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十篇

时间:2024-01-12 17:46:48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定义来看,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魏书生认为,要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像园丁养花必须先了解花的习性一样,他说,尽管学生,合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一旦叩开,走人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的天地,以此,我对高年级的两个班的部分学生采取谈话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材料。

    谈话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事以及如何排解自己的烦恼等问题展开。此项内容开始进展十分不顺利,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封闭,不愿向别人坦言,于是,我采取与他们交朋友,处处关心,帮助他们,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真诚”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慢慢走人他们“封闭”已久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我又抽出相当多的时间观察他们课下的表现。结果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抑郁型。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言语,不喜欢集体活动,其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性格相对比较孤僻。在课上,他们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十分被动,往往是容易被教师及其它学生遗忘的角落。通过调查,他们当中90%成绩不够思想,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在课下,他们总爱躲在偏僻的角落,不喜欢课外活动,因此在不强迫参加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参加的。

    另一种是叛逆型。这类学生带有一定的破坏性,在学校主要表现为不服从管理。在课上,他们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搞一些二恶作剧”来表现自己。在课下,他们喜欢几个性格相似的凑在一起组成二小团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极强的“独立”意识;自由散漫,易冲动,偶尔也会出现打架等恶性事件发生。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有以下原因:

    1. 对于那种“抑郁型”的学生,他们主要由于学习成绩或其它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比如:有的教师当众公布成绩或名次,此举会严重地刺伤孩子幼稚的童心,再如:在组织各种活动及游戏中,他们总是充当“可有可无”的角色,时间久了,他们便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变得抑郁,进而出现不合群,沉默寡言等现象。快速

    针对这种情况,以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去医治,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激励他们奋起直追,奔向全新的目标。

    (1)融人快乐的集体,抚慰受伤的心灵,开展多采的活动。

    要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生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一个健康的集体舆论导向能使群体中的个体自觉地融人其中,和大家同欢乐,共奋斗。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必然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另外,发挥群体资源的作用还体现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上。如有位女学生,平时胆小怕事,一讲话就紧张不安,满脸通红,很少自觉回答问题。经过开展的多种活动,学生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该生后来在同学的影响下,先是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后来在学校演讲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她变了,变得大方、活泼了。

    “抑郁型”的学生比其它学生更渴望获得关心和爱抚,因此,更应主动去关心和受护他们,更要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只有通过关爱和信任,才能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鼓励他们告别昨天,振作起来,面向明天。

以我笔写我心。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晚上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来一番小结,好的发扬,不足之处要克服。

    以行动表我心。对班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不良倾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评论。好的发扬,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

    用歌曲净化学生的心灵。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歌词生动、有教育意义、曲调优美的歌曲,陶冶情操。

    (2)走出失败的阴影,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乐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学习好的学生屡屡成功,对学习便更加有兴趣;而学习差的学生因学习屡屡受挫,对学习便越加没兴趣,直至厌学。因此,要转变学习差生,教师应该特别珍视他们经过努力,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上,抑郁型的学生往往沉默寡言,因此,在上课时我极力寻找适合他们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表演,回答对了,就给予表扬,使他们逐渐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快速

    2. 对那种二叛逆”型的学生,产生此心理的原因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性格特点和个人经历有关,归纳起来,主要由三种心理因素所致:第一,在认识上有片面性,对我们的教育有不信任的态度;第二,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虚荣心,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过于自信或自负;第三,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因人而异,因情而变的。因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治。所谓心治,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沟通思想。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理解引起的。因此,我们以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燕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我还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2)理治。所谓理治,就是“疏导”。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向学生心平气和地讲清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理治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避免正面冲突,避其锋芒,从侧面进行疏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2

关键词: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什么是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学常规,是指学校为维护、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运行、顺利实施所制订的规章制度。“精细”即精密细致的意思。“精”可以理解为学校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分解工作等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细”可解读为关注每一个小环节,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实现无隙化、全覆盖。如何实现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我以为要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制订、教学过程、评价考核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管理要健全

组织管理是搞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合理设置教学管理团队,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运行,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这样才能为学校实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学校建立健全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持日常管理工作,教导处(教科室)实施,年级组、教研组落实的分级管理体制。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责,以保证各项要求和任务的落实。

二、计划制订要周密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要符合上级教研主管部门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要明确目标任务,要制订有效的方法措施。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教师要结合实际制订好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应对所涉及的工作有观点、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有反馈,并附行事历,切忌空谈。为了保证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学校要在期中和期末对计划的执行进行评估,查漏补缺,保证计划的严肃性。

三、教学过程要精细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1.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媒体、渐进的教学流程,以保证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这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督促教师先备课后上课。2.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技巧得当,教学组织科学,教学语言流畅,教态文明自然等,教学效率有效或高效。3.布置批改作业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消化知识、巩固新知的重要措施。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再次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时,作业内容既要有广泛性,也要有典型性,形式既要多样化,也要有个性化。注重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倡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采用多种形式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作业批改后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对策、有讲评、有矫正。4.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延伸,是实施差别教学的重要渠道。辅导要制订计划,明确任务,抓实过程,落实举措,做好记录,确保效果。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辅导内容及深度、辅导形式及方法等方面区别对待,辅导学优生可适当扩充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辅导中等生应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应用,辅导后进生则重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讲究效益,避免疲劳战。

四、评价考核要科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等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诊断、调整、导向、反馈、反思、发展、激励等功能。学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明确要求,规范管理。教学评价制度体系包括: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辅导管理制度、复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教学成效考核制度等。教学评价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坚持单项与综合、平时与集中、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终结、评价与指导相结合。以评价考核为契机,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益。总之,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以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美花.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

[2]冯敏霞.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益[J].教育科研论坛,2007(7).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3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朱炜霞

副组长:李伟   王茵楠   刘建   刘静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具体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传力度。疫情期间,南洲四小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制作了《南洲四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手册》,向广大师生普及“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等科普知识,并就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安全的疫情防护提出针对性建议,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利用学生家长微信群向本班全体学生发出一封公开信,为全体学生注入一剂心理预防针,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保护。同时,鼓励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线上教学平台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学生、教师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宣传。

(二)制定工作措施。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切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把握在开学前、开学后等关键时间点提供有关疫情防控心理调适的正确信息,及时调整师生心理状态,有特殊情况的,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三)及时进行研判。各班主任要及时摸清本班疫情情况,积极关注学生(特别是留守、单亲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教师疫情及其心理状态,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师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避免求助者因前来咨询而受到再次伤害。

(四)开展有序服务。开学前,学校要通过微信群等形式不定期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推送防疫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为被疫情困扰、被隔离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开学后,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对因疫情导致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做好一定时期内的跟踪;对出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开展转介工作。在个体心理咨询过程中遵循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工作对象

南洲四小因面对疫情产生不良情绪、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全体师生。

四、干预措施

(一)平台互助。在开学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冠状病毒,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家长及时关注孩子情绪,引导广大师生做好情绪调控,普及心理健康维护常识,合理看待疫情。各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疫情及其心理状态,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各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珍爱生命,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二)技术支持。尝试开通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开通心理热线、微信群等沟通方式,积极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南洲四小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班主任要认真研读国家卫健委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对有需求的师生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或者进行电话咨询,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要针对本次疫情认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心理辅导,时刻关注师生心理状态。

(三)分类干预。

1.疑似感染师生

干预措施:(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4)使用减压放松行为,减少应激反应;(5)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6)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及时寻求社会帮助,调整心态。

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2.无感染但情绪波动明显,正常学习、生活遭受明显影响的师生

干预措施:(1)引导适度浏览相关信息,正视疫情;(2)引导接纳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和压力,提供心理支持;

(3)对交流、适应性行为进行指导,引导掌握一定的心理自助技巧(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等),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度选择娱乐活动,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沉迷上网等);(4)引导来访者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做好自我症状识别与求助;(5)对由此次疫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南洲四小

2020年3月3日

南洲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辅导

对象

 

年级

 

性别

 

 

辅导

时间

 

 问题表现

 

原因

分析

 

 辅导对策 及过程

 

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4

(一)“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概念

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本•互动”管理模式,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以人本管理理论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规律,通过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与有效互动,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经过丰富实践总结出来的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管理模本及实践操作的参考形式。在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本•互动”管理模式中,“人本”是管理的核心和目标,所有管理措施与制度都要围绕“人本”这个核心;“互动”是管理的关键和动力,所有管理措施与制度都要推进“互动”的持续有效运行,最后达到“人本”发展的目的。

(二)“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特点

1.独特性与强烈的人本色彩

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模式正是依据其独特性而存在。“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它是高校诸多管理模式中独特的一种,而且在于它是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领域里的探索先行与研究成果,更在于它要求精细化管理、管理机构独立、资源交流共享等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人本色彩非常契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高校办学特色与现代职业发展规律。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人本理念在任何一项高校管理中都得到充分体现,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作为大学教师的辅导员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稳固与发展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人本•互动”管理模式以其强烈的人本色彩可以获得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

2.规范性与突出的主体性

模式的规范性决定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在一段时间的稳定性、不变性“。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在于其目标的明确性和突出的主体性“。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明确目标就是通过规范地组织管理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此模式的管理主体是辅导员群体自身,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只是承担总体领导与协调者的角色,服务主体则是大学生群体。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也称自我意识,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体性越鲜明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指向、目的和方式就越明确“。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突出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还能促进大学生努力配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质,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3.可操作性与鲜明的互动特色

模式既非理论又非实践,它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而且还依据理论指导实践。“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表现在模式构建的具体化措施上,专门机构的成立、人员的优选与精培、制度规定的细致化、组织管理的精细化、资源信息的共享化等均可具体操作与落实到位。“人本•互动”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互动特色,互动是该模式发展的持续动力,此互动就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效互动;互动是该模式的关键,所有可操作的制度与措施都要促进互动的持续运转,并通过互动的持续运行来达到人本的发展目标。

二、“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效能

(一)有效组织

“人本•互动”管理模式能为辅导员提供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需要的有效组织。在“人本•互动”管理模式里,需要高校领导对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明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因此它能提供有强有力的支持,包括政策制定、规章建立、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等等。“人本•互动”管理模式还要求建立辅导员教研室,辅导员教研室承担着政策落实、事务操作、人员协调、课程安排、活动策划组织、交流沟通、资源共享等组织职责。

(二)规范管理

“人本•互动”管理模式能提供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的规范管理。“人本•互动”管理模式先从根本上明确辅导员参与教学的职责,保证其教学主体地位,使全校师生对其教学性质达成共识。该管理模式强调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加强对辅导员参与教学的备课、上课和科学研究的检查与监督。“人本•互动”管理模式还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建立长效化机制,制定《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规定》作为遵照制度,成立辅导员教研室作为管理机构,承担人员选拔与培训、课程安排与教学管理、绩效考评与奖惩、协调与监督等具体精细化管理任务。另外,在此管理模式里,要求每项制度规定与程序环节等都要正常运转,确保每个周期的发展常态化、长效化。

(三)优化供给

“人本•互动”管理模式能提供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的精良队伍。为确保有一支精良的参与教学的辅导员队伍,“人本•互动”管理模式注重用“优选”和“精培”两种方式,以保证参与教学的辅导员专业背景对口、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技能娴熟和科研能力优秀。在“人本•互动”管理模式里,有比较健全的参与教学的辅导员制度(遴选—培训—考核—奖惩),此外,与制度相对应的程序也受到高度重视,以此达到优化人员供给的目的。

(四)强化目标

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职业瓶颈、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目标与价值追求。“人本•互动”管理模式将大学生和辅导员这两个“人本”视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制度、机制、措施和活动都围绕这两个“人本”运转与展开,通过实施“人本•互动”管理,让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序进行、有效实施,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设立机构,专门管理

由于辅导员归属学生处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归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管理,如成立“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专门管理机构——辅导员教研室即可解决组织与协调的问题。辅导员教研室可由学生处处长和思政部主任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组织人事部门、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和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及参与教学的辅导员为教研室成员,还可任命2名辅导员兼职负责教研室的日常事务。辅导员教研室直属学校党委、挂靠学生处,该教研室应专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工作,如排课,参与教学辅导员的遴选、培训、考核和奖惩,辅导员教学与科研的管理与督促,教学经验的交流与资源共享,等等。

(二)择优选拔,精细培训

由于各辅导员专业不同、水平各异,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因此,“人本•互动”管理模式应对参与教学辅导员进行遴选与培训。首先,优先选拔有意愿参与教学、责任心强的辅导员;然后,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家对其进行精心培训(包括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课堂教育机智与应变能力、课后小结与科研等);最后,分类安排课程,如对于教育背景是思想政治教育及相近专业的辅导员,可以给其安排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而对于其他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则可以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

(三)赋予资格,明确职责

指导不明必然导致辅导员的教学职责不明确,因而在参与教学中容易出现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教研活动敷衍塞责等问题,“有的辅导员较难处理好辅导员角色和课程教师角色的转移,不自觉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作班会,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4]“人本•互动”管理模式通过制定《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学职责,详细列出辅导员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履行的职责。辅导员教研室则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工作任务、职称评定的课时规定等因素制定辅导员的课时量,通过专业背景来确定其任教课程,积极有效地平衡专职教师和参与教学辅导员的关系。

(四)交流沟通,资源共享

辅导员毕竟不是专职教师,在教学经验等方面可能会稍逊于专职教师,“不少辅导员在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和‘注入式’等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5]另外,“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实际工作是分属不同系统,势必缺乏交流基础和平台。”[6]“人本•互动”管理模式构筑了一个共享的基础、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此基础和平台上,参与教学的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可相互交流教学与科研经验,实现资源共享。辅导员教研室也可以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来巩固与稳定这个平台,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比拼、科研论文比赛、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让辅导员在交流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

(五)满足需求,助力晋升

“人难登台、文难发表”带来课时量不足、科研成果缺乏,这是导致许多辅导员晋升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辅导员职称评定的迫切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其队伍必然不稳定,工作则无法长期有效地开展。“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构建特别是辅导员教研室的成立,给辅导员提供“登台”和的机会,切实助力辅导员晋升,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落到实处,将高等教育发展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寄予厚望具体量化,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晋升困难的问题。

(六)建章立制,精细管理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5

3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法国教育部公布了加强校园安全的三个方面的六项新举措。

在预先准备方面有两项举措。措施一是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将培训人数从500人增加至1500人,新增220名学区培训员)。2017年新学期除了现有的80名在国家宪兵中心接受培训的学区培训员外,法国将在2017年6月底前新增220名学区培训员。这些培训员将从2017年新学期起对学区内的学校领导干部进行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2017-2018学年,接受危机管理培训的领导干部人数将增至原来的3倍。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在4所宪兵中心培训500名地方领导干部,但这一目标早已实现。培训力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巩固各学区的培训员网络,并将推动受训人员构成的多样化。措施二是加强协作,成立国家危机管理中心。法国教育部听取了国家教育总督学的建议,在教育部炔可枇⒘宋;管理中心。该中心由国家防卫和安保高级官员领导,其任务是推动危机管理各责任方的协作,并促进有益实践经验的传播。

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两项举措。一是加快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性,加快对地方政府和学校关于校园建筑安全性内容的文件指导。2017年4月底之前,法国内政部和教育部将共同拨款5000万欧元,用于提高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性能。二是与协会代表共同起草并校园安全实用指南。指南阐明了应对目前法国校园安全问题的措施并将为各市长配备国家警察和宪兵安全专员或教育部安全顾问及专员,以推动措施有效落实。

在合理应对方面有两项举措。一是为教职人员提供危机应对手册。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法国了五份文件并为教职人员提供了众多资源。为进一步加强教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国教育部将设立实践指导卡片,以更好地辅助教职人员应对危机。实践指导卡片能够让教职人员更好地识别重大校园危机和侵入式袭击的威胁。此外,法国将设置侵入式袭击的警报系统,明确安全专员的职责和权限,更好地为中小学和安全部队下达指令。二是尝试对课后活动辅导人员进行与学校教职人员一样的安全培训。在与地方协会代表协商后,教育部遴选出3个省份率先尝试对课后活动辅导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将有助于明确不同时刻不同教职人员的职责,进而强化所有学校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6

1、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2、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7

键词: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辅导

一、课题提出

在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下,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会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使其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毫Γ这些压力中,以学业压力最为主要。因此,研究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来源、并针对这些压力源,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措施,是解决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认为采取小组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心理辅导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问题。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开展。

二、研究目标

(一)培养高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扰和烦恼,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使学业成绩提高,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探讨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团体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总结辅导经验,发现缺陷与不足,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校高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本身对高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状况的把握分析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校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丹东四中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心理课内外的观察等方式,总结分析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

2.学业压力缓解团体的组建和实施。其中包括团体成员的招募和筛选,团体活动场地的选择和准备,团体实施的时间和周期,与各部门的协商。最终,形成可在小范围内推广的实践经验总结。

3.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缓解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

(二)研究措施及步骤

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阅读有关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实践的相关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教学实践研究,发放问卷,总结分析调查结果,制定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方案,并实施团体辅导,总结辅导方案。

第三阶段:提炼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果

(一)高三学生学业压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了解到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法落后

临近高考,升学压力增大,多数学生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但相当比重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落后,虽然各科教师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学会学习,但真正能内化科学方法并坚持执行的学生并不多。

2.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因为其学习动机多为外在动机(仅仅为高考而学),具有短暂不稳定等特点,因而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

3.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经调查,多数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十分混乱,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或者计划实行不力、时间管理能力欠缺等方面。

4.对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

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大脑使用,使得学生容易倦怠,然而在希望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的心态下,学生对其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例如,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精力充沛,能将教师授课内容全部记住等。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不能达到,因而带来焦虑情绪,进而更加影响学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5.人际之间竞争激烈

因为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校生活简化成了极其简单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之间交流感情的机会明显减少,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之间嫉妒、怀疑、敏感、脆弱等,这种畸形的竞争心理也是学生压力的来源之一。

(二)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团体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源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案计划,旨在从自我状态分析、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内在潜能、调整时间管理、改善焦虑情绪、加强人际支持等七个方面着手,试图帮助高三学生提高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做学习的主人。

2.团体成员的筛选

在小团体中,写、成员的筛选要非常严谨。首先,招募信息,组织学生报名,考虑到本团体为同质性封闭团体,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因此要通过个别面谈的方式从兴趣、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学生,从中初步确定成员。其次,与班主任沟通协调。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还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业情绪表现等,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筛选确定团体成员。

3. 团体辅导的实施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为8次连续的辅导活动,持续8周,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每次90分钟,地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2单元为团体建立关系和过渡阶段,通过游戏体验、纸笔练习和讨论分享建立真诚、安全的团体人际氛围,通过纸笔测验,使成员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解。

3―7单元为工作阶段,包括成员对学习的态度、行为及感受的个人自我了解和表达,SA3R学习法、合理情绪疗法、时间管理技巧、自我O控学习理论、放松方法等。在提供反馈和接受反馈的过程中,使成员认识到他们的学业压力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方法、自我管理与监控、不良认知等有关。在团体成员间的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下,成员们积极处理各自的问题,主动汲取其他成员的经验和资源,不断在小组内练习、实践各种新获知的方法与技能,主动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于现实;并通过放松练习、情绪管理等途径缓解学业焦虑情绪;而且,团体中温暖、尊重的积极氛围,也为成员提供了有益的人际支持。

第8单元为团体结束阶段,通过自我评估、同伴反馈,鼓励成员将在小组中所得领悟和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中,以不同以往的态度、行为、反应面对的学业,体验变化带来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见附件)

(三)团体辅导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团体辅导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缓解了2016届部分学生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也促进了研究者自身的成长。

1.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其学习动机,改善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其学业压力。

2.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成员为不同班级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陌生,团体为其提供了交友的平台,扩大了他们的人际圈,并且在由陌生到熟悉到密切的友谊关系发展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人格品质更加完善。

3. 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水平

此项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自身素养。从个人的自学相关理论,集体学习交流,到外出培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培训记录。教师在课题开展中认真学习,勤奋耕耘,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

六、研究反思通过此项课题一年以来的研究和实践,研究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研究结论

1.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学生学业压力的缓解

过往的教育工作中,针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问题,我们通常以班级授课、讲座报告、个体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干预,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讲座或课程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只能泛泛而谈,深入程度不够;而个体咨询虽然能面对面交流,但受众面窄,而且学生易因怀疑自身问题特殊而加重焦虑。团体辅导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团体的建立本身就具有针对性,易深入,不再是课程或讲座的泛泛而谈;其次,通过建立团体使成员产生与“别人一样”的感觉,帮助其建立归属感,消除顾虑;第三,团体的多向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或观点,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四,同时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感染,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其他成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激发学习潜能。

2.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的设计和实践中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辅导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对学生积极力量的培育与强化。该团体辅导用积极心理学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在积极力量、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挖掘发现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在生活事件中体会到更多的满足和自豪,来释放潜能,是学生发展的必需。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内容

1.团体辅导方案的结构化问题

此次团体辅导的实施,严格按照计划方案进行,使得团体辅导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为每个参与小组的成员作出更有效、更符合个人情况的干预方案。

2.团体领导者的专业指导技能问题

团体辅导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很高,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团体领导者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如何打断干扰活动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急需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5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专业化; 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09-04

在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很多学者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在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介入监控体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这些措施实施到位。因此,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首先要对监控对象(独立学院)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

独立学院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特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在如此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即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民营资本的逐利性。追逐利润最大化是民营资本发展的原动力,导致独立学院隐形的或软性的办学指标投入不足已成为一种常态,具体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带来的是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选聘不严格和培训不足等问题。

1.辅导员数量明显不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办学中,辅导员的比例远远达不到1:200,90%以上的学校辅导员的比例都是1:400及以上[1]。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辅导员的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辅导员无法与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影响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工作重心产生偏离,工作变得冗杂和重复,使得辅导员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剧增,易产生职业疲倦,既无心也无力去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然而在独立学院中,辅导员队伍中的兼职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专职辅导员可谓凤毛麟角。辅导员通常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还担任院系的行政职务,一身多职。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数量这一硬性指标上,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配置是不达标的。

2.辅导员选聘环节不严格

辅导员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影响着学院的办学质量。张书明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书中提到,“选聘环节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入口关,是培养高素质队伍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好基础。”[2]在实际办学中,独立学院投资方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岗位的招聘很少强调专业化的知识背景。对辅导员这一岗位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般认为任何专业都可以胜任。根据相关资料,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专业背景各异[3]。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如此,在招聘方式上有时采取非公开招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学历等门槛要求相对宽松,使得与母体高校和投资方的领导层有裙带关系的各种人员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这样是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

3.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开展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机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式。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独立学院出于成本控制,常常忽视培训的重要性。赵丹在文章中提到,辅导员学术上薄弱,理论不强,缺乏系统培训。[4]由于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在选聘环节上不严格,难以避免地出现其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现象。独立学院不仅缺乏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不重视辅导员入职后的工作方法培训。因而辅导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学生的管理基本处于经验主义的状态,缺乏理论高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析因

1.经济利益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式与公办院校不同,投资方对社会效益的关注较弱,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出发,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考虑投入与产出,更注重办学过程中的收益。戴朝护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一文中提到,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来源于投资方和学生的学费,经费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师工资和校园管理[5]。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用经济利益的多少来评定办学的成败与否。因此,投资方会大大地缩减认为不必要的开支。辅导员队伍往往成为独立学院的让利者群体之一,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待遇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更谈不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提升。

2.思想观念的原因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成果难以在近期内体现和衡量。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价值取向,使德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停留在文件上的重视)。这种价值取向既与市场竞争条件下部分人追逐现实功利有关;也与片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有关。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艾伦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6]

有的学者也同样提出,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许多人甚至独立学院的领导层也忽视其重要性[7]。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工作重心,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辅助的工作,认为辅导员是谁都可以干,且谁都可以干好的岗位。个别独立学院甚至把辅导员当成是学生的“保姆”,凡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小到督促学生打扫教室、按时就寝,大到学生毕业就业,唯独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因而,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也成为一种常态。

3.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的原因

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在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通常情况下,院系领导把只有和学生有关的工作都交于辅导员来处理,并且学生一旦出现问题都来找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承受着“多重”领导;而在独立学院中,也普遍流行“有困难找辅导员”这句话,辅导员根本无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用说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4.管理和制度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董事会的管理模式,与现行公办高校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带来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晋升等方面规范性不足的问题;高学费和低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中综合竞争力较弱而生存压力较大的现状,直接带来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压力。有的学者指出,独立学院的特殊机制加大了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度。并且由于办校时间不长,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都存在着很大的挑战[8]。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尚未建立一套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大都是模仿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及辅导员的特点,而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收效甚微。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

根据管理科学的监控理论来看,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包括: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明确的监控目标;有效的监控措施;科学的评估指标。

1.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

合法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有为是指有所作为的,做出成绩的。监控主体是指在整个监控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监控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对监控内容进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保证其体系的正常运作。监控主体的主体地位要在监控过程中强力体现出来,才能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得到保障。在本文所指的监控体系中,监控主体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母体高校。

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与学院的办学质量、学生的素质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建设方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担当监控体系的主体。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有能力也有义务监控所有的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因为教育主管部门是设置独立学院的批准部门和管理部门。由于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属于公益性单位,其首要任务是育人而不是营利,所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首先是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其次再谈投资方取得合理的经济权益。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和教育部出台的24号令、26号令等,对高校辅导员的构成、比例、素质、考核以及培训等专业化建设方面均提出了一些要求。法律赋予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权,体现了其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某一区域的独立学院若频出问题,则当地的及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难辞其咎。这样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违规行为有所制止,体现了有为性。

二是母体高校。独立学院的设置必须依托一所公办的成熟的高校。这是法律规定的,体现了母体高校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母体高校在其独立学院办学过程是合作方,不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参与办学,而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所决定的。母体高校在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可获得社会利益——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可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母体高校不能仅仅关注独立学院带来的经济利益,要从办学的根本目的育人出发,确保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独立学院若出现违规问题,母体高校也要受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负起责任,对母体高校进行一定的监督。这样才会使得母体高校这一监控主体对独立学院的违规现象有所为。

2.明确的监控目标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效果。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没有了监控目标,监控体系就会没有方向。

政治强,是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应始终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持先进性;最后是要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业务精,是要求辅导员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比如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辅导学生过程中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纪律严,是要求辅导员严于律己,做一个好榜样。首先应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然后才能用制度管理学生。有效的管理是离不开纪律的。要求辅导员要有很强的纪律性,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作风正,是要求辅导员为人师表、行为端正、身教胜于言传。辅导员是大学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一定要保持自身作风正派,用自身的人格和魅力去教育学生,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具备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和朴实创新等品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政治强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业务精是基础,纪律严和作风正是原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3.有效的监控措施

监控措施是指监控主体针对制定的监控目标对监控对象进行相应的惩罚,监控措施在监控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再好的监控目标,若没有强有力的监控措施,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监控措施是保证监控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有效的监控措施,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就宏观方面来看,即从独立学院角度看,一是辅导员数量要标准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独立学院要每学期都对辅导员的数量及师生比进行上报,监控主体要依此定期检查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数量配置情况是否达标。二是辅导员选聘要制度化。监控主体要参与到独立学院的招聘中。在选聘方式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进行公开招聘,杜绝学院领导层和教师的裙带关系。在选聘环节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设置笔试、面试、心理和情景模拟考试,择优录取,优先录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选。独立学院将聘用结果向监控主体汇报,监控主体进行一一核实,最终确定录用人员名单。三是辅导员培训要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某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9]。监控主体在独立学院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培训事宜。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基地,制定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可以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进行校本培训,兄弟院系之间借鉴培训。监控主体针对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考核,了解独立学院是否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就微观方面来看,即具体到辅导员自身素质方面,一是辅导员的知识背景要专业化。监控主体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对辅导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督。辅导员自身应定期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监控主体每学期对辅导员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相挂钩。二是辅导员工作方法要专业化。辅导员这一职业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监控主体对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定期考察,要求辅导员做到宽严并用,循序渐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等工作方法;并让学生为其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打分,结果要公开宣布,对辅导员做到奖惩分明。三是辅导员考核要规范化。合理的绩效考核是促使辅导员发挥潜力的一种方式。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应对辅导员队伍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因此,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制定一个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开展学生工作、组织活动和辅导学生价值取向等方面;要求院、系、学生都参与到考核中;采取月、季、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与工资以及晋升相挂钩,并将结果公布。

4.科学的评估指标

监控主体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得到的监控结果是评价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价监控对象对监控目标的理解及实施情况。设定评估指标,就是要监控主体围绕既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客体进行监控,所得监控结果与评估指标相对比,看出不足所在,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达标的学院,予以肯定;对于不达标的学院,令其限期整改。

科学的评估指标是指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针对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各个环节,而制定的一套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能够切实反映相关环节的建设要求,准确评估该环节的建设水平。

本文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政治方向和制度保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管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队伍管理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四个方面。在四个一级指标中,第三个是该体系的核心指标,占其比重较大,是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相对应的。

通过评价指标,对独立学院进行打分,分数在60-70之间的为合格,需要进一步改进;分数在70-80之间的为良好,应给予鼓励;分数在80-90之间的为优秀,应给予奖励;分数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对其进行严格的批评和限期整顿,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合格的独立学院起到了强有力的舆论威慑力。任何想要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都不会对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前途无动于衷,这样就会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独立学院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符合要求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黄兴磊等.新时期高校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2):67-68.

[2] 张书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84.

[3] 康 静.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教育研究,2010(2):48.

[4] 赵 丹.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独立学院辅导员建设[J].今日科苑,2010(14):117.

[5][7] 戴朝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53-254.

[6] 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新华文摘,2005(22):

[8] 林 莉.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9(12):101-102.

[9]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148-149.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9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 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成长、变化及发展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途径、新措施、新办法,是当时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浅析

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环境,深刻的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渴望变革创新,实现自我,不拘泥于传统,渴望与众不同。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有任意识淡薄反映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一些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生活上,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超现实消费,贪图享受,胸无大志,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责任;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缺乏对自己对他人的道义责任等,以自我为中心,非常看重个人利益。

2.竞争和参与意识强,但缺乏毅力和勇气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例如,学生干部要竞选、奖学金和各种表彰要竞争、就业岗位要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又往往表现得优柔寡断、束手束脚或缺乏应有的信心和毅力。例如,虽然多数同学对学校组织各项科技节、创意大赛活动等持赞同态度,但真正参与这项活动的同学仅占很小的比例。很多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信心不足,害怕失败,没有证明自己的勇气,缺乏竞争应有的意志品质,惰性较大。

3.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

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但由于集体观念淡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导致班会和集体组织活动缺乏活力,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4.个性特征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弱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章劲元说,“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90后’大学生来看,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将人生的全部意义放在某个支点上,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价值,挫折教育比较欠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他们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一些人就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失衡,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二、教育大学生的措施和途径

1.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辅导员首先应当通过敏锐观察,认清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工作,了解所带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在拿到新生花名册后,辅导员应认真记忆每个学生的姓名及生源地,尽早熟悉学生姓名,并使人与姓名对号入座,甚至做到在电话中听出学生的声音,使学生感到被人尊重,建立师生间良好的“第一印象”。辅导员有必要深入到学生宿舍、班级,与学生干部、党员、普通同学交谈,从而更加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进而使我们的思想工作更广泛深入进行。

2.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教师。一个好的辅导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自身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务实精神的培养。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一个好的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辅导员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和努力塑造学生。人格魅力首先表现在为人正直、平等待人。具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眼里的学生个个可爱、个个都有闪光点,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使其不断扩大,同时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弱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3.关心贫困生的成长

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下岗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拮据的经济条件,自卑感油然而生,产生性格孤僻,自我封闭,难以融入到集体中。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首先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例如,针对个别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建立特殊的档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尽量杜绝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他问题发生。其次,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平台培养贫困生的社会意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培养贫困生的社会意识。通过贷款合同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回馈社会的意识。第三,公平合理的做好助学金发放工作。比如资助金的问题,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利用班会对各班展开教育引导,使他们认同评选的方式和政策,并理解认识到申请助学金只不过是一种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帮助父母分担辛苦的途径,不是什么丢脸或不光彩的事情。还号召作为同班兄弟姐妹的其他学生,对这些申请资助的同学伸出温暖的手。

4.工作有恒心,日常管理长抓不懈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另一个核心。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应紧紧遵循“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原则。因此,辅导员切忌时松时紧,必须时时刻刻严抓日常管理。

严格制度管理以培养良好班风。良好的学风才能使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而良好学风的形成基于良好的班风。按照学校各项制度要求,辅导员要不定期的抽查学生的早操出勤、到课及宿舍卫生情况,对违规学生进行批评劝诫。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则严格按照院系条例,严惩不贷,杜绝不良习气的蔓延。通过将院系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广大学生最后认同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小学生心理辅导措施篇10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设计 指导

高校的扩招,给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也给广大中职学校带来了严重的招生压力和就业压力。许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所措,找工作时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也不知道哪些单位更适合自己。因此,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认知水平、知识基础、行为习惯、期望抱负等与重点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与规划,这对他们更好选择就业岗位,实现人生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自我职业生涯,提前作好职业生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体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具体行动方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出社会做好准备。首先,职业生涯设计可帮助个人更好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劣势,能力和性格特点,做到扬长避短,找准优势,挖掘潜力,其次,职业生涯设计可帮助个体准确定位个体的职业方向,确立人生的方向,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同学们发现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并制订适合的计划和措施,以目标来激励个体的努力方向,让自己更好的具备职业所需要的条件。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内容

1.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具有导向、维持与激励功能。个体的职业生涯设计应建立在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也是学生逐步明确自我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现实的、科学的、适宜的职业理想,这是增强他们参与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自觉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职业理想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对人生具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如何根据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自我职业理想。

2.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能力专长和职业性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育情况、健康状况、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咨询,让学生了解自已的兴趣、需要、动机、气质、性格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现有的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指导个体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专业特长,找准自我的优劣势,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职业方向。

3.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对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弄清外界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设计和职业路线的选择。环境评估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评估和对家庭环境的评估。对社会环境进行评估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所选定的职业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对此职业的影响,社会对此职业人才的需求等;家庭环境评估包括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家人的职业价值观等,与自己的职业兴趣相结合以确定职业目标。职校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对文化大发展的总政策,对中职人才结构及素质的要求,中职类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关系等。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分析市场大环境的特点、市场对中职人才的需求,个人在市场中的地位,市场对个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

4.就业前景认识

指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与职业岗位群的人才数量需求,了解社会当前的热门职业及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及这些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身体状况、能力素质、性别、年龄、专业技能、职业经历等的要求,还要了解职业本身的性质、工作环境、报酬待遇、发展空间等。

5.制定行动计划及措施

有了职业生涯目标,就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以保证职业生涯目标的顺利实现。行动计划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学习等方面的措施。行动计划由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部分组成。中职生不但要制定长期的计划,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的可操作的目标。比如说某学生要想在5年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就要对每个时期要进行的小目标进行规划,哪个阶段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哪一个阶段要进行实见或见习,积累实际经验,分析自己欠缺的是什么,专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还是时间管理能力,从而制定不同时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的目标要适当,太大了不容易实现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太小了看不到应有的进步。

6.及时反馈和修正

指导个体进行反馈、调整定位。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修正,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指导个体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且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方法

1.开设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

中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应该将职业指导课程融入到一般学习课程当中,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与策略。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的重点是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与能力。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职业生涯设计选修课,以保证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选修。在授课形式方面,教师可以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讲授,也可以将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内容和知识开发成网络课程,让学生在方便的时候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学习,不受到时空的限制。

2.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指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设计实践过程的实际问题。专题辅导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根据辅导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针对职业生涯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有意识地进行集中辅导,也可以由学生发现问题,并请求教师给予辅导。专题辅导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聘请校外有资深经验的心理学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辅导,讲授职业生涯设计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由本校心理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和公司的管理人员(招聘方)来做报告会或交流会,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求职的一些具体信息和技巧。

3.职业生涯设计个别指点

个别指点指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性鲜明,其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兴趣、职业生涯发展通路选择等各不相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满足这种个性化的要求,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期望等属于学生的个人秘密,个别辅导保护了学生的这种隐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较好的适应了职业生涯设计个性化的要求。

4.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

教师将具有相似问题或相同需求的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团体辅导与单独咨询相比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针对大家共有的问题集中起来辅导和启发,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其次,有相同困惑的个体组成的团体可以发挥成员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作用,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在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中的具体运用,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与助人意识等。

5.进行职业生涯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追求的个体组成学习小组,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职生大多处于12-18岁之间,朋辈群体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形成平等互助的学习团体,共同讨论、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理想,制订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完善自我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以战胜职业生涯设计及学习中的困难。

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刻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且即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及自我认知的提高不断改变的。在目标而前人永远都是主体。

参考文献

[1]吕伟红.从心理学视角浅析职业生涯设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2:107-108

[2]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1:70-72

[3]姜维,胡卫东,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6)