务、技术、设备等作为股份参股,共同拥有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并留出一定比例的公共积累,用于工程的维修改造。第五类是拍卖。将国有或集体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公开竞价出售,由多个参与者竞争,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终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根据工程设施的资产结构和功能,对重要防洪、供水等涉及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切身利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水利工程,其所有权不允许拍卖,只能拍卖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第六类是委托管理。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将工程委托村民小组、用水合作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产权明晰后,在管理运行中,工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服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防汛抗旱调度,不得擅自更改工程功能,特别是蓄水、引水工程,必须确保工程的防洪安全。在保障工程公益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收益。

三是要健全配套政策。配套政策是改革的重要支撑,政策健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推进和成果的巩固。为使改革顺利开展,应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首先,保护支持改革主体。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形式经营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权和收益权。以委托管理等形式使用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权。买断或投资新建工程者,享有工程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可继承和转让。改革后,工程所有者或经营者同样享有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等有关优惠政策扶持的权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充分发挥和遵守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修建工程的,各级有关部门可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其次,严格执行水价政策。改革后的工程供水价格,要严格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0号)及*省水价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县区政府的指导监督下,由供需双方在县区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幅度内商定,按程序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区人民政府和物价部门按规定批准后执行。用水户应依法遵守批准的水价方案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最后,切实管好回收资金。通过改革所回收的资金,原则上归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项目,要做到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监督。国有工程改革回收资金要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县区财政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改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回收资金使用管理具体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同时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来抓。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联系副秘书长和市水利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烟办、烟草专卖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的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乡两级也要分别成立相应机构,明确政府分管领导为责任人,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区要将此项改革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奖惩,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组建工作组深入到各地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墙报以及召开群众会等各种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营造好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改革工作深入人心,使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高潮,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简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全市改革工作整体向前迈进。

(三)明确时限,全面推开。

为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各地要采取先点后面,先易后难,规范运作,全面实施的方法,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时间安排,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整个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2009年9月底前,各县区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机构,明确人员、职责、任务,制定改革配套文件,着手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和试点改革工作。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09年10月底前,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完成资产评估,确定工程产权,要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举行培训,使参与改革工作的成员掌握工作方法及工作步骤。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底,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在改革期内,每年完成的比例分别为:2009年10%,2010年60%,2011年30%。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0月至12月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验收。2012年1月至6月全面接受省级考核。

(四)加强协作,合力推进。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路径依赖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中央政府于2004年8月17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全国除和海南外的29个省市全面推开后,仍然引来了学术界和金融界的广泛争议,批评意见较多的是认为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带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本文试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金融的制度环境及农民民主意识和组织化水平等方面对“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一些评论。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对“路径依赖”的批评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沿着既定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一旦进人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如果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就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目前,我国全面推开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被许多学者批评为“进入某种路径依赖”。他们认为,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是进入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成立省级联社是进入了道德风险扩大的“路径依赖”;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是进入了所有权主体缺位的“路径依赖”;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多质性是进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路径依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进入了无效监管的“路径依赖”等等。总之,这些措施的出台将农信社锁定在一种无效状态。

二、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路径依赖”的客观分析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确实带有“路径依赖”的明显痕迹。但制度的变迁对路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制度变迁同时具有进程的渐进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会激发矛盾,引起混乱。因此,我认为我国目前推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及出台的一些措施,受到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制的制度环境和农民素质及组织化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1.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虽带有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但这是受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的特定产权制度和特定经济体制的影响所致。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文件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移交给省级政府,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县、镇两级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强农信社的自主发展能力,降低其对中央银行的依赖。但持批评意见的学者认为,这是进入了行政干预的“锁定”状态,在此路径依赖下,为省政府干预农信社提供了理由和捷径。第一,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势必会通过各种方式争取金融资源的支配权,以此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利益这根“指挥棒”会有意无意地将地方政府的宏观、间接管理演变为微观、直接的干预。第二,省政府不可能直接深入到基层管理,那么县、乡政府就有可能扛着省级政府的大旗理直气壮地插手农村信用社的事务。第三,按官方文件规定,农村信用社出了问题,央行可提供临时性支持,但前提条件是省级政府承诺还款,还款资金从中央财政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中扣划。在这种情况下,信用社的“自担风险”就转变为省级政府的“债务风险”。而省级政府承担风险的方式无非是把用于地方发展建设的资金扣划给中央,最终承担风险的还是地方老百姓。因此,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管理,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

实际上,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深深地植根于我国农村特定的产业结构、产权制度、人文环境、法律制度甚至社会习俗之中。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发展,不可能脱离这些制度特征而走出一条纯粹的路。因此,农信社改革具有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其一,在体制形成上,长期以来都是政府主导型的。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农村信用社的设立,还是后来的几次体制变迁,均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过程,而不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而自下至上的诱致性变迁。其二,在管理权限的分配和转移中,往往走不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其三,从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及组织化水平看,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农信社社员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参与和管理素质。因此,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可能是制度成本较小的一种选择。

2.成立省级联社并增资扩股虽带有所有权主体缺位及道德风险扩大的“路径依赖”,但这是受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市场化、货币化程度不高的影响所致。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文件指出,在所有权结构上,农村信用社将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重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由各省市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选择。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省市都选择了建立省信用联社的模式。由此,持批评意见的学者认为,这是进入了所有权主体缺位的“锁定”状态,陷入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扩大的“路径依赖”。第一,省级联社只享受权利无须承担责任。因为在省联社的体制下,评价机制优劣的不是信用社的股东,而是省联社,任命县联社主任的也是省联社,但对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责任却无须承担。第二,省联社的体制形成了对整个农信社事实上的垄断,使得信用社的市场退出几乎成为不可能。第三,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后,农信社的所有权主体更加模糊。如果说是农民的,而农民没有参与管理;是集体的,集体决策机制尚未形成;是信用社主任的,他只决策却不承担决策成本。所以最终所有权主体是缺位的。因此,成立省级联社这种权、责、利不对等的改革模式,不是对道德风险“路径依束”的修正,而是对道德风险的扩张。

当然,产权制度与组织制度的改革应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产权明晰、管理科学、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金融组织。但事实上,我国农村信用社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作为非正规金融机构而存在,在农村金融的制度变迁中,本身就是从非正规金融逐步向正规化制度化金融转变的过程。在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化、市场化、货币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在社员(股东)如此分散的状况下,建立怎样的产权约束和管理制度,既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国际成功的范例。那么“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显然成为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基本特色。在当前农村信用社这一特殊的产权架构下,只能探索,建立一个规范有效的委托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者的权益。即成立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遵照章理,民主管理;根据授权,依法管理;依照规范,科学管理”,从而构建一个“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督,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行业监督管理体制,把庞大的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纳入正规的地方金融管理之中。

3.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多质性和显失公平的补贴政策虽带有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短期行为的“路径依赖”,但这是受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资本构成多元化和职能定位多元化的影响所致。

中央政府为激励和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帮助化解不良贷款,采取了四大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保值贴补利息的补贴、安排专项贷款和发行专项中央票据等政策来消化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对此持批评意见的学者认为,这就造成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仍然不明确,进入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锁定”状态,带有明显的短期行为“路径依赖”。第一,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信用社自身要发展,多元的目标冲突、模糊的职能定位使农信社在改革试点中无所适从。第二,偏颇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鼓励亏损和“鞭打快牛”。第三,对长期累积的历史包袱虽然给予临时性的亏损补贴,但对以后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没有明确。这样就会造成政策性亏损将成为农信社亏损的永远借口,那么政策性补贴也将成为无底洞。

实事上,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构成的多元化、职能定位的多元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四大利益主体,即国家、地方政府、农信社和农民。而这次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图是为了对农村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强化服务“三农”的功能,对农村信用社的补贴和注资,也是为了解除累积的历史包袱,刺激信用社参与改革的热情,激活服务农村的功能,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其一,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三农”,地方政府的依法管理会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信用社规范经营会增强自身服务“三农”的能力,尽管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但最终受益的是农民。其二,很多省市选择成立省级信用社而没有选择农村商业银行,就是为了避免商业银行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偏离服务“三农”的倾向。其三,国家对“三农”的扶持,除财政专项支持外,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补贴使农民受益。因此在农村信用社承担有政策性业务的情况下,国家对农信社的补贴和注资不能说是短期行为,它是扶持和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措施之一。

4.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虽带有无效监管的“路径依赖”,但这是受我国目前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准普遍不高的影响所致。

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出台后,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持批评意见的学者认为,这是进入了一种人为操作的“锁定”状态,陷入无效监管的“路径依赖”。第一,评价指标本末倒置,考核过于简单。如把获得央行票据支持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而对如何降低不良货款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第二,评价指标无因果关联。如把存款和支农货款增加多少作为衡量改革的考核指标,而具有科学评价意义的货款覆盖面和补贴的依赖指数等指标却没有得到体现。第三,对农村信用社整体业绩的评价和改革整体效果的评价没有一套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因此,这样的改革仍然陷入无效监管的“路径依赖”。

当然,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如果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有效监管和保证健康发展都要重要的意义。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在我国整个金融制度和经营管理现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由于我国目前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准还普遍不高,在国有商业银行尚未能做到这些时,很难想象让农村信用社一步到位。当然,由于目前社会信用环境不是太好,加上信息不对称,货款有呆滞的道德风险;由于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有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这些确实都要求农信社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评价监控体系,始终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设计和实施。

三、克服“路径依赖”的思考与建议

“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在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以避免被“锁定”在无效状态。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路径依赖”虽然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但应不断克服这种“路径依赖”,努力使改革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产权明晰和治理完善,具体应该是机构运作的市场化,应摆脱政府的隐性担保,严格市场的进入和退出,真正实现优胜劣态;改革措施有利于风险防范,克服农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手段实现低成本;产品创新实现多样化,有利于缓解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货款难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应遵循渐进性和历史继承性。制度变迁对路径具有依赖性,这是客观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会激发矛盾。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农村信用社改组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只针对未脱贫的农户给予货款支持,把消除贫困、平准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降低农民的系统性风险作为主要业务范围;在大部分农民已经脱贫的地区,应建立区域性的合作金融机构,在合作金融支持下,使脱贫农户实现初步致富并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应建立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抗风险能力强、经营前景好、信用等级高的农户,以实现高层次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发展。

2.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创新应注重市场化运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农民必然对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产生强烈的需求。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农户集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于一身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然具有生命力。应循序放开农村金融体制中自生自发秩序形成的渠道,以市场化运作规范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

3.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选择应因势利导。我国对农村信用社的几次改革,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受到原有体制弊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牵制与拖累,必然带有“路径依赖”。作为微观经济活动,农信社的改制和模式选择,基层信用社应该最有发言权。因此,应采取自下而上的自发诱导式的改革,农信社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行模式,政府只利用法律法规因势利导地根据市场需要推动农信社多种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改革,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高效配置农村金融资源。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坚持以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二、*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并落实“三定”规定,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和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编办牵头)。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国办牵头)。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和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机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牵头)。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

(三)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研究制定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

健全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制;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信贷征信管理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人民银行、法制办负责)。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制度(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负责)。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加快推行代建制;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规范备案管理(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国资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研究落实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建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加快推动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的户数和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国资委牵头)。

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负责)。研究提出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实施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负责)。稳步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电监会、能源局负责)。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深化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民受益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水利部、能源局负责)。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并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相关配套政策,放宽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

(五)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公司债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优质企业上市,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证监会牵头)。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改革委、法制办负责)。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中央地方的共同责任机制;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健全土地划拨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国家机关办公用地、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规模相挂钩的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牵头)。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流转备案制度(农业部牵头)。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公安部牵头)。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出台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指导性意见;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推进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牵头)。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银监会、人民银行负责)。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保监会牵头)。

推动林业、农垦、水利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局牵头)。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农业部牵头)。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牵头)。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电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部牵头)。

(七)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脱硫加价政策;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基本实现商业与一般工业用电同价;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牵头)。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机制;改革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欠发达地区资源补偿机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负责)。推进建立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展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措施公示制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能耗总量控制试点;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加快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负责)。完善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

(八)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关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牵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指导各地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颁布实施企业工资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研究制订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部牵头)。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启动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卫生部牵头)。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负责)。研究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牵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财政部、教育部负责)。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办学、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研究制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民办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负责)。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利用外资管理体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贯彻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扩大服务外包鼓励政策的试点范围,完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部际工作机制(商务部牵头)。

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发展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为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银监会等部门负责)。完善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商务部牵头)。

三、认真做好*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

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在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和浓厚的改革氛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求今年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做好指导协调,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过推动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要积极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亲自抓,既要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又要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8

“十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开展了以“一二四七”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同时加大防洪减灾、山区“五小”水利、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水土保持、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水产养殖等各项工作力度,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取得了“水利建设规模大、投资增、质量好、成效显著”的优异成绩,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水利建设规模大、投资增、质量好、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全州共新增库塘×××件,其中中型水库×××件、小(一)型水库×××件、小(二)型水库×××件、小坝塘×××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整治堤防××21公里,保护人口×××万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万人。预计到**年底,全州库塘总库容达××亿立方米,其中“十五”期间新增×××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十五”期间预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较“九五”期间××亿元增长×××。

一是“一二四七”骨干水利工程进展顺利。青山嘴大(二)型水库《可研报告》已于**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两个大型灌区自**年启动以来,蜻蛉河灌区已实施三期,元谋大型灌区实施五期,完成投资×××万元,节水灌溉效益十分显著;元谋丙巷河水库于**年12月动工建设,今年底主体工程可基本完成。牟定龙虎水库于**年11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大坝一期填筑,工程进展顺利。禄丰沙龙水库可研报告通过省级专家审查,双柏河口河水库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大海波、毛板桥、麻栗树、东河四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大海波、毛板桥、麻栗树三件已通过竣工验收,×××甸、白鹤水库正进行工程扫尾,武定己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经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批复,有望明年启动实施。

二是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全州共投资0××亿元,治理河道×××条,加固改造河堤××21公里,同时通过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了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在搞好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大了非工程措施建设,全州十县市县城、重点水库、重要河道编制了防汛预案,充实完善了防汛抗旱队伍,建成了龙川江上游河库联合调度系统和大海波、毛板桥、麻栗树水库洪水预报系统,通过科学调度减轻了水旱灾害。

三是震损水利工程恢复进度快、质量好。**年大姚“××”、“××”两次地震震损水利工程恢复建设项目共×××件,批准概算投资×××万元、到位投资×××万元。已按批准投资计划完成×××件工程的恢复重建任务,完成投资×××万元。

四是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力度大。“十五”期间,各级加大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投入力度,共投入资金×××万元,解决了×××万人及×××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五是渔业生产能力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十五”期间,加强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渔政管理,强化了稻田养鱼技术和库塘养鱼高产技术推广措施,稻田养鱼、水库、坝塘和渔业专用塘养殖单产有了较大提高,全州水产品总产量从“九五”末的5995吨增长到**年的8857吨,预计**年可达9000吨,年均增长×××。

(二)水利发展和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推进。“十五”以来,我州以实施“长治”工程、创建文秘家园水土保持大示范区为契机,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累计实施×××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投资×××万元,牟定、姚安、永仁、元谋、大姚、武定六县及飒马场等二十七条小流域通过水利部、财政部验收,被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示范小流域,牟定、姚安、元谋、永仁四县被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命名为“长治”工程样板县;文秘家园、牟定、姚安、元谋、×××列入长江委创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文秘家园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二是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有推进。**年,×××被列为全国×××个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县之一,工程于**年初实施,现已基本完成。三台、三岔河两乡项目区内×××个自然村,×××户农户、×××人全部用上代燃料电,到农户电价×××元/千瓦时,项目实施后,巩固了退耕还林面积×××万亩,保护森林面积×××万亩,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三是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推进。为改变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按照“理顺体制,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管理规范,确保安全”,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个国管水利单位×××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分类定性,定编、定员、定岗,实行了人员竞争上岗,岗位责任制和内部考核及工资分配、劳动合同等人事劳动工资制度改革,落实财政负担的×××个公益性人员和×××个离退休人员经费。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通过了省组织的验收。

四是水价改革有推进。**年州人民政府成立了“文秘家园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市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施办法》和《文秘家园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水价改革领导机构,并开展国管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测算。目前,双柏、文秘家园两个县国管工程水价调整方案已报州发改委审批,牟定、永仁、武定三个县水价调整方案已制定,禄丰、南华两个县已进行了成本测算工作,元谋、姚安、大姚三县完成了水价调整听证会,开创了我州新形势下水价改革的新局面。

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推进。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公众参与,水量交易,城乡一体”的运行机制,综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科技措施,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水权水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规划已报经省水利厅批准,各试点区均组建了用水户协会。《元谋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元谋水权水市场试点实施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已经省、州、县专家论证,将实行。

六是山区小型水利建设有推进。为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山区“五小”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在对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

设“山区小康水利”的构想,即通过创新山区水利管理体制,以村民委员会为单元,成立用水户协会,依靠会员(受益农户)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大力发展山区“五小”水利。通过在×××妥甸镇西城社区、×××天申堂乡石桥河和×××发窝乡山品村委会进行试点,实施后三个试点村均实现了×××群众喝上清洁卫生水和人均有一亩“种得下、保得住、能稳产”的旱地水浇地的“山区小康水利”确定的目标。

“十五”期间我州水利发展与改革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一是领导重视,千方百计加大地方水利投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水利建设摆在促进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位置。**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对水利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加快我州水利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五”以来,除积极做好项目向中央、省争取投资外,州级财政每年安排水利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年,州人民政府落实信用合作资金××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各项工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并举,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坝区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工程为主,山区、半山区以实施“五小”水利、人畜饮水解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促进水利和谐发展。三是超前谋划,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渠向,超前规划,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前期工作,并积极主动向国家和省反映汇报,争取了大批项目和资金,确保了我州大规模地持续开展水利建设。“十五”期间,共编制完成水利综合及各专项规划×××个,规划项目1030项,总投资达××78亿元。四是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实施效益。在项目建设中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投资、进度控制为重点。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政府监管与项目法人负责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项目业主对工程建设负全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健全项目法人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项目法人责任感,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州水利发展与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缺水问题突出,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尤以工程性缺水最为突出;二是病险水库多,河道防洪标准低,抗灾减灾形势严峻。全州×××座小(二)型以上的水库工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病险的水库有×××座,占××0×××;三是坝区与山区、半山区差距大,占全州国土面积×××的山区、半山区水利基础设施仍十分脆弱;四是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经过十余年“长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治理任务重,难度大;五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六是水利投资渠道单

一、投入不足,水利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各级财政拨款,“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广泛地建立起来,远远满足不了水利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州水利工作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水源骨干工程建设,加大防洪减灾、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村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烟水配套项目建设力度,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水利改革步伐,初步建立起符合州情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增库容××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解决农村×××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年我州水利工作的任务目标是: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水产养殖×××万亩,推广稻田养鱼×××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9700吨,全面完成国管水利工程改革任务,启动小型水利改革,推进水价改革步伐。为此,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打牢全州经济发展基础

1、加大重点水源及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缓解用水紧张矛盾。“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青山嘴大(二)型水库建设任务,争取禄丰沙龙中型水库开工建设,新建小(一)型水库×××座。抓紧完成元谋丙巷河、牟定龙虎、大姚石洞等×××件中型、小(一)型水源工程扫尾,增加供水能力。同时继续做好元谋、蜻蛉河、罗茨等大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及节水改造实施工作,进一步挖掘灌区现有潜力,积极开展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试点。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2、加大人畜饮水解困力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是维护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我州农村现状调查评估及全省确认的指标,全州尚有×××多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是我州农村今后一段时期最为艰巨和繁重的任务。目前各县市已按省的要求编制了规划,“十一五”期间计划解决×××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各部门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努力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3、加大病险水库及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己衣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同时力争完成×××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好龙川江、蜻蛉河等河道重点险段治理和八县一市城市防洪建设。继续治理青龙河、河前小河以及×××、×××、禄×××重点河段,提×××城防洪能力。

4、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提高山区抗旱增效能力。要针对我州山区、半山区缺水严重的实际,特别是今年干旱暴露出薄弱环节,进一步总结推广“五小”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小坝塘、小水沟、小水管、小水池(窖)、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建设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力争完成×××个村委会的“山区小康水利”建设任务。

(二)抓好水土保持工程,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以“长治”为龙头,努力完成文秘家园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争取启动世行贷款和日元贷款水保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200×××平方公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抓好水产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水产养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后盾,推进全州名特水产养殖向规模化发展。要进一步改造完善姚安田坝心、洋派水库鱼苗场,南华两旗海等三个骨干鱼苗良种场。要加强以渔政执法、渔业科技推广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为重点

的渔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到**年,全州水产品产量达到13000吨。

(四)加快水利改革步伐,促进水利长足发展

我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国管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大多数集体性质的水利工程改革尚未启动,任务还十分艰巨。各地要按照《文秘家园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改革工作。从**年起,水管体制改革和水价工作滞后的,不予安排水利建设资金。因此,一是要继续完善各水管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效益,稳定职工队伍,促进水管单位良性发展。二是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要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各县市要在抓好1—×××个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元谋、姚安、大姚三县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水价认真实施,抓好水价征收管理工作,提高水费实收率,其余县市要积极做好水价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年12月底前完成全州国管水利工程水价调整工作。四是要继续搞好元谋水权水市场和永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要认真做好班发梁子和小丙岭两个试点片区,指导用水户协会按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办法运作,认真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抓实水权证发放,水票的出售,逐步扩大试点,搞出成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紧紧扣住省水利厅批准的实施方案和规划,建立运作机制,完善节水指标、目标,初步建立总量控制、以水定需、公众参与、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

(五)加大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增加水利投入

加快水利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加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州水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除按照国家投资渠向,积极向国家申报项目争取投资,州、县市政府对水利的投入随地方财政的增长而增加外,还必须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水利投入增长机制。一是加快水价改革,建立水利融资平台。合理的水价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的关键,对于投资效益好的项目如城市供水、乡镇供水等,按成本合理定价,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体投资水利,增加水利投入;二是政府引导,“一事一议”,增加群众投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和集资建设,加快发展步伐;三是按照国家对有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本级留用部分中划出适当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以及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增加投入;四是围绕“两烟”加大“以工哺农”力度,除政府补助、烟草部门投资外,鼓励外地企业到我州合作建设优质烟基地,实现国家、企业、农户三者共同受益;五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整合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尽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合力,集中开发,突出效益。

(六)坚持依法治水,推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意识,加强贯彻执行《水法》、《行政许可法》的自觉性,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加大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产等的行政管理力度,促进水行政管理法制化,为我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加大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和队伍,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对集中执法权,建立对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实行综合执法的体系,建设从州到县、到乡镇、到工程管理单位的执法网络。同时逐步建立健全相对统一管理的行政许可工作体系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实施行政许可法的监督检查责任,确保行政许可法在水利系统得到全面实施。

三、抓住时机,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要充分利用当前开展冬修水利的大好时机,早计划、早布置、早行动,为“十一五”水利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精心组织、精心发动,广泛动员,运用“一事一议”组织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要抓好水毁工程修复。要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重点,采取项目带动、工作促动和资金补助等办法,引导并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加快修复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修复任务。

二是要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因地制宜,结合实地,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搞好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圆满完成高稳产农田建设任务。

三是要认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结合水毁工程修复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小型河道整治,搞好河提整修和河道疏浚、河岸绿化、垃圾清除和引水冲污,做到整修治理一段,防洪排涝一片,绿化美化一线。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文件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年初的工作部署,市纪委执法室于11月中旬开始,集中利用12天的时间,就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幅情况、中小学收费、报刊征订、达标评比升级、电费电价、集资摊派、乡镇及村街干部人员精简、教师队伍优化组合等情况,深入到全市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40个村、2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检查和座谈。现将全市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减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稳妥运行,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今年是我市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年,农民负担由过去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三提五统费改为现在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承担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全市严格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六字方针,依法征收,依法减免,使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全市90个乡镇,3229个行政村,487.93万亩计税土地面积,共征收两税及附加22582万元,农民人均负担73.91元,减轻农民负担15069万元,减幅40%。其中,大城县减幅达51.6%,人均负担减少67.78元。全市两税及附加人均负担最高的是永清县,为95.8元,最低的是大城县,为55.36元。由于政策界限把握严格,运作程序规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截至目前,全市两税及附加征收任务已基本完成。通过检查情况看,两税及附加征收全部实行"一户一票",没有发现征税不开票和打白条现象,没有重复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行为。

2、较好地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的三项制度。今年,全市着重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三乱"问题,重点落实了"三项制度",即全面实行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收费"限额制"及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通过各涉农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检查的情况看,各乡镇和村街普遍设立了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项目公示栏,报刊征订没有发现向农户摊派的问题。三项制度的落实,为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不反弹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3、中小学校及各涉农部门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教育收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坚决制止一切乱收费问题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的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学校都在校园里设立了收费公示栏,没发现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的现象,大部分都能按照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电力部门能够严格执行"五统一""三公开"制度,按照国家电价政策和省物价部门核准的农村电价,没有超限价收取电费问题。另外,其他各涉农部门,通过系统检查和专项治理,乱收费和搭车收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检查没有发现在发放农村宅基地、办理结婚登记及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乱收费的问题。

4、农村配套改革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乡镇机构改革稳步进行。到目前,全市90个乡镇共精简、分流行政和事业单位超编人员2020人(包括部分离岗、退休人员)。其中,三河市各乡镇共精简机关人员817人(转岗分流380人,清退临时人员437人),力度最大。二是各村街结合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按照"三四五"的标准,全市3229个行政村共精简村干部2663人。其中,霸州、永清精简村干部均在600人以上。三是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趋向合理。按照市里制定的规划,农村中小学合班并校和超编教师分流工作正在扎实进行。目前,全市农村共并校1016所,村办学率基本达到了45%,共清退、分流、转岗培训教师3614人。

二、当前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当前减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1、报刊征订"限额制"难以落实,摊派问题严重。检查中,乡镇领导和村街干部反映最强烈的是农村报刊严重摊派问题,成为乡村两级最重的一项负担。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为完成下达的征订任务,只好硬性摊派给各村街,特别有些部门的报刊,村干部奈于情面,不得不订,使得绝大多数村街报刊征订突破了800-1000元的限额规定,有的村街多达几千元。如,三河市皇土庄镇韩屯村,只有461口人的村,报刊费用竟达5000元。

2、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超标准收费问题。检查中,学校普遍反映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低,特别是在取暖费的收取问题上尤为突出。由于近几年煤价上涨,每吨煤在300元以上,而现行的收费标准是97年颁布的,而且农村的小学班容量大部分在30人左右,收取学生5元、10元的取暖费根本无法过冬。因此有的学校便擅自提高了取暖费的收费标准。如,广阳、安次、固安有部分学校的取暖费就超一倍收取。检查中还发现个别学校有超收学杂费现象。

3、农村税费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实际问题。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确确实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民修养生息,增加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实际问题。一是村级收入锐减,工作难以开展。税费改革后,原来用于村街开支的村提留改为以农业税附加的方式收取,只是农业税的20%,按规定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村干部工资、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全市3229个村共提取附加3763万元,比改革前减少7365万元,减幅达66.2%,平均每个村街只有1.17万元,最少的村只有2000-3000元,这部分资金连村干部工资都难以维持,尤其是没有集体收入的村街难度就更大,由此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二是"一事一议"难以落实,农村教育及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按照税费改革政策的规定,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要的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来筹集。在调查中发现,"一事一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和矛盾重重,农村"机、泵、管、带"维修和打井、办事、修路、文化卫生等都受到严重影响。如,大厂县南寺村就修路一事进行"一事一议",每人集资2元,几次召开村民代表会都没议成,路至今没修。三是村街债务包袱重,严重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农村累计负债12.54亿元,平均每村负债38万多元,农民人均负债400元。税费改革后,村街收入锐减,大部分村街已无偿还能力,这一方面容易引发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另一方面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对今后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六点意见和建议:

1、继续推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引发严重、恶性案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的县、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取消其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综合性政治荣誉和奖励的资格,同时取消其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在一定时间内晋职、晋级的资格,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和责任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全市不出现任何违规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事)件。

2、认真执行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农村中的"三乱"是农民负担反弹的根本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对本系统涉及农业和农民的收费项目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重点包括农村用水、用电等不合理收费和农村中小学生上学、报刊征订、农民建房、宅基地审批等乱收费问题,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情况交流,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彻底根治"三乱"这一顽症。

3、全面实行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今后凡是面向农民的合法收费、涉农商品价格、水、电价格一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农民明明白白的交费,凡没有公示的收费项目,农民有权拒交。

4、继续推进农村配套改革。要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精简分流力度,妥善分流超编人员。要结合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按照干部配备标准,搞好村干部的交叉任职,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要采取切实措施完成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并做好超编教师的分流工作。

农村水价改革方案篇10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市农业局负责)。积极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江阳区要着力盘活农场存量建设用地,引导和规范农场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更多利用市场机制探索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入。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二)探索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试点,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给予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合理经济补贴,并与补贴农户缴纳养老保险制度挂钩。

(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引进人才户口迁移、亲属到城镇投靠落户、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户口迁移等的限制条件,制定出台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四)加快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我市试点,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照股份制方向,坚持稳定县域的原则,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积极争取在我市探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试点。稳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业和农房等保险补贴。全面推行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方式,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五)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政策制度。

(六)加快培育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化建设(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试点,扩大“农超对接”试点范围,推进示范社建设。创新完善各级农场资产组织形式,探索建立农场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经营机制。以强化公益性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继续抓好已改制企业规范和完善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资产重组、企业整合等方式,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公司、大集团,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和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改制上市。已改制企业要从转制手续的完备、产权归属的清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职工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5个方面进行规范完善。解决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遗留的社会保障等遗留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二)规范推进公司制改革。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制、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形式吸引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不断拓展上市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充分发挥华西证券的券商功能,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积极上市融资。重点培育酒类“小巨人”企业、川油钻采、兴泸投资、市商业银行等企业积极创造上市条件。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形成“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上市企业梯队。对拟上市企业,优先立项、报批,并给予用地、资金等扶持;对企业上市,实行专项奖励。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利用“三板”市场开展融资。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建立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初步框架;建立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四)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扩大民间资本进入行业领域,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获得生产要素和资源。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试点推行中小民营企业集合票据,规范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订我市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实施意见。

(五)继续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进一步做好交通收费稽征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按照省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推动我市新一轮市农电体制改革工作。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健全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形成科技创新驱动机制

(一)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补偿机制。探索完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加快制定完善各类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控制指标,探索推进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深化征地补偿制度改革,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全力支持叙永县开展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力争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试点。落实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研究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二)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规范推进用电大户直购电试点,完善居民用电阶梯递增电价制度,研究完善水电价格形成机制。适当调整水力发电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偏低的部分水利工程非农业用水价格,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探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以工补农”方式,逐步简化城市供水水价分类,继续推进生产业与工业同价改革,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简化天然气门站价格分类,制定天然气销售价格管理政策,逐步规范天然气销售价格定价体系。在城市范围内试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社会化服务性收费,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研究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并加大开征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场镇环卫服务收费代收机制和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三)健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继续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提高属集体林的部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四)加快建立产业型科技创新体制。整合科技资源,实施我市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畅通创新价值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

四、注重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地方金融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

(一)继续深化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全面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稳妥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全面推进支出绩效评价。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监管体系,推进农村公益性债务化解。

(二)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加快市商业银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推进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泸设置分支机构,加快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典当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市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文件

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按照省上的安排,贯彻落实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我市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泸县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包括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办理相应结转手续。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和优抚保障机制。

(三)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提供60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房源,发放租赁补贴10500户,启动3000户城市(含县城)棚户区居民住房改造,探索出售部分廉租住房共有产权,逐步实行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管理。

六、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一)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落实我市实施意见及近期工作方案,推动五项医改重点工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力争全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75.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范围,积极做好异地就医异地结算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城乡医疗救助模式。拓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面,在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面。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二)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市、县国有文艺院团结构调整,推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配合全省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推动市本级电台电视台合并。

(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健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全面完成校办企业改制任务。

(四)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规范、发展、搞活”的改革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研究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基本完成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七、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一)全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制定市政府各部门“三定”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二)创新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权改革,推进行政审批职能较多的部门内部单设行政审批机构。统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市场准入项目并联审批,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大力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继续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