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的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05:22:57

园林专业的论文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1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先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2

1.1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课时比例分配适度(1)保证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1∶1,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安排在同一时段,不相对孤立,如:把上午4节课或下午4节课都安排成《花卉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其中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可进行1节理论课和相关内容3节实践操作课的讲授,或者2节理论课和2节实验课相继进行,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有机结合和知识点教授的流畅性。

1.2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盆花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小则几十盆,大则上万盆,甚至百万盆。在温室花卉栽培养护中,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盆花生长不良或生病,这就需要栽培养护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及时挽救损失。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在上花卉的分株、扦插繁殖实验课时,待实验课结束后,我们将剩下的花卉材料(如广东万年青、一叶兰、朱顶红等)和用旧的花盆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2~3人1组,然后各组将剩余花材或插穗搬回寝室,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并做好操作流程及养护记录,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如病害问题)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症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1.3实践课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

让学生真正融入花卉市场《花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这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其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参与学校会场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节日校园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校园花坛的花卉种植及养护管理,以及参与衡阳市的摆花业务、衡阳市花鸟市场花卉价格调查等。同时,教研室有很多教师在校外花卉企业兼技术顾问,经常带领学生到花卉生产企业现场,对花卉栽培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所谓“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比如在1次草坪修剪实验课中,当笔者把草坪修剪机的发动规范动作示范3次后,其中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而有部分学生却始终不能掌握规范动作,未能启动草坪修剪机,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重试,他们却红着脸不想再试。于是,笔者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最终他们都能按规范动作启动草坪修剪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苗圃基地为学生全天开放,课余时间,都会有3~5人去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和换盆等技术方面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操作手法,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弥补自己操作方面的不足。2.5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温室草花生产少则几万盆,多则上百万盆,当全部草花感病以后,就需喷药治病,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在初步确定病害后盲目地大面积施用药,其结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药物,甚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在初步确定病害后,可先进行点实验,效果表现好后再进行面治理。先选几十盆草花作点实验,然后再逐渐扩大面积喷药,做到心里有数。

2改革后的成效《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花卉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灵活,同时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学生在没有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到课率达100%,且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花卉技能竞赛和花协活动。5年来国家农业部花卉园艺师考证通过率99.5%,省高职院校技能抽查等级为优秀,全国高职院校插花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且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独挡一面,98%以上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2年后就当上部门技术主管,一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成立园艺园林公司。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3

关键词 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24-02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Vocational Competency Training

PAN Geng-yun

(Puer College,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 and the garden specialty,based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graduates from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enterprises or public institutions,the professional skill of the positions for the garden industry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need and ta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garden technique was explored,a mode for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that c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positions in garden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professional capacity;curriculum system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交流讨论等方法,对园林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推动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为园林行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1]。在当前园林职业岗位要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特点,对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当代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所有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可分为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品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2];由于这种能力关系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所以称为关键能力[3],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迷惘、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因素,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压力下自我缓解与自我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的共同结果,也是学生心理成熟健康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速,而高职教育由于学生基础底子薄,学制短,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有限,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体系设计中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工作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当前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评指标。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方面,而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会做人成为当前高职学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专业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适应某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1],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现代园林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根据园林行业工作流程、职业岗位调查分析,园林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园林植物识别与栽培养护能力,因此把这三大能力确定为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再围绕三大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园林技术专业基础能力为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手绘表现、绘图效果表现能力;园林工程读图识图、材料识别、测量能力;园林植物认知、病虫害识别与综合防治能力。园林技术专业拓展能力为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植物造景、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投标能力;园林工程管理、项目监理、预算决算、成本控制能力、园林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繁育、常见园林机具的使用与日常维护、园林植物的造型与应用、园林植物产品营销能力。

2 根据园林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2.1 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云南省几所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都表述为“培养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在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4]。因此,高职农林院校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应有一个侧重点,形成一专多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根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的职业能力,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以下模块构成。

模块1:岗位熟悉及见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园林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开设时间为开学第1、2周,安排相应的学分,采用点名、检查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核。在开学的第1周,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有效学习等,使学生迅速实现学习角色的转变,对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有比较合理的安排,对自己融入的新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聘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园林行业的情况。专业负责人介绍本校本专业的情况,让学生初步识别校内部分挂牌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园林工程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到相关建材市场了解园林硬质景观工程材料,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第2周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园林企业见习,让学生直接进入未来职业岗位,使学生对园林职业有个充分的认识,在未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更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掌握及认识一些重点知识。

模块 2: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开设时间为第1、2学期,内容注重基础性,强调通识性,是基本能力,关键能力的基础部分,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课程有应用文的写作、计算机基础、公共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体育、心理健康等。

模块3: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其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是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的深化和补充,以选修课、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成绩计算学分。选修课设置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中外文学与语言、文化历史与哲学、演讲与口才、语言应用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等;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数据库、FLASH动画制作、SPSS统计软件等;外语应用能力: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其他能力:公共关系、现代礼仪、信息处理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风景园林设计协会、插花协会等)活动、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传授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等。

模块 4: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1、2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第1学期园林设计基础:园林绘画技法、设计初步、园林美学;园林工程基础:园林测量;园林植物基础:植物形态特征及解剖、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学期设计基础: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基础:工程材料;植物基础:园林树木、园林花卉。

模块5:旨在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核心课程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模块6、7、8:旨在围绕核心能力强化专业能力与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实训。学生可以通过1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拓展课程;同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就业岗位自行选择某一岗位,在真实的生产或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 6 :旨在强化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建筑设计、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景观效果图手绘技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硬质景观设计等课程。结合课程进行单项小型绿地设计,进行园林绿地综合设计实训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编制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设计项目,强化园林设计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7:旨在强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进行园林工程综合实训,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的清单编制园林工程预决算,再由相应企业进行对照比较,检验工程成本控制情况;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编制商务标和技术标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工程项目,强化工程施工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8:旨在强化园林植物认知、生产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开设园林苗圃、插花与盆景制作、花卉生产技术、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遗传育种、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机具使用与维护、市场营销等。以校园绿地、在校内基地和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为平台,进行植物生产、养护管理的生产实践,综合训练树木、花卉、草坪的栽培与植物保护技能,强化种植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9:为专业选修深化课程,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其目标不是为了了解知识,扩大知识面,而是对学生感兴趣学科的进一步加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进一步深化学习,为其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开设的课程如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园林植物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绘画、美学、力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园林设计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课题研究(课题的申请,实验试验方法,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等方面的知识)等课程[5-6]。

模块10:为自主学习模块,旨在培养自学能力,课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在教师指导下课余时间有选择的进行自修。开设课程如园林设计方案鉴赏、园林法规、植物文化、园林摄影、园林产品营销等。

模块11:顶岗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邀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然后分散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和以企业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结合顶岗实习,进行国家劳动部认定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模块12: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能力的载体,学生可到校内外园林绿化相关的部门,按学校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顺利通过答辩。

3 结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园林企业行业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积极深入基层了解园林行业岗位需求,探讨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据此认真调整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区别于本科“研究型”人才及中职“简单操作型”人才的高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是高职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4 参考文献

[1] 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高振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81-84,88.

[3] 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1(8):86-87.

[4] 铁铮.中国园林专业建设之路如何走?[J].绿色中国,2012(9):36-38.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4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is to achie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arden major JiNengHua professionalism, the only way, in the paper,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to reform the location and target, teaching reform concrete plan three aspects further discus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garde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scheme design sugges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西亚和希腊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现今的中国园林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又散发着现代的气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中国自己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发展的难题,解决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使传统的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现今高职院校设置的园林课程很难跟上社会迅速发展的园林行业的需要,致使园林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刚进入岗位以后,不能迅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所以必须改革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使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走向职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道路。

随着我国园林产业的飞速发展,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有增无减,而社会上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大多数是出自高职院校,因此园林人才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办学的最终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明确自己的位置,加强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培养方案,根据市场上对园林专业不同需求,随时调整专业授课内容,加大创新力度。

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

园林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人才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校内校外实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实用性上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学生参与某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1.2 教学内容建设的需要

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符合现在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要求,除了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外,设计、建筑、工程、电脑、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都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现今的园林专业已经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它和许多专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现在的高职院校各类专业课程一时又难以打破故有的独立体系,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在课程间的简单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衔接不到位、专业技能得不到完整、系统、有序的训练和提高等问题。因此要进行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是适应教学内容建设需要的必然结果。

1.3 培养学生求知心理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为了学生达到更好的学的效果,而更好的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实践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习兴趣,无法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因此园林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仅只承担教学的任务,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出提升学生求知欲的新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定位与目标

2.1教学模式改革定向

从培养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为重点,以顺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准则,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专业人才,突出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

2.2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园林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全面贯彻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综合能力教育的协调发展,调整园林专业基础学科和与园林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关系,开发“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方案;建立适应现代化园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

3、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3.1 职业目标设计 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群体合作意识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不仅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学改革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设计的基础,

3.2教学计划的设计

根据各学院具备的不同的教学资源以及不同学情,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夯实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 3.3 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园林专业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实用化、具体化,摆脱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该重视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性教学。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1 引言

中国园林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发展成为现代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境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中国园林独具风格,有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和文化传统,而被誉为“园林之母”。园林是美的,它的规则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又高于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讲究,希望也越来越高,比如城市整体绿化率、环境卫生、空气纯净率、道路、网管、基础设施配套等等,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园林艺术作为一个新景观正迈入我们的视野,那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力量去创造具有新文明的园林?怎么样使得我们的园林具有当代文明的气息?当代园林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以前所谓的“小农经济”,而是真正作为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 自治区内园林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空间,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家”的向往,而是更多地追求对“园”的营造;不再仅仅满足于“居其有”、“居其完善”,而是更多地追求“居其环境”、“居其人性化”的优秀的理想家园。

近几年,自治区的园林建设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级园林管理局及规划局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化事业也随之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我区的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绿化公司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各城市园林局、规划局、各类公园、园林工程公司、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绿化部门、房地产行业及物业管理公司需求大量的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线技术人才;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园林行业职业岗位主要分为园林设计岗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园林工程预算岗位、园林工程资料编制岗位等四大类职业岗位。

3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

3.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3.1.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1.2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4)加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实行“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

3.2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3.2.1 专业特点

为使我院的高职教育能够跟上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为了认真贯彻和执行教高16号文件精神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院增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并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综合各兄弟院校的同专业特点及我区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实际,我院开设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

(1)根据社会对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遵循高职教育特点确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的职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毕业生既有一毕业就能就业顶岗的适应性,又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在理论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遵循主要为职业能力课服务,并与职业能力课有机融合、重构;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段”模式,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做到“模块组合,突出素质”实现“一专多能”。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同等重要,并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实现了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体现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主流。

(3)设立“5+1”教学模式,达到毕业就能顶岗的要求。前五个学期,学生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训为主,主要完成基本素质课、主干职业技术课、主干职业实训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一些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穿插其中,循环互动。第六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等方向,在各个具体岗位进行实训,由现场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在岗位实训中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综合考虑完成。

(4)实践性教学占有足够大的比重,保证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2.2 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园林工程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园林施工技术、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等能力的高技术型专门人才。能在园林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咨询、施工、养护、预算、资料、管理和监理等工作。

3.2.3 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建设部门、大中型企业、园林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花卉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园林工程技术员、绿化员的职业岗位上,从事中小规模的小庭院、道路景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居住区景观、公园规划等各类园林绿地的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管理和维护、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与文本制作等工作。经过适当年限的工作锻炼,能达到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任职条件和业务水平。

Ⅰ.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1)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思想道德及法律、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与辅助设计、绘画、园林制图等园林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园林美学基础知识;

(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造景和观赏园艺等方面的知识;

(5)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知识;

(6)掌握园林工程材料、构造的理论知识;

(7)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基础知识;

(8)掌握园林工程概预算知识;

(9)了解园林工程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方面的知识。

Ⅱ.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具有较强的手绘和计算机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

(2)具有绘制施工图和图纸会审的能力;

(3)具有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和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项目现场技术指导与安全质量检测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预、决算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招标、投标、签订合同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的能力;

(9)具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Ⅲ.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服务的政治思想素质,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法制观念,有在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和设计行业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的志向;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素质,热爱园林工程行业;

(4)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行业一线需要的业务素质;

(5)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自治区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将本专业定位为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方向,面向7个岗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置课程单元,以培养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对应岗位能力、脉络清晰的专业课程结构(岗位能力分析见图1)。

图1 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分析图

根据园林景观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专业课程更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配套的专业教学文件,建成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完善教学基础工作建设,包括试题库建设,习题库建设,实习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等等。

(1)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2)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比例为44.5%:55.5%。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表2。

表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A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 B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

思政 基础英语 园林美术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工程管理

大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体育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 中外园林艺术赏析

形势与政策 园林建设法规 园林工程制图 园林道路工程 园林管线工程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园林设计初步 园林工程概预算 园林内业管理

法律基础 ―― 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 室外环境表现技法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

表2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实训 园林制图实训 美术基础实训 社会实践

风景写生 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模型制作实训 观赏植物识别 综合实践调研

(认识实习)

居住区园林设计实训 园林道路工程实习 园林工程测量实训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园林工程施工操作实训 园林工程概预算实训 顶岗实习

5 结束语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的制订,有利于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指导。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中的两个核心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从而推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2l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13-14

[2]黄东兵,陈岭伟.中等林业学校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结构的探讨[J]_中国林业教育,2001,(2):21-22

[3]邱国金,曹仁勇,刘玉华.园林专业“4+1+1”教改模式探索[J]_中国农业教育,2005,(2):27-28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6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9-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园林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对生态文明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园林专业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学科,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也面临迅猛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据统计,1990年全国设置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有21所,到2006年已达104所,单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美国(60所)、日本(38所)和韩国(27所),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经过这一里程碑事件,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已增至150所。学科发展过快过热的现象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探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诸多高校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考研的常考专业课。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训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户外空间的尺度感、提高设计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然而,作为建筑学的分支,由于涉及艺术和工程的知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本学科开设时间较早(20世纪50年代),所用教材与现行需要分离,导致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突出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SWOT分析法的特点、原理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最初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是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的特点,迄今为止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

三 园林建筑设计的SWOT分析

本文以SWOT分析法原理为依据,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课程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当前学科发展和社会大环境下的机会、风险等外部因素,旨在明确学科优势,最终探讨本课程的改革策略。

1.优势

第一,学科特色鲜明。园林建筑的设计是以园林为背景,通过人工方法营建户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过程。追求与景观环境和谐,融入并强化景观环境固有的肌理与特征,重组、建构园林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的新秩序,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园林建筑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功能,提供人们休憩、停留的场所,同时也起到点景、观景、组景等景观作用,是真正实现建筑——环境——人三者互动的设计。

第二,文化意境浓厚。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建筑更以文化著称。矗立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下的园林建筑不胜枚举,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私家园林,秦砖汉瓦、古墓寺塔、宗堂祠庙,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璀璨的历史文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门窗光影,无不叙述着悠远曼妙的故事。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研习园林建筑设计便似拜读一本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化意境的百科全书。

第三,训练效果突出。建筑思维方法和园林不尽相同,园林建筑设计者需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功能完善的园林建筑。值得肯定的是,与传统建筑学相比,园林建筑设计在结构、功能、技术等方面,都容易很多。只要经过长期、持续、系统的训练,即使天赋一般,仍然能够掌握设计的方法。

2.劣势

第一,专业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课程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知识,都是建筑设计思想产生的源泉,因此,学好该课程难度相对较大。

第二,课程内容极广,导致深度不够。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园林建筑既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建筑材料、设计规范,又涉及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可见,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体系相对复杂,这往往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点只能删除或者点到为止,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便出现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效果欠佳。园林建筑设计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绝大部分为理论课。理论课以多媒体集中讲授方式为主,实践课则多在制图室完成。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且多为两学时,在上课期间学生往往难以完成设计草图,教师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队伍较弱,难以达到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学基本理论,熟悉建筑规范、技术,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而且需具备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然而,高校中讲授园林建筑的教师通常为园林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上学期间研究方向较单一,担任此课程教学必然工作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完善、长期研究建筑学的教师往往不担任本课程的教学,所以出现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现象。

3.机会

第一,园林行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园林行业迅速崛起,风景园林学一跃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与建筑、城规学科进一步融合。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指出:未来十年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将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整个学科的发展,给园林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二,古今资料全面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建筑学同样文脉悠长,两门学科的交融,给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以建筑学为例,现存大量文献就包含了三个层面,其一为保护理论及其课程(以建筑、城市与景观的理论与历史为基础);其二为保护设计及其课程(包括建筑、城市、景观等方面,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为基础);其三为保护技术及其课程(以结构、材料的现代技术应用为基础)。这些都是园林建筑可以借鉴的资源。

第三,设计理念更新带来生机活力。创新是时代的特色,新的设计理念同样影响着园林建筑的发展。自早期强调“统一、均衡、比例、尺度”,工业时代柯布西耶创作萨伏伊别墅提出的“新建筑五点”、赖特“流水别墅”倡导的有机建筑理论,体现功能主义的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校舍,直到后工业时代,个性、矛盾、变化、拼接的表现形式,建筑已经经历了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影响着艺术界,也给建筑设计注入了无限活力,如今的建筑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4.风险

第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园林发展过快、过热,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从事园林工作的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尽管侧重点不同,仍给园林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挑战。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方向之一,与上面所提到的几个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园林建筑设计的社会需求较大,小到亭子、小品,大到楼、阁、桥、塔,都离不开建筑设计。与广泛需求形成对比的是,毕业生建筑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故很多毕业生不能承担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

四 在分析基础上的改革探索

通过以上SWOT分析,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以期利用学科优势,把握时机,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1.扭转战略(WO)

第一,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训练。以建筑规划为重点学科的同济大学,在设置规划设计课程时,理论讲授一般不超过八学时,大量时间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景观工程设计中去。作为教师,应运用一切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时间,继续增强制图基本功;定期布置作业,及时讲解示范,由简单到复杂地锻炼建筑设计的思维;增加随堂练习,培养应用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提供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

第二,增强理论研究,深入研究课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等,丰富建筑理论、历史、文化、技术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钻研精神,弥补教材知识量的不足。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可以借鉴名校经验,注重师资构成的质量和多样性,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仍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建筑系全系119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近70位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长、短期进修的国际留学背景;50%左右的教师有包括“老八系”(除纯粹的同济毕业生外)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外校建筑院系学历。

第四,更新设计理论,扩展学生知识。提倡设计的共通性,将其他艺术领域融于建筑设计中。如在讲授建筑从平面转换为立面方法时,以著名绘画作品《红黄蓝构图》为例,通过不同颜色、位置、面积的局部,分析构成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空间(如图2)。又如,讲授雕塑时,对比园艺中的盆景、规划设计中的大地景观,使学生理解,对于植物、建筑、地形的塑造只是尺度不同,美学原理和方法却是相似的(如图3)。

2.增长战略(SO)

第一,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空间感受。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安排1~2次室外教学考查,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户外空间的感受,反映较好。如讲授公园大门设计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个公园的大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于大门的功能、位置、组成等理论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安排学生分小组测量大门尺寸,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训练了学生对尺度的把握,也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回校后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熟悉整个设计的过程。

第二,自主式教学,表达建筑文化意境。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课下自学。如讲授建筑选址时,适当补充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因该知识涉及内容较广,且学生对建筑文化兴趣浓厚,故布置机动作业课下完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图书、网络等资源自学,并搜集大量与此相关的实例,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

第三,互动式教学,锻炼建筑设计思维。及时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生动活泼,成为发散性思维的课堂。例如,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时,提倡同一命题多种思路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最佳设计方案;讲评时,可选择一两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打破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防御战略(WT)

第一,运用多学科知识,补充本专业不足。注重与本专业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早期开设的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同步设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后续园林规划等课程,应不断巩固已学知识,利用手工和软件制图,帮助理解建筑空间的形成,为今后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调整课程的体系,完善考核的制度。调整理论课、实践课比例的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考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设计水平。因而,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考试成绩(60%)进行评定,不同比例的设置基本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多种战略(ST)

第一,发挥景观作用。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技术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其景观功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注重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质感等因素,使建筑遵循美学法则,更好地服务园林,与环境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地域特色。和植物要素相同,建筑同样是地域文化的体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已是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当前园林专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其进行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讨论改革方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最终都要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才能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学生从本课程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园林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新政、王立峰等.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成玉宁主编.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王蔚、恩隶编著.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5]牟晓梅、华颖.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方法与手段改革[J].低温建筑技术,2005(1)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7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8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转贴于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 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 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 Chinese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9

关键词 园林植物环境;问题;课程改革;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40-01

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讲授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气象、土壤、营养、生物等)的关系、如何通过环境的调控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为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安排应充分体现适度、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性,紧密联系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笔者在教授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时结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现将改革概况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 改革前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本身的问题

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内容涵盖了土壤肥料学、植物与生理、气象学、生态学等课程的部分知识,其内容多而杂乱。由于该课程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从本科类教材上直接选取过来的,因此对高职类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2 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园林植物环境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和其平行开设的植物类课程有园林树木与花卉识别,后期相关联课程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及应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内容如何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3 理论和实践安排不合理

改革前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高职学生对过多的理论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学完课程后很难真正理解。另外,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以后的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支撑,而专业课中用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强度不是太高。因此,大量理论知识的安排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考核方式不合理

改革前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出试卷考核学生,但效果不理想。因为课程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按要求此类课程要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失去了考试的意义,因此必须在改变理论和实践课时的安排的基础上对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2 课程改革实施

2.1 改革思路

教高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因此在课程改革前一定要明确思路。参考史小玲等[2]、聂磊[3]对此类课程的改革经验以及姜大源[4]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分析,笔者认为园林植物环境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应该本着够用为度、适用为本的原则去改革。

2.2 课程改革前期调研

实地走访多家园林企业并调查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园林植物环境课程中的知识;通过已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其需要的园林植物环境课程中的知识;与园林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老师交谈获取其教授的课程需要的园林植物环境课程的知识;笔者去园林企业顶岗实习切身体会需要园林植物环境课程的知识以及参考其他院校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和相似课程的改革经验。

2.3 课程内容选取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该课程应选取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的关系、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的关系、园林植物与生物要素的关系以及园林植物设施环境与管理等六大模块的内容。

2.4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

结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笔者把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调整为1∶2,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把园林植物环境改名为园林植物环境分析。每年安排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照度计及土壤温度计的使用、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处理、土壤密度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pH值的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设施环境观测、土壤类型调查等实践内容的教学。

2.5 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的实践情况,把理论考核改为过程考核。把相似的实践课程划为一个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过程考核。开学初把过程考核的详细标准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考核的标准。

3 改革效果

目前,改革后的课程已有2届学生,从实际效果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课堂压抑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大多较短,很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和本科院校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的深入,高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建设的改革是必然趋势。课程改革必须在课程体系改革完成的情况下进行。

5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9-09-23].http:///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 史小玲,顾建中,乔乃妮.高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144.

园林专业的论文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式度假酒店;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2-02

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风景园林专业(专业代码082803)属于工学门类建筑类本科专业,可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目前全国共有11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以及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交叉综合了工、农、理、哲、历史、管理和艺术等多个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继续深造。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知识,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风景园林表现技法;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生态修复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风景园林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风景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以及风景园林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师资和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同,各有侧重,有的院校偏重园林规划设计,有的院校偏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的院校偏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

二、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

1.园林式度假酒店发展现状。随着休闲度假游的兴起,人们外出时不再满足于舒适的住宿环境和可口的美食佳酿,对于所住酒店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挑剔起来。休闲度假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建在滨海、山野、林地、峡谷、乡村、湖泊、温泉等自然风景区附近的度假酒店。园林式度假酒店是借鉴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营造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为一体的度假酒店,为宾客构建出与自然亲密接触,追求精神世界感受和生活品质的场所。

2.园林式度假酒店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园林式度假酒店里,园林是酒店的组成部分,它服务于酒店建筑,是酒店宾客愉悦身心,活动放松的场所。但就其自身而言,园林应该有自己的完整构图,无论人们走在园林之中,或从室内看园林景色,园林都要有完整的艺术形象。如何在酒店的整体空间环境中从建筑过渡到园林,并使之和谐统一、融溶与共,这就需要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完成二者的衔接、过渡和转化。

在园林式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方案中,需要风景园林师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水系、植物以及人文特色和民族民俗情况;场地的容积、交通、建筑、景观布局;酒店的建筑风格等诸多因素,从而对酒店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即使酒店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阶段,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需要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来承担酒店园林的日常管理,所以园林式度假酒店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有着必然的需求。

3.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的需求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风景园林专业应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在有机结合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基础上充分把握酒店园林的特点,于咫尺山林间展现步移景异的酒店园林魅力;同时应具备酒店管理基本素养,可将园林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满足园林式度假酒店的人才需求。

三、L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构建适应酒店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与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除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传统板块之外,应增加酒店管理板块,添加酒店管理、旅游接待礼仪、主题酒店设计、酒店企业文化、旅游美学等课程,以使学生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

2.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适应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个部分。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引入园林式度假酒店来完成,除实验室项目外,学生可到园林式度假酒店实地勘察酒店园林的规划设计,酒店园林植物的配置、养护与繁育,测定酒店园林的土壤和气象,对酒店园林进行美术写生,使学生在实践中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来有效地指导实践。

3.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设计的能力。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考察酒店现状条件,把握场地特征,正确分析各相关要素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酒店园林景观方案时能够合理运用地形、水体、植物、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要素,布局合理,构思新颖,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结合酒店当地气候条件,充分考虑乔木、灌木、花卉的合理配置和植物的季相效果;设计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景观设计常规要求;可熟练利用AutoCAD、Photoshop、3D MAX或SketchUp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酒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图面表达清晰美观并符合园林制图规范,同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4.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能力。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园林施工过程的延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向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教师可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学生讲解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规范;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向学生展示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操作方法,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以酒店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为例,教师可先在课上讲授园林植物的水肥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与修剪、防冻、防风、防病虫害管理等理论知识;再利用实习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对园林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的操作方法。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园林植物也多有不同,南方多采用常绿植物,北方园林则更强调季节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对南北方的植物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专业教师应提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思路与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继续深入和有效的学习,通过采集植物标本,认知植物图片,了解植物习性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生物特征和养护方法。

5.强化学生对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对于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如何结合酒店环境光照、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各功能分区的对于绿植的需求,以及植物美化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空间结构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并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养护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植物配置具有较高的造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既能够对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平衡协调性;又能够统一布局,体现与室内其他要素配置的融合性;同时达到突出要点,具有主次分明的韵律性,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