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0:40:21

三品一标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管理规定,以“着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严格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强化退出机制,加强品牌宣传,推动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工作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提升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单位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水平。实现获证单位100%签订承诺书,100%落实内检员制度,100%达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

(二)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确保养殖业无公害产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单位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检查员100%签订责任书。

(三)加大证后监管力度。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强化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并对外公告。

(四)提高规范使用标志水平。对伪造、冒用、超范围、过

期使用标志的行为依法查处,提高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公众认知度。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生产控制,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以强化获证单位质量责任为核心,以促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对获证单位的生产指导和监管。一是强化获证单位技术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二是加强生产指导,督促获证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程和生产档案记录,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推进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养殖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在获证产地的使用。三是推行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所有获证单位均应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签订向社会保证质量和规范使用标志的承诺书,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督促获证单位切实履行承诺,建立获证单位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管理。

(二)强化认证审核把关,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按照“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要求,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桂渔牧发〔2010〕49号文件规定要求,达不到规定生产规模的不再受理申请无公害认证业务。二是完善现场检查规范,把住认证审核关键控制点,提高检查员现场检查的审核能力,按照自治区局的要求,今后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现场检查(含复查换证),由地市养殖业无公害认证工作机构组织牵头,成员由自治区、市、县三级认证检查员组成,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现场检查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现场检查一律不予通过。三是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实施100%产品抽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复查换证。

(三)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要按照“产品质量可靠、使用标志规范”的目标,加强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后监管。一是获证单位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查活动,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二是加强对获证单位的实地督导,年内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一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现场检查率达到100%。三是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监督抽查制度,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部纳入各级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范围,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四是开展市场跟踪检查,全市跟踪检查的市场(超市)不少于5家,各县区跟踪检查的市场(超市)不少于1家,重点检查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使用情况和假冒行为。标志使用不规范产品,限期整改;过期使用标志或超范围使用标志产品,依法查处;假冒产品,严厉打击。五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在专项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中判定不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的,一律坚决淘汰出局,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六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工作机构应当有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四、主要活动

(一)4月,制订实施方案,启动市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二)5-9月,全面实施、市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1、组织开展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抽检和现场检查;

2、组织参加全区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

3、组织开展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检查,组织获证产地、检查员与认证工作机构签订承诺书。具体按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方案执行。

(三)10月,“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总结。

五、组织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我局成立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养殖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市场信息与科技科,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各县区水产畜牧兽医主管局要指定一名领导负责“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工作,依托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成立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

三品一标范文篇2

2011年初,湖北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指导意见》(鄂农发〔2011〕2号),明确要求各地以“三品一标”生产为基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厅成立了以厅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及各行业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厅党组明确将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综合职能划归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绿色食品办),其目的就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各市州县相继成立了农业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和技术专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纳入到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省农业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农业标准化职能分工,并印发了《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建立了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协调机制,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合力。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三品一标”和农业标准化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充分整合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省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三品品牌开发与三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将农业品牌开发与标准化生产作为项目立项依据及项目考核验收重要指标,加大了资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种子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投入品管理、技术推广、环境检测与保护、产品质量检测等相关项目资源,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重大农业项目进行捆绑,从农业板块重大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有力带动各地财政项目资金向“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和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倾斜。

三品一标范文篇3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指来自优良的生产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必须经过专门的认证机构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证书,产品或包装上加贴标识的农产品,它是政府公信品牌。“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强“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安全消费、提高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3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极楚地、百越襟喉”之称。耕地面积17407hm2,有近24万人口,是部级贫困县。虽然通道县不是农业大县,但为了实现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理念,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强调“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将“三品一标”品牌建设纳入了政府议事日程,并将认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过近年的努力,通道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自2009年以来,通道县建立了无公害生产基地6个,涵盖蔬菜、水果、大米、食用菌等方面;建立了通道源田生蔬菜、九层岭茶叶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个,其中通道源田生蔬菜基地为省级标准化园核心示范区,面积达667hm2;认证产品12个,其中菜芯、芥兰、学斗白等3个为绿色食品,莼菜为有机食品,共认证面积2700hm2,占耕地面积的15.5%。为了加快“三品一标”整体认证工作的推进,同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通道县建立了县、乡、村3级质量检验监督管理机构,保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5%以上。

2通道县“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三品一标”宣传不到位

目前各家媒体单位对“三品一标”的宣传寥寥无几。此外,“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工作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中,因此未能引起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宣传不到位,以致生产人员、消费者,甚至一些领导和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对“三品一标”概念普遍认知不足,加大了工作难度。

2.2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认识不到位,因此政府在这一块的投入较少,也没有设立独立的工作机构。自2009年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是放在农产品安全监管站进行,由在岗人员为1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接应省、市农委4个工作站的工作,即“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信息管理、农业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直到2013年,通道县政府才每年拨给其2万元的认证管理经费,这些经费远远不够检测费。

2.3“三品一标”认证薄弱

第一,通道县不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较少,产品数量相对较少,认证面积2700hm2,仅占耕地面积的15.5%,持有效证书的认证产品数量只有7个;第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通道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层次较低,覆盖面小,缺乏规范,加上市场管理不严格、准入制度没有被普遍启用,企业的认证积极性不高,目前还处于被动认证状态。基地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整体认证通过率只有76.0%;第三,经济发展不均衡,全县21个乡镇,认证产品涵盖乡镇只有5个,仅占23.8%,全县没有1个地理标志产品。

2.4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

尽管通道县争取到了省市共建设的标准园区建设项目,但这示范带动作用难以发挥。由于该县属于山区,耕地面积小而分散,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因此开展组织化、品牌化运作、产销衔接和消费者认可等方面工作相对较难。全县农业资金向核心示范园区倾斜,使园区的建设标准太高。因此,尽管通道县从2009年就提出农业标准化建设理念,2012年省、市、县共建标准示范园实施,到目前历时6a,仅科技园启动标准园建设,其他乡镇进展缓慢。

2.5市场培育较弱

通道县离市区较远,产品进入市区相对较难,商品率较低,且由于县域较小,市场较小,加上组织化率较低,规模效应较差,品牌意识薄弱,没有特定宣传窗口,特色优质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和市场优势,政府在这方面投入较小,导致市场较弱,难以见规模效益。

3通道县“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宣传,普及“三品一标”知识

参与“三品一标”工作的科技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三品一标”的基本知识和作用,使之家喻户晓。

3.2增加投入,保障公信品牌建设顺利进行

“三品一标”公信品牌建设从生产环境改善和保护、宣传资料的印制、安全监管检测设备的配置、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监督人员的安排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投入。通过增加投入,保障公信品牌建设顺利进行。

3.3强化认证,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

管理工作以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以基地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生产经营为措施,以认证为手段,争取在2017年底前,每个乡镇都有认证产品或生产基地1个以上,以打造通道的生态旅游品牌,通过品牌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长效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障认证产品的安全优质,保证品牌的实效性,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保障认证、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

3.4培育市场,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三品一标范文篇4

(一)组织得力

为使“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行动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执法大队副队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周密安排部署,集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

(二)宣传发动

广泛宣传“三品一标”法律法规,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与支持,公布了打假举报电话,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打假的良好氛围。

三品一标范文篇5

关键词:呼图壁县;三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十二五期间,呼图壁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普及力度的加大,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农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呼图壁县面临在昌吉州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新任务,本文提出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的建议,助推呼图壁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1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现状

1.1“三品一标”农业成果丰硕

截至2014年,呼图壁县“三品一标”产品总数28个,占昌吉州“三品一标”产品总数的9.9%,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有机食品3个。获标企业、合作社4家,占新疆获标企业总数的3.8%,其中,部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个,面积35万亩,占全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总数的10%。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面积11万亩,占全州绿色原料基地的12%。累计制定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14项,从产地和产品认证的情况来看,呼图壁县的“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和产地认证规模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认证成为呼图壁县认证产品的主流。

1.2“三品一标”产品资源丰富

呼图壁县“三品一标”资源优势突出,呼图壁县具备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独特、四季分明。非常有利于粮食、油料、甜菜、蔬菜等作物的生长;在有些乡镇农牧民大多数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牧业生产,几乎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基本上符合“三品一标”产品的生产标准,部分农产品已具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的基本条件。呼图壁县的乳制品等产业发展较好,前景十分广阔。

1.3“三品一标”环境优势突出

呼图壁县工业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三废”污染程度来看,无论是总排污量还是单位面排污指标均较低,“三品一标”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较好,工业产业布局合理,除了部分区域是结构型污染之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几乎没有污染,环境质量较好,为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呼图壁县“三品”农业存在的问题

呼图壁县“三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推进较快,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各乡镇普遍存在“三品一标”产品优质难于优价,获证企业和农民积极性不高,“三品一标”生产满足不了“三品一标”市场需求,“三品”深加工企业少等诸多问题。

2.1“三品”优质难于优价

目前,呼图壁县还没有建立一家专门的“三品一标”产品交易市场,“三品一标”产品市场尚待建设,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认同、需求氛围和强大动力,有“三品一标”消费欲望的消费者被搁浅,“三品一标”的经济效益无法显现。“三品一标”与非认证产品都在同一个市场和超市销售,尤其是无公害和地标产品没有包装和标识,消费者从感官上无法判断是认证产品,消费者对“三品一标”产品不甚了解,消费意识和鉴别能力不强。加上有些不法商贩打着“三品一标”的旗号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扰乱和冲击“三品一标”产品市场价格,导致“三品”的优质优价难于实现。

2.2企业积极性不高

呼图壁县由于“产、供、销”一体化的“三品一标”市场没有形成,导致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投入多、回报少,积极性不高。

2.3“三品一标”深加工企业少

呼图壁县“三品”认证的总量和产地规模已步入昌吉州先进行列,但是,“三品”深加工企业少,产业化水平低,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3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内销和外销平台

由农业部门牵头,其它部门配合,合力推进“三品一标”市场开发工作,变被动推动“三品一标”工作为主动解决“三品一标”销售难题,建立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内销和外销平台,以“三品一标”保障供应为前提,与疆内外客商合作建立直销点、委托、等关系,实现优质优价。

3.2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做好全程追溯二维码,打造企业品牌,以一线城市高端市场为目标,开发“三品一标”市场,促进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3.3做好内地“三品一标”企业对接

东部地区“三品一标”企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高,但“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少,有延伸“三品一标”基地的需求,呼图壁县“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大,但“三品一标”深加工企业少,呼图壁县要强抓内地“三品一标”企业基地转移的机遇,积极与内地“三品一标”企业对接,把呼图壁县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马晓娟 鲜开梅 单位: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农科站 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参考文献:

[1]陈斗生.“十二五”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重点及推进举措[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2):5-9.

[2]陈晓华.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5-8.

三品一标范文篇6

一、强化领导,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投入

今年以来,县农业局高度重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求把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作为创建农产品品牌、争创农业新优势及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下发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奖补政策,对新获证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明确对新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4万元、2万元奖励。

二、注重宣传,营造“三品一标”认证氛围

县农业局通过拉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制“三品一标”宣传册、举办巡讲宣传等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引导踊跃申报。截止目前,我局已树立宣传标语30条,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活动10场次,接受群众咨询1600余人次。

同时对获得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行典型宣传,以典型示范,以示范带动。通过宣传,今年,我县已有6家合作社预申报无公害农产品、3家企业预申报绿色食品、2家企业预申报有机食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呈现良好申报势头。

三、强化监管,营造获证企业发展环境

为规范全县认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我局根据全县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单位的产品、产地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一是重点检查获证企业是否按质量控制措施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和生产;二是重点检查获证企业是否建立了产品生产、销售记录档案,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是否执行了原料订购合同,产品的采收是否符合农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认识不到位。一部分生产者急功近利,认为三品认证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巨大利润,体现不出优质优价而生产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消费者健康安全消费观念淡薄,对三品持怀疑态度,减缓了品牌消费需求。

三品一标范文篇7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2〕3号),着力加强我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督管理,有效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公信力,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质〔2012〕14号)要求和省农委“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工作部署,现就我县组织开展2012年“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当前“三品一标”工作已经由注重发展规模进入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由树立品牌进入提升品牌的新阶段,必须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严格监管。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要求,加大指导服务,加强产业监管,加快体系建设,产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多,标准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业监管有效加强,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开创了我县绿色食品工作新局面。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全面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品质量,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公信力,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管理规定,规范生产管理、加强证后监管,严格退出机制,扩大品牌宣传,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各地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监管作为稳定产业发展,维护品牌公信力的一项具体措施抓实抓好,促进我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狠抓四项措施,切实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

1、严格生产控制,落实100%获证企业实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以强化获证企业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水平为主线,加强源头控制。一是加大培训力度。要结合农业生产技术、阳光工程培训等活动,加大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获证企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种植养殖大户等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生产管理技能。二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基地投入品“统一购买、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以年检工作为契机,加强对企业原料生产、采购,产品加工、销售,包装标识等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三是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记录督查力度,没有生产记录或记录不全的,年检不予通过,实现100%获证企业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

2、规范指导认证,落实100%检查员签订责任书。严格执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标准和程序,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确保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是规范现场检查。根据“三品一标”农产品工作制度和现场检查要求,统一检查标准,突出关键点控制,对风险产品实行严格的检查与管理。二是加强指导服务,建立并实施先培训后申报制度,把认证检查的过程转换为侧重“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管理的指导过程。三是强化绿色食品检查员管理,规范工作行为,按照有关要求,对不能胜任产业指导、长期不开展认证检查工作的检查员,报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取消其检查员资质。

3、强化质量监管,落实100%获证企业签订承诺书,98%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培养和树立“三品一标”农产品获证企业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健全机制,履行企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一是推行获证企业承诺制度,100%“三品一标”农产品获证企业均要与证书管理部门签订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使用标志承诺书,并争取将“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抽检纳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范围,进一步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实现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4、加快队伍建设,落实100%获证企业建立内检员制度。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关于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检查员制度,促进企业从内部加强产品质量和标志管理。已建立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制度的企业、合作社,要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尚未完成企业内检员培训工作的企业、合作社,要尽快完成摸底统计,与省、市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年内实现100%获证企业内检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切实履行内部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四、落实五项制度,确保“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落到实处

我县绿色食品工作系统要积极主动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产业监管工作,重点落实五项监管制度:一是坚持推进企业年检制度,切实做好企业年检工作对保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产品质量抽检制度,配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检测机构,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工作;三是标志市场监察制度,要结合当地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等行动认真组织开展,发现问题,及时配合当地工商部门予以查处,加大打击假冒和纠正不规范用标的力度;四是质量安全预警制度;五是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与公告通报制度,对年检结论、产品质量抽检指标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上报农业部绿办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取消产品标志使用权,并实行公告、通报。

五、加强宣传和信息报送

加强工作进展信息报送制度。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宣传报道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工作成效。

第二篇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2012年“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加大我省“三品一标”的监管力度,发挥“三品一标”在农业领域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提升并维护好“三品一标”的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我省决定开展2012年度“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三品一标”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以强化“三品一标”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中心,以控制生产过程、规范产品认证、强化证后监管、加强品牌宣传为重点,使我省“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一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获证单位全部签订保证申请材料真实性和执行农产品标准及规范的声明。二是获证单位全部实行内检员管理制度。三是省农业地方标准转化成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获证单位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

(二)依据“三品一标”相关管理规定,完善我省认证制度,确保“三品一标”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提高规范使用标志水平。生产单位年检率达80%,产品抽检率力争达25%,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至少开展2次标志使用的专项检查(即市场监察),对假冒、违规、不规范使用标志的行为依据“三品一标”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四)加强体系队伍建设。以“县、乡监管机构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县工作机构。做到市级有专职机构与人员、县级有机构与人员,保证市级至少2名检查员、1名核查员,县级至少1名检查员。

三、主要措施

(一)以控制生产环节为重点,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以“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为依托,组织开展以“三品一标”企业负责人及内检员为主要对象,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企业自律意识和“三品一标”生产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二是以农业地方标准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具有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获证企业容易掌握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并督促“三品一标”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程和生产档案记录。三是在部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选择几个生产严格、管理规范、贴标销售的“三品一标”企业作为典型,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与品牌公信力。

(二)以认证审核为重点,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和有效性。一是以“三品一标”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进一步完善认证审核制度、现场检查规范。二是把住认证主体资格、质量控制能力建设、投入品使用等关键控制点,严把准入门槛。三是严格落实现场检查核查,市、县两级检查员对申报单位生产基地做到100%现场检查,省级检查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查,确保现场检查质量。

(三)以证后监管为重点,提升品牌公信力。一是加强获证单位的实地检查(企业年检)。对获证单位进行年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100%年检,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企业100%年检。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生产操作、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等相关制度落实情况。二是加大产品抽检力度。对获证单位进行产品抽检,绿色食品抽检率力争达30%,无公害农产品抽检率力争达20%,将部中心、省中心的产品抽检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抽检、风险抽检、监督抽检相结合,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三是强化市场监察。以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场所为重点,检查“三品一标”用标情况和假冒行为。不规范用标限期整改,违规用标、假冒产品依法查处。各市市场监察的经销单位至少3家。四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在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中不符合“三品一标”相关规定的,及时上报省中心,请示撤销,并在报纸上进行公告。五是严格执行举报投诉制度。市、县设有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举报投诉事件经复查后,依据“三品一标”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以体系队伍建设为重点,保障品牌公信力的提升。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管理。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县“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力争做到工作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手段,使“三品一标”品牌提升顺利开展;对市级工作机构加强管理,把“三品一标”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及省农委对市农委的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的开展。二是加强检查员队伍管理。对检查员流动性较大的市县及时组织培训,保证全省检查员的数量与质量;对老检查员不定期开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检查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不断完善检查员考核制度,根据检查员的工作情况,依据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评出“三品一标”优秀检查员,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三品一标”工作迈向新台阶。

(五)以宣传、产品推介为重点,加大品牌公信力的提升力度。一是获证单位的相关信息在省金农网公布、在省级报纸上公告,让公众了解、监督。二是把“三品一标”知识手册或宣传单发放到超市、批发市场,引导经营单位把好准入关。三是组织获证单位参加全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博览会及国家、省级农交会,展示“三品一标”成果,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四是利用工作简报宣传“三品一标”典型事例,扩大我省“三品一标”影响力与知名度。五是利用工作会、产品推介会引导获证单位推介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方案落实

(一)4月下旬,制定2012年本地区“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二)5月中下旬,召开全省“三品一标”工作及地标产品推介会,研究全省工作及产品推介。

(三)5—7月,组织获证单位负责人及内检员参加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四)5—6月,省级工作检查组对部分市的认证现场检查工作质量进行抽查。

(五)6—7月,以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场所为重点,开展市场监察工作。

(六)7—8月,检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验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发现并树立典型,发挥其辐射与带头作用。

(七)7—9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部中心及邻近省举办的“三品一标”检查员培训班;开展工作机构技术培训。

(八)4—11月,开展“三品一标”企业年检、产品抽检、专项检查,检查组对部分企业进行抽查。

(九)10—11月,组织获证单位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省农交会等展会,展示“三品一标”成果,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

(十)11—12月,完成省政府对市政府、省农委对市农委的“三品一标”绩效考核,并评选出优秀单位。

(十一)12—1月,公告2012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及撤销产品。

(十二)2013年1月,对2012年“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进行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省农委监管局负责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指导,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提升实施工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提升实施工作。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要深刻领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将“三品一标”作为日常工作重点来抓,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开展此项工作。

三品一标范文篇8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产业和实施我区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消费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32号)精神,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三品”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消费安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开发一批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和任务:到年,在全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的基础上,“三品”开发稳步发展,“三品”品牌开发达到30个,产量18万吨,产值5.2亿元,“三品”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商品率达到60%以上。

二、突出发展“三品”产业的重点

(一)突出重点产业。把发展“三品”产业与优势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相结合,做大做强食用菌、油菜、水稻、畜禽、柑桔、蔬菜、茶叶、西瓜、荸荠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要求,实行高起点规划、科学化管理、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生产,努力形成“三品”基地化、品牌化、产业化。

(二)突出重点企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资料企业开发“三品”产业。要支持引导本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扶持引导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以重点企业的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带动全区“三品”产业发展。

(三)突出特色产品。着重将我区的“山缘”香菇、“日月”双低油、城北特色米、优质畜禽、“漳河”柑桔、“刘院”西瓜、“迎接”有机茶、“蓝湖”荸荠等优势农产品逐步培植成精品名牌,增强我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推广“三品”生产技术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三品”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广使用经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生产资料;二是推广使用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三是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以保护环境、保证食品安全性为前提,推广使用符合“三品”标准的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五是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的新品种,大力开发和推广“三品”的健康栽培、养殖技术;六是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四、不断加强“三品”质量管理

严格贯彻食品和商标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三品”的生产和市场行为。一是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督促企业把“三品”生产技术落到实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绿色食品和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生产和市场管理力度,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开展“三品”质量抽检和年检工作,加大市场打假力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坚决取消其标志的使用资格,对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查处,确保“三品”的质量信誉。

五、切实加大对“三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加强对“三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调整区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力量。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品”的开发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将“三品”的开发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争取上级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关注,切实把发展“三品”产业作为培植我区农业精品名牌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

三品一标范文篇9

一、河南农业品牌发展现状

(一)农业品牌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局面。“十三五”以来,由于各项政策的导向作用,河南省“三品一标”发展势头增强、速度加快。尤其是2017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农业农村厅实施了品牌扶贫行动,并把“三品一标”纳入菜篮子工程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合作社发展“三品一标”的积极性。“三品一标”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弥补了起点低、基础弱的不足。“三品一标”数量规模稳定增长。近3年来,河南省“三品一标”数量年增长率在25%左右,截至2019年年底,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4679个,排名全国第12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05个,排名第11位;绿色食品1019个,排名第15位;有机农产品36个,排名第22位;农产品地理标志119个,排名第5位,“三品一标”已覆盖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与“三品一标”相配套的绿色生产资料和基地建设有新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认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产品29个,排名全国第9位。内黄等5个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排名全国第16位;洛宁等4个县正在创建,预计2020年年底验收。灵宝、汝阳2个县已建成部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44个企业已建成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6个,排名全国第1位,占全国四分之一。(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尽管河南省“三品一标”数量年增长率25%,绿色食品产品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近3年增长一倍。但因起点低和续展率低,与兄弟省市的差距还很大。绿色食品排名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4位,不仅落后于山东、江苏,而且落后于同属中部的安徽、湖南、湖北,与河南农业和中部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省内各市县间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总数排名前五位的省辖市“三品一标”产品占全省总数的40%,而总数排名后五位省辖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不足全省总量的10%,部分农业县(区)还没有“三品一标”产品,还有省直管县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并且“三品一标”产品占比低,内部结构也有待优化。以绿色食品为例,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中绿色食品粮食产品76.6万吨、占比1.2%,绿色食品水果23.7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蔬菜12.1万吨、占比0.2%,绿色食品油料5.3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畜产品17.6万吨、占比1.4%,绿色食品水产品0.8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品5.3万吨、占比3%。其中,加工产品和畜禽养殖产品占比低、拉动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三)认识不到位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考察先进省份农业品牌发展的经验,发现河南在政策支持拉动、出口与消费带动以及政企联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江苏把“三品一标”纳入江苏省委省政府考核市、县党委政府的关键指标,并对获证单位给予奖补;湖南将“三品一标“作为考核和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建设项目的重要指标,并由湖南省财政出资在机场、高铁站和香港设立“湘”字号品牌农产品展销专柜和展销店,所展销产品均从湖南省获证产品中挑选;山东等沿海省份既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又是中高端消费者密集区,依托出口和中高端消费带动绿色食品等“三品一标”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多年来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动,推进生态自然环境与绿色食品品牌互动,省里统一支付“三品一标”环境评价费并对获证单位给予奖补,协力营销其优越的绿色生态自然资源和绿色食品,在获得市场份额时又反馈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当然,河南的差距,主要差在认识上。前述先进地区的经验,无不是认识到位后的做法和结果。河南省也同样如此,从笔者近几年统计数据看,“三品一标”排名靠前的市县也并不都是经济发达的市县。凡是领导重视程度高、政策推力强和企业品牌发展积极性高的地方,“三品一标”发展就快。反之,由于领导不重视,一些地方的发展速度就跟不上总体发展节拍,可能会被越甩越远。

二、河南农业品牌发展对策

三品一标范文篇10

按照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将以保障认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为主线,以风险高和隐患大的产品为重点,规范生产经营,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实现“三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促进“三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防范和杜绝突发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提高“三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实现获证单位生产过程有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以及与其对应的生产管理记录档案,执行率达到95%以上;

(三)增强获证单位使用标志的积极性和规范性,确保用标单位规范用标率达到90%以上。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水果、禽肉、禽蛋。

绿色食品:稻米、蔬菜、禽蛋及蛋制品、液体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小麦粉及制品、淡水水产。

有机农产品:稻米、蔬菜、水果。

(二)重点单位

涉及上述重点产品的“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县级政府作为申报主体的上述重点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技推广、管理部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的上述重点产品生产基地。

(三)重点区域

以东台、大丰、射阳、盐都、阜宁等“三品”相对较多的县(市、区)为主。

四、整治任务

(一)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控“三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重点检查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标识使用等,坚持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积极打造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链条,促使获证单位普遍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

(二)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三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三品”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积极开展培训。

(三)开展产品监测。加大“三品”质量监测力度,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认证农产品按比例进行抽检。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建立健全以监测、分析、预警、防范、控制为主线的“三品”风险管理机制。

(四)规范标志使用。积极开展“三品”包装标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促使法律法规规定转变成“三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觉行动。深入开展认证标志检查,通过落实企业年检和标志市场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及公众举报的违法违规用标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切实维护“三品”市场秩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局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各地农业行政部门相应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地“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迅速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进度,整合现有监管力量,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确保将专项整治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整治中要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